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国家网络安全观后感

2024-04-12

明辨国家网络安全观后感(共2篇)

篇1:明辨国家网络安全观后感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网络已成为科技飞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方便。过去人们常用“你吃饭了吗?”打招呼,现在好多改为“你上网了吗?”,这个转变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新时代的诞生——网络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了解外面世界的途径,其重要性越来越显得其具有不可替代性。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即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弊端的一面,那么如何看待网络这把双刃剑呢?

先说说其有利的一面吧。苏珊是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学生,一天,她正在预览室阅读,旧病突然发作,外面的走廊有一个电话,但她过不去,幸好里面有个电脑,苏珊及时用电脑向外求助,最终得救。还上网可以拓展视野,拓宽我们获得知识途径。比如,我们不出户,可以聆听名师讲授,查询丰富的资料,了解国内外大事,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使有限的精力得到延伸。并且上网学习可使我们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我们的主体作用满载网校上进行学习,可以毫顾忌的发问,直到弄懂为止。

既然是把双刃剑,那它的坏处是什么呢?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男孩喜欢沉迷于网络游戏,家人多次劝告都无动于衷,后来父母离异,他就只好跟着母亲生活。母亲文化低,天天在打工,昼夜不分,只为了让儿子生活的好一些。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这个男孩依然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瞒着母亲退了学。由于时间太长,视力急速下降,母亲知道后非常难过,她接了很多的重活,想多挣些钱为治好儿子的眼睛。最终母亲因劳累过度而倒下,之后儿子才渐渐明白自己都做了些什么,出于愧疚,他喝了农药与母亲一同离开了这个世界。网络会影响学习,荒废学业。由于很多人自制力不强,上网成瘾,最后一发不可收拾。逃课、晚归,在网吧中消磨光阴,逃避学习,虚度自己的花样年华。打开书看不下去,读书不愿意张口,拿出笔来不愿写字。由于晚上熬夜,整天昏昏沉沉,怎么不使成绩一滑千里呢?哎,真是浪费了青春,荒废了学业,挥霍了钱财,影响了前途,到头来后悔终生。

网络,确实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可是,孰大孰小,原因全在于人,与网络本身何干?我认为,只要我们正确利用网络,不浏览不良信息,不迷恋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带着一颗上进的心,上网做一些对我们成长学习有帮助的事,网络对我们的帮助一定很大。所以要正确利用网络,让我们健康成长!

篇2:明辨国家网络安全观后感

1正确认识药物毒性,有利于临床疗效提高

黄金昶教授:

药物各有偏性,中医就是以此偏性来治病。什么是毒药? 乃指相对毒性较强者,或药物的中毒剂量和有效剂量比较接近者。肿瘤科运用毒药就比较多,而且都是大剂量应用。肿瘤有其自身的特点,肿瘤之所以难治是因为既有功能性病变也有器质性病变,既有全身病变又有局部病变。局部病变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就是局部有肿物,消除局部的肿物必须用毒药。比如壁虎,我对肿瘤一般用10 ~ 30 g, 因为肿瘤病人需要较大剂量的以毒攻毒药。正确应用毒药, 可以提高中医治疗肿瘤效果。

姜苗主任医师:

毒药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广义的毒药,《素问·异法方宜论篇》说“西方者……其治宜毒药”,从这个含义上讲,毒药包含了所有中药; 二是狭义的毒药,是指有毒性的药物。 毒药的运用至关重要,《内经》有“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的论述,同时又指出“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需要强调的是,即使传统记载无毒的药物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也能变为毒药。古人有关于“人参杀人于无形”的论述,如果把握不当,人参、甘草都可能成为毒药。再如何首乌,历代本草都认为是养血益肝,固精益肾的佳品,但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其肝脏毒性已经被广泛认知。

赵进喜教授:

中医临床疗效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毒药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狭义的毒药,就是毒性药物,对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比如民间流传的“三两三”的那个三分,好多都是毒性药。很多传世名方和被公认为疗效显著的成药如安宫牛黄丸、大活络丹、小活络丹等都含有毒药,仅靠陈皮、枳壳、竹茹、苏叶这些药物治疗大病、危证、疑难症不现实。现在开发的中成药为什么疗效常不突出? 主要就是用开汤药的思路来开发中成药,平常开汤药300 g、400 g的方子,开发成中成药以后,才折合45 g左右,疗效当然不可能太好。好的中成药,其中常常含有毒药、猛药、贵重药,还有所谓“细料药”。因此,要想治大病,真正提高临床疗效,用好毒药非常有必要。

2重视毒药用量与配伍,严格把握适应证

黄金昶教授:

使用毒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了解不良反应。从古代到现代,所有文献提及的不良反应,都要仔细研究,虽然不是每个病人都有,但需要向病人交代清楚。比如斑蝥,有心肌损害、泌尿系反应、胃肠道反应、小腹痛等不良反应; 壁虎治淋巴结肿瘤比较好,但是有时会出现口干。第二,重视炮制方法。比如蟾皮,它主要有消化道反应、心脏损害等不良反应,我们可以通过炮制把毒性减轻。古代是把蟾酥放酒里烤,温度超过110℃ 时对心脏的毒性就很轻。如用炭火烤焦了,其心脏毒性基本上消失了,但是还有消化道反应,容易呕吐; 后来有一个病人,把蟾皮烤焦以后经过特殊处理,剩下的粉就没有消化道反应。还有一个民间的大夫说马钱子一天能用5 g,而药典规定是0. 3 g。他的炮制方法不同: 把马钱子外壳去了,泡7天,用刀把外面一层皮刮下来,刮下来的皮可以外用,然后再泡7天,会有好多沫,每天换一次水,然后把它从中间剥开,把里面毒性最大的芯去掉,这样炮制慢慢加量可以吃到5 g。斑蝥也一定要用炮制过的,闻一闻有盐味( 咸味) 才能用; 然后再把头、翅膀、脚全去掉,因为40% 的毒性都在这些软组织中里面,最后一起蒸鸡蛋羹,不吃斑蝥吃鸡蛋羹。第三,注意服药方法与时间。比如斑蝥,空腹服用效果好; 马钱子需要用蜜丸,睡前服药。马钱子需要注意的是蓄积中毒的问题,用药3个月需要停药,但是蟾皮、壁虎、斑蝥都没有蓄积中毒这个问题,所以服用的方法很关键。 第四,可以通过配伍减轻不良反应。比如蟾皮有呕吐的问题,可以在汤药里配伍和胃止吐的药。第五,给毒以出路。 通过通利二便促进毒从二便排出,如大黄、茯苓、猪苓、泽泻等。第六,中病即止。即“大毒治病,十去其七”,但是肿瘤十去六七后,孕育肿瘤的土壤还在,所以还需要用,但用量可以小一点。

肖延龄主任医师:

毒药应用,需要注意运用中医思维分析。第一,应该重视药物肝肾损害。如心衰本身就能引起肝肾功能损伤,治疗中就更需要注意。蜈蚣对肾脏有损害,用于心衰、肾衰就需要特别注意。本身有肝病者,也需要谨慎对待。第二,重视配伍减毒,注重顾护脾胃。如治疗心衰,蟾皮用量一般为3 g或者5 g,但经常配伍一些健脾理气和胃的药物,如砂仁来减轻不良反应。如马钱子,用来治疗面瘫或者肢体麻木,一般0. 3 g,最多1. 2 g冲服,都是从小剂量开始,同时配伍一些解毒药,比如甘草、白术等; 胃肠反应配伍麦芽、党参、陈皮等。 对“柴胡劫肝阴”的问题,联系四逆散使用白芍、龙胆泻肝汤使用生地的用法,配伍芍药、当归等,都能消除这些问题。药物的毒性可以通过配伍来减轻。第三,要给毒以出路,或者从小便,或者从大便。小便可以用茯苓来祛湿,实验证实茯苓能减轻首乌的毒性。以前用五苓散、真武汤等,但是效果不明显,后来跟张炳厚老师学习茯苓用到80 ~ 100 g,甚至120 g,效果明显提高。第四,注意量的问题。全蝎最大用量为5 g,蜈蚣用3条,全蝎和蜈蚣对肾脏有损伤,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效果不好再加二分之一量。清半夏治失眠用过20 g,水蛭一般用3 ~ 6 g,甚至10 g,未发现水蛭对肝有损伤, 但如果没有血瘀证就可能会出现肝脏损伤了。第五,外用药也需控制用药时间。像生半夏、生南星、生草乌打粉外用治疗足跟痛,一般用五个小时左右,要考虑毒药从皮肤吸收的问题。第六,虫类药需要注意过敏的问题。这种情况我们一般用煎剂,其中有一些蛋白成分会被破坏,即使有反应也只是一些皮疹,不会有剧烈的反应。第七,妇科用药需要特别注意。蝉蜕能导致月经量突然减少,不宜用于处于经期的患者; 还有川芎,古代如果摸脉怀疑怀孕,但是又不能确定,可以给服用少许川芎,如果肚子疼,就是有孕,如果肚子不疼就是没怀孕。当然现在直接查HCG就可以,所以如果患者怀孕,川芎就要少用一些,有时会有腹痛; 还有白芍,备孕的话, 少用生白芍,当归芍药散一般用于治疗怀孕4个月后的妊娠腹痛,但前期应少用白芍。

贾海忠教授:

药物有无毒性与量有关,什么东西过量就是毒。但是我们发现一些药物在一般剂量使用时,常常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就叫毒药。有一本书叫《毒药本草》,想用好毒药,应该多阅读一些类似书籍,对毒药的安全使用方法以及毒药成分都需要了解。运用毒药,首先要从量上着手,把握毒药量的使用。 “毒药缓投”或者“重剂缓投”,一点点加量,患者不舒服时候,就不要加量了。真正用药不在用量大,要四两拨千斤,能做到小量解决问题。用量大只能说明对药物的研究非常透彻,对安全剂量掌握得好,不能说对疾病和人体研究得非常透彻。但是有的药物确实需要大量使用才有疗效,如茯苓治疗心律失常,我常规用量达60 ~ 90 g。还有生半夏、附子一定要久煎,但首要的还是剂量问题,注重“重剂缓投”,这是我的体会。解毒除了药物的配伍,利尿促进排毒也很重要。 还有服药方法与药物毒性有关,烈性药物、毒性药物要饭后吃,或者和饭一起吃,吸收的慢,比较安全。我用马钱子治疗肿瘤、癫痫,王清任的《医林改错》里有龙马自来丹,就是地龙、马钱子,是用黄芪赤风汤送服。马钱子的毒性是蓄积性的,有脊髓兴奋的作用,表现为僵硬、抽搐,小剂量使用,慢慢增加,一般从0. 3 g起,之后0. 6 g、0. 9 g、1. 2 g,而且用5天、 停2天,或者用4天、停3天,可以避免蓄积反应。还有三棱、莪术,一般15 g或20 g。另外十枣汤治疗感染性的胸腹腔积液很好,但是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中病即止。其次,运用毒药,还要重视辨证。通常我们在辨病而不是辨证时,毒性容易出现。比如利水,这不是辨证,而是对一个症状的治法。如腹水水肿,辨证不彻底,没有辨证到具体脏腑、寒热虚实气血阴阳,比如辨证“痰瘀交阻”“痰毒”“热毒”,这样不行。比如化疗药物都有毒性,但是不同患者用药后反应不一,有患者几乎没有药物反应,有的患者反应明显。同样的病,都用同样的药物,这就是辨病用药,没有从深层次了解不同病人病因的差异。我们用中药需要按照中医理论应用,不能按中药药理使用,否则我们的疗效无法提高。比如麻黄也能够降压,如果病人晨起高血压,头昏脑胀,晚上打呼噜,用麻黄就能把血压降下来,因为他打呼噜,脑子缺氧,血压才高的,所以用麻黄宣肺,不打呼噜,脑供血改善,早晨高血压就消失了。我有一个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小方子,石菖蒲、熟地、麻黄,睡前两小时服药,第2天如果口干、头昏脑胀减轻,说明有效,这些都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经验。 至于孕期能不能应用活血药的问题,我常用活血药治疗胎停育和习惯性流产,用少腹逐瘀汤化裁,王清任说这是种子安胎第一方,活血药在备孕和安胎方面用于辨证属瘀血的,效果非常好,但少腹逐瘀汤用的时候,不仅要注意药味,一定还要注意药量,小茴香才七粒,所以量很小。

