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教研组工作总结(2014)

2024-04-27

理综教研组工作总结(2014)(精选13篇)

篇1:理综教研组工作总结(2014)

理综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围绕学校工作总目标,充分发挥理化生学科的特点,加强对理化生课堂教学的研究,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校本研究为理念,以新课标课改为主线,以科研课题为引领,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服务宗旨,让每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强理论学习,构建高效课堂。不断完善学校理化生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和实验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理化生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1.常规教学,常抓不懈:理化生学科的所有带课教师在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的同时积极学习充电,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比较实用的学期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和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双基”教学,加强课堂直观性教学,做到多示范,多演示,多实践,实现了实验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全组教师坚持课前三分钟侯课,并进教室组织教学。课堂上严格落实了“教师导学,小组自学,学生展示,总结提升”的四环节教学模式。课后及时辅导,认真批阅作业。进行理论学习,研究教学策略,探讨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所任教学科的教学质量。

2.教研工作,有条不紊:

(1)为九年级物理竞赛选拔了参赛学生,并利用下午的第八节课进行了辅导,但由于政策零时调整,取消竞赛而停止。

(2)高标准,严要求的组织了组内研讨课,做到了课前交流互助,课堂借鉴学习,课后研究改进,同时落实了教务处要求的评课“三要点”,即从我的收获,我的看法,我的建议三个方面,对研讨课作出忠恳,合理的评价。促进了组员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的热情,达到了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也有力的助推了理化生教学工作。(3)组织参与了西峰区优秀教育教学论文的评选活动,我们组有八名教师参加了此项活动,通过参加活动,反思了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升了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同时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学到了别人的长处。

(4)精心安排完成了九年级物理、化学的备考、应考工作。在课时短,资料少的条件下,合理的调整计划,按要求做到了三轮中考复习(第一轮夯实基础、第二轮综合应用、第三轮应试拔高),为学生的中考助力,为学校的质量给力。

3.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理综组的老师之间能够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抓好理化生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组员间关系融洽,工作和谐。形成了良好的组风。大家对有利于学校、教研组发展的事情群策群力、出谋划策,对待教学工作,大家尽职尽责,任劳任怨。老师们都为搞好理化生教研组的工作做出了贡献。为我校的理化生教学做出了努力。所以,我们这个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向上,勇于开拓,积极奉献的集体。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组员人数少,平均年龄偏大,工作量相对较大,对教研工作缺乏热情和动力。致使许多活动只能由少数人去做,甚至于组长一个人去完成,时间长了,工作拖拉,很难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2.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是空白,需要人力,物力支持,研发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乡土教材,使学生在标本制作,科技小发明等方面得到学习培训,创新提高。

3.导学案的编写不够规范,仅仅只停留在应付检查的层次,不能真正起到指导学习的作用。

4.各种资料的积累不够规范,需进一步完善。5.实验教学需要配备专职实验员,使器材室的仪器能够得到及时的维护和保养。使实验室能够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使实验教学能够规范化,常规化。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倾听组员呼声,收集学生的意见,加强导学案的编写和利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举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给力教师的成长和进步,把理综组的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使学校的理化生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征程。

2014年7月6日

篇2:理综教研组工作总结(2014)

紧张、忙碌的一学期快结束了,现将我们理综教研组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可以用16个字概括:认真负责、团结协作、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而且能把这些优秀品质贯穿在教学工作的始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研方面:能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为学生提供成功机会,为老师创造发展空间”,,以新课改“生本教育”为抓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理、化、生实验为重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既能“定时”教研,又能“随时”教研。

所谓“定时”教研,就是能按时组织开展学校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和俩周一次的教研活动,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寻找确实可行的教法学法。具体体现:

1、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各备课组长都认真把关,做到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的前提下,每个人都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好的建议,编写校本教研,为有效备课和有效上课发挥了集体智慧。

2、在教研活动中,传达落实学校领导的讲话精神和教学的常规管理要求,认真学习了新课改有关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学校提出的课堂教学的“生本教育”,不仅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而且增强了理化生教学改革的意识。

所谓“随时”教研,具体体现:

1、在平时的教学中,组内教师的课随时公开,这样通过相互观摩学习,取长补短,遇到问题,随时探讨、及时解决,彻底消除 “关起教室门来上课”的现象,加强了同事间团结协作。

2、通过实现资源共享,新老结对,互相帮助,改变了同行之间原有的隐形墙、陷阱及 “自设的保护壳”。这些组内的老教师都能以大局出发、以身作则带好头。

二、常规教学方面:

1、这学期我们组先后组织听了十六堂不同类型的组内课堂教学研究课,并及时组织进行评课,总体效果非常良好,能按照新课改要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和合作式的教学模式。

2、在常规教学检查中,我组大部分老师的教案规范,备课充分,课前分析细、课后反思深;组内教师听课任务也都达到学校要求、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听课笔记做的非常好。理化生实验课基本能按照新课标要求如期完成。

3、在考试的评卷工作中,我们组严格按照学校要求:集体交差式阅卷,每一科每一题都有专人负责。由于每次月考我们组教师都能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客观公正。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1、存在的问题:

每俩一次周教研活动,每周一次的备课活动,我们虽然能按照学校要求如期举行,但由于有个别教师常有七事八事,来的不及时,甚至有缺会等现象;有些工作安排下去有推、靠等现象。特别是每俩一次周教研活动,教研气氛不够浓,一言堂为主。这按照上级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篇3:理综教研组工作总结(2014)

