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学自动化工程师工作总结

2024-05-19

工业大学自动化工程师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工业大学自动化工程师工作总结

一般都去那个单位,工作有危险吗,刚考上这专业,此学校过来人帮忙解答。

[辽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篇2:工业大学自动化工程师工作总结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学院概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成立于1993年10月,学院设有二个系: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电气工程系,十六个研究所/室;三个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五个实验中心;四个面向全校开课的技术基础课教研室:电工基础教研室、电工学教研室、电子学教研室、公差与仪器零件教研室。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学院现有二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一个国防重点学科。二个博士后流动站、二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六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六个硕士点、一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

学院不仅有治学严谨、学术造诣很深的工程院院士梁维燕教授、陈清泉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蔡惟铮教授、省级名师吴建强教授,还有许多富于创新精神,站在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出类拔萃、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学院现有教职工283人,其中专任教师209人:教授7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54人;教学带头人8人),副教授69人,讲师47人,助教20人,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67.94%,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62.68%。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

学院重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为学生创造了多学科交叉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拓宽学生视野,所培养的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适应 社会发展需要。

学院同国内外有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已与美、英、法、俄、日、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著名大学及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长期的合作关系,与国际著名公司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13个,共争取外资达950万元。

近三年来,学院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研经费超过1亿8千万元。SCI、EI、ISTP检索文章658篇,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项,专利8项,专著3部。2004年投入教学建设经费635万元,在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近五年获教学研究成果奖57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9项;省教育科研奖26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4项,近三年出版教材48部,获国家教材奖4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优秀课程6门。国家级名师1人,省级名师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省师德建设十佳标兵1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办学思路清晰、办学思想科学、正确,正在持续发展成为名师名生辈出,名课、名教材大量涌现,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的知名学院。

一、办学指导思想

1.1学院定位

根据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体制与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为国家发 2 展建设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贡献高水平科研成果,为人类社会科学进步与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两个一级学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平,到本世界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学院。

学院现有二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一个国防重点学科,二个博士后流动站,二个一级学科,六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六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一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学科建设始终瞄准高科技前沿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二个一级学科密切结合航天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前沿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与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以卫星、运载火箭为背景,以精密、超精密测试技术与装备研究、自动化综合测试与控制研究和电机与电器可靠性理论与测试技术研究为主要特色的科研方向。在基于VXI总线的航天飞行器自动化测试技术与系统、超精密纳米测量技术与仪器工程、辐射测温与热物性测试技术、虚拟和仿生测量技术与仪器工程、一体化电机理论与技术、高环境电机与电器可靠性理论与技术、电力系统稳定分析、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电网统一品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在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第二,电气工程学科排名第六。

近年来,坚持把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放在学院的中心地位,连续三年在哈工大本科教学评价中名列前茅。专业建设总体上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由原精密仪器及机械、电磁测量技术、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等专业合并调整而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 专业是由微特电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业电气自动化、电器、楼宇自动化等专业合并调整而成。这些专业是自1952年以后陆续创建的,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批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伴随着这些专业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材。著名校友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企业家耿昭杰、院士封锡盛、俞大光、马大道等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以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主,兼顾工程型人才培养。学院形成了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从本科生到硕士、博士、博士后以及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坚持‚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校风,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个性的综合发展。

根据学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目标,确定了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其指导思想为: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解放思想,全面创新,以体制改革为关键,全面提高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确定了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

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保持国防特色,优化学科结构,重视发展新兴学科,凝练重大方向,出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服务和带动经济发展,使学科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出名师、名生、名课、名教材、出高水平教学成果。

近两年,学院已完成了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分配制度等方面改革,理顺了教学与科研、规模与效益、质量与 4 数量的关系,正在朝着学院的既定目标迈进。1.2办学思路

1.2.1教育思想观念

学校办学中心下移后,学院独立办学的自主性加强,学院制定了明确的办学思想,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学研究为重点、以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为两翼,推动学院的全面发展。

根据学院历史、现状和发展目标,为使学院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院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创新观念,推进学院内部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学院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既注重培养全面的人才,同时又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在岗位聘任时求真务实,不求全面,但求强项,不以一把尺子衡量所有教师的业绩。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提倡教学、科研优势互补。使每个人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催生拔尖人才快速成长。

政策向教学倾斜,在岗位聘任的必备条件申明确规定:混合岗人员,教学必须达到规定的时数要求和质量要求方能上岗,教学科研互补是有前提条件的,从而保证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1.2.2教学中心地位

体制保证

过去以单纯教学为主形成的基层单位——‚教研室‛已不适合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这就需要一种新的基层建制——‚研究所‛诞生了。但‚研究所‛的组织形式不是对‚教研室‛的否定,它只能是科学的补充、更新和完善。‚教研室‛组织教学成功的内核还要发扬。在成 5 立研究所的同时,保留了四个技术基础课教研室建制不变,在体制转轨中,确保教学持续、稳定地发展。

● 组织保证

学院2003年5月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制定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条例,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研究学院在办学理念、办学体制、办学方向、教学改革、教育创新等方面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提出科学的决策; 负责审核教学计划、课程结构调整、专业设臵和建设方案等。成功的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2003年本科教学计划的修订,审核教学研究立项,教学奖励政策,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发展。

● 质量监控

学院成立了教学督导组,并制定了教学督导工作条例。近三年来,教学督导组每学期都深入课堂检查教师教学情况,定期总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每次检查后,都与教师当场交流,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建立‚平台课群‛,采取竞聘上岗制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对平台课的教师组成课程小组,竞聘课程组长及主讲教师,由院、系、教学督导组负责审定。从而在课堂质量的入口处把好关,保证了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

● 制度保证

建立教学奖励制度,设立了‚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教学排名位于学校前100名的教师奖‛、‚教材奖‛,对国家级名师、省级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给予重奖,并大力表彰。

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在教师上岗考核时,执行了教务处的有关建议,对教学位于学生评教后50名的教师实行了停课培训或降岗处理。在职称评定时,对教授二年不上本科生课或连续二年位于 6 学校学生评教后50名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1.2.3 教学工作思路

以‚优秀课程建设‛为纲,以本科培养方案为依据,牵动所有的教学环节,达到纲举目张。优秀课程建设是系统工程,牵涉到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此为切入口,会带动教学的全面起动。建设过程中以技术基础课和平台课建设为重点带动专业课建设,实现课程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十一五‛期间将建成教学优秀团队,并取得以下标志性成果: ●名师:在‚十一五‛期间,产生更多的国家、省、校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带头人。

●名课:以高标准建设精品课,保持现有两门国家精品课的优势和强势地位,努力将其余三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成国家精品课。●名教材:保持和发挥团队优秀教材建设的突出特长,把包括《电工学》、《基础电子技术》、《集成电子技术》和《电路理论基础》等国内知名的精品教材,以及新进入‚‘十一五’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的20种教材建设好。

●高水平教学成果奖:争取获得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和‚省级教学成果奖‛为标志的高水平教学成果奖。●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基地和实验教学中心:进行课程整合、优化,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基地和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工作,为最终建设成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备报)和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二、师资队伍

2.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09人。从职称结构看,教 7 授73人(34.93%),副教授69人(33.01%),讲师47人(22.49%),助教20人(9.57%);从学位结构看,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1人(62.68%),具有硕士学位教师54人(25.84%),本科学历20人(9.57%); 从年龄结构看,35周岁以下77人(36.84%),36~45周岁86人(41.15%),46~55周岁22人(10.53%),56周岁以上24人(11.48%)。已经形成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名师1人、省级名师1人、教学带头人8人、博士生导师54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88.52%。

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确定的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方针是充实、提高、创优。引进优秀人才,继续充实教师队伍;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在保证现有队伍稳定的同时,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育人水平;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出名师、出教学带头人;注意现有教师队伍的提高,现有教师中没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大部分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严格把好‚进人关‛,对想调入或留校的每一个人都严格考察,并)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决定是否录用。师资队伍发展态势良好。2.2 主讲教师 2.2.1 主讲教师资格

主讲教师以教授和副教授为主体,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0%。学院严格执行新教师和新开课教师试讲制度,试讲不通过不允许上讲台。为保证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选配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并要求青年教师提交相应的听课记录和心得。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优秀教师担纲主干课程,所有平台课程实行了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竞聘制度,两个系均在全系范围内(打破原专业方向的限制)进行竞聘,择优上岗,8 这些课程的师资队伍有了保证。2.2.2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

学院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教授上讲台‛的有关政策,要求全部教授为本科生讲课,让学生能够领略到大师们的风采,了解学科前沿。在教学管理中,为教授上讲台创造条件,在课程中安排出概论或讲座类内容,教学过程中做周密安排,使得教授们在繁忙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工作的同时能够完成本科教学工作。2.2.3教学水平

学院教师的总体教学水平高,已连续多年在全校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茅。近三年学生评教进入学校前120名的有40多人次,专家检查的优良率超过90%。近五年获教学成果奖57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省教育科研奖26项,近三年出版教材48部,获国家教材奖4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优秀课程6门。国家级名师1人,省级名师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省级三育人标兵1人。获得教学研究立项23项,其中省部级19项,校级4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8篇。

学院重视科研工作,参加科研的教师人数为203人,占教师总人数的97%。近三年获得科研成果奖16项;发表学术论文1395篇,其中SCI检索89篇,EI检索446篇,ISTP检索123篇,总计658篇;出版专著5部。自2001年1月至2006年5月,科研经已超过1.8亿元。1名教师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名教师获教育部跨世纪L优秀人才计划基金,3名教师获国家百名优秀博士论丈专项基金。

学院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以科研促教学成果显著:

(a)以科研促进课程建设

学院有许多科研项目处于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大量的新知识,新 9 技术应用到教学工作中,为适应本学科的发展,对本科生的课程设臵不断更新和调整,包括增设新的课程,更新已有课程内容等。

●牛夏牧教授、陆哲明教授等根据数字水印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为本科生开设选修课《应用密码学基础》

●车仁生教授将仿生测试与仪器工程方向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提炼,开出了选修课《视觉检测技术》

●彭喜元教授等将VXI总线技术引入《自动测试系统》课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总结工业现场总线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出了‚工业控制网络课程‛,课程内容符合网络化控制的发展趋势。● 在电工、电子技术等技术基础课中,引入了PLD、PLC、开关电容、信号采集等新技术。

