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品人生

2024-04-28

品品人生(精选8篇)

篇1:品品人生

品品那香茶作文

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淡远的生活总令身处繁华都市的我们无比向往。在我认为,茶,便是这世间最能抚慰人心的良药。桌前有一个杯,杯中有水,水中有茶,杯在手上了,饮下去,润了胃,也润了心。

“龙井”“碧螺春”历来都是绿茶中的极品,气质典雅,高贵大方,而又深藏不露,捧一小撮轻轻投入杯中,在开水的沐浴下,舌尖般的.茶叶徐徐舒展,茶香四溢,汤色明亮,绿茶的风采与风韵一览无余地展现在眼前,品一小口,于是人也显得宁静安详,高贵脱俗起来。

春天,泡一壶花茶。“茉莉花茶”“玫瑰花茶”都是不错的选择。花茶是绿茶和红茶的混合体,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却将它所有的芬芳都无私地沁入了你的心脾。细细的啜饮,自己也不知不觉变得平易亲和起来。

茶,这一大自然的杰作真是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可谓“一杯甘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在品饮茗茶之神韵,强身健体,温和性情的同时,茶亦能启发人们消除心里的隔膜,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引导人们走向更高层次的思想境界,达到精神上的崇高享受,思考生命的真谛。

一个人安静地坐在花园里,阳光泻下来,品一口香茗,闭上眼睛,回想着这茶叶的一生。你会发现,茶的生命无异于一场凤凰涅槃,在淡淡的清香中获得重生。若以温水来沏茶,茶叶只是僵硬地浮在水上,闻不到它的散逸的清香。而茶叶在沸水的一次又一次的冲沏下,不停的翻滚浮沉,不断舒展,终于如云霞般绽放,溢出那或如春风般清润,或如夏日般奔放,或如秋风般醇朴,或如冬雨般沁人的阵阵幽香。四时茶韵,令人回味无穷。

这不是正如我们的人生吗?不经风雨磨练的生活,就像温水沏的茶,只是一味的悬浮在生活表面,永远无法领略到生活的真味。而那些饱经沧桑,在苦乐年华中翻滚沉浮,却始终努力绽放自我的人,就像被沸水冲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酽茶,终将散发出生命的缕缕清香。

茶,集天地之正气,纳日月之精华,濡润你的绿色灵魂,淡淡然有谦谦君子之风。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国都里,我相信它会延展你绵绵不息的生命,让你的生命在沉浮间变得更加绿意盎然。茶,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今天的人们能在心灵的荒漠中留有一片湛蓝的灵性天空,让人能循着来时的路回归到纯真自然的美好本性中去,正可谓:茶香韵远,尽享人生如意事。净思涤念,了悟天下不染心。

篇2:品品人生

品品屈原

穿越历史的迷雾,遥望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江南汨罗江,隐约可见一位步履蹒跚,形容枯槁的老人踽踽行于江畔,他一脸的疲惫与满面的尘灰难掩肃穆与庄重之色,而那双盛满了沧桑与迷茫的浊目在望向郢都方向的时候却难以抑制地涌出了大滴晶莹的泪水。

天地之间一片浑沌,人人紧闭双目,不愿醒来面对国家的衰败。贵族们醉生梦死,紧抓住权势与财富不放;百姓们水深火热,渐渐消褪了往日的笑颜。举世之间,唯有他一人保持着清醒与正义,但这清醒只能带给他远多于常人的痛苦,而对这个已入膏肓的国家毫无用处。如今已国灭家亡,空留这察察之身又有何意义?唯有用这清白的身躯血祭故国,才能消除内心的痛楚啊!于是,这位对于两千三百年后的我来说显得过分神秘与孤傲的诗人高声吟着“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的诗句慨然步入清澈冰冷的江水,结束了自己如流星一般光辉但悲壮的一生。江水片刻之后便恢复了平静,又不知疲倦地流淌起来。它给了诗人想要的安宁,而诗人留给它的则是一则龙舟传说与一卷离骚古辞。

是的,他就是屈原。一个两千多年来为人们传颂与纪念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骚体,开创了楚辞的先河。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他的伟大,光耀千古,“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但是,这是专家们的说法。在既不了解历史也不欣赏楚辞的我眼中,屈原他是一个孤独的灵魂,一个中国文人的精神图腾。

屈原是孤独的,他是一个贵族,有着与生俱来的高贵与骄傲。他博学多才,机敏善辩,精通政治,满怀兴国的热情。他聪明过人但却十分天真,他沉浸于兴国大业中却忘了笼络权臣,终致谗谤之祸。他的高洁使他无法容忍丁点儿脏污,于是他从此再也没有再进入庙堂,再也没有机会去实现他的理想。他的满腹怨愤为中国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却不能助他拯救衰亡的国家。无论是在昏聩无能,喜听馋言的楚王身边,还是在普遍信奉“与世推移、和光同尘”消极处世观的国人那里,他都找不到知音。夜深沉,心事有谁听?满腔的热忱无处倾诉,他只能在流放地的凄风苦雨中苦吟诗篇,以稍减内心苦楚。

