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小镇

2024-04-08

边陲小镇(精选8篇)

篇1:边陲小镇

七年级写物精选作文200字:边陲小镇

七年级写物精选作文200字:边陲小镇

那是上演着我的青春的小城

这是一个秀丽的西南边陲小镇,是我的家乡。

它只是一个小城,安安宁宁,节奏缓慢,上演着我们的青春。它四季如春,有温润的空气,如丝的细雨,潺潺的河流,明艳的花丛。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小城亦是如此,地灵人杰。这里的女子甚是清秀明丽,可能是受家乡水土的影响吧。

清晨的小镇刚刚苏醒,在淡淡的雾气里打哈欠。干净的道路上,晨练的老人步履缓慢,学生们背着书包,早点摊弥漫着白色的烟雾,混杂在沁香的空气里。这就是小城清晨的模样。

午后慵懒的时光,小城也静静的,每个人都沉睡在午后的梦乡。一米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在身穿校服的学生身上,她们抬头仰望小城美好的.模样,嫣然一笑。微风轻扬尘,公车慢慢的行驶在环城街道,寂寞又美好。 夜幕降临,街灯打开。灯下或是一对对小情侣,或是无家可归的流浪猫。有文艺的女子拿起相机对着江畔渔火,江面映着小城的影子。广场的音乐喷泉也打开了,喷泉外围着小城的学生,他们讨论郭敬明的小说,讨论衣服的牌子,讨论各种各样的话题。水花会溅在他们身上,他们嬉笑着躲开。小城的学生最多,也是最纯真,最与世无争的。

这里还有一年一度的骆越祭祖活动,节假日的烟火表演。

我爱这里,安宁,秀丽,平和,静静地。我喜欢背起双肩包,听着陈慧娴的老歌,穿过小城的巷子,或是和他们在一起,喝着奶茶,拿起相机街拍。

这就是边陲小城,这就是我的小时光。

篇2:边陲小镇

1、战士们驻守边陲。各个英勇担当。

2、中国的那座城市是由一个边陲小镇在短短三十年间,涅为一座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化都市。

3、柳永的干谒之作,也因为鲜活的都市叙述不胫而走,由官府到市井,远播边陲和异国。

4、这部中篇小说,揭开了祖国边陲之地――南涧彝族自治县境内山、水、情的真谛,演绎了一幕幕平凡而普通人的人生故事。

5、呼伦贝尔盟位于中国北疆边陲,与俄罗斯、蒙古接壤。

6、布达佩斯,长期以来只是电影拍摄的边陲城市,真的可以成为一个欧洲好莱坞么?

7、我的家乡是美丽的云南的一个边陲小镇。多少年没回去了,镇上焕然一新。

8、公元1038年十月,元昊称帝,夏遂与辽结成犄角之势,威胁着宋西北边陲的安全。

9、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已从原来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边陲省份,一跃成为大陆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10、据报性侵案已经不断攀升,尤其是在边陲地带,但是起诉案子的数目却不多。

11、珠海从昔日一个经济落后的边陲小县,一跃成为新型花园城市。

12、在这个偏远的边陲之地,他得以沉溺于狩猎的英勇和荒野的.热爱之中。

13、这座边陲之州的居民曾因不相信别人告诉他们的任何事情而著名。

14、只因为这个任务的诱惑力太大了,六百个金币,对这个边陲小国的佣兵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15、英雄的人民解放军为了祖国的安宁,放弃了后方的享乐,在祖国的边陲放哨站岗。

16、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油气资源丰富。

17、沙堰镇位于江苏省高邮市的东南边陲,南与江都市接壤,东与兴化市毗邻。

18、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一个发生在虚构的封建中国边陲之古丝路世界的爱情故事。

19、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20、这个地形基型是用来让你们了解,精神分析师的欲望,()所盘据的位置,何处是分裂及结合,何处是统一及边陲。

21、迟子建是萧红创作的承继和发展者,她带着“北极村童话”走上文坛,倾情地抒写着边陲的“原始风景”。

22、在边陲地区,骑士是民兵、商队和探险队坚实的指挥官。

23、这个地方虽然地处边陲,但是十分繁华。

24、深圳那座城市是由一个边陲小镇,在短短的几年时光,成为一座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化都市。

25、我的家乡不是车水马龙的城市,也不是有着异国风情的边陲小镇,而是一个有着花香鸟语的小山村。

26、科技进步正在使我们能够探索宇宙的边陲、物质最基本的成分及生命的奇迹。

27、大夏帝国,西南边陲,森林广布,可谓崇山峻岭。

篇3:边陲渔村的凤凰涅磐

It has become a new choice of Shenzhen that is to study and catch up with the world’s most advanced cities and break through development bottleneck by comprehensive reforms.

