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语录豪绅

2024-04-22

让子弹飞语录豪绅(共7篇)

篇1:让子弹飞语录豪绅

“站着赚钱”,很给力!

——《让子弹飞》影评

圣诞之节,偶有时间,看个《让子弹飞》还得抢票,真是不得了。个人认为《让子弹飞》这部电影在商业上的某些成功是难以复制的,正如姜文本身就是华语电影导演中最难以模仿的一个一样。在当今中国电影市场,光靠这种气势和人格魅力就想捞钱的导演,恐怕屈指可数吧,姜文可以算是一个。由此观之,《让子弹飞》影评在首映后呈现井喷之势,而且好评如潮,实属顺理成章。诚然,有魄力才有底气,有实力才有魅力,有现货真货好货才有笑到最后的竞争力。

演员演戏,一方面是为了完成自己心中愿景去极力塑造好戏中角色,借此体现自己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就是奔着票房去的。单听姜文、周润发、葛优三位影帝同时出演就已经震撼了,再加上刘嘉玲、陈坤、周韵等人构成的“十一罗汉”、“北洋四美”,那就更加给力了。众星云集之后,即使是打酱油的角色都不是白给的,没得两把刷子是上不了荧屏的,当然,群众演员除外。由此也形成一简单公式:演技大比拼+给予角色充分的个性特征和诠释空间+姜文本身所具有的话题性和人格魅力=影片质量的迅速提升。拒不完全估计,《让子弹飞》国内海外票房绝对是:四个亿太少,六个亿敢超。

对于无条件喜爱姜文的观众来说,都知道姜文是“不拍则已,一拍惊人”。算上《让子弹飞》,姜文 16年也只拍过四部电影,平均下来跟奥运会和世界杯的频率同步,其中《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太阳照常升起》可以算做姜文情书式的作品,而《鬼子来了》和《让子弹飞》则更多地体现出姜文以个人趣味为主导的创作方向。《鬼子来了》是有独立艺术品格的电影,其蕴含的沉重主题和表现上的谐趣性所形成的反差赋予了极强的黑色幽默感,给人以极大的回味空间。而《让子弹飞》就是部商业片,有的是单线条的故事和符号化的人物,姜文在改编时剔除了马识途原作《夜谭十记》中的阶级对抗成分,结果《让子弹飞》整成了一个类似于黑帮电影的故事格局,主题自然就被模糊了,能升华的也就是那句哀叹:你带着老婆,出了城,吃着火锅,还唱着歌儿,突然就TMD被麻匪劫了。但是,有一丝瑕疵:姜文自恋式的趣味展示略显冗余,不仅信息传达效率不高,也影响到了影片整体推进的节奏。

看《让子弹飞》是个很巴适的过程,当影片开始的段落响起久石让为《太阳照常升起》所做的主题音乐时,我已专注地兴奋起来。仔细观看之后,才蓦然发现张麻子和黄四郎之间的拉锯战看似很过瘾,实际上不过是小孩过家家的闹剧。一个土匪,一个恶霸,大家对彼此的身份早已心知肚明,猫鼠游戏可不是这么玩的,这些交手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那些姜文喜欢的段子和金句串联起来,再整成“明星达人秀”。影片之精彩在于头尾,开局很有气势,而结尾段落对群氓意识的刻画尽管不符合逻辑,但寓言化的创作意识是很不错的。在影片的中间段落,片段式的演出不时会驳来阵阵欢笑,但是将这些段落拼在一起时,就显得有点不自然。

看《让子弹飞》是酣畅淋漓的体验,整个电影院都在沸腾。每有给力台词出口,电影院里有人大叫:“牛逼!”就像听摇滚演唱会,很难在椅子上安坐。摇头摆尾,大声爆粗,都无所谓,因为大家都差不多,跟子弹一起飞了。看中国电影很难有情节上的高潮,因为不给力,如今不但有高潮而且多重高潮,确实不容易。

突然想起一句话:“宋词是唐诗的兴尽悲来,对待自然的态度转入颓废,梳剔精致,吐属尖新,尽管吹气如兰,脉息终于微弱了。”讲的是脉息和气象的问题。电影中,这两个词体现得比较到位。一开头,土匪们纵马跃出山林,那一组日光下漂亮的移动镜头,只有黑泽明的电影里才有。而影片最后,山林中打斗,不过寥寥数人,却有千军万马的感觉。瞬息万变,吞吐怅然。李安说,电影有几个要素:思想,感情,运气,技术,最后是个性。姜文的电影充满了个性。一个人怎么能这么霸道的自恋,这么自恋的霸道,这么自恋而霸道而让人喜爱呢?因为他的个性深处有的是敞亮和单纯。他信奉的是久远而浪漫,比如男子应该醉卧美人膝,醒斩仇人头,手中刀一把,快意雪恩仇。比如男儿膝下有黄金,应该站着挣钱,站着花钱。比如不好来的钱应该好散,散给什么人?散给世上受穷的人。

还有一有趣的发现,近年来,中国贺岁档大片总是以死亡为卖点。去年有一部几乎死光光的《十月围城》,今年的《赵氏孤儿》中的几大主演也死亡殆尽,而《让子弹飞》也不例外,从冯小刚的“GAME OVER”打头阵,就一直没断了死人这事,好在这里的生与死都很欢乐,还不乏荒诞。不过,张默扮演的老六之死口味太重,估计有些观众会接受不了,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全国的凉粉销量。其实真正让我感到不适的是葛优之死,半截子人了还说那么多话,就如同某些小品和电视剧里描写那些抗战年代共产党人英勇就义时的场景,身中数弹,还能一口气接着一口气说一大坨话来,佩服佩服,然而,转眼仔细想想,总觉得脊背发凉,渗得慌。

《让子弹飞》虽不是最好,但是“霸气外露”,撩人心魄,给力观众。什么叫惊喜?这就叫惊喜。这种惊喜源于姜文对剧情的把握,对人物的塑造,对个性的追求,对电影的执着……他能豪气地说:“《非诚勿扰2》的6000万广告植入算不了什么,我拒绝广告植入就是要还原电影于本身,货真价实,站着就能赚钱,亏待不了制片方的。”我只想说:“有《子弹》,更自信。有姜文,更期待。” 影片谢幕,重回现实。在惊喜和欢笑之余,还是清醒地想到:这毕竟只是一部电影,一部中国式的电影,它可以造一个梦想,但其本身成为不了梦想的。

附上川话版《让子弹飞》精典台词:

1、张麻子(当了假的马县长,姜文饰演,下同):“夫人,我这次只劫财,不劫色(咔咔,手枪上膛)。若我有不轨,夫人你随时开枪,你有需要的话,在下也绝不推辞。”然后镜头慢慢拉开,才发现整个这个话的过程,姜文是摸到县长夫人(刘嘉玲饰演)的胸部说的。

2、张麻子:“我这次来鹅城,要做的有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

3、黄四郎(发哥饰演,下同):“如果你活着,早晚都会死;如果你死了,你就永远活着。”

4、汤师爷(叫马邦德也可以,葛优饰演,下同):“寡妇不能睡了,必有大灾。”

张麻子:“她已经是寡妇了,我不能让他再守活寡了。”

5、不好色的县长不一定是好县长。

6、张麻子:“谁是穷人?谁穷,谁就是穷人!”

