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北井下轨道运输措施

2024-04-08

芦北井下轨道运输措施(精选5篇)

篇1:芦北井下轨道运输措施

井下主要轨道巷“开车不行人,行人不开车”

安全措施

为确保主要轨道巷(包括:平巷、斜巷)安全运输,保障各单位工作人员的安全,主要轨道巷严格执行“开车不行人,行人不开车”制度,现将有关措施制定如下:

1、井下主要轨道巷严格执行“开车不行人,行人不开车”制度(开车不行人属义煤公司安全红线第29条规定),安检科现场监督落实,确保安全。

2、各主要轨道巷及平巷运输队设专人把口,安检科监督落实,严格执行“开车不行人,行人不开车”制度,确保运输安全。

3、运输队轨道检修人员需检修轨道时,必须提前与调度室联系,待调度室同意后,再与绞车司机、信号把钩工联系,停电闭锁,挂牌管理,并做好记录。

4、运输队负责各主要轨道巷的上下口的把口工作,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严禁脱岗。

5、运输队每班安排专人对轨道质量、一巷三档、语音、声光信号装置等进行详细检查,确保轨道质量达标,安全设施齐全可靠,语音声光信号清晰完好,并及时清理轨道巷的杂物,期间由现场调度员协调,严禁开车。

6、各平台车场信号把钩工必须严格按规定挂车,严禁超挂、超运车辆;并对物料的装载、捆绑及车辆(包括:四超车辆)完好进行严格检查、验收,装车、捆绑不合格或车辆不完好严禁打铃开车。

7、运输队在各平台车场悬挂警示牌;每班安排一名队长或班长监督把口情况。

8、各平台车场绞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严禁脱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9、运输队必须每班安排专人对绞车、钢丝绳等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如发现绞车不完好、钢丝绳存在磨损严重、断丝断股等不安隐患时,必须立即停车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方可恢复运转。

10、调度室应每班安排专职调度员现场协调运输工作,保证运输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

11、安检科应每班安排专职检查员在各平台口监督把口及各项措施的落实执行情况。

12、其它未尽事宜,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及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机电科 2014-4-25

河南能源义煤公司

杨村煤矿

井下主要轨道巷“开车不行人,行人不开车”

安全措施

编号:YMCS-JD-YCK-2014-119

措施批准时间:2014年4月25日 措施执行时间:2014年4月25日

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

机电

安检

写:李强科:张水生科:时小峰总:胡万松工:杜建鹏

2014-04-25

2014-04-26

2014-04-26

2014-04-26

2014-04-26

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

编写:李强2014-01-25

机电

安检

总科:科:

总:工:

篇2:芦北井下轨道运输措施

井下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单位:编 制 人:编制时间:

井下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初审:

初审意见:

预审:

预审意见:

井下运输安全技术措施会审记录 会审人员签字:

生产部:

机电部:

通风部

调度部:

安全部:

生产经理:

机电经理:

通风经理:

安全经理:

总工程师:

编制人:

会审意见:

井下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为保障我矿井下运输工作安全进行,特制订本措施。所有参与各专项运输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施工负责人:陈积胜 安全负责人: 一般规定:、从事运输作业人员必须经入井安全知识培训、技术操作规程培训和现场实际操作培训并合格(实际操作培训以矿机电部门据现场实作考试确认是否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每班进班前必须由区队组织开好班前会,交待清楚本班工作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班与班之间必须做到现场手上交接班,交接班时交班人必须交清上一班工作情况和遗留问题,接班人进班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所使用的设备和安全保护设施并进行试验,处理上一班遗留问题,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各工种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相关运输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按章操作,拒绝违章指挥,严禁违章操作、违犯劳动纪律,严禁冒险蛮干。

4、运输轨道必须按《 窄轨铁道》 相关要求和标准进行敷设和维护,运输队必须每周对全矿主要运输线路和提升上山轨道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安排人员整改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做好周检、整改和验收记录备查。

一、大巷行走安全技术措施

1、在大巷行走时,严格遵守“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制度,禁止嬉戏打闹。

2、在大巷(主运巷)行走时,要走在巷道两边的人行道上,严禁行走在轨道中间。

3、如在大巷内(辅运巷)行走时有车辆经过,应及时躲至距道边宽度不低于400mm的巷道宽敞处或及时躲进附近的躲避洞室内躲避,禁止“扒、蹬、跳”。

二、扛运物料行走安全技术措施

1、人员搬运、扛抬物料时必须事先熟悉搬运路道及巷道状况。

2、行走路道一定要畅通,路道如有杂物阻挡时要先清理通顺后再进行搬运。

3、搬运、扛抬物料时注意力要集中,如果前后有人同时扛运,必须保持10米以上间距,防止间距过小相互碰伤。

4、扛抬物料时要量力而行,重量超过45公斤或长度超过3米时要有两人以上合力搬抬。

5、两人以上合力搬抬物料时要有统一口令、同时用力。用手抓物料时一定要抓牢,避免抓滑出现意外。

6、物料运送到指定地点后一定要轻放,严防猛扔摔坏物品或弹伤人员。

7、抬运不规则重物时要用铁丝或油丝绳栓牢后用结实工具抬运。

8、扛运物料通过采面时,要走在支架中间,脚下踩稳手扶好慢行,防止踩空踩滑造成伤人。

三、巷道小绞车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1、运输路线轨道扣件齐全,质量符合要求,并定期检查,及时维修。

