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材料

2024-05-05

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材料(通用8篇)

篇1: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材料

我市现有农村两委干部====人,交叉任职===人,党支部成员===人,村委会成员===人。其中==岁以上占==.=,初中以下学历占==以上。从目前情况看,我市农村两委班子干部主流是好的,绝大部分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按照上级的指示,特别是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严格要求自己,真抓实干,切实维护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带头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一些农村干部在作风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纪律涣散。部分村干部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事业或经营上,把管理村务当作兼职,不能坚持正规化办公,不坚持坐班制度,甚至无作息观念,上班下班随心所欲,叫就去,不叫忙其它。一些干部作风软、散、拖,对上级部署的任务,不积极,不主动,靠乡镇包村干部的指派和协助才去开展工作。

=、处事不公。一些干部在处理村务上优亲厚友,甚至假公济私,如在发放宅基地、承包村集体企业、收取各类款项、发展新党员等方面,标准不一样,条件不一致,不能一碗水端平,引发村民不满情绪,影响了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方法简单。个别村干部遇到问题只看表面现象,缺少理性思考,不做深层次分析,处理问题简单,干工作、办事情,只讲热情胆大,不讲方法策略。有的作风粗暴,搞“一言堂”,甚至违法施政,激化了班子内部和干群矛盾。

=、为政不廉。个别村干部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严重;有的开具虚假发票报销不合理开支,侵占集体财物;有的收钱交帐不及时,花钱报账不及时,坐收坐支现象严重;有的财务审批手续不严,白条入账多;有的村务公开不真实、不全面,避重就轻。如我委局====年以来*举报中反映农村干部问题的占到==%以上,其中多为经济问题。

=、支部、村委工作“两张皮”。有的村委干部觉得自己是村民选举产生的,过分强调村民自治,不愿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工作,导致两委班子常常各自为政,相互扯皮,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了分歧也难以沟通和平衡。还有的干部借家族撑腰,极力维护家族利益,激发了宗族派别势力在农村的蔓延和抬头,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思想教育不到位。对农村干部的教育仅仅是阶段性的教育,不能系统地进行党的政策、法规教育;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干部重使用轻教育,只顾眼前利益,能干就先使用,出了问题再换人;一些农村党员干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不好,致使党支部在党员中的号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减弱,支部的战斗力弱化,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综合素质不够高。一些村干部受年龄、学识限制,思想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较低,尤其是在处理应急问题、化解矛盾冲突、维护群众集体利益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少数村干部有封建意识,尤其是在处理选举、利益分配上,经常陷入“家族圈”,有的为了工作方便搞“裙带关系、父子兵”等。

三是财务管理不健全。一些村干部不能带头执行财务制度,财务管理混乱,村民理财小组形同虚设,甚至有的干部既是会计,又是出纳。村财镇管还不够深、不够细,个别村有截留出租、买卖、承包等收入问题。

四是工资待遇没保障。村与村之间集体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有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力量薄弱,村集体收入很少,村财务主要来源是收取农业税附加,除去正常的杂项开支,村干部的工资一年甚至几年都不能落实,因此,造成一些村干部情绪悲观,心理不平衡,缺乏积极性,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五是当前农村三年换届的制度有待探讨。根据有关规定,农村两委班子三年一换届,村干部往往是“一年干两年看三年等着搞民选”,缺乏长期工作的观念;个别乡镇违反《村民组织法》,随意撤换村委会成员,造成两委班子不和,引发部分村民及其他村委成员*。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加强教育和建立农村干部待遇保障体系,使农村干部不想腐败。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章等党内法规,坚定理想信念,重点开展权力观教育,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通过选树廉政勤政先进典型以及警示教育等多种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增强农村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意识。本着量力而行、逐步纳入的原则,突出任职年限,突出贡献大小,突出激励约束,对农村干部正常离职后实行养老补贴。当前,我市通过摸底调查,对补贴范围、补贴方式、资金筹集、补贴金额等拟定了工作办法,将逐步解决农村干部养老问题。

二是加强综合治理和制度建设,使农村干部不能腐败。====年以来,我市==个乡镇区农村财务实行村财镇管,取得较明显的成效,全市因农村财务引起的集体访逐年下降。各镇建立了收入台账制度,全市安装了“农经网络办公平台”软件,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两委干部经济违纪问题明显减少。加强村务公开,我市以“完善内容、明确重点、规

篇2: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材料

我们党在其83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作风。它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重要保证,是赢得人民群众拥戴和支持的“法宝”。干部作风是党风的直接体现和反映,是衡量党风好坏的晴雨表,对我们的党风政风有着重要的标识作用,人民群众正是通过体现于干部身上的作风来鉴别和了解我们的干部乃至党和政府。农村基层干部身处一线,直接与广大人民群众打交道,其作风的优劣,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疏密,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和人民的事业。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各地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农村基层干部要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一、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们农村基层干部作风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干部宗旨意识牢固,具有较强的群众观念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能够身在其位谋其政,为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尽职尽责、尽

心尽力。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当前经济社会处于转轨时期,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强烈地冲击着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以致农村基层干部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脱离实际,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盛行。主要表现是:一是缺乏调查研究的浓厚空气,凭感觉,凭想象,乱拍板。有的干部对国际国内大环境和本地小环境及自身的具体情况不愿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不愿深入困难的地区、企业和农村去调查研究,害怕触及困难和矛盾,仅仅根据道听途说、一知半解,根据“想当然”,在那里发号施令,“闭着眼睛说瞎话”、“瞎子摸鱼”;不少干部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忽视客观实际的存在。或作报告滔滔不绝,不着边际,华而不实,不是用生动形象的“土话”,而是千篇一律的“普通话”,因缺乏对本地实际的深入了解,对本地工作的指导性大打折扣;或作汇报,洋洋洒洒,纸上谈兵,讲成绩夸夸其谈,讲问题蜻蜒点水,讲对策泛泛而论;有的干部“下车伊始”,不了解熟悉情况就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而这种议论或批评,因没有经过周密调查,根本没有针对性,不过是无知妄说,让本地执行的干部群众感到无所适从,既无益于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工作的推进。二是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说假话,办假事,搞浮夸。一些地方和部门出台一些脱离实际的工作。目标和奖惩标准,单以

