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

2024-05-12

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精选9篇)

篇1: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

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

在坛后新村社区下河线南街平房一带,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位骑着电动车,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不分早晚奔走在留守儿童家中,活跃在孩子们中间,用自己的余热关爱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她,就是退休工人,被大家整天挂在嘴边的好大姐郭永红。

篇2: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

事 迹 材 料

自动请缨 承担重担

太平初级中学是一所边远的农村初中,条件极其艰苦,6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大部分存在生活不能自理,心理承受力差,性格内向、孤僻,行为习惯差等问题。2006年,太平初中七年级3班的留守儿童达75%。“谁来担任班主任?”这个问题,让校长头疼不已。这个时候,范道林老师主动请缨,要求当这个班的班主任。

校长回忆当时的情景:“当时我也很犹豫,那年,范道林老师已经年过半百,教学经验丰富,但年龄大了,他能承担如此重任,照顾好留守儿童吗?”正当校长犹豫不决的时候,范道林老师诚恳的找到了校长,表示他不敢保证能做到最优秀,但他会用他的全部精力,照顾好学生。正是范道林老师恳切的话语感动了校长,校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答应了他的要求。从此,范道林便走上了关爱留守儿童之路。

摸清情况 建立档案

在范道林的办公桌上,有一本“留守儿童”档案,这本档案放在随手就能拿到的地方,一有空时,就会拿来翻一翻。范道林老师告诉我们,留守儿童数量很多,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他不可能清清楚楚的记得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有了这本档案,他就可以掌握留守儿童的全部信息。在档案上,除了罗列着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情况以外,还清晰的注明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不同情况,如父母皆不在家的,单亲在家的,平时表现好的,平时提问多的,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差的,现在的监护人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本留守儿童档案,范道林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才能得心应手、面面俱到。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范道林对这一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他用平日点点滴滴的爱,聚沙成塔,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心理辅导 爱心滋润

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每个星期天范道林都会去家访,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帮助。现在,孩子们的心情开朗起来了,性格活泼起来,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们不再孤独,不再寂寞,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温暖的阳光下一天天健康地成长。范道林班上,有一个叫任浩伟的学生,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家里联系,更不用说在生活关心孩子了,孩子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性格极其暴躁、孤僻、自私,很难和同学相处。为了了解任浩伟的情况,范道林首先想到家访,当看到任浩伟家破落不堪的土墙房子时,范道林老师的心被触动了,这哪里是家啊!从此,他更加关爱这个经常饱一顿饿一顿的孩子。主动和任浩伟谈心,帮其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并教育他要孝敬老人,要与同学友好相处,多为别人着想,宽容待人,经过数次的心灵沟通后,任浩伟变了,能和同学一起聊天开玩笑了。范道林老师说,其实对留守儿童心理的辅导,比学习上的辅导更为重要,要诚恳的对待学生,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让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到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这才最为重要。

人文关怀 让留守儿童以校为家

清明节前夕范道林老师组织留守儿童学生代表到革命烈士墓地敬献花圈,向学生讲解红军烈士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一次学校举办的主题活动中,范道林老师和孩子们厮守在一起寸步不离,关工委几位老同志感叹道:“有这样的班主任,我们的留守儿童就不会寂寞了,学校就是家啊!”

我校的其他教师说,范道林老师每天从早到晚都关心着孩子们的生活,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普遍不好,范道林对学生的各方面管理得井井有条,指导学生打扫清洁,摆放物品等,甚至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穿。冬天,衣服不易干,范道林就把学生的衣服拿回自己家里脱水;夏天,天气热,范道林就自己掏钱买空气清新剂,净化班级空气„„

篇3: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

本刊讯3月23日,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进一行到四川省通信管理局调研关心下一代工作互联网管理情况,详细考察了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网站备案等方面的情况,对通信管理局在保护未成年人安全使用网络方面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四川管局王钢局长向李进一行介绍了我省互联网的发展状况,以及作为四川省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四川管局近年来在净化网络、网吧、校园周边环境,坚决遏制淫秽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的传播,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和氛围中所做的工作,表示将以“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工作为契机,扎实完善互联网行业管理,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化互联网行业管理,净化网络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李进指出,互联网络对广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的影响日益加深,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她希望四川管局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净化网络环境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通过加强网络基础管理,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探索新思路新方法,解决好突出的难点问题。

篇4: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

真心育人

1994年10月,从县人大副主任岗位上离休的刘永光,本应在家“安享晚年”,但他却出任了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第一任主任。在他上任的头几天里,就深入到县城的几所中小学校,了解掌握学生的活动规律和特点,了解家庭对学生的影响,了解学生的社会交往和课外活动。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得知那些所谓的“丑小鸭”,大都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不得法,或基础知识有缺漏,加之缺乏坚韧的毅力,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些情况,他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尖刻的批评和望子成龙的责骂,采取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做到对症下药,努力创造“丑小鸭”转化的良好条件。他引导全县的中小学校,开展“爱护丑小鸭”活动。建立“丑小鸭”帮教档案,成立了七百多个帮教小组,并制定了帮教责任制。在学校举行“我爱山河一日游”、“一日夏令营”、“缅怀英雄烈士入团(队)仪式”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们激发了爱国热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心灵世界,唤起了心中的自信。往日纪律散漫的“丑小鸭”,再也不是恶作剧的表演者了。他们有的还光荣地加入共青团,有的登上了“三好学生”的领奖台。