2008年, 中国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深圳, 这个位于中国南部沿海, 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具有符号意义的城市, 再次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

30年来, 昔日的边陲渔村, 早已成为了繁华的都市。30年来, 凭借国家的优惠政策, 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深圳人民的聪明才智, 靠着一股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从经济建设的“深圳速度”, 到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圳模式”, 深圳创造了太多的奇迹, 带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

30年后的今天, 在中国经济整体改革的大幅推进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下, 少了政策和税收优惠的深圳特区已不再“特殊”, 飞速发展期的深圳也已成为历史。新时期下, 深圳该如何转型?如何使经济特区这一金字招牌不失去靓丽的色彩?深圳必须面对和思考。

“要敢于向新加坡叫板!”

2007年底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对深圳的要求, 让深圳看到了前进的方向。为此, 深圳还率先在全国发起了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大讨论, 欲重拾“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

学习和追赶世界先进城市, 以综合改革突破发展瓶颈, 成为深圳新的选择。未来深圳还可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更多的“深圳模式”。

“杀出一条血路”

人们只知道现在的深圳是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大都市, 却没有多少人会关心它的过去, 更没有多少人会记得它过去名字。30年前的1979年, 深圳的名字叫宝安, 是一个小县城。

30年前, 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 这个边陲渔村的经济同样处在崩溃的边缘, 到处一片破败、荒芜的景象, 渔民为求吃上饱饭, 经常冒险爬过边防铁丝网外逃到香港谋生。

因而, 如何稳定外流人口, 发展经济, 让农民吃饱饭?成为当时宝安县和广东省上上下下最为关心和头疼的事情。而此时, 在宝安县的另一块土地——蛇口, 在袁庚这个后来被媒体誉为“中国改革开放马前卒的带领下, 蛇口人也正在2.14平方公里的“实验室”里, 探索着冲出重重藩篱的路径。

1979年4月, 在中央工作会议上, 受蛇口工业区的启发, 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 提出了让广东“先行一步”, 在深圳、珠海、汕头等地划出一些地方实行单独管理, 作为改革开放试验场的想法, 得到邓小平的首肯, 并指示:“中央没有钱, 可以给些政策, 你们自己搞, 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1980年8月26日, 领到“出生证”后的深圳特区, 聚集了全中国的目光。

当时的深圳不仅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 而且还缺少可供遵循的发展道路。于是, 深圳只能以“摸着石头过河”和“敢闯敢试”的精神, 利用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 大胆实行对外开放, 吸引香港资金。然而, 正是这样的举措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解脱了传统体制的束缚, 焕发青春的深圳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惊人的“深圳速度”。以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为例, 这个53层160米高的当时全国最高建筑, 从1984年10月至1985年12月底, 深圳用了37个月, 便竣工建成。期间更是创造了“三天建一层”的记录, 成为了“深圳速度”的代名词。30年来, “深圳速度”举世瞩目。截至2006年底, 深圳的城区面积已发展到130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840万, 经济总量5813亿, 2006年GDP增长16.6%。深圳年均GDP增长27.3%。30年的时间, 深圳已经从最初的小渔村, 迅速发展成为目前人均GDP、城市生活质量、城市和谐指数都位居全国第一的现代化城市。

2007年, 深圳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765亿元, 位居全国城市第四, 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目前, 在国内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 深圳长期位居前列, 与上海、北京、广州等全国大型中心城市并驾齐驱。

深圳还是一面旗

3月7日,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明确表示:“深圳特区还要办下去, 这个特区办下去不在于政给予了多少政策, 而在于深圳特区是全国的一面旗帜, 深圳的担子还很重, 因为全国人民乃至国际都在关注你们。”

“深圳依然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依然是改革的试验田。”这是深圳市副市长张思平对新时期下深圳特区历史使命的说法。

面对媒体记者关于“央决定设立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综合改革试验区, 并在成渝试点统筹城乡改革试验, 就意味着深圳特区已经完成了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使命”的说法, 他反驳称, “这些年来, 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强调, 深圳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地位不变。温家宝总理在深圳视察时曾特别指出, 经济特区是金字招牌, 其含金量要远远超过其他的综合改革试验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综合改革试验区能够进行先行先试的改革, 深圳也可以试验, 并且步子还可以更大一些。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央对深圳改革试验田的定位是认可并寄予厚望的。”

事实上, 深圳这些年在经济和行政管理体制、事业单位改革、建设创新型城市、加快产业升级、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潜力等方面也的确继续发挥着改革试验田的作用。

通过自主创新带动经济发展, 是深圳在改革开放30年中创造的最重要的、也是在全国最具示范性的经验之一。资料显示, 2006年, 深圳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二,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一,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蝉联全国榜首;2006年, 深圳所拥有的“中国名牌”总数达58个, 居全国第一。目前, 深圳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自主创新环境, 而且也已经培育出像华为、中兴等一批优秀的创新型企业。

今后, 深圳更应该高举起自主创新的旗帜, 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创新环境, 在政策上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创造出更多的技术成果, 以技术成果为依托, 形成一批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拉动深圳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

在加快产业升级, 提高整体竞争力方面。深圳不仅要继续发展已具备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 有意识地培育、发展和壮大几个产业密集、配套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为今后深圳的产业发展寻求支撑点;而且还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 重点发展技术创新服务、金融服务、软件服务、外包服务等, 并把这些先进的服务及体系延伸到北京、上海等国内其他资源比较集中的城市。

