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家乡特产作文

2024-05-07

开封家乡特产作文(精选6篇)

篇1:开封家乡特产作文

春节的一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和爸爸的战友们在一块聚会,有人突发奇想说去开封吃小吃,我第一个响应,高兴地欢呼起来,随后我们就直奔开封。

终于到了开封,我迫不及待地下了车。虽然是春节,但是来吃小吃的人也不少。我的眼睛都看不及了,被各种各样的小吃吸引了。烤鱿鱼串、羊肉串、红糖梨、灌汤包、桶子鸡、炒凉粉、刀削面……简直是太多了。最后我挑了我的最爱——烤鱿鱼串和灌汤包,我坐在一边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鱿鱼串吃起来筋筋的,辣辣的,香香的,甭提有多爽!灌汤包皮薄的透明,咬一口一兜油水,一兜肉,味道真鲜啊!一会的功夫,我一下子吃了六串鱿鱼和两笼包子,大家都笑我吃的太急了。不过这些小吃确实对我的胃口,因为我也是个好美食的专家啊!哈哈!

篇2:开封家乡特产作文

桶子鸡

桶子鸡系开封特产名菜,它选用当地的优质筠母鸡,采用百年老汤煨制而成。色泽金黄,肥而不腻,鲜嫩脆香。

五香风干兔肉

用1.5公斤左右的野兔,挂置阴凉通风处风干,再用十余种香料卤制而成,成品香味独特,回味绵长。

黄焖鱼

黄焖鱼采用精选草鱼,小鲫鱼为主料,经炸制后,佐以数种大料,卤汤焖制而成。鱼鲜味美,汤料五香,食后回味无穷。

锅贴

开封锅贴是闻名的风味小吃,其中,稻香居的锅贴以其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品质优美而闻名古城。成品皮焦馅嫩,色泽黄焦,鲜美溢口。

羊肉炕馍

烙饼中加以羊肉孜然等物,用羊油炕制而成,成品焦香,别有风味。炒凉粉凉粉以红薯或绿豆淀粉打制而成,佐以豆酱,葱,姜,蒜,用香油炒制而成。入口热鲜香嫩,凉粉滑嫩不碎,素有“凉粉管炒”之美誉。曾数次赴国外表演,大受欢迎。

红薯泥

红薯泥是一道久负盛名的中州名菜,选用红薯,白糖,山楂,玫瑰,桂花,青红丝等原料。兑入香油烹饪而成。色泽晶莹,甜香可口,营养丰富。

冰糖熟梨

冰糖熟梨是将熟梨与红枣,枸杞,桂圆,大块冰糖等物一同煮熟,皮棕肉白,晶莹透亮,香甜清爽,止咳润肺。

江米切糕

江米与白糖,蜜枣,青红丝一同蒸制,上盘时浇兑山楂,玫瑰,桂花煮制的蜜汁,入口绵软香滑,甜酸可口。

杏仁茶

杏仁茶是由宫廷传入民间的一种风味小吃。它选用精制杏仁粉为主料,用龙凤铜制大壶烧制的沸水冲制,配以杏仁,花生,芝麻,玫瑰,桂花,葡萄干,枸杞子,樱桃,白糖等十余种佐料。色泽艳丽,香味纯正,是滋补益寿的佳品。

酱红萝卜

酱红萝卜是产自开封杞县的一种咸菜,素有“杞国酱菜”之称。它选用杞县坡吴村种植的优质红萝卜,用传统秘方腌制而成。成品色泽鲜红,咸中透甜,酱香浓郁。

五香豆腐干

五香豆腐干是开封朱仙镇的特产。它选用当地优质黄豆,古泉水为原料制成豆腐,经传统工艺卤制而成。外皮油黑,内肉黄棕,品之清香可口。

花生糕

开封盛产花生,以花生为原料制作的花生糕,独具地方特色。花生糕由精致花生粉,白糖,饴糖等料配置而成。成品色泽淡黄,为多层疏松片状,食之口酥松脆,香甜利口。

篇3:开封家乡特产作文

案例一:首次试教, 学生八人一组, 分成六组, 每一组桌子上分别放上一种绍兴特产。它们是:一盒绍兴香糕、一包绍兴茴香豆、一坛绍兴老酒、一瓶绍兴腐乳、一袋绍兴乌干菜、一顶绍兴乌毡帽。