为不断汲取的新的养分,在学生的心目中塑造一个良师益友型的校外辅导员形象,刘老每年都要自费订阅近二十种的学习资料。四只大书橱装得满满的。他忘记自己是个年近七十的老人了,经常通宵达旦地学习。大书橱底下一层,是一排码得整整齐齐的四十多本笔记。他从各种报刊上剪辑了二千多万字的资料,装订成厚厚的三十多本。他还以不知疲倦的拼命精神,写下了四百多万字的论文和论著。其中有一百多篇颇有学术价值的教育论文,在全国及省、市的报刊上发表。有的被编入全省高级中学政治教材,有的被评为国家级优秀论文一等奖。由他负责主编的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内部双月刊《盼望》,到现在已整整出版了26期,每期不漏,共达五十多万字。正是刘老勤于动笔,勤于调研,勤于思考,抱着对学生们一片深沉的爱,才使一个个学生得以健康地成长。

在12年中,刘老每隔几天都要收到几封学生们写给他的信,每隔几天都要给学生们写回信。有一次,他一下子从县邮局买回了五百多个信封,一百多元钱的邮票,这确实让县邮局的女营业员为之咋舌。仅2005年,他就给学生们寄出信件六百多封。

他每年都要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到全县的中小学校向学生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2年来,他跑遍了全县23个乡镇的54个中学和中心小学,作各种报告达四百余场,听众达三十多万人次,把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情爱,撒遍了永新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热心助学

1996年8月的一天,骄阳似火。下乡开展失学儿童情况调查的刘老,站在一幢低矮破旧的农舍前,脸上流下了一串串苦涩痛心的泪水……这是里田镇田味村小学失学儿童刘桂平的家。在半年前,刘桂平的父母相继因病去世,留下刘桂平姐妹俩,与年老体弱的奶奶相依为命。一家三口挤在一间被柴烟熏得黑不溜秋的土砖矮房里,房顶破漏得有几处透光。一张同样是黑不溜秋的多处被老鼠咬啮成坑坑洼洼的旧式木床上,卷着两床破棉絮,床顶上摊着皱皱巴巴的塑料膜,显然是用来遮挡房顶漏下的雨水。当刘桂平听说刘老是来走访流失生时,刘桂平停住切猪草的手,从椅子上拿起皱巴巴的作业本,泪眼汪汪地说:“刘爷爷,作业我做了二遍了,可就是没法交给老师改。”刘老见到这情景,恰似那万根钢针刺在心窝!他一把将刘桂平揽在怀里,强忍着泪水,说:“刘桂平,别难过,没学费我出,没吃的我给,跟我上学去,好吗?”还有什么理由拒绝他的请求呢?刘桂平的奶奶不得不答应让这两个失学的孙女重新返校了。从此,刘老每个学期给刘桂平姐妹俩捐赠2000元,并通过里田镇党委,给她们免掉了每个学期的所有学费。刘老这颗助学的爱心让刘桂平姐妹俩重新扬起了学习的风帆,从小学二年级一直顺利地读到初中毕业。现在,刘桂平姐妹俩都在广州一家外资企业工作。这让刘老笑得舒展了额头上的皱纹,因有一种欣慰和幸福之情荡漾在他的心头。

1998年2月,刘老在高市乡南田村开展帮助失学儿童重新返校试点工作。为让全村的6名儿童重新返校读书,他跑遍了南田村的每一个自然村,每一道山沟,每一块田垅。一次找不来,找二次;二次找不来,找三次。有的甚至找了七八次。有一天,天下着寒冷的雨雪,他撑着伞,走了一家又一家,中午只吃了自己带来的半斤饼干,到天快黑的时候,他才开始往回走。在过一条小渠时,一脚踩空,跌倒在渠里。他左脚扭伤,全身衣服湿透了。当晚,他高烧39℃,伤口痛得一夜未合眼。村里的干部群众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天清晨,他居然又站在南田村小学门口。这是因为南田村的失学儿童像一扇沉重的磨盘碾压在他的心头。喝茶,茶不香;吃饭,饭无味;睡觉,觉不安啊!他的助学爱心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赞扬和支持。乡村干部和热心的群众也都加入了寻访失学儿童重新返校上学的行列。爱心胜似父母心。在刘老的热心工作下,南田村的6名辍学儿童全部重返课堂了。在这不到半个月的寻访失学儿童的日子里,刘老在这陡峭的山路上行程达一百多里,脚都磨起了血泡。为防止全村的失学儿童又中途失学,他积极倡议筹办了全县第一个村级教育基金会。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群众踊跃捐资,就连在外地工作的本村人也纷纷献上一片爱心。该村有个在武汉工作的段庆楠先生,率先捐赠了3万元。在很短时间内,村教育基金会的金额就筹到了5万元。该村教育基金会成立8年以来,共救助了15名失学儿童。是啊,刘老为了温暖流失学生幼小孤独的心,他糅进了自己的多少心血,多少真情呀!

