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体椎体台体表面积

2024-04-10

柱体椎体台体表面积(精选12篇)

篇1:柱体椎体台体表面积

圆柱体表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推导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圆柱侧面积、表面积方的计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导入: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立体图形中的一位新朋友——圆柱体。谁来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其实,圆柱还有许多的奥秘,你打算研究它的什么? 板书课题。

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猜想圆柱表面积

1、请大家猜想一下,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呢?

学生: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一个侧面的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2、验证猜想

3、动画演示圆柱展开图

三、小组合作、研究圆柱侧面积

(1)、利用手中的材料,探究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

(2)、观察对比

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3).小组交流

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将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哪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

C ×

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5)师: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6)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四、巩固练习

1、求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2)底面半径3.2分米,高5

2、出示例4,(1)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30厘米,帽顶直径20厘米,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数)(2)思考:求至少要用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什么? 生:就帽子的表面积

(3)这个帽子的表面积是完整的表面积吗?它包括哪些面的面积?(帽子的一个底面是空的,因此这个帽子的表面积不是完整的表面积,它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1)、学生尝试列式(2)、生汇报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篇2:柱体椎体台体表面积

1、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

2、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侧面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利用教具,弄清侧面积与圆的关系。

教具准备圆柱侧面展开教具。

教学方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旧知铺垫1、口算。

3.1434100.5670.820

2、长方体表面积。12㎝

(1)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8㎝

(2)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20㎝

探索新知1、揭示并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你们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

(说一说、摸一摸)

(2)你们想应该怎样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

(学生说明、教师演示)

板书结论: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的侧面积+2个底面的面积

(3)圆柱体的底面积和侧面积会计算吗?

(学生说明、教师演示)

板书推导过程。

3、尝试练习。

(1)求侧面积。

a、C=2.5dm,h=0.6dm。

b、d=8cm,h=12cm。

(2)求表面积。

a、S底=40c㎡,S侧=25c㎡。

b、r=2dm,h=5dm。

4、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2的第5、6题。

篇3:柱体椎体台体表面积

保证农村配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0 k V配电网大量分布在农村地区, 具有线长、面广、维护量大等特点。相对于其他电网来说, 10 k V配电网各类故障发生较多, 直接后果是引起停电、降低供电可靠性, 严重时会损坏电力设备、引起电气火灾等, 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笔者对农村10 k V配电网常见跳闸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对于提高配电网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供电企业亟需深刻思考的问题。

1 10 k V配电线路跳闸故障的原因分析

农村电网10 k V配电线路跳闸故障分为机械性破坏和电气性故障2种, 但无论是属于机械性破坏的倒杆断杆、断线, 还是属于电气性故障的接地、短路或缺相, 这些线路故障均可通过继电保护、遥信遥测等功能反映出来。笔者根据近几年淮安地区10 k V配电线路跳闸故障的统计情况, 总结出以下线路跳闸原因:

1.1 配电设备方面的原因

配电变压器发生故障, 经常是由于电路本身的问题或者是人为原因造成操作不当, 具体包括避雷器、跌落开关、隔离开关、柱上开关质量较差造成配电设备的短路现象, 以及人为影响, 如更换设备时对线路的检测不周等都可能造成线路故障。

1.2 管理方面的原因

管理不善一直是10 k V配电线路跳闸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要体现在很多员工技术素质偏低, 且没有经常深入考察附近线路, 导致大多数导线已经磨损坏掉却未被及时更换, 这就经常造成跳闸。加之管理层的疏忽, 对于普通员工考核不力, 责任落实不到位, 往往使得很多缺陷无法及时消除, 严重时甚至会扩大为重大缺陷, 最终导致设备、线路发生故障。

1.3 自然方面的原因

大雪、冰冻、大风、大雨等对10 k V架空线路和设备也可以造成重大的直接危害。如2008年, 湖南地区就发生了严重的冰冻雪灾, 长沙地区很多县有数以千计的电杆折断或倒塌, 数以百计的变台倒塌, 给供电企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也给城乡企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不少损失和极大不便。架空线路通常很长, 加之地形、地势的影响, 若附近还有高大建筑物, 则雷击事故极易发生, 造成线路绝缘破裂, 有时还会导致变压器烧毁。

