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024-04-09

2024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通用8篇)

篇1:2024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014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消费者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中国化妆品市场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升,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中高档美容化妆品加盟店产品成为消费的主流。爱美之心每个人都有,所以化妆品行业发展永远都是长盛不衰的。根据《2014-2018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2011年全球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其中化妆品行业市场销售额达到1.6万亿元。

近年来,随着女性护保养市场的竞争的白热化,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品牌开始不断的出击扩展新的市场,以前被日化企业忽视的男性护肤品市场的潜在巨大市场开始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态,并不断的被各大品牌重磅突出。

由于我国男性消费者也是一个庞大群体,随着越来越多的男性对自身外表要求的提高,男士护肤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光明,潜力也很巨大。

近年来,随着“药妆”概念的提出,“药妆”是护肤领域一个新兴名词,不再需要去美容院忍受拉皮的痛苦,不必去皮肤专科去对症下药,更不再需要忍受皮肤科的不断折磨。这些对那些问题肌肤的消费者来说,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药妆行业比重呈现出了强劲的上升趋势。

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的不断追求,天然提取物为原材料的护肤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而那些功能性的护肤品及护肤品的换季概念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未来化妆品行业发展趋势,美白、祛斑、抗衰老、保湿、防晒、补水这些概念将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同,而季节性的护肤品销售也会表现的十分强劲。护肤品市场大致格局将是男性护肤品、药妆护肤品及天然护肤品三足鼎立的局面。

篇2:2024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交付形式]: e-mali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第一章 水泥行业相关概述 1.1 水泥定义及分类 1.1.1 水泥的定义 1.1.2 水泥的分类 1.1.3 水泥命名的原则

1.1.4 主要水泥产品的定义 1.2 水泥性能及用途

1.2.1 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能 1.2.2 彩色水泥的特点及用途 1.2.3 快硬高强水泥的种类及用途 1.2.4 膨胀水泥的种类及用途 1.3 水泥生产工艺 1.3.1 湿法生产 1.3.2 干法生产 1.3.3 半干法生产 1.3.4 立窑生产

1.4 水泥的质量标准

1.4.1 水泥生产的质量控制及标准 1.4.2 不同等级水泥的质量鉴别 1.4.3 不同质量水泥的感观鉴别 1.4.4 中国水泥标准制新修订的内容 第二章 2016-2018年中国水泥行业概况 2.1 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综述

2.1.1 中国水泥工业发展成就综述 2.1.2 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2.1.3 中国水泥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期 2.1.4 水泥产业的标准化现状及未来任务 2.2 2016-2018年中国水泥业运行分析 2.2.1 我国水泥产业发展回顾 2.2.2 中国水泥行业运行状况 2.2.3 中国水泥行业热点分析

2.3 2016-2018年中国水泥业兼并重组分析 2.3.1 兼并重组促进水泥业健康发展

2.3.2 兼并重组是延伸水泥产业链的最佳途径 2.3.3 中国水泥工业兼并重组现状分析 2.3.4 中国水泥重组工作的问题与建议 2.3.5 水泥行业兼并重组步伐将加快 2.4 中国水泥行业存在的问题 2.4.1 水泥行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2.4.2 我国水泥行业面临三大困扰 2.4.3 我国水泥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2.5 中国水泥行业发展的对策

2.5.1 保障我国水泥工业有序发展的措施 2.5.2 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建议

2.5.3 中国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探析 2.5.4 抑制水泥产能过剩的措施

2.5.5 水泥行业节能降耗和减排的政策措施 第三章 2016-2018年水泥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3.1 政策环境

3.1.1 节能减排政策加速水泥行业整合 3.1.2 新政提出措施化解水泥产能过剩 3.1.3 政策推动水泥行业企业兼并重组 3.1.4 水泥业投资核准下放至省级政府 3.2 经济环境

3.2.1 2016年安徽省经济运行分析 3.2.2 2017年安徽省经济运行分析 3.2.3 2018年安徽省经济运行分析 3.3 社会环境

3.3.1 人口环境分析 3.3.2 自然环境分析 3.3.3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3.4 节能环保环境分析 3.4 其他环境

3.4.1 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3.4.2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4.3 水泥企业的行业环境分析 3.4.4 水泥行业的营销环境分析

第四章 2016-2018年安徽省水泥行业发展分析 4.1 2016-2018年安徽省水泥行业发展分析 4.1.1 安徽省水泥行业发展现状综述 4.1.2 安徽水泥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 4.1.3 安徽发展水泥行业发展的自身优势 4.2 2016-2018年安徽省水泥产量分析 4.2.1 2016年安徽省水泥产量分析 4.2.2 2017年安徽省水泥产量分析 4.2.3 2018年安徽省水泥产量分析

4.3 2016-2018年安徽巢湖市水泥行业发展分析 4.3.1 巢湖水泥产业发展概况 4.3.2 巢湖水泥工业实现大跨越

4.3.3 巢湖水泥产业结构调整获得突破性进展 4.3.4 巢湖市含山县水泥产业发展浅析 4.4 安徽省水泥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4.1 安徽水泥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4.4.2 安徽水泥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五章 2016-2018年安徽省散装水泥发展概况 5.1 2016-2018年中国散装水泥发展分析 5.1.1 散装水泥的优越性

5.1.2 我国散装水泥发展总体状况 5.1.3 中国散装水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5.1.4 加快我国散装水泥发展的战略措施 5.2 2016-2018年安徽省散装水泥发展总况 5.2.1 安徽省散装水泥发展综述 5.2.2 安徽散装水泥的发展状况 5.2.3 安徽散装水泥的发展现状

5.3 2016-2018年安徽省主要地区散装水泥发展分析 5.3.1 巢湖市 5.3.2 芜湖市 5.3.3 淮北市

5.4 2016-2018年散装水泥与循环经济发展分析 5.4.1 散装水泥循环经济基本理论

5.4.2 发展散装水泥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明显 5.4.3 散装水泥循环经济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5.4.4 发展散装水泥循环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5.5 安徽省散装水泥发展规划 5.5.1 安徽散装水泥未来发展形势 5.5.2 安徽散装水泥发展目标

5.5.3 未来安徽散装水泥发展的保障措施 第六章 2016-2018年重点企业分析 6.1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6.1.1 企业发展概况 6.1.2 经营效益分析 6.1.3 业务经营分析 6.1.4 财务状况分析 6.1.5 未来前景展望

6.2 安徽铜陵上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6.2.1 公司简介 6.2.2 企业发展综述 6.2.3 企业经营状况

6.2.4 企业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第七章

安徽水泥行业投资及前景分析 7.1 投资机会

7.1.1 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为水泥行业带来机遇 7.1.2近万亿贷款松绑利好水泥等产业并购 7.1.3 安徽省水泥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7.1.4 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带动水泥需求 7.2 投资风险及策略

7.2.1 政策执行力度及进度的不确定性 7.2.2 投资水泥行业需关注的两个方面 7.2.3 要冷静看待水泥市场的冷与热 7.3 水泥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7.3.1 未来几年水泥产业将保持平稳增长 7.3.2 我国水泥产业成本控制与变动趋势 7.3.3 中国水泥工业的四个技术趋势

7.2018-2022年安徽省水泥行业前景预测 7.4.1 未来安徽水泥工业发展重点与生产布局 7.4.2018-2022年安徽省水泥行业收入预测 7.4.2018-2022年安徽省水泥行业利润预测 7.4.4

