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文学爱的教育读后感

2024-04-15

意大利文学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

篇1:意大利文学爱的教育读后感

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边是爱。爱是伟大的,爱是纯洁的,爱是无私的。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来写了他见过或发生过的充满爱的事。文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动不已。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外地挣钱,开始还与家人保持着联络,但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从此,寄去的信再也得不到回答,于是,马可尔决定去找妈妈。他在路上历经千辛万苦,经历了酸甜苦辣,经过好心人的帮助和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意外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读到这里,我被马可尔那种不怕艰难险阻,勇敢走下去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其实,生活中这种亲情有许多,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是总能给人带来感动。我还读过这么一篇文章:一个小女孩因横闯马路而被车轧断了腿,在她第一次手术时,她的母亲陪了她一天一夜。后来,她再次住院,医生说她腿上的那块骨头很难再长好,除非从亲人的身上去一块胯骨。那个女孩的母亲立刻说取她的。后来,由于骨质不符,手术没有成功,但母爱深深的融在了她的心中。

有首歌唱的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呀,让我们在得到爱的同时,不断创造爱,让爱满人间!

让我们乘上爱的小舟,走完我们有爱的人生吧!

篇2:意大利文学爱的教育读后感

记得小时候,我一不小心把饭碗打破了,妈妈教育我:做什么事都要小心……可是我不听,反而还在心中说妈妈:这么唠叨,我烦死了!!!于是我就跑到爸爸那里去,告妈妈的状。不料爸爸也跟妈妈一个样,他告诉我:“你想,妈妈一个人在沈家门照顾你,给你烧饭,洗衣服,多辛苦呀!还要陪你做作业、上兴趣班……妈妈为了这些付出多少呀!”那时我才8岁,听了这些话就想:我爸爸妈妈真坏……

现在我长大了,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些羞愧!

篇3:意大利文学爱的教育读后感

回观我们的教育现实,一段时期以来的学校和教育的功利化倾向过于严重,父母、老师、社会过度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而把其他的教育要素都割舍了,学生变成了分数的机器。表面上看,学生学习成绩好、掌握技能多,但本质上他已变成了一个没有孝心,不存善念,没有情感的冷漠的人。于是一个个悲剧就此上演,学生自杀他杀事件层出不穷,甚至于弑师弑亲也屡见不鲜。稍早的马加爵事件、近期的药家鑫事件、2008年的10月一个月之内连续发生的三起弑师事件、2011年4月留日学生机场刺母事件,当一把把屠刀举起时,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逝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为什么原本启人心智、传承爱、丰富灵魂的教育,却培养出一个个杀人魔王?为什么善行结不出善果,还要结出恶果,甚至于要以鲜血来偿还,以生命为代价?

疑惑之后再冷静思考,我们认识到当前不断出现的校园冷血、残忍的暴力现象的背后,除反映了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和社会适应不良外,折射的是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和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进行生命敬畏的缺失和爱的教育的失败。

今天,青少年学生教育中的一系列问题,大多由于缺乏爱,缺乏关心,缺乏真诚和热情的引导而导致的。有人发现,问题家庭容易产生问题少年,那么,同样的,缺乏爱的教育方式也容易造成孩子诸多方面的问题,心理的、道德的、学业的等等。无论是学校的老师、家长,还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们,对青少年的教育要更多地给以爱心。伤人自尊的言行、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和谐的环境和生活氛围,都容易使学生们产生情绪的波动,甚至心理上的叛逆,对抗等问题。其实,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的确需要好的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但还有一样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他们的关心、真诚的交流和沟通,升华一点,那就是发自内心的对他们的爱。

我们在反思教育的悖论和缺失、找寻爱的教育良方时,往往忽略了一个最古老最天然有效的途径——通过民间文学中那些家喻户晓的故事、谚语、歇后语中蕴含的关于爱的传承来达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功能。

在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文学遗产中,优秀的民间文学是一颗闪着异彩的璀璨明珠。民间文学是人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大众生活必不可少的教科书,人们可以从民间文学中窥见人类历史发展的脉络。千百年来,它滋润着五彩缤纷的中华文苑,为培育我们民族的优秀品质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它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其他作品难以比拟的。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自我教育的最方便、最普及的口头的教科书。生动的民间文学通过一些内在的东西给予我们美的感受,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从而实现民众的自我教育,这种集体所传承的文化,大多表现为勤劳善良、勇敢朴实、教育子女、反映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传承上,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可低估。在民风淳朴、素有文都之城的桐城更是如此,桐城的民间文学积淀深厚、源远流长,是桐城人民灵魂的纯真和自发的表现形式,桐城民间文学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流淌着爱的旋律,为我们的教育提供爱的滋养。

