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库查验和记录

2024-05-23

入库查验和记录(精选12篇)

篇1:入库查验和记录

入库查验和记录

1、外观查验。

预包装食品的包装完整、清洁、无破损,标识与内容物一 致。

2、冷冻食品无解冻后再次冷冻情形。

具有正常的感官性状。

3、食品标签标识符合相关要求。(包含:名称、规格、净含 量、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或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贮存 条件)

4、食品在保质期内。

温度查验。冷藏食品表面温度与标签标识的温度要求不得 超过+3℃。

篇2:入库查验和记录

一、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对食品经营食品质量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列入进货查验的食品,是指消费者经常食用的食品,包括肉、禽、畜,粮食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饮料和酒类等食品。

三、购进食品时,应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并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明食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

四、经营包装食品的,要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内容包括:

(一)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二)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三)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

(四)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五)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五、食品经营者经营的农产品及其他散装食品,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经营者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明,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上市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

六、经营者应经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七、经营者按照食品广告指引购进食品时,要注意查验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八、经营者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上市食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索证索票制度是指为保证食品安全,在购进食品时,本单位员工必须向供货方索取有关票证,以确保食品来源渠道合法、质量安全。

第三条 与初次交易的供货单位交易时,应索取证明供货者和生产加工者主体资格合法的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证明文件,每年核对一次。

第四条 在购进食品时,应当按批次向供货者或生产加工者索取以下证明食品符合质量标准或上市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

1.食品质量合格证明; 2.检验(检疫)证明; 3.销售票据;

4.有关质量认证标志、商标和专利等证明; 5.强制性认证证书(国家强制认证的食品);

6.进口食品代理商的营业执照、代理资料、进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报关单、注册证。

第五条 下列食品进货时必须按批次索取证明票证: 1.活禽类:检疫合格证明、合法来源证明;

2.牲畜肉类: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或畜产品检验合格证明、进货票据;

3.粮食及其制品、奶制品、豆制品、饮料、酒类:检验合格证明、进货票据。

第六条 对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或者省级以上安全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称号的优质食品,可凭以上称号相应标识和凭证直接销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证。

第七条 对实行购销挂钩的食品,可凭购销挂钩协议和供货方的销售凭证直接销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证。

篇3:入库查验和记录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 主要过程是:内业预判——外业调绘——内业建库——内业入库。

1 建设数据库

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建库入库采用南京国图有限公司开发的软件。一切前期资料准备好后, 开始建设数据库。建自己所需的MDB或GDB格式的数据库, 然后初始化数据库。设置连接参数, 点击链接数据库, 输入行政区代码, 找到数据库所存放的位置, 链接上。

2 进行相关设置

2.1 进入系统管理子系统

2.1.1 设置运行参数。包括常规、数学基础、比例尺、数据编辑和计量单位。常规指建库单位、显示级别和地类体系。

2.1.2 设置数据库检查参数, 包括拓扑检查、节点过密检查、点要素重叠检查、线状长度一致性检查、面状图层面积一致性检查、宗地面积一致性检查。根据数据库所要求的精度, 进行设置。

2.1.3 注记方案设置。包括地类图斑注记、线状地物注记、零星地物注记、宗地注记、权属宗地注记, 界址点注记。选择标注样式, 在数据库里进行注记。

2.1.4 图件参数设置。包括宗地图、分幅图、行政区域图、指定区域图、矩形区域图、图幅索引表和选项。根据出图的要求进行设置。

2.1.5 调查表参数设置。包括使用权宗地信息、使用权宗地。

2.1.6 服务器参数设置。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2.2 数据工具。

包括导入系统表、单位信息设置、行政区控制面积设置、创建图层, 接收单位信息表。这里着重说一下单位信息设置和行政区控制面积和创建图层。

单位信息设置至关重要, 所有的图斑属性, 包括行政区代码、所属区域、权属单位代码、座落单位代码, 在国图软件中, 属性赋值的时候都是根据单位信息设置所赋值的, 所以名称和代码的正确性重要, 千万不要填写错误。首先设置单位信息级别表, 见表1。

然后设置单位信息表, 县、镇, 村分别按照省下发的行政区代码进行填写。宗地编号是这样编排的, 村集体的放在第一号, 然后国有单独的宗地按照流水号往下排, 宗地名称就按照实际的名进行填写, 比如说XX小学。

