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避短,成就人生作文

2024-04-14

扬长避短,成就人生作文(精选14篇)

篇1:扬长避短,成就人生作文

扬长避短创造精彩人生作文

在人生当中,生活中也许会有太多的挫折让我们沉湎虚幻,逃避现实,甚至自暴自弃,轻视人生。然而总会有人以不屑的毅力战胜挫折,创造辉煌,大仲马曾说:“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乐观地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这话在今天看来也是不无道理的,因此我们要扬长避短,去笑对人生。

确实,在生活道路上,极少人会事事一帆风顺,都要遭受这样或那样的.挫折。生活是位严肃的老人,他绝不会可怜懦夫,相反只会欢迎那些扬长避短,笑对人生的人。

霍金,只有两个手指头运动,身体严重畸形,生活给了他身体上的不幸,但却不能阻止他在科学领域探索的步伐。他曾经说过:“身体和精神是不能同时残障的。”他就是生活的强者,生命的主宰者,他就是发现宇宙黑洞者——霍金。

一米男子乔地苦练扳手腕获得世界冠军,在困难面前没有畏惧,反而激发了他的潜能,鼓舞了他的斗志,锻炼了他的意志,最终通过努力赢得了生命的精彩。

用鼻尖打字的天使女孩赵晨飞,从小重度瘫痪,嘴不能言,足不能行,手不能用,是她发表诗歌20多首,日记300多篇,用笑容诠释了生命的意义,用意志点亮了生命的光辉。

我们不可以改变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不可以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可以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命运。环境是与生俱来的,但命运却是把握在自己手里的,我们可以做一个生命的主宰者,我们要扬长避短,笑对人生。

海伦说得好:“我滑落过好几次,跌倒,摔跟头,然而我战胜了自己,继续攀登,因为我看见灿烂的云霞在向我招手,希望的高峰就在前头。”

鲁迅曾这样说过:“伟大的生命应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这最重要的是坚强的气概,百倍的勇气。

爱迪生也说过这样的话:“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坚持,不管环境变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和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伟大人物尚且如此,我们这些人更应如此,扬长避短的笑对人生,让我们的人生更为精彩。

篇2:扬长避短,成就人生作文

材料中的狮子之所以能在几年后成为草原上最棒的狮子,是因为狮子懂得扬长避短的道理:不与猎物比“耐力”而注重其“爆发力”。狮子捕猎是这样,人在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确,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不足,学会扬长避短,人生才可能灿烂辉煌。

扬长避短,能够体现人格魅力。林肯相貌丑陋,是竞选的一个劣势,但是每次有人以此为话题攻击他时,他都能借机展示自己的智慧与幽默,比如他跟史蒂芬生·道格拉斯一起竞选总统,在进行辩论时,道格拉斯指责林肯是个两面派,有两张面孔。林肯听了之后,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如果我有两张面孔,我还会情愿戴这一副吗?”他的勇于自嘲,立刻赢得了台下不约而同的叫好声。

扬长避短,能够展现个人天赋。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在某方面有天赋。是的,一个人可能在某方面有天赋,但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有天赋,这就需要他(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展现自己的天赋。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年轻时想通过经商来出人头地,无奈商路不顺,屡遭失败。他的.妻子发现他有文学天赋,于是鼓励他写作,在文学的天空里一展才华。于是,在妻子的鼓励下,马克·吐温潜心写作,几年之后一举成名,成为世界文坛的一段佳话。

扬长避短,能够创造辉煌人生。他,曾经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跳高运动员,无论怎么努力,却总是难以突破。然而,与一般跳高运动员不同的是,他奔跑的速度同样出色。于是,他被一位跨栏教练相中,基于他的优势,更着眼于中国田径的未来,教练让他转行练习跨栏。于是,高度与速度一旦结合,便在他身上激发了无限的潜能,他不仅冲出了亚洲,而且还夺得了奥运会的金牌,甚至创造了新的跨栏世界纪录。他,就是中国飞人——刘翔。正是因为扬长避短,刘翔发挥自己的优势,勇于挑战未来,从而创造了中国田径的辉煌。

篇3:扬长避短,成就人生作文

中学数学高级教师, 深圳市布吉高级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曾获全国优秀校长、全国优秀科研校长、全国科技教育先进个人、广东省名校长、广东省师德标兵、深圳市十佳优秀校长、深圳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深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深圳市龙岗区优秀专家等称号。

先后被聘为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 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实践基地指导教师, 中央教科所艺术教育中心常务理事, 广东省首批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广东省高中教学督导评估专家, 深圳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深圳市教育督导专业委员会理事。

扬长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成功

《中国教师》:有人说, 布吉高中用十余年的时间走完了许多名校五六十年的办学历程, 您认为这是个大的跨越吗?

马锐雄:对比现在近6万平方米的占地、一流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师资条件, 以及学校各方面的成绩, 1995年的布吉高中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布吉片区处于城乡结合部, 当时片区内没有普通高中。基于老百姓的强烈意愿、社区真正的需要, 在南岭村原党支部书记、全国人大代表张伟基的倡议下, 南岭村无偿拿出近6万平方米的土地建校, 布吉高中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刚成立时, 布吉高中仅有6个教室, 没有校门, 没有独立校园, 周围杂草丛生, 一片荒芜。

《中国教师》:在创办布吉高中的过程中, 面对学生成绩落后、学校基础薄弱的局面, 您是怎么确立办学理念的?

马锐雄:我认为, 各个层次的学校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校情, 确立适合的、特定的培养目标, 办出特色, 让一般的学校不一般、普通的学校不普通。只要这种特色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满足了家长的不同需求, 照样可以赢得社会的认可。

布吉高中处于140万人口的布吉片区, 承载着很多普通家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我提出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成功。”在我的字典里不存在“差生”之说。我一直在强调,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对待学困生不抛弃、不放弃。

《中国教师》:对于中考成绩不佳、升学困难的学生来说, 布吉高中怎样让他们体验到成功?

马锐雄:今天的布吉高中高考上线率已经较高, 且年年都有突破。但我仍然要说, 成功的概念是多方面的, 高考成绩不应成为衡量学生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我很欣赏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教育就是使人变好。”我理解为, “变好”就是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显性增值在于长本领、会学习、考得好、有作为;隐性增值在于发展智慧、提高素养、健全人格。

一些学生成绩不太理想, 但他参加社团活动后, 摆脱了厌学情绪, 解决了与人和睦相处的问题, 认清了自己的优势, 增强了自信, 学习和生活态度变得积极向上。这样的毕业生即使没有获得什么奖项, 或者考上重点大学, 也为今后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思考和解决许多现实的教育问题, 如优生培养问题、学困生厌学问题、弃学问题, 我们必须回归教育的本源, 明确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是给每个学生提供最合适的发展道路。学生的中考成绩不理想, 大多并不是由于智力因素造成的, 而是一些非智力因素, 比如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家庭教育环境等, 导致了他们的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 学习的主动性没有被激发出来。我们为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案, 使其在各自的起点上实现“扬长发展”, 培养他们自我规划的能力, 让他们“学会负责、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中国教师》:您能谈谈践行“扬长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吗?