2018-2022年安徽省水泥行业产值预测 7.4.2018-2022年安徽省水泥行业产量预测 附录

附录一:安徽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2013年)图表目录

图表 通用水泥的实物质量要求

图表 2006-2017年中国水泥熟料产能分地区比重变化情况 图表 2006-2017年中国水泥产能分地区比重变化情况

图表 2010-2017年我国水泥产业景气指数走势(剔除随机因素)图表 2016年安徽省水泥产量数据 图表 2017年安徽省水泥产量数据 图表 2018年安徽省水泥产量数据

图表 2015-2018年海螺水泥总资产及净资产规模 图表 2015-2018年海螺水泥营业收入及增速 图表 2015-2018年海螺水泥净利润及增速

图表 2017年海螺水泥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地区 图表 2015-2018年海螺水泥营业利润及营业利润率 图表 2015-2018年海螺水泥净资产收益率 图表 2015-2018年海螺水泥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图表 2015-2018年海螺水泥资产负债率水平图表 2015-2018年海螺水泥运营能力指标

图表

2018-2022年安徽省水泥制造业收入预测 图表

2018-2022年安徽省水泥制造业利润预测 图表

2018-2022年安徽省水泥制造业产值预测 图表

篇3:2024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 货量的增大, 使得进出口贸易的收发货人都已没有能力亲自去操作其中的每一项具体的流程, 这一复杂的操作流程则需要委托他人办理, 因此逐渐形成了国际货运代理公司。随着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不断增多, 使得国际货运代理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行业。

在近年来, 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发展非常迅速, 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发展, 沿海城市的不断开发, 货运码头的不断开放, 导致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多, 市场竞争激烈, 到底我国的国际货运代理的发展前景堪忧。

一、我国国际货运代理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际货运代理是自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 才逐渐发展起来, 历史较短, 发展却非常迅速, 因此, 可以说我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是一个不成熟的行业, 需要不断进行深入的改革与发展, 更有必要需要创新。我国的国际货运代理行业起步晚, 历史较短,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实施, 中国加入WTO组织,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 国家的重视以及市场经济的作用下, 发展非常迅速, 同时问题也逐渐显现。

1. 缺乏市场竞争力, 经营模式不合理

在如此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下, 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其中, 强则越强, 弱者遭到淘汰。一般新兴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规模都较小, 业务多为国内的直客, 市场竞争力小, 大部分业务都是与规模大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合作, 并不是直接与承运人合作。而且经营模式是主要通过社会关系, 以及价格比拼来获得客户。然而我国的对外出口贸易的80%的FOB的货物, 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 与海外代理合作的网络联系不足, 往往是由规模较大、具有全球代理网络优势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所竞争获得经营。在目前的情况来看, 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经营模式是通过与直客合作, 依赖大公司或承运人的舱位, 以及优势运价, 从中赚取差价以及操作费等佣金作为主要的收入以及利润。而往往在遇到旺季, 舱位紧张, 或者运价上涨的时候, 部分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会通过压低价格, 乱收取各种费用来扰乱市场。

2. 发展不平衡, 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的国际货运代理发展较不平衡, 虽然全国各地都有国际货运代理公司, 但是对比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 可以说发展是极其不平衡的。在内陆城市, 沿江城市或者铁路城市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较多但其规模也是较小, 其他的内陆城市是少之又少, 发展非常缓慢。而沿海城市, 国际货运代理公司数量大, 业务量也大, 由于沿海城市开放的港口码头较多, 其中更有世界中数一数二的大码头, 发展是非常迅速。

作为国际货运代理, 实质上的职责就是服务, 为委托人提供国际货物运输一系列的服务。然而, 我国大部分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都为中小型规模的, 对于人员的招聘的门槛也低, 导致专业性不高, 素质较低, 基本是没有获得货运代理资格证书, 大部分是通过工作后的经验所累积的知识或者就是完全的新手, 并无任何的资质要求。据统计, 我国现有的从业国际货运代理的人数超过了30万, 但是相当一部分的人员是没有参与过正式的培训, 大大制约了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发展。

3.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收费混乱

由于存在各种规模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 导致市场上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对于具有全球性海外代理网络的规模巨大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 服务非常完善, 质量也非常高, 能够提供每一项具体的细致的服务, 提高效率, 通过开展综合性的物流运输, 来达到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已经完善自身的经营模式。而中小规模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 往往是通过去对比市场的最低价格成本提供服务, 一味追求利益, 然而这种服务, 通常是有许多诟病的。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运价低, 但是过后会以各种名义乱收费, 上船后, 有问题也不尽心为委托人处理, 或者结清费用后, 对于这个货物置之不理等。这种经营模式, 会扰乱市场之间的竞争, 对于这种类型的企业, 也很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以及前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 逐渐衍生出了虚拟经济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在近几年来迅速发展, 成为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如今的信息经济时代, 电子商务成为了中坚力量, 为我国的经济创造了二次的腾飞, 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对于创造一个网络的基础设施的平台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子商务依靠着互联网信息联系全球, 汇聚了国内海外甚至全世界的生产信息, 交易信息, 货物资源配置信息, 消费信息等, 对于整理集合这些信息, 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如今传统的消费行为方式, 使得从传统的实体商店线下交易转变为到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线上交易。同时,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 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给予年轻人更多的创业机会, 也做到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购物交易。

我国的电子商务现在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往后将会有更多不同的行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实现创新与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 电子商务将会与社交网络平台, 移动通信平台等相结合, 实现全面扩张的趋势,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国际货运代理实现与电子商务平台结合

如果一个行业或者企业想要有新的突破, 就必须要懂得创新, 而如今的数字信息时代, 电子商务已经逐渐发展, 并渗透到每一个领域, 作为国际货运代理公司, 必须要把握住这个机会, 实现创新。由于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 同样也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而客户对于服务的要求更是提高了, 需要效率快, 方便便捷, 要求的服务质量更高了。

首先,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 对于信息的整合、交换、联系沟通是得到了大大地提高。对于以往传统的需要邮件往来或者亲自奔走的方式, 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大大简化了, 使得国际货运代理整个操作流程更加便捷, 有更多的时间可以为客人提供服务。

其次,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 客人能够很简便地查询到运价以及各种详细并进行对比, 不再需要通过邮件的一次次询问, 从而可以维护市场的稳定。

中国加入WTO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际货运代理业务中, 需要通过海外代理的海外业务更是不断增加。通过电子商务平台, 对于国际货运代理公司来说能够更有效的与海外代理取得联系并增加合作的可能性, 同时对于海外客户来说, 寻找国内的合作资源更是便捷, 有利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也大大缩短了交易的空间和时间。

我国的大部分国际货运代理公司都为中小规模, 自身实力不强, 竞争力也较弱, 对于部分需要提供更多的综合性货物运输服务是没有能力做到, 通过依靠就近的社会关系, 以及压低市场价格作为主要收入, 难以变大变强。因此如果这部分中小型规模国际货运代理公司通过创立一个第三方的物流交易电子商务平台, 共同合作, 实现互补, 对于这部分企业将会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 能够改变只通过社会关系的客户资源的方式, 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以及作为宣传。对于市场来说, 减少了恶性竞争, 有利于实现市场的稳定性, 为市场提供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 为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契机。在如今的国际货运代理的发展中, 需要有新的力量与平台对其进行整合, 而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满足这一条件, 为其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实现转型。同时作为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必须积极进取, 实现创新, 通过实现与电子商务结合的转型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如此严峻的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能够站稳脚跟。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 国际货运代理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使得国际货运代理行业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了解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发展的现状, 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 并提出建议。如今电子商务迅速崛起, 分析电子商务与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相结合所带来的无可计量的发展前景。

篇4: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关键词:园林;发展;现状;优势;管理趋势;前景分析

