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2024-04-26

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通用6篇)

篇1: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节 区域概况 一 实习区位置

秦皇岛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公里,属于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区内有柏油公路及铁路与秦皇岛市相通,交通极为方便。工作区坐落在柳江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西三面为陡峻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出盆地为东南方向,再山海关南侧入渤海。

实习区地形、气候、水文及经济情况

1、实习区地形;

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势由北向南渐低。盆地内最高的山老君顶,海拔493.7米。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区山高坡陡的部分,一般都在海拔200-300米。

2、实习区气候;

实习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1℃,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5℃,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七、八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内。

3、实习区水文情况;

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西北东南流向。为独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随季节变化教大,平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达2-3米。

4、实习区的经济情况。

实习区工业,以采煤及开采耐火粘土为主。煤矿开采的历史悠久,煤质一般为无烟煤,局部为贫煤。群众多以奥陶纪亮甲山组石灰石为原料烧石灰。

实习区农业,主要是北方干旱的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红薯等为主。山区盛产水果和药材。

实习区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第二节 岩石

一、岩体

1、岩床

张岩子——东部落路线中的一个鞍部(40°08′22.37″N,119°29′18.06″E),有一定宽度的典型闪长玢岩岩床,规模中等,顺层侵入。

2、岩脉

张岩子——东部落路线中的一个陡崖(40°08′28.53″N,119°39′34.01″E),下部的绥中花岗岩中可以看见一些直立的后期侵入的伟晶岩脉,约7.5~8.5亿年。具有明显的伟晶结构和文象结构。

吴庄西边的两座山的鞍部,西边山体上部有霏细岩脉,浅色,颗粒小,具霏细结构,由显微粒状、细粒状镶嵌的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等组成。

3、岩墙

潮水峪附近。走向N55°W,花岗斑岩。

4、断层

在潮水村的的小路旁有一个大断崖,此断崖为一个逆断层的下盘,为冶里组,上盘为凤山组薄层页岩,因风化剥蚀基本看不到了(脚下所踩的)。断崖存在明显的白色横竖擦痕和圆形的透镜体。其产状与亮甲山的产状基本一致。

5、断裂

在潮水峪东的小桥下有一个明显的断裂构造,现象为断裂后的岩浆岩侵入体发生明显的断裂位移,出现辉绿玢岩与闪长玢岩。其原因:原有的凤山组石灰岩有节理,后期岩浆顺节理侵入,形成辉绿玢岩,后发生断裂挫动,辉绿玢岩产生明显的位移,后北西断裂的闪长玢岩将其切断。如图:

6.岩溶现象

在沙锅店东头有许多岩溶现象:溶沟、石芽、天生桥等。其原因是地壳运动抬升到潜水地表以下,潜水地表共同作用形成的岩溶现象。

二、岩性

1、岩浆岩

侵入岩:花岗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

喷出岩:安山岩

⑴ 花岗岩

出露于东部张岩子村附近,沉积不整合在马岭组石英砂岩之下。岩石为肉红或灰白色,但岩体分布很不均匀,结构构造变化很大。其中有很多混合岩化的迹象和老变质岩的残留体或捕虏体。下元古界混合岩化片麻状肉红色钾长花岗岩,为绥中花岗岩(γ2)。主要成分为石英、黑云母、正长石、角闪石及少量斜长石,粗砾等粒结构,块状构造,节理发育。约17.5~18.2亿年。

刘家房村西及蟠桃峪地区等也有以长石为主的肉红色响山花岗岩,含黑云母和石英。⑵ 花岗斑岩

出露于潮水峪等地,岩墙状产出,侵入在晚寒武世至中奥陶世的地层中,常见被基质熔蚀的钾长石和石英斑晶。

⑷ 闪长玢岩

分布于张岩子西等地,呈岩床状产出。⑸ 安山岩

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罗统地层中。

2、沉积岩

砂岩、页岩、灰岩

⑴砂岩

位于张岩子的青白口群下马岭组至纯含砾石英砂岩,石英含量90%以上。色彩较浅,磨圆好,分选均匀。

位于上石炭统太原组地层的以长石为主的砂岩。发黄,磨圆好,分选好。有许多层层崩裂的球状风化,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X型节理。

位于下二叠统山西组顶部与下石盒子组底部地层的石英、长石、岩屑杂砂岩,磨圆、分选都不好,层薄。⑵页岩

位于下马岭组的紫色页岩。底部由于岩浆侵入时的热接触变质作用而带有明显的角岩化性质。⑶灰岩

亮甲山组夹泥质灰岩含有砾屑,为盆地内生成的隐晶灰岩或微晶泥岩碎屑,是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岩石.灰黑色、性脆,硬度不大。

主要分布于府君山组地层内豹皮状灰岩的。薄层夹白云质条带。岩石风化面上,常有虫孔和花斑共生,是豹皮灰岩的标志。

分布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及奥陶统地层内的白云质灰岩,张岩子、瓦家山一带发育较好。层内构造均匀,一般为中厚层,形成于浅海深水环境。反映了当时的非正常海相。

柳江盆地碑旁边的饵状石灰岩。浅海环境碳酸盐沉积。被动荡的海水打碎、磨圆、再一圈圈粘连而成。张下组典型特征。

3、变质岩

断层角砾岩

岩石因构造作用发生破碎所形成的角砾状岩石,角砾大小不等,具棱角,岩性与断层两侧岩石相同,并被成分相同的微细碎屑及后生作用水溶液中的物质所胶结。同样在柳江盆地碑附近发现。

第三节 地质构造

一、工作区的构造位置

柳江盆地是由晚元古代到中生代的地层组成的向斜构造,故柳江盆地也称为柳江向斜。

该向斜北起板广峪大刘庄一线,南至上平山一带,长达20公里;东起张崖子,西至花场峪,宽约10公里。青白口系和古生界地层环绕盆地周缘分布,构成向斜翼部。中生界侏罗系地层分布在盆地中部构成向斜核部。

向斜西翼构造复杂,受南北向冲断层的影响,地层出露不会,东翼构造简单,地层出露齐全。向斜西翼地层产状陡立,局部发生了倒转,而东翼地层产状平缓稳定,倾角一般在10~30°之间。因此,该向斜为一轴面西倾的不对称向斜。在南部地区轴面倾角为40°左右。