马锐雄:在对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和研究之后, 我们发现, 一些学生在分数上可能低一些, 但是他们具有动手能力强、反应快等特点, 在艺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上具有浓厚兴趣。“扬长教育”正是帮助学生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 具体举措有以下四方面。

其一, “让教师先成功”。学校成立专门的教育科研组织机构, 培养并发挥教师专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息”的, 教师的发展决定教育的成败。“想学生扬长, 教师必要有所长;想让学生成功, 教师必须先成功”。每位新入职的教师都要接受校情、学情岗前培训, 我校的名师负责传、帮、带。每位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三年成长规划, 我校分类指导。现在, 学校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供国际、国内培训, 每年培训量为100多人次。大批教师成为省、市级骨干教师, 并各有专长。师德高尚、开拓进取、育人和科研俱佳的优秀教师队伍是布吉高中发展“扬长教育”的保障。

其二, 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规范化。我校组织高级教师和一线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 建立校外活动基地和个性化的探究活动室, 将舞蹈、健美操、田径、四驱车、航模、电脑机器人、航空遥感探索、科技小论文、语文速读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规范化, 为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量身制订培养方案, 开发他们的潜能。为方便学生的灵活选择, 校本课程教学实行走班制。

具有重要意义的是, 校外实践基地不但能作为学生经常性的实践教学基地, 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将来的从业能力, 与社会巨大的需求接轨。许多基地本身也是用人单位, 校企合作也是实现我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双赢”的途径。

2006届毕业生小邱, 中考仅470分, 对升学没抱一丝希望。班主任老师发现他对美术有兴趣, 有一定的美术天赋。在班主任的鼓励下, 他高一第二学期加入了美术专业班的学习。在专业教师一对一的精心指导下, 小邱很快掌握了绘画理论知识和技巧, 画艺突飞猛进。2006年高考, 他以总分728分、专业213分 (深圳市第12名) 的优异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动画系。

其三, 推进教学有效化。我校面向教学对象差异性, 推广“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实验, 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获。

其四, 提升学困生学习动力、兴趣和学习能力。我每年都为新生专门开设学法讲座——“规划高中生活, 提升生命价值”, 它鼓起了很多学子的信心, 引发学生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在布吉高中, 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 每一位学子都订立了一份高中三年成长规划, 鼓励自己做到“认清自我、发现优点;自我规划、学会发展;立足起点、跨越自我”。

《中国教师》:让学困生树立信心、学会学习, 这个转变不是轻而易举的, 对此, 您有什么制胜法宝?

马锐雄:改变一个学生的成绩, 必须要改变他的行为方式。而这种改变要从校情、真情和学情出发。

从校情来说, 布吉高中地处城乡结合部, 学生的家庭教育比较薄弱, 一些学困生整天看电视、打游戏。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 学校与村委会联合向家长建议, 安排学生住校, 做好学生的晚修和生活管理, 规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关于真情, 爱的教育最能够打动心灵。在“师德为先”的布吉高中, 教师不仅潜心研究学生, 还对学生投入了无尽的爱。2007级学生小桂, 原本成绩优异, 从初二开始沉溺网络游戏, 变得贪图享乐、讲求时髦, 成绩大幅下滑, 家长棍棒相加, 没有任何效果。2007年他勉强考入布吉高中, 班主任老师没有因为他成绩落后而置之不理, 而是对他更加关爱;发现他对网络方面很感兴趣, 就让他担任平台管理员, 做班级网页版主。同时, 心理教师对他加强心理辅导, 成功地帮他戒除了网瘾。他的一技之长得以展示, 在学校班级网页评比中, 由他主持设计的网页“蓝天遇冬”获一等奖。

随着我校“义务送教服务”活动在小区的开展, 小桂忙碌的父母有了与学校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并获得了正确的家教方法, 改变了对他的教育方式, 让他充分感觉到家庭的温暖。不到一年时间, 这个学生的操行大大转变, 成绩迅速提升。他开始融入集体, 作为班干部, 注意在各方面起带头作用。在学校举行的五四表彰活动中, 他被评为学校百名校园之星之一, 事迹介绍还被登载在学校宣传栏上, 这让他周边的亲戚朋友大感意外。

关于学情, 每个学生的学习困难并不相同, 这需要家校共同努力解决。为此, 我校一直坚持“义务送教服务”。布吉高中在很多村委会和社区成立了家长学校, 并专门编写了《家教指南》, 发给家长学习, 家、校共同来辅导、培养学生;我校还以南岭村为试点, 专门派遣家庭教育指导教师, 为需要帮助的家庭提供无偿辅导、服务。

勇担社会责任:动力源于社区, 特色在于挖掘

《中国教师》:布吉高中“义务送教服务”的形式有哪些?是长期的吗?

马锐雄:我校的“义务送教服务”有多种形式, 常年连续开展的是家教顾问上门辅导、家访、电话询访、家庭教育专题讨论会等。学校设有社区服务中心、家长工作室、社区文化长廊等, 常年有计划地分发家教资料、分村报表、《家教指南》。另外, 我校每年都有固定的大型送教活动, 如, 家长学校活动一般每学期每年级有2次以上, 三个年级错开时间召开。每年四月或五月我校都举行家庭教育报告会、校长讲坛、教育咨询等大型活动。

《中国教师》:布吉高中“义务送教服务”的范围包括哪些地区?受益学生人数有多少?

马锐雄:学校的周边社区都是我们的“义务送教服务”的范围, 如沙塘布、沙湾、龙珠、南龙、吉厦区、南岭、中海怡翠、桂芳园等区。十几年来, 教师家访700多次, 举办家长讲座、咨询活动100多次, 受益学生人数约有3 000多人。

《中国教师》:您亲自参加“义务送教服务”吗?效果如何?

马锐雄:为了让“义务送教服务”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无论我多忙, 每次活动我都会亲自参与策划和参加。我认为, “义务送教服务”优化了教育环境, 加大了家校教育合力, 提高了教育服务能力, 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有个学生的父母经常在家打麻将, 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 认为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就没有家长什么责任了, 这个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下游。自从我校的家教顾问和家长结了对子以后, 这个学生的家长按照《家教指南》的要求约束自己, 打麻将的次数少了, 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多了。孩子学习逐渐有了动力, 成绩稳步上升。

我们的真诚和无私奉献感动了家长, 学校得到了社区与群众的认可, 家长也更加支持、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义务送教服务”为学生营造了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环境, 也为农村城市化地区探索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教育提供了示范和参考, 使布吉高中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打造特色教育品牌的基础。我校参与研究的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教育技术促进学校与社区合作, 构建学生和谐成长环境的实践研究》和龙岗区课题《整合资源和谐共生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互动机制研究》成果, 受到了来自全国专家和同行的关注和指导。

布吉高中“义务送教服务”受到了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高度肯定, 并被评为“深圳市优秀家长学校”。2009年6月, 我校作为龙岗区唯一一所学校代表, 在深圳市“关心下一代, ‘三结合’教育经验交流会”上汇报了经验, 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中国教师》:“义务送教服务”确实是布吉高中的特色, 能坚持多年实属不易, 您为什么坚持这样做?

马锐雄:社区的需要和长期的支持是办好学校最大的动力。布吉高中由一所借地办学的农村薄弱校, 完成了从区级学校、市级学校、省级学校, 到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历史跨越, 离开社区的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

与社区联手共建、有效利用社区资源的“义务送教服务”, 开创了我校服务社区的特色教育模式。这个模式真正实现了两个利益共同化:学校、家庭、社区利益共同化;教师、家长、学生利益共同化。我们多年坚持“义务送教服务”, 不仅是基于学校的特色发展, 也基于一所高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教育和教学不只是技术工作, 更多的是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传播工作。所以, 对任何一所学校的评价和定位都不应该单纯地从升学率出发, 而应该把目光放在宏观的位置上, 去衡量学校的社会价值。

《中国教师》:您觉得一所高中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哪里?

马锐雄:教育首先必须承担把沉重的人口负担变成人力资源的重任, 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一直以来, 人们普遍认为, 高中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两个输送”:为高校输送人才, 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这其实是非常狭隘、短视的。一所高中除了两个“输送”, 它还有没有独立价值?我认为, 一所高中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境界和追求。

高中阶段是学生从被监护走向自主的转折点, 高中学生有梦想, 有冲动, 有力量, 但需要培养理性、责任和涵养, 就像正在组装的机器, 还需要整合、调试、检测和校正。高中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整合、思维整合、文化整合, 让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的坐标系中寻找自己的坐标, 做负责任的现代公民。我时常在思考:教育除了给学生分数, 还能给学生什么?在信息时代, 教育是塑造人, 还是为人的发展服务?