1.4 树木方面的原因

城乡绿化的大规模开展给农村线路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供电公司要定期巡视、处理线路附近的植物, 最大程度地消除线路隐患。10 k V架空配电线路下面往往种有大量树木, 树木太多容易造成线路在下雨天短线, 有时还会导致更严重的故障, 例如把电线弄断、烧毁变压器等。

1.5 外力破坏方面的原因

由于10 k V线路面向用户端, 所以其线路通道远比输电网复杂, 交叉跨越各类线路、道路、建筑物、构筑物、堆积物等的情况较多, 极易因外力破坏造成线路故障。

外力破坏造成的线路故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许多线路架设在城乡公路边, 而经济发展使交通变得繁忙, 所以, 车辆违章行驶撞倒电杆, 造成倒杆、断杆, 车辆违章超宽装载刮倒电杆, 车辆违章超高装载刮断导线等事故时有发生。 (2)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旧城改造项目迅速增多, 基建、市政施工时常对配电网造成破坏。这种破坏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路基面的电缆易遭破坏, 二是施工机械可能破坏杆塔。 (3) 城乡建设的加快给线路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很多线路老化严重, 亟需加大改造力度。 (4) 很多公司搞节日庆典时架起的礼炮及其他庆典道具都极易破坏线路, 不可避免地给线路带来影响。 (5) 动物危害。如鼠、猫、蛇等动物爬到配电变压器上可能造成相间短路。 (6) 盗窃引发的事故。盗窃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分子往往贪图小利而置电网安全于不顾, 造成配电变压器损坏、倒杆、倒塔等重大恶性事故, 危害非常大。

1.6 用户设施产权方面的原因

绝大多数用户对于设施产权方面的问题不是特别明白, 连自己的电路都没能完全了解清楚。而很多电缆都有积水现象, 加上无数老电路, 就造成了线路运行困难。线路的绝缘、瓷瓶不断老化使得风雨来临时非常容易发生故障, 这就迫切需要广大用户加大对自己的电路的维护管理力度, 清楚了解用户PT、高压计量箱和高压开关运行状态, 以不断改善10 k V配电线路供电水平。

1.7 原因总结

农村电网10 k V配电线路跳闸故障原因基本如上所述, 现以某新农村为例, 结合电工的最终数据统计, 笔者归纳了故障原因的具体调查表, 如表1所示。

2 10 k V配电线路跳闸故障的防范措施

2.1 提高配电网络的防雷水平

可以采用先进的避雷技术, 合理减少接地风险, 很好地设置电阻保护, 全面提高配电网络的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 要对电工加强相关培训, 尽量减少在以后的雷雨天气出现较大故障。同时, 要对避雷针等配电设施进行定期检查, 做到万无一失。

2.2 加强配电网的绝缘建设

全面提高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 对于用户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雷击10 k V架空线路针式绝缘子是最为常见的严重事故之一,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于架空线路的监测力度, 做到心中有数, 争取事故零发生;同时, 还要经常检查绝缘设备, 在硬件上给予高度支持。

2.3 检查、整改接地装置

保护接地是当前低压电网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安全保护手段, 是为防止人身触电事故、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 定期检查、测量10 k V配电网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不合格的应及时给予整改, 以保证线路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Ω, 与1 k V以下设备共用的配变台架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2.4 正确配置安装保护设备

要加大对供电所员工的设备安装培训力度, 使他们能正确设置动作电流、SF6开关等。在具体的工作中, 还要严格对设备进行检测, 尤其要注意架空线路的保护设备安装。安装保护设备时还要注意观察其电阻值, 以免出现失误, 给以后的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2.5 加强宣传教育与定期巡视工作

要经常对供电所员工开展培训教育, 提高其业务水平, 使他们牢牢掌握运行维护管理技能;要设置电力宣传栏, 下发农村安全用电小册子, 在配电台区、线路杆塔上挂设醒目的标示牌等, 以提高农户的安全用电意识。设备定期巡视是发现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基层乡镇供电所要严格执行巡视制度, 特别要加强对重要设备和重载、满载、过载设备的监测, 以及时消除设备缺陷, 保证配电线路健康运行。