向斜轴紧靠西翼,向斜东翼出露宽度是西翼的五倍多。

向斜的枢纽向南、北端仰起,呈上弯的曲线状,但在南部埋深较北部大。向斜的轴部大致在老君顶——傍水崖一线。因受西部构造影响,在老君顶以北轴向变为北北西延伸。

向斜内部次级构造很发育,如柳观峪秋子峪背斜,伍庄背斜,教军场背斜等;断裂构造主要有南北向的山羊寨——拿子峪逆断裂带,东西向的上平山——蟠桃峪逆断层,北西向的查庄——黄土营正断层

二、构造概况

本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本区的地层顺序见下表:

侏罗系 上

兰旗组(J2l)

下 统 北票组(J2b)

二叠系 上 统 石千峰组(Р

2sh)上石盒子组(Р2s)下 统 下石盒子组(Р1x)山西组(Р1s)石炭系 上 统 太原组(С3t)中 统 本溪组(С2b)奥陶系 中 统 马家沟组(О2m)下 统 亮甲山组(О1l)冶里组(О1y)

寒武系 上 统 凤山组(ε

长山组(ε 崮山组(ε 中 统 张夏组(ε

徐庄组(ε 毛庄组(ε 下 统 馒头组(ε

府君山组(ε 元古界 青白口群 景儿峪组(qj)下马岭组(qx)上古生界青白口系龙山组以角度不整合沉积在绥中花岗岩上,标志着华北地台经历了剧烈的吕梁运动,结束了早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地质发展阶段。

新生代时期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全区遭受剥蚀,第三纪末因气候较热,有红2x3c3f))3g))2z)2m))1f1m)色土形成,其后继续上升.但南部的海岸区则下沉,遭受海侵。因此,山区河谷内有阶地形成,并普遍向南,即向海洋方向倾斜。至第四纪末,海水有一定撤退,因而在山海关至秦皇岛一带的海岸上遗田有砾石堤,并且有海蚀台出露水面。

三、主要断裂构造描述

潮水峪断层

在潮水峪一带,倾向N65°W,倾角80°。

上盘为凤山组泥质条带状灰岩;下盘为冶里组厚层灰岩。断层面近于直立。断面上镜面,垂直擦痕,阶步以及断裂带内挤压透镜体等特征明显。

第四节 路线剖面图

第五节 区域地质发展简史 本区在地质历史发展进程中,曾经历过的主要运动有五台运动,吕梁运动,蓟县运动,太康运动,海西——印支运动,燕山运动以及喜马拉雅运动。

一、元古代的发展

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Ar——Pt1)

从区域性地质背景来看,本区前中元古代处于地槽发展阶段。地壳大幅度下降,堆积了巨厚的沉积物,经历了五台运动和吕梁运动。特别是早元古代的吕梁运动,地槽回返,产生了漫长而复杂的褶皱运动,并伴有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逐渐形成了一套巨厚的变质岩,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构成了华北地台结晶基底。结束了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

中元古代地台发展阶段(Pt2)

吕梁运动以后,华北地台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初期地台边缘部位仍带有活动性特征,断裂活动比较强烈,断陷和隆起比较明显,地台北部出现了呈北东方向延伸的燕山海槽。

晚元古代地台发展阶段(Pt3)

晚元古代早期,华北地台由边缘凹陷转入整体下降。北部陆表海不断扩大,山海关古陆范围缩小。到青白口期本区已经成为陆表海的一部分。堆积了龙山组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泥灰岩,稍后堆积了景儿峪组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泥灰岩。本区晚元古代晚期震旦纪再度成为古陆剥削区。

二、古生代与中生代的发展

古生代地台发展阶段(Pz)

古生代伊始,本区再度下降,海水由北方侵入,接受沉积,随后海侵扩大,有大量的碳酸岩盐沉积。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气候温暖潮湿;生物界无脊椎动物三叶虫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晚期浅水活动区形成球形隐藻灰岩。

早奥陶世冶里期海进再度扩大,沉积环境逐渐变为正常浅海较深水环境,以大量的碳酸岩出现为特征。早奥陶世末发生太康运动,华北地台大面积抬升,海水退出。

中石炭世早期,本区地壳又开始下降,海水侵入,本区处于滨海沼泽相沉积,形成一套富铝铁质碎屑沉积物。地壳升降频繁;晚石炭世地壳略趋稳定,海水时进时退,但以陆相沼泽为主,气候适宜大量植物生长,死后形成巨厚堆积,形成本区含煤地层。

二叠纪本区以河流相,湖泊相和沼泽想沉积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生长繁茂,气候转为干旱时形成一些红色碎屑岩沉积,这个时期也有海水侵入。

中生代地台活化阶段(Mz)

本区在二叠系石千峰组地层沉积之后,曾发生过两次构造变动。大约在海西晚期本区经历了一次自西而东的挤压作用,产生了由龙山组至石千峰组组成的柳江向斜及南北向压性断裂和北东,北西两组扭性断裂。向斜西翼倾角略陡,东翼倾角较缓。由于柳江向斜向北扬起,地形北高南低,北端侵蚀层位较低,东翼区石岭以北侵蚀至二叠系下石盒,普遍不见下石盒子顶界。向斜北西端侵蚀至下奥陶统马家沟组。

本区在海西——印支运动以后,侏罗系北票组河流相沙砾岩层呈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前中生界不同时代地层之上。

北票组沉积以后,本区燕山运动第一期构造变形仍以塑性变形为主,产生了本区北西向构造,并伴随有闪长玢岩浅成侵入体侵入形成岩墙岩脉等。

中晚侏罗世是华北地台极不平静的时期。兰旗组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北票组之上,频繁的构造运动伴随而来的是阵发式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位。本区兰旗组火山岩系受新华夏系北北东向构造控制。西翼区南北向走向断裂被新华夏系压性或压扭性断裂迁就,利用,部分新生断裂切割了北票组。

