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弯道超越为主题的作文800字

2024-04-25

以弯道超越为主题的作文800字(精选5篇)

篇1:以弯道超越为主题的作文800字

马克思有句名言:“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人生之路也大抵如此,它不仅坎坷,而且曲折。有道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在那坦荡笔直的大道上捷足先登的幸运儿想必寥寥,绝大多数人则只好在那羊肠小道上跋涉;当然咯,如果这所谓“罗马”象征着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的话,那么,对于一个浑浑噩噩、苟且偷生的人来说,无论“直道”还是“弯道”,皆毫无意义。

一位牧师在一次布道会上说:“如果上帝在你走的路上撂下一座山,那么你绝不应该坐在山脚哭号,而应该勇敢地去攀登。”同样,如果命运在你的人生旅途上布置了许多弯道,你也应该超越它们。既然这些弯道无法“拉直”又无法绕开,我们只有面对它们,征服它们。人生中难免会遭遇种种困境和逆境,这些困境和逆境就是阻碍前进的“弯道”。弯道的确不“温馨”,但它的存在,未必全然不是好事。“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贝弗里奇)

超越人生的弯道,与其说是超越种种艰难险阻,不如说是超越自我。

只有超越了你的平庸、怠惰和妄自菲薄,你才会获得超越人生弯道的胆识和动力。如果你缺少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志向和信念,你必然望弯道而却步,而掉头。

只有超越了你的脆弱、浮躁和投机取巧,你才会获得超越人生弯道的顽强和韧性。“步急则踬,弦急则绝。”别人放手,你仍然坚持;别人后退,你仍然前进;每次跌倒,立刻站起来,你就握住了成功的希望。

只有超越了你的愚昧、狂妄和刚愎自用,你才会获得超越人生弯道的智慧和灵气。拿破仑说,“不会从失败中寻找教训的人,他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事实证明,排斥他人成功经验并拒绝总结自己教训的人只能是在弯道上转圈圈或不断重蹈覆辙。

篇2:以弯道超越为主题的作文800字

我有一位姨父,他是山里人,以前他每次从山里往原上来,必走那崎岖曲折的山路。那路不仅是弯曲的,甚至可以说是形容不出来的,不仅要从山脊边穿行,还要从夹缝里开道,有一道坡,甚至每每不确定有路,而是要爬,或是滚着过的。姨父出山往原上来,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显然他不仅擅长走山路,而是他也只有弯路可走。他每次走这山路,当然没能超越别人,因为没有人可以超越,大多数时都是孤身一人,唯一可以超越的便是他自己。

后来,他快走到原上的路,有几华里是修了公路的,也就是所谓的直路,但他却并不走这直路,他仍然走老路,从山冲边走那绕着田野的弯路,他之所以不走直路,他自己的说法是直路上铺了沙石,看起来好走,人是舒服,却伤鞋,不如弯路轻便,而且弯路是从头到尾的,不必又走弯又走直,好像很不一致。

大姨父这弯路走了很多年,上世纪90年代初他去世了,他是个老实人,我总在回忆二十年前我见他时的样子,我知道他是走了一辈子弯路的,并非不喜欢直路,而是只有弯路可走。

我们每个人都相同,比如相对于用手写信而言,今天的电子邮件是更加直的路,但我想写信还是有写信的好处,手写汉字或许并不比打字更加复杂,更复杂的可能在于我们都被现代化了,都被速度推着往前了,越来越快,快要不认识自己了。有人说,在弯路上,可能有机遇去超越别人,事实上,人最难超越的恰恰是自己,不仅仅是当前的自己,还有曾经的自己。

篇3:以弯道超越为主题的作文800字

汉字与陶艺相结合, 是我校陶艺校本加入民间美术工作室以来, 开发的众多课例中的一个创新尝试。陶艺作为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造型表现类美术, 其基本技能有泥条造型法、泥板造型、手捏造型、肌理造型、综合表现等, 陶艺表现的题材虽然已积累众多课例, 但是, 有没有一种更加有趣味性的, 既适合用陶泥表现, 又具有一定文化内涵, 便于学生掌握而表现的题材呢? 我们发现汉字作为中国文化传承的纽带, 其本身的字形与字义, 丰厚的文化内涵和造型美, 是陶艺的造型语言表现的理想对象, 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一系列尝试, 为丰富陶艺课例提供了更多选项。下面我主要从开发依据和开发课例两个方面加以介绍。

一、陶艺选题汉字的依据

1.汉字发展史浓缩了汉民族发展历史

汉字发展的历史同时是汉民族发展的历史, 从原始人的画符记事到象形文字的出现, 再到篆隶楷行草的发展, 可以看出华夏文明的发展从稚拙到成熟的过程, 就像一个人的学习, 从小到大, 逐步发展。单从绘画对比中我们就可以发现, 低年级的学生, 他们随意的涂鸦, 他们笔下反映的眼中世界, 描绘下来的画面多么像原始岩画, 而汉字的早期形态也可以看做是原始人的涂鸦。例如:纳西族东巴文, 甲骨象形文字, 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大量资料, 因此把汉字元素引入陶艺教学在逻辑发展上与学生的发展一致。

