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习作教学设计

2024-05-23

三上习作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三上习作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观察日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次习作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让学生交流已写的观察日记,在此基础上再写一则观察日记。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想写的内容,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提示学生讲评自己在观察中的新发现。教学目标:

1、熟悉并正确运用写日记的形式。

2、通过引导,让学生运用好眼、耳、心等感官,懂得关注现实、仔细观察、积累生活素材的道理。

3、理解写观察日记要围绕写作中心,联系广泛、多角度思考,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理解写观察日记要围绕写作中心,联系广泛、多角度思考,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教具学具准备:

黄色纸条一张、胶棒、剪刀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准备素材

1、导入《手指操》

师:做操时我们将手指看做了门、老师和学生。拟人其实就是我们大胆的想象。想得到作文的金钥匙,这节课就要学习观察。

2、明确要求:你觉得玩好要注意什么? 生答师板书:看 听 想

二、点拨指导,拓展思路

1、猜测

师拿出纸卷,让学生猜测:拿出纸卷要干什么? 师打开纸卷,引导学生表达:是怎样打开的?

适时总结词语:慢慢地 轻轻地 不急不慢地 小心翼翼地

师:刚才的纸卷变成了纸条。(翻转纸条黏上)谁来说刚才怎么做的? 学生说出操作过程,总结板书动词:拿 打开 绕 粘

2、实践

(1)师:如果顺着纸圈沿中间剪开会怎么样?生讨论。引导学生使用词语:大家的讨论称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2)师:你们讨论什么了? 生汇报讨论结果。(3)练习使用句式说话: 一个……两个……还有……

大家的答案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 谁谁谁说……谁谁谁说……还有谁谁谁说……

三、自由表达,引导修改

1、师:你能将将观察的过程说下来吗?游戏开始了,只见宋老师……

2、通过写作提纲,指导学生选材,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1)回忆日记的格式。(2)填写表格提纲,确定内容。

四、习作讲评,借鉴提高 1.在组内读自己的段落。2.指名在全班朗读。

3.点评:能写清新发现,谈出自己的感受。

篇2:三上习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习作的主要内容是写“秋天的画”。编者意图是让三年级学生借助图画,训练观察,学习表达,要求:

1、写秋天的图画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写好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3、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这实际上是看图作文训练。对于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观察”与“表达”都是看图作文的难点。这两个难点中,前者是基础,是前提,是关键;而后者往往是教者所忽略的。我们教学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观察与表达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

1、能留心观察事物、图画,并能按照一定顺序进行介绍。

2、能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把内容写清楚,把句子写通顺。

3、引导学生在感受秋的喜悦之后,用笔描绘秋天的美好,用语言抒发浓浓的秋情。教学重难点:

能合适地用上积累的词语,用能较生动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快乐的心情和对秋天的喜爱。教具学具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如气候、动物、植物、人,在生活中寻找秋天。

2、搜集有关描写秋天的诗文、句子。

3、学生用一张8开纸的左边画一幅在秋天活动的图画,右边留着在课堂看图习作。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准备素材

1、导入

同学们,在十月里我们感受到秋日放风筝的乐趣,秋天声音的美妙,以及秋天的五彩缤纷和硕果累累。今天我们又要做与秋天有关的什么事呢!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8页,图画下面的内容提要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做的事情。请大家默读这段话,然后说说它要求我们干什么?(学生交流,老师板书:秋天的图画。)

2、积累展示(请学生展示积累的有关秋天的词句。)

二、点拨指导,拓展思路

请大家再默读这段话,找一找这段话对我们这次习作提出了什么要求,并用铅笔画下来。(学生读后交流)

老师出示要求:

1、写秋天的图画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写好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3、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

三、自由表达,引导修改

1、按主次顺序看图,明确图中内容。(1)授予方法:先看主要的——图中描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再看次要的——周围还有什么景、物、人。同学们,我们怎样看图才能把作文写的好呢?(学生交流,老师板书:按序看图 想象过程)

(2)实例看图。老师出示捉蛐蛐的图,学生看图交流。前后座学生互换图画,然后与同桌交流图画的主要内容。

2、看图想象事情的经过

(1)想象原因,学习用语言表达情绪:

师:这幅秋天的图画明确地告诉我们秋天来了,一个可爱的小孩捉了两只蛐蛐。对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看图习作只写这点静止的画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根据画面想想这件事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请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孩子为什么会去捉蛐蛐呢?

(学生交流)

A、师出示发现蛐蛐儿的视频,请同学交流小孩子捉蛐蛐的原因。B、老师出示句子:何文华说有蛐蛐。

师:小孩子捉蛐蛐的原因是何文华说有蛐蛐。如果这样写出来有感染力吗?能写出何文华当时的心情吗?请把这个句子加一加,把原因说得更清楚明白些。

(学生交流。)

老师总结:写人物语言时,引用活动中人物的原话“蛐蛐!这儿有一只蛐蛐!好大的一只蛐蛐!”是最有感染力的,所以写作文时如果写出人物激情的语言,语句就会更有感染力。

C、老师交流捉蛐蛐的原因,让学生自由读并评价,明白如何学习运用积累的词句。

D、同桌根据自己画的图画,想象交流事件的起因。(2)想象经过,学习用动作描写表达情绪: A、观察捉蛐蛐的视频。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视频中机灵的小明是怎样捉蛐蛐的,是不是一下子就捉到啦?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谁发现的比别人多?因为实际的经过比大家想象的有趣多了!

老师出示捉蛐蛐的视频,学生观察。

B、大家交流小孩子是如何捉到蛐蛐的。比一比,谁能准确地描写他捉蛐蛐的经过,能用动作描写表达出他当时的情绪(板书:着急地问 紧紧地盯 小心翼翼地伸 猛扑 稳稳地罩„„。

C、同桌交流自己画中事件的经过,并可以互相补充。

四、习作讲评,借鉴提高

1、老师提示要尽量合适地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然后巡回辅导。

篇3:三上习作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秋天, 校园秋意正浓, 是观察的好时机。老师嘱咐学生要从杆、枝、叶、花及远近角度观察, 观察要细到叶的变化, 之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不曾想到, 学生在观察时, 对于枝、叶、花的观察主体似乎不以为然, 一只螳螂的出现打乱了观察情景, 他们有的欢呼, 有的惊叫, 都围过去看。回到教室, 有了一段干巴巴的对话:

师:桂花树远远看去, 是怎样的?

生:有两层楼高。

师:像什么样子?

生:像一根被劈开的香肠。

师:走近了看到枝条是怎样的?

