八一南昌纪念馆

2024-05-21

八一南昌纪念馆(共11篇)

篇1:八一南昌纪念馆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实践报告

课程所属系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纲要 专业班级:13计算机01 授课教师:温乐平

姓名:尧磊波

学号:2013101941

南昌八一纪念馆观后感

八一纪念馆一直都是我想去的地方,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都没有机会去。我是一个很喜欢历史的人,因为从历史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可以吸取到很多教训,并且也可以学到前人的很多经验。半个月前,我和班上的一些同学怀着崇高的敬意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八一纪念馆,当时我的心情是十分激动的,因为自己很快就可以参观八一纪念馆了。走到馆前,我仿佛闻到了历史的气息。眼前似乎呈现了当时八一起义的战争场景——那个充满硝烟的战场。顿时我不由得对那些战士充满了敬佩之情。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380号,是由1956年建馆,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进大门就看到有一周恩来同志为中心的“一代英雄”的雕像,即使是雕像也难挡他们的英勇气概,给人一种革命终会胜利的决心。再往前就看见左右两排几十位英雄的半身雕像,其中有粟裕,郭沫若,林伯渠,陈毅,周恩来,刘伯承等革命烈士,看到他们的雕像,让我觉得革命的胜利是必然的,因为在这么一批有魄力,有胆识的人在领导着全国被压迫的人民,人民和领导团结一心,胜利的曙光必将出现。在纪念堂的二楼有这样几个场景:老人,小孩,青年,兵在一起宣誓,可见共产党已深入人心。

大厅正中央有一把直指天空的巨型枪,这把枪象征着打响起义的第一枪,枪指着天空,象征着革命的胜利,大厅左右两侧的壁石上都有塑像,分别象征了革命的艰苦历程和胜利后的欢呼与喜悦。

纪念馆里还展出了战争时期使用的步枪,炮弹,手榴弹,这些武器与现在的军事科技相比简直不如人眼,但是我们不得不相信,正是这些简单的武器和全国四万万同胞的团结一心才让我们的祖辈过上自己当家作主的日子,才有我们今天坐在教室安然上学的日子。先烈们的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我们要学习的。他们的那种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然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然而烈士已不在,我们应该时刻提醒着自己,记住我们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是烈士们用鲜血来实现的,虽然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以参加战争来表达我们的决心,但是,在这样一个科技时代,我们可以奴六学习科技文化,为社会进步做贡献,即使不能做一个伟人,我们也要努力活得精彩,珍惜先辈们为我们换来的幸福生活。

纪念馆中还有一样让我比较在意的东西,那就是革命委员会就职誓词。“为全国大多数民众利益奋斗到底,决不妥协。以完成国民革命工作,如违背誓言,愿受本党最严厉之处罚”从小学的少先队员宣誓,到入团的团员宣誓,但是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警示,我们对这些也没有什么认识,我想他们的宣誓一定是很严肃,很严厉的,他们一定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此次参观有伟大的意义,通过这次对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我们大家对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让作为学生的我们进一步了解南昌起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到革命先辈们将革命的火种燃遍了神州大地,点燃了各地革命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在革命的危机关头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认识到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在那里我们大家共同回顾了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前辈的不朽事迹,也让我们更加懂得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大家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勤奋刻苦,生活中更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一定要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知道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奋斗目标,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应该勤奋刻苦,在生活中更应该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系里活动,让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不要让我们回首往事时却发现自己的行囊仍空空,足印仍曲曲。奋斗是我人生的职责,八一精神那颗火种便是我奋斗的动力。

作为一个现代人,一位当代的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知道“有德无才是废物,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的道理,我们所谓的德就应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奋斗目标,一旦我们确定了这一目标,我们的灵魂也会因此而便的高尚,那时的你必定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我们要更加珍惜我们的生命,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去浪费我们的时间与精力,看着那些蜡像的目光是那么坚定,那是他们一直都相信中国共产党会带领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那是他们的信念。那么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就更加要坚定我们的信念,为我们的理想而奋斗,为我们的未来,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

我们面对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的新形势,面对世界格局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在生活上我们要有克勤克俭的生活作风、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乐于奉献的奉献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在今后的学校工作上要有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和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在学习上要有最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创造奋发向上的学风和严谨求学的校风还要有与时俱进,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创新精神。

我想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必须要努力发扬和继承老一辈革命家那艰苦奋斗、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不能遗失他们,要想想拥有现在所有的一切,我们现在拥有的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然而那是用多少鲜血汇成的。我们不要真的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去珍惜,那是不明智的。现在的和谐社会,是我们老一辈拼出来的,我为我们是他们的后代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参观完八一纪念馆,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是没有那些先辈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就不可能有这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就不能这么快乐的学习了,所以我们应该牢记这些革命英雄,向这些英雄致敬,我们更应该牢记这段历史,珍惜这所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应该学习他们那种不畏艰难,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

