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容村貌倡议书

2024-04-20

村容村貌倡议书(精选10篇)

篇1:村容村貌倡议书

全县广大农民同志: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农村的环境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就目前而言,我们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标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许多村庄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院绿化等还很落后,脏乱差现象依然严重,与我县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和提高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质量,助推农村“四个全覆盖”工作纵深开展,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我县将于八月份在全县农村集中开展村容村貌突击整治活动。特发出如下倡议:

从现在起,让我们争做一名乡村环境治理的参与者。有一个清洁整齐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愿望。我们倡议,大家都积极协助配合县、乡、村做好乡村环境卫生清理工作,积极加入到整治环境的队伍中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美化村容村貌,来保护生态环境,来换取我们舒适清洁的家园。

从现在起,让我们争做一名乡村环境卫生的保洁员。保持长久清洁卫生的人居环境离不开我们共同的参与,离不开我们良好的公共环境卫生意识,更离不开我们平时一点一滴的文明行为。我们倡议,大家都来关心我们身边的环境卫生,人人都做一名乡村环境卫生的保洁员,自觉摒弃不文明、不卫生的习惯,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保护好我们的人居环境。

从现在起,让我们争做一名乡村环境卫生监督员。环境卫生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和工作。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不仅需要每一位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监督。我们倡议,大家都来履行维护乡村环境卫生的监督义务,对破坏环境卫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劝导和制止,形成全社会监督管理环境卫生的良好局面,形成一个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环境卫生的浓厚氛围。

从现在起,让我们争做一名乡村环境卫生宣传员。我们倡议,为了我们的家园永远清洁舒适,大家都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身体力行,以小环境的改善促进大环境的变化,以自身修养情操的提高带动农村文明程度的提升,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身边的人,积极宣传文明、卫生的行为规范,让环境卫生知识家喻户晓,让文明卫生意识深入人心,让保护环境行为遍地开花。

幸福生活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和文明素质的提高。作为新时代的农民,我们要争做这次环境集中治理活动的践行者,立足家庭,走向社会,积极开展义务劳动,清洁家庭、清洁庭院、清洁村庄,清理农村垃圾、污水,积极建设沼气池、改厕、改圈,努力建设净化、美化、绿化的优美乡村。

作为新时代的农民,要自觉增强爱护环境的自觉性。通过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使全县农村基本达到“六无”、“三化”的要求。“六无”即:无柴草乱垛、无粪土乱堆、无垃圾乱倒、无污水乱泼、无禽畜乱跑、无乱写乱画;“三化”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条件较好的村要达到每条街硬化、净化、绿化,条件较差的村至少要有一条街道达到硬化、净化、绿化,要做到村村都有样板街。要把治理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环境卫生做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出动人力物力对城乡结合部的卫生死角进行一次彻底地清理。不在公路两侧、景观带堆放柴草、粪肥和杂物。要在住宅房前屋后适当栽树,有条件的.村要建村级公园和街头绿地,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真正形成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房在绿中。

治理环境、美化家园,人人有责。进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活动是一项为群众造福的“民心工程”,广大农村党员和站、区、组、队负责人以及各村民代表一定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和带头作用,各包村单位和驻村指导员也要恪尽职守,创先争优。

你的一份努力,都会让我们的乡村离文明更近;你的每一份辛劳,都会为我们的乡村增光添彩;你的每一份付出,都会为我们的乡村点缀亮色;你的每一份热情,都会激起更多人的文明情操;让我们携起手来,立即行动,乘着四个覆盖的东风,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去创建我们更加美好的家园。

篇2:村容村貌倡议书

以来,我市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投资1200余万元新改建镇村公厕33座、农村户厕1500座,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9.12%。这是去年以来,我市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群众根本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为打好这场硬仗,我市选准突破口,把农村拆违拆旧、厕所革命、污水垃圾处理等,作为改善农村村容村貌重点工作着力推进,全市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统筹规划让乡村更美

月30日,记者来到新粮地村。村道宽阔、平坦,农家庭院干净整洁,广场上三五成群的村民或锻炼、或聊天、或休息,乡下的“土气儿”荡然无存,舒适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

篇3:村容村貌倡议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的历史性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在这个大背景下,对广大农村进行村庄规划,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是新农村建设重要的举措。

从地理学的角度看,景色优美的村容村貌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和内涵的景观类型。从生态学角度讲,村容村貌是由村庄建筑、林草地、农田、水体、历史遗迹等组成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型生态系统。村庄容貌有其特殊性,其重要特点之一是大小不一的村民居住点和农田混杂分布,既有居民点、商业中心,又有农田、果园和自然风光。从历史学的角度看,传统乡土特色的村容村貌是长期历史发展留下的痕迹,它的形成是人类与当地自然环境协调共生的结果,是农业文明的文化遗址,同时也记载着历史的变迁。从建筑学角度看,村貌的背景——民居建筑,无论其选址、布局和构成、单栋建筑的空间、结构和材料等等,都体现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因材施工的营建思想,体现出自然与人工的有机统一。