生:细长的……

这简直是一段科学课上的对话, 寻找不到一丝语文意味。

语文和科学观察的主体虽然同是桂花, 但观察的目的取向完全不同。朱光潜在《谈美》中就讲到对树的三种不同态度, 他说:“假如你是一位木商, 我是一位植物学家, 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 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 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 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 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 只管审美, 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对照此说, 先前的观察的偏颇之处很明显, 用脱胎于科学的观察方法, 让学生去知觉全面的一棵树, 对树细细地解剖了一番, 只有科学客观的存在意义, 而不具备任何美的意义。虽然在写时, 再三强调要写出美, 但木已成舟, 基本的科学记录已成规模, 这时吆喝着要让学生把科学记录式的表述, 强扭为语文语言的描写, 作文的难度大大加强, 有的学生面对树搜索不到恰当的语言, 一筹莫展。

观察在语文上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方式体现它的意义呢?结合教学, 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拨动心弦, 观察以情感为先

在实地观察中, 一只螳螂的出现, 使学生舍弃桂花树而专注于螳螂, 是什么搅动了学生的心灵, 是情感。观察中对学生情感的引导意义重大。

第二次教学以学过的课文《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进行适度煽情, 然后让学生找形容秋天的优美词句, 把课堂定位在寻找和发现校园秋天的美, 为赞美而去感知校园里的草木。观察目标明确, 就是发现美。这次取消了实地观察, 让观察更集中。

师:我们学了《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 感受到了秋天的美。谁能用一个好的词来赞美一下秋天?

生:秋高气爽。

生:五彩缤纷。

生:美不胜收。

师:这些词语真美, 赞美秋天很合适。现在秋天来到了我们校园, 今天我们来赞美校园的秋色。你们觉得校园哪里让你感觉到秋天的美?

生:梧桐树。

生:银杏树。

生:桂花树。

师:我们先来看桂花树。投影由远到近的几张桂花树的图片。 (生静静地看)

师:你们觉得桂花树美在哪里?

生:它的花很美。

师:怎么个美法, 请你看看图上的桂花, 能不能说个优美的句子。

生:花很多, 挤在一块儿。

师:像——

生:像小朋友们挤在一起玩耍。

师:说得妙!大家能不能像刚才这个同学那样说说花的美?

生:风吹来, 金色的花落下来, 就像下起了金子雨。

科学观察是解剖式的面面俱到, 客观的感知上升到理性分析与概括, 最后是知识性的表述。以上实录片段已经让我们看到, 语文观察不同于科学观察, 而且有时恰恰会和科学观察背道而驰。语文观察以美为标准, 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可以说是以主观去选择客观。对于桂花树美在哪里, 很多学生都是撇开枝叶而选择花, 在学生眼里, 花是美的化身, 是值得赞美的。这种选择的驱动力是情感, 因为情感所以有喜好, 因为有喜好所以有选择。

科学观察是忌情感干扰而求冷静客观, 而语文观察就是调动情感介入, 情愈浓则感愈丰。课堂伊始, 让学生说说描写秋天美好的词, 就已经向情感打开窗户。校园里哪里让你感觉到秋天的美?桂花树美在哪里?以此为观察立足点, 而不是从远近高低、整体局部、细致入微这些观察方法入手, 也是为了拨动学生心弦, 让他们凭主观喜好来对桂花树的美进行判断和选择。

孙绍振在《如是解读作品》中分析《咏柳》时说:“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 就是因为它不是等同于生活, 而是诗人的情感特征与对象特征猝然遇合。”而调动情感去发现美, 就是为了促成客观形象与主观情感在美这一标准上的统一。学生首先就在桂花上让自己的情感和客体特征相遇, 言说桂花旺盛之美, 就有了“花很多, 挤在一块儿, 像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言说桂花落英之美, 就有了“风吹来, 金色的花落下来, 就像下起了金子雨”。

观察对于写作而言, 不是客观特征的解剖与描述, 而是情感投射于形象的发现与表达, 在作文教学中, 观察的起点是情感的激发、主观的解放。

二、舒展想象, 观察与审美经验相融

孙绍振在《如是解读作品》中说:“本初的感情只有通过假定的想象才能抒发。”和英国哲学家休谟关于情感受想象支配的说法有相似之处。这理论启示我们, 使观察拥有情感的形象, 需要想象。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我们也看到, 对美的抒发, 就是依靠想象这一手段, 想象的对象也就是观察的对象。在表现美这一层面, 观察和想象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师:对这花还有谁发现它的美, 跟别的同学不一样?

生:它的花像一只只金黄色的小蝴蝶, 在树枝上翩翩起舞。

生:一朵朵桂花挤在一起, 如同一颗颗小星星在对我眨眼, 一摇, 花朵纷纷落下, 宛如淘气的小娃娃。

师:请大家用鼻子闻闻, 桂花的美还在哪里?

生: (齐声) 香味。

师:谁来说说香味。

生:桂花真香啊, 香到了我的心里。

生:桂花的香飘满整个校园。

师:真是香啊, 桂花可真美!

生:桂花妹妹非常爱美, 它把全身都涂满了‘香水’, 好像要让全世界都闻到它的香味。

如果没有观察的见闻而只有不着边际的想象, 那就是胡思乱想了。白石老人讲, 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太似则媚俗, 不似为欺世。这似与不似, 也就是观察以想象为发展, 让情感有形可附;而想象以观察为依托, 让想象有据可依。这样的观察与想象才是情感与客体特征的沟通与升华。在教学中, 学生把桂花的动态和蝴蝶优美的舞蹈相联系, 把桂花和在枝叶间眨眼的星星相联系, 把桂花跌落的情景和淘气的娃娃相联系, 姿态尽出, 真实可感。这些想象就在“似与不似”之间, 这是观察与想象共同努力的结果。

如果是纯粹的观察与表述而不启发想象, 则情感不表, 个性不张, 误入科学观察的陷阱。这也再次印证了科学观察与语文观察的不同。科学上的观察求的是客观普遍性, 如“桂花树的枝条细细的长长的, 花很小又很多, 每一朵花有好多花瓣……”每一棵桂花树莫不如此。而语文上的观察是因为情感之下的想象而变得富有个性。用想象来彰显个性情感, 就是让观察有了语文味。教学中学生比拟香味, 有的说香到了心底, 有的让桂花的香飘满整个校园。这些个性化的表述, 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情感波动之下积累的审美经验, 这些经验可能是肤浅的, 但绝对是美的、真的。其中一个学生说:“桂花妹妹非常爱美, 它把全身都涂满了‘香水’, 好像要让全世界都闻到它的香味。”这种感觉就来自于生活中周边女性使用香水, 那香味在幼小心灵上激起美的涟漪, 此刻, 客观特征与经验在美的召唤下相遇相融。这样的写作, 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 是把景物给“写活了”。

通过观察启动想象, 每个人都写出了自己的桂花, 最终是客体特征与审美经验的相遇与融通, 产生了个性化的文字。

三、意象组合, 观察建构意境

桂花树的美在于花, 这是学生情感选择的结果, 可是枝和叶的美也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观察、想象还在继续。

师:刚才我们是发现了桂花的美, 大家再看看, 除了花儿之外, 这桂花树还有让你感觉美的地方吗?

