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实习调查报告

2024-05-12

忻州实习调查报告(共8篇)

篇1:忻州实习调查报告

实习调查报告

忻州市第十二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全日制公立普通中小学,直属市教育局,原市长张怀文亲题校名。

学校占地面积80余亩,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地处市郊,空气清新,校园整洁,亭台雕塑,绿树成荫,是学习的一方净地。学校建制:小学部四轨24个班,初中部六轨18个班。

自办学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围绕校风(养文明习惯、扬自信风帆、建和谐校园)建设,本着“高起点、小班化、有特色”的办学原则,保证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104名,平均年龄32岁,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省级优秀班主任8人,省级优秀教师12人,省级教学能手4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及优秀班主任占教师总数的66%。

学校在近几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2007年首届中考成绩喜人,参考人数93人,重点高中录取8名(忻一中6名,定中2名),普通高中录取40人(师院附中10人,十中16人,实验中学6人,二中3人,三中5人),升学率居市直初中前茅。

2、特色办学效果显著2007年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市直团体总分第一名。2008年城区元旦越野赛,小学组获团体第一名,初中组获团体第三名。有5名运动员被重点高中提前录取。

3、素质教育硕果累累,2006~2007年度参加全国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竞赛有166人次获国家级、省、市一、二等奖;小记者习作频频见报;参加各类演讲、竞赛多人获奖。被团市委、少工委、忻州市新闻处等单位授予“优秀组织奖”。

4、2007年学校被忻州市人事局、教育局评为“先进集体”。

5、学校被省教育厅定为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建成四个计算机教室,两个多媒体教室,两套卫星接收系统。

学校设备是很不错,但孩子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从入学开始就每天长时间的学习,自由活动时间少,不能满足孩子们的个性要求。也许这是中国教育的一个普遍现状。小小的孩子被沉重的学业压弯了要,每天似乎没有自己的玩耍时间,拼命地学习,只为了能够上一个好的高中,却失去了自己的宝贵的童年岁月,这不由地令人深思。

针对这一现状,我认为首先应该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地学习,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学校应安排一定的时间来帮助孩子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在课堂上应该把课堂氛围搞得活跃起来,让学生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学习。其次,老师应该改变自己的角色,不要把自己看成是课堂的主体,自己的课堂自己说了算,应该与学生们多交流,多探讨,完全地融入学生的团体之中,而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

现在课改之后,采取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老师与学生的融合,使学生能够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是新型的教育模式,说明了有关教育部门已发现以往教育的弊病,正在积极地实践新的教学方式。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生们会更自由地去学习,教育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中国的未来一定会拥有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篇2:忻州实习调查报告

甲方:河曲县人民政府 乙方:忻州师范学院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人〔2006〕2号)、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实施意见》(晋教高〔2007〕15号)、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暂行办法》(晋教人〔2006〕24号)、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全面推进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忻政发〔2010〕76号)等文件及国务院、教育部、山西省政府、山西省教育厅、忻州市政府领导关于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批示和讲话精神,为切实推进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加强甲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问题,提高薄弱地区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为使忻州师范学院学生通过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了解国情省情、市情县情、乡情村情,在实践中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增进对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感情,巩固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甲乙双方结合多年来开展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实际,并结合今后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发展趋势,经双方酝酿协商,双方就继续进一步全面推进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达成如下协议:

一、从2014年自然的第一学期开始,至2016年自然的第二学期结束(共3年),乙方承担甲方基础薄弱的农村中小学和新农村建设试点区学校共100个左右教师岗位的教学任务,乙方本、专科高年级学生200名 左右,每人一个学期到甲方基础薄弱的农村中小学和新农村建设试点区学校轮流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半年。

二、甲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校和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岗位由甲方根据其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需要确定。

三、乙方所派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除承担甲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外,同时负有在甲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校及其所在地协同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责,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先进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风尚,因地制宜地进行科技、文化服务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乙方所派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进驻和撤离甲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校时间,与甲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校开学和放假时间同步。

五、乙方负责其派出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在到甲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校正式上岗前,须修完教育学、心理学、教法课等相关课程,并在校内试讲合格。此项工作由乙方负责。

六、乙方派出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在甲方基础薄弱的农村中小学和新农村建设试点区学校的工作实行双重管理,以甲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校管理为主,完全服从甲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校的管理。甲方教育行政部门、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校都要建立和完善考核管理制度,具体制定考核管理办法,以甲方教育部门制定为主。同时,乙方选派若干名能吃苦耐劳、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带队队长、带队教师,对派出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的工作进行巡回检查、指导。甲乙双方都要积极稳妥地做好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确保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全过程的安全。

七、甲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校要选派德才兼备的骨干 教师担任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的指导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既热情关心,又严格要求,加强管理,使之认真实施素质教育,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八、乙方所派带队队长、带队教师和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要按时参加甲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校的党、团组织活动。