2、绞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

3、运输所用绞车、设备安装必须满足“三固定、四保险”要求,达到完好标准,方可使用,并定期检查处理。

4、各部绞车声光信号必须完好,制动系统灵敏可靠。

5、运输期间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6、运输路线中各变坡地点“一坡三挡”必须完好,坚持正确使用,并保证常闭状态,各作业地点必须协调作业。

7、绞车司机开车前必须认真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制动系统是否灵敏可靠,信号工必须检查声光信号是否完好,如有问题,必须经处理后,方可进行提升运输工作。

8、绞车司机随时检查各部绞车钩头、绞车绳的完好情况,并坚持使用好保险绳。

9、把钩工严把挂钩关,钩头挂不好,不准发出信号。

10、信号工要保证信号清晰准确。

11、绞车司机开车前,做到手不离闸,信号工手不离按钮,二者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密切配合,做到开车稳,停车准。

12、绞车司机操作时,要集中精力,听清信号,随时注意绞车的受力情况和绳道方向,绞车受力异常时,要及时停车查明原因,待问题处理后方可开车,严禁生拉硬拽;并时刻注意对方传来的开、停车信号,做到开车、停车、倒车及时准确。

13、现场人员听到开车信号后,要迅速躲到安全地点,并坚持“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制度,所有人员必须躲开绳道,严禁人员紧跟随车辆,以防断绳、脱钩等伤人事故。

14、运输过程中,每次挂车时,必须按照绞车操作牌上规定的车辆数量进行挂车,必须使用好连接装置。

15、运输大型设备时,必须认真检查装车质量,如不符合要求,必须在及时处理后,方可进行运输。

16、变坡点处下车时,严格掌握松绳长度,防止松绳过多导致下放过快断绳,提车时严禁硬拉硬拽。

17、若在有坡度的地方倒换钩头或停车等情况时,必须专人负责,利用牢固的挡车器挡稳,严禁无绞车绳吊挂,停车去掉钩头。

18、摘挂钩要专人负责,钩头、联结环等,确保牢固可靠,经检查无误,符合要求,再操作。

19、挂运大件时,必须专人用三环链、25T连接环上满扣拴牢,经检查无问题后,通知周围人员躲到安全地点。由专人打点、传号,做到开、停、刹车及时。

20、处理掉道车时,必须紧好绳、掩好车,处理时必须在现场跟班人员指挥下进行,合理使用导链,严防错误操作伤人。

21、运输过程中,关键部位必须由跟班副队长或班长现场盯住,各作业人员必须服从现场指挥人员调度指挥。

22、提车运输过风门时,必须保证过一道关一道,严防矿车撞坏风门。

23、运输前,必须对巷道内的瓦斯抽放管、水管、电缆、信号线、电话线、监测线等设备做可靠性吊挂,防止受到破坏。

24、车场推车、倒车必须严格按《规程》规定执行。

四、大件运送、装卸车安全技术措施

(一)、大件运送安全技术措施 1.运送大件时要专人指挥,统一协调。

2.运送大件时,首先要检查运送路线的路道、绞车绳、一坡三挡装置的完好情况,确保运送顺畅,不符合规定,严禁运输。

3.若大件装在花栏车或平板车上时,要用铁丝、油丝绳刹紧或用螺丝上牢固。

4.利用绞车拉运大件时,人员躲开绳道,严格按照绞车使用安全措施执行。

5.运送大件要对运送道路进行清理,防止碰坏电缆、单体柱或其他设备,道路不够宽、不够高时严禁强过。

6.运电机、开关等电气设备遇到水坑时,要将水坑水抽干,严禁电器进水。

7.车辆过后要把运送大件时拆掉的棚子、腿子补齐,对道路进行清理、平整。

8.当人员抬运大件时,专人指挥统一协调,稳抬轻放,身体各部位严禁伸入重物下面。

(二)、大件装、卸车安全技术措施

在井下使用导链起吊大件、装卸车时要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1.作业前先观察顶板情况,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2.使用导链装卸车时,首先要检查导链的完好情况,将导链固定在顶板完好、支护牢靠的地点,并设专人观察,随时,注意导链运行情

况及周围环境,严禁强拉硬扯或超载使用。若大件须暂时停留半空中,要把小链栓在大链上,并穿上限位销,防止导链滑链伤人。

3.钩头起吊时,用力要均匀,发现导链受力异常时要及时查明原因。

4.起吊、拉运大件时,首先要保护好易受损部位,防止戗坏大件。直接用导链起吊大件时,人身体要躲开导链和被吊物体可能窜出的方向。

5.起吊大件前必须发出信号,人员离开大件,起吊物下方或下部严禁站人。将吊绳逐渐张紧,使大件微离基面100mm左右,进行试吊,检查物件应平衡。如有异常,立即停止吊运,将物体放回原处后进行处理。