“叫板”世界先进城市

4月1日, 深圳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 宣布《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追赶世界先进城市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正式出台。该计划指出, 深圳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 在优势领域取得向新加坡等亚太地区先进城市看齐的历史性突破。优势领域集中在高新科技领域和金融业上。

而早在2007年12月的广东省“两会”上,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参加小组讨论时说, “解放思想, 谋划广州、深圳的未来, 就必须树立世界眼光, 敢向世界先进城市‘叫板’”他同时强调, 深圳作为全中国的窗口和形象, 现在就是要和全世界比, 与国内城市比没出息。

无独有偶, 今年1月2日就任深圳市委书记, 一直倡导用“世界眼光”看问题的的刘玉浦也明确表态:“要敢于挑战世界一流水平, 与世界名城相比美, 把深圳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

一时间, “叫板”世界先进城市, 成为深圳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

基于此, 深圳开始制定学习追赶世界先进城市的战略思路。其初步思路是, 深化与香港的合作, 共建国际大都会。对香港和世界成熟法治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 深圳也将大胆引入, 在社会治理、法律制度等方面, 实现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

深港共建之时, 深圳还将用更加解放的思想, 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深圳提出, 抓住世界研发中心和消费中心向亚太转移的新机遇, 重点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推动更多深圳企业由一般加工业为主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 从一般代工向全球营销转移, 从本土企业向跨国企业转移, 利用外资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而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 深圳市就把发展物流同高科技、金融、文化列入深圳市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支柱产业。年初深圳市政府发布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我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更是旗帜鲜明地把努力发展包括物流业在内的高端服务业作为深圳经济新的“火车头”。

机遇面前, 深圳不愿再等。他们已经制定了一个学习追赶“线路图”:近期目标, 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 在高新技术、现代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航运、文化创意等优势领域, 取得向新加坡等亚太地区先进城市看齐的历史性突破。中长期目标则确定为, 携手香港, 致力于深港大都会建设, 力争在本世纪30年代, 使深港大都会与纽约、伦敦、东京并驾齐驱。

30年前, 深圳因思想解放获得新生;30年后的今天, 承载着中央的嘱托, 深圳再次高举这面旗帜。

篇4:在边陲小镇体验俄罗斯风情

天之涯,地之角。室韦,一个鲜为人知的小镇,一片神奇的土地。它也许是因为悠扬的琴声而吸引了世人的眼球,并慢慢名闻天下。相信你一旦到了这里,也会为这里的蓝天、绿草、白桦林以及神秘的玛瑙草原而迷醉。

在这个蒙古族的发祥地,俄罗斯族和华俄后裔已经生活了数百年,多年的游牧生活养成了他们吃苦耐劳、乐观豪放的性格。村口的三套车雕塑,表现了华俄后裔的俄罗斯情结。热情好客的原住民、醇香扑鼻的美酒、芬芳美丽的鲜花、真诚可爱的笑容以及欢快的俄罗斯民间舞蹈、奔放的俄罗斯歌曲,让人如沐春风,到处展现着浓郁的俄罗斯风情。这也是小镇给我们最好的欢迎礼物。

随意走进村里任何一个俄罗斯民族之家,我们都会感受到热情的招待。这里的房屋是俄罗斯人典型的住房,全部用圆木对接而成的“木刻楞”。整栋房子不用一颗铁钉,完全由粗大的圆架互相咬合而成,室内铺设的也多为圆木地板,结实而简朴。一进入这种冬暖夏凉的房子,我们被这简朴粗犷的美所震惊,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美妙感觉从心底油然而生。

室韦犹如一首简约的词,没有太多的修饰,没有太多的装点。徜徉于风韵独特的小镇,我们沿着沙石铺就的干爽清洁的“中央大街”前行。小镇如无边的风月,让人赏心悦目。小镇是宁静的,古驿道从远方伸来,额尔古纳河从镇边流过,让人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行走在街道上,我们偶尔看到几个黄头发蓝眼睛的人匆匆而过,更为这里平添一份异域之感。

离开室韦,我们沿着边防公路向西南方向行驶,便可到达满洲里市。一路上,额尔古纳河与我们同行,河道曲折,像玉带在莽莽大草原上飞舞。在蓝天白云的陪衬下,群山如黛,蜿蜒起伏;树木苍翠,满目皆绿。或体验清波粼粼的一河蓝色的意境,或欣赏对岸异国的风光,都不虚此行。

蓝天、绿草、白桦林,时缓时急的河水、神秘的玛瑙草原,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室韦:“室韦古镇如同一本千年的诗集,被人遗忘在图书馆僻静的書架上,当人们不经意地走过,翻开这美丽的篇章,它别样的风情立即征服了人们的心。”

篇5:不再徘徊在梦的边陲六年级作文

当雨打破夜的夜的沉寂,倾盆泻下,当未开完的樱花被樱花被雨水打焉,落地无声,未干的T恤更加潮湿,而梦里的世界是否阳光依旧呢?梦里的建筑没有尘埃,梦里的植物从不会枯萎,可这些,在你睁开眼的一刹那,都会消失不见的。