屈原一生坎坷,凄凉悲苦,但他的精神却能光耀千古,为历代文人所称颂。他最终献身于故国,却因此不再属于那个摇摇欲坠的国家、那个晦暗血腥的时代,而属于永恒的历史。他知识渊博、情感丰富、满腔热血、怀抱理想、嫉恶如仇、蔑视丑恶、攻击起来毫不留情、半分也不肯妥协。他处处不合时宜但却始终不悔,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这是一个中国文人理想中的偶像。于是,在后人眼中,屈原不再是一个生命体,而是一个被无数代有气节的文人赋予了各自精神气质,深深崇拜的图腾。

篇3:品品人生

1.学习生字, 了解课文内容。

2.感受洪水之大及当时场面。

3.抓住重点词句, 感受人物形象, 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A案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今天, 我们学习第16课——《桥》 (板书课题:桥)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答)

2.学习词语。

(出示:咆哮狞笑放肆没腿深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 请同学们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 你们发现什么了吗? (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 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

请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 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 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二、走近洪水, 感悟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恐慌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 (播放一段洪水的视频)

2.让我们回到课文中, 找出书上描写洪水的句子, 画下来。 (全班交流)

(随着学生的回答,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请你们反复读读这些句子, 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现在, 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

教师相机引导明确“受惊的野马”“跳舞”“狞笑”的含义。

3.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你还能用别的词语或句子来形容这样的洪水吗?

4.洪水如猛兽般张开了血盆大口, 要把自然界的一切吞没。让我们一齐把声音提高, 把这样可怕的感觉读出来。 (齐读)

5.面对这样凶猛的洪水, 人们表现得怎样?请读一读文中的相关句子。 (指名读)

6.同学们,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大家都你拥我挤地朝那窄窄的木桥拥去, 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 正是老汉做出了非同寻常的举动, 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那么, 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呢?

三、聚焦老汉, 体会老汉的高大形象

1.默读全文, 一边读, 一边想: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也可以在句子旁边进行批注。

2.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师生互动。

◆他像一座山。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山, 一般给人怎样的感觉?你认为这是一座怎样的山?)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 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师:我有一个疑问:排成一队真的那么重要吗?为什么?)

◆老汉突然冲上前, 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课文的插图描绘的正是这一段的内容。请大家图文对照, 从文中找出描写老汉动作和神态的词语, 看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老汉为什么这么生气?说明老汉怎么样?)

可老汉不单是一个干部, 不单是一个党员, 他还是一个父亲。那么, 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相机出示老汉的最后一次喊话:老汉吼道:“少废话, 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是的, 看似无情, 看似绝情, 实际上包含了对儿子深深的爱, 只不过这种爱不是建立在简单的个人感情上, 而是先公后私, 先他人后自己。所以说, 这位老汉不仅是一位好党员、好书记, 还是一位好父亲。

3.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对这位老汉无限崇敬的心情齐读这部分内容。

4.小结学法:“同学们, 在这一段的学习中, 我们通过抓重点词体会到了老汉的果断, 老汉的大公无私。这种通过抓重点词语来感悟体会人物品质的学习方法, 在语文学习中是常见的, 而且是非常有益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运用。”

四、回顾课题, 体会“桥”的深刻含义

1.同学们, 老汉的形象这么高大, 这么光辉, 那么课题为什么不定为“老汉”或“了不起的老汉”, 而定为“桥”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相机揭示“桥”的含义:课题中的“桥”不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 主要指的是在危急时刻老支书用他的宝贵生命和高贵品格为群众搭建了一座生命桥, 也是一座党员与群众的连心桥!)

2.小结:同学们, 在我们的生活中, 正是由于有了这么多像老汉这样的好干部、好党员、好父亲, 在洪水面前、在非典面前、在雪灾面前、在地震面前, 才涌现出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B案

一、整体感知, 由题激趣

1.认读生字。提醒学生“咆哮”“狞笑”两个词语在文中的拟人手法, 注意“肆”的写法。

2.自由读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看到课题“桥”想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桥”的三种含义: (1) 指交通设施; (2) 起到沟通的作用; (3) 有一定的寓意。那么, 课题“桥”是那种意思呢?

今天, 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走近洪水, 感悟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恐慌

1. (播放一段山洪爆发的影像) 你们觉得这山洪怎么样?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雨水和洪水的?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的1~5自然段, 找出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 用波浪线画下来。

3. (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 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谁能把这句话读好?你为什么这样读?从“泼”和“倒”两个字, 你体会到什么?

