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生活变化调查报告

2024-04-15

我家生活变化调查报告(精选14篇)

篇1:我家生活变化调查报告

一、提出问题

现在,我们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爸爸妈妈时常会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我们原来的生活和你们现在都不敢比,就如同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我们那时苦啊!”每每听到这些话,我都会皱起眉头。于是,我决定对我家的生活变化做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通过翻阅旧照片或请教长辈,了解他们原来的`生活情况。

2、通过上网查资料,或从书籍上了解长辈原来吃、穿、住、行等方面的情况。

三、调查情况及资料整理

我拟定好调查计划与项目,从我们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进行全方面的调查。

1、我笑眯眯地问奶奶:“奶奶,你们过去吃什么?”奶奶板着脸说:“80年代以前,我们家很穷,一些红薯、洋芋叉叉、玉米面做的窝窝头和一碗稀玉米糁。虽然那稀饭像白开水一样稀,可孩子们还是抢着喝。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点肉。所以那时候,孩子们最喜欢过年了。”我自豪地说:“奶奶,给你们比,我们天天都像过年似的,吃饭还讲究营养均衡,荤素搭配,隔三差五还酒店去吃大餐。总之,我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我好幸福啊!”

2、夏天到了,爸爸给我买了一件连衣裙,我嫌小,就不高兴。爸爸意味深长地说:“我的小公主啊,咱家就你衣柜里的衣服多,每个季节都给你买新的。你的裙子长的、短的、薄的、厚的,足有七八件,有几件还没上过身,你还嫌少,你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穿的是你奶奶为我做的粗布衣服,样式简单,穿在身上硬邦邦的。我参加工作时,才穿了一件蓝布衣。俗话说得很形象:中国人民一片蓝,所有的人都穿蓝衣服。孩子知足吧!”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3、旁边的爷爷说:“那时,我们走亲戚、买东西、赶集、孩子们上学都是用两条腿走路。十里八村,要是谁家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比现在人开‘宝马’还牛。晴天还好,要是遇到下雨天,村里没有柏油路,穿着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回家后全身都是泥巴。

4、我又问爷爷:“我们家过去住什么?”爷爷说:“那时我们一家五口人,就住在一间小平房里,阴暗潮湿。哪像现在住的高楼大厦,宽敞明亮,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家电俱全,这么舒服!”

四、调查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采访、分析,我明白了,我家能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不仅是因为党的政策好,而且是因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的辛勤劳动才换来的。

2、人们的消费观念提高了,都想通过劳动过得好一些。

3、现代高科技给大家带来了快捷和方便,把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让我们更快捷更全面的了解各类信息。

五、建议

我建议大家要向长辈们学习,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发明更多能够提高我们生活的东西,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篇2:我家生活变化调查报告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来,我们家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作了1次调查。

2、调查方法

一、询问爸爸妈妈。

二、自己的回忆。

3、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4、结论

篇3:我家生活变化调查报告

基于居民主体在“撤村建居”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 本文从杨凌区温馨社区的基层经验出发, 来分析“撤村建居”后居民生活变化。从中了解其发展现状, 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对于更好地安置迁移群众, 加速和顺利实现农村人真正向城市生活的转变, 推动城市化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1 温馨社区基本现状

温馨社区地处杨凌示范区中心南缘, 属于杨凌示范区保障性安居工程之一, 总投资20192万元, 是杨凌第一个“撤村建居”社区。为了整合地区资源, 推动城市的长远发展, 规划将西宝高速、陇海铁路、西宝中线 (渭惠路) 及正在建设的西宝高速铁路周围的杜家坡、淡家堡和穆家寨三个城中村整体搬迁集中在西宝高速公路杨凌段以北区域内的温馨社区, 到2011年7月, 由原属于城中村的杜家坡村、淡家堡和穆家寨村村民全部安置到此。

本次研究以温馨社区180户家庭为调研对象进行随机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 回收180份, 有效回收率100%。

2 新村民生活变化现状分析

2.1 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 食租阶层形成

伴随维系农民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耕地的消失, 以及居住地域、环境的变化, 将依附于耕地的劳动者从耕地中释放出来, 同时使得家庭劳动力由父辈转向子辈, 职业日趋多元化。

一方面, “撤村建居”后居民的职业变化呈现明显的年龄分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青年群体受变化影响最小, 搬迁前后均以外出打工为主;中年群体职业变化最大, 大多数放弃原来职业, 从以土地谋生存转变为以个体、企业谋生存为特征 (以建筑工、餐饮从业者为主) , 且多在当地就业;在老年群体中, 由于土地的丧失, 受年龄、技能、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绝大多数赋闲在家。

另一方面, 得益于当地搬迁安置政策, 根据对这180户家庭的调查情况来看, 户均拥有住房数为2.6套, 使得土地要素分配的形式也由地租转为房租。“食租阶层”逐渐形成。新建社区基本保留了原农民“一家一户”的居住方式, 除自己居住外, 村民把多余的住房租给附近学校的学生、外来打工者、个体经营户等群体, 出租屋经济滋生了一个食租阶层的形成。