师:同学们, 现在你们是“绍兴特产专卖店”的推销员, 此刻有一群外地游客要来这里买特产, 请小组同学互相合作、讨论:如何推销自己组的特产?可以看一看, 闻一闻, 尝一尝, 摸一摸, 也可以想一想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充分了解这种特产, 然后向游客作推销, 哪组推销得最多, 就可以评为最佳推销员。

学生开始争先恐后抢组里的特产, 嘴里还不时发出各种声音。

组1:“老师, 香糕是怎么做出来的?”一学生见我过去就拿着一块香糕问我, 我一时无言以对, 只得让他课后去查资料。 (备课时, 我只备了腐乳、老酒、乌干菜的制作过程, 没有备到香糕, 觉得学生应该对它没有多大兴趣。可没想到竟有学生现场提出来了, 真是尴尬。)

组2:几个学生争着吃腐乳, 由于一组只有一瓶腐乳, 最后被一个大男生抢到了, 可没有筷子, 怎么办?他二话不说, 把瓶子侧过来, 伸长舌头就舔。

组3:每位同学都戴过帽子之后就不感兴趣了, 开始提出抗议:老师, 老师, 我们的乌毡帽不能吃, 我们组太吃亏了…… (乌毡帽组)

……

课堂场面很是“热闹”, 可这意味着什么, 我心里很清楚。如果这样下去, 课堂肯定乱套, 那么这堂课就会在这“热闹”的场面中跟大家说再见。怎么办?难道我苦心准备的这堂课就这样收场吗?我不忍心也不甘心。

案例二:再次试教, 我换了一个班, 再上同样的内容。鉴于上一节课的失败, 这堂课我事先注重了细节, 进行了新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同样的, 学生八人一组, 分成六组。但在分配绍兴特产上我作了调整。

第一组:每人一小盒香糕, 里面有两片, 一片用来自己品尝, 另一片用作推销用。

第二组:每人两颗茴香豆 (用法同上) 。

第三组:每人一杯酒, 杯中只有一点酒, 只为品尝。

第四组:每人一个碟子, 每个碟子里有小半块绍兴腐乳, 碟子旁边摆一根筷子, 为品尝用。

第五组:每人两根乌干菜 (用法同上) 。

第六组:两位同学一顶乌毡帽。

结果, 学生没有再出现争夺特产的现象, 他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 边吃边交流, 课堂秩序井然。

我注意倾听了他们的对话, 发现他们所讲的都与推销特产密切相关。当然也有学生问我其中一种特产如何制作, 由于我事先进行了精细的备课, 因此对答如流。第六组也有学生表示, 对乌毡帽没兴趣, 于是我就跟他们讲了有关乌毡帽的故事及它的象征意义。学生听后, 对其顿生敬重之情, 开始讨论这顶乌毡帽了。

【教后反思】

1. 探寻细节, 预设学生学习反应

“教学预设”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 一个成功的教师, 往往能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心理和行为反应。细节是活的, 它时刻体现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细节属于深邃的思想者, “好课”就不能不充分考虑课堂中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在案例一中, 我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自控能力, 把所有的一切都理想化了, 以至于课堂中出现学生争抢特产的“热闹”现象时不知所措。现在回想起来, 从学生的角度审视这个问题, 这一切都是“合乎情理”的。当我把一袋袋的特产发到各组时, 无疑是对他们的一种诱惑。在学生看来, 争来的、抢来的, 才是最有味道的。因此, 课堂中的腐乳、乌干菜、茴香豆等, 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 并成了他们争抢的目标。而在案例二中, 我精心安排了“细节”。我把这些实物都定量分到每一个学生手中, 这样谁也没得多吃, 谁也不会担心少吃, 而且让每个人都吃得很踏实。同时也使学生有时间、有心思去考虑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2. 关注细节, 优化教师教学语言