在目前, 中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 教师普遍感到每天的时间不够用, 在校除了日常的上课还有批改作业, 学生辅导等工作, 想多花一点时间认真备课却感到力不从心。很多教师常常是在晚上回家后备课, 难免出现资料收集不全面, 教学素材准备不充足的现象, 备课显得不充分。面对摆在我们面前的种种困惑,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教研组集体备课, 不仅需要本校教师交流, 还需要听听外校同行的意见。这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可以集中来自各方面的智慧, 但是把许多人召集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固然是个好主意, 但做起来又谈何容易。大家都有空的备课的时间不好选, 大家都能到场参加备课的地点不好定。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教育工作中, 教师面对互联网中的大量教育教学资源需要自己去收集整理, 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共享, 造成大量资源与时间的浪费, 工作效率低下。

基于这样的想法, 我们提出了《网络环境下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研究的这项课题是以互联网为基础, 以我校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为主要内容, 探讨网络环境下的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模式, 提高教师备课效率。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利用互联网、校园网、博客等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教研组集体备课平台, 利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形式, 将教师收集、整理、制作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再加工与再利用, 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共享。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集体备课的内容也由单一的集体备教学内容, 发展到以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学评价为核心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性备课, 教师之间的合作通过网络得以实现。

我校理综组教师开通个人Blog, 搭建教研组集体备课平台。教师以教育随笔的形式, 记叙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事件、细节或引发的感想。成员相互之间把自己的资料、个人的观点思想分享于所有教师, 利用Blog, 实现了与校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学习。我们成立邢台六中理综教研组QQ群, 搭建教研组集体备课平台, 让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充分享用网络中的丰富资源, 畅所欲言, 凝集集体智慧, 实现教师间资源的共享, 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初步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模式, 主要是主备备课、网上研讨、课堂展示、课后评析、教案定稿五个阶段。第一阶段, 主备备课, 各备课组选定一节备课课题, 在集体对教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推选出一名教师进行个人备课, 主备将备课教案公布到QQ群中。第二阶段, 备课组教师通过网络参与评价、讨论、点评。而后, 主备教师根据意见及个人思考提供第二份教案, 再公布于QQ群中。活动进入第三阶段课堂展示, 同备课组教师每人试教, 教研组观摩, 其他听课教师参与研讨, 进入课后评析。教师在QQ群上发布个人反思, 通过比较, 相互切磋、学习, 彼此提高分享, 最后完成教案定稿。

我校理综教研组在基于网络平台的集体备课中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 达成几点共识。

1.在教研组集体备课中要做到有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 避免备课流于形式。

2.在集体备课中, 每个教师可以对集体教案进行个性化处理形成个案。教师可以根据授课班级学生实际, 在难点处理、教学方法以及布置作业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设计并做好教学后记。

3.在教案检查中教研组重点检查教师写的个案和教学后记部分。教师的教案要统一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材的难点重点和统一复习考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个案”中要体现能力训练、作业要求的分层, 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4.通过后记强化教学反思, 不断总结, 期末形成教学案例与反思。

通过《网络环境下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我们理综教研组教师切身感受到集体备课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实现资源共享。每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掌握的教学资源一般是不同的。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 不仅实现了本校教师间的资源共享, 还可以与校外的同行专家沟通交流、互通有无, 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作用, 达到资源的最优化组合和利用。

2.节省时间和精力。基于网络的集体备课不用教研组每位教师都去准备相同的教学资料, 很大程度地使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任务中解放出来, 他们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 从事教研教改的研究,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

篇4:理综教研组工作总结(2014)

在目前,中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教师普遍感到每天的时间不够用,在校除了日常的上课还有批改作业,学生辅导等工作,想多花一点时间认真备课却感到力不从心。很多教师常常是在晚上回家后备课,难免出现资料收集不全面,教学素材准备不充足的现象,备课显得不充分。面对摆在我们面前的种种困惑,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教研组集体备课,不仅需要本校教师交流,还需要听听外校同行的意见。这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可以集中来自各方面的智慧,但是把许多人召集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固然是个好主意,但做起来又谈何容易。大家都有空的备课的时间不好选,大家都能到场参加备课的地点不好定。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教育工作中,教师面对互联网中的大量教育教学资源需要自己去收集整理,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共享,造成大量资源与时间的浪费,工作效率低下。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提出了《网络环境下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研究的这项课题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我校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为主要内容,探讨网络环境下的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模式,提高教师备课效率。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利用互联网、校园网、博客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教研组集体备课平台,利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形式,将教师收集、整理、制作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再加工与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共享。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集体备课的内容也由单一的集体备教学内容,发展到以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学评价为核心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性备课,教师之间的合作通过网络得以实现。

我校理综组教师开通个人Blog,搭建教研组集体备课平台。教师以教育随笔的形式,记叙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事件、细节或引发的感想。成员相互之间把自己的资料、个人的观点思想分享于所有教师,利用Blog,实现了与校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学习。我们成立邢台六中理综教研组QQ群,搭建教研组集体备课平台,让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充分享用网络中的丰富资源,畅所欲言,凝集集体智慧,实现教师间资源的共享,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初步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模式,主要是主备备课、网上研讨、课堂展示、课后评析、教案定稿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备备课,各备课组选定一节备课课题,在集体对教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推选出一名教师进行个人备课,主备将备课教案公布到QQ群中。第二阶段,备课组教师通过网络参与评价、讨论、点评。而后,主备教师根据意见及个人思考提供第二份教案,再公布于QQ群中。活动进入第三阶段课堂展示,同备课组教师每人试教,教研组观摩,其他听课教师参与研讨,进入课后评析。教师在QQ群上发布个人反思,通过比较,相互切磋、学习,彼此提高分享,最后完成教案定稿。

