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与幸福演讲

2024-05-17

企业安全与幸福演讲(通用8篇)

篇1:企业安全与幸福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工友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参加今天的演讲活动!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关爱生命、安全发展。

安全。大家都知道,安全,是幸福之本,企业之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的生命线,关爱生命,安全发展是我们吉克煤矿一直要走的路! 铭记他人教训,才能大步前行。20~~年4月7日下海子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22名矿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一刻,天地无言,江河无语。你可看见,白发的.老母抚儿尸身昏厥于地的凄惨;你可看见,美丽的妻子抱夫遗体悲痛欲绝的凄楚。对于矿难,我们可以调动一切力量去挽救那些过失,但是我们却无法挽救哪些失去的生命,在惨痛事故教训的背后,可我们总是无法杜绝他的发生,仅仅相隔半月的时间,4月21日,曲靖~~县后所镇红土田煤矿发生瓦斯事故造成14人死亡。这两起事故的发生,恰恰暴露出了有关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工作有“死角”。我们痛恨事故的制造者,我们为遇难者及其家属洒下同情的眼泪。但是我们能做的仅有这些吗?不,我们更应再一次警醒,事故是煤矿的大敌,事故是幸福的杀手,我们应该敲响安全警钟,绝不能让悲剧再次重演。

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复存在,血与泪的教训已敲响了安全的警钟!不要再用生命的躯体去抗击无情的危险,不要让心爱的岗位成为惨痛的记忆!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对于那些不能复苏的生命,对于那些死者亲人所遭受的无法弥补的身心创伤,“规范行为,珍爱生命”显的是那么的重要。

试问朋友们,世界上有哪一个人不愿笑语长在,有哪一个家庭不愿幸福美满,有哪一个企业不愿蒸蒸日上,有哪一个国家不愿繁荣昌盛?安全就如一颗光芒四射的太阳,照亮我们整个人生,安全就如一根长长的纽带,联系着我们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牢记安全,消除隐患是根本,加强防范是重点,落实责任是关键,要有“翻箱倒柜找问题”的决心、“举一反三查隐患”的恒心和“亡羊补牢防再逃”的信心。 就拿防突工作来说吧!我矿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防突工作尤为重要,瓦斯就像一颗炸弹无时不在威胁着我们的安全,为了给井下工友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防突工人们不顾辛劳,冒着瓦斯喷孔和突出的威胁,打孔抽放,把瓦斯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开拓掘进保驾护航。

朋友们,安全人人抓,幸福千万家,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携手共筑安全的钢铁长城,在警钟常鸣的轰响中,奏出吉克煤矿平安幸福的华彩乐章!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篇2:企业安全与幸福演讲

从刚才的漫画,大家可以看到,违章冒险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从这我们要认识到,不管干什么事,首先要考虑安全。因为安全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关系一个人的生与死,一个家庭的圆满与残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温馨与悲切的大事。

事故的发生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存在且通过加害物体导致的,如果把人的不安全行为称为“违章”,把物的不安全状态称为“隐患”,那么“违章”一旦遇到“隐患”,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但如果消除事故链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就能防止事故的发生。美国的海因里希统计分析55万起事故结果表明,每发生一起重大事故前,平均发生过29 起轻伤和300起无伤害事故,这就表明造成人身伤害事故之前,有多起轻伤和未遂事故是最普遍的,因此预防事故的着眼点不是伤害事故,更不是死亡事故,而是无伤害事故,即事故前兆。只有尽早尽多地发现事故前兆,并加以控制,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当然,企业用于安全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投资,多数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安全不存在“亡羊补牢”之说,更不存在“幸运”之论。同志们,讲安全没有过头,因为一个小小的隐患常常就是成千上万元的损失;讲安全也没有终点,因为一次小小的违章操作就会导致一个血淋淋的事故。

在我们中国有一个非常吉祥也非常诱人的成语叫做“五福临门”,到底什么是“五福”呢?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这五福加起来呀,就是我们每个老百姓心中永远向往的最美好境界。然而这一切都是由生命的安全作为载体的。有一个电工师傅在退休前爱惜地抚摸着用了近十年的安全带说:“这根安全带呀很结实,它的一头系着我,另一头系着一个幸福的家。”所以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谁看重它,幸福就会与谁相伴;谁鄙视它,谁就会跌进痛苦的深渊。

记得以前威华厂每一个车间都有一本叫做《事故案例警示录》的小册子,虽然只有薄薄的一小本,却记载了威华厂历史上所有的伤亡事故。时间从建厂初期因条件简陋中暑死亡到现在因电击致死,死亡事故的性质从自然雷击到违章操作,死亡的人员从临近退休的老人到风华正茂的青年,这本小册子是威华厂建厂以来,人与自然艰苦抗争的一部血泪史。厂现在所使用的几十种安全管理制度,如《防雷电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例会制度》、《特工种管理制度》等就是从以前这些血淋淋的事故中凝炼出来的。过去人们的鲜血都已经流了,今天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地珍惜呢?有一句话说得好:既然你想幸福地活着,就没有理由漠视安全。

篇3:幸福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期, 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幸福企业文化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一、幸福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是企业管理理论的重大进步

提到幸福企业文化理论, 首先要涉及幸福和幸福企业问题。那么, 什么是幸福?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有诸多研究。

有人认为, 幸福是一种感觉, 是人的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一种状态和愉悦感。这种状态既是人的现实生活状态的反映, 也是人的心态写照。

