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7 mongo服务的问题

2024-05-13

windows 7 mongo服务的问题(精选10篇)

篇1:windows 7 mongo服务的问题

文化馆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文化馆免费开放场馆是实施民生工程的一个重要窗口,肩负着传播知识、示范指导、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重任。免费开放是提高和保证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和基本文化权益,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对精神文化迫切需求的一个有力措施。为贯彻落实“十七大” 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全民文化素养,营造团结和谐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

古蔺县文化馆坚持公益性群众文化为主导,集思广义加大免费开放培训辅导渠道,在如何做好免费开放同时,又能让老百姓真正受益,而不是走过场,如何引导让老百姓真正喜欢,把文化馆当成一个自己娱乐的家。为把免费开放做强、做活、我馆设置了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培训班。为接地气、拓展思路,把免费开放作成能动性,我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到社区、到广场和群众联系,了解群众所喜欢的娱乐方式。成立了古蔺县文化馆中老年合唱团、中老年舞蹈队。由于文化馆免费开放是近几年才兴起发展的,在管理经验上还存在着一些欠缺,因此在免费开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找出这些问题,在探索改进方法上付诸于实践,才能真正发挥文化馆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一、文化馆免费开放中面临的问题

(一)服务质量问题:随着免费开放服务,放低了进馆门槛,原本在群众心中高雅的文艺场所形象,逐渐转为群众学习文化艺术的场所,原本清净的场所变成人多嘈杂、拥挤喧闹,必然会影响馆内卫生,工作人员也许存在着一些思想,既然是免费开放,凡是过得去就行了,诸如以上种种情况,必定会降低服务质量和管理。

(二)资金来源问题:由于免费开放后参观、参与人员的人数增多,人力不足、场地不足、设施不齐等将会阻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加上复印歌曲、卫生杯等每次产生费用,让文化馆处于透支运转状态。严重的资金不足问题对文化馆免费开放带来极大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

(三)安全问题:免费开放接待着各种层次群团组织,并且人数庞大、活动场地小。如何解决安全问题,消防问题、参观参与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如何突发事件的处理等。这些都对免费开放场馆安全防护体系和工作人员安全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参观、参与人员的素质问题:随着免费开放场馆,给人们提供免费文化享受的服务机会。广大群众的重在参与积极性和热情逐步提升,参加人数的增多,参与人员不注重保护馆内公共设施,不能做到遵守馆内学习秩序,随意乱扔垃圾,甚至破坏馆内活动设施。这就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并给文化馆免费开放带来不良的影响,很不利于文化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文化馆免费开放下一步管理办法

(一)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应地制宜把握文化馆内部人员优势,加强业务人员素质提升、创新意识,加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投入,为广大群众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完善服务水平。

(二)勤俭节约、保证资金运行:为了加强文化馆服务体系的经费保障,除了加大政府补贴外。加强社会宣传、发动社会募捐,吸引企业对文化馆免费开放支持、赞助。节约开支杜绝铺张浪费。

(三)创新文化馆服务内容与形式:发展群众文化服务活动,文化馆是重要职能部门,应在提升专业、形式多样化上提升服务水平。满足不同群众不同的要求。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公共文化普及水平,不断满足群众满意的文化活动。

(四)完善组织管理职能:加强培训老师的管理,充分发挥培训老师潜能,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再将精神文化回归群众中,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五)全面提高群众文化素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提高和群众对文化自身素养的追求越来越高,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文化馆必须及时开创培训辅导班,发现人才并努力深挖潜力,通过培训班提高群众的综合文化素质。满足社会的发展,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牢固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开创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

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发展,提高群众文化事业,文化馆免费开放肩负着重要的发展意义。免费开放场馆的管理,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一次挑战,应认真总结经验,探索创新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充分发挥文化馆宣传教育职能,推进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发展。

篇2:windows 7 mongo服务的问题

(由李治叶腾供题, hzau_lizhi@mail.hzau.edu.cn)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简称:上海世博会)是今年中国人生活中的一件大 事,许多人都希望能与亲朋好友共同去游玩一下。截止到8 月10 日,上海世博 会累积入园达到3863.70 万人次,巨大的人流量给园区服务工作带来了挑战,如 何优化服务以面对每天的游客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目前,上海世博会园区志愿者总人数约为7 万人,包括世博会园区日常岗位、高峰岗位、管理岗位等。其中,日常岗位60295 人。园区特殊岗位志愿者包括园 区特殊语言类志愿者2063 人,涉及10 类小语种。

现要求用于接待的服务站点总规模为600 个,其中大型服务点为100 个,要 求其中接待服务志愿者人数始终不得低于100 人;小型服务点为500 个,要求其 中接待服务志愿者人数不得低于25 人。服务站点用于接待的志愿者人数总数不 少于2.6 万人。世博园区志愿者主要分园区信息咨询、参观秩序引导协助、接待 协助、语言翻译、残障人士援助、活动和论坛组织协助等。主要的大型志愿者服 务点一般集中在景区入口处,在人流量较大的重要场馆附近也适当安排一些咨询 和引导等服务的服务点。

暑期(从7 月10 日记起)接待服务工作繁重。除了主要进出少数团队游客 的水路三个码头外,绝大多数散客将会从其余十个入口进入园区。园区计划重新 安排志愿者的分配方案以更好更有效地服务游客,优化园区游览。园区有2.8 万 人用于散客的接待服务工作,各入口的入园人数可以从官网上找到。按目前的人 流量和服务强度计算,每名接待服务志愿者平均每日的接待人数约为16~25 人,最多不超过30 人;要求每天安排在一个服务点的志愿者每次服务后一定返回原 服务点;每名志愿者平均服务一位游客的时间为5~8 分钟。要求年龄超过60 岁 的女性游客由志愿者陪同服务的时间不得低于10 分钟;年龄小于12 岁的游客需 有两人以上才由志愿者带领前往场馆,时间不低于8 分钟;残障人士的志愿者服 务至少要保证达到该游客游历行程的一半;语言翻译服务原则上是随到随服务。如果发现某个场馆排队严重,志愿者要对游客进行疏导和分流,参观者秩序引导 一般需要15-30 分钟。约定游客在园区内的的游历行程速度约为每小时5 公里。园方做了一些随机调查(见附件1)采集了相关数据。附件中收集了一些与 本问题有关的信息和网址,现需你们完成:

1、根据附件所给信息找出入园游客在服务需求、购物上所反映出来的规律,请详 细描述你们寻找规律的过程和采用的方法。

2、根据所揭示的规律给出暑期后半段期间中合理的志愿者在志愿者服务站的分 配方案,以及1000 名语言类服务志愿者的分配方案,以满足入园游客的需求,使得各类服务人员工作量适当,且接受服务的游客满意度尽可能高。