“数字论英雄”,从“速度看政绩”,加上各级评比考核繁多,这个要一票否决,那个要影响晋级提拔,无形中给下面造成了一种互相攀比、恶性竞争的不良风气,滋长了“你吹我也吹,不吹白不吹,吹了总不亏”的不良风气。一些干部不在扎扎实实办实事、任劳任怨作奉献上下功夫,而是大耍花拳绣腿,报喜不报忧。有的“坐劲”不够,跑劲有余,“一年看,二年干,三年忙着换”是不少农村基层干部的心态;有的不是捉摸事,而是专门捉摸人,无事生非,飞短流长;有的干部整日在做表面文章上动脑筋,从作假浮夸中比能耐,“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上级不注意”;有的移花接木、杀鸡取卵,搞短期行为,或者打肿脸充胖子,显示自己的政绩,骗取奖励和荣誉。也有些机关的干部作风不扎实,下基层了解情况、检查工作如蜻蜓点水,“小车一溜烟,群众不沾边”,结果是“水分淋淋”的情况很难察觉,实事求是者“政绩平平”遭批评指责;吹牛浮夸者“成绩显赫”,受提拔重用。三是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搬本本,套框框,套公式。有的干部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就照抄照搬,削足适履,完全脱离本地实际;有的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融汇贯通,就生搬硬套,铁板一块;有的则保守僵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精神和气魄。2、脱离群众,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充斥。主要表现是:一是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有些干部看不到人民群众的

智慧和力量,看不起人民群众,不是想方设法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而是处处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无知盲动、妄为”,使他们失去了前进的信心。二是不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一些干部缺乏谦虚谨慎的态度,当官作老爷的思想根深蒂固,自以为位置上高人一等,智商上高人一筹。骄傲、专横、鲁莽、自作聪明、我行我素,“钦差大臣”满天飞,老子天下第一,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为了自己的威信而坚持错误。有些干部自以为是先进分子,是领导者,比群众懂得多,遇事不向群众学习,不同群众商量,因而他们出的主意,经常在群众中行不通;但是,他们又不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以为错误和失败,只是由于群众落后和其他临时因素的影响,因此滥用党的威信,继续一意孤行,这就使他们的错误和失败愈来愈严重。三是不关心人民群众疾苦。一些干部对人民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愿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对群众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愿望,有什么意见,有什么打算不询问,不了解,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此人民群众意见很大。特别是有的干部对一些贫困地区,对一些矛盾和问题较多的企业和单位,不是为群众鼓与呼,满腔热忱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而是遇到问题绕道走。凡此种种,极大地损害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血肉关系,导致当前群众上访人数和次数与日俱增,党群、干群关系-

空前紧张。

3、脱离组织,自由主义、利己主义膨胀。主要表现是:一是各自为阵,搞本位主义,忘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一部分干部大局意识不强,只顾局部利益,不顾整体利益,总是一味地强调自己所管的局部工作,总希望让大局利益去服从他们的局部利益。工作上互相推诿扯皮,副职推给正职,部门推给政府;该自己办的事情推给别人办,该马上办的事拖到以后办;遇到问题踢皮球,遇到矛盾绕道走,遇到问题就调“主”,或者政治上错位,要这级别,要那级别,就是不要工作出政绩;要金杯,要银杯,就是不要老百姓的口牌;要金奖,要银奖,就是不要老百姓的夸奖;要这位,要那位,就是不要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在位子、房子、孩子、票子上讨价还价。二是自由散漫,腐化享乐,忘记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有的干部命令不服从,个人意见第一,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有的干部事业无追求,工作无计划,生活无方向,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有的干部贪图安逸享乐,赌博抹牌,公款吃请,行贿受贿,公费旅游。三是忌疾讳医,不敢、不愿和不善于作批评与自我批评。表现之一是好人主

义盛行,批评变调。表现之二是形式主义严重,搞假批评,对问题和错误采取保护的态度,批评和自我批评流于形式。表现之三是作风霸道,压制批评。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缺乏民主,一听到批评就不高兴,有的还伺机报复,给批评者穿小鞋。表现之四是方法不得当,影响批评效果。有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对同志进行批评时,不讲究方法和策略,态度生硬,措词偏激,使被批评者接受不了。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农村基层干部作风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或源于思想观念,或源于社会环境,只有深入剖析,寻找病根,才能针砭时弊,对症下药。

1、思想根源。一是宗旨观念淡化。不少农村基层干部忘记了坚持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一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忘记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这一最高标准;忘记了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定地相信人民群众,就能从群众中汲取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战胜一切可以战胜的困难,取得党人民