有人认为, 幸福的源头是需要和欲望, 人们追求幸福是因为需要和欲望而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 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这个前指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 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 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 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有人说, 幸福是一种持续的快乐。幸福的目的是人的生存与发展。幸福理论研究学者孙英指出:“幸福主要有三层含义: (1) 幸福是人生重大的快乐; (2) 幸福是人生重大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 (3) 幸福是达到生存和发展的某种完满的心理体验。”综上所述, 幸福是人生重大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快乐的心理体验, 是达到生存和发展的某种完满的、快乐的心理体验。

2009年2月4日, 天九儒商投资集团 (现称天九幸福集团) 董事局主席、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第一次给员工宣讲了“建设幸福企业”的理论。2012年1月, 他出版了《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一书, 被誉为幸福企业理论的奠基之作。2010年1月29日, 亚太本土最大的管理软件厂商、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年战略规划暨业务策略发布会上, 也提出了“幸福企业”问题, 引起越来越多企业界和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界人士的关注。

什么是幸福企业?幸福企业就是能够满足员工和老板不断增长的幸福需要的企业。幸福企业所倡导和追求的企业文化是幸福文化, 幸福文化是幸福企业的根本特征。幸福文化就是以幸福最大化作为企业终极目标的企业文化, 其主旨是幸福, 精髓是“以人为本”。

幸福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 是企业管理理论的重大进步, 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它更加贴近于企业实际, 更加贴近于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

1911年,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 其核心是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 实现了管理理论的变革, 被称为管理理论的里程碑。现代企业管理经过一个世纪的演变、发展与创新, 经历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文化管理等不同阶段, 其最终目的就是把员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美满幸福统一到企业的发展进步之中。

卢俊卿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 揭示出幸福企业的真谛:“员工幸福了, 就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而企业发展了, 就能为股东带来回报, 为社会造福。所以, 一个幸福企业实际上就是把员工、客户、股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达到最佳平衡。”实践证明, 一个现代企业已经从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利益最大化转化为寻求员工、客户、股东和社会之间利益的最佳平衡, 把员工和企业的幸福感作为衡量企业好坏的核心标准。为此, 卢俊卿指出:“幸福的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可见, 幸福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是企业管理理论的重大进步, 是企业管理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有助于企业文化建设认同机制的落地生根。

二、幸福企业文化理论将对员工价值实现、企业发展和当代中国和谐幸福社会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的发展进步与员工的利益、自我价值实现越来越息息相关。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 追求物质利益、追求精神享受、追求事业成功、实现个人价值, 是人的自然本性。员工越来越希望在企业的成功中能更多地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 希望自我价值能在企业的成长中更好地体现。从企业的发展角度看, 只有员工的成长和进步才能带动企业的全面创新, 才能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企业的全面发展直接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前途、命运。只有让员工拥有幸福感, 企业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员工只有把企业视为自己的命运共同体, 才会尽心尽力、多作贡献。

目前, 传统的功利观在一些企业还一定程度的存在, 一些企业管理者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 创造更多的财富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 导致有的员工频繁跳槽。这就说明员工还没有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 更谈不上命运共同体。实际上, 这些企业的员工缺乏幸福感, 也说明这些企业没有满足员工的幸福需要。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幸福危机”。构筑幸福企业文化既能弱化财富两极分化现象, 又有利于化解“幸福危机”。

如何评价一个企业是不是幸福企业, 主要看员工是否快乐工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受人尊敬、健康长寿等五项指标。这五项指标决定着一个企业幸福指数的高低。

幸福企业文化建设还对当代中国和谐幸福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价值。追求幸福和快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幸福与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创造幸福生活与构建和谐社会,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 也是幸福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幸福企业文化是把幸福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把成就人、进而成就企业、谋求幸福美好生活作为企业管理的发展目标。

幸福企业文化直接影响并指导着人生的实践, 能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幸福观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在内容上对和谐社会建设起着导向作用, 为和谐社会建设营造好的社会环境;在机制上有调解社会矛盾的作用, 引导社会价值取向和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形成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当前社会, 多种矛盾普遍存在, 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 需要通过建设幸福文化化解矛盾, 通过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三、幸福企业文化研究的实践意义

为什么要建设幸福企业?从一般意义上说, 建设幸福企业首先是每个员工的共同需求, 既为社会创造幸福, 也为自身创造幸福;其次, 建设幸福企业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第三, 建设幸福企业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人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企业办得好坏, 归根结底都要依靠员工。通过幸福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和约束功能, 不仅助力员工的成长与发展, 还会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幸福企业文化反映了员工追求幸福的共同意愿, 对员工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一般地说, 员工很容易认同企业的幸福文化, 进而自觉地按幸福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精神和宗旨行事;幸福企业文化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使员工不仅看到企业存在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更能感受到自身的责任和价值, 会自觉产生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并以积极的态度自觉地为企业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而努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难免会存在一些影响员工情绪和工作热情的问题, 成为员工不幸福、不和谐的因素, 建设幸福企业文化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为了让员工的自身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企业需要建立一些约束机制, 这也是幸福企业文化需要解决的问题。幸福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的约束作用, 不仅体现在制度对员工行为的硬性约束上, 更主要地体现在幸福企业文化所倡导的追求幸福的价值判断标准和行为准则对员工进行的软约束, 使员工自觉地与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保持一致, 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自身价值。

因此, 有的学者在研究了企业发展之后, 得出这样的结论:最好的企业不是利润最大化, 而是幸福最大化。

篇4:瑞士制造:幸福、品质与安全

曾经有人说,如果人间有天堂,那么它就在瑞士。因为,在那里,谋生不再成为基本需要,每个人都可以从事他想做的事情。

瑞士,这个被意大利、法国、德国以及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公国环绕的欧洲中心,用山麓、湖泊、阳光,打造了这个人间天堂。