第六节 结束语 本次实习亲眼见到了很多课本中描述过的地质构造以及岩石,学会了罗盘的使用方法,练习了利用地形图使用后方交会法确定自己的位置,练习了通过读地质图来判断当地岩层的年代、产状等,深刻地感受了仅有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将知识化为己用。本次实习真的收获了很多,感谢两位老师一路辛苦的教导。

篇2: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实习时间:2014.7.12-2014.7.19 实习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

实习目的:为了更好的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有亲身体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习任务:1地质构造

2地层

3罗盘测量 倾向倾角

4断层

5河流阶地

6喀斯特地貌

       矿物和岩石(矿石)的肉眼鉴定和描述;

地质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和野外岩层产状的测定;

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现象的识别;

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

野外地质素描的练习;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及其描述;

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

二、地理概况

1、实习区位置

距天津220公里。抚宁县石门寨镇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北山)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约28千米。柳江盆地位于东经119°34′45″至119°36′50″,北纬40°7′45″至40°9′50″之间,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面积为389平方千米,南北长约20千米,东西长约12千米。

2、实习区地形

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地区,北部和西部局部为山区,北部山区位于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区内,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都山、祖山等4座。低山丘陵区主要为北部的山间丘陵区,海拔一般在100-200米之间,集中分布于卢龙县和抚宁县。秦皇岛市柳江盆地,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地质公园。盆地地层出露明显,构造丰富多彩,并有多条河流从其间穿过,是理想的地质填图教学和普地教学基地。盆地南北长约20千米,东西长约12千米。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自南而北,由群山丘陵、台地残丘转而为倾斜平原。北、东、西三面为群山和丘陵所环绕,南侧向渤海敞怀。最高的山峰为盆地中部偏北的老君顶,海拔为493.7米;盆地的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区山高坡陡的地方,一般海拔在400米以上。

3、实习区水文

秦皇岛柳江盆地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河流有6条,大于100平方公里河流23条,大于30平方公里的河流54条。滦河在秦皇岛市境内流域面积3773.7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量7.4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6.4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2.54亿立方米、地下水7.45亿立方米、两者重复量3.59亿立方米)。兴建各类水库:含桃林口水库283座,总库容14.86亿立方米。不含桃林口水库282座,总库容6.27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戴河、洋河,均系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都是明显的季节性河流,且处于华北最大 暴雨中心地带。其特点是流程短、流量小、含沙量高、水系分散、汛期洪水量大、暴涨暴落、非汛期河水干涸或断流。境内各河均发源于燕山山区,其流向均为由北向南、由西北向东南流入渤海。河流的补源以降水补给占绝对优势,约占全年径流量的80%左右。

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黄前山附近,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柳江盆地后在山海关西侧老龙头注入渤海。全长约70km,其中近60km河段流经山区,并有9条小河汇入,仅下游12km河段流经向海倾斜的平原。该河流域面积约为600多平方公里,其中560km2以上为山区,故为山区性河流。河床总高差为400m,平均坡降为6‰左右。河床组成主要为砾石,少有粗砂和中砂。砾石的主要岩性为火山岩,其次为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流域内植被覆盖达50~60%,故水土流失不严重,河床相对较稳定。大石河水量丰富,年平均径流量多为1.68亿m3,补给来源以降水为主,所以平时流量很小,一般为0.3~0.6m3/s,枯水期最小流量仅为0.15m3/s; 7~8月雨季时,径流量占全年的70~80%,暴雨后洪水立即上涨,且暴涨暴落。据统计,大石河大汛周期为20年,小汛周期为5年,过去曾造成多次水患。汤河发源于抚宁县柳观峪西沟和温泉市一带,全长约36km,在秦皇岛(海港区)西侧入海。流域面积约177km2。流域内除了西北源头为低山外,其余皆为丘陵和平原。

4、实习区植被 祖山位于秦皇岛青龙县境内,由于渤海以北、燕山以东诸峰都是由它的分支绵延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命名。其最高峰天女峰,海拔1424米,山上植被茂密,虽不及长白山的植被类型那么多,但在山上仍然可以观测到不同的植被带系。

5、实习区气候

本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春季多日照,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相对湿度低,空气干燥,蒸发快,风速较大;夏季多阴雨,空气潮湿,气温高但少闷热;秋季时间短,降温快,秋高气爽;冬季长,寒冷干燥多晴天。年气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多寡变化显著。四季气候特征为,夏季平均气温高于20℃,冬季平均气温低于5℃,春、秋季介于两者之间。每年11月中旬初入冬,到翌年3月底为冬季,长达140天;4月初到6月中旬初为春季,长约75天;6月中旬初到9月中旬初为夏季,约90天;9月中旬到11月上旬末为秋季,约60天。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年平均降雨量为695.5mm,多集中于7~8月份,可达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多集中在这个季节。总体而言,气候宜人。

6、实习区交通

秦皇岛市交通发达,以水陆、陆路为主,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枢纽。陆、海、空交通都极为方便。京哈、京秦、大秦铁路横贯东西;其港口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不冻天然良港,是我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由秦皇岛码头乘轮船,可直接抵达烟台、青岛、大连和上海等地;有通往国内外的航线,山海关机场与全国主要城市通航;高速公路、102国道、205国道等各级各类公路更是四通八达,乡、镇之间均可直通汽车。

7、实习区社会经济状况

(1)工业:秦皇岛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基础雄厚、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五大支柱产业为:以玻璃、水泥、新型建材为主的建材工业;以钢材、铝材为主的金属压延工业;以复合肥为主的化学工业;以汽车配件、铁路道岔钢梁钢结构、电子产品为主的机电工业;以果酒、啤酒、粮食加工为主的食品饮料工业。主要工业产品有1000多种。河北远洋运输集团、耀华玻璃集团公司、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渤海铝业有限公司、戴卡轮毂有限公司、中阿化肥有限公司、正大有限公司、金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鹏泰面粉有限公司、海燕安全玻璃有限公司、浅野水泥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农业:秦皇岛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具有明显的寒暑交替,常年无霜期175~185天,年平均气温10.5℃,年平均降水量736.3mm,年光照时数2796小时,适合大宗作物生长繁育。境内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8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23条,有较大面积的冲积平原,境内10米以下有充足的地下水,水源充足。耕地面积293万亩,以棕壤褐土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72.7%。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麦、甘薯、花生等。林果资源有苹果、梨、葡萄、山楂、水蜜桃、板栗、核桃等。境内海岸线长126.4公里,6万亩沿海滩涂和20万亩浅海为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水产品生产分为海水捕捞、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三大类。全市农业人口190多万,人均耕地1.1亩。