篇2:八一南昌纪念馆

上个周六,我和朋友一起去参观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尽管冬季寒冷,但我们对革命先辈的敬佩之情却并没有因此而衰减半分,依旧坚定的前往八一纪念馆。

进入纪念馆大门,我首先看到的是由着名的雕塑家陈允贤一九九七年创作的一组人物雕像《一代英豪》,纪念着南昌起义的五位领导人。他们分别是: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雕像右侧就是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旧址东边是另一座大型铜雕《南昌起义》,充分展示了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战士高举着的枪昭示八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手举马灯象征八一起义点燃了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高扬的军号,表明八一起义吹响了人民军队诞生和勇敢战斗的号角。进入八一纪念馆铜雕后的新楼,来到了序厅。序厅的正中间有一座圆雕《石破天惊》。圆雕上,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紧紧地扣着步枪的扳机,石块上面还刻着八一起义的具体时间——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凌晨两点。枪的上方是蓝天白云,后面是一面鲜红的八一军旗。军旗的两侧墙上刻着一组反映南昌八一起义的浮雕,当我参观完这些,心灵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在我的眼前,仿佛注视浮现了起义军们英勇反抗,浴血奋战的激烈场面。他们在怒吼着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口号,他们是英勇的战士,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是中国的骄傲。

接下来,我来到了馆内的陈列厅,展厅内陈列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南昌起义的光辉历程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里面有许多展品,如起义军们在三河坝战场上遗留的子弹壳和海螺等等。

通过这次对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我感触颇深的同时也收获到了很多,对于我们国家的革命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意识到我们现在的幸福,安逸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起义军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家卫国,才换来我们今日的和美生活。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会更勤奋刻苦,在生活中会更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要让自己在回首往事时却发现自己的行囊仍空空,足印仍曲曲。奋斗是我人生的职责,八一精神便是我奋斗的动力。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知道“有德无才是废物,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的道理,我们所谓的德就应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奋斗目标,一旦我们确定了这一目标,我们的灵魂也会因此而变得高尚,那时的你必定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我所想的是,我们大学生现今一样的年轻,一样的年龄,而我们现在做什么,在干什么。他们在做什么,在干什么,这些需要我们去反省、去深思额问题,现今我们的豪情壮志是什么,为理想和梦想付出了什么,而他们做出何等的贡献、何等的作为。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思考,我们青年不能再这样无所作为了,应该为自己的将来打拼了,我需要准确的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的辉煌人生至此开始,我相信我能也有能力铸就美好人生。

篇3:南昌起义与八一建军节

起义背景:1927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宁汉分裂”。江西南昌则在武汉和南京之间。由于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国民党也开始“清党”,即七一五事变。一方面解聘共产国际中国代表鲍罗廷的顾问职务,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门和军队驱逐共产党人。

南昌起义的伟大意义在于,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建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它如一声春雷,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篇4:八一南昌纪念馆

关键词:八一起义纪念馆;群众教育;教育模式

一、八一起义纪念馆群的教育模式

八一起义纪念馆已开馆五十多年,于2008年建设了新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列入江西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在革命遗址类纪念馆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典型性。其从规模、硬件设施来看,属于中上等水平,可以代表全国大部分革命遗址类纪念馆的基本情况。

该馆的陈列以展板为主,辅以实物展示及少量文物。值得注意的是,该馆的新馆结合了大量的声光电设备作为辅助教育手段,如全息投影设备、互动式地坛模型、互动式信息查询机等。还有两处进入式场景,即“五万人大会”“井冈山会师”,特别是井冈山会师的进入式场景,结合建筑本身,让观众的思绪不至于因为楼梯而打断,可以从一楼一直延续到二楼,并且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除了这些硬件设施作为教育手段外,还有身着军装的专职讲解员。讲解员队伍是一个博物馆的窗口,其素质高低决定着这个博物馆的形象。八一起义纪念馆的讲解员代表着江西讲解员的最高水平,曾多次代表江西在全国参加各种讲解任务。除了讲解队伍,馆内还培养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在志愿者培训方面,该馆还专门针对年龄较小的观众,培养了一批小讲解员。除此之外,八一起义纪念馆还开设了官方网站及官方微博,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实现教育功能的手段。

二、存在的问题

1.内容上存在缺陷。内容是陈列的基础,博物馆作为立体教科书,应以实物为主,但是八一馆以展板和艺术创作为展览主体,其内容真实性很难得到保证。而在其它几个八一起义的旧址,如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贺龙旧居,其陈列老旧,形式呆板,内容单一,严重阻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