4.就是因为雨水这么大, 造成了山洪爆发, 滔滔的洪水汹涌而来, 谁来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山洪咆哮着, 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一读这些句子, 一边读一边体会, 这样的洪水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感受到的? (师相机指导朗读: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 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挡得住吗?“跳舞”在常人眼中, 是轻歌曼舞, 给人以美的感觉, 而这是怎样的舞呢?是死亡之舞啊!“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

6.洪水如猛兽般张开了血盆大口, 要把自然界的一切吞没。让我们一齐把声音提高, 把这样可怕的感觉读出来。齐读。

7.面对这样的洪水, 人们的表现如何呢?请找一找、读一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8.同学们,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大家都你拥我挤地朝那窄窄的木桥拥去, 如果任由这种慌乱的形势发展下去, 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这时候, 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了, 也就是课文的主人公——老汉。老汉在课文中有三次喊话,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6~23自然段, 找出老汉的三次喊话, 读一读。

三、抓住老汉的三次喊话, 体会老汉的高大形象

1.学习老汉的第一次喊话。 (出示句子)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 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1) 指名读。

(2) 同学们, 在老汉的这次喊话中, 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老汉要大家排成一队? (师相机小结:雨大%桥窄%人慌。)

(3) 从这里可以看出老汉是怎样的一个人? (镇定果断)

(4) 老汉就是这次表现得镇定、果断吗?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这是一座怎样的“山”?请谈谈你的理解。

(5) 指导朗读。让我们齐读这句话, 读出老汉的镇定和果断。

2.学习老汉的第二次喊话。 (出示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 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 指名读。

(2)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插图, 说说从老汉说话时的动作与神态中体会到什么?

(3) 同学们, 老汉此时为什么这么生气?

(4)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 小伙子不光是个党员, 还是老汉的儿子。从这里又可以看出老汉是一位怎样的人?

(5) 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对老汉无限钦佩的心情齐读这句话。

3.学习老汉的第三次喊话。 (出示句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 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 指名读。

(2) 同学们, 我觉得读这句话时, 不能只简单地大声读, 而要揣摩一下老汉此时的心理。听老师读一读。 (师带着颤抖读)

(3) 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4) 同学们, 老汉的这一声吼里, 其实除了着急, 除了爱, 还有一丝愧疚, 因为他没有好好保护儿子, 而是把有生的希望的儿子揪到了死的边缘, 老汉他有一丝愧疚呀!然而他虽有愧疚, 但无后悔。

(5) 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老汉作为父亲的这一声复杂心情的“吼”吧。

4.虽然老汉把最后一次生的机会给了儿子, 但来不及了, 一个大浪, 吞没了他的儿子, 也吞没了老汉。读到这里, 在我们脑海中出现的是一位怎样的老汉?

四、回顾课题, 揭示寓意

1.同学们,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课题“桥”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答。

3.小结:是的, 同学们说得很好, 课题“桥”在这里不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 它含有深刻的寓意, 它主要指的是老支书用他的宝贵生命和高贵品格为群众搭建了一座生命桥。所以, 现在我们就明白课题为什么要定为“桥”了。

五、总结升华, 拓展延伸

1.总结:老汉虽然走了, 但他是矗立在老百姓心中的一座高大的丰碑, 也是老百姓心中一座不朽的桥梁!

篇4:品品雪茄如何

估计大部分看到这句话的男士都会不自觉在心里说:是。

那么雪茄呢?您开始品尝了吗?

雪茄的源起

1924年徐志摩在上海的一家私人会所邀请大文豪泰戈尔先生,泰戈尔是一位忠实的雪茄客,两人共享之时,泰戈尔问徐志摩:“中国话中,cigar有没有名字呢?徐志摩答:cigar之燃灰白如雪,cigar之烟草卷如茄,就叫雪茄吧!”两位文坛巨匠的一次笑谈赐予了cigar一个如此美妙的名字。

这故事妙趣有味儿,但其实不真。实际上,至少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上海《世界繁华报》连载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官场现形记》中,就已经出现了“雪茄”这个中文名,第五十二回写道:“尹子崇一见洋人来了,直急得屁滚尿流,连忙满脸堆着笑,站起身拉手让坐,又叫跟班的开洋酒,开荷兰水,拿点心,拿雪茄烟请他吃。”

查载而知,我国也早在300多年前就开始在四川什邡地区种植适合制作雪茄的烟草,并规模化出产不亚于国外雪茄的优质茄品。

在北京某雪茄供应商那里,看着成熟男士互相微笑颔首,半天鲜有交流,但气氛融洽。这就是品尝雪茄者之间的常态。任何人都不会严肃地同你讲述吸雪茄的感觉,仿佛那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茄烟缭绕之下,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描摹雪茄客的情调,说起成熟、冷静、热爱生活、享受孤独而且珍惜友谊等人们对于男人应具品质的想象,就可以形容对雪茄的追求。恍惚间觉得贵族虽不复存,但贵族精神尚存——如果你要加入,他们不会告诉你雪茄有多好,只会悄悄递给你一支。其实,你更应该选择一个周末,坐在你的书房里,随便思考点儿什么,一个半小时的光景,一支浓淡相宜的雪茄,一杯Single Malt,或者最好是一杯陈年Cognac,贪恋着独处的时光。