3 结语

综上所述, 10 k V配电网是农村电力系统与用户直接相连的重要环节, 点多、线长、面广, 运行环境较为复杂, 它的安全运行水平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10 k V配网管理, 应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做好各方面工作, 并积极应用新技术、新设备, 以预防线路故障的发生, 提高线路供电可靠性, 从而保证电网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摘要:对农村电网10kV配电线路常见跳闸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积极应用新技术、新设备, 预防线路故障发生, 可以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 保证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农村电网,10kV配电线路,跳闸故障

参考文献

[1]朱晓琛, 杨成钢, 李景禄.配电网故障及其控制措施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2)

[2]李景禄.关于中压电网防雷保护现状的分析与探讨[J].电瓷避雷器, 2003 (4)

[3]肖金华, 李景禄.农村电网防雷保护的分析与讨论[J].电瓷避雷器, 2005 (4)

[4]倪承波.胜利油田输电线路防雷的研究[J].电瓷避雷器, 2006 (3)

[5]李景禄, 李从旺, 陈忠仁, 林玉怀, 吴维宁, 胡毅.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运行分析[J].高电压技术, 1997 (3)

篇4:柱体椎体台体表面积

(龚平/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副教授)

《阿维尼翁少女》

[法国]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布面油彩?234.9×233.7cm?1907年

纽约 现代美术博物馆

《阿维尼翁少女》是立体主义的开山之作,充分表现了立体主义的主要美学观念。毕加索曾说:“我要按照我的想象来作画,而不是根据我所看到的。”作品受到塞尚的几何形结构和非洲黑人雕刻的影响。从题材看,像是欧洲传统的“浴女”题材。画家用变形的手法和几何结构描绘了五个少女,左边两位少女借用了黑人面具的形象,与画面中其他少女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人也将这幅画划分为毕加索的“黑人时期”。画中人物真实的形体被破坏了,然后按立体派原则,如变形、抽象和变换透视角度等方式重新结构,使她们已经变成现代女性的象征。

《三乐师》

[法国]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布面油彩?203.2cm×187.9cm?1921年

费城 艺术博物馆

1912年后,毕加索走上综合立体主义的道路,他将各种解析后的几何形体作平面的组合,造成画面重叠的平面效果,描绘手段主要以线条和平涂的色彩为主。《三乐师》描绘了三个戴假面具的人物,一个在拉小提琴,一个在吹单簧管,第三个手按在键盘上,面前的桌子上有翻开的乐谱,三个人物是以滑稽小丑为模特画成。画面以浓重的黑色来结构分割,间以鲜艳的红色、黄色、白色和适当面积的紫灰、棕色等,以在统一中造成色彩对比和变化,人物形象以平面化和几何形式出现,既具有描绘的随意性,又有精心结构的秩序感。曾有一个青年人问毕氏,按照立体派的原则去画人的脚应该画成圆的还是方的?毕加索道答:“自然界里根本就没有脚!”

《格尔尼卡》

[法国]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布 油彩?349.3cm×776.6cm?1957年

马德里 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

毕加索在20世纪30年代完成了一件伟大的作品,这件作品超越了他的时代,成为20世纪人类文化的标志之一,这就是在1937年画的《格尔尼卡》。这幅画来自具体的历史事件,当时支持佛朗哥的德国法西斯派飞机轰炸了西班牙境内的格尔尼卡城。为了表示对这种暴行的抗议,画家用他熟悉的立体主义语言,满怀激愤地表现了这一事件。画面上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肢解的人物、动物等形象,都有各种象征的意义,其强烈的视觉效果组成了一派恐怖与劫难的惨象。这幅作品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画家实现了用现代主义的语言来表现重大历史主题的构想。

《二重奏》

[法国] 乔治·勃拉克

布面油彩?130.5cm×162cm?1937年

巴黎 蓬皮杜艺术中心

立体主义是20世纪重要的画派之一,立体主义画家宣称要打破传统时空概念,在平面上表现从不同视点观察的物体结构,将自然的形体分解为几何形切面,互相重叠地展开。勃拉克就是这一新风格的发起人。在《二重奏》中,人物和室内静物成了他体现立体主义观念的材料。不论是人物的表情和动态,还是钢琴、椅子或墙壁,均以交叉的曲线和直线以及不同视点的平涂块面重新结构而成,具有一种韵律感。洗炼的画面,将法国式的理性与感性融为一体。当人们向勃拉克讨教立体主义的原则时,他答道:“与其把事情说得更清楚些,我宁可把它弄得含糊些。”

