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镇水生植物(蔬菜)种植项目建设方案

2024-05-03

%a6镇水生植物(蔬菜)种植项目建设方案(精选2篇)

篇1:%a6镇水生植物(蔬菜)种植项目建设方案

文成县黄坦镇水生植物(蔬菜)种植项目建设方案

文成县黄坦水生植物(蔬菜)种植项目,利用黄坦镇丰富的水田资源,进一步提高农田产值,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预在黄坦镇黄垟村、严本村、严垟村、前巷村、稽垟村等行政村,选择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等条件适合的水田种植水生植物(蔬菜)1800亩,现结合黄坦镇实际情况将“黄坦镇水生植物种植项目”作为民生工程,并拟定该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项目区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黄坦镇地处文成县城西南,距县城17公里,镇所在地海拔320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是典型的中山丘陵地带。

2、自然环境

(1)气候情况:黄坦镇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总体气候条件优越,多年平均气温18℃;最低气温-3.7℃;多年平均蒸发量1284.8mm,多年平均降雨量1884.7mm,降雨集中于5-6月份的梅雨期和7-9月份的台风期。

(2)土质情况:土壤为黄壤,土层深厚,通透性良好,保水能力强。

3、农业资源

黄坦镇总面积75.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8.1万亩,耕地面积1.54万亩,其中水田1.13万亩。全镇总人口2.2万人,主要以农业产业为主,2009全镇人均收入5827元,现种植水稻、甘薯、豆类等各类粮食作物14560亩,经济水果、竹林基地5000余亩,能繁母猪存栏1.1万头,生猪存栏3.82万头。

二、项目背景分析

1、国内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多,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高血压、高血脂等“富贵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食用水生蔬菜对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等也有较好的辅助疗效。目前,莲藕、茭白、慈姑、荸荠、芡实、菱角、莼菜等水生蔬菜和水生花卉等产品均已出口到国外市场,遍及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澳洲、北美、欧盟等国

家和地区,近年来出口数量逐年稳步增长。

2、区域背景

黄坦镇作为传统农业大镇,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任务繁重。黄坦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又是珊溪水库水源地之一,面临既要大力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明显。发展立体循环农业是解决这一矛盾,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改变的有效途径。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发展优势

(一)必要性

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需要。黄坦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传统农业在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抓准市场需求,发展稀缺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集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优化布局、改善结构,实现农产品提质增效,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把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结合在一起,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农业模式。

有效保护温州重要饮用水源的需要。文成县87.3%国土面积为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水源保护区,是温州重要的引用水水源地。同时,黄坦镇也是生猪养殖量较多的镇之一,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源严重威胁着温州500万居民使用的“大水缸”。发展以 “猪-沼-水生植物(蔬菜)”为主体的立体循环经济,实现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冲突的问题,提供了十分有效的途径,有利于保证温州“大水缸”的安全。1800亩水生植物,预计可吸收利用沼液65200吨。

(二)、黄坦镇发展水生植物(蔬菜)的优势

1、自然立地优势。黄坦镇是文成县水稻主产区之一,水田资源丰富,农业灌溉水源条件较好,完全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排灌自如,其中稽垟、黄垟、严垟三大粮食生产大阪垟田1500余亩,垟内水系河流交错,水资源丰富,对种植水生植物(蔬菜)极为有利。

2、市场潜力优势。我县现有茭白、莲藕等水生植物(蔬菜)基地较少,而介莲藕、茭白等健康的水生蔬菜的市场需求量日渐增大,且价格维持在蔬菜市场中上水平。水生植物(蔬菜)在我镇有巨大发展潜力。

3、产品品质优势。水生植物(蔬菜)靠水栽培生产,与旱生的蔬菜相

比病虫害较轻,几乎不用或少用农药,产品品质高,质量好,基本都能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的标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增强,对水生蔬菜品质认识提高,水生蔬菜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4、良好发展优势。黄坦镇生猪存栏3.82万头,年排泄物量1.2万吨,产生沼液13多万吨,是水生植物(蔬菜)种植的天然肥料,不仅减少了生产成本,通过植物吸收后,减少了溪库区污染物的入库量。且黄坦镇有绿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利农农业专业合作社、后巷花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优秀的种植类经济组织技术支撑,基础设施良好,技术经验丰富,对黄坦镇水生植物(蔬菜)种植势必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紧跟县委县政府建设“宜游宜居生态小康县发展战略”,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养殖业排泄物零排放为目标。以“高效农业、精品农业、生态农业、节水农业”为主导方向,构建以“养殖业—沼液—种植业—生态农业”为主要链条的循环经济体系,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先进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生态农业教育、农业有机结合,集农业生产、示范推广、园林园艺、农业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型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

