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 上册 三疑三探 教案(13)积累运用

2024-05-25

小学四年级语文 上册 三疑三探 教案(13)积累运用(通用4篇)

篇1:小学四年级语文 上册 三疑三探 教案(13)积累运用

积累运用二(打印)

总第23——27个教案

共享备课(设计者:黄晗)审验签字(王金英)

教材分析:

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有六个方面的练习。

“温故知新”把前面学过的有关句子集中起来,让学生在“温故”中发现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示“时间很短”的意思。

“语海拾贝”选编了四组成语,让学生在积累的同时,感受成语的趣味性。

“点击成语”选编了一则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来源及意思,培养积累、运用成语的习惯。

“口语交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紧扣“做客”与“待客”,学生交流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且情真意切。要相机激发学生说话的愿望,再现生活,培养文明交往的习惯。

“习作百花园”让学生自主选择熟悉的人来写,易于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细心观寮,形成从说到写的训练,从相互交流中感悟写人的方法:抓人物特点写,选具体事例写,按一定顺序写。

“自主阅读园地”选编了一篇关于小高斯巧妙地算出从1一直加到100的和。通过自主阅读,感受高斯的聪明,让学生明白,我们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肯动脑筋,都会化难为易。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2.积累成语,感受成语的趣味性。

3.阅读成语故事,培养积累、运用成语的好习惯。

4.能清楚明白地讲述做客的文明和待客的热情,能热情、大方地与别人交往.在与人交流中,养成耐心倾听、文明建议的习惯。

5.留心观察你生活中熟悉的人,能找出其特点;能把自己想介绍的人物的特征写出来.能自读自改习作,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教学准备:

口语交际:准备做客与待客情境中需要的礼物、茶杯等;设计出你所要扮演的角色,全面了解你想要扮演的角色(语言或习惯)。

习作:课前认真观察某个人,并认真写好观察笔记;思考这个人的突出特点,看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体现。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9)

1.大教育家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在今天的“温故知新”栏目里.,你准备怎样通过“温故”达到“知新”?

(我先按要求读句子,然后想带点的词语的意思,看看带点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再写出类似的一些词语。)

2.学生自由读句子,读中感悟带点词语的意思,发现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都表示很快的意思;

不同点:“顷刻间”表示很短的时间。“立刻”表示紧接着某个

时候。)

3.扩展练习,写出类似的一些词语。

(马上、一会儿、转眼间、一瞬间、一刹那。)

二、语海拾贝(7)

1.读成语,不懂的通过查《成语词典》了解意思。

2.每一列成语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3.你还能补充这样的成语吗?

(这样的成语还有:目瞪口呆

全身而退

自言自语

坚强不屈)

三、点击成语(7)

1.自由练读,读通顺,想想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差生说,中等生补充,优生评判。

2.把读懂的内容与同学交流,或提出自己的疑惑。

3.交流阅读体会,说说成语的意思。

四、自主阅读园地。(7)

1.自主读短文,读准音,读通句子。

2.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3.交流汇报,教师引导

五、拓展练习(10)

1、读读背背第二题的词语。

2、运用四字词语说话。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待客与做客

一. 谈话激趣:(3)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到别人家做客,家里也常有人来做客,我们每一个孩子既当过主人又当过客人,对待客与做客一定有很多的感受和体会。下面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二、设疑自探(7)

(1)自读“口语交际”内容要求。

(2)请两位同学把课前准备的“待客与做客”在全班表演一下。大家当评委。(指导学生演时要注意语言、动作、表情;其他学生要仔细看,认真听,然后评价。)

三.解疑合探(20)

(一)1.全班交流评价: 你最欣赏谁? 原因是什么? 你想给谁提点建议? 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2.教师梳理学生的评价并小结:待客时,动作要自然大方,语言要热情,要有礼貌,要主动与客人交流。如果能根据当时的情境为客人考虑得更周到那就更好。

(二)做客人也要讲文明礼貌。

1、小组分角色交流。

自评:

对你接待的客人满意吗? 对接待你的小主人满意吗?

2、全班各小组轮流表演,全班交流。

3、评选出优秀“主人”和优秀“客人”,并颁发“金话筒”奖。

四.质疑再探:(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惑的问题呢?

五、拓展延伸:(7)通过今天的交际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

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本次口语交际旨在让我们感受生活,感受做客的文明和待客的热情,激发我们要热情、大方地与人交往,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第三、四课时

习作——写一个人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

和我们朝夕相处的人中,有关心疼爱我们的亲人,有和蔼可亲的老师,有友好的小伙伴,还有叔叔、阿姨„„在这些人中,你最喜欢谁呢?

二、明确要求,提出疑惑(3)

1、审读习作要求。

学生边默读,边思考,明白习作要求。

2、习作要求告诉我们了什么?指名说。你还有什么不太明白的?

三、多元合探,解决疑惑(8)

1、对一个你不熟悉的人,你最想了解他的哪些方面(全班交流)?

小结:介绍一个人就得把你想要了解的写清楚。

2、怎样让你所介绍的人给别人留下特别鲜明和深刻的印象呢?

交流小结:抓人物特点写。(如外貌、个性、兴趣、爱好等特征。)

3、交流所观察的人物的特点是什么。

4、根据特点习作可分为哪几个方面来写?其中哪些特征可以详写?这些方面可按什么顺序进行排列?集体交流,相互启发。

四、自主习作,实践认识(20)

1.构思习作,学生自拟草稿。教师巡视指导。

2.自读自改。

指导学生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知道修改在习作中的重要性,明白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五、评改质疑,运用拓展.(7)

1、师生合作,当面评改,以点带面。(教师重在指导习作修改的方向和方法)。

2、小组互评自改。在评价别人的习作中自己也学会思考,力求得到一些启发,丰富自己的语言,使习作写得更生动,、笔下的人物特征更鲜明、突出。通过反复修改体会到修改后成功的喜悦,养成

良好的修改习惯。

3.全班欣赏,增加学生习作的信心和兴趣。

六、学生誊写。范文欣赏

我喜欢的一个人

乌黑的头发,圆圆的脸,脂肪丰厚,负有弹性,是个小胖墩,就是穿一百件衣服,也能看见他身上的肉一抖一抖的。他跑起来很慢,像只小鸭子。

他很狡猾。有一次,上体育课,我正在追他玩,眼看就要追上了,他突然停住了,说:“刘子闻,你爸爸来了!”我回头四处张望,等回过神来,他已经跑的无影无踪了,我这才知道上了当。

