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政治概况

2024-05-24

瑞典政治概况(通用7篇)

篇1:瑞典政治概况

瑞典王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采用议会内阁制,国家结构形式为单一制,并实行多党制。

沿革 瑞典11世纪初形成王国。建立初期,国王由贵族推举产生。随着封建化的发展,王权逐渐扩大。15世纪下半叶,在反对丹麦干涉的运动中,形成了贵族、教士、自由民和农民组成的议会。1523年,议会选举反丹麦统治的民族英雄古斯塔夫一世.瓦萨为瑞典终身国王, 从此实行王位世袭制。随后,建立和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曾几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1809年议会通过《政府文约》,对国王权力作了一些限制。1810、1812和1866年议会又分别通过《王位继承法》、《出版自由法》和议会法》。这些法律对王权都作了不同程度的限制, 逐步确立了瑞典王国的君主立宪制。1974年,议会通过新的《政府文约》,规定该文约和《王位继承法》及1949年的《出版自由法》为瑞典王国的根本法,从而确立了现行的政治制度。

政权组织形式采用议会内阁制。实行“三权分立”, 由议会、内阁和法院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国家元首 为世袭国王。历史上,国王权力很大。1809年《政府文约》规定,国王是国家的唯一统治者,与议会共同行使立法权,以及任免内阁首相和大臣的权力。1919年对该法进行修正,削弱了国王的权力,使内阁对议会负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王权进一步衰落。1974年议会通过《政府文约》,取消了国王干预政府工作和参与立法等权力,国王实际上成为虚位元首,仅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在内阁主持下,代表国家履行礼仪性活动。

立法机关 议会是立法机关。15一19世纪中叶,瑞典议会实行四院制,由代表贵族、教士、自由民和农民的4个特殊利益的集团分别组成。1867年后,议会改行两院制: 上院由各级地方政府间接选举产生, 下院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1971年议会改行一院制。议会共有349个议席,通过普选产生,每3年改选1次。议会主要职权有:制定法律;决定税收和公共资金的使用;监督政府行为和国家行政。议会设立审计局、议会司法专员等专门机构,行使财政和行政监督权。审计局负责审查财政和公共资金的使用,议会司法专员负责监察行政官员腐败和低效军行为。内阁每年必须向议会报告工作。议员可对内阁提出 ,以至对大臣提出弹劾 ,但不会造成政府危机。议会设主席团、常设委员会以及秘书处等。议会设有宪法、司法、外交、国防、社会保险等16个常设委员会。宪法委员会从宪法和法律角度,审查政府的各项条例、决定,监督政府成员履行职责的情况;其他委员会负责审查相应政府部门提交议会的各项议案,起草修正案并向议会提出立法建议。

行政机关 内阁由首相和若干内阁大臣组成。首相 通常为多数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由议长提名,经议会 批准任命,再由首相任命各部大臣。无内阁大臣和非内阁大臣之分。首相的主要职权是组阁并领导内阁,确定和协调部的工作;行使广泛的行政任命权,以及宪法赋 予的其他权力。重大决策均经内阁讨论决定。《政府文约》规定,内阁及其政策必须得到议会的信任。内阁受议会委托管理国家,并对议会负责。政府有立法提案权。法律草案大多由政府任命的调查研究委员会草拟,再由政府提交议会审议。政府各部规模较小,主要负责法律、方针、政策的调查研究和起草工作。另设有行政委员会和部附属机构主管行政执行事务。80年代末,共设300多个行政委员会。此外,议会设置的瑞典银行、国债委员会,以及被称为半行政机构的某些国营企业,也负有行政事务管理责任。

司法机关 全国设平行并相互独立的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两大法院系统,但两者职权未明确划分。高级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的法官由首相任命。检察总长和首席检察官隶属于内阁。政府司法部主管司法行政,但不得干涉法院独立审判。瑞典的行政法院设立较早,随着“福利国家”制度的推行,政府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广泛,行政法院的作用更显得重要。它与议会督导制度相互配合,监督政府行政,这是瑞典司法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

