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管理员岗位职责

2024-04-25

饮用水管理员岗位职责(通用9篇)

篇1:饮用水管理员岗位职责

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机构及人员职责

为加强我酒店对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及对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实施应急处理,成立我酒店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和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各负其责,各尽其能。

1、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谢少锋-总工程师

副组长:邢益标-高级值班师

成员:吴钟雄、梁崇明、钟冠文、曾维超、刘立明、郑

春。

2、组长主要职责:负责对总体方案的组织落实,每半年组

织召开一次供水系统突发时间专题分析会,每季组织检查各个供水设备设施运行情况,当出现突发时间,全权指挥,协调好与其他各个部门的关系,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3、组员主要职责:每天按照运行值班制度,严格检查供水

设备,水池上锁情况,做记录;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报告。主要接受本单位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积极配合各个相关部门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开展的各项调查、处理、救援等工作。

海南文华大酒店

2010年7月12日

篇2:饮用水管理员岗位职责

生活饮用水卫生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及职责

为了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提高师生健康水平,学校决定成立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学校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

一、卫生工作领导机构

组 长:潘光明(校长)

副组长:雷亚琼(报账员、学校营养餐管理员)

周永江(教科室主任)

成 员:学校全体老师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校办公室,雷亚琼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职责

1.认真执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开展灭“四害”等病媒生物防治的常规工作,确保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

2.学校加强对水源的防护,落实相应的水源保护措施,水源30米以内不许存在污染源。

3.对学校饮用水设施进行必要的保养,以确保供水设施的完好正常使用。定时对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学校的二次供水蓄水池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清洗。4.桶装水应标明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确保广大师生用上安全、放心的纯净水。

5.桶装水的饮水机定期进行清洗、消毒,每月一次,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6.学校应制定饮用水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现生活饮用水水质被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及发生介水性传染病暴发疫情时,学校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卫生及教育主管部门。自觉接受当地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

城关镇新林小学

篇3:农村饮用水安全与地下水管理

关键词:饮用水安全,地下水管理,水污染

1 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

饮用水安全指的是既要有水喝,又要喝上安全卫生的水。按国家现有饮用水安全标准,表现在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几方面。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水质上,主要表现为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和有机污染水等方面。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黄淮海平原区,高氟水、苦咸水的分布范围很广。南方局部血吸虫病疫区,群众因生产和生活需要频繁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造成反复感染发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水量上,局部地区水资源匮乏,尤其是华北和西北地区,供水短缺,农村居民饮用水困难,严重影响着当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在经济贫困的地区,供水保证率较低,不安全饮用水的住户比例较高。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率低下,许多地区还是一家一井或是多家一井取用饮用水,个别缺水地区甚至需要靠人、畜四处背水来解决饮水问题,取水极不方便。

当前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例如:湖北省农村人口中有2 927.79万人存在饮用水安全问题和存在不安全因素,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62.85%,共有77.05万人饮用氟超标水,有102.84万人饮用苦咸水,饮用细菌学指标严重超标、未经处理的地表水的人数有258.87万人,血吸虫疫区水质恶化,钉螺等血吸虫传染源有扩大的趋势。水源保证率低,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下降。全省面临缺水问题的人口数有595.52万人[1]。海南省158.45万饮水不安全农民中,水质不达标的88.76万人,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及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70万人。大部分农村饮用水源是未经处理的地表水或浅层水;部分地区饮用水水质超标,还有一些地区饮用苦咸水;部分农村饮用水源还遭受程度不同的污染。同时,供水保证率低,海南全省乡村自来水普及率仅为24.20%。据2006年对234个农村供水站的饮用水卫生监测表明[2],其细菌指标合格率仅为8.81%。京、津、唐地区69个乡镇地下水和饮用水取样分析表明,硝酸盐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的占一半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尚不到40%,仅有14%的村庄有供水设施,而且用水器具的质量差、供水效率低、处理设施简陋。目前,全国尚有近3亿人饮用水不安全,其中约有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有6 300万人饮用高氟水,200多万人饮用高砷水,3 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另外南方血吸虫疫区农村饮水也不够安全。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为70%以上,发达国家在90%以上,而我国的安全饮用水普及率水平大致为东部70%、中部40%、西部不到40%[3],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安全饮用水发展水平尚存明显的差距。

2 影响饮用水安全的主要原因

造成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因素有许多,主要有农村水质污染、水源不足、资金匮乏、技术薄弱和管理跟不上等方面原因。

