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24-04-29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精选11篇)

篇1: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江陵县白马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2002年,乘着课改的春风我校开始走进新课程。十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始终坚持“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让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办学目标,把“一立、二有、三重、四转变”作为主战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取得良好效果。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教学研究气氛浓厚,教学成绩稳中有升,学生活动课丰富多彩„„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探索、新收获。

一、“一立”,即建立课改组织机构

一位课改专家说过:“课改成在教师,责在领导。”校长既是学校课改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为了加强课改领导工作,学校成立了以市级骨干教师朱军校长为组长,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教研主任、各科教研组长、各年级组备课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层层落实。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亲自反思,撰写论文,形成了对课改工作强有力的领导。学校还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课改开辟绿色通道。

二、“二有”即课改管理有制度、校本教研有特色

1、课改管理有制度,是搞好新课改的前提。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

(1)规范了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工作做到“四有”即:有计划、有过程、有检查、有总结。教师要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实施“六个一”工程:

每一年研究一个校本教研课题

每一年研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

每一年执教一节研究课

每一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

每一学期撰写一篇教学案例

每一年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2)规范了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小组要求内容典型,计划详实,记录周 全,材料保存丰富完整,做到“五定”(定时间、定人员、定地方、定内容、定主讲人)。周三、周四上午第一节课分别为语文和数学教研活动时间,周四上午第二节课为英语教研活动时间,每周如此,从不间断。

(3)规范了听课、评课制度。要求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教师不少于15节,其中结对子课不少于4节。去年市教育局年终考评小组来我校检查工作,我校分管教学的黄副校长仅上学期就听了45节课,每节课都作了细致周密的点评,并及时给教师反馈意见,其它领导听课均在30节以上。

(4)规范了奖励制度。根据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学校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拿出专项经费,给予教师精神和物质奖励,提高了教师课改的积极性。

2、校本教研有特色,是搞好新课改的关键。(1)营造氛围。

一个人或几个人不可能搞好一所学校的课改工作。我校领导积极带头、教师全员参与。以学科为单位,分别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等4个专业委员会,通过听“推门课”、教师沙龙、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来“促学”,通过优质课、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来“促研”,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2)集体备课

我们的做法是:主备、集备、个备一条龙。具体流程是:个人钻研教材-----集体确定方案-----分工设计教案-----课堂实践方案——个人修改完善。教师全员参与,多向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校园经常可以看见这样一些动人的场景:办公室里老师们为一个教学问题各抒己见,教室里经常可以看见老师们相互学习的身影„„。

(3)青蓝工程

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教研组采取“以老带新、互帮互学”的“结对子”模式,促使师资力量互补共进。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老年教师上研讨课。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进行帮、带,促进新教师向成熟教师,成熟教师向骨干教师的转变。

(4)专业引领

积极邀请教育界知名人士来我校传经送宝。每一学年,江陵县教科所雷辉所 2 长都会亲临我校调研,上学期,邀请荆州实验小学高良琴老师来我校介绍作文教学法,与老师们来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邀请荆州市北京路第一小学范文巧老师针对教学方式发转变进行指导。

(5)骨干示范

我校有省小学科学教育学会会员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县级骨干教师8人。这些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安排一节示范课,推广经验,使教师有样可学。

(6)特色课程

除了开足、开全规定的课程,我们还开设了体艺课外活动课。口风琴、葫芦丝、竖笛、盘鼓、腰鼓、等特色课程。

(7)课题促进

近年来,我校的课题《小学经典诵读与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已揭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研究,严格按要求落实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调整教学,在研究中总结,并应用于教学。

三、“三重视”,即重视培训、重视实践、重视反思

1、重视培训

学校历来重视教师进修学习,并从经费上、时间上予以保证。除了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还特别拨出教师外出专用经费,确保每学期轮派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考察,撷取他山之石。共选派百余名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培训四十多批次,足迹涉及武汉上海、江苏等城市,先后组织了教师听专家报告会多场,参加各级培训的老师认真吸收先进的教学信息,并充当“传播者”。通过这些措施逐渐培养出像王黎明、李明、顿芬、朱小艳等一批课改骨干教师。

同时还经常开展校本培训,近几年,多次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会制作教学的课件,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

2、重视实践

学校经常举行各种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近年来,教导处举行了“语文教师下水文竞赛”、“数学知识竞赛”等活动,青年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2011年的县级“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中,王美婧、刘群秀、3 刘国安等老师都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今年3月底,经过层层选拔,我校两位教师王黎明、王美婧作为我县代表参加荆州市小学科学课和信息教育课教学比武活动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3、重视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校鼓励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教育教学管理后记以及班级管理后记等多种形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及时总结。

近年来,在市级教学比武课中,王黎明、王美婧两位老师分获一等奖。李明老师的论文《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发表在《新课程研究》上、朱军校长的《弘扬体艺特色、打造阳光校园》发表在《决策与信息》上;夏力思撰写的《在逆境中成长的孩子最坚强》刊登在《决策与信息》上,另外他撰写的《再与孩子走近些》刊登在知名刊物《爱与责任》上;李书记撰写的论文《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获省一等奖;„„

教师从反思中找回了自我,他们重拾研究的权杖,从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转变。

四、“四转变”即教师、学生、课堂、学校

在这苦涩而又甜蜜的课改之旅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教师、课堂、学校都在悄悄地转变。

1、教师变了

教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教师们探究性地研读新课标,带来一场荡涤旧观念,催发新思潮的“头脑风暴”;教师们尝试着正确地发掘新课程的内涵,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营养套餐”;教师们尝试着在评价中不揭短、不挑剔、用发展的、肯定的、差异性的目光看待个性鲜明的孩子们,给他们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成为孩子们可信赖的学习伙伴。