3、为各入口的不同需求的游客设计一天的游览线路,通过场馆游历顺序的引导,以达到游客游览尽可能满意和排队时间尽可能合理的目的。

华中农业大学2010 年数学建模集训模拟赛题第一轮(2010.08.15-08.17)内部资料尊重老师劳动成果!谢绝上传!谢谢配合

4、园区将推出纪念品出售点放在现有餐饮服务点进行推广销售的计划,现有餐 饮服务点的布局情况的数据见官方网站,现计划这样的纪念品出售点有40 个,请决定如何布局,以达到游客尽可能满意的目的。

5、最后为第三问的结果写一个告游客游览建议书,尽可能地把你们的结论和方 案说清楚。

附件1:暑期前期某天对入园游客的一个随机调查表 说明:

C 列年龄:1 表示12 岁以下、2 表示13-44 3 表示45-60 4 表示60 岁以上的; D:H 列是提供的服务项目统计情况,True 表示有该项服务意向; I:R 列是各入口入园情况统计; S:V 列是服务点及消费情况统计;

V 列纪念品:1 表示1 件,2 表示2 件,3,表示3 件。。,6 表示6 件及以上;

附件2:世博园的13个出入口介绍

附件3:中国2010 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导览图 附件4:中国2010 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导览图正面

总游历人数、每日游历人数、每个场馆游历人数、排队时间及餐饮点情况见官方 网站

篇3:windows 7 mongo服务的问题

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解决“三农”问题, 发展农业, 提高农民收入, 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资源配置中出现“马太效应”, 加速了资金从农村流向城市, 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趋势。农村金融供给不足, 资金匮乏, 阻碍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城市化的步伐。农村经济发展如何得到更好的金融支持, 目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农村信用合作社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随着国有金融机构从农村逐渐淡出, 它已成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渠道。经历了多年的不间断的农村信用社制度演进后, 我国农村信用社在探索体制改革、改进经营管理、增强为农服务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 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 农信社金融支农的作用并未有效地发挥出来,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 农信社面临的风险揭示和金融风险难以得到有效化解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二、吉林省农村金融环境评价

1. 吉林省农村金融的基本特征

吉林省农村金融的主体是农村信用社。据统计***, 近年来, 在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量中, 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业贷款占95%以上,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发挥着绝对的主力军作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正在培育和成长之中, 政策性金融机构尚处于萌芽阶段。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村庄互助社, 例如:2007年由长春城市商业银行、吉林市城市商业银行和辽源市城市商业银行共同组建吉林银行, 吉林银行在县城有网点, 并且参与村镇银行的组建。

到2009年7月已经成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下: (1) 6家村庄银行 (吉林市磐石融丰村镇银行、辽源市东丰诚信村镇银行、敦化江南村镇银行、松原市前郭县阳光村镇银行、公主岭村镇银行、舒兰村镇银行) ; (2) 1家贷款公司 (德惠贷款公司) ; (3) 1家村庄资金互助社 (梨树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 ; (4) 已经筹办58家和开业24家小额贷款公司。

从农村金融机构覆盖面指标看, 每百平方公里涉农金融机构为1.6个, 并不是很低水平, 但涉农金融机构的服务客户数和每位工作人员服务客户数量不高, 表明机构型农村金融服务的效率有待提高。

2. 农村信贷规模

在全国首批试点的6个省份中, 吉林省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最多、门类最齐全、发展最快。据统计, 截至2007年末, 全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 082.4万元;贷款余额9 836.7万元, 其中农户贷款余额8 213.7万元, 占83.5%, 累计支持农户4 710户;股金总额9 113.02万元, 成为所在地农村金融市场的有力补充, 有效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 从总体看, 全省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然存在着诸多不相适应的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农业贷款规模指标看, 农业贷款的总规模、农业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这组数据可以证实, 各类金融机构对吉林省农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力度逐年加大;而且农村信用社发挥着绝对的主导作用。但是, 根据统计数据的分析显示:乡村人均农业贷款规模远远小于全省人均贷款规模, 农村和农业仍然是资金比较缺乏的地区和行业。2008年吉林省农村金融市场总规模由三部分组成: (1) 正规金融机构发放的农业贷款 (377.4亿元) ; (2) 来自私人渠道的农户借款 (占市场份额的38%~50%) ; (3) 来自私人渠道的企业借款 (占市场份额的10%~17%) 。由此推算, 2008年吉林省农村金融市场的总规模在570亿~660亿元之间, 正规金融机构满足了市场需求的60%左右。而其中农村信用社的农业贷款为349.2亿元, 占到92.5%。

3. 农村金融信用状况

近年来, 各地开展的信用村、户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发展, 公民诚信观念和信用意识有所提高。但是当前农村信用建设状况仍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农村整体信用环境较差、部分农民信用观念淡薄, 对不讲诚信的贷户和企业, 缺乏有效的诚诫、制裁等措施, 导致农村信用环境恶性循环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支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吉林的农村地区, 越是富有的农民, 贷款需求量越大, 而且越容易贷到款。这很容易理解富裕的农民不但贷款偿还率高, 而且即便当前手中没有钱, 其当年收人也是有保证的。所以农信社或者村镇银行“嫌贫爱富”的现象是可以理解的。也就是说, 收入越少, 还款越有风险, 也即信用风险更大。

农民借款选择的信用保证根据其所处具体状况的不同而不同。极少数的农民选择抵押贷款。我们知道, 农村的土地是集体所有制, 因此即便每家每户的住房面积以及宅基地面积都很大, 也不能当作抵押。所以, 农民会选择其他途径进行借贷。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一旦农民有抵押作保证, 金融机构是不会承担过多的信用风险的, 因而也更愿意给其提供贷款。

有些农民和村领导的关系好或者村领导对其很信任, 这一类农民中, 有些就请村领导作为保证人来进行借贷。可以说, 这种担保方式为很多想贷款却苦于没有担保的农民很好地解决了资金问题, 而且村领导对村里各户的情况又十分了解, 这就为信贷员减少了很多负担。但这其中也存在一个道德问题, 如果农户还款能力并不十分确定, 加之个别村干部只是为了人情或者一点“小恩小惠”而作保证的话, 还是存在一定的信贷风险的。

与前两者相比, 联保是一种新颖而又十分安全的方式。我们知道, 在农村, 农户与农户之间十分了解, 这就使得联保小组的形成是一个相互评价, 相互检验的过程, 也保证了联保小组是一个相互信任的小团体。这种自发形成的组织形式不仅为贷款机构减少了业务成本, 也大大减少了信用风险。

此外, 农信社也会采取信用评级的方式来减少信用风险。但是这样做需要信贷员十分辛苦地挨家挨户去走, 去问, 去审核, 这加大了农信社的运营成本, 反过来又把贷款利率提了起来, 无形之中增加了农户的负担。