我校理综教研组在基于网络平台的集体备课中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达成几点共识。

1.在教研组集体备课中要做到有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避免备课流于形式。

2.在集体备课中,每个教师可以对集体教案进行个性化处理形成个案。教师可以根据授课班级学生实际,在难点处理、教学方法以及布置作业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设计并做好教学后记。

3.在教案检查中教研组重点检查教师写的个案和教学后记部分。教师的教案要统一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材的难点重点和统一复习考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个案”中要体现能力训练、作业要求的分层,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4.通过后记强化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期末形成教学案例与反思。

通过《网络环境下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理综教研组教师切身感受到集体备课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实现资源共享。每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掌握的教学资源一般是不同的。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不仅实现了本校教师间的资源共享,还可以与校外的同行专家沟通交流、互通有无,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作用,达到资源的最优化组合和利用。

2.节省时间和精力。基于网络的集体备课不用教研组每位教师都去准备相同的教学资料,很大程度地使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任务中解放出来,他们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从事教研教改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

3.形成优势互补。每位教师在讲授同一课内容时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教学体会,通过集体备课,相互交流,可以整合几位教师的优势和特色,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篇5:理综教研组工作总结(2014)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校理科综合组教研组工作,将继续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学习和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面提高本校理科综合组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理科综合组教师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理科综合组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按理科综合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构建“高效课堂”。

1.设立新课程标准教学研究小组,共同研究,促使课程改革。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重视理科综合组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

工作。认真学习经验,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组织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3.组织学习教材教法,熟悉教材体系及教学要求。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本学期继续加强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组织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1.继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要求他们坚持自学教育理论,写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2.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参观等学习,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五、加强毕业班理科综合组教学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的质量

初中毕业班理科综合组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

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和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共同研究历届中考试卷,交流复习经验,明确复习方向,努力提高理科综合组中考成绩。

篇6:理综教研组工作总结

织金县三塘中学包青

本学期围绕学校工作总目标,充分发挥理化生学科的特点,加强对理化生课堂教学的研究,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校本研究为理念,以新课标课改为主线,以科研课题为引领,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服务宗旨,让每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强理论学习,构建高效课堂。不断完善学校理化生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和实验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理化生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1.常规教学,常抓不懈:三个学科的老师在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的同时积极学习充电,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和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双基”教学,加强课堂直观性教学,做到多示范,多演示,多实践,实现了实验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全组教师坚持课前三分钟侯课,并进教室组织教学。课堂上严格落实了“教师导学,小组自学,学生展示,总结提升”的四环节教学。课后及时辅导,认真批阅作业。进行理论学习,研究教学策略,探讨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所任教学科的教学质量。2.教研工作,有条不紊:(1)组织五课的开展。教师在五课中认真备课、上课,课后评课。这样,有利于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共同学习。使其教学能力得到提高,教师之间有竞争意识。

(2)加强理论学习。本期主要学习:如何预习,五.三课堂教学法,小组建设及班级管理。在理论学习中,教师们的思想得到解放,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3)积极参加了初中学科教师远程培训活动,提高了利用网络信息教学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4)高标准,严要求的组织了组内研讨课,做到了课前交流互助,课堂借鉴学习,课后研究改进,同时落实了教务处要求的评课“三要点”,即从我的收获,我的看法,我的建议三个方面,对研讨课作出忠恳,合理的评价。促进了组员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的热情,达到了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也有力的助推了理化生教学工作。

(5)组织参与实验教学优质课竞赛活动和校级课改活动,我们组有一名教师参加了此项活动,实验教学优质课竞赛获一等奖,课改受到领导的好评。通过参加活动,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学到了别人的长处,拓宽了视野,历练了技能。为更好的教学实践奠定了基础。3.相互帮助,团结协作:

理综组的老师之间能够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抓好理化生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组员间关系融洽,工作和谐。形成了良好的组风。大家对有利于学校、教研组发展的事情群策群力、出谋划策,对待教学工作,大家尽职尽责,任劳任怨。老师们都为搞好理化生教研组的工作做出了贡献。为我校的理化生教学做出了努力。所以,我们这个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向上,勇于开拓,积极奉献的集体。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组员人数少,平均年龄适中,工作量相对较大,对教研工作缺乏热情和动力。致使许多活动只能由少数人去做,甚至于组长一个人去完成,时间长了,工作拖拉,很难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2.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是空白,需要人力,物力支持,研发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乡土教材,使学生在标本制作,科技小发明等方面得到学习培训,创新提高。

3.导学案的编写不够规范,仅仅只停留在应付检查的层次,不能真正起到指导学习的作用。

4.各种资料的积累不够规范,需进一步完善。

5.实验教学需要配备专职实验员,使器材室的仪器能够得到及时的维护和保养。使实验室能够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使实验教学能够规范化,常规化。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倾听组员呼声,收集学生的意见,加强导学案的编写和利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举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给力教师的成长和进步,把理综组的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使学校的理化生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征程。

篇7:理综教研组工作总结

陕西 武功

在忙忙碌碌中又度过了一学期。我们理综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按照教导处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教研组工作。我们以新课程标准、新教学观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在认真完成教研组常规工作的同时,继续加强教研组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常规工作小结

我们组成员以教导处工作为主导思想,认真及时地听取常规教学工作中的建议和要求。从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后辅导、单元检测及学期、月进度的计划上,均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且尽力做到能备教材、备大纲,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备出能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案。上课尽力做到深入浅出,边抽象为形象,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但要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育好人。每月的单元检测均由老师亲自命题,做到有的放矢,考出我校学生的真实水平。在常规教学工作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年轻教师均能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及探讨问题,且能经常钻研业务,翻阅很多相关的教学资料。尽力使自己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有一桶水”的标准.二、加强听课评课活动

