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广场与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2024-04-26

八一广场与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共14篇)

篇1:八一广场与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八一广场与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八一广场地处南昌八一大道核心地段,原称人民广场。八一广场是南昌的窗口,四面是通往城市四方的直通大道,这里也是南昌市民活动的中心,每年在这个广场上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政务和商务活动。

耸立在广场中心的纪念塔被誉为英雄城的城徽,1977年8月1日为纪念八一南昌起义五十周年在广场南端破土兴建八一起义纪念塔,1979年1月8日落成。原纪念塔占地1.7公顷,塔高45.5米,由台基、台座、塔身及塔顶组成;正面镌刻着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九个鎏金大字,塔身基座有27个台阶,意指一九二七年。原纪念塔一九七七年八一起义五十周年时破土兴建,一九七九年一月八日落成。顶部是一只汉阳造步枪,一面迎风飘扬的八一军旗,正面有南昌起义简介花岗石碑,其它立面是“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三幅大型花岗石浮雕,塔身两侧各有一片翼墙,嵌有青松和万年青环抱的中国工农红军旗徽浮雕。整个塔身庄严,肃穆,令人心中涌起仰慕之情。

为打造花园城市,提升城市品位,2002年初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八一广场进行全面改造。改造后的八一广场以突出“八一”历史文化为主题,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分两轴三区。两轴:一轴为南北向广场主轴线,以八一纪念塔为中心,穿过中央下沉式广场中心到音乐喷泉到水幕电影结束;沿主轴线为玻璃步道、国旗台、下沉式广场、演出台等。另一轴为东西向广场景观副轴线,以省展览馆恢复原貌为景观中心,自东向西为下沉式广场的外侧斜草坪,中央设置火炬、海陆空三军组合雕塑、省展览馆,形成一条完整的景观副轴线。

三区:南部纪念区、中部中央文化区、北部休闲区。

纪念区:以八一起义纪念馆为中心,辐射周边小型纪念性广场。东西两侧为常绿乔木黑松,形成自然绿色屏障,把纪念区与周边闹市隔离开来,显示纪念区的庄严、肃穆氛围。纪念区北部一条金水河成为功能空间和景观空间的界定元素,其南岸中轴线上为滨水舞台,北岸为观演空间。横卧在金水河上的是造型别致的金水桥。改造后的纪念碑由原来的45.5米升高为53.58米。

中心文化区:以下沉式空间展示了以八一文化为题材的景观空间。围绕“八一恒辉”主题,在下沉式广场内排列8块军事题材浮雕,中心地面置放火炬、海陆空三军组合雕塑,点出八一起义主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8块军事浮雕北面为体现地域文化的江西省国家级风景区山水浮雕(井冈山、庐山、三清山、三百山、龙虎山、仙女湖、梅岭、龟峰)。下沉式广场围合部分高台上向南扩大,形成国旗台,成为市民广场北面的界定元素。下沉式广场为椭圆形,其半径为32米和36米。

休闲区:以旱喷兼水幕电影和国旗台界定,水幕电影与市民活动区的中心扇形硬地形成观演系统。中央一条宽6米的玻璃步道直通国旗台,为举行升旗仪式时使用。步道下置放广场修建题记的文字碑刻。活动区两侧植树,并设置座椅供游人休息。

广场西侧是著名的“八一大道”,八一大道的路基解放前是南昌旧城墙,解放后拆毁城墙修建了这条号称南昌的长安街的大道,这是一条宽60米的十里长街,沿街两边有不少南昌的著名建筑;坐落在广场南面的南昌电信大楼初建于五十年代,是苏联援建的项目,广场正中的江西省展览馆始建于一九六九年,当时的名称叫“万岁馆”,取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之意,那个名字带有浓重的时代特征,现在已经改为举办各种展览的省展览馆。八一大道也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南面有丽华购物广场、新大地电脑城,北面有万达购物广场、沃尔玛超市等商业中心。

改造后的八一广场更加广阔通透。“八一恒辉”的主题设计,丰富了广场的空间,提升了城市文化品味,拓宽了历史内涵的表述。是一座集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休闲性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广场,充分展示花园城市英雄城南昌的新风貌。

篇2:八一广场与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实践心得

——记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

3月26号,我们从学校出发,去游览八一广场八一纪念馆。我们先乘坐220公交车到八一广场去游览,八一广场上有一个平摆着的长长的碑文,上面记录着从1927年抗战爆发开始时最后到2003年江泽民总书记上任后领导中国时的主要事件,这里还竖着一根高高的旗杆,上面飘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南昌“八一”英雄纪念碑。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朱德等几位伟人在南昌点燃了革命的圣火,自那时起,中国革命的火种便燃起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它指引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时至今日,我们才有了强大的祖国,人们不会忘记那辉煌的时刻——八一南昌起义。八一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起义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并为创建人民军队打好基础。

接下来我们步行到八一纪念馆到了纪念馆外面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陈毅题写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几个大字,里面首先看到的是馆外一个一群指战员向前起义冲锋的大型雕塑。南

昌起义纪念馆现有旧馆和新馆两个景点,旧馆为原来的江西大旅社,整栋楼房是一座呈“回”字形的中西合璧转泥建筑,是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步入旧馆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一块由江泽民题写的“军旗升起的地方”几个醒目的金灿灿大字的石碑。在这里主要是陈列当年参加起义战斗人员的生活、工作及住宿场所的原貌,有会议大厅、周恩来工作和休息室、林伯渠办公室卧室、军事参谋团办公室、警卫连及卫生处住房和缴获的敌军武器等,从中我们依稀能看到当年的指战员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的情形,也让我们再一次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以敬重英灵、告慰先烈。

然而,当我们走进八一起义纪念馆,看到里面的那一座座蜡像时,我突然肃然起敬,我深刻体会到我们的今天是来的多么的不容易。作为一个现代人,一位当代的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知道“有德无才是废物,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的道理,我们所谓的德就应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奋斗目标,一旦我们确定了这一目标,我们的灵魂也会因此而便的高尚,那时的你必定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我们要更加珍惜我们的生命,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去浪费我们的时间与精力,看着那些蜡像的目光是那么坚定,那是他们一直都相信中国共产党会带领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那是他们的信念。那么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就更加要坚定我们的信念,为我们的理想而奋斗,为我们的未