2.1 水质污染

安全饮用水的供给是以水质良好的水源为前提的。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和规模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广大农村地区由于许多供水井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造成污水渗入水井,使饮用水源受到污染,水质严重超标。部分地区虽然建成了农村简易自来水厂,但大多数水处理工艺流程落后(或根本就无处理),设施简陋,输配水管网系统老化,二次污染的隐患也比较突出,水质难以得到保障。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依然使用人力直接取用河水、塘水[4],由于条件限制不能对其采取净化消毒,使供水水质无法保证。影响水质安全的主要因素表现在:

(1)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农户分散居住,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物随意排放,绝大多数农村无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无序排放,供水井周围不到10 m有厕所、畜禽场、垃圾、农田等,丰水期时,大量地表雨水洗刷地面污染源,污水渗入到水井,使地下水水源受到污染,造成水质恶化。

(2)工业废水排放,重金属污染严重。有些农村地区为了发展当地经济,接纳了在发达地区或城市受限制的污染环境较重的技术落后的工业、开发矿产资源,排放废水等污染物,导致水体污染。我国因工业“三废”排放,污染的农田近700万hm2,而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面积达2 000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6。目前,全国约有65%的污灌耕地遭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部分耕地重金属含量已超过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5]。耕地中的有毒物质,通过环境界面的交换和迁移,致使水质恶化。

(3)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用化学品使用不合理,农药、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加,畜禽养殖、投肥养殖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使水环境日益恶化。

(4)农业固体废弃物未得到合理回收和利用。农作物秸秆是农业主要固体废物之一。农业秸秆大都没有经过综合利用,与生活垃圾一起四处堆放或沿河湖岸堆放,在降雨的冲刷下,其大量渗滤液排入水体或直接被冲入河道。

2.2 水源不足

大多数农村地区,由于供水设施不足,集中供水率低,饮用水供给无法得到安全保证。我国北方和西北内陆河地区,长年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农村的供水安全。由于缺水,河道断流、湖库干涸,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只有超采地下水,造成部分地区的水井越打越深,从而导致出现日趋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由于缺水,部分农村地区的居民每天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往返几十里路获取饮用水,严重影响农民的日常生活,也造成部分边缘地区的农民生活更加贫困。

2.3 技术薄弱

目前,我国没有针对饮用水源保护开展过系统、全面的调查与评价,只是在城市和重点流域开展了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与评价,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测还是空白,基本情况不清,监测力量严重不足,缺乏进行技术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可靠依据。由于科技储备相对薄弱,一些基础研究尚未起步或刚刚起步。客观上,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的水源地分布分散、规模小、水质水量不稳定,使监测工作难度很大,目前,在物力财力上,还不具备全面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监测的能力。

2.4 管理落后

我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法律规定缺少针对性、操作性不强、制度间相互分割甚至抵触,对农村饮用水保护方面还存在诸多的法律空白,与农村饮用水源的稀缺性、污染的严重性和保护的迫切性相比,显得很不相称,极不利于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一些地区的部分领导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重建设轻管理,搞形象工程,对水利和供水设施的管理重视不足,农村供水和改水工程因资金、认识、技术问题或管理上未考虑长远发展规划,造成已建的工程设施的闲置和损毁。对农村饮用水水质缺乏有效监控,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应急管理能力较低,无法应对因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等造成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2.5 资金匮乏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占总人口的70%以上,且居住分散,多数居住在贫困地区、偏远山区。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短缺,政府投入有限,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主要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目前,农村以分散式供水为主,自来水普及率低、规模小、管理方式落后。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迟迟未能解决,主要是农民收入较少,在寻找优质水源和修建水源工程上,缺少建设资金,只好饮用水质含氟、砷及盐含量超标和水质污染严重的水,形成恶性循环。

3 地下水在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中的作用

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主要途径是依靠地表水和地下水。与地表水相比,由于地下水经过土壤自然净化,具有分布广泛、水量稳定、水质优良、受气候影响小、不易受污染、天然调蓄能力强和供水保证程度高等优点,因此,地下水在我国是重要的饮用水供水水源,尤其是我国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广大城镇和乡村,地下水是极为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饮用水供水水源[6]。