他不仅狡猾,还乐于助人。

有一天,我正在做课下作业,一道思考题把我难住,怎么解也解不开,我想问他,可是,他要是说我笨怎么办呀,我心里像打着小鼓似的,冬冬直响,他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走过来,对我说:“是不是这道题不会呀,我给你讲讲吧。”说着,就按他的思路给我讲了一遍。“原来这道题这么简单,谢谢你!”我说。

这就是我的好朋友--吴琼。我非常喜欢我的朋友。

我的同学

我的同学叫陈明,他长的很高,他的身体瘦瘦的,眼睛大大的,脸上挂着一副眼镜,总是带着微笑。陈明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如果班里的同学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同学们就会向陈明请教,陈明就会

耐心的教同学们。上课的时候,老师经常表扬陈明,陈明哪个方面的成绩都是90分以上的。

陈明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勤奋学习,刻苦学习。

记得有一次,上数学课的时候,数学老师布置了5道应用题下晚修后回家写的。过了一会儿,铃„„铃,下晚修了,陈明就回家,过了一会儿,陈明回到了家,陈明坐在书桌旁边,陈明从书包里拿出数学课本,写老师布置的5道应用题,过了半个小时,陈明就把老师布置的4道应用题写完了,只剩下一道应用题了,陈明认为这道应用题特别的难,陈明就在练习本上写着写着,怎么也算不出这道应用题。

当当当当„„陈明家的钟响了,现在是11点钟,陈明的妈妈看见了陈明这么晚了还没睡,就说:“陈明,现在是11点钟,你就睡吧,明天在写就行了。”陈明说:“妈妈,我不睡,如果我做不出这道应用题我就不睡觉。”妈妈说:“那妈妈带你去数学老师家好吗?”“好。”陈明说。

过了一会儿,陈明和妈妈就来到了数学老师家门口,陈明就叫:“老师,老师。”数学老师听见了,就把门打开了,问:“是谁啊?”“是我陈明。”老师说:“是陈明啊,这么晚了来做什么呢?”陈明说:“老师,您今天晚修布置了5道应用题,我把4到应用题做完了,只剩下一道应用题把我给难住了,所以,我才来数学老师家,让您教我这道应用题。”

老师说:“哦,你那你进来吧。”陈明和妈妈就进了数学老师家。

老师开始教陈明了,老师一丝不苟的教着陈明,陈明就仔仔细细的听着。大约过了半了小时,陈明就渐渐的明白了这道应用题。陈明对老师说:“老师,谢谢您,这么晚了打扰您真不好意思。”老师说:“不用谢,你这种学习精神令老师很佩服。”陈明就和妈妈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第四课时 评讲

从学生的习作中来看,本次习作学生的文章比较令人满意。成功之处:

1、学生大多都能抓人物特点写。外貌、个性、兴趣、爱好等特征,较为明显。

2、习作内容选具体事例写,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按一定顺序写。

3、语句比较通顺。

4、叙事比较具体。过渡自然。优秀习作选读:谭烁君

王冶蓓 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叙事不够具体,只有大半页。如:毕毅坤

2、部分学生的语句不通顺,段落之间缺少过渡。

3、极少数学生不会运用标点符号,如:李江涛

王雷雨

补救措施:评讲之后,星期天在日记本上再次练习。

篇2:小学四年级语文 上册 三疑三探 教案(13)积累运用

共享备课

设计者(杜晓孟)

审验签字(同意使用)

教材分析: 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了六项练习。“温故知新”安排标点符号—引号的不同用法,旨在让学生了解引号的不同用法,能在今后的习作中恰当运用。“语海拾贝”中安排了四句描写秋天的诗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句描绘的意境,引导学生养成积累名诗佳句的好习惯。“点击成语”安排一则成语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成语的来源,明白成语的意思,并试着运用这个成语。“口语交际”安排“讨论一项集体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充分 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为集体活动出谋划策,增强口语交际的能力。

“习作百花园”紧扣口语交际的话题,让学生写印象深刻或者喜欢的活动,学会欣赏习作,体验习作的快乐,激发习作的兴趣,并根据别人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自主阅读园地”是本单元课文的延伸,让学生在读中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教学目标:

1.认识引号的用法.2.读背描写秋景的诗句,积累语言。

3.阅读成语故事,培养积累、运用成语的习惯。

4.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提出自己的建议;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能虚心采纳别人的意见,养成与人平等交流的习惯。

5.能清楚、明白地介绍活动的过程;能根据别人的意见修改习作,养成修改的好的习惯.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11)

1.学生自读两个句子,体会每个句子中引号的不同用法。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归纳出两个句子中引号的作用:第一句是用于直接引用的部分;第二句中的“威尼斯”是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3.教师投影出示几组带引号的句子,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引号分别有什么作用。也可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二、语海拾贝(10)

1.自由读诗句,注意读准音。

2.教师抽读,学生评价。

3.同桌合作读,互相指正,并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例: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解:秋天的原野空旷辽阔,河边的沙滩洁净,天显的格外高远,月色也分外明朗.4.指导背诵。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景的名诗佳句?背给大家听听。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点击成语(7)

1.自由读成语故事,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指名体会,评价,补充。

3.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知道了做事光纸上谈兵而不去行动是不能成功的)

4.把你知道的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例:闻鸡起舞.望梅止渴.胸有成竹)

四、自主阅读园地(6)

1.自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并用你喜欢的读书符号在文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勾画出你最欣赏的内容,自由练读,再大声地读给你的同桌听。

3.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你读懂了什么?还有没有不懂 的地方?

4.说说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我明白了课文的写作方法是总---分---总

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5.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可以是背诵、摘抄等。

五.拓展练习(6)

1.在学过的课文里找出有引号的句子,并说说它们的用法.2.背诵语海拾贝里的四个描写秋景的诗句.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下周我们班将开展一项集体活动—秋游。这次活动的目的是欣赏秋夫的美景,锻炼大家的动手能力,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于人员的分工、活动的方式和步骤等,你们一定有许多好的建议。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提出自己好的意见和主张。

二.组织讨论,自主探究。

讨论提示:讨论时,要把自己的建议考虑成熟,做到按一定的顺序表述,提出的建议要切实可行。

(1)现在我们进行第一步:分小组讨论。(组长主持:时间10分钟左右。教师到学习小组中参与讨论。)教师巡视,要关注每组学生的讨论情况。

①每个同学个别发表意见。

要求其他的学生要认真倾听,做好评价补充。

②小组商议,使小组同学的建议能形成一致,并推选出

小组发言人。

(2)全班讨论(推荐一名主持人,要求态度大方,主持流利)。

①各组发言人谈本组建议。

②对发言人的建议可以再作补充发言,使建议更可行、完善。

③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班级决定。

三.组织实施班级决定。

包括人员分工、活动形式、活动步骤、注意事项等。

四.教师小结。

秋游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开心游玩。

五.拓展练习

同学们可以在假期的时间跟爸爸妈妈一起讨论组织一次郊游.六.质疑再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呢?

