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语文从说开始

2024-05-12

学好语文从说开始(共4篇)

篇1:学好语文从说开始

孩子出生后最先开始的教育要提倡说行,反对说不。当孩子出世后,你开始尽心尽力地进行哺育,问题也开始产生了:喂饭时,孩子的小手要抓饭勺;高兴时,小手要挥,要抱住小脚丫往嘴里送;稍大些,孩子会手脚并用了,一有机会,就爬来爬去。此时大人可别说不,担心汤勺扎了嘴,责怪说“不许抓”;害怕乱爬摔下床,制止道“别爬了”。

教育学者认为,这一个个“不”,会传达给孩子这样一个信号:我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不行。儿童有一种天然的活动性,父母要做的,是支持、辅导,提供机会满足他的活动欲,而不是简单地制止。

当孩子语言接受能力逐步提高,基本可以听懂成人的话语时,他们会以成人为准,甚至用成人的言行推翻成人的教育。比如,你教育孩子不准说谎,但你千万别让孩子见到你找借口骗人。如果孩子发现了,他会不接受你的“不准说谎”的教育,反而自己也学着骗人。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不要任何时候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说“不行”。当孩子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他们会为自己尽可能多地争得“自由”。他们不再对大人的要求百依百顺,不再认为自己不行、不好;相反,他们会更多地认为大人不对、不好,大人的许多要求、限制是“不合理的”。

这种意识,从小到大会逐步增强,到一定程度,就进入了一个高峰期,我们称之为“人格独立期”或者叫作“孩子的第二次出生”。此时,孩子会处处显得不听话,表现出对成人的逆反心理。成人要理解这种心理,疏导这种心理。理解,是要懂得孩子已经长大,这种自我感觉正是他们发展所需要的;疏导,是要让孩子懂得“尽管你已经接近成人,但在智慧、情绪和社会行为等方面,仍然处于不成熟的水平上”。当孩子自认为正确而与家长发生分歧时,要提醒孩子“想想家长所说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有利于你成长的。”

许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中的随机教育。换句话说,家庭教育的“一招一式”要时时注意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培养他们能够独立生活的本领。这种教育思想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常被一些家长有意无意地忽略掉,抑或出现偏差。因此,父母要认识孩子成长的阶段性,教育的随机性要与孩子成长的发展性征结合。

篇2:学好语文从说开始

小学生虽然经常在老师的要求下写作文,但他们心里其实对“作文”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往往拿着笔不知道从何下手。别说小学生了,大人拿着一个题目要马上写出一篇文章来,往往也是很难的。

尽管老师平时已经教了很多写作的技巧,比如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中间采用什么叙事方法等等,但孩子往往只是机械地背下来了,无论遇到什么题目,都到现成的格式中照搬。但照搬又不一定完全套得上,于是拿着一个题目,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从何下手。“怎么开头啊?怎么开头啊?”一开头就卡了壳,接下去就更没法写了。

其实,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你到底要写什么,你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这个“意思”,说深沉点就是思想、观点,说浅显点就是感觉、感受、感情、感想,就是对一件事的看法和评价。所以,最重要的是讲清楚这件事,同时表达清楚自己的看法。

但是,孩子们往往是在并不知道自己想要写一件什么事,想要表达什么看法的情况下,就提起笔准备写了——当然是写不出来。

所以,不要急于下笔去写,写之前先要想好写什么。

大多数孩子都没有打提纲的习惯,这不要紧,可以先说,写作文从说作文开始,把要写的内容说清楚了再落笔。

篇3:习作,从说开始

一、说, 使细心观察更有效

如果问孩子们什么是观察, 孩子们会非常认真地告诉你: “观察就是看, 认真地看, 仔细地看, 一丝不苟地看。”“抓住事物的特点, 要留心看, 要善于观察。”但孩子会回答并不等于懂得怎样做。

一次习作指导课上, 我让孩子先交流:“哪位小朋友来聊一聊, 在刚才我们拔河比赛最激烈的时候, 你观察到了什么?”他们告诉我观察到了绳子上晃来晃去的标志。“哪位小朋友来聊一聊, 刚才我们在拔河比赛最激烈的时候, 你观察到了哪位选手的表情了?”小朋友们面面相觑, 除了这个晃来晃去的标志外, 其他的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我及时为孩子们总结了观察的方法, 用各种具体的方法告诉孩子们:我们不仅要看整件事的场面, 还要注意事件中那些细小的动作、情节、景物, 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才可以取得“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效果;观察要具体, 越是变化快的地方越要细致观察。除了观察眼前的事物外, 还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 观察才能深刻。

往后的习作指导课上, 我都找机会让孩子们说。

这回, 孩子观察的收获丰厚多了。每个人争着说, 你说完了我来说, 你说你观察到的细节, 我说我看到的场面;你说你的看法, 我说我的想法;你说的时候用上优美词语, 我说的时候用上佳句名段……各个角度, 各种观察, 各种表达, 各种思想碰撞在一起, 孩子互相激发, 互相学习, 互相交流, 互相补充, 在不拘一格的“说话”中, 孩子们完成了各种细致的观察, 并用自己的语言“文从字顺”地表达了出来。这些观察和表达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环节。