五、项目区的总体设计

1、政府牵头组织,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区域制定种植建设方案。

2、整合农户水田资源。

3、改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4、引进适宜本土种植的水生植物(蔬菜)品种。

5、引养殖户氧化后的沼液入田。

6、组织合作社社员、农户进行水生蔬菜种植。

7、拓宽销售渠道,形成“基地(农户)-合作社-市场”的良好产销模式。

六、项目建设内容与投资概算

1、项目建设内容

文成县黄坦镇水生植物(蔬菜)种植项目利用水田1800亩,种植水生

植物(蔬菜)1800亩,其中种植茭白850亩,种植莲子350亩,种植莲藕400亩,种植水芋200亩。(1)农田田埂改建25600m,投资150万元。(2)修建水渠10000m,投资100万元。(2)建设水生花卉实验精品大棚100亩。投资230万元。(3)引进茭白、莲藕、水芋、水生花卉等种苗投资150万元。引种鱼苗、田螺等投资50万元,合计投资200万元。(4)试验经费50万。(5)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个品种投资5万元。(6)基本预备费30万元。(7)承包费1800亩,投资90万元。(8)田间操作道10000 m,投资200万元。(9)配套机械20台(套),投资30万元。(10)农户技术培训费50万元。

2、投资概算

经概算需要投资1135万元。

七、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茭白80亩收入170万元,莲子350亩收入70万元,莲藕400亩收入80万元,水生花卉的大棚100亩收入120万元,田螺收入36万元,鱼收入85万元,年总收入561万元,纯收入410万元,预计可带动800多户农户进行种植,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2、社会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更可促进黄坦镇高排放畜禽养殖业转产转业。

3、生态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年可处理沼液65200吨,治理局部水环境,保护饮用水源,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部分养殖业农户转产至种植业,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保护黄坦坑下流水源,促进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起到了重大作用。

八、资金筹集

该项目投资1135万元,要求市、县财政补助资金800万元,自筹资金335元。

文成县黄坦镇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1日

篇2:%a6镇水生植物(蔬菜)种植项目建设方案

蔬菜高效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报告

项目名称:蒙阴坦埠镇蔬菜高效种植示范基地建设 项目负责人:邱 锋

项目指导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寿光市农业局,蒙阴农丰农资,青州利民农化有限公司,山东东方誉源农资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地点:临沂市蒙阴县坦埠镇

编写时间:二〇一一年十月三十日

目 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第二章、市场调查

一、项目建设背景

二、项目发展趋势

第三章、项目投资的必要性,有利条件,制约因素

一、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二、有利条件

三、制约因素

第四章、项目建设的规模、目标、内容、规划

一、项目建设规模

二、项目目标

三、项目内容

四、项目规划 第五章、投资概算 第六章、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第七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项目结论

二、项目建议

第一章、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蒙阴坦埠镇蔬菜高效种植示范基地建设

二、项目负责人:邱 锋

三、项目指导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寿光市农业局,蒙阴农丰农资,青州利民农化有限公司,山东东方誉源农资有限公司。

四、项目建设地点:临沂市蒙阴县坦埠镇

五、项目目的:

建设高产、高效、优质、环保、技术全面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高效种植示范基地及营销,成立新型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打造农业精品示范园。在蔬菜高效种植示范基地培育各种茄果类、叶菜类、地下块茎类等高品质蔬菜。严格按照“六统一”的标准进行实施,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基础设施配套,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以实现优质农产品上台阶、上规模,加速推进农业产业进程。

通过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扩大无公害、绿色及有机蔬菜种植规模,提高蔬菜品质,增加菜农收入,积极推进农业部有关部门无公害、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认证。力求努力实现全镇富民、富财政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多赢。