(3)商贸业:秦皇岛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地处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和环渤海经济区的中间地带,是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举世闻名的秦皇岛港是中国北方天然不冻不淤良港,以能源输出为主,兼营杂货和集装箱,年吞吐量过亿吨,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经常性贸易往来,跻身世界大港行列。

三、地层

这里最古老的是太古宙的地层,然后是远古宙,缺失中上奥陶纪至下石炭纪、下中三叠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全区范围内所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纪,上古生界的上石炭纪至二叠纪,中生界的上三叠纪至侏罗纪,新生界的第四纪。

柳江盆地于晚古代发育,到中生代沉积了厚度较大的地层,这段时间内,由于缺失泥盆纪、志留纪的地层,所以在这里有很大的不整合面,而且有过明显的海陆变迁。中生代构造变动是在古生代的褶皱基础上,二叠纪末期的时候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动,形成柳江盆地的雏形,侏罗纪的时候,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古生界之上,产生地形上的差异——北高南低,下侏罗纪的时候,又发生一次构造变动,地层发生变形,改变了盆地的沉积中心,西翼出现沉积,西翼角度不整合于下伏之上。新生代第四系以来,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全区遭剥蚀,所以山区河谷有明显的阶地发育,全新世以来,亦有海积和海蚀地貌。由此发育成了现在西部陡东部缓的向斜地貌——柳江盆地。

龙山组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地层分区属于华北——东北南部 区的燕山分区的山海关小区。区域地层特征属典型的华北地台型。前青白口纪的变质岩广泛分布于盆地的外围。晚元古界、古生界则分布于斜的两翼。中生界地层与燕辽一带极为相似,但本区仅见有侏罗系出露与向斜的核部。

地层具体简况:

新生界

第四系 河床、河漫滩、阶地等松散沉积物。  中生界

侏罗系、中侏罗系 兰旗组

下侏罗统 北票组 古生界

二迭系 上二迭统 石千峰组 

上石盒子组

下二迭统 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

石炭系 上石炭统 太原组

中石炭统 本溪组

奥陶系 下奥陶统 亮甲山组

治里组

寒武系 上寒武统 凤山组

长山组

崮山组

中寒武统 张夏组

徐庄组

下寒武统 毛庄组

馒头组

昌平组 上元古界

青白口系

景儿峪组 

龙山组 太古界

绥中花岗岩 

1、太古界

太古界厚度不大,组分与上地幔更为接近。由于多次的岩浆活动、构造运动,使岩石普遍发生热变质、深变质和强烈的混合岩化,岩石变质很深,主要是混合花岗岩,属变质岩,以鸡冠山为例,成分相当于花岗岩,有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岩石呈肉红色,略具黑色斑点。岩石中残留原岩的片理、片麻理等,有片理构造、斑状变晶结构,无解理。

2、元古界

古元古界往往和新太古界具有共性,所属活动类型沉积和浊流沉积变质形成的绿岩系,同时和新太古界一样,常含有规模巨大的铁矿床,性质和鞍山式铁矿近似,以低价铁为主。古元古界和新太古界共同构成地台的基底。到了中、新元古界,原地台出现,红层、高价铁、碳酸盐等沉积出现,形成地台盖层,因此,中元古界特别是新元古界震旦系已经属于盖层沉积的范畴。

3、上元古界青白口系

景儿峪组

55~219m,灰白色、紫色板状泥质白云岩,泥灰岩岩石致密,呈微粒或泥状结构,多呈薄层状或透镜体状产出。底部为黄绿色、黄褐色中—细粒含海绿石石英砂岩。中部为紫红色、黄绿色薄层状泥岩夹钙质泥岩,水平层理发育。上部为蛋青色中—薄层泥灰岩夹薄层紫红色泥岩,泥灰岩细腻性脆,易于辨认,是本组与上覆府君山组分界的标志。其底部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具大型浪成波痕,海相特征明显,因此本组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龙山组

11~225m,主要是石英砂岩,砂粒纯净,二氧化硅含量高,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岩石常为白、黄白、灰白、粉红等色。该组是本区内最老的沉积地层,沉积不整合覆于上太古界绥中花岗岩之上,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部张岩子—东部落和南部鸡冠山等地,以张岩子村西剖面最好,厚度91m。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底部含砾石,海成波痕和交错层理发育,含海绿石。

4、下古生界寒武系(∈)

凤山组(∈3f)

泥质条带灰岩、砾屑灰岩、泥灰岩、钙质页岩互层。    长山组(∈3c)

粉砂岩夹砾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化石丰富。

崮山组(∈3g)

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夹灰色藻灰岩、鲕粒灰岩和泥质条带灰岩。

徐庄组(∈2x)

黄绿色页岩、粉砂岩、暗紫色粉砂岩夹少量鲕粒灰岩透镜体。毛庄组(∈1mz)

紫红色页岩、粉砂岩为主,夹少量灰岩透镜体。  馒头组(∈1m)

鲜红色页岩。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5、下古生界奥陶系(O)

亮甲山组(O1l)

以中、厚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灰岩是以方解石为主要组分的岩石,主要有竹叶状灰岩(由灰岩扁砾被钙质胶结而成的典型砾屑灰岩,其砾屑为扁圆或长椭圆形,垂直层面切开形似竹叶,故名)、豹皮状灰岩等,颜色为灰色带绿色,灰色致密棕褐层状、灰色薄层泥色条状、深灰色中到褐层状致密块状的。白云岩是指以白云石为主要组分(50%以上)的碳酸盐岩,一般为灰色细金状。

亮甲山组形成于浅海环境,厚度118米,与下伏冶里组、上覆马家沟组均为整合接触,化石丰富,有头足类、腹足类、腕足类、三叶虫、古杯类、介形虫类。其中,头足类、房角石、古杯海绵是本组的标准化石。

冶里组(O1y)

张夏组(∈2z)