轻松自在的“说”, 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细心观察的方法, 激发了细心观察的兴趣, 养成了孩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为丰富习作表达奠定了好基础。

二、说, 让素材捕捉更细心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通常, 我们要求孩子留心身边的事物, 充分地感受生活, 随时随地广泛地积累素材, 做生活的有心人。但是, 很多孩子对生活中素材的捕捉并不留心。

习作交流课上, 我让孩子们来交流他们的“六·一”儿童节。这是个很“有得说”的题材。孩子们都说得很高兴, 说他们玩的游戏怎样好玩, 和爸爸妈妈怎样合作做游戏, 吃到了怎样好吃的糖果。我再问:除了这些令你们很难忘的事, 还有其他的事吗?”孩子们摇摇头, 说没有了。

孩子们只对这些场面上隆重的事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们忽略了和“六·一”儿童节有关系的平常生活, 对这些平常生活中的素材的捕捉并不留心。

在孩子的一阵沉默之后, 我说开了:

“六·一”儿童节前, 小张的妈妈找到老师。和老师说了小张为了在“六·一”儿童节穿上最喜欢的衣服而和她逛了整整一个下午的街, 还学会了挑选价钱合适的衣服, 会搭配自己的上衣和裤子, 还挑了双很适合他穿的鞋子。

小丁的奶奶告诉老师, 小丁为了能让自己的铅笔字张贴在“六·一”板报上, 天天抓紧时间练字, 改变了以前一回家就玩就闹的样子。妈妈、奶奶都高兴地夸自家的孩子长大了。

“六·一”儿童节前, 小宝来找老师打报告, 说排练刚回来的小帆一着急把汤撒在小叶的腿上, 小气的小叶这回并没有哭, 她拿纸张擦了擦腿上的汤, 还找校医上药, 回来还询问小帆汤没有了怎么办, 要不要自己给他一点儿。

“六·一”儿童节活动结束后, 小红把自己最爱吃的活动奖品———糖果, 给了生病没去参加活动的同桌心心。

……

在我的引导下, 孩子们似乎想起了很多, 又叽叽喳喳、滔滔不绝地说开了, 说出了很多故事, 说出了很多成长, 说出了很多感动……这一幕幕比“六·一”儿童节场面上的事情来得更有分量, 更有意义, 更耐人寻味值得人沉思。

之后的多次习作交流会, 我都让孩子说身边的精彩故事, 说他们发现的一点一滴, 说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瞬间等。有了“说”这种便捷的训练方式, 孩子们的记忆就被唤醒了, 这些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又重现在孩子的脑海之中了。同时, 孩子们也比平时更细心了, 启发了孩子怎样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怎样细心收集生活中有意义的素材, 提高了孩子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培养了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丰富习作题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说, 促广泛阅读更主动

书籍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书籍是攀登高峰的阶梯。在小学阶段, 广泛阅读显得尤其重要, 它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名篇佳作的写作技巧。

习作交流会上, 孩子们娓娓而谈, 谈笑风生, 我听到一个孩子随口轻声地朗诵着:“随着春姑娘轻快的步伐, 青青的小草贼眉贼眼地探出头来, 看, 身上披着的那浅绿色小褂都还没整理好, 就迫不及待地往外冲了。”我赶紧问:“你这句子真美, 是怎样写出来的?”孩子告诉我, 这不是他写的句子, 他原来写的是“春天到了, 小草长出来了。”后来看到一篇佳作中有这么个句子, 就用上了。

我趁热打铁, 利用这个机会为全班指出了阅读的方向。告诉孩子,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和结晶, 是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阅读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它不仅是一次发现和探索的过程, 更是与人类智慧的碰撞, 传递人类的文明的过程。而且, 阅读不仅要吸收书中的知识, 还要学习人家是怎么表达的, 用什么方法来把想说的话说得更好、更有吸引力。孩子们大受启发, 阅读的数量更多了, 阅读的效果更实在了。在往后的习作交流会上, 我经常听到孩子们在为谁说得更好而争得面红耳赤, 在争论中, 他们一点点走向了成熟。

说作文, 促进了学生广泛阅读, 为丰富习作技巧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常用的习作交流会———“说”作文, 这是一条沟通每个学段作文之间沟壑的通途。它不仅减缓了学生习作的坡度, 还从各方面为学生的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一条促进学生习作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表达的质的飞跃的途径, 使学生克服了畏惧习作的情绪。

篇4:习作,从说开始

一、说,使细心观察更有效

如果问孩子们什么是观察,孩子们会非常认真地告诉你:“观察就是看,认真地看,仔细地看,一丝不苟地看。”“抓住事物的特点,要留心看,要善于观察。”但孩子会回答并不等于懂得怎样做。