以学校要求为主导,以提高业务水平为目的,我组加强了听课评课活动。听课后,全组教师能认真评课。如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出,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等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和探讨。通过听课和评课活动,加强全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教法的把握,给教师提供了锻炼的舞台,搭建了成长的阶梯,促进了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三、教研课题的进行与落实

为不断充电,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本学期我组安排了三个教研课题,物理、化学、生物各一个。分别是:“导课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物理组各成员分别给出了适合我校学生的导课方法,如问题引入法等。另外,关于“化学课如何做到备教材、备大纲、备学生”这一课题,各老师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给出了贝壳的方案。如教法上、重难点的布局上均给出了详细的做法。最后,关于生物组的“生物教学如何与高考接轨”这一课题,各老师主要是从“生物来源于生活”这一方面给出了新课程下高考的新特征。总之,通过全体老师的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及业务素质的提高。

四、营建和谐共处的工作环境

响应校方的领导,我组老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在生活上更是做到了“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办公室卫生干净,环境优雅,组员更是相互团结,互帮互让,走进办公室就走进了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

五、教研教学中的不足

教研活动开展的还不够扎实,在许多具体工作环节上深度不够,备课组活动效率不高,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不够,校本教研还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面上。这方面还应该更深入的研究,努力使研究与教学更紧密的结合起来。

篇8:理综教研组工作总结(2014)

对于理科学生来说, 学好生物是提高理综成绩的捷径。生物相对于物理、化学而言, 知识点好理解易掌握, 只要认真学了, 往往会收获颇丰。而且生物在理综试卷中所占的分值仅略少于物理、化学, 所以生物是一门“性价比”很高的学科。因为生物易学, 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常常让位给物理、化学。直到高三下半年, 许多学生才开始重视复习这门学科。但由于新课程的信息量增大, 复习难度加大, 因此很多学生在复习阶段会出现由于复习不得法而造成学习成绩相对下降的局面。经过前两轮的打磨, 学生已经对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 也做了不少习题。那在最后冲刺阶段需要怎样做才能提高成绩呢?

一、回归课本, 拿牢基础分

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 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考生从繁杂的复习资料、题海中走出来, 静下心, 依据《考纲》中的知识体系把散落在教材中的知识点再“扫描”一遍, 清理知识上的盲点和障碍, 不留死角。确保基础分一定要得到, 不留遗憾。梳理教材知识时, 尤其要注意主干知识, 包括细胞的分子与结构、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的代谢、遗传变异的基础与规律、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于生物学的学习来说, 仅有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够的, 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在梳理教材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记牢课本中的一些重要结论, 这些结论往往就是试题的采分点。

二、阅读教材实验, 拿好实验分

实验在生物教学和高考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考生近期应集中时间阅读教材实验, 包括分组实验、演示实验、科学史实验, 注意体会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考生还可以结合前期学科老师整理的实验专题资料复习, 集中梳理做过的试卷中与实验有关的试题。近年来实验主要涉及两个切入点, 一个切入点是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另外一个切入点就是设计实验方案。设计一个实验, 要根据题干的要求遵循一个原理, 比如说要求运用下列的实验材料和数据来设计一个方案, 那么给出的这些实验材料和用品肯定隐含着要求遵循哪个原理, 因为原理不同, 使用的实验材料、用具、试剂、药品都有所不同。所以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 只要冷静分析, 就能够考虑出应该遵循哪个原理去设计实验。另外注意高中阶段的实验设计还要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三、错题重做, 提高正确率

备考复习的实践证明, 从纠正自己的错误中进步最快。让学生把前期做过的、至少是从本学期开始的各种生物试卷、练习中的错题, 进行剪辑归类, 建立错题本。试卷中的错题对于学生本人来说就是知识的漏洞。研究错题, 复习对应部分的知识, 领悟所考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梳理错题时, 要注意不仅仅是用眼去看, 必须随时记录一些感想、体会, 思考自己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 必要的时候还要回归课本, 澄清一些概念。要分清是术语规范问题, 还是理解偏差问题, 还是记忆错误问题;要注意解题思路的归纳, 避免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让失误减小到最低程度。

四、选做真题, 感悟适应高考

在冲刺阶段, 一定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高考卷与模拟卷的关系。两类卷相比, 前者由专家命题, 应用双基分析问题既全面又突出重点、逻辑性强, 后者科学性较差。如客观题:前者难度适中, 规范性强, 后者或过难或过易, 不一定都非常规范;主观题:前者设问角度巧妙、设问间联系密切, 后者有的设问常常过于直白、有的过于庞杂, 主次不分、有的扣题不紧且有疏漏。这一阶段, 应让学生慎选或不再做新的模拟题, 但应该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 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 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 通过做真题来检测规范做题程序、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答题准确率等。考生千万不要被各省、市的模拟题、压轴题所困扰, 更不要钻牛角尖去做那些难题、怪题, 要舍得放弃。而且应放缓做题的频率, 每周做一次理综模拟卷, 保持手感即可, 留出足够时间归纳总结, 知识记忆。尽量争取面批的机会, 从教师那里及时反馈自己解题中存在的问题。考前几天, 各科统筹, 各做一套模拟试题, 培养高考的感觉。