(b)以科研促进实践教学水平

科研项目为教学提供了实际工程背景和一定的实践条件: ●科研项目为本科生毕业设计提供了设计题目的来源,本科生毕业设计题目多数是真实题目,在真刀真枪的设计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较强。

●多年来,有许多科研成果用于实践教学中,如VXI总线测试系统、三维图像测量机、非接触式超精密圆柱度仪、CAN总线实验装臵等。加深了同学们对相关课程内容的理解,在毕业设计中,部分同学可以用这些科研平台进行一些创新性研究工作。

(c)以科研促进教学条件改善

科研对教学给予一定的资助,曾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学设备落后、匮乏的局面。各研究所/室利用科研经费购臵了大量的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价值3000万元左右,不仅用于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而且也满足了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需要。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3.1.1实验室状况

我院下设2个系,3个本科专业,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和光电信息工程专业,5个实验中心,1个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其分布如下图所示。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实验中心分布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电路、电工学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实验。总教学工作量超过17万人时/年。电子电工实验中心实验室的面积约1560平方米;固定资产约882万元。实验中心的总体水平居国内先进。

公差与仪器零件实验中心,面向全校开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学基础等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实验,可开出实验16个,每年接纳学生1500人,总教学工作量超过4.8万人时/年。公差与仪器零件实验中心实验室面积有270.36平方米,仪器设备总额约104万元。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中心,是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专业实验。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臵,下设现代工业控制实验室、电机及其控制实验室、自动控制理论实验室、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实验室、电力系统实验室、楼宇自动化实验室、罗克韦尔自动化技术实验室、西门子自动化技术培训中心、电器实验室等9个实验 11 室。实验室面积1318平方米,设备总额约673万元。现为学生开出专业平台课程实验7门,共开出实验28个;专业课程实验14门,课程设计12门,共开出实验36个,总教学工作量近4万人时/年。

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中心,是面向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和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开设专业实验。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和课程设臵,下设四个专业实验室——传感技术与应用实验室、单片机与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实验室和精密测试与仪器实验室,完成该专业方向上从信息获取、信息处理、控制理论和方法到测控系统或仪器设计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室面积340平方米,仪器设备约300台套,总价值约140万元。为本科生开出平台课实验5门,共开出实验36个,专业课实验12门,共开出实验47个,总教学工作量约1.5万人时/年。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实验中心,于2003年9月正式成立,面向该专业开设光电技术方向专业实验。目前实验室面积为135.83平方米,仪器设备总额约56万元。为学生开出应用光学、物理光学,光电技术、显示技术等8门课程实验,开出实验15个。总教学工作量约4200人时/年。

电气工程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于2000年9月成立,实验中心的面积80平方米,设备总额60万元。三年多来致力于引导学生提高科技素质,会员80人(动态),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参加活动学生人数超过500人,对学生知识、工程能力、工程素质上协调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组织和参加的科技创新和电子竞赛活动,成效显著,在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院拥有本科教学实验面积总数为3704平方米,3000多台套,总价值约1915万元。

3.1.2 实践基地

校内实习基地主要有学校工程训练中心,以及我院创办的电气工程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其中,学校工程训练中心负责学生的金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电气工程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为我院及全校学生提供科技创新活动的场所及必要的仪器设备,有专职、兼职教师和辅助人员对学生进行科技指导,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校外实习基地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根据专业培养要求,与企业共建的生产实习基地或毕业实习基地,电气工程系的实习基地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的实习基地为苏州友达光电有限公司。二是为开阔视野,进一步增进学生对企业和公司的生产和设计过程的了解,而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若干企业和公司,如大连造船厂、大连华录集团公司、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电机厂等。

苏州友达光电有限公司是国际上第三大液晶显示产品生产企业,使用日本最先进的成套生产设备,运用高效率的管理模式。该企业不仅接收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的学生进行生产实习,而且给部分同学提供了6周的毕业实习的机会。公司指派工程师进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劳动,由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讲解培训,学生既学技术又学管理。在经济上,公司负责提供学生的路费、生活费和健康保险,并安排免费住宿,供应工作餐。近两年,该公司已接收了100余人次的生产实习,30人的毕业实习,并有近20人毕业后留在该公司工作。3.1.3图书资料状况

我院现有资料室面积为66平方米,图书与期刊总藏量为3559册。专业图书98种,总册数为1591册,其中,中丈图书1115册,外文图书476册;科技期刊种类50种,总册书980册,其中,外丈期刊15种,共 13 计923册。近三年,年平均定购期刊中文40种左右、外文8种,年平均购买图书和期刊经费为6000元。

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4.1专业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下设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测试与控制两个系,三个本科专业。4.1.1专业结构与布局

电气工程系的前身是电机系,建立于1952年,是我国高校中建立最早的电机系之一,1998年被批准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电气工程系设有电气工程(电工)博士后流动站; 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4个博士点,其中电机与电器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与学科相匹配的本科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现为国防重点专业,分为微特电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业电气自动化、电器、楼宇自动化五个专业方向。建系50年来,全系教职员工继承和发扬了前辈创建的‚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光荣传统,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为哈工大的发展和建设,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强电为主、强弱电结合的专业,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弱电类课程的比重正逐渐增加。为适应这一特点,电气工程系对学生实行宽口径培养,为学生设臵了电工、控制和信息类的课程,满足新形势下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设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括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光电信息技术与仪器工程(原精密仪器及机械)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与学科相匹配的本科专业两个: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现为国防重点专业,于1998年由原精密仪器及机械、电磁测量技术、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和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等专业合并成立的。其中,在苏联专家指导下,1955年创建了精密仪器专业,1956年创建了电磁测量技术专业,1959年创建了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专业,随后1962年创建了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专业。这些专业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批专业,建国初期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专家。该专业含盖了精密仪器、电子仪器、电工仪器、工业自动化仪表等仪器、测量领域,目前,全国像这样将多种测量、仪器专业合并成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高校为数极少,因此,本专业特色突出,即集中了原来各专业的优势,光、机、电、控相结合,专业扩展到各个测量领域,拓宽了专业口径,有利于一、二级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是于2003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新专业,该专业由原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衍生而来,是一个军民两用,光、电、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培养信息的传感、获取、处理、传输、应用、通讯、显示、光存储、图像处理、自动识别、检测与控制、光电制导、跟踪探测等领域研究、设计和开发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尽管刚刚成立,但它继承了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雄厚实力,同时在学科建设上也赋予了新的增长点。4.1.2培养方案

学院把人才培养定位于以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主,兼顾工程型人才培养。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宽广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测试与控制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学院于2003年对本科培养方案在01年方案的基础上进 15 行了修订,修订后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共同特点有以下几方面:(a)加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确保 学生有较好的自然科学 基础,使其具有充分的发展后劲;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促其全面发展。基础课学时占总学时的50.75%。

(b)为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建立了各专业平台课群,将各专业方向的共同基础纳入该平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强电为主、强弱电结合的专业,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弱电类课程的比重逐渐增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确定三大类共7门平台课:电工类:‚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类:‚自动控制理论‛、‚工业控制网络‛;信息类:‚检测与信号处理技术‛、‚工业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设有两个本科专业,即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工程。前者以电类课程为主,后者以信息技术为主,具有光电结合的特点。两个专业的课程设臵的共同点都是围绕‚信息‛这一主线,包括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控制,设臵了8门专业平台课:机械学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工程光学、信息光学。

(c)强调学生能力培养。为加强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确定了多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在增加毕业设计的时间的同时,增加了课程设计的比重;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d)允许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毕业设计的需要自行确定自学课程或选其他院系的课程,鼓励个性化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还确定了各专业方向主干课。五个研究方向各设臵一门专业方向主干课作为支柱课程。加强了新技术的引入,开出了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基础和网络控制等新技术为主的课 16 程,赋予传统专业新的内涵和时代气息。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根据学科新的研究方向,为本科生增加选修课。如应用密码学基础,自动控制元件与设备、网络化测控技术和嵌入式系统设计等课程,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是新成立的本科专业,在新专业申报的可行性论证时,初步制定了相应的本科教学计划。2003年正式招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积累、并倾听校内外专家的意见,走访部分潜在的用人单位,了解科技和人才需求发展趋势,于2003年一2004年对该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该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技术与工程设计相结合,软硬件学习训练相结合。

培养方案中鼓励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三年来在各种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中,共有约69人获奖。在这些活动中,一批教师做出了无私的努力,有四名教师因为工作出色,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优秀组织者和优秀辅导教师的光荣称号。4.2课程

4.2.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整个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方向以及专业的发展态势,多年来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改革过程中,坚持本科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原则。理论课程以专业的共性知识为主,使学生在就业后或深造过程中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实验教学则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适时引入本领域的新技术。目前已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则作为全院建设的重点,建设过程中以基础课和平台课建设为重点带动专业课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电气工程系面向全校开设3门技术基础课,现有国家精品课2门 17(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学)、省级精品课1门(电路),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面向全系开设专业平台课7门,校级优秀课4门(电工学新技术实践、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由多学科融汇交叉而成,既具有多学科性,其内涵又有很强的一致性和系统性。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控制为主线,设立了精密机械、信息及处理技术、自动控制和工程光学技术四条线的课程群。开设的课程共有31门,其中,面向全校开设技术基础课2门,省级精品课2门(机械学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校级优秀课程2门(数字信号处理、传感器技术及应用);面向本系开设的专业平台课5门,专业课24门。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臵包括三个层次,即基础知识层、技术基础知识层和专业应用知识层。其中,基础知识层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相同,技术基础知识层:含5个知识领域一一光学和光电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共开设19门课程。

学院确定的课程建设的目标是,确保国家级精品课程的领先地位,省级精品课程建成国家级,优秀课程建成精品课程或向精品课程要求靠近,在五年内将所有专业平台课、专业主干课程建成优秀课程。

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充分掌握本领域发展水平和趋势的基础上,确定改革的总体思路对培养方案中的所有课程全盘考虑,研究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进程中的作用,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优化,既避免重复,又做好搭接;既把必备的专业知识教给学生,又注意内容的先进性,推陈出新,把学生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他们。对于每一门课程,则要求在充分了解前、后续课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与优化,把教改成 18 果和学科最新发展引入教学。

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为了适应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和后续课程的需要,将原课程改造为《基础电子技术》和《集成电子技术》,采用模拟、数字交替授课的模式,对传统的分立元件内容进行合理压缩增加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如PLD)等许多内容,本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新开出了‚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其应用‛、‚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等选修课;

