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扶贫办个人工作总结

2024-04-15

镇扶贫办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2篇)

篇1:镇扶贫办个人工作总结

凤屯镇扶贫办2009年终工作总结

一年来,扶贫办认真贯彻州、县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根据镇扶贫实际,以整村推进、产业开发、易地搬迁、社会帮扶、小额信贷等扶贫项目为重点,致力于全镇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为建设凤屯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全年扶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扶贫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省、州整村推进项目

今年向省、州申报整村推进项目9个,经过积极争取,省扶贫办同意实施省级整村推进项目9个,州级整村推进项目正在争取中。9个省级整村推进项目计划投资235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35万元,群众筹集100万元(含投工投劳折资)。现阶段,财政资金已到位60万元,其中已拨付37.5万元,第二批省级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已全面完成3个,第三批省级整村推进建设项目正在紧张有序的组织实施中。

(二)社会帮扶项目

一是成功举办了对口帮扶协作领导小组会议。通过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达到了汇报工作,展示成果、宣传凤屯的经济发展目标。-1-

二是2008年至2008年上半年实施的凤屯镇党员干部结对扶贫,帮扶贫困户74户,帮扶资金3700元。资助失学儿童15人,单位及个人捐款3000元。半年来各级投入科扶资金24500元,举办各类科技培训10余场,培训人员累计7500余人。

(三)信贷扶贫

一是强领导、提高认识,积极稳妥做好2008年到户贷款的收缴。我镇2008年计划任务100万元,发放贷款七个村委会,112个小组、521户农户。自从3月中下旬结合贷全调查工作开始,各村委会(信贷中心)就明确专人进行贷款收缴,目前已经全部还款。

二是明确目标,健全制度,精心做好2009政府贴息到户贷款的发放。一是健全工作制度,我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兼工作站长,财政所,扶贫办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确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二是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尽可能掌握各农户的家庭人员,收入及贷款用途等情况,排除属于民政救济和低保、信誉不好的农户;三是严格审批,快速有效做好政府贴息到户贷款发放工作。我镇坚持3至5户联保、各中心主任审批、信贷工作领导小组审议的程序进行。截止7月底,我镇对9个村委会进行发放贷款105个小组、526户农户、130万元。

三是突出重点,以有发展前景的村组为契机,树立建设好扶

贫到户贷款示范村。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减少了贫困人口。州扶贫办要求我县通过各种扶贫项目的实施,全年解决2000人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温饱不稳定人口1800人。通过努力,现已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1100人,巩固温饱不稳定人口1000人,到年底可以全面完成州下达的任务。

二是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观念。安居房的建设,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沼气池的建设,使群众用上了方便、快捷、卫生的沼气,能点灯,可煮饭,取代了传统灶台,减少对树木的砍伐,节省了劳力,保护了生态,改善了环境,解决了适龄儿童入学难和贫困地区群众看病难等问题,为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产业开发扶贫项目的实施,进一步调整了结构、优化了产业布局,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培植了优势产业、发展了特色经济。

四是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建设科技文化活动室,并充分利用,举办农村实用技术、精神文明建设培训班,加强了对广大群众进行新技术、新知识、新观念的教育,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了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扶贫项目和资金到位慢,影响了扶贫工程进度。省、州整村推进项目资金未到位,仅靠县、乡两级及群众筹资,困难较大,影响了项目进度。

二是帮扶项目实施难度大。由于群众生活困难,群众集资部分很难完成,资金缺口大,工程进度缓慢。

三是由于资金筹措困难,镇名特优农产品展销推介中心建设进展缓慢。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切实做好州级整村推进、易地搬迁项目、产业开发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我们将积极向省、州反映我镇的困难,同时做好项目的选址、可研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能在项目和资金上有一个新突破。

(二)扎实做好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整合力量,整合资金,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从基础设施、产业开发、村容建设、民主管理等方方面面着力。

(三)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加大项目督促检查力度,确保项目质量。资金使用严格实行报帐制,并请审计部门经常给予审计,坚决杜绝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发生违规现象。实行项目公告公示制,让群众参与监督,给予群众明白,干

部清白,确保项目得到群众的满意认可。

(四)加强与社会各界,争取得到更多更好的扶贫项目支持,为全镇的贫困地区群众服务。

凤屯镇扶贫办

二00九年十一月二日

篇2:镇扶贫办个人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区、**市、**市和全镇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定点扶贫驻村帮扶工作,结合扶贫开发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三五”扶贫攻坚计划,转移扶贫理念,创新扶贫方式,拓宽扶贫领域,突出扶贫重点,整合资源,扎实有效地做好扶贫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二、目标任务

扶贫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夯实基础、巩固温饱和谋求发展。围绕目标实现,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是:

(一)核准贫困群体、针对性帮扶

激发机关党员干部扶贫济困的热情,积极组织党员干部与驻点村贫困户结成对子,开展“1+1”包户扶贫,党员干部都要帮扶一名贫困户,尤其是贫困计生户都要得到帮扶,切实帮扶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着力帮助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给与必要的救济和救助,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让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二)协助搞好规划,实施扶贫开发

按照整村扶贫五年推进计划,大力协助挂点村、贫困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通路、通电、通电话和广播、解决学校危房、切实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建一个村级卫生所,文化活动室,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让定点扶贫村群众“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大力帮助定点扶贫村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几个有一定规模的扶贫主导产业;开展科技扶贫,壮大新生产业,推广新技术、新产业,使扶贫贫困村群众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民年平均收入有所提高。