地下水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全国总供水量的近1/5来自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供水量占40%以上的有京、冀、晋、豫、辽、鲁、陕、黑、内蒙古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城市供水量中,地下水比例分别达到72%和66%[7]。全国有近400个城市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在全国80个大中城市中,以开采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占60%,仅华北地区的27个主要城市中,靠地下水供水的就占87%;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补助供水水源的城市占40%。山东省的城镇工业及生活用水,地下水供水比例已高达95%。同样,地下水也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在我国北方缺水地区、西南缺乏供水工程的山区及一些地表水污染严重地区,地下水作为唯一的供水水源,在解决农村饮用水方面更是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即使是丰水地区,在干旱年份和季节,或发生突发地表水污染事故时,地下水也可能是解决饮用水安全的唯一有效途径。

4 地下水管理长效机制

在我国农村供水中,虽然地下水起着巨大的和重要的作用,保障了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农村地区的地下水正面临超采和污染等问题,并且呈现地下水超采加剧和污染扩散的趋势。地下水超采和污染问题,它具有积累性、滞后性和潜在性,且难以看见,容易被忽视、被搁置、被回避。地下水一旦超采或遭到污染则难以治理、代价昂贵。因此,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意义重大,必须采取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农村地下水管理工作。

4.1 健全法律保障体制,创新饮用水源管理制度

强化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立法工作,明确各级政府责任、饮用水源保护监管体制和投入机制、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和污染损害赔偿机制、饮用水水源环境应急管理等法律规定[2]。实行城镇饮用水源和农村饮用水源、地表水源与地下水源一体保护,创新农村分散饮用水源管理制度,突出政府责任,确认受益者负担与公共扶持相结合的原则,确认并明确界定受益者和政府应共同和分别承担的责任,实行农村地区饮用水源保护责任的个体负担与社会负担的制度。

4.2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农村地下水源保护机制

设立专门针对农村的包括饮用水源保护在内的环境监管机构,摸清广大农村地区未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人口、饮用水质状况和地区分布情况,制定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重点和实施方案[8]。加强政府的组织和领导,落实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加强部门的配合力度,建立和完善农村地下水源保护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定或措施,严格监督和控制因农村生活生产需求对地下水的开采利用,防止地下水超采和地下水污染。水源保护应与水质处理相结合,加强农村改水工作,扩大集中供水,加强水源保护。

4.3 建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加强地下水源防护

保障饮用水安全,要从源头抓起,保护好饮用水源。要依据我国的有关法律和法规,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对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涵养地下水源,控制地下水超采,防止饮用水源污染。农村集中供水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要建立卫生防护带,在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污水灌溉、控制使用化肥、农药,严禁在水源保护区内堆放垃圾、发展畜牧养殖业,严禁采用渗坑、渗井向地下排放废污水。

4.4建立饮用水安全监测监督体系,控制地下水质污染

在广大农村建立饮用水安全的监测体系,对农村饮用水实施动态监控,及时了解地下水水质、水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依据可靠数据,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应重点对居住人口较为集中的大型村镇饮用水源地进行监测。加大饮用水卫生监督力度,掌握农村污染物动态变化和饮水前后水质疾病的变化情况,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从而改善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提高农村饮用水卫生质量。

4.5 运用技术手段,防治地下水污染

开展农村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研究,查明地下水开采现状、水质背景值和污染状况,明确污染物来源。在已查明污染源和污染物分布范围的前提下,对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结合水源地所处的位置,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制定地下水源地的污染防治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浅层地下水主要由地表水渗漏补给,地表水污染治理是地下水质保护的前提和根本。在地下水保护区范围内,应加强防治点源和面源污染,结合区域的环境特点与用水现状,系统规划地下水的管理措施,综合管理和保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

4.6 拓宽筹资渠道,加强饮用水专项资金管理

要充分认识到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加大政府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并拓宽筹资渠道,多方增加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政府应在财力物力等方面安排专项资金对饮用水源进行保护,实行专项资金补助和优惠政策倾斜制度,建立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基金,重点支持缺水地区、饮水卫生状况较差地区及污染严重地区改善饮用水环境,增加监测、监控、信息发布等基础能力建设资金投入。所需资金应纳入财政预算,并严格按照有关管理制度进行资金管理。

4.7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饮用水安全意识

要提高公众对饮用水安全的认识,尤其是各级政府领导的认识。应充分认识到饮用水安全事关人民身体健康、社会稳定与和谐,关系到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事,把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作为各级政府日常工作来抓。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饮用水安全的宣传,特别是饮用不安全和卫生水对群众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的宣传,明确饮用水源保护的重要性,提高饮用水安全意识,普及地下水保护常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农民积极主动参与保护饮用水源的工作,改变不良的饮水和生活生产习惯。