地方政府制度 瑞典是单一制国家。1809年通过的《政府文约》以及后来相继通过的几个《地方政府法》都赋予地方一定的自治权。1977年通过新的《地方政府法》规定,省和市为两级地方自治政府,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具有管理地方事务的立法权、行政权,包括征收地方所得税,规划地方事业的开发和发展。中央政府各行政委员会在各省设代理机构。省、市自治机关分别设议会,它们之间无领导隶属关系,内政部任命省长。市不设市长,省、市镇议会选举执行委员会及其主席,并设各种专门委员会。省、市议会均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选举制度 瑞典在1865年后曾实行有财产限制的普选,只有达到法定年龄并有一定财产的男子才有选举权。1909年起纳税的成年男子均有选举权。1921年选举权扩大到妇女。1974年新的《政府文约》和《议会法》规定,凡年满18岁的男女公民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议员选举实行比例代表制。全国划分成28个选区。候选人全部由政党提名。名政党按得票比例分回2议席。议席分固定议席(310个评唱调节议席(39个)调节议席是为保证更好地体现得票与议席的比例关系。

1950年5月9日,瑞典与中国建交。

篇2:瑞典政治概况

学校名称:瑞典耶夫勒大学学院 H?gskolan i G?vle

所在位置:瑞典,G?vle

学校设置类型:

创建时间:1977年

学历:本科 研究生

学校性质:

学生人数:13000人

院校地址:

工业管理工程(Industrial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学制及课程

学制一年,工业管理与工程做为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一直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企业管理人员培养的主流方向之一。在美国约有42%的企业CEO曾就读于工业管理工程专业,工业管理工程也成为世界七大工程学科之一,经历上百年的丰富和发展,在西方工业文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的作用。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将包含工业组织学、创新管理与技术、物流过程的仿真技术、质量管理等。

本专业毕业前景

篇3:瑞典外语基础教育概况

一、外语教学目标及教学测评

1.外语教学目标。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瑞典清楚地意识到外语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长足意义。2003年, 瑞典政府专门成立国家教育改进司 (Swedish NationalAgency for School Improvement) , 旨在提高外语教育质量与改进学习环境, 保证学生的接受外语教育的公平机会。同时, 瑞典另一主力教育部门——国家教育司 (National Agency forEducation) 每年制定精确的战略目标, 包括国家期望值、学生发展目标、学校发展目标、教育系统目标和政府目标等, 来督促外语基础教育的发展, 明确革令和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英语是瑞典基础教育的第二外语, 因此其教育目标备受重视。2011年, 瑞典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大纲, 该大纲中对英语以及现代外语的教学要求做了新规定, 明确外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五种能力:1) 理解能力 (在不同的语境中理解口头和笔头外语的能力) ;2) 交际能力 (用外语进行口头和笔头交流的能力) ;3) 运用语言策略的能力 (运用语言策略使交际得以继续进行的能力) ;4) 语用能力 (针对不同的目的、语境和对话者, 选择合适的语体风格) ;5) 映射能力 (能够反映目的语国家的生活状况、社会和文化风俗) 。

2.外语教学测评。瑞典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外语科目学习的测评比较宽松, 不设考试, 1至7年级不记成绩, 每学年自动升级, 从八年级开始, 教师给每个学生做出成绩评定, 评定为优秀、良好、及格三种。

为了掌握学生的外语基础学习状况, 了解和评价全国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学业达标的总体情况, 瑞典国家教育局组织对2年级学生的读、写和计算能力进行全国统一测验, 对5年级和9年级学生的外语 (主要是英语) 进行全国性质量评估考试。根据这三次全国统一的测验结果和老师对学生平时学习状况的记录, 学生在毕业时可以获得根据国家考试常模在全国均具有可比性的成绩评定。

此外, 瑞典设有国家教育司、教育改进司作为审查体系, 也致力于保证外语基础教育质量, 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教育职能部门和学校提交年度书面报告, 以连续性地评估学校的外语教育是否达到国家标准, 帮助学校改进外语教育效果。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

瑞典对外语学习尤其英语学习十分重视, 认为一个人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 有利于今后参与对外交往, 有助于拓展知识, 开阔眼界。如此重视, 主要体现在校本课程的改革和开发中。

在瑞典的各门外语中, 英语作为第一外语是必修的。教育权下放、教育券计划、弹性课程设置等一系列措施后,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享有很大自主权, 有权决定在哪一年开始学习外语和什么外语。有1/3的学校选择了在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同时, 根据瑞典的官方规定, 在义务学校只要有五名以上学生愿意学习某种语言并保证在高中继续学习该语言, 学校就必须设法开设这门语言课。任何学生都可选择学习对本人而言是外语的语种, 即B语言或B语言的替代语言。根据瑞典义务教育学校条例第二章第七和第八条款, 每个市政区必须从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中至少择定两种语言供学生学习。现在义务教育学校开设的B语言主要是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芬兰语、拉普语、意大利语、汉语、葡萄牙语、俄语或几种上述语言的组合, 开设的B语言的替代语言主要包括母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瑞典语、瑞典语、英语、手语或上述几种语言的组合。