(四)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

积极联系农、林、畜牧业、科技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村开展培训,送技术下乡,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基本掌握1门实用技术,实现自主创业,帮助有条件的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转移外出务工,提供就业和维权服务,积极做好定点扶贫村的“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工作,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培训一方,致富一方。

(五)加强组织建设

篇3:房镇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1. 加强组织领导, 为扶贫识别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做好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 我镇从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入手, 成立了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该工作的组织开展。召开了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动员及培训会议, 下发了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方案, 对精准识别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 明确包村机关干部作为联系人, 指导村书记、主任、会计等村两委成员具体抓、靠上抓, 形成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2. 严格标准程序, 确保群众知晓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一是严把标准。依据市和区扶贫标准, 通过入户调查和村民代表会议审议进行严格评定, 禁止暗箱操作、禁止拆户、分户, 确保不符合标准的坚决不入。二是严格程序。严把农户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告公示关, 确保该走的步骤一步不少, 应有的环节一项不落。三是公开透明。在广泛宣传, 确保群众知情权的基础上, 重点把握民主评议和公示两个环节, 并公布监督电话, 做到民主评议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公示公告按时如期进行, 整体工作公开透明。

3. 确保建档立卡, 贫困户信息录入准确到位。

认真扎实地开展贫困人口信息数据录入工作, 细化分解任务, 靠实工作责任。录入过程中严格落实“六签字”制度, 严把纸质档案和数据录入前后的审核关。同时按照“谁填写、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 明确填表人及各级审核人责任, 核准贫困户个人信息, 并进行数据审核, 加快工作进度, 全镇255户523人的数据信息录入工作按期完成。

4. 领导干部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

积极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帮扶责任制, 255名党员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对, 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行动, 整合各方面资源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问题。在精准帮扶开展过程中, 党员干部坚持经济帮扶与智力帮扶相结合, 一方面通过资金、政策、信息、技术扶持, 开发资源优势, 帮助贫困村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一方面积极协调推进挂包户所包村的道路、排水、路灯、文体广场、旱厕改造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全面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特别是对结对帮助的困难户, 定期走访慰问, 随时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5. 创建精准扶贫工作微信群, 搭建沟通与交流平台。

为快速了解扶贫工作推进情况, 反馈基层信息, 该镇创建了精准扶贫工作微信群, 覆盖全镇24个村, 包括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 便于及时发布通知、通报及相关信息, 方便相互交流, 节约工作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让精准扶贫的政策和信息能及时传播到每个角落。

6. 多渠道发展产业扶贫, 打造产业特色品牌, 实现农民增收。

一是实施了15个村的土地流转, 具备条件启动旧村改造。土地流转后, 全镇外出务工人数和务工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 收入渠道增多, 实现“三薪”:一方面, 使土地流出农户获得固定土地租金收入;另一方面, 利用农业园区就地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 引导剩余劳动力到园区打工, 半年的有效劳动时间, 使农户年均增加收入约6000-8000元。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加大了财政投资力度, 完善西北片区的道路、排水、路灯、文体广场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加强了硬化、亮化、净化、绿化、美化的“五化”建设, 使该区域的村民能够享受和城区、城郊新村基本一致的配套条件和生活便利水平。三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注重特色、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原则, 制定了发展规划, 确定以西北片区的东孙村、院上村、东平村、北黄村为主要旅游景区。房镇镇乡村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占地6285亩, 现已投资6000万元, 主要由9个生态园构成, 除了瑞泰园林、东孙庄园、西地园林、谷悦生态园等8个既有园区外, 镇党委政府还出资打造了四季风情园。在推进全面绿化的同时, 房镇镇注重提升村庄品质、突出片区特色, 以村民意愿为前提, 为每个村选定2至3类特色树种, 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格局。如东平村全部种植了北美海棠、冬青球, 为丰富园区景致、形成片区特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7. 发展各色产业, 多渠道精准扶贫。一是开展

篇4:岔上镇精准扶贫工作用数字说话

岔上镇位于陕西省吴堡县东北部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地处黄河之滨,全镇辖38个行政村,总面积80.6平方公里。全镇总户数3264户,总人口12129人。

王书记称,岔上镇建档立卡系统贫困户有1545户3457人,已脱贫824户1773人,未脱贫721户1684人。两线合一后,低保贫困户905户1011人(不包括低保死亡17人),五保户123人,孤儿14人,全部被纳入到精准扶贫系统。

同时,2015年实施产业扶贫174户510人,2015-2017年三年兜底扶贫人员413户729人,大学生资助25户70人,十五年义务教育151户227人,大病127户318人,慢性病146户356人,残疾264户781人,移民搬迁245户687人。

“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村民,我们以产业扶贫的方式对接帮扶,培养其自身的造血能力。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我们加大输血量,发放生活补助或者以其土地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帮助贫困村民脱贫。”王书记说。

篇5:XX镇扶贫工作总结

一、抓好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XX年,我镇重点抓了洼里高、南头、大宫、姬庄、前高5个贫困村的扶贫工作,这5个村都是典型的农业村,要想改变贫穷的面貌,首先要把这些村的基础设施建好,于是我们根据各村情况,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分别为洼里高村投资3万元新修柏油路300米,为大宫村投资3万元新修柏油路300米,投资4万元为南头村打深井1眼,投资3万元为姬庄村打井1眼。