五、注重细节, 提高得分率

“给分有理, 扣分有据, 宽严适度, 始终如一”是对所有阅卷人员的要求, 也是判断考生是否得分的主要依据。如果考生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一样, 得分当然就没有问题。但在实际考试中, 生物的大题能有多少考生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呢?不少考生在考完后往往都有这样的感触:这道题我会做, 但没有拿满分。究其原因是一些考生未能规范答题而失分。高考试卷中不应该出现的丢分现象有:字迹太潦草、字写得太密太小分辨不清、卷面乱涂乱改、错别字、专业术语用错等。因此, 提醒考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一定要注重细节, 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避免在高考中无谓丢分。

六、科学应考, 合理安排理综的答卷时间

物理分数高, 可并不等于物理学得好, 高考当中怎么才能取得高成绩呢?高考答题至少分两轮来答, 第一轮答容易的, 先把容易得分的先抢到手, 第二轮再答较难的题, 容易得分的抢到手以后, 心里比较踏实了, 再答较难的题, 没准过去觉得不会答的, 因为心态好也就容易答出来了, 反倒能够得到高分数, 这样最后有些题没有答出来也不遗憾, 因为该得的分都已经抢到手了, 有一些可得可不得的分也已经抢到手了, 那些可能得不到的分也许是难题, 难题该丢的就丢, 不要因为它耽误更多的时间而耽误了其他容易题的回答。这样答题才能取得较高的分数, 也能使自己在整个答题过程中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高考虽然迫在眉睫, 但复习仍需贴近考纲、教材和自己的实际。只要扎实灵活, 科学得法, 冲刺就能事半功倍。

摘要:高三二轮复习即将结束, 在剩余的最后一个月, 考生该如何进行高考冲刺, 轻松上阵?本文为考生们提供一些2014年理综生物的备考策略。

篇9:2014高考理综考纲解读

物理:分析考纲 把握趋势科学备考

山东高级教师 付恒山

2014年物理考试大纲正式颁布后,备受各界关注。尽管近几年自主命题的省市队伍在扩大,但都将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并结合各地教育改革的实践和地方特色进行命题。《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复习备考的总则和依据。下面结合最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和2014年的《考试大纲》进行分析,总结命题规律,预测命题趋势,合理制定备考策略。

一、重要考点的分值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有些考点在近两年高考中屡次出现,而且分值较高,如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电场、电磁感应等;有些考点直接考查的频率较低,这些考点多和其他考点综合考查,如直线运动规律、机械能、电路、交变电流等;对于实验的考查较为稳定,考查两个实验题,第1个为力学实验,第2个为电学实验,分值为15分。

二、命题规律和趋势

2014年物理考试大纲承袭近年的考纲风格,以稳定为主,局部微变。高考物理试卷注重考查考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强调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研读2014年的考试说明。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做出预测:

1 从知识范围上看,仍以主干知识的考查为主,即力学和电磁学。力学考查的重点是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电磁学考查的重点是静电场的性质,电学实验的分析、设计和计算,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力、能问题。

2 从研究方法上看,建立物理模型,尤其是运动模型,是必考的方法。重力场中的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在电磁场中都能找到同类模型;在近年热点题型——多物体多过程问题中,运动模型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能够使考生从宏观的高度上驾驭全过程。

3 从基本技能上看,受力分析是研究一切力学问题的基础,将是必考点。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题的基础,它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阶段。无论力、电、热。对物体的受力分析贯穿于整个力和运动的关系研究中。这也是考生应该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4 从实验考查上看。实验原理的理解、创新实验的设计、处理实验数据的技能等都是必考点。力学实验的考查往往是设计型的,不再拘泥于教材原有的传统实验;电学实验的考查重点集中在电阻的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这两个实验上。

化学:2014高考化学预测与备考攻略

江苏省高级教师 杨书林

2014全国新课标化学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与去年比没有变动,其他部分地区的考试说明中有少许知识点微变,但总体上的考查范围、考查内容、能力要求、试卷结构、命题方式没有变化。所以,2014高考仍会注重基础知识考查,注重信息获取与加工、化学试验探究、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和化学思维等能力的考查。

一、命题趋势和变化

1 考点变化

2014年,全国部分地区的考试说明修订了个别考点,使其描述的知识点更明确,更贴近近几年考试的实际。考点修订后与高考命题的实际更相符,是对高考的命题现状的肯定。如江苏考试说明中有如下调整:“能正确表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改为“能用结构简式等方式正确表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能判断并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改为“能根据给定条件推断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删除了部分与化学生活有关的常识性知识点和部分空洞的语句。

2 从样题去留中看命题趋势和变化

样题是备考的标杆。所以考试说明中样题调换与保留值得研究。新课标样题题型示例中增加了3道选择题和6道非选择题,选择题例7为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图象题,例8为电化学原理题,例9为化学实验题;非选择题例22、23、25均为化学工艺流程题。例24为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例26为物质结构与性质题(不需要推断元素),例27为有机推断与合成题,考生在复习时要把这部分作为重点认真复习。

新换样题一般是为了说明与肯定新的命题思路与方向,通过样题变化来支持、鼓励2014年高考命题组继续沿着这些思路命题或继续创新。解读样题不能只看考点,更要看考试方向与难度变化,如北京2014考试说明化学部分新增样题中涉及到的2013年高考试题:

结合样题中2010、2011、2012的高考题不难发现。选择题难度基本稳定,注重基础与原理、应用,非选择题除考查原理外,注重实验与探究,注重能力考查,难度不会太易。因为样题中也不乏难度系数较高的试题。

样题中保留的陈题说明还代表某一方向。在2012、2013新题中还没有能够替代,在使用这些试题时,主要要关注其命题方向。

二、备考攻略

1 注重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落实

选择题一般考查基础知识与应用,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能力,难度不会很大,但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本功,最关键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花一点时间思考与整理基础知识也许比做题海更有效果。原理中平衡题、电解质、电化学为重点考查内容。考查形式有向图表、向实验、向新情境、向组合题发展的趋势。