4.8 制定应急预案,应对公共供水系统突发事件

建立相关应急组织,完善水源地及供水系统事故、灾害、污染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和联合防控体系,把农村供水系统突发事件纳入到这个体系中。建立健全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处置工作责任制,落实重大事故的监测、报告、应急处理的职责分工,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采用先进的监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和措施。在连续干旱年、特殊干旱期及污染突发期,应实行供水应急预案,优先满足生活用水,确保人民饮水安全。在人口集中的大型村镇,建立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地下水储备制度,坚持常规水源和储备水源相结合、防范供水风险,提高饮用水应急供给的保障能力。

5 结 语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良好的饮用水供给是人类健康生存必需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农村饮用水安全关系到亿万农民的身体健康,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干旱缺水、水污染、缺少资金、技术和管理落后等原因,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缺乏饮用水安全保障,一些农村饮用水无法得到可靠供给,取水极不方便;一些农村饮水水质问题十分突出,现状饮用水水质难以令人满意。

地下水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在提高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必须正确认识地下水资源的自身规律和在农村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建立地下水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地下水管理工作,合理配置农村地下水资源,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

参考文献

[1]民进湖北省委员会,湖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湖北省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与对策[J].世纪行,2006,(4):8.

[2]蓝楠.关注我国农村饮用水源安全[J].环境保护,2007,(1A):31-34.

篇4:关于林区饮用水的加强管理

【关键词】饮用水;质量;安全;管理

尽管我国近年来在保护水环境方面成效显著,但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饮用水源的环境污染已经或正在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水源地保护区内的工业污染源依然存在;农林业生产与畜禽养殖对水体的污染;保护区内随意倾倒垃圾等现象依然存在。必须切实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饮用水源地的安全。

一、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

水源布局一定要合理,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水量,又要考虑水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一些高标准的水源工程,保证群众在特大干旱年份有水吃。要十分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确需开采深层地下水时,一定要做到采补平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结合造林绿化

将饮用水源地周围林地全部划为生态公益林或水源涵养林,严禁一切采伐、打枝割草、采挖野生植物等影响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的人为活动;严禁新开果园等毁林行为;严禁在饮用水源地周围和上游区域内新上直接影响水源水质的工农林业项目,对饮用水源地成片林郁闭度0.3以下的疏林和残次林进行补植造林。并强化林政资源管理,规范林木采伐、木材运输秩序,有效保护饮用水源地的森林资源。

三、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建设项目及环境管理

1.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水源地保护中,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使其纳入法制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在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要坚持把好每个关口。

2.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施工管理体系,通过法律和法规等手段对项目施工进行监管。针对农村饮用水工程的特殊性,要严格按照基本的建设程序,实施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进一步规范管理,实际工作中我认为给水工程就是一个在建项目施工中最重要的工程,给水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饮用水工程的顺利进行和用户使用的便利。

3.要对工程原材料加强管理控制。很多工程渗漏都是由于原材料的质量不过关而引起,排水管材料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选用管材时应严格把关,要求包装完好,注意是否有砂眼、裂痕,包括管件的承插口及存水管、检查口、清扫口等配件质量情况,发现有缺陷,或有疑虑,则可通水试验,严格控制施工用的原材料质量。

4.強化事中管理,把好项目“审批关”。一方面,要坚持以“环评”说了算。侧重五看:一看区域规划;二看投入规模;三看环境容量;四看项目性质;五看工艺流程。在项目环评上,要严格实行了环评质保单制度,无论企业或投资者在什么地方、委托什么单位进行环评,环评单位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受理的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杜绝弄虚作假现象,杜绝各类污染源的产生。

四、建立管理责任制

根据工程所有权的明确归属,应建立明确的管理责任制。林区饮水工程应根据工程大小和受益范围,建立管理机构和配备专管或兼管人员,对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集体举办或联办饮水工程,也可承包给有专门技能、工作责任心强的个人进行管理,签定承包合同,明确责、权、利,做到奖惩分明。

五、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常规化

1.环境监测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水源地的监测,把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作为环境监测工作重点。要注意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水量水质并重,防治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一是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要根据各级部门的规划、制度,制定严格环境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点位、监测频次、监测项目等等.