二、项目建设方面。较好地完成了这5个村有周转棚、周转羊项目。我们首先对贫困村干部群众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贫困村群众对该项目认识不深,又缺乏技术。要想项目建设成功,必须先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提高群众的种养植技术,针对这种现状,我们一方面通过宣传发动,组织群众到外地进行了参观学习等形式,引导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科技致富意识;另一方面,积极聘请县农业局、畜牧局等技术人员到村讲课,进行现场指导,提高了群众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了群众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使该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全镇已发放周转羊332只,其中洼里高村112只,涉及28户,大宫村112只,涉及28户,南头68只,共17户,姬庄40只,共10户;全镇已建周转棚32个,其中前高20个,南头12个,均已通过验收。另外正在筹建的有大宫10个、前高15个、姬庄25个,将在05年开春动工。

篇6:镇扶贫工作经验材料

令人欢欣鼓舞,群众拍手叫好。这些都为我们乘势发展,率先富裕提供了难得机遇。振奋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了一个实现:随着税费全免,势必要引发原有的政府体制、工作机制、方式方法等一系列的变革和调整,政府的角色如何准确定位,职能如何更好更实地发挥,已经成为我们乡镇党委政府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新一届的镇党委政府及时审时度势,调整思路,更新观念,立足于以促进**先富为基础,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把扶贫工作做为强化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的切入点,牢牢地记在心里,抓在手上,怀着深厚的爱民热情,抱守在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充分发挥调动全镇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深化和创新扶贫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千方百计地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一、提高认识,明晰责任,增强推进扶贫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激励和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镇党委政府积极率领全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大力进行“两个文明”建设,镇域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然而正如百舸争流,免不了有几只小舟搁浅一样,截止2003年的我镇依然有5左右的农民还没有彻底摆脱贫困的窘境。这部分农民虽然所占人口比例很低,但却是最易引发矛盾,最需政府关怀,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最不相协调的群体。为了把扶贫这项工作做好,年初,我们组织党政班子成员在认真学习的上级下发的关于扶贫工作文件和入户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多次进行了座谈讨论,通过讨论使大家的思想趋于统一,充分认识到扶贫工作绝不是简单的施舍救济,更不是党委政府按部就班的一种形式,而是维护社会安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整体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对政府角色定位、提高政府服务能力、锻炼干部队伍、树立政府形象等方面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为此,我们党委坚持把扶贫工作做为一项艰巨而长期的政治任务来看待。首先,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分管领导、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扶贫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重点推进,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部分领导分工协调的组织领导体系。镇主要领导对扶贫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党委书记、镇长分别亲自为包扶的红光、林场两村的4个贫困户谋划了养猪、蔬菜大棚种植、外出打工的致富门路,并亲自为贫困户协调贷款、生产资料,带领贫困户外出选购良种,为全镇干部树立了表率。二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扶贫工作方案,完善各项奖惩措施,把扶贫工作纳入干部目标考核体系,为扶贫工作的运行畅通、协调、严密夯实了基矗三是明晰责任。在筹措规划,重点推进的基础上,开展结对子活动,要求副职以上领导每人包扶两个贫困户,一般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每人帮扶一个贫困户。按工作方案内容,切实开展帮扶工作,真正做到联户、联心、联责,扶贫、扶志、扶本。

二、深入实际,调查走访,做好扶贫到户的基础工作

为了防止扶贫到户走过场,搞花架子,我们党委政府下力气做好基础性工作。一是广泛发动。召开全镇结对子扶贫动员大会,对我镇的扶贫方案、主要措施、组织责任都做具体的说明和要求,然后,召开部分座谈,使大家明确工作责任目标,在思想上引发重视。二是确立对象。镇党委、政府确定干部包扶的主要对象是2003年底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并有一定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对贫困户分类排队,与民政救济对象区分开来,组织摸底,登记造册,统一安排帮扶对象。对帮扶对象实行“三优先”:优先扶持勤劳户,优先扶持军烈属户,优先扶持绩优学生户。三是确定目标。每个干部在与贫困户对接后,首先要深入实地调查研究,问贫情、知贫因、思富路,撰写专题调查报告,按照全镇扶贫工作总体目标,制订个人包扶目标,内容包括增产增收的主要项目和指标,并上报党委,通过审核后,做为工作考核评定的主要依据。四是加强检查督办。为确保扶贫到户的成效,镇党委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检查评比办法,采取定期听汇报、随时搞抽查、每季回访、年终总评定的办法,并wenmi114.com检查评比情况及时通报全镇。

三、活化形式、讲求实效,把扶贫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为了把扶贫这项真正做成我镇的“民心工程”、“富民工程”,我们党委在工作实施中十分注重引导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地把自己定位在服务人员的角度上,在工作进行中,一要认识高,二要感情深,三要路子对,四要作风实。要坚决摒弃扶贫就是救济的错误思想,在提高农民增收能力上下真功夫,做好“四个到户。

篇7:高家岭镇扶贫工作总结

2016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扶贫和移民办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仅仅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关键,精心谋划组织,明确责任目标,稳步推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在产业扶贫方面,成绩较为突出。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高家岭镇辖17个村委会,人口4.5万人;现有5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29户,贫困人口4553人,截至目前,仍有753户,2193人未脱贫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队伍建设。按照县办要求,完善镇扶贫工作站,做到了有专职分管领导、工作站长、微机管理员,安排了1间大厅集中办公。年初专题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工作,下发了《高家岭镇“十三五”脱贫规划》、《高家岭镇2016精准扶贫实施方案》、《高家岭镇2017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年扶贫工作和减贫工作计划、目标及思路举措,并落实了各项工作责任。同时,为贯彻落实好精准扶贫工作,及时调整扩充了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相应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同时对镇扶贫工作站人员分工进行了调整,目前我镇扶贫工作站有9人,其中站长一名,副站长三名,专职工作人员五人,并且设置了村级扶贫专干。