2.3 行政区控制面积设置, 就按照省下发的面积进行填写。

2.4 创建图层, 在数据入库过程中可能要进行删除整层的数据, 删除完图层就要重新创建图层。

创建图层, 这个命令可以实现该功能。

3 数据建库子系统

3.1 导入图形数据。将前期数据导出国图支持的格式数据, 进行导入, 设置图层对应的名称。

3.2 属性赋值。对所有的属性进行赋值, 在国图里就都能实现了。

3.3 面积计算。进行行政区控制面积平差, 和各种地类计算。

3.4 标注注记。批量标注注记:地类图斑注记、线状地物注记、零星地物注记、行政区注记、宗地注记, 基本农田图斑注记。

3.5 成果输出。输出想要的土地利用分幅图, 行政区划图。

3.6 进行属性赋值检查和汇交检查

3.6.1 拓扑检查。行政区、宗地, 地类图斑放在同一个数据集中, 进行拓扑检查。出现错误, 宗地和地类图斑依行政区为准进行改正。界址点和界址线的拓扑, 界址线十字交叉点处必须有界址点。行政区界线交叉点处必须断开。闭合的地类界线除了闭合点外还要打断一个点, 否则会出现拓扑错误。

3.6.2汇交各项检查。汇交之前进行各项检查, 以保证数据通过国家质检检查。

3.7 数据汇交。设置汇交目录, 选择汇交的格式, VCT或者MDB。数据汇交之前要更新标识码。

3.8 进行国家质检软件检查。设置检查任务目录, 进行质检。此步骤需要时间很长, 查出错误, 可对照检查记录进行更改。

4 入库经常出现的问题

4.1 拓扑错误经常出现, 由于前期的软件精度和国图软件有差距, 查出拓扑缝隙, 应进行修改, 点少的可以采取拖点咬合, 点多的时候可以在ACRMAP里进行面擦除修改。

4.2 面积平差有误, 这个错误有可能是拓扑有错误, 也有可能是权属信息填写有错误。先进行全县面积检查, 发现有错误后, 逐乡, 逐村进行检查, 检查到某个村的错误后, 进行查找原因。看误差面积的数据, 然后锁定图斑或者宗地面积等于误差数据的图形, 进行改正。

4.3 标识码有误, 汇交之前忘记更新标识码, 导致错误。解决的办法是汇交之前更新标识码。

4.4 数据结构检查有误, 只要经过计算, 必须修复数据结构, 否则报错。

4.5 行政区界线与下发行政区界线有拓扑错误, 由于在前期软件中对线进行抽点滤波导致结点变稀, 和下发的行政区界线结点不一致, 导致报错。解决办法不抽点, 不滤波。

4.6 汇交单位名称和代码有误, 解决办法:具体查出是哪个村的, 进行重新赋值。

4.7 刷新报表有误, 出现无法刷新报表, 解决办法:压缩数据库。如果压缩数据库还是不能解决, 那么图斑属性就要重新赋值, 重新计算, 重新刷新报表。

4.8 批量注记失败, 出现此错误的时候可能是数据量太大。尤其是地类图斑和线状地物注记, 需要分开单项注记, 就可以解决此问题。实在不行, 就要按照各村逐个的注记, 就是时间长些, 麻烦。

4.9 提取基本农田失败, 出现此问题压缩数据库, 重新提取。

结束语

本文阐述的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建库和入库方法是作者在辽宁省新宾县农村土地调查项目中经过实际工作积累的经验。经过实际工作累计的经验,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快捷方便、应用得当,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对2009年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中土地分类、数据建库和入库进行了阐述,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目的是便于今后的土地变更信息的录入, 更好地维护和利用土地数据库。

关键词:数据建库,数据入库,数据汇交

参考文献

篇4:入库查验和记录

(参考式样)

为规范学校食堂食品原料进货查验管理工作,保障师生餐饮食品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制度。

1.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食品原料进货查验管理工作,专职人员应当掌握餐饮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及食品感官鉴别常识。

2.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批发市场采购,并索取、留存有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购物凭证应当包括供货方名称、产品名称、产品数量、送货或购买日期等内容。长期定点采购的,与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食品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