来,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

看到陈列在纪念馆里的落后武器,再联系中国的历史,当时敌我的力量的那么的悬殊,但中国共产党凭着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要学习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那种为达到目标而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状态和思想品格,是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开拓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为人民利益乐于奉献的行为品质。这种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实质上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们面对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的新形势,面对世界格局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在生活上我们要有克勤克俭的生活作风、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乐于奉献的奉献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今后在学习上要有最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创造奋发向上的学风和严谨求学的校风还要有与时俱进,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创新精神。

我想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必须要努力发扬和继承老一辈革命家那艰苦奋斗、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不能遗失他们,要想想拥有现在所有的一切,我们现在拥有的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然而那是用多少鲜血汇成的。我们不要真的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去珍惜,那是不明智的。现在的和谐社会,是我们老一辈拼出来的,我为我们是他们的后代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次游览让我大开眼界,了解了许多和红色

爱国知识,特别是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那些真实的图片和那“八一”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祖祖辈辈学习。

篇3:八一广场与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一、全民共有的公共空间

“如果你问一个南昌人:南昌的城市中心在哪?他一定会告诉你, 八一广场;如果你接着问, 哪里是南昌的城市标志?他的回答依然是八一广场;如果你再问, 南昌最让你魂牵梦萦的地方是在哪里, 他还是同样的回答:八一广场。”

南昌市八一广场位于南昌城市核心地段, 始建于1952年, 原名人民广场, 1977年改名八一广场。作为南昌市最大的一个城市广场, 八一广场面积占7.8万平方米, 最多可容纳十万人, 曾是全国的第二大广场。整个广场由三部分组成, 纪念区、文化区和休闲区。南部是纪念区, 以八一起义纪念塔为中心, 辅以青松翠柏形成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部是文化区, 以围合式广场来展示八一历史文化。北部是休闲区, 用来举办群众活动, 并设置了座椅供游人休息。

在南昌城市居民的心中, 八一广场这样的一个建筑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是城市市民共有的一个公共空间。

汉娜·阿伦特和哈贝马斯都对公共空间有过论述。所谓的公共空间, 在阿伦特看来是与私人、家庭所对应存在的。公共空间作为人存在的条件之一, 是由一些平等的和自由的人组成的证明自己存在和不可替代的价值的唯一场所。哈贝马斯将公共领域引向了公众舆论领域。公共领域是“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进行调节的一个领域。”

具体到八一广场, 作为公共空间存在的一个广场, 它是向城市中所有的集体开放的, 并不为任何个体所占有。任何阶层、身份的人都可以进入到广场, 视觉呈现为一个敞开的空间, 广场四周没有围墙而且有一块大面积的空地, 能够容纳集体的公共活动。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谈到过城市的结点, 即“观察者借此而进入城市的战略点, 或是日常往来必经之点。”八一广场的存在就是南昌市的一个结点。整个广场是城市交通的中心点, 四面环绕着通往城市各处的直通大道, 西侧八一大道通向南北, 东有北京西路, 西有孺子路, 无论去向哪个地方都要经过八一广场。人群在广场这个空间、流动、汇聚、疏散。作为公认的交叉点和中心点, 加深了其作为公共空间存在的重要性。

同时为了加深这一公共空间给人的印象, 广场中间通常会竖立一个标志性的建筑, 这一建筑印象也是城市市民所共有的。位于八一广场正中的英雄起义纪念塔就是存在在广场上这一特殊的符号。八一起义英雄纪念塔兴建于1977年, 塔身53.6米, 塔顶是一支汉阳造步枪和一面迎风飘扬的八一军旗, 象征着与这个广场有关的八一精神。每一个游客想要了解南昌历史, 也必定要来到八一广场前瞻仰八一起义纪念碑, 感受英雄城的红色情怀。

二、节日狂欢的舞台

“八一广场上, 两条由花组成的巨龙横卧街头, 昭示着龙年即将到来……记者多方了解到, 南昌还将举办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迎新年活动, 既有传统的民间灯彩踩街大拜年、经典采茶戏演出, 还有元宵节猜灯谜、游园、关公灯传习灯等活动, 市民春节里有了好去处。”

这是春节期间新闻关于八一广场的一段描述。每当节日的时候, 彩灯、鲜花、彩带等布景会出现在八一广场, 烘托节日的欢乐气氛。而一些特别的游园会、庙会也会在这个时候在八一广场举行。八一广场成为了全民狂欢的一个舞台。

八一广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搭建了一个狂欢舞台, 呈现出全民狂欢性。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中对狂欢广场作了一个描述, 巴赫金眼中狂欢广场的特征:1、与官方对立。“在整个中世纪期间国家和教会迫不得已重视广场, 对广场做出或大或小的让步。”在巴赫金的描述下, 广场所做的是与官方相对立的诙谐活动, 虽遭到官方厌恶, 但是却是被官方所允许的。2、全民性狂欢。即是没有舞台, 忽视阶级, 全民参加狂欢的空间。“狂欢式—是没有舞台、不分演员和观众的一种游艺。在狂欢中所有的人都是积极的参加者, 所有的人都参与狂欢戏的演出。人们不是消极地看狂欢, 严格地说也不是在演戏, 而是生活在狂欢之中, 按照狂欢式的规律在过活, 只要这规律还起作用。换言之, 人们过着狂欢式的生活。而这种狂欢式的生活, 是脱离了常轨的生活”。

相比较于咖啡厅、图书馆、商场等公共场所, 广场无疑能给予人以更自由的感受。它没有特定目标的“顾客群体”, 无论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得享用广场, 无论官员、骗子、小偷还是乞丐都平等的享用广场的空间。并且在广场上一切人都去身份化了, 人们摆脱于平日家庭和工作的身份束缚、从日常的世俗活动中所抽离出来, 来到广场休闲。广场成了一个暂时的乌托邦, 被赋予了狂欢色彩。

而彩灯、喷泉、鲜花等广场景观的布置, 加深了这种狂欢化的色彩。通过张灯结彩, 来构建出一个狂欢化的空间。所谓的节日欢乐气氛实际上也可以理解成一种狂欢的气氛。节日的广场, 各种游戏、演出是广场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如各种庙会, 节日活动, 游园会, 通过演出、表演的形式把人带入到狂欢的气氛中。这些演出强调全民参与性, 每个人都可以参加到这些狂欢活动中来, 每个人也都是狂欢活动的参与者。