姜苗主任医师:

曾跟多位名医学习毒药应用,受益颇多。如王沛老师, 过去有很多自制的药面,里面常用朱砂、水银、雄黄、硼砂之类的药物,一些传统的外用药如红升丹、白降丹等治疗包括肿瘤在内的外科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可惜现在受到了很多限制。口服药上,喜用生半夏软坚散结,量也比较大; 还有干蟾皮,但是用炮制的。周平安老师在中药药理学方面有很深造诣,其习用系列“三两三”,其中很独特的就是最后的三分,这仅有三分药量的药物往往是具有毒性的药物,却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关键作用。周老对于风湿免疫方面的病,常用大剂量的活血化瘀药,比如莪术,周老认为莪术除了传统的破血逐瘀作用外,还可以行气健胃。他还有一些独特的用药经验,比如仙鹤草善治劳伤脱力,特别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支、肺纤维化或者是肺癌伴有出血,常用大剂量仙鹤草,用到60 g甚至120 g。葶苈子有强心的作用,尤其是肺心病伴有慢性心衰的病人,用量常达30 g,量小则作用不显。 他反对“细辛不过钱”的说法,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细辛的有毒成分主要是黄樟醚等可挥发成分,所以周老认为抓住痛和寒两点指征,细辛入煎剂可以用至6 ~ 12 g,但煎煮时间要适当延长,祛除挥发油的有毒成分。再如地龙,性味咸寒,常用于呼吸系统的一些疾病和过敏性疾病。周平安老师在祝谌予过敏煎的基础上加石韦、穿山龙、地龙等药物,更增疗效。 刘渡舟老师喜欢用土元治疗肝脏疾病,他治疗肝炎、肝硬化的名方柴胡活络汤里重要的一味药就是土元,疗效很好。现在在临床上治疗一些肝脏系统的疾病,一些难治性的疾病, 如骨髓增殖性的疾病、骨髓纤维化、慢性再障等,用土元配红花这个药对,常可获效。还有就是一些鲜动物药,比如治疗肝癌的金龙胶囊最主要的成分就是中华大壁虎,就是守宫, 然后还有白花蛇、鲜蕲蛇,三种动物采用速冻的方式,然后再做成胶囊,这样最大的限度来保持它们的有效成分。此外,还有合理炮制、合理配伍、合理服用等都需要注意。给药途径同样非常重要,比如某些不宜口服的中药煎剂可以采用灌肠方式给药。这其中有两个注意事项: 一是滴速要慢。直肠同样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 再一个是温度,一般保持在37 ~ 42℃ 之间,这个温度病人比较容易接受。

3重视医患沟通,保证医疗安全

黄金昶教授:

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医疗安全也很重要。临床用药是为了解决患者痛苦,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很重要。一定要重视医患沟通,尤其是在用毒药之前,自己需要完全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向病人交代清楚,可能会发生何种反应,发生了何种反应时该如何处理。化疗药副反应不少,但写得很清楚,病人了解了就不找医生的麻烦,所以告知很关键,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非常重要。部分肿瘤西医没有办法,当你看到病人痛苦的时候,不能因为这个药有点毒性就不用了。

储真真教授:

癌症的病机主要是癌毒,用毒性的药物治疗就是以毒攻毒。全蝎、斑蝥、蜈蚣,还有守宫,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这些药物具有抗癌的效果。临床应用这些药物的用量也比较大,在病人有肿瘤转移的时候,全蝎的用量会用到15 g,再配上守宫或者土元,效果会更好。局部肿瘤形成比较浅表明显的, 比如乳腺癌,或是淋巴结肿大等情况,我们就可以使用一些毒性比较大的药物进行外敷。外用的时候生半夏可以用到20 g,还有生南星、蟋蟀、蝼蛄这类药物,毒性吸收的会减少, 所以我把这些毒性药物加大剂量外敷,确实有效。我们在用蟋蟀、蝼蛄的时候一般都是打成粉,用醋或酒调制之后外用, 用完之后有些病人会有瘙痒感、起水泡,但是复查之后显示确实有的病人包块缩小。这种方法可以敷在局部皮肤上治疗乳腺癌、肿瘤淋巴结转移后如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局部用药,尤其是局部外用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赵进喜教授:

比如川草乌的用法,除了配伍以外,炮制也很关键,还有煎服法,川乌在酒里头副作用就更大,引起心律失常是一个致命性的,存在个体差异。《药典》规定的川草乌剂量很小, 应该尽量遵从《药典》。曾见天津著名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家伊永禄教授、老中医王世福教授常用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治疗心血管病与类风湿等,很受启发。但应该注意的是, 应用附子、乌头,是为了治病,还是为了止痛,如果仅仅为了止痛,则临床意义会大打折扣。类风湿关节炎等难治病,如果用乌头汤真能解决问题,才有冒风险的必要。看病不是斗狠比胆大,一定要以患者健康与医疗安全为前提。如果小剂量就能取得疗效,决不用大剂量,小剂量无效,再渐渐加量, 不失为一种临床可行的思路。

4读经典跟名师,参照现代药理研究

贾海忠教授:

学习应用毒药,首先应该读经典,多读书。有一本书叫 《毒药本草》,想用好毒药,应该多阅读一些类似书籍,对毒药的安全使用方法以及毒药成分都需要了解。

赵进喜教授:

临床实践中,首先不要害怕毒药,若不敢用毒药,便失去了进步的机会。要做到胆大心细,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 还有合理的配伍、改变剂型、注意炮制等都是需要注意的。 只有多拜名师、细摸索,熟读经典、勤临床,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毒药。多拜名师,学习其宝贵经验,然后自己试用于临床,方能逐渐积累成自己的经验。熟读经典,但亦不可尽信书。比如张锡纯认为水蛭水煎不好,当用生水蛭粉冲服, 虽然从节省药材、保护中药生态的角度出发,应该提倡用散剂冲服,但并不能说明水煎无效。《伤寒论》里有抵挡汤、抵挡丸,教材说抵挡汤力量大,治疗膀胱蓄血重症,抵挡丸治疗蓄血缓症,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抵挡丸比抵挡汤厉害, 请看吃药以后的反应,抵挡汤是“大便利则已”,抵挡汤是通大便的。抵挡丸是“蒣时当下血”,吃完月经就来了,所以它是力量最大的,抵挡丸实际是煮散剂,总的来说疗效作用还是比较剧烈。所以开丸药,当分两套思路: 一套是养生方思路,比如薯蓣丸,就是那种典型的后世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丸。另一套思路就是大黄蛰虫丸、抵挡丸之类的治病方。所以不用毒药,想治大病不可能有疗效,张山雷有一句话: “非人参、附子、石膏、大黄不能起死回生。”这四味药是代表,没有这四味药,不能起死回生。另外,学习传统著作也需要结合现代药理知识,比如乌头、附子的有效成分不是“乌头碱” 而是“乌药碱”。乌药碱需久煎才可煎出,而乌头碱经久煎会被分解,因此久煎后效果更好。当我们明了毒药的药理知识,用药时便可有的放矢,尽可能规避风险。