第三.四课时

习作——大扫除

一.激发兴趣,明确要求。(7)

(1)激发学生产生习作愿望。

同学们,这个星期为了迎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的检查,我们学校多次组织了大扫除,同学们都干的热火朝天,在劳动中你有什么体会或有趣的事发生呢?

播放近期学校开展的集体活动场面,教师配上热情洋溢的旁白,让活动气氛感染学生,产生写作的愿望。

(2)读习作题目,了解本次习作要写的内容和习作要求。

①写发生在校园中的一项集体活动。

②把语句写通顺,把活动情况介绍清楚。

③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进行修改。

二.集思广益,拓展思路。(16)

(1)小组交流: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哪一次活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是你特别喜欢的,在小组内说给你的同学听听。要求同学们要细心说,用心听,认真评。

(2)说完后,大家评一评,达到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目的。

(3)全班交流:各小组推荐讲得好的同学在班上讲一讲,以开启思路。这些学生讲述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并提宝贵意见。

(4)教师提供一篇范文给大家欣赏,通过评说,进一步明确写作要求。

三.自主写文,个别指导。(17)

学生自主完成写作,教师巡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选择有共性的问题相机指导。

四.指导修改,相互评议。

(1)找两篇典型习作,在全班读一读,评一评。

(2)把自己的习作念给同学或老师听,互相评议,作口头修改。要鼓励学生相信: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3)综合大家的意见自己进行修改,再抄写。

五.赏析美文,激励表扬。

习作批阅完后,选出在选材、语言等方面较好的习作,供大家评议,教师再点评、总结、表扬。

六.誊写作文

范文欣赏

今天上午,杜老师一进教室门就说:“今天下午大扫除,要带盆和抹布来,最好带一些洗衣粉和洗洁精。”“噢!噢!”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下午我拿着盆和抹布来到教室时,我们小组的同学们都已经到齐了,大家都很兴奋,有的摩拳擦掌,有的捋胳膊挽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我这个组长马上发号司令:“黄翔去擦中间那

扇窗户,王月和郭峰去擦第一扇窗户,王芳和牛佳去擦最后那扇窗户。”

这几个同学赶忙拿脸盆接水,然后各自分工擦洗起来。有的站在椅子上擦上半部,有的踮着脚擦中间,有的蹲下身子擦下边,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我这个组长也不能闲着,叫上雷晨光去擦柜子、讲台和讲台后面的那面墙。我先往脸盆里到了一些洗洁精,拿起抹布蘸了点水,擦起墙来。雷晨光在我后面认真地擦着讲台,擦得满头大汗,头上冒着热气,便擦边说:“这该死的红墨水,怎么也擦不掉。”

这时,我也碰到了麻烦,墙上有许多黄色的斑点,我擦了一遍又一遍,可怎么也擦不掉。斑点好像对我说:“你不要白费力气了,你是擦不掉我的,哈哈哈...!”这时,我的斗志一下子高涨起来,对它说:“你等着吧,我一定会把你擦掉,看你能得意多久。”说着,我又往脸盆里加了点洗洁精,把抹布放进去揉了揉,然后使劲擦那些小黄点,慢慢地,小黄点一点点地淡了,这些小黄点好像对我说:“大哥,饶了我吧,我还想在这多住一年呢。”可是我要斩草除根。我又加了一把劲,把它们全部消灭了。我抬头看了看,墙已被擦得干干净净,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我扭头看了看雷晨光,他也把讲台擦干净了,我又看了看我的其他组员,他们用洗衣粉和洗洁精把窗户擦得一尘不染。

我们终于完成了任务。看,我们的教室变得多么干净明亮,可是同学们的样子显然有些狼狈,有的衣服被弄脏弄湿了,有的脸成了大花猫,有的甚至连腰都直不起来了。

篇3:小学四年级语文 上册 三疑三探 教案(13)积累运用

“积累与运用”中“温故知新”、“语海拾贝”,旨在让学生感受语言现象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击成语”,让学生阅读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口语交际,再现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趋,培养他们文明交往的习惯;本单元习作是写自己熟悉的人,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抓住人物特点,认真观察,并按一定的顺序写。教学·积累与运用·要注意

与课余学习整合,立足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4: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

第一组课文,热情的欢迎我们去沐浴大山的晨曦,去欣赏山里学校的美景,去认识山里的孩子,去感受山里孩子学习的快乐。这是《山里的孩子》向我们展现的画面。《雪儿》让学生目睹“我”和“雪儿”相互关心的一段难忘经历。在《小萝卜头》中,了解“小萝卜头”的生活环境,重点体会他对自由的向往。走进《一座铜像》认识比利时的小英雄于连,看他是怎样机智果断的护城,由此产生敬重、爱戴之情。还要与《日记两则》中的孩子热情相识,跟随他观察孵小鸡的过程,从而激起写日记的欲望。

“积累与运用”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通过自学、自悟,去发现学习语言、妙用语言的乐趣,通过自主阅读实践,学习积累语言,感悟语言的丰富,通过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写,了解日记的方法,学习些日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作文练习。

学习本组课文,要会读生字,会写生字,要多读书,抓住语言文字好好品读,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读懂课文。

1.我们的学校

教材分析:

本文以儿童的视角,向我们描绘了坐落在优美环境中的山间校园,孩子们在学校里幸福地生活快乐地成长,写出了孩子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蓬勃朝气。

目的要求: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2、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教法与学法: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参观学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质疑(5)

1、小朋友们,自从我们背者书包走进校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校园,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爱上了自己的同学,爱上了有趣的书本,爱上了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才我们又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现在,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表达你的内心吗?

2、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大山里的一所学校,看看大山里的孩子,也会有一种快乐在心中流淌,他们的快乐让人陶醉,让人感动,让人奋进。请大家一起读课题,读出我们的向往.真情表白: 我爱校园的————————————,因为——————————————————————————。3.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哪些问题?