三、吉林省农村金融问题与成因分析

1. 农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

吉林省农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

(1) 涉农金融机构竞争不充分

截至2010年上半年, 吉林省金融机构的总存款为9500亿、总贷款规模为7500亿, 其中农村信用社的总存款为1270亿、总贷款944亿。在为农业贷款的950亿规模中, 农信社占据600亿, 其他金融机构的规模只有200多亿, 且是早期发放的存量, 其近几年的增量很少。因此农信社在竞争的过程中具有垄断地位。无论从贷款的数量还是利率的大小, 农民都很难有议价权, 其他涉农金融机构也动摇不了农信社的垄断地位。

(2) 涉农金融机构为三农的金融服务不到位

在涉农机构的金融网点中, 农信社的网点占优绝对优势, 总量接近1000家, 其他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非常少。到2006年底, 全国30136个乡镇中, 银行业网点平均不足3个, 有3302个乡镇, 即11%的乡镇无任何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 有8231个乡镇, 即近30%乡镇只有一家营业网点。全国农村金融的困境也是吉林省农村面临的普遍问题。另外农业包含的领域非常广泛, 既有种植业又有养殖业, 还有加工业等, 对金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目前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只有“五户联保”信用贷款一种形式, 最高限为5000元, 而农业保险业务基本是空白。这些都导致农信社的金融服务与农户的金融需求具有很大的差距, 农户得不到相应的金融服务。

(3) 涉农金融机构发展不持续

国有商业银行按照其比较优势和新的功能定位, 主要把信贷业务放在了利润丰厚的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金融业务, 由于数量少、金额低、风险大等特点, 逐渐被正规金融机构放弃。与此同时, 国有商业银行在保留有县域分支机构的地方, 随着原有的信贷、结算及代收、代付性业务急剧减少, 县域网点逐渐演变成和邮政储蓄功能重叠的“储蓄所”。大量的资金通过上存、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等方式流出农村, 这就造成本来就不充裕的农村金融资源更加紧缺。据统计, 2004年末吉林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共34 350 248万元, 用于农业贷款余额共1 766 303万元 (其中包括农业信用社的农业贷款1 104 497万元) , 仅占5.14%。吉林省“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不仅没向农业投放一分钱贷款, 还在县以下区域吸收存款658.84亿元, 加上邮政储蓄在农村吸收存款141.86亿元, 至少有800.7亿元存款没有转化为信贷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而是流向了城市, 这就导致涉农金融机构逐步远离农村。

2. 农村金融问题的成因分析

造成上节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农业生产的弱质性

农业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极大, 在吉林省客观上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目前安华农保只保成本, 不保收益,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 会使百姓还款能力彻底丧失。加之我们还没有完全建立反补农业的政策, 因此农村金融服务的风险极大。

(2) 农户金融需求的分散性

2010年上半年, 在吉林省296万的贷款农户中, 有267万户是由农信社发放的, 占70%的规模。由于管理半径长, 吉林省农信社一线服务的5000人仅管理着500亿贷款规模。与城市信贷人员资金管理的效率具有较大差距, 其管理成本与经营成本高, 加之管理链条长, 使得涉农金融机构发生风险的环节多。在农业金融服务中提出的诸如林权贷款、动产抵押贷款、农机贷款等创新金融产品在涉农服务中被金融机构使用的可能性较小。现在的许多涉农金融政策原则上可以实施, 现实中却难以实现, 金融机构所能接受的抵押品目前只有土地、门市商业房、干部工资折。乡镇企业贷款出现风险难以核销, 寻找方法和政策解决农民贷款问题的成本高。农民信用基础信息采集和评估没有有效地措施, 因此很多金融机构不愿在农村建立营业网点, 为三农服务。

(3)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

在吉林省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特征。经营周期以年为单位, 土地利用率低、资金周转慢, 也导致了很多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差。

四、吉林金融服务发展对策建议

作为粮食大省和农业大省, 农业、农村经济一直是吉林省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农”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金融的支持。然而, 与全国的情况相似, 农村金融仍然是吉林省金融体系中的脆弱环节, 存在着“三农”融资难、信贷资金不平衡等困境和问题, 发展农村金融, 加大对“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力度已成为推动吉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从而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根据吉林省当前的农村金融形势, 针对吉林省农业金融发展, 本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1. 不断完善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要发挥农信社与“三农”信息对称的优势, 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比如通过改革真正成为社员入股、主要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扭转农业银行的“离农”倾向, 使抽空的农村资金反哺回到农村。具体可以通过农村的“龙头企业的资金支持”、大规模的科技设施建设等方式。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定位, 拓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鼓励农业发展银行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发展、扶贫和科技农业等这类长期的、高风险的、不适合竞争性商业运作用的项目上来。有序引导县级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 使以扶贫为目的的小额信贷组织不断扩大覆盖面;积极探索大型商业银行配对我国贫困地区微小机构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2. 积极推进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 重点满足差异化、多样性、全方位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可以通过增设网点、提供流动性服务柜台、安装POS机、ATM等方式, 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范围, 基本消除金融机构的乡镇级盲点。鼓励农民进行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科技进步等促进生产的活动, 在这些方面可以做鼓励性的放贷政策, 并逐步建立农村消费信贷的经营理念。要加快发展小额信用贷款, 适度提高授信额度, 使农民尽可能方便地进行贷款活动, 并且可以探索多形式的抵押、质押方法。重点可以放在创新中长期贷款模式, 以适应小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或是生产周期的需要。尽快推出各种农业保险等金融支农衍生产品, 有效分散和规避各类农业生产风险和农业信贷风险。

3. 大力引导非正式金融健康发展

非正式金融, 或称民间金融, 具有借贷双方信息对称、借贷手续简便、借贷双方相互关联等优势等特点, 在吉林省乃至我国金融部门无法覆盖的地区可以大大地降低融入资金的成本, 应该引导其成为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通过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制定公正合理的民间借贷规则, 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使其“正规化”发展;要加强对民间融资监管约束, 不仅要在相关部门建立民间融资监测制度, 还要提高农民的道德约束意识, 加强民间借贷的互相监督约束, 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4. 逐步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与风险担保制度