2、学生变了

课改最大的受益者是孩子!孩子们变在哪里?转变学习方式,做学习的主人。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进步: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明显增大;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

3、课堂教学变了

课堂教学“活”起来了。教师能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课堂上,教师注重预设,更注重生成。变“被动、单向、接受”为“自主、合作、探究” ;变封闭为开放;变“单一”为“多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激烈辩论场景,成了课堂中最生动画面。

4、学校变了

新课程使学校发生了崭新的变化,校园内洁净典雅,环境优美,每一张脸上都充满了灿烂的笑容。具体变化表现在:校园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学习的风气更加浓郁;研究的氛围逐步形成;合作意识逐步强化。学校文化品位大大提升,学校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摇篮,教师成就事业和梦想的地方。

我校的课改之路是一条创新之路,是学生个性发展之路、教师成长之路、学校特色之路。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也有一些教训。

1、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年龄偏大。

2、部分老教师教学观念仍有待转变,教学中仍有“穿新鞋走老路”的表现。

3、怎样让农村学校教育更有特色?这还需要我校全体老师继续探索,在课改“实验田”中精耕细耘。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课改之路上,我们一定会走得更加自信,走得更加精彩。

2012年9月

篇2: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摘 要:青年教师是未来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希望。适应新形势,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已成为我校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性工作。大量的实践证明,一流的教育需要有一流的青年教师队伍,职业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取决于青年教师的高素质。然而,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切实提高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认为,学校应该深入青年教师,了解青年教师,研究青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发展趋势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对培养策略进行认真反思与研究并不断加以调整,才能提高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青年教师 五四行动 培养 培训

安徽省濉溪职教中心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关心青年教师的培养成长工作,始终把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放在首位。学校教导处结合新时期教育形势的需要,结合新时期青年教师的特点,结合新时期学校工作的实际,制订了青年教师培养“五四行动方略”,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谓青年教师培养“五四行动方略”,具体内容为:

一、四个统一,适应时代发展

1、时代发展需要与教师个性发展需求相统一。信息时代的青年教师培养,不仅要体现时代所特有的信息化特征,增设相关的培训内容,而且要进一步培养广大教师提高选择信息、获取信息、组织信息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开发能够满足广大青年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培训课程。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学校在实施青年教师培养的过程中,既要对全体青年教师提出统一的规范的要求,又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特点,根据青年教师个体发展的特点,提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要求,允许、鼓励青年教师在不同方面、向不同方向发展,特别是鼓励青年教师不断追求新知,不断探索与提高教育技艺,不断地沿着新教师、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技师、高级技师以及“名师”的道路发展。

3、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青年教师培养既要在理论上上水平、上台阶,又要面向广大青年教师实际,适应广大青年教师的现实需要,与他们实际的专业课教学结合在一起。在开拓青年教师培训的内容、途径、方法时,要密切注意吸取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吸取当今职业教育最新理念,并根据当前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结合本地区、本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进行优化整合,所设计的内容要体现“技术新、材料实、科学性强”等特点。

4、内与外的统一。在学习化社会的背景下,青年教师培养应采取多样化的形式,特别是应注意内与外的结合与统一。所谓“外”,除原有的在职进修,要鼓励青年教师到高校攻读中等职业学校在职研究生学位,到兄弟学校观摩学习和到工矿企业调研实习等;所谓“内”,要依托自身良好的师资队伍优势,建立校本教师培训机制,建立青年教师的自培基地。

二、四项制度,锻造成长基础

1、生涯规划责任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开掘青年教师的潜能,主动、积极、健康地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导处为每位教师制订了《职业发展规划书》,进一步明确了青年教师成长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素质要求,按照学校提出的“发展性培养目标”,为他们制定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与教导处签订了责任书。

2、拜师制。由学校推介,采取双向选择、双方自愿的方式,青年教师拜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师,师傅对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校外工作中进行“知、能、操、行”的传、帮、带,同时教导处也做好对师傅、徒弟工作的.考核工作,对优秀的师傅和成长快的徒弟给予奖励。

3、教师沙龙制。我校始终把青年教师作为学校的未来,把青年教师的成长看作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学校为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全方位给他们搭建交流的平台,定期举办各种主题的教师沙龙活动,组织青年教师相互交流,探讨教学体会,畅谈教学感受,倾诉教学困惑,研究解决方法,介绍成长经历;或就某个专题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让青年教师在一次次的激情演绎和智慧碰撞中迅速成长。

4、过关制。第一年的教师过“四关”,即备课关、课堂关、学生测评关、教学常规检查关;第二年过“三关”,即教学基本功关、实践技能关、教学规范质量关;第三年达到三个优,即一堂优质课、一个优质课件、一篇优秀教研论文;第四年对三年的教师进行四项考核,即三年来的教学成绩、教学活动、教研成果、学校和学生的综合评教。

三、四条途径,促成专家名师

1、名师出高徒。以拜师制为基础,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带教网络,层层带教,使青年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特别对一些持续发展有望的青年骨干教师,在常规性带教的基础上,推行“导师带教”制。而且尝试采用“一师多徒”、“一专多带”的方式,即一名导师可带教多个徒弟,可以带不同专业的徒弟,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导师的作用。我们请导师对青年骨干进行耐心细致的雕琢性的培养:先是手把手,言传身教;再是扶上马,跑得快;最后是“双脱手”,幕后点拨,徒弟自由驰骋。如此一个过程,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能挑起教育教学的大梁,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有的在皖北地区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2、企业出英雄。身上有灰手上有油,要当老师先当学徒。针对青年教师专业理论强、实践操作弱的特点,学校根据《濉溪职教中心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实施办法》,要求青年专业课教师每年必须下厂实习两个月,从事生产管理、实际生产等工作,让他们先在“做中学”,再在“做中教”,在夯实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专业课教师下厂实习,尤其是青年教师,不仅锻炼了教师队伍,拉近了课堂教学和企业生活的距离,更让教师明确了市场和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