瑞典多元性的语言教育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数据统计, 1990学年-2000学年就已经有70%的7-9年级的学生选学了各种不同的第二外语, 包括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 而且随着教育体系和语言学习系统的不断完善, 学校可供给学生选择的外语种类还在不断增加, 学习的教材设备资源也在不断完备中。

因此, 多种语言教学成为了瑞典学校系统的最重要特点之一。从1946年起, 英语已经作为第一外语, 德语和法语也在部分学校作为了必修课程 (第二外语) 。学生每周上课7小时 (3+2+2) , 即使上课时间随着年级慢慢缩短, 但并没有影响对外语教育的重视。至今, 各所学校至少必须在6、7年级开设第二外语课程, 并开设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三种语言中的至少两种以供选择, 即使在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年里面坚持学习第三种外语的学生也不在少数。第二外语的课程设置也做了相应改变, 每周设置13.5小时的学习时间, 每节课由40分钟增为60分钟。总之, 瑞典学校拥有较多的自由权和自主权, 能够根据地方特色和学生的需要, 开设实用的受欢迎的外语课程。

三、 外语基础教育投资

瑞典外语教育的成功还在于教育投资, 通过充裕的福利补贴和强大的财政支出来提供免费教育, 鼓励支持学生和老师的国际流动, 完善教学设备,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 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意识, 进而提高国家的外语教学水平。

瑞典在战后便实行了中小学教育完全免费教育制度。现在, 瑞典中小学的教育经费由中央政府和市政府两级分担, 数额大约对半开。国家向每个市政当局支付义务教育赞助金, 实习教育券计划 (即教育费人头制度, 根据学生数进行经费补贴) 。笔者认为, 此制度是瑞典基础教育进步的一大举措, 大大完善了学校的办学系统和优化办学理论, 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使得教育权从中央下放到市政区, 惠及学生和家长。

瑞典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约为6.5% (2003) , 且这种投入还呈上升趋势, 基本上成为国际上政府教育支出最多的国家。其中对外语教育的投资占比重也随之大幅增加。这些经费不仅为学生免除学杂费外, 还用于提高外语教师工资、进行外语教师培训以及改善教学条件等方面。另外, 瑞典还设立国家专项教育项目, 对语言课程 (瑞典语作为第二语言, 辅以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 提供优先资助。

总体上来说, 瑞典在外语基础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 以提高外语教育质量。

四、 外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笔者坚定认为, 一个国家的师资水平决定其教育水平。瑞典基础教育的成功的一大关键在于重视师范教育改革, 限定外语教师的学历要求, 辅之以形式多样的教师职前职后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和科研成就。

自2001年7月开始, 瑞典政府着手推出新一轮的师范教育改革, 并沿用至今。改革的其中一大举措是建立新型教学学位课程, 要求师范生的课程达120-220学分, 各高校按照这个学分范围调整和安排师范教育的教学结构。该课程一般包括普通教育部分、重点学科教育部分和专业深化教育部分, 各部分分别设有最低学分标准, 达标者才能获得教师资格。

所有师范生都要学习由上述三大部分组成的教学学位课程, 学完基本课程后, 才可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和从事教育科研工作。新学位课程所要求的学分之所以在120-220之间, 是因为对不同教师资格有不同修习年限的要求, 根据瑞典政府的提议:一欲取得学前班、义务教育学校一年级、学龄儿童保育以及母语教学教师的资格, 需修习140学分;二欲取得义务教育学校高年级、高中教师的资格, 需修习180学分;三欲取得高中职业教育教师的资格, 需修习120学分;四欲取得义务教育学校瑞典语和公民课教师的资格, 除基本课程外需加修60学分, 欲取得高中瑞典语和公民课教师的资格, 需加修80学分;五根据现在瑞典学校教育的变化, 一个教师只担任一门学科教学的情况已不多见, 而是要同时担任数门学科的教学, 因此对师范生来说, 也要在满足基本的学分要求时, 根据未来的教学需要加修部分学分, 通常要加修40-60学分。

2001年起至今, 瑞典实施着新的教师教育政策, 该政策指出教师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加强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的间的联系, 把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完全融入到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 实现职前、在职教师教育一体化。同时, 瑞典鼓励外语教师根据欧盟制定的《外语教师流动性行动计划》正常流动, 到国外参与长期的教育培训和科研进修的全脱产培训, 丰富语言学习经历, 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和教学质量。另外, 外语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还可以选择在国内著名高等学府接受半脱产培训 (如一学期内每周去大学听一天教师专业进修课) , 或者接受结合了教学工作完成的自我进修的不脱产培训。瑞典外语教师普遍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专业需要制定自修计划, 并自觉实施, 效果居佳。

