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每一节课演讲稿

2024-04-27

讲好每一节课演讲稿(精选5篇)

篇1:讲好每一节课演讲稿

教会学生听好每一节课

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和途径。学生要想学得好,学得轻松,就应该听好每一节课。

怎样听好每一节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提前预习,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知识同样要做好准备工作,即预习。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前预习(课前自学)是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前提,听课的效果与预习的质量常常是成正比例的。

预习可以培养自学能力,有利于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更重要的是预习后带着不懂的问题听课,目的明确,态度积极,针对性强,注意力容易集中,并能随时作出积极的反应。预习后不仅上课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而且在老师讲到自己已经懂得的那部分知识时。还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比较,以取长补短,提高思维能力。

二、主动听课,积极参与

1、自导学生刻意培养自己的听课兴趣和听课注意力。

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学科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积极性的,即使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我们也很难保证让学生充满激情的去听好每一节课。而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又不可能放弃某一学科,甚至不能随便放弃每一节课。在这中情况下,教师对学生听课兴趣和听课注意力培养应该是学生学好学科知识的有效方法。

我们应该告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总比带着消极情绪浪费光阴好得多”让学生明白,一节难听的课,好比是一顿你不喜欢的早餐,你不去认真吃,你的肚子总会提出抗议的。告诉学生,尝试变换一个角度,或者换一种思维方式去听课,并形成听课的价值思考,从接收知识的意义角度,重新认识一节课,这个时候,学生的听课效果可能要好得多。

2、使学生明确每节课的目的。

只有学习目的的明确,听课的效率才能提高。在相同的条件下,有些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内容能够学会、弄懂、记住、会用,而有些学生则不然。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听课的时候是否有明确的目的。

3、教育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听课,单靠听讲和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要指导学生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和跟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听课一定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听老师用什么方法,什么技巧,怎样进行分拆、推理。

4、教育学生勇于发问。

俗话说,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要教育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索。而要发现问题就要开动脑筋仔细阅读课本和倾听同学们的发言。

5、不要钻“牛角尖”

老师在整节课上涉及的内容会很多,总是从一个问题讲到另一个问题。如果你某个问题没有听懂切记不要“钻牛角尖”,先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接着听,或许你不懂的问题下面老师就要讲到。如果你“钻牛角尖”,不仅问题没有弄明白,还会耽误后面的听课。

6、做好课堂笔记

做课堂笔记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用助于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有助于课后复习,收到消化巩固之效。学生重视做笔记了,善于做笔记了,他们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必然会增强,他们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必然会有切实的提高。学生养成了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形成了做课堂笔记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学生学会了学习,善于学习了。教育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三、注意课间休习

一般来说,每节课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会让学生产生疲劳,从而影响学生的理解,思考和记忆。而轻松愉快的课间休息能消除大脑、眼睛、和身体的疲劳,使人头脑清醒,精力恢复。课间十分钟,大家走出教室散散步,做做操,指挥肌体活动的神经中枢就会兴奋一会儿,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课间休息还继续看书学习,是违反大脑活动规律的。但是大课间活动也不能太剧烈,活动过于剧烈,仍会影响学习效果。

篇2:讲好每一节课演讲稿

江苏省江都中学英语组 章艳

新课程带给学生的是全新的面孔与思维方式,而带给教师的则是全新的挑战。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而以这一理念为指导的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面对高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要“减负”,这就势必要求我们教师要全身心的占领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以响应时代的呼唤,深化教育改革。作为新课程改革大旗下的一名普通高中英语教师,我时刻都怀着满腔的热情,关注和学习有关理论,进而合理应对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

我校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从利于学生发展出发,编出了一套富有时代气息和充满人文色彩的校本课程。而这篇Television can damage your health(附原文)则是其中的一篇,也是我校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时所选定的课文。这节课是我的精心之作,花了很多心思。在备课过程中,我时刻牢记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相关图片资料,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欣赏优美课件的同时,动脑动口,不知不觉间学到很多东西。上完课后,听课的同事以及评委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现在我所要写的就是这节课的设计思想。

一、有关教学目标

吕淑湘先生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对于这篇文章,我的理解便是--在理解文章(两篇观点截然相反的演讲)的基础上,这一节课45分钟要让学生学到两样知识技能:一是通过由浅入深地分析两篇演讲的结构(由连接词到文章结构),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去模仿,进而会用这些连接词陈述观点,注意结构,进行简单地演讲;二是通过环环相扣地提问,结合形象生动的图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了解proposer和opposer各自的观点,最终引导他们另辟蹊径,为文中两名观点相左的学生找到共同点,从而达成一致。这便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两个目标是各自列出的,但在操作过程中却是有机结合,缺一不可的。