2.声光电设备不稳定。虽然八一起义纪念馆运用了大量先进的声光电设备,但是声光电设备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点——稳定性不高。这些设备经常在不经意间失灵,故大多时候这些设备是被馆方关闭着的,包括一些互动设备,从而降低了其教育价值。其它几个八一起义旧址,由于长期被忽视,极少有声光电设备。

3.讲解员队伍素质的不平衡。由于待遇等方面原因,长期以来,只有少部分讲解员能坚持下来,大多只做了几年就改行了。而一名讲解员的成熟期需要大概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所以八一起义纪念馆新馆的讲解员总体上是江西省素质最高的,但由于青黄不接,其素质有下降的趋势。再有,志愿者队伍也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由于招收的志愿者大多来自于南昌本地高校的学生,而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就会离开南昌,或者在大学期间面临各种考试及就业的压力,并且由于馆方奖励机制等方面的缺失,所以很多志愿者在做了一段时间的志愿服务后就会离开志愿者岗位。但其培训周期就需要大约三个月到半年时间,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也从侧面显示了博物馆教育功能实现得不全面不彻底。而其他几个八一起义旧址,有的没有讲解员,有讲解员的馆由于观众流量少而工作清闲。

4.运用新媒体经验不足。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官方微博由群工部的讲解员运营,但由于缺少专业的媒体经验,其官方微博运营得并不成功,教育目标很难实现。

三、建议

1.优化陈列展览。展览陈列是革命遗址类纪念馆教育实施的核心载体,是纪念馆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交流的特殊语言。一个好的陈列,不仅客观地反映真实的历史,而且其在形式和内容的安排上要便于观众理解和认识,还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整体环境氛围。展览陈列的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依托的,内容的表达需要依靠恰当的形式辅助,好的形式可以更加准确、鲜活地凸显内容,并且吸引观众,增强记忆。应注意文字展板和实物及文物陈列之间的比例,以尊重事实为前提,将观众更为容易接受的形式设计引入其中,改进互动设备,让观众真正参与其中,建设一个观众友好型博物馆。

2.提高讲解员队伍的素质。对讲解员的培训要更符合博物馆的要求,而不是“导游”的要求,要对讲解员进行博物馆知识方面的培训。对志愿者,需有一个完善的奖惩措施,可参照国内一些志愿者工作比较出色的博物馆的做法,吸收离退休人员作为社会志愿者进行长期服务,吸收学生志愿者作短期服务,服务内容不同,工作不同,待遇也不同。

3.学习运营新媒体。聘请专业的新闻传媒人员做管理员,或对作为管理员的讲解员做新闻传播方面的专业培训,使新媒体传播教育更符合传播学规律。

革命遗址类纪念馆作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应当在陈列、讲解、志愿者工作及新媒体传播教育等方面下更多功夫,应提升陈列、讲解员的素质,对志愿者工作应完善机制,对新媒体传播教育应更加专业化,这样的纪念馆才是观众友好型纪念馆。

参考文献:

篇5:游南昌八一纪念馆有感

在理研会的大力支持和有力组织下,我们公共管理学院各班一起去参观了八一纪念馆,我感到非常高兴,我作为第一次去参观,多少带着一点好奇和激动哦,能去那里参观一番是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南昌八一起义发生在1927年8月1日,因为南昌命名为英雄城,而且因此而把八月一 日定为建军节,进入八一纪念馆映入眼帘的就是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五位伟人的雕像,在两侧是各位英雄人物的介绍碑。然后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新馆和旧馆。

通过这次参观,我感受了八一起义的全过程,对八一起义有了更深,更广地了解,感受到那些革命者与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只求光明和解放的精神之伟大,让我领会到我们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人,我们应该也有责任好好这珍惜这眼前的大好时光,发奋读书,立志报国。不要挥霍我们的青春,不要放下我们的激情,我们要一路高歌,要为了更好的明天再接再厉,发扬先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地促使自己成长起来,做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

这就是我在这次在太阳升起来的地方参观所感悟的东西。

篇6:南昌八一纪念馆导游词经典

南昌八一广场环境优美,而且是禁烟区,请大家不要在广场吸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爱护广场的环境卫生。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南昌组织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南昌武装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广场因此而得名。

游客朋友们,我们已经进入南昌八一广场了,请顺着我的手往前看,那高高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雄伟建筑就是“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了。八一起义纪念塔是一九七七年为纪念南昌起义五十周年破土动工兴建,历时两年,一九七九年八月一日竣工,距今已有三十三年。

“八一起义纪念塔”塔身为长方形,总高45.5米。塔顶由直立的花岗石雕塑“汉阳造”步枪和红色花岗岩拼贴的八一军旗组成,象征武装起义;塔身“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九个铜胎鎏金大字是叶剑英元帅的亲笔题词,两侧各有一面翼墙,镶嵌着青松和万年青环抱着中国工农红军军旗徽标;塔基正面,镶嵌的花岗岩石碑雕刻着“八一南昌起义简介”,其他三面分别镶嵌着“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大型花岗岩浮雕,展示了起义的过程。请游客们仔细浏览。三十分钟后在北面的旗杆下集合。