3.从生产加工单位或生产基地直接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加盖有供货方公章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4.从流通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批量或长期采购的,应当查验并留存加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复印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少量或临时采购的,应当确认其是否有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5.从农贸市场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市场管理部门或经营户出具的加盖公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从个体工商户采购的,应当查验并留存供应者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或复印件、购物凭证和每笔供应清单。

6.从食品流通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和农贸市场采购畜禽肉类的,应当查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原件;从屠宰企业直接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原件。

7.采购乳制品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

8.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采购入库前,应当查验所购产品外包装、包装标识是否符合规定,与购物凭证是否相符,并建立采购记录。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批号、保质期、供应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

篇5:超市食品查验记录制度

超市食品查验记录制度 根据“按需购进,择优选购”的原则,依据市场动态,库存结构及质量部门反馈的信息编制购货计划,报国珍专营店批准后执行.要建立供销平衡,保证供应,避免脱销或品种重复积压以致过期失效造成损失。2 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食品购进程序,确保从合法企业购进合法和质量可靠的食品。要认真审查供货单位的法定资格,经营范围和质量信誉,考察其履行合同的能力,必要时会同质量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现场考察,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协议书应注明购销双方的质量责任,并明确有效期。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合同档案.签订的购货合同必须注明相应的质量条款。质量管理部门要做好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工作.向供货单位索取加盖企业印章的,有效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食品批准证书》和《产品检验合格证》,以及食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和样品实样,执行《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制度》。6 购进食品应有合法票据,按规定做好购进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购进记录保存至超过食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严禁采购以下食品:(1)无《食品经营许可证》生产单位生产的食品.(2)无检验合格证明的食品.(3)有毒,变质,被污染或其他感观性状异常的食品.(4)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5)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食品。

篇6: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一、为了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本经营单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销售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二、凡进入本经营单位的食品都应该当实行进货检查验收,审验供货方的经营资格(包括:食品流通许可证、食品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验明食品合格证明和食品标识,索要相关票证。应当检验检疫的,还应当向供货放按照产品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活泼者由供货方签字或者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

三、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内容包括:

1、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2、产品自量检验合格证明,认证认可标志;

3、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生产标准号、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及其标准方式;

4、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

5、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鲜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6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标破损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四、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农产品及其他食品,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明,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上市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或市场设立的检测点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

五、经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者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按照食品广告指引购进食品时,要注意查验是否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七、做好食品进货查验工作,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工作,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保证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真实,应统一保管,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接受行政执法部门的检查。

八、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工伤行政管理部门。

申请单位:

申请人:

篇7:原奶、辅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1.目的为了保证进入生产环节的原奶、辅料均是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特对所有来料进行查验,并制订该制度。

2.适用范围

2.1

所有用于生产的原奶、辅料。

2.2

采购部、技术品控部、生产部、物流部。

3.职责

3.1

采购部和品控部负责对原奶、辅料供应商进行资质考察与评价并最终选择合格的原奶、辅料供应商。

3.2

采购部负责对供应商的索证,并负责供应商证件的归档保存。

3.3

品控部负责制定原奶、辅料验收标准,并依据标准进行检验。

3.4

物流仓库负责到货辅料的分类存放。

4.查验流程

4.1.1

奶车到达卸奶区后,检验人员对原奶进行取样检验,检验合格后,化验室出具鲜奶准卸单给卸奶员,进行卸奶,卸奶完毕后,由奶车司机及卸奶员共同填写生鲜乳交接单,进行签字确认。

4.1.2

辅料到货后,物流仓库将到货原辅料放置在仓库的待检区,并通知检验人员进行查验。

4.1.2.1

辅料查验内容包括:供应商的资质、出厂检验报告、依据《辅料验收标准》进行项目检测(乳制品和含乳原料中三聚氰胺为批批检验中的必检项)并填写《原始记录》。

4.2

检验人员对用于生产的原奶、辅料进行批批检验。

4.3

检验人员依据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初步判定,并填写《检验报告》。品控部负责人对到货原奶、辅料做出“接收”或“拒收”的判定。

4.4

对于“拒收”原奶,由品控部负责人出具拒收单据传递给卸奶员,对于此奶车不预接收;“拒收”辅料以《不合格品处理单》的形式,传递至总经理处进行审批。具体执行《不合格品的处理规定》

