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

2024-05-04

简政放权(共8篇)

篇1:简政放权

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简政放权,两会关于简政放权热点解读

是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简政放权,两会关于简政放权热点解读》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2016年全国两会关于简政放权,两会关于简政放权热点解读

进入倒计时的全国两会,无疑是在一个历史性的节点召开--2016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专家学者和即将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将成为此次两会关注的热点。1 简政放权再突破

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2016年,深改步入“关键之年”.各界人士关心,政府如何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为改革“松绑”,在投资、财税、价格、金融、国企改革等方面啃下“硬骨头”,在社会、民生、司法等领域涉足“险滩”.2 修法推动改革

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依法治国”号角后,如何贯彻落实180多项重要法治改革举措备受关注。今年,人代会上将审议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对扩大地方立法权、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体作用、界定政府规章权限范围等方面都将作出规定。3 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 2016年范文内容地图,中国GDP同比增长%,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2016年被有些人认为将是“近年来经济运行压力最大的一年”.政府如何应对

经济新常态,代表委员将充分讨论。4 制度反腐受关注

2016年的反腐风暴在规模、密集程度、深入性以及制度探索方面,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强态势。

今年在继续“打虎拍蝇”的同时,如何依法反腐、制度性反腐,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如何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需要两会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新环保法能否执行到位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古今来律师事务所律师吴青表示,环境保护法修订案已经实施,执行处罚能否到位、执法和违法信息能否公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能否协调,将是今年环境主题的关注重点。

资料:新华社 制图:于海员 6 清理“过头”税费

提高个税起征点并按年收入计征,取消不合理收费等都是公众对今年两会的期待。从民生角度出发,热门思想汇报未

来应在涉及老百姓钱袋子方面作出改革,减轻公众的负担。7 “创业潮”与“创新潮”近年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万,“就业难”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课题。如何营造更好的“草根”创业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将备受关注。8 延迟退休争议待解

根据全国老龄办数据,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亿,老龄化水平为17%.2016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尘埃落定,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突破的重大亮点。2016年,涉及亿万人养老的“并轨”细则即将出台,而与此密切相关的延迟退休将更令人高度关注。9 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本”

“三农”问题无疑每年都是两会的热点和焦点。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

以“活”起来。“一带一路”将引热议

我国已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一带一路”战略,就是顺应国内国际发展新趋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在年初召开的地方两会上,31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一带一路”地方对接方案。这一战略也将在全国两会上热议。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拨打新闻热线0531-8169500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以上就是《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简政放权,两会关于简政放权热点解读》的范文全部内容,涉及到全面、改革、如何、关注、两会、政府、代表、今年等范文相关内容,觉得好就请收藏下。

篇2:简政放权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两会关于简政放权提案解读,2018年全国两会简政放权提案政策》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两会关于简政放权提案解读,2016年全国两会简政放权提案政策 李克强+简政放权”

简政放权应该是李总理在三届记者会上最青睐的话题,也成为李总理的特色标签。数据作为行政管理机构的领导人,却力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种壮士断腕的气概的确值得钦佩。今年简政放权可能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过渡。一是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不能松了“手闸”,还踩着“脚闸”。二是全面实施责任清单

和权力清单。三是探索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模式。对资本市场来说,今年的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管可能成为一个重要主题

今天(1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其任内的第三场记者会。作为每年两会的压轴大戏,总理记者会自1993年起形成常态化、制度化,既是针对当届政府的一次“大考”,也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重要窗口。2016年,李克强总理共回答17个来自国内外媒体的问题。记者梳理李克强三年任期来的记者会发现,在42个问题中,反腐、改革、环保等问题成为每的“必答题”。中国居民海外购房、网络购物、全民读书、缅甸问题......今年记者会上有哪些要点?花花带你一起盘点!

1、谈海外投资:愿看到中国企业走出去 中国公民去海外创业

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问】中国政府如何看待居民在海外买房?

【答】中国在逐步推进资本项下人民币可兑换。我们也愿意看到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公民到国外去创业。

2、谈国内房地产市场:中国政府有保障群众基本居住条件的责任 【问】是否会出台新政促进国内房地产市场?

【答】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住房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中国政府有保障群众基本居住条件的责任。

3、谈电子商务:愿意为网购、快递等新业态做广告【问】您个人从网上买过东西吗?如何看待“网购冲击实体店”这一观点?【答】李克强表示,自己也会网购,最近还买了几本书。他说自己很愿意为电子商务做广告,因为它极大的带动了就业,增加了就业岗位,刺激了消费。网上网下互动创造的是活力,是更大的空间。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4、谈简政放权:不是剪指甲是割腕 忍痛也要下刀

【问】您多次提过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来进行改革。您认为未来会不会更疼?

