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期末考试(中学生演讲)

2024-05-01

关于期末考试(中学生演讲)(共12篇)

篇1:关于期末考试(中学生演讲)

关于期末考试(中学生演讲)

关于期末考试(中学生演讲)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六月是考试的季节。6月7号8号,是高考的日子;6月14号15号16号是中考的日子。这些日子,举国关注;这些日子,牵动着千家万户。现在,中高考都已结束。校园里已没有初三的师哥师姐了,可是他们奋斗的身影从没有离开,就在眼前!

我们初一初二的学生,必须接好接力棒,保持紧张状态,迎接属于我们的期末考试。

首先,我们要“收心”。长达一个礼拜的假期,使很多的同学的心游荡起来,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为此,我在此呼吁,我们一定要放得开收得拢,无论我们是怎样度过刚刚过去的那个星期,都不要去追究懊悔了,就从今天开始奋斗起来吧,重新驶向复习的高速公路上吧。其次,我们要有“耐心”。期末考试已经临近,各年级.各学科都已经进入到紧张的复习阶段。复习是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复习不比讲授新知,往往少了些新鲜,有时甚至是枯燥的,所以同学们要有耐心。当然,复习不单是机械的重复,而更应包含着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这段时间,各科老师都精心准备了一些复习试题,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落实到具体的题型中,意在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帮助同学们牢固掌握这些知识点。有些同学看到老师发试卷了就从心理上排斥,有些同学看到试卷上某些题目似曾相识,于是就厌烦不愿意再做,有些则眼高手低,看到那些基础性的题目比如语文的默写,字词拼音等就不愿意动笔写,总以为这些自己早就掌握了,结果考试时常常因此而丢分,而这种分丢得是最让你痛心的。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要耐得住性子,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最后,我们还要有“细心”。我不说大家都明白,从小学到现在每次考试老师家长都得重复着这样的话“考试一定要细心。”可是每次考下来总还是会因不细心而丢分。不是看错题目就是忘了某一个重要条件或者写掉了某个数字等。千万别在考试失利后简单地归咎于“粗心”二字,似乎“下次我只要不粗心我就可以得高分”似的。可下次呢,依然还是粗心!其实我们不难发现:粗心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绝不是在考试时养成的,而是在平时的练习中养成的,你平时马虎惯了,指望到考试再认真细心,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因此要能做到考试时细心,那就得从平时细心做起。否则你将是永远给自己希望却又永远让自己失望。最后,预祝同学们期末考试成功!

篇2:关于期末考试(中学生演讲)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xx班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自信,走过期末》

伴随着清晨的

学生军训发言稿最新范文

尊敬的各位教官;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XX级的180余名新同学,开始了你们中专学习的

篇3: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

期末考试是检测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一次总结性考试, 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期末考试属于达标型考试, 其考试权威性、监考资源的配备和监督力度都不如全国性的选拔型考试。然而, 期末考试在高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教学环节, 也是评定学生学业水平、使学生获得评奖学金、三好学生、入党、竞选学生干部、研究生保送资格的重要指标。所以, 我们必须制订公平公正的考试制度, 并不断完善, 使期末考试这一教学环节走上科学化轨道。

然而, 如今高校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现象屡禁不止, 作弊人数越来越多, 作弊手段越来越高明和多样化。日趋严重的作弊问题使期末考试失去了测量和评价的作用, 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妨碍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有效抑制考试作弊的蔓延, 各高校依据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订了符合自己学校的考试违纪作弊处理规定, 视情节轻重对违反考场纪律的学生给予警告、扣分、考试成绩记零、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处分。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问题还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本文尝试运用“囚徒困境”的理论来探讨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问题, 并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二、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里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模型:两个涉嫌共犯重罪的嫌疑犯被单独关在囚室中, 如果其中一方愿意认罪并在法庭上作证, 而另一方还坚持自己无罪, 认罪的人被拘禁三十天后便可释放, 不认罪的则会被重判十年监禁;若双方都认罪, 则各判五年;如果双方都坚持自己无罪, 警察又无法找到证据证明他们的罪行, 则只能以较轻的罪名起诉, 各判两年。用来表示两个囚徒的选择方案和损益的支付矩阵 (payoff matrix) 如下:

在囚徒困境中, 两个囚犯都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是应该选择不认罪, 使警察拿不到证据起诉, 还是应该背叛对方, 坦白自己的罪行, 争取轻判?从甲的角度分析, 在乙认罪的条件下, 甲也认罪就被判五年, 不认罪则被判十年;在乙不认罪的条件下, 甲认罪就被关三十天, 不认罪就两年。所以, 不管乙的选择是什么, 甲的最佳选择都是认罪。从乙的角度分析亦然。这样双方都做出对自己利益最大, 风险最小的选择, 结局就是两人都被监禁五年, 对双方都不利。

博弈理论认为, 每个博弈都会在某点或某些点上达到均衡, 这就是所谓的”纳什均衡点” (潘天群, 2002, 页17-21) 。在纳什均衡点上, 参与博弈的任一方的选择对于局中其他人的策略都是最优的, 所以, 他们都不会有单独改变选择的冲动, 从而使博弈达到一个稳定的结果。在囚徒困境中, 唯一的均衡点就是双方都认罪, 这是在这场博弈中最可能出现的结果。

三、囚徒困境与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

囚徒困境在理论上很好地反映了博弈的基本特征, 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只要博弈双方的命运联系于对方的选择上, 但双方又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囚徒困境就自然会形成。当今, 很多社会现象的内在根源, 都可以用囚徒困境来理解和分析。由于作弊涉及道德问题, 而且考试分数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 是学生获得评奖学金、三好学生、入党、竞选学生干部、研究生保送资格的重要指标, 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宣称自己考试的时候会作弊, 于是考生之间在策略选择上就存在信息非对称性, 在这种情况下, 囚徒困境就出现了。在博弈论中, “理性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 (张维迎, 页1) 。我们假设作弊博弈的参与人是学生甲和学生乙, 他们都明白在这场博弈中存在着博弈支付 (表2) , 那到底是应该作弊 (不合作) 还是诚信考试 (合作) 呢?