2.汉字的笔画线条适合陶艺的基本技法表现

汉字由笔画组合而成, 是线条的艺术。在中国汉字书体的发展过程中, 早期汉字的笔画古拙大方, 非常适合泥条的表现, 发展到草书的连贯笔画大大丰富了线条的变化, 为泥条、刻画等表现技法提供了更大的表现空间。

3.汉字本身的形式美适合用陶艺表现

汉字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形表意, 也就是用形象符号表达意思, 这是古人造字的基本原则。汉字本身具备形式美, 早期的象形文字“象其形、摹其状”就如同图画, 即使汉字发展到今天, 但其形式美的法则早已内化其中, 成为汉字书写的要领。汉字的形式美使得汉字可以独立地以一种书法或图案装饰物品, 为图案装饰提供一种既有形又有意的装饰方法。正如郭沫若先生在谈及青铜器铭文栾书缶铭文时指出:“凡此均于审美意识之下所施之文饰也, 其效用与花纹同。”唐兰先生曾提出: “把铭刻作为图案或夹在图案中间, 或写成带图案意味的鸟虫书及其他形体, 以及嵌金银, 嵌绿松石, 也都为的是美观的目的。因而用陶泥表现汉字题材, 无论从形式到立意都能更加彰显汉字蕴含的形式美, 同时能彰显陶艺的独特韵味。”

4.汉字的文学美使陶艺蕴含人文素养

汉字的文学美, 其特点在于形意结合, 古诗词、古汉字的文学意境, 造字内涵使得汉字的书写更具形式美。陶艺结合汉字使得在欣赏陶艺作品同时必定联想到作品背后的汉字意境, 熏陶、陶冶学生, 达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

二、课例的开发

作为一门课程, 针对学习规律和不同年级, 校本课例的开发应当遵循阶梯递进的原则, 表现技法由简单到综合, 由平面到立体, 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系统和科学, 例如以汉字为题材的课例开发具体表现如下:

1.第一课《泥板刻画》, 让象形字走进泥板刻画, 对于低年级的同学, 刻刻画画是最高兴的事情, 在泥板上刻画自己喜爱的图形既是陶艺教学的启蒙, 又是陶艺表现的基本技法之一, 极富形体之趣的甲骨文刻画使这一陶艺启蒙课充满趣味, 魅力十足。

2.第二课《陶泥小印章》, 在刻画的基础上 , 让学生了解中国印章文化, 在方寸之间, 刻画出似文似画的古汉字, 制作一枚典雅古朴的印章作为个人标记。同时, 把学生制作好的印章晾干变硬, 加以烧制, 或罩上清漆, 然后在印面上印上印泥, 一枚陶泥小印章就跃然纸上。

3.第三课《搓一搓 、摆一摆 》 (见右图 ) , 在学习了前面的刻 画技法之后, 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泥条表现呢? 搓一搓、摆一摆, 用泥条在泥板上摆放极富趣味的十二生肖象形文字, 然后切割出自己喜欢的外形。

4. 第 四课 《汉字小杯垫 》 (见右图) , 汉字本身具备图案的装饰性, 把汉字融入图案装饰, 达到图案的寓意表述, 如《汉字小杯垫》的课例设计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以民间吉祥汉字“福禄寿喜富贵”为中心, 四周用泥条花边环绕完成, 制作出古朴典雅的小杯垫。类似的课例还有《花边盘》、《“瓶”身有福》 (见右图) 等。

5.第五课《泥条诗》 (见右图, 泥条诗《长征》) , 在前面四课学习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尝试集体完成较为大型的作品, 《泥条诗》的创意在于利用诗词的整体性, 把学生的单个作品融合到集体作品中, 同时, 感受古诗词的文学美, 并赋予陶艺作品精神上的享受和情操上的陶冶。

6.第六课《创意汉字》, 同一个汉字 , 在书法史上有不同的写法, 在陶艺表现技法上可以灵活多变, 两者结合,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例如:课例《龙年写龙》 (见右图) , 让学生在众多字形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龙”字形, 然后用综合表现技法表现。学生作品呈现出字形丰富的特征, 篆、隶、楷、行、草、无所不包, 表现在技法上, 有的用泥条书写, 有的用泥板刻画, 有的用泥片堆雕, 有的手捏字形, 有的用肌理装饰笔画, 等等, 既了解了汉字“龙”的内涵, 又充分发挥了陶艺的造型语言。