灰色鲕粒灰岩、藻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由于缺失志留系(S)和泥盆系(D),所以在奥陶系(O)和石炭系(C)之间有一个大的不整合面 

6、上古生界石炭系(C)

太原组(C3t)

中细粒长石岩屑砂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夹泥质灰岩透镜体。  本溪组(C2b)

主要岩性为砂页岩和灰岩夹煤层,灰岩厚度很小,富含海生动物化石,总厚度不超过一、二百米。

7、上古生界二叠系(P)

石千峰组(P2sq)

紫色粉砂岩、细砂岩、中粗砂岩和含砾粗砂岩。   上石盒子组(P2s)

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砂岩夹少量紫色细砂岩和粉砂岩。

下石盒子组(P1x)

黄褐色含砾粗粒杂砂岩、长石岩屑杂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构成三个韵律。

山西组(P1s)

砂页岩夹煤层,属于沼泽盆地成煤相地层。

8、上古生界侏罗系(J)

兰旗组(J2l)

流纹质、安山质、粗安质、玄武质火山熔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和集块岩。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 北票组(J1b)

砾岩、含砾粗砂岩夹粉砂岩、黑色炭质页岩,夹煤线,含植物化石及少量双壳类化石。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四、岩石

柳江盆地的岩石多为沉积岩,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两大类。

1.石灰岩

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石灰岩是一种沉积岩。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石灰岩在实习区北部十分普遍,主要分布在柳江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中。化学成分主要为CaCO3,其次为MgCO3、SiO2和Fe2O3。主要用途是用于烧制水泥。此外,用于烧制石灰、建筑石料。

亮甲山石灰岩

2.页岩

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很容易分裂成为明显的岩层。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页岩抵抗风化的能力弱,在地形上往往因侵蚀形成低山、谷地。页岩不透水,在地下水分布中往往成为隔水层。

3.砂岩

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是由石粒经过水冲蚀沉淀于河床上,经千百年的堆积变得坚固而成。后因地球地壳运动,而形成今日的矿山。砂岩主要产于柳江向斜翼部的新元古代地层中,实习区主要见于鸡冠山顶部。石英砂岩纯度较高,SiO2 含量90.99%~95.17%,Fe2O3 含量0.34%~0.43%。

4.砾岩

地层中常见的砾岩有两种:一是底砾岩,位于某个地层组合底部的侵蚀面上,代表长期沉积间断以后,一个新的沉积时期开始的产物,故在不整合面或假整合面上时有所见。第二种砾岩是 层间砾岩,它的产生大多数是由于沉积过程中局部的环境发生变化,比如水流的冲刷、波浪的冲击、暂时的干涸、岸坡的滑动、地壳的微弱升降等均可导致层间砾岩的形成。

5.岩浆岩

(1)喷出岩:该区的喷出岩分布广,厚度大,超过850米。喷出活动主要可分两期:较早一期在侏罗世,岩性为安山岩,分布于向斜的核部;较晚一期在晚侏罗世,岩性为酸性喷出岩,仅局部分布于向斜的北端和东南边缘。

亮甲山岩浆岩的产状,这里的岩浆岩属于喷出岩,呈灰绿的岩床,其下其上都是白云质石灰岩岩层。主要包括:1花岗岩,2花岗斑岩,3辉绿岩,4闪长玢岩,5安山岩。

(2)侵入岩: 燕山花岗岩,呈岩基产生。主要分布于盆地的整个西部边缘和东南外援。西部岩基称为“温泉堡花岗岩体”。直接与向斜两翼呈侵入接触关系,岩体中心相为灰白色中一粗粒碱性花岗岩。边缘相为肉红色中一细粒斑状花岗岩。东南岩基中心相岩性与西部岩基相同,边缘相为斑状细粒石英正长岩。本区所见燕山花岗岩,皆为这两大岩基的边缘相。这两大岩基侵入于侏罗系及其以前的所有地层,同位素年令测定为一亿年。形成时代相当于晚白垩世。砂锅店东山岩浆浸入岩,岩浆浸入岩有岩墙和岩脉,这里是花岗斑岩构成的岩墙。

西走向,北西——南东走向及南北走向。6.变质岩

五、构造

柳江盆地断层,褶皱,素描照片可以附上,交通图

地貌构造分析与论述

1、区域构造

实习区位于燕辽沉陷带东段,山海关隆起的东南边缘断裂构造带,又因现代燕山隆起与渤海拗陷的过渡带以及燕山山脉由东西转转向北东向的肘状部位,应力比较集中,故新、老构造均比较发育。主要的构造线方向为南北方向,自古生代以来,经历过海西运动、燕山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复杂的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西部地区形成了柳江向斜构造盆地,它的西翼产状陡峻,地层挤压很紧密,岩层产状变化急剧,东翼产状平缓,面积很大。主要的大地构造为断裂构造。

2、柳江盆地构造

柳江向斜位于华北地台山海关至遵化间的一个出古老变质岩系所组成的隆起构造区内,是一十由晚元古代至中生代岩层所组成的向斜构造,该向斜近南北向延伸,中生界侏罗系分布在盆地中部,构成向斜的核部.向斜的基底为古老变质岩系,出露于向斜北、东、南边缘.向斜两翼极不对称,东翼产状平缓且稳定,西翼产状陡立,甚至倒转.向斜轴紧靠西冀,所以东翼的出露宽度约为西冀的五倍,向斜轴面西倾,倾角约为40度左右。向斜东翼构造简单,西翼受断层破坏严重,最古老的岩石是太古代混合花岗岩。

柳江向斜柳江向斜分成三个构造分区:柳江向斜东翼区、柳江向斜西翼区和柳江向斜核部区 ①向斜东翼区

东翼占据面积很大,约为整个向斜面积的2/3强。东翼区的构造特征是岩层产状平缓稳定(产状向西倾角在10度~30度之间)。次生厚度变化小对煤及耐火粘土的开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东翼小岩株。岩床和岩墙为数很多。多处侵入相对柔软的煤层。以致使煤层受变质和扰乱,是开采的一个不利因素。断层多为北西和北东向。以正断层为主,多是小断层.②向斜西翼区