《中国教师》:对这两个问题, 您的回答是什么?

马锐雄:教育除了给学生分数外, 还要让学生拥有成为现代公民的责任感, 以及履行职责需要的素质和能力。教育的目的是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服务, 按学生的天性培养人。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

所以, 学校的特色发展, 应该充满人性, 而不是按标准塑造人, 培育“盆景”。从某种意义上说, 特色不是创建的, 而是一所学校本来就有的, 关键看我们怎么去观察、去挖掘、去引导、去强化, 特色只不过是学校成长过程中的“定格”。

《中国教师》:“扬长发展”让布吉高中从昔日的薄弱学校成就了现在的一流风采。从这一“定格”回顾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历程, 作为一名校长, 您能否给自己一个总结?

马锐雄:作为校长, 我是与布吉高中共同成长起来的。1994年至1995年, 作为深圳市首批14个后备校长之一, 我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后备校长脱产培训班。特别是在深圳市外国语学校挂职8个月, 担任校长助理的经历, 给了我最大的帮助, 这为我以后担任校长管理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个积累过程很重要, 也如同一所学校的发展, 没有积累就没有跨越。做好一个校长, 首先要吃得起苦, 耐得住寂寞, 要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 坚守这个积累的过程。

人生最难突破的是自己, 让自己止步的也是自己。在教育道路上, 每天都有新问题、新困难。布吉高中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也曾经面临撤并的困境。每当这样的时候, 我都沉思和反省, 始终瞄准制高点, 积蓄力量, 寻求突破。

深圳市布吉高级中学

篇4:建筑成就人生

懂得欣赏建筑的人一定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个善感的灵魂,因为建筑本身永远都那么深奥。我们在建筑中发现美丽,在艺术中体味崇高,更在建筑师的独特智慧与执著追求中升华自我的人格,活出人生那隽永的魅力。

(一)

有一天,中国的一座百年老屋的主人,突然收到一封信,信是用英文写的。满怀着疑惑,主人小心翼翼地拆开信,但里面也全是英文,于是找人翻译,信是从英国的一所大学寄来的,信尾的署名是一位名叫汤姆的人。

主人清楚地记得,他根本没有外国朋友,更谈不上海外亲戚了,这封信,是不是寄错了呢?可是地址没有错,信封上的收信人栏里明明白白地写着“房屋的主人”收。

翻译人员终于译好了全部内容,信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我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很荣幸设计了您所居住的房子,从开始到竣工,融入了我大量的心血,它是我年轻时最得意的作品之一!可是再怎么美观的建筑,也会像人一样,有衰老的一天,世界上任何建筑物都逃脱不了这种命运。当您收到我的这封信时,这座房子的寿命也将尽了,再住下去,只会导致您与家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不必要的损失与威胁!虽然,这座房子的处理权不在我身上,但是作为这座房子的设计者,我有责任与义务提醒您:请您务必尽快搬离这座房子!

房主很重视这封信和设计师汤姆的忠告,按照汤姆的提醒,在最短的时间内搬离了这座房子,并封了它。同时,他按照寄信人的地址回了一封信,真诚地感谢并邀请汤姆来中国做客。

一个月左右,房主收到了回信,信是汤姆的重孙小汤姆寄的。原来,小汤姆的爷爷老汤姆是当时很有名气的建筑设计师,一次来到中国旅行,设计并建造了这座房屋。可是,老汤姆已经去世几十年。这封信,是老人在遗嘱中重点提到的,要求他的子孙,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务必将这封信交到中国房屋主人的手中。

为此,这封长达一个世纪的信,经过了祖孙几代人的手,并通过外交途径,终于及时地转交到现在房主的手上。不久,在一个暴风雨之夜,伴随着狂风电闪雷鸣,这座存在了一百五十年的建筑物,真的轰然倒塌了。

多么伟大的建筑,多么高尚的人格。但再伟大的建筑也终有一天会倒塌,唯一不倒的却是人的灵魂。这位建筑师用他的百年责任之心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人格之墙,不仅挽救了这些远在异国他乡素不相识的朋友的生命,同时,也让自己的灵魂熠熠生辉,留给世间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崇敬。

是啊,有时候,人的价值也许不仅仅在于你为社会创造了多少,更重要的是自己高尚的人格能否成为立世的基石,也只有这样的基石才能建造出巍峨的人生大厦。

(二)

现年32岁的马岩松出生于北京,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曾在以“观念先行”而著称的建筑设计大师扎哈·哈迪德门下工作过,学生时代因设计纽约新世贸中心“浮游之岛”而受到广泛关注,作品被中国国家美术馆馆藏。马岩松在扎哈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除了充满想象力的建筑风格,还有就是“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

2004年,马岩松回国后创立了MAD建筑事务所。在回国两年的时间里,MAD做了近60个项目设计,参加了各种招标和比赛,入围通常很容易,最终被选用总是很难。“在中国,很多大项目是通过比赛确定设计者的,所以我们选择了参加比赛。参加过很多比赛之后,人们了解到我们不同寻常的想象力——他们喜欢展示我们的方案,但并不按照它们来建造。”马岩松曾这样说。

很多人认为,MAD建筑师事务所和它的名字一样是“疯狂”的代名词,以大胆的概念建筑和烧甲方钞票著称。但对此有微词的批评者不得不承认,MAD的纸上方案和数字技术的三维视觉图完全可以和当代艺术接轨。

在MAD建筑事务所的办公空间里,放着一个不大的鱼缸,这鱼缸获得了国际大奖。“我们用摄像机拍摄鱼的活动,在电脑里分析它们的行为,发现了它们的一些习惯,并按照它们的生活需要设计了一个鱼缸。但后来我们想,鱼一定要跟鱼缸有什么关系吗?与忘情于江湖相比,什么样的鱼缸都是对鱼的限制。人类从住山洞,到住帐篷,现在又住进遍布城市的方盒子一样的建筑里面,每一次技术进步都改善了人的居住条件,同时也更多地限制了人与自然的交流和自由的生活。我们在拥有了如此高水平的技术之后,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人们生活得更开放,如何利用技术,更尊重人的选择,让空间尽可能拥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限制。”

即便不被普遍接受,马岩松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现阶段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已经是一个进步。2006年3月, MAD工作室设计的“梦露大厦”中标加拿大密西沙加市(Mississauga)当地一栋56层高的地标性公寓楼,这是中国建筑师首次通过国际公开竞赛赢得设计权。当地媒体用“性感”来描述这个即将建设的建筑物。这座公寓将于2009年竣工,马岩松笑着表示自己将比老师扎哈更早造出一幢摩天大楼。

“建筑界30岁前成名是绝不可能的,除非你是马岩松。”很多人这样说。过去,马岩松被称为“不盖房子的建筑师”,只做设计,难以实施。国内大部分招标单位都认为,他们的设计方案过于前卫,令人瞠目。

但让我们感动的是,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岩松依旧保持着那份对艺术的坚定,他与自己对话,与未来对话,在浮躁的商业化时代,始终坚守着对建筑的想象力和憧憬,并且真正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所以,他最终成功了。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超凡的实力与充分的自信。

柳宗元说,建筑对人有强烈的审美功能,“清冷之狀与目谋,营营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声色心神的综合,才产生建筑艺术对人强烈的感染力。

(江陵教研室 魏永雅撰稿)

篇5:挫折成就人生作文

作文1:挫折成就人生

虽然人人希望时时幸运、事事顺利,但是“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毕竟是人类美好的愿望。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人不经历挫折和失败。相反,正是拥有了这种种的困难,才磨炼了我们的毅力和斗志。