(二)加强信息采集,完善系统数据。我镇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信息采集工作,按照时间节点安排任务,对信息采集进行严格把关,将工作责任分解到位,由分管领导负总责,挂点班子负主要责任,各村支书负直接责任。同时,明确了镇扶贫工作站站负责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工作;安排四名机关干部为业务指导员,对各村信息采集工作进行实时指导;按照每采集1户补助10元的标准落实了工作经费。

(三)加强信息核查,甄别贫困对象。为把贫困对象找准、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一是开展建档立卡业务培训。对全体班子成员及机关干部、村支书、主任、文书进行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识别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二是逐户核查识别对象。按省办“回头看”要求,组建四个督查工作组,就扶贫对象识别是否精准、脱贫需求是否符合实际、指标数据是否准确全面,到村入户核查家庭及拆户并户情况,挤出水分,查漏补缺,确保不发生贫困对象错识、漏识、乱识问题。整改前,我镇共1386户4556人,通过核查,清退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228户,693人,新识别增加133户,482人,返贫增加7户,25人,并户清退163人,拆户补进411人,自然减少56人,自然增加16人。

(四)加强结对帮扶,健全帮扶队伍。广泛动员,积极配合,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一是落实精准扶贫工作责任,明确班子领导(村第一书记)对挂点村扶贫工作负领导责任,与村支书主任签订减贫责任状。二是落实了12支非贫困村帮扶工作队,实现了非贫困村结对全覆盖。三是充分发挥帮扶单位和党员干部力量。市县7家机关单位组建5支驻村工作队进驻我镇“十三五”贫困村开展工作,并派出120多名机关干部作为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按照县委结对帮扶“864”要求,我镇动员246名干部参与结对贫困户帮扶工作。

(五)加快项目推进,完善基础设施。2016年,我镇整村推进项目5个,总投资110万元,贫困村退出项目9个,总投资180万元;2017年,我镇村庄整治项目5个,总投资17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个,总投资220万元。目前,201614个项目已经全部竣工。2017,我镇村庄整治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经全面施工。

(六)大力发展产业,实施产业扶贫。2016年以来,高家岭镇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理念,以产业扶贫为主题,通过党支部产业引领,党员示范带动,民营企业帮扶等多项措施,不断探索创新建设、生产、分配模式,实现龙头企业、贫困户、村集体三方主体的资源整合、共建共享,进而努力探索形成政府搭台、龙头引领、利益联结、农民受益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扶贫模式。目前,全镇已建成产业专业合作社7个,吸收社员347人,其中贫困户116户283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带动2128名农民增收致富;全镇已形成上规模基地17个,完成600亩大棚蔬菜、200亩金银花、200亩食用菌、1000亩油桃、1000亩油茶等基地建设,同时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成立“龙岭小辣椒”、“佬表情”等品牌,“龙岭小辣椒、水果型黄瓜、佬表情香菇”等特色地方品种在省内外供不应求,在全县乃至全省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些产业都将成为群众脱贫致富路上不可缺少的“引擎”。

(七)积极落实“雨露计划”项目。2016年帮助5名贫困家庭学生申请“雨露计划”助学金1.5万元。

篇8:宜宾县合什镇:产业发展扶贫兴镇

“十二五”期间,合什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招商引企业入驻和扶持培育镇内本土企业,招商引资3.2亿元,现已到位资金9500万元。至2015年的三年内,全镇完成项目总投入8.6亿元,其中2015年完成3.9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200万元,较上年增长11%,工业增幅20.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900元,较上年增长13.8%,实现了镇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近年来,合什镇先后被省、市、县评为安全文明社区、生态乡镇、人民调解先进集体、发展十快乡镇、卫生场镇、四好领导班子、业绩综合考核一等奖……

这些荣誉的背后,合什镇党委、政府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近日,本刊记者走进合什镇对该镇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采访。

谋划城镇产业布局

合什镇地处边远,多年来因交通制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合什镇抓项目建设,精心实施。按照“四个一批” 的思想,全镇上下齐心协力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成立项目领导工作组和项目建设办公室,实行项目分工负责制,督办交账制,倒排工期制。强化沟通要素保障,全力促进项目实施。通过抓好一批项目,建成一批项目,使民生民本得到极大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优化,镇域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经济日益凸显。

2013-2015年,全镇项目总投入8.6亿元,重点项目133个,已完成建设项目96个,现在建项目37个,为招引外资投入加速镇域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已修订完善的2013-2030年全镇总规划布局,合什镇盘活存量土地,完善土地征收拍卖,新建逸湾苑、聚富园、北街商住楼、滨江新街等居民小区5万多平方米。

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是合什镇经济发展又一策略。

合什镇以招商整合民间资本投入越溪河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运作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滨江景观带,滨河广场、农贸市场等市政工程项目,2015年底,已完成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7000平方米的益馨民营医院大楼主体工程建设。

合什镇全力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园区和农产品交易中心道路、管网、专变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业强镇战略启动天祥、金光、越华三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面企业和雨禾蔬菜等本土企业进驻工业园区,进一步扩大产能和标准化生产。