第二章、市场调查

一、项目建设背景 蔬菜是我国重要农产品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每天必不可少的食品。然而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蔬菜的“公害”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工业“三废”污染,农民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等造成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致使有害生物的抗药性不断增强,进而加大了农药的使用量,从而使蔬菜产品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有害生物等含量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因而人们迫切需要有机蔬菜出现。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蔬菜市场的放开,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十分迅猛,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产业。我国蔬菜供应总量已经趋于饱和,急需开拓国际市场。我国加入了 WTO,关税壁垒虽然逐渐消除,但技术壁垒却又成为农产品贸易的主要限制障碍。世界各国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标准越来越严格,蔬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已成为我国蔬菜出口的“瓶颈”,因为国外消费者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同时,蔬菜生产的现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渐突出。

二、项目发展趋势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在蔬菜生产中,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建立无污染源生产基地。“绿色蔬菜”是绿色食品的一种,指蔬菜在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后残留在蔬菜里的农药残留物指标低于国家或国际规定的标准。所以说,“绿色产品”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评定“绿色产品”还取决于其它一些指标:比如“绿色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土壤、地下水的污染,能源的节能;“绿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人是安全健康的,对环境是无损害的,“绿色产品”在消亡过程中也是对环境没有污染,能迅速降解。

“有机蔬菜”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标准生产出来的,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允许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蔬菜。“有机蔬菜”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都必须按照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进行,也就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即生产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农药、化肥、生 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同时还必须经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审查。所以有机蔬菜的生产必须按照有机食品的生产环境 质量要求和生产技术规范来生产,以保证它的无污染、富营养和高质量的特点。

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逐步实现,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对饮食需求将出现很大的变化,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特别是有机蔬菜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本项目正是顺应这一消费时尚,组建合作社推出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投入市场,在经过反复的市场调查和论证后,我们认为,本项目具有扎实的市场基础,省内外市场需求量大,销售渠道畅通,具体表现在:

(1)通过在北京、郑州、上海、浙江、山东、福建等省考察,主要大中城市及省区都建有无公害蔬菜批发大市场。

(2)近年来,随着世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由此可见,本项目市场条件好,销售渠道畅通,具有扎实的市场基础和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

第三章、项目投资的必要性,有利条件,制约因素

一、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本项目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蒙阴县坦埠镇是以山地为主的山区。建设蔬菜高效种植基地,对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收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本项目投资能有效地幅射和带动蒙阴县坦埠镇的农业发展和品牌建设,它可以模范地推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在我县大规模展开。

②本项目投资不仅能有效利用闲置资源,增加社会效益。通过本项目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业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市场无序向市场准入转变。引导扶持农民改变落后的现状,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工业化专业生产。通过引进良种、专业化种植、新技术应用等先进方法,逐步改造农户家庭副业式规模小、效益低、质量差的落后生产方式,使广大菜农尽快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和商品化蔬菜的生产率。

二、有利条件

(一)、项目区条件:

坦埠镇位于蒙阴、沂水、沂南三县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商贸流通重镇,有蒙阴东大门之称。全镇总面积86.5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人口3.2万,镇区内有县乡村硬化路面25公里。镇内由三纵一横四条青石、砂石山脉组,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以潮润的湿地气候为主,省道“兖石”公路穿镇而过,梓河支流川行其内,有大1型水库一座。坦埠镇历来为商贾云集,物转货移之地。

坦埠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境内有汉朝卢县城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有兴建于隋朝的千年古刹中山寺,文明中外的孟良崮战役前线指挥部将军洞就在坦埠境内。1938年5月,第一届蒙阴县委在坦埠镇诞生。坦埠镇具有较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境内335省道兖石公路横贯东西,东邻日照港、青岛港,西距县城高速路出口30公里,坦常公路纵贯南北。全镇产业结构特色明显,素有“中药材之乡”、“蔬菜之乡”、“长毛兔之乡”等称号,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的生产发展格局。2007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8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155万元,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72元。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信访工作“三无”乡镇、小城镇建设示范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先进乡镇;被县委、县府表彰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先进乡镇”。