在‚电工学‛课程中,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求,设臵了多学时、中学时、少学时三个层次的课程内容,将PLC、EDA等新技术内容引入教学当中。

机械学基础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大幅度改革,在保证学生掌握机械类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零件设计、公差与互换性等多门课程内容合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反映良好,取得显著效果。4.2.2教材建设与选用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历来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历史上已有多部全国闻名的教材,如:《电工理论基础》(俞大光编)、《电工学》(秦曾煌编)、《电路理论基础》(周长源编)、《自动控制理论》(夏德钤编)、《微电机原理》(王宗培编)、《传感器》(强锡富编)等。其中《电工理论基础》、《电工学》、《传感器》几十年再版不衰。《电工学》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印数达100万;《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张毅刚编),近几年多次再版,共发行了18万册。近三年出版教材48本,其中《基础电子技术》、《集成电子技术》、《电路理论基础》、《电工学》(上、下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为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并进入百本精品教材计划,按立体化教材模式编写。2002 19 年有4本教材获国家优秀教材奖。此外,所选用的教材也都是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教材。

近期规划出版一批具有较高水平,适应技术发展和教学改革需要的新教材,部分教材按立体化目标建设,出有影响力的精品教材。新编教材的内容将剔除或压缩陈旧落后的内容,把本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引入教材,注重教材的先进性。体系编排注重可读性和可教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作者自身的科研成果,重视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

2006年,学院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种。4.2.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潜能,积极探索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和建设网络资源,制作实用的有助于教学的CAI课件,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a)积极制作CAI课件

近三年制作的CAI课件共60套,制作水平高。电子学教研室蔡惟铮教授等人研制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辅助系统》已在高教出版社出版,被很多学校使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他们提出的制作多媒体课件应‚具有分层展现、动态感,师生交互,便于修改‛的原则已得到普遍认可。另外,在专业课教学中,大部分专业课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许峰副教授将多媒体教学引入专业外语课堂教学,使原本乏味的外语阅读课活跃起来,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目前,必修课应用 20 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超过80%。(b)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全院已建立起11个教学相关网站。其中,罗克韦尔实验室开发了嵌入式网络教学系统,网址:hitra-ads.hit.edu.cn,通过网络将现场实验情况及实验数据、曲线传送至课堂上,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精品课程的资源全部上网,可以实现与学生的网上互动。其它还有电子学教研室网站:ee603.hit.edu.cn;电路实验网站:ec601.hit.edu.cn;电工字教研室网站:PE.hit.edu.cn;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网站:hitee.edu.cn/531net/signal/index.htm(c)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发挥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指导作用的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会学生从具体问题中领会实质,学会思考和总结,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具有自我造血的机能,并使实验教学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手段,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d)考试方法的改革

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改革思想,继续推进考试方法改革,打破一张考卷定终身的弊端。在技术基础课中采用累加式考试方法,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大作业、实验考核、期末成绩按一定比例构成;在部分专业课中实行口试和大作业制度。4.2.4双语教学

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国际性开放型大学,根据学校推进双语教学的部署,我院在电子技术、自控原理、电路、电机学、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中引入双语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4.3实践教学

4.3.1实习和实训

2003年以前,由于实习经费不足以及企业客观情况,本科生的校外实习基地很不稳定定,大部分同学基本在学校内各专业实验室进行实习,实习效果很差。2004年以后,院系进行了机构调整,成立了专业实验中心,通过院系共同努力,积极与企业进行联系,确定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一一苏州友达光电有限责任公司和长春一汽,同时,也与6个大型国有企业建立了友好关系,确立了住厂实习和进厂参观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制定了实习大纲,完善了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考核方法。通过04、05两年01级本科生的执行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

全院本科生都要到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进行为期2-3周的金工实习和2周的电子工艺实习。该环节培养了学生对机械加工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电子装臵的安装技巧。积极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近三年共组织47次。

4.3.2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设计(6~7周)、工程训练(5周)、生产实习(6周)、毕业设计(18周)、社会实践(2周)等若干环节,共40周。从2000级学生开始实行导师制,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或老师的科研工作,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渐进式的提高。实验及上机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16.5%,全部技术基础课、平台课和专业方向主干课以及大部分专业选修课均有实验课或课程设计。实验开出率为100%。

注意将新技术引入实验教学,近年来先后为本科生开出了有关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可编程控制器(PLC)、工业控制网络、嵌入式系统等实验,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了解到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对学生就 22 业大有好处。在实验教学中,注意计算机仿真与实际训练相结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4.3.3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实验教学内容基本完成了从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到以设计、综合性为主的改革,开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课程的82.7%,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打破实验隶属于理论课的不合理格局,开出系列综合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系统地掌握有关理论和技能。4.3.4实验室开放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内容外,各实验中心对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开放。覆盖面宽,基础实验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专业实验中心向本专业及相近专业学生开放。开放期间为本科生完成提高试验、科技创新活动、各种竞赛、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提供条件,同时支持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教学管理

科学的教学管理,是加强教学建设、推动教学改革、维护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5.1管理队伍

多年来,学院始终重视教学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在全校多次的教学评估和评价中,电气学院总是名列前茅,这支业务素质高、富于奉献精神的教学管理队伍功不可没,并使电气学院的教学管理水平及教学质量不断提高。5.1.1结构与素质

学院教学管理队伍由教学院长,系主任、系副主任和5名教学秘书组成。电气工程系和测控系系主任、系副主任和4名教学秘书负责各 23 系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院长、教学副院长、系主任均为教授职称,分别为博导或教学带头人,有着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5名教学秘书都具有本科学历,三名为中级职称,有近20年的教学管理经验。5.1.2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好、热情高,他(她)们服务意识强,认为管理就是服务,认真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与教师关系和谐、融洽,教学意图、规定容易得到贯彻落实。由于出色的教学管理工作,这支管理队伍近三年5人次获得各类奖励或荣誉称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论文7篇。5.2质量控制

5.2.1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学院把规章制度建设放在首位,将质量监控建立在规章制度保障的基础上。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制定的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外,学院还成立了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注重发挥专家的作用,结合学院的教学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学管理的有关措施,《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几点措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岗位聘任条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考务工作管理条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实验教学管理条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实习工作管理条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毕业论文管理条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学工作岗位职责》等。5.2.2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学院严格执行学校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同时对有些方面进行了细化,明确要求。如规定对毕业设计实行‚把关制‛管理,分别把好选题关、开题关、中检关、结题关、答辩关。并分别制定了标 24 准。

5.2.3教学质量监控

学院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评估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其具体做法是:

(1)依据学校制定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条例》,由学校组织的教学督导组和每个教师任课班级的学生每学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由学校组织的实验教学督导组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估。

(2)在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院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的教学督导组对教学各环节进行检查(含学期初期、学期中期、学期末期三种检查)。

(3)由院教学督导组对任课教师教学各环节进行评估。

(4)对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等教学环节也制定了比较详细的规章制度和质量检查措施。

以上评估及检查均对教师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从而形成了一个教学质量监控的闭环过程。以上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学评估、质量监控等环节构成了学院的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对推进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学院在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在教学文件档案的整理和保管措施方面也作了大量工作。学生的学籍和成绩实现网络化管理,自行研发的‚电气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为学院对教师各项情况的掌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六、学风

6.1教师风范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25近三年来,学院在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将教风建设视为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制度、有措施、有落实、有成效。

学院有着优良的教学传统,在2003年、2004年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中,连续排名第一,学院一直把‚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注重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校风,在全院教职员工中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师风师德是学院立身存命、世界知名的关键。

学院为使教风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促进教风建设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贯彻于每个教学环节,涉及每位任课教师。例如,青年教师的试讲和导师制制度、任课教师须知、平台课竞聘上岗制度、精品课程奖励制度、岗位聘任条例、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制度、优秀教材奖励制度、名师奖励制度、教学督导制度、职称评定一票否决制等。这些章程为确保教风建设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教风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抓住教师的价值取向,靠政策引导,靠榜样的力量去带动。近三年来,国家、省级名师、优秀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三育人标兵先进个人不断涌现,在全校占了很大的比例。例如,国家级名师全校4人,我院1人;省级名师,我院1人;省级三育人标兵,全校4人,我院1人。省级党务先进工作者1人、校级优秀教师7人、获教学优秀奖8人、校三育人先进工作者1人、宝钢教育奖3人、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1人、优秀班主任7人。由于有了一大批先进人物的带领和影响,学院教学工作才持续名列前茅。

教风建设中,我院制定了‚人尽其才、人尽其力、不求全面、但求强项‛的评价标准。在岗位聘任、考核时实行教学指标与科研指标 26 互换、互补的政策,让有教学专长的教师按教学规律发展自己,只要他把自己的长项发挥到极致,尽全力工作,有某一方面的成果,就认可他的业绩。教风建设源于教师的内在素质及对教学的投入,而这一点从根本上来说需要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配合。岗位考核指标不能硬性统一,求全求大,否则极易造成急功近利,学术浮躁,教风不正的弊端。新时期内,学院对教风建设从常规性的事务工作上升到理论创新的层面,促进了学院发展。

学院严格执行学校各项教学工作规定、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设计、教案齐全、规范;批改作业认真,四个技术基础课的任课教师每人上课班级多达8个班,很多人都将学生的作业全部认真批改,远远超出了学校的规定要求。

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适时适度地渗透科学的人生观教育,细致入微地摸清学生的心理活动,不露痕迹地纠正学生的偏激、自负、自卑和懦弱等不良习性,涌现了一批学生喜爱的名师,如蔡惟铮、吴建强、蒋秀珍、冉树成、吴丽莹、张毅刚等。

学院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教材建设的各项教学活动中,勤于探索、勇于实践、不计名利、默默耕耘,教师不但以识解惑、以信传道,更是以行垂范,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素质提高素质,以真情关爱学生,全力投入教学。

由于学院多年一贯重视教风建设,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已成为全院教师的共识。从根本上保证学院的教学质量持续攀升。近三年获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6项;出版教材48本,其中‚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本,其他规划教材6本;教学研究论文58篇。6.2学习风气