在实际中, 考生的学习成绩各有差异, 所以我们需要假设上面所说的学生甲和学生乙是学习成绩不相上下的两名考生, 他们都很理性, 都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做决定, 并且面临着作弊还是诚信考试的选择。

在这一场考试作弊的博弈中, 如表2所示, 如果甲、乙二人都选择诚信考试, 这完全达到了考试的目的, 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理念和公平竞争的考试规则, 有利于学生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反之, 如果双方都在期末考试时作弊, 结果必然是反馈错误的测评信息, 打击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导致学风、教风、考风、校风的恶化, 损害师生和学校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若甲、乙两人的选择不同, 那么选择作弊的学生将获得比实际更好的成绩, 在成绩排名上占优势;而诚信考试的学生虽然反映了真实的水平, 但是成绩排名明显落后于作弊学生, 于是在以后的评奖评优、入党、党团干部竞选中都处于吃亏的位置。所以, 与理性的囚徒双方最后都选择认罪的结果一样, 所有的考生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都会选择不顾道德的谴责和考场规则, 选择在期末考试中作弊。然而, 这样不仅使作弊的学生本人荒废学业, 而且助长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和弄虚作假的威风,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作弊中, 加剧了社会的信用危机。

其实, 诚信考试不管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还是对学校和社会的总体利益都是最有利的策略, 是一种理想状态, 而大家都在考试中作弊却是这场博弈中的纳什均衡点, 这也许就是高校作弊现象越来越严重, 屡禁不止的原因。

四、大学生考试作弊走出囚徒困境的可能策略

对于教育而言, 道德应该成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而诚信自古以来就是道德教育的重点。子曰:“信之于人重矣”。 (论语) 孟子:“诚着, 天之道也。思诚者, 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 如果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不解决, 长此以往, “素质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这无疑是高等教育, 甚至是中国教育的不幸。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是各考生的个体理性行为和非合作博弈的结果。想要走出这个困境, 需要提高大学生行为自主性和个体理性水平, 更需要考试各主体的共同努力与合作。

(一) 提高各博弈主体的理性水平

在前文分析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时, 我们进行了一些前提假设。其中, 我们假设所有考生都是理性的, 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选择的标准。理性是囚徒困境产生的前提条件。在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中, 个人理性背离了集体理性。各考生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 不顾他人的利益, 从利己的个人理性出发, 对他人的利益采取不合作的措施, 导致了两败俱伤的结果。各考生以自利作为标准, 选择不顾学校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在考试中作弊, 这似乎使自己处于一个更有优势的位置, 但是作弊需要承担被发现的风险, 在作弊过程中考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这对学生的身心危害是不容忽视的。而且, 长远来看, 作弊这种选择将会使考生荒废学业, 影响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 扭曲考生的价值观、荣辱观, 导致诚信品质缺失。最后, 当作弊的学生走出校门,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 终究会被淘汰。同时, 这也导致学校的学风、考风、校风的恶化。这是个体的理性否定了集体理性, 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是个体理性选择导致了非理性的集体恶果。所以要走出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 需要不断提高博弈各方的理性水平, 加强诚信教育, 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二) 加强合作

造成囚徒困境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警察把两个囚犯分别关在不同的囚室中隔离侦讯, 使他们没办法合作。如果两个囚犯在严格的监狱管制之下还是找出了联系的方法, 比如收买狱卒, 那么他们就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 从共同而非自我利益出发, 进行合作, 做出更好的决策, 达到双赢的效果。所以, 制订增加学生合作机会 (大家都诚信考试) 的制度是解决囚徒困境有效的办法。例如:考试前所有考生都要签字保证会严格遵守考场纪律, 绝不在考试中作弊, 若发现作弊现象, 取消其评奖评优的资格。或者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 所有违纪作弊行为都记录在档案里, 学校的素质考核和评奖评优等活动都参考学生档案里的信用记录, 并且该信用档案将来会与学生的其他档案一起交给用人单位, 如果档案里有不良的信用记录, 不仅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荣誉, 还会影响学生的就业, 这就迫使学生在考试中诚信应考。

然而, 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就如囚徒困境中的两个囚犯, 即使他们达成了共识, 说好无论如何都不认罪, 但是, 就算达成这个共识是最符合共同的利益的, 自私的人有可能会在最后一刻偷偷认罪, 希望有机会减刑到三十天。如果他们不能相互信任, 那么, 问题有回到了原点, 还是无法摆脱最糟糕的结局。因此, 如果博弈双方不能相互信任, 我们需要第三方来进行监控。在这里, 第三方指的是监考。通过观察分析, 我们发现很多考试作弊频频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考老师没有严格执行考试纪律, 在考场上出现聊天、玩手机等现象, 发现作弊以后隐瞒不报, 只是口头训诫, 并没有实际惩罚。这样, 学生作弊的实际收益远远大于作弊的成本, 自然会打破约定, 冒险作出作弊的选择, 而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考。加强监考力度可以迫使博弈双方信守承诺, 展开合作, 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五、结语

囚徒困境描述的是博弈双方在特定的条件约束下, 根据个体理性做出选择, 而达成非合作博弈的一种均衡状态, 揭示了个体理性导致合作困难的后果。众所周知,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蔚然成风不利于学生和学校的长远发展。然而, 很多学生看到其他考生作弊成功, 导致自己的眼前利益受损, 为了不吃亏, 铤而走险加入作弊队伍。于是, 考生在作弊就陷入了囚徒困境。要使大学生走出困局, 必须提升各博弈主体的理性水平和加强合作,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加强诚信教育,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长远利益的重要性;建立学生信用档案, 加大未来利益对学生策略选择的影响力;制定严格的考场制度, 加大监考力度等。然而, 这些措施从理论上似乎是可行的, 可是在执行上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并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 仍然需要教育各方的通力合作, 共同商议和研究最佳的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潘天群.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M].北京: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3]程香丽, 张福磊.高校期末课程考试作弊问题的博弈论分析[J].德州学院学报, 2014, 30 (5) :89-94.

篇4:关于期末考试(中学生演讲)

[关键词] 期末考试;教考分离;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07-0012-04

一 文献综述

教考分离,顾名思义,指教授(包括辅导)与考试相分离,常见于中考、高考、自学考试等水平考试中。对于这类统一的标准化考试而言,教考分离模式无疑凸显了考试的公平、公正,以及考试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正因为如此,当前不少高校试图在学期期末考试中也采用“教考分离”模式,替代传统的“教考合一”模式。然而,这一改革的合理性引发了高教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巨大争议。

客观而言,大部分高教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都能认识到,教考分离有利有弊。其中,认为利大于弊者,自然支持甚至倡导教考分离;相反,认为弊大于利者,则坚决否定此举。

关于教考分离的弊端,学术界的认识林林总总:有学者认为教考分离背离了现代教育评价的主旨,导致师生关系工具化[1];有学者认为教考分离偏离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助长了“应试”取向[2];还有的学者认为教考分离不利于拓展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空间[3],等等。归根结底,学术界质疑教考分离合理性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教考分离的理论基础及其蕴藏的价值内核与现代教育评价及现代管理学的主旨背道而驰。教考分离的教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泰勒的目标评价理论,强调教学结果与预设课程目标的对照,据此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现代教育评价注重发挥评价的导向性而非结论性作用,不是侧重“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追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教考分离的管理学理论基础主要是麦格雷戈归纳的X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是“理性经济人”,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因此需要强制性的约束、管束与监督。具体到教考分离模式,其隐含的预设就是教师需要一定手段的监督与制约,否则教师没有教学压力,不会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样是这个麦格雷戈提出了与X理论对应的Y理论:工作是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过程,只要目标适当且有意义,员工就会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基于X理论提出的教考分离,实践中很可能导致的后果是:规章制度越多,监督管理越严密,越是不出效率,不出成绩。