鉴于农业具有天然的弱质性, 其必然伴随着高风险, 为应对并降低这种高风险, 我们应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制度, 完善对三农的保险补偿制度, 以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建立农业保险与担保体系:一是以政策性为主, 商业性为辅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 可以采用商业性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 由商业性保险公司根据条件自愿申请受托经营, 由政府提供各种补贴以及相应的所得税和营业税等税收优惠, 以避免商业性保险公司的趋利性;二是合作农业保险模式即投保人与保险所有者统一。可以采取保险合作社等方式, 由有农业保险需求的农户和乡镇企业合资建立, 规模以县为宜, 乡镇可以建立合作小组, 由合作成员共同决定对其中某一成员的保险业务;三是建立农业保险的风险补偿与分担机制。鉴于农业面对自然灾害的弱质性, 吉林省可以通过建立再保险机制、巨灾风险专项基金等方式分化风险, 也可由政府出资建立风险担保机构, 同时由政府以财政补贴方式提供补偿, 可根据各乡镇的情况因地制宜。

5. 加快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预警与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目前, 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已经普遍建立起风险预警体系, 然而由于农村的特殊性, 长期以来, 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和控制手段一直留于表面, 持续性的跟踪动态分析很少, 反应滞后, 缺少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尚待完善。因此, 农村金融机构应建立一套系统缜密的, 可操作性强的, 具有农村金融特色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 从风险组织流程、风险数据指标、风险计量模型和风险管理系统几个方面, 逐步建立全面、准确、及时、灵敏的能够反映金融机构风险动态变化的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

6. 从外部监管环境方面对农村金融进行风险管理

篇4:windows 7 mongo服务的问题

1.导游在景点相关知识上的缺陷

许多时候,导游都是临时性接团、异地接团,对于要讲解的游览地的了解仅限于宣传册上内容,对景点基础知识掌握不全面,导致在进行现场讲解时往往只侧重于某一个方面的知识,让游客无法全方位地了解此处景点的特色,根本无法满足游客的需要。对于景点文化内涵及历史了解甚少,只是机械地背导游词,特别是具有文化底蕴的景点,当游客进行提问时,导游无法给出满意的回答时,就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对于景点背景文化知识的了解

包括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背景知识,甚至目的国的背景文化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导游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知识欠缺。因为导游人员队伍的文化素质及修养水平参差不齐,主管部门对导游知识讲解的过程和质量缺乏有力的监督和控制,许多导游觉得只要按预先制定的行程安排完成任务,游客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基本要求得到满足就算工作顺利完成。至于是否要讓游客在过程中得到快乐,了解相关知识,这些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

3.导游技能知识缺乏

(1)服务于体验性旅游的导游技能缺失。目前各种各样的体验式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欢迎,更多的游客会选择参与性强的团体户外体验活动,在得到愉悦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这种新趋势对于导游的技能类知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2)服务于专项旅游需求的导游技能有待提升。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专项旅游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家对于专项旅游也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受到了更多游客的喜爱。专项活动对导游的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导游应掌握各种专项旅游的相关知识,如在湖北省黄冈市红安烈士陵园带“红色”旅游团的时候,导游应该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关于革命圣地和革命人物的历史背景,当地人民参加抗战活动等相关的知识,让游客对于目的地以及相关人物都有一个比较清晰全面的了解,并能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3)对导游服务技能的原则和规律性知识了解甚少。许多时候在旅游过程中,导游不仅要知道要做哪些事,而且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目前大多数导游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或是某一些具体要素产生变化时,不知道如何应对。

4.导游业务水平能力急需提升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游客的旅游意识不断加强,对导游的要求越来越高,导游服务工作已不再局限于过去的为客人带路,指点风景迷津,提供六要素服务。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自己的导游博学多才,博古通今。而现如今有些导游在为游客进行现场讲解的时候,大多数只是程序化地背诵导游词,在进入景点后为了尽快从现场讲解中脱离出来,往往是在重点部分才进行讲解,其余均由游客自我活动。

5.导游职业道德和素质修养有待提高

职业道德是把一般的社会道德标准与具体的职业特点结合起来形成的职业行为规范或标准。目前有些导游人员变相违约,采用压缩、删改行程,增加购物点的办法来为自己谋利,甚至有些导游人员与商家合谋,引诱、强制消费者消费。在整个旅游过程中导游人员态度冷漠,服务怠慢,不认真履行责任;有些导游人员完全是应付“差事”,讲解不认真,安排不尽心,遇到问题躲着走,用游客评价的话说,所谓导游充其量只是个领道的。因此,导游应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和修养,这不仅对导游改善和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有积极意义,同时对提高游客的素质修养也有促进作用。

二、提高导游服务质量的办法

1.重视导游语言交流沟通能力与知识服务技能的提升

导游员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旅游活动不仅是客人追求精神享受而进行的,同时也是扩大知识面和阅历的过程。没有知识的导游是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的,只有在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的前提下,才能让新时代的游客们得到满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导游要努力把握新形势下的服务特点和规律,深入把握游客心理,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2.加强对导游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导游人员的培训学习是决定其素质提高的关键因素,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才能提高导游员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针对导游员的现状,要重视对其开展培训工作;拓展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完善培训内容。应对导游员进行全而培训,既进行经营观念、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礼仪社交培训,又进行法律法规、业务知识、专业知识等培训。让导游员热爱这个行业,坚定他们做好导游工作的信心,变过渡性工作为终身职业。

3.加大监督与管理力度

有关部门应加快旅游立法,弥补现有体系的空白,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旅游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导游之家,使之成为导游能力提升、情感交流、身心休整、权利保障的处所,增强导游大家庭的归属感。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导游人员的监管,建立健全《导游服务质量规范》,对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对违规人员严厉处罚,形成赏罚分明的管理格局。大力开展行业自律,对旅游企业加强管理,为导游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4.加强导游自身的素质建设

导游代表着国家和地区的形象,所以需要不断充电,提高个人的修养和知识层次。优秀的导游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沟通能力;较高的个人素养;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较强的法治意识,优秀的心理品质能力。加强导游自身素质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学习,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一个能摄取相关知识的平台,促使导游自觉地提升自身素质。

5.提升导游队伍建设在旅游企业中的地位

(1)导游队伍建设与企业等级挂钩。《旅行社管理条例》对旅行社企业设立的条件进行了规定,但没有提及导游人员队伍的建设。《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旅行社的经营管理者作了规定,对导游人员却无任何要求,这不利于导游队伍的建设。因此,设立旅行社企业和进行年度审查时,要考虑导游队伍的建设问题。政府行政部门对企业平时所做的工作要进行适当监督,特别是注册的小旅行社,要严把质量关,对导游员的选聘要制定相关标准。政府行政部门在一些评优活动中,也应该考虑旅行社中的员工,提升企业知名度鼓励员工多学习。

(2)导游等级与接待档次挂钩。旅游业务通常按住宿、餐饮、旅游交通工具、景点等要素划分为豪华、标准、普通和经济等旅游包价产品,实行不同的价位,但没有对导游等级作相应要求。旅行社也可以根据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导游进行星级分列,每年对企业的导游进行评级工作,要求行政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且对评上星级的导游员进行适当的工作定级调整,以鼓励导游员。以后企业就可以根据陪同导游的等级收取不同导游服务费。这一措施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更有助于导游队伍的建设,提升导游的整体素质,将导游从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向自身发展转变,激发导游员形成与时俱进、终生学习的求知欲望。