6.2.1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

几年来,学院始终把建立良好的考风作为常抓不懈的核心工作,无论是考试动员,还是评奖评优、党员发展,都始终把考风作为各项工作的衡量尺度。我们常年坚持考前动员制度和考场巡视制度,无论大考小考,教学秘书、辅导员必须到考场巡视,规模较大的考试,主管书记亲自巡视,同时逢会必讲,始终提醒和鼓励学生以诚信的态度对待学习,客观上起到了保护学生和公平评价的作用。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带头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对树立良好的考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2.2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长期以来把学风建设作为重申之重,教学与学生工作部门互相配合,积极采取措施,保证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良好学习风气的建立关键在制度建设。2000年以来,随着扩招带来的是学生规模和层次的变化,这既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也是对我们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挑战。2001年秋季学期,2000级学生发生较大规模的学生试读的不良现象,引起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我院先后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学院学生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电气学院学生班主任导师制实施方案》、《关于实施学生学风督导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特别是于2005年逐步建立了低年级班主任助理制度,聘请有学生干部经历的研究生党员和保研待读学生党员做本科一、二年级学生的‚朋辈导师‛,直接针对学习风气和学习方法的改进,系统的指导班级开展学习,激发学习积极性,并进而带动优良班风的建设,效果十分明显。从2001级开始,我院全面开展了学风督导活动,班级、年级、学院三级学习监控机制,在院系层面上初步建立了学生学习预警机制,强化学习秩序和学习效果,几年来,除少数个 28 别学生外、,总体上规范了学生学习行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质的提高。

学院从2004年10月起探索学生学习动力培养方面的新机制,尝试对学院各年级本科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促使学院学风进入良性发展阶段。6.2.3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本科生开展科技学术活动是我校一项近年来重点开展的突破性工作。学院对此项工作的思路是:硬件有支持,组织有保障,队伍有梯队,理论有指导,依托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等平台,坚持普及与专业相结合,坚持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并通过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来帮助学生认识和深入了解学科专业,明确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2002年上半年在学校教务部门的支持下,学院电气工程系与学院团委共同建立了电气工程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以该基地为依托,学院还相应组织成立了学生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实验室(基地)开放周‛、‚科技文化节’’等形式面向全院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的科技文化宣传与普及。在此基础上,先后有数百名优秀本科生进入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在基地得到培训和实践。学院规划要在下一阶段进一步加强指导,全面促进本科生学术及科技活动得到健康有序地发展。

大学生文化活动的开展主要依托学院团组织,突出品牌,突出特色,借助校园文化艺术节、寝室文化节、体育节等平台,充分利用‚七一‛、‚十一‛、中秋、毕业等重大意义的节日和事件,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服务同学,努力构建有助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服务体系,达到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从而实现‚育一流人才,建一流学院‛的目标。

七、教学效果

7.1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多年来,学院根据理工科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坚持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近三年毕业生考研的通过率分别为29.87%、31.88%、45%毕业生以基本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7.1.1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

作为理工科学生,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学生,外语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对毕业后的工作非常重要。学院根据学校的部署,在专业学习阶段保证外语学习不断线。在专业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四、六级外语通过率显著提高。

计算机培养是理工科学生的又一重要方面,熟练应用微机进行设计仿真和编程,对进一步深造和就业都至关重要。在课程设臵中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安排了较多的计算机课程,并创造机会给学生以更多的实践机会。在电路、电子等技术基础课中安排了计算机仿真和EDA的内容,计算机原理、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内容都开出了必修或选修课。

7.1.2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院采取了多项积极、有效的措施。

(1)为落实学校学生提前下实验室,毕业设计时间前移的改革思想,学院实行学生从三年级开始选导师的方法,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这样做使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加导师的科研工作,尽早了解本专业的学术情况,导师引导学生对科学与工程的兴趣

30(2)创建电气工程科技创新中心,对全校电类学生开放,组织了多项课外科技活动活动。参加人数超过500人,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组织了我校学生的电子设计竞赛活动,包括每年的校学科知识竞赛、两年一次的黑龙江省电子设计竞赛(逢双年)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逢单数年)。从我校的学科知识竞赛中选拔优秀选手加以辅导培训,参加省或全国的电子设计竞赛。参赛学生逐年增多,成绩逐年提高。已有41个队(123人)获得国家、省级奖励。

(4)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在本科生中开展了科技创新活动,电子电工实验中心承担了电子类项目的指导工作。教学过程中注意宣传,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申报,参加电子类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已超过300人。03—05年共有23个电子类科技创新成果获奖。7.2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7.2.1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情况

近三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难易程度和综合训练情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能够结合实际,全面反映培养目标要求。2004年,00级本科毕业生总人数596人,结合实际工程或科研项目选题的比例为91.9%,获得优秀的毕业论文总数为113篇,比例为18.93%,被科研项目全部或部分采用的有98项,比例为16.39%。2005年,01级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554人,结合实际工程或科研项目选题的比例为94.2%,获得优秀的毕业论文总数为100篇,比例为18.05%,被科研项目全部或部分采用的有29项,比例为5.2%。2006年,02级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459人,结合实际工程或科研项目选题比例为95.2%,获得优秀的毕业论文总数为90篇,比例为19.61%,被科研项目全部或部分采用的有313项,比例为68.2%。

7.2.2论文或设计质量

近几年,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保证高水平的指导教师在第一线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首先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讲师以上职称。近三年,全院绝大多数教授、副教授都亲自指导本科生进行毕业设计,其中还包括许多60岁以上的老教授、老博导;

●把好选题关。要求选题要与工程或科研项目密切结合,做到‚一人一题,难易适当‚,即使项目较大,多人完成一个项目,也要做到每人分工不同。要求教师为学生选好题,并认真填写任务书。

●把好开题关。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做好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和整理工作,确定毕业设计方案和计划,完成开题报告。组织教师成立检查小组对学生开题报告进行认真审查;

●把好中期检查关。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至少2次进行中期检查,各研究所/研究室进行中期检查总结,对进度缓慢的学生重点指导;

●把好论文版面质量关。自2004年以来,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全部采用电子文档、统一打印装订。论文的格式统一,图表规范,论文版面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把好毕业答辩关。自2004年以来,本科生全部采用了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形式进行答辩。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课题的理解深度,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对课题研究工作量的大小以及创造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把好‚毕业设计五关‛,近三年,尤其是06年,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无论是在版面格式上,还是在论文内容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毕业论文数量有了较大幅度增加,近三年共有55篇,占 32 优秀毕业论文总数的18.2%。7.3思想道德修养

多年来,学院下大力气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树立先进和正气。针对学生特点系统地组织和开展好教育工作。近年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公益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学生参加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各类论坛讲座数以万人次计,并对其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评优表彰,大力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不断地为广大学生树立起优秀先进典范,极大的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在学生工作机制上,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以院学生工作办公室、院学生党总支、院团委为基本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协理员、辅导员(协理员)助理、班主任(导师)以及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作用,协调学院教学、行政工作人员和广大教师,形成全院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在育人体制上,学院为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也积极探索和建立了有特色的体系。从2001年秋季学期开始,学院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通过双向选择的办法使每位学生确定了指导导师。导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专业方向的培养要求制定和实施指导方案,一方面从根本上解决了专业方向选择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日常表现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从制度上规范和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深层次联系,能更多的对学生思想、生活、学业给以关心。本科生导师制目前已经和低年级班主任制、专职学生辅导员制共同构成本科生培养的基本制度。

2003年初,学院组织设立了成功之路聊天室,选择学院部分博士生导师、教学带头人和院系党政领导开展面向学生的咨询指导活动,几年来长期坚持每周一次,风雨无阻,先后接待学生上千人次,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和好评,开辟了名师与学生的沟通渠道,从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开辟了一条新的学生教育渠道。成功之中聊天室发展到今天,已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从2005年年初开始,聊天室进驻学生宿舍,并逐渐形成了个体聊天室、集体聊天室、大型报告等形式,以及建立特殊学生联系制度,主动解决学生思想和生活的实际问题。

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学院于2001年制订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学生道德行为规范》,作为学院学生日常行为、道德修养的指导。同时,学院始终将学生党建工作作为学生德育的龙头,将学生党建工作逐步完善和规范,2001年下半年在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出台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细则》及其一系列文件。全面规范了学生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党员发展等各项工作,在全校较早推出了答辩和公示制度,学生党建工作制度化、公开化、透明化,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几年来,坚持标准,严格把关,接受全体学生监督,党员发展规范,成为学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排头兵。2005年、2006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党员所占比例超过30%,位居学校各院(系)前列。学生党员发展的规范带来的是党员质量的提高。在学生党员的示范和榜样作用下,并通过推行学生党员带班制、党员示范寝室制、聘请优秀共产党员退休老教师担任学生小班荣誉班主任、学生党支部建在高年级小班等方式,学院在班风、学风建设上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学院2003年学生评优党员所占比例达42%,2004年达47.6%,2005年达48.7%。近年来,学生党支部获校级优秀标 34 兵党支部1个、院级优秀党支部及

优秀党课小组5个。2003年至2005年荣获校级优秀标兵团支部5个、校级三好标兵班10个、校级优秀团支部22个、校级优秀三好班10个、优良学风班12个。

在以党建为学生德育龙头的同时,学院还针对青年学生特点扎实开展团的工作,并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2003年下半年,学院开始制定实施素质拓展训练计划,并于2004年立项为校团委的校级共青团品牌项目。该计划由学院团委负责指导,由学生自主创立团队,按品牌化的方式来进行运作和日常管理,是第二课堂有效组织形式。活动的内容包括野外拓展训练、团队意识教育等各类活动,是完善学生人格修养和学习功能的新举措,实现学生自我的教育。几年来参加拓展的院内外在校学生达2000余人次。实践表明:其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性对当代大学生很有吸引力,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载体,在活动的组织实施中将沟通、信任、合作等精神内涵渗透给每位参与的学生,使他们的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学院团委素质拓展中心及其品牌活动也由于其出色的工作在2006年学校团委组织的28个共青团品牌评估中名列第二;学院团委2005、2006连续两年获校‚特色团委‛的表彰,并于2006年获校‚红旗团委‛表彰。此外,在学院团委的组织下,学院学生还积极参与了像丈明道德素质月、文化艺术节、支部竞技场、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收到了提升自身素养的效果。近年来,学院学生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屡见不鲜,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面对我校公寓管理新的管理模式,学院在与公寓良好合作基础上,于2004年3月与公寓管理中心正式签订了《电气学院、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共建合作协议》,与学生公寓管 35 理中心进行全方位的共建合作,坚持将公寓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设臵了学生公寓共建工作领导机构,在学院学生集中的公寓内设立了公寓共建办公室,实行辅导员、班主任值班制,以及‚文化墙‛、‚党员示范寝室‛等形式,将思想教育与环境育人、养成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保证了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