村容村貌的营造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代表了村庄的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够向游人展示村庄的人文地理积淀,阐述了村庄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村庄的独特魅力。村容村貌整治规划是从村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村庄自身的条件,有条理地、有步骤地针对村庄村容村貌方面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

二、村庄风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村庄的传统布局特色和传统建筑艺术正在消失

首先,传统村落的风貌是村庄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但有些传统村落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古树被砍伐殆尽、弯蜒曲折的自然河道被填埋或被裁弯取直、有数百年历史的祠堂宗庙被拆除,村庄原始的风貌以及文化历史资源的完整性正在被逐渐的吞噬,其历史的传承功能正在渐渐地逝去。

其次,许多传统村落的新建住宅基地面积偏大、建筑密度低、空间分散、功能混杂、结构不明确;很多房屋年久失修,墙面、屋面色彩杂乱;住宅配套设施落后,安全卫生隐患突出;私搭乱建临时建筑的现象严重。部分新建房屋的尺度、色彩、形式大都与村庄传统的住宅风貌不协调,民居的传统乡土特色正在消失。

再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型住宅”的居住理念开始冲击传统的居住模式。传统民居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生活需求。在传统村庄发展过程中采用了“复古”、“仿古”的方法来简单模仿传统建筑形式,或在传统民居上扩建现代风格外观的建筑,生硬照搬“欧陆风情”,破坏了中国农村传统文化的底蕴。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使得农村的整体人居环境质量不高

国内大部分村庄都未经过科学的规划,部分村庄布局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道路系统方面:

村庄道路系统不完善,道路分级不明确,部分道路为尽端路,无法形成通畅的道路系统。道路附属设施不完备,路灯、指示标志等设施缺乏,现有的设施维护较差。居民点内部道路狭窄,许多村庄路面维护较差,破损严重。道路空间过于呆板,缺少引导性和可识别性。路边绿化不成系统,道路缺乏人性化设计,普遍没有阅报栏、休息坐凳等建筑小品。

2. 建设用地布局方面:

住宅布局缺乏规划,住宅院落占地过大。村庄工业厂房、闲置地、村民住宅、园地及家畜舍布局交叉、无序,这种现象特别是平原地区以农业耕种为主的村庄较为严重。既影响了村庄人居环境质量,也影响到土地集约使用。

3. 公共绿地方面:

村庄普遍缺乏公共绿地,已有的绿地亦不成系统,山川河道等宜人自然景观利用率低。

4. 基础设施方面:

村庄的整体环境质量不高,基础建设相对滞后,电线杆林立,电线乱拉,生活垃圾随意堆积、生活污水随便排放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村庄缺乏垃圾收集装置、雨水排放及适宜的污水处理设施,排污系统不完善,坑塘沟池以及一些废弃地被用作临时的垃圾收集点。

三、村容村貌整治规划的动力机制

村庄是人类聚居的重要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是接近自然和生态的居住场所,它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传统村庄风貌特色传递了一座村庄历史发展的信息,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征和价值。村庄风貌特色是多种因素“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村庄的特色美需要保护、追求和塑造。村庄风貌的整治将产生双重效应,首先是内在效应:通过对村庄特色的规划设计,有效地利用村庄内部资源,不断增强村庄的自我发展能力;再者是外在效应:村庄的特色可以激发当地村民的自豪感,由此形成的感染力能够吸聚更多的外部资源,促进村庄更快更好地发展。

纵观村庄发展与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在一定时空内积聚与发散的过程。同时,村庄成长的过程也是与其他村庄展开资源配置竞赛和市场竞争的过程。然而,在一定的时空内,资源与市场都是有限的,挖掘村庄特色及其信息载体,科学合理地组织各项风貌特色构成要素,逐步形成和完善村庄特色系统,才能使村庄具有吸引力。一旦特色丧失,人们在文化上和心理上的损失是金钱不可弥补的。就这个意义而言,在历史文化传统、自然环境基础上浓缩、提炼而成的村庄环境景观特色是资源配置的手段,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事情。当前新农村建设已经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村庄环境整治的有利支撑。

四、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风貌的保护和利用对策及建议

(一)保持村庄风貌整体风格的延续

从宏观上把握村庄的传统风貌特征。村庄风貌中山水系统和街道系统是村庄风貌的核心。对于山水系统应予以保护和利用,应尽量不破坏原有山体的自然形态,避免随便挖山、填塘,对水体裁弯取直。保护现有河道及池塘水系的完整与贯通,按照自然环境加以整治和疏浚以满足防洪和排水要求;滨水村庄的驳岸应随岸线自然走向,避免刚性呆板界面;护坡的建筑材料应选用地方乡土材料。

山区型村庄地质地貌比较复杂,地势起伏比较大,村庄形态多呈现点式分散布局。村民住宅顺应地势,采取“尺度宜小,体量忌大,宁低勿高;高低错落依山就势,忌开山平地成行成列”的原则;避免民居建设平原化,使村落住宅失去山区建筑的特色。平原区村庄的地势平缓而开阔,居民宅基地相对宽敞,院落规整,建筑风格宜有地域特征。