……

有人给刘老算了一笔账:在12年里,他为全县的26名失学中小学生共捐赠了十三万多元。还有为里田镇田味村小学修桥筑路、筹办南田村教育基金会、设立县兴华高中奖学金和为学生看病买药、购买学习用品、垫付学费、供食宿、购往返回程车费的费用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难道刘老很富裕吗?不是!相反,他很清贫。虽然六个子女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但去过他家的人无不为他家的“寒碜”而摇头,继而又钦佩地点头。在一套五十多平方米的公房里,除一台又老又旧的彩电外,再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他和自己的再婚妻子相依为命,在生活上力求节俭。每天只炒两碗菜,吃两餐,早餐每人只吃碗面条或几个包子。有时夫妻俩一起外出下乡回到家里,往往是冲一包方便面或吃几块蛋糕充饥。他对学生说:“我宁可过得更苦一些,也不愿意看到你们失学。”人的价值,人的尊严,怎能不在这朴实无华的心声中得到升华呢?

刘老关心下一代的先进事迹,就像三湾红枫那样,随便看哪叶,哪叶都是金灿灿的。因为篇幅所限,许多感人的事迹,在此已无法一一记述了。但我相信,通过刘老这几个工作的片断,大家肯定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只要以踏踏实实的实际行动,实践着党旗下的誓言,为自己的事业无私地奉献着,人生的花季并不仅仅在青春年华。

篇5: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

德惠市天台镇

张玉琢

二0一二年七月

崇高职责,光荣使命,乐于奉献,无私付出

――记张玉琢同志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事迹

张玉琢同志,男,中共党员。一九四四年出生,一九六0年三月入党。自一九九八年始任德惠市天台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玉琢同志一辈子教书育人,在天台镇中学、小学工作了近五十个春秋。曾担任过小学校长,中学校长,中学的党委书记。他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情有独钟。长期的职业生涯,使他内心形成了培养教育青少年的崇高责任感。退休后,师心仍存。仍然象燃烧的蜡烛一下,愿意将光辉洒向下一代的成长之路,乐于把余热奉献给美好的和谐社会。

张玉琢同志上任伊始,便定下了工作目标:在青春少年迷茫时,我们关工委为“两个群体”指引道路;在他们思想偏激时,我们为他们净化灵魂;在他们处于困境时,我们为他们排忧解难。我们就是他们的领路人、我们就是他们的心理医生、我们就是他们的保护神。十几年来,他带领天台镇关工委的“五老”人员,坚持不懈,求真务实为全镇的青少年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

张玉琢同志自上任后,工作热情极高。他认识到了责任的重大,为了不负组织的希望,经深思熟虑,他充分发挥他的领导才能,把天台镇的五老人员组织起来。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在全镇的十四个村全都建有关工委党组织。还经常组织五老人员培训,加强队伍建设,为关工委的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张玉琢带领导天台镇关工委每年确定一个专题,对全镇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采取了主题讲座,书画展览,歌咏比赛,征文捐款等形式。还利用建国六十周年,建党九十周年,儿童节等重要节日,广泛开展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寓教于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受到了上级关工委的好评。

他对关工委工作十分热心,尤其是对做好“两个群体”的工作更是重视。“两个群体”工作,不仅关系到这部分青少年的前途和命运,更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得到党的温暖和政府体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刑满释放的失足青少年的帮教转化工作做到了不失控、不漏管,不走回头路。

几年来,他经多方协调,在关心关爱弱势群体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经我们关工委帮扶过的弱势群体大约300多人,用去资金10多万元。

卧龙村的孤儿丁敬国,丁敬花,父母都是残疾,他将其送到敬老院,之后,父母双亡,并解决了姐俩的上学难的问题,所有费用学校全免。在关工委的帮助下,丁敬国初中毕业后,学做生意,现在已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丁敬花考上了师范学校,已参加工作多年,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

光明中学的单亲子女刘鹏,父亲病故,母亲多病。张彪同学父母双亡,由年老体弱的老奶奶抚养,生活很艰难,在关工委的协调下,这两名学生在初中读书的一切费用由教师、学生捐款资助,使他们顺利的完成了义务教育。

天台村的聋哑儿童辛乐、辛宝。母亲亡故、父亲残疾,生活困难。我们关工委联系到愿意资助困难学生的江志军,陈辉夫妇,来帮助他们。这夫妻把这两个孩子送到了长春市聋哑学校学习,现在已毕业,能自食其力了。

天台街道的蔡阔同学,母亲改嫁,父亲残疾,爷爷也残疾,且年老多病,家中生活十分困难,又因某种原因,产生不念书的想法,张玉琢同志得知情况后,立即联系镇政府有关领导,把她和他的父亲送到敬老院生活,并和天台中学关工委主任联系,减免蔡阔同学读书的一切费用。每学期还救济她400元钱,作为生活补贴。在关工委的关怀下,该同学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连续多年在班级名列第一名。

全家村的学生李天佑的父亲因车祸成了植物人,靠母亲种地维持生活,甚是艰难。得知情况后组织关工委同志们给他救济,还帮助他家办了低保,做到跟踪服务小学毕业后,关工委联系中学,德惠十中不仅免除了他上学的一切费用,每学期还救济他300元。使用该生免去了后顾之忧,学习成绩至今仍然很好。

几年来,张玉琢同志带领导关工委还动员社会各界人士,赞助三名大学生。全家村刘小玉的母亲几次开刀化疗,父亲老年多病,失去劳动能力,家中十分困难。该生考上大学后由于交不起学费,想要放弃。他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方募捐,帮助他解决了一万多元的学费。还帮助泉子村王庆同学筹集大学费用一万两千元;帮助考上清华的单亲子女刘力同学筹集学费两万元。