蒙阴县坦埠镇自去年通过各项得力措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目前,全镇发展大棚2000多个,在汛期长、栽苗晚的不利条件下,每个大棚收入在2.5到5万元之间。现在,种大棚来钱快,已经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今年全镇计划建设设施大棚2500个,所有地块正在落实当中。在紧抓生姜等高效农业和瓜果蔬菜不放松的同时,该镇还创新方式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法,以60天流转土地1000亩和50天流转土地500亩的速度,配套建设新打机电井110多眼、维修维护渠道、河道8000余米等农田水利配套建设等措施,先后建成优质黄烟生产示范园、优质花卉苗木示范园和优质蜜桃基地观光园,实现了“四园齐兴”的发展格局,力求努力实现全镇富民、富财政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多赢。

项目区内土质肥厚,水源充沛,水质优良,气候适宜,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发展蔬菜种植业的先决条件。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追求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项目建成后,将推广蔬菜无公害、绿色、有机栽培技术,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放心蔬菜,这对于促进人们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是如何寻求农业的快速发展,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是重要举措之一;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利用土地资源,发展高效农业是重点。在项目区内发展蔬菜高效栽培,将原来小麦玉米等麦常规种植改为蔬菜种植,可以有效地促进坦埠地区农业结构调整,能够大大提高亩均效益。同时,通过对项目区内的道路、水系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能够彻底地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二)、技术力量:

本项目将聘请中国农业大学植保系石旺鹏教授及寿光农业局专家刘春香以及其他蔬菜专家亲临指导。与国内农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并与国内各大批发市场及蔬菜加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三)、项目建设优势:

本项目发展蔬菜高效种植示范基地,将建立新型高温蔬菜大棚(钢管大棚)示范园和露地蔬菜高效种植示范园,其中新型高温大棚(钢管大棚)蔬菜种植作为一项新型农业项目,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投资相对较少,每亩总投入约15000元且可连续使用数年。

二是见效快,部分叶菜类蔬菜仅仅3个月的时间就可见到效益;

三是收益高,每年可轮种菠菜、茴香苗或芫荽、西红柿、冬瓜等三至四茬作物,每茬作物的收益都能胜过单一的粮棉作物,蔬菜价格高的时候甚至几倍于粮棉作物,以目前市场平均行情二样,每亩大棚蔬菜收益高达两万多元;

四是技术相对简单,冬季及初春两季气温较低,病虫害极少且容易防治,大棚技术相对比较容易掌握,蔬菜成活率近百分之百且品质优良。

五是新型高温大棚土地利用率高。实种面积和占地面积差别不大,亩效益相差也就很小。而对于日光温室大棚来说,土地利用率只有50%左右。

六是克服了一般拱棚保温性差的问题,能有效避免不良天气的影响,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提早了蔬菜定植时间,同时延长了蔬菜采收期。

由此看出,新型高温大棚成功实现越冬以后,既克服了日光温室大棚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又克服了一般拱棚保温性差的问题,投资成本低,收益回报高,管理比较简单,风险率几近为零,实现了节约土地、周年生产的新格局,非常值得推广,是一项富民惠民的好项目。

三、制约因素

建设新型高温大棚发展有机蔬菜产业是一项涉及面广,投资线长,资金压力大,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与协助。基地上的广大农工接受种植和管理技术的能力不一,合作社应有计划地进行技术培训。

第四章、项目建设的规模、目标、内容、规划

一、项目规模

本项目规划建设蔬菜高效种植示范基地总面积1000亩,分三期五年完成,其中:

一期计划用地100亩,新建高标准高温大棚示范园50亩,建设控温育苗大棚1栋,建设露地蔬菜高效标准示范园50亩。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建立农业精品示范园,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高温大棚100亩,露地蔬菜200亩。

二期计划用地500亩,新建高标准高温大棚100亩,建设控温育苗大棚2栋,建设露地蔬菜高效标准示范园400亩,建立农业精品示范园,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高温大棚500亩,露地蔬菜1000亩。

三期计划用地1000亩,新建高标准高温大棚300亩,建设控温育苗大棚3栋,建设露地蔬菜高效标准示范园700亩。建立农业精品示范园,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高温大棚1000亩,露地蔬菜2000亩。