因为我们始终徘徊在梦的边陲,从未真正走进过梦里。

通往梦中的街道很窄,坎坷重重,让无数追梦的人徘徊和放弃,可梦的倾城容颜却依旧让很多人一直追逐到现在。

幼时的我们有最纯真的梦想,那些干净纯白的梦里永远都不会出现‘金钱’这样的名词,告别了年幼与无知,我的梦到现在却也一成未变。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在看‘士兵突击’。

许三多很出色,那身军装很耀眼。

我一直很崇拜我爸,他穿着很帅的军装,在部队待了很长的时间,他说甘肃兰州,是他最爱的地方。于是我也梦想,自己喜欢的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许三多从红三连到钢七连再到A大队的过程,电视剧所演绎的并不是很长,可是却让我对军人和军旅生活更加的想往。我的.眼睛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很不好,这让我很苦恼。当我徘徊在梦想边陲不知该怎样迈开脚步的时候,天空告诉我——

像我一样,一年四季,永不变更,永远都是干净的蓝色;

像我一样,不管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过后胸怀里依然装着最温暖的阳光;

像我一样,不管山穷水尽,大雁南飞,思想依旧清醒,眼神依旧澄澈;

不要放弃最初的梦想,尽管不久后便会有狂风暴雨到来

不要刚起最初的梦想,因为窗外的天空依旧晴朗;

不要再徘徊在梦想的边陲,就算迎接你的是狂风暴雨;

不要再徘徊在梦想的边陲,就算会被耀眼的军绿色拒绝,也不要轻易说放弃。

篇6:边陲小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西双版纳的位置;

2、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

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二)教学难点

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

四、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投影片及录像。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哪一个省的民族最多?(云南)云南哪一个少数民族最出名?(傣族)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每年为什么能够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

板书:

[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照片,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想,位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为什么每年会吸引大批国内外游人观光旅游?(西双版纳地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风景旅游资源美丽诱人。)

板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读图观察:在展示西双版纳景观照片的同时,穿插一些热带沙漠照片。之后,出示投影《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图7.10)引导同学读图析图后,说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什么位置,在哪一条特殊纬线以南?与哪些国家为邻?(云南南部,北回归线以南,缅甸、老挝等国。)

提问: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为什么却没有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呢?

投影:“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图”,引导学生边读图边分析边探讨,然后派小组代表将本组分析的结果告诉大家,其他小组代表可作补充回答。

评价点拨: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着重指出:由于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面对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所以形成独特的季风气候,特别是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意义。

投影:“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7.13)

读图7.13,分析西双版纳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并确定其气候类型。

评价点拨: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西双版纳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每年5月;降水受季风影响很大,全年明显地分为两大季节:雨季和旱季。每年5~10月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降水较多,为雨季;每年11月~次年4月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季风,降水很少,为旱季。因而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在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观。

过渡:受来自印度洋上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这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西双版纳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投影:“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彩图”(图7.11)和“可爱的雨林动物彩图”(图7.12),并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两个问题分组讨沦,派代表发言。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1)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有着独特的景观特征:雨林植物密集,各种植物相互依存、高低错落,形成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等都是高温多雨、湿热气候的产物。(2)植物分布是制约动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雨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为热带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共同构成了西双版纳特有的生物群落。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因此人们形象地把西双版纳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过渡:美丽诱人的西双版纳之所以每年能够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人前往观光旅游,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十分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还因为它有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提问;云南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泼水节)

教师:回答得很对!这是傣族的一个什么样的传统节日呢?请阅读材料《欢乐的泼水节》并观看投影。

欢乐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也是傣家人最欢乐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相互泼水,相互嬉戏,传递真诚的祝福。傣家人常说:“一年一度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欢乐的“圣水”把傣家人一年的烦恼和忧伤冲洗得干干净净。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看敬爱的周总理参加云南傣族泼水节时的情景录像以加深印象。

提问: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边看图边分组讨论)

投影:“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傣族文化生活图”(彩图7.14)

读图7.14,说明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傣族人世代居住在西双版纳,由于临近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小乘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傣族特有的文化生活习俗,深受西双版纳自然环境的影响,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傣家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形状很像孔明帽的屋顶斜度很大,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这与当地降水丰富,气候湿度很大有关;傣家人喜跳美丽多姿的孔雀舞,与当地多美丽多姿的孔雀有关;傣家人喜吃竹筒大米饭,与当地竹林茂密,广种水稻密切相关。西双版纳如此丰富、如此美丽、如此诱人的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哪能不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呢?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板书: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读图观察,引导学生阅读并观察《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和跨国旅游线路的分布图》(图7.15),观察一下西双版纳与邻国的通达状况,思考并回答这种规划对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有什么好处?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西双版纳与邻国的相关位置及与邻国的交通通达性,可使西双版纳旅游业形成规模效益,开辟更广泛的旅游空间,获得可持续发展。

投影:《1991~20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图7.16)引导学生观察后,想一想本图说明了什么?