2.2 小农经济下自给自足的消费方式向商品经济下现代化的消费方式转变

伴随着耕地的丧失, 使得“撤村建居”后的居民无法再像以前一样, 从耕地中获得基本生活资料, 转而通过市场购买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各项需求。在温馨社区, 很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搬迁后的居民物质生活现代化。

一方面, 现代化的消费方式体现在社区商业点的布局上。较“撤村建居”前一村一个商业点 (便利店、理发店) , 现在围绕温馨社区周围形成了商业一条街, 涵盖餐饮、零售、婚纱影楼、通信服务、车辆保养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另一方面, 现代化的消费方式更直接的体现在搬迁后居民的出行方式上。在上班高峰时段, 社区居民多以摩托车、电动车、小轿车等交通工具代步。很明显, 相比之前在村中多以自行车代步出行的生活, 交通工具的多样化与普遍化就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2.3 交往活动方式与精神文化生活呈现明显的年龄段分异, 传统与现代并存

较之“撤村建居”前乡村熟人社会的交往方式和文化生活, 搬迁后的居民在保持原有乡风的同时, 也加入明显带有城市气息的交往方式和文化生活, 诸如广场舞、合唱赛等活动。

在搬迁后的居民中, 年轻人的适应能力最强, 再社会化过程也较为容易。因此, 年轻人在保持原有农村熟人社会的交往方式外, 也通过利用城市社会中提供的各种平台 (娱乐休闲活动与场所、兴趣爱好小组等) 来拓展自己的交际面, 使“生人”变为“熟人”;而搬迁后的中老年群体, 特别是老年群体, 由于安土重迁观念浓厚及再社会化较为困难, 因此在交往方式及文化生活选择上, 依旧延续着之前在农村的传统, 照顾孙儿辈或者选择跟熟人聚在一起聊天来打发时间。

搬迁后居民的婚丧嫁娶仍以大操大办为风尚。之前在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风俗颇盛, 而现在, 尽管搬入城市, 居民们仍将农村的风俗习惯带入新的环境。

3 新村民生活方式变化后所产生的问题

3.1 职业转变产生的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

在搬迁之前, 多数村民的生产生活都依赖于土地, 长年累月的从事农业产业, 使得村民劳动技能单一。同时, 受限于自身文化水平, 自然在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一方面, 是职业转变对职业本身的不适应。多数居民在城市中所从事的多是缺乏技术含量、“重体力活”的工作, 自然拿到的工资远远低于城镇职工;面对城市中的激烈竞争, 新村民为了取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面临的劳动的性质更差, 强度更高。

另一方面, 是职业转变对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造成的不适应程度的不同。对于年轻人, 由于其适应能力强、可塑性强, 职业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也最小, 他们能够很快融入城市生活;对于中年人, 尽管这个群体最初有很大的不适应, 但是面临巨大的家庭压力, 客观上促使着这个群体必须融入新环境;对于老年人群, 由于根深蒂固的观念以及安土重迁的思想, 同时面临土地的丧失、保障的缺乏, 这个群体的抵触情绪很大, 很难较快融入城市生活。

3.2 生活成本增高, 生活压力加大

搬迁后, 面对土地的丧失, 农产品已从自给自足的模式转变为在城市购买, 用于农产品的花费在生活花费中占有很大比例;社区生活中的水、暖、气、社区维护等, 又形成了居民必须负担的生活开支。再加之城市生活中教育、医疗等方面较高的支出费用, “撤村建居”后居民承受着很大的经济压力。

同时, 伴随维系农民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的消失, 原本可以依靠土地取得收入的老年人群现在多数赋闲在家, 在经济上无法为家庭减轻负担, 由“贡献者”转变为“消费者”, 直接导致家庭生力军由父辈转向子辈;对于多数农村老年人来说, 相比城镇老年人群, 缺乏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 只能是依靠“养儿防老”的方式。这样, 整个家庭的重担就压在中青年这代人身上, 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

3.3 中老年人群观念方面难以与城市接轨

由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中老年新村民这个群体长期在农村生活, 受农村的风俗习惯的影响很深, 在短时间内很难接受新的文化观念, 之前农村的精神文化观念必然会沿袭到新搬迁的社区中;同时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人为的划分出了城里人和农民两级, 长期待遇和地位的不平等, 致使很多进城的新村民感到自卑、恐慌, 不愿主动的进行观念上的转变。

再者, 由于居住地域、居住环境的变化, 以及相当多的城市居民对农民进城存在观念上的误差, 缺乏与新村民的积极互动, 使得旧的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方式一直在社区内延续, 助长了许多不好的精神文化生活风气。

4“撤村建居”居民生活方式的优化

4.1 居民要主动转变思想, 融入城市生活

对于“撤村建居”的居民来说, 与其抗拒这种变化, 不如主动地去接受和适应这种改变。这种改变是多方面的, 在这里提出一些有利于“撤村建居”新村民融入城市生活的建议。第一, 大胆解放思想, 物质、精神生活两手都要抓。生活变化, 不单单体现在与外在物质上的融入, 更为重要的是内心的变化。新村民在精神文化上要注重多样性与科学性, 抵制不良文化的袭扰, 要摆脱一些消极文化, 推动自我的转变。第二, 新村民应通过多参与活动来增加自己的交往面, 改变原有的半熟人社会的状况。第三, 新村民想要逐渐适应城市生活的节奏, 就要改变自己。