一、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现状

1.1行业法制及技术标准体系起步较晚

我国园林行业法制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制定风景园林技术标准,早期的标准主要有:1991年,建设部修订发布了《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列出百余项拟编制的技术标准,已颁布《公园设计规范》、《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近十项标准。1992年,建设部颁布《城市园林绿化条例》,2002年又颁布了《城市绿线管理办法》。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统计,在建设部现有颁布的城市绿化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有26项。我国园林行业国家和地方颁发的法规文件,共368项,其中由全国人大批准颁布的条例4项;国务院令8项;国家建设部颁发的规定类43项、资质标准类11项、技术标准类15项;各省、区、市颁发的法规和标准272项。这些法规和标准是在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建设中逐步建立并巩固、推广,在规范生产、组织生产、指导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国园林行业全面提高质量管理奠定了基础。

1.2 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容不断扩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绿化进程突飞猛进。1991年12月,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上提出,“九五”期间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应有总体的量化指标,如人均公共绿地、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等,并提出创建“花园城市”、“园林城市”等设想。至2006年末,全国655个设市城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38%,建成区绿地率30.27%,人均公共绿地7.94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末增长6%、6.01%和3.38平方米。建设部开展“园林城市”的创建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各城市绿化建设的积极性,至今,先后建立了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2个,命名了国家园林城市97个、园林城区4个。

1.3 行业产值持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城市化建设催生园林绿化大市场,园林行业迎来发展的春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园林行业每年产值1500亿元左右。据城市建设统计公报统计,从2002年至2006年,全国650余个设市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上升,平均每年投资4741亿元,以平均20.55%的速度增长,其中城市园林绿化平均每年投351亿元,投资平均增长速度达16.42%,2006年城市园林绿化投资达427亿元。

二、园林行业的发展优势

2.1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园林产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是近20年来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十五"计划,"十五"期间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7%左右。今后20年,中国经济仍将快速、健康发展,这是园林植物材料和花卉产业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的保证。

2.2 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房地产业兴起

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房地产业兴起是园林产业快速发展的加速器。当前,改善人居环境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房地产开发商认为房地产环境质量好坏是房地产项目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十五"计划规定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5%,目前很多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没有达到该指标,需要大量建设城市园林绿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规模迅速扩大,新的城市和城市建成区拉动了大规模的园林绿化建设。

2.3 基础设施建设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建设)拉动配套园林绿化和环境建设项目发展。近年来,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庞大,固定資产投资增长强劲。在公路建设方面,到2000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1.6万公里。到"十五"期末,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16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2.5万公里以上。道路绿化和配套景观建设规模扩大、要求提高。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强有力地拉动园林绿化产业的发展。在民航运输建设方面,大规模扩建、新建民航机场,配套园林绿化面积大幅度上升。"十五"期间我国将新建1.4万公里高速铁路客运网。铁路、公路沿线的绿色通道建设需要大量的园林植物材料用于绿化和景观建设。

2.4 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

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为园林产业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根据"零点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居民关心的焦点,有49.2%的城市居民将环境问题列为其关心的焦点问题。随着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政府对环保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将大大促进了环境建设和园林建设的发展,从而拉动园林产业。每年都有城市园林建设项目被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或重点建设工程,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综上所述,中国园林产业高速发展的外部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将进入起跑和起飞阶段,估计今后5-10年,中国园林产业将以25%至30%左右的年增长速度快速发展。

三、园林行业目前的管理现状及未来管理的发展变化趋势分析

目前,园林行业的管理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还不够完善,需进一步改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实践,对我国经济社会乃至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我国园林管理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觉得园林管理主要从技术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方面入手。

从技术管理方面讲,园林管理主要从设计、施工、绿化养护等方面展开。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设计到位,尽可能的避免和减少以后重新设计、改造、维修的费用,对业主负责,对广大居民负责,为企业创造利润,为公司赢得荣誉。施工方在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方的意愿,遇到问题时多与设计方沟通,坚决抵制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保证工程的质量。绿化管理在园林景观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园林景观与其他场景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一门活的艺术,随着植物的生长,其景观效果会不断变化,因此,绿化养护管理就显得相当重要。

从人力资源管理来讲,园林行业管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源体系,其管理有些紊乱。人力资源是公司运作的核心资源,拥有、保持一支合格的管理者与员工队伍是公司管理系统能否高效运作的关键。工作是复杂组织的基本细胞,每个人则拥有一种涉及具体责任、任务和活动的工作,经过合理的安排后,所有的人各尽其能,才能保证一个企业的长久不衰。目前,园林企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从基于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到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随着这种转变的进行,园林行业的发展必定会踏上新的台阶。社会在发展,园林行业同样也在发展。园林行业正在朝着正规化、市场化、生态化、多元化发展,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李燕. 校园景观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初探. 郑州大学.2010

篇5:2024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交付形式]: e-mali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第一章 汽车物流概述

1.1 汽车物流的概念及模式 1.1.1 汽车物流的基本定义 1.1.2 汽车物流行业的特点 1.1.3 汽车物流配送的主要模式 1.1.4 汽车物流现行的主体模式 1.2 汽车物流的四个环节

1.2.1 供应链采购下的零部件供应物流 1.2.2 实现精益生产的生产物流 1.2.3 实施柔性化管理的销售物流

1.2.4 实现“绿色物流”目标的回收物流 第二章 2016-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分析 2.1 2016-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运行现状 2.1.1 行业产销情况综述 2.1.2 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2.1.3 产业集中度分析 2.1.4 市场价格行情分析 2.1.5 未来行业发展趋势

2.2 2016-2018年中国汽车进出口情况分析 2.2.1 2016年进出口状况 2.2.2 2017年进出口状况 2.2.3 2018年进出口状况

2.3 2016-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政策环境 2.3.1 汽车行业鼓励政策 2.3.2 汽车行业监管政策 2.3.3 汽车产业环保政策 2.3.4 汽车行业政策热点 2.3.5 汽车行业政策动向

2.4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分析 2.4.1 发展自主品牌的必要性 2.4.2 自主品牌发展现状 2.4.3 自主品牌的发展模式 2.4.4 自主品牌滞后的根源 2.4.5 自主品牌改革路径

2.5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2.5.1 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2.5.2 产业发展制约瓶颈 2.5.3 产业税收体系存在的不足 2.5.4 行业面临环保考验

2.6 促进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对策 2.6.1 产业应对成本上升的建议 2.6.2 行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2.6.3 品牌国际化策略分析 2.6.4 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2.6.5 产业发展的相关理性思考

第三章 2016-2018年汽车物流行业综合分析 3.1 国际汽车物流行业发展分析 3.1.1 国际汽车物流业运行模式 3.1.2 国际汽车物流业发展趋势 3.1.3 德国汽车物流行业发展经验 3.1.4 日本汽车物流企业发展路径剖析 3.1.5 韩国汽车物流企业进驻中国市场 3.2 中国汽车物流行业发展综述 3.2.1 中国汽车物流行业发展特征 3.2.2 中国汽车物流行业发展快速 3.2.3 汽车行业入厂物流发展透析 3.2.4 汽车物流服务商资质要求提高 3.3 汽车滚装物流发展分析 3.3.1 汽车滚装物流的概念 3.3.2 汽车滚装物流的特点

3.3.3 国内汽车滚装物流资源分析 3.3.4 国内汽车滚装码头建设动态

3.3.5 我国汽车滚装企业物流发展的重点 3.4 汽车逆向物流发展分析 3.4.1 汽车逆向物流的概念 3.4.2 汽车逆向物流的产生

3.4.3 汽车逆向物流的作用及意义 3.4.4 汽车逆向物流存在的三个问题 3.4.5 提高汽车逆向物流服务水平的措施 3.5 汽车物流行业成本分析 3.5.1 物流成本的概念