评价点拨:学生分析本图回答后,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本图说明了近年来,西双版纳地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以旅游促发展,不仅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而且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本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提问:西双版纳地区原来以农业为主,为什么现在它的旅游业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呢?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已学知识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激励评价并点拨:西双版纳长期以农业为主,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崛起,首先得惠于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其次得惠于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了独具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西双版纳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了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如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等一大批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多条州内、边境旅游精品线路。第三,西双版纳以旅游业促发展,不仅带动了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得到它们的支持和配合。西双版纳地区正是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有利条件,所以它的旅游业能够迅速发展并成为本区的支柱产业。

角色扮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西双版纳政府官员、商人、学生、宾馆服务员、今日橄榄坝的傣家人,来谈谈西双版纳是如何以旅游业为龙头,来带动本区其他行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

过渡:旅游业的发展,曾促进了西双版纳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但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却呈下滑趋势。这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阅读分析:引导学生阅读下面材料,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下滑与哪些因素有关?

近几年,由于周边的州县也纷纷建立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西双版纳面临的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旅游景点相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旅游接待也没有国际化,直接削弱了西双版纳在国内、特别是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实力。

一些不法商贩,受利益的驱动,在某些景点或旅游沿线的购物点诱骗游客购物,影响了西双版纳在旅游市场的声誉。

部分旅游景点建在自然保护区内,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压力比较大。

部分景点的参观内容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

评价点拨: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近几年,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下滑趋势,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周边旅游景点纷纷出现;(2)景点分散,没成规模,接待也没国际化;(2)不法商贩诱客购物,影响声誉;(4)生态环境压力较大;(5)一些景点大同小异,没有特色。

提问:面对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趋势,人们该怎么办呢?

角色分配:下面我们全班分成四个大组(企业家组、学者组、商人组、学生组),以“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献计献策”为题,展开讨论。

评价点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与否,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必须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方面对旅游机构要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对旅游者也要加强教育引导,提倡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课堂小结]

方法1:让学生结合板书内容简要总结。

篇7:边陲小镇

——郧西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2014年工作总结

地处鄂西北边陲的---郧西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是2006年中央专项资金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的县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项目。自中心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4号)文件精神,始终坚持以面向青少年、服务青少年为宗旨,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断加强中心的硬件建设,充分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创新工作思路,开展了中小学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广大中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健康成长。

一、依托政策,在艰难中起步

郧西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自投入使用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紧紧围绕服务青年学生,促其健康成长这一基本理念,按照公益性原则,积极开展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

1、积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活动场馆。积极组织城区学校的学生课外时间到中心活动,2008年初组织了“科技伴我行”为主题的科技探索活动,城区三千余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图书室、阅览室、天文室、科技智慧园、乒乓球室等全天对城区学生开放,充分发挥活动中心的职能作用,活动中心逐步成为了城区学生课外活动的乐园。

2、大力开展主题教育。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平台,以大型主题教育为切入点,引领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始终是我们校外教育的一项重要

工作。自中心投入运行以来,一是我们充分利用传统节日,以传统活动为平台,弘扬主旋律,唱响主题曲,让广大青年在活动中成长。从2008年起我们每年的活动安排表上都有几项规定动作:三月份与团县委一起组织城区学校的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我们通过大量协调沟通工作将王家坪烈士陵园正式授牌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组织城区学校除初

三、高三毕业生和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外全部参加祭奠活动;每年九月份初、高中新生入学时,我们都组织新生到我县王家坪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的纪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青少年学生受到了很了革命传统教育,对他们正确把握人生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很好的帮助;二是以特色活动为平台,让青年学生个性在活动中张扬。青少年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尝试和探索,我们结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紧扣时代特征,积极开展适合他们特点的特色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展现自我、升华人格。根据他们这些特点,我们于2011年开展了全体城区学生参加的“校园歌手大赛”活动,先在各学校开展预赛,在各学校预赛的基础上由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开展复赛和决赛,决赛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我们邀请了县委宣传部、县政协及教育局的主管领导参加,教育局主管领导亲自讲了话,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校园歌手大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非常受学生们欢迎,于是在2012年下学期我们复制了这一成功模式,又开展了全体城区学生参加的“播音主持大赛”活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特色活动的开展让青少年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三是配合县域中心工作开展主题教育。2013年上学期,我们为了配合我县创建省级卫生城市这一中心工作,我们组织城区学校的学生开展了“创文明县城,从我做起演讲赛”,从分学校预赛到来青少年活动中心决赛,在城区学生中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创卫”氛围,决赛中我们邀请了县政府办和教育局的主管领导参加,他们和参赛选手及参加活动的同学一起宣读了“创卫”誓言,把活动推向了高潮。此外,我们还根据学生特点,结合中心实际开展了“科技伴我行”、“革命歌曲大家唱”、“志愿者在行动”等主题教育,活动中心真正成了青少年学生课外活动的乐园。