一、民间文学能够为教育回归真爱提供本源

教育的追求需要爱。每一级政府,每一所学校,每一位老师都要把对下一代的爱作为教育的目标追求,把传承爱、培养爱作为教育的目标。这一点与民间文学的社会价值不谋而合,民间文学就是千百年来传统美德孕育的摇篮和传承的载体,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不可小觑。桐城民间文学中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仁为本,和为贵,礼为先,心里装着温良恭俭让,要问美德从哪来,城里有条六尺巷”传唱广泛、妇孺皆知,可见桐城六尺巷的故事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好好利用民间文学的传承性和影响力。

二、引入民间文学为教育提供爱的滋养

教育的内容需要爱。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当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的新课程改革,从教育的内容方面来看,已经比以前有了相当大的进步。特别是对于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关注尤为突出。但是从当前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对于教育内容中爱的滋养依然存在着严重的缺失。事实上,从留意许多孩子的成长过程就能发现。现在的孩子幼儿园时知道爱父母,每天唱“我的好妈妈呀,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上了小学后,知道爱祖国,他们“不怕困难、顽强学习”,立志要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上了初中、高中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他们失去了对老师家长原有的敬畏与爱戴,又没有及时树立新的信仰,处于一种精神贫乏的状态。这个时候要适时地进行积极的干预,为其提供爱的滋养,填补精神的空白。于是蕴含着丰富深厚的爱的积淀的民间文学这一富矿就应该成为我们的首选。

让我们以桐城民间文学为例,来梳理一下其中蕴含的爱的滋养。

(一)爱父母:孝顺双亲,仁者爱人

提倡孝道,是教育的内核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有“二十四孝”的故事。桐城民间文学中“送公桥的由来”表彰的就是不畏人言背着公公过桥的桐城好媳妇胡菊花的孝行;“鲁肃桐城寄母”的故事洋溢着鲁肃的拳拳孝子之心;“桐城两孝子”为母帮佣为母乞讨,直至母逝悲伤而亡的故事,还有“母山传说”、“望儿尖传说”都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期待,无一不感人至深。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作为人子该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尽孝首先要求尊敬长辈、赡养父母;其次要求珍惜生命、推己及人;最后要求仁者爱人、爱国爱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故为人子女,欲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勿让父母为我们的健康操心,更不可以自杀让父母蒙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将孝演绎为仁慈,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对所有的宗亲、师长、友朋、同学(事),从而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做到仁者爱人。由小爱及大爱,在小家想大家;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从而自重守法、谨慎做人、和睦亲朋、尊敬他人、忠诚国家。

(二)爱生活:勉行其善,知恩报恩

桐城有句歇后语:婆媳塘的水 ——清浊照人心,可以说是桐城民间文学中审美观、是非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一塘之水,清浊分明,孰善孰恶,高下立现。还有个“肉案搭浮桥”的故事,告诫人们:与人为善亦即与己为善。

旧时桐城民间盛行一种自发的行善活动——施茶,即在炎天暑热时,于交通要道摆放茶水,免费供路人饮用。这一习俗后来发展为施粥、施斋,反映了桐城民间乐善好施的风尚。

桐城民间文学中“张铁匠献金赈灾民”“程芳朝回乡报恩情”讲述的都是知恩报恩的故事,感恩文化同样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知恩图报是每个人的应有之义。人的一生,得之于社会的“恩赐”数不胜数,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关心,同事的帮助,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赠予……如果我们对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就能接近生活的现实,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与人间的温暖,并将感恩的心态扩大到感谢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会变得更加和谐。

(三)爱学习:尊师重教,学风浓郁

桐城是清代最富盛名的散文流派 ——桐城派的故乡,素有“文都”美誉。早在明清之际,桐城私塾林立,名家众多,学风盛行,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桐城民间文学中流传着许多兴教办学、刻苦求学的故事,如:“吴汝纶毕生兴教”“姚永概拒官乐教”“吴芝瑛罄资办学”“孙德和异国苦读”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桐城学子孜孜前行。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教师在社会中有相当高的地位。古人所列举的应该受到特别尊崇的对象是“天地君亲师”,老师占有一席。民间“俗以天地君亲师五者合祀,比户皆然”。

学生尊敬老师,虔诚从学,受到全社会的崇尚。古人有这样一种观念,即老师对于一个人赖以安身立命和处世的“才”“德”有重要的造就培育之功。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除了受家庭父母的教养外,还要靠老师的教导和栽培,是老师教给学业,技能及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使自己一生受益。