而事实上,瑞士拥有的远远不止环境的优美。钟表、军刀、奶酪、火车、巧克力、银行、奶牛……这些关键词,无一不指向瑞士。

闻名世界的牛奶巧克力、传奇了几个世纪的瑞士手表、令人肃然起敬的瑞士军刀、略带神秘色彩的瑞士银行,构成了瑞士。

山若有家,家在瑞士

在瑞士,830万人口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瑞士人——伯尔尼人、苏黎世人、提挈诺人、巴塞尔人,他们说不同语言,有不同的习俗、个性和价值观。

让瑞士人走在一起的,正是对差异性的认同和包容。在政治上,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在文化上,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表达;无论一个联邦有多小,他们拥有相同的权利。

“瑞士是不同实体合力建成的。人们共同决策,而不是精英阶层或皇室决策。”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对《小康》记者表示,瑞士人希望能建立的体制是,允许人们拥有个人自由,他们各自拥有信仰,但也允许其他信仰存在。“我们希望在政治、宗教和社会公德间求得平衡,这造就了多元化社会”。

瑞士南部巍峨耸立的著名的阿尔卑斯山在历史上也曾深刻影响了瑞士人的生活习惯和民族性格。这个位于欧洲中部的联邦制国家,也是一个山国,瑞士全国面积仅有4万多平方公里,却有60%多的地方被山地覆盖。

“山若有家,家在瑞士。(If mountains have a home, there is Switzerland.)”是瑞士一句谚语。而阿尔卑斯是瑞士的魂。据了解,这条雄伟的山脉大约在2500万年前,在非洲大陆向欧洲大陆挤压的过程中形成。山脉横贯瑞士境内,形成了冷、暖两种气候特征,这道屏障也是拉丁语族和盎格鲁-日耳曼语族以及两种文化的分界线。

但是,起初,这个瑞士之魂因为层峦叠嶂和阻碍交通,在人们眼中并没有多么迷人。直到十八世纪末兴起了一场文化运动。欧洲文化领域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一批具有浪漫主义传统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观赏奇异的自然风光会净化人们的心灵,以阿尔卑斯山脉风景为背景的戏剧开始受到上流社会的推崇。艺术家和学者们开始来到瑞士游览全境,他们的到来为瑞士营造了一种文化氛围,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甚至赞扬道:“勃朗峰在高处闪烁,阿尔卑斯山代表了欧洲的天堂,一种新的世外桃源。”

“我们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充分利用山地,它们既是瑞士的屏障,也是瑞士的机遇。”戴尚贤说,“因为瑞士的地理位置,我们能控制欧洲各个方向的贸易路线。现今,我们对外开放,吸引大量的资源和投资,来重振贸易路线。我们战胜这些高山,为合作伙伴提供服务。”

瑞士制造:来之不易的品质代名词

长久以来瑞士制表业是欧洲精湛工程技术的缩影。经济历史学家詹姆斯·布雷丁表示,基于个人愿景、廉价电力、廉价劳动力以及知识自由等因素,瑞士钟表匠和手表匠将这一行业推向了鼎盛。他们影响市场长达两个世纪,并最终主宰着全球机械表制作。20世纪中叶,高品质手表的独家标志就是印在表壳上的“瑞士制造”四个字。

虽然在现今,这四个字依旧是高品质手表的绝对代表,但是其背后也经历过漫长的考验与历练。20世纪后半期,瑞士的劳动力早已不再低廉,而且随着全球制表业都采用了基于电子石英机芯的自动化新技术,瑞士手表突然与世界脱节了。

瑞士钟表工业经历了最黑暗的时期:1964年和1967年,以及1970年代。1964年,此前创下了17次独占奥运会计时权的欧米茄,被日本诹访精工表击败,首次无缘奥运;1967年,计时表大赛上,精工表更包揽第4至10名;1970年,精工表在与瑞士表比拼中,共打破9项技术记录。1970年以后的10年中,瑞士钟表进入了崩溃危机:瑞士制表在1975年出口下降至30.7%,从业人员在80年代初的前5年,由90万下降到30万。

就在危机动荡之际,一个新的产品产生了。一款超薄、成本低、利润高的手表上市了。这个手表就是后来席卷全球并挽救了瑞士钟表业的Swatch手表。1984年,著名的Swatch创始人尼古拉斯·海耶克曾问银行家彼得·格罗斯:“我应该将我的资金投向哪里?”他得到的回答是:“制表业。”

1985年,尼古拉斯·海耶克在对 Asuag和SSIH进行了历时四年多的重组后,最终促成两家钟表公司合并成立Swatch集团。与此同时,他也携手一批瑞士投资家成为Swatch集团的控股方。海耶克通过与日本企业竞争、一系列整合,使斯沃琪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钟表制造商,占据了世界约25%的市场份额。

海耶克非同寻常的眼光使他意识到,要想使钟表企业持续不败,最关键的就是无与伦比的质量。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制定的发展战略最终使瑞士制表业重新走向辉煌,1991年,Swatch推出一款自动上链机械表,表的背面是透明的,消费者可以看到运转着的机械部件,这种创新在当时被广泛效仿,连昂贵的手表也不例外。很明显,机械表又回归了时代的舞台。瑞士制表商不仅夺回了销售廉价精密手表的大众市场,连经营价格不菲、工艺精美的传统手表的新兴市场也为其敞开了大门。海耶克还带领Swatch持续开发和提升欧米茄、浪琴、天梭等品牌的腕表产品和品牌形象。

2010年的数据显示,Swatch的市值为225亿瑞士法郎,是开始投资的70倍。而最新的财报显示,Swatch集团2014财年净销售额87.09亿瑞士法郎,营业利润为17.52亿瑞士法郎。这些无疑证明着彼得·格罗斯的选择是正确的。

nlc202309032046

国际巨头聚集地

带有瑞士制造几个字的手表已经成为人们追求品质、时尚、地位的象征。而全球知名的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即便没有制造于瑞士,也乐于把自己的总部坐落于瑞士。

瑞士的日内瓦是个只有不到三十万人口的小城市,却有多达160多家的国际组织落户于此,吸引外来常驻人口超过十万,而瑞士洛桑及周边地区则集中了以国际奥委会为代表的众多体育组织。

国际组织为何爱扎堆瑞士?