【答】李克强表示,确实很疼,而且在加深,面还会扩大。因为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削权是要触动利益的,它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我们必须继续下更大力气来推进简政放权。有句话说穿鞋要合脚,施政要利民惠民。

5、谈制度反腐: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惩 【问】如何进一步推动反腐?范文内容地图如何解决腐败、官员不作为问题? 【答】李克强表示,中国党和政府一贯坚持反腐倡廉的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惩。一些所谓位高权重的人被依法调查和处理,成效是明显的,人民群众也是拥护的。在推进反腐的过程当中,我们既要惩治乱作为,也反对不作为,庸政懒政是不允许的。门好进

了、脸好看了,就是不办事,这是为官不为啊,必须严肃问责。

6、谈经济新常态:既要谋势又要做活 需要眼光耐力和勇气 【问】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增长新常态? 【答】李克强表示,在新常态下,我们会保持中国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这几年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的政策,运用政策的回旋余地还比较大,“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

李克强说,中国经济面临着下行的压力,有多重风险,关键在于新常态下要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间找到平衡点,这使他想起中国人发明的围棋,既要谋势,又要做活,做活有两只眼。形象地讲,稳增长和调结构就是两只眼,做活了就可以谋大势,当然这需要眼光、耐力和勇气。

7、谈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改革 不能不多操心

【问】有人说创业是市场的行为,政府为什么还要操这么大的心?

【答】李克强表示:“谢谢你的好意,让我们少操心。但是不能不多操心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这也是历史的启示。国家的繁荣在于人民创造力的发挥,经济的活力也来自就业、创业和消费的多样性。我们推动“双创”,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富起来,个人简历让更多的人实现人生价值。

8、谈环境保护: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 【问】中央政府如何突破环境治理的阻力?

【答】治理要抓住关键,今年的要害就是要严格执行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对违法违规排放的企业,不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坚决依法追究,甚至要让那些偷排偷放的企业承受付不起的代价。环保等执法部门也要敢于担当,承担责任。对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的也要问责,渎职失职的要依法追究,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

9、谈人口政策:正在对“单独二孩政策”

进行全面评估 【问】全面放开二孩会是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的方向吗? 【答】去年我们已经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现在正在推进,也正在进行全面的评估。我们会根据评估的结果,也考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权衡利弊,但是必须依照法律程序来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

10、谈中日关系:若日本领导人正视历史 中日关系改善就有新契机 工作总结【问】如何看待中国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活动?

【答】当前,中日关系的确比较困难,根子还是在于对那场战争、对历史的认识和能否始终保持正确的认识。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就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对于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来说,不仅要继承前人所创造的成就,也应该担负起前人罪行所带来的历史责任。如果日本领导人正视历史,并且保持一贯,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就有新的契机,也自

然会给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1、谈金融风险:中国完全可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问】如何看待金融风险不断在累积? 【答】李克强表示,中国的确存在着个案性的金融风险,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我们允许个案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按市场化的原则进行清算,这是为了防止道德风险,也增强人们的风险意识。

12、谈两岸合作:两岸是一家人 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 【问】大陆在继续促进两岸经济合作中有什么策略?

【答】李克强表示,两岸是一家人,是骨肉同胞。坚持“一个中国”、“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会给两岸经济合作创造基础,扩大空间。大陆将会继续维护台资企业和台商的合法权益,保持对他们的合理优惠政策。我们欢迎台商包括年轻人到大陆来

创业,并且愿意推动两岸人员交流,拉近两岸民众的心理距离。

13、驳“中国输出通缩论”:我们是“被通缩”

范文写作【问】对于“中国是全球通货紧缩的输出者”这一观点怎么看?

【答】李克强表示,虽然中国现在的物价总水平比较低,但并不是中国向世界输出了通缩,实际上我们是“被通缩”。

14、谈国际地位:中国不是“搭便车” 而是和大家一起推车【问】国际上有看法,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一方面挑战了美国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在很多国际事务上中国仍然在搭便车,请问您怎么看待这样的看法? 【答】中国是不是最大的经济体?李克强说,他有一种“被忽悠”的感觉,按照数据而言,中国一直是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近2亿贫困人口,中国是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把自己的事办好,同时合理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

而且中国还在越来越多的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中国不是搭便车,是和大家一起推车。

15、谈中美关系:正推进中美投资协定谈判

【问】推进中美关系发展,您有什么看法? 【答】李克强表示,中美之间存有分歧,但更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这里面有个很大的亮点,就是我们正在推进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当然,谈判会有个过程,但它向中美、向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就是中美经贸关系会更加密切,这个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会更沉更稳。

16、否认“香港政策收紧”:一国两制不能轻易改变【问】中央会进一步收紧对港政策?两地之间文化和经济交流等方面会不会受到影响?会不会增加一些变数?【答】一国两制”、TOP100范文排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这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有人担心中央政府会不会收紧对香港的政策,这个