生物:夯实基础 凸显能力

江苏高级教师 徐岚

高考生物命题坚持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但是减少了记忆性试题,同时强调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全面考查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高考命题由于不断的改变设问角度和设问方式,做到了推出陈出新,常考常新,虽然看似年年不一样,但其实质、原理还是来源于教材(课本)。

一、命题趋势和变化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10和2012年高考中必修3占的比值最大,分别为32分和42分;2011年高考中必修1占的比值最大,为44分;这3年中对必修2内容考查都较少。但是,2013年的高考中,必修3个模块的分数分配趋于合理,都接近平均分25分,与教学时数相统一。所以,2014年在必修3个模块的学习中要均衡用力。

2 2010~2013新课标卷知识比重

由数据可见细胞代谢、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生物与环境等经典学科主干知识年年考。非主干知识轮流考。如细胞代谢在整个生物学试卷中的分值都很大,尤其是新课标全国卷Ⅱ和广东卷中细胞代谢分别占到生物全卷的26.7%和27%。但试题由对某个单一知识点的考查向多个知识点综合考查转向。考查的知识面更广泛,在知识点的整合、情景的新颖、灵活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突破提升。

3 高考命题走势分析

(1)题情清晰,阅读量小

2013年各地理综试题生物部分的题干信息简明,阅读量不大,一般都是直入主题。选择题大多为“有关的说法,正确(或错误)的是”,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2)弱化记忆、强化能力

从近五年理综生物卷来看。学生答题障碍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2013年高考中更侧重以文字、图、表格和曲线等多种形式呈现相关的信息,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及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例如,新课标全国卷I第29题的第(2)(3)(5)题、30题的第(2)题、31题的第(2)(3)(4)题,这3道题均以实验为背景设置问题情境,题型新颖、材料陌生、构思别致、思维量大,强调学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实验与探究、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等能力。考生解答这3道题时,必须认真阅读题干的文字信息以及图形信息。从中提取、加工和处理有用信息。将信息与实验相结合才能解决题目问题。

(3)知识点综合性增强,覆盖面加宽

有的试题很难分清是属于哪一部分内容。往住一个选择题既有必修1的内容,又有必修2的知识,甚至必修、选修模块都有涉及。如新课标全国卷I第2题,4个选项均涉及必修1有丝分裂和必修2的减数分裂;北京卷第5题“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选项涉及必修1的质壁分离知识及选修1的DNA的提取与PCR技术的知识。

(4)难度较平和、考生易解答

从难度上来看总体适中,并且试题过渡平和,适合多数考生顺利开展分析思考和问题解决。选择题多以教材中基本知识为主要分析点,有利于考生在理综考试中迅速上手,准确理解;有关实验的内容以文字材料、坐标图等形式呈现。内容接近日常练习题。但也需要注意偶尔会出现难度加大的情况,如2013年广东卷。

二、备考攻略

1 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这需要同学们以课本为蓝本。对于考纲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逐一理解和掌握。此外,要特别关注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内容,因为对比课标版教材与大纲版教材可以发现,课标版教材的许多内容在正文中没有表述,而是以小字、思考与讨论、插图和技能训练等形式来呈现,这些内容的考查在近些年的理综生物高考中常常出现。

2 抓核心和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高考试题注重对生物学知识内在联系的考查。体现了《考试大纲》中“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要求。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能建立以某一个核心概念为出发点,串联各章节中与它相关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从而带动一般概念的复习。例如。以蛋白质和核酸为出发点可以把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的亚显微结构、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和变异、生命的起源等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找出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3 培养图文转换能力

高考生物学试题中考查图文转换能力的试题一直保持较大比例,因此,考生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培养自己的图文转换能力。首先要从认识教材中的图形入手,增强感性认识,把握好图象的涵义和要求,提高识图能力。其次通过图表、曲线及文字信息的交互处理,强化图文信息转化试题的训练,增强准确获取图文信息及图文转换能力。

例1 (2013课标卷I)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 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 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 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

【解析】据图甲可知,HIV病毒由RNA到DNA,是由逆转录完成的;据图乙可知,HIV入侵后有抗体产生,说明有体液免疫发生;注入药物a后,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推出药物抑制了病毒的增值,减少了对T淋巴细胞的破坏,T淋巴细胞不断增殖的结果:加入药物b后,HIV病毒上升,说明HIV对该药物不敏感,D错误。故选D。

【考点分析】本题通过逆转录、免疫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特异性免疫过程的识记、理解、应用能力及识图、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准确解答实验题的能力

在高考理科综合考试中,实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突出“实验与探究能力”这条主线。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其分值比例逐年上升。“得实验者得理综”,因此,注重复习实验,同时讲解实验题的解题方法与题型训练也是十分必要的。在高考复习中。由始至终都应该充分重视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的解答,其规律性很强,只有掌握了基本规律、基本原理,方能准确解答实验题。

5 加强应试技巧的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篇10:2013.7理综教研组工作总结

新林一中 理综组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理综教研组总结

理综教研组在学校的领导下,以“自主 务实 实用提高”的理念,开展了教研工作。在全体理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开学初,各备课组长能按教务处要求制定好教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了教学活动。上课前,教师们能以教材、学生、教法为研究对象,查阅资料,认真备课,认真准备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的思维都能活跃起来,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去思考问题、钻研问题,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每位教师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课堂上得精彩。

2.能认真做好单元考试、月考、期中考试的出卷工作,考后认真进行质量分析,认真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不断寻找提升教学质量的切入点。