7、张麻子:“这是穆扎的曲子。他们叫穆扎,我们这里叫莫扎特。”

老六(张默饰演,张国立的儿子):“你还能听出是穆扎来?”

张麻子:“要分啥子时候。”

老六:“啥子时候?”

张麻子:“唱片上写着穆扎的的时候。”

8、黄四郎的人假扮麻匪,强奸了民女,民女告状到了张麻子那里。张麻子和一帮兄弟坐在一起。

小弟甲:“大哥,你是了解我的,我从来不仗势欺人……我喜欢被动!”

小弟乙:“大哥,你是了解我的,如果是我的话,还会有活人来给你告状嘛?”

小弟丙:“大哥,你是了解我的,虽然我在这里年纪最大,但……俗称处男。”

小弟丁:“大哥,你是了解我的,如果是我,躺到桌子上的应该是她老公。”

张麻子:“好了!我晓得你们个个身怀绝技!”

9、张麻子:“酒要一口一口地喝,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步子迈大了,咔!容易扯到蛋!”

10、张麻子醉酒进入冯师爷房间,边脱衣服边朝冯师爷走

汤师爷:“你是要杀我,还是要睡我?”

张麻子:“我要睡你。”

汤师爷:“那你还是杀了我嘛。”

张麻子:“我是要跟你睡,不是要睡你。”

11、黄四郎称赞:“师爷高,县长硬!”张麻子汤师爷异口同声回:“黄老爷又高又硬!”

12、黄四郎:“我这是珍藏版地雷,世上只有两颗,MADE IN USA!”假张麻子(胡军):“那另一颗呢?”黄四郎:“辛亥革命的时候用了。”假张麻子:“辛亥是哪的地儿?”黄四郎:“辛亥革命是年号,不是地名!”

13、汤师爷:“麻匪任何时候都要剿,不剿不行,你带着老婆出了城,吃着火锅还唱着歌,突然就被麻匪劫了......”

篇2:让子弹飞语录豪绅

姜文在晦涩难懂的《太阳照常升起》之后,果然吸取了教训,这次讲了一个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看的懂的故事,故事用电影里姜文自己的话说就是马匪与恶霸PK的事儿,本来挺简单的,却加上了葛优饰演的老骗子在中间这么一折腾,故事就复杂了。马匪、恶霸和老骗子在故事的发展中都逐渐偏离了自己原本的目的,说不上是形势所逼呢还是情不自禁,每一个人在那种乱世里,要想秉承自己的原则,不论是想站着还是想跪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姜文将原著中一些针砭时弊的元素去掉,又修改了大悲剧的结尾,将故事拍的有一种西部片的风采,但他还是有文艺片情节的导演,即使在这样的商业片中也不忘加入写意的文艺片结尾和隐喻。如果你不是单单把这部电影当做一个商业电影动作喜剧来看,你也能看出导演在明爽和隐喻上都下了很多功夫。电影的开头出现的马拉火车,那冒着白烟的,轰隆的现代文明的标志却要用最原始的动力牵引,是不是像极了我们目前身处的地方,还有关于站着赚钱还是跪着讨钱的讨论,还有张牧之说:“我终于明白了我为什么会上山当马匪,因为我跟他们这些人玩不起”,再有三大男主在17岁时都是投身辛亥革命的热血青年,而后却走上了三种不同的道路。这种隐喻继承了从《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的一贯风格,彰显了姜文一贯的个人作风。不得不说这个号称修改了三十几稿的本子,的确在故事情节上做到了一路的峰回路转,畅快淋漓,经典场面应接不暇。

好本子加上好演员,一定是成功的好电影。《让子弹飞》的演员阵容,也是空前强大,姜文自己演了霸气外露的马匪,那么恶霸必须是一个在气场同样强大的对手,而且还不能是同一种风格。姜文的man根本不用特意的去表演,那沉着,冷静,睿智,决胜千里的缜密和一份血性浓厚的侠骨柔肠在每一个眼神、动作中张扬了起来,戎马军装果然是衬托男人硬朗气质的最佳行头。发哥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无辜且呆傻,一个奸诈而狠毒。恶霸黄四郎不是土财主的形象,而是一派海归精英的劲头儿,新三步老三步的不说,还时不时的中英文双语一番,永远的西装革履,永远的衣冠禽兽,眼角眉梢都是戏。咱们亲爱的葛大爷真是太出色了,这种老骗子的角色,让他演真是太对味儿了,那一头飘逸长发,那一脸的圆通表情,抛却了《赵孤》里压抑的隐忍,活脱脱一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油珠子。再加上葛大爷那质朴的音质,那台词是一句经典接着一句经典啊,就连那句“AB型”都那么有料。张默这小子还真是块演戏的料,虽然他出演的六爷出场时间不长,但令人印象深刻,死得也很重口味,单纯、鲁莽的个性跳脱了出来,即使他的死才是故事的真正开始,却不会在电影结束时被人忘记。陈坤这次也梳起了汉奸头,阴损毒辣了一把,不过陈坤演阴还是比演狠演得好,那段法庭辩论的无良律师戏码,果然明快流畅,和姜武那一荤一素,一白一红的侧应也配合默契。马匪队伍里的一众型男各具特色,性格鲜明,且各个身怀绝技,演员形象气质也很衬。总之在这些让人肾上腺激素激增的各款爷们儿中,必有一款适合你。

《让子弹飞》虽没有打着喜剧片的旗号,但却是一部黑色幽默的精品,片中的精彩段子数不胜数,堪称应接不暇。我最喜欢的当属“大哥你是知道我的”这一段,当师爷在声嘶力竭的唾骂声中离场之后,哥几个分别向大哥表清白,这一段真是句句劲暴,句句点亮。再一个就是葛优和姜文哭刘嘉玲那段,姜文那眼神,那一嗓子哭号,简直太传神了。当然如果说到精彩,那还是“鸿门宴”一段,不论从360度的拍摄角度,还是这一段的犀利台词,有明有暗,有奸有诈,各怀鬼胎,暗潮涌动,三人话不落地精彩连连。《让子弹飞》中的笑点难得就在于它没有一处生硬添加的感觉,所有的笑点都融在了剧情里,就从片头一开始冯导的吃火锅客串开始,这种调侃的风格就已经融进了电影,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说来,冯导也不是一般人,非二还没上,自己倒先露了把脸)。

最后我说一下镜头感,除了片头及片尾的镜头,还有一个我超喜欢的镜头就是姜文与葛优回忆青春时,老七站在城墙上,夕阳(应该是夕阳吧)照过来的那个剪影。

篇3:让子弹飞语录豪绅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产品结构及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商品煤水分成为考核煤质的一个主要因素,为适应煤炭行业的发展,洗选加工中心针对各洗煤厂现有的情况,在原基础上为控制煤质而做了一些必须的工作,我哈拉沟洗煤厂采用重介浅槽选煤方法,生产能力达1000万吨/年,采用两台18'X54'型重介质浅槽分选机与一整套洗选设备,经过近二年的工业性生产,以其先进的设计,高效的脱介、脱水及大处理量给神东分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 弧形筛在哈拉沟洗煤厂的作用