人生如茶,那浓郁的清香不就是经历几番周折才能炼出来,相同而言,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经历磨炼,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精彩,实现人生的价值。乐观向上的人,把生活中的磨炼当成一场玩笑、人生一段幽默的插曲。而一心只想成功的人,却把它当成老天的不公平。不由想起苏轼所说的“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确如此,在对命运的磨炼面前,我们要以一颗上进之心,而不是悲观和怨天忧人。

我国乒乓名将——家喻户晓的邓亚萍,不就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历经磨难,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走向成功的吗?由于浓厚的兴趣,邓亚萍从四五岁已开始练球,到了8岁已是技艺超群。这时,正当她信心满怀向河南省队进发时,却因为身高而落选。随后被郑州市乒乓球队收下,她并不自卑而是顽强拼博,与命运抗衡。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邓亚萍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此,在世界乒乓球赛事中也有了她的足迹,为我国争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

海伦·凯勒又是一个奇迹。她从小就双耳失聪,双目失明,在这样的.艰苦环境,她毫不气馁,在家教的帮助正,不仅学会了盲文,还创造出了震动文学界的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向我们证明磨炼是上帝给予人类最好的礼物。我不由感叹:挫折的磨炼是人类的必须品、营养品,它给予人力量、给人鼓舞。身体有缺陷的人就能很好地利用它,让它发放出巨大的能量,而做为正常人的我们,就不觉得惭愧吗?而我们所缺乏的正是他们坚持不懈的毅力!

总之,只有历经挫折的磨炼才能成就人生梦想。从错误及失败中学习你才会成长得更茁壮,当你历经挫折的磨难之后,蓦然回首,成功就在你面前。

作文3:挫折成就人生

腊梅,因为经过岁寒才会绽放;彩虹,因为经过淋打才会绚丽;人生,因为经过失败才会成功!—— 题记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平平坦坦,一帆风顺,在这条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难免会遭受到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失败,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河流的冲涮,便没有钻石的璀璨;没有挫折的考验,也便没有不屈的人格。正因为有挫折,才有勇士与懦夫之分。记住“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 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自幼家境贫寒,到中年时耳聋,他却自制金属棒,插在钢琴里面,用牙咬着,感觉钢琴的震动,并且创造了许多名曲。宋朝名医庞安,幼年患耳病,后来却著有《难经辨》《本草补遗》等书。

去年夏天,我升入初中,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初中的学习是那么匆促,那么有压力,所以我很努力去学习。而期中考试无疑给我重重一击。分数比小学低的可怕,好像哭,任眼泪流淌,以此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委屈。考试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吗?

回到家后,我失落地躺在床上。不适意,看见在床下角落的讲论哲理的一本书,打开第一章,是讲论在风雨中成长的花草:“每一年夏天几乎都会有台风,而每一次台风过后,在小路边都能够见到被折磨得不堪入目的小花小草。然而,过了一段时间,那儿见到的却是一片繁荣的景象,花草虽然被打倒过,但是却顽强的站起来,而却经过暴风雨的洗礼,它们似乎更加坚强了,它们经受挫折,也在挫折中成长!

我不禁感叹道:“连小花小草都有这样的品质,难道我就没有吗?”我顿时醒悟,拿起考试卷分析……如果把生命比做一把披荆斩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顽石”。为了使青春的“刀”更锋利,让我们勇敢地面对挫折的磨砺吧!

但我们一定要记住: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战胜挫折。所以我们要运用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和鲁迅说的那两句话:一是,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自信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鲁迅。二是,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聪明起来,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毛泽东。

挫折告诉我太多太多……总之,挫折只不过是人生漫长旅途中的一块小小的拌脚石,摔倒后只要能坚强地爬起来,前途就将会是一片光明! ——后记

作文3:挫折成就人生

只有磨出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绝唱。

——题记

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磨难、坎坷也是难免的,但是遭遇挫折,我们不要气馁、妥协,我们要勇敢地同它们战斗,成就一个辉煌的人生,让苦难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成就我们不平凡的人生。

一位老农拿着一把菜刀,使劲的砍一棵歪枣树,口里念念有词:“叫你不生枣子!”母亲正和一只母鸡生气,它不生蛋了,天天呆在窝里孵蛋。大冬天,母亲拎住了它的翅膀,说:“把它浸到溪水里。”枣树被砍后真的来年枝头结满了枣子,母鸡浸了水后,果然又开始生蛋了。世上的万物实在有些奇怪,竟然应了那句“苦难是金”的老话。

篇6:磨难成就人生作文

在寒冷的西伯利亚,生活着一种驼鹿,它们的腹部布满了美丽的花纹。但动物学家发现,这些花纹并不是天生的,小鹿长大一些了,身上也没有出现花纹。那这些花纹是怎么来的呢?动物学家发现,每年秋天,母鹿都会带领小鹿,跳过荆棘丛寻找食物,因为小鹿个矮,腹部常常会被划一道道伤痕。受伤后,小鹿一躺下休息伤口就会痛,只能站着一刻不停地吃草,这样就储存了足够抵御寒冷的能量,能够平安度过冬天。而那些伤痕,愈合后就渐渐变成了花纹。

小鹿在荆棘中奔跑,经受伤痛的考验,而它并不退缩,而是继续向前,忍受着疼痛走出荆棘丛。虽然经历了磨难,但这磨难也为它换来了一个平安的、不会挨饿的冬天。

世间的生物都会经历种种不同的磨难。面对磨难,若是不屈不挠去战胜它,磨难就会成为你的财富;而当你踌躇不前、畏缩退却,磨难战胜你时,它就会成为你的屈辱。因此,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要正确对待磨难,要敢于经受磨难,这样,不仅能造就我们坚强的意志,还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反之,终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众所周知,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经受磨难才能拥有成功。雏鹰不经历悬崖上的生死考验,怎能搏击长空?花蕾不经历风吹雨打,怎能竞相开放?河蚌身体里进了沙子,它能经受剧痛,撕裂自己的伤口,让沙子慢慢变成珍珠。只有经受痛苦孕育出珍珠的河蚌,才是最高贵的。战胜磨难收获成功的人才是那高贵的河蚌。

常言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什么人是不经受磨难而轻易取得成功的。华佗敢尝百草,敢为人先,才有闻名传世的“麻沸散”;李时珍跋山涉水、千辛万苦,才有惠及后人的《本草纲目》。是经历了磨难,才让他们有了成竹在胸的自信;是经受了磨难才给了他们坚强的意志,最终,磨难成就了他们的事业,成就了他们辉煌的人生。

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磨难对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是长辈对儿孙,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夏天怕热着了,冬天怕冻着了,背个书包、做个清洁怕累着了,生怕他们受一点委屈,遇一点坎坷。希望他们的人生总是一条光明大道、霞光满天。试想,温室里的花朵能经受风雨,鸟笼里的燕雀能翱翔蓝天吗?

篇7:磨难成就人生作文

总要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当上天砸下大大小小的困难在你身上时,不要退缩,勇敢面对。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意志粉碎那些看似不可改的命运与前路。

大自然变化多端,像一个喜怒无常的娃娃。你会在密不透风的石头缝里发现一株开得异常鲜艳的花,那是种子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不懈努力,冲破束缚的结果;你能在烈日骄阳底下看到生命短暂的狗尾巴草仍向阳而生,奋力拔高,那是作为一条生命的不自我辜负,生生不息。你还可以在残垣断壁上寻到一颗旁逸斜出的小树,不高不大,但足以让人赞叹,那是挺过一天天的狂风暴雨,顽强不屈的生命力的体现。

大自然的众多景物与事物总能让我们从中悟出许多道义,人生没有一帆风顺,成功没有一蹴而就。

居里夫人发现镭,经历了与丈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恶劣环境下的工作;贝多芬成为耳熟能详的音乐家,留下许多传世名作,经历了病痛的折磨和双耳失聪的致命伤痛;达·芬奇画下了蒙娜丽莎,惊艳人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画鸡蛋的不断打磨与追求,涂刮了一层又一层不满意的画面……

在这些闻名遐迩的人的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失败与打击,但他们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与信念熬了过来,成就经典。

不只名人身上的经历,我们自己身边就有如此的经历。

学习上被他人反超,成绩不见效,也该自强不息,改变方式,努力再次追上他人并稳定保持;在练习乐器时弹奏不流畅,音调不准确,也该自强不息,不断练习,永不言弃;在生活中学不会一项技能,做不好一件事,也该自强不息,虚心请教,立志做成做好它。

篇8:乐业成就人生

年轻人有志向, 这是好事, 父亲很支持。但同时, 他又不放心, 说儿子手艺还没学成, 等等再说。儿子不服气, 花了半天时间, 做了一扇门, 摆在院中, 叫父亲过来看。

这扇门做得非常好, 父亲挑不出毛病。儿子有些得意, 收拾好行李便打算走。谁想, 父亲一把拦住他, 说:“不行!你干活的时候, 为啥老是愁眉苦脸?”这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吗?儿子拉着脸, 答道:“这是力气活, 我还能笑啊?”