3.5.2 汽车物流成本的构成

3.5.3 中国汽车物流行业成本较高 3.5.4 汽车物流高成本原因分析 3.5.5 降低整车物流成本的对策

3.6 汽车物流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 3.6.1 可持续发展的优势(Strength)3.6.2 可持续发展的劣势(Weakness)3.6.3 可持续发展的机会(Opportunity)3.6.4 可持续发展的威胁(Threat)3.6.5 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7 汽车物流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7.1 经营模式方面 3.7.2 信息化水平方面 3.7.3 基础设施方面 3.7.4 供应链流程方面 3.7.5 服务方式方面

3.8 汽车物流行业的发展对策 3.8.1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模式 3.8.2 加强信息化建设 3.8.3 改善物流监管环境 3.8.4 合理布局汽车生产网络 3.8.5 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 3.8.6 改善多式联运运输比例 3.8.7 树立良好企业信誉

3.8.8 加强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

第四章 2016-2018年中国汽车物流行业运行状况 4.1 2016年中国汽车物流行业运行分析 4.1.1 市场规模情况 4.1.2 龙头企业状况 4.1.3 行业标准建设 4.1.4 行业创新情况 4.1.5 细分市场态势

4.2 2017年中国汽车物流行业运行状况 4.2.1 市场规模情况 4.2.2 行业运行环境 4.2.3 行业深度拓展 4.2.4 龙头企业状况 4.2.5 行业创新情况

4.3 2018年中国汽车物流行业运行现状 4.3.1 行业运行环境 4.3.2 市场规模分析 4.3.3 产业深度拓展 4.3.4 龙头企业状况 4.3.5 行业创新情况

第五章 2016-2018年整车物流发展分析 5.1 整车物流概述 5.1.1 整车物流的概念

5.1.2 整车物流的基本特点

5.1.3 整车制造商的物流运作模式

5.2 2016-2018年中国整车物流行业发展概况 5.2.1 中国整车物流业的发展特点 5.2.2 中国整车物流发展模式探析 5.2.3 中国整车物流行业发展态势 5.2.4 中国整车物流行业政策进展情况 5.2.5 青岛保税港区打造汽车整车物流中心 5.3 港口整车物流发展分析

5.3.1 港口整车物流的介绍及主要特点 5.3.2 中国港口整车物流的区域发展状况 5.3.3 中国港口整车物流面临的主要问题 5.3.4 国外港口整车物流发展的经验启示 5.3.5 中国港口整车物流的发展建议

5.4 铁路运输在商品车整车物流中的发展分析 5.4.1 商品车整车物流发展现状

5.4.2 铁路运输在商品车整车物流中的优势 5.4.3 铁路企业发展商品车整车物流的问题 5.4.4 对铁路企业的发展建议

5.5 整车物流行业的竞争与合作分析 5.5.1 整车物流行业竞合概述 5.5.2 从价格竞争向综合竞争转变 5.5.3 整车物流行业的合作分析

5.5.4 整车物流行业已进入资本整合时代 5.6 中国整车物流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5.6.1 中国整车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5.6.2 中国整车物流业遭遇机制困局 5.6.3 制约中国整车物流的几个因素 5.7 中国整车物流行业的发展对策 5.7.1 中国整车物流行业的发展建议 5.7.2 整车物流业资源整合对策分析 5.7.3 构建汽车行业整车物流体系的措施 5.7.4 整车物流企业未来发展应对之道 5.8 中国整车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5.8.1 汽车运输资源控制趋于集中 5.8.2 公路运输仍是整车物流的主流

5.8.3 整车物流内涵及竞争方式将发生变化 5.8.4 整车物流业务模式将向双向拓展 5.8.5 未来整车物流的关键能力在于合作

第六章 2016-2018年汽车零部件物流发展分析 6.1 零部件物流概述 6.1.1 汽车零部件的种类 6.1.2 汽车零部件物流的分类 6.1.3 汽车零部件物流的运作模式 6.1.4 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的体系结构

6.2 2016-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物流发展概况 6.2.1 中国汽车零部件物流发展综述 6.2.2 汽车零部件物流取得积极进展 6.2.3 汽车零部件物流发展现状透析 6.2.4 新政鼓励发展汽车零部件物流体系 6.2.5 汽车零部件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动态 6.3 中国汽车零部件物流与整车物流的比较 6.3.1 整车与零部件功能特性的差别 6.3.2 汽车物流服务模式的区别 6.3.3 汽车物流管理过程的比较 6.4 汽车零部件物流发展模式分析

6.4.1 国外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模式及借鉴意义 6.4.2 “主机厂中心型”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模式 6.4.3 汽车零配件产业JIT管理物流模式分析 6.4.4 第三方汽车零配件供应物流及其发展模式 6.5 汽车零部件企业物流管理策略及方案优化分析 6.5.1 相关概述

6.5.2 供应物流管理策略 6.5.3 生产物流管理策略 6.5.4 销售物流管理策略 6.5.5 结论简述

6.6 RFID技术在汽车零部件物流的应用解析 6.6.1 企业物流问题 6.6.2 RFID解决方案 6.6.3 RFID应用成效分析

6.7 中国汽车零部件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发展趋势 6.7.1 汽车零部件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6.7.2 汽车零部件物流企业的发展建议 6.7.3 汽车零部件物流的三大发展趋势

第七章 2016-2018年第三方汽车物流发展分析 7.1 第三方物流概述 7.1.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7.1.2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7.1.3 第三方物流的价值 7.1.4 第三方物流发展必然性 7.2 第三方汽车物流发展概况 7.2.1 汽车工业第三方物流分析 7.2.2 汽车第三方物流的效益

7.2.3 汽车企业第三方物流应用模式 7.2.4 第三方物流和汽车企业合作利弊 7.2.5 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 7.3 中国第三方汽车物流行业面临的问题 7.3.1 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7.3.2 行业面临的市场挑战 7.3.3 第三方物流应用障碍

7.4 中国汽车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对策及趋势 7.4.1 行业改革策略 7.4.2 三方联动发展 7.4.3 企业发展策略 7.4.4 发展第四方物流 7.4.5 第三方物流将成主流趋势 第八章 汽车物流企业运营战略探索 8.1 汽车物流企业的品牌建设情况分析 8.1.1 汽车物流品牌发展现状 8.1.2 企业品牌建设主要内容 8.1.3 品牌建设实施与维护措施

8.2 汽车物流企业绩效评估管理分析 8.2.1 企业绩效评估的必要性 8.2.2 企业绩效评估指标选取 8.2.3 企业绩效评估主要方法

8.3 汽车物流企业组建战略联盟分析 8.3.1 战略联盟的概念

8.3.2 汽车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主要联盟形式 8.3.3 汽车物流企业之间主要战略联盟形式 8.3.4 汽车物流外资巨头到华组建战略联盟 8.4 部分汽车制造企业物流运作管理模式 8.4.1 一汽大众第三方物流备件供应售后模式 8.4.2 长安汽车零部件物流管理运作模式 8.4.3 BMW公司汽车物流运作管理优化 8.4.4 上汽集团物流业务外包运行分析 8.4.5 丰田公司实时物流管理战略 8.5 汽车物流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8.5.1 汽车物流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8.5.2 汽车物流企业整合机遇及对策 8.5.3 汽车物流企业降本增效措施 8.5.4 构筑汽车物流企业核心能力 8.5.5 汽车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九章 2016-2018年汽车物流与供应链分析 9.1 汽车供应链概述 9.1.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9.1.2 汽车企业的供应链 9.1.3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理念 9.1.4 汽车行业供应链的主要特点 9.1.5 影响汽车供应链运作的因素 9.1.6 汽车供应链的纵向及横向整合 9.2 供应链角度上的汽车物流改善 9.2.1 现代物流演变的原因和走向分析 9.2.2 汽车行业物流向供应链的演变分析 9.2.3 流程重构达到汽车物流一体化的综述 9.2.4 汽车制造企业应保持供应链的主导地位 9.3 汽车企业集团应用集成供应链物流模式分析 9.3.1 集成供应链物流模式的内涵分析 9.3.2 集成供应链物流模式的主要特点 9.3.3 集成供应链物流模式的应用分析 9.4 汽车供应链与第三方物流