生:枝条很美。

师:枝条怎么美法?

生:他向周围展开。

师:向四周展开, 这像什么?

生:我知道我知道, 像千手观音。

师:啊, 真是美, 如果一阵秋风吹来, 这千手观音就——

生:跳起了舞。

师:能把刚才说千手观音的这句话连起来说说吗?桂花树伸开长长的枝条——

生:桂花树伸开长长的枝条, 就像一个千手观音, 吹来一阵秋风, 她就翩翩起舞。

师:说得真美。桂花树还有别的美丽之处吗?

生:桂花树的叶子就像一把把小伞, 为桂花遮风挡雨。

师:这个情景真是太美了, 你把叶和花给联系起来了, 如果加上刚才的枝条, 枝、叶、花就成了一幅美丽的画了。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看到更多观察与想象, 每一次也都是主观情感与客体特征的相遇和融合, 产生了一个个意象。这使我看到了语文观察和科学观察的又一处不同。科学观察, 细细分割, 每一部分都具有均等的意义, 而每一部分加在一起就是一棵完整的树。语文观察则不同, 当我们把这些意象加在一起时, 就不是一棵树那么简单了。教学片段中的两处意象经过学生的讨论修改成了一段话:

桂花树伸开长长的枝条, 就像一个千手观音, 吹来一阵秋风, 她就翩翩起舞。枝上的绿叶也不停地摇着, 成了一把把小伞, 为桂花挡风, 花遮住了, 可是香味被吹了出来……

当枝叶的美和花的美组合在一起, 成为灵动的画面时就是意境。浙师大教授周晓波说:“单独的意象很难形成意境, 众多的意象汇合才能成为一种意境。”虽然不是刻意的创造, 也谈不上艺术感觉, 但确实有了意境, 舞动的枝、摆动的叶、被遮蔽的花, 三个意象相互依存映衬。或许这意境尚粗劣, 但也让我们看到, 意象的组合产生的美已经超越了各个部分数学意义的相加。

这种组合思维, 最典型的例子, 就是马致远的《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这些单独的意象在萧瑟多愁的情感之下统一起来, 造成了意味无穷的意境。格式塔认为:“任何‘形’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建构的结果。”我们对观察的指导就是鼓励学生“积极地组织或建构”。从情感出发, 多数学生发现的是花的美, 当情感的窗户打开, 枝、叶这些客体所固有的美也会被连带发现, 组织构建的结果就是意境的创造, 这是观察在语文上的终极意义。

篇4:三上习作教学设计

一、PEP三上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通读新版教材,并进行新、旧教材对比分析后,本人发现新版教材有如下特点(变化):

1、更加重视字母教学。原来只在三下、四上教材中断断续续的反复出现,对起始阶段学生的单词整体认读负面影响。我校早在2007年,就调整了字母教学的时间,在学习英语的第一学期要求学生认读与朗读字母,在第二学期要求学生书写过关,以便学生可以“做作业”。新版教材把字母教学安排在三年级起始教学阶段,回归到了外语学习的本真,这样能有效促进单词的快速认读能力的提高,学生中不会产生诸如elephant和eleven的读音混淆了;字母、字母音、音素三位一体,单词表中注上音标,符合国情,给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多层次的选择。

2、重视字母、单词的书写教学。从起始年级开始学习书写,能有利于小学中低段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整体感知,有效克服单词认读混淆严重的现状。从小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

3、强化认读要求:每个单元中都新增了字母或单词的认读版块(Read and Count; Read and match)。从教材高度,训练学生的认读能力,切实体现新课标的认读要求。

4、精简内容:每单元的编排淡化了A、B、C三部分界限,但仍保持每页的上半部分为重点内容;C部分只保留下story time部分,故事内容或多或少有所改编,个别篇幅作了替换,可读性、故事性、情境性、趣味性更强;每单元只保留或调整为一首歌曲(除第一单元,另有字母歌),原来有两首;Recycle复习单元从6页减少到4页,烦琐的评价也删了,修改后 “遇梯子上,遇蛇退后” 的游戏更符合此类的游戏趣味,更具可玩性;

5、降低难度:词汇表中的关键词突出,而且以名词为主,减少其它词类单词。词表中词汇量从125个减少到64个,对话中的有些单词只要求在句子中整体理解,暂时不要求个别理解。增加了常用表达法的中文注释,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句子的整体理解。P.49中的Let’s do中删除了show, cut, pass, make, smell的短语,增加了 open, close的短语,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数数NUMBERS贯穿六个单元中的,并在U6中小结学习。

二、使用PEP三上新教材教学建议

1、加强朗读和认读。养成开口大声朗读的习惯,现在仍有一部分学生不敢开口读给别人听。重视学生对单词和习惯表达法句子的认读(中文意思理解),这是符合国情的英语教学,不要片面理解外语的习得性输入,不要片面理解“全英文”课堂教学。重视“听磁带”和朗读背诵的有效输入。 “30+10”模式的课堂教学十分钟巩固环节中可以着重朗读等训练。

2、利用并创设高效的情景开展课堂教学。避免过多的、重复的甚至无效的游戏活动。

3、开展小组合作。通过4-6人的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会有更多的全体学生参与听、说、朗读训练的机会;在课后,在新课上完的几天后或单元学习完成后,由学习小组组长检查过关,能有效养成学生“开口”习惯。切实减少并消除“被遗忘的角落”。

4、争取并组织好每周两次的英语早读课。组织学生领读、齐读等,有效克服“回家朗读作业”完成情况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5、处理好字母、单词拼写、音标教学的时长、时机、深度。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对教材、小英教学、高年级中小学衔接的理解,可以采用“先集中、后分散”或“先分散、后集中”灵活开展教学。