是不必要的。“一国两制”是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意愿,是不能轻易改变的。

17、谈乌克兰、克里米亚问题:希望通过对话方式解决 【问】如何看待乌克兰、克里米亚问题? 【答】李克强表示,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乌克兰问题上一直保持着客观、公正的立场,我们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还是希望这个问题能够通过对话、谈判、协商解决。

至于克里米亚问题,成因比较复杂,我们同样希望能够用对话的方式政治解决。我们希望邻居之间都和睦相处,希望看到欧洲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共赢的局面,这既有利于相关方,也有利于中国。

18、谈全民阅读: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

【问】为何连续两年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答】李克强表示,心得体会书籍和阅

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

19、回应缅甸问题:我们有责任有能力维护中缅边境稳定 【问】如何回应中缅边境最近发生的问题?

篇3:简政放权不能“简掉”监管

政府希望以此来释放被过多的行政审批束缚的市场活力, 为经济稳增长注入新的动力。一年来的简政放权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尽管经济增速下降的局面还没有改变, 但社会就业却没有下降, 尤其是在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后, 新注册企业的数量出现了迅速上升, 表明原来受到束缚的市场活力正在释放出来。只要这种趋势能够持续下去, 那么, 即使GDP不能再像以往那样高增长, 经济运行就仍然是稳健的, 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坚决地斩断“政府乱摸市场的手”, 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审批型改革为服务型, 是关系到经济转型之后能否保持稳定增长, 特别是民众能否通过自由创业、竞业实现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李克强总理曾经提到, 他在内蒙古考察期间, 随机询问一位前来办证的市民, 他要注册一家粮食流通企业, 仍然要到粮食局办理审批手续。其实, 粮食市场早已放开, 而且还存在卖粮难, 粮食局的前置审批已经多余。

类似的例子应该有很多, 比如郑州市政府最近出现的“西瓜办”, 直观地反映了政府对微观经济干预的强烈冲动。很显然, 这只是满足了政府的权力欲望, 而它对社会的创业动力和市场的自由交易都是一种负能量。

简政放权是为了激发市场活力, 但这不等于政府可以当“甩手掌柜”, 从此只能无所作为。政府放权, 放的是前置的行政审批, 但在这同时, 政府则应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要义应该是“放管结合”。所谓“放管结合”, 就是政府不再随便干预正常运转中的微观经济, 但放活不是放任, 而是要利用政府的力量, 建立起一个公平竞争的、健康的市场。

在最近召开的另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李克强总理表示, 他在基层调研时发现, 有些地方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 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 宁愿不做事”, 甚至“不求过得硬, 只求过得去”的态度, 敷衍了事。为此他曾经愤怒地斥责一些地方官员是“尸位素餐”。

在政府职能转变的推进过程中, 在取消事前审批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是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 只有当它们一起运转的时候, 社会经济才会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 在取消和下放了大量行政审批事项后, 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篇4:浦东简政放权

8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再次取消和下放45项行政审批,取消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将31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这是今年的23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第18次提出“简政放权”的关键词,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落实。

与此同时,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上海浦东也在进行类似尝试——为区级机关“瘦身”。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浦东新区反复酝酿,提出了两个15%的“瘦身”方案,即区级机关内设机构精简15%,区级机关行政编制精简15%。与上海市10%的精简计划相比,浦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浦东是改革开放的直接产物,因此改革开放也成为浦东的精神特质。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认为,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的形势要求下,浦东要敢于成为“排头兵的排头兵,先行者的先行者”。

既有“一刀切”,也有“切一刀”

15%的精兵简政目标,并非“一拍脑袋”的决定。

去年8月以来,浦东就开始了深入广泛的调研。区委组织部对区内历史沿革和兄弟区县的行政机构、人员编制现状做出全面性的梳理,发现一些综合保障类部门的机构和人员编制口径偏大,决定对这些部门合并精简,比如民政局的办公室与人事处。同时,组织部还分析了区内各层级干部的年龄、经历、岗位经验等因素,对比测算后形成一套包含各层级、各部门的机构和编制人员精简方案。

“在这套方案中,机关‘瘦身既有‘一刀切,也有‘切一刀。”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徐雯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所谓“一刀切”就是各区级机关的内设机构统一核减1个,行政编制统一精简15%;而“切一刀”则是差异化的体现,“一些行政审批事项重点改革部门的精简,力度更大”。

徐雯所说的行政审批事项改革,正是区级机关对行政审批事权的下放。这一次,改革以企业反映强烈的建设项目审批为突破口,进一步简化。“这种以企业需求为先导的做法,正是浦东坚持市场取向的体现。”徐雯说。

