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叶集读书笔记

2024-04-26

草叶集读书笔记(精选6篇)

篇1:草叶集读书笔记

1、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

2、因寒冷而打颤的人,最能体会到阳光的温暖。经历了人生烦恼的人,最懂得生命的可贵

3、你要到远处寻觅吗?你最后一定会回来的,在你所熟悉的东西中找到最好的,或者像最好者一样好,在你最亲近的人中找到最中意的、最强健的和最爱你的......幸福、知识,不在别处而在这里。

我坐着,观望世界上所有的忧患,所有的压迫和耻辱....

看着,听着,一声不响。

4、没有哪座为自由而牺牲者的坟墓不长出自由的种子,而种子又必然生出种子,春风带它们到远方播种,雨雪将滋养它们。

没有哪个被解脱躯壳的灵魂是暴君的武器所能吓跑,它将在大地上到处无形地前进,低语着,商量着,告诫着。

自由,让别人对你失望去吧-------我永远不对你失望。

5、没有哪座为自由而牺牲者的坟墓不长出自由的种子,而种子又必然生出种子,春风带它们到远方播种,雨雪将滋养它们。

没有哪个被解脱躯壳的灵魂是暴君的武器所能吓跑,它将在大地上到处无形地前进,低语着,商量着,告诫着。

自由,让别人对你失望去吧-------我永远不对你失望。

6、我的声音追踪着我的眼睛所达不到的东西,我以我的舌头的转动绕遍无数的大千世界。

7、我听见了谈话者的谈话,关于始与终的谈话,可是我不谈论始与终。

8、我无论生活在哪里,遇到任何意外都要保持自我平衡,面对黑夜,风暴,饥饿,嘲弄,事故,挫败,都要像树木和动物那样坚韧。

9、离去之后是再来,永远偿还这永远的债务,丰沛的阵雨,接着便是更加丰厚的报酬。

10、我听见美洲在歌唱,我听见各种不同的颂歌。

11、过去,未来,尊严,爱情-------如果它们那里有没你,你也就没有它们

[草叶集读书笔记]

篇2:草叶集读书笔记

惠特曼的诗作在美国的文学史上究竟占对重要的位置,我不敢评说。他的诗作有时都没有韵律之美,有时甚至不能称得上优美,太过雄性主义的高声呐喊,也会让人觉得刺耳、更会让人腻。但是它绝对说的上新鲜而有力。有时一部作品的意义甚至不需要从其文字里去寻找,只需要感受一下它文字周围散发的那种激情,你就能和作者产生共鸣――就好像一首很有感觉的歌,可能你听不懂它的歌词,曲调经不起推敲,可是它就是能很轻易地将某种情感传递到你的心底,产生撞击和回响。

《草叶集》留于心中的就是这种回响。

惠特曼是绝对的爱国主义者,他的诗作里经常出现美国各处的地名,他如此自豪的将美国的大好河山全部化在自己的作品里,他觉得那无疑能最好地表现他的思想。

是的,他的思想就蕴含在美国的山山水水中,你仿佛能看到那个新生的国家――工人、木匠、船夫、耕童。

是的,这就是惠特曼所坚信的――这个百分之百的、顽固的民族主义者!

在诗中,惠特曼渴望着平等,为民主呐喊。女人与男人的平等,黑人与白人的平等,穷人与富人的平等。他渴望着完全和睦的世界――这简直就是只存在理想中的国度。他为那些已经倒下的民主斗士哭泣,他说你们的死将被人铭记,曾经钉过你们的十字架将唤醒迷茫中的人们。在这些已经逝去的先驱之中,他最崇敬的是林肯。他为林肯的逝去而难过,那么真实,是对统一战线的同志的心心相惜和不舍。

惠特曼的真理不存在于经史子集中,他对那些是唾弃的,他认为那些陈腐的旧典籍、旧思想应该被抛弃。他崇拜的是他通过他的双眼所看到的――雄壮的自然、无所不包的宇宙,他认为那些才是真理的终极存在。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词来形容惠特曼的诗,真的只有这个土词――健壮可以形容,惠特曼并没有那么多纤细和优美,但是他的每一个字都如同石头一般裸露着肌肤,这种健壮仿佛一名古希腊的运动员一般展现着自己充满力量的身体。如果我的理解中有一种美国精神的话,惠特曼的诗歌可以代表。()

篇3:草叶集读书笔记

关键词:城市化,《草叶集》,城市书写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长久以来被贴上城市诗人的标签,他的代表作《草叶集》中有着大量关于城市生活场景的描写。在其穷尽列举的目录诗中,城市经常以千头万绪、杂乱无章的形象出现,经由“歌者”感情充沛的叙述,呈现出包罗广泛、朝气蓬勃的形象。而惠特曼所描写的城市,无一例外都是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纽约。诗人自出生到1862 年搬至华盛顿并志愿加入战地医院,一共在这座城市生活了42 年。惠特曼曾说,“须知,这本书(指《草叶集》)是我1838 年到1853 年居住在布鲁克林和纽约期间写成的,我花了15 年的时间观察了百万人。”[1]作为诗人城市想象的载体和城市书写的对象,城市的生活经验无论对诗人构建共和理想,抑或是演绎民主诗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纽约正是为诗人提供素材之所,也是他在《草叶集》中热情称颂的“我的城市”。

诗人所生活的纽约,是19 世纪上半叶美国如火如荼的城市化浪潮的中心。“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纽约已被看做美国的城市之窗———俨然是新时代里发展、变化和进步的典型。”[2]在此背景下,惠特曼的作品所反映的是纽约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民生百态,目的是为呈现一个城市化进程中动态变化的纽约,而非浪漫主义视野中与“乡村”二元对立的“城市”。在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在《草叶集》中描摹了原汁原味的美国元素和本土场景,以个人经验的细腻线条勾勒出纽约的街道、建筑和工厂等地理维度,从纷繁的城市场景中提炼出意义,建构出民主共和的生活图景,其城市书写的方方面面无一不折射出作者本人的城市化经验。