招商引资投入3.2亿元,该镇建设万亩油用牡丹种植推广基地,并在工业园区建设精深加工厂。

以“公司+专合社+农户”形式大力发展山桐子产业,培育两大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为2020年前全面脱贫奔康发挥农村农业镇域经济发展主流产业作用。

美化百姓生活环境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交通的便捷与否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关键。

从2013年开始,合什镇把道路交通建设作为镇域经济发展重中之重。3年来,全镇共筹集资金6000万元,硬化改造运输道路125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投资600万元新建跨越溪河渡改桥两座;投资1300万元修建合什二桥和黄沙河大桥;全面完成通周边乡镇及荣县的道路硬化,实现了内外大畅通。

为给辖区老百姓干净生活环境和安全饮用水,投资560万元扩改合什场镇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及管线建设,彻底解决了场镇及周边人民群众的饮水问题;在上级项目扶持政策下,投资1600万元土地整理和400万元千亿斤粮食工程;投资2500万元实施镇内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在旧城改造方面,全镇排除危房5000多平方米,新建居民新街20000多平方米的同时新建环镇公路1000米,还整合资金600万元对街道进行黑化、亮化和绿化,投资300万元建8000平方米市民休闲广场等公益事业。

经过对城镇环境系列升级改造,合什镇旧貌换新颜。

全力推进精准扶贫

在精准扶贫和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合什镇党委政府利用争取的中央财政资金780万元修建了养老院,使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得到了社会高度赞誉。此外,镇里还投资1500万元建起了黄龙天祥、怡村美丽幸福新村,解决贫困群众居住问题;投资1000万元建设征远新村和山水牡丹园停车场、广场及风貌整治,为企业走向深入发展作好坚实后勤保障。

在关注下一代知识教育方面,镇党委、政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1100万元,修建初中教学综合楼,镇小少年宫、祝殿小学楼和幼儿园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了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在精准扶贫工作快速推进方面,全镇把发展油用牡丹和山桐子产业扶贫工作结合起来,由地方政府,市县帮扶单位、企业、贫困村签订“四方合作”“支部共建” 协议。农民以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家庭农场等方式(其中142户贫困家庭)参与油牡丹和山桐子种植,获取丰厚的产业回报。

采访中,合什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邹修建表示,未来将继续改善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力度,争取更多的落地大项目;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和推进速度,确保如期高质量建成并产生效益;做好项目包装和规划推介,以项目建设率先突破推动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篇9:某镇产业扶贫全年工作总结报告

xx 镇产业扶贫全年工作总结报告 为进一步深化产业扶贫工作,xx 镇按照市县有关产业扶贫文件精神,以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为核心,以菜单式到户项目为扶贫抓手,转变产业扶贫方式,不断加强农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产业扶贫开发力度,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 20XX 年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XX 年产业脱贫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菜单式项目到户实施情况。

结合 xx 县产业脱贫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巩固产业发展成效持续推进菜单式产业扶贫的意见》的精神,xx 镇菜单式产业到户项目发展 460 户,拨付资金 134241 万元。共计种植 43户核桃 134 亩,46 户花椒 267.7 亩,140 户荞麦 930 亩,4户苜蓿 37 亩,2 户药材 13 亩,15 户豆子 126 亩,25 户油菜85 亩,7 户胡麻 24 亩,1 户荏 1 亩,1 户高粱 2 亩,4 户烤烟 125 亩,26 户甜柿子 57 亩,16 户谷子 45 亩;104 户养殖牛 187 头,12 户猪 70 头,13 户羊 100 只,5 户奶山羊 56 只,6 户驴 9 头,6 户鸡 323 只,40 户中蜂 332 箱;发展旅游 1户。

2.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及收益情况。

20XX 年,我镇实施产业项目共 11 项目已全部竣工,拨付资金 346.2 万元。

庙坡村、权家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筹安排,统一种植烤烟示范基地,集体经营、管理、销售,技术指导。通过基地务工,生产销售等方式,收入 20 余万元,已为贫困户户均分红 500 元。

东坡村、庙坡村、白石村、权家下村、岐家塬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核桃园配套储水窖、太阳能杀虫灯基础设施,维修道路,多措并举提升果园质量,为贫困户提供便利。

东坡村、兰家堡村、庙坡村、韦家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购置拖拉机、旋耕机、微耕机、抓草机等农用机械,新建机械库。采取统一集中化管理,与周边村进行协作,不仅提高了机械耕作效率,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3.产业指导员工作情况 xx 镇要求产业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指导贫困户产业发展。其中,向贫困户宣讲产业扶贫政策 800 余次;指导贫困户科学选择产业 300 户;协调开展贫困户生产技术指导 600 余次;并建立了贫困户产业发展台账。xx 镇年中已召开半年工作例会,从听取工作汇报,交流工作经验中,探讨并改进指导了工作方法和措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4.产业扶贫整改问题落实情况

(1)集体经济薄弱,集体经济没有好的发展项目,单纯入股到关山草原旅游公司,年收益较低,且带动作用不明显。通过统一发展烤烟种植项目,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配套核桃园基础设施,带动贫困户积极管理果园,提升果园质量;积极发动群众种植苜蓿,集中化管理,扩宽了收益渠道。

(2)双百产业基地规模小,带动不明显,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大部分以务工和入股方式带动贫困户,带动户数少且不能达到持续增收的目的。通过对双百基地加强管理,进行星级评定,动态管理制度,20XX 年 xx 镇退出了 xx 县新明农牧专业合作社;通过入股分红,技术培训,宣讲等其他方式提高了贫困户参与度,完善了利益联结机制。

