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作文赏析之细节描写

2024-04-15

隆中对作文赏析之细节描写(精选6篇)

篇1:隆中对作文赏析之细节描写

作文赏析之细节描写

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

我的视线,在那一刻,落在了一双手上„„母亲送我去学校。

我走出家门,手上拎着一只沉重的大包。可我并未觉得它有多重,也许我是在等待,等待有人为我解脱。母亲匆匆地锁好门,看见我手上的大包连忙接了过去,也许这便是我的等待。

母亲歪斜着(瘦弱的)身子,脚步也略带凌乱。她的两只手奋力地抓着大包,手上的青筋清晰可见。(似乎因为这过重的负荷而愤怒反抗,象要挣脱皮肤的束缚。她的两只手不停地交换着,趁着那交换的瞬间缓解压力,每次交换,母亲的脚步总有些踉跄。母亲紧咬着牙齿,)几缕发丝仿佛为了掩饰她紧皱的眉头而滑落到额前,浸湿在汗水里„„

“要我帮你吗?”(我双手抄在裤子口袋里,保持着很“酷”的样子,带着点怜悯的神情。)“不用了,你先走吧。”(母亲微笑着说,那笑里似乎还包含了点别的东西,好像有感激,有抱歉,还有点受宠若惊。)

要我帮你吗?是的,我的确是这么说的。包里全是我要用的东西,可我却问“要我帮你吗”。

我们来到马路前,对面的红灯正一闪一闪的,随即跳向黄灯。

母亲松了一只拎包的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清晰地,我感觉到她的手在微微颤抖,)摸到了她手上还有深深勒下去的痕迹,是拎包时留下的吗?我好想问她疼吗,可我知道我不会开口。(就算开了口,她也会说不疼。)

上了汽车,母亲找了个靠窗的位置,(用暴着青筋的手,)把包放在了我旁边的座位上,(说:“好好看着,下车别忘了。”)我把脸侧过去,望向窗外。

她用手为我理着(吹乱的)头发,(偶尔碰到我光滑的额头,我觉得好像有针在轻轻刺我。)我的视线落在了她那双手上。(暗淡的,黑瘦的,粗糙的,僵硬的,疲劳的„„)

母亲,为何你的手沧桑成这样?

汽车开始缓缓行驶,窗外你的身影渐渐模糊,隐约看见你在对我挥手。(我好想握住你的手,好想紧紧地握住你的手。)

我终于知道,母亲毫无保留地努力着,要让我感到幸福。(而我,把母亲的付出看作理所当然,不动声色地接受着深沉的爱,连一个笑脸、一句温柔的话语也吝于给母亲。我好恨,我好悔,)母亲,我想握住你的手,握住你那给与我幸福的“手”!

(下次,我一定要握住你的手。)

【点评】

原文选材来自生活实际,叙事简洁,个别地方也能打动读者,但因为缺少对‚手‛的细节描写,感情转变铺垫不够,削弱了感人的效果,字数也严重不足。括号里的内容是修改增加进去的,修改文重点添加了三处描写:母亲拎包时的手、母亲拉我过马路时的手、母亲为我理头发的手,通过细致形象的细节,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母亲的含辛茹苦,感受到了母亲的博大胸襟,这些和结尾添加的扣题语句,共同突出了‚想握手‛的原因。

题目:我们的心近了

那年暑假,我和山参加了一个夏令营组织,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到了营地,我们穿上军装,便开始了我们的新体验。

镜头一

我们去的是炮兵学院,第一项活动就是在炎热的天气下跑步、练功、做俯卧撑。跑步时,我不小心被绊倒,(霎时,一种剧烈的疼痛感袭遍全身。听着教官的催促与训斥,我委屈极了,我又不

是自己要摔倒的!泪水模糊之际,一双温暖的手伸向了我。)山把我拉起,带着我一起跑,(他低声

地安慰我,)为我加油,直到训练完成。(我们一起累倒在地,却都绽放出快乐的笑容。)

(我们的心近了。)我体会到山的体贴。

镜头二

自己的事自己干。在这里,要求早上晨练之前要把自己的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像一块“豆腐”,可无论我怎么叠,也不像豆腐,更像一块凹凸不平的“海绵”。(我不禁有几丝着急,万一赶不上晨练可就糟了。正在这时,山笑着对我说:“怎么,你的豆腐还没做好?”)不久,山叠好了,便过来教我。在他的指导下,我叠得有点像了,(然后回了他一句:“我这是新世纪的豆腐!”)