事业的伟大胜利这一历史的经验和真理。二是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那种当官做老爷的思想、官本位意识、家长制作风、封建宗法观念,沉淀在少数农村基层干部的灵魂深处,化作潜意识,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在他们的实际工作中。三是西方腐朽生活方式的诱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吹进了新鲜空气,也飞进了蚊子苍蝇,一些干部经不住西方生活方式的诱惑,沉缅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之中,忘记了党的优良作风,丧失斗志,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2、社会根源。一是机构改革的震荡,引起了思想上的动摇。乡镇合并后,有的因岗位调整而感到失落,有的因待遇降低而心中不平,有的因苦乐不均而产生埋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合并后的乡镇控管上尚有空档和缺位现象,使得部分干部感到无人管,无人问,而陷入茫然。机构撤并,人员分流,不少干部感到前途渺茫,不知何去何从,因而工作上消极,纪律上松驰,存在“干一天是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和行为。二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扭曲了人生价值取向。少数干部把经济收入作为看待事物分析问题的价值取向,甚至把市场经济利益原则引入工作,搞利己主义、本位主义,讨价还价,一些职能部门的干部,把服务变成收费,变相为捞取个人和部门利益的手段。一些企业法人代表用共产党的钱学了见识,长了才干,掌握了客户,羽翼丰满了,就不再愿意为企业干,而是另立山头,为个人发家致富。三是干部人事制度的欠缺,导致了某些农村基层干部行为的偏差。党的干部本应是人民的公仆,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但我国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主要是实行任命制,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负责人主要是由上级指派或安排的,因而他们一般只对上级负责,围着上级的指挥捧转。而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又缺乏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因而很难抑制部分农村基层干部行为的偏差。

三、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作风好坏与事业成败息息相关。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党的事业发展同党的作风状况密切相关。干部的作风怎么样,同群众的关系怎么样,对党风状况乃至党的事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当前干部作风上存在的上述问题是十分有害的,它直接影响和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予以克服。

1、坚持一个宗旨。我们的党之所以有力量,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有血肉联系,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

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就要坚持教育广大的党员干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切实增强党的宗旨观念,坚持群众观念和群众路线,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群众的智慧和创造集中起来,变为党的政策决策,在群众中加以贯彻实行,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

2、推行“两化”管理。即推行“民主化、法制化”管理。民主管理方面,逐步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公开办事程序,明确办事标准、办事时限和办事结果的要求,增强政务透明度,有条件的部门和行业进一步扩大社会公开承诺服务的范围;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大力推行部门领导离任审计制,积极开展行政监督,并注意发挥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定期开展对领导干部和行业系统的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作为干部和班子考核的重要依据。法制化管理方面,在党政机关,主要是建立起制度健全、纪律严明、民主决策、按章理事的组织工作、管理工作和日常行为三个规范;在企事业单位,要着重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民主管理制度。

3、狠煞三股歪风。一是狠煞以弄虚作假为核心的浮夸风。首先要加强教育,营造求真务实的浓厚氛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名利观、是非观,自觉抵制浮夸风的侵袭,同时强化舆论宣传和法制教育,大力表彰那些廉洁奉公、勤奋踏实者;对浮夸弄假者批评不含糊,曝光不留情,处理不手软。其次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铲除弄虚作假的土壤。第三要按照《统计法》严格执法,堵塞浮夸风的源头。二是狠煞以唯我独尊为特征的“官爷风”。“官爷风”就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之风,是“官本位”思想的具体表现。“官爷风”的存在和蔓延,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行,损坏党的形象和威信,对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起着严重的破坏作用,必须用机制的、舆论的和教育的手段予以清除。三是狠煞以骄奢淫逸为重点的腐败风。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以党内监督条例的各项纪律约束干部,扎牢篱笆,关紧闸门,堵住漏洞。以严明的纪律促使广大干部真正做到慎独慎微,谨言谨行,多做点工作,少搞些应酬;多办一些实事,少来一些应付;多想一下群众,少想一点自己,不以权重而贪敛,不以位高而谋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为民掌权,为党奉献,自觉规范自己的工作范围,约束自己的生活范围,净化自己的社交范围,始终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4、大兴四种风气。一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力发扬调

查研究的风气。加强调查研究,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也是改进作风、实现科学决策、提高领导水平的重要途径。没有对客观实际的深入了解,没有对社情民意的切身体验,就很难作出正确的决策,采取有效的办法,即使有了好的决策和办法,也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样,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正确的决策权和领导权。因此,看一个干部作风好坏,关键看他是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加强调查研究作为切实改进作风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环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各级干部都要着眼于研究新情况,解剖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和重大决策部署,围绕改革开放的难点、重点,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要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认真改进调查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切实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效果。既要到工作形势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解决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基层情况,加强规律探索,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奠定坚实的基础。要真正沉下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到生产和工作的第一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过程,成为密切联系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深入做群众工作的过程,成为推动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的过程。

二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发扬联系群众的风气。保持好的作风,核心问题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历史和现实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最容易犯的错误也是脱离群众。作风不正的种种表现,归根结底都与脱离群众有关。各级干部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始终坚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革越深化,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最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克服当官做老爷的思想,正确处理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做到仰不愧党,俯不愧民。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时刻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对群众的感情,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工作、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小事做起,从人民群众期盼、急需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之中。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大力发扬民主团结的风气。“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团结牢,事业兴”。一个人的本事再大,也不如一个班子的本事大;一个班子的本事再大,也不如一支队伍的本事大。一个班子的团结,一支队伍的团结,所迸发的创造力和产生的战斗力是难以估量的。各级干部都要大力发扬民主团结的风气,做讲团结的模范。一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集思广益、集体决策,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合作共事中加深了解,在相互补台中增进团结。要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正确对待组织、对待同志、对待自己,不讲影响团结的话,不做有损团结的事,形成心齐气顺、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二要坚持讲党性、讲原则,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沟通思想,化解矛盾,并坚决与损害团结干事的人和事作斗争。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世界观、人生观,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一切听从党的安排,真正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三要以身作则,做增进团结模范,珍视团结、维护团结、善于团结,以团结为重,以大局为重,平等、真诚、友善地对待同事,营造心齐气顺、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四是坚持实事求是,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风气。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则。各

