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嘹亮歌声》教案设计

2024-05-25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嘹亮歌声》教案设计(精选3篇)

篇1: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嘹亮歌声》教案设计

第5课《嘹亮歌声》

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 的审美体验能力。同时音乐学科又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听、唱、奏、演、舞等多种音乐表现形式来感知、体验、鉴赏、表现音乐的美。本课就是通过初步学唱歌曲《嘹亮的歌声》,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体验歌曲所描绘的少年儿童在山谷中引吭高歌,以及山谷回声的情景。进而培养学生 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实践能力、音乐创造能力,久而久之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反思本课教学,有以下特点:

1、教学过程 设计层次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本课以过初步学唱歌曲《嘹亮的歌声》为主要学习内容,共设计了四个部分;第一个复习部分有两个环节,学生们以明亮的声音、优美的情绪,复习了歌曲《摇船调》;然后教师将歌曲合唱部分中的和声进行,改编成练声曲。这个过程既让学生做了发声练习、合唱训练,同时又为歌曲的学习作了铺垫,一举两得。感受部分有五个环节,其中,游戏“山谷回声”,由高低声部分别用“lu”哼唱教师用口风琴吹奏的歌曲主旋律片断,并以“回声”的形式表现。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师生互动的能力,同时,解决了旋律中六度、七度大跳音程难点。在听、辨、演环节,要求学生能听辨出旋律中的典型节奏型,并能用律动表现,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小组尝试用律动表现,学习扣人心弦、趣味盎然,同质编组培养学生 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及音乐创造性思维,又给学生的合作、创造搭建平台。教师的指导更能有的放矢,提高教学的“效度”。

2、灵活运用同质和异质的编组,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音乐课程标准》在“识读乐谱”部分提出,小学中高年级要“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结合所学歌曲认识唱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能够识读简单乐谱”。识读乐谱的能力是逐步培养的,传统的“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方式,虽然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会歌曲,但读谱能力得不到培养。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轮唱与合唱。全体学唱高声部是唱好轮唱的基础;因此在学唱歌曲环节,教师采用“先合后分”的方法,运用异质小组合作形式----在声部长的带领下分组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不仅自学能力得到培养,而且声部长的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巡视时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的时间是短暂的,而课后留给学生的回味是长久的,短短的35分钟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才能达到“声、情、趣”的统一?方法与运用的巧妙结合才会产生更佳的效果。

篇2: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嘹亮歌声》教案设计

三年级音乐第四单元2《嘹亮歌声》教案、孙青芸

嘹亮歌声 教 学 目 标: 1.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 2. 活动与练习(一) 教学重难点: 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碟片等。 教学过程: 一、精彩2分钟展示:师生问好。 二、学习新课: 1.演唱形式导入:我们两年多的音乐课上,基本上是大家一齐唱,这种形式称为齐唱。有种演唱形式,曲调是一样的,但不是一齐进入,有先有后轮流进入,这就称为轮唱。 2.聆听轮唱《嘹亮歌声》。要求能听辨出同一曲调分先后进入交叉进行。 3.看歌谱再听一遍。请大家看图形谱:两个人的睑部,二次进入线条是一样的。 4.学唱第一声部。教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 (1)设问:大家在看谱时有没有发现,曲调有一个什么规律?每隔几小节的第一拍有一个什么休止符? (2)每4个小节为一句,共四句。全班分四组学生每组自学一句。(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句) (3)分组接唱第一声部,相互纠正,教师指导。 (4)交换乐句,再次接唱。 (5)完整地唱好第一声部。 5.学唱轮唱: (1)全班分为两部分,A唱第一声部,B唱第二声部。先学唱第二部最后一句。 (2)在教师指挥下,唱二声部轮唱。 (注意进入要准确,最后结束二声部音准)轮唱时,两个声部都要注意相互倾听,相互照顾。各人唱自己的声部还要能听另一个声部,这是唱好二声部的关键(也包括轮唱)。 (3)填入歌词。要唱得自豪,声音要明朗、悠扬,切忌喊叫。 三、创编: ⑴教师先范唱内蒙古民歌。 设问:这支歌的.歌名?是哪一学期唱的歌? (这首歌是第五册第二单元的歌《草原上》) ⑵全班学生齐唱。 ⑶设问:这支歌能否唱轮唱?怎样唱轮唱?最后结束怎么办? ⑷分组讨论。 常见的可以有这样两种: (1)隔两小节进入; (2)隔一小节进入。 结束句可以不一起结束,即第一声部先结束,第二声部晚结束;也可以同时结束,例如隔二拍进入的最后结束时第二声部最后一小节为;隔一小节进入的最后一小节可压缩为,还有很多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创造。 7.分组展示、点评。表扬有创新的小组。 四、教学小结。 下课,礼式。

篇3: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嘹亮歌声》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曲调欢快流畅、歌词质朴、具有浓郁的民歌风、赞美家乡的儿童抒情歌曲,真切运用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唱好《山里的孩子心爱山》,以火热的激情、甜美的歌声,自豪地唱出对家乡的热爱、歌颂家乡美。

教学重点:通过歌曲学习,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注意一字多音与切分音的唱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寓教于乐:(学唱词曲p在旋律中感知美)

1、听范唱:

大家喜欢自己的家乡吗?

在美丽的山村里也生活着一群幸福的山里娃,他们正在用歌声赞美自己的家乡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具有浓郁民歌风格的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这首歌曲的`旋律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呢?听完之后你的心情怎么样?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边听边想?(学生随范唱小声哼鸣,听后回答问题)

2、再次聆听范唱:

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这首歌曲,想一想为什么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呢?小声随音乐哼唱在歌词里寻找一下答案(播放歌曲)

3、哼唱歌曲旋律:

随琴小声用“啦”模唱歌曲旋律,大家感受到了旋律的欢快p流畅了吗?

4、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歌词吧!

山村里山上有开不尽的花,有香喷喷的泉水,山下有香甜的果子挂满了枝头。这么美的歌词我们应该怎样去朗读呢?(有感情地朗读一遍歌词)

5、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你们想唱唱歌词吗?(学生听琴模唱歌曲)

6、刚才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不好唱、自己解决不了?

(正是这些一字多音、装饰音突出了民歌的风格特点)师生共同纠正评价。

7、第三次聆听范唱(播放)有感情演唱

我们感受了旋律的欢快,歌词的优美。大家想一想这首歌曲演唱的时候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最合适呢?下面请大家带着自豪p赞美家乡的感情跟着范唱来演唱一次吧!(播放范唱音乐)

从大家的歌声中我感受到了自豪的喜悦之情,非常棒,给自己鼓鼓掌吧!

三、创造表现:自由表达、在情感中升华美。

通过刚才的学习和表演,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了山里的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那么我们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不同的歌曲演唱形式更好的表现对山村的热爱,对山村美景的赞颂呢?

四、完美结课。

教学反思:

上一篇:学习党代会考题答案下一篇:企业管理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