由于有坚实的经济后盾和丰裕的教育经费, 瑞典外语教师的培训费用是有学校和地方政府统一承担支付的。这一点恐怕是中国目前大多数外语教师, 特别是农村及边远地区教师望尘莫及的。因此, 笔者认为, 利用寒、暑假大规模开展中小学外语教师在职脱产培训不失为符合中国特色的、提升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方彤.瑞典基础教育[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2]薛二勇.瑞典教育改革中的教育公平发展政策[J].比较教育研究, 2009 (9) .

[3]杨素珍.芬兰瑞典的教育概况与特色[J].山西教育.2004 (5) .

[4]Beatrice, C. (2007) .Mother Tongue Plus Two European Languages in Sweden:Unrealistic Educational Goal?Language Policy.6:333–358.DOI:10.1007/s.10993-007-9055-6

[5]Beatrice, C. (2007)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Sweden:a Long Tradition.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vol.43, No.4, 1999.

[6]林炊利.瑞典的教育券计划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1 (7) .

[7]王俊.瑞典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9.

[8]祝怀新, 潘慧萍.瑞典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探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4 (7) .

篇4:窥视瑞典政治

遍布古城的宏伟教堂废墟,以及象征着过去富庶、绵长延伸至银光闪耀的海岸线之中世纪环状城墙,以及懒洋洋地开放于各座民居和酒店门前的玫瑰花,这些都是维斯比的典型景致。不难理解,为何来自各地的瑞典本土居民,甘愿忍受自每年6月起就飞涨的房租和酒店价格,奔赴哥特兰岛的这一迷人首府。事实上,这座自汉萨同盟时代崛起的城邦,与瑞典本土的关系一直游离,作为波罗的海最大的海岛,其离瑞典本土海岸线不过90海里的距离,又意味着巨大的军事价值。因此,当瑞典前首相Sven Olof Jachim Palme于1968年在此开启阿梅达伦的先例后,这个政治化,有时亦很娱乐化的盛事于1982年后年复一年地在维斯比举行,某程度上非常契合。

6月底,在笔者从哥特兰岛的风蚀海岸Lickershamn地区搭乘便车返回维斯比的路上,答应载我一程的当地人Bjφm向我讲解了这个政治狂欢节不为太多外国人所知的缘起。“当时(1968年)OlofPalme正打算从维斯比的轮船码头乘船回瑞典本土,一位维斯比的当地人劝他再多留一会,向支持他的人们发表—个演讲。于是他就留下来了,靠着—辆货柜车发表了演说。”

自1982年起,Olof Palme所属的社会民主党在维斯比的阿梅达伦公园发起了一个经济讲座,由此正式奠定了阿梅达伦周的传统。在Olof Palme于1986年不幸遇刺身亡后,瑞典各政党为了纪念这位政治家,都参与了当年的阿梅达伦周活动。“于是,这个由一人一党派发起的演讲,演变为今天各大政党、传媒机构、名人(以及渴望成名之人)必需参与的盛事”,Bjφrn说。

今年的阿梅达伦周在7月1日拉开了帷幕,由瑞典民主党的演说作为头炮。当地人Iaris则透露,由于今年并非瑞典的大选年,在阿梅达伦周不同的日子主导当天议程的政党彼此火药味不会太浓重。“我猜今年更大的亮点会是那些渴望成名者在阿梅达伦周的自我炒作,”他打趣说,“你要知道,维斯比乃至哥特兰岛的房屋租金在阿梅达伦周期间的天价不是没有来由的,这些渴望成名者不惜代价地参加这一活动,而媒体也愿意支付每天高达5000美元的租金包下一栋别墅办公。不少当地人在这几天就赚了一年的钱。”

可查的数据是,在2010年的阿梅达伦周,有多达900名记者以及1400多位社会活动家来到了维斯比,对于这个只有2.2万常住人口的小城,这可是不小的负担。而在2011年,多达14万人参与了阿梅达伦周,其间这座核心城区面积不过6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城举行了多达1476个活动,从演讲到讲座,再到辩论与听证会、午餐会、早餐会、交流会,无所不包。