由于西部花岗岩侵入造成挤压,所以西翼地层出露较窄,次生厚度变化大。西翼取的主要构造特征是:岩层近南北走向,岩层产状变化急剧,倾向东,倾角可达70度,甚至直立,倒转。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有几条南北走向高度角的逆断层,自西向东上推,延伸很远。由于受到强烈的挤压,岩层厚度变薄,甚至缺失,加上断层发育。③向斜核部

核部为燕山期喷发的中性安山岩所占据。往往构成山地,如老君顶,海拔493.7米,形成了地形例置现象。

3、断裂构造

本区断层发育,种类较多,主要为逆断层和正断层,分布于柳江向斜内,各处特点不尽相同。主要断层有:鸡冠山——汤河地堑,位于鸡冠山——上平山之间的汤河河谷中,由几条近南北向的正断层组合而成。断层面倾角大,河谷东侧断层面向西倾,西侧断层西向东倾,汤河河谷就是沿地堑构造中心部位发育的。分布于东翼的断层主要有北东向及北西向两组,此外还有近南北向及近东西向两组。前两组断层大多为正断层,其中水平方向的运动分量并不显著。山于这类断层集中于岩墙、岩脉分布区,相互在成因上可能有一定的联系.断层的断距一般并不太大,由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只有石门寨东南的126.s高地上的正断层,断距达数百米,以致奥陶系亮甲山组与寒武系张夏组接触。近南北向的正断层在赵庄、亮甲山西北、潮水峪等地,断层面西倾,倾角很大.柳江向斜的南界即为一东西向高角度逆断层,断层面南倾,古老变质岩系与古生界及侏罗系地层相接触。该断层延伸颇远,在黑山窑南被正断层横切。北部板坊峪向东至贺庄的近东西向逆断层,山北往南上逆,规权颇大,延仆数公里.西翼发育一组近南北走向的逆断层,多数断层面西倾,自西向东高角度逆冲,倾角 70~80度,延深很远。其中苏庄一伍庄一山羊寨逆断层延伸近10公里,断于寒武系张夏组与奥陶系亮甲山之间,缺失了上寒武统崮山组至下奥陶统冶里组一套地层.断层破碎带宽200—300米,其间有细晶闪长岩岩脉侵入.西翼中部杨庄一带有一组北东向正断层,断层面倾向北西,并在水平方向上有相对的左型位移,秋子峪和山羊寨一带发育一组

东西向的横断层,横切西冀的南北向逆断层,延伸不远,柳江向斜西南缘相邻一轴向北北东的次级褶曲——上平山背斜.其核部下寒武境地层两侧各有一断层.断层面均向北西倾斜,东侧为逆断层,西侧为正断层,以致核部成为地垒构造.垂直上千山背斜轴向有一系列横断层,自北而南,断层走向由北西向渐变为东西向。在鸡冠山与大平台问的河谷中,由于几条正断层的影响,两侧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石英砂岩相对上升,中间石英砂岩下降。断层面近于南北走向,倾角较大,河谷东侧断层面西倾,河谷西侧断层面向东倾,成一地堑构造,河谷本身位于地堑构造的中心部位。

4、褶皱构造

柳江向斜是分布范围广,南起上平山——蟠桃峪、北至板厂峪——大刘庄;西起上平山——花场峪、东至蟠桃峪——黄土营。向斜轴线在黑山窑——傍水崖——老君顶一线,西翼地层出露面积狭窄,东翼区地层出落面积宽。为西翼的三倍。但是柳江向斜下构造层次一级褶曲在西翼区比东翼区发育。东西向褶皱有秋子峪西向斜、义院口背斜、沙河寨东褶皱;南北向褶皱如柳观峪——秋子峪背斜、张赵庄——伍庄背斜、东部落西山短轴向斜。我们主要观察的是伍庄背斜。

该背斜分布在张赵庄、吴庄、花场峪一带,呈近南北向延伸,出露4.5km,宽度0.5km。背斜核部出露徐庄组页岩,枢纽向南倾没,为一系列强烈挤压的褶皱和逆断层两侧出露张夏组鲕粒灰岩和长风组泥质条带状灰岩。该背斜北端被花场峪—王庄断裂,南端被吴庄—车厂断裂切割。在花场峪以北,背斜向北倾没。由于风化作用,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的核部形成我们所到的垭口。核部为徐庄组,两翼依次为: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风山组有酸性岩脉充填。应为流纹斑岩,呈灰白色、球粒结构。镜下见有粒度为0.03mm的微晶斜长石。

六、矿产资源

1、煤矿

煤矿是可燃有机岩矿床属外生矿床中的沉积矿产。煤的成分包括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主要的含煤地层:上石炭统的太原组,下二叠统,下、中侏罗统。煤矿有柳江煤矿、长城煤矿等。

2、耐火黏土矿

所含地层为,向斜东翼的石炭—二叠系,矿体以透镜体的形态存在,大小不一,开采区:潮水峪至半壁店的地区。

3、石英砂岩

石英颗粒含量占90%以上,砂砾纯净二氧化硅含量高,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分布地区:柳江盆地南缘的鸡冠山龙山组的地层。用为玻璃工业原料。

4、白云岩

以白云石为主要组分的碳酸盐岩。分布地区:亮甲山的底部。在冶金工业中,可作溶剂和耐火材料,部分用来提炼金属镁,也可用作化肥、陶瓷、玻璃工业的配料和建筑石材。

5、石灰岩

以方解石为主要组分的岩石。分布地区:上奥陶统的亮甲山组地层。石灰岩是制石灰、水泥的主要原料和冶炼钢铁的溶剂,也是制化肥、电石的原料,并广泛用于制碱、糖、陶瓷、玻璃、印刷等工业中。

6、重晶石

成板状或柱状晶体,呈致密块状或板状,粒状集合体,多为中、低温热液矿脉,分布地区:上坪山。可作钻探用的泥浆加重剂,又可用制造优质白色颜料、涂料,在橡胶业、造纸业中用作填充剂和加重剂,在化学工业中,用以制取各种钡盐及化学药品等。