事实上,浦东的行政审批改革已经进行了13年。“但是与过去相比,今年的工作更加注重综合性、系统性,不是单单取消审批事项、优化审批程序那么简单。”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处(下称“审改处”)处长蒋红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传统的审批体制以纵向的条形管理为主,每个专业领域都是各自为政,对同一个事项多部门分头审批。比如,申请建设项目,先要拿到国土部门、发改委规划部门、住建部门等多个机构的多项批文。经验表明,这种条形结构为审批申请人带来不少麻烦。企业申请批文前,先要搞清诸多批文与部门的对应关系,以及办理不同批文时孰先孰后。蒋红军说,很多企业还没提交材料,就已经到好几个审批机构跑了好几趟,才逐渐搞清手头的一堆审批究竟应该怎么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浦东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了一个信息库,库内不仅含有各种企业、个人的审批信息,还有一套查询行政审批规则的智能导航系统。申请人想要查询某个审批事项,系统就会自动推出一套相关的审批程序,还会排列出各项批文的先后顺序,使申请人一目了然。

随着多项审批事权从区级机关下放,传统的条形模式也在逐渐向块状模式转变。如今,浦东正在建立包括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等8个开发区、大市镇和自贸区在内的“8+1”区域审批服务平台,以及覆盖各街镇的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在这些平台上,一个审批事项涉及的多个部门会同办公,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时间成本。

“浦东新区有1200平方公里,面积非常大。在这样特大型区域管理中,我们必须考虑到审批申请人的需要。”蒋红军说,如果什么事都到区一级层面审批,实在太不方便。

以审批改革为蓝本,浦东将那些职能下放的机构作为重点部门,实施机构、人员编制的核减。此外,一些职能分散、交叉的部门也在精简之列,比如对环保局的市容环境处和环境卫生管理处进行合并,对卫计委的公共卫生管理处和健康促进处进行合并。截至今年5月底,各区级机关累计核减内设机构39个,核减率16%。

下沉到最一线

伴随着机构精简,编制与人员的数量也在下调。与在岗人员的调整不同,空闲编制的核减相对容易。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浦东区委统筹规划,将区级机关的100多个空编首先核减下来。与此同时,鼓励有编制的在岗人员下沉到基层工作,在另一条战线上同步展开。

今年春节过后,各区级机关开始在内部吹风,希望大家自愿报名到社区、村等第一线的地方服务。“现在,很多年轻干部从学校一毕业就直接到区里工作,缺乏基层经验,这在今后的发展中会成为一块短板。”浦东区委组织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中共中央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了“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选拔任用条件,所以,“让年轻干部下沉到基层服务,实际上对他们有利”。

想要做通“人”的工作并不容易,浦东的方法是人性化操作,尊重干部的自我选择。在年轻干部主动报名下基层时,最一线的社区、农村也在向区级机关提出岗位需求。3月,浦东区委帮助双方进行意向整合,将所有基层岗位编名造册,100多名自愿下沉的人员像高考填报志愿一样选择岗位,每人可以填报三个。这100多人中,不仅包括普通科员,也有科级、副处级、处级等职务较高的人员。一些因为机构核减而被撤并的部门领导,也在其中。经过区委组织部十余次的调整、对接,最终,在处级干部的岗位安排中,符合本人志愿的比例为76%;科级干部的安排中,符合本人志愿的比例达到100%,其中第一志愿比例63.6%。

精简掉的空编和自愿下沉的在岗人员一共299个,占全部区级机关2000名编制人员的15%。

“下沉,意味着这些干部的组织关系、工资、考核全都彻底地下到基层。但是为了对他们负责,这些干部的公务员身份和薪资待遇并不会因此降低。”浦东区委组织部的徐雯解释,区里为这部分人设定另一个特殊身份“专岗专编”。然而,下沉的动员中没有关于基层服务期限、重回区级机关等的承诺。对于以后的仕途,不少人依然抱有疑虑。

今年5月初,下沉干部到岗后,对新环境的种种不适应开始出现。有的人宏观思路很清晰,但行动协调能力较差,在具体问题的实施、落实过程中屡屡遭遇挫折;有的人理性思维很强,但不善交际,每天与普通居民的家长里短打交道并非强项。“这些困难在真正下沉之前都是没有想到的,可能一个人能不能适应基层工作和他的性格、能力都有很大关系”,一位原先在区委工作、现在担任某村党组织书记的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每个人对新岗位都有一个适应过程,时间短的一个月,时间长的或许现在还没完全融入新环境。

工作之外,他们还要面对家人的不解。上述到村里工作的干部说,原来父母骄傲地告诉别人,“孩子在区委工作”;但现在,老人们常会支支吾吾地搪塞过去,不愿提起孩子的村支书身份。“他们不会对我说什么,但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所表露。我想,这种工作的调整对他们来说,也需要一个理解、适应的过程。”这名干部说。

