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2008制药

2024-05-05

制药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2008制药(共9篇)

篇1:制药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2008制药

《制药机械与设备》 课程设计指导书

适用专业:

制药工程

课程代码:

7403580

学时:

2周学分:

编写单位:

生物工程学院 编写人:

李玲 审核人:

何宇新 审批人:

何宇新

批准时间:2011年 05 月 30 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制药机械与设备课程设计》是在学习了《制药机械与设备》课程基础上,为培养学生动力能力和设计能力而设置的一个实践性、总结性和综合性的教学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所要求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符合GMP要求的整体工程理念,从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以及环境保护的可行性几个方面树立下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设备计算和选型、车间布置设计等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制药厂(车间)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组织形式

课程设计采用集中安排,集中讲解,分组定点完成,指导教师每天定点指导,适当集中的组织形式。

三、课程设计步骤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以复方氨基酸输液作为设计对象,对产品生产工艺、车间布局等进行设计,对设备进行选型和台数计算。其设计步骤如下:

1、查阅资料

2、制定产品方案

3、产品处方设计及投料量计算

4、产品工艺流程设计

5、设备选型与计算

6、车间工艺物料流程设计

7、设备工艺流程设计

8、产品车间布局设计

四、课程设计要点

根据给定的产品生产规模,完成产品的相关设计,包括以下几点:

1、根据产量和成品率计算投料量;

2、根据产量和生产规模选择设备型号并计算设备数量,设备选择应包括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主要技术参数、配套电机、外形尺寸、重量、主要材质;

3、拟定产品的加工工艺流程,详细阐述工艺要点,绘制产品工艺流程框图,尽量考虑采用能使物料和能量有高利用率的连续过程,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

4、绘制设备工艺流程图;

5、根据车间内物料组成和物料量的变化,绘制车间工艺物料流程图;

6、根据GMP要求对产品生产车间进行设计并绘制生产车间布局图,包括确定车间各工序的洁净等级,生产工序、生产辅助力设施的平面布置,设备的平面布置,通道系统、物料运输设计。

五、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资料查询

2天

课程设计方案设计

1天

课程设计内容撰写及图纸绘制

5天 提交设计及答辩

2天

六、主要技术的案例分析

以年产1.97×106瓶复方氨基酸输液的投料量计算及设备选择为例进行说明:

产品的年产量为1.97×106瓶,成品规格:250ml/瓶,过滤操作损耗0.2%,灌封操作损耗0.9%,灭菌操作损耗0.3%,灯检不合格率为0.1%。每年生产200天,生产10个月,7,8月停产,每月生产20天,每天1个班(8小时),每个工作日内注射液清洗、灌装、封口生产设备工作时间为3h,灭菌设备工作时间为4h,工作周期为2h,灯检设备工作时间2h,贴签设备工作时间3h。

1、投料量计算

(1)年实际投料量的计算: 年理论产量为1.97×106瓶,生产工艺流程中损耗量为0.2%+0.9%+0.3%+0.1%=1.5% 故实际投料量为: 1.97×106 ÷(1-1.5%)=2×106 瓶。

(2)班产量计算:根据所提供的条件,每年生产200天,生产10个月,7,8月停产,每月生产20天,每天1个班(8小时)。故班产量为:2×106 瓶÷200=1×104瓶

(3)班投料量的计算:根据任务书中所提供的处方,选择其中部分组分进行举例。

L-赖氨酸盐酸盐的投料量计算:1000mL复方氨基酸输液中含L-赖氨酸盐酸盐19.2g 班产量为1×104瓶,共计2.5×106 mL。

故L-赖氨酸盐酸盐的投料量为:2.5×106÷1000×19.2=4.8kg 亚硫酸氢钠的投料量计算: 1000mL复方氨基酸输液中含亚硫酸氢钠0.5g 班产量为1×104瓶,共计2.5×106 mL。

故亚硫酸氢钠的投料量为:2.5×106÷1000×0.5=1.25kg

2、设备选型及计算:

以灭菌设备的选型及台数计算为例:(1)灭菌设备型号选择:

选择灭菌设备型号规格:MSRS 2880 主要技术参数:

生产能力:2880瓶/柜 有效容积(m3): 8.4 柜室长度(mm):3300 蒸汽消量(kg/柜): 720 蒸汽压力(MPa):0.4 压缩气耗量(m3):24 电功率(kw):15 设计压力(Mpa):0.25 设计温度(℃):150 重量(kg): 10464 主要材质:不锈钢

外形尺寸L×W×H :3800×3200×2400(2)灭菌设备台数计算:

已知灭菌设备工作时间为4h,工作周期为2h,即灭菌设备每班工作2次,每次灭菌时间为2小时。

故上述灭菌设备每班能灭菌的输液量为2×2880瓶=5760瓶 每班生产量为1×104瓶,则所需的灭菌设备的台数为: 1×104÷5760=1.736台 故上述灭菌设备应选2台。

七、成绩评定标准

课程设计指导教师成绩评定标准 项目

分值

优秀

(100≥x≥90)良好

(90>x≥80)中等

(80>x≥70)

及格

(70>x≥60)

不及格(x<60)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认真,科学作风严谨,严格保证设计时间并按任务书中规定的进度开展各项工作

学习态度比较认真,科学作风良好,能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

学习态度尚好,遵守组织纪律,基本保证设计时间,按期完成各项工作

学习态度尚可,能遵守组织纪律,能按期完成任务

学习马虎,纪律涣散,工作作风不严谨,不能保证设计时间和进度

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

设计合理、理论分析与计算正确,实验数据准确,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经济分析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强、引用合理、调查调研非常合理、可信

设计合理、理论分析与计算正确,实验数据比较准确,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经济分析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文献引用、调查调研比较合理、可信

设计合理,理论分析与计算基本正确,实验数据比较准确,有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主要文献引用、调查调研比较可信