对于教考分离的优势,学术界的认识也多种多样:教考分离能够避免任课教师在教学与命题过程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4],有利于调动教师从严执教的积极性[5];教考分离有利于端正学风考风[6];教考分离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具有可比性[7];教考分离有利于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8];教考分离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获取真实的教学信息,宏观掌握教学情况,包括比较不同教师对同一门课程教学大纲的领悟情况和知识传授情况[9],等等。与反对者从理论根基上否定教考分离不同,在赞成者看来,所谓的教考分离的弊端,不过是实践操作上的不当,是可以适当采取措施扬长避短,兴利除弊的。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的关于高等教育考试采用教考分离的争议,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声音都来自校方(教师、教学管理者、高教研究者)。那么,学(生)方是什么意见,什么态度呢?显然需要关注者的关注——在教育改革面前,如果缺乏学生的声音,我们的决策总显得“自以为是”。

二 研究框架与数据

通过文献阅读,我们总结了学术界对于教考分离的利与弊的认识,以及高等教育教考分离实践中容易出现的几方面问题,编制了《关于高校实施“教考分离”的调查问卷》。2015年6月份,课题组在北京的一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该校2014级学生期末考试采用了教考分离模式),选取该校经管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2014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80份,问卷采取现场填答现场回收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269份,有效回收率达96.1%。

本次所有问卷调查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上机处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该校哪些课程采用了教考分离模式

考虑到教考分离这个说法对该校2014级的学生并不陌生(授课教师一般在学期初就会向学生说明期末考试模式),本次问卷调查前,课题组没有对教考分离做任何概念界定。调查对象所理解的“教考分离”主要是任课教师的解说,包括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授课教师不命题,而是校内同一年级统一命题,比如大学英语;还有一种是授课教师不命题,试卷来自开设有相同课程的其他高校,比如高等数学。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该校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电路分析等课程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采用了“教考分离”模式。显然,从课程性质来看,该校采用教考分离模式的课程基本上是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也就是学术界认为相对适合采用教考分离模式的课程。

(二)该校教考分离的相关配套工作有没有协调到位

教考分离显然需要前期的教学与后期的考试相配套,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考什么。从这个角度讲,教考分离离不开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大纲)。

当被问及“跟你相关的、实施教考分离的课程事先统一了教材吗”,回答“统一了”的占44.4%,“没统一”的占23.3%,“有的课程统一了,有的没统一”的占32.0%。这说明,该校在统一教材方面的工作还没做到位。

紧接着,在回答“对于实施教考分离的课程,如果事先统一了教材,任课教师是按照统一的教材来授课的吗?”这个问题时,只有51.9%的学生回答“是”,还有22.1%的学生回答“不是”,26.0%的学生回答“有的是,有的不是”。这个调查结果显然不够理想:任课教师如果不按照统一教材来授课,不同样违背了“教”与“考”的统一性吗?通过私底下与教师座谈了解到,统一教材没有获得教师的认可,是导致任课教师不一定按照统一教材来授课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再看看另外两个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一个问题是,“跟你相关的、实施教考分离的课程考试试卷内容跟平时的教材内容有很大出入吗?”,统计结果显示,回答“是”的占23.8%,“不是”的占32.0%,“有的是,有的不是”的占44.1%;另一个问题是,“跟你相关的、实施教考分离的课程考试成绩能否反映你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调查结果表明,只有38.4%的学生认为“基本上能反映”;26.1%的学生认为“完全不能反映”;还有35.1%的学生认为“有的基本上能反映,有的完全不能反映”。这两项调查结果说明,该校实施教考分离的课程试卷覆盖面与统一教材之间尚有较大出入,以至于学生认为试卷内容不能够很好地检测出他们的学习效果、学习水平。

“积极宣传,正面引导”,是很多尝试教考分离的高校共同总结出的一条有益经验,主要是指任课教师(也可以包括班主任、辅导员、院系教学管理人员)以积极支持的态度,充分肯定教考分离模式,多向学生宣传教考分离的好处,帮助学生减少对教考分离的抵触情绪,从内心认同并接受教考分离模式。但在回答“根据你的了解,你的任课教师对教考分离的态度是?”,32.3%的学生认为“老师也不赞成教考分离,不过听命行事”;只有23.7%的学生认为“老师很赞成教考分离,并时不时地跟同学们讲讲教考分离的益处”;还有43.6%的学生认为“有的老师很赞成教考分离,有的老师不赞成”。从调查结果来看,该校也认识到要学习已有经验,要求教师在学生面前“积极宣传,正面引导”。但首先或许是因为学校以及学院在向教师“积极宣传,正面引导”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到位,还没完全把教师争取到积极配合与支持的状态,以至于教师或明示或暗示传达给学生的态度不完全是赞成。毕竟教考分离剥夺了任课教师的考试权力与权威,任课教师的消极抵抗与不满都是情理之中的事。但高校需谨记的是,要想保证教考分离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首先争取任课教师的支持与配合。

(三)该校学生对教考分离的认识与态度

总体而言,体验过教考分离模式的高校学生对教考分离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调查中,只有11.6%的学生表示“赞成”,而高达46.8%的学生明确表示“不赞成”,另有16.5%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还有24.7%的学生表示可以“视课程性质而论”。同样的问题,换个角度再问:“相比而言,教考分离和教考合一,你更倾向于希望学校实施的是?”,统计结果显示,只有16.1%的学生选择“教考分离”,而高达66.7%的学生选择“教考合一”,另有16.9%选择“无所谓”。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出了高度相似性。这充分表明了高校学生对教考分离的态度。

以上是关于高校教考分离正反两方面的一些说法,这里向被卷入其中的学生求证:因为卷入其中,所以他们有发言权。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对教考分离的态度。

基于表1中学生对教考分离正反两方面说法的态度,可以看出,总体而言,高校学生不是很看好教考分离的考试模式;很多所谓的教考分离的“优势”,不过是校方所认为的优势罢了。