正如巴赫金所说, “在狂欢中, 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相互关系。通过具体感性的形式、半现实半游戏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这种关系同非狂欢式生活中强大的社会等级关系恰恰相反。人的行为、姿态、语言, 从在非狂欢式生活里完全左右着人们一切的种种等级地位 (阶层、官衔、年龄、财产状况) 中解放出来。”

三、无场到有场——市民社会的崛起

“在一幅泛黄的1926年印刷的南昌城地图上, 今天的八一广场所在位置当年还是旧南昌城东的护城河。1928年, 南昌开始拆除城墙, 拆下来的砖石泥土就近倒入了护城河。”

从原来的护城河到现代广场, 八一广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与八一广场一样, 中国大多数的现代广场并非自古有之, 而都是后来兴建的。传统广场的兴建与封建制度是密切联系的。因而广场的建设也都是为了构造封建统治者的权威。从广场的空间分布、布局、形式、内容都受到皇权的限制。广场被高高的围墙封住成为一个仪式性场所。中国传统广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封闭的。与其说中国有广场文化, 倒不如说是“墙”文化更为妥帖。

追溯西方广场历史, 已知最早的广场出现在地中海克里特岛。此后广场经历了希腊集市广场 (Agora) -古罗马市场 (Forum) -市场广场 (Market) 以及现代城市广场 (Urban Square) 等过程的演变。广场从最初用于人们进行集会和商品交易的功能, 渐渐演变为城市生活的中心, 成为人们约会、交友、集会的场地, 并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功能, 成为城市的象征。

西方城市广场概念, 多是和自由民主所联系在一起, 强调对公众的开放性。西方的城市广场一直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产生的基础;它是诗人和哲学家们的避难所和讲台, 也是政治家们纵横驰骋的舞台, 天才成长的摇篮。例如, 古希腊的市场是希腊人聚集在一起议政、交往的社会活动中心, 民主的萌芽就是在这个开放的空间中诞生的。古罗马的广场更具有政治色彩, 著名的共和广场是市民欢聚的公共活动场所。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中国更像是一个没有广场的城市。中国古代的广场概念,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概念。中国现代真正意义上最早的广场是天安门广场。随着城市的发展, 90年代后兴起了一阵修建城市广场的热潮。“这一极富都市文化韵味的城市设施在中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中流行开来, 是否具备一个比较上档次的文化广场, 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化评为的重要标志。在闹市区的中心, 开辟出一块绿地, 用别具一味的艺术雕塑加以点缀, 再辅以可供休息的长凳短椅, 让匆匆忙忙的都市有一块停下来可以歇歇脚的地方。”

城市广场对中国来说是一种来自异国的文化现象, 然而中国经历着的“无场”到有“有场”的变化, 实则体现了中国市民社会的崛起。

市民社会这一概念源自17世纪晚期、18世纪初, 是社会秩序危机和既成观念秩序瓦解的结果。不同理论家都对这一概念有过论述:“市民社会体现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是一个比较性概念, 与国家相对, 并部分独立于国家。它包括了那些不能与国家混淆或者不能为国家所淹没的社会生活领域。”“市民社会是一个具有市民认同的社会。市民认同渗透到个人之间的行为以及个人与国家之间的行为中;它规约个人对社会的行为。同理, 它也规约于不同集体之间的关系、集体与国家的关系以及国家内部个人之间的关系。”

1978年以后中国社会经历着深刻的结构性调整和改革, 广场的兴起只是改革中的一部分, 然而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广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的存在搭建了市民狂欢的舞台, 形成了市民交换意见的平台, 为民间与官方对话提供了契机。从无广场到有广场的这个过程, 是市民社会崛起的一种表现。中国建设的城市广场大大改变了城市的面貌, 广场也肩负着更多的功能在市民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子佳.南昌人居[M].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9.

[2]高小康.喧哗与萧条[M].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0.

[3]邓正来.国家与市民社会[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4][美]汉娜·阿伦特, 著.人的境况[M].王寅丽,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5][德]哈贝马斯, 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 译.学林出版社, 1999.

[6][美]凯文·林奇, 著.城市意象[M].方益萍, 何晓军, 译.华夏出版社, 2001.

[7][俄]M·巴赫金, 著.拉伯雷研究[M].李兆林, 赵忠宪, 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篇4:八一广场与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一、宗旨 本次征文活动旨在通过颂扬人民军队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斗争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学习和发扬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军民团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二、征文内容和要求

1、征文内容 有关八一南昌起义的史迹、故事和相关史料;我军官兵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以及部队自身建设中的英雄事迹,光辉成就;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鱼水情的先进典型;复转(预备役)军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

2、征文内容必须真实,先进人物应附加说明其个人情况和相关单位证明;凡参用了其他资料者,须说明资料来源。

3、征文体裁为记叙性散文、报告文学。文字力求精炼,每篇以3千字为限。

三、征文时间 本次征文时间自“启事”刊载之日起,至2007年11月10日止(以来稿邮戳为准)。来稿请在信封正面注明“征文”二字。

四、奖励 本次有奖征文活动设奖3个等次6个名额,即: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评奖办法:由本刊编辑部组成评选小组,施行评奖工作;凡入选作品,均在本刊“征文”栏目逐月刊登。评选结果将在《老友》2007年第12期公布。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五、“征文”来稿请勿寄私人。由于编辑部人力有限,来稿概不退稿、概不查询,请作者自留底稿。珍贵资料请寄复印件或扫描后发至《老友》电子邮箱:LAOYOU1992@126.COM。

敬望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我们的“征文”活动,多多赐稿,共襄盛举。

垂询电话:6240482 邮编:330006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三纬路81号《老友》编辑部