7. 第七课 《 汉字雕塑 》, 在前面 平面造型的基础上, 我们尝试立体的汉字造型。如何才能把汉字立起来, 我们通过分析汉字的基本结构, 有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对称结构等, 对于不同结构的字用不同的站立方式组合, 例如:独体字把最下面的笔画作前后扭曲使之站立、对称结构的字可以采用中轴对称复制共用同一笔画的设计思路使之站立, 上下结构的字形可以把上下两部分旋转组合达到立体观赏效果。 (见右图)

“字”趣于泥, “字”趣以泥 , 通过以上课例的开发与尝试 ,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上, 学生动脑、动手, 课后主动查阅相关资料, 作品趣味灵动。汉字和陶艺相结合, 我们感受到了汉字的趣味, 了解了汉字的知识, 弘扬了传统文化, 拓展了陶艺表现的题材和形式, 丰富了陶艺校本教学案例。在发展学生艺术能力的同时, 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艺术教育目的, 也让学生在“字”趣以泥中, 获得成就, 感受自我价值的体现。

摘要:汉字与陶艺相结合, 把汉字本身所具备的字形与字意和它所内涵的文化元素和陶艺造型语言相结合, 开发出一系列既符合学生发展, 又便于操作, 充满趣味, 富有文化底蕴的系列课程。本文着重论述课例开发依据和具体课例的开发, 实现让学生在陶艺学习过程中感受传统, 体验泥土塑造乐趣, 获得成就, 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

篇4:以弯道超越为主题的作文800字

廊腰缦回,移步换景,这是东方的审美,也是东方的哲学。

中国人从来不缺少坚强,无论多么曲折的道路,只要是认定的方向,就会一直走下去。在奴隶社会末期的战国,商鞅开始了全面的变法,让窝在西边一角的秦国加快了步伐,最终并吞了天下,也让历史之轮拐上新的道路。秦国是让商鞅加速的弯道,商鞅的变法是让秦国在弯道加速的推进器。这是多么耀眼的组合!此后,像王安石这样的优秀车手也登台了,但他驾的车已经破了,还没让他加速多少,就因部件的罢工而草草收场。

封建的路走得太慢了,“天国上朝”的酒精让中国一步三晃地向前走

终于封建社会的道路走到尽头了。原本落后的西方抓住机遇,通过革命加速驰过历史的弯道,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于是在东方文人们漫步到回廊尽头时,才发现西方驱动马达前行,将自己远远甩在后面呛着尾气。

人们开始研究,买了西方的部件乃至整车,反复地修理。一名杰出的总机械师鲁迅摇旗呐喊,剖析现实,收拾败局,指引方向。

二十世纪,是弯道集中的世纪。中国的有志青年们改变着自我,调整方向和速度,更新设备,怀着勇往直前的一腔热血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中国青年的超越成就了中国的超越。“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说的就是这样的吧。另一边,疾驶的西方也在经济危机的弯道上拼搏。有好车手罗斯福的美国在三十年代的弯道危机后超越了领先的欧洲,自次就几乎一帆风顺,拐过几个小弯道后依然第一。而有些国家在危险的弯道上抛锚或是挂车底乃至恶意地撞车。

好车手具备好技术,有强大的精神。好车具备好部件,有先进的性能。好车手驾驶好车却不一定得到好位次,好位次就从弯道上夺来!找好自己的节奏,直道上的蓄势正迎来期待中的爆发。个人的赛程期待着弯道,集体的赛程、国家乃至人类的赛程都在期待那个危险但刺激的超越竞技。

于是在不断超越的历史积淀中,我们能够发现“曲径通幽处”这样的乐趣。东方的智慧依旧焕发活力,只不过是有了新的内容和理解。弯道是与对手共享的,这才有超越对手,再超越自我的机会。

篇5:以爱国为主题的800字作文

前几天看了一个故事,使我对爱国主义有了新的认识。故事的题目是《最稚嫩,最纯洁的爱国心》,患白血病的8岁女孩儿小欣月,在她生命的后期,当医生问她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她说想去天安门看看升旗仪式,但是因为她的家住在遥远的新疆,如果满足她的要求,医生怕她经受不住旅途的劳累,于是一个由100多名志愿者和医生组织的集体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让小欣月亲临了“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当看到小欣月无力的举起她的小手向国旗的方向敬礼时,在场的人们全都流下了热泪……。谁能说这不是最神圣的爱国之情?那100多名志愿者难道仅仅是善良地完成小欣月的一个心愿吗?难道这不是他们的爱国之情的最真实的表现吗?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爱国并不一定非要轰轰烈烈,其实,它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每次升旗仪式,我们端端正正地站,恭恭敬敬地行礼,这就是爱国;我们现在认真学习,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这是爱国;我们爱护家园,保护环境,这是爱国;我们孝敬长辈,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这也是爱国。也许有人会诧异:“这些简单的行为是爱国吗?”是的!从这些简单的、身边的事做起,我们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义无返顾。

上一篇:《贺新郎 》诗歌赏析下一篇:到校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