4.5

“接收”原奶、辅料以《检验报告》的形式通知物料统计员和理货员进行电子系统的入库和辅料由待检区到合格区的转移。

5.记录保存

以上工作产生的记录由技术品控部负责保存,保存期限为两年。

6.标准引用

《原奶、辅料验收标准》

《合格供应商名录》

《原辅料供应商资质档案》

END

篇8:原材料进货查验及记录制度

1、目的

对进厂原材料进行规定的查验,以保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进货的控制。

3、职责和权限

生产技术科负责原材料的进厂查验,质检科负责质量检验。

4、程序概述

4.1 原材料进厂由生产技术科负责查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和有关许可证明文件,未依法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或未依法取得有关许可证明文件的原材料不得接收入库。

4.2 经查验合格入库的原材料,生产技术科应如实记录进货相关信息,需要记录的内容如下:

a 原材料的名称

b 有关许可证明文件编号 c 产品合格证、规格、数量 d 供货人名称及联系方式 e 进货日期

4.3 原材料进厂后需经质检科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4 质检科应该按批次,第一时间对入厂原材料进行取样,并及时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生产持续稳定进行。

4.4 质检不合格的原材料,要立即上报车间主任或主管生产的经理,及时联系进货原材料厂家进行处置。

4.5 质检科保留质检原始数据及检验报告的时间不得少于2年。4.6 生产技术科保存原材料进货记录的时间不得少于2年。

4.7 原材料进货厂家的有关许可证明文件由生产技术科进行收集并负责归档。

5、记录

篇9:食品生产者的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本条分为两款,对不同主体的进货查验规定了不同的要求。

1.食品生产者的进货查验制度

“进货查验制度”是指食品生产者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在采购时,对购进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质量状况进行检查,对经检查确认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方可予以购进的`进货质量保证制度,

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添加剂、相关产品是关系食品安全的源头,采购的这些物料品质、来源、安全状况如何,直接决定了其生产的食品是否安全。因此,本条规定,食品生产者在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时,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也就是说,食品生产者在采购时应当索取并查验供货者资格,检查供货者是否是获得许可证的合法企业,同时还要检验采购的原料是否有检验单位出具的同批次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文件,如产品检验合格证明、产品生产许可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进口卫生证书等。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大多数还处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状况,有的食品原料可能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应依照食品安全标准检验食品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方能采购;对于不能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食品生产者不得采购。

2.食品生产企业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查验记录制度是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追溯体系的具体手段,一方面有利于食品可追溯,确保监管链条不断,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生产经营企业自身的权益。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包括采购索证、进货验收、台账记录。在采购索证方面,企业应查验供货者的证照证件、产品的合格证明文件等、索取购物凭证并留存备查。在进货查验方面,应有专人负责验收,原则上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不得采购。在台账记录方面,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篇10:危险化学品出入库记录

品名

填写说明

1、本台账登记本单位化学品出入库的情况,按照时间顺序如实登记,不得随意涂改,台账应当保存2年备查。

2、“品名”填写单位库存化学品的品种,每种化学品分别建立台账。

3、“日期”填写化学品的入库、出库的日期,如分期分批入库、出库的,应当按照实

际入库,出库的日期分别填写。

4、第一行应填写本台账起始日仓库实有仓存数量。

5、“入库数量”填实际入库的数量,应以吨或者公斤为单位。

6、“入库单号”填化学品入库单号的号码或者销售单位送货单的号码,入库单或者送

货单原始凭证应当由经手人签字并保存备查。

7、“保管员”应当由仓库保管员签字。

8、“出库数量”填实际出库的数量,应以吨或者公斤为单位,包括销售出去的数量和

本单位用于是生产的数量。

9、“领料单号”填化学品领料单、发货单或提货单的号码,领料单,发货单或提货单

原始凭证应当由经手人签字并保存备查。

10、“经手人”应当由领料人、发货人或提货人签字。

11、“库存数量”填仓库当日实际库存的数量。

篇11:入库查验和记录

一、采购部要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登

记、验证,查看供货者的生产许可证(属于生产许可证产品)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文件。无食品生产许可证和相应合格证明文件的原辅材料一律不得采购。

二、采购员、保管员分别对采购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

者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许可证的编号及其有效期、采购产品生产日期、批号以及合格证明文件的签发时间等内容进行登记并建立台账。

二、采购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由专人负责管理,并及时到当地质检部门登记备案,不备案的不准使用。严格按规定使用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并填写使用记录。