3、大力开展艺术及科技等特长教育活动。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爱好,结合我们在对青少年学生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把艺术、科技、体育等特长教育作为我们的突破口,通过这些特长教育项目扩大活动中心的影响,加强对活动中心的宣传,提升活动中心的人气,吸引青少年学生来中心参加活动:先后开设了钢琴、电子琴、舞蹈、计算机、书画、科技制作、模拟驾驶、篮球、乒乓球等活动项目。2007年暑期我们启动了少儿舞蹈和钢琴、电子琴项目培训,2012年举办了拉丁舞培训班,先后有600余位城区学生参加,通过业余培训丰富他们课外文化生活,有的学生还通过专业考试获得舞蹈等级证书,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2年暑期我们启动了篮球及绘画项目培训,先后吸引200余名同学来中心活动。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常年在中心参加艺术、科技、体育等项目培训的有500余人,对扩大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影响力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二、寻找契机,在实践中发展

1、积极筹建综合实践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进一步拓宽服务面,打造活动中心新的增长点,我们从2011年以来多次组织活动中心相关人员到十堰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考察,并与其洽谈建设青少年学生校外综

合实践基地事宜,目前我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综合实践基地规划方案已完成,去年投入20余万元修缮加固围墙,今年投资10万元添置了科技智慧园设备,投资5万余元添置了场地及室内活动器材,投资1万余元进行文化建设,使整个中心的面貌焕然一新。

2、依托地域优势,打造自己的特色。

郧西县地处湖北省西北边陲,北依秦岭,南临汉江,三面环陕,素称“秦之咽喉、楚之门户”。民主革命时期,李先念、王震、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军民,以大无畏革命精神在郧西大地上铸就了千古传颂的革命丰碑。郧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中心领导经多方联系沟通,于2013年清明前夕将王家坪烈士陵园正式授牌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该基地是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的第一个校外德育基地。之后又在观音、六斗、关防等乡镇建起了多个校外德育教育基地。以中心为主阵地,在全县形成德育辐射网络。每年清明节组织城区学校除初

三、高三毕业生和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外参加祭奠活动;每年九月份初、高中新生入学时,我们都组织新生到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的纪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青少年学生受到了很了革命传统教育,对他们正确把握人生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很好的帮助。

3、发挥特色优势,培养地方文化传承人。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重视、研究、继承和发扬的东西,“七夕文化”就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天河在郧西,七夕在中国”,郧西是七夕文化发源地,“郧西三弦”作为七夕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此为契机活动中心组

织城区中小学生成立一支“郧西三弦”演唱队;建成乞巧手工制作中心;组建天河传统艺术中心及郧西民歌小调声乐班;郧西上津民间戏曲声乐班,丰富了青少年课外文化生活。2013年3月活动中心成功申报并获批准省级课题——“郧西七夕文化发掘与传承机制研究”得以实施,经过一年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成功成功的编写了《郧西三弦》,为今后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蓝本,为培养地方文化传承人才做出了贡献。

4、实践中求发展,送活动下乡镇

郧西偏僻落后,少数家长只重视升学分数,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无关紧要,甚至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愿让孩子参加实践活动,更不愿交钱参加特长班的培训,我们只能在公益性的活动上下功夫,自2007年各项设备相继到位后,我们积极组织城区学生课外时间到中心开展活动,2008年初组织了以“科技伴我行”为主题的科技探索活动。自此每年都要组织类似活动,每年都有3000余学生受惠。为了让远离城区,远离远离中心的农村孩子们也能享受到中心优质、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中心组织了“送活动到社区、下乡镇”活动,把丰富多彩的歌舞节目、栩栩如生的剪纸、巧夺天工的手工以及各类游戏活动,带到乡镇学校,受惠学生多达两千余人次。重阳节把好的节目送到社区、老年公寓,让尊老爱幼中华美德永远传承。这项活动的开展,更好地发挥了中心的辐射、示范作用,很好的促进了城乡交流合作,也为活动中心教师对外交流研讨创造了机会,对推动校内外教育的有效衔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怀揣梦想,在发展中展望

活动开展得以顺利进行,但是与上级主管单位要求相差甚远,与同行

先进单位相比差距很大,与城区青少年学生及社会需求还很不相适应。活动保障性差,不能正常化、经常化进行。同时,每次开展活动经常遭遇到一定的阻力。针对现状,活动中心工作人员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大胆积极地开展工作,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汇报中心工作情况,及时深入到基层学校倾听校长及社会对活动中心建议和意见,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与协作。我县职教园区正在筹建之中,具有230亩的办学规模。职教园区建成后,中专部将整体迁入职教园区后,将占地面积达60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的校区作为校外活动中心进行规划建设,这样将会大大增强活动中心的利用率和使用率,为打造省级乃至国家级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示范基地搭建良好的平台,也为郧西广大的青少年学生提供广阔的综合实践空间和开展素质教育、德育的强有力阵地;而五龙河风景区对于学生野外生存训练来说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加大投入力度,将会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硕大的涉猎空间,打造名符其实的第二课堂。展望未来,使命重大,任务艰巨,本中心将本着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于学生的理念,在求实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郧西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正如驿边独自开放的一朵小花,虽远在乡野,却也清香四溢,希望这朵小花在各级部门的关爱下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郧西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篇8:边陲小镇