4.2 年轻人要努力学习, 提高技能, 创造新的收入增长点

在“撤村建居”过程中, 尽管使老年群体的大都赋闲, 但从另一个方面也推动了新生产力的形成。由于老年群体的失业, 家庭的负担由父辈转嫁到了子辈身上, 为了在城市更好生活, 子辈们必然要更加努力、勤奋工作, 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对于这些年轻的“撤村建居”居民来说,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树立事业信心, 努力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构建和谐社区, 青年人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学习能力强, 思维活跃, 勇于创新, 他们的表现影响着整个社区的学习氛围。只有发挥出青年人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撤村建居”社区才会展现出充满活力的一面。

4.3 中老年人要多关注就业信息, 积极参与就业培训活动, 增加就业主动性

“食租阶层”的形成,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再就业的动机, 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这一群体。生活在社会中的人, 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在实地调查中, 我们也了解到, 在中老年人群中, 男性有较强的就业意愿, 但光有愿景是不行的, 行动也非常重要。“撤村建居”村民对于政策的不了解, 一方面是政策宣传不到位, 另一方面也是新村民对于政策关注较少, 并没有将其重视起来。只有新村民自己提高积极性, 政策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4.4 创新社区建设方式, 引入市场机制, 完善社区服务

积极引入市场机制, 调动各方积极性。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进行土地资产经营、企业投资经营等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资金, 形成政府、集体、村民、企业和社会力量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筹资机制, 同时积极支持新村民自主创业。

政府应鼓励当地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先垫资兴建农村社区、行政村, 以村集体资产并入企业的方式进行购买置换或者“以岗位换土地”, 由政府给予用地企业政策扶持, 企业给予村民培训, 吸纳村民进企业, 以创造就业岗位的多少来确定该企业在使用土地时应支付政府的使用成本。这样既克服了农民集中居住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 又有效解决了社区基础建设欠缺、就业压力倍增的问题。企业、政府、农民实现了三方共赢。

4.5 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 推动新村民融入城市生活

作为基层政府, 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撤村建居”政策, 把搬迁前、搬迁中、搬迁后所产生的问题的解决作为“撤村建居”是否成功的硬指标。在物质层面上, 根据新村民的特殊情况建造有别于传统城市社区的新型社区, 完善补偿、保障机制, 提供就业技能培训, 着力解决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等新村民所关心的问题;在精神层面上, 要加大政策宣传, 使村民主动接受搬迁, 建立和完善各种娱乐文化设施, 推动“戏台进社区”、“书籍进社区”等活动, 引导一种积极向上的城市社区文化娱乐生活的形成。同时, 要推动社区心理卫生站的建设, 聘请心理专家解决居民因环境变化所引发的心理、情绪波动等问题, 使新村民更好更快地融入新生活。

参考文献

[1]戴中亮.《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D], 成都:四川大学, 2005.

[2]周大鸣.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研究广州南景村50年的变迁[J].社会学研究, 2001 (4) :99-108.

篇4:我家生活变化调查报告

关键词:地震;灾区居民;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F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5-0124-04

5.12汶川大地震,给甘肃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陇南、甘南、天水、平凉、庆阳等市州遭灾严重。据统计,地震给甘肃省造成死亡364人,失踪22人,受伤10158人,紧急转移安置179.7万人,经济损失达490亿元。本文拟对甘肃地震灾区居民遭震灾前后物质生活质量与精神生活质量的变化展开研究,以期能更好地从客观指标和主观感受两个层面上了解灾民遭震灾前后实际生活质量的变化,为政府在灾区社会进一步的恢复中更积极有效地发挥指导性作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调查背景

甘肃省的受灾县(区)分属于重灾区和一般灾区。。本研究共选取了4个调查点,重灾区和非重灾区各2个,重灾区调查点为康县王坝乡、成县小川镇,一般灾区调查点为宕昌县新城子藏族乡、天水市秦州区平南镇。根据社会统计学的经验,笔者在各调查点先按照户籍花名册随机抽取了150户居民家庭作为总样本,然后按照等距抽样的办法从中抽取30%,即50户家庭作为统计样本进行了调查。调查工作主要采取了填写问卷的办法,对于问卷无法涉及的内容和需要验证的资料,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人户访谈和个别访问。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9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77份,回收率为94.5%,有效率为88.5%,有效问卷中,重灾区为87份,有效率为87%,一般灾区为90份,有效率为90%。

本研究的被调查者年龄介于18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5岁;被调查者性别分布为:男性132人,女性45人;婚姻状况分布为:已婚152人,未婚35人;职业分布情况为:农民148人,个体户11人,工人8人,公职人员10人。文化程度分布为:小学及以下99人,初中47人,高中或中专11人,大专及以上9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分布为:农业种植85人,外出打工60人,做生意11人,公职人员工资13人,其他技术性收入8人。在地震中遭受的经济损失平均为8 579元,其中最多的10万元,最少的500元;地震前家庭年经济收入平均为8579元,当前7305元。