这个问题最标准的答案,就是瑞士永久的武装中立国地位使然。事实上,国际奥委会、国际足联、世界卫生组织的前身等机构在最初成立时都将总部设在巴黎,但一战的战火烧向巴黎时,这些机构被迫迁到瑞士。瑞士安定的政治环境是国际组织最为看重的。然而,原因不仅于此,瑞士的一位知名人士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亨利·杜南是一位日内瓦银行家的儿子,他从小就拥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成年后致力于帮助在战乱中的伤员,成立了国际红十字会,并在他的努力下制定了《日内瓦公约》,将战俘也纳入到人道主义救助的范围内。晚年,贫病交加的杜南获得了首届诺贝尔和平奖,誉满全球。正是日内瓦的人道主义传统的召唤,联合国成立后,将其旗下与人道主义相关的机构都设在了日内瓦。

瑞士国泰民安、环境优美、教育发达,优势众多。不仅国际组织青睐这片土地,这里也成为了全球跨国企业的首选驻地。当然,并不是高昂的生活成本或日常生活的诸多硬性规定吸引了他们。

在詹姆斯·布雷丁《创新的国度》一书中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原因——税收的重要性。书中提到,瑞士许多州的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率都相对较低。瑞士的增值税为8%,而许多西欧国家则为20%左右。低廉的公司税、自由裁量权和一流大学,是很多公司首选瑞士作为总部的原因,而这样的公司也越来越多。

当然,除了公司,瑞士还因为生产刻有壮美山川、迷人小木屋、阿尔卑斯等标志性图案的巧克力而征服了全球的消费者,甚至于,这个美丽的国家还因为非凡卓越的银行业而征服银幕上的詹姆斯·邦德先生。在电影《007》中,詹姆斯·邦德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我只相信两个人,一个是我自己,另一个是瑞士银行家。”

是否这些就是为什么瑞士长居各大排名最快乐、最幸福国度而从未有人因此而产生异议?答案可能远远不止如此。风景优美的瑞士有哪些人们所不知道地方值得流连?在“一带一路”中,瑞士将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在清洁能源、贸易、文化等诸多方面,中瑞两国之间拥有哪些合作潜力?

在瑞士驻华大使的办公室里,戴着瑞士生产的手表、一身瑞士国旗颜色搭配西服的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Jean-Jacques de Dardel)对《小康》记者娓娓道来来自这个幸福国度的每一个答案。

从贸易合作到文化交流

《小康》:瑞士与中国互为友好国家。中国人民对瑞士密切关注。能请您先介绍一下瑞士的现状吗?

戴尚贤:目前,我国在西欧中部地区属于富裕稳定的国家。和中国相比,它的面积较小,人口约为830万,但我国是个多元化的国家,拥有几百年的历史。我国自然资源并不丰富,但我们拥有丰富的智慧和劳动力。由于自然资源很少,我们必须建立富裕、生产力较高的社会,我们也要建立自由的社会,这样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才能相互适应,相互尊重。我提到这点,是因为瑞士的外国人很多,比其他国家都多,占到总人口的24.3%。我们的社会很开放,我们寻求不同理念和想法之间的平衡。这些因素相互融合,经济就是很好的例子。通常,我国经济在欧洲排名靠前,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也很平衡,这其中可能需要很多的探讨,或者直接变革一些发展滞后的领域,这些变革如果没有民众支持,就会进度缓慢。

《小康》:2015年是中瑞建交65周年,两国在经贸、文化和科技等诸多领域都进行了广泛合作。您怎样看待中瑞之间的双边交流与合作?在您看来,未来我们有哪些合作的新方向、新领域?

戴尚贤:两国关系在深度、广度和内涵方面发展得很好。我们正在庆祝两国建交65周年,瑞士是第一批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这很有象征意义。在过去多年中,我们两国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双方的差异。瑞士的决策者很欣赏中国的方式,我们双边关系中有很多“第一次”。在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都是如此。两国关系发展现状良好,前景广阔。这并非是说此前不好,而是双边关系内涵非常丰富。这也并非是说双方不存在差异和摩擦,我们彼此求同存异,积极交流。两国双方经贸关系正在大大加深,201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近60亿美元,这很不易,因为中国整体贸易额在下滑,包含金属和矿石出口,但仍然有较高的出口额。两国在建立人民币交易中心方面有很多交流,也签署了协议,我们希望这段关系能走得更远。

《小康》:我们都知道环境和清洁能源对瑞士很重要,两国在此领域是否能加强合作?