50年来, 档案事业发展得到高度重视支持。1964年随着黑河专区档案管理处和黑河档案馆的成立, 标志着黑河档案事业发展揭开了序幕。但由于边境战备需要, 黑河档案馆几经搬迁, 直到1984年11月黑河地区档案馆由嫩江县城迁回黑河市, 才结束了20年辗转搬迁、馆舍不定的局面。在黑河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视支持下, 1977年12月黑河地区召开首次全区技术档案工作会议, 地委副书记刘达出席会议并讲话, 标志全区档案业务建设全面召开。随着1985年中央29号文件的下发和1987年《档案法》的颁布实施, 全区档案事业进入了依法治档和全面发展时期, 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体制、编制、馆舍、设备、经费等一系列瓶颈问题和实际困难得到解决。1996年3月全市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召开,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张中元出席会议并讲话, 标志着机构改革后档案工作领导改为市委。1997年8月国家档案局副局长刘国能视察了市档案馆, 对我市档案工作给予充分肯定。1998年3月市委副书记赵学礼、市委秘书长安福清出席全市档案局长会议并讲话, 积极为市档案馆晋升省一级馆协调争取资金。2000年12月省档案局局长田汝正检查指导我局档案工作并出席市档案馆晋升省一级档案馆验收大会。2001年机构改革后, 档案工作改为政府领导, 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宪军高度重视关心档案工作, 市政府建设了1 000余平方米市档案馆新馆库, 投入专项资金118万元, 对库房进行了简易吊棚装饰, 搬迁安装了密集架及附属设施、配备了自动灭火消防系统、安全监控和温湿度及消毒自动控制系统, 并积极为市档案馆在人员、编制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2008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殿举, 市政协副主席陈晓杰, 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蔺波为市档案馆新馆揭牌, 并视察了市档案馆新馆。2009年6月市档案局领导班子调整后, 市委常委、副市长赵桂英, 市委常委、副市长姚龙, 多次对档案工作作出批示并给予资金支持。2010年4月市政协副主席张岭率领市政协提案委员会部分委员到市档案馆视察工作, 对市档案局 (馆) 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并对档案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2010年7月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原国家档案局局长毛福民, 省档案局局长于佩常到我市调研民营企业档案工作, 并在市政协副主席张岭的陪同下实地检查了市档案馆。市政府副市长范志国分管档案工作后, 深入到市档案馆调研, 并积极帮助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省档案局副局长曾凡刚、王健俐、伊爱华等领导多次深入市档案馆检查、指导和调研工作, 对我市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领导支持、政策保障和资金扶持。