2.要扩大水源地环境监察范围和领域,加大对各类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跑、冒、滴、漏等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转及超标排放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要注重林区养殖业特别是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监管;要协调农业、林业、矿管、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激素,搞好退耕还林、退果还林,倡导和发展生态农果业和有机农果业,保护好水源地保护区山体、植物等生态环境,防止滥采滥伐,防止水土流失,搞好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监管。给水同行应突破思想禁锢,迎困难而上,为改善林区居民水质做出贡献。

六、关于净化管理

1.污染较重的水源的要达到新制订的水质标准就要突破现有的净化工艺,而社会发展到现在,人工合成有机物日益增多,对人类的危害也日渐严重。根据建设部测定浊度、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4项合格之超过98%。这4项标准主要是微生物指标,可保证居民不发生水致传染病,但却忽视了有机构污染问题,有机物多了必然引起色、臭、味感官性能的问题,水质不好,那么不应该要居民适应我们陈旧的水质标准,应该由我们提高水质去适应居民的要求。

2.活性炭吸附技术最能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并且可使致突活性从阳性转为阴性,将是今后净水首先应考虑增加的深度处理技术。另外生物预处理技术对氨氮、亚硝酸盐氮有很好的去除(80~95%),对铁、锰有相当效果,对有机物(15~20%)有一定效果;对色、昧也有一定效果。

总之,逐步控制点面源污染,创新饮用水安全工程投人和管理机制,明确林区安全工程的准公益性和有关产权,科学合理制定水价,进一步健全完善饮用水安全的有关优惠政策,响应十八大健康饮水号召,促进饮用水安全问题顺利解决。

参考文献

[1]杨柔,孙求.浅谈农村饮用水安全运行管理体制的建设.价值工程,2010-03-28.

篇5:饮用水管理员岗位职责

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领导小组及其工作职责

为切实加强对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管理,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组长:

郝海文(校长)副组长:张学文(副校长)

张学文(政教主任)李武文(后勤主任)

成员:

梁宝红(兼职管理员)

陈静波(资料员)王俊生(检修员)

一、工作任务

普及饮用水卫生事故预防知识,提高师生自我防范意识。实行突发饮用水卫生事件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处置发生饮用水卫生事故。

二、工作原则

做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协调配合。

三、工作职责

(一)常规工作

1、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学校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处置。

2、制定应急措施,组织、部署、协调处置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和善后处理工作。

3、监督检查学校供水的卫生环境、卫生设施、水质消毒处理和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4、制订保障公共饮用水卫生安全应急措施与方案。

5、协调相关卫生防疫和监督部门进行现场处置。

6、开展经常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7、建立并培训饮用水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现场处理队伍。

8、收集、汇总和报送应急事件准确信息。

(二)、预警、监测与报告

1、建立学校饮用水事故防治责任制,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

2、定期排查饮用水安全隐患。

(三)、应急处置

学校发生生活用水、饮用水污染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按下列处置程序组织现场处置。

1、立即停止被污染水源供应并取样留存。

2、向师生下发通知,立即停止饮用污染水。

3、即刻向当地政府报告,通知当地医疗单位,在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必要的救护工作。同时立即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执法监督所和教育局报告饮用水被污染情况、学生中毒情况、中毒发生时间、中毒主要症状、中毒的学生人数等。

4、积极协助卫生部门做好调查工作及各项后勤保障工作。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科学采集水样和检测,快速找出主要污染物,并进行动态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污染程度、污染趋势、水质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确定污染物、污染治理、恢复供水提供科学依据。在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下,制定限期治理方案,针对水污染环节和污染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事态进一步的蔓延和扩大,严防水污染事故再次发生。

5、突发饮水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秩序。

6、经卫生部门对水质检测合格后,领导小组确定解除学校供水管制,重新启用公共水源。

(四)、善后与恢复

1、突发饮水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

后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为恢复学校正常秩序。

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2、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3、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必须对相关设施和设备进行彻底清扫消毒,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饮用水安全卫生

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

职 业 中 学

篇6:饮用水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

在市区卫生部门的指导下,为强化我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确保师生饮用水安全,特制定以下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措施。

一、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建全饮用水安全管理组织。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广泛宣传并建立建全饮用水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开展爱国卫生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及时清洗消毒供水设施。