从这些民间文学代代相袭、口口相传的故事中,我们了解到爱的内涵,爱包涵了孝道和善行,爱是对亲人的孝悌、是对众生的仁爱、是对国家的责任,我们已经懂得爱的重要性。但是,关键要怎样在教育中融入爱,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老师和家长的爱,并懂得去爱,这是很重要的。只有学生们心中拥有了爱,很多问题才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

所以,教育的过程需要爱。教育的过程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过程,它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工作,它的周期长,复杂性、反复性特点非常突出。教育是“人与人”的情感的能动的互动,它存在普遍意义的规律与方法,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特例,一般情况下都无法用普遍意义的规律、方法、技巧,去概念化地处理和对待。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超越所有技巧和方法的,那就是爱。有了爱,就能产生爱,失去爱,则可能产生仇恨。

二十年前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发表的联合宣言,开篇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返回2500年前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这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最好注解。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智慧的核心是“仁”,什么是仁呢?孔子的回答是“仁者爱人”。综合2500年前孔子与当代诺贝尔奖得主的意思,通俗的理解就是要构建和谐的社会就离不开爱。教育的爱的本质,决定了教育能最大程度地增长当今社会中的爱。

人的成长需要的是对生命的博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爱的教育从学生抓起,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未来的希望,只要他们懂得爱、珍惜爱、传播爱、实践爱,为整个社会的爱的增长进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社会教育。可以设想,通过学校小社会和社会大学校的教育,人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我们在人格上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师生之爱、长幼之爱、邻里之爱、朋友之爱、家国之爱必将不断增长。让我们记住伟大的文学家冰心老人曾说过的话:“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篇4:意大利文学《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记得你曾经问过,如果我写信给你我会写什么,妈妈我现在告诉你,我会用心的写出:“妈妈,您辛苦了,我爱你。”这个我用一生的心血来刻画的承诺。

过去,我们总是在争吵、无奈、寂静中度过。我总希望你重视我,理解我,用心地去爱我,而我却从来没为你做过什么。我不了解你。每次吃鱼的时候,我以为你爱吃鱼头;多少个夏日的夜晚,睡梦中看见你,我以为你在乘凉;你责备我的时候,我都以为你当我是“出气筒”……后来,我才知道,你在厨房偷偷吃我吃剩的鱼头。你总是半夜起床为我驱赶蚊子。你骂我是希望我争气,希望我以后有出息。小幼苗在沉睡中长成参天大树,而我是在你细心的照料下长大成人。在你的怀抱中,我宛如那温室的花朵,娇柔且不堪一击。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我都会埋怨你:每当我们意见不合时,我总是要你了解我;每当你在耳边念叨时,我总是嫌你唠叨……原来我是一个坏女孩,一直以来我就只会向你索取,我的快乐一直都是建立在你的辛苦之上的。

我以为我很懂你,其实我并没有真正的读懂你。我总是忽略你,忽略你的感受,你的辛苦,还有你那无尽的爱……

一个个日子悄然逝去,现在,我慢慢的开始学会了解你,品读你。我想我是要感谢我的叛逆期。叛逆期虽然我们争吵不休,但也是我真正读懂你的时期。在你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我读懂了你的爱护;在你喃喃的话语中,我读懂了你的温柔;在你悉心的教育下,我读懂了你的良苦用心。

今天,在阳光的照耀下,我想起了你的身影;在繁星点点的星空里,我想起了你的温柔。妈妈,我想念您了。

篇5:意大利文学爱的教育读后感

《以爱的名义》是我曾经读过的《爱的教育》里的一篇。《爱的教育》起初是夏丏尊先生翻译的,夏先生是我国上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翻译家,夏先生在翻译这本书时,是边流泪边翻译的,关于《爱的教育》夏先生说过这一句话: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一篇《以爱的名义》讲了十二岁的小男孩叙利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父亲抄文件一抄就抄到晚上,所以决定每天等父亲抄完自己再去帮父亲抄,久而久之,叙利亚的成绩逐渐下降,在课堂上也常常打瞌睡,父亲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唉叙利亚了,可叙利亚还在给父亲抄文件。直到有一天,叙利亚不小心把几本书碰掉了,可好一回屋里都没动静,叙利亚又继续抄文件,突然父亲走过来搂住了我叙利亚说:“孩子原来你每天都在为我抄文件。”于是叙利亚和父亲躺在床上舒舒服服的睡起了觉。

这让我懂得了这个道理:从里获得的爱与满足,足以使我们有力量行遍天下,那种暖心暖肺的感觉,没有一种东西可以代替。

上一篇:公务员编制与事业单位编制有什么区别下一篇:应用写作:报告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