九、甲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校尽可能为乙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师生提供必备的住宿、饮食、交通、医疗等条件,负责为乙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在岗期间免费提供住宿,并按有关规定保证其就餐。

十、按现行物价标准,乙方派出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在甲方基层学校担负教学等工作任务的相关费用及解决办法为:

1、生活补贴:由甲方负担,每年按10个月计,甲方财政负担每个岗位每年1500元,当地学校和乡、镇、村委会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应尽可能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

2、甲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管理费:根据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实际需要,由甲方财政拨付,每年3万元,由甲方教育行政部门支配使用。

3、乙方扶贫顶岗学生交通费、带队补助费、管理费:由乙方负担,每年按十个月计,每个岗位每年三百元左右。

4、甲方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乙方带队队长交通补贴。

5、医疗费:由乙方按有关规定负担。甲方在可能范围内积极给予人道主义援助。

6、甲乙双方均从2014年起三年内每年将上述扶贫顶岗实习支教费用支出列入各自的财政预算,确保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顺利进行。

7、甲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大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经费支持力度,逐步提高专项经费比例。

十一、甲乙双方要建立和完善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优秀学生的表彰奖励、优先录用等激励机制,制定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激励政策,在录用新教师时,甲方要划出一定比例,优先录用经甲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乙方综合考评评定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优秀学生,到甲方农村学校进行不少于5年的服务。要认真总结推广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典型经验,对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

十二、本协议期满时,甲乙双方在协议期满之日起十日内完成全部交接工作。如甲乙双方继续共同开展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可另行续签协议。

十三、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如遇国家、省、市政策变化,按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执行。

十四、本协议一式十份,甲乙双方各执五份,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生效。

甲方(盖章):河曲县人民政府

乙方(盖章):忻州师范学院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代表(签字):

二O一三年十二月

二O一三年十二月

篇3:忻州市粮食生产发展的调查与研究

关键词:粮食生产,调查,研究

一、忻州市粮食生产和供求现状

1. 生产现状

忻州市是一个以杂粮为主的粮食产区, 2010年全市农作物面积49.83万公顷, 其中粮田面积占到86.81%。常年总产在全省11个地市排位第5~6位, 约占全省总产量的10%。忻州市粮食生产发展有几个特点:一是面积相对稳定。不论是结构调整还是退耕还林还草, 忻州市都把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放在首位,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43万公顷。二是主要作物面积稳定。玉米是忻州的主要粮食作物, 不仅面积大, 而且产量高, 从2006年开始忻州市玉米面积一直稳定在20万公顷以上, 占到粮田播种面积的46.5%, 产量占到76.48%。三是科技支撑发展粮食生产。忻州市粮食生产上引用技术每年大约在200万公顷次以上, 成为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支撑力量。四是增加投入发展粮食生产, 2010年国家拨付粮补资金23133万元, 市政府拿出2000万元用于良种补贴。

2. 供求现状

忻州市是一个杂粮产区, 也是一个需粮大区。总量平衡, 品种间互有余缺是粮食供求当中一个基本的特点, 特别是随着畜牧经济的发展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兴起, 粮食的短缺将逐步显现出来。忻州市粮食总需求为11.5亿~14亿千克, 主要用于畜牧业饲料用粮、农产品加工用粮、种子用粮和人民生活用粮, 年饲料用粮8亿千克左右, 种子用粮0.15亿千克, 加工用粮大约在2亿~2.5亿千克, 生活用粮为3.5亿千克。每年大约有3.5亿~4亿千克的缺口。据忻州市粮食部门统计, 200~2010年粮食部门从外地购进粮食分别为2万吨, 1.4万吨, 2.2万吨, 7.3万吨, 17万吨, 18万吨, 但实际上购进的粮食远远不只这个数, 主要是由于个体购销商购进的未统计在内;另外, 饲料用粮也有打折扣的成分。因此, 从农民手中看不是粮食不足, 而是有一定的富余, 甚至有些年份还会出现卖粮难。从粮食部门统计, 忻州市从2005~2010年粮食部门收购量分别为80万吨, 78万吨, 90万吨, 90.5万吨, 70万吨, 80万吨, 和购进粮一样, 粮食部门收购量也不是收购的全部。可以看出, 忻州市粮食总量基本平衡, 品种间互有余缺, 但随着畜牧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这个平衡将会被打破, 所以发展粮食生产将是一个需长期重视的问题。

二、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 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

一是由于粮价波动, 效益不稳。二是生产成本的增加也使粮食生产经济效益下降。

2.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脆弱,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造成粮食生产起伏波动较大

大小灌溉渠系、桥闸水坝、深浅机井及高灌电站等水利设施遭受破坏, 由于缺少维修, 逐渐失效或利用率低, 有些水库也逐年淤积, 库容量减少。不少地块原来扩展的水地又变成了旱地或保浇地变成了不保浇地, 因为农业基础脆弱, 神池县义井乡粮食总产量最高的2007年是1545万千克, 最低的2001年是115.8万千克, 年际间最大波动幅度5900万千克。河曲、保德、静乐等坡耕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代县、定襄等县水利设施损坏后, 维修不及时, 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3. 粮食生产没有突破性的技术措施