学校指定专人负责自备水管网及蓄水池的清洗消毒工作,坚持每学期开学之前和开学期间定期进行冲洗和消毒,在夏、秋传染病多发季节要及时增加清洗消毒频次,并做好冲洗消毒登记工作。

三、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工作。

学校定期邀请卫生部门来校开展对饮用水的水质检测,发现饮用水有安全隐患的,及时制定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水质达标,确保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崇文学校

篇7:饮用水管理规定

为做到有计划地饮用纯净水,杜绝不必要的浪费,维护好饮水机、饮水桶等相关设施,防止饮水机、饮水桶等设施受到人为损坏,经学校研究,特制订加强饮用水及饮水设施管理的有关规定如下:

1、学校每日为各班、各办公室定量发放一桶饮用水,并根据各班、各办公室的需要随时增补发放饮用水。

2、各班、各办公室每天应指派专人按时到存水处(体音美办公室)凭完好无损的空桶领取饮用水。

3、各班、各年级指派的专门人员领取饮用水时,必须按要求(到陈聪、彭波处(履行相关手续并进行登记。

4、为保障九年级师生双休日补课饮水,九年级各班及九年级各办公室每周五下午时应指派专人到存水处提前领取2桶饮用水;每周周一领取饮用水时,必须如实返还空桶。

5、各班、各办公室晚自习饮水必须于当日第八节课前提前到存水处按相关程序领取。

6、各班、各办公室应加强饮水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班主任为所在班管理责任人,年级主任为各年级办公室管理责任人。

篇8:饮用水管理员岗位职责

1金东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金东区农村饮用水改造工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建成一大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但存在的问题有:管理不到位,工程运行管理经费不落实,管网、设备老化且得不到及时维护和修理;供水水源分散;工程管理维护意识淡薄,运行管理不规范;工程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缺乏管理专业技术,而上级主管部门没有及时指导和规范管理,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效益不能持续发挥[2]。

2金东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管理探索

2.1建立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主体

金东区人民政府明确区水务局为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管部门,下设农村饮用水管理办公室,配备专业人员对全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进行监管和技术指导。各镇乡(街道)成立农村供水管理站,负责日常供水工程维护、水源保护、水质监测、水费收缴等工作[3]。针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不同供水模式,对城乡联网供水工程采取分级管理:城市管网至各镇乡(街道)供水计量点由金华市自来水公司负责管理,供水工程产权也归其所有;各镇乡(街道)供水计量点至村计量点由镇乡(街道)农村供水管理站负责管理,供水工程产权也归所在的镇乡(街道)所有;村计量点至农户计量点由所在的行政村负责管理,供水工程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区域供水工程原则上由乡镇水厂或镇乡(街道)农村供水管理站负责管理;分散式供水工程的资产归村集体所有,由村成立用水户协会或采取经营权承包等方式进行管理。

2.2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

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层层落实管理责任:金东区水务局农村饮用水管理机构对全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全面负责;各镇乡(街道)农村供水管理站行使本辖区农村供水管理职能,指导辖区内水厂和分散式供水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工作;而对分散式供水村则配备专职管理员进行管理。

2.3设立专项资金,落实优惠政策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具有较强的公益性,金东区区政府设立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专项管理资金。管理资金主要用于农村供水管理站(小规模水厂)的水费补贴、管理工作经费以及用于水源地保护、水质监测、信息系统维护、饮用水安全工作考核等方面。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实施 “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通知》中提出的“农村生活用水不收取水资源费、城市建设维护费、教育附加费等,运行电费给予优惠”的要求,金东区区政府落实优惠政策[4],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水价调控手段,推进农村饮用水工程管理社会化、市场化进程。

3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的保障措施

3.1建立科学水价机制,强化价格管理

供水价格是农村价格管理的重要内容,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农村供水价格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工程运行管理办法[5]。

a. 制订合理的农户水价。在金东区城乡一体供水区域,农户水价明显高于城市居民水价,这严重制约了市区自来水向农村延伸。为了充分发挥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效益,金东区区政府积极与金华市自来水公司及有关部门座谈、协商,争取市区引水工程供水价格上的优惠,在水费收取上免收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等,同时大力推进区域供水,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到同一供水区域内农户水价不高于或略高于城市居民水价,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b. 实行农村自来水价格公告制度和听证会制度。为使农村自来水价格的制定和调整更加科学、公正和合理,金东区实行农村水价听证会制度,并推行水价公开、水量公开、水费公开“三公开”制度,提高水价政策的透明度。

c. 利用水价的调节作用,增强农户的节水意识。金东区在水资源较丰富的区域,试行两部制水价,在分散式供水村和水资源较紧缺区域,推行用水定额管理(超定额累进加价)等制度,目的是通过水价的调节作用,增强农户的节水意识。