设计基本合理,理论分析与计算无大错,实验数据无大错

设计不合理,理论分析与计算有原则错误,实验数据不可靠,实际动手能力差,文献引用、调查调研有较大的问题

创新

有重大改进或独特见解,有一定实用价值

有较大改进或新颖的见解,实用性尚可

有一定改进或新的见解

有一定见解

观念陈旧

论文(计算书、图纸)撰写质量

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层次清晰,语言准确,文字流畅,完全符合规范化要求,书写工整或用计算机打印成文;图纸非常工整、清晰

结构合理,符合逻辑,文章层次分明,语言准确,文字流畅,符合规范化要求,书写工整或用计算机打印成文;图纸工整、清晰

结构合理,层次较为分明,文理通顺,基本达到规范化要求,书写比较工整;图纸比较工整、清晰

结构基本合理,逻辑基本清楚,文字尚通顺,勉强达到规范化要求;图纸比较工整

内容空泛,结构混乱,文字表达不清,错别字较多,达不到规范化要求;图纸不工整或不清晰

八、推荐参考资料

1、《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张绪峤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2、《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张洪斌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中国制药装备大全》张日华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4、《药剂学》,屠锡德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张珩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篇2:制药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2008制药

14.请简述湿法制粒原理和液体架桥原理,并写出从液体架桥到固体架桥的三种过渡剂式

湿法制粒原理:首先是粘合剂中的液体将药物粉粒表面润湿,使粉粒间产生粘着力,然后在液体架桥与外加机械力的作用下制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颗粒的方法,经干燥后最终以固体桥的形式固结。

液体架桥原理:当把液体加入粉末中时,液体加入量不同,液体在粉末颗粒间存在的状态不同,产生不同的作用力 三种过渡剂式:部分溶解和固化;黏合剂的固结;药物溶

质的析出

15.喷雾制粒法的特点

A.由液体直接得到粉状固体颗粒;B.热风温度高,而且雾滴比表面积大,干燥速度非常快,物料的受热时间极短,干燥物料的温度相对低,适合于处理热敏性物料;C.粒子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分散性、流动性D.设备高大、气化大量液体,因此设备费用高,能量消耗大、操作费用高;E.黏性较大料液易粘壁而使使用受到限制,需用特殊喷雾干燥设备

16.膜分离过程

反渗透—静压力—海水和苦咸水的淡化;超滤—静压力—蛋白质、多肽和多糖的回收和浓缩;电渗析—电位差—脱盐、氨基酸和有机酸的分离;气体膜分离—蒸汽分压—氢的分离,空气中氧和氮的分离;渗透汽化—蒸汽分压—有机溶剂和水的分离,共沸物的分离;渗析—浓度差—人制作工肾;微滤—静压力—除菌。

17.洁净室所需的风量应该满足哪些方面的需求

作业人员健康所需新鲜空气量;补充各排风系统的排风所需新风量;维持静压差所需的补充风量。

18.洁净室气流组织形式主要分为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非单向流:造价和运行费用比单向流低很多,但无法满足较严的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单向流:将室内的尘粒和细菌在未向室内扩散之前就被驱赶室外;洁净空气对污染源有隔离作用,阻止尘粒和细菌等污染源向室内扩散或与物料、产品和设备相接触;能保证洁净室达到高级别的洁净度要求(100)。

混合流:在需要空气洁净度严格的区域采用局部单向流流型,而其他则为非单向流流型。19.真空冷冻干燥的特点;

A.物料处于冷冻状态下干燥,水分以冰的状态直接升华为水蒸气,而物料的物理结构和分子结构变化极小;B.物料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干燥操作,使物料中热敏性成分仍然保留不变,保持物料原有的色、香、味及生物活性;C.因为干燥后的物料在被除去水分后其组织的多孔性能不变,故若添加水,即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干燥前的状态;D.因干燥后物料的残存水分很低,若防湿包装良好,可以在常温条件下长期储存。

20.自吸式发酵罐的优点与不足

A.不必配备空气压缩机及其附属设备,节约设备投资,减少厂房面积;B.溶氧速率高,溶氧效率高,能耗较低;C.用于酵母生产和醋酸发酵具有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的特点;D.易产生杂菌污染,必须配备低阻力损失的高效空气过滤系统。

21.机械搅拌式发酵罐的结构

罐体、搅拌混合装置、传热装置、通气装置、消泡装置 22.制粒的目的及方法

目的:改善流动性;防止各成分的离析;防止粉尘飞扬及器壁的黏附;调整松密度,改善溶解性能;改善片剂生产中压力的均匀传递;便于服用,携带方便,提高商品价值。方法: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喷雾制粒 23.混合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

A.根据过程的要求进行选型a.产品的纯净度b.密闭性c.粉碎作用d.温升问题e.磨损问题f.混合湿粉料g.连续操作B.根据混合物的质量要求选型C.根据混合费用选型a.投资折旧;b.能量消耗;c.劳动工资:降低劳动含量的措施之一是降低混合循环的操作效率,即适当增加混合器的安装容量;第二是采用连续化混合操作。24.振动磨的特点 研磨效率高;研磨成品粒径细;可以实现研磨工序连续化;粉碎温度易调节;外形尺寸比球磨机小,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维持管理容易。噪声大,需要采取隔音和消音等措施。

25.球磨机的特点

优点:适应性强,生产能力大;破碎比大,粉碎物细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操作方式灵活,既可以干法也可湿法作业;系统封闭,可达到无菌要求;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易于维修。

缺点:工作效率低,单位产量能耗大;机体笨重,噪声较大;需配置昂贵的大型减速装置。26.抑制离析的方法 A.改进配料方法,使物性相差小B.在干物料中加入适量液体以使物体得到润湿,从而降低其流动性有利于混合C.改进加料时粒子层的重叠方式,使下层粒子向上移动,上层粒子向下移动D.对易成块的物料在混合器内加装破碎装置或增设径向混合措施E.降低真空度或破碎程度,减少粉尘量

27.设计中期工作阶段

三阶段: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两阶段: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28.工艺流程设计的任务

确定流程的组成;确定载能介质的技术规格和流向;确定生产控制方法;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确定三废的治理方法;绘制工艺流程图;编写工艺操作方法 29.工艺流程设计的成果

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操作说明;

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阶段的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管道仪表流程图PID)