6.被吊物体的活动部分必须可靠固定,试吊可靠后正式起吊。7.在任何情况下,严禁用人体重量平衡被吊运的重物,不得用手直接接触已被重物张紧的吊绳、吊具;严禁用手直接触对接面、连接孔或缝隙。

8.活动部分装车前要有牢靠固定,并将各部螺丝、销子补齐、紧固。

9.装车时不能装超长、超宽、超高的物件,车体固定牢固,确保装车、刹车质量。

五、斜井提升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l、每班进班作业前,各工种必须认真检查所需使用的设备、设施和安全保护装置,发现问题和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汇报并积极协助处理,只有各种设备、设施完好,安全保护装置灵活可靠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提

升运输。

2、出现以下任一情况,严禁提升:

(l)“一坡三档”等任一安全装置不灵活或失去作用时;(2)内齿轮绞车制动手把压到水平或超过全行程2 / 3 刹不住车时;

(3)制动闸上沾有油脂时;

(4)提升钢丝绳磨损、断丝超限、锈蚀麻坑形成沟纹、钢绳打结、起扭、马蹄钩损坏时;

(5)信号不清时;

(5)信号把钩工没有全部到现场时;(6)提升道上有人行走时;

(7)提升道轨道或地滚安装威胁提升安全时。、提升运输过程中,必须对提升的矿车(矿车联接装置、轴、销、叉子、轮子等)经常检查,不合格的矿车严禁使用。矿车联接装置不合格(如矿车碰头、插销、三环钩出现裂纹、保险绳磨损、断丝超限或锈蚀严重等),严禁使用(必须空车拉出地面检修后使用)。、必须按规定数量和要求组列提升,对大型材料车必须按规定进行单钩提升,任何情况均必须坚持使用好“一坡三档”和保险绳,保险绳必须保住所有串车,严禁甩开保险绳和安全设施运行。、必须坚持做到“行人不提升,提升不行人”的提升安全规定,主要提升道严禁行人,若因检查和维修需要行人时或在提升道作业时,则必须先与上车场信号把钩工和绞车司机取得联系,停止绞车运行后方可行人或在提升道做检修维护工作。行人通过或施工作业完成撤离提升

道后,再与车场信号把钩工和绞车司机取得联系后,方可恢复提升作业。严禁爬、蹬、跳车和赶矿车。

6、各工种必须按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绞车司机必须严格按提升信号开车,信号不清严禁开车。每次启动绞车时必须先合电,再进行提升或下放作业,做到起车和停车要缓慢,加速要平稳。严禁不带电下放矿车或放飞车,严禁蹬绳。信号把钩工必须先连接好钩进入躲身铜后,才能发送开车信号,并目迎目送串车上下笼坡,严禁发送开车信号后才进行连钩作业。

六、用人力推车安全技术措施:、采用人力推车时,人力推车工必须站在矿车尾部推车,严禁站在矿车两侧推车或站在矿车前方拉车。、人力推车工一人一次只能推一辆车,推车时必须随时携带刹车棒控制车速,确保能随时能停车,严禁放飞车。、人力推车工必须随时注意前方,发现前方路况、巷道状况有问题或推车受阻时,必须立即停车,严禁强行推车。同向推车,当坡度<5 ‰时,间距不得<10m;当坡度>5 ‰时,间距不得<30m : 当坡度>7‰ 编时,严禁人力推车。

4、人力推车工在推车进、出车场前,必须先了解车场情况并与车场所有作业人员联系好,确保安全,并且不给其它作业地点造成生产影响后方可在车场推车。

七、处理跳车安全技术措施:

1、凡发生跳车事故,必须由现场作业人员查明〔 斜坡跳车事故必须由上往下检查)跳车现场情况:跳车地点、跳车数量、所跳车辆的联接情况、位置关系和装载情况及其与周围巷道和其它设备设施的关

系,拿出初步处理意见。并向调度室和所在区队现场跟班队干(或区队地面值班队干)汇报清楚现场情况及处理意见。

2、区队地面值班队干接到汇报后应立即通知现场跟班队干到现场负责处理。区队现场跟班队干接到汇报后根据汇报的现场情况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核实情况,根据现场情况,拿出跳道车的抬车的处理方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交待清楚安全注意事项。

3、抬车时,必须至少有2 人以上,明确一人负责安全,选择好工具,约定好信号,安设好警戒,并将车辆可靠制动,防止在处理跳车过程中车辆被抬上轨道后因车辆滑动伤人或因所用工具、人员配合不当和其它人员、车辆进入抬车现场等出现事故。、在提升上山、车场处理各类跳车或在平巷处理重车、机车、大型材料车或多辆空车跳车事故时,区队跟班队长必须亲自到现场指挥,负责事故处理的安全工作。

5、平巷处理跳车的安全技术措施:

(1)运输队应在运输平硐、各水平运输大巷适当位置备好处理跳车事故的设施,如长木棒、木蹬、短节钢轨、起道机或千斤顶等。

(2)出现跳车事故时,跟车工应立即发出停车信号,机车司机发现负荷突然变化、声音异常或接到停车信号应立即停车查明原因。

(3)处理跳车事故时,只能逐辆进行处理,其余车辆应采取措施使其与处理的矿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可靠制动,防止在处理矿车时因其它矿车滑动或翻倒伤人。