《三女子》(局部)

[法国] 费尔南·莱热

布面油彩?183.5cm×251.5cm?1921年

纽约 现代美术博物馆

莱热没有像立体派别的画家那样朝抽象的路子上走,而是转向了对现实生活的描绘。莱热认为工人是工业社会的主体,同时也是机器的操纵者,按照机器的几何原则来塑造的人,也就是机械时代的工人。这幅作品是他这一思想的代表作。此画用纪念碑的构图表现了用管道、螺钉和铆钉构成的三个女工形象,这三个表面上没有个性的女人却具有一种英雄式的品格。在这里,莱热似乎对运动不感兴趣,而一心追求某种静止的画面效果。画中所有的形象都是安静的,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他利用传统的裸女题材来象征她们是现代工业社会的真正女神。

《吉他》

[西班牙] 胡安·格里斯

布面油彩?61cm×50cm?1913年

私人藏

格里斯在立体主义的行列中是独树一帜的,他画中蕴含的象征和寓意,形成了一个复杂而严密的体系。《吉他》中精到的笔法,数学化的空间分割产生一种韵律感。吉他明显的几何形结构,在不断错位、重复后,组成了一个具有新的秩序的物体;穿插其间引人注目的,还有拼贴在画中的古典绘画作品的印刷品,把抽象和具象结合在一起,丰富了立体主义绘画的材料运用和表现手法。

《约瑟特·格里斯女士像》

[西班牙] 胡安·格里斯

布面油彩?116.5cm×73cm?1916年

马德里 普拉多博博物馆

格里斯的立体主义绘画有很强的设计性,构图精确而讲究,人物总有一点幽默的意味。在这幅肖像作品中,画家把立体主义的空间与真实的空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几何形的平面分割、色块的节奏安排以及具象的结构提示,非常有机地穿插起来;在此,画家更多的是把毕加索、勃拉克的实验作为一种规范的语言来运用,使画面显得理智而精美。

《让·科克托的肖像画》

[西班牙] 阿尔伯特·格列兹

116.3cm×80.3cm 布面油彩?1916年

篇5:《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近期六年级的任课教师都会头疼我们也不例外

年级组集体备课时会叹气

在走廊里碰头时会感慨

叹气、感慨地主要原因就是:近期作业的错误率很高(特别是学困生)

这使我不免停下“匆匆的步伐”凝望着这些作业叉叉多的孩子

什么地方出问题了?

[细细掂量]

一轮本子改下来错误有以下几类

1、优等生:列出一个长长的算式,直接得出错误的结果(看不出是哪一步出错,反正计算错)

2、中等生:求表面积时,大概知道侧面积+两个底面积;但真正列式的时候底面积没乘2;而到了只需要加一个底面积的时候(无盖水桶等实际问题的时候)却乘2;

3、学困生:列出的算式都有问题。一查,圆面积计算公式都不会(够厉害),最基本的都不会,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又如何能正确求出;个别的20多分钟头都不抬,就在计算一个图形题,仔细一看列式出错,后面的脱式计算过程中的结果有的有6、7位小数;依然不知疲倦的算啊算,看着都累

4、不知灵活变通,一般来讲3.14最好是最后再乘,这样可以降低计算的复杂程度,减轻计算的强度;但部分学困生勇气可嘉,不管那一套,列式中3.14在前面就先算;放在后头就最后算,老实得可爱;当你在讲计算技巧的时候可爱的孩子们还在埋头苦算,结果错误百出。

[标本兼治]

1、学优生:提出要求:不能一步得出结果,要脱式:关注做作业、打草稿的态度、习惯,养成草稿本清晰、数字清楚,可以避免匆忙之中抄错数字导致整题出错。

2、中等生、学困生:

(1)重视公式的熟练程度:通过演示、推导、同桌互说、单独抽问、上黑板默写等方法帮助夯实基础。

(2)重点分析典型习题,帮助学生找到审题、列式、解题的方法和策略,并针对性练习,提高技能

(3)重点强记:3.14*1=…………………3.14*9= 常用计算结果,达到熟练程度,提高练习时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也可以用于检验计算过程中的结果正确与否。