游客朋友们,请看这旗杆基座上的“军旗升起的地方”七个鎏金大字,这是__在南昌视察时的亲笔手书。前面钢化玻璃地窗的文字是解放军的建军史,有兴趣的游客认真读一读。二十分钟以后,一道亮丽的景观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游客朋友们,激动人心的音乐喷泉马上就要开始了,你将会看到一支支水柱随着音乐的节奏,在彩灯的映衬下,时而翩翩起舞,时而像鲜花绽放,时而像宝剑直射苍穹,时而像彩虹横贯长空……游客们尽情欣赏吧!二十分钟以后,仍在旗杆旁集合。

篇7: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感悟

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班级:机械132 姓名:戴亿法 在2011年寒假期间我参观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亲身感受了红色文化。座落于南昌市中山路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创建于1956年,原为江西大旅社,是当年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是全国首批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现供参观的有:会议大厅即原“喜庆厅”、周恩来工作和休息室、林伯渠办公室卧室、军事参谋团办公室、第二十军第一师警卫连及卫生处住房,二、三楼陈列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照片、图表、绘画和文物。馆内详尽的图文介绍,将我们带入了那个军歌嘹亮、战火纷飞的年代。

不平凡的夜晚

1927年,正当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蓬勃发展之际,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却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1927年8月1日晚,那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因为受到剥削、受到压迫的普通的中国老百姓依旧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每天为了生存而劳碌奔波,而官员们却依然沉浸在这灯红酒绿的生活之中。但它也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夜晚,绝不仅仅是因为它打响了所谓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而是从那一天起,中国人民心中反对独裁、反对专制的种子已经悄然萌芽。它告诉全世界,而不仅仅是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中国老百姓有自由决定自己生活的权利,我们自己的命运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平凡的信仰 在参观过程中,对朱德与周恩来这两位中共的开国元老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八一起义之前,他们都在国民党政府内担任要职,他们大可不必为了生计而发愁,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放弃了优越的生活,而毅然决然地选择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道路。细细思量,这或许就是理想、是信仰,是对当时中国社会成千上万劳苦大众的大爱之情吧。而这恰恰就是当今浮躁的中国社会所缺失的,现在的我们只希望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更有甚者巴不得将30多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统统据为己有,对所谓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不管不顾。在这虚化的盛世中,我们渐渐地忘记了90年前的苦难,也许一觉醒来,这所有的所有都可能是一场梦。作为一个浙大学子,大学生涯已然过半,慢慢地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也对杨卫校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讲的“主人翁精神”的体会越来越深。大学所能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思想,培养一种博爱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精神的伟大力量

武装反抗政府绝不是一句“准备不够充分”就能够解释其失败缘由的。要知道,大家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擎起武装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大旗,岂可草率行事?回到家中,细细思量,觉得还是两个字:精神。当时参加南昌起义的军队中有多股军事力量,大家没有一个核心的领导,更没有短期目标,本着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态。甚至有些士兵参加起义仅仅是为了生存,而一些领导也是为了赚取更多的政治资本。要知道辛亥革命要是没有民主、自由精神的传播以及孙中山先生的核心领导地位,满清政府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被推翻的。朝鲜战争期间,美国被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逼退至“三八线”以南,中国军队取得了近代以来最辉煌的胜利,它所依靠的便是毛泽东精神。精神这种看似非常虚幻的东西,很多时候确实能够为军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军队在战斗中更加散发光彩。现代中国,为了适应世界主流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国家精神应该在军队中占有领导地位。毕竟军队的真正目的是保卫国家、保卫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领导者。一支将人民、将国家注入到血液里的军队,才能在保卫人民的战争中勇往直前,绝不退却。

思考·传承

篇8:八一南昌纪念馆

一、全民共有的公共空间

“如果你问一个南昌人:南昌的城市中心在哪?他一定会告诉你, 八一广场;如果你接着问, 哪里是南昌的城市标志?他的回答依然是八一广场;如果你再问, 南昌最让你魂牵梦萦的地方是在哪里, 他还是同样的回答:八一广场。”

南昌市八一广场位于南昌城市核心地段, 始建于1952年, 原名人民广场, 1977年改名八一广场。作为南昌市最大的一个城市广场, 八一广场面积占7.8万平方米, 最多可容纳十万人, 曾是全国的第二大广场。整个广场由三部分组成, 纪念区、文化区和休闲区。南部是纪念区, 以八一起义纪念塔为中心, 辅以青松翠柏形成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部是文化区, 以围合式广场来展示八一历史文化。北部是休闲区, 用来举办群众活动, 并设置了座椅供游人休息。