(四)如果高校一定要采用教考分离模式,怎样做才有助于扬长避短

关于高等教育考试是否适合采用教考分离模式,这个争论或许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有些高校会抛开这一争论,直接进行教考分离试验,试图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践行方式方法,毕竟,教考分离或教考合一,高等教育学期期末考试总得择一。那么,如果高校决定采用教考分离模式,在学生看来,怎样做才有助于扬长避短?学生的回答按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保留任课教师和学生对于考试范围的知情权(56.0%);教师先集中研究、讨论,选取统一教材(44.0%);试卷由本校(而非他校)根据统一教材命题(41.0%);不断改进试卷,促进科学、规范(39.8%);保障教学管理人员的协调合作(25.6%);其他(3.4%)。

(五)抛开考试模式不论,学生期待什么样的大学课堂教学

学生期待什么样的大学课堂教学,看似跟教考分离模式研究没有关系,实则有关系。考试模式不仅仅对学生的学具有导向作用,对教师的教也有影响,例如,通过私下与个别教师座谈了解到,教考分离要求教师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在学时既定的情况下,教师每一堂课都要抓紧时间“赶”任务,没有时间也不敢自由发挥。也就是说,教师上课基本上是“照本宣科”。那么,教师的这种教法是否受学生欢迎?学生上这样的课能感到有收获吗?

关于这一议题,本次调查问卷设计了一正一反两道题。对于“你期待的大学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学生的选项由高到低依次是:“能教我学习方法、思考方法”(71.2%);“知识点的讲授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连”(54.7%);“或多或少能带给我精神引领”(51.3%);“能颠覆我原来的想法,启迪我思考”(42.7%);“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精神成长痕迹”(34.5%);“按部就班地围绕教材知识点来讲”(4.9%);“其他”(1.9%)。相反,对于“你最不希望大学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学生的选项由高到低依次是:“照着备课笔记或者是PPT念”(73.7%);“讲课中途因为‘规训学生的行为偏差而满堂训斥”(45.5%);“对单位、社会牢骚满堂”(44.7%);“结合社会实际讲授知识点,结果一直‘跑题”(36.5%);“其他”(2.6%)。

综合正反两方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大学课堂是有期待的,这种期待不只是知识点的覆盖,还包括更高层次的精神指引、信念的激发;大学生期待从大学课堂,尤其是教师那里获取“正能量”,或许也可以理解为:大学生期望通过课堂与教师进行精神交流。正如浙江大学彭笑刚教授(全球顶级化学家之一)认为,考察一个教师的工作,最简单的标准是:一个学生上过你的课、进过你的课堂,他应该与其他人不一样[10]。

(六)怎么看待教考合一模式下老师考前“划重点”“划范围”的现象

在很多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及实践工作者看来,教考分离是针对教考合一的弊病而提出的。其中,学期末授课老师考前“划重点”“划范围”这一点备受指责。学生对此怎么看?

对于这道开放题,只有部分调查对象作答。其中,72.9%的作答者肯定(或者说认可)这一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他们给出的理由有:第一,老师帮忙划范围、划重点,等于再次强调了该门课程的学习重点,一方面让学生复习起来比较有方向,不至于一头雾水,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对重点内容着重掌握;第二,学习与复习有的放矢,有助于减轻学期末的考试压力,增加考试信心;第三,这是一种督促学生学习的方式,只有明确了复习范围,学生才愿意去学习,否则,学生不愿学习,即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与复习的积极性;第四,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有更自由的心态去学习他们想要学习的东西,比如,如果是非专业课,教师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节省大量时间去深入学习专业课;第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对想要出国继续深造的学生有利;第六,让应试简单化,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精神引领;第七,既然学校以学分绩点为考核标准,那么,老师考前“划重点”“划范围”不过是帮学生更高效地达标,所以无可厚非;第八,教材一般是依据某一门学科的特点而编写出来的,未具体考虑这门课程应用到各个专业的具体情况,老师“划范围”“划重点”可以弥补后者,增强学生结合专业需要的学习针对性;第九,高校不应该要求大学生像中小学生那样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学习上,所以没必要在考试上为难学生,因为对大学生而言,不只是学习知识很重要,锻炼能力也很重要;况且,有些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的相关内容可能以后一生都不会用到,更没必要用考试来为难学生(言外之意是老师考前“划重点”“划范围”就是不拿考试为难学生的表现)。

当然,也有16.4%的作答者很反对教师的这种做法,甚至表示“看不起这样做的教师”。反对者的理由是:第一,“划范围”“划重点”切割了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不利于学生对完整知识的掌握;第二,助长了学生平时学习的惰性——很多学生平时根本不学习,不思考,只等考前按照老师划的“范围”“重点”突击,但这种突击并没有真正消化所学内容,更谈不上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学生学的不扎实);第三,有些同学考前按照老师划的“范围”“重点”突击,无论是否真正学会,也可能取得好成绩,这对平时认真上课的同学不公平;第四,学生平时没有学习积极性,这种状态反过来也影响老师上课的积极性,导致老师照本宣科,跟学生之间没有什么互动,大学课堂无聊又压抑,而大学课堂本应该是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思考一起研究的过程;第五,大学更应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能力,而不是让学生养成考前死记硬背知识(读死书)的学习习惯。

此外,还有11.3%的作答者认为考前老师“划范围”、“划重点”有利有弊:好处是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和焦虑,能提高成绩;坏处是容易把学生“惯”出“懒惰”的毛病,也就是平时没有学习自主性、积极性,不爱钻研,不爱思考,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发展不利。

四 结论

基于上述统计结果,我们认为,大学生不赞成学期期末考试采用教考分离模式的比例(46.8%)远高于赞成的比例(11.6%);如果大学生可以在教考分离和教考合一两种模式之间做出选择,选择教考合一的比例(66.7%)远远高出选择教考分离的比例(16.1%)。当然,这不排除大学生本身的意愿或者说选择有趋易避难的因素影响。

反对高等教育考试采用教考分离模式的学者主要是从理论基础及其所蕴含的价值内核方面进行否定的,而目前倡导高等教育考试采用教考分离模式的学者并没有就此给出辩证的解释,或者说没有寻求到相关的理论支持,更多的是把一些关于实践的认识当做“优势”:比如,支持者认为,高等教育考试采用教考分离模式更公平、公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等等。但这些认识只得到了极少部分学生的认同,换言之,不认同这些所谓的“优势”的学生比例相对更高。这表明,高等教育考试采用教考分离模式更像是校方的一厢情愿。