(4)抓听讲习惯:要求要严格,教师针对问题进行分析、讲评的时候,应要求所有学生抬头关注,集中精力听讲(往往这样的时候学困生是不睬你的,要适当的喊他起来站个1分多钟,点一点他。),有了这个保证,讲评的效果就有了,出错的几率就就会降低了。再结合以上措施,效果就会更好。

[写在结尾]

有了措施,就需要有行动——老师的行动、学生的行动都要跟上,希望一段日子后会有好效果。

篇6:《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屏南实验小学 韦 斌 教学内容:六年级第十二册 教学课时: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表面积,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圆柱的表面积,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难点: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教具准备:

1、圆柱体教具一个

2、学生每人准备圆柱形模型两个;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圆柱有哪些特征?它各部分名称叫什么?

2、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做的模型,指出哪一部分是侧面.

3、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4、学习推导方法。

(二)圆柱的侧面积

1、出示自学提示:

(1)、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形,思考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2)、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小组合作注意: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同学之间尊重他人,懂得谦让,互相帮助。

2、学生汇报交流。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推导公式。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4、口答

把直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形,这个()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宽等于圆柱体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所以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

(二)、圆柱的表面积

1、出示自学提示:(1)、思考怎样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2)、讨论:求圆柱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小组合作注意: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同学之间尊重他人,懂得谦让,互相帮助。

2、学生汇报交流。

3、推导公式。

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三)运用公式计算。

1、求下面各圆柱体的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1)、底面周长1.6米,高是0.7米。(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3)、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25厘米。

2、求上面各圆柱体的表面积(分步口答)

3、出示例3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然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注意,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进一法.

三、课堂小结

大家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屏南实验小学 韦 斌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主动积极。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氛围。片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在应用中加深认识,形成能力。

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数学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本节课,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圆柱体模型,让学生“自由结合”进行探索,这便是给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人各有其个性,有的爱独立思考,有的爱互相讨论,有的爱听听别人怎么说。于是,有的独立思考,有的同桌讨论,有的由几个人组合,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油然而生,使每个学生达到了“既竭我才,欲罢不能”的地步,在主动探索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再互相交流启发,自然就获得了成功。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基本题以及多向思维的材料,引导学生善于联想所学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分析问题,使学生开阔思路,思维灵活,从而敏捷地解决问题。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学到知识的满足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对于未获得成功者,教师决不能简单地批评、指责,教师应尽量发现其错误中的正确成份,给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即使彻底错了,教师也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给予机会让他争取成功,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获得人的尊严,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师也因此而分享快乐。

总之,学生在以上学习过程中,探索意识和发现能力得以展示,知识获取和能力提高相辅相成,大大有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习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4、学习推导方法。

自学提示:

1、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形,思考这个 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2、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小组合作注意: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同 学之间尊重他人,懂得谦让,互相帮助。

把直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形,这个()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宽 等于圆柱体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 于(),所以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

自学提示:

1、思考怎样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2、讨论:求圆柱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小组合作注意: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同 学之间尊重他人,懂得谦让,互相帮助。

求下面各圆柱体的表面积

求下面各圆柱体的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周长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3、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25厘米。

目标检测:

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 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 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拓展题:

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边长为 25.12厘米的正方形,求这个圆柱体 的表面积。

给下面的物体分类。

(1)

(2)

(3)

(4)

(7)

(5)

(8)

(6)

篇7:《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表面积,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圆柱的表面积,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难点: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教具准备:

1、圆柱体教具一个

2、学生每人准备圆柱形模型两个;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个什么?它是个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为什么你认为它是圆柱呢,他与圆柱又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有两个相同的圆,有一个侧面。。)

2、哪现在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来摸一摸你能摸到几个面?

3、其实刚才同学们所摸到的面,它的面积就是我们圆柱的表面积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新课教学

一、侧面积的推导:

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要求表面积,从我们观察的羽毛球桶来说求的是桶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呢?(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面积之和)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面积+2个底面面积

师:哪两个底面面积是两个什么的面积啊?(两个圆的面积)

哪可是圆柱的侧面是一个什么面?(曲面)我们学过平面图形的面积哪曲面图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我们可以把它转化为平面图形来计算吗?