(我们的心近了。)我体会到山的乐于助人。

镜头三

自己做饭。在家里,我只会做西红柿炒鸡蛋,但在这里,还要煮饭,我顿时呆住了。“我怎么会做?”山过来,告诉了我做饭的步骤,(然后学父母的腔调说了一句:“孩子,要努力啊!”)现在,我终于会煮饭了,吃着香喷喷的饭,回味无穷。

(我们的心近了。)我体会到了山的能干。

镜头四

参观学院的军事基地。这里四周被高树包围,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飞机、火炮,最高的还有一个大火箭,我不明白它们是怎么发射的,山便向我一一讲解。

我体会到山的见多识广。

一个星期的夏令营就这样结束了,我和山彼此了解了很多。由于他父母工作的原因,山去上海上学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最了解、最关心我的人。

祖国很大,高山很多,河流很长,可无论怎样,都分不开我和山。由于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我想就是这个原因,我和山的心分不开,反而我和他的心更近了。【点评】

原文层次清晰,分四个活动项目来表现出‚我们的心近了‛。但文章最大的缺憾是内容不够具体生动。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而做点修改:

1、文章结构运用镜头组合的形式。即删去不必要的描写,然后对典型事例进行具体细致的刻画。如‚项目一‛中可以侧重记叙跑步或做俯卧撑的事,增加真实的细节描写,这样更能打动人。

2、注意塑造山的形象。文中的‚山‛给人的感觉不够真实,主要原因是对‚山‛缺乏具体形象的描写。

3、举例要恰当。‚项目四‛与‚但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最了解、最关心我的人‛不符,山的见多识广对突出主题作用不大,应该删去。

修改文增加了具体细致的描绘,如‚镜头一‛中‚我‛对疼痛的感觉,山对‚我‛的帮助,一起累倒在地的场景;‚镜头二‛中‚我‛和山幽默的对话等。这些无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青少年的心理行为特点,也正是这种共性使得‚我们的心近了。‛这样,文章更加真实自然,也更富有感染力。

【启示】 要使文章内容真实有感,就必须根据中心的需要,详细具体地描绘其细节。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来支持这个中心,是具体;记叙时,把事件的关键部分、人物言谈举止详加描绘或对人物的心理、神态、肖像等细节加以刻画,也是具体;绘景时,详细介绍景物的形状颜色等,更是具体。同时,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能使具体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而且能打动人,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凸现亮点,巧笔描绘,抓住典型,细致刻画,让所写的内容具体到实处,这便是写好生活,写好自己,抒写真情美文的重要原则和方法。《隆中对》文言文注释检测

本文选自《

》,作者(),()(朝代)史学家,所著《

》65卷,记载三国时期()、()、()三国的历史。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

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

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

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

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

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篇2:隆中对作文赏析之细节描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太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正确)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益州牧刘玲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注释】

[1]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标题是后人加的。陈寿(233—297),字承柞(zuò),晋朝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220—280)魏、蜀、吴三国的历史。隆中,地名,在现在湖北襄樊。对,回答、应对。

[2]亮:即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现在山东沂水南)人。曾隐居隆中,后来做蜀国丞相。……

[3]陇亩:田地。

[4]好(hào)为《梁父吟》:喜爱唱《梁父吟》。《梁父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歌词。

[5]管仲:名夷吾,春秋时齐桓公的国相,帮助桓公建立霸业。

[6]乐(yuè)毅: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曾率领燕、赵、韩、魏、楚五国兵攻齐,连陷七十余城。