级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要具有好的作风,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能够做到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办每一件事,都要脚踏实地,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真正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决不搞那些劳民伤财、于发展无益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替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当一个决定、决策制定以后,要大力发动群众、组织力量一步步实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真正把党的政策、决定变成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狠抓落实,真抓实干上,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抓紧解决那些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对涉及全局、情况复杂、一时难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对涉及面广、危害性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进行专门整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

篇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的调研

一、农村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毛泽东曾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中的地位》中, 深刻全面地阐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他说, “共产党员应在民族战争中表现其高度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 应使之具体地表现于各方面, 即应在各方面起其先锋的模范的作用。”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 执行命令的模范, 遵守纪律的模范, 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基础和堡垒, 而每一个党员都是我们党的肌体的细胞, 党员个人素质的提高,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他们应该成为生产生活的模范, 学习先进技术的模范, 带头搞经济致富的模范, 拥护党的领导的模范, 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 有高度纪律性和政治觉悟的模范。然而, 调研中我们发现, 农村中的党员没能够很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甚至有的党员干部在这方面也很欠缺。这个问题, 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二、影响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因素

(一) 在农村发展新党员困难重重

在农村发展新党员和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这两个问题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发展新的农村党员速度慢, 党员队伍的新陈代谢得不到改善, 优秀的人才无法及时发展到党内来, 这不仅使得我们农村党组织在数量上受到削减, 更会使整体的战斗水平下降, 影响农村党组织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而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很好地发挥, 又会让很多人认为国家、集体、党组织都“靠不住”, 加剧了对组织的离心倾向, 这样就使组织失去对人民的吸引力, 减缓党组织新鲜血液的注入。

然而现实情况是, 在农村, 绝大多数的人不爱入党, 入党意识十分淡薄;各村发展党员名额有限, 大力发展党员的空间不大;外出务工人员太多, 加大了发展党员的难度。

(二) 农村中党员的贫农化导致其缺乏影响力

用村支书们的话说, 现有的党员大部分党性是强的, 他们有这样的觉悟, 修桥、铺路、助人为乐他们能够走在前面, 但是先锋模范作用却不强, 因为他们是穷党员, 影响不了老百姓, 老百姓只信那些能拿得出钱, 能办得成事的党员和干部。

(三) 党员干部收入过低, 没有动力

在中国东北地区, 绝大部分农村的党员干部收入十分低, 在这次调研中了解到, 调整后的村支书的年收入是8000元, 而有的屯长一年只能拿到“工资”200元。而在村里担个“一官半职”的人都反映, 这样的工作劳心、费神、绑身子, 因为农民家里哪怕芝麻大点的事都能找上村干部。他们离任以后也没有保障, 还是一个种地耕田的农民。

三、解决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途径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从不认为他所领导的党是没有瑕疵、勿需整顿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 列宁指出:“徒有其名的党员, 就是白给, 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 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 才不追求党员数量, 而注意提高党员质量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因为我们党是一个整体, 高质量的党员能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这次调研中, 令大家更为关注的是的是如何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如何使已经入了党的党员及党员干部自觉地履行党员义务, 并起模范作用是一道现实而又很难攻克的难题, 也是农村基层党建的一个重点。

(一) 赋予农村入党教育新的时代内容

加强入党教育宣传, 增强入党意识, 更要结合农村发展现实, 关注农民发展, 紧密联系实际, 开展入党教育, 这样才会有吸引力, 才能引起农民的关注, 因为, 入党、爱国不再是空洞的, 而是与每个人的发展进步紧密相关的, 这样才能增强农民对党组织的向心力。

(二) 对无职党员实行设岗定责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山东省菏泽市有一个创造, 我认为不错。他们那里创造性地开展了“设岗评星”活动, 通过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 为广大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搭建了广阔的工作平台,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也可以尝试设立科技岗、信息岗、监督岗等, 发挥这些党员的个人优势, 这样就会使普通党员在平凡岗位上认真负责, 甘于奉献, 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使党员身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明显增强, 主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三) 要遵循不抛弃, 不放弃的方法和原则

我们固然要重视那些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及党员干部, 但是对那些经过教育和培养可以继续留在党的队伍中发挥作用的人也要给以耐心的引导, 这就是不抛弃;尽管农村中党的工作很难开展,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一项细致深入而又艰巨的任务和工作, 但是我们各个方面要共同努力, 致力于打造一个既有战斗力又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 坚信道路是曲折的, 前途是光明的, 这就是不放弃。

四、小结

今年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年, 在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有很多问题是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如土地问题、流动党员管理问题、农村的稳定问题、选举问题、村两委关系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有的已经存在很多年, 却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解决, 而在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有些地方有着很多创造, 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1990.

[2]列宁.列宁全集.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1988.

[3]中国共产党章程.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1982.

篇4: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研究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

一、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的带领和推动,农村基层干部道德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新时期,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其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发挥他们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确保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促进农村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各种思想文化冲击着农村,农村的思想文化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如果先进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农村阵地,腐朽、落后的东西必然会滋生蔓延。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引领者,农村基层干部道德文化意识的强弱,决定着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和水平,决定着一个村风气的好坏。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道德建设,可以提升其参与和领导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繁荣农村社会文化建设。

(三)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需要。党的力量在于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党同农民群众的关系,最广泛、最直接地体现在农村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的关系上。农村基层干部是基层党组织的细胞,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的凝聚力,关系到党执政基础的巩固。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道德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觉悟,密切联系群众,妥善解决好“三农”问题,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道德现状与问题

客观上,目前农村基层干部的道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也有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在道德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想信念淡薄。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有的农村基层干部不同程度的产生了理想平庸、信仰危机的现象。比如,有的基层干部对自身定位不明确,缺乏发展意识与发展思路;有的基层干部核心价值观发生扭曲,价值取向物化;有的基层干部角色意识颠倒,宗旨观念淡化,党员意识弱化。