哈拉沟洗煤厂首期筛分工程建于2004年8月份,二期水洗工程建于2005年8月份,12月份投产运行,主要工艺采用块煤重介浅槽分选,末煤直接上仓,煤泥经浓缩压滤与末煤混合进入混煤仓。

弧形筛在我厂的主要作用用于煤泥筛分及粗煤泥脱水,由于其所占空间较小又没有驱动装置,所以一直以来不受重视,其实在煤泥处理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默默无闻地为我厂奉献其最大的力量。

3 弧形筛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

3.1 形筛的结构:

在弧形筛的外壳内,固定着一个呈凹形的弧形筛面,筛长所张的圆心角一般为45°、60°,筛网用金属条或尼龙排列而成,结构简单、轻便、体积小、占地面积小、本身无运动部件及传动机构。

3.2 工作原理:

入料矿浆从旋流器缓冲箱给入,经分流箱沿切线方向送到筛面上,其流动方向与筛缝垂直,料浆形成一扁平的料浆层,紧紧贴在筛面上作圆周运动,料浆层被筛缝的边棱边割在离心力和送浆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使粗煤泥和部分水穿过料浆层和筛缝汇集到外壳内,经导管送入到粗煤泥离心机。较细颗粒的煤泥和水经管道进入浓缩池。如图:

3.3 主要参数:

i.喂浆速度:为了获得良好的分级效果,弧形筛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喂浆速度,若喂浆速度过低,则料浆不能紧贴弧形筛筛面,弧形筛难以发挥作用,若喂浆速度过大,则筛条磨损过快。

ii.单位面积处理量:单位有效面积处理量。

iii.筛缝:筛缝大小是关系成品细度和主要参数及介质回收的效率。

iv.弧度:是决定筛型的参数,国内主要有180°、270°、270°~135°等几种形式。

v.曲率半径与筛宽:主要由筛面积和型式而定,一般认为270筛的曲率半径不应大于600mm,180筛不应大于800mm,筛宽按现有经验以不超过曲率半径为好。

4 改造的途径

弧形筛常用于细粒物料的筛分和脱水,很大部分洗煤厂用于重介质选矿的脱介。其生产能力大,当筛分效率和振动筛相近时,生产能力比振动筛大10倍或10倍以上,分离精度高,物料不易堵塞,产品均匀,其不足是筛上产品水分较高,尤其是筛网使用初期更为突出。在神东洗选加工中心各厂部,弧形筛主要用于粗细煤泥分级及粗煤泥脱水,到目前为至,我哈拉沟洗煤厂弧形筛存在堵塞问题,而且物料不能均匀进入下面设备。

4.1 哈拉沟洗煤厂煤泥分级及粗煤泥脱水主要脱水设备为弧形筛,

经过近半年的工业性生产,弧形筛存在喂料不均匀,造成筛子堵塞,物料不能顺利进入以下设备,以至于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影响后序工作,产品质量不能被保证,在哈拉沟厂已逐步改造完毕。

从旋流器进入缓冲箱的物料,经导管进入弧形筛上的分流箱,由于给料是一根导管,所以进入分流箱的物料不能在分流箱中均匀分布,物料从分流箱底部给到筛上时不能均匀分布,造成筛面上部分物料堆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厂将弧形筛入料管道进行了改造,调整了入料角度,效果显著。

4.2 由于工作强度大,时间长,传统的平滑网面对物料的阻尼较小,截流性能差,筛分、脱水或脱介的效率较低,筛子的性能不能有效发挥,唐山煤炭科学分院对增强阻尼型不锈钢焊接弧形筛网进行研究,已经取得成功,增强阻尼型不锈钢焊接弧形筛网的成功研究,是完善弧形筛作为细粒物料筛分、脱水、脱介的一个技术上的重要进步。

4.2.1 增强阻尼型不锈钢焊接弧形筛网的应用效果通过试验分析发现,传统的平滑网面不锈钢焊接弧形筛网在使用初期筛分、脱水及脱介效果极差,随着时间的增长,筛缝尺寸逐渐增大,筛分、脱水及脱介效果开始有所好转。

4.2.2 增强阻尼型不锈钢焊接弧形筛网使用寿命弧形筛网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使得筛缝尺寸超差或磨透,在不影响寿命的有效方法是增加筛条的高度或角度,或提高筛条的硬度。通过试验,采用上述方法可提高使用寿命20%。

4.2.3 增强阻尼型不锈钢焊接弧形筛网解决了传统平滑网面的使用初期筛分、脱水及脱介较差的问题,是选煤及选矿不锈钢焊接弧形筛网技术的一项重要进步,增强阻尼型不锈钢焊接弧形筛网有效提高了不锈钢焊接弧形筛网使用寿命,粗略保守计算,该种增强阻尼型不锈钢焊接弧形筛风在全国投入使用,每年的筛网购置费用可降低一笔不小的开支。

5 弧形筛在洗煤厂的作用:

a)弧形筛主要作为脱介:大部分老矿区洗煤厂主要选煤方法为重介质选煤,回收介质是一个完全必要的环节,合理利用介质,不仅保护资源,而且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b)粗煤泥回收:神东洗选加工中心主要利用弧形筛处理粗煤泥脱水回收问题,有效地处理粗煤泥水分是保证洗煤厂煤质的主要部分。

结语

商品煤水分是煤质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有效控制商品煤水份,提高铁路的有效运输是我洗煤厂不可推卸的责任;另外,在考虑生产成本的情况下,适当选择质量较好的筛网,并提高弧形筛的脱水效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值得相关洗煤厂借鉴。

摘要:介绍弧形筛结构原理,主要性能及弧形筛筛网的研究,以及弧形筛在洗选中心各选煤厂的主要作用及需要处理的问题。

篇4:《让子弹飞》影评

《让子弹飞》是第一部让人肾上腺素激增的姜文电影。没有那些难懂的和晦涩的意象,此次的姜文是如此的纯爷们,刀刀见血,酣畅痛快。第一次,姜文讲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第一次,姜文留下了“一地鸡毛”。这部电影是讽刺?是混乱?是针砭时事?还是毫无意义?或许只有姜文才能给我们答案了。

周润发、葛优、姜文,能让三位影帝同台演出,本片可谓继《建国大业》后又一次小规模明星聚会。周润发之“奸”,葛优之“诈”,姜文之“霸”,尽显影片中三位主角之个性。姜文饰演的土匪,与周润发饰演的恶人,展开了一场场斗智斗勇的精彩对决。葛优饰演的骗子,在其中“出谋划策”,“吃里扒外”,为影片增添了不少笑料。再看影片之配角,刘嘉玲、陈坤等,都是可以在别的电影中独挑大梁的演员。还有那冯小刚在影片开头的友情客串,尽管短暂,但其表现出来的风格却是此后全片的基调:“一黑到底”的黑色幽默。