(4)抬车时,把矿车的另一端应可靠制动,先把矿车的一端抬上道。然后再把抬上道的这一端可靠制动,把另一端抬上道。

(5)抬车前应对所用工具和设施指定专人负责检查,确认无误后方

可使用

(6)除有复轨器外,严禁来用动力复轨。

(7)抬车必须随时注意抬车工具回弹、滑动、断裂或损坏伤人。

(8)抬车过程中,矿车两侧严禁站人,防止矿车侧翻伤人。

6、斜井处理跳(跑)车的安全技术措施:

(1)斜井提升过程中:信号把钩工应做到“目迎目送”,发现矿车跳道或提升龙坡上声音异常应立即发送停车信号(若为主井则必须发送紧急停车信号),绞车司机接到停车信号后立即停车查明原因进行处理;绞车司机必须集中精力,发现负荷异常或钢绳巨烈抖动,必须立即停车检查。

(2)到提升坡上检查时,人员必须从上至下进行检查,下车场必须安设警戒,严禁人员由下车场进入龙坡检查,下车场内所有人员必须进入安全铜室,跳车下方提升道上和下车场严禁有人。

(3)在斜井坡上处理跳车时,从上至下逐辆进行处理。处理的这辆矿车必须联接好大钩,用好保险绳,插销用铁丝可靠固定在矿车碰头上,防止冒销,所有人员撤到安全处后才能由指定的人员发送提升信号,绞车司机启动绞车收紧余绳,防止矿车抬上道后下滑。其余车辆必须用钢绳可靠稳固在轨道上,防止车辆下滑。

(4)处理跳车过程中,矿车下方及倾斜方向严禁站人。若必须在矿车下方作业时,矿车必须采用钢绳可靠稳固在轨道上且下方作业人员必须找好退路横向撤离。若须启动绞车,在启动绞车前所有人员必须撤到跳道车辆上方的安全位置,绞车启动必须平稳且速度必须控制在lm / S 以内,防止蹬绳。

(5)提升道处理跳车严禁采用绞车强行牵引。

(6)连接大钩的矿车处理上道后无法连接第二辆矿车时,必须把矿车调入就近车场,然后把大钩拖到下一辆跳矿车处连接,处理方法同上。

(7)处理跳车前必须指定专人对所使用的工具和设施进行详细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投入使用。

篇3:芦北井下轨道运输措施

1 煤矿井下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的组成

1.1 系统概述

井下轨道运输监控系统作为一种自动调度系统可以检测车辆的运行状况, 在运行时需要发挥就近的智能控制分站的作用, 调度人员要掌握界面显示的信息, 这种信息主要是通过现场总线数字网络来传送, 当运输调度中心接收到信号时还需要利用计算机的运算功能, 这样才能得到具体的控制指令, 同时还要重视一些调动工作如:道岔位置和进路开放, 它们的完成质量严重着该系统的工作效率, 这种机车运输安全监控主要是依靠分布式工控网络来完成整个操作流程, 它通过独特的传输介质对运输的机车进行监控, 在无触电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轨道运输的安全性。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很多功能, 比如说对故障进行检测、对生成的信息进行管理、可视化监控等。

1.2 系统的组成

井下轨道运输监控系统在结构上有很多层次, 通过运用多层总线混合结构可以完成对机车的统计和定位, 这种系统在二级或三级网络的配合下完成相应的检测工作, 主控室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 比如说设在地面或井下, 这种位置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来确定, 巷道井壁上的智能控制分站可以直接管理一些设备, 如:传感设备和执行设备, 而巷道井壁上的另外一些装置主要发挥着交换信息的功能, 这些装置主要有收信机和发信机。智能控制分站在与工控机通信时需要使用特定的端口, R S485总线在井下通信环网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使井下的布线工作更加简便, 通信电缆的数量需要有一定的要求, 通过分析综合监测系统的机构图可以深入地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

1.3 系统的理论基础

井下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的通信环网能够将各环节的系统连成一个整体, 这种连接方式采用了工业现场总线技术, 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实现有线和无线通信。运输监控系统还需要使用调度算法来完成机车的有序智能调度, 这种进路式的调度是建立在Petri网模型上的。这种独特的系统理论基础使该系统有着良好的运输功能, 选择不同的通信方式会影响数据的传输效率, 并行通信在传输数据时是在多根传输线上进行的, 不同的数据有着不同的传输路线, 同时需要采用控制线来完成这种以字节或字为单位的运输, 这种控制线是在数据通信联络时使用的, 而另外一种以位为单位的通信方式通过不同的通信模式则可以极大地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调度站硬件设计

调度站由不同的设备构成, 这些设备主要有监控计算机、显示器和控制操作台, 监控计算机采用的是引进的原装设备而软件主要是国内比较成熟的产品, 比如说M C G S, 这种设备在操作的时候比较方便, 大部分时候, 列车的运行可以靠这种机器的自动调度, 然而并不是每次自动调度都能够正常的运行, 因此适当的人工干预是必要的, 在机器运行的时候调度员和系统管理员都能够模拟轨道中车辆的运行情况, 而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系统的调度方案和参数进行修改, 这种人工的干预也是严格按照系统的方便性特点进行的。控制系统有很多种显示设备, 每一种显示终端都有自身的优缺点, 比如说液晶屏在维护方面比较困难, 而且在显示的时候视角比较小, 这些缺点会严重想像系统的显示效果;动态模拟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很多问题, 这种庞大的设备需要占用很大的用地面积, 而且机车靠近时并不能显示车号, 这种终端的防爆性能比较差, 这些特定的性能严重影响系统的改造。