村庄绿化系统包括山林农田绿化、街道公共绿化及住宅院落绿化三个层面。应选用本地树种,对古树名木予以重点保护,并配以环境小品,营造出简单、自然、亲切的乡村风景。

对于街道系统,应结合道路布局对街道两侧建筑的风格与体量、绿化景观节点、广场节点等综合分析,在保护总体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更新改造,新建建筑风格应与原整体风貌协调统一,尽量运用地方建筑材料,同时选用清新淡雅的色彩以保持地方特色。对现有建筑进行质量评价,可以按建造年代、风貌等分成保留、整治、更新三类,具体原则如下:

1. 保留类建筑:

与历史文化保护区传统风貌较为协调的建筑,采取基本保留、有机更新的原则,根据发展需要可进行维修或小规模改造,但应保证更新建筑在空间布局、高度、材料、建筑风格等方面与街区传统风貌相协调。

2. 整治类建筑:

主要指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主要采取整修的方式,维持原有外观特征调整,完善内部布局及设施。

3. 更新类建筑:

与历史文化保护区传统风貌不协调、简陋的、质量差的建筑,采取近期整修、适时更新的原则,近期对其立面外观进行修饰,在有条件的时候可予以拆除或翻建。

(二)村庄历史遗存的保护与整治

村庄风貌特色的营造首先依赖于村庄文脉的继承和发展。历史遗存是村庄文化的载体,是构成村庄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村庄历史文化遗存应采取分层次评估、保护的方法,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应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保护和修缮,对占用文物保护单位但不具备保护和合理利用条件的单位和居民,应采取措施予以搬迁,改善文保单位的整体环境。

对各类完整的传统建筑(主要指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但建筑形态或院落空间反映了典型传统格局或近代建筑特征,具有真实和相对完整历史信息的建筑)保护方式可参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方法。

对各类历史文化遗存(如个体古建古庙、古城门、古围墙、过街楼、古井、古桥梁;古建构件如民间砖雕及木梁彩绘等)应积极保护、合理恢复部分,应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修缮。

一些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布局往往遵循中国几千年的风水学思想,对这类村庄更应制定详细的规划保护策略,整体规划、保护。如北京延庆县康庄镇榆林堡村,该村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驿站。该村总体平面呈“凸”字型,村堡城墙由夯土筑成,原外包城砖已脱落,只残存部分遗迹,村落的传统风貌犹存。针对典型堡寨式聚落布局特点,在村容村貌整治规划中,立足于对现有古遗址的保护,保持现有的街道空间,对村中建筑状况进行评估,质量较差的建筑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翻建,对质量一般的建筑予以维修。重点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结合村庄的民俗旅游进行村庄重要节点的绿化美化。

(三)注重村庄公共空间的传统风貌营造

村庄中与村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主要包括:村庄主要出入口、公共绿地、街道、广场、打谷场等,是村庄公共活动组织的重要场所,也是形成独特村庄风貌的要素。

在村庄公共空间的保护和更新过程中,根据不同空间的布局特点,确定公园绿地、街道和广场的性质、规模、相互之间的连接路径以及发展措施。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展现具有乡土文化氛围的新农村景象,并通过植物配置、小品等手段营造空间景观氛围。

村庄入口是村庄空间环境形成的重要标志点,对整体环境引导和识别起着重要作用,村庄入口一般可通过建筑小品、小型游园绿地等来加以组织,应简洁鲜明地表达出村庄的入口标志和环境特色。如北京昌平区流村镇韩台村,位于北京市西部山区,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该村村口小山上有区级保护文物九圣神祠。在村庄风貌整治过程中充分结合九圣神祠的人文特色,对其所在的山体进行绿化,对部分悬崖地段进行加固,修建登山步道,使游客能够登山观景;在村口建设小广场,设置休息坐椅,形成人文特色丰富多彩的村庄入口环境。

(四)在保护村庄传统风貌基础上改善基础设施状况

传统村庄的用地布局规整,街道空间狭窄,而市政设施通常比较薄弱,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各种市政管网应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以减少对村庄环境的二次破坏。对于村庄环境有污染的设施更应在规划中注意位置、风向、建筑风格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北京昌平区兴寿镇上西市村历史悠久,村内至今还保存有古庙等部分历史文化遗迹。该村养猪场规模较大,会排出大量粪便垃圾,如果这些垃圾随意堆放将对村庄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规划中将养猪场位置选择在远离村庄的地方,同时配套建设了一组智能化沼气站,利用猪场的垃圾粪便为原料产生沼气,不但很好地解决了垃圾处理的问题,而且为村民做饭提供了燃料。由于养猪场位置距离村庄有一定距离,且处于村庄的下风向,不会对村庄的传统环境和风貌特色产生不利影响。