3、竞赛出骨干。青年教师离不开磨练的机会,离不开展示的舞台。因此,学校千方百计创造机会,搭建大、中、小各种舞台,让青年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几年来,我校开展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比武、竞赛活动,青年教师们纷纷踊跃参加,表现自己的才能。在“内练功”的同时,学校教导处还让他们“走出去”,鼓励他们参加市级、省级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从而开拓新视野,接触新技术、新工艺,迅速提高技能和理论水平。我校因此也涌现了许多县级和市级教坛新星。

4、培训出人才。自以来,学校以国家“十一五”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契机,选派大量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到,我校共参加国家级培训17人,省级培训103人,企业培训525人次。通过培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增强,逐步树立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掌握了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了,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并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涌现出了一大批年轻的高级工和技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骨干教师。

四、四种素质,培养德才兼备

1、抓师德。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我们要培养的青年教师必须是德才兼备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如果一个教师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那么都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此,我们开展了“五个一”活动:每个青年教师与学校签订一份《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书》,并举行宣誓活动;举办一场以“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主题的教师演讲比赛;开展教师“师德座右铭一句话”征集活动;进行一次警示案例分析会;在校园网上组织一次“网上师德论坛”。并定期开展以师德为主题的青年读书会活动,抓学习、抓师德建设,要求我们的青年教师以校荣为荣,为人师表,人人立足岗位,比成绩、比贡献。通过组织开展上述活动,使我校的师德教育得到了内化和深化。

2、抓师能。所谓“师能”,是一位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包括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理论、教育教学监控能力和课堂教学操控能力。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我们要求青年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强调多元化、一体化,理论与实践要有机结合,能适应21世纪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在专业课教学能力上强调复合化,能负担起两门或两门以上专业课的教学;在教学手段上强调现代化,不但要会传统的常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等),而且要学会现代的多媒体教学。

3、抓师艺。教育教学其实是一门艺术。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掌握这方面的艺术,说到底,他只能是一个教书匠。因此,要培养青年教师还要让他们学会掌握做教师这门艺术。这方面,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细小的工作做起,比如给青年教师作“怎样上好第一堂”的辅导、“怎样开好第一次家长会”的辅导……让青年教师做出各种各样的答案,然后交流,评出最佳方案。

五、四个激励,引导持续发展

1、目标激励。激励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为实现目标而奋斗。为此,我们向青年教师提出了要做一名“富有爱心的高素质的学者型教师”的目标。这个目标有三层含意:富有爱心,要求青年教师爱教育事业、爱学生;高素质,要求青年教师追求高尚的情操,具备高尚的师德新风和高效的课堂教学;学者型,要求青年教师要积累广博的知识,掌握高超的教学技术和技能。青年教师对发展的目标明确了,行动有了方向,工作也就有了奔头。

2、机制激励。机制激励是调动人们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我校完善对青年教师的考评体系,通过带教老师、年级组长、政教处、教导处、校长室等多种层面,对青年教师作过程考核;另一方面和评先评优、职称评审、课时津贴等挂钩,每年、每学期划出一定比例的名额留给青年教师,从而激励青年教师发挥出更大的积极性。

3、评价激励。教导处经常收集信息,只要发现青年教师有点滴进步、有点滴成绩,就要不失时机地在各种场合进行表扬,或是召开大会进行表彰。总之,让青年教师感到自己的成绩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

4、支持激励。对人的管理首先应当发端于对人的重视。对于力求学有所成、才有所用、业有所优的青年教师来说,起码的重视应当表现为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支持。当他们身上闪现进步的火花时,领导要借助激励让这些火花熊熊燃烧起来;当他们情绪低落时,领导要通过热情指点,支持他们走出情绪的低谷;当他们陷入困境时,领导要热情帮助,以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当他们工作发生差错时,领导要主动承担责任,同时寻找解决困难的出路。唯有这样,干群的心才能贴得更紧,学校的心理氛围才能表现出真正的宽松和谐,青年教师才能真正地快速成长。

篇3: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为商务部工作人员, 我为宁波获得这一次展示改革开放成果的机会感到高兴。2008年, 宁波进出口额达到678亿多美元, 人均进出口1万多美元。宁波外贸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三。

在外经贸工作中, 我们经常能听到由宁波所创造出的新词汇, 比如“口岸大通关”、“外贸孵化器”、“以民引外”、“以外引外”等, 经常会用到由宁波创造出的破解外经贸难题的新方法、新途径, 比如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经验、实行参展企业品牌进入制的品牌引导方式、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与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品种的探索与推广方式等。如今, 在新的外经贸形势下, 我们又听到了“宁波智造”、“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整合型体系认证”等新词汇。这些“新”, 正是宁波开放型经济发展抢得先机、确立优势的诀窍所在。同时, 这些“新”也为全国外经贸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在这本专刊中, 我看到了宁波外经贸政府部门及外贸企业财务人员对发展中的各种新问题的摸索与总结, 再次感受到了他们善于思考、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的精神。相信读者也会和我一样有同样的感受。