2.2 井下智能控制分站硬件设计

智能控制分站需要连接特定的总线才能发挥作用, 本安电源和各种文本显示器是井下智能控制分站的主要组成部分, 无线的通信方式对于收信机和发信机的运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控制分站的一些端口连接执行元件转辙机会使整个系统的接线更加方便, 而这些端口主要是PLC的输入输出口。

2.3 测控现场设备硬件设计

井下收发信机作为一种硬件设备需要不同的装置, 发信机在运行的时候需要特定的电源装置来完成供电, 发信机传递的车号、车类和车速的信息会被天线接收, 然后再传给智能控制分站, 最后经过网络设备传到上位机监控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接收信号的天线一般是安装在各监测点。无线收发装置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井下车场的长度, 如果超过规定的标准, 那么就应该安装功率大并且频率高的装置, 这种装置能够远距离地接受信号。在选择无线数据传送模块的时候充分考虑模块的发射功率, 高抗干扰能力的模块会采用独特的调制方式, 多种通信接口方式有利于提高数据的传送效率。收发信机之间的通信协议是固定的, 收发信机在安装的位置上有很大的差别, 作为通信主站的收信机可以主动发起通信, 并且能够读取发信机的信息, 这种信息只有当作为从站的发信机进入收信机的范围后才能显示出来。测量机车的转速需要使用变换器, 然而传感器在运作的过程中会发生漏检的情况, 这主要是受到外来物的影响, 再加上井下工矿比较复杂, 因此为了保证运输的安全, 可以引进一些性能比较好的传感器来完成测速工作。

3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的程序设计能够补充和完善一些功能, 比如说机车的调度和定位就需要发挥软件的功能, 智能控制分站的通信需要专门的数据接收区, 因此在数据通信的过程中需要配置N ET_EX E指令, 这些指令的操作要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收发信机之间也需要采用特定的协议才能完成无线通信。

4 结论

煤矿井下斜巷轨道运输检测系统的结构比较复杂, 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各个领域的研究, 从而一定程度上扩大该系统的运用范围, 面对系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可以通过技术分析来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大怀.斜巷安全设施远程化操控改造技术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 2013.

[2]韩向宾, 刘垚, 韩雪华.斜巷安全设施自动化控制研究与应用[J].煤矿现代化, 2013.

篇4:论新技术在井下轨道运输的应用

【关键词】新技术;井下;轨道;运输

目前,煤矿井底轨道线路复杂、距离长,担负着矸石、材料、人员的运输任务。随着生产迅速增长,运输车辆随之增加,面临着安全隐患大,运输效率低等问题,制约了该矿的安全、高效生产。为了保障运输安全、提高指挥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和顺应社会的发展,研发了新型井下轨道运输智能交通信集闭系统,具有技术起点高,功能齐全,完全能够满足井下轨道运输情况等特点。

1.提高体系可靠性的措施

1)提高体系的抗干扰能力,硬件以及软件要到达体系的要求,体系必需有单独的接地,调度站内的装备以及外围装备都要可靠接地以减少干扰。

2)由于井底车场周围有很多机电装备,如晋升卷扬机、水泵、电机车以及一些监测装备等,动力电缆以及控制电缆有20条,较强的干扰旌旗灯号会对信集闭体系孕育发生影响。信集闭体系所用电缆要以及动力电缆、控制电缆离隔一定的间隔,如能别离悬挂在巷道的双侧效果会更好。

3)信集闭体系数值传输要用单独的电缆,制止以及其它的电源线共用一根电缆,如许可以制止信集闭体系自身互相关扰,最好用光纤传输数值。

4)传感器用的接近开关应选择防水型的,防止水分进进入国境内其内部而损坏传感器。其机械传动部分应接纳比滚轮式传感器可靠性好的偏移式传感器,不管机电车的速度快慢,只要机电车的集电弓颠末传感器就能收罗到旌旗灯号,旌旗灯号丢掉征象很少发生。

5)电动转辙机所用的机电要选择密封性好的,防止水分进入国境内造成机电接地而损坏,如选用电磁阀控制的气动转辙机效果会更理想。

6)加强对全般体系的管理以及维护对单薄环节早发明、早处置惩罚,制止变乱进一步扩大。

2.延长蓄电池电机车在煤矿井下的使用寿命

煤矿井下采区的平巷运输多采用蓄电池式电机车运输。由于各单位管理和使用方法有较大区别,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也存在较大差异。

管理方法不同。有些煤矿在采区使用地点就地充电,由机车的使用人员代管。机车上使用一块电池,将备用电池充电。其缺点是充电机的利用率低;蓄电池中的电解液蒸发后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充电点不能保证建在总回风巷附近;充电时间没有保证。有的煤矿在井下充电室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使充电室内的回风流直接进入总回风巷,并安装多台充电机同时对多组蓄电池进行充电,为井下所有的蓄电池电机车提供足够的电源,在机车使用地点设换电点。其缺点是须提前指定运输地点。