享受着一种品味

一根雪茄,也许可以唤起你的很多思绪,或许是秋日雨后森林的气息,或许是杳踪如烟的往事也说不定。虽然想起来都是一派轻松模样,当初根据古巴人的卷烟习惯利用棕榈叶卷起烟草的那两名水手也许都没有想到,漂洋过海后的雪茄,经历了沧海桑田,早已远远超出创造者赋予它的价值。名利场上的人们更喜欢把它当做身份、权力的象征。古巴的那些英雄们,总能牢牢地握住他们手中的权杖,甚至让历届美国总统们都懂得,大多数时候,美元也拿雪茄无可奈何。

20世纪50年代,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执政期间,在白宫举行的国家和私人宴请中,男士和女士们经常是分开进行的。女士们由第一夫人领着在红厅品尝咖啡和卷烟。这一传统源自20世纪30年代,当时,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妻子安娜?埃莉诺第一次在此用咖啡和卷烟招待客人。而男人们将退至绿厅,由总统领着享用饮料和雪茄。

在现代的几位总统中,有几位任期内沉迷于吸食雪茄。还是个年轻人的时候,约翰?肯尼迪就已受其父约瑟夫?肯尼迪的影响成为雪茄迷。就任总统后,肯尼迪青睐吸食细短娇小的皇冠雪茄。说到肯尼迪与雪茄,不能不提一个坊间故事:话说在签署古巴贸易禁令前,肯尼迪命令其新闻秘书皮埃尔?萨林格去外面寻找尽可能多的乌普曼小皇冠雪茄。萨林格把找到的1200支该品牌雪茄全部买下后,肯尼迪马上在禁令上签了字。

其实不止美国历届总统,很多国家领导人与其他领导人在一起的时候,都喜欢有板有眼地品吸雪茄:和一切大政治家一样,毛泽东有不少持续终生的固执嗜好,如抽烟。即便条件艰苦的抗战时期,弹药药品都短缺,毛泽东的烟却始终没断过。用他的话说,他是吃百家饭,抽百家烟。解放后,毛泽东身体不好,工作人员曾劝其戒烟。但他的烟瘾实在太大,即使饱受病痛之苦,他也无法不抽烟。1968年,毛泽东主席患重感冒,病中烟瘾发作,一抽烟便咳嗽不止,李先念向毛泽东主席推荐了长城雪茄,主席吸过后,咳嗽立即缓解,说道:“此烟既过瘾又不咳嗽,真是太妙了。”当然,我并不是就此宣扬雪茄能够就此终结吸烟之百害无一利的局面,为吸烟者开拓所谓“无害领域”。但事实是,雪茄的尼古丁含量是所有烟草中最低的,低于百分之二,而且雪茄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品尝雪茄时是烟不入肺的,烟雾吸入后只在口腔里稍做停留,然后缓缓吐出。这种品尝方式,确实可以大大减低吸食烟草对于身体的负面影响和致病风险。

千个雪茄客,就有千种好雪茄

常会有人这样问我:什么雪茄好?贵的好还是名牌好?我建议选尝雪茄者品过再定:马克?吐温写过一篇名为《关于雪茄》的文章。在这篇文中,他说判断雪茄的好坏没有什么客观标准,自己认为好就行,有一千个雪茄客,就有一千种最好的雪茄。这一点也和品味葡萄酒的标准暗合。而这位老雪茄客在70岁生日宴会时,向到场的朋友谈他长寿的秘诀则提及如此:“抽雪茄,一次不能超过一支。”

诚然,雪茄不像香烟,拿出来就点,急迫嘬食,抽完就扔。享受一支好的雪茄,需要剪去雪茄帽、用专业,享受之前有强烈的仪式感,这种仪式能渐渐地把你从日常俗务中拉出来,回到让自己完全舒适放松的本真状态。这过程既不能太快,也不能抽得过慢,享受雪茄的瞬间为一个小时左右,那是传奇的一个小时。在我们的人生当中这永远是一个个的瞬间,但我钟情这些一个一个的瞬间,它给我一个省悟与憧憬的机会。

就这样,选一支雪茄,拿出时间,平复思绪,享受生活。

篇5:品品人生

活动目标:

知道食物有各种各样的味道,能初步分辨甜酸苦辣。

愿意向大家说说自己品尝食物的体验和感受。

乐意与同伴交换食品,在游戏中分享与同伴一起品尝的快乐。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

多媒体

第一桌:小零食 第二桌:蔬菜 第三桌:水果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谈话引出课题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表情,他为什会是这样的表情呢?(播放课件第一张苦的表情)(幼儿自由回答)师:咦!他的表情为什么是这样的呢?他又尝到了什么呢?(播放课件第二张酸的表情)(幼儿自由回答)

师:这个宝宝哭了,小朋友你们猜猜他吃到的是什么东西。(播放课件第三张辣的表情)(幼儿自由回答)师:这个宝宝笑的真开心啊!小朋友你们猜猜他吃到的是什么东西。(播放课件第四张甜的表情)(幼儿自由回答)

(二)幼儿品尝师:是这样吗?老师、小朋友都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的好吃的一会儿我请小朋友来品尝品尝。

(放轻音乐,幼儿开始品尝。老师将幼儿分为3组,每组幼儿由老师邀请依次来尝苦、酸、辣、甜四种食物)。

师:(及时捕捉幼儿品尝味道时的各种表情)

(三)幼儿说说品尝到各种味道后的感受

1、请幼儿说说你尝到了什么味道?觉得怎么样?