(二)道德意识有待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更加注重农村基层干部的带头致富能力,而忽视了农村基层干部道德素质的培养。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因为长期从事行政事务性工作,平时缺少学习总结,对自身道德认识及定位比较模糊,认为干好工作就行,经济发展就行,道德提高可有可无,道德要求的标准无形中有所下降。

(三)道德行为有待约束。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最终体现。当前,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忽视农民的利益,对农民的困难漠不关心;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喜欢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办事不公;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来处理事情,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从文化程度来看,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情况普遍偏低,初高中文化程度的村干部比较普遍,小学文化程度的也大有人在,而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却并不多。农村基层干部文化水平偏低直接影响思想觉的提高,导致他们私心较重,民主意识淡薄,容易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在工作中执行不到位,方式简单粗暴。(2)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高。少数基层干部由于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经济、轻政治的思想,理论学习存在应付现象,理论体系掌握不够。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容易导致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观念偏于保守,视野比较狭窄,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3)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健全。在干部考核中,“德”作为软指标,一直是基层组织部门考察中的弱点和难点,有时甚至是处于盲区,考核目标仍然侧重于经济发展指标,考核内容和形式也没有突出对干部“德”的要求,考核主体和评价结果之间缺乏有效的定性指标,使“德”的考核呈现程式化、简单化和模糊化倾向。

三、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道德素质下降虽然发生在少数农村基层干部身上,但其危害很大,必须高度重视,但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道德教育。第一,规划道德教育内容。要根据农村基层干部实际需要,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合理确定知识结构,突出道德培训重点,逐步健全由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律知识培训、业务技能培训等方面构成的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第二,拓宽道德教育渠道。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涉及多个层面和部门,新形势下,要拓宽道德教育的渠道,需要县和乡镇两级密切配合,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和其他基层干部培训机构,特别是县级党校的独特优势,突出县级党校在农村基层干部道德教育中的主阵地地位。第三,创新道德教育形式。从农村基层干部的角度出发,通过集中培训、座谈、开展活动等方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采取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农村基层干部的道德教育富有成效。

(二)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环境。第一,夯实坚定的经济基础。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是有效开展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物质基础。对于广大农村来讲,优化经济环境最根本的是要牢牢抓住改革的机遇期,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二,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多元文化已成为当今社会文化的大趋势,我们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可能在纯粹“理想国”中。因此,要通过各种措施扼制庸俗、低劣文化的蔓延,在全社會树立良好风气,净化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文化环境。第三,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安定团结才能激发出凝聚力,培养出崇德向善的农村基层干部。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改革的难度不断加大,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调整,面临的阻力也在加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社会改革,最大限度地降低改革而带来的振荡,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三)构建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第一,构建和完善监督机制。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必须不断完善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自我监督机制。通过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道德行为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激发各方面监督的积极性。第二,构建和完善考评机制。在干部考核体系中,将“德”的考核放在首位,确立干部考核导向。根据农村基层干部的特点和考核效果,科学设置农村基层干部道德考核内容,细化考核指标,做到定期考核和常态考核相结合。同时将考核结果合理运用,对经科学评价后的农村基层干部的道德行为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戒。对道德品行优秀的干部进行精神上、物质上的奖励,比如与提拔重用、晋升工资、优先录用等挂钩。对道德失范的干部进行处罚,如批评教育,记过、降职等措施。

总之,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多措并举,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入手、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构建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发挥好农村基层干部的道德表率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淑娟:《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福州党校学报》,2004年第8期。

篇5: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材料

XXX村是XX区级后进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滞后,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收入低于周边村。经过调研发现,XXX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思考具有一定代表性,值得我们深思。

一、XXX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客观方面表现

1、党员、干部在职不在岗。XXX村个别主要干部,长期在外经商,严重影响了村务工作的开展。

2、党员、干部老化严重。XXX村党员、干部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30岁以下的寥寥无几,这些干部思想跟不上时代步伐,对电脑等新时代产品不懂,接收外界信息能力不强。

3、党员、干部文化层次偏低。XXX村党员、干部中最高学历为大专,大部分为初高中毕业,还有不少是小学文化。党员、干部整体文化层次偏低,接受新事物和改革创新能力差。

(二)主观方面表现

1、工作热情不高。XXX村部分党员、干部工作热情不高,工作中缺乏联系群众,对群众反应的事情存在拖拉,推诿现象。

2、工作协调不够。XXX村部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缺乏民主气氛,综合素质偏低,在具体工作中,缺沟通协调,互相扯皮推诿不负责任,令村民无所适从。

3、工作作风不实。XXX村少数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或无所事事、吃喝玩乐,不注重自身形象;或利用村干部的身份谋取私利,不了解群众需求,疏远了干群关系。

4、创新能力不强。相当多的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对自身的职能定位,还停留在满足于完成上级布置的常规性工作和突击性任务上,习惯于应付。

5、后备力量薄弱。XXX村党员、干部缺乏年轻后备力量。多数农村青年出了校门就纷纷外出自谋职业;退伍军人、农业经济人对当村干部兴趣不大;部分村干部抱着各种私心杂念,本身就不愿意在农村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和培养后备干部,从而使农村后备干部后续乏人的现象进一步加剧。

总之,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使遗留问题逐年积累,给农村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调研组经过全面思考,实地走访,参考其他先进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成功案例,提出了如下措施:

(一)、抓关键,以党建带村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农民要致富,关键建好党支部,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尤其要调配好支部书记。首先,要抓好“选人”。让一批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不谋私利,有奉献精神,会管理,懂经营的人脱颖而出。让那些富有开创精神想干事,真干事、会干事、不出事,并能够带领一方群众致富的能人担任支部书记。第二,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吸收年轻党员,扩大党员队伍,把农村致富能手中的积极分子培养成为党员,作为后备干部的进行培养,从根本上改变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偏低、能力较弱和后备干部乏人的状况。