三、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要依法进行检验,记录检验结果并保存检验记录,保证食品原料质量合格。

四、杜绝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五、对经检验达不到合格要求的原材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一律返回供货商或厂家,并做好记录。

篇12:入库查验和记录

为加强本经营单位(公司)贮存场所设备、材料出入库管理及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降低库存,完善和规范物资管理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贮存场所物资入库有关制度:

(一)物资采购回来后首先办理入库手续,由采购人员向仓库管理员逐件交接。库房管理员必须凭随货清单、采购计划单、检验合格证认真清点并检查好所要入库物资的数量、规格型号等项目,做到数量、规格、类别、价格准确无误,质量完好,配套齐全,并在接收单上签字(或在入库登记簿上共同签字确认),如发现物资数量、规格、类别、价格、单据不齐全,质量残次时,不得办理入库手续。

(二)对于在外加工货物应认真清点所要入库物资的数量,并检查好物资的规格、质量,做到数量、规格、品种准确无误,质量完好,配套齐全,并在接收单上签字。

(三)物资进库根据入库凭证,现场交接接收,必须按所购物资条款内容、物资质量标准,对物资进行检查验收,并做好入库登记。

(四)物资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入库。

(五)物资入库,要按照不同的型号、材质、规格、功能和要求,分类、分别放入货架的相应位置储存,在储存时注意做好防锈,防潮处理,保证货物的安全。同时把采购物资相关配带的各种文件、资料经整理登记后移交本经营单位(公司)档案室统一管理。

(六)物资数量准确、价格不串。做到帐、标牌、货物相符合。发生问题不能随意的更改,应查明原因,是否有漏入库,多入库。

(七)易燃、易爆、易感染、易腐蚀的物资要隔离或单独存放,并定期检查。精密、易碎及贵重物资要轻拿轻放,严禁挤压、碰撞,倒置,要做到妥善保存,其中贵重物资应入本经营单位(公司)内小仓库保存,以防盗窃。

(八)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晒、防冻、防鼠工作,严禁与我本经营单位(公司)无关的人员进入仓库。

(九)仓库经常开窗通风,确保库室内清洁卫生。由于仓库的容量有限,货物的摆放应整齐紧凑,作到无遮掩,标牌要醒目,便于识别辨认。

二、贮存场所物资出库有关规定:

(一)各类物资的出库,原则上实行“先进先出、推陈储新”的原则,做到不易保管的先出,包装简易的先出,易变质的先出。

(二)物资出库时,严格实行三级把关原则。仓库管理员和领用人应认真核对出库单上的时间、名称、规格、数量是否与实物相一致并查看审批人、审核人是否签字,核对无误后方可发货。同时领用人、仓库管理员在出库单上签字。做到帐、标牌、货物相符合。发生问题不能随意的更改,应查明原因,是否有漏出库,多出库。

(三)仓库管理员严格执行凭发货单发货,无单不发货,内容填写不准确不发货,数目有涂改痕迹不发货,发生上述问题应及时的与相关的责任人做好货物的核对,保证发货的正确性,及时解决,及时供货,保证合同的完整履行。

(四)物资出库后,仓库管理员要认真做好出库登记,向主管部门做出入库报告。并在财务软件中及时下账,同时妥善保管出库票据,每月低将票据整理后统一交本经营单位(公司)财务管理部门,由它们及时装订存档,以便核查。根据实际情况和各类物资的性质、用途、类型分门别类建立相应的明细账簿和台账。定期进行各类存货的分类整理,对存放期限较长、过期失效等不良存货,要按月编制报表,报送采购中心处理。

(五)本着“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原则领用物资,坚持专物专用和用多少领多少的原则,杜绝一次性领用,一次性出库。物资出库坚持一盘点,二核对,三领用,四下账的原则。对贪图方便,违反领用原则造成物资失效、霉变、大料小用、优料劣用以及错领等损失,仓库管理员应负全部责任。为了防止出现出库货物差错,要严格遵守出库制度,应先写好出库单并且相关责任人签字后,交仓库管理人员进行出库登记工作,完成后才可以到仓库拿取货物。库存物资如有损失、贬值、报废、盘盈、盘亏等现象,仓库管理员不得采取“发生盈时多送,亏时克扣”的违规行为。

上一篇:办公室主任工作体会下一篇:防溺水游泳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