对于这些岗位转变过程中的问题,浦东区委尽力追踪并提供帮助。一位区领导曾在会上表示:“不能因为短期的不适应,而否定这些年轻人的勇气和努力。”

“对于绝大多数下沉干部来说,做好现在的工作是大家最关心的,我们首先要在这些岗位上生存下来。至于以后的发展,就留待以后再说吧。”原浦东区委宣传部办公室副主任、现陆家嘴街道综合党委副书记姚亚英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自从进入陆家嘴街道,姚亚英利用午休的一个多小时组织瑜伽班、艾灸服务等,为附近写字楼的白领们提供了方便。原来在区委办任职的马韵,现在成为北蔡镇某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只要走在辖区里,就不停地和过往的居民打招呼,“大爷,遛狗啊”“大妈,买完菜啦”成了她的口头禅。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她有空就翻出自己的笔记本,熟悉社区内的楼组长、志愿者等。如今,谁家生了孩子,老人们抱的是孙子还是外孙,哪个单元门里养了什么宠物,马韵都能如数家珍。

过去在区委组织部工作的赵翔宇,如今成为三林镇的一名村党组织书记,村里的各项工作,从财务核算到拆迁慰问都要亲历亲为。

篇5:简政放权

《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简政放权热点解读,两会热点解读之简政放权提案》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2016年全国两会关于简政放权热点解读,两会热点解读之简政放权提案

2016年两会将于下周开幕。中国网记者了解到,截至2月28日,“2015政府工作报告我来写”活动中,简政放权、收入分配、依法行政、宏观调控、教育公平、财税金融等成为网友关注热点。“简政放权”更是位居首位,这也正是李克强总理的关注焦点。

在28日当天,中国政府网全文发布了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

作会议上的讲话。李克强在会议上指出,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坚决消除审批的“灰色地带”,防止改革红利被截留蚕食、对冲消减。

中国网记者了解到,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始于1994年,最初名为国务院反腐败工作会议,1999年更名。会议每年在两会前后召开,对政府系统的反腐倡廉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而对于简政放权,李克强总理视为“反腐倡廉的釜底抽薪之策”。

强调政府系统腐败问题 口吻逐年加重

中国网记者梳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现,在谈到政府系统廉政建设问题时,总理的口吻逐年加重,且越来越具体。

2013年3月15日,李克强当选国务院总理。11天后的3月26日,国务院召开新一届政府的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心得体会他郑重提醒:“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遏制和解决腐败问题,加强反腐

倡廉建设,政府就会失去公信力,人民就不会相信我们能把其他事情办好,我们的一切工作和努力都有可能付诸东流。”他指出:“当前很多领域腐败现象仍然严重,人民群众意见很大。”

2016年的廉政工作会议召开于两会之前的2月11日。他点出的问题更为具体:简政放权还不到位,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仍然多发。一些地方、部门政纪意识淡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落实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方面,尽管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仍有不落实甚至顶风违纪现象。

今年的廉政工作会议召开时间在2月9日。总理指出,有的干部政纪意识淡薄,对改革发展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不够坚决有力;有的领导干部为官不为,对工作消极敷衍;纠正“四风”不彻底;一些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个别地方和部门出现“塌方式腐败”、串案窝案。他强调,滋生腐败的土壤还没有根除,权力寻租空间仍然存在,制度建设亟待进一

步加强。

简政放权:迈向“法无授权不可为”

李克强曾将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新一届政府开门要办的第一件大事。在三次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均强调要坚决打掉寻租空间。对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对政府,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总理警告“权力是双刃剑”,热门思想汇报用得好可以为人民办事,用不好也会误民误事,甚至滋生腐败。他说,政府不该管的事情管多了,就没有精力去管住管好自己该管的事。结果很可能事是干了市场的事,但弱化了政府的责,甚至是失了政府的责。

2016年的会议上,李克强要求,要进一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对仍保留的审批事项,要公布目录清单。清单以外,一律不得实施行政审批,更不得违规新设审批事项。他强调要放管结合,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创新监

管方式。

李克强在今年的廉政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简政放权具有激活力、推发展、促廉政、反腐败的“一举多得”之效。他举例说,从去年审计发现的重大违法违规案件线索看,60%以上发生在行政管理权或审批权集中、掌握重要国有资产资源的部门和单位。

在谈到今年的放权限权举措时,总理表示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全面清理中央设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个人简历真正让市场发挥作用。非行政许可审批要全部取消。坚决消除审批的“灰色地带”。他说,有的中介打着政府的旗号,服务乱,收费高,搞垄断,被社会上称为“二政府”、“红顶中介”。这些中介乱象,成为新的市场“拦路虎”。

在减权放权的同时,政府还要以刚性的制度来管权限权,念好权力“紧箍咒”。要用法治的“金箍棒”给政府权力划定边界,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能