4.梳理问题:(1)学校的环境美吗?(2)孩子们快乐吗?(3)“山间的 新笋,天天向上。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15)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2)出示词语

学校 铺路 教室 顿时 春笋 红旗 茁壮 红领巾 拔地而起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3)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5)引导学生交流

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校”和“郊”“拔”和“拨”“铺”和“葡” 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

“顿时”“茁壮” “拔地而起”的意思。读带有词语“顿时”“茁壮”“拔地而起”的句子 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词典

2、联系上下文。交流读书收获。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0)

1、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 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坐落在————————————。————,飘者歌声。——————,荡着笑语。————响起,同学们“飞”进教室。山间的新笋,————,山里的孩子——,———————。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填空。

根据读书情况,完成填空练习,了解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总结、对比

3、初步学习了课文后,还有什么问题?

三、熟读课文

1、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四、学生自己设计作业。(5)

作业预设:

1.给课文的生字组词,并能用喜欢的词语造句。2.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

板书设计

1、我们的学校

位置

环境

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3)

1、出示生字词语读一读。

2、全班齐读全文。读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练习用“顿时”“茁壮”造句。全班齐读全文。

3、回忆上节没有解决的问题:(1)学校的环境美吗?(2)孩子们快乐吗?(3)“山间的 新笋,天天向上。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是什么意思?

过渡:这一节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二、潜心批注,自我探究(5)

出示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这些问题批注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读感悟,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三、解疑合探(15)

感悟学校环境的优美。

1、读1、2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了解了这个学校的哪些情况。

2、学生根据课文提示,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画出学校的草图:画出学校的方位、环境图,画出学校“门前翠竹掩蔽,屋后山溪跳跃”的美丽景象。

3、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学校很美?

4、课文中没有直接提到具体的人物,但我们却能感受到哪些人在学校干什么,想象出孩子们快乐活动的情景。感悟孩子们的快乐学习。(1)课文中没有直接提到具体的人物,但我们却能感受到哪些人在学校干什么,想象出孩子们快乐活动的情景。(2)自由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拿起我们的画笔画一画我们的学校,看一看谁画的最漂亮。

6、过渡:学好知识,掌握了本领,长大才能为祖国做贡献。“我们”虽然是山里的孩子,可是一样有快乐的学习生活,就像青青的春笋,茁壮地成长。

7、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4到7自然段。展示你读得好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课文中“琅琅书声”表现了山里的孩子勤奋学习的情景,门前屋后孩子们的歌声与笑语在幽静中透着欢乐。交流,从中体会孩子学习的快乐。

小结:(山里的学校环境优美,但条件艰苦,可山里的孩子心中也有远大的理想,他们非常自信、乐观。)合探四

8、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习最后两句话。“春笋”“闪闪的红领巾”指谁?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两句话的?

都指山里的少先队员,他们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

三、质疑再探(5)

1、课前问题解决了吗?

2、还有那些问题?预设:学校真有这么美吗?

四、运用拓展(2)

1、总结收获: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

2、自编题:同学们,你想设计一道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1)学生出题测试自己或同学。

(2)教师选择有价值的测试题在班级交流。

3、教师补充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大山里的学校,感受了山里孩子的幸福生活。让我们用优美的语言也写一写自己的学校吧。

板书设计:

我们的学校{ 环境——优美秀丽 孩子们——幸福快乐

2.雪儿

教材简析: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雪儿>>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人鸟情深的故事:一只受伤的白鸽----“雪儿”被爸爸带回了家.我的腿跌伤了,家里只剩下我一人,雪儿和我做伴,我为雪儿疗伤,盼着它快快好起来.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这篇文章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真情,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快乐.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

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鸟情深的感情.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教具准备: 两幅鸽子图(第一幅画有一只受伤的鸽子,第二幅一只展翅飞翔的鸽子)、轻音乐录音带、小黑板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5分钟)

世间有各种各样的感情,你体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鸽子之间的感人故事,题目是:雪儿。

(板书:注意“雨”字头的写法,齐读,注意“儿”读轻声)

二、初读感知,自主质疑:(25分钟)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媚敷弧喃剩鸽捡哀悠阻忠递盼线慰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提醒“脏”是多音字,“缀”是翘舌音。

(2)出示词语

明媚的春天 美丽的弧线 艰难险阻 飘飘悠悠 千山万水 轻轻捧起 十分快慰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①指名读②评价③再指名读④齐读

(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班内交流)

(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初读课文,你想知道了什么问题?

三、疏通文意,读文质疑:(5分钟)

1、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

2、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①爸爸带回,我为雪儿,盼望。

②听爸爸说雪儿是,我更盼望。③雪儿展开,我望着心里。

这三句话分别是哪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小结:“雪儿”被爸爸带回了家.我的腿跌伤了,家里只剩下我一人,雪儿和我做伴,我为雪儿疗伤,盼着它快快好起来.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

四、学生自己设计作业。(5)

作业预设:

1.给课文的生字组词,并能用喜欢的词语造句。2.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板书设计:

2.雪儿

养伤 放飞 第二课时

温故导入,梳理问题:(5分钟)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雪儿》,你们看,雪儿飞来了!(出示展示飞翔的雪儿图)同学们,这就是雪儿,你们喜欢雪儿吗?请你说一句喜欢它的理由

2、可是有一天,你们喜欢的雪儿受了伤。(出示受伤的雪儿图)它飞不起来了,你看,它的眼睛里充满了哀伤。你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里怎样?你会怎么办呢?

3、你们说得真好,我们知道作者此时正受伤在家,十分孤独寂寞,她看到受伤的雪儿,又会怎么想呢?

4、相似的遭遇使作者对雪儿格外同情,那么她和爸爸又是怎样对待雪儿的呢?

二.潜心批读,自我探究(8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边读语句边想画面,边体会情感做批注:

(1)雪儿受伤后,我和爸爸怎样对待雪儿?(2)雪儿伤好后,我的心情怎样?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解疑合探:(18分钟)

(一)学习课文2、3小结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雪儿的? 划出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生读、画、师巡视)

2、交流。

3、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4、小黑板出示:“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①我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心里会怎样想呢? ②是啊,这句话不仅要读出对雪儿的怜爱,还要读出作者对雪儿能早日展翅飞翔的盼望,以及自己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范读)

③读得怎么样?你们也想读得和老师一样好吗?要想读得好,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从爸爸那里,我知道了什么?