父亲摇摇头, 拿出一只玻璃杯, 沏上热茶, 说道:“你说一下, 这茶叶现在会是啥感受?”儿子撇撇嘴, 说:“啥感受?痛苦呗, 在那样滚烫的水里, 能好到哪儿去!”一听这话, 父亲严肃起来, 坚决不让儿子出去。

儿子只好跟着父亲, 继续在乡下干。见儿子这个样子, 父亲就耐心开导他, 说:“人总得要门窗, 总得要家具, 咱们啥时候也不会失业。咱也不下贱, 往大了说, 咱也是搞艺术的, 你懂不懂?”开始, 儿子不解, 心想:啥搞艺术, 就是出苦力的!时间长了, 儿子终于想通了父亲的话, 再干活时, 他也显得精神多了, 主动多了, 像在享受着一种乐趣。

一天, 他给父亲沏好一杯热茶, 指着里边翻卷沉浮的茶叶, 说:“我知道了, 这茶叶不是痛苦, 是开心, 你看它那欢腾的样儿。”父亲暗暗高兴, “哦”了一声, 等他下面的话。

儿子笑了笑, 又说:“茶就是叫人喝的。这时候, 茶叶要发挥它的用处了, 当然舒服得要命, 是不是这样?”

“茶叶要是不开心, 喝起来咋会香呢?”父亲点点头, 说道, “其实, 人也是一样, 不管干啥, 不管技术高低, 你都要乐意干你的活儿, 才能干出点事来。你总算明白了这个理儿!”

几天后, 父亲送儿子来到大城市, 并且拿出多年的积蓄, 帮儿子开了个木工店。

儿子十分争气, 由于他很“乐业”, 不到两年, 就干出了一些名堂, 把小小的木工店, 扩大成了木材加工厂, 生意相当红火。

篇9:享受阅读 成就人生

优化阅读阵地,培植书香。将学校建成一座大图书馆,让阅读成为师生每一天随意的事情,成为一种生活需求,让师生每时每刻浸润在书香中,在校园里享受到美丽的书香人生。楼道间,师生书吧成为最受师生欢迎的地方,既可静读,也可群读;既可边品咖啡、牛奶边读书,也可边欣赏音乐边读书;藏书阁是师生最喜欢的去处,只有每学期被评为“优秀”“十佳”“校园十大感动人物”的师生才能登临选择书籍。教室里,班级书吧摆满由学校分发、学生暂捐的图书,供学生课间、阅读课时自由阅读,交流阅读。图书室,学校因地制宜,将阅览室改建为开放式教室,统筹安排三至六年级每班每月到图书阅览室上一节“图书馆课”,并将图书室的书登记造册,分发到每个班级、每间书吧,供全校师生阅读,且对各班级、每间书吧中的书籍,不定期进行“漂流”管理。

营造阅读氛围,滋养书香。武穴市实验小学重视“书香校园”环境建设,着力“书香校园”氛围营造,努力让师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丰富心灵生活,提升精神品味。2013年,学校在进行“书院式”校园整体改造中,借助“见贤思齐”“格物致知”“明辨笃行”的深刻含义和辩证关系,分别将教学楼、信息楼、综合楼更名为“思齐楼”“致知楼”“笃行楼”,引领师生读书悟事理、正言行。为了配合课外阅读和古诗文诵读的宣传和氛围营造,学校红领巾广播站设置专栏,每天播出优美的古诗文、经典名著片段、学生佳作。在校园最醒目的地方开辟了“每日一诗”“每日一句”“每日祝福”“好书推荐”四个板块。每天提供名诗名言、师生自撰的祝福语和诗文、师生推荐好书的内容简介及读后感,供师生吟读、欣赏。学校巧妙地将阅读与经典诵读、书法绘画等特色相结合,使墙壁布置富有浓厚的人文特色。一是在每栋教学楼楼道及内走廊的墙壁上,张贴、悬挂,由师生书写、描绘的精美古诗词、名人名言、绘画作品;二是建造

一块独具特色的书画长廊,不定期地张挂师生书画作品,使其成为学校最靓丽的风景。学校引导各班教师依据班级特点、师生特长,布置各班的板报,使其融知识性、人文性和趣味性为一体。

构建阅读课程,品味书香。学校在推行“阅读工程”,打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建构阅读课程,使阅读工作有序有效推进。一是精选阅读内容。学校召开阅读工作研讨会,全体教师就阅读内容形成共识,即读好语文书,读好学校编写的《经典诵读》《道德经》《诗林撷英》《书法小常识》等校本教材,读好课外读物,结合武穴市教育局向全市小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融合学校情况、教师情况、学生情况、家庭情况,向师生分别推荐阅读书目。二是活络阅读形式。学校设置了长短阅读课: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即时阅读,每天晨读前20分钟短时阅读,每天中午30分钟休闲阅读,每周将一节40分钟的语文课规定为阅读课,每月一次班队会阅读课,采取集中阅读、自主阅读等形式,可以是教师示范阅读,指导阅读方法,也可以是美文欣赏或学生交流读书体会等,使阅读效益最大化。

开展读书活动,激发书香。在“学生读书,教师先行”教育思想指引下,学校从上世纪90年代就成立了武穴市实验小学青年读书班,要求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参与读书班的各种培训活动,强化了“坐拥书城铸内秀”“书柜要比衣柜大”的阅读思想,营造了“书香伴我幸福成长”的阅读氛围,实现了人人阅读、处处阅读、时时阅读的愿景。学校采取集中阅读与自主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每位教师每周到图书室、教师书吧读书两小时,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写一篇读书体会文章,由图书管理员做好考勤记载,纳入期终量化考核,督促教师多读书,读出质效。学校设立专项资金,为教师征订自己喜爱的报刊杂志,读完后进行有序交流分享。征订的内容,可以是增加文化底蕴的经典名著,可以是增强教学实践的教学专著,可以是了解社会时事的报纸杂志,甚至是调剂工作压力、增加生活情趣的微型故事。学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内容,开展阅读课的研讨,教师在热情的参与、实践、总结中,逐渐形成了“读通、读熟、读懂、读美”四步读书法,“精读、略读、快读”三类阅读方法,用以指导学生阅读,进行“圈、点、批、画”,实现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写。学校每学期举行“书香伴我幸福成长”为主题的读书经验交流会、“我的教学故事”演讲会,采取学科组轮流、年级组择优、校级网络随机点击等方式,让教师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成长故事,真正做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在交流分享中共同进步。