他在关心教育帮扶失足青年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

几年来,与19名失足青年结成了19对帮扶对子。现在已帮成功了6对。这6对失足青年在天台镇关工委的教育和帮扶下,都能遵纪守法,成家立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崔家村的林军,因犯盗窃罪被判刑多次,判刑2次,最后一次99年到他家做他父亲和本人的思想工作,帮助安排到九葆工作,由于我们关工委负责他的金德顺同志锲而不舍,绝不轻言放弃,对其反复进行帮教工作,最终使林军改邪归正。现在已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媳妇在家种一晌多地,林军出外打工,每年收入都在三万元以上,生活幸福。

佟家村的王成学,也是因盗窃罪被叛了3年刑。出狱后,我们选派老党员徐传和对其进行帮教。帮助他解决了种地难的问题。在徐老的关怀教育和帮助下,王成学也被改造过来了,现在他家种了三晌地,每年收入3万元以上,孩子还考上了大学。

卧龙村的林康军,因犯抢劫伤害罪,被判刑15年,最后林康军在服刑时表现好,提前4年出狱。他出狱后,我们立即到他家看望他。并鼓励他不要心灰意冷,不能一蹶不振。要从头开始,发愤图强。在他的帮教帮扶下,林康军鼓起了重新生活的勇气,开始勤劳苦干,安心过日子。现在他家种了4晌多地,每年收入四万多元买了四轮车,有时间就去砖厂拉砖,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新发村的于雷,师范毕业,在新发小学当老师。由于和未婚妻发生口角,发生冲突,一气之下将未婚妻打伤,被判了3年,还丢了工作。服刑后,他一度悲观失望,有轻生念头。出狱后,张玉琢去他家看望他。当谈到他父亲在他服刑期间不幸病逝时,他失声痛哭,悲痛欲绝。他帮他出主意,想办法,寻找门路。最后鼓励他去投奔他中学的同学,开房商徐长城。在徐长城的帮助下,获得了保安工作,于雷买了两个大吊车在徐长城工地干活,每年收入10多万元。现在已经结婚,生了孩子,生活过的很是幸福。他也积极要求进步,靠近组织,向党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张玉琢同志带领天台关工委,热心帮扶帮教青少年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得到了天台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为了帮助白血病患儿宋军,他骑着自行车,走遍天台所有机关单位,为其捐款一万多元。受此启发,张玉琢还向上级关工委请示,受镇党委许可,成立了帮扶帮教福利基金会共筹得基金十万多元。为下一步帮扶更多困难青少年做了准备。

张玉琢同志凭着几分热爱,几分执着,几分赤诚,得到了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认可,2001年和2011年被长春市政府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评为先进个人,同时天台镇关工委也被评为先进集体。近年来曾八次被德惠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评为先进个人,天台镇关工委也同时被评为先进集体。

篇6: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材料

——记乌苏市第五小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事迹

2011年9月

乌苏市第五小学

用至爱和至诚托起明天的太阳

——记乌苏市第五小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事迹

在乌苏市第五小学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有的手拿二胡,有的手拿竹板,有的手拿剪刀和胶水,还有的手拿一个布袋,里面装着大小不

一、长短不齐的毛笔……他们中有的是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医生,有的是在职的科级干部,还有著名的剪纸艺人。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雪雨风霜,每周五的下午,他们总是准时出现在第五小学的课堂中。五年的时间里,从不间断,他们的身影成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就是在乌苏市关工委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由市第五小学“关工小组”特聘的兼第五小学校本课程指导教师的“五老人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市第五小学“关工办”不仅在校内通过德育处、少先队、班主任三重机构对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品德教育活动,还特别关注社会力量,构建了以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一、建立健全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机构

市第五小学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关工办”。校党支部书记马贵军任组长,校长杨晴和法制副校长(南苑派出所所长李林录)任副组长,退休老教师魏克惠、高雪芳任义务督教员,中医院退休老医生刘凤琴和原棉纺厂工会主席退休老干部杨振家任义务辅导员,义务宣传员由社区李兵担任。这些五老人员做到了三不要:不要报酬,不吃

学校的饭,不接受任何赠品。以满腔的热情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奉献自己的余力。

二、充分利用社会各界力量,努力为孩子们创设育人环境。

“立足校本,全面发展”是乌苏市第五小学的办学特色,在市关工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特别是70多岁的退休老领导常生廉主任,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当作自己退休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常常进学校与学生交谈,与教师交谈。当他得知五校贫困生多时,他到处奔走,想尽一切办法争取社会各界有爱心的人士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2008—2009年先后为五校25名少数民族贫困提供了学习用具。为了使学校校本课程的正常开设,他多次向相关部门争取了退休和在职五老专业人员为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经过多方面努力,常生廉与五校关工领导小组,特聘“五老人员”为校本课程的兼职老师,使原有的13个校本课程增加到17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帕尔哈提同志是维吾尔族的老科技干部,在校本课程中任象棋和国际象棋的老师,他的幽默风趣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李鹤同志是退休老教师,家住奎屯,他每个周五都要从奎屯赶来为孩子们上京剧课;张风琴老师是中医院退休老医生,在为孩子们教唱京剧的时候,好几次身体不适,她都坚持了下来,没有缺一节课;负责剪纸的李瑞萍老师是一位剪纸艺人,也是市邮政局的一名在职职工,在本职工作与校本课程相冲突时,在市关工委的协调下及学校关工小组努力下,终于达成共识,使学生兴