9.4.1 运用现代物流整合汽车行业供应链 9.4.2 第三方汽车物流供应链发展分析

9.4.3 第三方物流在汽车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 9.5 汽车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策略 9.5.1 汽车物流供应链的优化与管理 9.5.2 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对策 9.5.3 供应链管理下汽车物流的创新对策

9.5.4 供应链管理下中国汽车业应采用的物流模式 第十章 2016-2018年汽车物流的信息化分析 10.1 汽车物流信息化发展概况

10.1.1 信息化对法国汽车物流业产生的影响 10.1.2 汽车物流行业信息化的作用 10.1.3 汽车物流信息平台的重要性 10.1.4 中国汽车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10.2 中国整车物流管理信息化分析

10.2.1 中国汽车业面临着整车物流管理的变革 10.2.2 整车企业对商品车运输管理系统的需求 10.2.3 整车物流管理系统实例分析

10.3 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分析 10.3.1 建设层次分析 10.3.2 技术手段分析 10.3.3 建设注意问题

10.4 汽车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策略 10.4.1 中国汽车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对策 10.4.2 汽车物流业应当先构建信息平台

第十一章 2016-2018年汽车物流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11.1 上海安吉汽车零部件物流有限公司 11.1.1 企业发展概况 11.1.2 企业网络体系解析 11.1.3 企业战略合作动向 11.1.4 企业持续精益化运作

11.2 重庆长安民生物流有限公司 11.2.1 企业发展概况

11.2.2 企业综合竞争力分析

11.2.3 2016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2.4 2017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2.5 2018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3 中国汽车物流公司(CALI)11.3.1 公司简介

11.3.2 2016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3.3 2017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3.4 2018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4 吉林省长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11.4.1 企业发展概况

11.4.2 企业业务发展的系统 11.4.3 企业扎根汽车物流产业 11.4.4 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 11.5 北京福田物流有限公司 11.5.1 企业发展概况

11.5.2 企业取得的主要成绩 11.5.3 企业快速发展的策略 11.5.4 企业管理模式分析

11.5.5 信息化成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第十二章 汽车物流业前景趋势分析 12.1 中国汽车物流市场前景预测 12.1.1 市场发展前景光明 12.1.2 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12.1.3 2018-2022年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12.2 中国汽车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2.2.1 行业发展趋势 12.2.2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12.2.3 企业发展趋势 附录: 附录一:《商用车运输服务规范》(WB/T1032-2006)说明 附录二:《商用车运输服务规范》(WB/T1032-2006)附录三:《乘用车水路运输服务规范》(WB/T1033-2006)说明 附录四:《乘用车水路运输服务规范》(WB/T1033-2006)

图表目录

图表 汽车滚装物流全过程示意图 图表 汽车企业物流成本构成

图表 中日调查汽车企业物流费用率比较 图表 中国汽车物流业的三种模式

图表 汽车制造企业零部件供应物流体系结构 图表 最佳库存决策模型

图表 “主机厂中心型”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模式

图表 主要国家或地区汽车制造企业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百分比 图表 A公司部分主要业务流程示意图 图表 A公司的部分主要作业流程示意图

图表 TPL企业发展汽车零配件供应物流运作的模式一 图表 TPL企业发展汽车零配件供应物流运作的模式二 图表 TPL企业发展汽车零配件供应物流运作的模式三 图表 公司国内供应商实行的网络规划 图表 国外供应商网络规划 图表 供应商物流成本占比 图表 沿途取货模式 图表 销售物流网络规划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优化后销售物流网络规划

基于RFID与基于条码的物流系统性能对比 导入RFID后的变化

针对各种问题导入系统后的解决方案 RFID应用后公司的运行效率

汽车工业制造—销售—服务供应链示意图 没有3PL的运输和仓储模式 3PL加入后的运输和仓储模式 分布式数据库示意图

汽车物流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设备与前置运送成本与送货频率之关系 物流成本最佳化之潜能

BMW公司某厂房送货过程的物流成本

3个BMW工厂的供货商的4种最佳化替代方案 汽车供应链整体流程 分布式数据库示意图

2015-2016年长安民生物流综合收益表 2015-2016年长安民生物流分部资料

2015-2016年长安民生物流收入分地区资料 2016-2017年长安民生物流综合收益表 2016-2017年长安民生物流分部资料

2016-2017年长安民生物流收入分地区资料 2017-2018年长安民生物流综合收益表 2017-2018年长安民生物流分部资料

2017-2018年长安民生物流收入分地区资料 2015-2016年CALI综合收益表 2015-2016年CALI分部资料

2015-2016年CALI收入分地区资料 2016-2017年CALI综合收益表 2016-2017年CALI分部资料

2016-2017年CALI收入分地区资料 2017-2018年CALI综合收益表 2017-2018年CALI分部资料

2017-2018年CALI收入分地区资料

2015-2016年中国汽车物流公司综合收益表 2015-2016年中国汽车物流公司分部资料

2015-2016年中国汽车物流公司收入分地区资料 2016-2017年中国汽车物流公司综合收益表 2016-2017年中国汽车物流公司分部资料

2016-2017年中国汽车物流公司收入分地区资料 2017-2018年中国汽车物流公司综合收益表 2017-2018年中国汽车物流公司分部资料

篇6:2024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交付形式]: e-mali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第一章2017年全球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 第一节2015-2017年全球房地产发展分析

一、2017年全球房产市场现状

二、2017年全球房产市场现状

三、2017年全球房地产商投资额分析

四、2017年全球房地产市场发展概况

五、全球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第二节2017年世界部分国家房地产发展分析

一、201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二、2017年欧洲房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三、2017年德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四、2017年法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五、2017年英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六、2017年日本房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第三节2017年港台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

一、2017年香港房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二、2017年台湾房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三、台湾公司有望直接投资大陆房地产 第四节世界房地产泡沫及其影响分析

一、世界房地产泡沫概述

二、房地产泡沫特征分析

三、房地产泡沫的影响

第二章2017年中国房地产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2017年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

二、2017年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三、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四、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析

五、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分析

六、2017年对外贸易的发展形势分析

第二节2017年中国房地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2017年中国房地产土地政策分析

(一)《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

(二)国土资源部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

(三)《2017年全国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公告》

二、2017年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分析

(一)中国保障性住房主要政策分析

(二)央行银监会要求支持保障房项目贷款

(三)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政府的工作重点

(四)《关于公开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信息的通知》

三、2017年中国房地产限购政策分析

(一)新“国四条”与新“国十条”

(二)新“国五条”限购政策出台

(三)新“国八条”房地产限购政策

(四)住建部公布新增限购城市五项标准

四、2017年中国房地产其他政策分析

(一)《住宅销售价格统计调查方案》

(二)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调整

(三)《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

(四)2017年新“国五条”房地调控政策

五、银根紧缩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2017年中国房地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一、2017年人口规模及结构分析