戴尚贤:首先,对于目前北京十分严重的污染我感到非常关注。瑞士确实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环境问题。因为,我们的环境很脆弱,我们的农业建立在脆弱的土壤系统上,我们也对绿色能源技术和科技发现投入巨资,因此瑞士的清洁能源行业发展得很好。我们了解中国的环境问题,也了解中国希望解决这些问题的意愿,希望找出恢复碧水青山蓝天的途径。我们愿意提供帮助,愿意与中国相关的决策者和机构加强联系。从官方角度来看,这与我们的经济增长相关。作为驻华使馆,我们愿意帮助中国城市成为低碳城市。我们已经启动了很多项目,清洁水源和土壤,解决城市问题,以及城市人口扩张的问题,中国这一问题很严重,是因为决策造成的,我能理解。但这种情况需要采取措施纠正。在城镇规划中需要一些帮助,例如,我们有清洁能源设施,有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案。因此,我们希望能在国家层面上提供帮助。在瑞士,有很多企业,私营企业,在相关行业发展得很好,这些公司希望和中国合作,共同赢利。这些公司的技术很先进,可以引进到中国,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我们希望能提高双方的兴趣,中国相关方面可以筛选。

《小康》:中国的瑞士企业也在持续增加吗?

nlc202309032046

戴尚贤:是的,瑞士企业一直不少。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企业就和瑞士知名电梯品牌建立联营体。从那时起,我们有很多经济方面的“第一次”。很多瑞士的大企业都在中国开设分支机构,这创造了大约五万个工作岗位。近800家瑞士公司在中国设立了数千家机构,遍布全国。以后还会有更多,因为瑞士经济以中等企业为主,我们有数千家企业将进驻中国。但目前的合作形势说明,我们双方已经有开放的合作。这些企业在中国创造了20万个就业岗位,前景广阔,它们对在中国的经营非常感兴趣,因为它们对中国经济很有信心。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些数据,瑞士在中国经营的中小企业中,有四分之三的企业对中国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这很好。

幸福的关键在于寻求平衡

《小康》:您如何看待“一带一路”?

戴尚贤:“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提出,意义重大。这一倡议是关于贸易、基础设施和建立开放的全球关系,显然,这将扩大瑞士在这些国家的经营活动。长期以来,瑞士已经在亚洲开启了很多经营活动,其发展合作首先始于亚洲的尼泊尔,尤其在中亚国家中,通过体制机制,通过和国际组织和合作伙伴的联系,我们扩展了经营范围。我们的企业,在基础设施、能源、通讯和交通方面技术一流,此外,如果考虑到我们是世界金融领域的巨头之一,在融资和金融行业实力很强,那么将瑞士企业引进“一带一路”倡议,就能全面加强经济基础设施。我想,这并非是因为瑞士企业希望参与该倡议,更是因为这种参与对企业意义重大。我们希望能高效地利用能源参与治理,这是我们一直关注的。对于中国和外国企业而言,我们都需要了解自己的宗旨和经营的必要性,究竟哪些领域应该有竞争或合作。我曾和中国的企业家交流,我感觉到他们都愿意加强与瑞士合作,瑞士企业也希望能搭上中国的便车,因此我们愿意参与亚投行,亚投行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补充。

《小康》: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很重要,双方文化活动很多,是否能简要介绍一下?

戴尚贤:加强双边关系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双方的相关体制,另一种则是文化交流。当然,我们认为国家应该通过决策者、政治家、企业家和企业、条约和协议等加强合作。但除此之外,我们通过人民联系,这些联系拉近了两国的关系,而不是因为利益联系在一起。因此,为了加强双方相互了解,我们应当对彼此的文化感兴趣,并相互了解。这种联系对双边关系和国际关系带来的益处是长期的,而非一时的。这是双边关系的一部分,此外,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来加强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因为2015年是双方建交65周年,希望有更高层次的瑞士演唱团、演唱会、展览。此外,还有知名的摄影师举办的展览,歌手在驻华使馆使用来自全球各地乐器举办的演唱会,这样的演唱会已经举办过四次。另外,也有一些精英、学者举办的摄影展。除此之外,还有书展、走秀、设计展,我们还举办过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展览,我们希望传递的是创新、自由思考、服务他人的文化,创新和表达是植根于瑞士的教育中的。我们邀请了专家、学者等来举办这些活动,当然也有来自中国的瑞士校友。我们希望发展人文交流,培养个人对瑞士文化、国家的情感认同。因此我们每周至少举办两次文化活动,可能在北京的驻华使馆举办,也可能在其它城市。

《小康》:瑞士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您是否能为我们讲讲其中的缘由?

戴尚贤:根据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衡量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是幸福值,包括个人对环境的看法,是否生活在腐败中,是否感觉安全,是否对子女的教育有信心,是否认为未来会更好,是否对医疗满意。这是主观的看法,并非是客观的。当然,也可以衡量医生的人数,以及其它数据,就会得出一些参考值。恕我直言,瑞士人并不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这是主观的看法。每天,他们也有抱怨。但如果比较来看,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就会有所衡量。事实上,瑞士生活质量和水平较高,比较稳定,个人责任感较高,这有利于得出瑞士人对环境很满意的结论。这可能与其他方面的证据吻合。瑞士曾有过很多外国人,我们外国人的比例在欧洲同等规模的国家中排名靠前。可能有些城市外国人的比例也很高,但这些城市很小,难以计量。我们人口中四分之一是外国人,他们来到瑞士并融入到社会中,他们能融合进来,是因为瑞士人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宽容、这些使得外国人参与到决策中。这虽然导致决策过程放缓,但也减少了决策带来的不满。

《小康》:为何瑞士生活成本最高,但是幸福感也最高?