在南昌城市居民的心中, 八一广场这样的一个建筑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是城市市民共有的一个公共空间。

汉娜·阿伦特和哈贝马斯都对公共空间有过论述。所谓的公共空间, 在阿伦特看来是与私人、家庭所对应存在的。公共空间作为人存在的条件之一, 是由一些平等的和自由的人组成的证明自己存在和不可替代的价值的唯一场所。哈贝马斯将公共领域引向了公众舆论领域。公共领域是“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进行调节的一个领域。”

具体到八一广场, 作为公共空间存在的一个广场, 它是向城市中所有的集体开放的, 并不为任何个体所占有。任何阶层、身份的人都可以进入到广场, 视觉呈现为一个敞开的空间, 广场四周没有围墙而且有一块大面积的空地, 能够容纳集体的公共活动。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谈到过城市的结点, 即“观察者借此而进入城市的战略点, 或是日常往来必经之点。”八一广场的存在就是南昌市的一个结点。整个广场是城市交通的中心点, 四面环绕着通往城市各处的直通大道, 西侧八一大道通向南北, 东有北京西路, 西有孺子路, 无论去向哪个地方都要经过八一广场。人群在广场这个空间、流动、汇聚、疏散。作为公认的交叉点和中心点, 加深了其作为公共空间存在的重要性。

同时为了加深这一公共空间给人的印象, 广场中间通常会竖立一个标志性的建筑, 这一建筑印象也是城市市民所共有的。位于八一广场正中的英雄起义纪念塔就是存在在广场上这一特殊的符号。八一起义英雄纪念塔兴建于1977年, 塔身53.6米, 塔顶是一支汉阳造步枪和一面迎风飘扬的八一军旗, 象征着与这个广场有关的八一精神。每一个游客想要了解南昌历史, 也必定要来到八一广场前瞻仰八一起义纪念碑, 感受英雄城的红色情怀。

二、节日狂欢的舞台

“八一广场上, 两条由花组成的巨龙横卧街头, 昭示着龙年即将到来……记者多方了解到, 南昌还将举办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迎新年活动, 既有传统的民间灯彩踩街大拜年、经典采茶戏演出, 还有元宵节猜灯谜、游园、关公灯传习灯等活动, 市民春节里有了好去处。”

这是春节期间新闻关于八一广场的一段描述。每当节日的时候, 彩灯、鲜花、彩带等布景会出现在八一广场, 烘托节日的欢乐气氛。而一些特别的游园会、庙会也会在这个时候在八一广场举行。八一广场成为了全民狂欢的一个舞台。

八一广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搭建了一个狂欢舞台, 呈现出全民狂欢性。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中对狂欢广场作了一个描述, 巴赫金眼中狂欢广场的特征:1、与官方对立。“在整个中世纪期间国家和教会迫不得已重视广场, 对广场做出或大或小的让步。”在巴赫金的描述下, 广场所做的是与官方相对立的诙谐活动, 虽遭到官方厌恶, 但是却是被官方所允许的。2、全民性狂欢。即是没有舞台, 忽视阶级, 全民参加狂欢的空间。“狂欢式—是没有舞台、不分演员和观众的一种游艺。在狂欢中所有的人都是积极的参加者, 所有的人都参与狂欢戏的演出。人们不是消极地看狂欢, 严格地说也不是在演戏, 而是生活在狂欢之中, 按照狂欢式的规律在过活, 只要这规律还起作用。换言之, 人们过着狂欢式的生活。而这种狂欢式的生活, 是脱离了常轨的生活”。

相比较于咖啡厅、图书馆、商场等公共场所, 广场无疑能给予人以更自由的感受。它没有特定目标的“顾客群体”, 无论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得享用广场, 无论官员、骗子、小偷还是乞丐都平等的享用广场的空间。并且在广场上一切人都去身份化了, 人们摆脱于平日家庭和工作的身份束缚、从日常的世俗活动中所抽离出来, 来到广场休闲。广场成了一个暂时的乌托邦, 被赋予了狂欢色彩。

而彩灯、喷泉、鲜花等广场景观的布置, 加深了这种狂欢化的色彩。通过张灯结彩, 来构建出一个狂欢化的空间。所谓的节日欢乐气氛实际上也可以理解成一种狂欢的气氛。节日的广场, 各种游戏、演出是广场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如各种庙会, 节日活动, 游园会, 通过演出、表演的形式把人带入到狂欢的气氛中。这些演出强调全民参与性, 每个人都可以参加到这些狂欢活动中来, 每个人也都是狂欢活动的参与者。