6、雪儿如此勇敢、忠诚,是人们的好帮手,于是(引读)

谁能读好这一段呢?(指名读)

(二)学习课文(4—6节)

1、在作者的细心照料下,她的盼望终于实现了。指名读第4节

2、雪儿终于又能展翅飞翔了。(出示展翅飞翔的雪儿图)看到雪儿的伤好了,你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

3、文中的“我”的心情和我们一样,课文第4小节中哪一句话写出来了?请找出来。

4、谁能用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一段?请大家练读。指名读。

5、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雪儿在蓝天中飞翔,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请听老师朗读第3句,你们边听边想象,雪儿在空中是怎么飞翔的?你觉得它飞得怎样?(引导学生从“托”、“划”、“美丽的弧线”等词上体会雪儿动作的有力,姿态的优美)

6、雪儿不但能飞,而且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你们想和雪儿一起飞吗?让我们配上轻快音乐一起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和雪儿一起飞吧!(配乐表演读)

7、看到雪儿终于翱翔在蓝天,这时,你想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8、此时,翱翔在蓝天的雪儿,它的心情又如何呢?它会对照顾它,关心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9、是啊,当我孤独寂寞的时候,是雪儿给我带来了快乐。当雪儿翅膀受伤时,是“我”挽救了它的生命,给了它悉心的照顾。我和雪儿相依相伴了这么久,我们之间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现在要分别了,多么让人舍不得呀!请同学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朗读第五自然段。(1)自由读。(2)指名读。(3)挑战读。(4)齐读。

出示句子: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望我,似乎在感激我,又像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从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10、“我”对雪儿依依不舍,雪儿飞走了,“我”为什么还感到十分快慰呢?此时的“我”会想到什么呢?

11、齐读最后一节。

小结:为了让雪儿快乐,“我”虽然不舍却把雪儿放回蓝天,望着远去的雪儿,“我”的心里十分快慰。四.质疑再探:(4分钟)

学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班内交流探究)小结: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文中的“我”帮助受伤的雪儿,让雪儿重新飞向蓝天的故事,在与雪儿相识相伴的日子里,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三、质疑再探(5)

1、课前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再读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

预设:雪儿还会回来吗?

四、拓展延伸,自主测试:(4分钟)

1、总结收获: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

2、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字词巩固、写法运用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3、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

4、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教师可适当补充检测题。

作业预设

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2、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吗?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愿意把它写下来吗?„„

3.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板书设计:

治疗→养伤→放飞 爱

3、小萝卜头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叙述小萝卜头捉住一只小虫又把它放飞的事,表达了它渴望自由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9个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小萝卜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感受他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体会“小萝卜头”艰难的处境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5分钟)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图上画的是谁?他的外貌是怎样的?他在什么地方?从哪里看出来?他在干什么?你能从图上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2、简介人物:课文选自《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书,作者宋振苏。他和弟弟宋振中(即书中的“小萝卜头”,是抗日将领杨虎成将军的秘书宋绮云烈士的儿子。1941年,只有8个月的“小萝卜头”和妈妈、爸爸一起被国民党运动派秘密逮捕入狱,重庆解放前夕,他们又一起被敌人秘密杀害了。(全班交流有关小萝卜头的资料。)师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听故事,看书,网上查询„„)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1.课文主要写什么事?2.小萝卜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从哪些地方看出小萝卜头向往自由?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20分钟)

1、出示生字: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并找出形近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易错的字。

“哀”和“衷”“熟”和“热”“激”的组成。(2)出示词语 白鸽 弄脏 哀伤 取名 熟悉 任何

艰难险阻 传递 弧线 感激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① 指名读 ②学生相互评价。③ 齐读

理解词语,并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查字词典 联系上下文等。)

“艰难险阻”“传递”“感激”用画简笔画的方法理解“弧线”(3).交流读书收获:

指名读课文,反复朗读课文中的长句。互相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4)认真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一件什么事?

提示:课文记叙了一天,小萝卜头在走廊上————小虫,————小虫,————小虫的事情。

理清课文思路:看群山——捉小虫——放小虫

(学生相互补充)师相机教给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学生自己设计作业。(5)

作业预设:

1.给课文的生字组词,并能用喜欢的词语造句。2.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板书设计:

3.小萝卜头 { 发现虫子

捕捉虫子 放飞虫子

第二课时

一、温故导入,明确问题(5分钟)

1.通过上节课对课文的学习,你觉得小萝卜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将继续去了解这个我们的小英雄。2.学生回忆上节没解决的问题,师梳理

1).小萝卜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从哪些地方看出小萝卜头向往自由?

二、潜心批注,自我探究。(10)

出示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以上问题批注自己的体会。

三、解疑合探:(20分钟)

1、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小萝卜头在干什么。抓住写小萝卜头动作的词语,体会小萝卜头心里会想什么。

想象一个从来就在牢房里生活的孩子,听说山的那边是家的方向,他会说什么呢?(指名回答)教师从中点拨。

指导朗读,读出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2、小萝卜头看到那只小飞虫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小虫飞了,小萝卜头为什么会那么高兴?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言,从中点拨,逐渐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从中体会他对自由的向往。4.出示小黑板: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读句子他可能怎样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5、小萝卜头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没能像小虫那样飞出去?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从第一自然段可以知道哪信息?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从“放“抓”“踮”“看”等词语体会他的内心。反复练读,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根据课文回答,(1)找出有关语句好好地读一读。

(2)在小组里谈谈自己的体会。如果你是小萝卜头,你会怎么对待小虫?

(3)全班交流,讨论。(4)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小萝卜头的感受。“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学习用不同的符号勾画不同的内容。

联系上下文和自由查阅的资料,说说:“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与“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这两句话的意思。读读有关的句子。“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这句话要读慢一些,显示出小萝卜头若有所思、惆怅的样子。要读出对家的向往。“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与“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这两句话,要读出十分高兴、渴望自由的感觉。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反复读,相互评一评,看谁读的好)

小结:课文主要写小萝卜头捉虫子.放虫子的事,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向往。

三.质疑再探:(5)

再读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预设:小萝卜头为什么被关进了监狱?

四、拓展延伸,自主测试:(5分钟)

1、总结收获: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

2.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字词巩固、写法运用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3.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4.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教师可适当补充检测题。作业预设

今天,小萝卜头的自由之梦已如春天的鲜花,在祖国遍地开放。想想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

板书设计

3.小萝卜头 发现虫子

: {渴望自由

捕捉虫子 放飞虫子

4、一座铜像

教材分析:

新教材第4课是一篇学生非常喜爱的课文,它讲述的是比利时的小英雄于连的传说故事,主要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铜像雕塑:撒尿的小孩。

故事先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座铜像引入,再追溯到五百多年前的比利时反侵略胜利后的一幕。

目标要求:

1、在阅读中独立学习八个生字:调、侵、略、炸、迸、涸、屹、瞻,重点理解词语:急中生智、瞻仰。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时人民为小男孩于连立铜像的原因。能在老师的提示下完成写话练习。

3、颂扬小英雄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阅读中自主学习八个生字:调、侵、略、炸、迸、涸、屹、瞻,重点理解词语:急中生智、瞻仰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时人民为小男孩于连立铜像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尝试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塑像由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法与学法

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及手段

挂图 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5分钟)1.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如果有人为了人民利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会敬佩他,并尊称他为--“英雄”(板:英雄)。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还有一些小英雄(板:小)。他们年龄虽小,但其品质和行为同样让人敬佩。我们所熟知的有冒死把日本鬼子带到八路军包围圈里的--(王二小),有为了保守党的机密而牺牲在敌人铡刀之下的--刘胡兰。

2、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来自于比利时的小英雄,他就是第29课《一座铜像》中的小主人公--于连。(板书课题)

3、出示于连的铜像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的于连。

出示文中句子:

小男孩卷卷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真是又调皮又可爱。

(自读,指名读,读出可爱的样子。)

4、看到题目你心中想知道哪些问题?预设:

1、)这个小男孩是谁?