在7月3日晚,瑞典首相FredrikReinfeldt在4000人的围观下登上了阿梅达伦公园的演讲台,尽管他的演说一向与其中右立场的政党Moderate Party般无趣,但瑞典人仍然对这位谋求第三次连任的政治家抱有期待,毕竟此时大半个欧洲都陷入了困境。在提问时间,一位看起来是心怀不忿的瑞典本土游客质疑Reinfeldt是否会管一管瑞典本土到哥特兰岛不合理的渡轮价格,后者对此幽默地表示,他不会谋求价格管制,但身为政治家,其实一切都有可能,也一切都无法保证。

无论是否觉得火候未够,今年的阿梅达伦周亦在7月8日曲终人散(从2011年起,阿梅达伦周便长达8天),阿梅达伦公园又回复成一片绿意盎然的草地。用Bjφrn的话来结束再合适不过:“到了9月,就再也没有人记得今年的阿梅达伦周发生过什么了。”

篇5:日本政治制度概况

(一)政治行政

日本国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原则,通过让国会(立法权)、内阁(行政权)、法院(司法权)这三个独立的机关相互牵制,保持平衡,以保障国民的权利和自由。国民也以各种方式与三个权力机关发生联系。日本是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它是主权属于国民、按照国民意志开展政治活动的民主政治国家。作为主权者的国民通过选举选出议员,由议员组成议会,议会制定法律,将国民的意志反映到法律中。

→日本的政治制度:议会内阁制 图示:

1.国会——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也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

在所有的国家机关中,只有国会是由主权者——国民直接选举出的议员构成,最好的反映国民意志。

(1)国会的构成: ①两院制:

日本国会采用两院制,包括众议院和参议院。其目的是:a广泛反映国民的意见 b进行慎重审议,防止单议院失控 c使参议院具有补充作用,以填补众议院解散期间的政治真空。众议院参议院日本的众议院和参议院设在国会议事堂内,两院各有自己的会场和办公室。国会议事堂以中间的塔楼为界,正面右侧为参议院,左侧为众议院。☆众议院和参议院的不同:

②四种国会:日本的国会有四种,包括常规国会、临时国会、特别国会、参议院的紧急集会。常规国会:每年1次,在1月中旬召集。会期150天(最多延长一次),审议下一的预算等。

临时国会:由内阁决定,或任意一个议院议员总人数1/4以上者要求召集。或者,在众议院的任期届满后或参议院常规选举后30天以内召集。特别国会:在众议院解散总选举后30天以内召集。审议内阁总理大臣的提名等。

参议院的紧急集会:在众议院解散期间,有紧急需要时召集。但是,在下次国会上如果无法在10天内取得众议院的同意,则表决无效。☆国会的组织构成:

(2)国会的权限

①立法权:国会议员拥有法案提案权。法案原则上首先经由委员会进行审议,委员会表决通过后在正式会议上进行审议表决。☆立法过程:

△法案的提出:法案分为国会议员起草提出的议员提议法案和政府提出的内阁提出法案议员提议法案提交给该议院的议长,内阁提出法案提交给众议院或参议院的议长。

△两院协商会议:国会的表决原则上众参两院需一致。两院的表决不一致时,召开两院协商会议,有协商委员的2/3以上赞成时协商方案成立,经两院再表决通过后作为法律成立。协商方案不成立时,如有众议院出席议员的2/3以上多数再表决通过,则作为法律成立。②条约批准权:内阁拥有条约签订权,但事先或事后需要取得国会的批准。

③财政权限:日本实行税收法定原则,各种税金的征收和更改须根据国会制定的法律执行。此外,国会对内阁编制的预算进行表决,对决算进行批准。

④行政监督权: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提名。此外作为对于行政的监督职能,国会拥有内阁不信任表决权(仅限众议院)。如果表决通过,内阁必须在10天内辞职或解散众议院。⑤弹劾审判:弹劾审判是为了弹劾有失职行为的法官而设置的审判制度。也对已辞退的法官判断是否恢复其失去的资格。弹劾审判的法官由参众两院的议员组织。⑥国政调查权:宪法认定各议院拥有国政调查权,以便广泛进行与国政有关的调查。具体由委员会听取政府机关及相关人员的说明,要求提交材料,进行证人传唤。证人传唤的目的是为了就政治家的可疑事件、企业的丑闻等与国政有关的重要事项询问证人。

2.内阁——负责行政

(1)议会内阁制

内阁总理大臣获得国会提名后,任命国务大臣组织新内阁。内阁总理大臣及国务大臣需是“文职人员”,国务大臣的过半数必须是国会议员。内阁就行政权的行使对国会负有连带责任。内阁总理大臣可以罢免国务大臣。