二、灾区居民遭震灾前后物质生活质量的比较

(一)经济收入水平

经济收入水平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地震前灾区居民家庭年经济收入平均值为8579元,其中最少的为1000元,最多的为10万元;当前家庭经济年收入平均值为7305元,其中最少的为1000元,最多的为10万元。相比地震前,家庭经济年收入减少了1274元,下降幅度为14.9%,收入最高水平和最低水平没有变化。这种情况在重灾区和一般灾区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详见表1),重灾区居民的家庭年经济收入相比震灾前,减少了1649元,下降幅度为22.1%,最高收入水平没有变化,最低收入者收入下降900元,下降绝对值不大,但下降幅度达到了64.3%;一般灾区居民相比震灾前,家庭年经济收入增加100元,增幅为1.02%,最高收入水平和最低收入水平均没有变化。

(二)恩格尔系数

本文以“与地震发生前相比,您的家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是增加还是减少了”为题,进行了其恩格尔系数变化趋势的调查(详见表2)。

统计结果显示,遭震灾后,总体样本中34.5%的家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增加了,一般灾区增加的比率为22.2%,重灾区增加的比率为47.1%。购买食物支出“增加”的家庭明显高于“减少”的家庭,总体样本高出的比率为18.6%,一般灾区为12.2%,重灾区为19.5%。前文已述,灾区居民遭震灾后,经济收入水平明显低于遭震灾前,由此可以推出其遭震灾后的恩格尔系数要高于灾前。即灾区居民的总体生活水平,在遭震灾后的两年,仍然低于震灾前。重灾区居民遭震灾后家庭生活水平恢复速度慢于一般灾区居民。

(三)住房类型

甘肃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遭震灾前,农民居住的房屋基本上都为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类型,但遭震灾后,重建的新住房全部为框架结构类型(详见表3)。统计结果显示,震灾前后,居住土木结构瓦房的家庭由原来的76.3%下降为28.2%,下降比率为62.9%;居住砖木结构瓦房的家庭由原来的13.6%下降为10.2%,下降比率达25.0%;居住框架结构平房的家庭由原来的9.03%上升为55.4%,上升比率为512.5%;居住框架结构楼房的家庭由原来的1.1%上升为6.2%,上升比率为450.0%。

(四)家用电器普及情况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详见图1),灾区居民使用的家用电器中,普及率排在前五位的分别为电视机、电饭锅、洗衣机、电磁炉、冰箱,遭震灾前其普及率分别为94.9%、81.4%、38.4%、18.1%、11.9%,目前的普及率分别为91.0%、79.7%、40.7%、22.1%、13.6%。数据表明,除了电视机和电饭锅的普及率略有下降外,洗衣机、电磁炉和冰箱的普及率都程度不同的有所上升。相对住房,家用电器是“小件”,在地震中遭受破坏的程度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受震灾经济损失的影响,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支出主要用于兴建、维修住房,对家用电器的购置需求产生抑制效果。因而,地震前后灾区居民家用电器使用及普及率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五)通讯和交通工具使用情况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详见表4),地震前后居民通讯工具中固定电话、小灵通的拥有率分别由原来的55.4%、9.03%下降为现在的41.8%、7.9%,手机和互联网的拥有率分别由原来的72.3%、0.56%上升为现在的81.9%、1.7%;交通工具中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拥有率由原来的38.9%、48.6%、0.56%上升为现在的40.1%、53.1%、1.13%,农用三轮车的拥有率没有变化。相比家用电器的普及变化趋势,灾区居民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使用及拥有率总体上上升了。

(六)劳动强度和休息娱乐时间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劳动强度方面(详见表5),与地震发生前相比,目前灾区居民的大多数人劳动强度明显高于地震前,其中重灾区认为当前自己及家人劳动强度“明显增加了”的居民比例高于一般区居民。但重灾区居民与一般灾区居民遭灾前后劳动强度变化的趋势相一致。

三、灾区居民遭震灾前后精神生活质量的比较

(一)主要面临的精神压力

我们以“在抗震救灾及灾后的家园恢复重建中,您及家人曾经面临的主要生活困难是什么?”为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

果显示(详见图2),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及家人面临的主要生活困难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强烈恐惧地震再次发生”、“亲人、身边熟悉的人遇难或受伤给自己带来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缺少生产生活恢复资金”,即70.1%的人选择了“强烈恐惧地震再次发生”,63.9%的人选择了“亲人、身边熟悉的人遇难或受伤给自己带来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51.9%的家庭“缺少生产生活恢复资金”。显而易见,排前两位的“主要生活困难”都属于心理、精神领域,说明灾民面临的精神生活压力要大于物质生活压力。相比遭震灾前,灾民精神生活质量的下降幅度大于物质生活质量。