篇5: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2012年的7月,细雨蒙蒙,我来到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迎着大门,是一座军人挥舞红旗挥举臂鸣枪的群雕像。往里走,右首边是一座灰砖红窗圆拱门的四层楼房。踏着台阶走进去,就是一座高大的回廊式民国建筑,门的两侧是账房和存物处,三面都是落地红门红窗的客房,中间部分是一个大大的天井,下面的地上种着些绿色植物。沿着回廊,走走,看看,有的房门开着,里面窗明几净的,地上铺着整齐的红木地板,有一张长桌铺着白色桌布,周围环着数把铁椅子,顶上挂着数盏长穗儿宫灯,像是小会议室的模样。还有的明显是客房,里面有挂着白帐子的床,有两张椅子夹着一个茶几,床头,还有一个挺旧式的梳妆台,这里曾经是营房。还有的会议室较大,里面摆放着数张青色花梨木的圆桌,四周围着椅子,壁灯亮着,头顶的长穗宫灯也都亮着,正中两张太师椅中间夹一个高腿方几,背后是一面非常大的青色花梨木的镂花屏风。灯亮着,似乎在等待里面的主人归来,长长的回廊里,我们的脚步在轻轻回响着,身旁,仿佛有许多身穿灰色军服颈围红巾的军人,正在匆匆走过,他们的眉目间写满对中华民族命运的忧虑,他们的腰间带有一把手枪,他们的身上散发着八十多年前的硝烟味,中华历史,在这一时刻,似乎若隐若现的重现于眼前,那场曾经的紧张激烈的战斗指挥场景,似乎又在真实重放。外面,细雨朦胧,无数的雨珠轻轻飞向大地,天地间的过客,来于斯,归于斯,归归来来总是一片对故土的深情。雨中,神思飘飞。八十四年前,南昌城里,一声清脆的枪响,震耳欲聋的激荡在神州的夜空里。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二万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终于,占领了全城。南昌起义,它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后来,在1933年7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自是年起,每年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在1949年,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篇6:参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心得

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去参观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回顾了先辈们的光荣而不朽的事迹。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是以八一南昌起义为主题的展览馆,同时又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80年来不断成长壮大的历程。

一进门,首先看到的就是江泽民的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整个展览馆庄严肃穆,一道大门似乎将馆外的喧嚣隔绝。

在纪念馆里陈列了许多当年革命使用的武器和生活用品,这些东西与革命的伟大似乎有着某种不对称性。在这些用品当中丝毫体现不出来伟人的“伟大”,那种战场上豪气冲天的气质在生活中荡然无存,剩下的是温柔的细腻,简朴和简单。然而真正的伟人又恰恰是这样的。能简单的生活的人往往不简单。这不仅仅是因为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辛和形势的紧迫,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是伟人,他们有着不简单的简单的生活习惯。也正因如此,他们才是真正的伟人。

篇7:南昌八一纪念馆有感

课程所属系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纲要 专业班级:13计算机01 授课教师:温乐平

姓名:尧磊波

学号:2013101941

南昌八一纪念馆观后感

八一纪念馆一直都是我想去的地方,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都没有机会去。我是一个很喜欢历史的人,因为从历史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可以吸取到很多教训,并且也可以学到前人的很多经验。半个月前,我和班上的一些同学怀着崇高的敬意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八一纪念馆,当时我的心情是十分激动的,因为自己很快就可以参观八一纪念馆了。走到馆前,我仿佛闻到了历史的气息。眼前似乎呈现了当时八一起义的战争场景——那个充满硝烟的战场。顿时我不由得对那些战士充满了敬佩之情。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380号,是由1956年建馆,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进大门就看到有一周恩来同志为中心的“一代英雄”的雕像,即使是雕像也难挡他们的英勇气概,给人一种革命终会胜利的决心。再往前就看见左右两排几十位英雄的半身雕像,其中有粟裕,郭沫若,林伯渠,陈毅,周恩来,刘伯承等革命烈士,看到他们的雕像,让我觉得革命的胜利是必然的,因为在这么一批有魄力,有胆识的人在领导着全国被压迫的人民,人民和领导团结一心,胜利的曙光必将出现。在纪念堂的二楼有这样几个场景:老人,小孩,青年,兵在一起宣誓,可见共产党已深入人心。

大厅正中央有一把直指天空的巨型枪,这把枪象征着打响起义的第一枪,枪指着天空,象征着革命的胜利,大厅左右两侧的壁石上都有塑像,分别象征了革命的艰苦历程和胜利后的欢呼与喜悦。

纪念馆里还展出了战争时期使用的步枪,炮弹,手榴弹,这些武器与现在的军事科技相比简直不如人眼,但是我们不得不相信,正是这些简单的武器和全国四万万同胞的团结一心才让我们的祖辈过上自己当家作主的日子,才有我们今天坐在教室安然上学的日子。先烈们的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我们要学习的。他们的那种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然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然而烈士已不在,我们应该时刻提醒着自己,记住我们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是烈士们用鲜血来实现的,虽然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以参加战争来表达我们的决心,但是,在这样一个科技时代,我们可以奴六学习科技文化,为社会进步做贡献,即使不能做一个伟人,我们也要努力活得精彩,珍惜先辈们为我们换来的幸福生活。

纪念馆中还有一样让我比较在意的东西,那就是革命委员会就职誓词。“为全国大多数民众利益奋斗到底,决不妥协。以完成国民革命工作,如违背誓言,愿受本党最严厉之处罚”从小学的少先队员宣誓,到入团的团员宣誓,但是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警示,我们对这些也没有什么认识,我想他们的宣誓一定是很严肃,很严厉的,他们一定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此次参观有伟大的意义,通过这次对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我们大家对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让作为学生的我们进一步了解南昌起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到革命先辈们将革命的火种燃遍了神州大地,点燃了各地革命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在革命的危机关头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认识到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在那里我们大家共同回顾了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前辈的不朽事迹,也让我们更加懂得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大家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勤奋刻苦,生活中更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一定要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知道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奋斗目标,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应该勤奋刻苦,在生活中更应该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系里活动,让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不要让我们回首往事时却发现自己的行囊仍空空,足印仍曲曲。奋斗是我人生的职责,八一精神那颗火种便是我奋斗的动力。

作为一个现代人,一位当代的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知道“有德无才是废物,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的道理,我们所谓的德就应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奋斗目标,一旦我们确定了这一目标,我们的灵魂也会因此而便的高尚,那时的你必定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我们要更加珍惜我们的生命,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去浪费我们的时间与精力,看着那些蜡像的目光是那么坚定,那是他们一直都相信中国共产党会带领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那是他们的信念。那么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就更加要坚定我们的信念,为我们的理想而奋斗,为我们的未来,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