七、地貌

1、陆地:(1)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主要是指溶沟与石芽,溶沟与石芽是一种规模较小的地表岩溶地形,在砂锅店和东部落一带的石灰岩中发育完好。这里的石芽一般高1.5m左右,远远望去,很像雨后春笋,挺立于地表。石芽间的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中分布有少量的岩溶堆积物。溶沟是地表流水沿石灰岩表面的裂隙流动,不断对石灰岩进行溶蚀所形成的,随着溶蚀作用的不断进行,灰岩中的缝隙不断扩大,其沟通性亦越来越好,因而加速了地表流水的循环,岩石作用愈加容易进行。随着溶沟的不断发生发展,其规模愈来愈大,介于其间的石芽渐渐显露于地表,形成了现在的地表岩溶景观,在大石河一代,可以明显的看到岩溶地貌形态。(2)崩塌地貌

多分布在单面山和猪背脊的陡崖一坡,河流的凹岸,海岸的岬角。如鸡冠山的单面山陡坡,大石河傍水崖附近(如图)发育崩塌崖和倒石堆。

(3)滑坡

大石河的凹岸,两边为双沟同源,其后为陡峻的高山,根据观察可能是滑坡。滑坡是一种地质过程,有3个发育阶段,分别是蠕动变形阶段,滑动阶段和停息阶段。其后有张裂隙,主体就是滑坡体。

2、河流:流水地貌

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河漫滩沉积大多具二元结构,下部是河床相沉积,上部为河漫滩相沉积。大石河的凸岸一侧水流较缓慢,水体浅,地形平缓,发生侧向的沉积作用,由砾、砂等沉积物组成。河流边滩是凸岸侧向沉积作用形成的河床及滨河床沉积体,其顶面向河流下游及河床方向倾斜,宽度各处不等,沉积物主要由砾石组成夹有少量沙。河漫滩平时出露于水面上面,只有洪水期才能被水淹没,河漫滩沉积物是洪水期的产物主要由含细砾的沙泥组成。

3、海岸:海岸地貌

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秦皇岛地区海岸带呈波状弯曲的岬湾式,一部分海岸凸向海岸形成岬角,另一部分海岸凹向陆地形成海湾,相应地产生两种海岸地貌类型:海蚀海岸地貌,海积海岸地貌。海岸阶地有堆积的和海蚀的两类。海蚀接地是昔日的岩滩抬升形成的,是一个崎岖的向海倾斜的基岩面,其后缘有一明显的坡折,是古海蚀崖遗迹。海蚀地貌 在岬角附近海蚀地貌十分发育。海蚀柱是穿插在古老花岗岩内的伟晶岩脉经海水差别侵蚀而形成。海蚀崖后退形成海蚀平台。海滩和海岸沙丘秦皇岛地区海滩多辟为浴场,沿岸公路高度1.5-2米大致相当于高潮线,由于强烈的激浪作用,海滩以砾屑堆积为主,生物碎屑较少,沉积物粒度以粗中沙和细沙为主。剖面分布特点是:近岸较粗,远离岸边逐渐变细。另外本区的海岸沙丘也十分发育。如黄金海岸的海岸沙丘,高约30-40米,长10多公里。是海滩的细沙被向陆的海风吹杨起来在海滩后面形成的,其延伸方向与海岸平行。

八、实习体会

野外实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完成,使得理论知识得以有科学实践的体会的机会。六天来,我们或是顶着炎炎烈日,或是冒着滂沱大雨,把每一条实习之路印上了我们坚实的脚印,辛苦是真的辛苦,但是有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陪伴,实习之路也是学习之路,一切都变得有意义了。这为期六天的地质地貌实习,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洗礼,真正把学到的东西,付诸了实践,这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加熟悉了大自然和增强了大自然的亲近感,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学会基本的考察报告的写法,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大家一起进行实习活动,既增强了相互了解,也加强了集体合作意识和友谊互助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完成了学习过程。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篇3: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经过对地质勘探资料的分析可知, 云南陆良盆地地区的地质条件符合天然气蕴含特征, 在该地区内含有储量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了保证对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资源进行有效开采, 我们应对该地区的气藏资源进行深入研究, 并结合天然气组份特点, 从天然气组份分布特征、天然气轻烃分布特征和天然气成因等方面入手, 认真分析并研究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以及气藏特点, 做到正确理解天然气气藏特点, 为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资源开发提供有力的手段支持, 保证云南陆良盆地的天然气资源得到有效开发。

2 天然气组份分布特征研究

在云南陆良盆地, 生物气的化学成分以高甲烷含量为特征, 甲烷含量一般大于等于97%, 重烃气含量小于2%, 干燥系数 (C1) >0.95, 属典型干气。陆良盆地气样甲烷含量均在99.44%-99.68%之间, 乙烷含量0.05%-0.08%, C3以上烃类未检出。从这一组份来看,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和天然气组份分布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区域广

从地理位置来看, 云南陆良盆地的整体面积较大, 盆地地形是主要地理形式之一。从盆地地理位置的特点来看, 在多数盆地内部都蕴藏有一定数量的石油、煤炭及天然气资源。之所以会在盆地地区发现这些资源, 主要是因为现存的盆地都是古大洋海平面抬升之后形成的陆地, 是煤炭、石油及天然气资源的主要聚集地。云南陆良盆地就是这样地形的代表, 从实际地质勘探数据来看,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区域较广, 涵盖了陆良盆地的大部分地区, 这虽然符合天然气蕴藏规律, 但是却给天然气开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 在天然气开采过程中, 必须克服这些困难。总之,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呈现点多面广的特征, 我们应对此有足够的认识。

2.2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资源储量较丰富

经过对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资源数据进行分析后可知,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资源的储量相对丰富, 天然气资源的总体含量高于云南其他盆地天然气储量的平均水平, 具有一定的开采价值。但是由于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区域广, 在实际开采过程中, 会遇到开采成本高、管线敷设量大的困难。所以, 虽然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资源储量较丰富, 但是要想有效提高天然气开采效率, 满足天然气开采需求, 就要根据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资源储量的现实条件及天然气蕴藏聚集点, 做好井位勘探工作, 满足开采要求。基于这一分析, 在天然气开采过程中, 我们应对天然气资源蕴藏点进行全面勘测, 并掌握地点数据, 为天然气开采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2.3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组份分布以甲烷为主