(3)提高导游员工资和福利待遇,保持队伍稳定。旅游淡季时,很多旅行社都关门歇业,导致导游员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致使很多导游员转行,严重影响了导游队伍的稳定。要想保持导游队伍的稳定性,必须要满足淡季时导游员基本的生活保障,使其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篇5:windows 7 mongo服务的问题

很多电影网站,论坛或其它机构为了方便会员或成员上传电影或者交流文件,都允许用户的上传权限,因为只有允许这个权限,用户才可以上传文件,但这个权限在允许断点再传的ftp服务器中,可以导致很大的问题出来。

允许断点再传的ftp服务器程序,都必须支持一个“Rest”的命令,如果这个命令是用在上传命令前(send命令), 是告诉ftp服务器我要上传的文件会是从ftp服务器中存在的那个文件的什么位置中开始写。

例子:

假设ftp服务器中存在一个文件Readme.txt,文件大小为1000 bytes,连接上这个ftp服务器(假设我有写权限,ftp服务器是支持断点再传的),我本地中也有一个叫Readme.txt的文件,文件大小为500 bytes。好了,我开始做坏事。

1、连接上这个ftp服务器(用系统自带的 ftp://ftp.exe/,在内网的可能无法使用,因为 ftp://ftp.exe/用的是port模式)

2、dir(查看Readme.txt大小,确定了是1000 bytes)

3、quote rest 1000(告诉ftp服务器我将要传送的文件是从文件位置1000开始)

4、send Readme.txt

5、dir(再次查看Readme.txt大小,现在Readme。txt变成1500 bytes了)

为什么Readme.txt会变大了?很简单,因为我本地的那个Readme.txt的500字节上传成功,并写入到ftp服务器中存在的那个1000 bytes的Readme.txt文件中了。问题是出在第二条命令,如果没有第二条命令,我的第4个命令(Send Readme.txt),就会得到一个Permission Deny的错误,第二条命令是让ftp服务器信任我们将要进行一个断点再传的操作,如果没有第二条命令,ftp服务器将以为我们进行的是一个复盖原文件的操作(复盖原文件操作需要另外的权限才可以进行),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主题的意思了吧,通过很简单的操作,任何具有写权限的用户,都可以改动其它用户上传的文件,单是这一点,就存在很大的安全漏洞了。如果上传的是重要文件,随意的修改可以令文件完全破坏了;如果是可执行文件或一些zip或rar文件,会不会有些熟悉各种文件结构的天才疯子,将一些恶意代码也加到那些文件,令执行者系统受到破坏或者执行了他们的后门代码或其它,由于本身对于这些文件结构并不熟悉,我只说这是一个未知之数。

但在电脑的世界中,很多不可能的事最后都被创造成可能,所以我无法下定论。但单是能破坏到文件这一点,已是很具破坏性了,想想一个500M的影视文件,被人多加了字节进去的话,估计是无法再被观看的了,播放这些文件的程序一般都会说不是合法的影视文件,无法播放等等。至于zip,rar等文件,winzip或winrar肯定会说压缩文件已遭到破坏,crc检验码不对等等的错误。

这个问题只是在允许断点再传的FTP服务中存在,但现在90%的FTP服务程序都是允许断点再传的,所以这问题在普遍的FTP服务器都会存在。

防范方法:

如果一定需要给用户上传权限的话,最好的防范方法是每个用户都给他建立一个目录,将那个用户的权限完全锁在这个目录内,那么用户就没有权限可以查看其它用户的目录,也就是说无法造成以上所说的破坏。

篇6:服务营销中的伦理问题

服务营销的定义 伦理的定义

伦理问题:市场调研、4P、售后

服务营销管理是指企业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特定需求与沟通状况来安排市场营销组合,向顾客输出非有形产品或者便捷、愉悦、省时、舒适或健康等形式的附加价值,以满足每位顾客的特定需求的经济活动。

伦理是指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人们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和行为的秩序规范.任何持续影响全社会的团体行为或专业行为都有其内在特殊的伦理的要求.企业作为独立法人有其特定的生产经营行为也有企业伦理的要求 伦理问题:市场调研、4P、售后

市场调研、产品、定价、渠道、促销、售后 市场调研中的伦理

进行市场调研是产品开发的前提,在进行调研的过程中要注意获取信息的伦理问题。

提出的问题尽可能不要涉及个人的隐私、敏感、缺陷等问题,不要泄露被调查者的隐私,侵犯其权益。例如:泄露被调查者的电话、住址 产品

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

定价中的伦理:

歧视性定价、串谋定价、掠夺性定价、价格欺骗 歧视性定价:

指对不同的人群实行不同的价格。

某些商品在北方和在南方的价格存在不合理的差别(不是由于成本的增加等合理的涨价)串谋定价:

行业内或经营者之间订立价格协议或达成价格默契,来共同控制价格和占领销售市场,取得高额利益的定价行为。方便面市场统一涨价行为

根据国泰航空(00293.HK)提供的美国司法部文件,包括法航、国泰、荷航、北欧航空等5家大型国际货运航空公司,由于“多年来的航空货运价格串谋行为”,合共被处以5.04亿美元的罚款。自2006年2月开始,罚单**影响不断扩大。

根据国泰航空(00293.HK)提供的美国司法部文件,包括法航、国泰、荷航、北欧航空等5家大型国际货运航空公司,由于“多年来的航空货运价格串谋行为”,合共被处以5.04亿美元的罚款。

如果说2006年2月,国泰航空与全球11间航空公司因涉嫌操控货运价格,遭欧盟及美国司法部联手调查,乃此轮罚单风暴落下的第一只靴子,那么6月26日美国司法部正式宣布对国泰等的处罚协议,粗略算来,已是第四只落下的靴子——2007年2月,调查波及国航(601111.SH,00753.HK),其承认接收到美国方面的司法传票;2007年8月,英航、大韩航空和日航已先后被美国司法部指存在价格操纵行为,并为此支付了巨额罚金;同年12月,欧洲监管部门证实调查范围扩大,日航、全日航、新航与国泰等亦牵涉其中。

因此,美国司法部此次处以的巨额罚单,仅为最新进展,其负责人强调,调查仍未结束。根据处理结果,合并后的法航与荷航将被罚款3.5亿美元,国泰、北欧航空以及荷兰的Martinair分别被罚款6000万美元、5200万美元与4200万美元。