放眼2009年, 国际国内经贸形势更加复杂多变, 世界金融危机给外经贸发展既带来挑战, 也带来了机遇,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分析, 充分认识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类风险, 妥善应对。

篇4: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月18日,是不平凡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巴迪斯在品牌发展征程上又增添浓重的一笔。

6月18日,在佛山皇冠假日大酒店万豪殿,巴迪斯昂首阔步地从组委会手中接下“中国集成吊顶行业十大品牌”奖牌。

树行业标杆,引家居风尚。奖杯与其说是对过去的一种肯定,不如说是对未来的期许。巴迪斯秉承“进取不止完美再现”的产品品质精神,阐释了巴迪斯人在集成吊顶行业的专注。巴迪斯整合有效资源,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携30多款新品以排山倒海之势力震撼集成吊顶行业,掀起“巴迪斯”2011年达人秀。笔者荣幸地目睹了巴迪斯30多款新品:绿色涟漪、敦煌印象、金色田野、浮香倩影、流星花雨、盛世华彩、罗马世家、维多利亚、卢浮盛世、世家晶品等等。款款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

巴迪斯一直致力于推动集成吊顶最前沿技术变革,把当今最新的工艺应用于集成吊顶。其中特别强调的是“皇家莎安娜系列”,采用创新的高维微化技术,通过微化学反应处理,使铝基材形成反光铝底层、微蚀点层、彩釉纹理层、彩釉保护层四层立体效果,有效地突出了产品表面的立体色彩。

巴迪斯还将展示最新研发出来的“LED”超薄电器,整个灯具的厚度只有6mm,采用日本原产三菱公司的导光板和高纯度亚克力透光板,光线柔和;选用台湾产LED芯片,发热量低,寿命长;采用恒流恒压电源驱动器,全部采用进口电子元件,使光源工作更稳定。看过这款“LED”超薄电器,情不自禁地佩服巴迪斯在集成空间的执著和专注,因为,巴迪斯人深深懂得,只有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被消费者接受,只有专注产品细节的品牌,才能被消费者高度认可。

篇5: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因为今年特殊原因,就必需订一个适合自己的寒假计划,我就把我的寒假计划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题记

考试已结束,好似大江东去,一切已代表过去,寒假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悄然而来,但是由于视力问题,需要到医院做散瞳,二十来天看不清东西,写不成作业,为此我的计划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为了能够完成暑假应有的任务,我把本假期的计划分为两大类,一是要多做些家务,养成良好的习惯,做生活的主人,二是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小升初。

我要做一个巧妙的应对计划:

早上不需要特别早的起床,可以比以前晚起床些,每天早上七点钟起床,快速洗脸刷牙后,可不能虚度光阴,由于眼睛看不清楚,细活干不了,可以干点粗活儿,给妈妈做早饭当下手,还可以帮助妈妈打扫房间,做妈妈的得力小助手。

这些天,每天都要上书法班,所以要尽快的吃饭,吃完饭后,仅仅20分钟时间,也可以挤出来听听英语,毕竟一日之计在于晨嘛!但是,八点十五就要赶紧拍拍屁股走人,要去上书法班,春节将至,我写对联的进度要快了!

每天中午,要认真并且高质量的完成一篇博文,由我自己盲打,让妈妈修改错别字,之后经过妈妈反复的读,我反复的听,认真修改,酒大哥不是说吗,三分写作七分修改,还有班主任袁老师布置了15篇日记,可以由我给妈妈口述,不能怠慢的哦!

数学这几天隔一天一上课,只上三节课,课堂上,用耳听,有心记,不懂的地方问同桌,每次的数学作业,最好在学校就完成,

回到家还有其它事要做。

在辅导班里,又没有妈妈的帮忙,嗯――我该怎么办呢?让老师给调个座位吧,将我那理解我的好朋友坐在身旁,辅助学习好了(由于眼睛散瞳,同桌最近就是我的眼睛)。

每天下午,由于眼睛看不清,没课了就练练毛笔字,多听英语课程或者有关历史的评书,还可以帮妈妈做做家务,总之要让每一分钟都过得有意义哦!

妈妈下班回来,我要和妈妈一起做饭,做家务,把每个房间都收拾的干干净净,前几天妈妈听外国语的校长讲,好学生不光要学习好,还要自理能力好哩!所以,我要学着做生活的主人!

晚上,由爸爸妈妈辛苦,给我当“播音员”,读我喜欢的.课外读物,重温儿时的睡前小故事,当然现在的要高级多了。

我想,这个寒假过去,我会变得非常聪明,毕竟,眼睛不好使的情况下,也只有能够动用我的大脑,来将那一个个困难化为浮云!这个不一样的寒假,离我近在咫尺,再向前迈一步,就会来到这个不一样的寒假,我已经准备好了!