二、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

(一)、注重阅读技能的培养

既然是阅读课,就不可忽视阅读技能,毕竟阅读技能在英语掌握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整节课中,我指导学生采用了多种阅读方法,如:scanning,skimming,careful reading(further reading)等。

(二)、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生词/词组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文章中的一些生词足以影响文章理解。所以我用了四张幻灯片(Let’s learn new words!),以八条选择题的形式,将文中的生词/词组置于其他简单易懂的句中(出于严谨,所有句子都出自于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给出两个选项进行选择,并让学生跟读这些生词/词组。从而为后来进一步阅读扫清障碍。

(三)、连接词贯穿其中,首尾呼应

I believe (that)… / In addition, … / Finally, ... / What’s worse, … / I feel sure (that)… / Moreover, … / As far as sb./sth. is concerned, … / I am confident (that)…在整节课中出现三次(scanning中找出这些词,提问:为什么文中用这么多连接词?--分析完两篇演讲结构后,再出现这些词,回答之前的问题,作为对结构分析的巩固--最后以这些词为基础,进行简单的演讲),这既是首尾呼应,更是层层深入,步步为营,为最终作演讲打好基础。

(四)、巧妙的结构分析,引人入胜

在分别分析两篇演讲的结构时,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正是引导学生的钥匙,随着一个个问题的回答,演讲的结构图也逐渐呈现出来,中间并不时穿插一些图片和小问题来活跃气氛和加深理解。这两篇演讲的结构图我动了不少脑筋(如教案设计中所示),而事实证明效果也的确不错,使学生在脑海中很清晰的有了这样两种演讲结构。

(五)、radiant thinking设计创新,不落俗套

考虑到这是优质课比赛,比较大众化的设计大家都能想到。像这篇文章,最后就可以直接设计一场辩论,就像文章中提及的一样。但我认为那样太没有新意,虽然热闹,但学生能够学到的似乎不多。最终,经过一番动脑和不断修改完善,就有了这样的设计。

先出现绿色正方形和红色圆形,各代表proposer和opposer,提出第一个启发性的小问题:Can you find their similarity? 表面看来好像毫无共同之处,但此时红色圆形开始左移,到一定位置时停止,这时两个图形便出现重叠之处--即共同处。此时,趁热打铁,提出下一个问题: Four what reason are they debating here? And for whom? 这时学生便会异口同声地回答:Children! (观点不同,但却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和目的--为了孩子)接下来就有了第二组图示,从北京去上海(共同的出发点和目的地),proposer走上一条路线,opposer走下一条路线,问:Why not choose a better route? 更好的便是直线,两人可以一起走直线--达成一致。于是就水到渠成,进入下一张幻灯片。

最后根据讨论的结果--a solution,运用贯穿整个课堂的连接词来作演讲。

课后作业则将演讲写下来,练习书面表达。

篇3:把美育引入每一节课

关键词:美育

0 引言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 以养情感为目的者。”蔡老先生这番话从某种程度上为我们从事教育尤其是美育的实际工作者阐明了美育的端的。现代美学界也一致认为:美育即审美教育, 美感教育, 大体可以分为社会美育、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美育应从儿童抓起, 贯穿一个人的始终, 这样一个人就会自动热爱美、追求美, 就会自觉抵制一切丑恶的东西, 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类的人。同时, 美育不是某一部门的专职, 也不是某一段时期的事情, 而是社会的一项长久的任务。它要求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个相互配合, 协调一致的教育整体, 共同实施美育, 使每个人都生活在和谐、优美的环境中, 每个人的能力、个性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对于美育, 人们通常认为那是学校的事情, 这可能与学校的性质和作用决定的。而在学校里, 美育一般是利用音乐、美术、体育课来欢欣鼓舞学生实施审美教育, 使他们感受到音乐在反映事物的同时所表现的旋律美, 美术的色彩线条轮廓的美, 体育的人体形态姿势力量速度美。当然, 学校里设置的其他课程从其形式到内容都不同程度地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即便如此, 我认为把从这些课程自身特点并通过老师的讲授、启发、引导而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理解学校美育的全部, 不免有失偏颇。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去理解学校美育, 尤其是通过每一门功课对学生所进行的美感教育。即用美的规律、美的形态、和谐统一的方式去教育、引导、启发学生, 贯穿教育工作的始终, 使之在和谐的氛围之中去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 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具体地根据教学特点在利用每门课身特点进行美育的同时, 要求教师无论从风度仪表、组织教学、语言表达、板书设计, 还是身心素质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即把美育引入每一节课。