(二)对政策环境的满意度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对中央抗震救灾政策的满意度,29.4%被调查者“非常满意”,64.9%的被调查者“比较满意”,只有5.7%人认为“不太满意”。对县、乡基层政府对中央政策落实情况的满意度,20.3%的人认为“非常满意”,75.1%的认为“比较满意”,只有4.6%的人认为“不太满意”。对灾时、灾后社会治安环境的变化,45.6%的认为“变好了”,38.5%的人认为“没有明显变化”,12.9%的人认为“变差了”(详见表7)。可以看出,灾区居民对灾时、灾后重建、灾后生产生活恢复中的政策环境总体上满意程度是比较高的。

(三)对未来生活的预期

居民对未来生活的预期不属于评价其生活质量的指标,但能间接的反映居民对当前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一般而言,如果居民对当前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比较高,那么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期值一般也比较高,反之亦然。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详见表8),77.4%的人认为自己家庭的生活在五年后会变得“越来越好”,13.6%的人认为“变坏变好一时说不上”,5.1%的认为“不会有太大变化”,3.9%的人认为“会变得越来越差”。

绝大多数灾区居民对未来生活较好的预期说明,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对当前的生活持“满意“或“较满意”的态度。这种情况在一般灾区和重灾区之间略有差异,重灾区居民对未来生活的预期略低于一般灾区的居民,说明一般灾区居民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度要高于重灾区居民。

(四)对总体生活质量变化的主观感受

关于灾区居民生活质量客观指数调查前文已述,他们对遭灾前后总体生活质量变化的主观感受,调查结果显示(详见表9),38.9%的人认为相比地震前,自己家庭的生活质量“下降了”。28.8%的人认为“没有明显变化”,32.3%的认为“提高了”,三者之间的差异不明显,认为相比地震前自己家庭生活质量“下降了”的被调查者所占总体样本比率略高于选择“没有明显变化”和“提高了”的被调查者的比率。但这种情况在一般灾区和重灾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一般灾区的被调查者,51.1%的人认为相比地震前,自己家庭的生活质量“提高了”,32.2%的人认为“没有明显变化”,16.7%的人认为“下降了”。重灾区的情况则恰好相反,62.1%的人认为相比地震前,自己家庭的生活质量“下降了”,25.3%的人认为“没有明显变化”,12.6%的人认为“提高了”。

根据灾区居民受灾程度的不同,国家对灾民的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扶持政策在重灾区和非重灾区之间有所不同,对重灾区在物资、资金、人员、政策等方面的帮助和扶持力度要大于一般灾区,但即便如此,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在震灾后的两年,重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恢复程度仍然远低于一般灾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地震给重灾区居民生产生活造成的损失要远高于我们的预期。

四、几点结论

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地震灾区居民遭灾前后生活质量均发生显著变化,且重灾区居民与一般灾区居民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第一,在物质生活质量方面,与遭震灾前相比,重灾区的大多数居民在遭震灾后的两年,其生活质量仍然没有恢复到遭灾前的水平,低收入家庭生活更加困难;一般灾区的大多数居民在遭震灾后的两年,其生活质量已恢复到遭震灾前的水平,少部分家庭已超过遭震灾前的水平。

第二,在精神生活质量方面,与遭震灾前相比,重灾区居民的“群际关系、对政策环境和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度”向好的趋势要高于一般灾区居民,但对“未来生活的预期、对目前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向好的趋势要明显低于一般灾区。

篇5:我家生活的变化优秀作文

近年来,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家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变。

十年前,我一岁多的时候,我和父母住在乡下的老家。由于是我祖先的“祖房”,所以这个农家小院显然比周围的平房低一个档次。院子里,常常鸡飞狗跳,围墙的角落有棵高大挺拔的枣树。,随着风儿沙沙作响。我们做饭是用柴火烧,常常污染空气,因此家人嗓子经常生病。夏天来临时,院子里更是蚊声“悠扬”,随手一拍都能打死一两只。

现在,我们搬到了城市,住进了一百五十平方米的大房子。我有了自己的卧室,每天的生活都在芝麻开花节节高。近几年普及了4G网络,家人购买了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空调,使我们生活更加方便了。屋里的地板十分光滑,天花板上装上了美丽的大吊灯,屋里有各种盆栽,楼上又养了两只美丽又可爱的信鸽……这在十年前,是我们想都想不到的。

十年前,出行十分不方便,曲靖的目的地可以步行,去稍微远一点的只能骑自行车。现在,我们家有了两辆电动车和两辆小轿,去哪里都不会担心路途遥远了!我和爸爸妈妈又计划了每月一次旅行,坐着飞机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方便极了!