[7]莫之许:就是“莫许之”。之,代词,指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许,承认、同意。

[8]博陵:东汉郡名,现在河北蠡(lǐ)县一带。

[9]颖川除庶元直:颖川人徐庶,字元直。颖川,东汉郡名,包括现在河南中部一些地区。

[10]谓为信然:说是确实这样。谓,说。信然,确实这样。

[11]先主:指刘备。

[12]新野:现在河南新野。

[13]器:器重,重视。

[14]谓:对……说,告诉。

[15]与俱来:和(他)一起来。“与”后边省去“之”(他)。

[16]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就,接近、趋向。

[17]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18]宜枉驾顾之:(你)应该亲自去拜访他。枉驾,屈尊。顾,拜访。

[19]诣(yì):拜访。

[20]凡:总共。

[21]乃见:才见到。

[22]因屏(bīng)人: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因,于是、就此。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23]汉室倾颓:汉朝(的统治)崩溃。汉室,指汉朝。倾颓,崩溃、衰败。

[24]奸臣窃命:指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

[25]蒙尘: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东汉的京城本来在洛阳,董卓强迫汉献帝刘协迁都到陕西长安,曹操又强迫他迁都到河南许昌。

[26]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

[27]度(duó)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28]信:通“伸”,伸张。

[29]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用,因此。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

[30]然志犹末已: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犹,仍、还。已,止。

[31]计将安出:意思是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计,计策。出,产生。

[32]自董卓已来:指董卓杀死少帝刘辩,独掌大权以来。已,通“以”。

[33]袁绍:汉末的冀州牧(统治一州的长官),占有冀、青、并、幽四州(现在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及河南北部一带)。他在公元2(汉献帝建安五年)率领几十万大军攻打曹操。曹操只有几万兵力,但是用了谋土的计策,打败了他。

[34]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

[35]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非惟,不仅。抑,而且。

[36]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挟,挟持、控制。

[37]争锋:争强,争胜。

[38]孙权:他继承父(孙坚)兄(孙策)之业占据江东(长江下游)一带地方,所以说他“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39]国险而民附:地势险要,民众归附。

[40]此可以为掇而不可图也:(孙权)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掇,而不可谋取他。

[41]汉、沔(miǎn):这里指汉水中下游一带。汉水,古代通称沔水。

[42]利尽南海:意思是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利,物资。尽,全部取得。南海,这里泛指南方近海地方。

[43]吴会(kuài):吴郡和会稽郡的合称,现在江苏长江以南部分和浙江北部。

[44]巴、蜀:巴郡、蜀郡,在现在的重庆和四川。

[45]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意思是说,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

[46]其主:它的主人,指荆州牧刘表。

[47]此殆(dài)天所以资将军: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殆,大概。资,资助、给予。

[48]益州:汉代州名,在现在四川。

[49]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

[50]高祖:刘邦。

[51]刘璋(zhāng)暗弱:刘璋(当时的益州牧)昏庸懦弱。

[52]张鲁在北:张鲁当时据有汉中,在益州北面。

[53]殷:兴旺富裕。

[54]存恤(xù):爱抚,爱惜。

[55]胄(zhòu):后代。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汉景帝刘启的儿子)的后代,所以称他“帝室之胄”。

[56]总揽:广泛地罗致。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

[57]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58]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

[59]夷越:这里泛指我国南部各族。

[60]政理:政治。

[61]宛、洛:现在河南南阳和洛阳。这里泛指中原一带。

[62]身:亲自。

[63]秦川:秦国故地,现在陕西、甘肃秦岭以北平原地带。川,平野。

[64]箪(dān)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篇3:隆中对作文赏析之细节描写

基于我校已初步构建的具有校本特色的“三环·三学”教学模式。即一般按“预学环节→研学环节→验学环节”三个学习环节来组织课堂教学。以下我以一节作文指导课《记叙文之细节描写》来谈谈“三环·三学”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