对于无条件喜爱姜文的观众来说,《让子弹飞》是一部无论怎么想象其精彩都不过分的电影,如果你偏爱《鬼子来了》那个路数的话,惊喜会更大些。算上这部姜文也只拍过四部电影,平均下来跟奥运会和世界杯的频率同步,其中《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太阳照常升起》可以算做姜文以与文革有关的青春记忆为蓝本的式的作品,而《鬼子来了》和《让子弹飞》则更多地体现出姜文以个人趣味为主导的创作方向。《鬼子来了》是有独立艺术品格的电影,其蕴含的沉重主题和表现上的谐趣性所形成的反差,是能够很好地包容姜文的个性化风格的,并赋予其中所体现出来的黑色幽默成分以极大的回味空间。在我看来,《让子弹飞》远不是最好的姜文电影,但却是最霸气也最娱乐的姜文电影,而且在观影过程中不乏发现的乐趣。虽然有些失控,但我仍然从心里喜欢这部电影,毕竟姜文只有一个,他的每次出手都是不乏惊喜的,这种华丽丽的野性和自负,是只有在姜文的电影中才能看到的。但是这毕竟只是一部电影,而且还是一部中国电影,它可以造一个梦想,但其本身还是成为不了梦想的。

篇5:让子弹飞影评

张麻子盘查强奸的事情时,各人独白是很重要的提示。此时老二表明自己是同性恋,注定了其悲剧。有人奇怪为什么胡万被当做麻匪那晚,黄四郎没乘机做掉张麻子,注意看张麻子身后的人数,老二不在,并且张麻子已经威胁是否真要火拼?警告其已经做好了准备。

花姐的转变很生硬别且没有任何铺垫。其实花姐根本没有改变,纯粹博取信任。

3花姐给黄四郎的礼盒里面装的是两颗钻石,黄四郎一看就知道花姐已经搞定了汤师爷和老二和老三,于是便假装卖个人情给花姐放过老二和老三,本来他是带人来干掉他们的。4花姐搞定了老三却没有搞定老二,因为老二是同性恋。

5张麻子在给老二布置任务时汤师爷在旁偷听,导致张麻子率众弟兄出鹅城剿匪,兄弟们只有预先埋伏的老二死了,他们被偷袭却只有老七负轻伤。

汤师爷买的就是鹅城的官,试想假如买的是富饶的康城县长,区区一个青楼女子也能买得起?另一方面,师爷如果带着的是康城的,并且四郎把6张都给他,那么总共应该有7张,假如黄四郎留着一张(后面解释为什么留一张),那么应该是剩下六张;而师爷死的时候说只有五张,这是不可能的。说明汤师爷买的确实是鹅城的县长,而这张委任状没必要带出来了,黄四郎只给他5张。康城的县长是黄四郎买的六个县之一,用来引诱张麻子一伙走东边去山西康城的方向踩地雷,前面黄四郎说的第二步,就是给委任状。6黄四郎给假张麻子布置任务时有两套方案,甲方案不用说就是干掉了张麻子。而乙方案就是偷袭行动失败,师爷借假张麻子的口说自己的老婆孩子被杀回鹅城给黄四郎报信(其实老婆孩子都是假的,试想汤师爷到鹅城才多久,她老婆就找到从山西找到南方的鹅城来了?)。

7没有想到汤师爷和张麻子产生了感情,他没有回鹅城报信而是驾着装满银子的一辆马车往山西去了。汤师爷上策本应该是去告密,下策才是携款逃跑。因为不知道是否会存在类似地雷这样的埋伏。可以印证汤师爷对张麻子的感情。

8按情景,老汤应当要赶去山西赎回儿子,而假张麻子本来说东边东边,他也想活命他以为汤师爷会回鹅城告密,所以想把告密的责任推在师爷头上,没有想到师爷真的往东边去了,他又急的说不要往东因为有珍藏版的地雷在等着师爷,师爷被炸后他被真张麻子一枪打死,临死时候还说山西是在东边。

9师爷死后除了未说出那两个秘密,这也是影迷津津乐道的话题外,其实还有两个极其重要的信息。一个是对麻子说他被炸到树上的屁股兜里面有五张县令上任书,大家记得黄四郎说过他买了6个县令,那么第6个县在哪里?恭喜您答对了是在上海浦东,现在你知道黄四郎为什么在开往上海的火车上了吗?第二个信息是他劝张麻子不要回鹅城因为他认为张斗不过黄,因为他已经知道张得大部分兄弟已经被黄收买,回去就是死路一条。有些是完全被收买了,比如老三,而有些是动摇的中间派,比如老七。

2汤师爷的没有说完的第一个秘密是老二是他告密害死的,第二个秘密是他喜欢花姐,花姐是卧底

10师爷和黄四郎都低估了张麻子的智慧,黄四郎还等着郭旅长的军队,而张的兄弟还等着黄的出手,没有想到张用发动群众这一招就把黄搞定。

替身为什么会逃跑?在地牢里被铁链拴着,被人看着还能逃跑?不是,其实是在花姐打算把替身带回黄家的路上逃跑了。

为什么张麻子让老三去追?因为老三已经被收买了,只有让他去,才会抓活的。

为什么张麻子要守着黄家铁门?一是为了造成在战斗的假象,二是在等花姐和老三自己把替身送上门来。老三和花姐抓活的,并且只是堵,以老三的性格和枪法,完全可以打伤了更好抓。但是他们没有,因为黄四郎要活的和好的。

老三和花姐抓到替身,应该送回城里更靠谱,为什么会送到黄家铁门?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想送到黄家去。无奈张麻子带人堵着门,只好把人交给了张麻子。以二人的智商估计一时也没想到这个替身有什么用,正中了张麻子的下怀。黄家应该有暗门,但是黄四郎完全没有必要透露给老三和花姐,所以两人只能走正门。11张麻子虚假胜利后,老七飞跑过来问他喜欢花姐吗?又在他耳边嘀咕了一句话。紧接着又说别说是他说的。其实他告诉张麻子花姐是卧底,老三他们已被黄收买,老七这时候其实已经骑虎难下

老七为什么要告密?回想老七保护师爷的时候,他们所处位置没有发生过火拼。怎么就有人盯着他们的位置,老七一露面就被人爆头?当时其他人都有不在场证明,但老七不知道,他认为是兄弟中有人看不惯他的立场想置他于死地,并且认为这个人就是反叛心里最严重的老三。

12所以后来老三对张麻子说我要替二哥娶她,而张麻子答非所问的说老二啊老二。而老三以为张走神还提醒他说大哥我是老三。其实张心里明白(大哥你是了解我的桥段)他其实想说的是老二啊你死的好冤。所以才会一手拿枪指着头一手拿枪指着花姐和老三,但念兄弟情谊和对花姐的一丝好感就成全了他们。而且他问为什么要离开他,众人皆曰不轻松,维老七打马虎眼,老七还是向着张的。

13张麻子多聪明睿智的一个人,这时候他已经明白师爷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是他又不愿是这个结果,所以才会骑着白马在铁路上亲自验证,虽然火车开的飞快他还是一眼认出了黄四郎,所以打马赶上。1黄四郎没有死,他打死了武智冲,穿着汤师爷的衣服出现在了火车上

13黄四郎明白郭旅长一来就会知道他吃里爬外,派人假扮张麻子盗取烟土,因为老百姓拿的钱太多了,超出黄四郎应得的那一份,虽然他是那个大腿。黄明白他的腿这回事真的断了,所以就和老三老四老五花姐他们去第六个县上任上海浦东县。