特殊学生群体的管理是学生工作中重要方面,针对以前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甚至事件,2001年初我们就把生活困难、学习困难、生理和心理疾病以及学生骨干作为特殊学生群体的概念提了出来,前三类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后一类是学生中的优势群体,都是各类事件和问题的多发群体。从98级本科生开始,学院逐年级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全面了解和随时掌握本年级学生中特殊群体的动向,学院在制定政策、安排工作时,首先对特殊学生群体特别是前三类学生的情况优先考虑,在日常的工作和各类活动中创造和争取条件向这些学生倾斜,主动地关心和积极地解决在特殊群体中发现的各种倾向,几年来避免和阻止各类学生极端事件十数起,有效地保证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为进一步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帮助学生做好人生规划,学院于2005年、2006年先后派遣专职学生工作人员参加相关培训,现已有2人获国家人才测评师(中级)认证,1人通过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训。7.4 体育

学院具有悠久的学生体育活动传统,开展得有声有色。近三年来,学生体育活动组织重心全面向群众性体育活动方面转移,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生离校,根据不同时期特点,学生班级、年级分别组织了大量的体育活动;学院的学生组织每学期都分别组织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如:2002年的‚趣味运动会‛,2003年非典期间的全员户外体育 36 健身活动,2004年多次野外生存活动,2005年红星水库‚绿野仙踪‛定向越野赛、校首届体育电子竞技比赛、校园趣味定向赛,2006年‚挺进龙凤山‛定向越野赛、体育文化长廊、挑战院纪录系列活动等。这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了学生锻炼的兴趣。同时,学院也积极组织参加各种竞技比赛,校运会90%以上项目都组织队员参加,乙级男子足球获得2003冠军,曾分获2004、2005军事定向越野赛团体第三名和第二名,2005年校运动会女子甲组团体第六,2006年校运动会精神文明奖等,在校级环校接力赛、校园定向越野赛,‚三好杯‛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团体比赛中也屡有斩获。2004年学校组织的2001级学生身体素质测验全面过关,近三年学生体育健康合格率均在99%以上。通过组织这些体育活动与竞技比赛,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他们对作为电气人的认同感。7.5社会声誉 7.5.1生源

我院本科生生源随着学校整体生源情况的大幅提高,也有了长足的进步,2003年以来入学学生的平均成绩居全校中等以上。

我院是学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先进单位,2004、2005、2006年校园开放日院系领导亲自参加,博士生导师、教学带头人、优秀年轻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共同组成咨询小组,积极宣传,认真指导。同时利用校友、来院访问的来宾、外出的教师等各方面人员宣传学校、学院,主动提高学院的知名度,特别是几年来我院在返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宣传学院、学校,对本科招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7.5.2社会评价

我院十分重视毕业生的社会评价,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了毕业生调查和联络工作,积累了大量素材和信息。此外,还通过校友返校座谈等机会了解反馈信息,以改进工作。

从电气学院毕业的许多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有不少已成为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欢迎。7.6 就业

就业工作是学校学生培养工作的最后环节。2003年以来,学院领导班子和有关工作人员把学生就业当作头等大事列入学院工作的日程。从组织动员,到就业指导,从用人单位信息发布,到建立有效的学生就业渠道,系统地开展了全面、合理、有效的就业服务,学院主要领导、骨干教师都主动参与就业信息的征集工作,学生就业心态相对稳定,已经形成了比较良好的就业机制。

近年来本科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我院本科生数量多,就业压力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适应面宽,但同时也面临缺乏对口就业方向或对口方向行业整体形势不景气等问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方向强,但本科用人需求严重不足。学生对薪酬、地域和工作性质的心理期望值居高不下,而同时由于整体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高等教育扩招后的就业学生规模的激增,就业形势已经发生较大变化,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院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一方面建立长期的学生就业需求信息调查制度,分阶段动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就业动员、信息宣传、指导等各个环节,积极地教育和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调整好就业心态。

另一方面,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院领导、教师的支持下,主动出击,先后出访北京、天津、广东、湖北等地,广泛利 38 用校友、教学科研合作伙伴以及各类社会关系,争取更多的用人需求,同时,认真接待和处理用人单位来校、来电(函),积极推荐和动员学生,最大限度地做好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有效沟通,较好地保持了我院的学生就业渠道始终基本畅通。

2003年以来,本科生的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7%左右。

八、特色项目

(1)继承和发扬‚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名师辈出,名课、名教材不断涌现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有着优良的教学传统,一直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造就了一批名师。历史上以‚铁将军把关‛而著名的俞大光院士和马大猷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现有蔡惟铮、冉树成、吴建强、蒋秀珍、吴丽莹、张毅刚等八位教学带头人,其中蔡惟铮获全国教学名师奖、吴建强被评为省级名师。这些带头人在全国相关领域具有很高的声望。学院的一批年轻教师也巳成长起来,成为教学的骨干,近三年学生评教进入学校前120名的有40多人次,专家检查的优良率为90%。

学院把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建设的重点来抓,近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有优秀课11门:其中《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学》、《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电路》、《机械学基础》为省级精品课程,其他6门为校级优秀课程。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历来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历史上已有多部全国闻名的教材,如:《电工理论基础》(俞大光编)、《电工学》(秦曾煌编)、《电路理论基础》(周长源编)、《自动控制理论》(夏德钤编)、《微电机原理》(王宗培编)、《传感器》(强锡富编等。其中《电工理论基础趴《电工学》、《传感器》几十年再版不衰。《电工学》曾 39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印数达100万;《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张毅刚编),近几年多次再版:共发行了18万册。近三年出版教材55本,其中《基础电子技术》、《集成电子技术》、《电路理论基础》、《电工学》(上、下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为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并进入百本精品教材计划,按立体化教材模式编写。2002年有4本教材获国家优秀教材奖。2006年,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本。

(2)走开放办学之路,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八十年代末期,我国在自动化信息与测控领域的研究还比较落后。与此同时,国外这个领域的技术发展迅猛,一些大公司看好中国高校的工程背景,并把高校作为打开畔国市场推销产品与技术的渠道。学院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合作原则,在我校率先跨出了与国外大公司合作的第一步。从1995年开始,松下电工PLC技术联合实验室、西门子(哈工大)自动化技术培训中心、哈工大中国惠普(安捷伦)有限电子学实验室、哈工大罗克韦尔联合实验室、哈工大一意法半导体单片机实验室、哈工大—ZiLog单片机实验室、哈工大一德州仪器DSP实验室等相继建立起来,一大批国际一流的教学仪器武装了实验室,促进了我院实验室建设。这些实验室开出的实验项目多、开放程度高,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本科生在起步阶段就能接触和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了解最先进的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就业、深造和工作中的竞争力明显增强。由于联合实验室的利用率高,受到了合作公司的好评,达到了‚双赢‛的目的,而且现在有更多的公司正在与我们商谈,建立多种方式的合作,发展趋势很好。目前,学院已和13个国内外著名公司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持续获投资1000多万元。(3)经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国防特色的学科专业

学院的电气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均为传统学科。在学科建设中,根据学校‚立足航天、面向国防‛的科学研究的总体定位,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国防特色。学院始终瞄准高科技前沿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密切结合航天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前沿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与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以卫星、运载火箭为背景,以精密、超精密测试技术与装备、自动化综合测试与控制、航天电器设计与可靠性测试为主要特色的科研方向。在基于VXI总线的装备自动化测试技术与系统、超精密纳米测量技术与仪器工程,辐射测温与热物性测试技术、虚拟和仿生测量技术、一体化电机理论与技术、航天继电器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近三年有7项成果获国防科技进步奖。2005年获得国防方面的科研经费达6000万元,占科研经费总额的66.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均为国防重点专业,在专业建设中突出国防特色,培养国防建设所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

九、主要问题与整改措施

(1)教学用房面积尚不能完全满足需要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要求实验室开放运行,使得学生能尽早、更多的进入实验室。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实验室面积不能完全满足这一需要。基础课实验室除正常开出实验课外,没有更多的时间开放;专业实验室目前只能满足小部分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需要。

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学校加强基本建设投入,增加实验教学用房的面积。其次进行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增加现有资源的利用率。2004年初,为适应教学建设和改革的需要成立了专业实验中心,41 打破原有专业方向的限制,规划建立了专业实验平台。在实验内容上,不再按课程单独开设单元性、验证性实验,根据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实验条件,开出系列综合性的实验。

(2)实验教师队伍知识结构老化,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电气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人员38人,职称结构:教授级高工1人(2.6%),高工13人(34.2%),工程师15人(39.5%),助工2人(5.2%),工人及其他7人(18.4%);学位结构:具有硕士学位8人(21.1%),本科18人(47.4%),其他12人(31.6%)。年龄结构:35周岁以下7人(18.4%),36~45周岁9人(23.7%),46~55周岁15人(39.5%),56周岁以上4人(10.5%)。

对实验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体制创新,本硕博一体化建设,聘用兼职教授研发指导本科生实验,适时补充学位较高、能力较强的人员的同时,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

十、结束语

篇3:工业大学自动化工程师工作总结

20t/h工业过热锅炉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

成果简介:该项目针对现场工业过热工业锅炉的特点,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现场流程特点, 对锅炉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技术进行了改进, 部分进行了创新, 取得工业锅炉先进成套控制成果。主要特点:

1.先进、经济、实用、耐用。

2.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3.丰富的功能, 精美的画面、方便的操作。

4.控制系统反应速度快, 控制效果好, 能及时适应后续生产的变化。

5.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国产化率, 为工业锅炉控制系统国产化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示范作用。