做什么,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能干什么。

在政府、民众的共同重视之下,简政放权、依法行政将成2016年政府关注焦点

篇6:简政放权工作汇报

一、简政放权工作在有序推进中初见成效

**年3月国务院《决定》发布之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简政放权工作作为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按照“顺利承接一批、清理取消一批、精简下放一批、改革激活一批”的原则,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提升政府工作效能。

(一)扎实做好市级下放权限的承接工作。减政放权需要“把该放的权放掉”,“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发挥地方政府贴近基层的优势,把由地方实施更有效的审批事项,坚决下放给地方。至目前,市政府以文件形式公布下放富平县各类事项298项,涉及县级30个工作部门;其中行政审批(许可)事项171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127项。经过县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积极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衔接,298项事项基本上已被县级部门全部承接。这些事项都是长期困扰基层工作,影响办事效率的重要原因,对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深受基层的欢迎和赞成。

(二)认真抓好“权力清单”制度落实工作。县级政府及其部门,管理事务量大面宽,十分具体,与企业经营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为了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工作,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县人民政府对全县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认真地清理摸排,目前全县具有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职能的单位48家,涉及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共计478项,其中行政审批(许可)事项135项、非行政审批(许可)事项164项、公共服务事项179项。基本摸清了各工作部门管理审批事项的底子,为“权力清单”制度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及时清理取消了一批收费项目。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急需要取消一批不合时宜的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主体的内在活力。县政府在承接权力下放和制定“权力清单”的同时,对收费项目进行及时清理,实行政府“减肥瘦身”。通过认真梳理,共取消和免征行政性事业收费15项,其中工商、林业、交通、卫生等8个部门的9项收费项目被取消,公安、国土、工商等3个部门的6项收费项目被免征,为企业和群众减轻负担100余万元。工商部门实行先照后证和认缴登记制,放宽工商登记的其他条件,进一步为市场“减负松绑”,激发了社会创业兴业活力。

(四)积极探索下放镇级管理事项。坚持放活市场、方便群众、服务基层的原则,积极探索县级下放镇级行政审批(许可)与公共服务事项,一是已整理出10个部门的21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可以下放到镇一级,计生局已将一孩服务证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独生子女光荣证发放下放给乡镇计生服务站。二是以庄里“镇级市”为试点,正在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改革,适度下放住建、规划、环保等领域的部分县级行政审批权和执法权。

通过简政放权,明确“权力清单”,减少了环节,提高了效率,规范了运行,方便了群众,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是审批流程更加规范透明。全县各工作部门与市级业务部门积极衔接,明确下放事项,设置公示栏,公布事项办理流程,推行“一厅式”办公,基本实现了“阳光政务”,透明操作,便于监督。如财政局惠民补贴实行“一卡通”,将多部门、多渠道发放的惠民资金,由县惠民资金管理支付中心集中支付;计生局、住建局分别设立了计生便民服务大厅、保障性住房便民大厅,多种事项集中办理,减少办事环节,方便群众。二是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按照精简高效、方便群众的原则,合理缩短审批时限,为群众节约了大量时间,也节省了办理成本。如计生局的再生育指标的审批频次和办理时限以及公安局的人口信息补录和出生日期变更等工作日大幅度缩短。据估计,**年仅汽车挂牌、年检、驾驶证补换证、审验等事项为群众节约各类费用900余万元。三是工作作风得到有效转变。各部门不断简化办事程序,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开展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以及网上办事、网上缴费等活动,有效增强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文明意识和效率意识,“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明显得到减少,切实方便了广大群众。

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减政放权实质上是政府的自我革命,需要一个逐步适应、层次推进的过程,工作当中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下放权限不到位问题。一是市政府将有关市级部门的权限以文件形式下放后,不少市级业务部门没有及时下发相应文件进行衔接,造成“政府有文件,部门未执行”。二是市级下放的一些事项,业务性、专业性比较强,县级缺乏专业人才,对有关标准规定和政策把握不准,力量尚显不足,特别需要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和指导。三是市级下放的一些事项,由于市上没有及时和中、省进行对接,造成下放事项中省不认账,无法落实。如市发改委下放的“县域城镇污水、垃圾、供水基础设施项目的核准审批”及市财政局下放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资金审批”,申报争取中省资金时,中、省均不予认可。四是市级下放的一些事项,原本审批权限就在县级,列入下放内容,只是数量的增加,多此一举,徒有虚名。五是市级下放的一些事项,只是下放了责任和风险,实质性的权利仍控制在市上。如教育部门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申请认定、补发、注销等,卫生部门的医疗机构审批,经发部门加气站项目(不含加气母站)核准,交通部门的出租车营运证件审批、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件审批等事项,审批权限仍在市级。六是下放的一部分事项责权不一,只是将监管责任重大的事项审批权限进行了下放,有利的事项不愿下放。如下放给县安监局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事项,将民营企业的许可权限下放县级,而把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则保留市级。