关于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

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

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 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

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张蔡相逢,应为1899-1904年蔡锷留学时发生。17岁的张牧之,又为何会给一个留学生作手枪队长呢? 查了一下,1900年时,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蔡锷闻讯即回国响应老师。但唐看他年纪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后来唐才常被张之洞拍平,蔡锷身在湖南躲过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实这时候他才改名叫蔡锷,才去学军事)。我以为,张牧之当上蔡锷手枪队长,正是这一年。估计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锷一个人走,派了张牧之这个同龄毛头小伙子,给他当的保镖--”手枪队长”(估计是光头小队长)。这样算,1920年影片发生时张牧之37岁,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黄四郎会在1900年认识张牧之,两种可能。1是黄也参与了自立军起义,在武汉或者湖南见过蔡锷与张牧之。2是蔡锷把这个手枪小战士一起带到了日本,然后在日本和黄有过一面之缘。

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黄四郎和张牧之,显然都在日本混过不短地时间。

先来介绍一下介错:

日本人不爱上吊爱切腹,他们觉得切死自己挺光荣的。但切腹挺难操作,一刀捅进去,一时死不了还特别疼。身体倒得七扭八歪,挣扎起来满地的血,死相难看,特别不体面。故很多时候切腹者会让一个信赖的朋友当「介错」。介错人手持长刀站在其身后,在自杀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间砍下他的脑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错就相对冷僻。更别说在没网络和电视的1920年,如果不是对日本文化相当熟悉的人,根本说不出这俩字吧。

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说“要是这三个人供出我来,我就切腹,请兄台当我的介错”。张牧之说“你搞错了,介错人用的是长刀”。两个人应该都在日本待过相当长的时间。尤其是黄四郎,好端端的中国人没事谁能扯到切腹去。张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为1904年蔡锷回国后就没怎么去日本(其实我也不熟,蒙的),作为蔡锷的手枪队长,张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锷病重去日本治病,当时张牧之一定跟着去了日本,但估计这段时间他可没兴趣研究什么切腹。何况11月初蔡锷就病逝了。

回答了这5个问题后,我们重新看黄四郎这个人。他留过西洋,也留过东洋。说话爱拽文,冒成语,国学功底算不错。你若把他看作一个土财主,这些设定显然有很蹩脚;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那些设定就很恰当。

黄四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财主。他是一个腐化的前革命者,现当权派。在鹅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总结一下暗线:

1900年,张牧之追随蔡锷到日本,并与黄四郎有一面之缘。

1900-1911年,张牧之和黄四郎在同一个革命阵营,但无交集。

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义,黄四郎为核心成员。10月30日,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张牧之也算核心成员。

1911年-1920年.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黄四郎,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敛财。他投靠了实力军阀张敬尧(还是张宗昌? 其实我没听清楚。总不能是张孝准吧)这座靠山后,愈发肆无忌惮,横征暴敛,更以故乡鹅城为根本苦心经营,控制了民国小半的烟土交易,大发其财。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张牧之,不求权钱,继续追随蔡锷。1916年蔡锷死于日本,此后张牧之对时局失望,干脆落草为寇。

1920年,张牧之马邦德来到鹅城,电影开始。张黄斗法,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鹅城起义,胜利后张牧之分文不得,心爱的女人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走了。这场“革命”,正如当年的辛亥革命,他什么也没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他坐的chair,也被别的man抗走了。

黄四郎 汤师爷和县长夫人都没死 大胆分析第一部的剧情!首先先来理清下整部剧情的关键人物关系图。

先来整理下该剧几个重要关键人物!

张麻子(张牧之)黄四郎 汤师爷 县长夫人 花姐 老二 老三 武举人(及未出场的刘都统 幕后隐藏BOSS 最后预测第三部剧在说他)

接下来就是大概人物关系图

张麻子-汤师爷(彼此利用的关系)黄四郎-汤师爷(彼此利用的关系)

县长夫人-汤师爷-刘都统(刘手下的探子)黄四郎-刘都统(刘手下的傀儡)花姐-黄四郎(黄手下的密探)

老二老三-花姐(以前是老大张麻子的人 后被花姐收买叛变)武举人(刘手下的死忠)

好了 关键人物图的大概分析 就到这里

(声明下:该篇整文都只是本人对该剧的喜爱 说整理出来的个人分析 与电影本身及后续毫无关系!)

首先说黄四郎为什么没有死?大家看到最后黄四郎在碉楼上被武举人的埋下的炸弹所炸死

为什么我会说黄四郎没有死呢?

第一:大家请不要忘记 黄的死忠 武举人不可能这么容易的背叛 他只是在暗中监视的一个关键人物而已 第二:请注意武举人最后对押住的黄四郎的神情和打他的动作来看 完全就是掩人耳目的作用(还有既然那么大胆去骂县长也就是张麻子 后面又是那么的对张拍马屁 可谓是说一套做一套)

第三:注意当武举人走的时候 黄四郎很淡定的看着他的背影时 浅浅一笑 他为什么这么淡定?为什么会笑?因为这一步 完全在他的算盘内)

当黄四郎跟张牧之对话的时候 请注意当中一句影射性的话:你那么喜欢帽子 我家里还有“更好”的 我为什么要把更好的加上引号 这是因为 想黄这么心机深的人 替身不仅仅只有一个这么简单 有1就有2 这个更好的侧重在 他家里有更好的替身在里面)

所以当武举人去追黄的时候 黄早已经吩咐他 把炸弹埋伏在碉楼里面(武举人他自己身上会有炸弹么?谁给的他 张麻子?当然只有黄了)然后让替身站在碉楼上 叫张麻子的名字及丢帽子 故意引起张的注意 然后让张亲眼看见黄被武举人的炸弹炸死 误以为他真的被炸死了

所以我这里要说黄四郎根本没有死 他事先就说过 他要耍猴 而且一定要耍猴。汤师爷为什么没有死?他不是被黄埋伏的炸弹炸死了么?不然。

那个在树上的屁股显然不是汤的 人不可能在身体被截两半的情况下 说那么久的话来 汤对张麻子说:我骗了你两件事情

这里的第一件就是汤师爷骗张麻子说他一开始就是去康城 是骗张麻子 想把他引向鹅城的 事实上 汤本来就是去鹅城 骗张麻子只是想取得他的信任而已

第二件事情:汤没有说完的他(她)指的就是花姐 他估计没说完装死 只是想试探他 提醒他而已 看看他听后的反应 猜测张想到的是谁 当然以张的智慧 当然知道会是花姐

再最后花姐和老三去上海的火车上 估计大家都发现了火车的最后 汤师爷就站在尾截的火车上

最后说下县长夫人为什么没有死 她不是被胡万和他的手下的枪扫死了么?