丰富阅读活动,共享书香。学校围绕“读书节”,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打造广阔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增强读书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是学科性活动,如开展读写知识竞赛、读书征文、美文班报评比、读书笔记展评等。二是德育性活动,如开展国旗下讲话(演讲“一百个必读的感恩励志故事”等)、美文欣赏(利用广播站播报摘选的美文或师生撰写的优秀文章作品)、读书跳蚤市场(师生互相推荐优秀书籍文章,进行师生间、年级间的书籍漂流)、诗王争霸赛(以诵背诗词数量、情感来评判)、“读书星”评比、校园童谣创编、诗歌创作等。三是艺术性活动,如角色演诗歌、演课本剧、诗文配画、诗文书法、诗文诵唱等。

拓展阅读空间,弥散书香。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社会的影响,学校将读书活动向家庭、社会延伸,积极打造书香家庭、书香社会。一是建立了学校、家长、学生联系制度,定期印发《家校共鉴》,全方位记录学生在课外阅读和古诗文诵读活动中的成长轨迹,并通过校报及问卷的形式,引发家长对课外阅读和古诗词诵读的关注,力求带动一大批家长参与到课外阅读和古诗词诵读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中来。二是组织诵读活动和自编自导的课本剧、小品及相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组织大型诵诗会和文艺表演活动,敞开校门,让市民参与和观摩。每逢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学校都要精心编排诵诗节目参演。三是抓好读书比赛活动。学校以比赛为契机,除精心组织辅导外,还号召学生、教师、家长一起参与读书,共同迎接比赛。四是与家庭联系,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与市图书馆、新华书店联系,开展读书社会实践活动。

篇10:执著成就人生作文

蜜蜂因为执著,所以成就了一份甜蜜。蚂蚁因为执著,寻找到了一份快乐。耕牛因为执著成为了人们勤劳的助手。人生需要执著,执着成就人生。

执著是打开成功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在你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给你巨大的力量。古今中外多少成功者,凭借着自己内心的一份执著,跨过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世界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爱迪生从小就喜欢做科学实验。一生发明多种专利,他的成功离不开他内心对科学的那种执著追求。在爱迪生发明灯泡时,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换了多少种灯丝,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做了多少次危险的试验。才换回来一份伟大的成功。为世界点上了一盏永久不灭的灯。因为爱迪生凭借着这份执著,在科学的道路上拼出一条血路,所以他获得了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的称号。如果他没有执著的追求下去,我想也就不会有今天城市的繁华,人们依然在黑暗中摸索。

执著是支撑我们精神世界的支柱。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他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为了让中国人民摆脱饥饿这份执著的理想,他毅然踏上了这条艰难的道路。当时,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做了许多试验培育新品种,以获得高产。但是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而袁隆平却一人坚持这份信念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历经成百上千试验的失败后。终于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因为袁隆平执着的相信他的那个梦想一定实现。因此,他用执著和勤奋获得了成功。

坎坷的道路会让我们迷失方向,无情的风雨会消磨我们的意志。然而,只要我们内心深处那一盏灯不灭——执著。只要我们还拥有梦想,就会看到曙光,看到希望。即使前方的风再大,浪再急,也不会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因为执著,给我们激情,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让我们微笑着迎接晨曦,面对夕阳。

篇11:习惯成就人生作文

习惯成就人生作文(一)

“事实上,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别,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每每读到奥格曼狄诺的这句名言,总觉得十分地有道理。纵观古今中外,取得不朽成就的人,哪个又没有好习惯呢?

我国的大文豪鲁迅从小就养成了“时时早,事事早”的好习惯,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当年鲁迅在三味书屋中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他十三岁时,祖父被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鲁迅每天要去当铺当完东西买完药才去上课。一日,鲁迅迟到了,老师生气的将他狠狠批评了一顿。鲁迅听了,没有为自己做任何辩解,而是点点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第二天,他早早的来到学校,并在书桌的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从此,鲁迅惜时如金,养成了“时时早,事事早”的好习惯。而正是这个好习惯,一直激励着鲁迅战斗一生。

说完鲁迅,再来说说现代着名散文家朱自清吧。朱自清从小就酷爱读书,视书如珍宝。在中学时,他常把家里给他的零花钱送进书店,拼命买书读。在大学最后一年时,朱自清去逛书店,看到一本定价14元的《韦伯斯特大字典》。他想买下来,却没有那么多钱。无奈之下,他只好当了自己的皮衣,买回了那本字典。朱自清正是凭着酷爱读书的好习惯,如饥似渴的丛书中汲取知识,才有了后来他在文学上的建树。

由此可见,好习惯是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古往今来,多少人因为自己的坏习惯而葬送了弥足珍贵的生命。相反,那些一生与好习惯为伴的名人,最终推动了时代发展的车轮。

英国的.王尔德说过:“起先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的确,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让一个个好习惯伴随你开启成功的大名吧!

习惯成就人生作文(二)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许多人到一家大公司应聘,其中有个年轻人在过道上,随手将地上的一张废纸捡起来扔进了垃圾箱。这件事,恰巧被这次应聘的主考官看到了。应聘时,这个年轻人轻而易举被录用了,后来还成就了一番事业。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平时就要养成好的习惯,说不定哪一天你不经意的一个举动会让你一举成名。

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养成好习惯,就等于培养了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

然而,一个人品行的好坏,与他的行为有直接的关系。

当一个人故意乱扔垃圾,故意损害公共设施的时候,你能说这个人品行端正吗?当一个人故意欺负小朋友,故意以强凌弱的时候,你能说这个人道德高尚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相反,当一个人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并把这种行为养成一种习惯时,()则会被传颂赞扬,处处助人为乐的雷锋就是最好的明证。作文

一个善意的微笑是一朵花,一声热情的问候是一朵花,一句真诚的祝福是一朵花,一个善意的举动也是一朵花。让我们现在就付诸行动,为别人的快乐开一次花,因为唯有行动才能开出这些美丽的花朵。

一个好的行为,一个好的习惯,都会开出灿烂无比的人生之花!我们应该拥有好行为,养成好习惯,才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学生,一个有修养的青少年。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作文

养成好习惯,培养好行为,我们就能干出大事业,闯出好未来。

习惯成就人生作文(三)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

有这样一个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一些学历、水平、身高、相貌等客观条件都很不错的年轻人进了最后的面试,可是,未曾想到短短10分钟,他们都失败了,原来总经理借故离开5分钟,这些年轻人便得意非凡,围着总经理的桌子,看看这个材料,翻翻那个材料,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却说:“面试已经结束,你们没有一个被录取,因为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东西的人。”这些年轻人却还认为他们长这么大,还没觉得乱翻东西是错的。倘若这些人平时能养成好习惯,眼前必定是一次绝好的机会,他们必将一片光明。

知识、能力固然重要,但好习惯也往往能为你插上成功的翅膀,不经意间助你一臂之力。当然,一个坏习惯也常常能让你从悬崖上重重摔下,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份习惯;插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插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所以,我们从小要养成好习惯。例如,热爱祖国;平日里我们文明礼貌,微笑对待每一个人;别人的东西不乱动,利人利己,用过东西放回原位,城市守信,尊重别人……同学们,这些我们都做到了吗?