在语文学习中, 很多学生写的作文内容很单一、贫乏, 有大、空、抄的弊病, 缺乏真情实感, 只有叙述没有描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本节课教学设计为: (1) 预设目标:明确细节于记叙文之重要性;领会并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与技巧。 (2) 通过实例来指导方法。 (3) 实战训练。 (4) 归纳总结。

一、预学环节———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 引导学生自学。学生首先根据“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然后按照“学案”独立思考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学案以一个学生写她的外公外婆为例来明确细节于记叙文之重要性。

【病例语段】

……到了晚上, 外婆也赶到医院, 她站在外公的病床前, 眼睛愣愣地看外公。我又看看外公, 他也是看着外婆, 一言不发……

思考:你觉得这个语段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请作出简要评价和修改。

小组交流后达成共识, 明确细节于记叙文之重要性, 并开始尝试修改。

本环节学习中,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紧扣学习目标, 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探究。

写作文是大多数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 他们都想学到如何把作文写具体生动的方法。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这个问题以及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研学环节———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研学”指的是在课堂上, 在学生“预学”的基础上,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解决“预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预习”已经就学案的“病例语段”存在的最大问题作出评价, 如没有什么细节描写, 感染力不强等。但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呢?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于是教师利用两个典型片段对比, 让学生分析其值得学习的地方。

语段一的对比:

A.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摘自朱自清《背影》

B.只见他爬过铁道, 买来几个橘子。我的眼泪很快流下来了, 爸爸真是太好了, 看着爸爸的背影, 我的眼泪又来了。

语段二的对比:

A.一只干枯如柴的手伸到我的面前, 上面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我抬眼望去, 是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他蓬乱的头发像积满灰的稻草一样堆在头上, 那干裂得像松树皮的嘴唇轻轻地蠕动着, 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我掏出一元钱放在他手中, 他那死灰般的眼中突然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喜, 他一边说着:“谢谢你, 好心人。”一边转身走向远处。———《血色残阳》

B.一只手伸到我的面前, 我抬眼望去, 是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他头发蓬乱, 他的嘴唇轻轻地蠕动着, 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我掏出一元钱放在他手中, 他一边说着:“谢谢你, 好心人。”一边转身走向远处。

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片段精彩之处加以分析, 通过这两个片段的对比, 学生交流后很快就找出语段一A的动词用得好, 感染力强, 语段二A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然后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 并且各个小组展示改后的作品, 小组互评。最后由教师点评。

本环节研学的针对性强, 学生就“预学”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向学习小组、全班学生或教师请教, 使问题得到最终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生与生、师与生不是孤立的, 是彼此互帮互助, 最中达到共赢共长;解决的问题是选择那些的确具有价值性、普遍性、规律性、生成性的问题。

三、验学环节———当堂训练反馈提高

所谓“验学”就是在课堂上, 在“预学”和“研学”的基础上, 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情况,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对“学”与“教”的内容作出反馈。

在本节课中,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细节描写的方法时, 老师马上出示训练题:

1.下面一段文字写小明的动作行为过于笼统, 请你运用“细化动作”法进行修改, 使之具体。

小明右手把饼干放进嘴巴, 左手放在下巴接着, 吃完饼干, 把左手上的饼干碎也吃掉了。

2.下面文段写我得到老师赞许的眼神过于笼统, 请运用修辞辞对画线部分进行修改, 使之更具体。

我回答了老师的提问, 他表扬我“:说得非常好!”并且向我送送来一个赞许的眼神。这眼神, 让我从头到脚都感到暖洋洋的, 我回回敬老师一个微笑。

当堂训练的形式, 如, 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我总结, 提提出新的问题;学习小组的相互提问;教师选一些典型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反馈提高具有以下特点: (1) 及时性, 在课堂上及时地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反思性, 通过多种训练的形式, 促进了学生的反思, 明确自己的掌握情况。

高效课堂, 不是一种形式, 需要的是实质的体现, 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积累和备课, 这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 也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摘要:以一节研讨课为例子, 阐述了对于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些许看法。立足于高效课堂的理念, 实践“三环·三学”的教学模式, 在45分钟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发挥其主动性, 使教师的教最大限度地紧扣学生的学, 使教更富有针对性、实效性, 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篇4:隆中对作文赏析之细节描写

跑第一真不容易

“嘟———”的一声, 紧张的比赛开始了, 我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 心中的一个念头不断在提醒我:要跑第一, 为班级争光!