不然 偷袭张麻子的事情 完全是汤师爷和黄串通好的事情 想暗杀张 所以黄看到当时喝的是烂醉如泥 想当张熟睡的时候 把县长夫人掉了个包(但是汤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张麻子早已发现了汤和黄 勾结和想要暗杀他的计谋)所以张麻子回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汤的房间而不是自己的房间 当事情败露的时候 汤看暗杀张不成 又怕黄四郎事后追究起来杀掉他 所以转而把中心慢慢转向张麻子 跑去县长夫人的房间 抱着假尸体痛苦 假装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 那个汤后来举着枪的时候 就是想杀掉黄四郎 但是他怕是替身的原因迟迟没有杀

县长夫人没有死 会去哪里了呢?她去了刘都统那里汇报情况了 说明了事件的整个经过 刘看黄四郎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所以准备借张麻子的手 来杀掉黄四郎 分下花姐这个人物 她是黄手下最关键性的人物 可谓是美女间谍 游走在黄四郎与张麻子之间的女人 花姐利用自己的美色与实力 收服了张麻子身边的老二和老三

她在黄四郎派人来杀老二和老三的时候 故意上演了一部美女救英雄的戏码来蛊惑和收服他们2人的心(这里有人猜测花姐在送给黄四郎的盒子装的是钱 又有的人说是宝石 不然 这两者都不是 而是她在张麻子潜伏期间的重要情报 所以黄四郎才会不杀老二和老三 满意的离开了 最后黄的一句:你呀 快成小凤仙了 这句话是提醒她 谁才是她真正的主人 不要妄想叛变去投靠张麻子)

这里简单跟大家说下 宝石的真正流程:黄四郎-张麻子-汤师爷-汤的假老婆和假儿子-汤师爷-假张麻子(汤师爷和假张麻子是互利方 一个把宝石给假张麻子 一个让把黄四郎的计划告诉了汤)

花姐是个非常有心机的女人 拉拢了老二和老三 然后又利用老三杀了老二 因为老二和老三之间 她知道只能留一个人 而且是最忠心于她的人 权衡之下选择了老三

最后用老三把张麻子身边的人全部拉拢到自己身边 从老七这个人就完全可以看出 事先老七去探视张麻子是否喜欢花姐 到后面张问老七时 遮遮掩掩的神情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 张麻子那句:老二啊老二 很经典 他为什么故意在老三面前说老二的名字 他知道可怜的老二俨然成了老三和花姐的一个棋子 死得很可怜

(张麻子派老二去青石岭的时候 老三已经在暗地里告诉花姐 花姐从这里开始选择了老三 回去告诉了黄四郎 老三也是借此除掉了自己最大的隐患 没人跟他抢心爱的女人了

所以大家才会看到老二突然死在青石岭 死得这么突然 而且这计划出了张麻子和他的弟兄

根本没人知道 这说明他兄弟里面肯定出了内鬼:老二和老三 只不过老二成了最可悲的人物)

第一部的剧情就到这里简单的分析了 还请大家看完后 轻喷 勿拍砖 欢迎大家一起交流与讨论!

另外在最后预测下第三部的内容 听说后面要拍的是子弹3而不是子弹2

估计子弹3的剧情会发生在大上海那里

人物还是会在黄四郎 汤师爷 县长夫人 花姐及她俘虏的跟班和张麻子及最幕后的终极BOSS 盘踞在大上海的刘都统

故事大概会在张麻子想一探幕后的真正主指者 想救出自己那些被花姐蛊惑的弟兄们

他可能会孤身一人去上海智斗黄四郎 汤和县长夫人 花姐及BOSS刘都统

也可能在第3部里面出现张麻子新的兄弟们跟张 一起去跟那些大恶人周旋战斗

全文只是个人对于子弹的喜好说做出的分析和猜测 希望大家能喜欢和一起来讨论分析!

篇6:《让子弹飞》影评

----评电影《让子弹飞》的叙事结构

在2010年即将结束的时间里,《让子弹飞》横空出世。该影片凭借其优秀的内容和巨大的表现张力,赢得了极好的票房成绩。《让子弹飞》为2010年的电影票房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导演姜文在继之前推出的三部优秀影片后,《让子弹飞》是其创作的第四部经典作品。相比较以往中国电影叙事冗长、拖沓的毛病,此部影片就显得布局完整、结构紧凑。而且该片尽显个人风格,充分展示了导演姜文的个人才华。

影片通过讲述麻匪张牧之与黄四郎之间的争斗来表现枪械时代的人文关怀、英雄主义。虽说明争暗斗不断,但处处都在极力宣扬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以及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影片中那接连不断的矛盾冲突不会让观众陷入冷场的尴尬,它令观众没有一丝的喘息时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与此同时,剧情的安排也是合理、严谨。使观众感到电影化叙事所带来的快感。

影片开场就为全片制造了一个框架主梁作用的矛盾冲突:即将上任康城的马邦德在遭到张牧之的劫持后,自己的身份也由县长突然转变为汤师爷,携同夫人带着张牧之前往了凶险的鹅城,全片就此展开。直到影片后半部分,康城掉包的这个秘密才被捅破,从这就足以看出影片叙事结构层次的严谨性。

接下来,影片的各种矛盾冲突接踵而至。从张牧之断案,到小六子的死。这之间的起承转合平滑工整,可以说是天衣无缝。这完全摆脱一些国产影片在叙事上生拼硬凑的诟病。而且在这些矛盾之间,张牧之的英雄之气也显露了出来。从打武举人到发钱,这都可以看出这位看似粗鲁的人的细腻。这是人对人之间的平等与尊重,没有身份地位的限制,没有凌驾于一切的权利。影片展现给我们的,或者说是这些矛盾冲突最终要告诉人们的,就是关心人,爱护人以及尊重人的人文关怀。

张黄之间的几次争斗是全片的看点,也是影片的主体。随着黄四郎的“老三步”和“新三步”的实施。冒牌县长张牧之却将它连连击破,这是勇气的斗争,也是智慧的斗争。一方面是黄四郎的残忍压迫和剥削,另一方面却是张牧之无私的奉献和施舍。这也是影片在这对立面中宣扬的人文关怀。善与恶的斗争是不会停止的。好人最终会战胜坏人的结局也是众所周知的。虽说结尾很明了,但观众要欣赏的或者说影片要展现的,正是善与恶之间斗争的过程和矛盾。黄四郎用的“逼死小六子”、“杀鸡取卵”、“替身”这三步棋子紧逼张牧之,张牧之也用其冷静与果断与其周旋。六子和县长夫人虽因此丧生,但这也加剧了两个主要人物之间的矛盾,激化了矛盾,电影也就有了看头。

在连续的冲突中,每个人所表现的目的也是不同的。起初因为一个“钱”而走到一起,最终却以一个“义”字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有泪水,有欢笑。“鸿门宴”上,师爷一副装糊涂的态度想尽快结束这场跪着要钱的过程,而黄四郎却笑里藏刀般的装模作样。只有张牧之的正直与愤怒才可以算得上真实。真实之中又让人感受到人本该有的正气。黛玉晴雯活命的机会也就是这位英雄所给的,随着故事的发展,每个人距离自己的目的越来越近,最终影片结束。

该片以线性叙事结构讲述故事,这与其他倒叙、插叙等叙事方式所不同的是,线性能让观众更容易融入剧情。《盗梦空间》虽说精彩,却缺少《让子弹飞》的亲和力。火车来,到火车离开,线性结构清晰了然,完整顺畅。