(2)内阁的工作和权限

①召开内阁会议:内阁的最高决策会议称为阁僚会议(内阁会议)。会议对从经济政策、外交道防卫、社会保障、教育、国土保全等所有范围的内容进行讨论。内阁会议有每周两次的“定期内阁会议”,还有在必要时召开的“临时内阁会议”,还有不召集内阁会议,将内阁会议文件传阅给各位大臣以取得签名做出内阁会议决定的“巡回内阁会议”。

②签订条约:内阁拥有外交权,代表国家与外国进行交涉。其一是拥有签订条约的权限。③编制预算案:唯有内阁拥有预算的编制权。根据各省厅的预算预估文件,日本财务省汇总预算草案,经内阁会议决定预算草案后提交到国会。

④制定政令:为了实施宪法、法律的规定,内阁可以制定政令。

⑤提名最高法院院长和任命其他法官:最高法院院长由内阁提名,由天皇任命。最高法院院长以外的最高法院的法官和下级法院的法官们由内阁任命。

⑥国事行为的建议和批准:天皇没有与国政有关的权限,因此天皇实施的国事行为,必须有内阁建议的批准,内阁对此负责。

⑦各行政部门的指挥监督:内阁指挥、监督各部门(省厅等),并办理国家公务员的任用、免职等事务。(3)日本的行政机关:由1府12省厅及其附属机构(委员会、厅)构成。这些机关原则上归属内阁管辖,但会计检查院不属于内阁管辖,是独立的组织。

3.法院——独立,以实现公正的审判

(1)日本的司法制度 ①司法权的独立:日本国宪法规定“一切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由法律规定设置的下级法院”,仅限对最高法院及其下级法院赋予司法权。此外还规定了法官的独立,“所有法官依良心独立行使职权,只受本宪法及法律的约束”。

②三审制:日本采用三审制,对一个案件最多进行3次审判,通过公正慎重的审判,以防止错判,保护人权。(2)最高法院

篇6:美国妇女政治参与概况

【关键词】 美国妇女;政治参与;女权;性别政治

一、妇女政治参与的范畴

关于妇女参政的界定,学界各有争议,主要是指妇女参与政治选举以及进入权力机构行使政治权力。各国历史中,妇女选举权的获得都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里程碑。从地方选举权到全国范围选举权,从1906年芬兰第一个从法律上通过选举权到2009年几乎所有国家都在法律上给予妇女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这百年的“世纪战争”让妇女的政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伊斯顿的政治体制模式相对应,妇女政治参与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输入政治体系到输出政治体系,包括妇女参政意识、妇女参政制度、妇女参政组织和妇女参政行为四个主要部分。

妇女参政意识是在特定的社会中形成的政治心理、政治道德、政治信仰和政治思想的复合存在形式,是妇女参政的思想观念基础;妇女参政制度确定了妇女在社会权力体系中的地位,行使权力的合法原则、程序和机制,是政治参与的制度保障;妇女参政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系统结构组成的促进妇女参政活动的集团和机构,是参与政治的中介;妇女参政行为就是妇女参政的外在表现、实际活动和行为。

二、美国妇女政治参与历程

在西方女权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妇女经历了教育的提升 、工作范围的扩增和经济上的独立后,向政治参与领域发起了新的挑战。早在1775年,美国内战爆发,广大妇女在爱国主义的号召下积极参战,并组织了若干协会,形成了妇女参政组织的雏形。全美妇女道德改革协会兴起的道德改革运动旨在取消对于男女的双重道德标准;全国禁酒协会引导的禁酒运动旨在督促男子少饮酒、约束性行为,减轻妇女孕育负担;由威廉?加里森和西奥多?维尔德领导的废奴运动和废奴会议,旨在为清除美国社会最大的罪恶——奴隶制而斗争。

1848年召开的塞纳卡·福尔斯会议是美国女权运动开始向组织化、规模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同年,一批有胆识的美国妇女就在美国第一届妇女权利大会通过的《权利和意见宣言》中庄严宣布:“一切男女生来平等”。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用文字表述妇女要同男人一样享有平等权利的政治宣言。1872年共和党把妇女投票权加入政纲,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开支持妇女投票权的主流政党。1890年美国妇女组成“全美妇女参政协会”(NAWSA)和“全国妇女党”,将美国的多个妇女参政权组织合并,统一目标,以争取投票权为目的,一致向前开创妇女政治权力。