1 教师应注重仪表的修饰, 给人以形象美

在学生的心目中, 教师就是一尊特殊的偶像。不仅其品德水准、业务能力, 就是他的仪表修饰, 在学生看来也是最合标准规范的, 对其有着极大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仪态穿着稍有变化, 学生都要自觉不自觉地品评一番, 这对他们的情绪、注意力有很大影响。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应时时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衣着要朴素整洁、稳重端庄、活泼开朗、热情大方、态度和蔼、谦逊文雅、刚正不阿。每节课前一个亮相, 就足以给学生以朴素的美, 教师精力旺盛, 信心十足, 学生就会在这一氛围中感召下唤起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信心百倍。对于老师的一笑一颦, 学生都尽力模仿, 可见老师的形象是否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是对学生实施美育是否成功的一个方面。

2 教师应加强组织教学的能力

对于组织教学, 不应单是理解为熟悉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制定教学计划, 确定适量教学内容等方面, 重要的是应把组织教学的几个方面连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贯穿每节课的自始自终。有人说, 教师是一位有很高的指挥艺术的指挥者, 不错,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够统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织的好, 可以统一意向, 协调步调,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每节课进行新课前, 教师都要在总的计划指导下, 一面复习巩固, 一面借故推新, 使学生能够在老师宏观引导下感受到知识前后之间的紧凑连贯的美, 得以获得在自然的和谐之中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动力, 进而按照美的规律去从事创造性的学习。因此, 教师把组织教学能力的不断加强并自始自终地指导学生探求新知, 对学生的美育也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一切事物都应具备的整体美。

3 教师应注意表达能力的训练, 给人以清新、流畅和抑扬顿挫的美

有人说, 好的教师就是一个优秀的语言大师。这话说的颇具哲理, 虽说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同于表演艺术家、作家那样具有艺术感染力, 但其能力的优劣、强弱, 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的识的吸收程度和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语言表达的好坏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败。教师的语言表达首先要口齿清晰、准确鲜明。应如珠落玉盘, 清晰悦耳, 一字一词不能含混, 发音必须标准, 做到“字正腔园”。其次要形象生动, 富有感情。语言的表达新鲜活泼, 富有情趣, 可以作到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内容上易于接受, 而且还能深深地烙印在学生思想里, 铭记于心。学生也会在抑扬顿挫的和谐之中感受到音乐美。曲啸同志的报告之所以受到广大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喜爱, 其重要因素就是他注意并善于运用语言艺术, 讲得生动活泼, 富有感情色彩。第三, 要逻辑严密, 富于哲理。语言表达的前后连贯, 上下承接, 推导有致、言之成理、立论精辟, 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所表达出的事物富于逻辑美雄辩美。以上方面, 应贯穿于每节课, 从一开始的课堂组织教学到新知识的讲授、启发、引导, 无不需要教师的良好的语言表达, 或高亢, 如闪电雷鸣, 或和声细语如小溪流水, 娓娓道来, 声形并茂。

4 教师要注意板书设计工整合理清晰

篇4:教会学生听好每一节课

怎样听好每一节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提前预习,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知识同样要做好准备工作,即预习。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前预习(课前自学)是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前提,听课的效果与预习的质量常常是成正比例的。

预习可以培养自学能力,有利于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更重要的是预习后带着不懂的问题听课,目的明确,态度积极,针对性强,注意力容易集中,并能随时作出积极的反应。预习后不仅上课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而且在老师讲到自己已经懂得的那部分知识时。还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比较,以取长补短,提高思维能力。

二、主动听课,积极参与

1.自导学生刻意培养自己的听课兴趣和听课注意力。

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学科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积极性的,即使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我们也很难保证让学生充满激情的去听好每一节课。而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又不可能放弃某一学科,甚至不能随便放弃每一节课。在这中情况下,教师对学生听课兴趣和听课注意力培养应该是学生学好学科知识的有效方法。

我们应该告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总比带着消极情绪浪费光阴好得多”让学生明白,一节难听的课,好比是一顿你不喜欢的早餐,你不去认真吃,你的肚子总会提出抗议的。告诉学生,尝试变换一个角度,或者换一种思维方式去听课,并形成听课的价值思考,从接收知识的意义角度,重新认识一节课,这个时候,学生的听课效果可能要好得多。