3.本学期教研组对每位老师的学案和作业(批改)进行了3次全面的检查,教案齐全,没有发现用老教案顶替,无教案,缺教案的现象。全组的作业有作业本作业,有“目标素养评价”、“同步课堂”、等学案。

二.加强了对苗子生的辅导工作

1.对高三的学生,我们采取了“抓两头,促中间,重苗子”的教学策略。对于苗子生的培养,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不留问题过夜。课堂上,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善于钻研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课下,精选一些竞赛书籍让他们自己看,并挑选一些有难度的试题让他们进行练习。对于后进生,采取了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的方法。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今年高考理综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对高一高二的学生,除以上策略外,还“以竞赛促发展”的策略。成立了高一物理、化学、高二物理、化学、生物学习辅导小组,由个科任老师进行辅导并参加了相应辅导。辅导小组都有计划,有内容,定时定点进行。做到了早准备早行动。

三.精心做好课例研究工作

1.组织并开展了高三理综复习研讨课,周建穗副校长、毛勇军老师对高三复习课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周羽老师对高三的试卷讲评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组织并开展了“先学后教”实验研讨课

3.组织并开展了省“三项”参赛课

四.自觉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1.组织全组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们组经常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及时总结经验,认真撰写教学论文。

2.先学后教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成果

通过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手段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总结创建了一系列的策略。①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良好体验养成良好自学习惯,②优化“学案”提高学生自读、自思,③教师限时精教,④加强学习小组建设提升学生自学效果。

篇11:理综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理化生教研组工作,将继续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和方针,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热爱教育事业,以基础课程改革为契机,更新教育观念,规范自己的教学形为,认识教材的人文性和谐统一的教育功能,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本组教师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努力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二、主要工作:

1、坚持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组织本组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更新课程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在学习的基础上,组织研讨与交流,促进教育教学认识的统一和观念的转变,形成先进的教学思想,切实改革课堂教学,以达到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教材、理化生课程标准,组织好新教材、理化生课程标准学习,体会的交流以及教学中成功的经验交流,以便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新教材、理化生课程标准的特点和知识体系。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有关教学杂志,要求教师撰写课题论文与教育教学教学论文,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并上交教务处。

2、热爱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坚持以民主、和谐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和他们是真正平等的,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教师要主动的去接近他们,在心理上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他们把教师当成一位和蔼的大朋友,能让他们主动和教师接触,交流,以便于教师能在学习或生活中去更好的帮助他们,以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真正体现“学生是平等中的首席”。

3、钻研业务,提高素质。

在平时的教学中,本组教师应相互学习,注意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组织自学新课改理论,并要求将自己的教学体会、经验进行小结,写成经验小论文,积极促进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本学期我组将组织老师撰写教学经验论文上交学校教务处及上级主管部门。

三、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要注重基础,完成以下一些活动:

1、结合常规教研,在备课、上课、评课等教学活动中,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的主要环节,通过听课等形式促进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示范性。积极参与听课和评课,每学期不少于15节(教龄在五年以下不得少于20节),采取集体听课与自己听课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听课、评课,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经常分析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组内每位教师本学期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加强两个毕业年级理化生老师的辅导和复习计划的监督,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和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共同研究历届高考、中考试卷,交流复习经验,明确复习方向,使每个老师认真做好各个方面的查、漏、补、缺。以便在中考和高考中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4、加强实验课的开展,特别要使4-6月初三学生实验课的加试和综合检测,保证让每位学生的实验都能过关。达到学校要求的标准,达到百标学校的要求。

5、加强对新老教师结对帮学的工作,全组共同关心,支持,帮助,促使新教师迅速成长,早出成果.同时也希望教务处加强领导,关心教研组的工作和新教师的培训工作。

6、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开展“三课”(讲课、说课、评课)活动。

7、按照理化生教研组的具体情况,教研组成员尽量开足开齐有关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8、理化生教师要经常学习,在电子备课室进行网络学习并且经常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建议每位教师为丰富学校网站作出自己的努力,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理化生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理化生教学活动中去。使我校的教学改革深入的发展

9、搞好教育教学反思,多交流多总结,写好教学札记,落到实处。

四、1、配合教务处认真完成相应的工作验收,及时做好记录。

活动周安排

第2周教学计划的制定与交流

第4周九年级物理三课活动

第6周九年级化学三课活动 第7周八年级物理竞赛

第8周观看优质课教学片 第10周阶段性测试

第11周教学质量分析

第12周八年级物理三课活动 第13周骨干教师专题讲座

第14周七、八年级生物三课活动 第16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课活动 第18周第19周第20周案例与教学反思评比与交流 期末水平测试 教学工作总结

篇12:理综教研组工作计划

本学期,理综教研组继续以《学科课程标准》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的中考、会考成绩为目标,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学科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创新教研方式,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求,结合学科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主要工作: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科课程标准》、《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课改专着,用理论知识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2)组织教师认真撰写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和教学反思、教研主题交流等,达到学以致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狠抓教学常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1)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或课题研究课,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2)加强集体备课组建设,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任务,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3)配合学校教导处开展不定期常规检查、反馈、督促工作。

(4)做好学生辅导工作,重点抓好毕业班物理、化学的陪优补差工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本学期根据教学实际,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将组织进行学科知识竞赛活动,选拔优秀学生参加上级组织的比赛活动。

(6)为加速青年教师成长,要求经常相互听课和评课。

3、创新教研方式,提高教科研水平。本学期将开展五个专题教研交流活动:

(1)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深化

(4)如何加强“双基”教学

篇13:理综教研组工作总结(2014)

在高考中,选择题的主要功能是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同时也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思维的敏捷性.很多选择题若用常规解法求解,可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因此,我们可尝试采用速解的方法,充分利用题目本身所提供的信息,把常规题变为特殊技巧的快速解答,避免“小题大做”,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后面的大题而获得更理想的分数.另一方面,高考理综的物理选择题解答得是否顺利,用的时间是否合理,也会在心理上和时间上直接影响后面考题的解答效果.物理选择题的新信息,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特征和隐含的思维方法上的特点,根据它们找出选择题的求解体系,是解题中培养策略意识的好途径,也是让信息从人脑输入、存储、加工和输出有序化的有效训练模式.本文以2014年高考理综(课标卷Ⅰ)物理选择题为载体,来探讨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最经济的时间,从思维的角度来答题.