就在那个枪械、混乱的时代,自由与尊严才是人们所需要的。枪,可以扰乱社会,也可以保护社会。这要看枪拿在谁的手里。黄四郎手里的枪只会是让原本混乱的社会变得更加糟糕,而张牧之却可以用这把枪平复社会的伤疤,还给了城县居民尊严和平等。这也是导演姜文用电影这把枪表达他内心的想法。暗喻着这浮躁的社会需要多一点的平等、自由,也就是多一点人文关怀。,虽说影片最后曲终人散,张牧之的兄弟离开了他,一切都归为零。但这种效果就是影片所要展现的自由和平等。不轻松所带来的不是平等,而是纷争。黄四郎在权利面前输的惨不忍睹。这也反映了违背社会应有规律的下场······

篇7:让子弹飞语录豪绅

2012年3月, 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对18个市县230户参保农户、130户非参保农户及73名保险经办员进行问卷调查, 走访了负责政策农险的承办单位、相关政府部门, 与乡镇、村干部及农民进行座谈, 了解农业政策性保险在黑龙江省开展情况、各类相关人员对此项政策实施的评价, 发现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完善黑龙江省农业政策保险的对策建议。

一、黑龙江省政策农险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黑龙江省商业性农业保险是从垦区开始实施的, 最早追溯于1991年, 首创了冰雹和龙卷风风险互助业务。2004年启动了农业保险试点工作。2005年在垦区成立专门从事农业保险的公司———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2007年以来, 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 黑龙江省虽没有列入全国试点, 但自行开展了农业保险试点。2008年黑龙江省被纳入农业保险试点范围。

根据黑龙江省农委、省财政厅、省畜牧局、黑龙江保监局联合下发的《黑龙江省2011年农业保险工作方案》, 种植业确定玉米、水稻、大豆、小麦4种农作物作为年度政策农险保费补贴品种。4大农作物保费均价每亩15元, 保费补贴比例为中央补贴40%, 省财政补贴25%, 县 (市、区) 财政承担比例不低于15%, 参保农户 (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承担比例不高于20%。补贴险种以“低保障、广覆盖”为原则确定保障水平, 以确保农户灾后恢复生产为出发点。保险金额分别为玉米145元/亩、水稻200元/亩、大豆120元/亩、小麦125元/亩, 保险费率分别为玉米10.4%、水稻7.5%、大豆12.5%、小麦12%。

据省农委统计, 2011年黑龙江省农户 (不包括农垦总局部分) 承保面积3020万亩, 签单保费收入4.5亿元, 参保农户46.3万户, 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资金44亿元。

二、对政策农险的认知情况

1. 大多数农户愿意参加政策农险。

在对18个市县开展政策农险的行政村的调查中, 2012年参保户占总户数的31.3%, 想参保而未保的占34.9%, 合计愿参保的占66.2%。据调查, 与商业性农业保险相比, 农户更青睐政策农险, 参保农户愿意购买政策农险的占95.2%, 非参保农户占93.8%。政府补贴对于引导农户购买政策性保险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政府补贴, 71.7%的被调查参保户表示不愿意购买;如果知道有政府补贴, 83.1%的非参保户将购买政策农险。

2. 参保户对政策农险较为了解。

据调查, 参保户对黑龙江省施行政策农险“非常了解”的占17.1%, “比较了解”的占48.3%, 两者合计65.4%, 而非参保户中“比较了解”仅占14.6%。进一步跟踪调查参保和非参保农户了解政策农险的途径, 按重要程度排列的顺序均为乡村干部、保险公司和经办人、电视报刊广播手机短信等媒体、还有亲朋好友的介绍以及网络等途径。

3. 参保户购买政策农险的主要意愿是防灾减损。

参保户中, 有62.2%的农户是防止大灾出现时, 减少损失, 19.1%的农户希望出现小灾时得到一点补偿, 可以看出超过8成的农户认为, 购买政策农险能够在农作物受灾时, 分摊风险, 减少损失;还有15.2%的农户买个心里踏实, 也说明农户认可政策农险对农业生产所起到的稳定和降低生产风险的功能, 只有3.5%的农户不清楚政策农险的好处, 是跟风购买。

4. 农户不愿办理政策农险主要原因是存在侥幸心理。

据调查, 农户不愿办理政策农险的原因比较集中, 主要是认为“遇到农业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占不愿办理政策农险总数的43.1%, 比重排第一;其次是“不信任保险公司”, 占不愿办理政策农险总数的21.5%;再次是“受灾后补偿费用太低”、依次还有买保险的程序太复杂、保险费用高、保险条款不好懂、索赔困难和不信任经办人等原因。

5. 对于政策农险抵御灾害造成的损失, 非参保户和参保户认识差异较大。

当问到“政策性农险抵抗各类灾害造成的损失所起到的作用”时, 认为发挥“作用非常大”的参保农户占17.4%, 非参保农户占5.4%;认为“作用比较大”的参保农户占33.9%, 非参保农户占16.2%;认为“作用一般”的参保农户占37.8%, 非参保农户占41.5%。参保农户近9成的农户认为政策农险抵抗各类灾害时, 能够发挥作用, 而非参保农户则仅占6成。

三、对政策农险实施情况的评价

1. 绝大多数经办人认为政策农险得到落实。

据调查, 30.1%的被调查经办人认为政策农险在当地得到完全落实, 50.7%的认为得到基本落实, 两者合计占80.8%, 仅16.4%的认为落实较差。

2. 政策农险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在被调查的参保农户中, 对政策农险实施情况非常满意的占18.3%, 比较满意的占45.7%, 认为一般的占33.0%, 不满意的仅占3%。超过9成半参保农户认为保费金额合理。认为所负担的保费金额比较合理的占95.7%, 比2011年调查 (89.6%) 提高6个百分点, 不合理的占4.3%;目前种植业所确定的4个作物品种能满足大部分参保农户需要。在被调查的参保农户中, 认为能满足需要的占67.8%, 不能满足的占32.2%。逾9成的参保农户对经办过程叙述表明经办人操作规范。在被调查的参保农户中, 96.1%的被调查农户表示经办人向他们说明了保险合同的内容, 92.2%的农户表示保险合同签订后, 派发了保单。

3. 绝大多数参保农户对理赔结果感到满意。

调查显示, 有79.6%参保农户因作物受灾而获得过理赔, 20.4%的未获得理赔。在曾经获得过理赔农户中, 有86.9%的认为保险公司理赔速度比较及时;在索赔过程中, 67.2%的认为完全按照合同进行的赔付, 26.2%的认为在赔付上稍有偏差, 仅有6.6%的认为在赔付上和合同约定偏差较大;在赔付办理过程中, 33.3%的认为有专人负责办理业务, 手续和程序比较简单;53.6%的感到还可以;13.1%的感到办理赔付的手续和程序烦琐。对于保险公司和经办人态度的评价, 有7成的农户认为态度较好;29%的感觉态度一般, 只有个别的农户表示态度较差。在未获得理赔的2成农户中, 82.9%是因为农作物受灾程度达不到理赔标准, 7.3%的是在勘察定损和赔付额度上与保险公司存在争议, 4.9%的是政府补贴不到位, 还有4.9%的是农户自己没有联系保险公司, 调查中没发现保险公司无故拒赔的现象。