2.使学生明确每节课的目的。

只有学习目的的明确,听课的效率才能提高。在相同的条件下,有些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内容能够学会、弄懂、记住、会用,而有些学生则不然。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听课的时候是否有明确的目的。

3.教育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听课,单靠听讲和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要指导学生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和跟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听课一定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听老师用什么方法,什么技巧,怎样进行分拆、推理。

4.教育学生勇于发问。

俗话说,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要教育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

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索。而要发现问题就要开动脑筋仔细阅读课本和倾听同学们的发言。

5.不要钻“牛角尖”

老师在整节课上涉及的内容会很多,总是从一个问题讲到另一个问题。如果你某个问题没有听懂切记不要“钻牛角尖”,先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接着听,或许你不懂的问题下面老师就要讲到。如果你“钻牛角尖”,不仅问题没有弄明白,还会耽误后面的听课。

三、注意课间休习

一般来说,每节课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会让学生产生疲劳,从而影响学生的理解,思考和记忆。而轻松愉快的课间休息能消除大脑、眼睛、和身体的疲劳,使人头脑清醒,精力恢复。课间十分钟,大家走出教室散散步,做做操,指挥肌体活动的神经中枢就会兴奋一会儿,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课间休息还继续看书学习,是违反大脑活动规律的。但是大课间活動也不能太剧烈,活动过于剧烈,仍会影响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汉市连山镇中学)

篇5:备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备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新教材的编写特点为我们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新教材每四课为一个单元,每一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突出一个功能,介绍相关的结构,并且提供了丰富的训练材料和情景,每个单元最后一课均为单元复习课,归纳了复习要点及有用的短语,而且教参对每课的词汇,短语,日常交际用语都有明确的层次区分,即“一会”“二会”“三会”“四会”要求,粗线条的集体备课,然后通过自己的加工整理,才能使之完善,所以有备课时我们首先要精读一个单元,抓住本单元是围绕一个怎样的话题,一个怎样的语法结构,突出一个什么功能项目,有几种表达法,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复习要点和有用的短语又是什么,哪些词汇短语,句型属于几会要求,按着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这四个方面,具体地列出单元教学目标以及《大纲》所要求的层次,然后把单元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分课时中去,作为分课时教学目标进行精备。

2.备自己,提高业务水平。

英语教学法理论认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大量接触英语,浸在使用当中去,才能较快地培养起来,外语教师应创造条件,力争用外语和各种直观手段教外语。千万不能依赖本族语上外语课的那种方法”。(《英语教学法》P.47)教学大纲和新教材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基本使用英语教学。这就需要每一位英语老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我们要做到用教过的,学生能听懂的英语讲解单词,短语,句型,课文以及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把讲课要用的英语预先准备好,而且背得流利,表达自如。对没有把握的词句,要通过查工具书或请教别人弄清楚,力争用恰当的,简单易懂的英语进行教学。只有这样天天地备自己,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逐年提高,我们用英语教英语和运用英语组织教学的能力也会随之而提高。

3.备学生,因材施教。

備学生也就是研究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即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既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提高课堂效果,这就要对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兴趣爱好有个详细的了解,把学生的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因材施教,积极开发他们的智力,使自己的教学更切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符合他们学习语言的规律。

4.备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我们多年使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教材的使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所以我们要尽快掌握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交际法,启发式等等。凡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加上动作、手势、表情、实物等配合教学。不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从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自己的教学能力也会迅速的提高。

5.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没有合理的教学结构,课堂教学就会出现忙、乱、差等现象。为了使课堂教学井井有条,教师教得不累,学生头脑清醒,学得轻松,主动,扎实,就必须使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化。

6.精心设计教学情景,课堂操作,板书,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等。

7.设计本节课拟开展活动的方式,设计开展各种活动的模拟情景,准备好各种教具——实物、图片以及电教手段等。

8.准备好一份“反馈——矫正”的口试和笔试的测试材料。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极其强调教学是“教学一反馈一矫正”这一不间断的循环构成的过程。反馈与矫正是掌握学习教学中的核心和关键,如果我们及时的反馈矫正,就能及时地评价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9.用英语写好课时教案。

上一篇:夏林2012年7月27日在第三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层对话暨“我监督 我自律”大型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致辞下一篇:心内科出院随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