5.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运行及收益分红情况全镇 8。有针对性发展了 4 规模种植烤烟项目。

1.明确目标,狠抓落实 一是改善基础设施,结合 xx 镇果园现状,20XX 年 xx 镇为白石村、东坡村、权家下村、岐家塬村果园配套储水窖 95。通过完善果园基础设施条件,方便群众,提升果园质量,提升项目效益,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二是壮大集体经济,20XX 年 xx 镇为韦家堡饲草种植基地购置大型秸秆粉碎揉丝加工设备 1 台套(大型秸秆粉碎机(1000-500)、破碎机出料输送、揉丝粉碎机(9RSZ-15)、揉丝粉碎机出料输送);购置中首重工 926 抓草机 1 辆。通

篇10:镇扶贫办个人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镇的扶贫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扶贫办、下乡办等相关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本镇实际,因地制宜,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重要的位臵。全镇干部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就我镇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率先垂范、精心组织、全面落实扶贫措施,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工作。今年扶贫工作会议后,镇党委政府对我镇的扶贫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形成了以下堡镇党委书记孟兰生同志为组长、下堡镇镇长杜二牛同志为第一副组长、下堡镇政协主席刘健同志为常务副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工作小组,并以党委下发了2010年扶贫工作意见,期间多次召开了镇、村干部和各扶贫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扶贫工作会议进行贯彻落实,明确了今年的帮扶任务和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扶贫开发工作小组深入各贫困村指导扶贫工作,协调关系、牵线搭桥、部署力量、协调落实有关建设项目及资金。2010年,镇扶贫开发领导工作小组与各帮扶单位今年共落实帮扶 家,明确镇干帮扶 户,落实帮扶资金 万元。据统计今年被帮扶的 户中将有 户能够脱贫,约占80%。

二、组织培训、产业扶贫、突出重点、注重培养新型农民,进一步为下堡镇产业转型奠定坚实基础。我镇将贫困农户的教育培训贯穿于扶贫工作始终,逐步实现贫困农户从输血型扶持到造血型功能扶持转变。全年组织大学生村官深入贫困村组织农户进行培训18次,培训贫困农户357人次。扶贫培训的主要目的:一是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帮助贫困村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素质,进一步解决贫困村“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二是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聘请省农科院王贵教授来我镇举行科技讲座3次,围绕我镇主导产业、各贫困村的特色优势产业核桃产业进行开发,并组织贫困农户进行核桃树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等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当前林权改革,做好产业转型发展、核桃林基地建设、贫困农户三者之间的相互对接。大力发展核桃林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更要成为贫困农户长期稳定增收的重要来源。

三、结合实际、找准抓手、真情帮扶、加强扶贫项目设施,创建致富平台。在我镇2010年的扶贫工作中,感谢各帮扶单位各尽所能,努力为贫困村办实事。各帮扶单位认真调研,结合各贫困村的实际,联系本单位的特点和优势,抓好扶贫项目的实施,坚持把解决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作为帮扶的首要内容来解决,从支持、帮助贫困村修通村级公路、人畜饮水、通电、修建村级服务场所、教学楼、卫生室、图书室等问题入手,多方筹措资金,广泛宣传动员,解决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从而较快地提升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如市检察院、下堡镇党委政府积极和水峪煤矿协调,争取到相关单位的支持,投入 万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来胡家窑吃水难的问题; 局多渠道争取资金 多万元,帮助魏家沟村改扩建村委办公场所,解决了饮水安全保护设施、道路硬化等;市移动公司投资 万元为石相村建设了移动基站,解决石相村多年的通讯问题; 局帮观岭村贫困农户参加了大病合作医疗保险;广电站减免 村收取有线电视收视费等。

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主导产业规模小,市场化发育程度低。我镇乃至全市都处于转型期,新的产业规模还比较小,产业支撑力不强,拉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真正形成,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处于初级发育阶段。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需要扶贫开发工作的扶持。

篇11:@@镇2018年扶贫工作计划

(一)入户摸底调查(2018年4月底前)

由各村联系领导、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针对每户贫困户进行信息摸底,确保信息的完整、准确。重点摸底贫困户家中劳动力情况、外出务工情况、子女就学情况、疾病就医情况、主要收入来源情况等方面内容。

(二)数据清理、扶贫系统完善(2018年5月中旬前)根据摸底出来的信息,对不符合贫困户的进行统计,并注明不符合贫困户资格的原因;对符合贫困户资格的应做到“应纳尽纳”,将要纳入贫困人口的人员信息填写完整,同时督促村里召开评议会,所有的结果要公开、公示;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将贫困户信息及时的在贫困户系统中进行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及时(此项工作动态调整)。

(三)确定2018年脱贫人员名单、整村摘帽重点村(2018年5月底)

数据摸底、动态调整完后,将达到脱贫标准的人员名单确定为2018年脱贫户,并对其制定帮扶措施,算好收入账。对符合整村摘帽的重点村进行重点核查、确定。

(四)扶贫产业项目申报

1、召开各村工作队座谈会(原则上每半个月召开一次,有特殊情况再做另行安排),明确扶贫项目申报、启动必须经过镇相关领导确认同意。

2、镇直各部门单位、各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及帮扶干部,组织贫困户实施2018年度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在2018年11月底前,形成第一批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和个人典型。