刘宁博士:

学习应用毒药经验,要注意继承前辈的经验,同时自己要多看书,重视日常积累。临床治疗痛证、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类疾病等,开始主要是以乌头、附子、细辛、麻黄这一类药重用来止痛,。有疗效,也有的出现不良反应,所以临床使用要严格控制剂量。但是远期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但通过针灸,应用神经触激术,就是对神经附近有一个强烈的刺激,患者有一个放电样向下肢窜的感觉,同时结合膀胱经的刺激,各种神经痛都可以应用,效果也非常好。中药和针灸作用是一样的,中药的作用就是兴奋神经,神经本来是没有动,是通过药的作用使他兴奋,但是一旦血药浓度下去, 它还是处于抑制状态,针灸就是直接作用在局部以后,让它自己跳一下,周围的卡压、黏连都可以消失。对于皮肤病,比如有部分顽固的牛皮癣,一般苦寒清热凉血药无效,结合 《外科正宗》所论,用大剂量的麻黄、桂枝发表,虽然暂时可能加重,最终还是能取得特殊的疗效。当然,这些方法的应用,一定要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认为,针药并用效果更好。

姜苗主任医师:

经典学习和药理学习确实很重要。首先,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病用药,需要学经典。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四气五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也讲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这些也为毒药的应用提供借鉴。研究肿瘤治疗时经常看到 《重审十八反》这一类的书和文章,都是有关重新审视传统毒药的研究与实践,均值得参考,因此对古人的经验既不能轻信也不可随意否定。古书上一些记载比较值得参考,比如斑蝥去头足、麻黄去节、煮沸去上沫等,这些煎煮方法,炮制方法,都提供了许多思路。其次,要把传统的中药本草理论和现代药理学相结合。周平安老师讲过两种食物: 一个是蕨菜。周平安老师说现代的蔬菜、家畜、粮食,都是经过几千年的驯化,去除有毒元素,留下对身体有益的东西。现在部分人却过分夸大吃野菜的益处,忽视了其毒性,比如蕨菜,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明确将其定为致癌物。另一个是马齿苋, 也是经常食用的野菜,但中药药理学指出大剂量马齿苋可以导致子宫收缩。周老就曾亲见因大量食用马齿苋做馅的包子而致流产的案例。关于当归是保胎药还是堕胎药的问题, 历代文献众说纷纭,但现代药理学就很明确地指出,大剂量的当归会兴奋子宫,导致流产,所以不能说当归、黄芩、白术、 砂仁这类的药物一定就可以安胎。中药药理学为临床应用毒药提供了许多指导依据。

5结语

毒药是中医治疗重症、危症与疑难病症的有力武器,目前受到冷落,严重影响着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如何安全有效运用毒药,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古今医家均围绕 “增效减毒”的问题从炮制、剂量、配伍、服用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诸多探索,形成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有效经验,为我们如何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借鉴。 我们需要回归中医思维,只有通过读经典、拜名师,重视辨证论治,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重视医患沟通,才能学好应用毒药治病的经验。

摘要:毒药攻邪,合理应用毒药,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尤其是疑难病疗效。但临床应用毒药必须以患者安全为首务,明辨病因、病机,准确把握药量,注意配伍,以尽量减少毒药不良反应。要掌握毒药应用技巧,应该注意向经典学习,向老师与同道学习,胆大心细,才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上一篇:市府领导贺人寿保险公司乔迁致辞下一篇:《冶金工程概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