(二)、抓基础,发挥基层组织阵地功效,为村“两委”和群众提供活动场所。

按照“四室(宣传文化活动室、党员、干部学习室、远程教育室、图书阅览室)、两栏(村务公开栏、政策宣传栏)”的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活动阵地和农村教育培训阵地的作用,改善村级党组织活动条件和农民群众受教育培训的条件,整合各种资源,广泛开展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各种农业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活动。

(三)、抓管理,加强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夯实群众基础。

要创新基层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

度。发展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保障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要求,也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抓教育,加强党性教育,奠定党员、干部坚实的思想基础。

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上,对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要经常集中重点培训,对其他村干部和党员,乡镇要经常组织培训,村党支部也要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学习。通过培训学习,要达到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纯洁党员队伍,增强思想觉悟性的目的。

篇6: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材料

本人参加工作8年来一直在基层,经常和村组干部打交道,虽不敢说对这些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现状和问题特别了解,但也略知一二。如何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让##的乡亲日子越过越红火是我们在一方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因此,在平时工作中也在思考,再结合对##部分村组干部进行的调研走访,他们不仅道出了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普遍不高的原因,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期望和想法。我经过仔细分析整理,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

第一,农村基层干部待遇低、任务相对较重。农村基层干部的“两低两无”——基本工资待遇低、奖励性工资低、养老无政策、干工作无热情,让在任干部和想当干部的人看不到希望。虽然今年执行了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但只是针对村两委“一把手”的退休补助政策,事实上村文书以及小组长的工作也很繁重,特别是村文书,干的甚至比村支书、村主任的工作还要多很多,但报酬却比较低,造成心理不平衡。

第二,农村资金严重缺乏,基层各项工作难度加大。一是正常工作运转难。村级没有招待费的预算,但是同样要迎接各级工作检查或调研,包村干部下乡工作也大多在村干部家就餐,肯定自己贴钱,不可能在村级财务上报销,因为往往村集体的经济也捉襟见肘,常常让村干部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更不用说添臵办公用品、改善办公条件了。二是公益事业难办。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的呼声较高,集资就更不允许了,另一方面农村道路、通信、电力、农田水利设施的新建,“五保户”供养,贫困户的扶持等公益事业任务依然艰巨,而且办成这些公益事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制度很不完备、还

没深入人心和尚未落在实处的情况下,人、财、物依然很难筹集到,这些难点热点问题很难解决。三是经济难发展。无论是集体的还是个人的,任何一项经济发展项目,都需要启动资金。调整结构、增加收入,没项目、没资金,这些目标最终都将落空。第三,基层干部管理有待加强。一是在对村干部的推荐、考察和选拔等环节上还不是很规范,而且选人渠道较窄。二是村干部“升迁”无望。过去能力强、工作出色的村支书可以安排进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或者乡镇企业工作。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实行、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这条路子行不通了。有的同志遂产生一种“到顶”思想,认为干得再好,还是个村干部,觉得没有前途。三是对村干部的考核机制还不够健全。科学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便于操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尚未真正建立,难以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制度执行不力。规范化管理离不开制度建设,制度建设的意义就在于照章理事,而制定的制度多是“墙化”,执行力度弱。五是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乡镇对村干部布臵任务多,检查落实少,指导帮助多,有力监督少;村两委会内部相互之间,由于缺少严格的监督制度,也难以实施监督。第四,部分村干部现有的文化素质水平很难适应当前农村工作的需要。虽然目前村干部的文化程度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农村工作,仍显得比较缺乏。特别是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对村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一些村干部由于缺乏市场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经济管理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一些民间纠纷事件的处理。所以,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村干部明政策、会管理、懂技术、灵信息,是适应当前农村工作的迫切需要。

第五,部分村干部思想意识不端正。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自满。认为自己资历老,见的世面广,工作实践经验多。二是浮躁。认为现代媒体发达,信息丰富,天下大事自己都知道,不必埋头读书了。三是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已过了学习的黄金时代,学的用途不大。这些干部对新知识不求甚解,工作凭经验、吃老本,对新事物不能洞察本质,对新形势不能正确把握。导致思想不够解放,因循守旧,创业意识和奉献意识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跨越式发展进程,与满足农民致富的迫切愿望要求相差甚远。四是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认识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一些干部在相互比较中放松了自己的要求,政治意识弱化,群众观念淡化,工作不思进取,有的甚至随波逐流,把更多的精力关注于个人利益,把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摆到不适当的位臵。五是村两委换届注入的新鲜血液少,村干部无忧患意识。每三年一次的村两委换届虽都是经过严格的程序,充分发扬了民主。但往往选出的新一届村级班子都还是上届人马,没有多大变化。这对乡政府来说是很便于开展工作的,但对村级干部来说却弊大于利,长此以往会养成一些村干部的怪癖,比如:一些村干部干工作只认党委政府“一把手”,对一般领导或者干部下乡采取敷衍的态度,甚至“反客为主”给镇干部安排起工作了;当干部的时间长了,以前不敢想不敢做的也敢想敢干了,群众的呼声也听不见了;上面安排的工作也能纸上谈兵了等等。

二、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对策及建议

第一,提高待遇,增强农村基层工作的吸引力。近年来,村干部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各方面的待遇也有了明显改善,但要真正保护和发挥好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解除村干部“不想当”、“不好当”和“不敢当”等思想顾虑,还应该从多方面予以

关怀。在经济待遇上,要逐步提高村干部的误工补贴,在健全村干部离任养老保障制度的同时也适当考虑一下村文书等,使村干部感到经济上有“甜头”;在工作环境上,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大力支持和表彰,对家庭有困难的干部,要给予关心和照顾,对村干部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工作权利要依法予以保障,使村干部感到工作上有“干头”;在政治上,要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培养、选拔镇机关工作人员,拓展他们发展进步的道路,使村干部感到政治上有“奔头”。