正如巴赫金所说, “在狂欢中, 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相互关系。通过具体感性的形式、半现实半游戏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这种关系同非狂欢式生活中强大的社会等级关系恰恰相反。人的行为、姿态、语言, 从在非狂欢式生活里完全左右着人们一切的种种等级地位 (阶层、官衔、年龄、财产状况) 中解放出来。”

三、无场到有场——市民社会的崛起

“在一幅泛黄的1926年印刷的南昌城地图上, 今天的八一广场所在位置当年还是旧南昌城东的护城河。1928年, 南昌开始拆除城墙, 拆下来的砖石泥土就近倒入了护城河。”

从原来的护城河到现代广场, 八一广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与八一广场一样, 中国大多数的现代广场并非自古有之, 而都是后来兴建的。传统广场的兴建与封建制度是密切联系的。因而广场的建设也都是为了构造封建统治者的权威。从广场的空间分布、布局、形式、内容都受到皇权的限制。广场被高高的围墙封住成为一个仪式性场所。中国传统广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封闭的。与其说中国有广场文化, 倒不如说是“墙”文化更为妥帖。

追溯西方广场历史, 已知最早的广场出现在地中海克里特岛。此后广场经历了希腊集市广场 (Agora) -古罗马市场 (Forum) -市场广场 (Market) 以及现代城市广场 (Urban Square) 等过程的演变。广场从最初用于人们进行集会和商品交易的功能, 渐渐演变为城市生活的中心, 成为人们约会、交友、集会的场地, 并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功能, 成为城市的象征。

西方城市广场概念, 多是和自由民主所联系在一起, 强调对公众的开放性。西方的城市广场一直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产生的基础;它是诗人和哲学家们的避难所和讲台, 也是政治家们纵横驰骋的舞台, 天才成长的摇篮。例如, 古希腊的市场是希腊人聚集在一起议政、交往的社会活动中心, 民主的萌芽就是在这个开放的空间中诞生的。古罗马的广场更具有政治色彩, 著名的共和广场是市民欢聚的公共活动场所。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中国更像是一个没有广场的城市。中国古代的广场概念,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概念。中国现代真正意义上最早的广场是天安门广场。随着城市的发展, 90年代后兴起了一阵修建城市广场的热潮。“这一极富都市文化韵味的城市设施在中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中流行开来, 是否具备一个比较上档次的文化广场, 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化评为的重要标志。在闹市区的中心, 开辟出一块绿地, 用别具一味的艺术雕塑加以点缀, 再辅以可供休息的长凳短椅, 让匆匆忙忙的都市有一块停下来可以歇歇脚的地方。”

城市广场对中国来说是一种来自异国的文化现象, 然而中国经历着的“无场”到有“有场”的变化, 实则体现了中国市民社会的崛起。

市民社会这一概念源自17世纪晚期、18世纪初, 是社会秩序危机和既成观念秩序瓦解的结果。不同理论家都对这一概念有过论述:“市民社会体现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是一个比较性概念, 与国家相对, 并部分独立于国家。它包括了那些不能与国家混淆或者不能为国家所淹没的社会生活领域。”“市民社会是一个具有市民认同的社会。市民认同渗透到个人之间的行为以及个人与国家之间的行为中;它规约个人对社会的行为。同理, 它也规约于不同集体之间的关系、集体与国家的关系以及国家内部个人之间的关系。”

1978年以后中国社会经历着深刻的结构性调整和改革, 广场的兴起只是改革中的一部分, 然而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广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的存在搭建了市民狂欢的舞台, 形成了市民交换意见的平台, 为民间与官方对话提供了契机。从无广场到有广场的这个过程, 是市民社会崛起的一种表现。中国建设的城市广场大大改变了城市的面貌, 广场也肩负着更多的功能在市民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子佳.南昌人居[M].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9.

[2]高小康.喧哗与萧条[M].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0.

[3]邓正来.国家与市民社会[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4][美]汉娜·阿伦特, 著.人的境况[M].王寅丽,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5][德]哈贝马斯, 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 译.学林出版社, 1999.

[6][美]凯文·林奇, 著.城市意象[M].方益萍, 何晓军, 译.华夏出版社, 2001.