我们不能因为当前一些在校大学生学习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就投其所好。例如,指出教考分离对学生今后考研、社会考级有帮助,因为在教考分离压力下,学生基础知识学得扎实。试问,大学教育存在的主要价值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吗?把大学教育等同于考研、考级培训机构岂不是自我矮化?从学生关于大学课堂的期待中可以看出,他们绝大部分不希望大学课堂跟中小学课堂一样照本宣科,而是期待走进大学课堂,能获得精神指引,思想摩擦碰撞出火花。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教考合一也存在弊端,从这个角度讲,如果高校执意学期期末考试采用教考分离模式,怎样做才能尽可能地兴利去弊?首先,高校以及学院要对相关教师进行动员,积极宣传,正面引导,争取教师的支持与配合,再由任课教师正面引导学生,减少学生的消极抵触情绪;其次,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和广大教师应协调一致,共同配合,统一教材(教学大纲),教师按照统一教材授课;再次,由校内教师根据该校学生的平均学力基础命卷,并做好保密工作,而不选用其他高校的试卷(不同高校学生入学的学力基础本不相同);最后,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也就是学生的最终成绩既要将学期末考试的卷面得分纳入计算,还应该将平时的学习表现计入考核。即便如此,教考分离也仅仅限于一些教材、教学大纲相对稳定的基础课程进行试验;对于一些发展较快,更新频繁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相关课程,教考分离完全不适用。

最后想说的是,无论哪一种教育改革,旨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初衷肯定是不容置疑的。但能否实现初衷,却另当别论。在高等教育急剧扩招以后,我们的高校越来越丧失培养“社会精英”的志气和理想,大学课堂本应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公民责任、远大志向、独立思考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获取幸福的能力等等,不知不觉都泯灭掉了——关键是教书育人的大学教师的积极性、热情和理想逐渐被所谓的制度和管理吞噬了,结果事规章制度越多,监督管理越严密,越是不出效率,不出成绩。对这些我们需要反思。

参考文献

[1]宫黎明,龙文祥.质疑教考分离[J].现代教育科学,2008

(4):1-3.

[2][4][6][7]王鹏.对教考分离考试制度的认识与思考[J].辽

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92-94.

[3][9]林美卿,侯爱萍.“教考适度分离”模式及其实现形式

[J].中国农业教育,2008(2):34-35.

[5]林怀满,冯治良.论提高法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突破

点——教考分离[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2):

90-95.

[8]刘磊,等.“教考分离”制度的弊端及其应对——第三军

医大学的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1):177-179.

[10]与竺可桢校长一起三问大学教育[N].中国教育报,

篇5:关于临近期末考试的演讲稿

篇一:迎接期末考试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我们迎着太阳站在这里,能够站在国旗下讲话,我感到万分荣幸,谢谢老师能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我是来自XX班的学生。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让我们迎接期末考试的到来》!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后面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这首歌叫做《阳光总在风雨后》,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生活就是如此,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那么我们不经历期中考试,怎能知道我们学习的效果?怎能知道我们学到些什么?

时间过的真快,一转眼,期中考试已经悄悄地临近了。检验我们这半个学期来学习情况的时刻就在眼前,相信我们每位同学都准备了自己周密的复习计划。同学们,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做好准备了吗?在这里,我想有一些建议提供给大家.第一,与时间赛跑。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时间的浓缩,也许一分钟的时间不能给你带来一分的成绩,但是一分钟的时间沉淀,绝对可以给你带来你所想不到的进步。在历史的长河中,时间是最公正见证人,但也是转瞬即逝的,只有争分夺秒去努力,只有与时间赛跑,我们的成绩才会有更多的进步,期中考试才会变得轻松自在,游刃有余。

第二,与汗水相伴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滴水穿石,坚持到底,不懈追求,一切皆有可能。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永不言败的信念让他创造了奇迹。同时坚持也包含了历经磨练的过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可见,成功是与汗水相伴的。期中考试也是如此,只有我们不断努力,不怕辛苦,不畏艰难,汗水会化成雨露,取得期中考试的大捷。

此时,有的同学以为自己的成绩差,到期中考试了,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前面的同学了。其实不是这样,原来基础较差的同学更加应充分利用期中复习的时机,狠抓基础,查漏补缺,做到复习到位,消化到位,宁可学少点,也要学好点。哪怕期中考试的时候取得最后一名,但是只要尽力了,也是最好的一名。

第三,不心急如焚

临近考试了,很多同学就感到心情很沉重,吃饭吃不香,睡觉睡不好,一心只想着要考试了,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心态是最重要的,一定要保持一颗平稳的心,坦然的迎接考试,迎接梦想的飞翔。你可以思慕古人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向往诗圣李白恃才傲物的豪迈情怀,艳羡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高瞻远瞩。人生处处精彩,让我们都拥有足够的信心,充分的做好准备,迎接期中考试的到来。

第四,不投机取巧

考试是一场公平的比赛,是靠平时的日积月累,在考试当中,不要心存侥幸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文明考试,诚信做人的意识,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期末考试中,杜绝作弊,坚决不能投机取巧。

各位同学,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几万里,要想取得期中考试的好成绩,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此时此刻,我们都应当以学习知识为首要任务,不虚度青春,努力拼搏实现人生的价值。

篇二:小学迎接期末考试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提高复习效率 迎接期末考试》。

本学期的期末考试马上临近,大家已经进入到紧张的复习阶段。复习是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复习不仅仅是机械的重复,更应包含着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如何提高复习效率?

一、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离期末考试还有几天的时间,同学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制订好复习计划,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全面系统复习,查漏补缺,打好扎实的基矗

二、讲究方法,适当做题。

不同的方法也许适用于不同的人,我们应在实际运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同时应注意不断地变换自己的复习方法。当然复习时适当地做题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选做不同类型的题目,在练习中使知识点得到了巩固,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要勤学好问。

在复习过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疑难问题,有疑问,就要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俗话说:“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带着问题上考场是无法取得好成绩的。

四、珍惜时间,提高效率。

离期末考试的时间不多了,每一位同学都要珍惜分分秒秒,并提高复习效率,不要将时间空耗在无聊的玩耍和打闹之中。

我相信:只要我们全力付出,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向家长、老师交出满意的答卷!预祝同学们都能考出好成绩!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篇三:国旗下的演讲稿期末考试前

期末考试前的国旗下讲话

大家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考出人格 考出成绩。在不知不觉中,紧张、忙碌而又充实的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明天和后天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这不仅是对同学们一个学期以来学业成果的一次盘点、检阅,更是对每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一次挑战,是对同学们的自信心、自觉性、意志力、诚信度的一次考验。也是同学们对老师辛勤工作予以回报的时候。因此,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应该以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这次考试。我建议:

1、每位同学都要正确认识自己,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正常发挥,注重基础题,把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发挥出来,就是胜利。

2、考试前有些同学会心情紧张、精神压抑,需要进行自我调整。可以要加强一些体育锻炼,例如散步、慢跑、做游戏等,保持积极乐观心情。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不断进行自我激励。

3、保证充足的睡眠,人如果睡眠不足,就容易烦躁,思维速度下降。晚上睡眠必须保证8个小时以上,要求每位同学晚上9点以前都能上床睡觉,确保精力充沛。

4、准备好考试时需要的文具,如:直尺、三角板、垫板等,本年级答卷时所用的笔,低年级准备好铅笔,中高年级准备好蓝黑钢笔。

5、诚信考试,每个人的学习都是自己的事,不能自欺欺人,为了高分而失去自己人格,为了名声而不择手段,都会是人瞧不起的。我们学校培养目标是:“做文明有礼,自强不息的中国人”,“诚信”是文明的核心之一。每位同学都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完善自己。同学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今天所做出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幸福。我们有一万个理由相信:同学们都是好样的,一定会在人格和成绩上向自己的父母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最后:祝老师们期末工作圆满顺利!祝同学们人人考试取得优秀成绩!