十年前,我们家吃的十分随意,在老家树枝上捉的蚂蚱都能烤熟吃下去。现在吃的十分多样化:早上有营养早餐:煎鸡蛋、热牛奶,还有烤面包。中午有丰盛的午餐:蒸米饭、炖鸡,还有饭后水果。晚上吃的简单一些:熬八宝粥、炒土豆……使我营养均衡,体质更加健康。

篇6:我家生活变化调查报告

我家住在长沙的东北角,离学校比较远,叫做金鹰城,我家就在金鹰小区,我家周围的环境变化调查作文。过去那里是一大片荒郊野岭,爸爸他们那样的广电人把那里开发出来了。三年前,我们刚搬进来的时候,小区周围的建筑只有广电中心、国际影视会展中心、世界之窗、海底世界,和自然很融洽。四周围就是乡下了,那里有田、有草坪、还有鱼塘,空气可好了。天气不管再热再冷,那些长青树总是用它那蓬勃的`绿、环保的绿抹去你心中的不快乐,让人精神焕发。鸟儿好像有人在指挥似的,都在鸣叫,这种鸣叫聚在人们心中变成一种好听的旋律。

三年过去了,我家周围变成什么样子了呢?现在这里又多出了很多建筑。今天我专门去看了圣爵菲斯、西湖楼酒家和中南汽车城。

先说说西湖楼酒家吧。这里还正在建设,但也看得出一个大概。虽然算不上乌烟瘴气,但灰尘满天飞,从那儿路过不捂住鼻子,那你就等着呛在半途中吧。门口的保安骄傲地告诉我,这里将近一百亩,你想想有多大!你知道这些地是从哪儿来的吗?告诉你这些地是把耕地占掉了,再在上面砌他们想要的西湖楼酒家。其实西湖楼酒家最早的店子我也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过,是在浏阳的西湖山脚下,顺着山势建的,很有特色,也不占生产生活用地,也没有破坏环境。怎么到了长沙就变样了呢?中南汽车城就更过分了,它背靠着世界之窗和海底世界,以前那里是大片大片的山丘,现在被工人们用挖土机把一座座山美丽的绿外套撕掉了,说得厉害点简直就是把大山开膛破肚,施工时就是沙尘暴。我拍了他们的一张宣传画报。那上面给了我们两个数字,一个是48亿,一个是3000亩。我不知道应该怎样换算这里面的代价。圣爵菲斯是一个新建的豪华别墅区。我估计有两个金鹰小区那么大,占了两个山头。谁都想住好房子。但我记得电视上说过,这样占用土地建豪华别墅是不好的。

篇7:我们生活变化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今年,改革开放已经32年了,为了知道我家和其他家庭生活有哪些变化,从而对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切切的好处有一个了解,所以我对我们生活的变化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调查我的家人,我家的生活从改革开放前到现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调查30户人家,其中包括富裕、贫穷、中等多个方面的人。他们的生活从改革开放前到现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具 体 内 容

外公讲述 改革开放前我家生活 当时6口人挤在不到二十平米房子里桌上有肉是享受,每周一次的露天电影也是翘首盼望的。

调查表反馈 改革开放前他人生活 所有人家里都很简陋。没有必须生活用品,美妙的生活何从谈起

实地观察 我家现在生活 一百多平米的大房子,各种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调查表反馈 他人现在生活 不管是富裕还是贫穷,家庭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四、结论

1、我家的生活在房子(从原来不到20平方的窄小的.环境,到现在100多平方米的宽敞大房子);食物(餐桌上从难得见到鸡鸭鱼肉,到现在大家都追求健康饮食);娱乐(从以前只能期盼每周一次的露天电影到现在电视、电脑等等一应俱全)……都有了特别大的变化。

篇8:我家的低碳生活

老婆首先从我们的出行方式上入手, 我的工作地点离家远, 交通不便, 只能开私家车去上班, 老婆想方设法把我的那辆高排量私家车卖了, 为我换了一辆经济型小排量汽车, 这样一来节省了油耗自然减少了我的“碳足迹”。老婆的单位离家只有几站路, 以前她总是打的去上班, 现在她经常骑着自行车去上班, 老婆说骑自行车出行环保时尚, 还可以锻炼身体, “燃烧”身上多余的脂肪。

老婆倡导的低碳生活不光涉及到出行, 而是体现在方方面面。我以前为了图省事, 家里的电视、碟机、空调、微波炉都处于待机状态, 老婆说家用电器不拔掉电源插头, 即使不使用也会耗电, 这种待机能耗不能忽视, 据统计目前每户城市家庭的平均待机能耗相当于使用一盏15瓦的长明灯, 从此以后我养成了电器不用时拔插头的习惯。家里的燃气热水器是碳排量的大户, 老婆和我商量后换成了太阳能热水器, 用它洗澡、洗菜、洗碗十分方便, 一个月下来燃气费也省了不少。老婆买来节能灯替代了家里的白炽灯, 还为我的书房购置了太阳能灯, 白天充好电, 晚上可以用上五六个小时, 不仅环保而且省钱。老婆还买来节水型马桶, 倡导自来水的合理使用, 比如洗衣水拖地、洗菜水浇花。

篇9:我家的变化

以前,我们住的是低矮的小平房,除一间6平方米的客厅比较宽敞外,其他的房间都很小且光线暗淡,我和爸爸、妈妈住一个卧室很拥挤,爸爸抽烟呛得我咳嗽,家具摆设和装修极简单。为了改善生活环境,爸爸决定重建新房了,我听了一蹦三尺高,心想:真好,可以住新房,也不用受烟的“虐待”。全家人也都同意,就这样新房修建正式开工了。