30.工艺流程的完善和简化

安全阀:在蒸汽加热夹套、压缩气体储罐等有压设备上 爆破片:在容器或管道压力突然升高但未引起爆炸前先行破裂的安全泄压装置

溢流管:用泵从底层向高层运输时,避免物料过满造成危险和物料的损失

事故储槽:强放热反应

阻火器:低沸点易燃液体储槽上部 水斗:发生断水可停止设备运转 泄水装置:设备最底部

31.物料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A.收集与计算所必需的基本数据B.列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主反应和副反应C.根据给定条件画出流程简图D.选择物料计算基准:时间基准;质量基准;体积基准;干湿基准E.列出物料平衡表F.绘制物料流程框图 32.热量平衡方程式

Q1—物料带入设备的热量;Q2—加热剂或冷却剂传给设备或所处理物料的热量;Q3—过程热效应;Q4—物料离开设备所带走的热量;Q5—加热或冷却设备所消耗的设备;Q6—设备向环境散失的热量 33.单元设备热量衡算的步骤

A.明确衡算对象,划定衡算范围,绘制设备的热平衡图;B.搜集有关数据C.选择计算衡算:计算基准包括数量上和相态(基准态)两方面D.计算各种形式热量的值E.列热量平衡表F.求出加热剂或冷却剂等载能介质的用量G.求出每吨产品的动力消耗定额、每小时最大用量以及每天用量和年消耗量

34.设备设计与选型的原则

满足工艺要求;满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有关设备选型、选材的要求(最基本原则);设备要成熟可靠;要满足设备结构上的要求;要考虑技术经济指标。35.设备设计条件单

设备示意图;技术特性指标;管口表;设备的名称、作用和使用场所;其他特殊要求 36.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A.生产性质相近的车间或生产联系较密切的车间,要相互靠近布置或集中布置;B.主要生产区应布置在厂区中心,辅助车间布置在它的附近;C.动力设施应接近负荷中心或负荷量大的车间;锅炉房对环境有污染的车间宜布置在下风侧;D.布置生产厂房时,应避免生产时污染,原料药生产区应布置在下风侧;E.运输量大的车间、库房等,宜布置在主干道和货运出入口附近,尽量避免人流与物流交叉;F.行政生活区应处于主导风向的上风侧并与生产区保持一段距离;G.危险品应布置在厂区的安全地带;H.动物房应布置在僻静处,并有专用的排污及空调设备。37.设备布置的基本要求

篇3:制药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2008制药

关键词: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化学、药学和工程学的学科基础、制药工程专业知识、从事药品及其他化学品的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力,在工程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开发型和技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根据我国制药行业的质量管理要求、工程技术特点以及国际化进展,需要对制药工程专业教育理念、人才培养训练过程进行创新性构思与设计。 《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这门课程内涵广泛,涵盖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等工程技术知识,是我国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教学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课程总体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结合现代制药企业的制药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要求,依据制药工程技术本身的特点,阐明制药设备基本理论和制药车间工艺设计基本知识,培养出具备药品开发基本知识,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经济观念和环保意识的高级制药工程人才。随着制药行业的不断发展、《药品生产管理规范》( GMP) 的更新、制药工程人才国际化要求,《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有待于更新和提高。

1 现状分析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化学、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专业。本专业名称1998年正式出现在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原来的化工大类,改名为化工与制药大类。从1999 年起,全国正式开始招收制药工程本科生。从专业面讲,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它涉及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及它们的制剂,具有学科间高度交叉、技术和知识高度密集、发展十分迅速的特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更需侧重工艺设计、制药设备研究、生产车间布置、自动化控制等方面能力的培训和学习,既要保持药学特色,又要突出工程性质[1 - 2]。目前,我国制药工程本科教育处于发展阶段,其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设也多处于摸索、改进和逐渐完善的阶段,国内外都没有一个很明确的限定范围[3 - 4]。

我国医药行业已进入技术创新时代,对于制药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产品、工艺及设备的更新改造、GMP设计和验证、生产管理等各方面知识。而只懂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知识的药学类人才和只懂得工程设计的工程类人才,都无法满足现代制药工业的要求。为适应世界医药产业的发展潮流,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应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优秀的综合素质、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全国各院校在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建设和培养模式,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建立了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但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的发展,以及新的GMP、GCP、GLP 、GSP和ISO等管理规范的实施,对制药行业的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他们掌握新理论和新技术,并应用于探索新工艺、新路线和新剂型,提高国际竞争力和自我创新能力[5]。目前国内学者针对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都进行了改革与研究[6 - 8],而对 《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这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研究得较少。因此对 《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手段到配套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研究,对完善课程的教学目标、构建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提高任课教师自身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高校在 《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9 - 10]:

( 1) 教学内容陈旧: 随着制药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药品生产管理规范》( GMP) 的修订,制药新设备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另外教学内容往往与生产实际、科研创新脱节。

( 2) 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手段不新,学生主动性发挥不够: 制药工程具有技术性强、经济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教学中没有突破传统模式,学生感性认识不足,对工程的新技术、新设备等信息掌握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有效发挥。所以,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拓宽学习思路和提高创造能力,对学生素质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3) 教学经费和教学条件不足: 近几年,许多学校虽然加大了对教学的投入,但仍然不能满足教学实际的需求,存在着实习场地缺乏,试验条件欠缺,设计资料、设计软件不全等问题。

( 4) 师资力量薄弱: 制药工程专业是药学与工程交叉发展的应用学科,既要有药学的特色,又要凸显工程性质的特点。而对于很多新开设该专业的学校,缺少这类既具有制药知识、又会工程技术、还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的教师,使得制药工程专业的教育未能凸显工程性质,往往局限于药物合成、生物制药、药物成分分析、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药物的药效、药物剂型等方面的研究。

综上所述,构建系统科学的 《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教学体系对于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国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本论文的研究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1) 以符合GMP工程设计理念为基础、构建与时俱进的课程教学内容; ( 2) 与实际生产技术联系密切,将 “大工程”观念引入制药工程教学中来; ( 3) 教学手段的综合利用; (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 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