篇6:关于期末考试(中学生演讲)

大家好:

我是 的拳头,听好复习的每一堂课,做好手中的每一道题,走好脚下的每一条路。调动起全部的智慧,凝聚起全部的热情,为马上来临的期末考试奋力拼搏。

同学们,加油吧!是船,就要搏击风浪;是浆,就要奋勇向前!让我们带着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的气势,带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用一分耕耘,赢得一分收获,以昂扬的姿态和努力的拼搏,为我们这一学期的学习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你拼搏的身后是我们默默关注的目光,你的进步将是是家长和老师最大的骄傲!

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有赖于今天的努力。脚踏实地,珍惜分分秒秒。紧跟老师,夯实基础。

篇7:期末考试学生代表演讲稿

“考试”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事情。什么是考试?考试是每一个人,特别是要求进步的人必然面对的,既然如此,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跟上,以认真的态度,辛勤的准备力争取得好成绩。因此每位学生都必须以认真、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本次考试。

时间已经很紧迫了,因此我给大家提出下列四部曲:

首先我们要调整好目标。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有些时候我们却执意将成功引入一条狭窄的小巷,目标和现实之间总有一段距离。在走向成功途中,最忌好高骛远、不实事求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只是一个美丽的泡影。所以每个同学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其次需合理利用时间。谁吝啬时间,时间就对谁慷慨;谁荒废时间,时间也就荒废谁。我们要抓住分分秒秒,提高学习效率。

再次,人的记忆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是人的必然,因此我们要重视考前复习。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就是告诉我们要重视复习。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是肯吃苦、能钻研,争取做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

然后,我们每一位都要能正确对待考试,考试既是知识的检测,也是意志的磨炼,考试时要沉着冷静,不要过于紧张和焦虑,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要科学对待考试,认真分析,仔细推敲,遇到容易题不要忘乎所以,遇到难题莫惊慌,要认真思考,许多人因粗心大意,会做的题目随手做错了,我们要吸取教训,做到基础部分不失分,争取战胜难题,并注意把握时间。

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青春时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

我们要学会对生命负责,因为我们的生命朝气蓬勃;

我们要学会对集体负责,因为我们的集体团结奋发;

我们要学会对未来负责,因为我们的未来光明灿烂。

同学们,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成绩的取得要靠自己的学习和巩固,但学习又不完全是自己的事情,因为我们的学习牵动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位亲人,凝结着上一代人对我们的期望,为了子女的学习,我们的父母无怨无悔,日夜操劳,请同学们在这短短的一周内做到“五个要”:

1、要有时间观念;

2、要有计划的复习;

3、要抓好学科平衡;

4、要学会思考、钻研;

5、要充满信心;

篇8:《启迪》专访与中学期末考试

他说:“对于《启迪》,我是期期必买,篇篇必看,看后必吹其毛而求其疵。”这种“吹毛求疵”于他是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凡事认真的严谨态度,而对我们是一种鞭策。那些平日里的建议,我甚至渐渐当成了一种习惯,及时传达给编辑部,供大家参考。我们也由此想到征集更多教师的建议,成立了“悦知堂”教师俱乐部,衷心感谢田老师对我们的厚爱和启迪。

与此同时,田老师还经常选摘《启迪》上的文章做学生试卷中的阅读材料,比如《三次刻骨铭心的撒谎》《走西口的晋商》都曾被他作为阅读材料给一些教辅类报刊出题。以下是最近他为学生准备的期末考试阅读材料,版面所限,仅把根据这篇文章出的题目记下,供大家参考。

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4)题。

参见《启迪》2010年第1期,专访《傅佩荣:我负责养你,你负责快乐》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按照傅佩荣的观点,国学共有三部分内容。因为《道德经》属于中国哲学,所以在西方世界影响很大。

B.傅佩荣认为,不懂文言也是文盲,这种说法把文言抬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有复古倒退之嫌。

C.傅佩荣对女儿的要求是只要活着,快快乐乐就最好,这表现了他在子女教育上的开明思想和独特见解。

D.傅佩荣反对女儿做名人,说名人的压力很大,出名要付出代价,只要自己快乐,用其所学就行了。

E.这篇专访傅佩荣讲得最多的是关于国学,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加强国学的学习研究,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

(2)傅佩荣说“台湾对国学是没这么热忱的,因为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你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了”,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言外之意的?

(3)本篇专访共涉及了几个方面的问题,请简要概括。

(4)你认为目前在青年人中兴起的国学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有无实际意义?请结合你学过的一篇文言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篇9:中学期末考试动员大会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进入倒计时了,各位老师都认真制定了复习计划,并精心组织了复习课的教学;全体同学也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在进行着梳理知识、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的总结式学习;学校也正在统一部署和周密安排期末考试的各项工作,确保考试顺利进行,期末考试动员讲话。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想通过这次全市统考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想通过这次大型考试证明自己的学业水平,还有你们的父母,也都想通过这样的检测了解自己孩子成绩现状。考试在即,我在这里对全体同学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定好目标,再接再厉。

成功的道路是目标表示出来的,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只得其下。要想让自己期末考试成绩满意,就不妨把目标定高一点。目标高远了,我们才能有压力,有动力,才能在后阶段的复习中珍惜时间,端正态度,提高效率。当然,目标也要量身定制,切不可盲目乐观,好高骛远,也不可妄自菲薄,甘居人后。比如,你的实力在班级只能排在下等,你合适的高目标应该是中等,并在复习过程中,保证时间,重视基础,平时练习的重点是基础题和中档题,考试时确保基础题不失分,中档题多得分。如果你是基础扎实,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这次考试,就要志存高远,力争第一,并在复习的最后关头,尽快构建各科知识的网络,把握规律,灵活运用,向学科的广度和深度开拓。

同学们,我们辛苦了一学期,耕耘了半年,很快就到了该我们收获的时候了。只要我们定好目标,珍惜时间,抓好后几天的复习,一定能考出自己真实的水平,以满意的成绩回报父母和老师。