四、推广政策农险面临的主要难点和问题

1. 一些农户参保意识淡薄。

90.4%的政策农险经办人认为农户保险意识薄弱是推广政策农险的难点, 该项排在经办员认为难

调研世界2012年第10期·39·

点中的首位。一是农业生产长期“靠天吃饭”, 一些农民侥幸思想根深蒂固, 缺乏主动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意识。二是宣传不到位。部分地方对政策农险宣传、动员力度不够, 而网上、报纸的宣传仅停留宏观层面, 农民真正想了解详细内容却找不到, 从而造成一些农户不愿贸然投险。三是国家取消农业税后, 政府给予农民的直接补贴越来越多, 要让农民自己掏钱参加政策农险, 有的人认为加重自身的经济负担, 有的甚至认为是向农民变相收费。

2. 受灾后补偿额度太小。

该项排在经办员认为难点中的第二位。随着农业科技应用、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一大批产量高品质好的农作物新品种得到应用, 农户生产投入迅速增长, 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而目前政策农险的最高保险金额分别是玉米145元/亩、水稻200元/亩、大豆120元/亩, 分别占2011年所测算玉米成本的36.4%、水稻的27%、大豆的44.3%。如果没有达到绝产程度, 赔偿金额还会更低。过低的保险赔款远不能弥补农户成本损失。保障程度低, 缺乏吸引力, 降低了农户参保的积极性。

3. 险种设计有待完善。

该项排在经办员认为难点中的第三位。一是保险险种少。目前政策农险可选险种少, 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 阻碍了参保规模的扩大。部分被调查农民希望将马铃薯、蔬菜、甜菜等列为可参保品种。二是险种设计过于简单, 不能满足不同收入人群、不同标的状况的需求。保险公司不考虑保险标的质量高低都执行统一费率, 造成一部分耕地发生灾害机率较小的农户, 其保险费用率高于预期损失概率而不愿参保。三是投保作物保险期不足。有的调查县反映投保作物的保险起止期限并不是作物生长的全周期, 政策农险期限是投保作物播种开始至当年9月25日为止, 而有些农作物到9月25日尚未完全成熟。

4.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该项排在经办员认为难点中的第四位。虽然政策农险县级财政承担比例仅为15%, 但现在要求提供配套资金的项目比较多, 部分县级财政承担困难。县级政府推动力度越大, 政策农险的覆盖面越广, 县级财政补贴负担就越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

·40·调研世界2012年第10期

不同, 财政收入差别悬殊, 农业县往往地方财政比较困难, 而所需要提供的农业保险补贴配套资金却较多。面对有限的财政收入, 部分财政困难的县级政府难免会限制参保面积, 以减少财政补贴支出。据了解, 近年来农民对政策农险认识不断提高, 投保意愿很强, 虽然种植业保险计划每年都有所增长, 但仍有一些农户无法满足实现投保愿望。

5. 查勘定损到户难、理赔难, 定损容易出现偏差。

从保险公司方面看, 农业保险面对千家万户, 土地零散经营, 加上专业人员少和工作强度大, 保险公司对于绝收的做到了查勘定损到户, 对于大面积的灾害损失采取的是抽查查勘到村, 不能做到户户查勘, 导致一部分农户定损出现偏差。同时在责任的划分上也存在困难, 政策农险标的主要是农作物, 发生保险事故, 要求工作人员既要懂保险的业务知识, 又要懂农技的相关知识, 但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给理赔带来许多困难。从农户方面看, 农作物受灾后, 首先由乡镇和村代办人进行现场查勘、定损, 然后报保险公司派员进行现场查勘、核灾定损, 理赔的程序过于烦琐, 理赔定损速度滞后。在勘察定损时缺乏统一的标准, 大部分农户对政策农险的赔偿比例、赔付时限、确定的赔付方式不清楚, 加之理赔服务不及时, 导致部分农民对政策农险的理赔工作不满意。

6. 保险运作网络不健全, 服务思路有待创新。

保险公司通常为一县一公司, 少数县市公司在乡镇设立有农村网点, 专业人员也很少, 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参与配合, 多数地方依靠经管站进行代理。另一方面, 保险公司人员设备投入不足。农业保险业务经营具有“多年积累应付一年大灾”的特点, 要确保稳健经营必须需要长期投入。目前, 承保的保险机构采取一年确定一次的方式, 承保机构不稳定, 一般保险机构不愿投入资金进行乡镇农村网点建设和人员培训等, 造成服务不到位。由于农业保险运作是一家一户进行承保, 相对比较分散, 成本太高, 工作量较大。部分地方实行整村整组推进予以保险, 单户不予保险, 很多地方无法满足参保要求, 只好放弃政策农险。

五、实施政策农险的思考和建议

1.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社会各界认知度。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政策农险的宣传,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以及宣传资料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 讲解农险开办形式、赔偿标准、责任范围等知识, 使农户充分了解参保信息, 懂得投保、索赔、防灾、防损等保险知识。保险承办企业要多采用业务培训、媒体讲座、科技大集等形式, 详细解读保险条款, 宣传好农险受益典型。通过已参保农户的正面引导, 吸引潜在人群加入保险。尤其是要注意面向养殖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行业协会的宣传。

2. 加强保险公司自身建设, 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扩大农村营销网点。要着力解决乡镇无保险服务网点, 行政村无保险代办人员的问题。行政村保险代办员应主要从优秀农民中选拔, 他们对驻地农村情况熟悉, 具有开展业务和做好售后服务的优势。二是加强对农村保险服务网点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 使其熟悉保险、会做保险, 建设一支群众基础好、业务能力强、诚信度高的服务队伍。三是丰富保险品种。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由现在的“保产量、保成本”逐步过渡到“保价格、保收益”, 设立不同层次的费率、保障金额和保障水平的险种, 满足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需求。对投保农户实行差别费率, 无索赔农户的农业保险续期可以进入低一级的费率档次, 反之则调高费率档次。四是强化监督。政府要在各个重要阶段、主要工作环节, 有针对性地开展督查指导工作, 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运转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大保险理赔兑付工作监督力度, 严肃查处侵害参保农民利益的案件, 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

3. 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政策农险能否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险服务质量, 特别是取决于理赔补偿服务、能否得到实惠。一是要加强查勘定损理赔队伍建设, 加强农业保险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查勘定损技能的培训。二是对发生的一些受灾面积广、损失程度大的灾害损失查勘工作, 要切实加强领导, 由保险公司牵头, 当地的农办、农技、畜牧、财政、乡镇干部等人员及受灾乡村负责人参与, 实行联合查勘定损。三是要提高理赔效率。力避久拖不决, 尽快把每一笔赔款兑现给受灾农户, 杜绝克扣、截留和挪用, 将所有赔款在一定范围内张榜公示, 提高赔款的透明度。如果拒赔, 要对原因给出合情合理的解释。四是要做实做细承保工作。投保前应对农户进行充分提示, 保单上要载明参保详细要素和具体信息。

4. 加大支持力度, 提高参与各方积极性。

上一篇:贝林诺贝尔获奖感言下一篇:融贷通多措并举促进中小企业私募债发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