五、结论

良好的村容村貌不但能够给村民带来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是促进村庄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村庄的建设中应注重保持传统乡土风貌,有效组织村庄景观绿化并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同时,要改善村落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水平,以提高村庄整体人居环境。

摘要:村容村貌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村容村貌的规划与整治不仅提高了村庄人居环境,而且可以有效保持乡土风貌,同时对村庄旅游业发展产生影响。本文通过总结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传统村庄村容村貌整治的经验教训,归纳了村容村貌整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对村庄风貌保护和利用的原则与方法。

参考文献

[1].邵爱云赵辉.新农村村庄整治规划实例.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2].董艳芳陈敏单彦名.新农村规划设计实例.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3].方明邵爱云.新农村建设村庄治理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篇4:村容村貌倡议书

正是由于这样的认识高度,郎各庄村为确保环境整治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了由黑庄户乡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统筹、指导和协调。郎各庄村针对村庄的环境治理工作成立现场指挥部,内设办公室、内务工作小组、外场协调小组及工程管理小组等,在第一线落实、推进各项具体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市、区领导经常与乡村领导到一线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问题,领导高度重视,政策大力扶持是做好环境工作的前提,近年来,市、区、乡三级领导对郎各庄村投入了巨大的心血,高度重视郎各庄村的环境建设和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给政策、给项目、给资金,让郎各庄村旧貌换新颜。新农村建设政策、村庄社区化管理等项目的实施,为郎各庄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创新管理功能模块化

通过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探索和实施,郎各庄村各项工作达到了日常管理到位、责任到位、监督到位的“三到位”,达到了管理功能模块化,责任落实网格化,群众监督常态化,管理成果长效化的“四化”效果。

第一,管理功能模块化。针对全村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采取模块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将全村各项工作分为十个模块,分别为人口管理、经济管理、环境建设、社会治安、应急保卫、社会保障、便民服务、党建宣传、安全生产、群众文化等工作管理模块,十个模块包含全村各项工作,如环境模块包括门前三包、日常保洁、垃圾分类、绿化美化、新增建筑、暴露垃圾等基础工作;经济管理包括村域企业管理、村级经济建设等基本内容;社会治安包括流动人口管理、社区化治安管理等基本工作。可以说,模块化管理,将全村的大事小情全部进行涵盖,使村级工作科学有序,可以合理地对当前和今后工作进行统筹和安排,形成了工作之间无漏洞,问题之间无缝隙的闭环工作模式。同时,在采取管理模块化的同时,还达到了条块结合,信息共享,精细管理,科学决策的目的。对各个管理模块的基础数据进行有效关联并分类汇总,将会得到科学准确的工作数据,为村级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如将流动人口基础数据与日常保洁员数据相互关联,可根据流动人口数量及时调整保洁员数量,配备充足保洁工具,合理解决日常保洁中的基本问题;如将人口管理模块基础数据与经济管理基础数据进行关联,可根据人口管理模块中村民性别、年龄、学历、就业情况等信息与经济管理中企业管理模块中的用人需求等信息相互关联,为企业开展用工招聘,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为百姓提供工作岗位提供可靠依据。看似相互独立的模块,通过适当的关联,为村级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基础的保障,从而使村级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便民化、综合化。

第二,责任落实网格化。如果说模块化是将各项工作任务明确、范围明确、措施明确的话,那么网格化为模块化管理提供更为充分的人员责任保障,同时也为村级建设的人员安排、定岗定责提供了更为科学的划分方式,为责任落实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标准。“网格化”并非只是单纯的“分片包干”,而是以“网格”的形式来做到职能的主动履行和责任的自觉落实。将郎各庄村按人、户、地、房划分基础网格,针对每一个网格配备三名工作人员,即“一格三员”,指导员一名、监督员一名、协管员一名,通过“一格三员”,将人、地、事、物、组织等基础信息全部纳入网格,并以网格为标准,结合模块管理,确定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标准,保证工作责任的顺利落实与公正、公开、公平,也使每一项工作的责任具体落实到了人,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保证了工作的效果也保证了工作的长效性。

第三,工作监督多元化。村级管理的初衷和最终目的就是服务百姓,让百姓在科学管理之中得到实惠,让惠民的措施在科学管理之中得到充分体现。作为百姓不仅仅是村级建设的受惠者,更是村级管理建设中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实践者。村两委运用各种手段、激励模式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提高百姓对村级建设的参与度。同时,加大工作的监督力度,工作除各网格的督察员监督外,还设立投诉举报电话、电子邮箱,运用科学、有效、综合的方式,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将工作人员的职责、任务、标准、奖惩等全部进行公示,让百姓真正能够心里清、心里明、工作看得见、评价说得出、意见能解决、建议能采纳、参与能主动、监督能积极。群众真正树立起了“郎各庄是我家,建设依靠你我他”的主人翁思想意识,达到了群众参与,监督落实,齐抓共管,监督到位的良好效果。