2、)为什么为他塑造一座铜像?

二、初读感知

1、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小于连急中生智,(板: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小便浇灭了导火线上的火花,保住了布鲁塞尔城和全城老百姓的性命。

三、潜心批注,自我探究(5)

出示自读提示:

默读并思考上面两个问题,画出相应的句子,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生自学

四、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A、同桌交流 学生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B、班级交流

(一)交流第一个问题

出示:小男孩卷卷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真是又调皮又可爱。这就是比利时小英雄于连的塑像。指名读句子,体会于连的外貌特点。

(二)交流第二个问题

1、出示:小于连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小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小黑板)

(随机指名读,女生读,师生配合读)

2、那当时的情况到底有多么紧急呢?(“急”下加点)读一读课文第三小节,划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学生读,找句子,读一读)

(1)出示:

当经过一个小院子时,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接着,发现院子里有一道夺目的火星迸跳着。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滋滋”地燃烧着。他沿着深沟往前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

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打水的地方太远了。喊人吧,来不及了。(自由读一读,感受当时情况的紧急。)A、同学们请看,演示试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

(随机板书:浓烈、迸跳、长 粗、滋滋)

B、小于连经过院子时,发现导火线上的火星迸跳着,燃烧的速度多快呀!女生读这段话。

小于连发现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滋滋地燃烧着,情况十分紧急,男生再读这一段。

小于连发现滋滋燃烧着的导火线居然连着市政厅的大火药库,爆炸一触即发。情况万分危急,齐读这一段。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的心急的怦怦直跳„„你们呢? 于连和我们一样,他急得心怦怦直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像火烧了眉毛似的,急得心都要跳出来了,再读。

4、就在这紧急关头,于连想出了好办法。“智”就是好办法的意思。于连到底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排除了险情呢?(板:排除险情)--(板:用小便浇)

A、其实,在此之前,于连还想了几个办法。分别是哪几个办法?为什么行不通呢?(板:下沟踩用水浇喊人)(喊人为什么来不及呢?人都在哪里呢?你从哪句句子中可以看出?)

B、“用小便浇”这个办法是最好的:和下沟比,它不用下沟(把板书擦掉),和用水浇比,它不用去别处打水(擦),和喊人比,它节约了时间(擦),而且,小便这样东西“随身携带,随时使用”,真是一个方便的好办法。

C、让我们配合读于连想办法排除险情的句子。这可怎么办呢?沟又窄又深--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喊人吧--小于连急中生智--布鲁塞尔城--全城老百姓—

师:像小于连这样面对紧急情况不慌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就是——急中生智。(齐读)

4、相信小于连那机智、勇敢的举动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也一定想把于连的故事说给身边的朋友们听。下面我们就根据板书把于连挽救城市的全过程讲一讲。先请同学自己准备一下。(指名复述)

5、如果导火线上的火花没有浇灭,那城市将会被毁、老百姓将会妻离子散,那是多么凄惨的事呀,幸运的是,小于连用它的小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他用他的机智保住了布鲁塞尔,全城的老百姓得救了,看,美丽的布鲁塞尔风景依旧。

(布鲁塞尔城的美景,配乐)

正是因为有了小于连,美丽的布鲁塞尔城保住了,正是他,才使闻名于世的滑铁卢古战场得以幸存,正是他,才使老百姓免于苦难,正是他,才使布鲁塞尔成为欧洲最美的风景城市,使之被誉为欧洲的首都。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让学生看插图,了解当时的紧急情况。

(二)学习第四节

1、引读第四节:于连用自己的爱国、勇敢、机智、果断的品质挽救了布鲁塞尔城市,不仅成了布鲁塞尔的小英雄,而且也是世界闻名的小英雄,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崇敬,因此——(学生齐读第四节)

2、教学生字(“屹”、“瞻”)并理解字意。屹:(1)出示多媒体辅助理解(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

(2)用“屹立”练习说话。(出示图片)瞻:(1)换部首你能说出什么字?(檐、蟾)

(2)瞻仰∶恭敬地看。你还能说出一些表示看的词语吗?

(仰望、俯视、打量、欣赏、观察、眺望、注视)

3、直到今天,凡是到比利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瞻仰这座铜像。

4、师总结:是啊,今天凡是了解了小于连故事的小朋友,都会敬佩他的机智、勇敢。

三、质疑再探

1、课文读到这里,这两个问题都明白了吗?再读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旁批在书本右边。

2、学生自主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

预设:(1)面对危险时小于连为什么能够这样机智?(2)还有别的办法吗?

五、审视文本,放胆质疑(8分钟)

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预设:

六、拓展延伸,自主测试:(5分钟)

1、总结收获: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

2.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字词巩固、写法运用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3.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

4.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教师可适当补充检测题。

作业预设

1、美丽的布鲁塞尔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请你做个小导游,给他们介绍一下铜像的来历。

2、五百多年以来,小英雄的塑像一直屹立在布鲁塞尔,他调皮可爱的形象吸引着

每一位来到那里的人,很多人主动地为小英雄带来了合适的服装,据不完全的统计他已经穿过四百多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喜爱他的人送给他的服装了。老师鼓励大家为小英雄设计服装。

板书设计:

4.一座铜像

于连 急中生智

发现险情

排除险情

5.日记两则

教材分析:

这是两则观察日记。在第一则日记中,小作者详细观察到鸡妈妈跟平常不一样。在第二则日记中,作者详细地描写了小鸡努力破壳而出的过程。说明了小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也感受了生命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

2、根据文旁的批注,试着独立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的方法。

3.试着自己阅读,边读边批注学习体会和悟到的表达方法。

4、学习写日记的方法,了解写日记的好处,产生写日记的愿望和兴趣。试着写一则日记。教学重点:

1、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

2、学习写日记的方法,试着写一则日记。

教学难点:

日记的格式。

教学准备:

1、生字卡。

2、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小鸡等小动物繁殖的过程。

3、收集一些动物繁殖的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质疑:(5分钟)

1、大家知道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坐在鸡蛋上孵小鸡的故事吧!爱迪生小时侯就喜欢观察,长大了成为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在我们身边,就有像爱迪生一样遇事好奇、喜欢观察、乐于探究的同学。今天我们学习的《日记两则》就给我们介绍了一位喜欢观察的小朋友。

2、师板书课题后,读课题,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提什么问题吗?(预设:

1、怎样写日记?