戴尚贤:瑞士是比较富有的国家,其经济绝对值在国际排名第20位,这对830万人口来说并非易事。35年前,我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中国,可想而知,瑞士经济实力很强。我们过去一直是世界上经济排名靠前的国家。但如果以购买力评价估算,我们水平中等,排名第34。换句话说,我们赚得多,花得多。这对幸福感形成了怎样的影响呢?如果成本很高,但手里的钱充足,就会幸福,但如果成本很低,但却没钱花,也无济于事。生活成本再高,我们付得起,就会幸福,付不起,就会觉得不幸福。我们关注个人,关注个人和社区能为大众谋取怎样的福利。这就需要平衡机制。如果有人穷困,我们就帮助他;我们各州仍有一些权力,如税收。它们各自决定税率,各自征税。这种体制是收入再分配,富人为穷人买单。换言之,如果社区或个人有需要,我们会伸出援手。但我们不允许社区或个人坐等帮助,我们要求大家去劳动去创造,这提高了大家的自信。人们不是世世代代失业,像欧洲一些国家那样。大家通常有工作,努力工作。

高标准的教育非常重要

《小康》:我们还想了解瑞士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银行业和手表工厂的原因。

戴尚贤:几个世纪以来,我国的银行业都发展得很好。很多国家的央行,包括法国和美国的央行,都是在瑞士专业人士的参与下建成的,这就是我们的智慧,我们能提供相关的服务。我们之所以工业产值较高,是因为我们认识到需要将工业与全球市场联系起来,如贸易。为了发展贸易,就需要做到行业第一或行业领先。我们认为唯一解决的方案就是重视质量。有人可能认为只需要大批生产,但如果大批生产,就需要大量员工和较大的市场。瑞士不具备这些,因此质量是我们卓越的根本。我们的动力是,我们必须找到合适的方式,做到最好。另外,我们非常重视教育,我们认为各种教育都应当做到最好,如小学、初中和职业教育。有很多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在读书的同时,也到企业锻炼,发展个人能力,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在这一环境下,即使做水管工,他们也能得到和大学教授同样的尊重。这有利于经济发展,因为劳动者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也激发他们的创新技能,他们并非人云亦云,而是可以创新和思考。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就是提高竞争力和个人能力。

《小康》:中国消费者非常喜欢瑞士品牌,因为其代表着质量的保证。

戴尚贤:确实瑞士产品质量很高,并非只是价格高。举个例子,最大的印钞油墨生产商是瑞士厂家,百元大钞上油墨就是。瑞士公司知道如何能提高伪造货币的难度,这家瑞士公司生产的油墨也用于美元。为什么是瑞士公司?因为我们拥有先进的技术。美国人也能生产相同的技术,创造相似的行业。但答案是,很多国家都希望模仿我们,但他们也认识到,很难复制我们的技术,因为我们的利润较低,我们虽然垄断市场,但我们并不肆意妄为,我们只想求得生存。这也是我们生存下来的原因。

篇5:安全与幸福演讲稿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让我们与安全有约,与幸福有约》生命,一个庄重而深沉的词汇,谈起它,令人肃然起敬。就在我说这句话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生命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又不知道有多少生命永远地离开了。生命诚可贵!我们称颂生命,因为生命是宝贵的,它属于我们每个人仅有一次;我们热爱生命,因为生命是美好的,它令我们的人生焕发出迷人光彩。同时,生命也是脆弱的,它需要我们时刻警戒,拥有安全才拥有生命!

大家是否还记得有一首歌《祝你平安》中这样唱道:“祝你平安,祝你平安,让那快乐围绕在你身边;祝你平安,祝你平安,你永远都幸福是我最大的心愿!”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幸福,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幸福是父母无时无刻的牵挂,是依偎在妈妈温暖怀抱的温馨,是与同学分享成功的喜悦,是放学回家后合家团聚的欢乐……安全是幸福的生命线,平平安安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但是校园中,还存在一些我们不曾注意的安全隐患。当你在寝室里私用插线板,安然自得地用着暖宝宝、电吹风等大功率电器时,是否注意到身边的柜子、床上的衣物、甚至衣架书本都是易燃物品?当下课铃响,心急火燎地飞奔食堂的你两步一跨,飞身下楼,是否设想过下一脚如果踩空了,后果会如何?……等等。

同学们,为了我们和家人的幸福,我们要把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转为“我要安全,”“我应安全”“我懂安全”,实现一个质的飞跃。无论在校内、校外,都要时刻注意安全: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上下楼梯互相避让,不要拥挤、推搡;不在校园里围追打闹、攀越栅栏;不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让我们与安全有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幸福终生。

篇6:安全与幸福相伴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安全与幸福相伴》。

“孩子,绕过前面的石头”,这是母亲在我蹒珊学步时的指点,“当心路上的汽车啊!”这是父亲在我飞车上学时身后的叮咛。“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是现在我们每个人工作和生活时恪守的信念,在人生的旅途上,安全伴我们同行。

我工作时间不长,进入公司之后,耳闻目睹了工作在安全生产一线的同志们的感人事迹,那一桩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身伤亡事故,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就是因为一次违章作业,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残缺了健壮的身体,让美满幸福的家庭陷入灾难,让受害者痛苦忏悔终生。

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的成绩是所有职工共同创造的,而个别人一时违章造成事故,就会使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付之东流。作为一名青年员工,我深深地感觉到我们肩上重担的神圣与伟大。