3、在2018年11月前,由镇扶贫办、镇财政、帮扶责任人、县派工作队所及各村将2018年度产业扶持资金发放到位。

(五)基础设施建设

1、各村、驻村扶贫工作队迅速摸清贫困村的基础设施现状,确定2018年拟建的精准扶贫基础设施项目,并在2018年5月底前上报;

2、镇扶贫办、驻村工作队、各贫困村组织实施经审批后的2018年度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

3、在2018年11月前,做好迎接相关省市县检查准备。

(六)确定危房改造的户数(2018年五月底)针对入户调查摸底的信息,对无房户、危房户采取危房改造政策。要及时与镇危改办互通互联,明确2018年我镇危房改造的数量。

(七)抓教育培训促技能提升

1、各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及帮扶干部认真调查了解全镇贫困人口的培训意愿和子女就学情况,在2018年6月底前上报培训需求和就学情况,做好春季、秋季教育助学,雨露计划的工作(教育助学一年度共进行两次摸底:2018年6月底、2018年9月底)。

2、与镇劳动社保站联系,组织符合条件的贫困对象分期分批开展产业技能、职业技能培训。务必在2018年11月底前完成2018年度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培训任务。

(八)完善贫困户一户一档、镇级资料、村级资料(2018年10月底前)

(九)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迎检氛围,确保省、市迎检顺利过关(2018年11月底前)

篇12:镇扶贫办个人工作总结

关键词: 移民搬迁 扶贫 秦岭大巴山区

目前我国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要实现全部脱贫,任务难度可想而知。目前偏远山区农村的扶贫工作是脱贫攻坚工作中重点中的重点,本次调查报告以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高川镇秦岭大巴山脉贫困区为例,经走访调研、座谈了解的方式对扶贫前沿阵地观察,得到最新的扶贫信息。本文主要以移民搬迁这一扶贫主要方式展开叙述。

一、高川镇基本情况

(一)地理环境

高川镇位于西乡县东南部,距县城73公里,北与茶镇交界,东与马家湾乡接壤,南与五里坝镇、镇巴县相连,西与石泉县毗邻。下高川集镇是镇政府所在地,是高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设施便利,通信用电完善。

(二)经济模式

高川镇主导的经济模式以茶叶、生猪养殖、烤烟、劳务输出四个方面为主。

1.茶叶种植。高川镇地处高山,有连片的茶园,气候、光照条件适宜茶叶的生长。高川镇加大招商引资和融资力度,引进先进的茶叶生产和加工设备,提高茶叶技术加工水平。

2.生猪养殖。生猪养殖是高川镇的另一发展支柱,然而养猪并未形成规模,养猪的人较少,活猪卖给杀猪匠,供应镇上的村民食用。

3.烤烟种植。近几年政府在大力发展烤烟种植业,烤烟成为一条农民致富的切实可行的方式,高川镇成立烤烟新区,在各城镇烤烟种植中名列前茅。

4.劳务输出。高川镇作为全县劳务输出重点镇,输出至经济发达沿海地带及直辖市。由于经济不景气,国内的外贸加工等行业纷纷下滑,薪酬很低。

(三)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方面,从西乡县到茶镇的国道2006年开通,2011年修建茶镇到高川镇的公路,将来这条公路会加大加宽,公路修通了。近几年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形成了以高川集镇、八角楼居民点、下高川集镇为重点,以茶镇碾子亚路为主线,“三点一线”的小集镇框架,基本消除制约高川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争取筹措资金对薛河、红庙、五星便民桥进行了修复,解决了三村245户,632人的交通问题,完成了周家河饮水、五星大堰衬砌、集镇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沼气100口,小城镇集镇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

(四)灾后重建

2008年汶川地震,受地震影响,上高川受损严重,主要集中在红庙、老君、宝华、罗贯沟四个村。受政府重视,各村积极开展灾后自救、灾后重建,修建了一排排整齐的房屋,房屋外面也粉刷一新。全镇灾后重建292户,房屋638间,涉及1160人;维修房屋541户,房屋1131间、涉及1845人。经过几年的发展,至2016年,高川镇各村已经形成集镇式发展社区,高川镇的面貌也发生巨大的改变。

(五)人口分布

高川镇的整体人口情况,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是14672人,其中男性比例52%,女性比例48%,各年龄阶段,14岁以下男性占12%,女性占10%,14岁至65岁的男性占34%,女性占32%,65岁以上男性占5%,女性占4.6%。总体来看,男性比例超过女性比例,女性少产生很多问题,青壮年比例相对较高,以外出务工和求学、在家务农为主。

二、调研情况反馈

(一)走访移民搬迁村民

以高川镇大树村和五星村移民搬迁点为例,大树村原住在河道及山腰容易发生不安全事故的村民,全部集中安置在位于大树村道路两侧的新修建社区中。大树村民在2012年至2015年三年时间,通过外出务工挣钱、银行贷款的方式在道路旁新建了房屋。新建社区共集中村民30户,共168人。房屋为一层两间,有一个后院,院墙外是其他村民的田地。房子内部大部分没有装修,很少购置家具,经走访了解大部分村民不愿意购置家具的原因,其一是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其二是常年在外务工,家具使用率低。房子多半为自己外出务工多年的积蓄所买,家庭贫困者也有在银行贷款的。