2、《日记两则》的内容是什么?)(随老师的谈话,激发学生观察探索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25分钟)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2)出示词语: 明媚 春风送暖 傻孩子 孵小鸡 拨开 剥去 艰难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3)指名读,评价,及时纠错。(4)齐读。

(5)读了第一则日记,你明白了什么?

注意日记的格式(要写清日期、星期几和天气情况),自读课文,读准带音节的字,反复朗读课文中的长句。`(6)自学生字:同桌学习,先读准字音,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语,借助字典理解字意,并找出形近字

“暖“和缓”“拨”和“拔”“艰”和“银”

重点理解 “艰难”的意思。(学习用换词语的方法进行。)借助词典理解词语:

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观察:仔细看客观事物或现象。喙:鸟禽的嘴。

7)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词典

2、联系上下文。

3、用换词语的方法。

(8)指名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三、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作业预设:

1.给课文的生字组词,并能用喜欢的词语造句。2.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

板书设计:

5.日记两则

傻 孵 拨 剥 媚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5分钟)

1、温故导入,明确问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日记两则》,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回忆上节提出的问题,教师梳理板书。

(1)怎样写好观察日记?(2)小鸡是怎样出壳的?

2、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怎样写好日记?小鸡是怎样出壳的?

3、学生自读自悟,并做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二、解疑合探(25分钟)

(1)组织小组交流第一个问题。怎样写日记?

(学生交流:日记可以不写题目;在文章的第一行写事情发生的日期、星期、天气;内容是记一天之中发现的、自己最感兴趣的事。)(2)全班讨论:小鸡是怎样出壳的?

(指生交流:说出小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句子,并谈体会。)(3)理解外婆说的话。“小鸡只有靠自己啄破硬壳才能活”。同桌交流,重点要知道:凭自己努力才能把事情做成功。这个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4)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第一则日记写我到外婆家玩,看见母鸡孵小鸡,想亲眼看见小鸡是怎样出生的。

第二则写我观察小鸡出壳的过程。

教师小结:小鸡出壳这么一件小事原来也这么有趣!看了日记,我仿佛听见了“嗒嗒”的吸壳的声音。仿佛看见了小鸡那尖尖的嘴、湿漉漉的脑袋„„这都是小作者用他的笔,把他看见的、听见的和想到的写出来,给我们带来的享受。

小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呢?是因为他仔细观察。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课文学到这里,自读提示的问题解决了吗?你心中又产生新的问题了吗?

(预设:

1、为什么小鸡只有靠自己啄破硬壳才能活?

2、小动物的繁殖方法还有哪些?)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总结收获: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

2、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字词巩固、语言积累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3、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

4、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教师结合课文的学习目标,适当补充检测题。

小练笔:写一则日记。(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体会。)板书设计:

芦花鸡--孵小鸡

第一则{ 小作者-感兴趣

5、日记两则

第二则 仔细观察{ 看到 想到 }小鸡出 :

积累与运用

(一)教材简析:

本次“积累运用”有六个方面的练习。“温故知新”有一项练习,再现了本单元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引导孩子自读发现“说”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表达。“语海拾贝”编排的俗语让孩子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增加有关健康的生活小知识。“点击成语”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愉悦并且懂得道理。“口语交际”话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习作百花园”为学生安排的是班里的新变化,环境和人的变化,孩子们可以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阅读园地”为学生感受爱心的付出和学习写日记提供感性材料,让孩子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自读句子,联系语境,发现带点词表达的意思。

2、自读谚语,感悟意思,增长知识,背诵谚语。

3、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4、感受和体验新班级的变化,把印象最深的变化说给同学听。乐意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5、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2、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注意观察班级的教室布置,谈自己对新班级的印象。

2、收集在夏天活动的纪念物。收集平时阅读、积累的古代诗人、现代作家眼中、笔下的夏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看了题目,你想学到那些知识?

预设:

1、带点词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2、什么叫谚语?有什么作用?

3、“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4、高尔基给儿子的信中写了什么?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前四部分,学到了那些知识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一)温故知新

1、读懂题意。

2、自读句子,读中感悟带点词语的意思,探索发现带点词语表达的意思。

3、拓展联系,说说表述人物语言的句子,用上表述说话的不同词语。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叫、道、告诉”都表示“说”的意思。

用“叫、道、告诉”练习说话。并再举些表示说话的词如(喊、嚷、告诉、嘱咐、唠叨、叮咛等)

(二)语海拾贝(15分钟)

1、自读谚语,要读得正确、流利。(可适当解释:什么叫谚语?并举例子:“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2、组织交流。

3、组织背诵

4、组织交流。自读谚语

5、互读检查,感悟意思。

6、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谚语。

7、拓展练习,交流收集的类似谚语。(三、)点击成语(10分钟)

1、组织练读。

2、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3、有兴趣的,可以表演一下成语故事

4、谈谈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想法。

(请同学们发挥想像,各抒己见。)练读,读得正确、流利。

5、先自己练习说,再同座互说,然后指名说。大家进行补充、评价,看谁说得最好。(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

6、先用原文表演,再用自己的话来表演。

狐狸太狡猾了,竟然用老天爷吓唬老虎。老虎也太傻了,也不想想自己与狐狸到底谁厉害。

练习用“狐假虎威”说话。

(四、)自主识字园地

1、读高尔基给儿子的信,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体会“给予别人永远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

2、鼓励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3、读两位作家谈自己写日记的方法和体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读短文,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4、交流阅读收获,有感情地朗读短文。举例让学生理解文中讲的道理。摘抄、背诵文中好词佳句。

读两位作家谈自己写日记的方法和体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谈感受。)

三、质疑再探5分钟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预设:和“揠苗助长”相似的还有那些

四、运用拓展

作业我做主:你想给自己留什么作业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一

1、温故知新

2、语海拾贝

3、点击成语

4、自主阅读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说夏天》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10分钟

1、回忆描写夏天的词语,谈谈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2、教师激励,引出话题。

(1)展示文字材料、图片等,教师对夏天的景物进行介绍。(2)学生提出问题。预设:喜欢夏天吗?为什么?(3)老师总结引出话题。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小组互动,交流发现。

小组内同学相互说说自己对有关夏天图片和景物介绍,听的同学专心听

2、自读短文,感受夏天。

(1)读短文,说说文中谁喜欢夏天,谁不喜欢夏天,并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2)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3、组织 全班交流。

(1)抽生在全班交流,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借助文字材料、图片等进行介绍。

(2)互动交流。对别人介绍的夏天提出疑问,畅谈收获,有相同看法的给予补充,形成人人交流,人人互动的场面。

(3)集体评议,谁的介绍最令你满意,谁在交流时自然大方,有礼貌,谁听得最认真。评出最佳表现者。

三、质疑再探5分钟

你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预设:夏天的阳光、风、雨和春、秋、冬季有什么不同?