第二,严把“入口”关,疏通“出口”关。要更新观念,严格标准,把能否带领党员、群众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目标作为选配村干部的重要尺度,将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选为“领头雁”,从而提高村干部的群众公认程度和集体素质。要破除论资排辈观念,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启用优秀人才,破除求稳怕乱观念,形成无功即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要抓住村级换届契机,严把“入口”关,全面实行“两推一选”和“海推海选”。要疏通“出口”关,对一些不安心本职工作、办事不公、以权谋私、群众不满的不合格村干部进行妥善处臵。

第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素质。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是提高村干部素质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要加强对换届后村干部的岗位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重视基本理论、基本政策的培训,也要注重实用技术的培训;在培训方法上,除安排必要的理论学习外,还可组织专题讨论、经验交流、外出参观、“三农”问题咨询会等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村干部的农村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此外,为提高村干部为民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可尝试推行上挂锻炼制度和异地学习制度,有计划、分步骤地选送部分村干部到镇机关上挂锻炼,或派到其他乡镇交流学习。

第四,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提高农民群众对村干部的认同

感和信任度。一是要强化群众观念。要树立“万事民为先”的行为准则,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掌握实情,了解农民在想什么、盼什么,要求干部做什么,切实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工作的第一职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努力把农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二是要强化发展和服务意识。村干部要把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加快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上来,要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僵化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摆脱传统农业经营观念的羁绊和束缚,用开放式、与时俱进式思维和创造性、全局性的观念谋划农业。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做农民的眼睛去看市场,做农民的耳朵去听信息,做农民的腿脚去跑经营,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要强化政策、法制观念。村干部要全面理解和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并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学会用说服教育、民主协商、示范带动、提供服务的方法推进农村各项工作。总之,村干部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农村工作,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换来实实在在的发展,进而赢得农民群众的认同和信任。

第五,规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考核激励、监督机制。一要把“村干部承诺制”落到实处。要求各村对任期和年度分别作出承诺,年度承诺不少于2件,任期承诺不少于6件,承诺内容必须是群众最迫切需要办的实事、最需要解决的难事,承诺项目上报镇审定后分别提交村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明确责任人,限定完成时间,并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布,接受群众公开监督。同时,要重视对“承诺”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把这项工作列入村干

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二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特别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充实新的考核内容,把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从政治思想状况、组织协调能力、勤政为民工作、民主意识、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廉洁自律行为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年度评比先进、工资报酬、代表名额分配等挂钩。三要实施村干部诫勉制度。对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的村干部要由乡镇党委集体研究作出诫勉决定,指派专人与其谈话,并要求写出书面限期整改措施,期满后,再由乡镇党委进行考察和民主评议,对已改正的,由乡镇党委给予解除诫勉决定,仍未改正的,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第六,增进理解支持,营造村干部工作的良好环境。乡镇党委、政府及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要带头坚持深入到农村,实际体会农村基层干部的辛苦,充分理解、热情关心和爱护农村基层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难题。布臵工作任务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既交任务又交政策、方法,对基层干部的高标准严要求要相应配套多关心多支持多为基层干部着想。要积极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少开会,少发文件,少提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减少事务性工作;要加强对农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和法制观念,积极主动履行应尽的义务。通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活动,让群众了解村干部的工作职责,知晓村干部工作的难处,使越来越多的群众理解基层干部的工作。利用新闻媒介,加强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理解、尊重农村基层干部的舆论氛围。对打击报复基层干部的行为,有关部门要旗臶鲜明地坚决制止,构成违法犯罪的要依法严惩。

总之,村干部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基础力量,是党在农村各

篇7: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材料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开展农村各项工作的前提。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推动农村科学发展,强化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地位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

xx镇现有基层党组织xx个,其中党总支部xx个(党总支下属党分支共xx个),党支部xx个,党员约有xxxx人。突出问题表现如下:

(一)、领导能力和意识不够,缺乏先锋模范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农村经济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不少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缺乏市场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自身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弱,缺乏应有的个人魅力和号召凝聚力,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如何促进农村发展生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走科技兴农的路子,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办法不多,思想不够解放,习惯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缺乏主动性和开拓创新精神,不能走出传统而老化的思维和工作模式,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正确的工作思路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全面推

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服务意识淡薄,脱离人民群众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大力推进,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发生了重大的调整。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转变工作职能,学会用经济政策和法律的手段来开展农村工作,服务群众。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那种简单粗暴、行政命令等“家长”式的工作方法,“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的问题,往往造成事倍功半。有的基层党组织干部随着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下,宗旨淡化,观念扭曲,逐渐丧失了政治热情和前进的动力,思想空虚,幻想一夜暴富,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思想状况的不纯影响了他们的服务热情,导致脱离人民群众,造成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紧张。

(三)、党员结构失衡,导致后继乏人

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建设已经成为党的建设的薄弱环节。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新时期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党员年龄、性别结构严重失衡。老年党员多,青年党员少;老党员多,新党员少;男党员多,女党员相当少或者没有,党员文化素质较低,知识结构老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由于村支两委的报酬较低和大量青壮劳动力的流失,农村中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能力的青年人,大多外出务工,基层党组织无法吸收这部分优秀人才,这就使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感觉到后继乏人,从而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四)、集体经济薄弱,制约职能发挥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组织运转资金小,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缺乏经费来源,影响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开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近年来,镇政府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明显增多,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的充分发挥。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做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高低、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局。要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党建工作放在和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抓好。在选准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的同时,也要抓好基层党支部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使党员、村干部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热情为群众服务,树立良好形象,增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发展集体经济,加大投入力度