一是缺乏增产潜力较大的玉米新品种引进。目前忻、定、原等县市区种植的玉米品种主要是沈单、晋单、农大系列等70余个品种, 品种间优势差异不太显著, 单产水平都在700千克左右。二是缺乏小杂粮的地方主导潜力品种。目前, 全市特别是西部县和东部的丘陵山区, 以“三米八豆”为主的小杂粮单产较低, 仅在100千克左右, 特别是杂豆较谷子单产更低, 且小杂粮品种选育多以农民自选为主, 长期以来小杂粮新品种选育一直没有较大突破。三是缺乏对重大病虫害的预测防治技术。

4. 掠夺式经营使土壤肥力下降, 有机质缺乏问题表现突出

近几年农民对土地的投资积极性有所下降, 化肥的施用量减少, 对农家肥很不重视。在忻府区调查, 丘陵区化肥使用量下降10%。“秸秆还田”变成了“秸秆烧火”, 土壤板结, 重用轻养, 主要是想靠消耗地力打粮的掠夺式经营, 造成了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呈下降趋势, 忻定盆地表现尤为明显。目前全市大部分土壤肥力状况已经是有机质含量不高, 氮素不足, 磷素缺乏, 有机质小于0.8%, 全氮小于0.065%, 速效磷小于10毫克/千克, 耕地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 这将严重制约着忻州市农业生产的发展。

5. 科技投入不足, 基层体系不健全

神池县地膜覆盖技术20年前就开始推广, 直到现在农民才认识, 才见到成效。乡村两级农技服务体系不健全, 活动经费不足。宁武县县乡都设有技术推广站, 但由于无经费, 无场地, “三新”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只能停留在口头上。繁峙县乡农业5站, 因经费不足, 一些必要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保德县乡镇农技站名存实亡, 1998年“三定”时, 在编乡农技员31人, 人财物三权归乡镇, 农业局只负责技术指导, 客观上乡镇农技员只忙乡镇中心工作, 无暇顾及农技推广, 有些人已经脱离了农技推广岗位。

6. 粮食加工产业滞后, 农民从农副产品加工中得不到实惠

现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200多个, 加工转化率仅为30%, 绝大多数企业是家庭作坊或企业设备简陋, 工艺滞后, 生产规模小, 产品档次低, 市场竞争力差, 产业带动能力弱。少数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 也因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弱, 资金不足等多种因素仍停留在初级产品加工上, 产品科技含量少, 附加值低, 企业效益不佳, 严重影响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如:宁武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芦芽山酒厂、星星食品厂、海渊面粉厂等几家, 生产规模小, 且品牌叫得不响, 没有固定的生产基地, 辐射带动能力十分有限。定襄县的纪元玉米产业有限公司和晋利集团两大玉米加工龙头企业, 只能将玉米粗加工成酒精、淀粉和纺织浆料, 缺乏深加工。

7.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

对粮食生产流通, 忻州市农业经营分散、规模较小, 缺乏发达的商品货币关系纽带, 农业的产业集中程度低, 没有规模经济和辐射效应。

三、发展粮食生产的对策措施

1. 保护耕地, 确保粮田播种面积

忻州市粮食种植面积要稳定在40万公顷, 总产量在11亿千克以上。要严格控制征地规模。切实保护好耕地, 尤其要保护好基本农田。

2. 实施沃土工程, 培肥地力

应动员将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机肥资源, 如作物秸秆、牲畜粪便、人粪尿、可以利用的生活垃圾等以及腐质土、尽力收集起来, 堆沤腐熟利用, 以确保农作物有机肥的投入, 集中力量组织实施好沃土工程。

3. 增加农业投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 把现有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向种粮地区倾斜, 让种粮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二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推广先进实用的耕作机具, 继续放开放活中小型水利产权, 将小水库、小塘坝等水利设施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推向市场。

4. 稳定推广体系,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加强农业执法, 贯彻落实好农业法、农技推广法, 稳定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及队伍, 积极探索设立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站。大力组织与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专业技术培训活动。

5. 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扶持和引导广大乡村及农户自愿联合, 组建于成立各类专业合作协会、合作社、研究会、联合体、服务中心等民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科技实业服务组织, 努力提高忻州市农民组织化程度, 为广大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海清, 王波.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经济问题, 1999 (6) .

[2]尹武杰.关于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思考及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 2003 (10) .

[3]马文杰.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6.