观众席上的呐喊声此起彼伏, 大家挥舞着拳头, 大声喊着:“加油!加油!”我迈开了大步, 挥动起双手, 奋力地向前跑去, 只听风呼呼地在我耳边刮过, 头发都要竖起来了, 我信心满满, 浑身充满了力量。不一会儿, 我就把其他运动员抛在了后头。观众席上, 有同学兴奋地喊着“真是飞毛腿啊, 快点快点!”我不免有些得意, 顿时感到轻飘飘的。很快一圈跑完了, 可是, 慢慢的我的脚像灌满了铅一样沉重起来。我气喘吁吁的, 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地往下淌, 不一会儿, 我的衣服就湿透了。我不得不放慢了脚步, 勉强往前跑着。

“好累啊, 我要坚持不下去了……”我心里不时这样想着。不经意间, 我抬头一看, 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老师在终点那边等我, 还有同学, 在终点为我加油鼓劲。我一定要坚持, 一定要第一个跑到终点, 我奋起直追, 50 米, 40 米, 30 米……我终于冲过了终点, “耶……”同学们的呐喊声响彻云霄, 老师也微笑着望着我, 似乎在说“你真棒, 是好样的!”

一个人不能随随便便就成功, 那需要付出汗水和辛劳, 跑第一还真是不容易啊!

一、习作修改量化引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就某一篇作文需要制订较具体的量化指标, 便于学生对照着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在《跑第一真不容易》这篇习作中, 通过充分讨论, 开阔思维后, 我为学生设计了习作评价表, 评价表如下:

①字迹工整美观。

②标点符号运用恰当, 特别是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时的标点符号要运用正确。

③段落分明, 每段前面空两格。

(这三条是所有评价表中共有的。)

④开头吸引读者吗?有想往下读《跑第一真不容易》的欲望吗?

⑤跑步过程写清楚了吗?事情完整吗?

⑥对照自己的习作, 是否表达清楚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细节描写是否细致到位?如: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了吗?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是否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全班同学的表现是否描写了?赢了或者输了以后的心理活动是否进行描写了呢?跑到精疲力竭想放弃时的感受写了吗?从中感悟出的道理是否写明了?

⑦结尾是否完整, 是否达到你当初提出的写作目的。

二、习作思维开阔引导

通过讨论, 大家得出本篇习作题目相当成功, 第一、二小节描写也很到位, 第三节是需要修改的, 根据全班学生的意思, 我归纳出几点可供修改的思路: (1) 自己想象被其他同学超过后的后果, 担心同学间的嘲笑, 怀疑起自己的能力, 累得只想放弃, 梦想天降大床或插翅膀; (2) 累到精疲力竭时仍然想为班级争光, 但是有心无力, 不由得看了一眼观众席, 内心为自己打气; (3) 想放弃时不由得看了一眼后面的对手, 不由得心慌气短, 督促自己加快脚步……在全班同学的讨论后, 大家根据我定制的习作评价表进行自我修改和互改, 取得了较好的习作效果。

三、提高学生的写作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迁移能力, 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是培养学生发现写作题材、分析习作题材、书写出好作文的良好方法, 它既能促进学生习作思维能力的发展, 避免对固有文体的死记硬背, 又能实现作文间写作方法的融会贯通和互相转换, 构建写作结构网络体系, 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针对《跑第一真不容易》这篇习作的辅导,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迁移能力, 我继续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指导:记事作文应当以叙事为主, 表现发生在活动场地的某种事情的某种意义, 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在记事作文中要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即六要素。一件事总离不开这六要素, 把这六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选择材料应该做到“四个要”:一是要选择亲身经历的;二是要选择有真情实感的;三是要选择健康的、有意义的材料;四是要选择生活中发生的一个细节或者一件小事来写, 这样容易把事情写好, 比如说写家里的变化, 可以和过去做对比, 抓住一个点描写, 可以写购买通讯工具、交通工具或者家电等, 这些都是小事, 但是却能映射出社会发展的积极主题。文章中不必讲大道理, 只是描写, 就能写出很好的东西。如果选材是写校园记事作文, 除了叙事的完整性和详略得当, 内心波澜的描写也很重要。如果选材是场面描写的, 动作和语言、心理变化描写特别重要, 抓住这几点, 写出来的作文都不会太差。总而言之, 记事作文选材着眼点要小, 描写要细, 尤其是对事件发生的过程和人物的内心描写, 然后把真实的情感写出来。