2、尝完以后老师请幼儿说出自己吃到的食物名称。

师:你们还知道苦的食物有哪些?

(幼儿自由回答)师:你们还知道酸的食物有哪些?

(幼儿自由回答)师:你们还知道辣的食物有哪些?

(幼儿自由回答)师:你们还知道甜的食物有哪些?

(幼儿自由回答)

3、请幼儿看自己或别的幼儿尝味道时的表情,猜猜他们尝到了什么味道。(运用多媒体放幼儿的照片)请幼儿表演一下吃各种味道的表情。

(四)总结师:苦瓜、苦丁茶虽然很苦但是可以去火。

师:话梅、柠檬……他们是酸的,酸的东西可以开胃,有助于我们的消化。

师:辣的东西可以刺激我们的胃口,也可以促进我们的血液循环哦!

师:甜的东西小朋友们都爱吹,但是一定要少吃,吃多了容易长胖,还会长蛀牙……所以吃完甜食后小朋友一定要漱口。

(五)活动延伸

师:在生活中我们吃的实物有各种各样的味道,甜酸苦辣都有,只要是有营养的我们都要吃到肚子里这样身体才会健康。还有今天我们大家带来了许多好吃的食品,也相互品尝了许多好吃的食品。好的东西大家可以共同分享,那么一个人的快乐就可以变成许多人的快乐了。让我们相互说声谢谢!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孩子们的兴趣比较高。当老师出示ppt课件时,孩子们对苦的表情并没有直接的猜出来,我觉得这是与孩子平时的生活经验关,因为现在孩子吃的药并没有那么的苦。这时我将苦的食物分别发给了每个孩子的手中,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然后再将他们的表情与ppt对比这时孩子们便自己得出了结果。我觉得在上每一节课时老师都不要急于将结论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

篇6:品品江南“水八仙”

身在太湖边上,胃口也素雅起来,期待品尝江南“水八仙”。水八仙是苏南地区的传统食物,又被称为太湖水八鲜,包括有茭白、莲藕、水芹、芡实、茨菰、荸荠、莼菜和菱角。这些都是水生植物,有的食根茎,有的食果实、叶子,个个不同。有时我会联想,最初到底是谁发现到这些带苦味的、有坚硬外壳的东西可食用,简直有点不可思议。就像番茄可食用源于法国一位爱浪漫的画家,中草药可治病的源头有个神农氏一样,美味若水八仙,每一仙应该都有个传说。

吴江人逢年过节每家每户都要炒一盘水芹菜,因为它的名字寓意着“勤劳”。

水芹菜是我从小到大的爱,但是水芹菜是长在淤泥里的,拔出来带着一腿的泥卖给我们,洗起来非常麻烦。做姑娘的时候唠叨着想吃水芹炒豆腐干,总被家人翻白眼,大家都不愿意接那个口,而“姑娘”似乎前面必然带个“懒”字,我也不愿意挺身而出说我来洗。于是,每逢在饭桌上吃到水芹菜,我都很快乐,最后非得把菜碗里的汤沉淀一下喝下去不可。

我的宁波婆婆非常勤快,她的儿女也好这口,便经常买水芹菜,同薄百叶与肉丝一起炒,那个好吃啊。婆婆的独门绝技是处理百叶,她说,薄百叶有点干硬,弹一指甲盖那么多的食用碱,热水泡一会,百叶软化后呈乳白色,然后清水冲干净,搁在水芹和肉丝里面,加一些水稍微煮一下,让味道融合起来。婆婆一做水芹炒百叶就是两大碗,让我们敞开吃。

在吴江吃到的清炒水芹菜碧绿生青,摘的都是嫩茎,旺火快炒而成。是春天的颜色,初夏的气息,有点冲鼻的特殊香气往脑门上窜,咀嚼没有渣渣,好像带有一点猪油香。

不怕人见笑,在吴江吃到蒲菜之前,我真不认识水八仙中的这一仙。这盘盛在浅口煲锅中,“吱啦吱啦”声中上桌的金钩蒲菜煲上桌后,我还以为是道粤菜。吃了一筷,哇什么东西啊那么好吃!服务员告诉我是蒲菜,我没听清,又吃一筷,再问那个字怎么写的啊?同桌的前吴江文联主席俞前老师大概看不下去了,连忙一笔一画告诉我,是蒲菜,属于南京地区的水八仙之一种。