篇4:忻州市民办中学学校体育调查研究

关键词:忻州市 民办学校 学校体育

0 引言

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未来社会培养全面素质类型的人才。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现代化离不开学校体育的现代化,实现学校体育的现代化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主要途径之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以忻州市十四个县市的共59所民办中学中的28所(农村民办中学7所、县城民办中学21所)为研究对象,对所调查的这28所民办中学的部分体育教师采取访问法进行访问,发放问卷112(教师问卷28份,学生问卷84份)份。收回教师问卷28份,回收率为100%;收回学生问卷79份,回收率为96.3%。

1.2 研究方法 采用走访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材使用情况 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学工作的必备重要文件,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要的材料。结果显示,完全实施学校体育教材的约占到25%,部分实施的占42.9%,结合自编教材使用的教师占25%,无教学计划、无教材的占7.1%。

2.2 体育师资 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中学每6个教学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师生比例应为1:300[6]。调查结果表明,忻州市民办中学体育教师相对缺乏,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仅占51%;且严重缺编,县城中学的师生比为1:347.7;而农村中学的比例为1:417.2,其中专职体育教师占67.9%,兼职和带课教师占32.1%。

2.3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 体育场地以及器材设施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必要的物质条件,也是开展正常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日常训练、运动竞赛的基本保障。在被调查的28所民办中学中,有标准400m田径场的学校占总校数的21.4%,有标准200m田径场的学校占总校数的46.4%,非标准200m田径场的学校占总校数的32.2%。体育器材分配不均匀,田径类器材占器材总数的57.4%,球类器材占器材总数的29.7%;而武术类和体操类的器材相对缺乏,仅仅占到器材总数的12.9%。

2.4 体育课的开设情况 国家统一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小学每周开一到两节体育课。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占调查总数的92.9%;还有2所学校每周开设一节体育课,占调查总数的7.1%。在调查中还发现,没有一所中学进行男、女分班教学。造成这种的原因是体育教师缺乏、追求升学率以及“智育第一”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所以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管理,以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5 课外活动现状

2.5.1 早操、课间操 早操、课间操是学校体育及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文明的窗口。忻州市32.1%的民办中学天天做早操和课间操;50%的民办中学只做早操;只做课间操的学校占14.3%;早操和课间操皆无的为3.6%。早操情况好于课间操,但早操形式单一,组织混乱,锻炼效果并没有出来。

2.5.2 课外体育锻炼 课外体育锻炼主要指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及放学离开学校所从事的体育活动[9]。有62%的同学喜欢并经常参与,偶尔参与的占30.4%,还有7.6%的学生从不参加开外体育活动。由于升学压力、场地因素等一系列原因使他们无法得到更多的锻炼。每次锻炼的时间更是少于半小时。

2.6 体育竞赛 1990年5月14号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关于实施《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条例》的通知的第十四条中提出:“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1次以田径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忻州市民办中学体育竞赛非常缺乏57.1%的民办中学在一年中没举办过任何体育赛事、35.7%的民办中学一年举办一次运动会、7.2%的学校一年举办2次运动会,但基本以田径运动会为主。而跨校、县、市的竞赛更是少之又少。

3 对策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采取开放进取的态势,积极促进现代体育思想和体育文化的传播。加大体育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力度。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和体育素养,使学生的终生体育思想形成并得以发展。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发挥体育教师的先导作用,并对现有在职教师进行培训。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保证早操、课间操和每天一小时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不断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做到专款专用,同时,也要多渠道、多途径筹集经费,改变学校体育经费严重短缺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周坤,周志俊.21世纪中学体育教师培养规格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0.3.

[2]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4):41-48.

[3]曲宗湖,杨文轩,周登嵩等.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04-138.

[4]周登嵩,赖天德,毛振明.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2-34.

[5]张潮.山西省民办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沧桑.2006.3(3):23-27.

篇5:忻州市奶业生产情况的调查报告

“婴幼儿奶粉”事件后,在各级政府、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下, 忻州市奶业发展和奶站管理出现了明显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当前特殊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奶业市场条件下,奶源发展和奶站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现就忻州市奶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快忻州市奶业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当前忻州市奶业发展现状

(一)奶畜养殖情况

截至2011年4月底,忻州市存栏奶牛36099头,其中产奶奶牛22000头,主要分布在忻府区18673头、定襄9150头、原平2302、繁峙县2012、河曲1541等县,一季度全市牛奶总产2.4万吨。全市存栏20—99头的奶牛养殖场(户)500余个,存栏奶牛7498头,存栏100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区)户39户(区),存栏奶牛13900头,存栏20头以下的散养户7000余户,存栏奶牛14701头,全市发放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的收购站有61家,主要分布在忻府区45个,定襄县5个,五台县1个,原平5个,繁峙 4个,河曲县 1个,发放生鲜乳车辆运输准用证24个。全市奶站日收奶量

200吨。

(二)奶站和散养户情况

目前忻州市已经颁发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的奶站有61家,其中建有奶站的奶牛养殖场有15家,存栏奶牛7500头,建有奶站的奶牛养殖小区有16家,存栏奶牛5500头,奶牛散养在奶站集中挤奶的奶站个数30家进站挤奶奶牛8099头。没有进入挤奶站的散养户有5000余户,饲养奶牛15000头,这些散养户主要分布在没有奶站的县区。