[7][俄]M·巴赫金, 著.拉伯雷研究[M].李兆林, 赵忠宪, 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篇9:八一南昌纪念馆

一、宗旨 本次征文活动旨在通过颂扬人民军队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斗争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学习和发扬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军民团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二、征文内容和要求

1、征文内容 有关八一南昌起义的史迹、故事和相关史料;我军官兵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以及部队自身建设中的英雄事迹,光辉成就;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鱼水情的先进典型;复转(预备役)军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

2、征文内容必须真实,先进人物应附加说明其个人情况和相关单位证明;凡参用了其他资料者,须说明资料来源。

3、征文体裁为记叙性散文、报告文学。文字力求精炼,每篇以3千字为限。

三、征文时间 本次征文时间自“启事”刊载之日起,至2007年11月10日止(以来稿邮戳为准)。来稿请在信封正面注明“征文”二字。

四、奖励 本次有奖征文活动设奖3个等次6个名额,即: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评奖办法:由本刊编辑部组成评选小组,施行评奖工作;凡入选作品,均在本刊“征文”栏目逐月刊登。评选结果将在《老友》2007年第12期公布。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五、“征文”来稿请勿寄私人。由于编辑部人力有限,来稿概不退稿、概不查询,请作者自留底稿。珍贵资料请寄复印件或扫描后发至《老友》电子邮箱:LAOYOU1992@126.COM。

敬望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我们的“征文”活动,多多赐稿,共襄盛举。

垂询电话:6240482 邮编:330006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三纬路81号《老友》编辑部

篇10:八一南昌纪念馆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地处南昌市繁华的中山路段380号,这幢外观呈银灰色,座南朝北,楼高四层的回字型建筑,它的前身为“江西大旅社”,始建于1922年,1924年建成,采用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外观以具有西洋风格的水泥浮雕装饰门窗,楼内有一宽大的天井,天井里放有四口防火用的大水缸,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格局。1927年7月下旬,参加起义的部队包租下这幢旅社,在“喜庆厅”召开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后又多次在此举行会议,成为领导起义的指挥中心。1957年这里被定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鎏金馆额由陈毅元帅手书。1997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笔为该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现供参观的有会议大厅即原“喜庆厅”、周恩来工作和休息室、林伯渠办公卧室、军事参谋团办公室、第二十军第一师警卫连及卫生处住房,二、三楼陈列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照片、图表、绘画和文物。

到了纪念馆外面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陈毅题写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几个大字,里面首先看到的是馆外一个一群指战员向前起义冲锋的大型雕塑。南昌起义纪念馆现有旧馆和新馆两个景点,旧馆为原来的江西大旅社,整栋楼房是一座呈“回”字形的中西合璧转泥建筑,是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步入旧馆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一块由江泽民题写的“军旗升起的地方”几个醒目的金灿灿大字的石碑。在这里主要是陈列当年参加起义战斗人员的生活、工作及住宿场所的原貌,有会议大厅、周恩来工作和休息室、林伯渠办公室卧室、军事参谋团办公室、警卫连及卫生处住房和缴获的敌军武器等,从中我们依稀能看到当年的指战员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的情形,也让我们再一次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以敬重英灵、告慰先烈。

看到陈列在纪念馆里的落后武器,再联系中国的历史,当时敌我的力量的那么的悬殊,但中国共产党凭着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要学习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那种为达到目标而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状态和思想品格,是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开拓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为人民利益乐于奉献的行为品质。这种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实质上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们面对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的新形势,面对世界格局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在生活上我们要有克勤克俭的生活作风、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乐于奉献的奉献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今后在学习上要有最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创造奋发向上的学风和严谨求学的校风还要有与时俱进,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创新精神。

这次参观活动,让我更深沉次的了解了八一起义这段武装反抗史: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由于客观上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主观指导上缺乏经验,没有和湘、鄂、赣地区的农民运动相结合,开展土地革命战争,而是孤军南下广东,企图打开海口,争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据地,再次举行北代,加之两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歼敌,成为敌人各个击破等原因,最后遭至失败。但这次起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它以实际行动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它对创建伟大的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自此,马克思主义中国篇舒卷揭页,直接促成了中国革命摇篮、人民共和国摇篮的建立,引领着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等的形成。8月1日被中国共产党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八一南昌起义,注定成为我们心中不灭的火种。站在伟人的雕塑下立志有所作为,贴在红旗旁重温那辉煌的历史,那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那心中的血液在沸腾,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激情!在纪念馆剩下的时间里,导游陪同我们参观了纪念馆,那里陈列了许多当年革命使用的武器和生活用品,这使我深刻地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辛和形势的紧迫。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为我们这些后辈们做出了好榜样。当我看到当年起义布防图和革命志士们在领袖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奋勇杀敌,我被先辈们军事思想的先进性和革命热情的高涨所震撼。那时我便思索先辈们的这些都从何而来,历史给予了我答案,那便是他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信仰和誓死为受苦受难的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决心。

通过这次对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我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会更勤奋刻苦,在生活中会更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要让自己在回首往事时却发现自己的行囊仍空空,足印仍曲曲。奋斗是我人生的职责,八一精神便是我奋斗的动力。

历史在不断翻开新的一面,可八一精神仍在人民解放军的发展中薪火相传。八一起义纪念馆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不断创新,使爱国主义教育和军史教育的内容更加深入人心。纪念馆如同一本教科书,它向人们昭示:八一起义的业绩和精神将代代相传。