二、中国城镇化进程分析

三、中国人均住房面积情况

四、家庭人均居住支出情况

五、居民住房观念的改变

第三章2015-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分析 第一节2017年中国房地产景气指数分析

一、2017年企业景气指数持续回升

二、2017年“国房景气指数”分析

三、2017年“国房景气指数”分析

第二节2015-2017年中国房地产业供给情况分析

一、土地开发及购置面积

(一)2017年房地产土地购置与开发情况

(二)2017年房地产土地购置与开发情况

(三)2017年房地产土地购置与开发情况

二、房地产投资完成额

(一)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分析

(二)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分析

三、资金来源分析

(一)2017年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分析

(二)2017年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分析

四、房屋施竣工面积

(一)2017年房屋施竣工面积

(二)2017年房屋施竣工面积

五、房地产业市场供给结构分析

(一)2017年房地产业市场供给结构分析

(二)2017年房地产业市场供给结构分析

(三)2017年房地产业市场供给结构分析 第三节2015-2017年中国房地产业需求情况分析

一、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二、201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长情况

三、201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增长情况

四、2017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一)2017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二)2017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三)2017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第四节2017年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2017年中国房地产上市企业特征分析

二、2017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剖析

三、2017年中国房地产企业拿地速度放缓

四、2017年中国房地产企业打响业绩保卫战

五、2017年中国房地产企业品牌价值分析

六、2017年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分析

第四章2017年中国房地产业市场分析与展望 第一节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一、2017年中国房地产发展特点分析

二、2017年二三线城市房价变动情况

三、2017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 第二节2017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形势分析

一、2017年中国房地产总体走势

二、2017年房地产贷款情况分析

三、2017年房产成交情况分析

四、重点城市住宅库存量激增

五、2017年房地产市场融资情况

第三节2017年中国房地产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

一、2017年宏观经济形势预测

二、2017年购房者心理预期分析

三、2017年房地产细分市场走势分析

第五章2015-2017年中国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分析 第一节上海市

一、2017年上海市房地产投资开发情况

二、2017年上海市房地产土地市场情况

三、2017年上海市房地产建设供给情况

三、2017年上海市房地产销售需求情况

四、2017年上海市房地产价格走势情况

五、2017年上海市房地产市场运行分析 第二节北京市

一、2017年北京市房地产投资开发情况

二、2017年北京市房地产土地市场情况

三、2017年北京市房地产建设销售情况

四、2017年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第三节广州市

一、2017年广州市房地产调控政策分析

二、2017年广州市土地市场供求分析

三、2017年广州市房地产投资开发情况

四、2017年广州市房地产建设销售情况

五、2017年广州市商品住宅市场分析

六、2017年广州市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大 第四节深圳市

一、2017年深圳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二、2017年深圳房地产市场表现分析

(一)一级市场城市改造及土地成交

(二)二级市场商品房成交分区情况

(三)三级市场商品房成交分区情况

三、2017年深圳房地产土地市场分析

四、2017年深圳市新房市场供需分析

五、2017年深圳二手房市场供需分析

六、2017年深圳房地产写字楼市场分析

七、2017年深圳市房地产市场展望分析 第五节南京市

一、2017年南京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概述

二、2017年南京房地产建筑与销售情况

三、2017年南京市房地产市场成交情况

四、2017年南京市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 第六节苏州市

一、2017年苏州市房地产市场概述

二、2017年苏州市商品房成交分析

三、2017年苏州市土地市场分析

四、2017年苏州市住宅市场分析

五、2017年苏州房地产开发销售情况 第七节杭州市

一、2017年杭州市房地产市场概述

二、2017年杭州市房屋建筑与销售情况

三、2017年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

四、2017年杭州市房地产景气指数分析 第九节重庆市

一、2017年重庆房地产土地市场分析

二、2017年重庆房地产土地市场分析

三、2017年重庆房地产市场运行分析

四、2017年重庆房地产地方政策分析

五、2017年重庆房地产市场前景展望 第十节成都市

一、2017年成都市房地产土地市场分析

二、2017年成都市房地产市场供需分析

三、2017年成都市房地产市场运行分析

四、2017年成都市房地产土地市场分析

五、2017年成都市房地产市场供需分析

六、2017年成都市房地产市场运行分析

七、2017年成都市房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第十一节武汉市

一、2017年武汉市房地产开发市场分析

二、2017年武汉市房地产市场运行特征

三、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存在问题及分析

四、未来武汉市房地产市场前景展望

第六章2017年中国房地产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2017年房地产市场竞争层次体系探讨

一、房地产市场竞争层次概述

二、产品式样竞争

三、产品大类竞争

四、产品使用价值竞争

五、基于消费观念和文化导向的竞争 第二节中国房地产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一、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

二、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总体状况

三、国资委勒令非地产国企退出房地产

四、中国房地产行业并购与重组分析

五、中国房地产市场集中度提高

六、中国房地产市场销售门槛提升

七、中国房地产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三节2017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房地产市场竞争阶段

二、房地产市场竞争特征

三、房地产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四节2017年信息化与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二、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中国房地产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原则

四、房地产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第五节2017年中小房地产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中小房地产企业发展现状

二、房地产中小企业竞争优势

三、房地产中小企业竞争劣势

四、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竞争战略

五、中小房地产企业市场竞争措施

第七章2015-2017年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一节后危机时代下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思考

一、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可能锚定房地产

二、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对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力度的把握

四、对房地产信贷政策和房产税的思考

五、房地产企业战略转型的思考与对策 第二节企业应对房地产周期波动的经营策略

一、资本运作策略

二、土地储备策略

三、业务组合策略

四、区域互补策略

第三节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分析

一、房地产企业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

二、房地产企业品牌发展战略分析

三、房地产企业客户发展战略分析

四、房地产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中国房地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分析

一、中国房地产业的战略选择

二、房地产企业专业化战略选择

三、房地产企业多样化战略选择 四、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开发策略选择

五、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战略分析

六、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的战略选择

第五节新形势下中国房地产发展创新战略分析

一、新形势下房地产发展需要创新型智慧

二、新形势下房地产需要产品与金融创新

三、新形势下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创新分析

四、新形势下房地产市场的创新营销策略

五、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创新转变的热点 第六节新形势下中国房地产企业持续发展思考

一、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面临新形势

二、房地产企业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中国房地产企业持续发展的思路 第七节中国中小房产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一、中小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的特点

二、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三、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竞争战略探讨

四、中小房地产企业的品牌战略建设分析

第八章2015-2017年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一节房地产企业发展管理分析

一、成本控制策略

二、定价策略分析

三、竞争策略分析

四、并购重组策略

五、融资策略分析

六、资本运作策略

第二节房地产企业品牌发展策略

一、房地产品牌及其作用

二、房地产品牌塑造的必要性

三、房地产主流企业的品牌误区

四、房地产企业品牌开发步骤分析

五、房地产物业管理品牌化发展趋势

六、中国房地产企业品牌创建战略

七、中国房地产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 第三节中国旅游房地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一、旅游房地产的概念及分类

二、中国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市场前景

三、发展旅游房地产业的宏微观思考

四、中国旅游房地产业发展对策探究 第四节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融资发展分析

一、新宏观形势下房地产企业融资困境

二、新宏观形势下房地产企业融资对策

三、宏观调控下房地产中小企业融资策略

四、中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

五、中小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对策

第九章2015-2017年中国房地产营销策略分析 第一节当前房地产企业营销状况分析

一、房地产企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二、房地产企业做好市场营销的策略 第二节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发展策略