一、惠特曼的城市化经历

惠特曼成长为诗人的经历与纽约的格局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在纽约的长岛度过自己的童年,后与家人一起搬至布鲁克林。从严格的地理区划上来讲,长岛包含布鲁克林在内,但一般意义上而言,长岛却并不包括人口稠密、商业发达的布鲁克林,而仅指纽约外围的郊县区域。布鲁克林1834 年建市,1898 年成为纽约市的行政区。即便布鲁克林在惠特曼一家搬去时只有7000 多人口,但到1855 年《草叶集》初版时,已经发展成约有20 万人口的美国第三大城市。惠特曼幼年时举家从长岛迁往布鲁克林,后又到曼哈顿谋职,呈现出明显的从乡村到城市的迁徙之路。

尽管出生在长岛的农户人家,并在蜿蜒曲折的海岸边长大,惠特曼这个“农家孩子”事实上却“极其讨厌农活”[3]。然而,惠特曼的乡村经历却为其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最初的视角。长岛在19 世纪时仍保持着几百年来的乡村原貌,惠特曼在诗中常用它的印第安名———“鲍玛诺克”———来称呼自己真正的故乡。在散文《我在鲍玛诺克的青少年生活》中,诗人追忆了童年在海滩看海,在海边追逐玩耍,以及在山里远足的经历,“观察了田野,海岸,海上事故,以及各色人物,海湾居民,农民和领航员。”[4]可以说,诗人在长岛的早年经历为其日后的诗歌创作积累了原始素材。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岛正是诗人开始诗歌创作的起点。诚如诗人自己所说,“海湾(指长岛)的一片片海滩,这里的冬夏,以及我早年在这里经历的一切,都贯穿在《草叶集》中。”[5]《从鲍玛诺克开始》可以被看做惠特曼诗歌理想的宣言书,诗人在诗中讲述了自己从长岛的乡村来到曼哈顿的经历,并肯定了故乡对自己的哺育:“从鱼形的鲍玛诺克我的出生地开始,/ 出身好,是一个完美的母亲抚养成人的,/ 漫步游历了许多地方,爱好挤满了人的街道,/ 做过曼纳哈塔我那座城里或南方平原上的居民。”[6]与环境格局的变迁一脉相承,惠特曼本人的职业经历也是城市化进程的个性化注脚。惠特曼的好友兼传记作者约翰·巴罗斯在《惠特曼研究》中对其一生的职业经历总结为:“一个农家孩子,接着成了一名教师,之后做过印刷工、编辑、作家、旅人、技工、战地医院护士,最后当上了政府公务人员。”[7]早年因没有固定工作,惠特曼间断地在长岛的乡村教书,接着来到纽约从印刷学徒干起,进而踏入出版业。他最初接触印刷出版,还要归功于印刷技术的革新。19 世纪初,印刷机的制造技术突飞猛进,蒸气动力印刷机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并使报纸变得更为廉价,更易被普通大众所接受。因此,美国新闻业从19 世纪开始便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从1831 年到1859 年,惠特曼共为28 家报纸工作过。记者的职业特点将惠特曼推向了城市生活的最前沿,他也由此获得了观察城市生活的绝佳视角,得以一览纽约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惠特曼还以大众为接受对象,将关注的视角放在城市的文化生活上,“在当时的热点话题上教化大众,比如公共教育、移民政策、公共卫生、奴隶制问题等。”[8]惠特曼供职《辉格评论》期间,纽约正经历史无前例的地产热。旧剧场和其他旧建筑被推倒,为兴建仓库和商业场所腾出空间。惠特曼撰文抨击这种“推倒重建的精神”摧毁了“刚建成不到十年的建筑。”[9]对于城市建设中破坏历史、一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趋势,惠特曼鲜明地表达了否定态度。事实上,“惠特曼从19 世纪30 年代到50 年代之间的众多的新闻创作很多都几乎一字不差地被转写成诗歌。”[10]美国学者威廉·帕纳派克认为,记者所赋予的观察视角让惠特曼成了美国版的城市“漫游者”(fl覾neur)。“漫游者”的身份容许诗人与真实的城市生活场景保持一定距离,观察品评。用置身事外的“漫游者”来形容惠特曼这样一位城市化的实践者或许并不十分准确,但书写城市时冷静的观察者身份所折射出的自由视角,以及《草叶集》中随处可见的漫游式叙述,如《我自己的歌》中不断变换身份自述个人经历,以及《我坐而眺望》中“我坐而眺望世上的一切忧患,一切压迫和耻辱”[11],都充分说明了惠特曼的记者经历给他带来的深刻影响。

二、《草叶集》中的城市空间

尽管用诗歌语言展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不小的难度,惠特曼仍然成功地将多种多样的城市元素融入到《草叶集》中。诗人善于捕捉城市环境中启发人心的细节,并将城市景观的不同维度整合成人性化的诗性空间。

在《草叶集》中,城市常以现代文明的标志出现,这一积极正面的形象取决于诗人先决态度。众所周知,惠特曼有别于其他浪漫主义诗人,他们一边倒地持反城市的态度,对城市的任何进步性都视而不见,将城市视作物质和精神上双重堕落的场所,并认为任何正直之士都应远离城市。在传统浪漫主义视野中,城市就是“蛾摩拉”(Gomorrah)或“所多玛”(Sodom)式的罪恶之城,到处都是有毒烟雾和破败不堪的贫民窟,就连城市的宗教都是假模假式的。城市的工厂更是被威廉·布莱克描述成“黑暗的撒旦磨坊”,用重复机械的工作奴役着城市的男男女女,让他们呼吸毒气,使他们暴露在城市的丑恶面目之中,使他们的心灵空虚。城市的快速发展使惠特曼的浪漫主义前辈们陷入了深深的不安与恐慌,反城市的情绪在美国浪漫主义语境下更是演变成对城市的逃离,梭罗的《瓦尔登湖》就是极佳的例证。与此相反,惠特曼对城市化的种种产物都热情讴歌,无论是给传统手工业带来巨大冲击的机器大工业,还是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商业,抑或是大量涌入城市、与本土人文激烈冲突的外来移民,都一一被惠特曼愉快接纳。仔细研读惠特曼的诗歌便不难发现,支撑起惠特曼宽容的城市信念的,是城市之中丰富的物质财富,城市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也是《草叶集》中城市形象的根本特征。《从鲍玛诺克开始》描绘了诗人眼中城市的典型形象———商业发达的街道、先进的机械发明、忙于体力活的普通劳动者等等:

请看,在我的诗里是城市,坚固,广阔,在内陆,有着平铺的街道,有着铁和石块建成的大厦,川流不息的车辆和商务,

请看,那多汽缸的印刷机———请看,电线杆正在横跨大陆,

请看,经过大西洋的深渊,美利坚的脉搏正抵达欧罗巴,欧罗巴的脉搏正照样回来,

请看,开出去的火车头,健壮而快速,喘着气,鸣着汽笛,

请看,庄稼人在种着庄稼———请看,矿工在挖着矿———请看,那些数不清的工厂,

请看,机械工在工作台上忙着使用工具……[12]

城市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物质推动力改变着城市的面貌。在诗人眼里,城市的固有形象就应该是“坚固”而“广阔”的,街道和大厦就成了孕育资本主义的城市之中最有表征意义的建筑了。与此同时,农庄、磨坊和工厂合力将工农业推向繁荣。这其中,工厂作为新生的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场所,不断地出现在《草叶集》中,体现了诗人对新型生产方式的推崇和肯定。这些工业文明成果须归功于19 世纪层出不穷的机械发明,作者不忘将自己身处的19 世纪前半叶的伟大发明与城市文明相并列,暗示技术进步是城市兴旺的推动力量。诗中所提到的转轮蒸汽印刷机、电报和火车头均是当时科技领域内的重大发明,对城市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有着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它们将美国与世界联系得更为紧密。因此,诗人极为详尽地列举城市化过程中一系列的物质成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城市的基本态度。相比对城市持否定态度的传统浪漫主义城市观,城市在惠特曼的眼中,首先是物质的,其次是进步的,这两点特性构成了《草叶集》中城市书写的价值基础。

在《草叶集》中,城市的物质性还集中地表现在城市的物质环境,即城市的物理空间上。就表征城市的功能来说,《草叶集》中的城市物理空间就是城市的社会文化符码,诗人在构建城市物理空间的同时也在构建城市的精神维度,物质层面的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更是将城市的空间设施视作是城市发展带给人的福利,并习惯将物理空间拟人化,面对物理空间直抒胸臆,将原本讴歌自然生物的浪漫主义情绪转移到城市中无生命的建筑上。在诗人眼中,城市的物理空间既非无生命的存在,也非对人产生精神压迫的冰冷建筑,而是具有人性经验的宿主:

你们这些在大路旁被践踏得坑坑洼洼的小道啊!

我相信你们都有着潜在的看不见的生命,我觉得你们是多么可爱啊。

你们这些城里的石板路!你们这些巩固着路边的镶边石啊!

你们这些渡船!你们这些码头上的厚木板和竖杆!你们这木料铺设的码头两旁!你们这些远方的船只啊!

你们这一排排的房屋!你们这些镶嵌着窗子的房屋正面!你们这些屋顶啊!

你们这些游廊和入口处!你们这些墙压顶和铁栅栏啊!

你们这些配着透明玻璃的窗子又能暴露多少内幕!

你们这些门和往上攀登的台阶!你们这些拱门!

你们这些没有尽头的石砌路上的灰色石块!你们这些踏平了的十字路口!

我相信你们已经从你们接触到的一切人物事物中取得收获,现在又要把同样的东西暗暗传递给我,

你们已经通过生者和死者使你们冷漠的表面不再寂寞,而他们的精神对于我该是看得清楚而友好的[13]。

在诗人看来,人们所生活的物理空间是有灵的,都“有着潜在的看不见的生命”,它们吸收并散发着生命的精华。诗人此处赋予冰冷而无言的建筑物以生命,并乐于与城市的物理空间和谐共处。同样地,在《一路摆过布鲁克林渡口》的结尾处,诗人向城市中的建筑致意,亲切地称呼它们为“沉默的、美丽的使者”。

除此之外,街道也是《草叶集》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惠特曼似乎特别钟情于城市的街道,并将街道与高楼视作城市景观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数不清的拥挤的街道,铁制的,苗条的,强有力的,轻重量的高建筑物,辉煌地直升到那晴朗的天空。”[14]作为城市商业交换的场所,街道几乎是城市空间中人流最为密集的地方,诗人对城市街道情有独钟,也是出自对街道所散发出的活力的向往:

人行道上的乱嚼舌,车辆的轮胎,靴底上的污泥,散步者讲的话,笨重的马车,车夫和他那举着向人问话的大拇指,马蹄走在花岗石上的得得声,雪车的叮当声,大声说笑,雪球的来回投掷……[15]

繁荣的城市商业将各行各业的居民汇集到同一个地方,彼此交换,各取所需,商业的活力映衬着人际间的融洽、人与周围的物理空间和谐共生,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城市生活图景。城市中繁华的街道又通常与人群相伴出现,普通民众表达诉求的游行,路人贮足观看的街头节目,盛大的公众集会,战前激动人心的动员,都无一例外地发生在街上。事实上,街道给予了惠特曼第一手的城市生活经验,正是在纽约的条条街道上,诗人发现了城市生活的点滴,他遍采街景,描绘所见到的人和事。“借用赫尔曼·麦尔维尔对捕鲸船的描述,城市街道就是惠特曼的哈佛与耶鲁”[16]。城市街头的任何事物对惠特曼来说都值得书写,他甚至对一些粗俗低下的事物都毫不避讳。包罗广泛的街道与惠特曼包容平和的诗歌哲学十分吻合,他曾在1868 年的一封信中写道:“有时我认为自己很特别,我比普通人更喜欢纽约所展示给我的一切,就好像是专门为我而设的一样。”[17]

《草叶集》中,港口是街道之外另一个能完美展现城市活力的处所。在《曼纳哈塔》中,诗人便宣称,“我的城市”是“忙忙碌碌而波光粼粼的滨水的城市,尖顶和桅杆的城市”,是“偎依在水湾里的城市”[18]。纽约由于其优越的地理条件,从殖民时代起便是北美殖民地贸易所倚重的优良大港。在惠特曼写作的年代,纽约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并且是美国海运的中心,港口在那个时代几乎成了纽约的象征。穿梭来往于港口的商船与商业街道交相辉映:“那些数不清的桅杆,那些白色的岸边汽船、驳船、渡船、造型美观的黑色海轮,商业区的街道、批发商的店铺、船舶业和代办短期借款的商号、傍河的街道”[19],繁忙的港口成了可以一窥城市商业繁荣的又一窗口。正是因为联通外部世界的特质,港口才被诗人如此青睐。在《船的城市》一诗中,诗人不仅将纽约称为“船的城市”“大海的城市”,更是将其誉为“世界的城市”,“因为所有民族都在这里出现,所有地球上的国家都在这里作出贡献。”[20]