我们面对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的新形势,面对世界格局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在生活上我们要有克勤克俭的生活作风、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乐于奉献的奉献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在今后的学校工作上要有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和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在学习上要有最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创造奋发向上的学风和严谨求学的校风还要有与时俱进,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创新精神。

我想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必须要努力发扬和继承老一辈革命家那艰苦奋斗、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不能遗失他们,要想想拥有现在所有的一切,我们现在拥有的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然而那是用多少鲜血汇成的。我们不要真的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去珍惜,那是不明智的。现在的和谐社会,是我们老一辈拼出来的,我为我们是他们的后代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篇8:八一广场与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八一广场作为南昌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不仅是南昌市民人气最高的广场之一, 也是体现江西红色革命圣地的典型建筑。按照广场类型来说, 南昌八一广场属于集会游行广场类。其主要职能是给市民乃至全国人民提供一个纪念性的场所———“八一南昌起义”纪念, 同时由于该广场地处为南昌市中心地段, 西临江西省展览馆为界, 其南北两侧均为商业 (街) 建筑、北边以万达商业广场为邻、东侧以多层商业建筑为主, 南边为省交通厅用地。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更多的关注, 且本广场的中心建筑———八一起义纪念碑位于广场偏南部位。

综上所述, 八一广场在纪念性广场为主要职能的基础上, 实际上同时兼具市民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休息游乐广场及部分商业广场的辅助广场之职能。

二、南昌八一广场的形式

在本世纪初, 针对过去广场功能单一, 尺度过大, 且空旷简单, 缺少城市广场应有的特色和活力等问题, 政府决定对八一广场再次进行改造。历时三年, 广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各方面设施度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如今的八一广场变得“广场氛围更加浓郁”、“市民休闲空间更加开阔”、“广场尽显英雄城雄浑之魂”。但由于原本改善的广场环境周边环境的欠控制, 有些地方还是显得不尽如人意。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一) 尺度方面

经过3年的改造, 八一广场核心面积由原来的5万平方米扩大到7.8万平方米, 规划还把周边环境纳入广场的改造范围, 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 使其集纪念性、标志性、休闲性为一体。但在尺度方面, 八一广场还是出现了如下问题:广场本身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预留用地过于局促;尺度不够纪念性广场性质要求的大;广场周边建筑新建建筑尺度不协调, 大的过大小的过小———正所谓过犹不及。

(二) 空间围合感不强, 建筑形式欠协调

八一广场南临原交通厅用地, 退让较大, 西抵省展览馆, 被以沃尔玛万达广场为界, 东界省报社大楼, 东南角为近几年新建高层建筑———恒茂国际华城。围合广场四界的建筑因为建造年代、目的及其建造时代背景的不同, 风格各异, 没有形成对广场界面的连续性界定。在围合方面, 八一广场主要用道路围合, 广场的另一侧布置建筑, 容易使游人在行为及心理上产生不安定的感觉, 至使游人在广场内停留的时间缩短, 降低了广场的内聚力及吸引力。

(三) 对地方特色文化体现不够

八一广场主要以纪念性广场为主, 其地域特色文化应该是红色革命纪念性质的。由于城市的发展, 除了广场西界面的省展览馆 (现在称其为新大地) 具有纪念性外;广场北边、东南均为体现新技术新材料的现代建筑, 以玻璃幕墙为主建筑立面;广场东边界里面以多层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为主, 而这些现代建筑都未能将江西红色革命的历史很好地传承下去。

(四) 广场内的服务设施不够完善

八一广场在服务设施方面还不够完善, 这样会制约广场服务功能的全方面发挥, 减弱广场的舒适性及吸引力。在广场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游人的各种行为需求, 在不妨碍广场整体景观的前提下, 尽可能多地设置一些美观耐用的服务设施, 以体现广场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三、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 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以人为本原则

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 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 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 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应以“人”为主体, 体现“人性化”, 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比如广场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 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 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

(二) 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 也包括其社会特色。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 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 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 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 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其次, 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 强化地理特征, 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 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

(三) 效益兼顾原则

城市广场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 现代城市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 而且还应体现出“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首先, 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 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 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 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 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

其次, 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等方面。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并处处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 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的原则。

再次,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要克服几个误区:一是认为以土地作为城市道路、广场建设的回报是一条捷径。二是广场越大越好。三是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因此政府在规划时, 应着重考虑增加绿地、建设广场和公园, 改善旅游、购物、休闲和人居环境。

(四) 突出主题原则

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 首先应明确其功能, 确定其主题。这也可谓之“纲举目张”。围绕着主要功能, 广场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 就会有“轨道”可循, 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

摘要:本文以南昌八一广场为例, 从人性化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城市广场的形式和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通过对人的需求的分析, 结合人性化的概念, 提出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八一广场,人性化,设计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现代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J].规划师, 1998.

篇9:八一广场与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关键词:八一起义纪念馆;群众教育;教育模式

一、八一起义纪念馆群的教育模式

八一起义纪念馆已开馆五十多年,于2008年建设了新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列入江西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在革命遗址类纪念馆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典型性。其从规模、硬件设施来看,属于中上等水平,可以代表全国大部分革命遗址类纪念馆的基本情况。

该馆的陈列以展板为主,辅以实物展示及少量文物。值得注意的是,该馆的新馆结合了大量的声光电设备作为辅助教育手段,如全息投影设备、互动式地坛模型、互动式信息查询机等。还有两处进入式场景,即“五万人大会”“井冈山会师”,特别是井冈山会师的进入式场景,结合建筑本身,让观众的思绪不至于因为楼梯而打断,可以从一楼一直延续到二楼,并且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除了这些硬件设施作为教育手段外,还有身着军装的专职讲解员。讲解员队伍是一个博物馆的窗口,其素质高低决定着这个博物馆的形象。八一起义纪念馆的讲解员代表着江西讲解员的最高水平,曾多次代表江西在全国参加各种讲解任务。除了讲解队伍,馆内还培养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在志愿者培训方面,该馆还专门针对年龄较小的观众,培养了一批小讲解员。除此之外,八一起义纪念馆还开设了官方网站及官方微博,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实现教育功能的手段。

二、存在的问题

1.内容上存在缺陷。内容是陈列的基础,博物馆作为立体教科书,应以实物为主,但是八一馆以展板和艺术创作为展览主体,其内容真实性很难得到保证。而在其它几个八一起义的旧址,如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贺龙旧居,其陈列老旧,形式呆板,内容单一,严重阻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