俄罗斯有这么一句谚语:“语言不是蜜, 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可见, 教学语言艺术性的强弱, 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 我们的品德课堂也需要教师善用教学语言, 只有教师用令人回味的、激情的语言, 课堂才不会如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 才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在案例一中, 当乌毡帽组的学生向我提出抗议:“老师, 老师, 我们的乌毡帽不能吃, 我们组太吃亏了……”这样的声音我是不愿听到的, 说实在的, 当时的我已经被同学们这样的“热闹”场面搞得不知所措了, 而这样的抗议分明就是“火上加油”, 于是我也没多加考虑, 只是打发式地回答:“不能吃, 那就摸摸、看看吧!”这大大扫了学生的兴致。而案例二中, 同样也有学生向我提出这个问题, 由于有案例一的教训, 事先我早已想好了应对措施, 我的回答是:“你可别小看了这乌毡帽, 它可是我们绍兴的一大特产, 许多外国客人来我们绍兴, 都要亲自戴一戴、摸一摸这顶乌毡帽。所以请你们仔细看看它的样子, 讨论一下, 然后给它好好地设计一些广告词, 争取把你们的乌毡帽销得更多, 更远。有信心吗?”于是大家都积极地参与推销乌毡帽的过程, 教学效果截然不同。

3. 研究细节, 善待课堂教学用具

诚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所说:“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夫, 这种功夫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在课堂中, 如果我们能善用教学用具, 在细节上做足文章, 这将对教学的成功起重要作用。在案例一中, 我没有周全考虑教学用具, 以致学生乱了套。例如老酒组中我放了一瓶黄酒, 八只一次性杯子, 让学生自己倒。有的学生太“贪”喝, 倒的数量较多, 以至于喝得两颊立泛红晕。又如腐乳组中, 我放了一瓶腐乳, 一个学生抢到后, 把瓶侧过来, 伸长舌头努力想舔。这个动作既不卫生, 也搞得别的同学哄堂大笑。而在案例二中, 对老酒组, 我事先给学生倒好杯中酒, 量只是品尝而已, 这样便没有出现学生逗乐、斗胆的现象, 也不会醉倒他们。针对腐乳组, 我事先在每个小碟子里放上小半块腐乳, 旁边摆上一根筷子, 这样既卫生, 又使学生安下心来仔细品尝腐乳, 从而为推销作准备。课堂教学秩序井然, 效果颇佳。

篇4:家乡的特产——红芋

(“一绝”,是说大话吗?咱们听听下面怎么讲。)

每当秋风吹起,红芋就上市了。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卖红芋的。超市里,红芋堆得整整齐齐;集市上,红芋躺在架子车里任人挑选。(先说“到处都能看到”,后说在“超市”“集市”。真的很多很容易见到啊!)有的红芋是圆锥形的,尖头尖脑;有的红芋是圆鼓鼓的,像吃饱饭的大肚子;有的红芋则是细长的,很苗条;还有分叉的,像“Y”字形……各种各样,举不胜举。(又说红芋的“长相”,就是生活在城市的小朋友,读后也觉得像看到了一样。)

红芋长得不好看,而且身上还经常沾满泥巴。不过,它却非常美味。生着吃,又凉又甜又脆;煮稀饭吃,连米都带着一股甜味;还可以晒成红芋干吃;放在油锅里炸成红芋片当零食吃……而我最喜欢吃的是烤红芋。远远地,一股甜甜的气味扑入鼻孔,你的脚就不由自主地顺着这股香味跑到烤炉跟前,使劲地闻呀闻,恨不得把香味都吸进肚子里。手里捧着一个热乎乎的大红芋,又想吃又怕烫,两只手来回地倒换着,嘴巴忙着吹凉气,恨不得能一口吞进肚子里。当你咬下一口,你就会觉得绵、甜、可口,立刻就会大口大口地咬下去……

(咱们数数几种吃法——生吃、煮稀饭吃、晒成……还能闻到“甜”、“香”。好了,好了,馋得我口水都来了。味道一定很“绝”。)

家乡的红芋不仅好吃,还有独特的作用呢!它除了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酒精,另外,报纸上说,每天中午吃一个红芋,可以增强记忆力。看来红芋还是健脑食品呢!(真的很“绝”啊!读到这,我们真觉得神奇。)怎么样?你也有点嘴馋了吧?那就赶快到我们这儿来品尝一下红芋的味道吧!