DZGH系列锅炉启动燃烧控制系统

成果简介:燃油燃烧器:重新设计了燃油燃烧器的喷嘴结构, 理论计算雾化角度为1 2 0度, 在各种实际运行负荷下的雾化角度保证大于80度, 保证燃油燃烧器可以相对随意地布置在煤粉燃烧器的周围区域, 减少对机械结构布置上的限制;选用新的旋流雾化片材质和配合结构, 提高启动燃烧器的枪前工作压力, 达到最优的雾化效果。就地被控设备:新配套设计/集成的就地设备全部采用2XDPDT设计, 以满足现在电厂对信号设备故障时的迅速检修的需要。控制系统:改进以往分层调节锅炉二次风, 甚至只调节二次风总量, 不调节各层和各燃烧器二次风的落后控制思想, 将燃油燃烧器对应的二次风门进行逐一控制, 根据燃油系统进油流量和回油流量代表的总燃油燃烧器的出力及投运燃烧器数目, 计算出的每个燃烧器出力, 调节对应的二次风门, 在保证整个炉膛燃烧配风的前提下, 给每个燃烧器提供当时负荷情况下最适当的燃烧配风, 以确保燃油达到最好的燃尽效果, 防止形成碳黑, 降低燃油时的烟气黑度。采用PLC构件灵活可靠成本低廉的系统, 接受DCS中的机组BMS系统的核心控制, 每一燃油燃烧器的所有设备, 采用小型PLC控制, 可以自成一个小型系统, 进一步降低整个控制系统的集中程度, 提高整个燃烧系统的可靠性, 满足对发电厂日益提高的稳定运行指标的要求。使用先进的标准网络化技术, 大大降低就地与DCS之间硬接线信号数量, 降低采购和安装成本。由于就地PLC的使用, 使得可以方便地扩容就地设备, 控制扩容成本, 便于满足不同型号、结构的锅炉的需要。

PLC技术在75吨锅炉上的研究与应用

成果简介:该系统采用R O C K W E L L公司的AB PLC-5控制整个工艺系统, 系统集成PLC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 将制粉系统与锅炉本体系统协调控制, 实现了仪电合一, 使设备能够自动起停、工艺参数稳定在要求的范围内, 具有人机界面丰富、操作方便灵活等特点。系统利用数字滤波技术将生产处理提高了水平, 具有历史数据记录和查询功能, 稳定了炉况, 提高了锅炉效率, 节约了燃料, 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该项成果的PLC应用水平在国内同类系统中居领先水平。

关键词:锅炉;自动控制;PLC

TP-DHS电厂化学水车间自控系统

成果简介:TP-DHS化学水车间的自控系统通过预处理、超滤反渗透、除盐对循环水或中水进行处理, 使其达到合格水标准。通过实施本自控系统彻底改变了以往采用自来水给锅炉补水的方式, 而是利用海河水资源, 同时又对循环排污水二次利用。这样既节约用水、避免环境污染、又可以降低成本。采用膜析法和膜分离处理循环水中的大分子物质;充分利用多种软件设计功能:重组、跳步、步延、暂停、急停等, 对初级纯水进行精制, 实现深度脱盐处理。保证生产工艺的稳定, 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超滤反渗透;冗余;重组

锅炉寿命在线监测和管理系统

成果简介:锅炉设备是火力发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锅炉承压部件的寿命管理, 可以提高运行人员的操作水平, 规范锅炉启停, 并对承压部件进行超温管理, 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承压部件的破坏, 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寿命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运行中对寿命损耗值及剩余寿命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测算和统计, 对锅炉承压部件的安全运行期限做出估计, 对存在缺陷的部件及时维修、更换, 必要时对锅炉的运行参数加以限制, 对运行操作进行指导。该项目是用DCS系统配置和MIS系统程序设计结合的办法, 完成对锅炉整个承压部件的寿命损耗计算和管理。采用DCS系统配置来计算锅炉部件的应力, 用MIS系统完成疲劳损耗的计算和管理, 将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力计算放在DAS系统内完成, 而将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寿命计算放在MIS系统内完成, 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硬、软件资源, 同时为今后构造更加复杂的运行支持系统和锅炉部件的预知性维修管理系统作了技术储备。锅炉寿命在线监测和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项:

1.跟踪显示功能:通过DCS系统采集的相关运行信息, 经过加工处理之后, 可根据使用者需要, 在CRT上以各种曲线的形式, 及时、准确、直观地显示有关锅炉运行信息和跟踪曲线。例如正常运行时的汽包压力和温度的24小时跟踪显示曲线、锅炉启动、停炉时的全程跟踪曲线、锅炉寿命损耗的定期、随机查询结果的柱状图、饼状图显示等。在此基础上, 该系统还将给出根据启动初始参数制订出的启动指导曲线以及根据停炉初始参数而制订出的停炉指导曲线。通过实时跟踪得到的主要参数情况与启动指导曲线的对比, 指导操作人员优化启动和停炉过程。

2.寿命计算和检索功能:该系统可以根据保存在ORACLE数据库中的应力的历史值, 计算出自该系统投运以来, 到系统当前时间之间的任意时间范围内的蠕变、疲劳寿命损耗值, 并可以用列表、柱状图和饼状图等多种方式显示。显示方式多样、显示内容丰富是该系统的一大特色。每过一个月, 系统都将本月的寿命损耗值进行一次彻底的计算, 计算的结果保存在数据库中。用户可以查询自该系统投运以来, 至系统当前日期之间每一年度的各个月份的锅炉寿命损耗值。

3.寿命管理功能:给出每次启动、停机和变负荷等运行工况下的寿命损耗数值记录, 比较不同操作员的寿命损耗值。当寿命损耗达到一定值时, 给操作人员以提醒和指导。应用情况本系统是针对内蒙古达拉特电厂32万千瓦燃煤机组而开发的。应用于其它机组时, 只需根据机组的结构尺寸、运行参数、运行特性、运行规程以及操作人员的要求进行少量的修改。

关键词:锅炉寿命;在线监测;管理系统;火力发电厂

成果名称:炉内燃烧火焰实时可视化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关键词:锅炉;燃烧;温度场可视化;优化运行

成果简介:该项目结合热辐射传递、光电信号及图像处理、病态问题求解、热工学理论的交叉融合, 建立了采用火焰辐射图像处理的锅炉炉内燃烧三维温度场可视化实时监测的理论方法, 其中包括火焰辐射图像与炉内三维温度分布的定量模型、用改进的T i k h o n o v正则化方法重建炉膛内三维温度分布的方法。该项目技术的诞生, 意味着炉内燃烧从一个近似黑箱系统变为基本可视系统, 可以有效解决燃烧过程中出现的火焰中心偏斜、刷墙、上移等问题, 并且以辐射能信号作为中间被调量的新型控制系统, 完全克服了机组现有控制系统纯延迟、大滞后的控制弊端, 提高了机组对负荷变化的响应能力, 改善蒸汽质量, 从根本上提高了机组的整体运行性能。

成果名称:余热锅炉和汽轮机组合的蒸汽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成果简介:该专题通过对相关的分析方法理论、热工模型以及流程参数优化等研究, 开发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IGCC) 蒸汽系统优化设计的新方法及其计算程序软件, 开发的计算程序可供工程用户系统方案设计分析使用。已应用本成果开发出I G C C系统设计分析方法与相关程序软件, 还为其它专题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应用本专题成果对I G C C蒸汽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将比无优化设计的蒸汽系统效率提高1~3%, 相应提高I G C C系统热效率0.4~1.5%。

所处阶段:中级阶段

关键词:余热锅炉;汽轮机;蒸汽系统;优化设计

成果名称:CWDR系列全自动常压电热水机组

成果简介:该产品由锅炉本体、电加热器电源配电箱、自控系统, 循环水泵、补水泵、水处理设备等部分组成, 是将电能转化为热水供应使用者的供热设备。炉体常压运行、安全可靠。电控系统采用了“P C L”C可编程控器, 控制整个加热过程, 通过预先编制的工作程序使系统实现全自动连续工作。电源配电箱和自控系统中的电器组件, 选用国际优质产品和先进的数字显示系统。可实现补水自动调节、水位越限报警、低水位断电保护、温度自动控制等装置, 自动控制功能齐全。另外, 还设有锅炉水位, 热温度等热工参数的监察仪表供操作人员监视, 且配置有多级自动联锁装置, 可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

所处阶段:中级阶段

成果属性:二次开发

关键词:全自动;常压电热水机组

成果名称:燃烧制粉系统防磨技术研究

成果简介:该成果重点研究中速磨煤机的摩辊防磨技术及其工艺。它用于燃煤火力发电站制粉系统已磨损件寿命的延长。针对传统中速磨煤机易磨损件存在的缺点, 研究了一种延长燃煤火力发电站制粉系统的寿命, 保证锅炉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措施。并且大幅度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耐磨堆焊磨辊分为两部分:普通铸钢基体和耐磨层。在普通铸钢基体上堆焊数层耐磨合金, 耐磨层的形状和基件相同, 可根据不同磨损程度改变其厚度, 耐磨堆焊磨辊一次使用寿命8000小时, 并可多次补焊。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主要应用于燃煤火力发电厂, 预计每年节约400万元。

所处阶段:初级阶段

成果属性:二次开发

关键词:中速磨煤机;防磨技术

成果名称:电站高压锅炉用T91无缝钢管研制开发

成果简介:该项目开发的冷轧、冷轧定壁 (厚) +冷拔定 (直) 径的冷变形工艺及与之配套的生产就技术, 成功地破解了T91高压电站锅炉管制管中容易产生表面裂纹, 冷轧弯曲严重等技术难题, 该工艺技术集中了冷轧变形和冷拔变形的优点, 能满足T91高压电站锅炉用管规格多、批量小的需求, 该工艺技术在国内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本项目研制开发中首次应用X射线仪对冷变形后T91钢管表面残余应力进行了测定, 填补了国内空白。

所处阶段:高级阶段

成果属性:引进

关键词:电站高压锅炉;无缝钢管;冷轧

成果名称:G7-1.0型锅炉给水泵汽轮机研发

成果简介:该机组在轴系上采用了鼓形齿式联轴器, 以补偿因温度变化而引起各轴承标高的变化值, 避免汽轮机转子与给水泵轴对接处及轴颈产生额外的挠曲变形而引起交变应力和振动, 使整个轴系形成一条圆滑过渡的曲线及各项指针满足轴系设计规范要求, 保证了轴系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结构设计上, 本机组前后均采用挠性板支撑, 并由挠性板的挠性来吸收机组的热膨胀, 此结构在国内同行业厂家也是首次采用;该机组在设计制造上还采用了先进的CAD、CAM制造技术加工汽轮机汽缸、转子、动静叶片等关键部套。该机组启停灵活、运行平稳, 控制保安系统稳定可靠, 得到了业主的高度好评。