篇6: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XX年4月4日,总书记对广东工作做了重要批示。不仅充分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东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还体现了对广东的高度信任,是厚爱和勉励,更是鞭策。是广东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工作者,又是一名党校学员,从三个方面简单谈谈个人认识和体会。

一、正确领悟,明晰逻辑与内涵

“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是一个有机整体,言简意赅,立意深远,内涵丰富,多角度多维度为广东下一步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路径。其中:“四个坚持”侧重意识形态领域的要求,为广东改革发展确定了方向,是信念,更是“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思想保障。道路是党的生命。事业越前进、越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越多。毫无疑问,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两个走在前列”是广东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广东身处改革发展的前沿,要继续发挥“排头兵”的作用,深化改革不仅在时间节点上要率先,更要在发展质量和结构效益上领先示范。

“三个支撑”是改革发展的使命担当,是关键也是难点。既是落实“四个坚持”的具体行动,又是实现“两个走在前列”的关键路径。

二、正视现实,不忘初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广东就率先实施改革开放,在全国承担起“先行先试”的开路先锋职责。近三十年来,GDP连续领先全国,已由中等发达水平的农业省份崛起成为我国第一经济大省。早在XX年,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就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广东提出“建设幸福广东”的发展目标。建设幸福广东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实际上是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体现。今年一季度,我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比去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比全国地方平均增幅高4.3个百分点。可见,广东经济发展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今年一季度全国有22个省GDP超过国家的6.9%,江苏、山东等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经济发展也很快速。广州、深圳一线城市的地位不断受天津、苏州等城市的挑战,现在又有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等等形势挑战。需要我们必须正视并亟待解决的还有,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全省GDP的四分之三是珠三角创造的,粤东西北还有几百万的贫困人口。由此可见,广东排头兵的地位面临巨大挑战。

三、立足长远,切实落实

我们如何深刻领会批示精神,进一步抓改革落实呢?

1、始终如一,坚定信念。从国际发展形势看,我国在世界上成为领导型国家是发展趋势。而广东作为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交汇点,在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全球化的形势下,更要重视并做好“四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尤为重要。不仅要从战略思维高度谋划未来,对历次重要指示一体把握落实,还要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改革发展与稳定、硬实力与软实力等辩证关系,以更坚决的态度和行动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强化党的核心地位,使之成为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2、持续发展,稳中求进。中国发展看广东,广东发展要幸福。建设幸福广东标志着广东将进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新时期。所以,深化改革不仅区域定位要考虑国际竞争水平,用世界眼光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不断走向国际价值链高端,还要考虑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权衡破与立、制衡与动力、聚变与跨越之间的关系,稳中求进。

篇7:直挂云帆济沧海作文400字

若生为林木,我当欣欣以向荣。

若生为幽草,我当萋萋而摇绿。

仰望长空,雁字排云。廖廓的天地之间,瑟瑟的秋风里,雁开始了年年的万里长征。从北国到南天,它们不屈不挠,高凌霄汉。一排排的雁,如一队队的军旅;一声声的长鸣,如一声声凄厉的号角。它们坚信,前面一定会有它们水草肥美气候温和的家园。

穿越时空,到达理想的`彼岸,需我们无尽的努力、拼搏,更让我们充满力量的是那无以伦比的恒心。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过:“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有人下决心改变未来,却不下决心改变现在。”是的,不是所有路途都一马平川,不是所有日子都风调雨顺,不是所有努力都硕果累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笑对生活,勇往直前,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

篇8: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近代以来, 欧美等国家在桥梁建设中一直独领风骚, 各项造桥记录基本为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所拥有, 各类桥梁的材料使用、技术标准, 基本都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所制定。但是, 江苏苏通大桥的建成, 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垄断, 创造了世界造桥史上的奇迹, 赢得了世界的广泛尊重!

中国正在从世界造桥大国, 向世界造桥强国迈进, 这是中国造桥界科学发展的又一典范。

中国造桥享誉世界

2010年10月, 连接江苏苏州和南通两市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江苏苏通大桥经过二年多的试运行, 高分通过由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工程竣工验收。苏通大桥与她的建设者们, 被载入史册。

江苏苏通大桥创造了斜拉桥四项世界第一!

最大主跨1088米;

最长斜拉索577米;

最大群桩基础131根;

最高桥塔300.4米。

苏通大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时任苏通大桥建设现场副总指挥姚蓓说, 苏通大桥是中国由“桥梁建设大国”向“桥梁建设强国”迈进的标志性工程。

苏通大桥的每一个技术标准, 都是经过实验室和相关技术验证出来的。每一个创新, 都没有标准参考。

国内外新闻媒体对苏通大桥的建成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苏通大桥也由此获得了无数引以为豪的荣誉。

2008年6月, 国际桥梁大会把世界桥梁最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授予了苏通大桥, 这是中国桥梁界获得的首个最高国际奖项。

2010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授予2010年度土木工程杰出成就奖。

苏通大桥自2002年10月奠基, 2003年6月主桥正式开工, 2007年6月主桥合龙, 2008年6月正式通车, 历时五年多方才建成。全线主要工程使用了钢材约23万吨, 桥涵混凝土100多万方, 填挖方300万方, 征用土地一万多亩, 参与建设的人员多达1.7万余名。据苏通大桥管理公司总经理姚蓓介绍, 苏通大桥主桥通航净空宽891米, 高62米, 可满足五万吨级巴拿马散装船的通航需要, 抗震标准为1000年至2500年重现期, 在爆发八级大地震的情况下仍然能屹立不倒。

高水平的施工建设技术, 离不开高性能的施工设备的支持, 这一批世界水平桥梁工程的建设成就, 同样也折射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最前沿技术发展水平。最大的塔机、最大的混凝土拖泵、最大的混凝土搅拌船、最大的架桥机、最大的振动锤等等常规工程罕见的超大型设备纷纷现身苏通大桥建设工地, 为工程的顺利进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桥梁的建设和发展, 代表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发达。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时任苏通大桥建设现场总指挥游庆仲表示, 苏通大桥是世界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之一, 其建成通车不仅是中国桥梁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也是世界桥梁技术发展的重大突破。游庆仲指出, 苏通大桥带动了中国桥梁工程以及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巨大进步, 使中国实现了从桥梁大国到桥梁强国的跨越。其全线贯通使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跨越长江的通道一举贯通, 将有力地推进江苏省沿海开发战略目标的实现, 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为沿海和沿江开发揭开新的篇章。