3.2加强行业和社会监督管理,完善工程养护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经营管理者的监督,规范经营管理者行为,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完善工程维护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区域分布,依托供水企业(或区域供水水厂),金东区成立了4个供水服务站,为全区集中式、分散式供水工程提供维修、技术咨询等服务。

3.3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网络,保障饮用水安全

金东区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供水水质的监测和检测,并优化检测指标和监测频率[6]。根据区域分布,金东区布置了30个水质监测点,定时定期对供水水质状况进行监测,有效控制了供水水质。对水质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导致或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的供水,金东区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督促经营管理单位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此外,还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饮用水卫生和环境卫生知识,提高农民的饮用水安全意识。

3.4强化水源地保护,保证水源清洁

为保障广大农民的饮用水安全,金东区设立水源地保护公示制度和专人巡查制度,以清除污染源,并编制《金东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制定防冻、防洪、防毒等防灾措施应急预案,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信息监测报送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

加强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水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全面改善农村饮用水状况的基础。对列入供水水源的山塘、水库,政府给予补贴,不再对外承包养殖,以保持水源清洁卫生。根据《金东区“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金东区区政府出台饮用水水源区域环境保护通告,确定水源保护区范围,设置保护区域界桩,将区域供水区的孝顺镇白溪水库、曹宅镇长山垅水库、岭下镇黄坞囗水库等9座水库作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保护区内设置告示牌,明确水源保护区内禁止堆置和倾倒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禁止采矿、采石、取土,禁止从事畜禽圈放养等等[7]。通过这些措施,保护了饮用水水源区域范围内自然生态环境,保证了水源清洁,从而为农村提供优质的水源。

3.5加强农村供水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金东区建立与各乡镇、各主要供水厂联网的农村供水信息化平台,及时掌握各供水工程的运行情况,以便加强调度管理,特别是在出现旱、涝、洪灾等灾害时能及时调度管理,保障农村饮用水的安全。

4建 议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整治农村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饮用水安全工程是新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应作为公益性或准公益性产业来经营,并通过转变用水观念、提供技术支持、法律规范、行政保障等几方面来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稳定发挥效益、实现长效管理。

a. 转变用水观念。应从宣传着手,倡导科学用水,因势利导地采用多途径、多方式宣传饮用水水源保护和节水的重要性、有偿用水的合法性,从而转变农民用水观念。

b. 引入市场经营管理模式。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可以尝试进行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引入市场经营管理模式,以充分发挥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经济效益。

c. 加快制定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运作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目前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的技术规范较少,有关部门应加强调研,尽早出台有别于城市供水工程规范的行业标准,作为今后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d.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应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供水行业行为。法律法规的内容可涵盖水源保护、工程建设、经营管理、设施维护、法律责任等,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e. 相关部门明确职责、相互配合。根据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相关部门应落实各项管理职能,明确分工,加强沟通,相互协作,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农村供水重要产业来抓,以发挥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长期效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证农民身体健康。

摘要:针对如何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发挥其长期效益的问题,结合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际情况,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建立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主体,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设立专项资金,落实优惠政策着手,建立一系列较为合理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并探讨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的保障措施:建立科学水价机制,强化价格管理;加强行业和社会监督管理,完善工程养护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网络,加强水质监测和检测;加强水源地保护,做好防冻、防洪、防毒等防灾应急预案;加强农村供水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饮用水安全,安全工程,管理机制,浙江省

参考文献

[1]金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东区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报告[R].金华:金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

[2]金华市婺东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金东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R].金华:金华市婺东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4]浙江省水利厅.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政策文件选编[G].杭州:浙江省水利厅,20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G].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7.

