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家乡作文

2024-05-18

美好的家乡作文(精选6篇)

篇1:美好的家乡作文

似有笔尖轻触水滴,一层一层晕染出缕缕清香;似有朱红点洒宣纸,一滴一滴渲釉出丝丝芬芳。

宣城——文房四宝之乡,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被诗歌牵绊着。浓稠的墨味一如丝般缠绕,这里的孩子从小就知道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谣。诗仙李白几千年前的相望吟唱,城北的青山似乎是被那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所唤醒,待它缓缓睁眼,余音仍在,可那人早已不知去向,一如天青色等烟雨……

诗乡的家庭总带着些许的书香。老人们从小教育孩子待人处世之道,这样代代相承,越积淀越厚久就越醇香酣甜。有关宣城的诗歌隽千年,珍藏着一份亲切与珍贵。

坐拥青山伴墨香,幽幽敬亭诗酒佳。多彩宣城自然还拥有着各种不得了的物质文化。比如水东蜜枣,还有水阳三宝……这些都是一等一的美味,老少皆宜,可作为佳节送礼的首选。除了这些,还有宣纸、宣酒、宣木瓜、山核桃等。而景点呢,鳄鱼湖、月亮湾、金梅岭、恩龙山庄、太极洞、桃花潭等等,外地的游客来了,怕是要好多天也流连忘返的。

篇2:美好的家乡作文

走近我们的农民新居,首先看到的是古色古香的门楼。这个门楼在我们那里是很少见的。那门楼足足的有三层楼那么高。中间是八米多宽的大门洞,两侧各有一个三米多宽的小门洞。门楼上雕梁画栋,富丽堂皇。门楣上还刻写着“美丽乡村”、“和谐家园”的字样。两侧的大门柱上还写有对联,柱子前面还各坐着一尊石狮子,很威武。

走进门楼,我们看到的是一片整齐的建筑群,一式的庭院、一式的两层楼别墅,是那么的整齐,那么的壮观。贯穿在别墅之间的水泥路,是那么的平整,那么的干净。无处不在的绿化带,是那么的别致,那么的葱绿。

再往前走,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小池塘。这个小池塘,就像是张果老腰间的宝葫芦,不小心从天上掉了下来,砸出来似的。

来到小池塘边,那池塘的水很清,可以看到水底下游动的小鱼;那池塘的水很静,可以倒映蓝天白云。池塘边有一圈白色的围栏,很矮,就像一串白金项链戴在了葫芦形的翡翠上。围栏外边是一条环绕池塘的小径,小径是用红砖铺成的,猛一看,就像红地毯铺设的一样。路边还有很多小花,有蓝的,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五颜六色,五彩斑斓。

池塘的西边,有一个广场,居民们可以在这儿看露天电影,跳广场舞,多开心啊!紧挨广场东西两侧,还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供居民们健体强身。

傍晚,日落西垂,华灯闪亮,居民们都走出家门,有的在广场上跳舞,有的在水泥路上散步,有的聚在家门前谈笑……

篇3:美好的家乡作文

一、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引入源头活水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我们的作文必须寻到“生活”这一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领学生去感受体验,感受闹市的一街风景,体验大自然的每一次日出和日落,欣赏初春萌发的每一枚嫩芽,留心身边每一朵花儿的盛开与凋零,关注每一阵秋风的拂面和游走,捕捉每一声痛苦的呻吟和欢乐的笑声……从而树立学生大语文观,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本和语文课堂,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更加贴近现实。

同时,注意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总结写作方法,并及时进行写作训练,学以致用。如学习老舍先生的《想北平》时,学生都能体会得到老舍先生对北平深沉而浓烈的爱,并被先生那颗赤子之心感动。此时我适时进行写作引导,让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北平与你所认识的北京一样吗?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如此感人?学生经过交流讨论总结出:老舍写的是日常生活中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和画面,如“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小蝌蚪”“嫩蜻蜓”“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等,同时又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给我们呈现的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北京,写出了“我的北平”。通过这样的思考探究学生们明白了: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应该追求真实、自然。写作时不一定要选择雄伟壮观的景物和轰轰烈烈的事情,只要我们的情感是真实的,是浓厚的,那么从小处着手,涓涓细流同样也能打动人心。随后进行了半命题式作文“家园的——”写作训练,学生都能精心选择自己具有独特感受的东西来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蕴藏着人生百态与真善美丑。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关注社会,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二、联系阅读教学,以阅读促写作