二、村庄社区化管理出亮点

村庄环境整治、日常保洁与社会治安工作在郎各庄村通过社区化管理已形成了工作亮点。

一是环境整治规范统一。针对村民门前的堆物堆料,进行统一清理,坚决拆除私搭乱建。村里有监督员定期监督,按照村规民约规定,村委会给予每月每户100元标准奖励,促使村民自愿保持门前街道畅通。对村里各绿地和门店牌匾进行统一规范,在主街两侧、街心公园、健身广场、停车场周边进行绿化美化,达到街道整洁、街边绿化的效果,村庄处处绿意盎然,处处生机无限。对村外村内全部商业门店,采取村委会、企业各出资一半的形式统一制作牌匾,牌匾统一高度、统一字体,撤除灯箱占道等问题,做到一店一牌,达到了街道、胡同两侧整齐划一效果。

二是强化社区民警的核心位置,经乡党委研究决定社区民警任村党支部成员,主管村级综治工作,确立社区民警在社区化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确保优势互补、专群结合、形成合力、完善管理。郎各庄村社会治安有三站两室:巡防站、流管站、警务站、民调室、监控室,并按要求集中办公,做到定制度、定岗位、定责任和定人员。并通过广播、宣传栏、发放一封信等形式,加强对村民及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宣传;通过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军事训练,提高本村社区化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三是流动人口的社区化管理。郎各庄村共有三个进出口,所有流动人口都要持出入证才能进村,这张出入证由村委会免费发放。现在郎各庄村所有出租房的信息都在村委会办公楼外的信息公开屏上滚动播放,村委会为村民和流动人口搭建平台,不收取任何费用。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多,车辆停放成为难题。为解决村内车辆乱停乱放问题,防止机动车被盗、被砸,减少可防性案件,郎各庄村在村外新建一处容纳近500辆车的停车场,所有流动人口车辆统一规定在此停入,并安排专人看管,解决了消防、救护车通行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村内主要大街设有消防栓,达到街街都有消防设施,户户都能及时救灾的效果,为保护百姓生命安全打造了一条平安、和谐的生命线。

四是日常保洁社区管理专业化。郎各庄村道路、绿地日常保洁落实“七定”制度,目前现有50名保洁员,按照面积划分责任区,即定人、定时、定车、定责、定岗、定点位、定制度,确保了村内外所有道路、胡同、绿地都有专人管理。另外,逐步推广了垃圾分类工作,实行上门收垃圾,按照每20户配备一名垃圾收集员的标准,进行统一收集,达到垃圾减量效果。

三、文化宣传凝聚力量

郎各庄村成立了由村委会委员、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流动人口代表组成的巡查监督小组,公布举报电话,进行不定期巡查,对社区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垃圾分类、保洁工作等进行检查和监督并适时公布检查结果,增加群众参与度,确保长效机制的建立。如何增加群众参与面,突出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让“红袖标”飘起来,让群众动起来,郎各庄村在文化宣传上下功夫,凝聚力量,构建和谐。

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一封信、入户走访进行广泛宣传,大力普及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人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以文化大院、村民活动中心为依托,带动周围百姓参与,营造和谐氛围。通过舞蹈健身协会、空竹协会、诗书画协会等民间团体,达到“村集体搭台,文体唱戏,百姓受益”的效果,从而带动百姓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营造乡村文明的氛围。通过益民书屋、阅报栏等媒介,增加全民学习的动力。在营造和谐文化氛围的工作中并不将文化建设孤立的执行,将文化建设与建党九十周年、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精细化管理、垃圾分类、社区化管理等活动相融合,达到了在文化中推进活动,在活动中彰显文化的效果。

篇5:村容村貌整治协议书

一、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根据本嘎查村实际制定详细的村容村貌整治规划;

2、严格执行村容村貌整治规划。及时制止乱搭乱建、占用道路堆放杂物和其他破坏村庄环境的行为;

3、抓好村部、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和庭院绿化工作;

4、完善街道配套措施,组织人员清理街道积存垃圾,保证道路畅通;

5、保持环境卫生,保证村庄整洁,创建良好生活环境。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不准超占土地,乱搭乱建;

2、彻底清理庭院周围柴草、杂物、瓦砖堆,彻底拆除有碍村容村貌的乱搭乱建和破房,残强断壁等,及时清理坟堆、土堆。

3、做到庭院清洁干净,物品堆放整齐,实行家禽家畜圈养,严禁散养。

篇6:搞好村容村貌整治

——在政协井冈山市三届二次会议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大家好:

本人是来自茅坪乡的一名基层的新政协委员,能在今天召开的政协三届二次会议上发言,倍感荣幸。我发言的题目是《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在乡镇工作多年,对当前农村村容村貌现状,农民生活环境状况有较多的了解,对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也有颇多感受,主要谈以下三点粗浅的认识。