(二)“县对镇”管理权限下放亟需加快。加强基层建设,强化服务功能是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基层处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一线,与市场主体和群众联系紧密,更为直接,应该有更多的管理权限下放基层。中省市都相继下放了部分权限,实际上县对镇也有许多涉及民生方面的管理事项应该下放,以便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服务,使企业增活力,群众得实惠。从富平县来看,目前,虽然政府个别部门先走一步,下放了部分管理事项,也产生了良好反响,但整体工作还正在调查研究阶段,政府关于下放权限的规范性文件尚未出台,需要进一步加快工作步伐,事实上还有较大的放权空间。如农村宅基地审批因审批环节多,时限长,不规范,导致庄基买卖和违规建房现象严重;取消二孩生育间隔期后,因办理二孩准生证不方便,导致无证生育现象增多;婚姻登记统一在县婚姻登记中心办理,给农村青年领证带来很大不便,尤其是偏远山区群众更为不便,导致无证婚姻现象增多等等。都需要认真研究,尽快予以规范。

(三)“权力清单”有待进一步审核完善。建立权力清单是开展简政放权的基础,也是社会监督的依据,县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经过认真摸排,归类整理,形成了基本资料。但仍有名称不准、数量不全、职责不清的现象,有的部门“权力清单”还没有制定好,没有及时向社会和媒体公布,需要抓紧落实。

三、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落实的几点建议

根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级政府要按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继续坚定不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努力营造公平竞争、打破分割、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要深刻认识简政放权的重大意义。简政放权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由之路。有助于政府部门行政能力和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需要,有助于转变职能、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有助于从体制机制上最大限度地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充分激发企业和个人创业积极性,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体制机制上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都会起到积极作用。中央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简政放权工作才是开始,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深刻认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的重要意义,务必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任务,统筹安排,抓实抓好。

(二)正确处理“放”与“管”的关系。放权与管理都是发展的需要,是人们的愿望,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管理,要把该放的坚决放下去,把该管的认真管到位。针对在承接市级下放的权限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上级部门必须与承接的下级部门做好衔接过渡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既要防止“下而不放”,又要防止“一放了之”的现象。市政府应加强督办落实工作,确保下放的权限真正放到位。同时县级各工作部门要积极加大与市级业务部门的主动对接,扎实认真地做好承接工作,保证对接无缝隙,业务不间断。

(三)加大县级下放镇级管理权限力度。坚持“责权统一、能放则放、依法合规、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原则,及时向镇级政府下放行政审批(许可)和行政执法权。县政府要积极研究出台《关于赋予镇县级社会管理权限的意见》,切实扩大镇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行政事务的管理和处置权限,使其具备更完善的经济发展功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努力提高乡镇办事效率和工作激情。

(四)要进一步抓好“权力清单”制度落实。按照省、市关于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的有关要求,明确取消的,一律取消;明确下放的,按层级下放到位。并严格控制新增行政审批事项,凡未列入省上《汇总目录》的,一律不得实施。全力做好县级各工作部门的“权力清单”的制定、公开和运行工作,加快设立政府公共服务大厅,开展行政审批(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原则上均应纳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力求所有审批进中心、中心之外无审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一站式”服务。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必须公开审批机关、审批内容、审批依据、审批条件、申报材料、审批流程、审批时限、收费标准,并公开审批责任人和投诉监督电话。方便群众办事,接受公开监督。

篇7:简政放权需依法改革

2014年10月20日08:1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人民网北京10月20日电 1997年9月,“依法治国”四个字被写入十五大报告。依法治国成为执政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被视为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总书记在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曾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重申宪法高于一切,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多位学者认为,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详细描绘法治中国新图景。

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总书记曾强调,“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舆论认为,中国的执政党在致力于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改革路上,依法行政当如何坚持?

建设法治政府:

坚持法治原则,不以突破宪法和法律为代价去搞改革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迫切要求。”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袁曙宏认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复杂艰巨,关系到各级政府所属大多数部门和数百万行政执法人员,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力度积极稳妥予以推进。他谈到,检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向对不对、效果好不好,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能不能有效解决行政执法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就是改革的重点,就是旧体制的突破口和新体制的生长点。我们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改革环节,确定事关群众利益的重点改革任务,着力推进,率先突破。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任进也认为,应以法治方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他指出,依法行政主要是对政府行为的规范,而法治政府建设侧重于对政府体制、机制的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要实现的目标,建设服务型政府也是建设法治政府的过程。转变政府职能和体制改革的特点是“变”,依法行政的特点是“定”。妥善处理转变政府职能与依法行政的关系,不仅要有创新意识和全局视野,还要有法治思维。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避免以不完善的制度和做法否定改革,另一方面,又要坚持法治原则,不以突破宪法和法律为代价去搞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