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我国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经验之一。以阅读教学的内容命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素材和依据。例如:学习完必修一“向青春举杯”这一专题后,我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青春》为题写一篇文章,学生结合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和感受,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成长体验,同时还引发了他们对生命意义、人生进程的思考。

以阅读教学的写作素材命题,则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写作的蓝本,使学生感觉有章可循。一般来说,借物抒情的写作技巧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学过“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后,我提出“拿起手中的笔,描写家乡的某一事物,流泻我们对家乡的那份美好的感情”的写作要求,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基本懂得通过写事物背后的故事来抒发感情,并涌现出不少佳作。学了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后,我要求学生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回家后与父母沟通交流,学生们都能写出真情实感。这次写作体验不仅让学生写出了真情实感,而且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加深了与父母的沟通交流。

三、回归课本,深挖教材的价值

人们往往把学生写作中“无米下锅”归结为他们两点一线,学习压力大没时间积累、体验等,事实上,中学生已经阅历很多。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其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叩击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辨别是非的要求,他们有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追求和理想;他们有一个时而变幻色彩、时而涌起波澜的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而且,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教材为他们提供了为数甚多的阅读材料,其中有很多可以取做素材,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误以为面包和盐既然不是精金美玉,就不值得拾取和珍藏的缘故。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深挖教材的价值。

如《十八岁和其他》中“读书的苦与乐”一节,引导学生思考读书苦中寻乐,乐在何处,乐有何因,联系蒋士铨在母亲督促下寒夜读书苦中得乐的故事,充分联想父母之爱,从平常的生活故事中寻找不平常。

四、多写片段,多记周记,让写作“厚积薄发”

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受:学生的大作文所反映出来的个性及闪光点远不及小作文(或片段描写),而后者的总体水平又远不及随笔。这是因为学生在开放、自由、富有创造性的写作活动中所获得的愉悦远远超过苦参或“硬挤”的产品,在随想中他们的参与性强,写作兴趣浓厚,创作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能敞开心扉说真话,诉真情。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多练笔,养成记周记的习惯。对周记的字数、体裁、内容都不作限制,这样学生不再将每周写作视为一种负担。趣闻逸事、烦恼忧愁、生活感悟、内心独白等都能成为周记内容,学生掌握了写作的主动权,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笔自由描绘生活、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渐渐地学生的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篇4:家乡有我更美好

两课时,第一个课时:根据队员们的兴趣特长,中队自主成立小队,进行小队分工、自主任务的领取和方法的辅导,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家乡城市的变化和家乡人民幸福生活的现状,培养队员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第二课时:小队活动展示和考察成果的汇报交流、现场探讨互动,引发队员对家乡建设做深度思考,并寻求解决方案,培养家乡小主人的责任感。

活动准备

红领巾考察小分队:参观平湖档案馆,搜集家乡今昔照片;大眼睛搜寻小队:实地考察、拍摄市民晨练等情况;小记者寻访小分队:采访城市建设局高主任,了解未来城市规划;微调查小分队:寻找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准备召开新闻发布会;时装模特儿队:用时装秀展示“东湖八景”;美术达人小分队:跟美术老师学刻瓜灯。

活动过程

第一板块:平湖 微镜头

红领巾考察小分队和大眼睛搜寻小队用微镜头的方式展示成果。镜头一:老照片,图说城市变迁。队员通过参观档案馆,收集平湖不同时期的照片,让大家感受家乡越变越美好。镜头二:微电影,映出幸福生活。队员用微电影的方式聚焦清晨在公园锻炼的人们和周末在体育馆纵情奔驰的年轻人以及晚间在广场跳着广场舞的大妈们,反映市民幸福生活。