尊重科学, 崇尚劳动

中外媒体普遍评论, 江苏苏通大桥创造了历史。苏通大桥的奇迹, 表面上是建筑的成功,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 应该是大桥建设者们理念的成功。

苏通大桥的核心理念就是八个字:尊重科学, 崇尚劳动。

首先是尊重科学。苏通大桥除创造了中国造桥史上的建筑奇观外, 苏通大桥的组织、施工、监理、设计、科研、海事、审计、资金监督等各个系统单位的综合协调配合也在中国造桥史上树立了榜样, 全程监督, 全程审计, 全程监控, 在中国重大项目中, 也是第一次。这对确保苏通大桥会战的一举成功, 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按姚总的话说就是一桥七方通力合作是苏通大桥成功建成的保障。

其次是崇尚劳动。工程是工人干出来的, 工程师起到技术引领, 其思想理念要通过工人的双手体现出来, 工人要读懂工程师。为此, 大桥指挥部对工人开始了系统的大规模培训,

为了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 大桥的管理者们动足了脑筋。甚至用漫画的形式, 制作了许多精致美观的书籍, 免费送给工人学习, 工人们都爱不释手。大桥指挥部投入巨资进行的培训, 使工人素质大幅提升, 工程质量和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从而确保了大桥建设无重大安全事故, 使大桥建设一举成功。

世界第一斜拉桥是用国产钢丝拉起来的

苏通大桥是在从战胜了一个个无法想象的困难中一步步前进的。从解决一个个具体施工难题, 到提炼成行业的施工规则, 苏通大桥建设, 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座跨江大桥, 更收获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技术成果, 带动了全行业的技术进步。

苏通大桥的斜拉索需要近7000吨高强镀锌钢丝。日本新日铁在这一产品的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垄断地位。宝钢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到底选择谁?通过招标采购, 经过反复思量, 任务最终交给了宝钢。

这个选择需要承担风险, 万一宝钢不能及时拿出优质的产品, 就会影响大桥进度, 但正是站在国家层面上, 基于对国家企业的信任, 对民族品牌的保护, 最终指挥部还是选择了宝钢。苏通大桥斜拉索用的这种高强镀锌钢丝, 宝钢曾经作过研发, 但在投入批量生产后, 一度遇到了成品率低、产品均匀性差等难题, 生产因此陷入僵局。需求永远是企业创新最直接的动力。苏通大桥的指挥者几次赴宝钢, 与他们一起研究方案。宝钢则联合中科院、上海材料研究所等单位全力攻关, 从焦炭、矿石到轧制、拉丝, 整个生产链中的上百个工序都被重新研究。

“在宝钢历史上, 做这么高难度的钢丝还是第一次, 我们完全是拼过来的。”最终宝钢成功了, 钢丝的成品率从不足30%提高到95%以上, 而且钢丝在力学韧性、抗拉强度、纯净度等综合指标上, 均达到或超过了进口产品水平。世界第一斜拉桥是用272根直径7毫米的国产钢丝拉起来的, 这是宝钢的骄傲, 更是中国的骄傲。它标志着斜拉索用钢完全依靠进口的时代一去不返!从解决一个个具体施工难题, 到提炼成行业的施工标准, 苏通大桥建设, 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座跨江大桥, 更收获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技术成果, 带动了全行业的技术进步。

傍晚, 记者站在苏通大桥管理公司三层的平台上, 看着川流从苏通大桥上通过的汽车。陪同记者参观的副总经理张剑肥告诉我们, 现在平均每天约有四万辆各类车辆从车苏通大桥上通过。面对恢宏的苏通大桥, 感觉它不像是一个庞大的建筑, 更像是一件精雕细琢的工艺品, 通透着大桥的神韵。此时此刻, 作为一个中国人, 真正感到了无比骄傲和自豪。苏通大桥, 是中国制造, 更是中国创造, 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体现。

篇9: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关键词】高中语文 困惑 发展方向

在我国,高考短时间内不可能被取缔,“学生累,老师苦”的现状也很难改变。“新教改”之后,高中语文学科提出了“三维目标”,增加了选修内容,强化了表达交流,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如今大多数学生对语文仍然不感兴趣,望而却步,为什么呢?

一、教材陈旧,古文偏多,内容沉重

拿新人教版的必修五本书来说吧,六成课文都是我们做学生时就学过的文章,我们现在依然拿着这些文章继续教自己的学生。

或许本意是好的。这些课文有赞美母亲的、慨叹历史的、提倡文明的,都堪称经典,经得住时间的大浪淘沙,但难道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就只有这几篇经典课文吗?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上,除了被迫拷贝我们当年的记忆,如何体现社会进步!有人说,不是还有选修课文吗?虽然给了我们高中语文学科15门选修课,为了应付高考,大多数学校只会选择以下三门课——《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语言文字应用》,其中古文教材就有两门。而我们的必修五本书中还有8个单元的古文。当然古文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贝”,我们继承它是责无旁贷的,但对于学习负担如此之重的当代高中生来说,何其难哉!古文成了“二外”,何其悲哉!