人们把电力职工比做光明使者,我觉得我们是当之无愧的。成为一名供电员工后,每当我走在路上、坐在车上,或在广阔的田野上,或在繁华的闹市,当我看到一排排电线杆和高压线时,心中总是产生一股由衷的自豪之情,这就是我们坚强的电网,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后盾,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供电员工的辛勤劳动,是你们不畏严寒酷暑,默默战斗在生产一线,是你们在遭遇险情时,冲到条件最恶劣的地方,也是你们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筑成了电网的安全与发展。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谁看重它,幸福就会与谁相伴;谁鄙视它,谁就会跌进痛苦的深渊。安全生产既是人们生命健康的保障,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有了安全,电网才能正常运行,有了安全,电力人才能平安幸福,有了安全,社会才能稳定发展。有人说“水火无情”,其实我觉得“电”才是最无情的。它不会因为你与它朝夕相处而产生一丝的怜悯之心,只要稍有不慎,它就会板起面孔,狠狠的教训你一下。工作中的一时疏忽、思想松懈,甚至习惯性违章,都有可能引发一场安全事故。安全的良好秩序,是我们企业发展,职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最集中的体现,不懂得“安全第一”的人,是不会平安生存在世界上的,只有安全才会有收获,只有安全才会有幸福。有一句话说得好:既然你想幸福地活着,就没有理由漠视安全。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绝对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是多少先辈们用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总结。是关系一个人的生与死,一个家庭的圆满与残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温馨与悲切的大事。

所以,真诚的希望你们能够时时刻刻注意安全生产,提高警惕,不放过一点一滴的差错。只有你拥有安全,幸福和快乐才会与你相伴。

有人说生命是一架竖琴,可以高山流水,也可以小桥人家,然而没有了安全,一切都将嘎然而止。也许我们的生活平平淡淡,也许我们的道路坎坎坷坷,却总有点点滴滴让我感动,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各种活动后,我禁不住感叹:蓬莱供电公司真是一个美丽和谐而充满生机的大家庭。

这种平凡的幸福源于安全,没有安全,一切将失去立足之处;没有安全,一切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安全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自己对工作、对家人的责任。

“安全”对于我们每个家庭,企业是多么重要啊!对于电力员工他的意义在于电力生产运行的安危!不讲安全,不懂安全,不学安全,企业就得不到稳定长久的发展,正是“安全”让我们电力企业不断地走向明天。

篇7:企业安全与幸福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我是一名普通电力工人的家属,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参加今天的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与安全同行,让幸福永驻》。[文章-http:///文

秘114网帮您找文章]

假如有人问幸福是什么,可能会得到一百种、一千种甚至更多的答案:有人认为是端着铁饭碗,吃穿不愁;有人认为是金榜题名,花前月下……。心境不同,经历不同则幸福观也不同。在我看来,每天看着自己的丈夫平平安安地回家,享受着一家人和和美美团聚的温馨,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生命是无价的,它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是美好的,它令我们感悟着人生,体验着得失。每一个清晨、每一个夜晚,您的亲人都期盼着您能高高兴兴工作,平平安安归来。一曲《祝你平安》,一句“好人一生平安”,唤起多少人对平安的向往!健康、平安是生活赐于每一个懂得它意义的人的最好礼物,这就是幸福!也许你曾感受过母亲对儿子的那种牵挂;也许,你曾感受过妻子对丈夫的那种依恋;也许,你曾感受过孩子对父亲的那种期盼!那么,当你凭借强健的体魄登杆爬塔时;当你施展娴熟的技巧接表挂线时;当你奋战在电业的前沿而骄傲地宣称是光明的使者时,你的头脑是否绷紧了安全这根弦?

这是发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供电职工身上的事例,工作一直很出色的他在一次登杆撤线的作业中,忽略了一个不该忽略的细小环节——打临时拉线。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次小小的忽略却造成了他终身的遗憾。就在他剪断最后一根导线准备下杆的时候,他感受到电杆在剧烈的摇晃。接着,电杆倒下了,他也倒下了……当他再次看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已是三天之后,而醒来后接受的第一个现实就是遍体鳞伤的躯体。

出事的当天,他年迈的老母亲听到儿子不幸的消息,当即晕倒在地上;正在上班的妻子接到电话以后发疯似的向医院奔去;才满两岁的孩子,晚上见不到父亲,哭喊着找爸爸……就这样,一个充满幸福和欢乐的家庭,因为小小的临时拉线而遭受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在护理他的那些日子里,那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给儿子喂饭时那颤抖的双手,年轻的妻子给丈夫擦背时那浸满泪水的眼睛;天真烂漫的孩子注视父亲时惊恐得不知所措的神情……犹如串起着的一个个大大的惊叹号,敲打着每一个人的心!

如果,他打了临时拉线,那么此刻也许正在饭桌前和家人谈论着奇闻轶事,如果不是麻痹大意,那么此刻也许正陪着儿子嬉戏在儿童乐园,如果不是自以为是,那么此刻也许正和妻子携手在阳光灿烂的公园……但,没有如果,也没有也许,只因,这世上没有后悔药!

“安全”这两个普通的字眼,沉甸甸的,重重地压在我们每一个电力职工的肩上。我们不会忘记,不敢忘记,不能忘记那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

听闻一场场悲剧,我的内心同样受到巨大的震撼。也常引起我深深的思索:是什么导致这些悲剧的事情发生?是盲目,是疏忽,是对安全观念的淡漠,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生命是宝贵的,自酿的苦酒自己可以喝下,自己的痛苦自己可以承担,然而留给家人的悲痛、阴影,却是任何人也无法抹掉的。

所以,遵章操作是最基本的准则,忘记安全,违章操作,危险就潜藏在身边。经验丰富不该是有章不循的理由,工作多年各项操作轻车熟路更不是把《规程》放在一边的借口!前车之辙,后车之鉴。一个个惨痛的教训,为我们一次次地敲响了警钟!一幕幕血的事实告诉我们:生命,是那么脆弱,一念之差将会造成多少不堪设想的后果!