充电方式不同。分散充电—随掘进工作地点的变更随之移动充电机的位置,多数单位对一台充电机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不如对待瓦斯那样重视,违反了《煤矿安全规程》中的规定,含有氢气的风流对现场人员身体健康有伤害。集中充电—充电室位置设计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充电过程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能直接进入到总回风巷中,对现场人员身体健康没有伤害。

电解液配制。电解液密度过大或过小都影响到蓄电池容量和使用寿命。蓄电池初充电。电解液的高度在单只蓄电池中以高出极板15mm为宜。液面过高,初充电过程中由于产生热量而膨胀溢出箱体外,腐蚀箱体和地面;液面过低,因发热蒸发露出极板,使蓄电池容量降低。初充电完毕停电24h后再调整单组蓄电池中的电解液密度。如果电解液密度高于1.26kg/L则补充蒸馏水;如电解液密度低于1.23kg/L则补充密度为1.30kg/L的电解液。

3.变频调速技术在电机车电动机的应用

电机车是矿井轨道运输的主要牵引设备。其中,架线式牵引机车多年来一直沿用结构复杂、故障率高和维修费用大的直流电动机,且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矿山牵引机车还在使用触头电阻调速方式,处于耗电量与维修量大的状态。由于变频调速牵引机车采用了故障率低和性能可靠的三相异步交流鼠笼式电动机,结合技术先进与节电效果显著的变频调速器,取代直流电机车比较落后的驱动技术,达到了当代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由于工作环境特点所致,矿用电机车调速系统处于频繁的启动、制动和加减速等状态,还要适应负荷上下坡和颠簸路况等情况,因此要求电动机启动转矩大、过载能力强。另外,调速系统不但要能四象限运行,还要能再生制动到低速。这样,当负载转矩增大时,转速就能迅速下降,而电动机输出功率基本不变,从而使电动机不易因负载增大而引起过载。反之,当负载变小时,电动机转速能自然上升,以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此外,为防止主轮打滑,调速系统还应考虑具有最大转矩限幅功能。由于逆变器和电动机都安装在电机车上,所以整个调速系统应尽可能设计得体积小、重量轻、硬件结构简单和控制方便。

4.斜巷常闭挡车栏自动控制装置研究应用

其工作原理如下:当列车正常下行的时候,只要行驶至测速区AB(传感器)处,传感器A接收到矿车下行的指令对其进行检测。传感器B发出信号传递给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由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判定矿车是否在正常行驶速度范围内。若矿车正常运行,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触发电磁气控阀动作,挡车栏抬起,指示灯变为红色;若矿车超速运行,则常闭挡车栏不动作并且发出报警信号,将信息反馈给绞车司机,预防事故的发生;当矿车下行并通过传感器C的时候,传感器C发出信号给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触发电磁气控阀动作,挡车栏常闭,指示灯变为绿色。矿车上行时首先经过传感器C处,传感器C接收到矿车上行的指令,传感器C发出信号传递给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判定矿车是否在正常行驶速度范围内。若矿车正常运行,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触发电磁气控阀动作,挡车栏抬起,指示灯变为红色;若矿车超速运行,则常闭挡车栏不动作并发出报警信号;当矿车上行行并通过传感器B的时候,传感器B发出信号给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触发电磁气控阀动作,挡车栏常闭,指示灯变为绿色。操作系统还具有电手动操作和气手动操作。

当电自动操作出现故障或其他原因不能正常使用时,按下切换按钮可转换成电手动操作,利用控制面板上的按钮进行操作。同样,当出现停电或其他原因造成电自动操作和电手动操作均不能使用时,可转换成气手动操作。

小结

新技术在矿井地下轨道运输方面的应用,大大改善了轨道运输的技术条件,节约了运输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这种新技术尤其适宜在国有大中型煤矿广泛推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毕成,孙祥坤,韩义.济二矿采掘工程平面图数字化管理系统[J].煤炭技术,2001年01期

[2]冯洪渊.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初探[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杨立芳.选煤厂集中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展望[J].选煤技术,2002年05期

[4]张顶立.综放工作面直接顶结构分类及其控制方法[J].煤,1998年04期

[5]王艳丽,刘彦君.矿区运输系统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曹思文,祁洪晓,张民.浅谈矿山测量在煤矿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J].山东煤炭科技,2003年06期