趣较浓的剪纸班得以延续,为孩子们的成长尽心尽力……。在他们的协助下,市第五小学开设的校本课程硕果累累,捷报频传,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2008年6月,剪纸班的百名同学和指导老师以迎奥运为主题共同创作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大型剪纸作品在全国剪纸比赛中获奖,并在北京科技展览馆中展示。由汉、维、哈三个民族组成的京剧队,在2009年7月自治区“京剧票友大赛”中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在帕尔哈提老师的指导下,一大批爱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小棋迷茁壮成长。2010年1月,学生的5幅书画作品被前来检查指导工作的自治区教育厅党总支书记赵德忠同志选中,这些作品将悬挂在教育厅的大厅中……

三、联合社会各职能部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从小教育学生懂法、守法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市关工委的指导下,校关工小组特请法制副校长、消防中队干事、社区干事对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及消防知识讲座,他们深入学校,先后多次对同学们进行法制教育和消防演习等,近几年来校关工办共举办法制讲座十余次,有近两万人次的学生参加了法制教育活动。德育处抓住教育的时机,组织全校各年级学生办法制内容为主题的手抄报2000余份,同时在个中队开展“模拟法庭”的主题队会,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学校与相关部门组成了义务监督小组,由市委关工办常主任负责,带领义务监督小组成员经常晚上进入歌舞厅

和网吧,进行调查和了解情况,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和说教,杜绝了小学生不进入网吧的现象,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由于市五校靠近铁路,学校为了师生的安全,成立了铁路护路领导小组,并经常邀请奎屯铁路局的干部来学校进行铁路护路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并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010年五校被市综治办授予乌苏市教育系列唯一的一所“平安建设先进学校”。每年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五小关工小组组织学生进行了防震逃生演习时,并邀请市关工委同志亲临现场进行督导。

四、宣讲“弟子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读书活动”助力

在第五小学德育工作计划中,有一个“书香沁校园”的读书活动,读什么书?什么样的书是好书?校关工小组的成员经过仔细斟酌后一致认为借用中国古籍中的经典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的熏陶,让他们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市关工委的大力支持下,特聘请退休老教师高雪芳为全体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弟子规》的宣讲,高老师的讲座内容丰富,饱含深情,故事感人至深,引人入胜。同学们在聆听故事的同时反思着自己的行为,品着故事中的所蕴含的内涵,感悟到了人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红领巾广播站将《弟子规》作为首个优秀书籍推荐给全体学生,并逐一进行讲解,一个学《弟子规》、诵《弟子规》、背古诗、诵经典、做圣贤

人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扎下了根,如今五小的孩子逢人有礼貌,上车让座,语文文明优美。

五、家校配合、共同育人

五小关工办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每学年两次对所有学生家长进行培训,通过广播进行讲座,请社区的干事来到学校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培训,同时发放意见表,定期向家长征求意见。家校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六、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

2009年“7.5”事件以来,学校按上级要求及时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师生中开设“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的演讲活动,做到民族团结进校园、进班级、进教材,每周一的国旗下的讲话,民族团结内容不可缺少。在少数民族节日期间,班级开展了庆祝肉孜节和古尔邦节的活动。讲节日的来历,讲民族同学的风俗习惯,达到了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民族团结的目的。在五校真正体会到民族团结一家亲。2010年古尔邦节期间,六年级4班的学生夏克拉的母亲双手端着一盘馓子让全班每个学生品尝享受节日的快乐。象这样体现民族团结的感人事例太多,太多了。目前,来五校上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全市最多。就是以这样的实际行动使学校民族团结活动得以扎实向前推进。

市关工委和校关工办先后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7.5”事件真相的宣讲。他们以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为主题的宣讲,对新疆近几年的变化,通过一件件实例让孩子们懂得了民族团结对新疆稳定发展的重大意义,更让孩子们懂得了民族团结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牢固树立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2011年9月19日,常主任又一次来到五校为全校师生讲解了喀什市“7.30”系列暴力恐怖事件的真相,以自己在乌苏的亲身体会和新疆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我国所取得的可喜成绩为例,讲解了乌苏的过去和今天。广大师生再一次感受到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三股势力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的敌人,任何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的罪行都不可能阻挡新疆经济大发展的事实。

七、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学校党支部书记非常重视贫困学生的生活问题,2011年学校党支部书记马贵军同志通过相关部门的协助,为60名贫困学生争取了解放军第十五医院60名官兵的爱心捐款6万元和2万元的学生图书。在捐赠大会上,贫困学生夏克拉家长维吾尔族大妈双手捧着解放军捐助的500元钱激动地热泪盈眶说:“感谢亲人解放军!感谢共产党!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努力学习,长大成人后做民族团结的榜样!”市环保局的2名干部为五校2名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贫困女学生捐款每生500元,同时学校24名党员承担了四年级孤儿学生李俊琪的所有学习和生活用品的费用。

八、开展“观、唱、做”三项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每年的清明节来临之际,学校都开展“观、唱、做”三项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观”革命事迹,话今昔

美好。今年正逢建党90周年之际,学校邀请市关工委的老干部、老革命军人、退休老干部同志等来学校讲革命事迹;组织学生观看《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等少儿革命题材影片。屏幕上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一个个不畏牺牲的英雄形象,使同学们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唱”红色歌曲,展精神风貌。重温入队入队誓词。进行红色革命歌曲歌咏比赛,《学习雷锋好榜样》、《红星闪闪》、《共产儿童团歌》等革命经典在校园内响起,同学们通过歌声歌颂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通过歌声唱出新时代青少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做”四好少年,扬优良传统。组织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教师代表到社区清扫环境卫生,以实际行动,弘扬革命传统。