从那时起每天放学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飞快赶回家看工程进展得怎样了,大家说我俨然是一个“小监工”。房间主体工程起来后,我几乎天天跑到工地敲敲这里,看看那里。真想马上住进新房。一个月后房子终于建好了,经过一个月的装修房子更漂亮了。接下来,要添新家具了,我和爸爸、妈妈开始了忙碌,这家商场逛逛,那家店里跑跑。最后爸妈选定了双虎家私的家具,洁白如玉的油漆面上镶嵌着金灿灿的镀金小饰品流光溢彩,漂亮极了。买灯时爸爸、妈妈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太原一趟,长治一趟,跑十几家商场后最终锁定目标——“五龙戏珠”水晶大吊灯。挂在36平方米的客厅里显得那么富丽堂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还有一样就是添置电器了,我爸爸发动全家的亲朋好友,跑遍了所有电器城选购了42英寸液晶彩电、电脑、电冰箱、空调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了。变化最大的非厨房莫属,因为从原来的火炉到如今的电磁炉、微波炉等许多电器,从此我们不用忍受烟熏火燎,厨房不再那么脏了。一切都现代化了,一切都焕然一新,一切都变美好了。

现在我们住在宽敞的130平方米的新房里,觉得好温馨呀。最开心的就是中午了,因为中午太阳暖暖的直射在床上,躺在床上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篇10:我们家生活的变化调查报告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越来越好了。吃得饱穿得暖,可爷爷奶奶小时候是什么样的生活呢?我对过去的生活充满了兴趣。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以便于了解爷爷奶奶过去是什么样的生活。

2.访问爷爷奶奶或邻里,了解过去的经济状况。

三、调查情况和整理资料

1.60年前,家乡很穷,夏天穿着衣衫褴褛的破衣服,赤着脚丫子在大街上跑。

2.平时甚至连饭都吃不饱,饿着肚子在田里干活。吃的食物一般都是一些窝窝头,红薯干等。很少吃到面制品,甚至连主食馒头都是奢侈品。

3.那时的雨伞也没有现在这么多花样,更没有质量保障,伞面很容易破,伞把儿也很容易折断,整体体型更是笨拙丑陋。

4.那时候没有现在的经济发达,经常出力不赚钱,更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的科技,当时的社会机械化很少,几乎全是纯手工。

5.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传递信息十分不便,只能靠写信或者熟人带话,因此也常常误了不少事。

6.过去常常几代人住一间房子,房间摆设也很简单。现在住的宽敞了,家具也变得“高大上”,房间设计的也更精致了。

7.除此之外,过去的医疗卫生条件也大不如现在。

四、结论

篇11:我们家生活的变化调查报告

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爸爸妈妈常说:“你们现在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可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们小时候,可苦着呢!”每当听到这些话时,我都会十分疑惑。于是,我决定对我家的生活变化作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家里以前的旧照片,了解家里过去的情况。

2.通过网络,阅读有关书籍,对比家里的变化。

3.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里的变化。如,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体内容爸爸妈妈的讲述,现在的生活情况,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家以前的土房变成了现在装修华丽的楼房。上网搜索查阅书籍,变化的原因,国家的富民政策办得好。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新老照片对比,生活物品的变化,小电风扇变成了空调;做饭用的炉灶被电磁炉取代了;电脑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实地观察,衣食住行,衣服的布料很光滑;交通工具由自行车变成摩托车、轿车;吃的东西渐渐丰富起来。 四、结论

1.科技发达,现代发明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所需,如:电器的种类越来越多,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2.国家的富民政策办得好,促使经济发展,我家的人均年收入不断增长。

3.我家的交通工具也不断更新,现如今,父母都骑上了摩托车,开上了汽车,以车代步,出行真是越来越方便了。

篇12:我们家生活的变化调查报告

从出生到现在,家里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舒适的生活,同时也激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为什么我们家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带着问题,我询问了家人,并查阅了有关资料。

二、调查方法

1.家人,了解过去家里的情况;

2.有关资料,找出变化原因;

3.新闻,了解社会变化。

三、调查情况及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具体内容

询问妈妈

住房变化 1.爸妈结婚后住在单位分的一套40平方米的房子里。 2.我5岁时,我们一家搬到了100平方米的三室两厅的房子里。 3.我们又要住进120平方米的房子。

询问爸爸

交通工具的变化 1.幼儿园时,爸爸妈妈骑着自行车上下班。 2.上小学时,妈妈买了一辆电动车接送我。 3.去年,爸爸买了一辆本田思域轿车。 回忆过去 电话的变化 1.小时候,只有家里有一部固定电话。 2.后来,爸妈有了BP机。 3.现在,爸爸妈妈随身带着手机,联系方便。

四、结论

1.现在党的政策好了,人民生活安定,爸爸妈妈的工作都很稳定,每月都有固定的工资,攒下了一定的积蓄。

2.人们的消费观念提高了,都想过的更舒适一些。

3.现代高科技给大家带来了快捷和方便,把人们引向信息时代,更快速、全面了解信息。

篇13:我家生活变化调查报告

通过参观, 我们了解到,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 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 可免费使用, 又无需运输, 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 使社会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