(三)生鲜乳销售情况

全市已发证的61家奶站收购的生鲜乳主要销售往蒙牛、伊利和古城乳业三大奶业集团,其中销往蒙牛集团33家,日收奶130吨;古城集团15家,日收奶40吨;伊利集团13家日收奶30吨。(忻府区奶站45家,销往蒙牛24家、伊利9家、古城12家;定襄奶站5家,销往蒙牛3家、古城2家;原平5家,销往蒙牛4家、古城1家;繁峙奶站4家,全部销往伊利;河曲、五台奶站各1家,销往蒙牛)。

目前忻州市没有进入挤奶站的生鲜乳销售渠道主要分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奶农自己销往城镇,居民打散奶消费,这种情况主要是宁武、静乐、神池、五寨、保德、偏关等县,养殖规模较小,离城镇较近,且市民素有引用散奶的习惯。二是养殖奶牛主要用于交易的养殖户,奶牛时有时无,养殖时间不好确定,这部分奶牛主要用于交易,这种情况主要是

定襄县和忻府区。奶牛统计数字不少但产奶量很有限。三是签订合同销往部队、大型企业等消费的,比如岢岚县有一家存栏200头以上的大型奶牛养殖场,没有奶站,其鲜奶全部销给部队供战士饮用。

二、存在的问题

1、忻州市奶牛养殖普遍存在规模小,效益差,饲养管理粗放等问题。目前忻州市有15000头奶牛不能进站挤奶,下一步的发展困难,另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养殖户和养殖小区,乳企对他们压价严重,经营举步维艰。

2、政府管理扶持不足对奶业发展带来隐患。首先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从上而下虽有奶站,但无编、无人、无经费,无法开展正常的工作;二是缺乏对奶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扶持;三是原料鲜奶收购中缺乏三方的监督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企业成为主宰。四是我们没有自己的奶业加工、乳制品龙头企业。

3、奶站建设滞后,奶农新建奶站积极性不高。目前全市发证奶站61家,远远不能满足全市4万头奶牛的挤奶量。

4、奶牛养殖小区、园区建设步伐滞后。散养户进区入园是解决生鲜乳质量问题的根本,目前忻州市小区,园区建设跟不上现实要求。

三、建议和措施

针对目前忻州市奶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特点,特别是当前逆境中如何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搞好奶牛生产,解决好养殖户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结合全市生态畜牧建设“东抓奶牛西抓羊”的重点,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坚持规模养殖和园区建设并重的原则,走小规模大群体发展的路子。合理规划园区,把规模养殖户和零散养殖户合理配置纳入园区,并实行五统一的管理制度,保证农户鲜奶的回收,经济上不受损失。

2、规范养殖行为,提高养殖水平。首先是市县两级要完善培训网络,就高产奶牛饲养,选种选配、饲料配制、疫病防制、牛奶质量、乳品加工安全及管理等技术开展培训,提高养殖户业务技术水平;其次是逐步改良,淘汰低产、劣质奶牛,不断提高原料奶质量,增强牛奶压价下奶业生产的自身抗性。

3、制订完善扶持奶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首先是省、市、县三级都应从财政中拿出一部分专款来扶持奶业的发展,特别是应配合良种化建设,实施扶持补贴政策。其次是制订和完善奶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拓宽奶业生产的内、外部环境,确保奶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4、省、市、县三级都应合理规划扶持兴建、培植自己的奶业龙头企业,逐步摆脱企业集团对忻州市的垄断地位。

5、加快进行奶农风险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奶农利益一是制定统一规范的生鲜乳收购合同,规范生鲜乳交易行为。二是当地政府应当加强对生鲜乳价格的监控和通报,及时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并探索建立由各方参与的生鲜乳价格协调组织,确定生鲜乳交易参考价格和最低价格

篇6:忻州实习调查报告

自查自纠情况报告

按照省厅、省局《关于在治超系统开展治理公路“三乱”检查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分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了省厅文件精神,深入自查自纠工作,为进一步加强督查管理,确保不发生公路“三乱”行为,分局组成由路政支队、纪检、行评等部门人员组成督查组对分局所属9个超限检测站进行了督查,根据督查情况来看,各站均能够按照要求规范执法,没有发现只罚款不卸载或以罚代卸行为;执法人员对前来咨询相关法律法规的人员热情接待,耐心讲解;上路执法人员均能持证上岗,人证相符,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没有越权上路,非法上路拦车、超标准收费、票据填写不规范等违法行为发生;在处理违规车辆的过程中没有故意刁难、收黑钱、放黑车、敲诈勒索、殴打司乘人员等问题。各检测点人员、制度、程序、收费标准都进行了上墙管理,张榜公示;对超载车辆坚持卸载放行,未发现罚款放行、以罚代法的现象。执法工作未发现执法简单、粗暴,严重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没有吃、拿、卡、要、收礼、受贿违法违纪事件发生。