[6]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篇9: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管理措施分析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饮用水安全;安全工程;管理措施

1、引言

饮用水是否安全,水质是否达标等重大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主题。目前我国的农村饮用水大致存在饮用水质超标、制水工艺不足、生活污染源或者工业污染源造成农村水污染、季节性缺水、供水水质二次污染、供水设施简单等安全问题;我们必须以人为本,认识到安全用水问题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在安全工程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水资源严重不足等情况的限制,再加上农村居民对于饮水安全方面的认知不够,农村饮用水的安全质量水平总体来说不高,整体情况不乐观。许多地区仍然存在供水量不足、取水不方便、水质问题导致地方病等多种问题,这对于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严重影响。

2、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

我国大部分农村自然条件太恶劣,有些地方土地十旱、土地沙漠化较严重,有些地方的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甚至不适合打井取水。其次,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先进,普遍缺乏垃圾清理系统和排水系统。农作物的秸秆是农业生产中主要的废弃物之一,而这些废弃物由于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收与利用,随意堆放,随着雨水的冲刷,很容易冲入河道或是渗入水体,对水质造成污染。近些年,我国养殖业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污染的产生量也不断增加,而对这些产业带来的大量畜禽粪便,没进行较好的处理,从而对水质造成极大的污染。

3、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相关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过硬。现有的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远远不够,甚至有部分工作人员根本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上岗培训,对相关的专业知识一无所知。这些人根本无法完成对相关设备的检查、管理和正常维护,出现一些基础性的问题,都无法自行解决,必须向厂家求助,这对于饮水安全工程是极度不利的,无法保证供水需求。

3.2相关法律体制不健全。现有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重在保护城市的环境,各类法律法规,没有一个不是偏重对城市的环境进行保护和污染防治,而对农村的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是少之又少,只是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有一些零星的规定。一些譬如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要想在科技力量如此薄弱的农村推行节水措施,时机还不够成熟。

3.3工程管理资金不足。供水单位的利润十分微博,尤其在农村里面,以“服务农民”为基本原则制定水价,其价格十分低廉。仅够供电单位支付基础维修费用、电费、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等。而当设备出现严重故障或者需要更新时,就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无法支付的情况,这就导致设备无法及时进行更新维修,影响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运行。

3.4水质监测力度不足 对于城市中的各个重点流域的水质检测十分严格,但是农村饮用水的水质监测力度有待加强,由于农村地区的水源分布较为分散,且规模较小,监测水质的工作很难开展。目前,对于农村饮水水源的科学基础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少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科研工作。水源的科研项目主要是针对水体磷素、氮素等富营养素的含量控制,对于农村的水源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调查。

4、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措施

4.1选择适宜的管理模式。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开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也开始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制定出了一些惯有的模式,如水利部门直管模式、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模式、“能人”融资管理模式以及村集体管理模式等。所谓村集体管理模式,是由村集体管理安全工程,由村民代表或领导班子按照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管理模式:依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基本原则,由投资方管理工程经营,由水利部门监管水质和收费标准。管理模式适宜当地实际情况对于安全工程来说无疑是十分关键的。

4.2必须完善饮用水安全检测体系。摸清农村地区尚未达到饮水卫生标准情况。一般包括人口情况、饮用水水质状况和地区分布等,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重点实施与建设力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对一些人口较为密集的村镇,应该对水源的检测和监测更加集中和严格,集中力量开展管网末梢水和出厂水的水质监测。

4.3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管力度。健全的法律、法规能够有效的加强监管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力度,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由水利管理部门宏观调控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监管各级地方部门是否按照规范贯彻执行,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主体,依照“谁出事谁负责”的原则,保证管理工作在法律规范范围内进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4统筹城乡供水。在农村供水过程中,有条件的需尽早实现城乡统筹供水,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项日管理,确保工程项目能够充分发挥效益。应加大农村饮用水建设的则政投资,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应重点扶持,做好前期工作,严格遵照计划来实施建设程序,建立良好的供水循环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大力度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应采用分质供水、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相结合,集中整治农村卫生环境,重点解决高氟高砷水和污染水以及一些严重缺水地力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4.5调动农村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利益与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密不可分,在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可以设立举报奖励制度,积极调动农村居民们参与到整个管理工作中来,与此同时,全民参与对于管理层的工作也有着很大的监督、警示作用,对于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开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4.6严格控制污染源。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力式,加强防治农村水污染,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水源的安全,应当在严格控制污染源与全面治理的同时,坚持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区域特点,加强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实行农资、农技一体化,优化耕作制度,科学施肥,鼓励使用作物专用肥和高浓度复合肥;严格控制氨氮的残留量,大力度推广生态养殖,实现资源的重复循环有效高效利用,从而有效的防治污染源。

5、结语

上一篇:宜章一中高一学生执勤检查细则下一篇:专卖执法案件移交制度(移交司法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