2.声光电设备不稳定。虽然八一起义纪念馆运用了大量先进的声光电设备,但是声光电设备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点——稳定性不高。这些设备经常在不经意间失灵,故大多时候这些设备是被馆方关闭着的,包括一些互动设备,从而降低了其教育价值。其它几个八一起义旧址,由于长期被忽视,极少有声光电设备。

3.讲解员队伍素质的不平衡。由于待遇等方面原因,长期以来,只有少部分讲解员能坚持下来,大多只做了几年就改行了。而一名讲解员的成熟期需要大概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所以八一起义纪念馆新馆的讲解员总体上是江西省素质最高的,但由于青黄不接,其素质有下降的趋势。再有,志愿者队伍也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由于招收的志愿者大多来自于南昌本地高校的学生,而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就会离开南昌,或者在大学期间面临各种考试及就业的压力,并且由于馆方奖励机制等方面的缺失,所以很多志愿者在做了一段时间的志愿服务后就会离开志愿者岗位。但其培训周期就需要大约三个月到半年时间,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也从侧面显示了博物馆教育功能实现得不全面不彻底。而其他几个八一起义旧址,有的没有讲解员,有讲解员的馆由于观众流量少而工作清闲。

4.运用新媒体经验不足。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官方微博由群工部的讲解员运营,但由于缺少专业的媒体经验,其官方微博运营得并不成功,教育目标很难实现。

三、建议

1.优化陈列展览。展览陈列是革命遗址类纪念馆教育实施的核心载体,是纪念馆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交流的特殊语言。一个好的陈列,不仅客观地反映真实的历史,而且其在形式和内容的安排上要便于观众理解和认识,还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整体环境氛围。展览陈列的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依托的,内容的表达需要依靠恰当的形式辅助,好的形式可以更加准确、鲜活地凸显内容,并且吸引观众,增强记忆。应注意文字展板和实物及文物陈列之间的比例,以尊重事实为前提,将观众更为容易接受的形式设计引入其中,改进互动设备,让观众真正参与其中,建设一个观众友好型博物馆。

2.提高讲解员队伍的素质。对讲解员的培训要更符合博物馆的要求,而不是“导游”的要求,要对讲解员进行博物馆知识方面的培训。对志愿者,需有一个完善的奖惩措施,可参照国内一些志愿者工作比较出色的博物馆的做法,吸收离退休人员作为社会志愿者进行长期服务,吸收学生志愿者作短期服务,服务内容不同,工作不同,待遇也不同。

3.学习运营新媒体。聘请专业的新闻传媒人员做管理员,或对作为管理员的讲解员做新闻传播方面的专业培训,使新媒体传播教育更符合传播学规律。

革命遗址类纪念馆作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应当在陈列、讲解、志愿者工作及新媒体传播教育等方面下更多功夫,应提升陈列、讲解员的素质,对志愿者工作应完善机制,对新媒体传播教育应更加专业化,这样的纪念馆才是观众友好型纪念馆。

参考文献:

篇10:参观南昌八一纪念馆

叶云鸿

一面火红而巨大的八一军旗墙屹立在大厅正中。红彤彤的军旗墙左上角,一颗黄色的五角星和“八一”两个大字特别醒目。在八一军旗墙正前方,矗立着一杆巨大的步枪,一只大手紧握枪托,食指紧扣扳机。当我和姑姑进入南昌八一纪念馆,就被着巨大的雕塑所震撼,内心顿时肃然起敬。姑姑告诉我“八一军旗上金黄色的五角星及“八一”两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经过长期奋斗,正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全国。”

环顾大厅,大厅两侧的墙壁上各有一幅巨大的浮雕。左边的一幅浮雕刻画了红军战士们正在和凶残的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有的战士背着一杆枪,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进;有的战士干脆在枪上插上刺刀,时刻准备和敌人进行浴血肉搏;还有的战士左手拿着捆手榴弹,右手拉着引线,打算与敌人同归于尽„„这是些多么英勇无畏的战士啊!

右边一幅浮雕则雕刻着八路军战士打了胜仗,正和村民们一起庆祝胜利,他们一起载歌载舞,每个人的脸上都喜气洋洋,甚至还有一些村民拿出熟鸡蛋来慰问他们那敬爱的八路军战士。随着人流,我们往里走,我又看见了一组雕塑。这组雕塑中有农民,有学生,有倒在血泊中的工人,有妇女,还有战士,他们衣着褴褛,面黄肌瘦。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到:“这组雕塑名叫‘危难中的选择’,他们为死去的同胞感到悲愤,对帝国主义、反动派表示愤慨。这组雕塑代表着人民群众在危难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人民武装推翻那些帝国主义、反动派,让人民当家作主。”

篇11:江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导游词

我首先代表我们旅行社以及我个人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我们现在要参观的是八一起义纪念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栋大楼是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原来是江西大旅社,建于1923年,是一栋标准的徽式建筑,并且是当时南昌最高的建筑之一。

进入大厅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在建军七十周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在这里游览参观留下的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大家现在看到的房间是起义部队卫生员的房间,对面的是警卫员的房间,中间是天井,天井不仅能起到通风采光的作用,还蕴涵了天圆地方的意思。地上的鹅卵石象征了一个个金元宝,而这些空白的线条则形似一个巨大的锁,有锁财的含义在里面。在天井四周的四个水缸是大旅社的消防设备,在起义的时候用来给起义军喝水用的。当时旅社的大部分建筑都是木质结构,一直在解放以后才逐渐改变成为砖木结构的。

接下来我们要去看的是江西大旅社的喜庆礼堂,这里原来是给有钱人做寿办喜事的地方,起义军的领导同志曾多次在这里召开重要会议,部署起义的有关问题。这边陈列的四把太师椅,两个茶几和那面穿衣镜都是原物,其他的家具都是复制的。这座钟所指的时间是南昌起义打响的时刻,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大礼堂右边是九号房间,这里是起义时军事参谋团的开会处,当时这里的房价是三块大洋一天,而一个大洋折合人民币大概是100元,可想而知,当时大旅社的消费之高了。在左边是十号房间,在起义的时候,起义军的领导同志们曾在这里工作过和休息过。