与《草叶集》中象征现代文明的人造建筑和设施相比,海滩构成了城市空间中的另一面,这一占据较重笔墨的自然景观似乎是城市空间中的异类。然而,作为城市景观中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海岸、洋流、海潮等经典的自然意象对惠特曼的城市书写来说意义重大。一方面,海洋是港口的广阔背景,繁忙的港口与往来如梭的商船几乎与海洋融为一体。在《海流》组诗中,海船是除海洋之外的主要意象。另一方面,诗人对海洋的眷恋也源于童年的海滩记忆,时不时地接近海洋又能将诗人暂时带离城市的喧嚣,让诗人在经历挫折时能重新振作,海洋的深沉与神秘也能启发诗人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在《海流》集的开篇诗《来自不停摆动着的摇篮那里》中,诗人便从童年在鲍玛诺克海滩观鸟的经历写起,进而对爱、生命与死亡进行思辩。“他(指惠特曼)最好的诗篇若不是描写家乡,也会回归海岸和湿地以重振精神。”[21]

三、城市书写视野下的自然观

《草叶集》中,诗人将自然景观与现代化的人造建筑和谐并置,并不时地回归自然,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城市体验的超脱。对自然的诗性回归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基本观点,即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须与自然和谐统一。

如前文所述,诗人在长岛的童年经历给了他最原始的诗歌素材,而在他的海滩诗中,“含盐的岸和微风与海水之岛”[22]也的确从未远离诗人的视野。在诗人最为著名的诗歌中,自然始终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一路摆过布鲁克林渡口》中岸旁的秀美风景,《阔斧歌》中肥沃富饶的土地,《最近紫丁香在前院开放的时候》中的紫丁香之美等等。诗人对自然的钟爱与浪漫主义复古怀旧的自然情结有着本质区别,惠特曼的浪漫主义前辈们倾向于对立地看待城市与自然,他们为逃避城市而将自然看作是令他们精神重生的圣地,他们激烈地对抗着万恶的城市,而寄最后的希望于自然。“浪漫主义诗人追求他们眼中简单真实的乡村生活,而排斥城市生活的复杂和造作。”[23]传统浪漫主义观念中的自然在《草叶集》中被抽象化:海洋被比做象征着神秘力量的老母亲,肥沃富饶的土地代表着尚未被征服的自然界,紫丁香花则是同志之爱的象征。相比将自然景物视作精神寄托,诗人显然更注重其象征意义。

巧妙地处理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更是诗人自然观的集中体现。在城市化的视野下,惠特曼眼中的城市与乡村是互补的:“大自然的伟大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她自由的旷野,开阔的空间,她的风暴,日夜变换,她的山川、森林和海洋,人造之物也同样伟大。”[24]诗人常将自然景观,如海滩、山丘和花草树木融入到城市的背景中去,在诗人的城市景观中,它们永远会有自然的一席之地。城市与乡村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和谐景象:“城市入睡了,乡村入睡了”[25],“城里的声音,城外的声音”[26],“我的听众是我面前那些在阳光下散布着的城市和农庄”[27]。平等对待城市与乡村,是诗人自然观的最大特征。

篇4:读《草叶集》

我同许多人一样,初读的时候,也感到不习惯。因为他那种从自我的感受去体验关于宇宙的哲学,他的那种很长而无韵的诗句,都使我感到陌生;但一读再读以后,也就渐渐熟悉它,而且放下来经过一个时期的回想,他的好些诗里面的神韵也就不禁在我脑子里浮现出来。这就足见他的诗是有感人的力量的,是耐人寻味的。

总的说来我觉得惠特曼是这样的诗人:他有时就象是用铁笔在高山峭壁上勾划出给人强烈印象的诗句;有时又象是一个巨人挥动他的有力的巨臂,把整个新大陆人们的生活和劳动端出来放在广场上:其中有木匠,有建筑工人,有渔人,有捕鲸者,有旅行者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拿着自己所用的工具,欢乐地劳动。当时北美洲地广人稀,所以不论是谁,只要有强壮的躯体,有气力,肯努力劳作,就可以获得丰富的报酬,就可以看到各人自己的、也是共同的光辉的前景。所以他的哲学是:每个人都是全体中的个人,每个全体都有个人的一份。

在我看来,他这个哲学,正显示出那时新兴的资本主义时代,每个人都充满着生气,充满着希望,充满着信心,要把这个新发现的美洲大陆创造成一个有异于古老欧洲的新世界。

他说:“我要写出物质的诗歌,因为我认为它们正是最有精神意义的诗歌,我要写出我的肉体的和不能永生的常人的诗歌,因为我认为那时我才可以有我的灵魂和永生的诗歌。”(《从巴门诺克开始》第六节)这些话的意思是表明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只有通过肉体来劳动才能创造新的幸福的世界。

他和十九世纪初期英国的诗人拜伦、雪莱的诗不同。一般说,那些诗人总是自视甚高,甚至总以为自己是高尚的,超出于常人之上的,但惠特曼却不是这样。

他说:“我将自己遗赠给泥土,然后再从我所爱的草叶中生长出来,假使你要再见到我,就请你在鞋底找寻他。”(《自己之歌》五十二节)

就他个人本身生活来说,他也的确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劳动者。他做过建筑工人,做过教师,做过新闻记者,做过护士,做过华盛顿的职员。也正由于他的平民化的生活,所以他自比于脚底下的草叶,这决不是出自于夸张矫饰,而是出自于他对于下层劳动人民的“伙伴之爱”。

他说:“我低身向棉田里的农奴或打扫厕所的粪夫,我在他的右颊上给他以家人一样的亲吻,以我的灵魂为誓,我将永不弃绝他……”(《自己之歌》四十节)

我也做过几年打扫厕所的粪夫,看到他这句诗,不禁觉得这诗打动了我的心坎,他的确是我的知心的诗人!