但通过督查,也发现一些问题个别站点存在交警不在岗,执法人员上岗期间吃零食,着装不整等,已对发现问题进行了批评并已责令整改。在加强督查的同时还加大了宣传工作的力度,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在公路沿线散发传单,悬挂横幅,营造宣传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宣传和检查,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治理公路“三乱”自觉性积极性,为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7:忻州实习调查报告

按照《关于报送2018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局对2018年度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8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和《山西省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的实施方案》要求,强化“四个意识”,坚持巩固成绩、夯实基础、重点突破、补齐短板的工作原则,积极推进完成《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在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服务市委政府经济决策、加强审计管理制度建设、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在服务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依法加强审计监督,努力发挥经济卫士作用 1、认真组织实施各类审计项目。按照市政府批准下达的年度审计计划,全年共依法组织实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财政决算审计、扶贫审计、供热专项审计、环保资金审计等各类审计项目47个,查出违规金额3.03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87.34亿元,移送有关部门问题线索57件,已处理32件,处理处分75人,配合市纪委监委、市委巡察办完成各类任务30余次,有效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

2、严把审计质量,认真开展审计项目审理工作。坚持把好审计报告编审的最后一道关口,全面落实国家审计准则中关于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严格按照《忻州市审计局审计项目审理工作办法》,通过翻阅审计资料、还原审计流程、核实审计证据、把握重点环节等方法,着重审查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方案是否科学、审计程序是否合规、审计取证是否适当、审计评价是否合理、审计定性是否准确、审计处理是否恰当、审计意见是否可行,力求在审计组所在业务科室出具的《审计复核意见》基础上,以更加标准的尺度、更加独特的视角,审视和发现那些审计人员容易忽视、把握不准或者不易辨别的审计质量问题。

3、加强审计质量检查,促进县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提升。结合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各县(市、区)审计局2017年实施的审计项目进行了质量检查。从审前调查、方案制定、审计取证、重要事项记录、实施程序、报告编审、决定落实等方面入手,通过仔细翻阅档案,询问具体事项,主要发现了审前准备不够充分,审前调查和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较为简单,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充分性不够,对审计质量控制环节重视不够,审计文书格式不规范,审计建议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并进行了对照整改。

(二)高标准完成各类制度出台审核任务,努力当好政府的经济决策参谋 站在审计的角度,对市领导批示征求我局意见的《忻州市旅游投资和消费政府补助实施办法》、《忻州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管理办法(试行)》、《忻州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办法(试行)》、《忻州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忻州市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收益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忻州市区公交车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忻州市公务用车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关于进一步在全市贯彻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等多个规范性文件提出了修改意见或建议,充分发挥了审计部门在经济决策、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参谋助手作用。

(三)积极建章立制,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业务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积极培育和有效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全市经济工作中的作用,我局按照《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忻州市人民政府2018年度经济工作要点目标责任分解方案的通知》要求,起草了《关于培育和规范社会中介机构提供审计服务的实施方案》,报请市领导批准后,以市政府办公厅忻政办发〔2018〕142号文件印发。随后,又制定出台了《忻州市审计局关于培育和规范社会中介机构提供审计(咨询)服务的实施细则(试行)》并印发全市。

(四)加强“七五”普法工作,努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审计和依法治理 2018年8月局分管领导变化后,及时调整了“七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保证了普法领导工作的连续性。严格按照“七五”普法规划,认真做好各年度法制教育宣传工作。为顺利完成好普法工作任务,我局始终围绕目标任务,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1、坚持领导带头学法。局党组中心组坚持把学习法律知识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每年至少集中学习一次法律知识,党组成员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带头查找在学习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整改措施,积极改进。通过学习,党组一班人进一步牢固树立了依法行政、依法审计的观念。

2、加强干部职工法制教育培训工作。为全面提高全体审计干部的法律素质,适应依法行政、依法审计、提高审计质量的要求,我局把对审计干部法律、法规

培训教育作为“七五”普法依法治理的一项重点工作。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无纸化学法用法考试工作,努力提高审计人员法律素质,局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下发专项通知,要求全局公职人员高度重视无纸化学法用法,利用工作之余用电脑或通过手机 APP 登陆平台进行学习。全局公职人员按时参加了省普法办统一组织的宪法知识在线考试、公共法知识在线考试,省纪委监委和省普法办联合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专题在线考试,市纪委监委和市普法办联合组织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题在线考试。经过考试,参考人员均取得了无纸化学法用法考试合格证书。

二是积极保障学法培训经费。按照市委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关于无纸化学法用法及考试工作要求,及时与省学法用法平台技术保障人员联系,为全局65名公职人员交纳了2018年学费,保证了全局工作人员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认真学习各类法律法规政策特别是财经类法律知识,了解上级各项政策。

三是大力倡导广大审计干部学法、懂法、守法。要求大家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时间,抓紧法律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审计能力。经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广大审计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审计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3、积极组织学习宣传新修订的宪法。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修正后,我局高度重视,按照上级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开展了学习宣传。