现在德州市区周边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路旁基本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电灯;市区内大街小巷有50多条主要街道的路灯已全部采用太阳能电灯照明 (多达80公里) ;中心城区新建住宅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利用率达到95%以上;从城镇到乡村, 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大规模的普及;太阳城会场两道巨大的彩虹门上面, 分布全是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光伏板。

为此, 陈毅元帅的长子、现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先生为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作诗, “不了太阳情”:“太阳城召开太阳的盛会, 太阳人感念太阳的恩惠, 太阳山竖起太阳的丰碑, 太阳水闪耀太阳的光辉, 太阳风见证太阳的腾飞, 太阳雨展示太阳的轮回, 太阳歌唱出太阳的智慧, 太阳舞滚动太阳的陶醉”。

当今国际社会倡导低碳经济已成为引领绿色的潮流, 低碳生活理念已深入人心, 甚至细化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次参观使我深刻地感受到, 将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尽力减少, 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是一种自然而然地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 只要平时注意生活中的细节, 不用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 也能带着积极的生活态度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在参观太阳城期间, 本人在“微排”大厦特意买了一个“太阳能手提灯”。该“手提灯”的特点是:超级亮白, 使用寿命达10万个小时、两种充电方式 (太阳光和常规电源) 、一次照明可达8个小时、旋钮开关可随意调节亮度、能为手机充电、绿色环保无污染。

每天早上起床后, 将太阳能手提灯放置朝阳的阳台上, 在正常晴天的情况下, 每天充电8小时以上 (8.30-17.00) , 基本满足家庭的夜间照明。每到晚饭后, 我便将太阳能手提灯放在客厅的高处位置, 并调至最大亮度, 关闭客厅内近80瓦的照明, 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 在收看着电视节目的同时, 感受着太阳能提供的照明, 从而更加感觉到一种新的享受和体验。待家人休息后, 再将太阳能手提灯调至弱光, 挂在卫生间内, 供夜间照明使用。

篇14:我家的运动生活

重超标了!为了孩子的身体,我每天都要带着她到楼下去运动一会儿,消耗一下她身体里的脂肪!

一开始,我跟女儿说下楼运动时,她蛮不乐意,可能因为老是在家里宠着、惯着,以前也没有怎么运动过,现在养成了一种惰性。为了带孩子走出去,我会买棒棒糖、布娃娃等作为诱饵,哄着她乖乖地跟着我下楼。

“加油!加油!努力呀!”

通常,我会跑在孩子前面一点点给她加油、鼓劲。她只是在后面慢慢地跟着,大汗淋漓的,还不时抱怨不想跑了。我觉得孩子可能就是很不喜欢这样无聊的跑步,因为跑步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力,而女儿却没有这种耐力。

跑步运动坚持了几天就停下来了,但我并不想让女儿放弃运动生活,于是我想着给她换一种运动项目。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女儿喜欢和小区的小朋友玩足球!于是,我给她买了一个漂亮的足球。每天吃过晚饭,我就带她下楼去玩一会儿足球。

她很喜欢踢足球,每次我把足球踢过去,她就会尽力地接住,然后非常卖力地再踢过来,毫不吝啬!有的时候我也会故意把足球踢得远一些,女儿看见足球飞得这么远,呵呵地笑,非常开心。乐够了后,女儿才一路小跑过去把球捡回来。玩足球这项运动让女儿练习了跑步,汗水也流了不少,体重也控制下来了,真是收获颇多啊!

“妈妈,妈妈!我要下楼运动!你陪我去嘛!”

现在,女儿每天都会在我耳边嚷嚷,要下楼运动。我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每天都抽时间陪她玩!可爱的女儿对足球越来越喜欢了,还“发明”了不少新奇的玩法,比如像踢毽子一样踢足球、像打篮球一样投篮之类的,都特别好玩!

几天之后,女儿又不跟我说玩足球了,我还真是疑惑不解,小孩子的心思就是猜不透啊!

“妈妈!我们玩排球吧!”

一天,女儿突然说出这样一句话,真是让我大吃一惊。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几天她不说话,是因为足球玩腻了,看电视里还有打排球的运动,她觉得好玩,就喜欢上了。

既然女儿喜欢上排球,就给她买吧!于是,我带着女儿去超市,买了一个比较小又比较轻的排球。因为是初次玩,女儿不知道怎么打,我便回忆上学时老师怎么教打排球的,自己先练习。接下来,我就一边做动作,一边对她说:“要把两只手这样相插,把手微微地张开,然后把球放上去,抛向空中就可以了!”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的动作,很喜欢排球“飞”到空中的样子。于是,女儿也迫不及待地要颠排球,我把排球给她,她一个一个地颠着,最后,一下子都能颠好几个了。看着自己颠出的排球“飞”到空中,女儿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上一篇:校园生活的初二作文下一篇:两弹元勋邓稼先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