村级集体经济既是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物质基础。要把发展集体经济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拓宽工作思路,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道路,寻找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特

色农业,坚持以机制创新做大集体经济,通过多种形式盘活集体经济,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逐步化解村级债务。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加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投入,不断夯实党组织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一个新的平台上高效、良性运转。

(三)、创新管理,实行农村基层组织考核激励机制

创新管理实行农村基层组织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强化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广大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实事求是的为人民服务。一是明确责任机制。实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负责制,并按照职位分工做好任期目标责任承诺书,明确岗位职责,做到权责一致、责任明确。二是完善目标管理机制。镇党委按照工作需要并结合各村实际,合理确定工作目标,并与各村(社区)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推行目标管理。三是强化考核机制。根据各村实际,在确定考核指标时,既突出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又对其它方面做好充分考虑,赋予相应的分值,方便具体操作。同时,坚持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党委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力求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四是严格奖惩机制。镇党委根据年终目标考核结果,积极运用奖惩手段,对目标任务完成特别优秀的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给予“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表彰,对目标任务完成特别差的村“两委”班子成员给予按一定比例扣去部分奖金的处罚,同时对“两委”班子成员进行诫勉谈话。

(四)、大力推进学习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提升基层党员队伍

篇8: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材料

近年来, 经过培养整顿,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已经成为团结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骨干力量, 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文化程度不高, 专业结构不均衡。

文化程度不高、专业知识匮乏成为影响农村发展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问题。近些年, 乡村干部队伍的年龄普遍降低, 增加了活力, 但文化程度还大多是高中及高中以下, 正规大专以上毕业生回乡务农的不多。干部队伍中具有涉农专业特长的科技型、管理型干部比重严重偏低, 难以适应农村新的发展需要。

2. 思想观念不开放, 创新意识不强。

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需要新的观念去引领, 但相当数量的农村基层干部仍然思想观念保守, 视野不够开阔, 缺少“敢闯、敢试, 感冒”的精神, 不愿接受新事物, 不敢发展新产业, 安于现状。缺少把握机遇, 带领群众增加个人收入,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本领,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 政策水平偏低, 法制观念淡薄。

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不注重学习, 对于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做不到明澈在心, 不能很好地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本地发展实际相结合, 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个别干部为了小集体利益和自身利益, 歪曲政策, 断章取义。个别干部以权谋私, 为政不廉, 不能依法治村, 依法理政, 影响了党群关系。

4. 工作作风漂浮, 工作方法简单。

个别农村基层干部缺乏民主意识, 独断专行, 搞家长制和一言堂, 安排工作靠骂靠罚, 人为制造矛盾, 干群关系紧张。个别干部短期行为严重, 只顾眼前, 形式主义严重。

二、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出现的问题既有干部自身不注意学习提高的主观原因, 又有党委缺乏长远治本措施, 缺乏对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对现任干部重使用轻培养的客观原因, 针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现状和成因, 要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第一, 要科学规划, 注重结构调整。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逐步设步入科学、规范、系统化的管理轨道。制定计划一定要统筹谋划, 切合实际, 科学调整, 逐步实施。计划中要明确规定现有村级干部的学历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中专以上, 乡镇干部达到大专以上, 并且新任、新提拔干部坚决执行此学历标准。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要形成梯次, 逐步实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层次等的最优化, 为建设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打好人才基础。

第二, 要全面整顿, 注重素质提高。要按照先乡后村的的顺序, 按照考核、调整、整改建制、检查验收的工作程序有序进行。做到民主推荐与民主测评相结合、民主评议与个别谈话相结合、考核与经济审计相结合。对于政治素质低, 理论水平不高, 实践能力不强, 不能带领群众致富、群众威信低的干部要坚决进行组织调整。重点把一些政治素质好、领导能力强, 有市场经济头脑, 能想事干事的年轻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中来, 尤其要注意从科技能手、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的优秀党员中发现和选拔村干部。注意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建立机制, 保证乡村干部要保持相对稳定, 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第三, 要解放思想, 注重观念转变。要以更新观念为突破口, 全面提高乡村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要认真组织乡村干部通过理论学习、外出考察、典型带动等形式, 牢固树立市场导向观念, 要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带群众对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及时调整, 并发展多种经营, 促进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第四, 要培训现任, 注重后备培养。要制定培训的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 对现任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分层次、分批次全部轮训。特别要加大党的涉农政策的辅导, 为乡村干部依法管理和科学决策打好基础, 促进农村基层干部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上有明显改善, 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还要通过外出考察, 开拓视野, 增加本领。

第五, 要改进方法, 转变作风。要加强对干部的宗旨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 使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明显提高, 努力做到“按章办事”、“依法治村”。要注重民主, 善于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正确行使党和群众赋予的权力, 坚决杜绝以权谋私。要让农村基层干部成为广大农民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第六, 要强化管理, 加强监督。对干部要实行动态管理, 对那些完不成年度目标, 工作打不开局面, 不主动干事, 给村集体带来损失的, 该罚的罚, 该处分的处分, 该调整的绝不姑息。做好干部监督工作, 村干部每年向村民述职述廉一次。对村干部要实行年审制度和离任审计制度。县区委组织部要对村党支部实行上管一级制度。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 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下增加基层干部的收入, 提高待遇, 搞好养老保险, 为基层干部解除后顾之忧。

结语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决定作用。社会各界都应该关注农村建设, 关注农民生活, 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培养提供便利, 为农村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姜道奎, 柏群.当前我国农村干部素质的现状及提升途径[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1) .

[2]王银峰.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3) .

上一篇:桌面互动投影下一篇:《亲爱的爸爸妈妈》知识点总结:初二上册语文期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