题14 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

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的变化

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本题中的A、B选项都不会使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不满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故不正確.C选项虽然在插入条形磁铁瞬间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但是当人到相邻房间时,电路已达到稳定状态,电路中的磁通量不再发生变化,故观察不到感应电流.在给线圈通电、断电瞬间,会引起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从而引起另一个线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产生感应电流,因此D选项正确.

题15 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

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

C.安培力的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

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解析 本题考查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安培力总是垂直于磁场与电流所决定的平面,因此,安培力总与磁场和电流垂直,A错误,B正确;安培力F=BILsinθ,其中θ是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C错误;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则前半段受到的安培力为F=BIL2sinθ,后半段受到的安培力为F1=BIL2cosθ,由于夹角θ不确定,所以F1、F2的合力不一定等于F1,选项D错.

题16 如图1,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

A. 2 B.2 C. 1 D. 22

解析 根据qvB=mv2r,有B1B2=r2v1r1v2,

穿过铝板后粒子动能减半,则

12mv22=12·12mv21,

得v1v2=2,

穿过铝板后粒子运动半径减半,则

r2r1=12,

因此B1B2=22,选项D正确.

题17 如图2,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保持不变

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解析 设橡皮筋原长为l,小球静止时设橡皮筋伸长x1,由平衡条件有kx1=mg,小球距离悬点高度h=l-x1=l-mgk.匀加速运动时,设橡皮筋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此时橡皮筋伸长x2,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有kx2cosθ=mg,小球距离悬点高度

h′=(l+mgkcosθ)cosθ=lcosθ+mgk

因此小球高度升高了,选项A对.

题18 如图3(a),线圈ab、cd绕在同一软铁芯上,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测得cd间的的电压如图3(b)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的电流成正比, 则下列描述线圈ab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图4)中,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Ucd即cd线圈中的电压Ucd=ΔΦΔt=SΔBΔt,由于磁场是线圈ab中的电流产生的,所以ΔB∝ΔI,故Ucd∝ΔIΔt,即cd中电压大小与ab线圈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根据图(b)可知0~0.5 s和0.5~1.5 s电流的变化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C正确.

题19 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是: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轨道半径(AU)1.01.55.29.51930

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

B.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

C.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

D.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

解析 相邻两次行星冲日的时间间隔就是地球恰好比行星多运动一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GMmR2=m4π2T2R,

周期T=4π2R3GM,相邻两次行星冲日的时间间隔,

t=2π2πT地-2πT行

=T地T行T行-T地=T地1-T地T行>T地,

相邻两次行星冲日的时间间隔大于1年,所以不可能每年都出现,选项A错;根据木星轨道半径是地球的5.2倍,

T2木T2地=r3木r3地=140.6,

周期的比值大于11小于12,故木星的周期大于11年小于12年,由曲线运动追及公式2πT1t-2πT2t=2nπ,将n=1代入可得t大于1211年小于1.1年,为木星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所以2015年能看到木星冲日现象,选项B正确;同理可算出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1.01年.土星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1.03年.海王星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1.006年,由此可知C错误,D正确.

题20 如图5,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和b(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与转轴OO′的距离为l,b与转轴的距离为2l,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一定比a先开始滑动

B. a、b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

C. ω=kg2l是b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

D.当ω=2kg3l时,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

解析 a与b所受的最大摩擦力相等,而b需要的向心力较大,所以b先滑动,A项正确;在滑动之前,a、b各自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其向心力,f滑=mω2R,由于木块b的半径大,因此发生滑动前b受到的摩擦力大于a受到的摩擦力,B项错误;处于临界状态时kmg=mω2·r,解得a开始滑动时的角速度ωa=kgl,b开始滑动时的角速度ωb=kg2l,C项正确;ω=2kg3l小于a的临界角速度,a所受摩擦力没有达到最大值 ,D项错误.

题21 如图6,在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M、N、P、F四点,M、N、P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F为MN的中点,∠M=30°.M、N、P、F四点处的电势分别用φM、φN、φP、φF表示.已知φM=φN,φP=φF,点电荷Q在M、N、P三点所在平面内,则

A.点电荷Q一定在MP的连线上

B.连接PF的线段一定在同一等势面上

C.将正试探电荷从P点搬运到N点,电场力做负功

D.φP大于φM

解析 任意两个等势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都指向点电荷,根据题意,点电荷Q必在MN的中垂线和PF的中垂线的交点处,过F作MN的垂直平分线交MP于O点,由几何关系可知ON恰好垂直平分PF,故点电荷Q一定位于O点,选项A项正确;正点电荷的等势面是以点电荷为圆心的同心圆,即等势面不是直线而是球面,可知B项错误;因为是正电荷形成的电场,将正电荷从P点搬运到N点,远离场源正电荷,电场力做正功,C项错误;根据几何关系可得OP

上一篇:田楼小学关于治理教育“三乱的自查自纠报告下一篇:恭贺领导升职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