第二、端正态度,重视方法。

学习是快乐的,更是艰苦的。现在,正是数九寒冬,即将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气,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我们要想有满意的成绩,就必须抱着吃苦的精神,必须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去复习,去考试。为此,我提议同学们坚持如下态度:一是勤奋的态度,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二是刻苦的态度,追求是苦的,学习是苦的,最终的成功才可能是甜的。三是进取的态度,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下成为天才不可能,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总有可能;四是务实的态度,求真务实是我们提升复习质量的法宝,为此我们必须: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抓紧每一分钟,练准每一道题。

有了好态度,还要有好的方法。科学有效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复习事半功倍。我认为,复习过程中,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有四点:一是重视基础,不犯概念性错误,教材中基础的知识最具生命力,只有打实基础,我们才能用有限的定义、概念、定理、公式去应对无限变化的练习题和试题;二是重视纠错,不犯重复性错误,复习的关键就是要纠错,我们要抓住错误,理清错误,确保不犯同类错误;三是重视规范,不犯低级的错误。

在考试过程中,好的方法更重要。考试时,除了平时知识积累与能力的过硬,应考心理素质稳定等因素之外,学会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答题策略也是考试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我认为应从六个方面入手应对考试:

1、浏览全卷,磨刀不误砍柴工;

2、卷面整洁,取得心理印象分;

3、基础题:仔细审题拿足分;

4、中档题:一丝不苟少失分;

5、难题:坚定信心多得分;

6、仔细检查,审慎修改。

一次又一次考试,考查的不仅仅是你对知识掌握了多少,更是检验你应考的能力提高了多少。我相信,考前指导,你们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会精心安排,悉心指导。

第三、遵守考纪,诚信考试。

本次考试,学校对监考、阅卷等工作都作了周密的安排,也会对教师监考提出很高的要求,目的就是确保这次考试的信度。因此,我向全体同学提出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要求,那就是,严守考试纪律,不在考场弄虚作假。这是一条高压线,我希望所用的同学本着求真务实、严肃认真的态度参加这次考试,不去触碰这条高压线。

篇10:关于期末考试(中学生演讲)

大家,早安!今天,我们演讲的主题是有平衡感的。

在一天结束时关闭,明天将迎来期末考试。学生们期望在忙碌而积极主动的文章中取得理想的结果。回到过去六个月,老师们一直努力付出汗水来滋养我们的心;学生互相帮助彼此真诚的友谊每秒钟在心中长时间的混响;父母的思想和期待的眼睛深深地反映在我们的头脑。毫无疑问,对每个同学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试。

期末考试,不仅对于本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个大量的盘点,大量的综述,而且对每个人都有一个全面的质量挑战,是学生的自信心,意识,意志力,诚信测试。那么我们对待期末考试,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

首先,形式上,我们必须充满热情和积极的态度进入评审,课堂上积极倾听,课后仔细阅读,每秒充分利用课堂和班级,不浪费时间,不要透支Pre-测试审查时间。学生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也许在当时 回顾过程,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但它恰好能够测试我们的意志和耐力,增加我们的成功机会。请相信,只要不断的努力,不懈的斗争,就没有征服的山。同学,考试来了,请用冷静的头脑,平静地来考试,同时注意考试,还要科学地对待考试,所以紧张而不恐慌,忙碌有序,勤奋务实,平静准备。

学生们知道,每个考试不仅是一门知识的考验,而是一场完整的战斗。诚实守信,在研究每一个细节的生活折射光。测试作弊,不仅不能弥补自己在学习中的漏洞,而且会使自己的完整性丧失。我们开元学生在以前的考试中,形成了良好的诚信氛围,诚信已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对我们来说,注重诚信,是责任的考验;诚信应该是考验,是道德品格的体现。让我们以真正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家庭,对学生,还要对自己真正的回答。

在诚实的考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有优秀的心理素质,既有平静的思考,也有应急,自信。不测试 努力去思考知识,重要的是科学地对待考试,仔细分析问题,仔细审查。面对各种类型的问题,它是不可忘记的,不必惊慌,应该仔细检查,冷静思考,认真回答。同时,我们有合理的分配测试时间,相信你的努力不会进入水中,只要仔细准备,回答,都会付出满意的答案。

篇11:关于期末考试(中学生演讲)

时光飞逝,一个学期的学习即将结束,期末考试也将到来,下文为大家介绍期末考试复习动员会演讲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

春华秋实,时间在机械的重复中走得很快。融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

我想,这三个镜头就足够说明问题的,如果没有比赛前的这些准备工作,成功的桂冠怎么可能戴在她的头上呢?她又怎么可能让国歌一次次在冰坛上响起呢?

运动员是在一次一次的大赛中经受考验、磨练意志、积累经验。而作为学生何尝不是如此。再过半个月我们就要参加杭州市的期末统考。这次期末考试,对高一的同学来说是进校后的第一次大范围的考试,对高二同学来说是文理分科以后的第一次大范围的考试,通过考试与兄弟学校比较,发现我们的优势学科与薄弱环节,为我们制定下一阶段的教学策略提供信息;通过考试可以检测我们同学前一阶段的学习效率;通过考试可以较全面地考查我们的同学基础知识是否扎实、能否灵活运用知识、答题是否严谨仔细。所以期末考试对大家来说都很重要。我们必须做好积极的迎考工作。

有位作家做过这样的比喻:机遇犹如梯子两边的侧木,本人的拚搏奋斗犹如梯子中间的横木,两者兼有,才能成为攀向成功的梯子。我觉得这话说得真好。如果你希望在期末考试中获得成功,就快做准备吧,从现在开始。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可是,到底该为期末考试做些什么样的准备工作呢? 我给同学们提四点建议。

第一,摒弃校园不文明行为,形成一学习钻研气氛浓厚、舆论导向正确、进取意识强烈的班风,以这种优良的班风促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第二,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有一位教授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XX年前,教授曾要求他的学生毫无顺序地进入了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独自找个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学生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学生似乎特别钟情于后面的位置,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XX年后,教授对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教授曾对他的学生说过:“不是说一定要站在最前、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人生中,你们一定要积极坐在前排。”

第三,学习要持之以恒。贝多芬之所以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家,是因他有持之以恒,不畏劳苦的精神。正如他说的那样:“没有一天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神瞌睡,也只是为了使它醒了以后更加兴奋。” 所以只有把想和做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然而我们有些同学有决心却无恒心,他们认为天天学习太单调乏味,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

期末考试学生发言稿

敬爱的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

期末的到来,使我们猛然之间发现,一个学期又将结束;再过193天,我校全体初三同学将在北京市 XX 年中考考场上演绎自己的人生。在剩下的短暂时间里,我们究竟该做些什么?在此,我让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验:

一:课堂听讲:

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预习可以比较粗略,可以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印象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虽然我们无法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但是也不能因此不听讲,老师也不会连续讲一节课的重点,所以我们可以再老师们小作休息时适当地放松一下精神。另外,盲目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只顾记笔记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是不记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会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要记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一条记一条,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二:课后作业

现在许多同学不重视老师留的作业,尤其是基础知识的抄抄写写一类,只一心顾专攻难题。认为作业对自己来说写不写无所谓,反正都会,但是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理科的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包含运算、定理、各种基本规则等等。我们只有把这些知识牢记在心,那么对于学习新知识来说,是非常容易的而又便于理解的,就好比一条铁链一样,一环扣一环,相互之间密切相连。文科就更显而易见了了,没有基础的支持,阅读、作文就无法的高分,只有把词语、单词等基础知识牢牢掌握住,才能在中考时如鱼得水。这些基础作业看似毫无价值,但是却能渐渐的在你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必刻意去记,但也不能不记。

三:自学效率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或许有些同学每天学习的时间比别人少,但每次考试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就是学习效率的问题。如何提高自我学习效率呢?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因为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这样能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例如:

(1)早晨或晚上,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时间,可安排着重记忆的科目,如英语科等;

篇12:关于期末考试(中学生演讲)

【例题1】读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拼音在括号中写出成语。

倒塌的教学楼下掩埋了100多名师生。战士们háo bù yóu yù(),迅速展开了搜救。余震不断发生,楼板yáo yáo yù zhuì(),荆俐杰和战友们quán rán bú ɡù()。手掌磨破了,手指头出血了,脚底被钢筋刺破了,他们却一刻也没有停下来……是啊!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wàn zhònɡ yì xīn()、zhònɡ zhì chénɡ chénɡ()、fēnɡ yǔ tónɡ zhōu()、bù qū bù náo(),迅速地投入到了抗震救灾的行动中……

[感言]考查学生的拼读和书写能力,传统的做法是“看拼音,写词语”,即上面是一个拼音,下面画一个括号或田字格,要求学生读拼音,在下面写出词语。这种做法形式上比较单调、孤立。而这道题则巧妙地整合了教材中的成语资源,把这些成语的拼音放在了一段话中,让学生去读、去拼、去写。通过做题,学生们不仅增强了运用词语的意识,而且心灵会受到感召,情感会得到熏陶。

【例题2】阅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英雄教师——谭千秋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霎时间,山崩地裂,江河呜咽。

深夜的德阳市汉旺镇,冷雨凄风,悲声四起。呼啸而过的救护车最能给人带来一丝慰藉,那意味着又有一个生命在奔向希望。

5月13日23时50分,救护车的鸣笛声响彻汉旺镇——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员在德阳市东汽中学坍塌的教学楼里连续救出了4个学生。

“我侄女是高二(1)班的学生,要不是有他们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对记者说。

“那个老师呢?”

“唉……他可是个大好人,大英雄噢!”说着,刘红丽舅舅的眼圈红了。他告诉记者,那是一位男老师,快50岁了。

13日一早,设在学校操场上的临时停尸场上,记者从工作人员手中的遗体登记册里查到了这位英雄教师的名字——谭千秋。他的遗体是13日22时12分从废墟中扒出来的。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向记者描述着当时的场景。

谭老师的妻子张关蓉正在仔细地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脸上的每一粒沙尘都被轻轻拭去;细细梳理蓬乱的头发,梳成他生前习惯的发型。谭老师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要给他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的时候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轻揉着丈夫的手臂,痛哭失声……

就是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那天早上他还跟平常一样,6点就起来了,给我们的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了。这一走就再也没回。女儿还在家里喊着‘爸爸’啊!”张关蓉泣不成声。

“谭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兼代高二和高三年级的政治课。”陪着张关蓉守在谭老师遗体旁的同事夏开秀老师说,“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他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怕学生们玩耍的时候受伤。”

操场上,学生家长按当地习俗为谭老师燃起了一串鞭炮……

1. 读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谭千秋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操场上,学生家长按当地习俗为谭老师燃起了一串鞭炮……”读到这里,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内心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谭千秋,用自己的言行对下面两句名言作了生动的解释;“谭千秋”,这个普通的名字永远闪耀着爱的光辉!请你想一想下面两句名言的含义,再把它们认真地抄写在横线上。

(1)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2)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英雄教师——谭千秋》是一篇充满时代气息的短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样的理念,笔者设计了两道主观性、开放性的问题,引领学生去阅读、品味、概括、体验。第3小题抄写名言,似乎是送分给学生,其实分数是次要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学生们在阅读与抄写这两句名言的过程中,一种价值观、人生观便渗入了他们的头脑。

【例题3】你来写一写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下来,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是一位母亲在手机上写给孩子的话。孩子只有三四个月大,母亲为了保护孩子,已经在地震中不幸遇难。请你想一想,等孩子长大了,能读懂这句话的时候,孩子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言]母亲这句真挚而充满爱心的话语,曾经撞击着无数人的心扉。在考场上,它又一次拨动了孩子们稚嫩的心弦。于是,带着个性化的思考,孩子们走进了想象的天地。其实,这道题不仅是考查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感恩,不但是美德,更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良知和立身之本!常怀感恩之心,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例题4】习作

温馨提示: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地震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孩子们。他们有的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有的受伤致残,有的失去了亲人,有的被摧毁了家园……请拿起手中的笔,给地震灾区的孩子们写一封信吧!告诉他们不要哭泣,不要害怕,千千万万小伙伴都在关心着他们!同时想一想,我们该用怎样的行动告诉祖国,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更加懂得关爱他人!

[感言]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篇习作的设计不折不扣地遵循了这一指导思想,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瞧,在题目的“温馨提示”下,孩子们敞开心扉,在试卷上留下了一串串炽热的话语:“灾区的小朋友们,我希望你们不要太难过,要振作起来,勇敢地面对灾难。虽然有些小朋友失去了家园和亲人,但你们还有一个可以依赖的大家庭——亲爱的祖国!祖国和人民时刻都在关心着你们,正为你们早日重建家园、重返校园尽心尽力。”“灾区的小朋友们,虽然我们相隔数千里,但我和你们的心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就让我用一片真情抚慰你们那创伤的心灵吧!你们那里现在虽然失去了欢声笑语,但这只是暂时的。我真诚地祝愿你们平安幸福!”……

是考试,而又不仅仅是在进行知识与能力的检测,这也算是考试的一种境界吧!

上一篇:响塘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陈鸿宇优秀特岗教师典型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