一战催化了妇女选举权的产生。大量男性被调离到前线,造成劳动力缺乏,大量妇女初次进入政府部门,众多妇女在新的岗位代替男子工作。1917年2500名妇女带着一百万人签字的请愿横幅在纽约大街举行游行,促使纽约州公民投票大获全胜。其他州也硕果累累,甚至连南方的阿肯色州也允许妇女“初步投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美国妇女终于在1920年赢得合法选举权,这表现在宪法第19条修正案中。第十九条修正案 (1920年)

第一款: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缘故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或剥夺。

第二款:国会有权以适当立法实施本条。

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极大的鼓舞了美国妇女参政热情和学者的研究兴趣,有些学者甚至把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美国的妇女选举权相对于其他国家,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与北欧相比,美国妇女的政治参与虽然在法律上给予了与男子同等的权力,实际上仍然存在很明显的不平等现象,也在其他方面,特别是就业、工资待遇等,受到严重歧视。1920年是美国全国范围内行使妇女选举权的第一年,却是自1828年以来90年来24次大选中投票率最低的一年。而且大部分妇女都与家人投一样的票,而不能形成自己的政治主见。

妇女有就业机会,却没有和男子一样的提升机会,妇女在整个劳动力比例的增长没有改变妇女处在各行业等级的低层状况。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也很普遍:女工的平均工资比男工的平均工资少15%~20%,女公务员比男公务员的工资少18%~20%,女书记员比男书记员的工资少25%~30%,每当经济危机来临时,妇女总是最先被解雇。性别歧视在职业领域内也很严重,职业妇女甚至在战争年代仍然难以找到合适的位置。护士、图书管理员、社会福利工作者、售票员、低等秘书等成为美国女性最常见职业。

(2)妇女的政治权力和参政意识随环境的变化而受到较大影响。在以男性的话语霸权和思想霸权为中心的社会里,妇女的需求从来都是第二位的。战争时期,由于男子大多奔赴战场,妇女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支柱,承担起了较多的社会责任。战争结束后,当一切恢复正常,妇女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广大的妇女并没有在本质上树立起政治权力与自身利益和幸福的关联,美国宪法也只是在形式上确保了妇女选举权,却没有订立为保证这一权利实施的选举制度,也没用改变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溯源。

妇女选举权的宪法修正案生效后,美国各州针对本州的具体情况对法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各州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阻力大小,对妇女的权力界定是不同的,不同地域的妇女享受的政治及其他方面的权利也不尽相同。

取得选举权后,女性领袖们开始培养和选举女性政治家以实现两性平等的最终目的。国家妇女会(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简称NOW)和政治行动委员会(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的形成为支持妇女权益的女性候选人筹集资金,帮助她们竞选地方、州和国会的公共职务。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The National Womens Political Caucus)等提高了女性参政人数,为争取两性平等构筑政治力量的后盾。这两大方向的努力让政治上的“半边天”逐渐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三、美国妇女政治参与现状

目前全球女性在政治参与的机会上,北欧国家如瑞典、丹麦、挪威等做的最好。美国的妇女在选举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大选为例,现代妇女群体已经能够利用大选为武器,影响政策订立和实施的偏向,保护自身利益。

在最近的三次大选之中,女性参与投票的人数比例都超过了男性。相对于跟随丈夫投同样的票的上个世纪,可以看出现代女性的投票倾向与男性有了明显的区别,即使他们在喜好上都更偏向于同一个候选人,但从边际比例看仍然不同(下图):2008年大选中,投票奥巴马的女性比男性多出了7个百分点。在2004年大选中,投票布什的男性也比女性多出了7个百分点。女性在选举时不再以家族阶级的意见为主,学会对候选人的主张和政策进行解析对比,让女性群体的利益倾向更多地体现出来。

The Gender Gap Presidential Election

除了在选举参与度和投票意识上的进步之外,美国妇女进入政府部门的比例也得到大幅上升,2008年大选后,美国女性在国会中占有的席位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人数在参议院中将达到17人,在众议院中则将为74人,这充分显示出女性在此次美国大选中的政治崛起。纵向比较再以州选举政府职员为例,从1971年到2009年的数据表明女性职员的比例大幅上升,到2007年后有小幅收缩,可预见今后将逐步趋于平稳。

2008年更令人瞩目的是奥巴马总统任命的17位女性高级官员,其中有国务卿希拉里、环境保护署署长杰克逊、国土安全部秘书波利塔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赖斯、劳工部长希尔达·索丽斯等耀眼的政治精英。

参考文献

[1]王瑞芹.妇女参政内涵解析.理论导刊.2007(12)

[2]张华.论美国妇女选举权实现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王政.女性的崛起——当代美国女权运动.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