请大家跟随我来二楼把,这是25号房间,周恩来同志曾经在这里办公,这里也是旅社最好的房间,不仅有落地玻璃,还有电灯和电话。

进入二楼大厅后,大家看到的五尊雕塑是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叶挺,贺龙,朱德,刘伯承。两边的浮雕是从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拓印下来的。继续往前走可以看到一个现代化的屏幕投影机,演示了朱德如何以设酒席,打麻将,吃饭的名义,牵制住了敌军的两名团长和团副,让起义顺利进行的情景。

南昌起义是在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的形势下爆发的,1924年初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5月,孙中山先生创建了黄埔军校,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战争的巨大胜利和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触动了蒋介石反动派的利益,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华东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又在武汉宣布“分共”,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无数革命者倒在血泊中,大革命惨遭失败。

革命的失败使中共中央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在七月上旬,中共中央否决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路线,7月13日,发表了“中共中央对政局宣言”,确定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总方针。后来在七月中旬,中共根据九江同志的建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暴动,并派周恩来同志代表党中央领导这次起义,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准备南昌起义的同时,国民党武汉政府也加紧了在军队中的“清共”活动。1927年七月24日,张发奎通知叶挺,贺龙上庐山召开军事会议,当时,得知会议内幕的叶剑英由庐山赶至九江,在九江甘棠(tang2)湖的一条小船上与叶挺,贺龙商定,不去庐山开会,转道去南昌。

7月27日,前委成立后,根据准备的情况决定,起义由原定28日晚改为30日晚。7月28日,周恩来来到贺龙指挥部,将起义计划告诉贺龙,并征求他的意见,贺龙表示坚决拥护党的决定,周恩来当即以前委的名义任命贺龙为起义部队的总指挥。起义的时间定于1927年8月1日凌晨4点,后来由于军中出现了叛徒,起义提前2个小时为凌晨2点举行。

这是1927年南昌城的沙盘模型,当年南昌城四周都有城墙,共有七座城门,市中心那座白色高大的建筑就是江西大旅社。这四周是当年起义部队的驻地,参加起义的部队有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朱德创办的第三军军官教育团等。

起义部队二万余人,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指挥下,向敌人驻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战斗进行了四个多小时,起义军完全控制了南昌城。歼灭南昌守敌三千多人,缴获机枪八百多挺,步枪四千多支,子弹七十多万发。

战斗打得最激烈的是进攻敌军总指挥部的时候。敌军的精锐部队大部分都驻扎在这里,并且早已得到叛徒告密,事先做好了准备,战斗打响后,起义军奋不顾身,贺龙,刘伯承,周逸群等同志也在第一线指挥战斗,起义军很快就占领了敌人的军政首脑机关,那个可耻的叛徒也受到了应得的惩罚。

南昌起义的火种,迅速燃遍了全国,点燃了各地革命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八一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在革命的危机关头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他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的开始,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1933年六月30日中共中央决定“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纪念日,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篇12: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有感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坐落在南昌市中山路380号,占地面积5903平方米,是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而在江西省城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成立于1956年,作为宣传、展示人民军队诞生、发展、壮大历史的“中国军史第一馆”。

历史类纪念馆其作用多在于普及教育,参观纪念馆能使我们了解到前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文化生活,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此次参观让我认识到八一纪念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能让我从馆中的各种文物中探寻历史时刻,将历史事件以最真实最具象的方式重现脑海。

首先进入的是纪念馆正馆,一进门口,给我的感觉是庄严肃穆,柏树的映衬下更让人体会到革命的伟大。首先看到的是一栋庄严的大楼,进入楼里看到的是一杆朝天的步枪,南昌起义是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打的第一枪,是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这入门的枪象征了当时的共产党人反抗的决心。从偏门进入,依次往里走,呈现的是一幅幅当年的图片,一件件陈列品,起义军用过的草鞋,机枪大炮,还有反映革命根据地和谐的蜡像,它们将历史一幕一幕还原在眼前。从这些先辈们使用过的武器和生活用品我能深刻的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苦和形式的紧迫,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将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并且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馆内的文物无一不充满了历史的痕迹,从这些文件、文物、照片中,我真切感受到当时起义过程的艰难,更能体会到革命的伟大意义。当看到墙上那幅周总理面对起义战士激情演说的油画是,从总理坚毅的眼神能看到他对于中华民族的抗争的坚定信念。南昌起义纪念馆里的起义时的南昌地图,是叶剑英元帅保存的。1927年上半年,叶剑英调任北伐军第四军参谋长,当时第四军驻武汉地区。因此,叶剑英不得不离开吉安,他将身边的一些书刊、文件,其中包括他用过的南昌地图等,寄放在吉安房东严玉生的家中,请其代为保管。后来由于叶剑英转战大江南北,无法来吉安取回这批东西。1957年严玉生病故,他的儿女遵照父亲的遗嘱,将这批文物移交给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革命旧址江西大旅社的天井里有四口大水缸,平常缸里装满清水,养了金鱼供旅客参观。一旦发生火灾,缸里的水又是消防用水。1927年7月31日下午,第二十军第一师的一位副官,找到江西大旅社的负责人,请江西大旅社派人把这四口水缸洗干净,并装满茶水,以备部队急用。1927年的8月1日凌晨,起义战士就是带着这四口水缸里的茶水灌满的水壶,奔赴战场的。1956年筹建南昌起义纪念馆时,老工人们便亲自动手,把这个水缸运来并送给了南昌起义纪念馆珍藏,现在就陈列在纪念馆陈列室里。纪念馆的二楼是历史进入今天的发展,四代领导人,四代共产党集体一步一步将中国发展的更稳定。从正馆出来后,又走进了当时作为总指挥部的江西大旅社旧址,这里曾是商量起义事宜的地方,也是在这里,发出了起义的命令,上楼以后能看到周总理曾经住过的25号房间。房间简朴,更是能够让人感觉到先辈们在艰苦条件下的顽强的革命精神。看到朱德同志曾近佩戴的手枪,就联想到当年他在起义军失利后率领剩余部队转战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军队会师。南昌起义不仅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还造就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第一批女兵。参加南昌起义纪念馆领略到了首批女兵的光辉典范。南昌起义的女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第一批女兵,原是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学员,汪精卫“7·15”反共后,她们便陆续离开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其中部分学员便随叶挺、贺龙来到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军,当时这批女兵约30余人。女兵们的英勇事迹不逊色于其他士兵,也为伟大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馆内有两份弥足珍贵的报纸一份是一张《南昌民国日报》,这是国民党元老吴稚晖1958年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其头版刊登了有关举行南昌起义的中央委员宣言。这份宣言是1927年8月1日在南昌发表的。另一件是1927年8月3日的《江西工商报》,这张报纸刊登了革命委员会委员就职盛典记,南昌军民联欢大会报道,革命委员会组成机构组成人员的任命令。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将这两件文物借来拍照复制,陈列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真实反应了当时的南昌起义的部分情况。