原来,“蒲菜,又名深蒲、蒲笋、蒲儿菜等,为天南星科多年生植物香蒲的假茎。多生于沼泽河湖及浅水中,我国山东、江苏、浙江、四川等地都有分布,以南方水乡最多。具有清热凉血,利水消肿,活血化淤的功效”。

蒲菜的根茎是白色的,用来素炒荤炒都可以,开洋(海米)用黄酒发软,与蒲菜炒,放入滚烫的煲锅中上桌,汁水收干之后,油水在锅边起了焦香,使蒲菜好似仍在爆炒。蒲菜吃上去有蕹菜的空心脆感,也有笋尖层层叠叠的咀嚼乐趣,开洋的鲜香滋入蒲菜中,除了虾干味,还有高汤添味,竟是好吃得令人不知所措。

蒲菜在江苏淮安特别受人喜欢,开洋扒蒲菜成了淮扬名菜,还得益于两千多年前西汉辞赋大家、淮安人枚乘对蒲菜的竭力推崇,他在《七发》中为楚太子开出的食单“雏牛之腴,菜以笋蒲”,用小牛肉、竹笋同蒲菜炒,谓“此亦天下之至美也”。

俗称为鸡头米的白色圆粒粒,正经叫芡实,它是水八仙中名气最响的一个,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高雅。多年前,我吃过同里名人陈金根家一碗橙香芡实羹。之前从来没有吃到过如此清爽、细腻、糯软的芡实。因为我一直不懂选择怎样的芡实,只晓得它是一种补品,口感不怎样。但是陈家的橙香芡实羹大大改变了我的看法,那碗芡实羹内点缀着金色糖桂花,汤色清澈透底,粒粒鸡头米性感迷人,舀一调羹使之滑入口中,那样的享受很难用语言来形容了,就像才子路边偶遇佳人一样,兀自呆若木鸡,半边酥软下来。

之后我再也不买干芡实回来附庸风雅,要吃就吃新鲜芡实,甜羹也好,咸味蔬菜也好,只要有新鲜芡实在里面,就是令人愉快的享受。知道这一点的人当然很多,现代化的保鲜技术使食材跨季变得很容易。在吴江开餐馆,如果拿不出几样水八仙,那也不要再混了,而在东太湖美食新天地你一定可以找到新鲜芡实菜。

眼前白瓷盘中新鲜芡实炒新鲜百合是一道颜色素雅、品质高尚的素菜。用长调羹舀到自己小碗中,先欣赏芡实的美,纯白的,圆润的,有淡淡的粉色乳晕。你慢慢的,一粒一粒搛起来含入口中,仿佛有弹性的珍珠滚来滚去。

篇7:品品巴黎女子的浪漫与优雅

如果问一个女人最神往的是哪个城市?十个有八个会答,是巴黎。

在无数女人心中,巴黎是神秘、时尚、浪漫、优雅的代名词。

生活在巴黎的女人是滋润的,因为巴黎是个最会疼爱女人的城市。作为欧美服装时尚的集成地,巴黎女人穿什么怎么穿也最能激起世界各地女人们的好奇心。

也是被这种好奇驱使,我翻开了这本《打开巴黎女人的衣橱》。

多年与书为伴给我一个体会,阅读确实是分种类的。有做学问的,有看热闹的,有带功利目的的……而有些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就像这本《打开巴黎女人的衣橱》,字里行间的悠闲和品位,令阅读者恍若置身异域,随巴黎女子一起在街头风情漫步;更有可能读到兴奋处,竟在不知不觉中起身翻箱倒柜,照书中指点将自己的服饰重新搭配……

书中描绘的巴黎女人总能做到在细节中给人留下美好印象。衣服是舒舒服服、简简单单的,头发也许只是随意地梳梳然后放下,但其实每个波浪都不简单。巴黎女人确实是浑然天成的搭配高手,她们的着装风格,比较随性,好像就那么随手抓一件来穿,却相当地赏心悦目。尤其是那些街头抓拍到的照片中的美女,是那样的美丽、随意与自在。巴黎女人就是这样的优雅,她们崇尚时尚,但不崇拜名牌,她们享受生活,但不奢华浪费。

《打开巴黎女人的衣橱》是一本献给女人的书,时尚、随意,绝不深刻,却足以吸引所有的女人。书里充满了从女孩到女人都会喜欢的名词:花都巴黎、香奈尔、爱玛仕、巴宝丽、路易威登…… 从服装色彩、巴黎女人对待名牌的态度、她们的爱情观,具体到女人们都关心的风衣、蛋糕裙、草编便鞋、美国星星布鞋、手提包、帽子、围巾、发型等,书中都做了系统的介绍,配上街头巴黎女子照片,美文加美图,这样的诱惑让人难以抵挡。