结合我国制药工程本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以及医药行业发展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进行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探讨与实践,构建新的制药工程专业 《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具体改革与实践研究内容如下,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1) 教学内容整合与更新,构建与时俱进的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以制药过程关键设备和符合GMP工程设计理念为基础。《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课程涉及工程制图、化工原理、制药工艺学、仪表与自动化等多门工程学科知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核心专业课程,理论课学时数为48 学时。为了在较少学时内对制药工业设备和工程设计知识有全面清晰的认识与了解,首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点突出制药工艺过程关键设备及工程设计知识,形成以原料药生产设备、制剂生产设备和制药工程设计三大板块有机结合的教学内容。

随着中国加入WTO及GMP,GSP,GCP,GLP,GAP等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要求制药工程人才即懂得生产工艺、药物制剂知识,还需懂得现代制药工程技术。随着制药工程的国际化,要求专业人员及时更新设计观念、设计方法和科技知识,同时更要求课程教师根据行业内工程的发展,对教学计划和内容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

( 2) 引入GMP理念,强化药品生产管理意识

药品生产管理规范(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简称GMP) 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原料药生产、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医药产品品种多、更新快,产量差别悬殊,药品生产的路线也是日新月异。因此,制药车间设计的水平和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的课程中制药车间工艺设计部分内容已经落后于制药工业的发展,有些已经被淘汰或不符合GMP的要求。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将GMP的理念引入到课程中,让学生逐渐强化GMP的概念,认识到符合GMP要求是制药工业的准则。

( 3) 与实际生产技术联系密切,将 “大工程”观念引入制药工程教学中来

“大工程”观课程体系的 “工程”指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学环节,即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环节等课程。而高等工程教育的本质特征则由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构成。课程根据培养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逐步形成制药工程课程体系。该体系结构为: 认识实习( 实践教学) - 课堂理论教学- 生产实习( 实践教学) -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课程完成后的总结性教学) ,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工程设计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 4) 教学手段的综合利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制药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并涉及大量的制药生产设备的相关知识。学生此前从未接触过药品生产,文字性质的描述或者图示的方法不能有效地提供工程信息,学生对工程设备的操作状态及结构没有直观的认识。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屏幕上,可以最大限度弥补学生工程观念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购买制药设备教学仿真动画软件,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将设备平面图和仿真教学动画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这样两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把以往单一了解设备原理扩展到既了解设备原理,同时又熟悉设备的运行过程,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设备深入的了解,并使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 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教师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工科教师亦是如此,即使是 “985 工程”、 “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工科教师,他们虽然学历高、学术能力强,但最缺乏的依旧是工程实践的知识、经验和素养。制药工程专业各高校教师队伍主要由药学、有机化学专业师资转化而来、课程体系在提高工程训练能力上面临诸多限制,这些影响了我们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随着新版GMP的颁布,制药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国际化、差别化,需要更多既具有课堂理论教学能力,也具有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的 “双师型”师资,所以应该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

3 结语

篇4:浅谈《制药工程与设备》课程教学

【关键词】制药工程与设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医疗器械、药用辅料和包装材料、制药设备等。加强新型药用辅料、包装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高药品质量,改善药品性能,保障用药安全。提高制药设备生产水平,鼓励符合GMP要求的新型制药设备的开发与生产,为提高药品生产水平提供支持。在新的形势下,将制药技术与制药设备、GMP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与教学已经成为制药工程专业的新任务。

药品生产企业为进行生产所采用的各种机器设备统称为制药设备,包括制药设备和非制药专用的其他设备。《制药工程与设备》是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主要研究我国制药行业在工业化大生产中常用的单元操作及其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主要技术参数等。通过学习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制药单元操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事该课程教学6年来,在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体系方面积累了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

一、整合课程内容

1. 去粗取精,讲解典型设备,适当补充新型设备

我校制药工程与设备课程是面向本科毕业生开设,总共40学时,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笔者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用设备进行讲解,比如粉碎与分级设备、混合与制粒设备、蒸发与结晶设备等,还适当补充新型的制药设备,如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膜分离设备等,努力把最精华的知识教授给学生。

2. 结合工艺介绍设备,使理论知识更加系统化

教材中设备类型较为陈旧,制剂专用设备的内容较分散、针对性不强。学生把课程中学到的设备都看成单个的个体,不能和工艺有机结合起来,而且课本上的设备不够直观,学生缺乏想象力,到工作岗位后对于已经学过的设备仍然不认识、不会使用。笔者到企业调研,把课本理论知识和岗位(群)的要求紧密联系起来,针对典型剂型(如片剂、注射剂等)工艺介绍每一个单元操作所使用的设备,使理论知识更加系统化,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3. 增加常用药物分析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知识,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虽然学生在大二时就已经学习过《仪器分析》课程,但由于实践机会少,有些已经实习或工作的学生,在用人单位被分配到QC岗位工作后,反映不会使用和维护UV、HPLC等常用的药物分析仪器。笔者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了UV、HPLC等常用药物分析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知识,使学生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岗位(群)的实际工作需要。

二、改进教学方法

1. 采用直观式教学法,展示制药设备的实物或模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

课本上的图形极为抽象,且我校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对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等缺乏想象力。没有开设实践课,缺乏实物,达不到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够使用和维修、维护常用制药设备的要求。笔者借助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资源,下载制作了多种设备的实物图和工作原理示意图,以便于将设备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此外,学校也购买了一些设备模型,如精馏塔等。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展示一些实物或模型,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增加了感性认知。讲解时先以圖片介绍外观,用flash动画演示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并展示与企业合作录制的视频,配上文字和解说,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2. 采用情境式教学法,结合实习实训,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采用情境式教学法,将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制药车间实地考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我系目前已经和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马应龙药业集团、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湖北省大型医药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依托校企合作共建,我系组织学生到医药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实行校内和企业双导师制,一方面派遣我系专任教师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业实践丰富的各级各类工程师或企业管理人员担任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和维护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课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设备问题。