一、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产品策略

二、新形势下完善房地产营销的策略

三、新形势下的房地产整合营销策略

四、房地产市场迎对危机营销价格策略 第三节基于GISVR的新型房地产营销模式

一、GIS和VR介绍

二、基于GIS/VR新型营销模式的优势 第四节房地产网络营销的策略选择

一、房地产网络营销运作模式分析

二、房地产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优势

三、房地产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缺陷

四、房地产企业网络营销的整合互补

五、房地产实现网络“赢销”的策略

第十章2017年中国房地产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第一节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概况

三、公司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二节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概况

三、公司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三节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概况

三、公司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四节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概况

三、公司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五节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概况

三、公司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六节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概况

三、公司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七节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概况

三、公司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八节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概况

三、公司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九节武汉南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概况

三、公司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析

第十节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概况

三、公司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十一章2018-2023年中国房地产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2018-2023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繁荣的因素

二、中国房地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分析

三、“十三五”中国保障房建设发展规划

第二节2018-2023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一、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分化趋势

二、2018-2023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前景分析

三、2018-2023年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目标

第三节2018-2023年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房地产企业民营化趋势分析

二、房地产企业集团化规模化经营

三、房地产企业服务的差别化趋势

四、房地产企业专业化和品牌化趋势

五、房地产企业网络化信息化趋向

六、房地产企业与金融业融合的趋势

七、房地产企业市场营销新趋势分析

八、未来房地产企业发展方向分析

九、小户型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 图表目录:

图表1 2015-2017年全球房地产商直接投资额变化趋势图 图表2 2017年全球房地产投资分布情况

图表3 2015-2017年美国新房及二手房销售库存情况 图表4美国历次房地产下行周期的房屋开工数量变动 图表5美国房地产投资于经济周期

图表6 2015-2017年德国房地产市场开工量与价格指数 图表7 2015-2017年法国房地产市场情况 图表8 2015-2017年英国房地产市场情况 图表9 英国房价年度增长预测

篇7:2024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交付形式]: e-mali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第一章 2016-2018年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一、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相关定义

二、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基本情况介绍

三、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原理介绍

二、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产业链条分析

三、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产业链环节分析

1、上游产业

2、下游产业

第三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二、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四节 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的赢利性分析

二、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的经济周期分析

三、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附加值的提升空间分析 第五节 国中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一、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资金壁垒分析

二、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技术壁垒分析

三、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人才壁垒分析

四、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品牌壁垒分析

五、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其他壁垒分析

第二章 2016-2018年全球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全球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第二节全球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第三节 亚洲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亚洲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亚洲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亚洲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四节 北美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北美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北美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北美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五节 欧盟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欧盟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欧盟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欧盟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六节 2018-2024年世界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分布走势预测 第七节

2018-2024年全球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章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

二、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四、全社会消费品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总额

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析

六、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分析

七、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

第二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监管体制现状

二、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第三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产业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一、人口环境分析

二、教育环境分析

三、文化环境分析

四、生态环境分析

五、消费观念分析

第四章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运行情况

第一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发展状况情况介绍

一、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二、行业创新情况分析

三、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供应情况分析 第四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第五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第六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五章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所属行业运行数据监测 第一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所属行业产销与费用分析

一、流动资产

二、销售收入分析

三、负债分析

四、利润规模分析

五、产值分析

第三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所属行业财务指标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六章 2016-2018年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市场格局分析 第一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一、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二、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主要品牌分析 第二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企业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 第五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竞争力分析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五、政府的作用

第七章 2016-2018年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需求特点与价格走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消费特点

第二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消费偏好分析

一、需求偏好

二、价格偏好

三、品牌偏好

四、其他偏好

第三节 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成本分析

第四节 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一、供需因素

二、成本因素

三、渠道因素

四、其他因素

第五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价格现状分析 第六节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平均价格走势预测

一、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价格影响因素

二、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平均价格走势预测

三、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平均价格增速预测

第八章 2016-2018年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区域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布 第二节 中国华东地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市场分析

一、华东地区概述

二、华东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东地区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东地区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节 华中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中地区概述

二、华中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中地区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中地区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市场规模预测 第四节 华南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南地区概述

二、华南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南地区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市场规模分析

第九章 2016-2018年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竞争情况

第一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SWOT分析

一、行业优势分析

二、行业劣势分析

三、行业机会分析

四、行业威胁分析

第三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竞争环境分析(PEST)

一、政策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十章 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企业分析(随数据更新有调整)第一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二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三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四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五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十一章 2018-2024年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一、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国内投资环境分析

二、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机会分析

三、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投资增速预测

第二节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发展预测

一、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二、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增速预测

三、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产值规模预测

四、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产值增速预测

五、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供需情况预测 第四节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盈利走势预测

一、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毛利润同比增速预测

二、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预测

第十二章 2018-2024年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投资风险与营销分析 第一节 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政策风险分析

二、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技术风险分析

三、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竞争风险分析

四、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其他风险分析

第二节 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企业经营发展分析及建议

一、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经营模式

二、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销售模式

三、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创新方向 第三节 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应对策略

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

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

三、企业自身应对策略

第十三章2018-2024年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品牌战略分析

一、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二节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战略综合规划分析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十四章 2018-2024年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产品策略分析

一、服务产品开发策略

二、市场细分策略

三、目标市场的选择

第二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定价策略分析 第三节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营销渠道策略

一、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渠道选择策略

二、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营销策略

第四节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价格策略 第五节

行业分析师投资建议

一、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重点投资区域分析

篇8:我国碳金融的发展前景分析

碳排放权交易是在实现《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的前提下, 如果排放少于预期的二氧化碳, 就可以出售剩余的额度;超额排放须购买额外的许可额度。

(一) 国际碳交易市场

《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种基于市场机制的国际合作减排机制。一是国际排放贸易 (IET, 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e) ;二是联合履行机制 (JI, Jointly Imple me nte d) ;三是清洁发展机制 (CDM, Cle an De ve lopme nt Me chanis m) , 是唯一涉及到发展中国家的机制 (1) 。国际碳交易市场参与国家日趋增多、市场结构向多层次深化, 资本运作越来越复杂。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 碳交易在2008~2012年间, 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 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达1500亿美元 (2) 。碳交易成为世界贸易的新标的物的趋势不阻。

(二) 国内碳交易市场

我国参与碳交易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CDM项目进入京都市场, 二是在国内建立适合国情的碳排放贸易机制, 并与国际接轨。

现阶段发展最迅速的是CDM项目, 世界银行测算, 全球二氧化碳交易需求量超过2亿吨。发达国家在2012年要完成50亿吨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 其中一半要以CDM的形式实现。CDM项目市场潜力巨大, 不少发达国家与中国合作CDM项目, 以换取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中国政府颁布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促进了中国CDM项目的顺利实施, 到2008年2月, 共有1112个CDM项目被发改委批准, 其中157个已在联合国CDM项目执行理事会注册成功 (3) 。碳交易在中国是一个静静等待的被开发的金矿。

(三) 碳交易催生碳金融

在现阶段, 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减排行为无法达到减排目标, 市场机制是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随着碳交易规模扩大, 交易个体增加, 除碳排放权的最终使用者和最初提供者更多的是金融机构承担起了交易中介的作用。在国际商业银行眼中, 碳排放权的交易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方向。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碳金融由此而生, 主要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 (4) 。面对碳金融兴起的同时, 碳交易和碳金融也正在被狂热的炒作。碳金融衍生产品的成本不固定, 它随着环保标准的改变而改变。所以, 在看到他蕴藏商机的同时, 更应注意他的风险。