师: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这个问题由同学们待会再小组讨论中得出结论.现在每组都有一个圆柱那你们把它剪开,把侧面剪开后你有什么发现,并带着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小组讨论:

1.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2.展开图中的长与圆柱的底面的周长又什么关系,宽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呢?

为了清楚看到他们展开后是什么形状,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的演示。侧面展开后是个什么形?那么它展开后与圆柱的各部分又什么关系呢?大家接着看。(长刚好是圆柱底面周长 宽刚好是圆柱的高)那么圆柱的侧面积你知道应该怎么计算了吗?(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 ↓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

这个方法是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一个曲面转化成平面图形而推导出来的,请同学们用洪亮的声音表扬自己读一读。

(二)圆柱的侧面积应用

师:那么老师想要将这个羽毛球桶贴上一圈商标纸呢应该是求这个圆柱的什么呢?(侧面积)那么侧面积怎么算呢?大家做到本子上 请同学展示

我们知道了什么求什么?底面周长是多少呢?

二、圆柱的表面积推导:

(一)圆柱表面积

师:那么刚才我们求的商标纸的面积是圆柱的表面积吗?(不是)哪要求圆柱的表面积还要怎么办?(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也就是说我们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就是要求圆柱那几部分的面积?

(一)圆柱表面积应用

师:如果老师要将这个羽毛球桶全部贴上包装呢,你认为求的是它的什么呢?(表面积)自己做下。展示(做对的举手)

哪么是不是生活中的所有的圆柱都是要求三个面的面积吗?我们来看下这道题。请同学们读一读题,读出关键词,问的是要求做这样一顶帽子要多少材料多少材料其实是求什么呢?有几个面的面积要算呢?该怎么算呢大家做一做?(出示答案)完了吗?(没有)那我们要用什么法呢?(进一法)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圆柱的表面积都是要求三个面吗?(不是)对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清楚,要求的是哪几个面比如?(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回答)

三、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设计

篇8:柱体椎体台体表面积

关键词:火山岩气藏,产能分布,无阻流量,储层敏感性

1 全气藏产能分布规律

营城组储层纵向上发育有营四段砂砾岩和营一段火山岩两套储层, 其中营四段砂砾岩分为上下两个旋回, 从上往下依次为yc41层、yc42层;营一段火山岩储层从上往下依次分为yc11层、yc12层、yc13层。利用试气试采井的试气产量、生产压差、无阻流量、采气指数等参数分析气藏产能的分布规律, 其气藏产能分布见附表1。

1.1 气藏产能纵向分布

总体上, SC45区块产能主要分布在火山岩储层。火山岩储层主要分布在营一段的yc11层, 其它两层营四段的yc41层和营一段的yc12层占极少数非工业气层。其中yc11层有8口井8层 (不包括含气面积外的SC401井) , 气层平均渗透率 (不包括自然产能的SC4井) 0.279m D, 试气采气指数在29.4~699m3/d·MPa2, 平均为267.8m3/d·MPa2;试气无阻流量在4.31~82.21×104m3/d, 平均为32.2×104m3/d。yc41层有1口井1层, 渗透率为0.0626m D, 采气指数为37.6m3/d·MPa2, 试气无阻流量为5.24×104m3/d。yc12层有1口井1层, 渗透率为0.013m D, 试气产量1.95×104m3/d, 采气指数17.5m3/d·MPa2, 无阻流量为2.05×104m3/d。

1.2 气藏产能平面分布

总体上, SC45区块产能平面分布存在很大差异, SC4井未压裂自然产能高产, 其它井均需压裂后才有产能, 并且也存在很大差异。SC4区块产能较好, SC5区块次之。原因在于:SC4井区有效厚度101~123m, 处于火山通道相和爆发相, 储层物性好 (SC4井平均孔隙度9.09%, 平均渗透率11.09m D) , 产能高 (SC4井未压裂试气无阻流量43.66×104m3/d) 。

2 产能控制因素分析

SC45区块营城组火山岩储层主要受火山岩体控制, 储层横向连通性差, 非均质性强, 气水关系复杂。储层总体上物性差, 需压裂投产。而且控制产能的主要因素有很多, 因此搞清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 为寻找高产富集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 岩性、岩相对产能的影响