3. 开展第二课堂学习,让学生撰写综述,使其了解设备的最新研究现状

以往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大胆开展第二课堂学习,通过项目导向式教学,布置学生撰写制药设备的最新研究现状综述,要求学生自行查阅和整理资料,并对同类设备进行归纳总结,同时让学生了解现有设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设想,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撰写综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为后续的考核体系改革奠定了基础。学生普遍反映,撰写综述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了解了很多新型设备,对课程有了更深的认识。

4.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以实践促教学,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笔者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我校工作,没有到企业就职的经验,仅靠学生时代知识背景和工作后自学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课程教授的需要。针对知识老化问题,笔者借助“湖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项目”,去企业挂职锻炼,达到以实践促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三、增设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知识过程和综合应用能力形成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是改进课程考核的重要措施。

开展第二课堂学习,采取项目导向式教学,增设过程性考核,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使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自己都有了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具有主动学习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适应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需要。

四、结语

通过6年的课程教学,笔者认为,开展第二课堂学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大量新型制药设备资料,归纳总结,撰写综述,不仅扩大了视野,锻炼了写作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论文规范撰写奠定基础,而且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我校“以学生为本,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朱宏吉,张明贤.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

[2] 石晓梅.浅谈过程性考核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 154-155

基金项目:2013年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市教育局2013115),2013年校本教学研究项目(2013JZ04),2012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项目(XD2012501)

篇5:制药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2008制药

一、题目: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初步设计

二、班级:09化学制药

三、时间:2011.11.14——2011.11.18(第12周)

四、指导教师:刘文彦

五、内容与要求:

(一)内容:

1.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概述;

2.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流程的选择说明(生产路线的确定); 3.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框图); 4.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过程说明;

5.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过程的初步设计(配料比、主要设备介绍、管道设计、操作步骤等);

6.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GMP认证对厂房的要求;

(二)要求:

1.设计说明书不得少于3200字;

2.设计说明书用A4纸打印,附封面、目录装订;

3.设计说明书装订次序为:封面、目录、任务书、正文、评阅意见表、封底;

4.设计说明书于2010.11.18下午5:00交指导教师;

化工系 2011.11.9

《化学制药工艺实训》任务书

一、题目: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初步设计

二、班级:09化学制药

三、时间:2011.11.14——2011.11.18(第12周)

四、指导教师:刘文彦

五、内容与要求:

(一)内容:

1.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概述;

2.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流程的选择说明(生产路线的确定); 3.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框图); 4.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过程说明;

5.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过程的初步设计(配料比、主要设备介绍、管道设计、操作步骤等);

6.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GMP认证对厂房的要求;

(二)要求:

1.设计说明书不得少于3200字;

2.设计说明书用A4纸打印,附封面、目录装订;

3.设计说明书装订次序为:封面、目录、任务书、正文、评阅意见表、封底;

4.设计说明书于2010.11.18下午5:00交指导教师;

篇6:制药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2008制药

(一)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设计,一方面加深理解课堂上理论课程的学习内容,一方面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考虑工艺与设备结构的创新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同时针对制药设备的特殊性还要符合GMP规程。并可以熟练查阅国家技术规范、正确选用计算公式和数据处理,运用简洁的文字、图形和工程语言正确表述设计思想与结果。

(二)课程设计题目:

在以下两大类中任选一个题目进行设计。反应器与分离设备的工作体积不做具体要求,但若做放大设计要写明详细的放大流程。

1,反应器设计:可以选择生物反应器或化学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包括但不限于机械搅拌发酵罐、气升式发酵罐、动植物细胞培养反应器、固定化酶反应器等;

化学反应器,包括但不限于釜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塔式反应器、固定床或流化床反应器等。

2,制药分离设备

萃取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液液萃取设备、液固萃取设备、新型萃取设备(如超临界萃取设备、微波萃取设备、超声萃取设备、微流控芯片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等);

膜分离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管式膜组件、螺旋卷式膜组件、中空纤维膜式膜组件等,鼓励设计新型膜组件,特别是反应-分离一体式的新型膜反应器设备。

(三)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1,总体要求

课程设计内容为选定一种反应或分离设备,针对一定的工艺与产品进行设计,在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统一的技术规范与GMP规程对设备容积、尺寸、结构、动力消耗、换热设备及其他附属设备等做出计算与设计,1

编写完整的设计说明书,并手绘或AutoCAD绘制设备图纸,同时准备PPT对整体设计做口头说明,整体设计中至少要有一项创新。

2,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每组提交一份,图纸每人提交一份。第17周周三上课时提交。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如下几部分:

(1)封皮与目录: 封皮包括题目、组长与小组成员姓名(3人一组,选一名组长)、完成日期等信息,并编制目录。

(2)前言: 对所选题内容现有国内外研究情况做一概述,可以是对所选工艺采用的不同设备做一综述,也可针对所选设备类型的改良与应用方面做一简要综述。500-1000字。

(3)设计方案论述: 这一部分相当于一篇文章的摘要部分,要求对设计思路做一整体性的说明,着重对设计的创新点做出详细解说,字数不限。

(4)工艺选择:应明确设备担负的工艺操作任务和工作性质,即设计要有针对性,写明是针对哪种或哪一类反应或分离任务而设计。设备的生产能力不做统一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并在说明书中写明。

(5)工艺设计与计算

根据选定的方案和规定的任务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主体设备工艺尺寸计算和简单的机械设计计算,写明设计依据(物系数据,经验公式,国家标准等),并以列表形式汇总工艺计算结果。

以通气搅拌发酵罐为例,选定发酵产品,对生产过程特点做一简要说明(如需氧情况,搅拌情况,生产是否存在不同阶段需要分段控制等),明确生产量,确定工作压力,反应温度,选定反应器型式(如釜式),明确换热设备类型(小型设备一般用夹套,大中型设备用列管式换热器)等。然后列出各物系参数,进行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确定发酵罐工作体积与换热面积,供氧量等。

发酵罐具体结构和主要参数设计包括:

发酵罐的容积(考虑装填系数);

主要尺寸(高径比,封头体积等);

搅拌器类型与个数(如叶宽,叶距,底距,弧长,弯叶板厚度等);

换热面积和换热器排布,峰值时冷却水用量等;