在打开巴黎女人的衣橱的同时,我们能看到的更多的是她们的教养、灵性、智慧与优雅,那种独特的韵味,隽永迷人。或者我们也可以借此得到一些启示,如何修炼自身,改变自己的内在气质及外在形象,做一个迷人的美丽女子。

“巴黎女人可能不是挺漂亮,但是很耐看;决非特立独行,却深具原创性;随意漫步巴黎,不管是露天咖啡座、公园、河畔、每一处街边的长椅上,你会发现每个巴黎女人都是天生的造型师,不管是轻披风衣坐在一起开心谈笑,还是踩着芭蕾伶娜便鞋在街头独行,不刻意去追求时尚的她们,却能在永远保持优雅的前提下,穿出自己不同的风格。”

作为一本通俗读物,这本书的价格偏贵了点,但喜欢时尚阅读的朋友,还是应该拥有一本,要知道,它带来的精神享受可是远远大于那些20多元钱的时尚杂志哦!

精彩书摘

巴黎女人永远一身黑?

以黑色当做舞台,让其它颜色在其上奔放演出,巴黎女人对这个穿衣的入门技巧早已玩得娴熟无比。她们不仅用黑色来衬托其它单一的颜色或图案,更喜欢以黑色同时收服若干或狂野或沉静的色彩。黑与白的经典双人舞,巴黎女人更是可以从规矩的华尔兹一路跳到天旋地转的吉特巴,让这两个绝对的终极色彩,有时相濡以沫,有时针锋相对,有时又宛若两条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各显神通,却永远保持距离。

至于同样是万人迷的白色,巴黎女人耍起来就格外小心。巴黎女人虽然多半娇小纤细,但是浑圆肉感或是下盘稳重的人也不少,不过大家不会因此就将自己穿着一身白的影像留待梦中。她们会巧妙地利用质料明显不同的白色衣物互相搭配,或是搭上色彩鲜艳的同色系配件,例如白洋装配上红色提袋与红色鞋子,来转移视线的焦点。这身装扮的人就算身材并不苗条,依然可以让自己开心的同时又博得路人赞赏的眼光。

巴黎女人极喜欢桃红色,尤其是亚麻质地的桃红色,而且经常与紫色配在一起,创造出一派娇媚又浪漫的气质;而很难搭配的紫色,她们也会别出心裁地与各种蓝色配对,蓝蓝紫紫、紫紫蓝蓝的让你直接想到了梵高的鸢尾花。

关于颜色的搭配,巴黎女人的基本功不外乎以黑色搭配所有颜色、以白色搭配所有颜色、以驼色或卡其色搭配所有颜色。若是对于其它颜色之间的排列组合不是很有信心的话,那么就从同一色调的颜色开始练习,如墨绿配橄榄绿配浅绿、深紫色配浅紫色、黑色配深灰色配浅灰色再配上白色……再不然就是衣着选择一种主要颜色,配件部分则选用另一个主要颜色。

前几年东京原宿吹起的那股混搭风,不过是不景气年代里设计师想出来的促销手段,将原本好端端的一件上衣与下裳,硬是各自剪成三大块或是两大块,然后再分块以较低廉的价格出售。傻傻的消费者以为自己捡到便宜,殊不知原本只要花两件衣服的钱,却因为这样必须一次买四件甚至是六件衣服才能穿出门,反而令荷包失血更严重。

篇8:李菲林:找点时间品品心情

首先由于自己被吸引,然后想将一些好玩的事物带予周边的人,李菲林创办了法莱士。一瓶红葡萄酒容量很小,但那些画上故事的酒桶却带给人奇妙的感觉。酒喝完后,桶被收藏在房间一角,当我们放慢节奏去解读和体悟画者的故事和心情,或许能品出生活的真谛。

不是让人狂饮,而是品味生活

李菲林现在想做一件更好玩的事——组建一个主题为“藝術。品”的俱乐部,让更多的人品味人生中的美好。比如慢生活,比如诗歌、好书、好酒,又或者点点滴滴的经历。“艺术如果不去品,你就不会知道它能带给人多么美妙的感受。现在生活节奏太快,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时间真正静下来品一品自己的心情。我要找一个这样的地方,让大家都感受到法莱士传播的内涵:一起品味艺术、美酒和人生。”

法莱士从创立之初,一直在说艺术。李菲林认为艺术深入到生活的每个部分,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艺术家,就看如何演绎。“就如我今天来拍照,搭配服装、鞋子,我也在学习中。我老公会说我越来越漂亮了,因为会打扮了。我现在做的法莱士,不是让人去狂饮,而是品味生活。”

谈到最爱的艺术酒桶,李菲林笑得很灿烂:“每个桶我都很喜欢,因为会有独特的故事,慢慢品味,越品越好玩。”每年新出的桶都不同,2012年,法莱士将国粹京剧搬上法国橡木桶。日前,他们又邀请了一位中国籍北欧艺术家,以前为比利时的国王、王后画像。这位艺术家将画两个桶,一个带着“葡萄美酒夜光杯”似的敦煌壁画味道,一个饱含欧洲风情。