二、项目目标

本项目一期计划4个月完成,可按如下步骤合理安排 2011年11月至12月,租赁土地。2012年1月至2月筹措资金,建立大棚。

2012年2月至12月,进行育苗种植,技术培训,生产管理,市场调查销售等

三、项目内容:

发展高温大棚一年三到四茬间、套、轮作高效种植模式。茬口安排与市场挂钩:利用高温大棚种植蔬菜应依据当地市场合理安排茬口,以便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蔬菜品种应选用高产、优质、抗性强的良种。如:辣椒-花椰菜-芹菜 ;黄瓜-甘蓝-白(油菜);土豆+西瓜+大葱一年三茬;春西瓜+夏黄瓜+秋苦瓜;黄瓜西红柿菠菜一年三种三收 例如:土豆+西瓜+大葱一年三茬种植效益高

在每年的2月初,先种一茬土豆,种植时,在拱棚内利用地膜覆盖提早了种植期。在整地时重视有机肥的使用,一般亩施7-9方鸡粪,整好地后起垄定植土豆,株距为20cm,行距为60-65cm,经过90天左右即可收获,一般亩产在5000斤左右,这时因为市场上鲜土豆较少,价格较高,一般可亩收益4000多元。

在5月上旬土豆收获后再种植一茬西瓜,到7月底拔园。这期间正好赶上雨季的7月份,这时也正赶上西瓜的生长旺季,需水量大,因为下雨多,反而会减少浇水的次数,降低了生产成本。一亩地可收获6000-7000斤西瓜,亩收益在4000元左右。在收获完西瓜后要及时将拱棚薄膜撤下,以便于下年再用。

在8月初定植大葱。定植时按株距3cm,行距70cm进行定植,定植后在立冬前10天左右将棚膜覆盖上,避免大葱受冻,在1月底之前出售,这样的大葱一般亩产在一万斤以上,亩收益在10000元左右。

通过一年三茬种植,一般亩收益在18000-20000元,但是因为棚膜可多年重复使用,所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增加收入。

四、项目规划

一是建立农业精品园区。农业精品示范园区严格按照“六统一”的标准进行实施,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基础设施配套,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二是成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载体作用。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助推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农民群众联合闯市场的“航空母舰”。要进一步“规范、发展、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其带动载体功能:一是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转包、互换、租赁、入股等不同方式,大力发展果品、蔬菜精品示范园和黄烟农场,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二是搭建农资供应平台。对入社社员实行统一农资采购,降低价格成本,保证农资标准质量和使用效果,杜绝“假种子、假化肥”等坑农害农事件发生。三是搭建技术指导平台。在果品、养殖、蔬菜等不同类型的合作社中,专门培养出一批农业技术人员,对社内各个成员进行定期上门技术指导和帮扶,提高科学技术的传播速度。四是搭建资金互助平台。对社员股金实行科学管理,做到社内资金互助互利、有效利用,拓展发展领域。五是搭建产品销售平台。发挥合作社对外联系广、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在农产品销售上统一组织货源,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六是搭建利益共享平台。积极拓展合作社的经营范围,从单纯解决农业生产方面的简单联合,向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经济实体发展,让社员按股金分红盈利,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团体。

三是逐步建立蔬菜加工生产体系,带动行业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提高农户收入。

四是以蔬菜高效种植示范园为基础,积极探索发展养殖业、食用菌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努力打造基地集生产、销售、农家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效生态农业。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打造城乡农业观光旅游一体化。

第五章、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150万元,其中: ①租赁土地 年租金_______万元; ②控温育苗大棚 1个 15万元/个; ③高温大棚50个 1.5万元/个 约75万元;

④技术引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设计费 20万元; ⑤办公用房 10万元; ⑥保鲜及加工设备 25万元。

第六章、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第一期项目100亩有机蔬菜基地建成后,每年可生产有机蔬菜600吨左右,按平均每吨售价2500元计算,当年可产生经济收入150万元,平均每亩1.5万元,扣除直接生产成本和银行贷款利息等费用5000元,每亩可创利润10000元,第一期可创利润100万元。

温室大棚50亩×8000公斤/亩×2.5元/公斤=100万元

露地栽培50亩×5000公斤/亩×2元/公斤=50万元

二、社会效益:

该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满足城市居民及周边地区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并能合理开发农村劳力资源,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解决部分下岗人员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通过有机蔬菜大棚建设,可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城郊型和城镇园区特色农业的又快又好发展,为指导和引导全县设施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此外,发展有机蔬菜大棚建设能提高项目区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脱贫致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通过打造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建立高标准温室大棚还可以促使原有小拱棚种植结构得以更新,增加农户收入,促进蔬菜产业更好的发展。

三、生态效益

绿色生态无公害蔬菜园区项目建成后,可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生态效益。

第七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项目结论

通过论证分析,发展有机蔬菜大棚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项目规模适中,市场前景广阔,见效快,偿还期短,经营风险较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较好,项目的实施对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将产生重要影响,对农民增收和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农民生活“奔小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基地建成后,将是一个以种植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为导向的科学、环保的农业综合园区。可以让周边城市居民在闲暇之余多了一个更好的去处。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展示,有农家小院式的环境,六畜具备,能作为中小学生的教育基地,让他们识农、认农、了解农。年轻人来到这里既能品尝到高品质的有机食品,又能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原生态的农家生活。老年人来到这里能够勾起其怀旧情感,能够正真触摸到大自然,从中体验农家的辛劳和快乐。

二、项目建议

此项目在下一步工作中,会进一步方案进行优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精心策划、安排好实施过程中各阶段的工作计划,保证项目建设有效进行。建议在实施期间加强业主的风险控制,保证建设资金的及时到位;尽快确定最终的建设方案,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从而保证项目高效、顺利完成。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协调好与政府各部门的关系,加强与市政供水、供电、排污等部门签订相关协议的工作,确保项目的立项、设计和后续工作顺利进行,从而保证项目的开展建设顺利进展。

一是建立蔬菜销售专业市场。吸引蔬菜批发商前来购买批发;并为蔬菜市场配备电脑等办公设施,密切关注全国主要蔬菜市场蔬菜价格,全力维护菜农利益。

二是做好土地流转承包。针对部分种菜大户出现的土地紧张问题,乡党委政府应鼓励各村将机动土地以较低价格优先租给大棚蔬菜种植户使用,以有效解决农民土地缺乏的难题,促进这一项目的良好发展。

三是搞好蔬菜种植技术培训。邀请大棚蔬菜种植能手、种植大户、农业专家定期举行蔬菜种植讲座,为农民解决疑难问题;同时,每村培养一名年纪轻,头脑活,文化程度高,奉献精神强的科技主任,对包括大棚蔬菜种植在内的农业生产活动进行全程指导,全方位提高菜农科学种菜的水平。

四是为基地及农民解决资金等其他各项难题。充分依靠上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为农民申请资金和小额低息贷款,为农民缓解燃眉之急;另外,搞好农田水、电、路及农村电话、宽带建设,组织农民对农田地块内电线杆、坟茔等障碍物进行集中清理,让大棚蔬菜种得成、长得好、卖得出,切实为农民解决困难。

五是向上级农业部门提出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申请及有机产品认证。六是希望镇党委政府能更好地对高温大棚蔬菜种植进行宣传。发挥示范基地和致富先进代表的带动作用,增强菜农种菜的决心和信心,推动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安排包片包村干部及村干部加大对这一优势项目的宣传力度,采用当地电视广播、村内广播、发放宣传材料、口传身授、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定期组织文艺汇演等多种方式使广大农户认识到大棚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帮助农民转变思想,提高菜农的积极性,为科学种植、规模种植大棚蔬菜奠定思想基础。

七是坚持科技创新,提高蔬菜种植技术,拓宽蔬菜种植思路。组织科技骨干和农业专家进行科技攻关与农业试验,积极探索蔬菜等农作物的新型种植模式,不断改进大棚种植技术,增加种植品种,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投资大、回收期长,风险大。与此同时,具有较大的公益性,集中体现在对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和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因此,客观上需要得到政府的扶持。建议政府在用地政策、产业化扶持政策、科技创新专项补贴、旅游扶持政策、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扶持,为此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上一篇:爱岗敬业奉献社会心得感悟下一篇:七年级寒假告家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