50年来, 档案资源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黑河市档案馆认真贯彻实施《档案法》和《档案馆工作通则》, 积极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扩大档案接收范围, 制定了新进馆名册, 加大了档案资料接收、征集力度。市档案局下发了《黑河市档案馆档案资料征集方案》, 并刊登在《黑河日报》和黑河档案信息网站上, 为档案资源征集提供了制度保障。向市级领导、市级离退休老干部和中省市直单位主要领导发出了关于征集档案资料的一封公开信, 鼓励各级领导积极向市档案馆捐献、寄存珍贵档案资料, 征集到重大事项、名人档案等193件珍贵档案资料进馆。组织召开了黑河市首届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咨询专家座谈会, 为在全市历史界、文化界、老干部和有关行业领域带头人20余人颁发了聘书, 通过专家们提供散存在民间的有价值档案征集线索, 充分发挥专家们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作用。积极与市委政府两办、组织宣传、文化旅游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 征集到国家领导人视察、黑土作家省文化厅原副厅长刘邦厚名人档案、抗日战争时期珍贵照片、清代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民国华侨档案、中俄文化大集档案、鄂伦春民族定居、名人档案、企业破产档案资料及瑷珲历史陈列馆原馆长捐赠的资料近万卷 (册) 进馆。黑河市档案馆照片档案是馆藏档案的一大亮点, 为加大照片档案征集利用力度, 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照片档案征集利用领导小组, 征集利用领导小组按照以利用带征集的理念, 确立了黑河历史记忆、中俄友好纪实 (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 、辉煌历程 (黑河建市20周年) 、庆祝建国60周年、庆祝建党90周年、北疆古韵、黑河妇女风采录、黑龙江知青历史、瑷珲历史、旅俄华侨历史、黑河旅游、怀念王肃等10多个专题。并由局长带队深入到北京、沈阳、大连、哈尔滨、佳木斯等地广泛开展照片档案征集工作, 共征集照片15 000余张。目前, 馆藏照片档案已达40505张, 并进行了规范整理, 全部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由建馆时的5 000卷增至现在的18.5万卷 (册) , 50年增加36倍;照片档案达到5万余张, 档案资源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50年来, 档案文化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黑河市档案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充分发挥档案查阅利用中心和现行文件利用中心两个窗口的独特作用, 积极主动地开展档案资料提供利用工作, 为各级领导、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提供工作查考、编史修志、举办展览、房屋拆迁、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档案资料服务, 先后接待利用者1.5万人次, 查阅利用档案资料10万卷次, 照片5 000余张, 免费为利用者查阅和复制档案资料,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市档案馆依托馆藏档案资源, 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力度, 编写《档案馆指南》、《全宗介绍》、《黑河历史、历届主要领导沿革及档案工作概况》、《黑河历史大事记》、《黑河地区档案志》等编研材料。先后编辑出版了《中俄友好纪实》、《辉煌历程》、《怀念王肃》, 完成编辑档案史料200万字。加强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制作了展柜和展板, 举办固定陈列和档案展览, 展出珍贵照片100余幅, 展出珍贵档案、资料及实物30余件。2007年市档案馆被批准为黑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市档案局进一步拓展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 着力突出人文特色, 制作了展柜和展板, 举办固定陈列和档案展览, 展览分黑河简要历史、黑河自然概况、领导亲切关怀、历届主要领导和黑河档案概况五部分, 展出珍贵照片100余幅, 展出珍贵档案、资料及实物30余件。依托馆藏档案文化资源, 先后举办了《黑河市区城市建设档案资料图片展》、《“两国一城”档案资料图片展》、《黑河市旅游发展成就图片展》、《庆祝建国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图片展》、《庆祝中俄建交60周年大型纪实图片展》、《辉煌记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档案图片展》、《黑河历史与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图片展》、《鄂伦春民族定居60周年大庆主题成就展》等档案展览20次, 参观人数达15万人, 在社会上反响强烈。为纪念黑河改革开放30年取得辉煌成就, 在省档案局与省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历史记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片中录制3期, 先后在黑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为纪念建党90周年, 与市委党史研究室、黑河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红色档案—纪念建党90周年纪录片”在黑河电视台开播, 先后展播18期, 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影响广泛。为回顾黑河市20年走过的发展历程, 充分展示20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与黑河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电视专栏《黑河建市20周年》专题片, 共播出258期, 讲述20年来黑河市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近期, 又与黑河广播电视台再次联手开办电视专栏《黑河记忆》, 打开了尘封的记忆, 讲述历史档案背后的故事, 展示黑河大地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50年来, 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历史性飞跃。黑河市档案现代化管理起步较早, 1996年9月市档案局研制开发的《文书档案综合管理系统》, 通过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组评审鉴定, 并荣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随着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 市档案局有对原有的管理软件进行了版本升级, 开发出《文档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并于2004年举办了首期电子档案管理培训班, 并进一步在全市推广使用。随后, 市档案局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投入资金50万元, 建设了标准机房, 购置了服务器, 建立开通了黑河档案信息网站。黑河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组织召开了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暨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孙吴现场会, 总结推广了孙吴县基层单位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经验, 建立了电子档案信息录入中心, 外雇6名录入人员历时2年集中开展档案数字化, 完成馆藏档案数据库目录100万条。市档案馆在积极开展馆藏档案存量数字化的基础上, 保证接收的档案8万多件以全文数据库形式进馆, 加快了档案数字化步伐。市档案馆先后组织开发了《文档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档案数字化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档案馆版) 》、《现行文件管理系统》、《电子文件网上报送接收系统》、《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多个科研项目。2014年4月全省数字化档案馆软件建设研讨会在黑河召开, 为我局完善档案管理软件开发、加快档案数字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50年来, 档案安全建设全面强化。黑河市档案馆历届领导都非常注重档案安全建设, 始终把档案安全作为档案事业发展的红线和根基, 明确领导职责, 落实人员责任, 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档案安全。市档案局多次下发《关于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做好已公开现行文件安全保密工作的通知》, 投入资金5万元用于市档案馆安全设施维护更新, 主管领导经常深入到档案馆库开展档案安全检查, 发现隐患, 及时排除。认真学习《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档案馆防治灾害工作指南》和《档案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增强防范意识和实际抢救操作能力。不断完善档案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设和应急演练, 成立了档案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建立了档案应急通讯联络机制, 建立了档案应急抢救工作队伍, 制定档案馆突发事件档案抢救、转移、保护的方案和计划, 购置储备了档案救援必需物资, 确保档案抢救应急需要。认真做好档案抢救保护工作, 成立了由局长、主管副局长组成的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切实加强领导, 统筹制定计划, 认真组织实施, 使市档案馆重点档案抢救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制定了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年度计划和工作方案, 并对有关业务人员加强培训, 先后派档案馆人员赴省、哈尔滨、大庆等档案馆参观学习, 为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购置了数码照相机、微机、笔记本电脑、速拍仪等一批档案数字化设备, 为抢救和保护重点档案提供了物质保障, 确保档案实体安全。积极强化档案信息安全工作, 不断强化对档案利用信息和上网信息管理审查, 加强档案数字化过程中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 保证上网信息不涉密, 涉密信息不上网, 切实维护档案信息安全。

上一篇:编部版六年上册语文的知识点下一篇:未来的床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