四、拓展运用5分钟

把你喜欢的夏天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可以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段优美的话。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说夏天

第三课时习作百花园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同学们,我们升如新的年级。班里又有了新的变化。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教师激励,引出话题。看习作要求提问题。预设: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小组互动,交流变化

小组内同学相互说说自己的变化,听的同学专心听,2、畅谈新学期的新见闻。

3、学生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3、抓住“新变化”,引导学生回忆、观察,除了题目中提示的内容外,自己还有哪些新发现。

4、交流,互相补充。

选择发言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独立思考如何完成习作练习。自学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5、理解“新变化”,回忆、观察“新变化”,好朋友的变化、自己新学了什么本领„„、(指导学生要有层次说。)

6、选择发言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完成习作草稿,自我修改或交换修改。(教师要巡视,个别指导,特别是学困生。)

三质疑再探10分钟

1:你会写出新变化吗?能表现新变化的特点吗?还有什么问题?

2:学生自由发言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星期三下午第三节,各班召开谈新变化的队会 2写写自己在新学期的变化。

板书设计:

我的新老师(新课本、新同桌、、、、、、)

1、同桌互说

2、习作要求

3、练习写作

4、动笔修改

第一单元测试

一.看拼音写词语。

zuî luî jiào shì yǎn bì dì tīng sā niào()()()()()dùn shí hïng qí gǎn dîng wēn nuǎn kàng jī()()()()()二.比一比,再组词。

暮()廊()馆()若()幕()朗()管()苦()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半()半()()出()归()旧()新 有()有()()先()后 大()小()深()浅()()躲()藏 一()一()四.选词填空。

困难 艰苦 艰难

1.()的革命岁月,战士们靠毅力打败了敌人。2.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克服()勇往直前。2.他拄着拐杖()地走着。五.修改病句。

1.在小组会上,他首先第一个发言。

2.老师总是经常对我说:“要细心些!”

3.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一个美好的佳节。

六.乱句重组。

()许多人来拜弈秋为师,学习下围棋。

()从前,有个下围棋的人,棋艺很高,名叫弈秋。

()难道说他的智力不如人吗?不是的,是因为他做事不专心。()另一个呢,好象在听,但心里总想着天上飞过的大雁。()这个思想开小差的人,棋艺远不如专心学习的那个同学。()他收了两个学生,其中一个学得很专心,很认真,很刻苦。七.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沿着深沟往前(),()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小于连(),()了泡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填空。

a所填的词都是表示()。b所填的词可以看出()。

2.雪儿是一只(),因为它能(),所以被人们称为“ ”。

3.小萝卜头捉住小虫后为什么又把它放了?是因为不喜欢它吗?

4.“狐假虎威”一词中的“假”的意思是(),这个词通常用来比喻()。八.阅读。

日记一则

2006年4月13日 星期六 晴

今天上午,我去人民公园玩,一只十分惹人喜爱的大蝴蝶出现在我的眼前。瞧,它全身穿着五彩的外衣,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绚丽。它好象在故意招引我,扑扇着一对大翅膀,忽儿高飞,忽儿低落,仿佛在说:“瞧,我多美丽,我是万蝶之王,你喜欢我吗?

我下定决心要捉住它,于是俯下身子,弓着腰,蹑手蹑脚地紧跟在它后面,眼睛紧盯着它。心里想:哼,你别狂,你马上就哟啊成为我的“俘虏”了。

近了,更近了,我一下子扑了过去,双手一合,把这只蝴蝶捉住了,“哈哈!”我乐得跳了起来。1.大蝴蝶是什么样子的?

2.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年()月()日。地点在()。3.把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挑出来,画上“——”。4.用简洁的话说一说,这篇日记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单元分析

这一组教材,你一定会发现它是围绕景物来写。你看,那壮丽的《瀑布》让人震撼,那雄伟的《乐山大佛》让人赞叹,那神奇的《西藏高原》令人向往,那可爱的《家乡红橘》令人垂涎。。。。多么迷人的风光啊!学习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大胆想象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受生活的美好!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

教学中要充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引导他们认识生字,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能背诵《瀑布》、《家乡的红橘》部分段落,能自觉地积累美词佳句,秒段,将学到知识用于生活之中,实践只中,从而丰富语言积累,感受阅读乐趣,提高语文素养。

6.瀑布

教材分析: 《瀑布》是叶圣陶先生所写的诗歌。全诗语句优美简洁,比喻形象生动,从声音、颜色、形状三个方面展示了瀑布的美丽与壮观。其形象生动的比喻及融入其中的真情又为这首诗增添了无尽的美感与韵味。此外,本诗采用了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能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这种表达方式,同时积累优美词句,提高习作表达水平。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瀑布的美丽、壮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瀑布的美丽与壮观。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录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导入(5分钟)

1.(出示瀑布图片)

师:多美的瀑布呀!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近瀑布,去听听瀑布的声音,看一看瀑布的雄姿。(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20分钟)

1.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意。

(2)自由识记生字词。教师范读

(3)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自由练读

指名读诗。(随机指导)男女分读 分组读 拍手读 击掌读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指名评价。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读错的指导纠正。

(3)交流记字方法,师重点指导:叠。仰

(4)理解词语:叠叠、仰望。

.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段落多读几遍。

2.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6、瀑布

声音

形状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5分钟)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瀑布》这一课,读了课文,你能提出哪些不理解的问题?生自主质疑。

2.师梳理归纳,预设:

瀑布的声音、样子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瀑布的?

3.学生自读探究(出示自读提示):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画出有关的语句,在你感兴趣的地方做出批注。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上一篇:水泥砼路面大修的探讨下一篇:县卫生局绩效工资落实情况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