一是召开党组扩大会组织宪法专题学习。召开科以上干部参加的党组会,重点对照学习了《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使大家认识到,把党的十九

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新修订的《宪法》,有利于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和国家长治久安,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

二是在“依法行政宣传月”活动中重点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8月份,我局结合开展“依法行政宣传月”活动,开展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推动审计法治建设”为主题的宪法学习宣传教育。通过审计办公微信群通知分散在吕梁市和各县(市、区)实施各类审计项目的审计小组,要求各审计组在实施审计特别是延伸调查过程中积极宣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要求局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充分运用山西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及考试平台,重点学习《宪法》、《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等法律法规。要将宪法学习宣传教育与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路的新要求、与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新形式、与更好履行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法治保驾护航的审计监督职责相结合,精准把握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内涵和要求,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推动审计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审计。切实通过学习宣传宪法推动审计工作发展,为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审计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提供法治保障。

通过以上工作措施,全局审计人员进一步增强了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意识,大家表示,今后将继续深入学习领会宪法,自觉维护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权威地位。

4、创新法制宣传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审计简报、报刊、电视、网络等形式,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审计项目开展实施,通过审计人员深入审计一

线、深入被审计单位宣传审计法律法规,普及审计知识,有效提高了被审计单位及其领导、财会人员、资金使用者、资金管理者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意识。

5、精心部署“法律六进”宣传教育活动。按照上级要求,认真筹划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宣传教育主题活动,计划围绕全市审计工作大局,设计有特色、有针对性的载体,组织策划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推进活动深入审计一线、深入被审计单位、深入基层群众。通过大力宣传审计法律法规、依法行政案例和守法先进事迹,进一步营造依法审计、文明审计、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五)认真落实审计执法公示制度、审计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审计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1、严格推行审计执法公示制度 通过局门户网站和市政府门户网站等载体,及时向社会公开有关审计执法信息。审计人员外出审计,能够主动出示审计执法证件和审计通知书,接受被审计对象和社会监督。

各审计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行使“审计监督权”、“审计处理权”、“社会审计机构审计报告核查权”、“查询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的账户存款权”、“暂停拨付与暂停使用有关款项的批准”、“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的处罚”、“对拒绝、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处罚”、“封存有关账册、资料、资产”等8项权力时,均能通过政务外网登录“忻州市权力运行监督和防控信息化系统”,在权力运行平台对相关事项进行及时登记并上传相关材料附件。

2、严格实施审计执法全程记录制度 围绕单个的审计项目,真实、完整地记录实施审计的过程、得出的结论和与审计项目有关的重要管理事项。

全体审计人员能够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分工、审计步骤和方法实施审计,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取证单和审计工作底稿。各审计组能够如实填写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计文书送达回证,确保审计执法环节符合法定要求。对于所有审计项目都能够通过被审计单位意见反馈书、会议讨论记录、业务部门复核意见、审理意见等形式,全程记录对审计处理处罚进行外部征求意见和内部实施决策的过程。要求各审计组组长或主审对行使审计监督权、审计处理权、审计处罚权等行政权力情况通过政务外网登录“忻州市权力运行监督和防控信息化系统”及时进行登记,并上传了相关《审计通知书》、《审计处罚决定书》等审计文书资料。

严格实行现场审计重要责任事项备案登记。承担审计项目的审计组全体组成人员和有关重要责任事项的被请示人对经手的如下审计责任事项进行了备案登记 3、认真实施重大审计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各审计组在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提出的重大审计执法决定意见后,能够由审计组所在业务部门复核并报送法制科进行审理。法制科主要从以下方面对重大审计执法决定进行了审核:是否超越本机关执法权限;主要事实是否清楚、相关证据是否适当、充分;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适当;评价、定性、处理处罚意见是否恰当;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使是否适当;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法律文书制作是否规范。

法制科在审理中发现审计组未严格执行审计实施方案,存在重大

漏查、漏报事项,或者事实不清楚、证据不充分、资料不完整的,及时通知审计组所在业务部门进行了补正。对于移送纪检监察等部门处理的重大决定事项,我局均出具了《审计项目审理意见书》。

三、存在不足 2018年,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干部职工对新修订《宪法》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理解把握得不够深入细致;在普法宣传工作上形式不够多样,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对普法教育全面性、系统性的规划,普法效果还不够明显等。

四、下一步工作设想 2019年,我局将一如继往地重视和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努力。

1、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学法用法守法意识。力求在学法形式上再丰富一些,在学法范围上再扩大一些,在学法内容上再广泛一些,使全局干部职工都具备自觉学法、自愿守法的意识,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从而使审计工作更加科学化、法制化。

2、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大力加强审计类法律法规的宣传,增进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法律交流,为顺利开展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为依法治市、建设和谐忻州做出审计应有的贡献。

3、进一步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在审计监督实践中充分体现法律顾问在审前防范法律风险、审中进行法律控制和审后予以法律补救的作用,为深入推进依法审计、规范履责、防范风险,确保审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提供有力保障。