亲爱的女性朋友们,我们是家庭的灵魂,是男人们的半边天,我们拥有一双巧手,创建了家的宁静和温馨,温柔的把钢铁般的男儿化成绕指柔。我们的一句轻声细语,虽不如安全制度那么严肃,但足以在欢声笑语中筑起一道牢固的思想防线,我们每天体贴入微的叮嘱,虽不如领导干部的三令五申那么有力,但足以在温柔陷阱中建起一个坚实的安全城堡。

亲爱的朋友们,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为了创造电力企业辉煌灿烂的明天,为了小家更为了大家,让我们谨记教训,共同努力,让我们珍惜生命,远离违章,与安全同行,让幸福永驻!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篇8:企业安全与幸福演讲

一、增强生活保障, 提升离退休人员幸福指数

幸福首先必须有物质生活条件来保障。增强离退休人员幸福感, 是社会、企业和家庭共同的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医疗保险体系, 努力提高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待遇, 用政策平等来换取心态平衡, 逐步缩小社会养老方面的差距。

家庭容纳与关爱是增强离退休人员幸福感的基础要素。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和社会竞争压力, 更多的子女难以照顾离退休人员。许多“空巢”老人孤独相伴暮年。作为子女应当经常看望照料老人, 及时了解和关心老人的生活、精神状况以及身体变化。在鼓励提倡“居家养老”的同时, 积极发展社会化养老模式, 让老人摆脱孤独之苦, 安享幸福晚年。

增强幸福感, 企业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加大落实离退休工作政策力度, 以满腔的热情和深厚的感情, 关心老同志的生活, 为离退休人员养老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让老同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加强文化建设, 提升离退休人员幸福指数

文化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对人们常常抱有什么情绪具有很大影响。文化是提高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 是民生福祉的具体体现。一个企业何谓幸福?除了经济的发展、生活的便利, 还要有文化的自豪感与凝聚力。一个人何以幸福?除了衣食无忧、居有其所, 还应有精神追求和文化熏陶。作为企业应该让离退休人员过得更有自尊, 更有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就要避免出现经济增长与文化需求的“负相关”效应。

提升幸福指数, 正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企业在发展生产、积极推进文化阵地建设的基础上, 应努力打响特色文化品牌, 形成“和谐文明、健康快乐”的文化理念, 切实用文化提升离退休人员的“幸福指数”。充分发挥老年文化社团的作用, 抓载体, 搭平台, 积极组织和引导离退休老同志参加各类活动, 丰富离退休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 让老同志从中陶冶情操, 自我展现风采。

三、导入健康理念, 提升离退休人员幸福指数

身心健康是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的重要内容, 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健康和幸福感的相关性在直觉上非常明显, 往往是幸福感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作为企业要关心员工并积极倡导健康观念, 一方面, 从未老之前做起, 为自己储蓄健康和精力, 把锻炼身体当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另一方面, 树立疾病并不是无法战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保持精神生活愉快的心理条件。一是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 推动全民健身普及。围绕“组织、场地、运动”三要素, 努力建好群众活动场所, 健全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开展经常性健身体育运动。二是建立完善医疗保障措施, 为退休老同志身心健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坚持做好老同志年度健康体检, 心理咨询和体质测试。建立健全综合信息档案, 加强老同志的医疗保健服务, 要特别关心照顾好“双高期”等有特殊困难的老同志, 采取各种方式“送温暖”、“献爱心”, 让老同志“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三是积极开展社区生活环境整治, 大力推广绿色生态生活模式, 努力创建宜居环境, 保障职工群众身心健康。

四、融洽人际关系, 提升离退休人员幸福指数

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温情、信任、社会支持对于幸福指数的重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标志。益友、合群和集体意识与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相关, 就多数退休老职工的现状来看, 退休意味着从以往最依赖的集体中脱离出来, 许多人希望能再找到能接纳自己的集体。随着增龄带来的身体老化, 老人有可能产生以下矛盾心理:一方面担心生病后自己生活难以自理, 给家人和晚辈带来麻烦;另一方面, 从心理上又期待着家人的关心。由此可见, 对老年人的照顾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慰籍和精神上的关心, 住在一起的儿女们要尽量抽时间与老人聊聊天, 不住在一起的, 要多回家看看, 常打打电话, 加强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才是孝顺的根本。

在人际交往关系中, 邻里关系始终影响着退休老人主观幸福感, 显示出他们对邻居交往的需求。在此背景之下, 如何理解退休职工的感情需要, 恢复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 是企业离退休管理部门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因此, 经常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开展一些文体活动、社会交往活动, 让老同志常在一起聊聊天、下下棋, 娱乐娱乐, 增进相互间的交流, 这些都有益于促进老年人心胸开阔、精神愉快, 自我幸福感程度提高。

五、保持人格魅力, 提升离退休人员幸福指数

大量研究表明, 幸福感是一种与多种人格特征有关的变量。乐观、自尊和外向的性格是幸福者拥有的个性特征。因此企业离退休管理人员应根据性格差异, 培育出有利于幸福生活的人格特征, 从而促进离退休职工幸福感的提高。

幸福来自个人魅力, 幸福来自阳光心态。作为离退休职工, 首先要树立“积极老年观”, 营造生活积极而有情趣的氛围。要学会抓住生活点滴, 从生活常态中寻找幸福, 享受美好瞬间。幸福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体验, 要通过发展一些兴趣爱好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 充足“精神食粮”, 获取幸福的能力。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措施下一篇: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