所处阶段:高级阶段

成果属性:原创

关键词:锅炉给水泵;汽轮机;开发;设计

成果名称:锅炉燃烧系统采用DCS全负荷优化控制

成果简介:该项目通过对6 5 t/h锅炉新安装D C S系统调试、操作摸索, 锅炉的燃烧系统能够根据蒸汽负荷量的变化自动控制各相关变量, 使之处在一个较充分燃烧的动态平衡之中。充分利用DCS系统和信息化共享的优势, 将反映用汽负荷变化的参数进行实时检测, 在负荷变化影响到汽包蒸汽压力、温度变化前, 即实施对燃烧系统的调节, 使之达到供汽稳定和完全燃烧的目的。实现了整个系统工艺参数的实时测量及控制, 为工艺人员提供了及时的信息, 有利于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优化。同时加强了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提高管理水平和减轻生产工人的劳动强度,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能力, 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所处阶段:高级阶段

成果属性:二次开发

关键词:锅炉燃烧;全负荷优化控制;

成果名称:电站锅炉燃烧最优化系统

成果简介:电站锅炉燃烧最优化系统是以PC服务器为硬件平台, 基于Windows 2000/NT的大型软件系统, 将锅炉视为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利用所采集的锅炉的历史数据和当前运行参数, 通过RBF神经网络建立起燃烧过程的输入参数 (影响锅炉燃烧的因素) 与锅炉效率之间的数学描述, 可快速、精确地辩识出锅炉运行特性, 在此基础上应用优化算法给出输入参数的最优调整推荐值, 提供给运行人员或直接写入DCS实现最优化调整控制。

所处阶段:中级阶段成果属性:二次开发

关键词:RBF神经网络;在线建模;燃烧优化;电站锅炉

成果名称:中国海洋石油渤海石油港区燃气锅炉房控制管理系统

成果简介:该系统包含锅炉燃烧自动控制技术、燃气泄漏监控自动联锁控制、泵站水泵变频控制、以及远程通信等技术内容。完成了带纯滞后补偿的PID算法、串级控制与专家系统相结合的复杂的控制方式;实现了上、下位机的远程通信 (距离千米以上) 保证整个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具有后备手操功能, 操作安全可靠。系统设计合理, 控制稳定、可靠, 完全满足工艺要求, 能充分利用高科技, 既节省了水资源, 又避免了环境污染, 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 达国内领先水平。

所处阶段:高级阶段成果属性:原创

关键词:燃气锅炉;变频控制;远程通信

成果名称:75t/h角管式蒸汽锅炉

成果简介:该锅炉锅筒为外置式, 炉膛及尾部四周均采用全封闭的膜式水冷壁, 密封性好, 锅炉热效率高。锅炉的循环系统采用了独特的水循环结构, 循环安全、启动迅速。整台锅炉由下降管及膜式壁支撑, 无钢架结构, 故称之为角管式。该锅炉属目前国内链条炉排锅炉的最先进炉型。它将大型电站锅炉的膜式水冷壁技术应用于工业锅炉上, 炉排采用双炉排, 具有结构紧凑、高效节能、工艺独特、安全可靠等特点。

所处阶段:高级阶段

成果属性:二次开发

关键词:蒸汽锅炉;工业锅炉

成果名称:酒糟干燥系统

成果简介:该项目自主开发了一条自动化程度高、产量大、能耗低、二次污染小的酒糟干燥生产系统。采用热风炉+回转式干燥机的形式, 将由丹麦沃伦公司引进的先进的角管式锅炉炉排结构运用到热风炉上, 通过对系统的各节点进行参数优化, 对主要设备进行结构及型式优化, 并采用先进的计算机PLC控制系统, 实现了全程信息化管理, 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从湿酒糟运至车间, 直至干燥后送入燃酒糟锅炉燃烧, 整个工艺流程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内完成。新的酒糟干燥系统于2003年开始建设, 于2004年全面建成, 使各项指标大幅上升, 产量比原系统提高50%~100%, 热效率达到75%, 比原系统提高8%, 节能率达10.6%。

所处阶段:高级阶段

成果属性:二次开发

关键词:生物质能源;酒糟;干燥系统

成果名称:住宅机械施工公司热水锅炉及换热站控制管理系统

成果简介:以2 9 k W/h热水锅炉及换热站等设施为基础, 应用美国H O N E Y W E L L的H C 9 0 0系统、德国西门子S 7-2 0 0 P L C自主研制开发了热水锅炉及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由就地显示仪表、现场检测变送仪表、变频调速器以及H O N E Y W E L L的H C 9 0 0系统、S I E M E N S可程序设计控制器为主控单元构成。实现锅炉出水温度控制, 锅炉燃烧自动控制, 炉膛压力自动控制, 鼓风机变频调速控制, 引风机变频调速控制, 炉排电机电磁调速控制, 并可通过电话公网使锅炉房、各个换热站联网。该自控系统适用于所有锅炉房与换热站。

所处阶段:高级阶段

成果属性:原创

关键词:热水锅炉;换热站;控制管理

成果名称:TP-GL0319中温中压燃气锅炉自动控制系统

成果简介:该系统将现有PID控制器、自我调整控制器和智能控制器的特性, 借鉴无模型控制器设计思想在燃烧系统中采用分层多角逐级投入重迭调节方式实现锅炉燃烧系统的自动调节;应用科学的阀门调控技术经过科学计算成功的实现了高层天然气燃烧器大管径、小开度高能点火器自动点火控制, 解决全炉膛多层燃烧器下的自动点火与炉膛安检;采用环网、树形结合的网络通信方式将三台140t/h锅炉、三台150t/h除氧给水系统联网通信, 实现锅炉控制中心、除氧给水控制中心的过程数据集成并将生产过程信息上传。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力、化工、石油产业, 并对城市集中供热改造建设意义深远。

所处阶段:高级阶段

成果属性:原创

关键词:中温中压燃气锅炉;分层多角逐级投入;连续监测安全联锁

成果名称:热水锅炉仪表监控系统

成果简介:热水锅炉仪表监控系统完成2台7MW热水锅炉及公用部分的全部工艺点监测、显示、控制、安全联锁。系统的设计实施遵循先进、可靠、安全、经济、适用、开放的原则, 自主研制出智能输入显示仪表检测方案;变频控制鼓风、引风、炉排, 手动调速控制方案;使用LOGO!可程序设计控制器实现锅炉联锁控制。实现了工艺点的监控、锅炉联锁保护, 节电达30%, 节煤达5%。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力、化工、石油产业, 对城市集中供热改造建设意义深远。

所处阶段:高级阶段

成果属性:原创

关键词:联锁保护;仪表监控;节能降耗

成果名称:燃气锅炉自动点火与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自动控制系统

成果简介:该系统是一个燃烧器管理和燃烧安全系统。它能在锅炉正常工作和启动、停止等运行方式下, 连续监视燃烧系统的参数与状态, 进行逻辑运算判断, 通过联锁使燃烧设备中的有关部件按照既定的合理程序完成必要的操作或处理未遂性事故, 以保证锅炉炉膛及燃烧系统的安全;它将在防止由于运行人员误操作及设备故障时引起锅炉炉膛喷烟、爆炸而产生的人身伤害、设备损坏方面起重要的保障作用。系统以美国摩迪康公司的Quantum140PLC及XBTF034110 10256色真彩触摸屏为依托, 针对燃气锅炉工艺特性的深入细致的研究, 而且结合锅炉的现有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精心的设计由PLC系统核心控制并将锅炉自控系统中关键信号引入本控制系统。系统正式投运后运行良好, 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水平。

所处阶段:高级阶段

成果属性:原创

关键词:燃气锅炉;自动点火;联锁保护;燃烧器;管理

成果名称:注汽锅炉燃料结构优化及提高系统效率配套技术研究

成果简介:该课题通过热工、机电、应用化学、自动化控制等专业联合技术攻关和新技术应用, 形成了注汽锅炉燃用原油、渣油和天然气的注汽锅炉燃料替代综合技术, 并配套了油气混烧、乳化掺水等各项技术。根据注汽锅炉结构调整后的渣油燃烧特性及运行工况, 配套了相应的混配、掺水乳化工艺流程, 优化了注汽锅炉运行参数, 确定了不同混合比例燃料、不同燃烧工况下合理的工作制度, 从而保证注汽锅炉运行工况的高效、安全。建立了注汽锅炉雾化油滴索太尔平均直径理论模型、开展了注汽锅炉油嘴运行参数匹配研究, 从而使对注汽锅炉运行工况的调整有了科学依据。配套的弱爆吹灰技术可以方便、快捷、经济、安全地进行锅炉吹灰, 确保锅炉最佳的热交换条件, 保证了注汽锅炉稳定高效运行。

所处阶段:高级阶段

成果属性:原创

关键词:燃料结构优化;系统效率;注汽锅炉

成果名称:电站锅炉燃烧在线监测、调整与燃烧指导系统

成果简介:该系统适用于中储式制粉系统 (热风或乏气送粉) , 通过粉体流量计直接测量各个一次风管的给粉质量流量, 实现了一次风煤粉浓度、风速和给粉量的在线监测, 监测堵管或断粉, 指导燃烧优化调整。完全克服了以往采用的温度法所带来的测量精度不高、稳定性差等问题。该测量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现场长期可靠、安装与维护方便等特点, 煤粉浓度计量误差小于3%。该系统主要先进之处在于燃烧优化运行的指导软件, 包括阎维平教授领导的课题组长期研究开发的一次风最佳煤粉浓度的优化模型、飞灰可燃物的软测量模型、高温对流受热面进出口烟温软测量模型和空气预热器漏风与排烟氧量的软测量模型等, 可以有效地实现燃烧效率与锅炉效率的在线监测。主要功能:在线监测和实时显示各个一次风风管内的煤粉浓度、一次风速;在线监测各个一次风风管的给粉量, 并累加经一次风管的入炉粉量, 为锅炉正平衡计算提供参考依据;不同运行工况和燃烧煤质时, 提供最佳煤粉浓度的运行指导信息;送粉管粉量或风量偏高或偏低的实时提示;送粉管堵粉或断粉的实时报警;为实现锅炉燃烧工况的调整提供可靠和准确的依据;为实现燃烧自动控制并进入DCS系统奠定了基础。华北电力大学与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合作在山西某发电厂2 0 0 M W机组成功实施并运行两年左右, 具备了在大型火电机组推广应用的条件, 愿意与装备中储式制粉系统 (热风或乏气送粉) 的电厂进行各种方式的合作。