字母发音和书写教学是三年级第一学期的重点之重点,是学生今后可续性学习的关键和基石。当前,小学三年级学生大多参加过各类校外英语培训,教师们反映字母发音错误的面广人数多,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定势费时、费力。尽管这样,我们还是要多花时间、多花功夫,在吃透教材和把握学情的前提下,教材中每个单元只出现5-6个字母的新授内容,页面底下呈现一排26个字母表,采用“小步子、重纠音、求准确、多循环”的策略。第一单元的字母歌可以延迟教唱,可以听歌听音,暂不开口唱,以防止一些学生错误发音的反复负强化,直到纠音工作全部完成后才可以准确地唱字母歌。字母发音的纠正可以通过字母音的分解拼读来呈现,让学生清晰地听、清晰地拼读、清晰地模仿。小学生字母书写教学中的笔顺也要十分强调,特别是i,f,g,k,t,p,u等的大小写。

是否在字母教学的同时,渗透字母的音标拼读?分解字母的音素进行拼读有助于养成对单词发音的分解,从而有益于初步形成“音形对应”的单词观。新教材中,是否可以要求学生记住(一部分)单词表中单词的拼写了?什么阶段要求学生音标拼读过关?需要大家思考。小学语文在一年级的两个月里,完全掌握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并能熟练拼读,是否英语音标要比汉语拼音要难?!据了解,早在四年前,上海一些学校就已要求学生在四年级时音标及拼读过关了。

三、结束语

诚然,学科教材专家尚且能对自己所编的教材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从而课标质量和教材质量不断更新、不断优化,新修订的 PEP三上教材更加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更加符合以三年级为起点的小学外语学习的规律,昭示着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索之路不断走向成熟!在这样的大好背景下,我们一线教师在新课标、新教材的指引下,就没有理由不与时俱进,没有理由不更新教学观念,没有理由不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没有理由不去追求教学质量的优化!

篇5:三上习作6 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文具盒的自述》,通过讨论指导这篇例文好在哪里。初步体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状物文章写作的要领。

2.能按习作要求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弄清它的特点和用途,先说一说,再指导学生能分几步描写自己心爱的文具。

3、引导学生能展开合理的想象,自然、贴切地表达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惜文具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这儿有几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看谁听得仔细,猜得快!(出示投影一)1.长长的身子,细细的肠子,帮你画画写字,高个子变成矮个子

2.铁嘴巴,尖又尖,光喝水,不吃饭,手里握,纸上走,不声不响把话传 3.身体有圆也有方,常在铅笔盒里装,要是写错一个字,它会马上来帮忙。师:刚才大家猜的铅笔、钢笔,都叫文具。(板书:文具)师:你还知道哪些文具?

二、学习例文

1.文具家族里的成员真多呀,它们每天和你们在一起,已经是你们的好朋友了。还有一个文具也想和你们交朋友呢!它是谁呢? 听,它要和你们说话了!(出示投影二)

2.仔细读读,看看它分几小节来介绍的。分别介绍了自己的什么?哪儿介绍得好? 板书(外观美观:颜色 形状

图案

结构有趣

功能齐全

表达喜爱之情)

三、练习说话

师:小作者用这样的方式介绍了他喜欢的文具——文具盒。今天,我们也来说说写写你最喜欢的文具。(板书:最喜欢的)

1.同学们有各式各样的文具伙伴,这么多的文具,你最喜欢什么?

2.现在,就拿出你们喜欢的文具,用小眼睛看看,用小手摸摸静静地观察,看看它长得什么样?想想它有什么本领?

3.现在,我们也来像例文中那样,扮演你最喜欢的文具,向大家介绍介绍自己,把自己的特点、作用说清楚、把话说完整。

小铅笔、小橡皮、小卷笔机们,你们打算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什么呀?

你可以一边观察,一边介绍,注意,得把你的特点和你的作用介绍清楚,把话说完整。(1)自己练说

(2)师:谁愿意先来给大家介绍?生口述(略)(3)集体评议:师:

哪些地方介绍得好,给你留下的印象很深刻。

四、明确写作注意点

1.刚才大家说得真精彩,老师也忍不住为你们鼓掌叫好。文具盒家族里还有一位也急着想来和大家见见面,看看这个介绍和刚才那位有什么不一样。2.投影出示(我的文具盒)

3.不一样的地方:第一篇采用第一人称

第二篇采用第三人称

表达喜爱之情

展开合理想象

4.出示趁热打铁,接下来,我们就把刚才的介绍都写下来,动笔之前注意: 投影出示(粗体字):

(一)写作有序:

从表到里,从上到下。兼容:从整体到局部。

(二)抓住特点:文章可分3—5个自然段段来写

1、开头点题(介绍名字或来历):

例如:我有一个漂亮的文具盒,它是我学习上的小帮手我非常喜欢它。

2、外形美观:(1)什么形状的,具体的长宽高是多少。例如:20厘米长,8厘米宽,很苗条,椭圆

形,穿着浅褐色的外衣。

(2)盒盖上有什么图案。例如:盒盖上住着三只小猪,胖嘟嘟的小猪每天都勇敢地和

大灰狼战斗„„

3、结构有趣:

一共有几层,每层的作用。例如:第一层是一个小房间,披着黄色的衬衫,上面写着什么英文字母等。第二层也是一个小房间,上面有乘法口诀表,两只小猪正在聚精会神地背诵呢?第三层是一个大房间。文具盒的中间还立着一个天蓝色的架子,这是一个支书架„„

4、功能很多:

例如:文具盒的正面有一个小按钮,轻轻一按,文具盒就打开了,三个房间呈现眼前,第一层是一个小房间,披着鹅黄色的衬衫,上面写着:“DIDIPIGGY”,这个小房间是我储藏铅笔的地方,小橡皮擦也放在里面„„

5、表达喜爱之情。

注:3和4可以和在一起写。

(三)注意细节描写,把局部写具体。

例如:文具盒的中间还立着一个天蓝色的架子,小书架很灵活,可以旋转360度,书可以直立,斜立,想怎么放就怎么放。这个支书架,作用可大了,可以支撑语文书、数学书,还有大大的英语书,小支架任劳任怨,高高地挺立着,和我携手共晨读呢„„

(四)自由拟题

朴实的题目:

我的文具盒

文具盒

小小的文具盒 生动的题目:

夸夸我的文具盒

文具盒的自述

五、拟写草稿 附:投影一

1.身体有圆也有方,常在铅笔盒里装,要是写错一个字,它会马上来帮忙。2.长长的身子,细细的肠子,帮你画画写字,高个子变成矮个子

3.铁嘴巴,尖又尖,光喝水,不吃饭,手里握,纸上走,不声不响把话传

投影二

例文:

文具盒的自述

(一)我是一只文具盒,我的身体是长方形的,还挺苗条的!最漂亮的就是我的外表了,我的外衣是一幅漂亮的画,上面有一座蘑菇形的大房子,咖啡色的屋顶,绿色的窗子,窗子上端用英文写着“happy world”,意思就是快乐的世界。这不,两只可爱的小熊笑眯眯地打开窗子,欣赏着外面的美景呢!