简政放权需依法改革、放管结合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马怀德指出,简政放权需依法改革放管结合。他谈到,新一届政府在大刀阔斧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坚持依法行政,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不仅取消了行政法规规定的含金量很高的审批事项,而且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及时修改相关的法规,或向全国人大提请修改相关法律。最近,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共修改21部行政法规,取消行政审批项目22项,下放审批权7项。众所周知,修改法律法规和立法一样,需要遵守严格的法定程序,费时费力。从历史上看,一次性修改20多部行政法规,取消某些行政权力的情形并不多见。这次国务院修改多部行政法规,足见依法推进改革之决心。据统计,加上这次,本届政府成立以来,已经四次一揽子修改行政法规63部,废止3部,三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改法律22部。此次修法重点是从法规中删除行政审批的相关规定,从法律层面彻底取消行政审批项目,激发市场活力,为企业“松绑”。

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颁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中央党校政法政法部宪法与行政法教研室主任傅思明认为,宪法实施立权威 依宪行政是关键。这一论断充分揭示了宪法实施的重要性。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政府担负着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重要职责。要想履行好这个职责,关键在于依宪行政。这要求我们将政府行政活动的准则和依据从一般法律上升至宪法,要求政府行使行政权力不仅要符合法律标准,还要符合宪法标准。从权力的最终来源角度说,依宪行政其实也就是依照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来管理社会、服务人民。

“政府公职人员要遵守职权法定原则”,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教授吴传毅强调,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都处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这就要求法治要适时引导和保障。法治中国建设既关系到民众权益保障,关系到如何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更关系到中国发展前程,没有法治作动力作保障,就不能突破中国经济发展瓶颈,中国经济的发展就会步履维艰。尽管法治建设也需要地方先行先试,但更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需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即加强顶层设计。法治中国建设只有做到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不留法治死角,才能真正形成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文明风尚,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社会期待才会变成现实。

篇8:简政放权打破千校一面

这位局长道出的, 是一种制度性弊病。在大一统、行政化的教育管理中, 中小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局办学”而非“教育家办学”, 学校高度同质化、千校一面, 都在实行单一的应试教育。如何焕发公办学校的活力, 改善品质, 办出特色, 增加教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增加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性, 是当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命题。

上世纪90年代, 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曾经非常活跃。但那一轮改革是在教育资源不足的背景下, 以学校转制、经营创收为主要特点的。2006年起按教育部要求加以整顿和规范之后, 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于大浪淘沙中逐渐归于沉寂。2010年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 重新提出了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任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关键, 是通过政府简政放权, 改变政校关系, 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 促进教育家办学。由此才能形成多样化的办学模式, 突破千校一面的困境。近年来, 一些地方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实践多侧重建立家长委员会, 这固然是必要的, 但并非最核心的内容。

当前, 这一改革的责任主要在地方政府。当务之急, 首先是要简政, 减少文山会海、评比检查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 减少对学校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进一步, 是要创新机制, 按照纲要的要求,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改革。

一些地区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比如按照“政府投资、专家办学、行业监管、中介评价”的思路, 推进管理、办学、评价分离, 建立了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和现代学校制度。政府大量减少对学校不必要的评估, 原拟开展的多种涉及学校达标、验收和评优项目一律暂停。又比如实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 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 学校建立多方参与的理事会, 握有任免校长的权力。而校长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能够任命副校长和中层干部。公用经费的使用由学校做主, 教育局只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各校的办学情况则聘请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独立评估。改革后, 改变了以往教育局“靠通知和检查控制学校”、学校疲于应付的局面。教育局变施令者为服务者, 主要职能是提供服务, 包括制定规则、搭建平台、组织评价、调配资源。改革的结果, 是校长们真正把时间和精力用来研究教育, 而不是去琢磨局长的脸色。

美国近些年来在中小学实行“校本管理”、“特许学校”等改革, 也值得我们借鉴。“校本管理”的根本点就是将教育决策权从州和县转移到学校, 学校自主和共同决策, 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负责预算、人事和课程安排, 通过教师、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的共同参与, 为儿童创造更为有效的学习环境。“特许学校”是指地方教育部门与一些团体、企业或具有教育理想的个人签定合同, 将独立的公立学校交由其管理, 政府按照合同约定评估和检查其办学质量。特许学校由政府提供所有经费, 但在教师聘用、经费使用、课程设置等方面享有很高的自主权。

我相信, 简政放权, 将有助于激励部分学校先行先试, 促进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 最终打破铁板一块的格局, 焕发教育家办学的生机。

上一篇:局内部控制合同管理下一篇:一品红小学生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