总之,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市关工委和校关工小组领导和组织下,在社会各界力量的帮助和支持下,五小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做的有声有色,而且效果显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辛勤工作,为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工作,用至诚至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乌苏市第五小学

篇7: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他1986年从事教育事业,默默地耕耘了26个春秋,他先后担任专任教师、乡镇中心校副校长、中心校校长等职务,他曾被评为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2009年他被任命为***校长,到任后,他高度重视全乡的关工委工作,始终加强对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措施方法得力。工作中他以身作则,靠前指挥,团结班子成员和全乡广大教职工,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工作思路,为全乡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我校教育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初中于2011年被评为全区“五个好”关工委。

一,加强关工委组织建设,积极创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良好环境。

**校长在工作中关心团结同志,尊重班子成员,虚心听取意见,努力使班子成为团结、和谐、实干、有活力的队伍。他到任后,就着手调整了中心校关工委组织,明确了一名退休老同志任常务副主任,中心校副校长具体分管协调各项工作。他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中心校工作议事日程,坚持每学期在行政会议上专题研讨关心下一代工作,明确关工委工作目标,全面部署关心下一代工作。他经常听取关工委工作开展情况,帮助分析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中心校原来办公条件较简陋,关工委办公场所匮乏。今年八月份,他将原中心校办公室作为新建幼儿园场所,并组织改建了中学生宿舍为办公室,办公室改造完毕后,校长专门安排一 1

间办公室为关工委办公室。工作中注重发挥学校、家长、社会三级关工组织网络的作用,及时学习其他兄弟乡镇的先进做法,特别是参观学习**乡关工委的做法后,他积极组织开展活动,在全乡教师中树立“人人都是关心下一代的工作者”观念,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发挥务求实效的作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开展关工委的工作,各类活动是载体。**校长针对关工特点,经常组织各中小学开展“如何进行升国旗仪式”系列活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爱国、爱校和爱家都是一个人的情感素养;中心校还围绕“有效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主题开展的各种宣传活动,使关工委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得到埇桥区关工委领导的肯定,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压力增大,信息发达,特别是中小学生阅历扩展,思维发展,遇到心理失衡问题屡见不鲜,因此,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受到关注和重视。为了解学生产生心理困惑的原因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进一步探索青少年和幼儿教育的规律,提高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为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中心校根据李校长的建议,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的作用,利用家长学校有针对性地指导开展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 年5月李校长到支河初中进行了“五四”精神的爱国教育。他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辞劳苦,通过问卷、开座谈会、个别访谈、2

多种形式探索新阶段、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特点、新方法。李校长倡导的“五个一”活动,为我乡学生的教育搭建了平台,输送了良好的精神食粮,为我乡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具体做法如下:

1、讲好一个故事。李校长要求学校坚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荣辱观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首要内容,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围绕各种节庆日、纪念日,通过“国旗下的故事”,坚持开展爱国主义、荣辱观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国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禁毒教育、扶贫济困献爱心等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组织好一次报告会。利用“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清明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组织邀请乡关工委成员作英雄模范人物报告会、爱国主义教育报告会,宣传先进事迹,弘扬民族精神。

3、写好一篇学习心得。李校长要求学校紧紧围绕英模报告会,组织学生学习先进人物的精神和事迹,在认真听讲、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谈感受,写散文,作诗词,巩固学习成果,感悟人生真谛。

4、开展好一次主题演讲会。在李校长的倡导下,各校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以“让我感动的人和事”为主题,要求组织开展好一次主题演讲活动,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英雄模范人物,学习身边的好人好事。

5、组织好一次道德实践活动。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 3

育,李校长号召学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组织学生深入到街道、农村,开展有实效、有影响的道德实践活动,倡导学生为学校做一件好事,为家庭做一件好事,为社会做一件好事。

三、不断拓展家、校一体建设,延伸德育触角。

为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独特作用,构建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关心下一代教育网络,李校长亲自督办家长学校工作,督促学校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让每位家长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和育人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其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为了确保对家长按计划内容进行培训,各校定期举办家长会。使家长、学生、教师能相互沟通,增进了解,并肩作战,切实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完成教育任务,通过家长学校和家长联谊会等形式,拓宽家校沟通渠道,端正家长教育思想,改善教育行为,形成家校的育人合力。

四、坚持开拓创新,不断取得关工委工作好成效。

在李校长和埇桥区关工委的努力下,我乡关工工作注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思路,发挥优势,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青少年为主体,以感恩和爱心教育为主旋律,发挥学校,社会,家长三级关工组织网络的作用,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为主阵地,以共建互动为主要形式,切实关心老师和同学们的学习与健康生活。李校长经常走出学校,深入教室、宿舍和孩子们交谈,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活需求。还组织各校班主任、政教处人员到孩子们中间去,调查研 4