篇13:抚州人民与“八一”起义

8月3日,中共临川县委遵照中共江西省委的指示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迎接和响应“八一”起义军进军抚州事宜,决定:一、组织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巡逻放哨,加强保卫工作,维护社会治安,严防敌人破坏。二、派员与国民党驻军杨如轩、杨池生二师长谈判,争取其率部起义,防止其阻击起义军。同时联络其军中的地下中共党员策动进步官兵弃暗投明。三、筹集军需物资供给起义军。四、组织运输队为起义军运送粮草弹药。五、组织救护队救护伤员。六、组织学校师生成立宣传队,宣传“八一”起义的伟大意义,揭穿敌人的造谣诬蔑。

8月3日至5日,起义军先后离开南昌向抚州进发,8月6日至8月7日陆续抵达抚州。冥顽不化、坚决与人民为敌的敌伪军师长杨如轩、杨池生慑于起义军的军威和抚州广大人民的愤慨,仓皇逃跑了。起义军从温圳、李渡二镇(原属临川县)至抚州城,再经抚州地区之宜黄、南丰南下广东,一路上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人们箪食壶浆,高擎红旗,敲锣打鼓,迎接起义军。宣传队举着话筒,沿途进行宣传;运输队挑担推车,给起义军送上果米肉菜,为起义军运输枪械辎重;救护队背着药箱,抬着担架,运送伤员,包扎伤口;妇女们给起义军端茶倒水,往起义军兜里塞鸡蛋糖果;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荷枪实弹,巡逻于大街小巷,放哨于通衢关口。社会秩序井然,商铺店肆,贴满了欢迎的标语,插遍了庆祝的旗帜,买卖有序,生意如常。

起义军途经李渡镇时,千余群众举行欢迎仪式和祝捷大会。朱德同志在会上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讲,阐明了“八一”起义的伟大意义,号召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到底,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夺取全国胜利。朱德同志还接见了工会、农会和各界代表,和他们进行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向工会、农会赠送了枪支子弹,鼓励他们开展武装斗争,用革命的武装夺取政权。

8月7日,当起义军进驻抚州城时,工、农、学、商、妇女等各界人士和起义军驻城部队在曾家园举行盛大庆祝会,各界代表均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坚决支持和积极响应“八一”起义。

8月8日,中共临川县委召集党团员、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和青年学生活动分子400余人举行大会,号召大家参军参战,随军南征。到会者一致响应,纷纷报名。最后经县委认真研究,决定除留下部分尚未暴露的党、团员继续发动群众,发展组织,坚持地下斗争外,其余党、团员和临川中学等校青年学生300余人,以及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120余人全部参加了起义军。

篇14: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有感

趁着五一放假没有上课,我与几位同学一起前往参观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在那里我们一起回顾了先辈们的不朽事迹,感受了革命先烈的凛然大义,体验了一场红色之旅。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一个社会青年,通过前往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学习,我感受颇多,也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党史基本知识的学习,对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当年革命先烈在南昌发起的八一起义,在1927年8月1日凌晨二时于中国江西省南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反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正是这次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们慢慢步入纪念馆,走进了这座铭刻了太多历史痕迹的老楼。踏进馆门,在纪念馆外院,首先映入眼帘的多位革命先烈的雕像。这座多年前新制作的“一代英豪”玻璃钢雕,刻画着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多位起义领导人的智勇、果敢和自信。仰望塑像,不由令人肃然起敬。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伟大神勇,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永垂千秋——是共产主义信仰,是对党对人民的赤诚之心。在场的几位同学无一不被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所感染,这恰恰是纪念馆的用独具匠心所在。旧址东边是另一座大型铜雕《南昌起义》,充分展示了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战士高举驳壳枪昭示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手举马灯象征起义点燃了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高扬的军号,表明起义吹响了人民军队诞生和勇敢战斗的号角。

进入楼里看到的是一杆朝天的步枪,南昌起义是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打的第一枪,是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这入门的枪象征了当时的共产党人反抗的决心。从偏门进入,依次往里走,呈现的是一幅幅当年的图片,一件件陈列品,起义军用过的草鞋,机枪大炮,还有反映革命根据地和谐的蜡像,它们将历史一幕一幕还原在眼前。从这些先辈们使用过的武器和生活用品我能深刻的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苦和形式的紧迫,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将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并且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馆内的文物无一不充满了历史的痕迹,从这些文件、文物、照片中,我真切感受到当时起义过程的艰难,更能体会到革命的伟大意义。当看到墙上那幅周总理面对起义战士激情演说的油画是,从总理坚毅的眼神能看到他对于中华民族的抗争的坚定信念。

短暂参观结束后再回头看看那座阁楼,更是感慨万千。八一起义纪念馆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不断创新,使爱国主义教育和军史教育的内容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参观我知道了正是因为这场具有划时代的八一起义,使得中国革命从此找到了迈向胜利的灯塔。八一南昌起义在中国红色革命的史册上如井冈山、延安同样辉煌,正是这关键的第一枪,打开了中国的红色革命道路。八一南昌起义,也给我们年轻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今天共产党人永远捍卫的一面旗帜。

作为一名大学生,通过这次党组织的学习参观活动,它不仅对我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有了较大的帮助,通过认真阅读中国革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万苦不懈奋斗的历史,学习理解党的历史后,也使我深化了对八一起义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认识到革命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认识到南昌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在那里我们大家共同回顾了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前辈的不朽事迹,也让我们更加懂得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也让我们懂得八一精神的内涵并以此来鼓励我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它更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共产主义信念,深化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断增强了对自己的爱国主义和红色革命传统思想的教育。

上一篇:学校对班主任工作评语下一篇:入党大学生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