艺术无国界,法莱士将欧洲艺术家的作品带入国内,也想把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推广到世界。著名画家李自健在其作品巡展的最后一站,用法莱士艺术葡萄酒招待客人,并表示会为法莱士画桶;著名作家何立伟喜欢漫画,曾领过空桶回去描故事;还有音乐家在酒桶上谱曲;还有欧洲著名的设计师,曾画过一幅欧洲早期的束腰内衣,被人收藏了。“这就叫各花入各眼,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

艺术是美酒的附加值

“任何事情都是有情结的。我小时候喜欢画,高中喜欢音乐、诗歌。我有时候想,世界上要是没了这些多没意思,所以一定要坚持喜欢的东西,去发现和感受。”对于李菲林来说,艺术是吸引她走入红酒行业的初衷,亦是她一路走来最为坚持的东西。

2012年底,一系列政策出台影响了酒类销售。李菲林则认为这正是“大浪淘沙、调整脚步的时候。”当她说着“收回拳头是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时,她眼神中无法掩饰的奕奕神彩,氤氲着坚定的光环。“一个新事物的产生总会让人觉得新奇,真正接受需要时间考验。我愿意慢一点,沉下心做好产品,这样才走得长久。”

在李菲林看来,永远要为正确的路去找方法。最大限度地缩小中间环节,做真正性价比高、概念好的产品,适合所有消费者,是法莱士的破境之路。现在法莱士推出了1.5升的小桶酒,让很多上世纪80、90后也有能力去消费。

日前著名学者吴晓波到长沙讲座,讲座前有个为雅安捐款的慈善拍卖。当时法莱士捐赠了10桶3升的红酒,所有拍品中,吴晓波唯独看中了这套酒,和一位本土房产商抢拍。最后主拍人浮石用“不方便带走,建议到上海买”的理由劝说吴晓波将酒相让。

任何产品有创新才会被欣赏。吴晓波告诉李菲林:“你们的酒好,要让大家知道,因为你们的酒桶太漂亮了,就像一个美女,咋看上去会觉得她肤浅,认为她靠外表吃青春饭。”而李菲林现在要告诉大家的是,“艺术只是我们赋予好酒的附加值,是给顾客额外的享受,而不是为了抬高价格,喧宾夺主。”

Q&A《芒果画报》对话李菲林

“喝红酒不用那么矫情”

《芒果画报》:接下来,又有什么好玩的计划?

李菲林:明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我很想做一个中欧文化交流的酒桶艺术品展。这个酒桶展我策划了很久,刚好有这个契机,希望能在2014年前完成这个心愿。现在一直在筹备中,时刻准备着。

《芒果画报》:投资红酒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有什么建议给跃跃欲试的朋友们?

李菲林:现在正是机会。红酒是往上增长最快的一个酒类,其品位和健康理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很有市场。但红酒不是一件很容易做的事情,在法国,每一块土地和每一个酿酒师做出的葡萄酒都不同,贵贱不一。所以要慎重,摆正心态,要看你用什么态度去实现利润,要让品质被认知和接受,需要很多环节。

《芒果画报》:这些年,投身红酒产业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李菲林:越品越好玩,越品越有味。我经常去欧洲,跟同行、艺术家交流,眼界、胸怀、见识和品位各方面都提升了。一个人用心地、有信仰地去做事,不管在哪个行业都会收获很多。我从很多朋友身上吸收了营养,所以越来越快乐,也给我力量继续走下去,不断向前。

《芒果画报》:自己在什么情境下会想要喝酒?

李菲林:快乐的时候,跟朋友在一起分享的时候。如果有条件的话,适当喝点红酒对身体很好。虽然自己做这一行,但我提倡健康饮酒,喝红酒也不用那么矫情,非得需要一种环境。我有个在法国待了20多年的哥们,每天到了晚上没人请他吃饭,就会自己开一瓶红酒,这样也挺好。

《芒果画报》:空闲时的休闲方式有哪些?

李菲林:我喜欢旅游和看书。可能每个人都有周游世界的梦想,我觉得不能每天埋头做事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我喜欢去法国小镇,住在居民家感受。他们真的值得学习,家里不是用钱去堆砌装修,每一件物品都有故事,体现主人的用心和格调,他们在享受有艺术味道的生活。即使是中产阶层,家里挂的绝不是印刷品,收藏艺术品是他们的习惯。不用瓷砖,把墙壁刷绿刷白,挂一幅可能不贵,却是自己淘来的油画,还会有保值、升值和其它体验。喜欢,所以去买。用这种心态去玩艺术是很快乐的。

《芒果画报》:您觉得什么样的生活称得上美好生活?

上一篇:从肢体语言看穿男人心理下一篇:为高三初三学子再加油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