[7]冯茂林,王晶;湿式多盘制动器[J].矿山机械,1996年04期

[8]嚴昌炽.KZS型矿用防爆轴流式通风机的使用[J].煤矿安全,1995年04期

[9]欧阳秋眉.翡翠结构类型及其成因意义[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0年02期

篇5:芦北井下轨道运输措施

轨道传感器安装于井下机车导轨的一侧, 用来检测井下机车的车轮数。轨道传感器能否可靠工作是影响井下机车运输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原因有3个:一是轨道传感器信号有误会导致系统对机车运行方向的判别出错。井下机车运输监控系统中的轨道传感器是成对安装的, 2个轨道传感器安装于钢轨的内侧, 一边一个, 相隔一定距离, 系统根据2个传感器信号到来的先后顺序判断机车运行方向。二是井下机车运输监控系统中对机车车速的检测也是通过轨道传感器来实现的。系统通过检测每对轨道传感器2个信号的时间间隔, 结合2个轨道传感器的距离便可计算出当前的车速。三是机车当前处于系统的哪个区间、是否到达了哪个区间或者机车当前是否全部通过了某处也是通过计算轨道传感器的轴对数来实现的。一旦出错, 直接影响区间闭锁和信号解锁, 导致机车碰头、追尾等运输事故的发生。导致轨道传感器信号出错的众多因素中, 干扰是最主要的因素, 尤其是架线式电机车在运输中, 轨道传感器受到强直流磁场的干扰会直接导致丢脉冲或多脉冲。干扰磁场的产生来自钢轨内电牵引的回归电流。

轨道传感器的原理同电感式接近开关相类似, 可以非接触地检测钢铁物体, 它由3个部分组成:振荡器、开关电路及放大输出电路。振荡器产生一个交变磁场, 当钢铁物体接近这一磁场并达到感应距离时, 在金属物体内产生涡流, 致使振荡衰减, 甚至停振。振荡器振荡及停振的变化被后级放大电路处理并转换成开关信号, 触发驱动控制器件, 从而达到非接触式检测的目的。

本文对架线式电机车导轨直流磁场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磁场对导轨传感器造成的干扰问题, 提出了电感式轨道传感器的改进设计方法。

1 架线式电机车导轨直流磁场的分析

1.1 导轨的电流分析

对于架线式电机车来说, 机车电机电流经牵引变流所、馈电线、馈电点、架空裸导线、直流电机、导轨、回电点和回电线回到牵引变流所。所以导轨是直流电流的一个通路, 一台运行中的电机车前后轮电流分布如图1所示。

导轨虽然是一半嵌入地下, 与大地接触良好, 但在电机车车轮附近, 导轨的体电阻相比导轨与大地的接触电阻要小很多, 所以此处的电流可以近似看成全部在导轨中。设架线式电机车的前轮和后轮与轨道的接触点分别为A和B, 在A和B之间的导轨中, 由于A、B两点的电势基本相同, 只有很小的电流从A、B之间的导轨中流入大地, 电流几乎为零, 所以此处可忽略不计。A、B两点外侧的电流严格来说并不完全一样, 但由于电流很大且电机车的位置一般距离回电点较远, 电流在远处经大地回流, 所以此处A、B两点外侧的电流也可近似看成是相等。

1.2 导轨的磁场分析

轨道传感器安装于轨道内侧, 架线式电机车行驶中, 直流电流流过导轨生成直流磁场, 而且磁场随着车轮的移动而移动。以前进方向的右侧导轨为例, 当前轮靠近轨道传感器时, 对于轨道传感器的线圈来说, 因为传感器安装于导轨的内侧, 磁场的方向是向上的, 当前轮与导轨的接触点A经过传感器线圈时, 线圈中的磁场从最大逐渐变小, 变化量最大。当后轮与导轨的接触点B点经过传感器线圈时, 线圈中的磁场从小逐渐变为最大, 磁场方向从上向下, 变化量也是最大的。其磁场的变化如图2所示。

如图3所示, 当机车通过轨道传感器线圈处的导轨时 (以A点为例) , 设轨道传感器线圈与导轨的距离为R1, 并将机车看成不动而轨道传感器线圈是作反向的相对运动, 假设在时间t内车轮移动了距离s, 即相当于轨道传感器从P点运动到了P′点。

导轨可以看成是从A点开始到正无穷大的长直导线。所以磁通的变化量为线圈在P点处的磁通与在P′点处的磁通的差。线圈在P点处的磁通 (如图4 (a) 所示) 可以分解为图4 (b) 和图4 (c) 两种情况的叠加。设图4 (a) 、图4 (b) 、图4 (c) 所示的电流在线圈中产生的磁通分别为ΦP、ΦP1、ΦP2, 则图3中线圈由P点移动到P′点的磁通变化量ΔΦ

ΔΦ=ΦΡ-ΦΡ1=ΦΡ2 (1)

暂不考虑磁芯对磁场的加强作用, 取轨道传感器的线圈为矩形, 长为0.06 m, 宽为0.05 m, 电机车的瞬时车速为v, 单位为m/s。传感器在安装时

一般紧贴导轨内侧安装, 取轨道传感器的外壳厚度为0.001 m, 取位移s等于轨道传感器的长度, 则时间t

t=0.06v=350v (2)

如图5所示, 建立积分元dxdR, 积分元处的磁感应强度为

dB=μ0Ι4πr (sinΦ+sinΦ) (3)

式中:μ0为真空磁导率, H/m;I为导轨电流, A。

线圈的单匝磁通变化量为

利用换元法将式 (4) 中的第二项换元, 令u=0.06-x, 则:

设线圈的匝数为n, 速度为v, 位移为s (等于线圈的长度) , 轨道传感器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势ε

ε=ΔΨt=ΔΦ×ns/v=0.196μ0Ιnv2πs (8)