搅拌轴功率与电机选择(有分段操作的列出各工段的计算过程);

通气量与通气管径;

辅助设备(挡板,空气分布器,人孔与手孔,各生物传感器布置与控制系统,包括温度、压力、液位控制、溶氧控制等)等;

确定发酵罐材质(写明选择依据,列出国家标准),壁厚,支座选择,接管管径等信息;

设备清洗与维护信息,如是否有原位清洗功能。

上述每一步计算都应列出详细的依据,如经验公式,手册数据或国家标准等,将结果列表展示。

(6)附所有符号的列表说明;

(7)所有设计要满足GMP要求,说明书内容是求完整、正确,文字表达简洁、清楚。每组还要在说明书后附上各组员的分工内容与工作量比例。

3,图纸

图纸全部使用A3纸,使用手工作图或AutoCAD制图,推荐使用AutoCAD制图。独特的细节设计可在总体设备图旁边单独附图。图纸表达是求规范、正确,严格按照工程制图的表达要求,图面整洁、清楚。

(四)创新点:

设计要求至少有一个创新点,以反应器为例,可以在搅拌桨上做改进,反应-分离等多过程耦合的新式反应器,也可是检测设备等附属设备上有所改进,或在清洗等辅助工段上有所创新,总之鼓励大家大胆的进行尝试,但要有详细的理论可行性论证,并要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五)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说明书质量,图纸质量,与口头论述三部分。说明书每组提交一份,图纸每人提交一份,第17周周三上课时提交,每组还要在说明书后附上各组员的分工内容与工作量比例,考核时一并考虑。

篇7:制药综合设计性实验指导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

指导教师:常相娜

2011年3月

化学制药综合实验实施方案

化学制药综合实验是依据药物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定,本实验内容涉及药物制剂专业多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包括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分析、药剂学、化学制药工艺学等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针对指导教师所下任务书,查找相关文献,对药物的合成路线、工艺条件、制剂形式及制备条件各方面的内容自行设计,可行性论证通过后,独立实施由原料到原料药,最后得到相应制剂的全过程。通过本次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综合文献的初步能力,在此基础上选择合成路线,拟定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从而加深对制药工程专业系统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的就业及学业深造奠定实践基础。

一、目的

化学制药综合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合成路线的设计、合成实验的操作、实验结果纯度和产率的分析鉴定、工艺条件考察及制剂的制备,学到一套系统、完整的对化学药物的合成路线、合成过程合理性、合成产物的分析鉴定的方法、工艺可行性及制剂的制备。并通过此项训练,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方案

1.设定目标:依据所给出的药物的初步合成方案结合查阅的资料及常用临床化学药物的合成方法来设计具体药物合成步骤、工艺考察方案及制剂制备方法,使学生掌握:

(1).化学药物合成中的常用反应如酯化反应、格氏反应、乙酰化反应;(2).熟悉药物合成中对药物的结构修饰基本过程,了解有机合成的水解、蒸馏、重结晶、搅拌、回流、萃取、过滤等基本操作;

(3).掌握工艺考察中因素、水平确定方法及实验因素水平表的建立的方法;(4).熟悉常见药物制剂的类型及一般的制备方法。

2.目标实施: 按照两人一小组实验,每九个小组为一大组共同完成一个药物的工艺条件考察实验。程序为:

(1).每个学生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独立设计方案题目;

(2).个组讨论,确定可实施的合成路线、工艺考察因素表及制剂处方设计;(3).教师审核并提出或设计问题,题目组针对问题修正设计路线、工艺考察表及制剂处方设计;

(4).题目组自行完成实验结果;

(5).分析讨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更完善的和合成路线、工艺考察表及制剂处方设计。

制药工程综合设计性实验任务书

(一)一、题目:贝诺酯的制备及工艺条件考察

二、实验任务

1.查阅与贝诺酯合成工艺及制剂相关的图书资料及文献资料。2.依据任务书各组提出相应的方案,应包括:

a.目的意义;

b.合成部分:合成步骤、工艺流程、需要仪器与试剂、实验设备装置图、定性分析方法;

c.工艺考察部分:因素水平的确定、正交实验表; d.制剂部分:配方、操作流程。3.论证方案可行性,确定合理方案。4.完成设计实验论文并提交产品。

5.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完成设计实验论文。

三、实验要求

1.实验中要求学生不完全依赖现成条件,能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创造一些条件完成实验。

2.实验的方案应合理、简单,并具有一定创新性。3.实验数据准确,须注明实验条件。

4.要求提供的样品袋上注明样品名称、熔点、纯度、制备者、日期。

四、设计实验论文内容 1.题目; 2.药物概述;

3.所完成合成与制剂过程的实验操作、工艺要点、注意事项; 4.实验所用试剂规格及用量、仪器的型号及生产厂家; 5.自制或创造了哪些实验条件; 6.结果与分析; 7.讨论;

8.合理化建议(自选);

9.在所完成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自选)。

附:贝诺酯初步合成方案

(一)乙酰水杨酰氯的制备

在干燥的100 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吡啶2滴,阿司匹林10 g,氯化亚砜5.5 mL,迅速按上球形冷凝器(顶端附有氯化钙干燥管,干燥管连有导气管,导气

冷至室温即可得到白色的乙酰苯胺固体。

2.抽滤收集:将上步所得固体与母液混合物抽滤分离,固体用少量冷水洗涤2次,抽干,于表面皿上用红外灯干燥,以便进行下步反应。

(二)乙酰苯胺氯磺化

按图4-5装好反应装置,称取5.0g干燥的乙酰苯胺置于干燥的250mL三颈瓶中,再在分液漏斗中加入20mL氯磺酸。

氯磺化反应装置图

开启水泵,减压抽气,在冷水浴下慢慢将20mL氯磺酸滴入三颈瓶中(约1滴/秒),立即可以看到有大量HCl气体产生,待滴加完毕,乙酰苯胺溶解消失,水浴加热(80℃左右)15~20min。打开安全阀,连通大气,然后依次用冷水、冰水冷却三颈瓶。