今年3月,宝洁、欧莱雅、汉高等8家化妆品制造商就曾因结盟操纵价格达20年,被西班牙政府处罚5000万欧元;4月13日,宝洁和联合利华又因操纵洗衣粉价格,受到欧盟反垄断机构处罚,欧盟给日化企业处以近3.2亿欧元(约合4.56亿美元)反垄断罚款。掠夺性定价:

掠夺性定价又称劫掠性定价、掠夺价、有时亦称掠夺性定价歧视,是指一个厂商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价格欺骗:

指经营者以不正当的价格手段,欺诈消费者并使其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的行为。

沈阳市沃尔玛中街店销售5公斤装的“香雪高级饺子粉”,价签标示原价每袋30.9元、现价每袋21.5元,经查实原价应为每袋23.9元。南宁市沃尔玛朝阳路分店销售“雀巢咖啡”,价签标示原价每盒43.9元、现价每盒35.8元,经查实原价应为每盒37.3元。

在低价招徕顾客高价结算案件中,上海市家乐福南翔店销售弓箭球形茶壶,价签标示每个36.80元,实际结算价每个49.00元。武汉市汉福超市洪山广场店销售意邦多功能清洁巾,价签标示每件16.9元,实际结算价格为每件18.8元。家乐福韶山路店销售男士手套,价签标示每双6.9元,实际结算价为每双21.9元。渠道

经营者利用其在渠道中的便利欺骗消费者。

如:代理商在代理过程中以各种理由向顾客收取不合理的费用。促销

广告中的伦理问题

经营者在向顾客输出非有形产品或者便捷、愉悦、省时、舒适或健康等形式的附加价值或利益与广告中的信息不相符。人员推销中的伦理问题

推销人员向顾客阐述的产品与服务,同顾客在实际消费中得到的产品与服务不相符。售后

篇7:windows 7 mongo服务的问题

windows7 下安装mongodb为系统服务,之后每次启动电脑都会自动启动mongodb;

某日,我把mongodb服务修改为手动启动,发现mongodb每次启动都失败,

mongodb服务启动的现象是:启动->已启动->启动->已启动->...如此不断反复下去,

遇到该问题,需要做的是到安装mongodb服务时创建的数据库存放文件夹下面,

如我的是D:programmongodbdb找到mongod.lock文件,删除之即可。

删除前需要先把mongodb服务停掉,否则该文件被锁定删除不了。

篇8:windows 7 mongo服务的问题

关键词:云服务,知识产权,数据权利

一、云存储服务的基本理论

(一)云存储服务的相关概念

提到云存储,首先需要说明的就是“云计算”。云计算是云服务的技术基础。它是互联网的产物,最初由外包服务发展而来,是并行计算、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的发展。目前对于云计算,在技术、应用等不同层面有着不同的定义,这里不做技术层面的讨论,使用较为简洁的维基百科中的定义:“云计算(Cloud Comput i 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用户不再需要了解“云”中基础设施的细节,不必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也无需直接进行控制(1),即可获得云服务带来的相关便利。

这种方式能够减少运营空间,降低运营费用。随需应变地提供自助服务。减少了用户的处理负担。因此,云服务的前景非常可观。

(二)云存储服务的特征

对比其他形式的存储服务,笔者认为云存储服务有以下特征:

其一,用户的权利范围仅限于对提供服务的使用权限。换言之,用户即使购买了云服务的存储空间,也不对管理者存储所用的软件硬件享有任何的权利。用户所拥有的仅仅是其使用权。

其二,用户的数据不处于用户的控制之下。在老式存储方式中,无论是光盘或是U盘,其存储的数据都在用户自身控制之下,用户通过对物的支配从而也对其中存有的数据直接进行支配。而在云存储方式中,用户所有的,只是自己的账号和密码,而数据则存储在提供云存储服务的管理者手中,存储于他们的服务器之下。换言之,用户对于自己的数据控制程度微弱,反之,管理者对数据的控制力则很强。因此,用户对自身数据的安全的担忧也很自然。

二、云服务的格式合同条款的分析

在分析合同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合同的法律关系。从法律角度上说,云服务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分别为云服务提供者(管理者),以及云服务用户。二者合同的订立是围绕数据存储的使用权展开的。

根据高富平老师的观点,二者是信息服务关系,笔者对此存疑。因为通常的信息服务指的是类似于数字图书馆向用户传递有价值的信息,而用户付费购买信息的服务,这种服务相比于云服务,有较为明确的财产关系,而且从结构上看,与买卖合同更为相类;云服务的结构则比较复杂,既类似于租赁又与保管有相似之处,因此对于云服务的法律关系,笔者认为还要进一步探讨。

(一)与所有权相关的合同条款及分析

对于所有权关系,我们主要面对的问题是“云端”财产的归属问题。从理论上说,用户上传的数据,所有权应属于用户本人。(对于用户不当行为导致的数据删除,则是另一问题,容后讨论。对于这一问题,合同中没有正面回答,但从其一些条款的言外之意可以看出,服务商是倾向于承认其所有权应归属于用户的。

“用户不得滥用百度云服务的服务,百度在此郑重提请您注意,任何经由本服务以上传、张贴、发送即时信息、电子邮件或任何其他方式传送的资讯、资料、文字、软件、音乐、音讯、照片、图形、视讯、信息、用户的登记资料或其他资料(以下简称“内容”),无论系公开还是私下传送,均由内容提供者、使用者对其上传、使用行为自行承担责任。”

但因前文所言,虽然用户对于数据拥有所有权,然而数据管理者仍然拥有对数据的实际控制能力,这就造成了用户的弱势。同时,使得用户更居于劣势地位的是,服务商宣称对用户信息拥有所有权:

“百度保留对以下各项内容、信息完全的、不可分割的所有权及知识产权:

1. 除用户自行上载、传播的内容外,百度云服务及其所有元素,包括但不限于所有内容、数据、技术、软件、代码、用户界面以及与其相关的任何衍生作品;

2. 用户信息;

3. 用户向百度云服务提供的与该平台服务相关的任何信息及反馈。”

因此对于用户上传数据的所有权则更为扑朔迷离。

关于物权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点需要考虑:其一,用户在删除数据时,能否确保云服务提供商不保留任何形式的备份;其二,当发生数据丢失的情况时,用户能否向云服务提供商要求赔偿。如果云服务提供者不能保证做到这两点,那么对于数据所有权的保护,我们也许要画一个问号。

(二)与隐私权相关的合同条款及分析

对于隐私权关系,我们认为,当用户将资料上传至云存储时,可以认为其已经放弃了一部分的隐私权,而隐私权的界限则需进一步讨论。

首先是隐私权相关合同条款。合同中对于隐私权的保护主要在第五部分:

1. 百度充分尊重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百度的隐私保护声明列出了百度云服务收集和使用您的个人信息应遵循的相关政策和程序。

2. 分享的信息。

您可以主动设置与他人分享信息。用户了解并知晓,当用户公开分享信息时,包括百度在内的各种搜索引擎可能会抓取这些信息。

3. 百度不会公开或向第三方提供用户存储在百度云服务上的非公开内容,除非有下列情况:

a.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或百度云服务合法服务程序规定;

b.在紧急情况下,为维护用户及公众的权益;

c.为维护百度的商标权、专利权及其他任何合法权益;

d.其他依法需要公开、编辑或透露个人信息的情况。

其次是隐私权的范围界定。百度云服务的合同中有以下条款:“用户若通过百度云服务散布和传播反动、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信息,百度云服务的系统记录有可能作为用户违反法律法规的证据,”这就表明作为云服务提供者的百度,对隐私权的保护也是在一定范围内,不会超出法律所允许的范围。

(三)与著作权相关的合同条款及分析

著作权是相关权利中最为复杂的一个,因为其涉及三方主体:著作权人、用户以及服务提供者。在我国,并没有对个人持有使用盗版的责任的明确规定,然而,当用户将盗版传入“云端”时,侵犯著作权的危害性就有所增大,因此如何进行界定和保护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1. 用户作为权利人的情形

对于用户作为权利人的情形,百度合同条款没有相应规定。目前很多国家的大部分云存储服务会在事先的协议中声明,作者享有对其上传的内容的著作权。但该规定与网盘服务商的使用用户的约定条款之间存矛盾,并且笔者认为违反《著作权法》以及《伯尔尼公约》的一般性规定。

谷歌公司提供的Google Dri ve服务,其服务协议条款对于用户上传的数据资料的归属问题的规定引发了许多争议。其协议中规定了“当您上传内容或通过其他方式向我们的服务提交内容时,您授予Google(以及我们的合作伙伴)一项全球性的许可,允许Google使用、持有、存储、复制、修改、创建衍生作品(例如,我们为了使您的内容更好地与我们的服务配合使用而进行翻译、改编或其他更改,由此所产生的作品)、传播、出版、公开演示、公开展示和分发此类内容。”由于该规定引起了国际社会各界的批判,谷歌公司在协议条款中增加了关于内容知识产权归属的一些补充条款,即“我们的某些服务允许您提交内容。您保留对该内容持有的任何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笔者认为,对于上传到云存储的资料,应当对其著作权设置默认许可条款。对于云服务应当通过立法或者司法解释加以明确,保护著作权人及普通用户的权利。防止云服务提供者设置霸王条款,侵害著作权人的利益。

2. 用户作为侵权人的情形

无疑的,利用云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将权利人的作品放入网上进行传播(云共享),是构成侵权的行为。然而被共享人以及将权利人的作品复制上传到云端而未共享的人是否也要承担责任,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合同条款主要规定的就是这种情形:

如果用户上传的内容允许其他用户下载、查看、收听或以其他方式访问或分发,其必须保证该内容的发布和相关行为实施符合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中相关的版权政策,包括但不限于:

第一,用户在收到侵权通知之时,应立即删除或禁止访问声明的侵权内容,并同时联系递送通知的人员以了解详细信息。

第二,用户知悉并同意百度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第三方发出的合格的侵权通知进行处理,并按照要求删除或禁止访问声明的侵权内容,采用并实施适当的政策,以期杜绝在相应条件下重复侵权。”

从合同条款中我们可以看出,通常服务提供者不会考虑仅持有盗版而未共享的用户的责任。

3. 服务提供者(管理者)的义务

我们可以认为,云服务提供者没有监控用户行为的义务;但是在用户做出侵权行为后,应当对权利人主张损害赔偿提供一定的协助,如提供电子证据等。

三、云存储服务的法律规制

云存储服务除了有民事法律关系问题,同时也应当受制于现行的行政法律规范。对于用户违反法律的行为,合同条款有以下规定:“用户若通过百度云服务散布和传播反动、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信息,百度云服务的系统记录有可能作为用户违反法律法规的证据。”因此,对于云存储服务,笔者认为,应当建立一定的法律规则,以保障用户的权益。

(一)确立数据权利的相关规则

我们对以上所有权利的分析与讨论,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即网络数据上是存在着多种权利的。用户对其个人信息拥有隐私权,对其所上传的数据拥有所有权,著作权人可能对数据拥有著作权等等。

但是由最开始的讨论我们能够了解,云服务提供者拥有对数据的控制,这种事实上的控制并不会产生法律上的权利,然而却对权利人行使自己的权利有所阻碍。尤其是当合同是格式合同的前提下,用户的权利则更难以保障。因此,作为保护权利的前提,明确数据上存在的权利以及相应的权利人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事项。

(二)建立电子证据规则

确立电子证据规则,在违约行为或侵权行为发生后能够保护权利人的利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尚未发展出完善的电子证据的使用规范,这就使得电子证据的效力仍然得不到应有的地位,这也对权利的保护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因此,应当考虑将云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器上的数据纳入到证据范畴,在发生纠纷时,云服务提供者作为强势一方,必须提交相应的电子记录单,来证明其是否确实有侵权等行为发生。

四、结语

“云时代”已经悄然来临,相比于过去的存储方式,以及其他的付费网络服务,它在法律上要更为复杂。而云服务的传播速度又很快,用户群体的增长率也很高,但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法律建设往往是落后于社会实践的,当前是云服务发展的初期,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才能建立合理完善的制度,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迎接“云时代”。

注释

篇9:windows 7 mongo服务的问题

关键词:长期照料服务;社区服务;机构服务

0.引言

医疗科技的发展延长了人们的生理寿命,加上出生率降低,使得我国老龄化趋势愈来愈明显。老年人到了一定年纪,身体功能受损,患病率增高,以至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照料。所谓长期照料,即从生活、心理、经济多方面,对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开展的一系列服务活动。这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国内在此领域起步较晚,尚未成熟,还需进一步完善。

1.老年人的长期照料服务问题

1.1 数量不断增多

国内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受生理功能限制,加上疾病的危害,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数量不断增长,加大了社会公共服务的困难。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的老年人口数量已逾1.9亿,有3600万人生活都无法自理,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会上升到4000万。而据估算,2030年我国老龄化各种矛盾将全面爆发,2051年老龄化达到高峰,使得长期照料服务问题更加凸显。

1.2 长期照料服务压力增加

我国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属发展中国家范畴,老龄化问题加大了长期照料服务压力。如费用保障缺失,发达国家在此方面有专门的保障制度。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完善,对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虽有退休金等,但很少涉及长期照料服务费用。物质供需矛盾突出,如床位是多数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但据调查显示,2007年国内有1300多万老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至少需要560万张床位,而实际供给仅仅170万张。