忻州市审计局

篇8:忻州实习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1. 总体发展势头强劲。

截至2013年10月底, 忻州市共注册合作社7259个, 相比上年5884个增加了1375个, 增长率为23.4%。近4年每年以千个速度增加。

2. 规模日益扩大。

不少新成立的合作社注册人数都达到了20人以上;一些原有的发展较好的合作社也以自身的优势吸引了不少新成员加入。目前规模在50~100人的合作社有73个, 100~500人合作社有16个。

3. 覆盖面在不断扩展。

全市入社农户数为85894户, 入社率达9.66%。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数163291户占总农户数18.36%。

4. 产业类型更加多样化。

由主要的种植、养殖业领域向农业生产服务、加工服务、销售服务、渔业、技术信息、农机、花卉苗木、甚至刺绣等领域延伸。

5. 合作社实力日渐增强。

随着合作社成员的增加以及国家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 一些合作社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经营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历年各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总额达1000万元以上。

6. 新型合作社开始出现。

据不完全统计, 全市至少有6个县出现了土地流转合作社, 有2个县出现了资金互助合作社。这类应运而生的新型合作社, 对于有效解决合作社资金短缺问题, 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加快合作社产业化进程, 意义重大。

二、主要做法

1. 抓示范社创建。

典型引路, 示范带动。以一个大户引领一片, 一个专业合作社服务一业, 一个典型带动一方。三级示范社建设一直是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市有省级示范社154个, 市级示范社313个;县级示范社714个。

2. 抓规范化管理。

一方面积极发挥引导作用, 另一方面不断地完善合作社的内部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真正做到“民办、民管、民受益”。通过建立民主管理制度,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安全生产制度, 确立品牌统一制度, 提升了示范社对成员的服务能力, 增强了示范社的带动能力, 从而推动了全市农民合作组织壮大发展。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 树立了一批有健全组织、有合作手段、有一定规模、有较好效益的“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

3. 抓政策性扶持。

自国家出台鼓励创建合作社的政策以来, 为鼓励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市政府出台了专门的奖励办法, 每年从市财政拿出150万元, 用于扶持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进一步激发了全市农民创建合作社的热情, 推动了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存在问题

1. 资金短缺, 始终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规定, 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几部分:成员出资;公共积累;国家扶持补助资金;他人捐赠;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等。由于忻州市绝大多数合作社是近二三年内新成立的, 起步较迟, 经济基础薄弱, 共同积累少, 得到国家项目扶持的合作社只是极少数, 因此多数合作社可用资金主要来自成员入社的股金。而不少合作社当初为了不影响农户入社的积极性, 股金定的都比较低, 致使已成立的这些合作社多数因资金短缺, 运转艰难。对于那些已有一定基础的赢利合作社, 提取的公积金数额也不大, 难以形成应有的规模经营、服务功能、设施配备和技术资源。不少合作社在前期建设时, 如设立固定的办公场所、流转土地, 场地建设等, 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在后期的开展培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设备购置、商标注册、产品认证等方面就出现了严重的资金不足, 如果不依靠贷款, 只能望洋兴叹。但目前忻州市14个县 (市) 以合作社名义贷到款的很少, 个别社员发展生产, 主要依靠个人积蓄和向亲朋借贷或利用信用社小额贷款项目解决。贷款难, 融资难, 严重影响着合作社的业务做强做大。

2. 人才缺乏, 导致合作社低水平运行。

目前合作社成员大多是农民, 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合作社的主要管理者也基本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 其知识结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比如, 五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中, 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合作社理事长只占理事长总数的12.4%。虽然有些合作社也聘请了技术人员, 但也仅限于技术指导, 难以参与决策, 真正懂技术会管理、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 而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社中来。多数社员只关注农产品的销路和价格, 对合作社的生存发展以及如何经营管理较少过问, 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合作社, 其内部事务往往由理事长一人拍板决定, 导致合作社的整体运作随意性较大。

3. 管理欠规范, 合作社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当前, 合作社发展形势喜人, 群众兴办热情高涨, 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 合作社内部管理存在不规范问题。虽然合作社制定了章程, 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社员 (代表) 大会等必要机构, 但有些还流于形式, 很少组织活动;有些由企业改建过来的合作社, 没有严格执行“一人一票、按交易量返还”等合作社的基本原则, 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意识差, 有的合作社“企社不分”。从中不难看出, 无论是民主管理, 还是财务管理, 都存在规范问题。

4. 重建轻管, 合作社建设工作没有形成合力。

目前合作社建设普遍存在着“重发展轻规范、重建设轻指导、重扶持轻监管”问题。从调查情况看, 近年来, 各级各部门在引导、服务合作社发展工作中, 确实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但也有不少地方, 只注重发展数量的增加, 而忽视了运行质量的提高;有的在帮生上下功夫, 而在帮规范上精力不足;有的只重视争取扶持项目, 而不注重项目实施的监管。

5. 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上一篇:镇关工委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有关住房公积金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