二、碳金融的发展现状

国际金融机构在碳市场中扮演的角色不断发生变化, 金融机构的注意力已经从最初的以配额为基础的碳排放权的交易向减排项目融资转变。如:依CDM的规定, 购买碳排放权的发达国家向供给方提供资金和技术, 在供给方国家的境内以一个相对低的成本为该国开发风力发电、太阳能等减排项目, 并用由此而产生的“核证减排量”抵扣本国承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CDM相比较, JI在运作方式与CDM基本相同, 只是它对应的减排项目多设立在东欧和前苏联国家。无论是CDM还是JI从经济角度分析都有效降低了碳排放权的需求方的减排成本;从环保角度而言不仅实现了减排温室气体保护环境的最终目标, 发达国家提供的碳减排技术和项目资金也, 刺激和带动了发展中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目前, 全球已经有40多家大型商业银行加入了旨在推动环境保护的“赤道原则”, 同时有60多家金融机构宣布采纳该原则;碳基金方面, 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社区发展碳基金以及各国绿色碳基金等多种基金陆续推出, 规模不断扩大。

国内碳金融处于起步阶段, CDM项目和“绿色信贷”业务是最主要碳金融方式。中国CDM项目从06到08年, 占全球的比例分别为54%, 73%和84%。尽管全球碳金融的发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减缓, 我国碳金融的参与主体却不断增加, 伴随着巨大的需求, CDM机制成为一项新型的融资渠道, 我国CDM项目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兴业银行是国内首家开展绿色信贷的银行。该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帮助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截至2009年3月, 全行34家分行, 融资35.34亿元, 支持境内91个节能减排项目;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等国内商业银行也先后推出了收益率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的理财产品 (5) 。

三、碳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碳交易市场本身不是自发形成的, 其形成源于人为需求, 因此碳金融市场中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机制的作用就很弱。碳金融产品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现阶段, 最主要的帮助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融资方式是, CDM和银行的绿色信贷, 这两种方式, 即使发展的很好, 也很难满足低碳经济迅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并且现阶段CDM融资和绿色信贷都有他们自身的问题。

对CDM来说, 第一, 对CDM的认识不足, 国内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其商业价值;国内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规则等尚不熟悉。第二, 碳交易的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全。碳交易规则严格, 销售合同是涉及到国内外不同客户的长期合同。如果是非专业的中介机构难以具备开发和执行该项目的能力。在国外, 中介机构完成了大部分的CDM项目的评估及排放权的购买, 而我国的中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 无经验;无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帮助金融机构进行分析、评估、规避项目风险和交易风险。第三, CDM项目包含的风险因素多。主要包括:政策、项目、周期和CDM特有风险。对政策风险而言, 一是来自国际减排政策的变化带来的风险, 二是来自国内宏观调控的风险;项目风险指工程建设风险, 在项目运行阶段还存在监测核实风险。周期风险指贷款周期长制约着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同时也增加了难以预知的变数。对绿色信贷而言, 其在银行信贷总规模中的比重仍然较小。作为先驱者的兴业银行迫于外界对其盈利能力的质疑, 表示绿色信贷业务比重较小, 这反映了外界对绿色信贷缺乏信心。其本质原因:一是对绿色信贷的概念不明确, 缺少具体的指导目录;二是项目融资技术评估复杂, 银行开展这些项目缺乏人力更缺乏的是技术。三是, 在项目风险控制上, 节能减排贷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服务于中小企业, 但这也带来了更高风险。

四、完善碳金融的措施

(一) 更新理念

把为低碳经济服务新理念放在第一位, 使更多的资金流入与低碳经济相关行业中去。碳金融的发展应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碳交易机制, 对排放配额制度和发展排放配额交易市场进行研究和探索, 通过金融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 调整各主体间利益, 更好的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

(二)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商业银行要重点关注低碳项目的能效技术评估, 对参与低碳技术开发、开展循环经济的企业提供信贷倾斜。对于没有抵押担保品的环保企业应该能允许将污染物排放指标作为抵押物申请贷款。商业银行是否敢于将低碳项目作为贷款支持的重点, 对低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利用渠道、信息、资金结算优势, 为CDM项目业主选择有实力的买家, 降低风险;提供一个合理的核定碳排量报价, 实现效益最大化;实现低碳项目交易资金流转顺畅。

(三) 培养中介市场

CDM项目具有很强的实践和操作性。国家应该鼓励更多的民间机构在金融机构的带领下进入低碳领域, 重视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中介和交易中介的作用, 搭建碳融资的平台, 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我国直接融资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不足, 具有低碳概念的上市公司少, 节能减排企业发行企业债在我国也没有大规模展开, 建议将耗能和碳排放量的标准作为公司上市必须达到一项强制性指标, 对要在我国上市公司形成节能减排的硬约束;鼓励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对于符合发债条件的节能减排企业, 允许发行企业债券获得资金支持。

(五) 加大宣传, 构建激励机制

使企业对CDM和节能减排所蕴涵的价值有充分认识, 催生更多CDM业主, 金融机构要为国内减排项目提供开发、交易和管理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政府要制定规则, 提供投资、税收、信贷规模导向等政策配套, 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低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助推低碳经济发展。

(六) 构建并完善碳交易市场

碳交易催生碳金融, 完善的碳交易市场对碳金融的发展起积极推进作用。我国目前现有的碳交易市场是基于CDM项目的交易市场, 不是标准化的交易。应借鉴外国经验, 尽快建立标准化的碳交易市场。

五、发展碳金融的意义

(一) 发展碳金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发展碳金融是对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切实贯彻。生态经济将成为21世纪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中国的经济欠发达, 也不具有生态环境优势, 但在《京都协定书》的规定当中, 中国有着丰富的碳排放权, 中国也拥有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信心, 中国应该遵循比较优势原则, 进行清洁生产, 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 发展碳金融是转变发展模式的需要

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要从速度优先, 转变为效益优先, 要实现这一目标, 引导发展模式转变, 必须大力降低能源消耗, 调整能源结构, 减少污染排放, 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实践科学发展观。

(三) 发展碳金融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

我国人均资源稀缺、生态承载力不足, 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关键。循环经济要求“最少的废物排放”即碳排放量的最小无碳化, 低碳经济可降低能源消耗, 减少生态破坏, 减轻环境污染, 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提升我国生态文明的水平。

(四) 发展碳金融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的途径就是在坚持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 大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 着力发展金融、文化、旅游等低能耗产业;在第二产业内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实现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五) 发展碳金融是中国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

当更多的资金涌入低碳行业, 带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可以实现保持经济增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双重目标的结合。当前“碳排放”正成为新的“绿色壁垒”, 成为打压我国传统产品出口的一张王牌。我国的经济发展中, 出口贡献大, 维护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扩大出口, 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低碳贸易, 在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六) 发展碳金融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影响重大

首先, CDM项目中蕴含着对金融中介服务巨大的需求, 通过提供融资租赁、财务顾问等业务, 可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来源;其次, 碳金融要求商业银行创新业务运作模式、服务和风险管理, 再次, CDM项目往往需要两个甚至多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之间合作, 中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借此提高参与国际业务的议价技巧, 积累国际化经营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戴嘉中国碳排放贸易发展模式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董玉华碳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启示《环境经济》20009 (3) 23-25

【3】冯巍全球碳交易市场架构与展望发展研究2009 (5) 42-44

【4】金融资本淘金新能源《中华新能源》 (总第44期) 2008年7月

【5】任卫峰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上海经济研究2008 (3) 38-42

【6】苑德军发展碳金融对于我国经济转型意义重大上海证券报2009-10-19

【7】郑照宁潘韬清洁发展机制的项目融资方式商业研究2005 (2) 116-119

上一篇:忆清明优秀作文下一篇:“暗中”面试 求职者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