一、当前农村村容村貌建设的现状

自2006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全市已实施新农村建设点356个,占全市775个村民小组的46%。六年来,各乡镇场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把村容村貌整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实,认真做好“三清六改”的工作,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改栏、改房、改厨工作,各新农村建设点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洁净能源”的目标。但全市大部分未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村组,杂草、灌木丛生。危房破屋众多,猪栏茅棚乱建,道路坑坑洼洼,垃圾随意倒放的脏乱差现象没有明显变化。

二、村容村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整治进度不平衡。就全市而言,实施了新农村和清洁工程建设的村组,村容村貌就明显好于未实施新农村及清洁工程建设的自然村;村“两委”班子能力强的,村集体经济有一定积累的,在村容村貌整治上就较为主动,组织群众积极得力,方法灵活,反之则“等、靠、要”思

想严重,缺乏主动性,行动缓慢,力度不大。如茅坪乡茅坪村就主动请缨,雇请了5名保洁员承担了茅坪街道的保洁、园林绿化的管理、茅坪河道的疏通工作,该村将环境整治纳入常态管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群众卫生环保意识薄弱。农村长期遗留的生活陋习一时难以改变,垃圾乱扔乱堆乱放等现象比较普遍,及时清扫整理庭院内外环境卫生的自觉性不强,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环境的意识薄弱。

3、投资能力不足。全市大部分山区村组道路未硬化,即使有些村组道路已硬化,也未达到设计要富求,排水不通畅,建设也不达标,使用年限极短,尤其是丰硬化村道更是尘泥弥漫,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既影响群众出行,又影响村容整洁。

4、垃圾处理明显困难。全市大部分行政村无垃圾处理点,即使有合适地点倒放垃圾,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无力及时立即处理,反而形成了新的垃圾死角,有些村民甚至把排洪沟或穿村而过的小河作为垃圾处理的场所,既不环保又不安全,严重污染了环境,对下游居民造成极大的危害。

5、农村建设规划落后。一是目前农村住宅建设只考虑方便就近,不考虑多功能利用和长远打算,住房修建自行其是,畜圈搭建随意排放,导致只见新房不见新村;二是因缺乏规划,加之基础设施不配套,在原基础上翻修的住宅不多,空心村的形成,使得房屋年入失修,破损严重,有碍观瞻,难以整治。

三、推进村容村貌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抓好“三项工程”

要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必须着力抓好“三项工程”即整治工程、基础工程、主体工程,使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进一步的改观,基本达到

村容整洁。

1、因地制宜,抓好“整洁工程”,构建和谐洁净的村民环境。

一是科学制定建设规划。规划主要充分考虑到工业化,城镇化的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要从村镇的山形地势,民居风格出发,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和自然和谐,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防止乡村一面,厦坪镇菖莆村拿山乡的山陂楼村就有其表性。同时要注意保护有价值的传统民居等文化遗产,我市一些地方农村祠堂很多,且大部分处于村庄中心,应重点保护和利用农村祠堂,把祠堂建设成文化活动中心等,保护好农村相对洁净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龙市镇的石陂村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成功。

二是改善整治农村环境。着重抓好“五面”工程,村村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视、通电话,使农村的基础条件有一个的新的改观。坚持“一宅一户”的原则,依据建设规划组织农户拆旧建新,改造“空心村”,整修旧民房,改善农民住房。清理村内闲臵宅基地和私搭乱建,有碍观瞻的建筑,整理废旧坑(水)塘,搞好村庄排水排污沟建设;引导农民生活与畜禽养殖区分离,推广普及水冲式卫生厕所。

三是搞好“三绿化一处理”。建设打造一批房前屋后花果园、村内道路林荫化、村庄周围风景林的生态文明村,茅坪乡茅坪村的花海工程建设和园林工程建设就非常成功。技之以恒抓好农村垃圾处理,建立建全农村垃圾处理日常保洁,清运的管理制度,茅坪乡户集中,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就很值得推广。搞好庭院环境卫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确保乡村道路、庭院、水塘、河道等无暴露垃圾,逐步实现农村的减量化,天害化,资源化和农村环境洁净化。

2、有序推进,抓好“基础工程”,构建配套完善的设施环境。

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结合农村道路交通、扶贫整村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饮水工程项目建设,统一规划有序推进、捆绑实施、进行农田水利,人畜饮水,村道硬化,村子及活动场所等建设,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使人居环境逐步优化。

3、强化宣传,抓好“主体工程”,构建全民参与的文明环境。

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不是一两个人,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广大农民共同参与和维护。可以说广大村民的参与意识、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是决定村容村貌整治成败的关键。要结合各村实际,进村入户宣传到家、指导到家、行动到家。同时要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引导农民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村容村貌整洁,让农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整治中不断提高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培养村民健康、卫生、环保的生产生习惯,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家庭卫生行动和全村卫生整治的积极性,构建整洁卫生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二)建立一个体系