(二)走访大树村党支部书记

在2016年2月16日走访找到了大树村党支部书记,了解了关于大树村乃至高川镇的一些移民搬迁及扶贫情况。近几年国家扶贫力度比较大,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农民从较偏远、道路不方便的山顶、山腰地点,搬到山下统一安置。总的说来,国家的政策是很好的,希望将农民集中在一起,脱贫致富。然而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农民可持续发展,挫伤农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如集中安置起来,吃喝问题怎么解决,土地远,怎么种粮食;无法发展养殖业,原有房屋废弃,买什么东西要去镇上买,没有经济收入;思想观念没有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也没改变;移民搬迁后垃圾多。

(三)走访大树村外出务工人员

除去社区村民劳务输出这一方式外,其他的如发展农业、副业显得苍白,务工常年在外,每年家里种地的人较少,因此发展农业不景气。另外还有其他几个方面因素,如地理环境原因、种地成本高、回报率低。每年水稻分两次种植,先培育种子,栽小秧,再栽大秧。一亩水稻的每年产量是1000斤稻谷左右,计算成本每亩1330元,而每亩收益卖谷子在1400元,卖成大米收益在1610元,还不算平时管理费用。从数据统计来说,种植水稻,确实不能赚钱。据分析,目前制约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方式有城乡二元结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较低、涉农经济体制改革,这里三者兼有。

三、思考及对策

陕南是国家集中连片的贫困重点地区,地处秦巴山区,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其地势复杂、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繁、经济发展不起来,贫困率较高。移民搬迁能够有效缓减迁出压力,降低贫困水平,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具有很大意义。移民与减贫的关系,不但决定移民工作的成效,还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精准扶贫,也是近几年扶贫工作采取的形式,要反复思考“贫困者贫困的原因是什么”、“贫困者通过扶贫得到了什么”、“贫困者通过什么方式致富”这样的问题,同时认识扶贫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一)建立贫困档案卡

目前党和国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从基层来说,国家的好政策落实到困难的村民还是很难,真正精准扶贫意味着扶贫的受益群体必须是那些真正的贫困户。要真正落实扶贫的名额缩减工作,当务之急是对贫困户建立档案卡。高川镇扶贫的具体情况,要落实到实处,找到源头。

(二)因地制宜搬迁

理论上移民搬迁对象要坚持“避灾优先、扶贫优先”,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出现搬富不搬穷的问题,能搬出去的都是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本,反而那些优先搬迁的村民却得不到搬迁,因此尽可能防止扶贫不走样,不要只注重搬迁的数量、速度,还要关注过程、质量和发生的问题。

陕南秦岭大巴山区的移民搬迁,从山上迁到山下,配套基础设施,是否就是扶贫,有待考量和研究。对于政府来说,搬迁责无旁贷,如果搬迁100户,每户的代价是10万元,那么搬迁的总成本就是1000万元,后期还应该有一系列的帮扶措施,而搬出后的村民未必满意。这种搬迁工作不同房地产开发拆迁,需要巨量的净投入。针对这种情况,或许更好的方式是不搬迁就不搬迁,因地制宜,如属于自然保护区或确实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就要搬迁。如果实行大规模移民搬迁,中国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多,安置是个大难题。山区新开田,代价高昂,地方的培育需要时日,所以在中国真正属于移民搬迁的只占一小部分。

在整个扶贫中,移民搬迁远非主体,应当综合思考,因地制宜,适合用什么方式就采用什么方式。

(三)改善山区基础设施

最重要的是,要改善山区基础设施,许多深山区,在公路修通后,凭借山区的物产和资源条件,迅速变富的例子多的是。这些年,西南地区几次大旱,靠新建的公路和乡村公路和便道,山区的农民用打工挣钱的上千辆摩托,一边挂一支水桶,在运水上起了关键性的大作用。绝大多数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并不是不创造生存条件,靠建小水塘、小水窖,在几乎完全裸露的石山上,一个村造出上千亩、几百亩良田,大大改变生存条件的例子比比皆是。贵州苗岭主峰的雷公山海拔1700多米高处的脚尧村,几乎没有什么水田,是苗岭海拔最高的村,这个村靠种茶叶等由穷变富,每到采茶忙时,山下的人还要到山上去打工。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村取水点太远,为一个村通电成本太高,即创造生存条件不如搬迁为好,才适宜搬迁,准确地说,搬迁是不得已才为之的方案。现在的村里,大批人员尤其是年轻人出去打工,客观上减轻了山区扶贫的压力。

(四)政府加强带动引领

扶贫工作不是一时就能产生较大的转变,当前的扶贫工作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上级政府在审批重大项目时应重点向贫困地区靠拢,使得贫困户真正受益。扶贫工作如果只指望贫困者自己发展脱贫致富是不现实的,贫困户受到资金、观念或者惰性的因素。要使他们摆脱贫困,需要加强指导和带动。带动和引领不是一对一的指导带动,而是通过村干部或者致富能手发挥率先垂范作用才行,将贫困户的脱贫需求、致富能手的发展需求和政府的领导支持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行。然而各方面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使得这三者不能恰到好处地结合,致富能手如果要壮大自己,肯定需要政府的帮助和群众的加入,但是致富能手眼光的局限性,会不会利益独享,是问题所在。当然,贫困户受落后观念的影响,生产经营的被动,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是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如果自我意识太强、不服从管理,也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另外,政府的项目帮扶有可能会浮于表面,不够深入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强行完成任务,也是需要克服的方面。

参考文献:

[1]冯明放,彭洁.浅析陕南移民搬迁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J].特区经济,2012.10.

[2]左停,杨雨鑫,钟玲.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J].贵州社会科学,2015.8.

上一篇:西铁村社区法制教育工作计划下一篇:两水中心小学2013年秋季学期德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