篇8: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

关爱特殊群体,滋养留守学生受伤的心灵。宣恩县有14656名农村留守儿童,占全县学生的40.99%。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缺少家庭的约束和呵护,他们长期处在亲情缺失和管理真空之中。县教育局关工委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关心帮助“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宝塔小学组织班主任建立留守学生“成长记录袋”,详细记录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健康状况和家长来信、电话记录等。每逢重大节日,特别是春节,乘留守孩子的父母回乡之际,学校见缝插针召开家长会,把孩子们的成长记录展示给在外打工的父母,让他们更全面、更清楚地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成长情况;沙道沟镇中心小学为留守学生免费开通亲情电话和QQ视频,拉近了孩子与父母的距离;椒园镇初级中学聘请县妇联、县文化馆等单位的干部为校外辅导员,设立留守孩子“心里咨询室”, 开展“拒绝网吧,健康成才”“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千人签名以及“我留守 我成长 我快乐”等主题教育活动。2016年5月13日,珠山镇和平中小学“留守乐园”开园,各行业及社会爱心人士现场捐赠资金26万多元。节假日期间,“留守乐园”免费照顾孩子们学习、生活,并安排老师和志愿者陪伴他们,义务辅导他们的学习,为他们开放电脑室,带领他们外出郊游,与他们一起学习、娱乐、劳动,给孩子们营造“家”的温暖。

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宣恩县教育局紧紧围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这一主题,联合县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组织开展了很多富有成效的教育活动。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组织“五老”进学校对广大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把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家乡、祖国的未来联系在一起,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在校外素质教育方面,充分发挥“五老”人才丰富的优勢, 开办假日学校,举办书法特长辅导班,免费为学生上书法课;利用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等有效形式,进一步总结推广全县家庭教育典型经验, 努力提高家长素质。今年上半年,宣恩县关工委在县民族实验中学举行了“五老讲故事”报告会,退休教师康心一作了《我的这一生》的演讲,他以自己从事教育工作60多年的人生经历,讲述了如何消除职业倦怠、如何珍视与同事相处、如何对待学生、如何成就教师事业、如何面对知识爆炸时代的故事,与会师生无不被这位80岁高龄的老教师朴实而有深度的故事感动着、激励着。2015年以来,县教育局、县关工委组织“五老”宣讲报告会十余次,惠及青少年近3万人次,进一步营造了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篇9:关心下一代事迹

行动上永不离退

——记亚林一小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申云环

申云环同志出生1950年,66年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华山、宝山林场任教90年调到一小,93年任工会主席,2000年调教育局副科级教研员,2005年退休。

在离休以后被聘为亚林一小学关心下一代老干部宣讲团成员以来,尽管年岁已高,可她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林区教育的发展,关心着亚林一小学青少年的成长,心系亚林一小学的各项事业,总觉得应当老有所为,应对社会对一小学有所奉献。

申云环离休后,积极参与林业局老干办各项活动,在关心下一代老干部宣讲团成立后,申云环与其他几位离休干部第一批被聘为宣讲团成员,以离休干部为主要成员的宣讲团,做为亲历共和国的诞生—发展—壮大的离休干部们用每个人的亲身经历深入到到小学校为青少年开展了一场场红色宣讲教育,红色宣讲净化了青少年的思想,影响和改变了青少年今后成长的方向,受到学生、老师和家长的欢迎。

申老师虽然年龄比较大,但是她的思想观念却一点也不守旧,接受新事物非常快。每天的新闻、报纸和每晚的新闻联播他必看。每月的20日是老干部固定的学习日,每次最早一个到的都是他。每次组织老干部活动,他总是提前到场,帮助老干部工作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有人说:“你年纪这么大,又享受县处级离休待遇,不愁吃不愁穿,为啥不在家里图个清闲自在?”申云环同志总是笑着说:“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这不是一部分人的事,这是大家的事,我虽然年龄大了,但是尽自己的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对社会也是一种贡献“。

亚林一小学放学的铃声响了,学校大门外的马路上,申老师早早就来到了这里,只见她手中高高举着一个“停”字的红圆警示牌,面对马路上驶过来的各种车辆打着停车的手势,车停了下来,老人走了过去示意或用手轻轻敲了敲车窗,车玻璃放了下来,她非常有礼貌地说道:“您好!现在正是放学时间,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请您绕行好吗?请您倒车,谢谢!”几年来,无论是寒冬酷暑,风雨雪天,她不顾身体多病,始终坚持着……

几年前的一个下午,正是放学时间,学校对面的棚户区改造,平房正进行拆迁,施工队的挖掘机正紧张的施工,一辆辆装满了土方的大卡车从学校门前驶过,太危险了!她立即冲到马路中间,张开双臂,打着手势大喊:“停车!”车辆停了下来,司机下来不解的问:“怎么了?”“现在正是放学时间,这么多孩子在马路上,你们这样开车太危险了!”司机们说:“我们正在抢工程,慢点开还不行吗?”“那也不行,孩子们的安全比你们抢工程更重要!这是没出事,否则出事就是大了!我这是为了孩子们和你们好!”司机们看到她的态度是那样坚定,丝毫没有让路的意思,全都停车没动。学校的孩子们都回家了,大门也关上了,她才把路让开。一位家长开玩笑说:“今天你真是英雄壮举,把我们都看呆了,你这事做得对!是得有人出头管一管了,可司机们要是不听呢?”“看他们还敢把握撞倒,从我身上轧过去!”