参考文献

篇5:隆中对作文赏析之细节描写

细节刻画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 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 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景的描写中, 是为塑造人物形象, 展开景物描写, 进行场景描绘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 人物形象就越鲜明, 景物就越有特色, 场景就越感人。在平时教学中, 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同时, 抓住典型的细节, 反复品读,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提示文本的中心, 起到了推波助澜、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典型的人物细节描写, 彰显了人物的性格

小学语文教材中, 所选择的文章, 大都为名家名篇, 其中许多写人记事的文章更是文质精美。这些文章在表达方式上给学生提供范本, 而塑造的人物形象更是个性鲜明, 血肉丰满。或着力刻画人物的外貌, 或描写人物的言行, 或对人物内心进行细腻的描摹。反复吟读、品味这些细节, 人物的性格在与学生互动对话中得以凸显。教材中, 我们可以找出许多运用细节描写的例子。

1. 外貌描写——白描中包蕴着含蓄

(1)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 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2) 借着淡淡的星光, 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 面色黝黑, 淡淡的眉毛下, 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天游峰的扫路人》)

初读句 (1) , 让人惊讶于爱因斯坦与这个社会的“格格不入”, 这位大科学家不止仪表不究, 甚至可以说是“痛失体面”, 与乞丐无别。但细细研读, 再联系下文, 反复品味, 一个“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事业而无暇顾及生活琐事的伟人”便浮现在眼前。再读这段话, 使人顿生敬意, 外貌的不修边幅, 更衬托出人物灵魂的高大。句 (2) 对扫路老人的外貌描写, 细腻真实, 老人虽然工作辛苦, 但炯炯有神的眼睛,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自信、豁达、开朗的强者形象, 老人对生活的不懈追求, 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2. 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直观中包蕴着深沉

(1) “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 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 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 他睡眼蒙眬地抬起头, 轻轻放下妈妈的手, 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 把我拉了出去。 (《爱如茉莉》)

(3) 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 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句 (1) 中的“话”告诉我们, 彭德怀虽然深爱大黑骡子, 但在他的心中, 战士永远是第一, 一旦革命需要, 他就会忍痛割爱, 做出虽然痛苦却很坚定的选择。

句 (2) 中爸爸一系列的动作连贯而平常, 而正是这看似不起眼的动作, 却充分显现出爸爸对妈妈的体贴与关心, 正所谓爱在不言中啊!

句 (3) 中一个“盯”字, 传神地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 看到战士们因饥饿而昏倒在地, 军团长杀骡子保战士的想法已在酝酿之中。

3. 心理描写——自然中包蕴着隽永

(1)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 有的重于泰山, 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 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 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 我想, 灰椋鸟, 尖尖的嘴, 灰灰的背, 远远望去, 黑乎乎的, 有什么好看的呢? (《灰椋鸟》)

句 (1) 中司马迁遭受酷刑, 经历了人生中的奇耻大辱。是血溅墙头, 还是忍辱偷生?司马迁的内心痛苦而矛盾。为了完成父亲临终的嘱托, 为了让人生活出精彩, 司马迁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耻辱与痛苦深埋心底, 重新摊开竹简, 为完成《史记》而笔耕不息, 一个“坚定不移、坚强不屈”的司马迁顿时跃然纸上。