篇12:习惯成就人生作文

依稀捡起一块石子扔向渺茫的苍穹,打碎了深湛的哀鸣,天上有一二鸟只晃进梦境,承接了我无边的轩昂——我已经习惯了挫折。

习惯了看着考卷上模糊印迹看到天色渐明,习惯了扬起头说句“十八年后还是一条好汉”,习惯了忘了值日自己罚自己面壁。一切的足迹已变得模糊,只剩下真实里挫折中早春的坚毅。

一件已经成熟,一件已经垂老,一件已经失败,一件再次开始。挫折终于在这个初中的帷幕间被我捡起,年少的不屈伴随黄沙火舞的围绕。——初中的我,挫折已经成为习惯。

喜欢这种年少轻狂,喜欢这种雄心壮志,踏浣溪沙寻找潇洒不羁的放荡,吟水调歌披着寒星再次怀抱希望之神的赏赐。

初中的我,对挫折免疫;豁达的我,对困难昂首。跨进初中以后,再不为挫折饮泣,跨进初中以后,再不为挫折感伤。

跨进初中,我拥有了坚毅,拥有了潇洒。放弃了停留,追逐我远大的梦。

挽起了中华自古的不屈,傻傻地向着他人大喊“等着瞧”,痴痴地捧着书本复习整整一天,苦苦地等待我耀武扬威的另一次考试。跨上了初中以后,我懂得如何承受挫折,如何再度向前。

篇13:远见,成就创业人生

【创业案例】

田鑫辉, 是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业的典范。他于2005年创办安吉县远见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担任公司总执行, 同时任安吉县山川乡团委副书记。曾获安吉县乡镇优秀青年称号。

源于对计算机专业的情有独钟, 田鑫辉放弃了在安吉县环境监测中心的安稳工作, 创办了电脑商行——安吉县远见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创业之初, 由于对经商一窍不通, 对电脑也仅限硬件基础知识的了解。于是, 田鑫辉首先开始了专业知识的弥补。每天废寝忘食, 不断深入学习先进的电脑网络技术知识、经济管理学、社交、公共关系等内容, 在公司宣传和门店软硬件建设中筹集资金, 由于年轻缺乏社会阅历, 很多事情上面都到处碰壁。但是他却从没放弃过,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 他始终遵循一条公式:任何事情如果你去做会有50%的希望, 如果你不去尝试就是0%的希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多后, 公司收益颇丰, 客户从当初的5家直升到30多家。2007年, 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他决定对商行实施公司制管理, 并于4月份完成工商登记与注册, 开始更大的创业计划。由于公司在当地的影响力, 吸引了很多优秀青年到公司工作, 现企业有20多人, 所有的员工都是80后的大中专毕业生。公司一直有个目标, 要做安吉乃至湖州市最优秀的80后创业团队。

案例点评:

篇14:评论成就精彩人生

多年来,起草《人民日报》社论和重要文章近百篇,发表了400多万字的各种言论作品和约50多万字的业务论文,先后五次获中国新闻特别奖和一等奖。与人合作的论文获“五个一工程奖”,还有近百篇文章获各种奖项。

与米博华老师交往,你会觉得特别放得开。他热情坦诚,亲切谦逊。他说自己特别喜欢与年轻人交往,喜欢走进大学校园的感觉。只是现在年龄有点大了,又当了领导,年轻人往往对他敬而远之了,多了一些尊重与恭敬,少了几许自然与随意。但当我与米博华老师联系,并要求采访他时,他的温和与热情深深感动了我;采访完他时,他的气度与风骨深深感染了我,也时刻激励着我。在这个充满喜气与祥和的年代,每个人都向往播种时节的春天。但,处于收获时节的米博华的精彩人生或许能给这个“春天”留下更深刻的注解……

一、从工人到新闻记者

1970年,从天津一中毕业的米博华被分到天津重型电机厂、河北电机厂当工人。5年后,被调到石家庄地区革委会当干部,1977年又被调入共青团河北省委。

1978年,《中国青年报》复刊,他被派往北京中青报总部学习,但却是以通讯干事的身份。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写了第一篇言论,谈日本电影《望乡》。“那时年轻,敢写,2000多字,写好了,直接贴到报社评报栏里。社长佘世光看了,说,好!改了改,就在报上发表了。”

随后,由于成绩突出,便被《中国青年报》留用,先后担任记者、编辑。1983年,调入该报评论部,从此开始了漫长的职业评论生涯。

在《中国青年报》的11年,是米博华尝试着写言论练基本功的阶段。在谈到那段经历时,他说:“《中国青年报》给了我一片土壤,让我破土而出,一直走到今天,成为一个专业新闻评论工作者。”

1989年,他被调入《人民日报》评论部任副主任、主任,现任分管评论部等部门的副总编辑。

对于两份报纸的评论岗位,米博华最深刻的感觉就是:一个是青年阶段,一个是成年阶段。 “作为成年人,必须承担更大的政治和社会责任,需要更加清醒、成熟和稳健。由于《人民日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在这里是为党工作、为国家工作,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撰稿者。”他的评论写作与从前有了很大不同……

24年的新闻评论生涯,就这样成就了米博华的精彩人生。

“现在社会节奏加快了,人们整天工作生活忙啊忙,青年人一定要规划好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干新闻的黄金时段不算长。从大学毕业到干出一点名堂,也就十五六年左右的时间,这个时期把握得好咬咬牙就上去了,这应当说是人生的冲刺阶段。

米博华的事业也就如他的评论一样把握得非常稳健:由工厂至共青团河北省委,再到调入《中国青年报》,最后主持《人民日报》评论部;写作由杂文开始,然后涉足新闻评论,到撰写《人民日报》社论和重要文章。所有这些,很像一篇小切口大布局的新闻评论。

米博华说,“一篇好的社论,需要非常深厚的功底,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的积累才能够顶上去。”何止是作文,他的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二、党报选择了我是我的幸运

米博华认为,新闻评论是对时事政策的解读,对方针政策的阐述,对社会现象的评说,对人生道路的探寻。

作为新闻的一个体裁,评论的功能到底是什么呢?米博华认为,新闻消息是告诉人们发生什么,评论则是告诉人们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它意味着什么。一般来说,报道是客观的,评论则是评论人对客观事件的看法。

在米博华看来,时评和新闻评论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略微的差别就在于时评是对某一新闻事件发表意见,要有适当的新闻由头。

谈到当前评论的不足时,米博华直言:评论的影响力还可以更大,感染力还可以更强,形式还可以更生动、活泼……

虽然米博华对评论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理解,但他却谦逊地说:“我喜欢评论,但不是任何事都可以作出选择,党报选择了我是我的幸运。”

《人民日报》的评论,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如果把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报》社论排开来一看,国家的发展轨迹非常清晰。他说,“在国家平稳发展时期,你可能看不出它的重要,但一旦到了关键时刻,《人民日报》的社论的作用和影响是别的报纸所不能比拟的。”

谈到《人民日报》社论,米博华认为,从为读者服务的角度看,我们的社论确实应该写得更活泼、更好看一些。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党的宣传工作的实效性。他给了《人民日报》评论一个基本定位:权威性——重大新闻、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中央指定《人民日报》是重要发言人;公信性——《人民日报》重要评论不是个人意见和看法,而是反映党和政府的观点和立场;规格性——社论、评论员、署名评论等,通常也被看作是一种规格,配写评论通常表示对某一事件、某一活动的高度重视。

三,要说服别人先要说服自己

即使当上了副总编辑,但他对评论仍然十分关注和重视,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除了写“夜班手记”等文章外,他还坚持审阅或修改评论文章。24年,一直不离评论岗位,这在中国新闻界是很少见的。然而,米博华就这样在评论岗位上坚守。他说,党报评论是一个默默无闻而又鲜为人知的工作。默默无闻,是说有的同志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一辈子,未见有人知晓;鲜为人知,是说即使是新闻界同行,大多也并不了解评论工作非同一般的辛苦。

这些经历也深刻地告诉他:做一个好记者不容易,做一个好评论员尤其难。那么,24年的评论人生对米博华产生了什么影响呢?米博华笑言:“党报评论岗位收获多多”。他说,首先是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其次是锻炼了从全局考虑问题的眼光,再次是形成了一种缜密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第四则是养成一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也正是因为这些影响,“我更喜欢用文字的形式代替口头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米博华直言,好的评论员必须具有这种潜质:有话要表达、要发议论;时刻关注社会,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同时,还要具有敏感和敏锐的素质。“敏感,是对客观世界细微的变化都能够强烈地感知;敏锐,是对社会生活中任何一种变化的方向都有深切的体悟,见微知著或居安思危。”

每一个评论者在评论中都会反映出自己的政治立场,观察问题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是,米博华认为:“评论者的本质是在讲道理,能说服别人的道理更能说服自己,并引导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工作的责任与个人的功名利禄不能等量齐观