1.3 相关机制不够完善

从目前来看,国内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模式主要有3种:①家庭护理。即老年人主要由子女照料,但现在提倡只生一个孩子,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多数家庭都面临着夫妻二人赡养四位老人的局势,不管是精力时间,还是物质经济,对子女来说都是极大的压力。所以说,长期照料已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越来越社会化。②机构护理,即由专业的护理机构负责照料服务。此模式的规模还不够大,分布不均,且价格较高,很多家庭受经济条件限制,承担不起高昂的费用。另外,机构的服务水平也待提高;③社区护理,即由社区工作人员在社区机构或上门提供服务。这一模式起步较晚,有很多不足之处,如覆盖面狭隘,对长期照料服务缺乏深刻理解等。

2.老年人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改善

2.1 多方面共同发展

长期照料服务除了基本生活照料,还包括心理精神抚慰、医疗护理和终极关怀等内容,需实现多样化发展。同时,在照料模式上,应努力构建家庭、机构、社区等多元主体共同供给的方式,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不同的需求。因管理较为复杂,需充分利用资源,制定合理的流程,确保服务质量。随着高科技的进步,有必要引入现代化先进技术,如计算机、智能识别、网络自动化等,促进老年人与社会之间的交流。

2.2 增加老年人收入

除了生活无法自理,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最为关键,因为长期照料服务需要足够的经济支出。我国缺乏此方面的保障,抵御经济困难的风险较低,这就要求必须加大老年人养老的财政投入。同时将其与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按一定的比例挂钩,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物质保障和动态增进机制。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开拓更多增加老年人收入的渠道,以解决其经济问题。

2.3 不断完善相关制度

我国在长期照料服务领域起步较晚,很多工作都不到位,如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以至于各级政府无法正确理解这一服务体系,或难以将制度贯彻落实。所以,为促进老龄服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必须完善相关制度,使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同时组织协调各部门积极参与,为此事业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2.4 调动社会各种力量

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已上升到社会问题,家庭和政府难以解决,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调动社会多方力量,使其积极参与、共同渡过难关。因社会力量比较复杂,在利用时,应科学引导,不断提升各方力量的服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努力构建我国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2.5 塑造积极健康的老龄观

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不少老年人都比较悲观,存在心理障碍,使其幸福指数因此下降。所以,应通过多种形式塑造老年人积极健康的老龄观,如开设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等。此外,还应不断丰富老年人的文娱生活,鼓励其参加社会活动,积极与社会交流,同时还应改善社会风气,消除对老年人的歧视,以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3.结束语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压力日益增大,由于起步较晚,加上经济等条件限制,尚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如投入较少、模式单一等,不利于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完善。因此,必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郭锦龙,翟绍果.构建和完善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体系[J].中州学刊,2013,24(9):111-112

[2] 倪荣,刘新功,朱晨曦.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现状和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10,24(7):140-141

篇10:党员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清单

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民生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6.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7.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8.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9.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0.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1.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2.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4.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5.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分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16.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分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17.“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19.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0.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1.缺乏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2.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3.平时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24.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注意吸取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能够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

27.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虽然手机内存有上千名上访群众的号码,然而有时上访群众的诉求缺少耐心的解释和引导,没有坚定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

28.在习惯上认为对党负责是宏观性要求,是硬任务;对人民负责是微观性标准,是软约束,特别是认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级,群众没有决定权,所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面对考核,对上“交账”,而对如何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转化为惩治腐败、切身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考虑较少。

29.基层调研不深入。自己联系×个乡镇、×个企业、×个社区,平时到这×个联系点去的多,到其他乡镇、企业去的少,深入农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的少,听汇报多、看实地少,存在“隔着玻璃看”的现象。

30.联系群众不紧密。与基层群众联系少,在抓工作、谋发展时,站在群众立场思考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多,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也不够全面准确。

31.工作方法较简单。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还是按部就班,在与时俱进地将群众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还有待提升。对群众基本需求等问题重视不够,解决办法不多,还只停留在“送钱、送物”上,帮助基层和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力度不大。

32.听不进意见。下级和职工群众的话听不进去,有时下级和职工群众汇报工作、反应情况时,不是耐心细致听取对方的陈述,不让下级把话说完,就劈头盖脸的把下级和职工训斥一顿。结果是下级有话不敢说,有不同意见不敢反应,干群之间的鸿沟也就越来越深。

33.调研不深入。在工作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时,不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职工群众中,摸清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内在关系,从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而是盲目的拍脑袋定板,拍板的方案即缺乏科学性,让执行者左右为难不说,严重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4.对下负责少。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组织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不差分毫的贯彻领导的意图,领导一句话语、一个眼神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怎样能干好,但是,有时对于职工和群众反映的情况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有时甚至不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去满足对领导的高度负责。

35.科学决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同志在重大决策中充分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不够,对部门和基层干部提要求多、布置任务多,对思想、工作和生活关心少,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需要改进。

36.没有落实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工作精力用于开会和日常事务过多,用于联系群众、联系基层时间不够;在办公室、会议室多,下基层入农家不够;听单位领导汇报比较多,与一般干部及群众接触不够;主观意愿成份多,广泛听取同事、群众意见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掘群众的首创精神,没有做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老师、当亲人、当英雄,政绩观、群众观有所偏离,过于追求发展,考虑名次,有所忽视民生改善和百姓诉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方面力度不大。

37.在工作决策部署和精力投放上,偏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工作,对民生改善、社会事业投入精力偏少。

38.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上,还没有完全从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不够。

39.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解决少,解民难、纾民困、化民忧的工作力度还需要加大。

40.对全县困难群体,还停留在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层面,多数是安排有关部门按政策搞好救助,逢年过节走访慰问,深入跟踪帮扶少,“群众提出要求、党政解决问题、群众进行评价”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41.调查研究不够深入,虽然也经常深入村居,但是由于调研时间限制,与群众沟通交流不深入细致,有时候只注重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没有关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对一些深层次问题挖掘不够,分析不透,没有真正做到解剖麻雀、举一反三。

42.随着阅历增长、环境变化,不自觉地在思想深处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认识出现模糊,潜意识中在处理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关系上出现偏差,以至在工作中考虑上级满意不满意的时候多一些,考虑群众高兴不高兴的时候就相对少一些。群众观念淡化、为民情怀弱化,没有实实在在地站在贫困群众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就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43.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识,没有树牢群众立场和群众观念,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结合分管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较少,对实际情况掌握不全面、不准确。听取群众意见不多,工作争先创优意识不强,还不够积极主动。

44.自己认为来自于基层,对问题比较了解,对情况比较熟悉,因而,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上一篇:三上说教材稿下一篇:留守儿童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