另外,这些经典课文都有一个“通病”——内容过于沉重,极少有充满时尚气息、符合当代青少年审美眼光的课文,尤其有的课文历史背景过于久远,价值观陈旧,那些故纸堆里的“愚忠愚孝”已经无法让时下的孩子理解,更谈不上接受,于是好好的文章放到语文课上就被“教死”了。高中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的成长留下一抹美学温情的暖色,因为这抹亮色会指引着学生在字里行间品读人生的同时更能得到爱与被爱的熏陶,那么当学生遭遇偏颇阴暗的瞬间才不至于钻牛角尖、走向极端。

二、高考语文试题信度差

中国人文学者钱理群先生曾这样评价高考语文卷:“我读了,非常吃力,首先是弄懂题目的要求就费了极大的劲儿,有的至今也没有弄得太清楚。……(它)形成一种无法抗拒的力,要把我的思维强行纳入某一种固定的、不可置疑的、钢性的模式中,进而控制我的心灵。我感到生命的窒息,陷入了莫名的恐惧与痛苦之中。”①

钱先生的痛苦,我和我的学生们感同身受。纵观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一是考卷出得越来越稀奇古怪,二是答案给得越来越莫名其妙。出卷人奇思妙想,花样不断翻新;学生碍于分数,答题举步维艰。试想,考生经常与这种卷子打交道,他们的创造力如何发挥,他们怎么可能爱上语文!所以现在很多学生考语文往往是审题不得要领,做题词不达意,阅读障碍重重,写作言之无物,一句话:“懒人种菜——靠天收”。

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还是要改革。但是怎么改革才能顺应民心呢?才能有实效呢?教学改革作为教育实践的运动形式,应该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过程。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来说,还是从自身发展的现实要求来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都必须顺应21世纪发展的趋势,努力为培养建设祖国新形势下的合格人才服务。那么,未来语文“教改”可否从以下三大发展方向去考量:

发展方向之一:改革高中语文教材——古今和谐,与时俱进。

第一,取消现有的语文教材必修和选修之分,重新梳理教材体系。“语文”可以理解为“语言文学”,但无论是语言或是文学都不应该有必修和选修之分,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否则“语文”之美也就消失殆尽;“语文”也可理解为“语言文化”,古典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现当代文化我们更要张扬个性、推陈出新。

第二,加强语文语法知识的构建和学习。语文课文无论它蕴含了怎样的真情实感,首先它是一篇文字,从字、词、短语到句、篇都有一整套的语法体系,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先“文从字顺”,方能“文以载道”。

第三,用当代人生观去品读课文。传统语文教学中对人、事、物的分析往往公式化、简单化、标签化,喜欢采用“一律化”、“齐步走”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满堂灌”、“一言堂”,经常出现优秀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这些或摒弃,或修正,或发展,让学生真正用心去品读课文,用自己的阅历、眼光去辨识文本中的信息,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民主性和多元化。

发展方向之二:创新语文高考模式——出题容易,高考不易,且改且小心。

第一,设计新的语文评价体系,优化语文试卷格局。高考语文试卷考题应涉及语法、阅读和写作。出题明确,题型多样,答案设置避免唯一性和简单化,保持对时下热点话题的敏锐度,多“谈情”、少“讲理”,多“发散思维”、少“道德绑架”,让学生大胆创新,畅所欲言,真正发挥出自己的鉴赏水平、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态度。

第二,新生代的独立探究、合作共赢意识要加以建塑。教育面临新世纪,尤其高中语文学科教程长、头绪多,既要教学又要教人,要以建塑学生的当代意识为前提,明确学习目标,创建学习方法和理论,培养学生逐渐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们答题、写文章在成就自我的同时,更要融入社会、丰富人生,坚持“文史哲不分家”,不能割裂各领域、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发展方向之三:巩固母语的核心地位,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

第一,降低语文学科的不确定性。《现代汉语词典》对“语文”的解释一直是多义项的,而《辞海》里竟然没有“语文”这个词。由于这个概念本身的不确定性,也就给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考试范围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以至于高中学生竟然都不知道语文该学些什么、怎么学,总觉得课堂理论和做题实践像平行线,始终无法相交,学习语文那是“水牛吃螃蟹——有力无处使”。

第二,语文学习周期性长,引导学生要持之以恒。语文学科的体系属于交叉并列型,语文学习需要有一个相对循环、“潜滋暗长”的过程。打一个比方:语文的全部就好似一泓水,你舀去了几勺之后,水面仍然一平如镜,看不出少了多少,只有当你花费了很大功夫舀走了很多之后,回过头来才能觉得比原来浅了许多,这少掉的部分正是你所学到和掌握的知识。既然语文成绩难以立竿见影,那么语文学习又凭什么“多快好省”呢?因此,语文要想学好,只能靠勤奋,靠积累,靠多读多写,靠“铁杵磨成针”的功夫,不能指望一口吃成胖子,一夜成为作家。

在中国,老师不好当,高中语文老师尤其不好当。新世纪的语文老师要说“学逗唱”门门通,说即传道授业,学即进修学习,逗即启发式教学,唱即朗读吟诵。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希望通过高中语文老师的努力,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齐头并进,能让我们的学生在高考中听说读写样样精,更重要地,能很好地继承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成为一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人”。

【注释】

① 钱理群 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郭 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肖川、吴亚西 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4] 周庆元 著.《语文教育研究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篇10: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人民日报 》(2018年02月27日 09 版)

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开启现代化的百年新航程。到21世纪中叶,我们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现代化的伟大目标。百年的矢志不渝,百年的接续奋斗,中华儿女在挫折中奋起、在变革中图强,奋力书写出恢宏的现代化壮美诗篇。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功走完了现代化的“前半程”,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党的十九大对未来30多年现代化的“后半程”进行了战略安排,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美好前景。