《人民日报》一般评论既要有党的主张,也应该有民众意见,而党报社论、评论员的文章不一定都是百姓关心的话题,但绝对是引领工作性的话题。因此,社论具有唯一性,权威性。相对于社论、评论员文章而言,时评也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时评追求快,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拘一格;时评选题面广,形式活泼;时评数量急剧增加,影响力会逐步增大,等等。

米博华说,当前的时评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文章粗糙,道理不够充分等。总体来说,当前时评量大但质量有待提高。

“只要经手的稿子一定会抠来抠去,只要发表的文章一定会改来改去,只要理不清的头绪一定会想来想去,只要整不明的道理一定会问来问去。我一定是在脑子非常清楚时才写,心里清澈见底时才写。写之前,所有的自然段都划分完毕,稿子酝酿在胸。”这是米博华写评论时的精神状态。

他说:“《人民日报》的社论,是代表党和国家的声音,片言只语,马虎不得,轻率不得,这是一种责任。”

“作为《人民日报》评论,获得成绩不是了不起的事情,但一旦出现失误,将会造成很严重后果。”这一直是米博华鞭策自己不断前行的动力之源。他认为,工作的责任和性质决定了他不能过多考虑自己的事情,并且,工作责任的重要性与人的功名利禄是不能等量齐观的,相对前者,后者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五,辛勤耕耘才能有收获

米博华是中国新闻界的得奖大户,已5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特别奖,并获得了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

米博华说,获奖不能看成是他个人的荣誉,同行和评委看中的是《人民日报》的重要性,这主要得益于《人民日报》社论的特殊地位,荣誉属于报社,不能归功于个人。在《人民日报》评论部这个重要岗位上,取得成绩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不取得成绩、不获得奖励,那才是失职。

现在年轻记者面临的诱惑太多,因此想成名成家的愿望特别强烈。对此,米博华表示很理解。但他说:“浮躁情绪要不得,要先努力提高自己,等学识、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机就会有的。有的记者说你得的奖很多。其实我已经耕耘二十多年了,而他们才刚开始播种就想收割,这是不可能的。”

近几年,米博华表示,愿意把更多机会留给年轻人,但是许多事并非他自己所能左右。“其实他们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如果可能我愿用我的所有换取美丽的青春。现在的我不能犯一点错误了,年轻人即使错了也还可以从新开始。”

米博华还说,奖励只是表面的,奖励背后付出的是艰辛劳动和经验教训。因此,对于一个人而言,不到收获的季节,急也没有用。在追求成功方面,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能跃过一个艰辛奋斗的过程,当然,这过程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去缩短,换句话说,可以少走弯路,但绝对跨越不了。

在获得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后,他写了一篇获奖感言,总结了二十多年来为人为文的经验“三实”——《扎实、踏实、老实》。文中写道:“扎实最可贵;踏实最可靠;老实最可敬。人的一生注定要在艰难中跋涉,面对诱惑、面对困难、面对挫折,坦坦荡荡、磊磊落落、堂堂正正,就不会被别的什么东西所绊倒。”

米博华在专业上虽然取得巨大的辉煌,但他的心态更是豁达、乐观。他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强。他说,一个有实力、有价值的人最终会体现实力、展现价值。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拿出行动来最重要。对于那些渴望成功的年轻人,米博华建议,可以推销自我,但不要吹嘘,要相信别人能看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在工作生活中,他常常鼓励年轻人:“我相信会有更多后来者比我们做得好!”

六,评论员应具应备的5种核心素质

米博华的日常职务除了《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外,他还有一个头衔,那就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因此,他对新闻评论教育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他认为,新闻评论的教育应该有两个不可或缺。

第一,新闻评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实战演练才能得到提高。评论教育要做好,就应该先写作业,再讲评分析,因为评论文章的选题、结构等各元素必须在写作中完成,光靠讲是讲不通的。

第二,评论只是一种文体,一个人可以把握评论文体的一般规律,但很难把握评论的灵魂——思想、观点及对某一方面情况的深刻理解。评论的最高境界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准确把握,对某一方面情况的全面了解。因此,对评论而言,文体只是一个架子,观点才是最重要的,提高思想能力和思想水平是最难的。

米博华认为,政论家不是纯粹的文人,他需要有学者的知识,政治家的眼光,新闻记者的敏感,既要能写,又要知道其中的道理。

一篇好社论的标准是什么?米博华总结道:一定要站得高,展得开。对政治理论的阐述,一定要准确鲜明,字正腔圆,不能跑调;文气饱满,收放自如,气要接上,不能松,必须是一口气往上推、推……当然,站得高,不是居高临下的训导,不是大而不当的空论,而是一种拨雾见天的透彻,一种准确清醒的判断,一种峰回路转的开悟,一种高屋建瓴的预言。

为此,米博华说,作为从事新闻评论的专职评论员要具备以下核心素质:1,政治素质,即发自内心地爱党、国家和社会;2,理想抱负,即以微薄之力奉献社会的精神;3,宽广的眼光,即能关注大事小情宽大的胸怀;4,丰富的知识和阅历;5,持续不断的写作积累。

七、不断改革创新是我们惟一的选择

米搏华常说,我们以往对评论的认识大多是只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就算完成任务,很少留心“读者是否接受了,宣传是否有效果。”

对于论论工作的改革创新,他指出:一,在办报理念上,应进一步强化读者意识,在服务读者过程中争取更多的读者;二,在精神状态上,应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工作,强化阵地意识,始终占据舆论制高点;三、在工作机制上,应更加注重按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办事,该报的就要报,该评的就要评;四,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有所创新,贴近生活实际,改变呆板面孔,倡导清新文风,打造评论品牌;五,培养评论人才,重视评论人才,营造评论人才成长环境,提高评论人才的社会地位,使我们的新闻界涌现出更多的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评论家。

八、用手中的笔为社会进步尽微薄之力

“从二十多年前写第一条简讯到起草社论,眼睛花了,头发落了,始有所悟:偷懒耍滑,骗不了别人,骗的是自己;算计取巧,得不到便宜,吃亏的是自己;自命清高,长得了脾气,长不了本事;牢骚抱怨,无损于人,伤害的是自己。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干活,比什么都重要。”米博华在回忆二十多年的评论人生时感言。

今年,经历了评论人生24年的米博华有很多的“想法”要整理,也有很多事情要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为人生做小结”。他说近期主要有两件事情:一是把本职工作做好;二是利用业余时间把多年评论工作体会总结总结。一方面是对自己评论人生的回顾,另一方面是对评论写作规律的探索。

在谈及感想时,他对后辈的年轻评论人提出几条忠告:

第一,评论工作是一件很吃苦的事,一个年轻人若为了谋生去谋这个苦事,意义不大。年轻评论人应该努力利用手中笔杆为社会尽一份微薄之力,这样才能更有价值。

第二,人人都想成功,但不要急躁,相信功到自然成。

第三,遇到困难挫折,永远都不要怕,站直了,别趴下。

第四,要有理想和抱负,一个人活在世上不是为了吃好、喝好,而是能够担当对国家、民族应尽的重任。

“伟大的力量在于召唤,伟大的精神在于鼓舞”,这一直是米博华担当重任、面对困难时的精神动力。

在讲话、讲座、座谈等各种场合,他反复强调: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责任心远比才华更为宝贵,做一个记者、评论员或许很容易,但要想做一名优秀的记者、评论员很难很难。一名优秀的记者、评论员必须有对国家的责任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人民的责任感,对工作的责任感……

他说,即使一个人的工作岗位很平凡,但人生并不一定是虚度。如果一个人的存在会给别人带来喜悦、鼓励和鼓舞,这样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人生。

他希望新一代的新闻工作者能够“担当责任,脚踏实地,懂得敬畏,常思感恩”。

上一篇:大学生生产实习报告下一篇:设备管理个人年度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