真的,他不是要为自己的伟大的功绩而歌,为自己的生平的光荣历史而歌,为把“自我”反复歌颂成为超出于众人之上的“神”而歌。他也歌颂自我,但这个自我,并不是英雄的个人主义者自己,而是普通的职工中的一员。

以上这些诗,可以说是惠特曼的哲学,和诗的宣言。

惠特曼主张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筋去思考,“静静地向各方面倾听。经过你自己而滤取它们”,他认为这样,你就会有一切诗歌的泉源。所以他又说“我承认‘现实’,不敢对它发生疑问,唯物主义自始至终贯穿在一切之中。为实用科学欢呼呀!为精确的论证高呼万岁!”(《自己之歌》二十三节)

这里作者明显地表现出要人们摆脱一切因袭,睁开自己的眼睛直接去观察事物、判断事物的独创的民主的精神,唯物主义的精神。

但是,他也不主张抛弃过去一切进步的传统。他对于过去起过进步作用的“死了的诗人,哲学家,僧侣,殉教者,艺术家,发明家,以往的一切政治家,在其他地方曾形成过各种语言的人民,一度强盛现已衰微、退步和零落的民族,直到我敬谨地认识了你们所遗留在这里的一切,我才敢前进……承认它是可钦佩的”(《从巴门诺克开始》第五节)。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他不仅重视那些在政治上文化上有成绩有贡献的人物,而且重视形成各种语言的人民大众,不仅重视现在正在兴旺的民族,而且也重视现在已经衰微、零落的民族。这也就是说,他既主张诗歌要有独创性,但同时也要珍视有价值的遗产,从其中吸取营养。

那时候,初来新大陆的侨民对原在美洲的印第安人,对那些从非洲贩运来的黑人,是怀着歧视态度的。但是,惠特曼对于印第安人也好,对于黑人也好,都充满着同情。他曾说过,和过去在美洲的人,和将来到美洲的人,他都将和他们共同劳动。他有意要为一切被压迫者而歌,要把历史上一切被践踏和被压迫者的呼声都经由他的诗吐露出来。

他主张表现肉体,并认为肉体同灵魂一样永恒和具有意义。但是他也主张信仰,“没有信仰,则没有名符其实的品行和生平,没有信仰,则没有名符其实的国土,男人或女人。”(《从巴门诺克开始》第七节)

当然,这是作者所说的信仰,是信仰神呢?是信仰实体呢?看来他是说一切实体的存在就是信仰。我这种理解是否妥当,还不敢一下子就作出判断。

有些地方他还谈到了民主和信仰的伟大:

“我的伙伴哟,

你可以和我分享两种伟大,更丰富,更有光辉的第三个伟大便将产生。

爱与民主的伟大,信仰的伟大。”

(《从巴门诺克开始》第十节)

“这是一个梦么?

不,没有那种信仰那才是梦,

没有它,人生的学问和财富只是一个梦,

整个世界也只是一个梦。”

(《常性之歌》第四节)

** *

《草叶集》在一八五五年第一次出版的时候,它在美国本土并没有受到欢迎,倒是在英国得到一些称赞。第二版他加上了《向世界致敬》、《大斧之歌》及《大路之歌》等,但奇怪,舆论比第一版更不好。不过,在我个人看来,他所增加的诗篇如《大斧之歌》、《大路之歌》等,已足以证明他的诗已渐臻于成熟了。

例如以《大斧之歌》来说,就写得非常之精彩。只有做过建筑工人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好的诗,他从工人的劳动中,开辟了一个新的诗的境界。

当我最初看到《大斧之歌》的题目的时候,我就想,从斧头当中能够作出什么新的联想,获得什么新的感受呢?无非是作战的武器或者是在丛林荆棘中伐木砍柴罢了。但是不然,我觉得他写得很好,有新的境界、新的创造。他的诗很长,我这里只能举一、二段比较精彩的例子:

“斧头跳起来了呀!

坚固的树林说出了流畅的语言……,”

(《大斧之歌》第九节)

“形象出现了

出入频繁的门户的形象,

交情决裂的朋友迅速地红着脸闪出的门户,

传进好消息和恶消息的门户,

自信而傲慢的儿子从此走出了家庭的门户,

在长久而可耻的别离之后,他身体患病,萎靡不振,丧失了

天真,缺乏生计,而又重新进入的门户。”

(《大斧之歌》第十节)

“主要的形象出现了!

全部民主的形象,这是若干世纪所造成的结果,

永远反映出别的形象的形象,

扰嚷的雄壮的城市的形象,

全大地上好客者和朋友们的形象,

拥抱大地被全大地拥抱着形象。”

(《大斧之歌》第十二节)

这是劳动者的诗,里面充满着劳动者所创作的形象。也许有人说建筑工人很多,他们并不都能写出这样的诗,倒是惠特曼写出了这样的诗,足见这还是诗人的诗。我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建筑工人都能写出这样的诗,但是由于惠特曼热爱户外生活,热爱同大伙一起劳动,因此他在工作中才有这样的感受,才有这样的自豪感,他脑子里才能涌现这样多的欢乐的形象。假如一个建筑工人,他对于自己的工作没有热爱,没有自豪感,当然他也就不能、不会写出这样欢乐的形象了。我认为生活、劳动是基础,但也并不是说一劳动就可以无缘无故地直接产生文学作品,中间必须通过作者个人的感受或感情的中介。所谓情动于中,发而为诗,大概是指此而言罢。

到了一八六○年,惠特曼在新闻机关工作的时候,他写了一百多首新诗,学会朗诵,他的诗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了。他曾朗诵过《从永久摇荡着的摇篮里》,我认为这首诗是抒情诗的佳品,他通过海,通过月夜,通过小鸟的悲鸣,写出了失去了爱倡的悲哀、失去了纯洁的爱情的悲哀。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去引用了。

一八六七年,《草叶集》出第四版,增加了《桴鼓集》、《林肯总统纪念集》。在这里,由于同实际的战斗接触,作者的诗就表现出了更多的现实主义的战斗的气息了。前一个时期,他以自我的体验来探索宇宙的哲学的色彩现在减少了。他的《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当紫丁香最近在亭园中开放的时候》是悼念林肯的。

南北战争发生以后,作者坚定地拥护林肯总统,支持解放黑奴的战争。

在《敲呀!敲呀!鼓啊!》这首诗里,他对于战争表示了坚决的态度:

“不要谈判——不要因别人劝告而终止,

不理那怯懦者,不理那哭泣着的或祈求的人,

不理年老人对年青人的恳求,

让人们听不见孩子的呼声,听不见母亲的哀求,

甚至使担架要摇醒那躺着等候装车的死者,

啊,可怕的鼓,你就这样猛烈地震响吧,……”

这是一首雄壮的、鼓励进军的战歌。他表明了决不动摇的战斗的信心。他还有一首表述这次解放黑奴战争的正义性的《埃塞俄比亚人向旗帜致敬》。这首诗写得十分短,但它却包含着长期的、深沉的悲痛和这次战争的明确的正义性。这里作者已学会了抓住典型。再也不象从前了,从前他以为罗列出许多个体,从这许多的个体就可以集合为整体。

他追悼林肯总统之死的诗,这里限于篇幅,我只引《啊,船长,我的船长哟!》一首: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我们可怕的航程已经终了,

我们的船渡过了每一个难关,我们追求的锦标已经得到,

港口就在前面,我已经听见钟声,听见了人们的欢呼,

千万只眼睛在望着我们的船,它坚定,威严而且勇敢;

只是,啊,心哟!心哟!心哟!

啊,鲜红的血滴,

就在那甲板上,我的船长躺下了,

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起来听听这钟声,

起来吧,——旌旗正为你招展,——号角为你长鸣,

为你,人们准备了无数的花束和花环,——为你,人群挤满了海岸,

为你,这晃动着的群众在欢呼,转动着他们殷切的脸面;

这里,船长,亲爱的父亲哟!

让你的头枕着我的手臂吧!

在甲板上,这真是一场梦——

你已经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

……

啊,欢呼吧,海岸,鸣响吧,钟声!

只是我以悲痛的步履,

漫步在甲板上,那里我的船长躺着,

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

他写得简洁而深沉。作者一面写航程已经终了,岸上有许多人欢呼,钟声叮当,号角长鸣,许多的花环、花束在挥动,但船的甲板上,船长却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读了以后,它既使人感到失望和悲痛,而又令人感到胜利带来的兴奋,喜悦带来的悲哀。

** *

当然,惠特曼也和其他任何伟大的诗人一样,他的诗也是有缺点的。特别是在他的早期的作品中,他企图以自我的体验,来探索宇宙的秘密。我们怎能以人世的经历来探索出自然界的秘密呢?在动物世界里,虽然它们总的说来还保持着生态平衡,但彼此之间的生存竞争、弱肉强食是十分剧烈的,怎么能说它们都好象自由自在各得其所呢?或完全平等和谐地相处呢?其次,他歌颂大伙欢乐地走在大路上,他只歌颂前进,前进,前进到什么目的地去呢?他又说不清楚了。所以他的思想方向性、目的意识性是不明确的。他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由于受时代的局限,他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的远景。他承认他的思想有矛盾,有善也有恶,但如何在矛盾中前进呢?他又不说了。他说他在任何事物中都看到上帝,而且把任何事物都看成平等的,都是有神性的。这里显然还可以看到斯宾诺莎的泛神论的影响,记得过去的批评家中说他有神秘主义的倾向,我看大概就是指这而言吧。但是惠特曼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个诗人,他的大的倾向性是进步的,他歌颂劳动,歌颂群众,歌颂民主,歌颂科学,歌颂平等,反对种族歧视,同情法兰西的革命,他愿意和大伙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志愿做一个平凡的人,做一个鞋底下才能找到的草叶,这就值得我们十分钦佩了,而且从他的诗里可以体会劳动者的感受和气质,这当然就更应该值得我们学习。

由于他的诗,最初一个时期,过分强调整个城市、港口的各种各样人的集体的场面,强调欢乐、热闹、紧张劳动的大伙,没有着意去雕塑某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的特征,这样,有时候他的诗就显出平铺直叙,缺乏动人的力量。但到了后期,他的诗显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他比较能用短的篇幅显示出深沉的感情,比较能集中某一个特定的人物,特定的事件和场景来显示出整体。

W·惠特曼在我们中国颇有声名,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民主的诗人,但实际认真读他的作品的人则不多。不过这也不是没有客观原因的,因为惠特曼的诗是重视节奏的无韵诗,译成中文,只能首先译辞的意义,这样一来原诗的节奏和音乐的韵调就失去了。他的诗的荷马的、莎士比亚的、圣经上的颂圣诗的韵味,我们中国的读者如只读译文,就难于欣赏到了。

我们中国曾有人把郭沫若的无韵诗同惠特曼的诗相比拟,我们认为他们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思想不同,风格不同,勉强拉在一起,对于了解他两人的诗都没有什么好处。惠特曼曾标举出他的“大西洋主题”的任务,要把所有的现代生活和人都高举到诗的领域,不省略、不隐藏任何东西;惠特曼把自己比作是鞋底下的草叶;惠特曼只知道同各种不同职业的人们一起前进,但前进到什么地方去呢?目的是什么呢?他不清楚或甚至老实说不知道。但郭沫若的诗并不如此。

惠特曼是努力歌颂健康和茁壮的诗人,但从一八七三年起,他就得了瘫痪症,辗转床褥几乎达二十年,一直到一八九二年去世。这也真是这个诗人的莫大的悲剧!

一九八一年一月一日夜写完于北京

篇5:草叶集好句精选

2、这里是灵魂的流露,流露的灵魂出自树荫隐蔽的大门,它永远在发问,这些渴望为了什么?这些黑暗中的思想为了什么?

3、离去之后是再来,永远偿还这永远的债务,丰沛的阵雨,接着便是更加丰厚的报酬。

4、世界天真地嬉戏着、转动着,静静地、鲜活地升腾漫溢,歪歪斜斜、高高低低地快跑着。

5、力量和勇气永存!激励生命的也激励死亡,死者如生者一样前进,未来并不比现在更加渺茫,大地和人类的粗野与大地和人类的精微有同样的内涵,除了人的品格什么都不能持久。

6、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

7、我们已历尽了亿万个冬夏,前面还有亿万个,它们的前面还有亿万个。生命已经给我们带来丰富多彩,未来的生命还将给我们带来丰富多彩。

8、一个面具,一个她自己的永远而自然的伪装者,遮掩着她的脸,遮掩着她的体态,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变形,连她睡着时也照戴不误。

9、沉默、惊讶,即使那时还是个小孩,我记得我听见牧师在每个礼拜天的演讲里都提到上帝,好像在拼命反对什么人或势力。

10、谁听到我谈幸福,就让他或她今天出发去寻找。

11、今后五十年,太阳还有半个钟头就要落下的时候,将有人看到他们过河,今后一百年,或者几百年后,又将有别人看到他们,欣赏这夕阳西下、潮涨潮落。

12、我知道我有最佳的时间和空间,从来没有测量过,也永远不会去测量。

13、陌生人,如果你路过时遇见我,想和我说话,你为什么不该和我说话呢?我为什么不该和你说话呢?