就是建立村容村貌综合整治管理体系,各地要建立农户、保洁员、村理事会三方监督机制,根据村里实际情况,完善村规民约,研究制定出村民“环保公约”对本村出现的有损村容和环境保护的不文明行为作出限制性规定,如茅坪村成立、环卫,市政、园林专业管理队伍,制定了《环境卫生公约》,《牲畜管理办法》,并提清茅坪乡人大会议通过了《茅坪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茅坪市政园林环卫管理办法》等村容村貌整治的政策举性文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操索垃圾处理模式,本人认为、有以

下“三种模式”即城郊模式、圩镇模式、村级模式。域效模式即以“茨坪、龙市、新城区”三大城区为中心,将一定范围周边村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纳入县城总体规划,由村级保洁员将各农户垃圾集中运到垃圾中转站,乡镇环卫统一运至城区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是圩镇模式:即以圩镇为中心,建造一座乡镇中型垃圾焚烧炉,将圩镇及一定范围的周边自然村垃圾纳入乡镇处理,由村级保洁员收集,乡镇统一清运至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三是村级模式:即对柏露、长坪等乡镇偏远、交通不便的村采取“3+5”模式,由农户和保洁员两个主体用五种方法将农村有机垃圾、非有机垃圾和建筑垃圾三类垃圾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健全一个机制

各地要建立定期检查评比制度,广泛开展“生态村庄”、“文明卫生户”、“清洁庭院”等群众性创评活动。各自然村每月由村民理事会组织一次检查评比,评出“卫生清洁户”和“不卫生清洁户”,并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农民群众爱卫生、讲文明、树新风的思想意识。

综上所述,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必须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充分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用实际行动,努力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活舒适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篇7:村容村貌和卫生管理公约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村容村貌和卫生管理公约 第一章总则 为加快本村新农村建设,加强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根据有关管理规定,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公约。本村设立村环境保洁领导小组,组长由村主要干部担任。第二章村容村貌 实行畜禽圈养制度,禁止在村庄范围内放养畜禽。若有因放养而导致他人财产或身体伤害的,由养主负责赔偿一切费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道路两侧、公共场地设置广告招牌、张贴栏等物。因实际情况需要设置的,必须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并经村委会主管领导批准,并交纳押金,申请期限到后必须自行安全拆除或向村委会提出续期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继续设置。设置的广告牌必须内容规范健康,构图色调美观。保护辖区内所有绿化设施,人人有责。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砍伐树木、采摘花草,不得在绿化设施附近堆放杂物、垃圾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破坏、侵占公共绿地。禁止在建筑物及树木上涂写、刻画或张贴各类广告和宣传品。

禁止乱丢果皮、纸屑、烟蒂、杂物,禁止从高处泼水、抛垃圾

和杂物。禁止将垃圾直接倒入污水管道、池塘、河流。

第三章卫生保洁

第七条本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采取“户收集、村清运、街道中转”的动作模式。

第八条本村聘请的卫生保洁员负责村内公共区域的清扫与保洁。

第九条住户门前实行“三包”,对在房前屋后乱吐、乱丢、乱贴、乱

摆等违章行为要进行监督。住户投放垃圾要确保垃圾入箱、入

池、入房,要杜绝把垃圾堆放到箱、池、房四周的行为。提倡

垃圾袋装化,提倡垃圾分类,鼓励住户回收可利用的垃圾。

第十条施工场地由施工单位负责清扫保洁及垃圾收运,由建设项目主

管单位负责施工环境管理,严格遵守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管理规

定以及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

第四章保洁员管理

第十一条保洁员每日定时分区域对村庄进行全面保洁一次,重点保证

村主要道路、公共场所、公厕等场所的卫生保洁,在特殊情

况下做到随叫随到,做好保洁工作。

第十二条垃圾日产日清;公共厕所每天清洗、打扫一次以上,要求做

到无臭味、无污痕。

第十三条保持垃圾运输车辆的完好,车容整洁,中途不抛洒、不遗漏,起车前要扫清停车点的污物。

第十四条文明操作,礼貌服务,发现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要及时

劝阻,注意文明用语,以理服人。

第五章垃圾收集、清运设施的管理

第十五条合理设置和放置垃圾箱,方便住户投放垃圾。配置的垃圾

箱、桶不得随意变动地点和位置。

第十六条加强垃圾箱、池、房的管护工作,保持垃圾箱体完好,如发

现损坏,村民及保洁员应及时向村两委报告,村两委要及时

通知设施维管人员行修理或更换。

第十七条垃圾车实行专用,由保洁员负责保管和维修,并保持垃圾车的整洁。

第十八条所有垃圾均需进入街道垃圾收集房,并保持收集房周围的整

洁。

第六章监督与处罚

第十九条由村双委每月不定期组织人员对本村的卫生保洁工作进行

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到责任人,并责令限期改正,有造

成损坏或到期不改正的,予以一定的经济处罚。对检查、处

罚等情况应建立台账。

第二十条对在本村环境保护方面有做出突出贡献或表现优秀、起到带

头示范作用的个人或单位,经村双委集体研究,可酌情予以

奖励。

第二十一条本公约于2011年9月 17 日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施

行。

篇8:烧炭沟村村容村貌整治规划

村容村貌整治规划

烧炭沟村民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

永登县武胜驿镇烧炭沟村村容村貌整治规划

为了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建设陇上锦绣乡村,打造金城文明县城”总体部署,镇党委、镇政府决定对烧炭沟村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特制定如下整治规划。