篇7:瑞典政治概况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 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c)-0163-02

1 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网络文化建设的概述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大学生网络文化建设”是一种新的人类赖以生存方式所折射的物质精神价值形态,它建立在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现代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普通高等学校中新的大众传媒文化中方兴未艾,大部分學生愿意通过网络了解相关信息,可快捷地了解世界,也可自由地发表见解。据了解,如今普通高校网络文化呈现如下现状。

1.1 入网目的不明确,不能有效利用网络文化信息

在某种意义上讲虚拟计算机网络虚拟的,也是现实空间的在现和延续,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利用好“现代虚拟世界”,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明确的了解这一现状,对现代网络文化的特点和规律及时把握,以便能针对部分学生逃避现实的倾向,教育引导他们认清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异同与联系, 为使他们大胆地正面面对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摒除幻想,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深造。应该向他们分析理解现在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2 高校网络内容繁多、良莠不齐,大学生普遍缺少辨识

大学生网络文化是一种当今省会新兴产业文化,在校的大学生们更善于接触新事物与新观点,大学生德育工作者要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应该乐于向年轻人学习,向受教育者学习,去接触新鲜事物,争当学习型管理者:不但要在观念上转变和自己认识上介入网络现代网络时代,还要在计算机技术上介入网络时代,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既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艺术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这样才能有足够的权威去感染和影响下一代。

2 现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要途径

2.1 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占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通过图片、数字、影像、唱片等多种形式传播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用信息,使当代大学生在声像结合、图文并茂中,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消化和理解。所以如何创新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隶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系统的构建问题。

2.2 合理利用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论坛(BBS),开展平等互动的在线教育平台

现代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可以没有拘束地针对热点问题开展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因此,BBS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舆论强力磁场,成为当代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见的集中发散地。加强对BBS的舆论合理引导,确保正面舆论的导向地位,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应围绕人们普遍关注的国家重大事件和思想认识上的焦点问题,开设具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为主题思想论坛,让大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讨论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要针对一些错误的思想言论,适时发帖子自己科学立场和观点进行引导,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2.3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服务平台,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的实际问题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利用局域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服务专栏,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服务的平台,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搞好思想服务与解决实际困难问题相结合。通过互联网服务所获得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得的教育信息资源。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和职业生涯咨询网站服务,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普查,并针对大学生流露出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还可以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设置大学生心理专用邮箱等答疑系统,做好大学生心理网上释疑解决实际问题工作。

2.4 培育和研发新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系统,寓教于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软件对于使用者和实践者的影响是直接而明显的,大学生在反复使用系统的过程中,必然会逐渐接受和认可软件所包含的多种各样信息观念。大学生和使用各种软件的同时,也在接受着软件中的生活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潜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系统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专门用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软件,学校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元素以及丰富的大学生网络信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机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结构由线性设计转变为现代网络设计,清晰地呈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有机联系一起,给学习者以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调动其学习热情和激情。二是包含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用系统软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针对新形势下大家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组织大学和社会有关专家开发一批集知识性、新颖性和实效性于一体的包括游戏软件开发在内的大学生思想教育软件,把严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变成生动具体形象的网络语言进行合理传播,充分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软件寓教于乐的特点。

3 运用互联网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1 利用网络科学测评大学生心理,抓住思想政治的切入点

互联网的发展融入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潮流,不可逆转。值得深入思考的是在新形势下利用网络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通过心理测验的方法评估被试者的兴趣、能力、价值观或心理健康状态,并给出数量化的特征。在互联网技术强大优势的支持下,能够很容易很方便地进行大学生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测试工作。

3.2 深入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培养大学生和谐健全的人格

网上大学生心理咨询具有超距离性、保密性和快捷方便性,这是其他形式的咨询方式不具备的。可以利用BBS、在线、电子邮件、聊天室等进行大学生心理咨询。大学生在信息交流、信息交往等方面的时空障碍被互联网打破,使人际互动模式全新化。在这里,许多大学生把心理社会问题如带着社会交往恐惧、国家考试忧虑、个人悲观多虑、社会能力交往障碍等带到互联网,把互联网当做一个有力、有方法的平衡支点来倾斜自己的精神天平,把自己的思想包袱卸下来,然后轻轻松松的投入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时刻开展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教育不仅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效、优化和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真正现实条件下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是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不仅改变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而且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点以及互联网传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川生.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求是,2009,4.

[2]徐建军,王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N].光明日报,2009-03-02(7).

上一篇: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下一篇:物理学院治保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