一、擘画新征程的宏伟蓝图

170多年前,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震醒了“天朝上国”的美梦,由此开启了艰苦追寻现代化的进程,各种救亡图强的方案竞相登场。无论是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还是“百日维新”的昙花一现;无论是“预备立宪”的草草收场,还是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都没有找到开启现代化大门的钥匙,最终难免被历史大潮淘汰的宿命,黯然落幕,惨淡离场。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闪电,划破了旧中国漆黑的夜幕,照亮了中国通往现代化的前进道路。在28年的浴血奋战中,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怀着扶大厦于将倾之时、救国家于危亡之际的民族大义,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条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光辉之路。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现代化的康庄大道。

现代化的漫漫长路,好比一场接力赛,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需要一棒传一棒、一代接一代,前赴后继、不断努力。在不同发展时期,我们党总能因时而变、随事而制,确立一个又一个新目标,激励人们团结一致、携手奋进。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任务和目标。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引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97年,党的十五大谋划新的“三步走”,确定到2010年、建党10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的发展目标,锚定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经过新中国成立近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不断积累,我们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台阶,迎来了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百年征途谋新篇,雄心壮志启新程。党的十九大高瞻远瞩地擘画了到21世纪中叶之前中国发展的战略安排,为今后30多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规划了路线图。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在此基础上,分两个阶段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从2020年开始再奋斗15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宏伟的战略安排,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冲锋号,激励全体人民朝着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解读

制定发展战略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

杨伟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相应发展战略,一届接着一届办、一代接着一代干。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表述更加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意义十分重大。

链接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1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五大提出新的“三步走”战略

党的十五大提出新的“三步走”战略:展望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我们党建党以来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现在,离这个宏伟目标实现只剩下3年,胜利在望,成功在即。百年目标、千年夙愿即将变为现实,我们无比振奋,为之欢欣鼓舞。

决胜阶段最关键,冲锋时刻愈奋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到了一鼓作气、决战决胜的历史节点。党的十九大对今后3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提出一系列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胜利,时间紧迫、任务繁重,需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不懈奋斗。必须举全党全国之力,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美收官。

防控风险。“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必须增强风险防控意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有效防范各种风险的冲击,防止外部风险演化为内部风险,防止经济金融风险演化为政治社会风险,防止个体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

精准脱贫。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贫困人口还有约3000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居住在艰苦边远地区,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属于脱贫攻坚要啃的“硬骨头”。剩余的脱贫任务量虽变小,但难度增大。必须集中力量攻关,调动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措施,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污染防治。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问题仍较突出,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现象仍较普遍,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创造宁静、和谐、美丽的绿色家园。

解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座重要里程碑

韩文秀(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之间,在时间上紧密衔接,在各项事业发展上全面对接,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系。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标志着我们跨过了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对于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义十分重大。

链接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重点任务

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1.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2.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

3.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

三、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什么样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比原定时间足足提前了15年。这一重大战略调整,是适应我国发展实际和趋势作出的必然选择,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充足底气和强大自信。

那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什么样?概而言之,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都要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经济发展实现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的根本转变,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升。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之后,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那时,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一方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达到高度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和协商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人民民主更加充分发展;另一方面,依法治国得到全面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局面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到那时,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凝聚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广泛,中华文化走出去达到新水平。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那时,我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生活更为宽裕,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愿景,人均预期寿命和国民受教育程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那时,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基本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基本建立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状况明显改观。我国碳排放总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后呈现下降态势,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绿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微言

◆百年奋斗,胜利在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0年不长,时不我待;中国梦不远,只争朝夕。

◆战略一小步,复兴一大步;齐心为国家,聚力现代化。

◆发展战略阶阶进,芝麻开花节节高。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不落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美的夙愿只能是空中楼阁。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丽图景

1954年,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60多年后的今天,伟大的憧憬已经看得见曙光,当我们重温这段话时,由衷地感到鼓舞和振奋,激发“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豪情壮志。

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到那时,中国将是一幅什么样的美丽图景?

国力鼎盛。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核心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超越其他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国民素质显著提高,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和推动力。

制度定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制度基础。未来30多年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就是进一步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在各领域、各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最终形成一套比较成熟、完整、定型的制度体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人民幸福。我国城乡居民将普遍拥有较高的收入、富裕的生活、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公平正义普遍彰显,社会充满活力而又规范有序。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普遍常态,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世界强国。我国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将作出更大贡献,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拥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000多年灿烂文明、13亿多人口的泱泱大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我们完全有信心、有理由相信,伟大目标一定要实现、一定能够实现。

深度阅读

篇11: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位于淮海大地,京杭大运河之畔的`徐州矿务集团旗山煤矿,是座年产150万t的现代化矿井。近年来,在煤炭市场严重疲软的情况下,企业迎难而上,深化改革,强化管理,谋求发展,创出了骄人的经营业绩,实现了一个个新的跨越:1998~2000年,3年累计产煤470万t,超计划50万t;全员工效由1997年的5.1t提高到2000年的7.3t;利润年年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3年利润总额达到9 730万元,上缴税金8 549万元;2000年全矿人均收入达11 827元,比1997年提高17.1%。企业被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企业”,被江苏省授予“文明单位”、“环保先进单位”等称号。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煤炭经济研究  PKU英文刊名:COAL ECONOMIC RESEARCH 年,卷(期):2001 “”(6) 分类号:F407 关键词: 

★ 高考作文满分及点评:且放云帆济沧海

★ 云且留住随感美文

★ 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河南

★ 初二梦想之帆作文

★ 放高中作文

★ 放烟花作文

★ 放火炮作文

★ 放烟花 作文

★ 历经沧海,母校常青作文500字

上一篇:初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下一篇:5年级日记格式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