句 (2) 放在课文的开头, 告诉我们灰椋鸟貌不惊人, 实在不值得一看。而作者在看了灰椋鸟归林的场景后, 却感到灰椋鸟犹如“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最后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爱鸟之情尽情流露。究其原因, 是这些小精灵归林的壮观场景令人着迷和陶醉。作者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令人印象深刻。

二、典型的场景细节描写, 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

1. 景物描写——“衬托中心”

(1) 那花白里透黄, 黄里透绿, 花瓣润泽透明, 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 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早》)

(2) 每艘宝船长148米, 宽60米, 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米风帆, 可以乘坐一千多人, 需由二三百人驾驶, 船上配备着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 (《郑和远航》)

句 (1) , 在作者眼里蜡梅花开得如此美、旺, 更蕴含着冰清玉洁的韵致, 作者仅仅是为了赞美蜡梅花吗?联系上下文, 作者实质上是借花喻人, 鲁迅先生就是一株傲霜斗雪的“蜡梅”, 蜡梅花的特点正象征着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 对蜡梅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句 (2) 中的宝船“高大雄伟”, 各国君臣、百姓惊叹不已。作者对宝船的具体描写, 既显示出郑和远航时的规模之大, 又暗示了明朝国家实力之强, 科技水平之高, 达到了当时世界的顶峰。宝船传承了友谊, 更是我国古代人民顽强探索精神的集中反映。

2. 场景描写——“渲染中心”

(1) 初升的阳光, 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 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 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 一切都沉浸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爱如茉莉》)

(2) 暑热散去了, 星星出齐了, 月亮升起来了, 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句 (1) 、 (2) 中, 阳光探进窗内, 一切是那么静谧美好;月亮升起来了, 小院洒满月光。“爸爸妈妈”在柔柔的阳光下执手而眠;“母亲”在柔和的月光下深情地为“我”吟唱。天地万物都在传递着一个神圣的字, 那就是爱。父母之爱, 平常如茉莉, 却幽香缕缕;母亲爱子, 似淡淡月色, 却深情脉脉。教学中抓住这些细节, 学生对文章中心的领悟也就水到渠成。

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描写, 在文本描写中, 看似闲笔, 或赘笔, 信手拈来, 无关紧要, 其实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巧妙的安排。细致的描写中处处蕴含着真情, 没有细节, 就不可能有经典的艺术作品。为了我们阅读教学的精彩纷呈, 让我们一起关注文本中的细节描写。

摘要:“天下之大事, 必作于细”, 没有细节, 便没有风格。新教材入选的范文, 大多出自名家名篇, 其动人心处, 主要在于典型的细节描写。捕捉和理解文本中的细节刻画, 易于帮助学生与文本、编者、作者进行直接平等的互动对话, 引发沟通、共鸣, 加深理解。具体表现为:①典型的人物细节描写, 彰显了人物的性格;②典型的场景细节描写, 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关注文本中的细节, 就能使我们的阅读教学精彩纷呈。

篇6:隆中对作文赏析之细节描写

一、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

在文学作品中, 细节描写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人物塑造方法, 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 让读者欣赏评价。要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 就要采用多种恰当的方法, 对人物进行细腻传神的描写。

1.写外貌, 应力求写出人物的风度、气质与神韵。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 赶忙抬起头, 却见一个凸颧骨, 薄嘴唇, 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 两手搭在髀间, 没有系裙, 张着两脚, 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这是鲁迅《故乡》里的杨二嫂。作者运用肖像描写、细节描写, 把杨二嫂尖酸、刻薄的形象刻画得生动传神, 从而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毒害之深。在她这里, 一切都是夸大了的, 是根据自己的实利考虑变了形的。她一出场, 发出的就是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 这是她不感惊奇而故作惊奇的结果。她的面貌特征也是在长期不自然的生活状态中形成的。她一生只练就了一个“薄嘴唇”“能说会道”, 脸相却迅速衰老下来, 只留下一个“凸颧骨”, 没有了当年的风韵。她的站姿也是不自然的, 故意装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实际上她早已失去了自己的自信心, 失去了做人的骄傲, 但又希望别人看得起她、尊重她。

2.写语言, 应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语态, 让个性化的语言充分展示人物性格特征。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有两段非常好的细节描写:

范进因没有盘缠, 走去同丈人商议, 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 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 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 就是中相公, 也不是你的文章, ……像你这尖嘴猴腮, 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 就想天鹅屁吃!……”

……

胡屠夫作难道:“虽然是我女婿, 如今却做了老爷, 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我却是不敢做这样的事!”