篇5:开封家乡特产作文

每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的特产,陕西也不例外有琼锅糖、蓼花糖、薄脆、石子馍……我猜,大家一定都没有吃过陕西的特产蓼花糖吧,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说一说。

蓼花糖,是陕西的传统名贵食品,到现在已经有四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

蓼花糖主要是用糯米制成的。它的形状有两种,一种的形状是圆形的,像一个个圆溜溜的乒乓球一样,十分好看。另一种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像一个个橄榄球似的,十分漂亮。

蓼花糖的表面沾上了许许多多的白芝麻,让人忍不住的想咬上一口。咬开以后,它的里面是网状的,每隔一点点的距离都会有一两个小洞洞,好像是用来储存空气的。

它的味道非常的特别,有浓浓的芝麻香味,还有淡淡的白砂糖的味道。有位诗人曾写诗赞美蓼花糖:“生性冰雪艳,胸怀若旷谷,色形似莲藕,风味告乃翁。”

蓼花糖的名字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在明代,县里南茂号有个名叫辽化的师傅,他做了一种香甜可口的食品,表面有许多芝麻,里面特别酥脆,香甜可口。这位师傅死后,当地百姓联名恳请南茂号老板,把这种食品叫做“辽化糖”。清光绪年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出逃来到西安。地方官员为讨好她,争相送上好东西。这其中就有蓼花糖。慈禧吃了非常开心,觉得色味具佳,只是名字太俗。她想起草原上有一种蓼花,正好蓼花糖的样子很像蓼花的穗。于是将“辽化糖”改为“蓼花糖”,一直用到现在。

篇6:家乡特产甜作文

我的家乡在射阳,它是丹顶鹤的故乡,相传因后羿射日而得名,由精卫填海而成陆,是国家级生态县,环境优美、物产富饶、社会和谐,素有“苏北小上海”的美誉。

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生活在充满“甜”味的环境里。你也许会奇怪:甜不就是糖的味道吗?难道你的家乡盛产糖?不,不。当你走进射阳,你就会发现这里是多么的温暖,多么的“甜”……

早晨,我们迈着轻快地步伐走进校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来到教室,大家互相道一声:“早上好!”彼此的心中充满了“甜”味。下午,放学了,到文具店买东西,你就会发现,尽管小店人头攒动,但服务员脸上始终洋溢着甜美的笑容,热情地对待每一位顾客,老少无欺。你看,作为顾客的你,心里此刻是不是很“甜”,很温暖?回到家,走进小院,邻居家的小弟弟、小妹妹会甜甜地冲你一笑,说一声:“大姐姐好!”是不是感觉心里都被“甜”化掉啦?当你来到射阳的每一处地方,每一位射阳人都会对你热情友好,如果你向他们问路,他们绝不会说:“我不知道!”相反会不厌其烦的告诉你详细的地址,如果你还不清楚,只要有空,他们还会把你一直带到那个地方呢!此时你的心中是不是荡漾着一丝浓浓的“甜”意?在拥挤的.人流中,如果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你可千万不要生气哦,因为踩你的那个人会忙不迭地向你道歉,说一声:“对不起!”此时的你相信也会怒气全消,说一声:“没关系!”所以你更不要担心踩到被人招来麻烦,走在射阳的每一个地方,你始终都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甜”意。

朋友,你看,这就是我的家乡特产——“甜”,欢迎你有机会前来“品尝”!

上一篇:小黄鸭600字作文下一篇:五一节见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