将冷却的反应液转移到原滴液漏斗中,然后在三颈瓶中加入约100g碎冰块,再按装置图安装好,三颈瓶外部用冰冷却,开启水泵,将反应液滴入三颈瓶中(约需15min),滴毕生成大量的沉淀。

抽滤,压干即得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固体,立即进行下一步反应。

(三)对-乙酰氨基磺酰氯的氨解

将上述抽干的固体转移至100mL小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15mL浓氨水(若固体量较少,可适当减少氨水用量),反应时大量放热,当固体溶解又重新生成后,继续搅拌10 min。

(四)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的水解

1.将上步所得反应物加入15mL水,冷却,加浓盐酸至pH=1~2,转移至烧瓶中。

2.回流:烧瓶中加2块沸石,装上冷凝管,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回流25min。此时固体应溶解,冷却后得一几乎澄清的溶液,如有固体析出,应继续加热回流使反应完全。

3.脱色:于稍冷后的回流液中加约一药勺(约0.5g)活性炭,继续回流5min。4.过滤:回流液趁热用玻璃漏斗过滤,用一干净的100mL的烧杯收集滤液。5.中和、沉淀:滤液在搅拌下慢慢加入固体Na2CO3至弱碱性(pH≈8)。此时

至70℃,缓缓滴加浓硝酸12ml,保持反应温度在70—80℃[1],滴毕,继续保温反应1h。倒入150m1冰水中,放置1h。抽滤,用水洗涤,得粗品,将粗品加入150ml水加热至沸待全部溶解,热过滤,滤液充分冷却,抽滤,得淡黄结晶。11.2g(60%),mp227—230℃

(二)美沙拉嗪的合成(还原)

在装有电动搅拌器、冷凝管及温度计的250三口瓶中,加入水60ml,升温至60℃以上,加入浓盐酸4.2ml,活化铁粉[2]4g(0.07mo1),加热回流后,交替加入活化铁粉6g(0.11mo1)和5-硝基-2-羟基苯甲酸10g(0.56mo1),加毕,继续保温搅拌1h。反应毕,冷却至80℃后,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碱性,过滤,水洗,合并滤液和洗液,向其中加入保险粉1.3g,搅拌,过滤,滤液用40%硫酸调至PH 2—3,析出固体,过滤,干燥,得固体粗品6.02g(73.3%)。向粗品中,加水lOOml,浓硫酸4.5ml和活性炭少许,加热回流数分钟,趁热过滤,冷却,滤液用15%氨水调至pH2~3,析出固体,过滤,水洗,于燥,得精品5.32g(64.8%),mp274℃(dec)。注释

篇8:制药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2008制药

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课程, 它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各种制药设备的基本结构, 掌握其工作原理;能够根据制药工程需要合理选择相应制药设备;掌握制药工程设计知识、规范和方法[1]。该课程内容繁多、涉及面宽广、知识点散乱、设计规范和要求多, 这些常使学生感到学习困难, 尤其是对工科知识相对欠缺的师范院校学生。因此, 如何在师范院校中更好的建设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课程, 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作者在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 从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要求的实际出发, 根据课程特点, 就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试图为地方高师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1 课程建设

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是制药工程专业必修基础课, 也是工程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其课程建设应根据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再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地方高师院校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课程标准和实践考核等内容应摆脱传统师范课程建设模式, 积极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 真正做到理论课程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联通和对接。通过增加与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相关的讲座和工业见习等方式, 使学生切实了解制药企业的生产流程、生产规范等内容与理论课程之间的联系。同时还应有针对性地凝练本课程职业技能培养内容, 将职业技能训练方案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同步执行。此外,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连贯性, 将化工原理、制药工艺学、反应工程、药剂学等相关课程的知识串联起来, 使学生明白所学课程的相互联系, 强调所学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

2 整合教学内容

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广, 但学时相对有限, 这就造成教学课时不够、学生学习困难两方面的矛盾。如何在规定的课时内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在规定的学时内对制药设备和工艺设计的知识有全面、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我们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重点突出化学制药工艺过程设备及其工程设计知识, 形成原料药生产设备、制剂生产设备、“精、烘、包”生产设备和制剂车间工艺设计四大块教学内容[2]。原料药生产设备主要突出制药原材料生产共性设备, 包括药用粉碎与筛分设备、混合与制粒设备、反应设备、干燥设备、制药用水生产设备等内容。制剂设备按照药物剂型的不同, 主要讲述口服固体制剂 (片剂、胶囊剂) 设备、液体灭菌制剂 (小针剂、粉针剂、输液剂) 设备。按制药生产工艺流程,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制药工艺中各种单元操作及其设备之间的相互联系, 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以制药工艺为主线, 单元操作为节点的学习思想。首先要理解从原料到中间品再到最终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 再将各个单元操作及其设备在生产流程中的作用搞清楚。学生在理解制药设备工作原理, 掌握设备特点及应用范围的同时, 又能够根据具体的药剂生产工艺流程, 理解各个设备的作用。

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 包括制药工程设计基本程序、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制药工厂与车间布置设计、洁净厂房设计等内容[3]。制药工艺设计的核心是要满足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对制药工程设计、洁净厂房和清洁生产与末端管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重点灌输GMP管理的理念, 使学生从GMP管理要求的高度认识和理解制药工艺设计的内涵。

3 更新教学方法, 因此施教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 为了向学生展示制药设备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教师必须采用大量的板书或图片, 为了使学生更形象的理解和掌握所讲授的重点和难点, 还必须不断重复讲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对于没有太多机械与设备知识基础的师范院校学生来说, 教学效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 多媒体教学突破视觉的限制, 多角度的观察制药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有助于学生对各类操作设备工作原理和设备结构的理解与掌握。在课堂中以Flash动画的形式, 将制药设备的结构、操作原理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等生动、活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得课题上枯燥的静态界面变成了引人入胜的动态效果, 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例如, 在压片设备内容中, 讲解旋转式多冲压片机时, 利用动画的效果把颗粒填充、压片和出片的过程形象的演示出来, 使从来没有接触过机械设备的学生能理解设备的工作过程。在此基础处上, 对旋转式多冲压片机的片重调节、压力调节和推片调节这些抽象过程进行重点讲述。