14、我相信那住满了没有名字的国家的亿万男男女女,他们每一个人此刻都活在这里或别处,只是我们看不见。

15、啊,认识空间吧!一切是那样浩瀚,没有边际,成为天空,成为太阳、月亮和飞翔的云,和它们融为一体。

16、我不像有些人那样故作悲伤,认为岁月空虚,大地是堕落污秽的泥塘。把牢骚、屈从搀着药粉给有病的人吧,把清规戒律甩到天边去吧,不论在屋里还是屋外,我只要高兴就戴上帽子。

17、就像亚当,清晨走出树荫,一夜酣睡使我神采焕发,看着我,我走过来了,听着我,我走近了,抚摸我,我走过时用你的手掌抚摸我的  ,别害怕我的  。

18、我独自在远山荒野打猎,游荡着,为自己的轻松舒坦惊喜,傍晚挑了个安全地方过夜,点起一堆火,烤着刚猎到的野味,和我的狗一起睡在集拢的树叶上,  靠在身边。

19、有个孩子天天向前走,他第一眼看到哪样东西,他就成了那样东西,那天,或那天的某个时辰,或在许多年里,或年复一年,那样东西成了他的一部分。

20、我听见了谈话者的谈话,关于始与终的谈话,可是我不谈论始与终。

21、漫想宇宙,我看见那小小的善健步匆匆,走向永恒,我看见那称为恶的庞然大物,匆匆吞没自己,失败,死亡。

22、纯洁的爱的大地,生命只有在爱过后才是生命。

23、啊,某种危险可怕的东西!某种和渺小虔诚的生活毫不相干的东西!某种没被证实的东西!梦境里的东西!某种逃脱了铁锚的拘束、自由驰骋的东西。

24、我们的船起火了,敌人问我们要不要投降?要不要降旗结束战斗?现在我笑得真开心,我听见我们小船长的声音,他镇定高喊,我们没有降旗,我们这边才刚开始打仗。

25、语言是我视觉的孪生兄弟,这不等于它能衡量自己,它永远刺激我,挖苦说,沃尔特,你憋着那么多话,为什么不吐出来?

26、灵魂!我看到了你,和所有的灵魂同等伟大、优秀,安然自得地待命吧,子弹打不死你,刺刀刺不死你,朋友。

27、所有时代都错选了他们奉承和奖赏的对象,还必须为了同样的大买卖付出同样无情的代价。

28、我也桀骜不逊,我也不可理喻,我在世界的屋顶发出粗野的嚎叫。

29、对于像你那样的人,我这样的诗人有什么意义?所以放下我的诗集,去用你能理解的诗、用钢琴曲安慰你自己,我不安慰任何人,你永远不会懂我。

30、安宁的乡村谷仓的大门敞开,通过门看见,阳光照耀的牧场,牛群、马群在吃草,还有雾气和远景,地平线消失在远处。

31、有人想过出生是幸运的吗?我要赶快告诉他或她,出生和死亡同样幸运,这点我知道。

32、人们代代自寻烦恼,要把优劣辨明划分,我知道万物的完美和谐与宁静,他们争论时我一声不吭,我跑去沐浴,自我欣赏。

33、我们轮转,轮转,直到再次回到家里,我俩的家,我们抛弃了一切,只要自由和我们自己的欢乐。

34、在白天的炫耀过去之后,只有漆黑、漆黑的夜把星星映入我的眼睛,在庄严的管风琴,或合唱队,或出色的乐队铿锵之后,真正的交响曲在寂静中闯过我的灵魂。

35、我把广大的世界揽入胸怀,东部和西部属于我,北方和南方属于我。我比我过去想的更伟大更卓越,我不曾知道自己具有这样多的美德。

36、我走上我门前的台阶,停下来想一想这是否真实,我窗口的一朵牵牛花比书中的哲理更让我心旷神怡。

37、我听见美洲在歌唱,我听见各种不同的颂歌。

38、想想吧,读者,我是不是在冥冥之中瞧着你。

39、我无论生活在哪里,遇到任何意外都要保持自我平衡,面对黑夜,风暴,饥饿,嘲弄,事故,挫败,都要像树木和动物那样坚韧。

40、好像是贮存了夏季的雨水,或者是秋天任性的溪流,或者是纵横交织、满岸牧草的小河,或者是隐秘的海流奔向大海,结果,我唱出了这连绵岁月的歌。

41、你,读者,有着和我同样叫人心狂的生活、自豪和爱,因此我献给你下面这些歌。

42、这是平等安排的筵席,这肉会满足自然的食欲。

43、缺少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人格和生命,缺少信仰,就没有国家,没有男人或女人。

44、在疾病和忧伤丛生的群山之上,一只自由鸟永远高高翱翔,翱翔在更加纯洁、更加快乐的风中。

45、因寒冷而打颤的人,最能体会到阳光的温暖。经历了人生烦恼的人,最懂得生命的可贵。

46、想到服从、信仰、执着;当我冷眼旁观芸芸众生,叫我深受触动的是,他们追随的领袖并不相信他们。

47、一旦无条件服从了,就完全受奴役了,一旦完全受奴役了,今后这个地球上就没有哪个民族、国家、城市能恢复它的自由。

48、请听我说我将令这个大陆无法溶解,我将对太阳照耀下最为光辉的人种进行缔造,我将令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国家变得神圣,用伙伴间的友爱,用伙伴间那终生不衰的友爱。

49、旷野的空气不是香水,它没有蒸馏的味道,它是没味儿的,它永远对我的口味,我爱它,我要到森林边的河岸上,脱掉伪装,赤身  ,我发疯似的想着它,要它接触我。

50、大地,有它就足够了,我不要星星离我更近,我知道它们正好各居其所,我知道它们满足了属于它们的人。

51、看!  就是思想和主旨,它包含了灵魂,并且它就是灵魂,不管你是谁,你的  或它的任何一部分,都是多么堂皇神圣!