关键词:电站锅炉;燃烧;在线监测;调整;燃烧指导系统;发电厂;软件

成果名称:大容量高参数环流化床锅炉投入运行

成果简介:在经过1年运行后, 我国自主研制的4 8 0 t/h超高压带中间再热循环流化床锅炉日前在京通过专家鉴定。专家称:这是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大容量高参数循环流化床锅炉, 是目前最实用可行的高效低污染的环保燃煤设备之一。

该产品采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洁净燃煤技术, 由无锡华光锅炉股份公司生产。在480t/h等级领域进行了大量国内首创的技术创新, 其中包括:首次采用具有蜗壳进口形式的绝热旋风分离器;首次在炉膛底四面水冷壁的防磨结构中采用垂直让管结构、大直径内嵌逆流柱型风貌和水平冷布风版;首次采用大直径、高流速二次风喷口设计;首次采用特殊的落煤管给煤形式, 不需播煤风机;首次采用炉底直接排渣以及采用滚筒冷渣形式。该产品的部分技术创新已获得国家专利。

该产品装备内蒙古华电乌达热电公司150MW汽轮机发电机组, 9月份完成锅炉性能和环保测试。商业运行和测试表明, 产品技术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

业内专家认为, 该产品的研制成功, 开创了我国大型流化床锅炉国产化的新局面, 为创建更大容量的高参数循环流化床锅炉提供了经验, 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截至目前, 已有23台产品装备在17座城市的19家热电企业的大型汽轮机发电机组。同时以该产品替代原有众多小锅炉, 将大大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排放, 改善环境。

篇4:工业大学自动化工程师工作总结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工业:发展

我国作为工业为主导的社会,只有大力发展工业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使得这一技术应用于工程中的各个领域,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加快了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我国的工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尝试着使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但是自动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为了使自动化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更科学的应用,加强自动化术出现的背景研究成为重中之重。

一、研究背景

目前除了少数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中一些生产部门使用的机械自动化水平较高外,其他的大多数国家工业自动化的水平还处在操作的初级阶段,我国也处在其中,因此,需要对该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探索,循序渐进,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创造来实现自动化最理想的高级阶段。由于改良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更长的产品寿命周期,加上不断增加的对于降低成本的压力,工业和商业领域面临很多挑战。无论是感应器和驱动器、数据网、电源配电、传感器和制动器、安防系统元器件,还是供热、通风和空调,在这个复杂的市场中都面临着同样的产品挑战。在过去60多年中,工业自动化同工业和商业应用领域的领袖们密切合作设计了新型和创新性方法来实施工业和商业产品解决方案,从而来降低成本并提高可靠性。

二、工程自动化在工业中的应用

正如我们所知,生产力和效率与连接密不可分,这也是工业自动化始终与主要市场(如德国、日本、美国和中国)内的制造和流程自动化领军企业保持密切合作的原因。通过工程自动化,提升工业安全水平,提高能源效率,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自动化装置的先进性对工业生产的驱动作用日趋增强,工业自动化设计、制造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使得工业更智能、更迅速、更出色。

1.利用虚拟机工具进行生产规划

现代化机床耗资不菲,而且必须充分发挥其能力才能让企业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如果将机器闲置不用,将是很大的损失。当机器投入运转时,要确保其各项功能发挥稳定,并尽可能提高运作效率。如果在生产中需要不断重复设置机床,或将其改装用于培训用途,将会产生机器被白白闲置的时间。然而,这种情况只要借助虚拟机工具即可避免,它像实体机床一样运转,但完全是通过工业信息技术与软件程序来模拟的。西门子就有这样一款解决方案,其名称很贴切地被称为虚拟机工具,是智能制造与数字化企业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被用于设定机床设置,还可供培训和验证子程序之用,大大节省使用实体机床的时间。虚拟机工具可缩短机床的非生产性操作时间,其仿真度很高,可减少对实体机床的非生产性利用,进而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效率。它为制造业的未来提供了卓越的范例。

2.数字化企业平台的应用

数字化企业平台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意味着将现实和虚拟世界结合在一起,从全局角度看待整个工业产品开发与生产过程,推动每个过程步骤都实现高能效生产、覆盖,从产品设计到生产规划、生产工程、生产实施以及后续服务的整个过程,比如2012 年,LanzaTech 的微生物气体发酵技术在上海附近的一座工厂(宝钢集团的合资企业)得到成功验证,通过对数字化技术平的深入开发、研究以及应用,其最高可减少70% 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可生成新的能源来源,为节省成本提供保证,尤其是在当前工业生产的需求早已今非昔比:更可靠、自动化程度更高、更灵活、扩展性更强、更分散化的流程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工业自动化,要结合新意的解决方案,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从而更好地推进工业的更好发展。

3.工业信息技术与软件的应用

经达大量实践研究发现,利用工业信息技术与软件(包括制造软件和模拟软件),可以整合产品与生产生命周期,掌控和驾驭复杂繁琐的工业业务事项,通过智能联网实现高能效生产的全面数字化。目前工业生产行业的未来所涉及的工艺流程正在变得日益复杂,因此,借助行业 IT 和工业信息技术与软件来掌控复杂局面,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确保其产品的高质量,就成为当下研究的主要课题。比如目前普遍应用的 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能助企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带来更完善的产品,改善了产品开发过程,同时提升了自身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另外,集成工业信息技术与软件,还可以针对工厂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整体进行设计和管理,为工厂生产工程、工厂操作人员、公司管理层和解决方案合作方提供了连续的数据流,能满足他们在所有项目阶段的特殊需求。在此基础上企业将能得到全球一体化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实现统一管理,让生产规划和操作环境得以融合和同化,从而提升工作流程的效率和改善生产率及质量,进一步推进生产自动化的更好进行。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生产也紧跟时代脚步,与时俱进。要想满足现代化生产需求,就必须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在工业生产中可以大量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以此促进工业走上新兴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工程自动化在工业中的应用为生产、工厂和管理层的各级用户在自身的职责领域内做出决策时提供必要的依据,从过程工程一直延伸至生产实施和后续服务,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金珠,许艳秋.电气自动化在工业上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3,03:91.

[2]李怀升.浅谈电气工程自动化实验的操作[J].企业技术开发,2014,17:103+105.

[3]赵玉芝.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5:101.

篇5:工业大学自动化工程师工作总结

4)通过项目合作(毕业设计、创新性培养计划),建立学生与企业的深层 次理解与联系。根据需要,有计划地(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地每年安排一定数量 的预备卓越工程师参加项目合作(毕业设计、创新性培养计划)。企业安排资深 工程师作为企业指导老师,每年安排对申报的项目工作进行评审,以此激发预备 卓越工程师的潜能和表现,通过对实际工作岗位的熟悉适应与锻炼,在过程中全 面准确地考察预备卓越工程师的综合素质。预备卓越工程师在结束项目工作的时候,企业应该对本人的表现以及承担 的项目工作结果进行鉴定,以供企业人事部作招聘录用的参考。5)退出联合培养计划以及其他 预备卓越工程师必须与企业签订保密协议,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教导。在预备卓越工程师遇到以下情形时,按退出预备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计划 处理: � � � � 受到学校处分; 在校表现明显退步; 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无法坚持参加计划中的各项讲座活动、项目工作; 29 � � � 无法适应项目工作; 违反企业实习条例、保密协议等规定; 有其他的就业意愿。合作企业 5.4.5 吉林大学机械学院地处素有汽车城美誉的长春市,学院在机械工程领域具有 明显优势和特色,在服务国家战略性产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方面发挥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校区布局实现了学科链与产业链的良好对接。目前,与吉林大学 机械学院开展了各种形式培养合作的企业有: 1.长春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2.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4.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5.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6.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7.沈阳远大集团; 8.福田重工等。吉林大学机械学院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与友谊,双 方围绕汽车行业发展现状、相关专业建设、产品项目合作研发、人才订单式培养、实验室共同组建、一汽奖学金设立以及企业人员专业培训等内容进行广泛合作,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互惠共赢,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吉林省 地方经济建设。吉林大学机械学院是一汽集团目前在技术项目上合作较多的伙伴,双方合作 由来已久。多年来为一汽集团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机械 电子等专业一直与一汽集团保持着长期的项目联系,在技术开发与应用、新能源 开发与利用、软课题研究与应用等领域合作进展顺利;一汽集团也在实习岗位、奖学金、教学车辆

和电子设备等方面为学院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支持。吉林大学机械学院与沈阳机床集团也有广泛的交流合作,每年定期组织学生 赴厂进行参观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和企业氛围。沈阳机床 集团定期派遣高级工程师到学院讲授最前沿技术及管理模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30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机械学院与沈阳机床集团共建了合作实验室,并在学院 设有沈阳机床集团“沈阳机床励志奖、助学金”。吉林大学机械学院与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也有“工程研修 班”等交流项目。中联重科对吉林大学机械学院给予高度评价,并认为开办工程 研修班与实现公司“培养一批技术专家、学术带头人”的人才发展规划紧密契 合,是中联重科与吉林大学产学研合作、提升研发实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重要战略举措。选择吉林大学机械学院是因为该校具有较强的学科专业优势和丰 富的联合办学经验,而且双方合作理念一致。在此共识基础上,双方进行了愉快 的合作。吉林大学机械学院与福田重工也有“产学研”合作项目,双方就农业机械、工程机械领域长期合作及国家相关攻关项目技术合作进行了深入合作与交流,其 中每年有大批毕业设计题目来自该合作项目。同时,机械学院与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徐 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沈阳远大集团等企业也保持着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企业为学院提供了一定的经费及项目支持,学院每年也为上述企业输送了百余名 优秀毕业学生。目前,一汽丰田公司、一汽大众公司分别在校设立了“丰田日语培训班”,“大众德语培训班”,并且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旨在提前培养有 志去该公司工作学生的语言能力及综合素养,将企业人才战略前延至校园,也为 在校毕业生的择业和工程素质培养开辟了新的路线。此外,吉林大学机械学院还承担着国家级三维 CAD 工程师资格认证(CATIA 认证、UG 认证工作,并设立了吉林省机械工程学会办公室,提供工程师认证服 务,为培养技能型人才与企业良好对接提供坚实基础。众多合作公司与企业还在吉林大学机械学院设立了阿尔卑斯奖、助学金,“创 维”奖学金,“金正”助学金,“深蓝”助学金等奖、助学金等社会奖学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使校企结成了人才培养共同体,将机械行业的现实 需求与学校的理论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切身感受

篇6: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上一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00字下一篇:安全伴我行演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