我的肚子与众不同,分上下两层。

第一层是铅笔弟弟和橡皮妹妹的家。瞧,他们正安静地躺在那儿做着美梦呢!

第二层比较大,直尺、三角尺兄弟都悠闲地躺在里面,随时等候小主人的吩咐!

我已经陪伴着小主人度过了两个春夏秋冬。虽然我的皮肤没有以前有光泽了,但小主人还是很爱护我,我也愿意为小主人服务。

投影三:我的文具盒

(二)我的文具盒是泡沫塑料制成的,长22厘米,宽11厘米,高3厘米,是个长方体。一见到它,首先映人眼帘的是盒盖上面的彩色图案:一片辽阔的草原上,开满了大大小小的野花,红的,黄的,紫的,白的„„放眼望去,就

像绿毯子上绣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又像天空中闪烁的星星。一阵轻风吹过,千万朵小花翩翩起舞,一股清甜的芳香似乎扑鼻而来。两匹骏马在草原上飞驰,体态健壮,四足腾空,那雪白的鬃毛随着跑动而一起一伏。

打开装有吸铁石的盒盖,便可领略里面的风光了:文具的卧室布置得简朴而实用。一个长格子里,直尺正悠闲地在那里养神。它的旁边分别躺着钢笔和铅笔兄弟。在盒子的右下角,橡皮小弟弟正在做着美梦。它们一家相处得可好啦!别看它们平时一声不响,到了需要的时候,钢笔马上站在我的手中,听从我指挥,帮我完成作业。直尺马上迎出来,躺在本子上,帮我画出线条。我不小心写了错字,橡皮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舍己为人,使我得到满意的答案。

文具盒是我学习上的好帮手,我会永远珍惜你,爱护你。

投影四 友情提醒

(一)写作有序:

从表到里,从上到下。

兼容:从整体到局部。

(二)抓住特点:文章可分3—5个自然段段来写

1.开头点题(介绍名字或来历):

2.外形美观:(材质

颜色

图案)

3.结构有趣:

4.功能很多:

5.表达喜爱之情。

(三)注意细节描写,展开想象把局部写具体。

(四)自由拟题

投影五

我的铅笔刨刀

(三)在文具大家族里,我喜欢的文具有很多,象橡皮、铅笔„„,但是我最喜欢的文具还是铅笔刨刀。

我的这个铅笔刨刀是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姑妈送给我的礼物。他的外壳是塑料的,看起来像一个小猫咪,黄色的身体,红色的小耳、小手、小脚,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缩着脖子,稳稳地趴在桌上,显得小巧玲珑。它的细细的小嘴圆圆地张着,静静地等待着送到嘴边的“食物”——铅笔,随时准备着品尝“美味佳肴”。

需要削铅笔时,就将小猫的头从脖子里拔出来,捏着小猫的两只耳朵,另一只手把铅笔插到它的嘴巴里。松开手,小猫锋利的牙齿紧紧地把“食物”咬住。这时,只要手按住小猫的腰,一手摇动着小猫的尾巴,小猫就开始欢快地大吃起来。摇得越快,小猫就吃得越快。几下功夫,小猫就将铅笔“咬”的粗细正合适。

最有趣的是小猫的肚子,它的独自开有一扇半圆形的小门。拉开小门,就能将小猫吞到肚子里的食物再取出来。小朋友们可要记住,要经常帮小猫把吞到肚子里的东西取出来呀,要不然小猫吃了太多的东西,肚子会涨坏的,要是那样可就麻烦了——谁来帮我们小铅笔呢?小朋友,你说是不是?

下水文:书包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书包,我的外表是一个蓝色的米老鼠,要知道,它可是迪斯尼乐园的主人公呦!

白天,小主人让我吃得饱饱的,然后把我背到他的肩上,就哼着歌曲上学去了。在足额效力,小主人可爱惜我了!它把我放进抽屉后,没有急着出去玩儿,而是拿出卫生纸,细心的把我身上的灰土擦掉,所以我在别的书包面前很有脸面。现在,该考试了,小主人更爱惜我了:轻拿轻放、坚持每周一洗。

放假了,我原以为小主人已经用不着我了,就静静地躺在椅子大哥的身上,呼呼大睡。但不一会,小主人麻利的背起我去上书法班了。在教室里,我和许多书包交了朋友,他们听了我的生活都很羡慕。我问他们是真么生活的,他们说他们的小主人对她们都很不好,每天用脚踢她们,用他们当挡箭牌。听了这些书包的遭遇,我不禁同情起他们来,同时也从心里感激起我的小主人。因为是他每天保护我,喂我“饭”吃。

篇6:三上习作7 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找“饿”》,了解其主要内容和自编童话故事的一般要求。2.指导学生动手摆放自己喜欢的玩具,发挥想象力,编一个有意思的童话故事。3.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4.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敢想、爱说、乐写。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习作评改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自己摆放的玩具,动脑筋编一个有意思的童话故事。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玩具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出示“童话世界”,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 “童话世界”栏目。哇!今天可真热闹,有小朋友,还有玩具朋友。举起你手中的玩具,咱们和玩具朋友打个招呼。你们喜欢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你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呢?学生举例。设计意图:童话创作的灵感源于生活中。我用课件图片导入,把学生带入童话世界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范文引路,揭示规律

1.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童话故事,想听吗? 2.学生欣赏例文《找“饿”》(出示题目)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1)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人物(2)为什么要找“饿”?板书:起因(3)怎么找的?板书:经过(4)找到了吗? 板书:结果

3、带着这些问题,教师讲例文故事。

4、学生解决问题。你觉得这个故事编得有意思吗?有意思在什么地方?板书:有意思 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还能给人以启示,他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小作者靠什么编出这么精彩的故事来的呢?