通过这件事,当天晚上,工程队为了不耽误工期,领导决定连夜在马路中间用铁皮建起了一道高高的隔离带,在学校栅栏边用沙土把水沟填平,铺起了一条简易的人行道。这样,既不耽误工程队的工期,又保障了学生们的人身安全,看到这样的安排,她安心的笑了。

几个月后,学校大门对面的楼竣工了,马路又恢复了原样,可她发现孩子们放学时间仍然有各种车辆通过,这对孩子们的安全仍造成很大的危险。安全隐患使她心中不安,每到放学时,她站在马路中间打着手势让车停下,对司机说:“您好!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放学时间请您不要在这过车,请绕行好吗?”有的司机通情达理,可有的司机竟破口大骂!可她不管谁骂啥,都装作没听见,就是一点,不让你过车!后来她又想:怎样才能让司机们从远处就看到信号就绕行呢?当天下午,她就去了“义民美术社”花钱刻了一个“停”字,又买了一个吹塑板,刻了一个圆,按上把,在把上写上

“亚林一小交通安全岗”,警示牌做好了,司机们远远就看见了红牌,绕行时间长了,渐渐地司机们都知道一小门前有个老人安全交通岗,执勤铁面无私,什么领导的车,就连亲侄子的车都给挡住倒行绕行,有的司机硬要试试,还是被一句:“您好,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挡了回来,司机们只好乖乖执行。

警示牌做好后,有的人看见也不理解说:“你这老太太呀!”就是这样谁都能听出来什么意思的话,她一笑了之。自己心里想:不管谁怎么想,我都要坚持做下去!

在一次中午放学时,一辆车牌号黑L0218的微型车开了过来,她高举红牌做着手势,车慢下来了,可没想到,车开的跟前竟然加大油门撞了过来,她急忙一闪身,可胳膊和牌子“啪”的一声撞在了车上,好险哪!当时在场的袁娟校长马上拨打了林业局交警队的电话报告了此事,家长们也为她捏了一把汗。她回家一看,胳膊被撞青了一大片,为了不让孩子们担心,她偷偷吃药抹药,有的家长说:“多险那,你要是躲不及还不知道出啥事呢?”她只是用笑来回答。

这几年有几次救人她不知道,有时车过来了,突然有个孩子冲了出来,就差那么一点孩子就要被车撞了,她大步冲了上去把孩子拽了回来,那个孩子的家长跑过来抱起孩子,流下了眼泪,家长的感谢话她只用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来回答。

后来她又想如果自己有事或交警来不了的时候怎么办呢?2011年11月17日,她以家长的身份给林业局局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写了一小学大门前存在的安全隐患,向局长求助,请局长帮帮孩子们,并提了两天建议:一是在马路两边设置路障,二是马路改成步行街。信送到收发室,她请值班人员最好是当天让局长见到信,值班人员答应给局长秘书,井局长接到信后当天上午九点就派人进行路障的设置,可没过多久,各种车辆又在人行道是上肆无忌惮的行驶起来,人行道又变成了大马路,家长接送孩子时车跟在后面大声鸣笛,躲慢了还要挨骂。她把这些情况写成了信。12月7日又转给了局长,建议把人行道上两端也设置路障。孩子们安全了,她的心里也踏实了。去年因一小维修,一小学暂时到一中学上几天课。放学时,一中门前挤满了接孩子的家长,为了维持秩序,疏导人流,她回家做了二十几个班牌,自己用扩音器向家长们喊着:“X年X班 的孩子出来了,请家长来接孩子!”家长们很受感动,当时一个家长问:“你这样做,学校给你多少钱呀?”

她回答说:“你就知道钱,难道钱比孩子的安全还重要吗? 为了不耽误放学时间维护学校门前的交通,她把家里所有可以定时的闹钟、手机就连计算机都定了时,每次都是提前来到大门外,用扩音器喊:“为了您能快点接孩子,请各位家长往两边让一让”就这样,每次都是学生走完了,她才离校回家。

还有一次,她按时去执行交通岗任务,刚走到楼下,遇见一位退休教师,她说:“你成天累不累呀,又没人给你钱有时间自己在家歇会多好,管那么多干啥?”得到的回答是:“咱是一个退休教师,做这些不是应该做的,吗,这不是咱们应尽的义务吗?”每当领导对她表示感谢时,她总会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是一个教师的职责,也是咱自己家的事,不用客气!”还有人问:“是学校安排的吗?把你聘回来了吗?给开资吗?”得到的回答是:“这是我自愿的,也是一个教师 的自责所在,应尽的义务。”

退休后,她帮助的人有很多,期中有对三胞胎。“六.一” 时她给孩子们买了好吃的,让孩子们到超市取,孩子们过生日时,她买了衣 服裙子和娃娃玩具、生日蛋糕送到家。家长为这感动的流下了热泪。

几年前,在新疆遭受雪灾时,她儿子正由重病生活不能自理,他娘俩把工会给的困难补助钱捐出寄到北京红十字总会;汶川大地震时,她整天以泪洗面,不顾为儿子治病欠下的几万元外债,从工资中拿出300元钱,就在学校捐款的那天,悄悄去了工商行,把钱寄到了北京红十字总会,并在汇款单留言一栏写上:“汶川的孩子们,愿你们战胜困难,早日反校。”有人问:“一小那儿正捐款,还有录像,你上那捐多好,这样谁知道?”她却说:我做事不是想让别人知道图出名才捐的。

申老师早年在林场当老师时也同样关心学生,学生们头发长了,她自己买理发工具,学着给学生理发,手都磨出了水泡;有学生脚扎了不能来上课,她就去家里背,把自己孩子的衣服给困难学生穿;天冷了因父母有病没穿上棉裤的孩子们,她给做好送到家,给他们买学习用品。她从教40年,这样的事数也数不清。

上一篇:人事制度改革动员讲话--工商下一篇:《雪孩子》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