52、如果有什么东西是神圣的,那就是人的  ,一个男人的荣耀和甘美,在于他未被玷污的男性的标志,对于男人或女人,清洁、强健、坚实的  比最美的面孔更加美丽。

53、如果必须,就死吧!让生命的余年享用这一个钟头的满足和自由!短短一个钟头的疯狂和欢乐。

54、我悠哉游哉邀请我的灵魂,弯腰闲看一片夏天的草叶。

55、这是一只羞怯的手在抚摸,这是头发的飘拂和气味,这是我的嘴唇和你的嘴唇的接触,这是渴望的喃喃絮语,这是反映我自己面孔的遥远的深度和高度,这是将自己刻意地融入,然后出来。

56、我的声音追踪着我的眼睛所达不到的东西,我以我的舌头的转动绕遍无数的大千世界。

57、我的声音达到了我目不能及的地方,扯开嗓门我用声音拥抱大千世界。

58、和我一起在草地上打发时光吧,放松你的喉咙吧,我不要听说话、音乐和诗歌,不要俗套和慷慨陈词,最好的也不要,我只喜欢你喃喃的声音,催人入睡。

59、这里是我最脆弱的叶子,也是我最坚强、耐久的叶子,我把我的思想遮掩、隐藏在这里,我自己不去暴露它们,可它们暴露了我,远远胜过我所有其他的诗。

60、同样的老角色,我们仍在扮演,和我们喜欢的一样伟大,或者和我们喜欢的一样渺小,或者既伟大又渺小。

61、我闲步,还邀请了我的灵魂,我俯身悠然观察着一片夏日的草叶。

62、无论你是谁,出来吧!无论你是男是女,出来吧!你决不能待在屋子里睡大觉,虚度光阴,尽管那屋子是你盖的或为你盖的。从黑暗的禁锢中出来吧!从屏幕后出来吧!

63、女人们坐着,或走来走去,有的年老,有的年青,年青的很漂亮——不过年老的比年青的更漂亮。

64、我是那与温馨的、越加深沉的夜一同行走的人,呼唤被夜半拥半抱的大地和海洋。

65、你也是一条孤零零的小船,划破天空,不知驶向何处,却满怀信心,你航行吧,伴随每一条航行着的船!

66、他一辈子都在乡下,在很远的北方,在平静的牧区,有上百头牛恋着他。

67、过去和现在凋谢了——我充实过它们,倾空了它们,我即将开始充实我的下一个未来。

68、要知道宇宙本身就是一条大路,是许多大路,是走上旅途的灵魂之路。

69、伟大的城市应该拥有最伟大的男人和女人,即使它只有几间陋室,它仍然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城市。

70、从滚滚的人海中,一滴水温存地向我走来,悄悄说,我爱你,不久我就要死去,我走了很长的路,仅仅为了看到你,触到你,只有看到了你,我才能死去,我怕我以后会失去你。

71、垂头丧气的怀疑者们沉闷孤独,无聊、阴沉、忧郁、愤怒、激动、失望、没有信仰,我懂得你们每一个人,我懂得那巨大的苦恼、怀疑、失望和空虚。

72、我自己的骄傲的刺,刺痛着我和它刺痛别人一样狠。

73、滑过一切,穿过一切,穿过大自然、时间和空间,像条船在海上前行,灵魂的航行——不仅有生,还有死,我要歌唱众多的死亡。

74、你啊,我常常悄悄来到你在的地方,为了能和你在一起,当我走过你身边或就近坐下,或和你待在同一间屋子里,你不知道那微妙的带电的火正在我身体里为你燃烧。

75、非凡的本能,宽阔的视野,理智的法则,健康野性的体魄,孤守隐居,心境愉快,晒得黝黑,甜蜜的气息,这就是些诗句。

76、对于一个男人这张脸是太可悲了:可怜的虱子为乞求寄人篱下而阿谀奉承,鼻涕似的蛆为获准扭进洞里而感恩戴德。

77、啊,我这条命不管在哪儿活着,不管遇到什么变故,都会保持自我平衡,都会像大树和野兽那样应付黑夜、风暴、饥饿、愚弄、意外和挫折。

78、我赞美自己,歌唱自己,我拥有的一切你也会拥有,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同样属于你。

79、或者从收罗万象的时间的海洋,我带来,一行堆积、漂流的海草和贝壳。

80、我知道万物的完美和谐与宁静,他们争论时我一声不吭,我跑去沐浴,自我欣赏。

81、我是  的诗人,我是灵魂的诗人,天堂的欢乐和我在一起,地狱的痛苦和我在一起,我把欢乐根植于我并发扬滋长,我把痛苦转化为一种新的语言。

82、向着强大的势力斗争,勇敢面对敌人!单枪匹马面对他们,看一个人能承受多重!面对面地迎接冲突、刑罚、监牢、众人的憎恨,毫无畏惧地登上断头台,冲向枪林弹雨!成为一个真正的神!

83、光临我的这一瞬间是过去千百万亿瞬间的延续,没有比现在这一瞬间更好的了。

84、美,是因为  和杀戮务必及时地完全消失,死神与黑夜这对姐妹的手轻轻洗刷了肮脏的世界,洗了又洗,永无止歇。

85、我飞翔,不安分的狼吞虎咽的灵魂飞翔,我的行程用铅锤探测不到。

86、做一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码头。

87、呵,我的灵魂,我们在平静而清冷的早晨找到我们自己了。

篇6:《草叶集》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

《草叶集》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

“五四”时期,惠特曼的.诗歌<草叶集>被译介到中国,80余年来,<草叶集>对中国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梳理并分析了<草叶集>在中国不同时期的译介与研究情况,以及对中国现代诗人,尤其是对郭沫若等人的影响.

作 者:高毅 GAO Yi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47 刊 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 年,卷(期): 18(2)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草叶集   译介   研究  

上一篇:创先争优活动促三秋工作开展下一篇: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新能源计划热点解读,两会热点解读之新能源计划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