板书:大胆想象 把玩具当作人

自读例文,引导学生了解、归纳编童话故事的一般要求和方法: 师小结:要编一个有意义的童话故事,小朋友要展开大胆的想象,让这些玩具都开口说话。

5、你们再读读这个童话故事,找找熊猫妈妈和熊猫娃娃都说了哪些话呢? 他们都是怎样地说的呢?(学生边说边小结,表情,动作、神态)你们找得很正确,这些在说的话之前的叫提示语。想要把故事编得更精彩,还要丰富提示语的内容。板书:丰富提示语 设计意图:通过例文的学习,使学生对如何编童话故事有一个感性的了解,帮助学生克服编写童话故事的畏难心理,并懂得编童话故事的方法,达到易于领悟和学习模仿的目的。

三、揭示课题,展示玩具。

1、你们的玩具朋友也有很多很多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摆一摆,说说它们的故事吧。(板书:摆玩具 编故事)

2.激励编故事 温馨提示:动画城里要征选童话故事啦,谁的想象力最丰富,谁的故事最有意思,谁就是这个童话世界的“故事大王”,他的故事将被编入动画城,制成动画片。

3.摆玩具,同桌编说故事。

小朋友们,想不想让你的故事也制成动画片?咱们赶快行动吧,自己摆一摆玩具,试着编童话故事。(教师巡视,适时点拔)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拓展自由表达空间,并在合作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培养协作能力,使学生真正在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大显身手。我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玩具拿出来,在课桌上摆一摆、玩一玩,同时让他们发挥想象编出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在对比中领悟大家所编的童话故事是否有意思,意思表达是否清楚明白等等。

四、演说故事,欣赏学习

1.指名上台讲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从中获得启发。2.对所讲、演的故事进行简单评议。

五、激励动笔,完成初稿

1、同学们,咱们把自己说的故事写下来,送到动画城好吗?

出示写作要求: 一是故事有意思,即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给人一点启示; 二是想像力丰富,能虚构出一个故事,而且比较合乎情理,三是故事完整,能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六、习作讲评

1.展示典型作品,点评范例

出示范例,指导学生学习修改的方法。通过读、讲、评、议,学习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具体包括:别人看不明白的地方,错别字和明显用词不当的地方。(可就一两个方面指导学生修改,如提示语,人物语言的标点符号)2.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把令自己满意的句子划出来。

3.多维互动,共同提高 请把你修改后的文章读给同桌听,让同桌给你提意见。设计意图:“示范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一起来修改某个学生的习作,将抽象的修改方法具体化,让学生易于接受,便于模范。同时,在修改过程中,教师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作品,也给全体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从中 学会如何对待别人的劳动成果。下水文:

一天,动物们看到了光秃秃的山坡,召开了紧急会议。谈一谈乱砍乱伐的原因。

小羊、小鸭、小老鼠、小熊来到会议室,准备开会。会议开始,小羊严肃的说:“现在人类不断砍伐树木,影响生态平衡,我们要采取措施,防止这种事情继续发展下去。”小熊皱起眉头说:“人类要建房子、做家具、造纸,都需要木材,怎么能让他们停止砍树呢?”小鸭接着说:“我们可以跟人们沟通,给他们讲道理。”小老鼠连连点头,高兴地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树木就会重获生机,我们也可以在绿阴阴的大树下尽情玩耍。”

它们将村里的人召集在一起,给他们讲乱砍树木对人们的危害:会是泥沙大量流失,使空气得不到净化。我们也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如果我们真正需要木材的话,也要等树木长成以后才能砍伐,并且要及时补种上小树苗。这样,我们既有木材又可以在绿树下蔽阴、乘凉,何乐而不为?

篇7:三上习作教案5-8

设计理念: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如果能引导、启发学生自觉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自觉去发现、捕捉、感受生活,就能使他们“有东西可写”;如果能让学生自主写作,不拘文体甚至不必成文,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写,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使学生“能够写出来”;如果能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重视文字修改,让学生切切实实经历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就能使他们“能够写得好”。如此历练,势必会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会在写作的反复实践中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反映机制,获取可持续性发展的语言运用能力。课前准备:搜集喜欢的一种动物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指导)

一、猜谜导入,激情引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我们一起来猜几个谜语,好吗?(1)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去南方,春天又来到。(2)头戴翡翠花帽,身穿锦绣缎袍,常把扇子展开,夸耀自己美貌。(3)脑袋像猫不是猫,身穿一件豹花衣。白天睡觉夜里叫,看到田鼠就吃掉。

(4)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地窜。运送果子针上穿,遇到危险缩一团。(5)黑毛黑,白毛白,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嫩竹野果当饭菜。

(6)身体矫健又灵巧,身上穿件金钱袄,单独活动不结伴,能爬树来能跳高。

2.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边读边想,看看谜底分别是什么。

3.交流汇报。(谜底为:燕子、孔雀、猫头鹰、刺猬、熊猫、金钱豹)

4.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把谜底给猜出来了。看来,同学们对动物很感兴趣,一定很喜欢它们,是不是这样的?

二、创设情境,诱发动机:举行一次“动物名片设计大赛”(板书:动物名片设计大赛),替你喜欢的动物设计一张名片。

三、自主阅读,自主设计

1. 其实,给动物设计名片一点儿也不难,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叫薛爱华的同学设计的两张名片。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相信读了之后,一定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2. 引导讨论:薛爱华是怎样给她喜欢的海洋动物设计名片的? 3.小结:给动物设计名片,其实就是把这种动物当作自己来进行介绍,因此要用第一人称“我”来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把特点介绍清楚;此外,还可以配上动物的图案,可以剪贴,也可以自己动手画,做到图文并茂。

4.为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设计名片,进行资料整理。

四、例文赏析

例文:

Hi,大家好,我是可爱的树袋熊。我是澳大利亚珍贵的原始树栖动物,属于有袋哺乳类。我的性情温和,体态憨厚,长相酷似小熊,生有一对大耳朵,身子扁平,没有尾巴,身披一层浓密的黑褐色皮毛,身长约80厘米,身体重15千克。我的四肢粗壮、尖爪锐利,善于爬树,整日以树为家,连睡觉也不下来。由于我喜欢吃树叶,所以腹部总是发出一股淡淡的树香味。忘了告诉你,我的寿命一般达12年左右。

我妈妈怀孕一个月便把我生了下来,生下后我就呆在妈妈的口袋里,直到两岁才独自生活。你们喜欢我吗?希望你们和我交朋友。

第二课时(写作)

1、动笔设计,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修改设计,展示设计.3.相互读文评议、再修改。

4、抄正上交。

第三课时(讲评)

一、分析此次作文的总体情况:

这次作文大部分同学都能按要求写好作文,但也存在以下几个共性:

1、能够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设计,但叙述顺序有点乱。

2、语言不够风趣幽默。

3、书写上还要下功夫。

二、欣赏优秀学生的作文:

以朱琳娜、朱宇涵、王育晗等同学的作文为范文,由自己来读。(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大家来评。

四、师小结。

五、课后展出他们的作文。

第四课时(再改)

1、生对照例文和老师的建议修改。

2、小组讨论修改(抓住动物特点,有顺序描写,力求语言风趣幽默,让人爱读)。

3、抄正上交。教学反思:

一、由猜谜切入,既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语言材料。

二、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特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销蚀畏惧作文的心理,使生体会到作文是简单的、有意思的。

三、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讨论交流,明确名片的设计方法。又由于学生年龄相仿,相互之间有很多的相通、相似之处,同伴之间的建议可能会更中肯,更利于彼此接受。所以,采用自改、互改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别人听,可以征询别人的意见,把作文修改得更好,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自评、互评设计的名片,目的就是让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习作6 我的学习伙伴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铅笔刨刀》,通过讨论指导这篇例文好在哪里。初步体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状物文章写作的要领。

2、能按习作要求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弄清它的特点和用途,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教学准备: 例文以及根据例文改编的两篇文章(即文具名称可出现在文章开头和文章末尾)花束、实物展示台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指导)

一、激趣,引入。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哪些默默地帮助了你们的学习伙伴。——书包、文具盒、字典、钢笔、橡皮……

(学生回答的同时将他们的学习伙伴一一陈列在讲台上)下面请这些小英雄作自我介绍。出示例文。

二、读懂例文,明确写作要求。

1、默读例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板书:外形特点、名称、作用、情感。相机指导: 外形特点——颜色、样子(从整体到部分)

有些学习用品的外形不是很有特点,比如像字典、笔盒,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数字的方法介绍一下它们的长度啊、宽度和高度等。

名称----铅笔刨刀(开头、中间、末尾都行)作用----使用方法(当……时候,我就……)情感---是否喜欢(最后一句)

2、小结:讲清楚学习伙伴的名称、特点、作用、和情感。

三、学生练说。

把自己当作你的学习伙伴,用第一人称来叙说,注意说清名称、特点、作用、以及主人对你的情感。

四、反馈、汇报、指导。

第二课时(写作)

一、学生写草稿,修改。

二、指名读,师生评议。

师生评议(说说是否说清名称、特点、作用、以及主人对你的情感。)

三、学生修改、誊写上交。

第三课时(讲评)

一、分析此次作文的总体情况:

这次作文大部分同学都能按要求写好作文,但也存在以下几个共性:

1、作用或使用方法不够全面,外形特点顺序混乱。

2、书面语言和方言混搭,表达不清楚。

3、书写上还要下功夫。

二、欣赏优秀学生的作文:

以朱宇涵、王育晗、吕佳怡等同学的作文为范文,由自己来读。(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大家来评。

四、师小结。

五、课后展出他们的作文。

第四课时(再改)

1、生对照例文和老师的建议修改。

2、小组讨论修改(是否说清名称、特点、作用、以及主人对你的情感。)。

3、抄正上交。

习作7

童话故事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找“饿”》,了解这个童话是怎么编出来的。

2、指导学生支手摆放自己喜欢的玩具,在把握玩具的特性及相互的关系基础上,动脑筋编一个关于玩具的童话。

3、编写的故事语句要通顺,让人能看明白。

重、难点:

1、把握玩具的特性及相互的关系。

2、所编的童话要相对完整,并能让人看明白。

课前准备:收集准备两三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把你们带来的玩具拿出来,举起来给同桌、给大家看看,咱们来一个“玩具总动员”。(给学生一些时间,自由地说说笑笑。)

2、拿出两个熊猫玩具,问:这是什么动物?什么样子的?(外形)一个大,一个小。猜猜它们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会有什么事发生呢?

二、学习例文《找“饿”》

1、自由读例文,想一想:两只熊猫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1)先写小熊猫总是感觉不饿,熊猫妈妈便带它去找“饿”;(2)再写熊猫妈妈带小熊猫带着小熊猫穿树林,过大河,翻高山,走了很多的路,小熊猫累极了,喊“饿”;

(3)最后写前面是竹林。

2、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小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篇童话故事通过找“饿”,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身体要健康,必须经常锻炼。

3、动脑筋想一想:这两只熊猫之间,还可以发生什么事?也许还会遇到其他动物呢。

4、其实同学们的想象力也非常丰富,一点儿也不比书上的小作者差。咱们都来与他比一比,看谁的小脑袋最聪明。

三、指导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

2、动手摆放自己喜欢的玩具,可以个人,也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形式不限。

3、确定故事的主人公,想一想他们各自的特点,设定他们之间的关系:母女、父子、朋友、邻居、同学、敌人、顾客与售货员……

4、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果。

5、最好能通过故事证明一个道理(不限)。

6、自己练说,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7、全班指读,师生评议指导。

四、小结:学编童话故事,想象和联想并举。

第二课时(写作)

一、动手试写

1、吸收大家的意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编写童话,让故事中的小动物像人一样说话做事。

2、写好后读一读,再修改,师指导。

3、同桌或小组成员交换欣赏、评价,再改进。

二、抄正上交。

第三课时(讲评)

教学目标:

1、评讲作文。

3、指导再修改作文。教学重点、难点:评讲作文。教学准备:学生习作优、中、差数篇。教学过程:

一、分析此次作文的总体情况:

这次作文大部分同学都能按要求写好作文,书写较上次进步很大。但也存在以下几个共性:

1、不知道按序来写,趣味性不强。

2、人物语言和身份不符。

3、没有章法,错别字特多。

4、书写太差。

一、欣赏优秀学生的作文:

以王育晗、巩雨轩、孙嘉豪等同学的作文为范文,由自己来读。(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大家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三、师小结:学习仿写。

四、课后展出他们的作文。

第四课时(再改)

1、生对照例文和老师的建议修改。

2、小组讨论修改(抓住故事中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想象)。

3、抄正上交。

板书: 习作7 编童话故事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想象和联想结合 趣味性要强

习作8 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研究报告。

2、动手查资料后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教学重点:完成研究报告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指导)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有一个小朋友叫屈美生,他写了一篇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你们想看看吗?

二、新课

1、请小朋友们认真读读这份研究报告,边读边想想,从这份研究报告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交流)

2、看了刚刚的研究报告,你觉得对于诗歌的研究报告可以写些什么?

3、(讨论)你觉得哪些内容是这份研究报告中没有写到,而你觉得应该在研究报告里写一写的?

4、读了这份研究报告,你认为在写研究报告前应该做哪些事,可以帮助自己把研究报告写得更好?

三、自学汇报交流:

1、一起来看看这些诗句,轻声的多读几遍。

2、这五句诗你熟悉吗?谁知道这五句诗的一些知识。

3、哪些诗句你最不明白呢?你想不想对它研究研究?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这个机会,在我们的这个课件中的诗词意境部分老师已经准备了很多材料,请同学们可以去查找,选取。把你感受最深的关于这个诗句的内容用文字写下来,好吗?