岩性岩相是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不同的岩性岩相, 其孔隙类型和数量、孔隙结构、孔缝组合类型、成岩作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导致其储渗能力变化大, 使气井产能在不同的岩性岩相中存在较大的差异。

火山岩储层中角砾熔岩物性最好 (平均孔隙度9.09%, 平均渗透率11.09m D) , 厚度中等 (占总厚度的17.66%) , 产能最好, 以SC4井为代表;流纹岩所占储层厚度最高 (占总厚度的68.08%) 、物性中等 (平均孔隙度5.54%, 平均渗透率0.62m D) , 产能中等;熔结凝灰岩 (占总厚度的11.6%) 物性稍差 (平均孔隙度5.37%, 平均渗透率0.332m D) , 产能中等;熔结角砾岩厚度薄 (占总厚度的2.67%) , 物性差 (平均孔隙度5.24%, 平均渗透率0.086~0.287m D) , 产能较差。火山岩储层沉积相对产能的影响较大。

2.2 孔缝发育程度及物性对产能的影响

岩性岩相是原生孔缝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但原生孔缝受后期成岩作用的影响极大, 保存较少;而溶解作用和构造作用则是次生孔隙、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因此导致相同岩性岩相的孔缝发育程度差异大, 物性变化大, 因此储层产能高低最终受储层物性好坏的控制。

2.3 压裂对产能的影响

砂砾岩和火山岩储层总体上物性差, 自然产能低, 需压裂投产, 压裂使单井产量大幅度提高。压裂对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压裂显著改善低渗储层近井地带的渗透性;

(2) 压裂缝沟通了储层中更多的基质孔隙和微裂缝, 大幅度扩大了渗流范围;

(3) 压裂作用压开了纵向上多个气层, 大幅度增加了单井的有效动用厚度, 从而使动态储量和单井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2.4 压力敏感性对产能的影响

气藏衰竭式开发过程中, 地层压力逐渐降低, 岩石骨架所受净上覆压力 (亦称有效压力) 增加, 使岩石发生不可逆弹、塑性形变, 储层基质喉道缩小, 裂缝闭合, 储层基质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减小, 产能下降。

火山岩储层压力敏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火山岩储层压力敏感性弱, 当地层压力 (40MPa) 下降到5MPa时, 孔隙型储层产能下降到9.3~10%, 裂缝型储层产能降低了21%。

2.5 构造位置及边底水对产能的影响

处于构造高部位的井以纯气层为主, 在构造低部位存在底水, 压裂过程中, 压开水层使气井产水, 降低气井产能。

处于构造低部位的SC5区块气水关系复杂, 压裂过程中, 更易压开水层, 导致气水同产, 降低气井产能。但是局部构造高部位普遍为纯气层, 如SC501井, 虽然处于SC5区块的构造低部位, 但产量在该区块产能仍然很高。

3 结论

(1) 从产能纵向分布看:产能主要分布在火山岩储层的营一段yc11层;其它层段厚度较小, 物性相对较差, 产能非常低;

(2) 火山岩储层产能差异大, 其控制因素复杂。控制因素主要为储层岩性岩相、孔缝发育程度及物性, 其次是构造位置及边底水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明, 邹才能等.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气藏识别与预测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37 (5) :477-484

篇9:人教版圆柱体的表面积教案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2个底面的面积

例4: ① 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篇10: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稿

肖老师的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稿这堂课总的来说准备充分,如教师的教具,学生的学具,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练习;教师语言精练,教态自然大方,难点突破,重点突出,练习有坡度。具体如下:

一、优点

1、合理的利用教材

圆柱体的表面积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表面积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上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教学设计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整堂课容量较大,但学生学的轻松,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

2、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

本堂课在教学上采用了引导、放手、引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

新课前的复习,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由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到圆柱体的表面积。通过圆柱体模型的演示,引导学生复习圆柱体的特征,进而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意义。

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思考该怎样计算,再让学生动手探究。在实践中,学生很清楚地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在学生会求侧面积的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从而总结出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平面,形变量不变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二、不足

圆柱体的物体在生活中很普遍,如学生的透明胶带,矿泉水瓶盖等,让学生动手测量这些物体的有关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兴趣会更高写,也让数学回归到生活。

篇11:《圆柱体表面积》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案例片段: 师:看下面三张硬纸皮(实物演示),并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单位:厘米)

师:再看演示(展示三张硬纸皮组合成圆柱体茶叶桶的过程)师:谁能根据这个演示很快地说出这个圆柱体茶叶桶侧面的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是多少?