作为一个生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年,当我看到那些革命先辈们使用过的武器和生活用品时,真的感触颇多,因为这让我了解到曾经的革命条件是多么的艰辛,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不畏一切艰难险阻,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感激,少一点牢骚。我们还应当认知到“有德无才是废物,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的道理,我们所谓的德就应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务为最高奋斗目标,一旦我们确定了这一目标,我们的灵魂也会因此而变得高尚,那时的你必定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篇11:江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导游词

进入大厅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在建军七十周年之际,江泽民在这里游览参观留下的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大家现在看到的房间是起义部队卫生员的房间,对面的是警卫员的房间,中间是天井,天井不仅能起到通风采光的作用,还蕴涵了天圆地方的意思。地上的鹅卵石象征了一个个金元宝,而这些空白的线条则形似一个巨大的锁,有锁财的含义在里面。在天井四周的四个水缸是大旅社的消防设备,在起义的时候用来给起义军喝水用的。当时旅社的大部分建筑都是木质结构,一直在解放以后才逐渐改变成为砖木结构的。

接下来我们要去看的是江西大旅社的喜庆礼堂,这里原来是给有钱人做寿办喜事的地方,起义军的领导同志曾多次在这里召开重要会议,部署起义的有关问题。这边陈列的四把太师椅,两个茶几和那面穿衣镜都是原物,其他的家具都是复制的。这座钟所指的时间是南昌起义打响的时刻,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大礼堂右边是九号房间,这里是起义时军事参谋团的开会处,当时这里的房价是三块大洋一天,而一个大洋折合人民币大概是100元,可想而知,当时大旅社的消费之高了。在左边是十号房间,在起义的时候,起义军的领导同志们曾在这里工作过和休息过。

请大家跟随我来二楼把,这是25号房间,周恩来同志曾经在这里办公,这里也是旅社最好的房间,不仅有落地玻璃,还有电灯和电话。

进入二楼大厅后,大家看到的五尊雕塑是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叶挺,贺龙,朱德,刘伯承。两边的浮雕是从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拓印下来的。继续往前走可以看到一个现代化的屏幕投影机,演示了朱德如何以设酒席,打麻将,吃饭的名义,牵制住了敌军的两名团长和团副,让起义顺利进行的情景。

南昌起义是在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的形势下爆发的,1924年初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5月,孙中山先生创建了黄埔军校,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战争的巨大胜利和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触动了蒋介石反动派的利益,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华东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又在武汉宣布“分共”,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无数革命者倒在血泊中,大革命惨遭失败。

革命的失败使中共中央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在七月上旬,中共中央否决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路线,7月13日,发表了“中共中央对政局宣言”,确定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总方针。后来在七月中旬,中共根据九江同志的建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暴动,并派周恩来同志代表党中央领导这次起义,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准备南昌起义的同时,国民党武汉政府也加紧了在军队中的“清共”活动。1927年七月24日,张发奎通知叶挺,贺龙上庐山召开军事会议,当时,得知会议内幕的叶剑英由庐山赶至九江,在九江甘棠(tang2)湖的一条小船上与叶挺,贺龙商定,不去庐山开会,转道去南昌。

7月27日,前委成立后,根据准备的情况决定,起义由原定28日晚改为30日晚。7月28日,周恩来来到贺龙指挥部,将起义计划告诉贺龙,并征求他的意见,贺龙表示坚决拥护党的决定,周恩来当即以前委的名义任命贺龙为起义部队的总指挥。起义的时间定于1927年8月1日凌晨4点,后来由于军中出现了叛徒,起义提前2个小时为凌晨2点举行。

这是1927年南昌城的沙盘模型,当年南昌城四周都有城墙,共有七座城门,市中心那座白色高大的建筑就是江西大旅社。这四周是当年起义部队的驻地,参加起义的部队有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朱德创办的第三军军官教育团等。

起义部队二万余人,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指挥下,向敌人驻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战斗进行了四个多小时,起义军完全控制了南昌城。歼灭南昌守敌三千多人,缴获机枪八百多挺,步枪四千多支,子弹七十多万发。

战斗打得最激烈的是进攻敌军总指挥部的时候。敌军的精锐部队大部分都驻扎在这里,并且早已得到叛徒告密,事先做好了准备,战斗打响后,起义军奋不顾身,贺龙,刘伯承,周逸群等同志也在第一线指挥战斗,起义军很快就占领了敌人的军政首脑机关,那个可耻的叛徒也受到了应得的惩罚。

南昌起义的火种,迅速燃遍了全国,点燃了各地革命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八一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在革命的危机关头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他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的开始,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1933年六月30日中共中央决定“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纪念日,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上一篇: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下一篇:满分中考作文为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