4、记住老师的话:先选择不明白的诗句,再去老师准备的材料中查找自己需要的,最后把关于这句诗句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

四、欣赏各个同学的研究成果。

五、拓展:

我们更希望同学们能以其他的方式来研究古诗,比如自己上网查找,到图书馆翻阅资料等。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途径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第二课时(写作)

1、仿写报告,老师巡视指导。

2、生对照例文修改作文。

3、誊写作文上交。

第三课时(讲评)

教学目标:

1、评讲作文。

3、指导再修改作文。教学重点、难点:评讲作文。教学准备:学生习作优、中、差数篇。教学过程:

一、复习:什么是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应怎样写?

二、习作讲评 :评点学生习作,提示要点。

1、实物出示朱琳娜(优)、巩雨轩(中)、王伟(差)同学的作文进行评点。

(1)自由读这篇作文,小组讨论:这篇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写得不好,还需要改进?(2)交流。师小结:朱琳娜这篇文章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只是似乎内容少了些。

(3)针对以上不足之处,集体修改这篇作文。(4)齐读修改好的文章。

2、根据学生作文情况,提出以下修改意见:

(1)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应略去。(2)把研究报告写具体。

三、展示优秀习作,学习借鉴。

第四课时(再改)

一、学生根据上节修改意见进行修改,教师辅导。

1、学生自己修改。

2、小组互相修改。

3、读一读修改好的文章。

二、学生誊写作文,教师巡视。板书:

篇8:三上习作教学设计

一、审题——看图作文第一步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是作文的第一步。审题,可以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要求,明确写作的主题、明确写作的内容,甚至明确写作的方法。

如对于苏教版的小学语文三上的“习作三”,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审题”,在审题的过程中,也是激发写作兴趣的关键。如观察图片,请你在图片中添上一种或者几种动物(画、贴都行),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中游的都可以,再给整幅图涂上颜色。

学生了解了任务,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画或者贴图,再欣赏自己的作品,以激励性的语气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自己绘制的图片,你看着心里高兴吗?想不想把它写下来,写成一篇有趣的习作?这样的激趣法,会使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写作的思维中。

二、观察——看图作文的关键

1. 整体观察图片

对于三上的“习作三”,图片是风景图,应引导孩子们从整体上看,是什么地方,并用语言表达出对这个风景图的印象。

2. 引导学生欣赏图片

看图作文,中心是引导学生欣赏美,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欣赏,除了从整体上观察以外,学会按顺序观察的方法,这样,观察才能细致、全面、没有遗漏。如引导学生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从外到内、从内到外、从右向左、从下到上等观察方法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欣赏,有了观察和欣赏做基础,行文才会流畅。

3. 发挥想象图的“趣”和“美”

对于看图作文的文章,一般突出“美”和“趣”。如果是说观察图片是欣赏美的主要手段的话,那么,发挥想象力、发现趣,也是写作的重点。对于这个看图作文的习作,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出所添加的动物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从外表、动作等方面,描绘出动物的“趣”和“可爱”之处。对于动物的描写,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动物“活”起来,让其感情人物化,生动丰富起来,使图片中的动物、情境等既“趣”也“美”。

三、组织素材——看图作文的基础

观察是作文的前提,写作是观察的归宿,把看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情真意切的“佳作”、“美文”。

1. 罗列景物

对于看图作文,写作前,应引导学生对观察的景物进行罗列,这个环节,也就是作文的写作前奏——列提纲。如“习作三”的看图作文,应引导学生罗列出图中有哪些美的景物,引导学生按观察的顺序而罗列,如(1)天空;(2)树林和草地;(3)野花;(4)小河。

2. 提炼主题

文章的重心是“主题”,每一篇文章,都应主题突出。对于看图作文也一样。以三上的“习作三”为例,这个看图作文,首先让学生明白写什么,即明确主题。看图作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那么,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图片有第一感受:是“美”还是“趣”?因什么“美”因什么“趣”,并且让学生学会感受和欣赏,美景,都因景物而“美”因“情美”,“趣味”也因景物而“趣”。如对于这个习作,图中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天空,树木又是怎样的树木,野花又怎么样等。对于自己所画或者贴的动物,如鱼、猴子、鸟儿等,可以选择性地从外形、动作的憨态可掬等几个方面来描写……这样,学生的习作从“美”和“趣”上着手,写作起来便会得心应手。

四、选择好词佳句——看图作文的重心

遣词造句一直是作文的重点,是看图作文的中心环节。如这个“习作”中,学生要写小河,让学生想出一个或者几个形容词描写“小河”如“清澈的”、“清清的”、“透明的”、“明亮的”等,再让学生比较以下几个句子,从而学会使用优美的句子,描写景物。以“小河”为例:

一条小河。

一条清澈的小河。

一条清澈的小河,缓缓地流着。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蓝绸子,缓缓地流着。

……

教师给出这个例子后,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想出一些优美的词语,来描写“鲜花”、“树木”、“天空”等,这个活动,可以开展竞赛游戏,看看哪个小组想出的词语多,于是,描写“小河”的“清澈见底”、描写“鲜花”的孩子们想出了五颜六色、竞相开放、葱翠、翠绿、映照等词语,描写“天空”的,想出更多的词语,如一碧如洗、湛蓝湛蓝、透亮、清水洗过一样、纯净、明洁、蓝晶晶、一望无际、湛蓝如水、晴朗等词语,再引导学生们将这些词语,用到句子里,完整地描写“天空”、“树木”、“鲜花”等,学生们会乐在其中。

遣词造句、灵活使用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是作文的基础和关键,对于优美词语和句子的积累,除了语文课堂上、作文课堂上让学生互相交流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平时多阅读,并在阅读中,注重词语等基础知识的积累。

三四年级语文作文教学,值得我们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写作对于他们来说是新鲜事,难度大,此时的写作教学指导,不容小觑。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从审题、立意、谋篇等多方面,逐渐进行引导,并注重学生的基础,不能好高骛远、纸上谈兵,从字词、优美的句子等进行指导和训练,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作文能力。

摘要:文章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上的“习作三”为例,从审题——看图作文的第一步;观察——看图作文的关键;组织素材——看图作文的基础;选择好词佳句——看图作文的重心等四个方面,谈谈指导小学生中年级段的小学生,写好看图作文的几点实践性策略。

关键词:作文,指导策略,审题,观察,素材,好词佳句

参考文献

[1]张娟.小学语文看图作文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4).

上一篇:必修三专题训练下一篇:“自制乐器”进课堂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