若轨道传感器的线圈用ϕ0.15的漆包线, 匝数为190, 置于ϕ18×11的锰锌铁氧体罐型磁芯内, 电感为1.8 mH, 当机车以速度v通过轨道传感器时, 轨道传感器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势ε

ε=0.196μ0Ι2π×190×50v3=310μ0Ιπv (9)

μ0=4π×10-7 H/m代入式 (9) , 并取v=7m/sΙ=Ιi2, 得感应电动势ε:

ε=0.434×10-3Ιi (10)

式中:Ii为1台电机工作时的瞬时电流。

当机车运行时, 机车的电流根据机车的功率不同而不同, 瞬时电流会发生突变, 目前大型电机车的额定电流最大可接近200 A。瞬时工作电流还会倍增, 瞬时电流有时是额定电流的数倍, 而且式 (10) 是在没有考虑磁芯而仅考虑线圈情况下的感应电动势, 若考虑磁芯对磁场的加强作用, 感应电动势会更高。因此, 极端情况下电感式轨道传感器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可达数伏左右。这对于检测线圈电压的检测电路来说, 会带来正的或负的干扰, 影响输出信号的可靠性。这是轨道传感器在设计安装和使用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2 电感式轨道传感器的设计改进

从上面分析可知, 架线式电机车在通过导轨时产生强大的直流磁场, 随着机车的通过, 直流磁场也是快速地穿过轨道传感器的线圈, 迅速变化的磁场在线圈内产生感应电动势, 会给轨道传感器的判断电路带来干扰, 甚至导致错误的输出。

2.1 电感式轨道传感器磁芯的设计

为了尽可能地减小直流磁场的干扰, 笔者对磁芯进行了改进设计。当线圈平面与导轨平行时最容易受到直流磁场干扰。为了减小变化的直流磁场对线圈的影响, 将线圈与机车导轨磁场设计成相互垂直的,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直流磁场的干扰, 如图6所示。

这种设计不仅能有效降低直流磁场的影响, 还解决了井下机车运输监控系统中的另一个问题, 即沿机车轴向方向的有效检测距离偏低的问题。轨道传感器一旦被固定后, 机车每次通过时的情况不

一样, 机车车轮存在着轴向的“蹿量”, 会出现车轮在轴向上脱离轨道传感器的有效检测范围的情况。采用了如图6所示的设计后, 该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2.2 轨道传感器线圈截面的设计

轨道传感器线圈长度L1的选取要在机车“蹿量”的基础上乘以一个系数, 不宜太大, 否则会增加人为干扰的风险。线圈宽度L2的选取要结合考虑机车的最高速度和轨道传感器的最高工作频率。假设机车最高运行速度为vmax, 轨道传感器的最高工作频率为fmax (Hz) , 则L2 (m) 为

L2=Κlvmaxfmax (11)

式中:Kl为安全系数, 可取1.1~1.2。

3 结语

本文提出的电感式轨道传感器的改进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减少直流磁场对轨道传感器的干扰, 增加沿机车轴向方向的有效检测距离。电感式轨道传感器在使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电感式轨道传感器的接通时间约为50~100 ms, 在使用时, 轨道传感器和监控系统最好采用不同的电源, 并且先接通轨道传感器的电源, 后给监控系统供电, 断电时相反;必须与监控系统采用同路电源时, 需要在软件中加以延时来处理;轨道传感器置于2×10-2 T以上的直流磁场环境下使用时, 可能造成误动作, 在使用时尽量回避直流强磁场或是在安装中调整位置以尽量减小直流磁场的影响;尽量减少轨道传感器的接线电缆, 电缆不仅要使用屏蔽电缆, 还应注意电缆的导线阻抗;在与系统连接时应充分考虑轨道传感器的漏电流特性和残留电压特性。

摘要:煤矿井下机车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直流磁场, 直流磁场会给机车监控系统中的轨道传感器带来干扰, 导致错误输出。文章分析并计算了导轨直流磁场对电感式轨道传感器的干扰, 并对电感式轨道传感器的设计进行了改进, 将轨道传感器线圈与机车导轨磁场设计成互相垂直的, 并给出了线圈宽度的计算公式。该方案有效降低了直流磁场对轨道传感器的影响, 提高了轨道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 同时增大了轨道传感器的有效检测距离。

关键词:煤矿井下,机车监控,轨道传感器,架线式电机车,直流磁场,抗干扰

参考文献

[1]王军平.KJ15A矿井机车运输监控系统的应用[J].煤矿机械, 2006 (1) .

[2]李玉良, 马勇, 于洪珍, 等.KJ41井下机车运输信集闭监控系统研制与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 1996 (5) .

[3]冯慈璋.电磁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4]周旭.电子设备防干扰原理与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5]焦斌亮.用于煤矿信集闭系统车号传感器的研究[J].光学技术, 2003 (2) .

[6]牛中奇.电磁场理论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7]吴正毅.测试技术与测试信号处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8]贾伯年.传感器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3.

[9]尹小本, 范迪鹏.煤矿井下直流杂散电流的研究[J].工矿自动化, 2009 (5) .

上一篇: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为契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下一篇:新宁县国有林场危旧房改建集中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