一次习作指导课上,我让孩子先交流:“哪位小朋友来聊一聊,在刚才我们拔河比赛最激烈的时候,你观察到了什么?”他们告诉我观察到了绳子上晃来晃去的标志。“哪位小朋友来聊一聊,刚才我们在拔河比赛最激烈的时候,你观察到了哪位选手的表情了?”小朋友们面面相觑,除了这个晃来晃去的标志外,其他的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我及时为孩子们总结了观察的方法,用各种具体的方法告诉孩子们:我们不仅要看整件事的场面,还要注意事件中那些细小的动作、情节、景物,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才可以取得“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效果;观察要具体,越是变化快的地方越要细致观察。除了观察眼前的事物外,还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观察才能深刻。

往后的习作指导课上,我都找机会让孩子们说。

这回,孩子观察的收获丰厚多了。每个人争着说,你说完了我来说,你说你观察到的细节,我说我看到的场面;你说你的看法,我说我的想法;你说的时候用上优美词语,我说的时候用上佳句名段……各个角度,各种观察,各种表达,各种思想碰撞在一起,孩子互相激发,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在不拘一格的“说话”中,孩子们完成了各种细致的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文从字顺”地表达了出来。这些观察和表达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环节。

轻松自在的“说”,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细心观察的方法,激发了细心观察的兴趣,养成了孩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为丰富习作表达奠定了好基础。

二、说,让素材捕捉更细心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通常,我们要求孩子留心身边的事物,充分地感受生活,随时随地广泛地积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但是,很多孩子对生活中素材的捕捉并不留心。

习作交流课上,我让孩子们来交流他们的“六·一”儿童节。这是个很“有得说”的题材。孩子们都说得很高兴,说他们玩的游戏怎样好玩,和爸爸妈妈怎样合作做游戏,吃到了怎样好吃的糖果。我再问:除了这些令你们很难忘的事,还有其他的事吗?”孩子们摇摇头,说没有了。

孩子们只对这些场面上隆重的事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忽略了和“六·一”儿童节有关系的平常生活,对这些平常生活中的素材的捕捉并不留心。

在孩子的一阵沉默之后,我说开了:

“六·一”儿童节前,小张的妈妈找到老师。和老师说了小张为了在“六·一”儿童节穿上最喜欢的衣服而和她逛了整整一个下午的街,还学会了挑选价钱合适的衣服,会搭配自己的上衣和裤子,还挑了双很适合他穿的鞋子。

小丁的奶奶告诉老师,小丁为了能让自己的铅笔字张贴在“六·一”板报上,天天抓紧时间练字,改变了以前一回家就玩就闹的样子。妈妈、奶奶都高兴地夸自家的孩子长大了。

“六·一”儿童节前,小宝来找老师打报告,说排练刚回来的小帆一着急把汤撒在小叶的腿上,小气的小叶这回并没有哭,她拿纸张擦了擦腿上的汤,还找校医上药,回来还询问小帆汤没有了怎么办,要不要自己给他一点儿。

“六·一”儿童节活动结束后,小红把自己最爱吃的活动奖品———糖果,给了生病没去参加活动的同桌心心。

……

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似乎想起了很多,又叽叽喳喳、滔滔不绝地说开了,说出了很多故事,说出了很多成长,说出了很多感动……这一幕幕比“六·一”儿童节场面上的事情来得更有分量,更有意义,更耐人寻味值得人沉思。

之后的多次习作交流会,我都让孩子说身边的精彩故事,说他们发现的一点一滴,说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瞬间等。有了“说”这种便捷的训练方式,孩子们的记忆就被唤醒了,这些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又重现在孩子的脑海之中了。同时,孩子们也比平时更细心了,启发了孩子怎样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怎样细心收集生活中有意义的素材,提高了孩子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培养了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丰富习作题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说,促广泛阅读更主动

书籍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书籍是攀登高峰的阶梯。在小学阶段,广泛阅读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名篇佳作的写作技巧。

习作交流会上,孩子们娓娓而谈,谈笑风生,我听到一个孩子随口轻声地朗诵着:“随着春姑娘轻快的步伐,青青的小草贼眉贼眼地探出头来,看,身上披着的那浅绿色小褂都还没整理好,就迫不及待地往外冲了。”我赶紧问:“你这句子真美,是怎样写出来的?”孩子告诉我,这不是他写的句子,他原来写的是“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后来看到一篇佳作中有这么个句子,就用上了。

我趁热打铁,利用这个机会为全班指出了阅读的方向。告诉孩子,书籍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和结晶,是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阅读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它不仅是一次发现和探索的过程,更是与人类智慧的碰撞,传递人类的文明的过程。而且,阅读不仅要吸收书中的知识,还要学习人家是怎么表达的,用什么方法来把想说的话说得更好、更有吸引力。孩子们大受启发,阅读的数量更多了,阅读的效果更实在了。在往后的习作交流会上,我经常听到孩子们在为谁说得更好而争得面红耳赤,在争论中,他们一点点走向了成熟。

说作文,促进了学生广泛阅读,为丰富习作技巧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常用的习作交流会———“说”作文,这是一条沟通每个学段作文之间沟壑的通途。它不仅减缓了学生习作的坡度,还从各方面为学生的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一条促进学生习作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表达的质的飞跃的途径,使学生克服了畏惧习作的情绪。

上一篇:《入职登记表》三点关键承诺下一篇:关于感恩的记叙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