4 加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工科专业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 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4]。目前, 高师院校中由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对课程设计重视不足, 不能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们的做法是重新修订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的课时安排和教学标准, 实行课程设计教学检查和评估制度, 把课程设计作为理论教学后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通过改进和加强课程设计的选题、指导、成绩考核等环节, 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 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画图技能完成设计题目, 受到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训练和提高。此外, 为了提高学生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理论课程教学之前先让学生选定课程设计题目, 了解课程设计要求和内容, 将理论课程学习与课程设计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期间, 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主动学习, 即解决了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中抓不住重点, 而在课程设计实践中又不懂如何应用理论知识的突出问题, 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改善。

5 结语

总之, 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 教师要善于根据专业特点、学生情况, 合理的设计、调整、更新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摸索和改良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跟上现代药学前进的步伐, 为培养21世纪的新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颖.制药设备与控制技术课程建设解析[J].药学教育, 2007, 23 (1) :12.

[2]唐燕辉.药物制剂生产专用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M].北京:化学工艺出版社, 2001:1-89.

[3]朱宏吉, 张明贤.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300-301.

篇9:制药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2008制药

【关键词】制药工程与设备;过程性考核;应用

考核是评价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能够客观地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制药工程与设备》是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传统的考核采用期末一次性笔试考核确定学生成绩,学生是否学到知识以及学习的质量最终由分数和通过率来体现。期末考试成绩在学期总评成绩中的权重过高带来了诸多的弊端。考试作为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常用手段,应当服务于教学,而不是指导教学工作。为了提高考试效率,发挥真正作用,增加考试的公平公正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基于6年的教学经验,对本门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

1 制药工程与设备课程教学要求

药品生产企业为进行生产所采用的各种机器设备统称为制药设备,包括制药设备和非制药专用的其他设备[2]。《制药工程与设备》是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主要研究我国制药行业在工业化大生产中常用的单元操作及其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主要技术参数等。通过学习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制药单元操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过程性考核的必要性

过程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知识过程和综合应用能力形成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是改进课程考核的重要措施。实施过程性考核,目的是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变被动式学习为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总之,过程性考核是即时的、多次的和动态的,它旨在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及时的调整和解决,以追求最佳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3]。

《制药工程与设备》课程以往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按照平时成绩30%、期末笔试卷面成绩70%的考核比例确定学生的成绩,学生平时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到了期末考试前突击记忆,利用死记硬背的知识去应对期末考试,并以此作为最终学习目标,考完就把所学的知识都忘记了。这样的考核方式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整体的水平,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考核体系已经不能适应需要,亟需改革。

3过程性考核的实施方案

经改革,将考核成绩改为由平时成绩、综述成绩和期末笔试卷面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包括学生出勤率、课堂认真听讲情况、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学习态度;综述成绩占20%,包括综述内容的完整性、深度和综述格式的规范性;期末笔试卷面成绩占60%,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采取闭卷答题的形式。

3.1 平时成绩考核

学生每堂课的出勤和随堂提问的回答都是过程性考核的首要内容。根据学校要求,在记分册上登记每堂课每位学生到课情况,是否迟到、早退,此外,还要记录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布置作业完成的情况等,以此约束学生,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有效减少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打瞌睡等现象。出勤部分记录次数,违规需扣分;随堂提问采取激励制度,主动回答问题且正确,给予加分奖励。

不同于以往的“满堂灌”传统教学手段,课改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并将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制药车间实地考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认真记录每位学生的参与程度,采取激励制度,给予适当加分。

3.2 第二课堂综述考核

大胆开展第二课堂学习,通过项目导向式教学,布置学生撰写制药设备的最新研究现状综述,要求学生自行查阅和整理资料,并对同类设备进行归纳总结,同时让学生了解现有设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设想,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综述成绩占总成绩的20%,给予百分制,其中综述内容的完整性占40%,综述的深度占30%,综述格式的规范性占30%。

4过程性考核的实施效果

4.1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展第二课堂学习,采取项目导向式教学,增设过程性考核,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使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自己都有了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具有主动学习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适应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需要。

4.2 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

我系10级本科毕业班学生共有9个班级,其中两个钱学森实验班和七个普通班,钱学森实验班学生的基础较普通班学生好。笔者对两个钱学森实验班和两个普通班实施了新考核体系,其他班级仍采用原考核体系。并对实施新旧两种考核体系的同年级班级期末总评成绩进行分析,得图1。对实施新考核体系的两个钱学森实验班和两个普通班期末总评成绩进行分析,得图2。

由图1可以看出,实施新考核体系班级的学生期末总评成绩较之于原考核体系有所提高,优秀和良好的学生占多数,其比例明显高于原考核体系,中等和合格的学生所占比例反而小,不合格学生比例小,没有0~30分的学生,整体成绩分布偏高。由图2可以看出,钱学森实验班级学生的基础随较普通班学生好,但实施新考核体系的两种班级学生期末总评成绩差别并不大,都是优秀和良好的学生占多数,中等和合格的学生比例较小,不合格学生比例小,没有0~30分的学生,整体成绩分布偏高。通过增设过程性考核,让学生撰写综述,学生必须在理解所学典型设备的基础上,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撰写合格的研究进展。这个个过程促使学生主动对课程学习产生兴趣,不仅了解了新型设备的最新研究进展,更巩固了所学典型设备的相关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5结语

过程性考核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和阶段性学习成果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过程,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不仅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也关注非智力因素;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全面考察的综合考核制度,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制药工程与设备》理论教学使用了这种考核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符合我校“以学生为本,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石晓梅.浅谈过程性考核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 154-155

[2] 朱宏吉,張明贤.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

[3] 李珂珂,刘卫东.药剂学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药师,2013,13(4): 581-582

基金项目:2013年湖北省教育厅教研项目(2013396)2013年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市教育局2013115),2013年校本教学研究项目(2013JZ04),2012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项目(XD2012501)

上一篇:雾霾分析报告下一篇:小学作文:彩虹仙女之炫彩魔法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