生: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的过程中,面积总和不变.师:(展示茶叶桶)现在要让你们计算这样一个茶叶桶的侧面的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该怎么办?

生:把茶叶桶展开成一个长方形铁皮和两张圆形铁皮,通过测量圆形铁皮的直径以及长方形铁皮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然后求出三张铁皮的面积之和。

师:可茶叶桶不能展开,茶叶桶的侧面是个曲面,怎么计算它的面积呢?(小组可以讨论)

生1:我用一根铁丝绕茶叶桶的底面一周,量出细铁丝的长度,就能知道围成侧面的长方形的长,再量茶叶桶的高,就知道围成侧面的长方形的宽,这样就能计算侧面的面积.(观看生1演示实验)

生2:用一张纸围住茶叶桶的侧面(刚好围满)然后展开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张的面积就是茶叶桶侧面的面积.(观看生2做演示实验)生3:因为沿着高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所以只要量出茶叶桶底面直径和高,计算底面周长,用底面周长乘高就能得知茶叶桶的侧面积.师:同学们发现的办法可真多!(板书:s侧=ch)

师:(学生计算了茶叶桶侧面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后)请同学们结合手中的学具看书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什么?

生(齐答):表面积!(师板书s表=s侧+2s底)

师: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计算方法计算自己带来的圆柱体茶叶桶的表面积。(略)教学反思:

上面的教学中,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思维灵活多样,获得了自主学习成功的体验。

一、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教育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本课教学中,没有机械使用课本的例题,而是灵活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份的具体形象;”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方便易取的实物(如茶叶桶等)作为直观教具和学具,及时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感知材料,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操作,有助于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进入抽象逻辑思维,课堂教学省时高效,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二、数学教育首先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新课标在目标体系中首先列出的是发展性领域的目标,首先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不难看到,教师只提出“如何计算茶叶桶的表面积”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实践活动,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要计算侧面的面积需要把曲面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把其侧面展开成长方形,但茶叶桶的侧面不能展开,怎么办呢?学生围绕这个关键性问题,通过实验操作、独立思考、与人合作讨论交流和比较探索等,发现了计算圆柱侧面积的几种方法,最终发现了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景,诱发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经历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并非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解题思路是由学生逐步自主探索出来的,解题规律是学生发现、总结出来的.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情趣等方面在探究过程中而获得充分的发展。

三、数学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指出了过程性目标.新课程标准强调现代数学教学应致力于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本课教师运用了化归的方法导入新课,由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由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到表面积的计算,学生在解题的思维过程中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学到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篇12: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说课稿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打下基础。是一节数学探讨课,与生活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认识圆柱体,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概念,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能力,掌握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重点、难点重点:圆柱体表面积的概念。难点: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圆柱体实物

二、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精神。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式,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因此,按小学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等系列活动认识形式,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由面到体

1、新课导入: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你还记得怎么样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2、实物出示茶叶筒、易拉罐等立体图形,从而得出立体图形概念。3、板书揭题:圆柱体的表面积,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形成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因此,在引入前,首先让学生对以前平面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性回顾。然后,再出示立体图形实物,在学生头脑上建立立体图形表象,并得出立体图形概念,从而点明本节课学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探究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层次:(1)“面”的特征。(2)“面”的`形状。(3)“面积”的计算。不靠传统说教式和灌输式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学上我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基本原则,6人一组,采用“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给每个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认识都“活”起来。鉴于上述,我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的圆柱体表面积,然后将剩余学习任务制订成表格,派发给每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参照实物,鼓励学生在数一数、摸一摸、剪一剪、比一比、议一议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圆柱体各部分的理解和认识

1、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体各个“面”的形状和面积计算。(小组合作完成)

(1)摸一摸,数一数;圆柱体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可按方位给每个面标上名称。如:上面、下面和侧面。)

(2)看一看,议一议;圆柱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剪一剪,比一比;剪开后的每个面的面积应如何计算?有哪些面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

上一篇:读池莉《立》有感:互相成就下一篇:9月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