这两处语言描写, 把胡屠户一副无耻的嘴脸刻画得十分逼真。既有前面臭骂范进尖嘴猴腮的话, 也有才学又高、品貌又好的赞扬。把“小女在家长到三十多岁”一提, 胡屠户的话越发显得不知羞耻。

3.写动作, 应精选动词, 对其行动过程进行生动的描摹。朱自清的《背影》里有一段父亲买橘的动作描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段文字作者运用了“探”“穿”“爬”“攀”“缩”“倾”六个动词, 生动形象、细致入微地表现了父亲买橘时穿越铁路、攀爬月台的艰难和努力, 衬托了父爱的伟大。

4.写神态, 应抓住人物的面部表情进行生动的描摹。

(1) 表现不安。如《孔乙己》中的一段神态描写:

他们便接着说道, “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孔乙己深怀科举失败的隐痛, 不幸这隐痛又被别人戳到, 他那点可怜的自尊簌簌跌落。这里的神态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出他内心隐痛被戳到时的痉挛、挣扎。

(2) 表现悲愤。如茹志娟《百合花》中对新媳妇的描写:

新媳妇这时脸发白, 劈手夺过被子, 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 半条盖在他身上。

(3) 表现惊恐。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写菲利普夫妇得知卖牡蛎的老水手是于勒时的神态: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 两眼呆直, 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

5.写心理, 也应抓住细腻的地方进行描写。刘和刚演唱歌曲《父亲》时, 评委以及不少现场观众都感动得哭了。歌词写道:

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啊/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歌词内容完全是一段心理活动描写, 而“抚摸你的双手”“鬓角露了白发”“眼角上添了皱纹”就是几个生动的细节。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自内心的真情表白和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 这首歌才打动了所有的人。

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 是奥楚蔑洛夫身份的象征, 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文中四次提到“军大衣”, 而“脱”大衣的动作表现的不是天气热, 而是“判”错了狗、急得浑身冒汗的胆怯心理。“穿”大衣的动作表现的不是天气冷, 而是遮掩因辱骂将军而心冷胆寒的心理。一“脱”一“穿”的细节, 不仅勾勒出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丑态, 而且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使主旨得以升华

文学作品中人称的变化这一细节也能深化主题, 如鲁迅的《故乡》中有一个细节, 就是鲁迅回到家见到闰土那一瞬间, 闰土“态度终于恭敬起来, 分明地叫道:‘老爷’!”这个细节使作品大放异彩, 主题也因此更为深刻。另外, 人物的衣饰也能折射出时代的背景。《孔乙己》中对孔乙己衣饰的描写:“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这段描写, 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 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 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 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就活现在我们眼前, 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毒害。由孔乙己的破长衫而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对读书人的毒害, 真可谓一叶一世界!

其实, 古人也深悟细节生情之三昧。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有归有光怀念早逝母亲的细节描写:“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这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 却如林纾所言:“震川之述老妪语, 至琐细, 至无关紧要, 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 匪不流涕矣。”

文学作品中如果没有细节, 就等于人没有了血肉。没有细节的文学作品不能称之为艺术, 也不值得欣赏品味。细节可以让一花一木现出光彩;细节可以让肤浅走向深刻、让枯燥走向生动。作为教师, 也应当引导学生展开广泛的联想和想象, 抓住身边的每个细节, 去寻找生活中、学习中的美。

参考文献

[1].顾霞光《课文里的“瞪眼“细节》, 《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5期。

上一篇:高中生阶段反思500字下一篇:刘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