一、基本情况

烧炭沟村位于永登县西北部,属干旱山区,距县城33公里,海拔2400米,绝对无霜期80天,平均气温2.3℃,年均降水量400毫米,年均蒸发量2000毫米。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234户,884人,全村贫困户125户、459人,其中五保户3户4人,低保户19户50人,扶贫低保户4户、16人,贫困面为62%。总耕地面积4705亩,人均耕地4.2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豌豆、洋芋等。全村有大牲畜160头(匹),猪存栏600头,羊存栏450只,鸡存栏350只。

近年来,武胜驿镇紧抓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陇上锦绣乡村,打造金城文明县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开展,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五化工程”建设,即“美化、亮化、绿化、净化、硬化”工程,永天公路路沿线的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全镇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但由于我烧炭沟村所属武胜驿镇贫困干旱农业区,群众收入主要依靠种养业,农民收入主要用于学生上学,家庭日常开支等方面,在农村危旧房、老旧门楼改造,土坯围墙维修粉

刷等方面投入的资金有限,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住房安全隐患、村庄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日益突出,急需进行综合整治。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烧炭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构建美好、和谐人居环境为目标,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要求,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建设幸福美好新农村。

三、工作目标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粉刷的原则,对烧炭沟村长期居住存在安全隐患的土坯房、土坯危墙、破旧门楼进行拆除重建,对砖木结构危旧房屋和老旧门楼实施维修改造和粉刷美化,对长期无人居住的破旧院落进行拆除,对公路沿线生产、生活垃圾实施清理整治,使通烧炭沟村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项目内容

本次环境综合整治范围为烧炭沟村三个社,涉及234户村民。主要整治内容如下:

(一)对5户15间长期居住存在安全隐患的土坯房进行拆除重建,总投资7万元;

(二)对31户48间砖木结构危旧房屋进行维修加固,总投资4万元;

(三)对10户90米土坯围墙拆除重建,总投资8万元;

(四)对130㎡门面围墙进行粉刷,总投资4.2万元;

(五)拆除重建危旧门楼6座,维修改造破旧门楼7座,总投资3.9万元;

(六)修建文化广场一处,并硬化地面3000㎡,总投资18万元。

五、工作措施

(一)成立机构。成立烧炭沟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村文书及各社社长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制定规划。根据工作要求和总体目标,在征询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认真组织编制《烧炭沟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并发布实施,统筹安排全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明确责任。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充分发挥各自职责,齐心协力,确保各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四)强化督查。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方案要求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工作要求

(一)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多层面环保宣传教育,村

上要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宣传动员,让群众积极参与到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来,积极配合各项整治项目的实施。

(二)加强上下联动。各社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充分发挥各自职责,各社间协调配合,在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协商、联合办公制度,确保规划项目任务的顺利实施。

篇9:68-村容村貌整治领导小组

关于成立新民镇农村村容村貌综合整治

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村、镇属事企业单位:

为做好我镇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加快实施我镇发展农村环境整治示范项目,推进府店一级公路及工业集中区沿线重要路段村庄整治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新民镇农村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通知如下:

组长:刘权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刘军人大主席

武文海党委副书记

成员:白少锋芦草畔工作站站长

王胜利新城川工作站站长 岳文华新民工作站站长 苏亚平打井塔工作站站长 尹生鹏综治办主任 郭党瑜新民派出所所长 曹宏

王志林

邢鹏飞

刘争明新民工商所所长 新民地税所所长 新民供电站站长 新民林站站长

新民镇人民政府

篇10:村容村貌村规民约

为加强村容村貌管理,进一步巩固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成果,规范村民日常卫生习惯,创造清洁、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塑造优美文明形象,经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特制定本村规民约:

第一条 村属地内的机关单位、学校、企业、商店要实行门前“三包”,搞好责任区内的环境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第二条 严禁在本村主干道路两侧擅自摆设摊点,搞店外店、摊外摊及违章搭盖。严禁在公共场所乱张贴广告,涂写刻画。违反者,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整改,直至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第三条 各居民户、各单位的生活垃圾,必须采用袋装,投放到村里统一设置的垃圾坑或垃圾桶。建筑垃圾应自行清运至村指定的填埋场。违反者,第一次给予批评警告;第二次责成书面检查,并将检查书张贴在角落宣传栏;第三次违反者,进行严厉批评教育并处以100元-1000元的罚款。

第四条 家禽家畜及宠物实行圈养或拴养,做到粪便无害化处理,净化排放。病死的家禽家畜、宠物严格实行深埋的办法,不得随意丢弃。违反者,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并给予罚款100无——200元。

上一篇:庆冬至迎双节策划书下一篇:阅读救自己——50年学习的脚印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