第二板块:观察 深一度

仅仅呈现家乡的美和人民的幸福,对于六年级的队员来说还不够,还要培养队员用“我是家乡小主人”的自觉去审视家乡,寻找建设家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观察深一度”板块中,两支微调查小分队用新闻发布会的方式,提出了问题。问题一:古城保护意识不强。南河头一带没有好好利用起来。问题二:城市形象有待提升,市区繁华地段脏乱差,尤其关帝庙一带乱设摊、随地乱扔垃圾,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平湖这座城市形象不够彰显,城市的气质不是很明显。

第三板块:行动 有我们

提出了问题,就要尝试着解决,所以第三个板块为“行动有我们”。在这个板块中,设计了两个环节。

环节一,聚焦问题,探讨对策。对于“古建筑保护意识不强”的问题,队员们的解决方案是:写信给政府,呼吁设立保护区,保护老建筑,开放供人参观,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让大家都知道有南河头这个地方。队课上播放了平湖城市规划局的负责人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让大家吃了定心丸。在“提升城市形象”的问题上,大家通过讨论,觉得关键要提高市民的素质,综合各位队员和小队的观点,制定红领巾小提案,来呼吁市民共同维护城市形象。

环节二:亮出行動,展示风采。通过“时装秀秀出东湖八景”“ 刻瓜灯刻出平湖文化”两个活动,告诉队员,爱家乡不仅仅体现在嘴上,更体现在行动上,内化于心。

活动延伸

这堂活动课之后,队员们都行动起来,人人为建设美丽家园尽一分力,撰写的领巾小提案《创建文明城市,红领巾实践行》在平湖市少代会上发布,并获得一等奖;刻瓜灯的队员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上街为市民刻瓜灯,还为新疆来的客人老师表演。队员们正在用自己的力量和方式为实现我们的“家乡梦”做着努力。

篇5:美好的家乡作文

年糕是禹城人过年必备的食品,当地人叫它“泡子糕”。先用准备好的糯米粉和面掺水搅拌均匀,然后切割成小块、下锅油炸,原本小块的米粉团,瞬间变成一个个杏仁般的圆泡。再把这些炸好的米泡加上饴糖,搅拌、粘合、擀压成块状,大块的年糕就成型了。怎么样,是不是很诱人呢。而我则有幸吃过一次,那种味道甜甜的有些粘,像是粘米混合了红枣的味道,吃起来满满的幸福感,到了现在年糕也是我回禹城之后必吃的一道美食。这泡子糕的起源还有一段历史传说。相传清朝末年,禹城有一名从事糯米经营的商人。在一次运输过程中,糯米因受潮无法售卖。商人于是将受潮糯米碾成粉后进行油炸食用,没想到风味独特。因其油炸过后称”泡“状,商人便为其取名为”泡子糕“。如今在禹城,”泡子糕“不但申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成为春节人们走亲访友和婚宴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甜点。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篇6:美好的家乡作文

每逢过年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都要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福。很多人为了更充分的体现这种向往和祝福,干脆将“福”字倒过来帖,表示福倒(到)了。

当然,我们家过年也要贴福字。而且每次贴福字都少不了我,只要爷爷贴福字,我就会停下手中的事,去和他一起贴。

今年也不例外,除夕一大早,爷爷手里拿了一堆福字,招呼我和他一起贴。我赶紧跑过去,爷爷把福字一一摊开,准备挑一张最大、最漂亮的福字贴在我们家的大门上面。看着大大小小的福字,突然,一张大大的带着鲤鱼的大福字映入我的眼帘,这应该是最大的福字了吧?我对爷爷说:“爷爷,我们把这个大福字贴在大门上吧。”爷爷笑眯眯地点了点头。准备贴了,要知道这贴在大门上的福字走过路过的邻居都能看到,因此一定要贴得端端正正的才好。爷爷在前面帖,让我在后边帮他看着,这可马虎不得,要是贴歪了可不行!我在后面指挥着爷爷:“爷爷,向右一点……”“奥,好……”“不对不对,再向左一点点,好,停——。”就这样,我们把最大、最漂亮的福字都贴在了我们的大门上了。爷爷走得远一些,又端详了一下,对我的指挥表示很满意。随后,我们把其余的福字一一贴在了门、窗、柜的上面。整座房子装饰得喜气洋洋,充满了过年的气息。

上一篇:怎么设置电脑锁屏密码下一篇:电子申报委托缴税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