在天然气资源中, 普通的天然气组份主要为甲烷、重烃气、乙烷及C3以上烃类等。经过对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组份分布进行研究发现,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组份的甲烷含量为97%以上, 重烃气的含量在2%以下, 乙烷及C3以上烃类物质均未检出, 此外, 天然气中的水及杂质较少, 天然气的性质属于纯干气, 整体天然气气源质量较好, 属于天然气中较为优质的气源。通过天然气组份研究可知,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组份中主要以甲烷为主, 其他杂质和伴生气较少, 可以作为干气进行开采。从目前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来看, 天然气组份能够达到干气条件的区域数量并不多, 干气质量较好的天然气聚集地分布较少, 云南陆良可以看作是这样一个地区。

2.4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组份主要为干气

通过对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组份进行分析可知, 该地区的天然气组份甲烷含量为97%以上, 重烃气的含量在2%以下, 乙烷及C3以上烃类物质均未检出, 水气及其他杂质均为检出。从这一检测数据来看,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属于干气, 并且整体成分属于优质甲烷气, 甲烷含量较高, 可以作为优质天然气进行开采。在目前天然气开采中, 符合干气条件的气田数量并不多,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由于是纯干气, 并且甲烷含量较多, 因此云南陆良盆地可以确定为优质天然气气田, 在开采过程中, 可以按照优质天然气气田的标准进行开采, 在天然气开采之后, 无序进行干燥工序即可满足实际使用要求。所以, 我们应将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组份确定为干气。

3 天然气轻烃分布特征研究

通过对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轻烃分布进行了解发现, 在陆良盆地天然气中很难检测到轻烃化合物, 说明陆良盆地天然气的轻烃分布与其他地区不同, 从具体检测数据可以看出,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轻烃均小于7%。除此之外, 通过对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轻烃分布进行检测后发现, 在链烷烃组成中, 支链烷烃的含量相对较高, 直链烷烃的含量较低。目前来看,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轻烃分布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轻烃分布不均匀

在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分布中, 轻烃作为一种重要的成分, 对其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组份进行检测和分析可知, 在天然气中检测出了一定比例的轻烃, 但是由于地区不同, 轻烃在天然气中的含量也不同, 轻烃含量呈现多元化和分布不均匀的特点。由于轻烃含量是衡量天然气质量的重要指标, 因此对天然气中轻烃含量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从目前天然气开采过程可以看出, 轻烃在天然气中的分布均匀与否是决定天然气整体质量的关键。经过对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轻烃的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 天然气轻烃分布不均匀是影响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 我们应认识到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轻烃分布不均匀的特点。

3.2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轻烃比例较低

由于轻烃是天然气中的重要成分, 轻烃比例的高低是决定天然气燃烧值的重要因素。经过对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成分进行分析后可知, 轻烃在天然气中的比例相对较低, 数值均小于7%。由此我们可以将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定性为轻烃比例较低的类型, 无论是在开采过程中还是在利用过程中都要认识到这一特性。从这一角度来看,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轻烃比例低是基本现状, 我们在对天然气成分进行分析过程中, 要对轻烃比例进行重点检测, 并对轻烃的比例数值进行记录, 对轻烃含量和比例进行分析, 实现对天然气性能的全面掌握。所以, 我们要对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的性能有正确认识, 应认识到天然气轻烃比例较低的特性。

3.3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轻烃中支链烷烃含量高

在对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轻烃组份进行分析可知, 轻烃中的支链烷烃含量较高, 支链烷烃含量高代表天然气轻烃在成分和性能上属于特殊种类。由于云南陆良盆地地形特殊, 所蕴含的天然气在成分指标上与其他地方的天然气存在必然的差异, 我们应从支链烷烃含量高这一特性上分析出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轻烃的特点, 增加对天然气组分和性能的了解, 实现全面有效开展天然气开采的目的, 保证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满足天然气开发和利用需要, 达到促进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开发的目的, 为天然气开发和利用提供有力的手段支持。所以, 我们应认识到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轻烃中支链烷烃含量高这一特性, 加深对天然气性能的了解。

3.4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轻烃直链烷烃含量低

在对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轻烃组份的分析过程中, 支链烷烃和直链烷烃是其中主要的成分, 通过了解发现,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轻烃中支链烷烃的含量较高, 整个天然气轻烃属于特殊类型。经过深入研究发现,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轻烃中除了支链烷烃的含量较高之外, 直链烷烃的含量相对较低。这一特性决定了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轻烃的整体性能和质量。基于这一分析, 我们应将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轻烃定性为支链烷烃高、直链烷烃低的特殊轻烃。为此, 在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开采过程中, 我们应对天然气轻烃支链烷烃和直链烷烃的含量有正确的认识, 应从实际开采角度出发, 做好天然气开采工作, 满足实际需要, 提高该地区天然气的开采质量。

4 天然气成因意义研究

为了加深对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的了解, 我们应从天然气成因的角度做好天然气气源的识别和天然气成熟度的判别工作, 对天然气成因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做到正确理解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成因。目前来看, 对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成因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1 天然气气源的识别

C7轻烃中的正庚烷、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等3类化合物常被用来识别天然气气源。甲基环己烷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木质素、纤维素和糖类等, 热力学性质相对稳定, 是反映陆源母质类型的良好指标。各种结构的二甲基环戊烷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的类脂物。正庚烷主要来源于藻类和细菌, 对成熟作用十分敏感, 是良好的成熟度指标。

在天然气开采过程中, 为了保证天然气的开采质量, 应对天然气的气源进行准确识别。考虑到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点, 对天然气气源的识别主要应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对正庚烷、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的含量进行分析

考虑到天然气气源的特性, 在对天然气气源的识别过程中, 要重点分析正庚烷、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的含量。只要气源中存在这三种物质, 就可以证明该气源为所需气源, 并根据物质类型进行下一步的比例分析, 保证气源分析的整体效果。

(2) 对正庚烷、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的比例进行分析

除了上面进行的正庚烷、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的含量分析之外, 还要对正庚烷、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的比例进行全面分析, 根据所含比例, 分析气源是否为所需气源, 保证正确识别气源, 满足实际要求, 达到预期目标。

(3) 对正庚烷、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的作用进行分析

由于正庚烷、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的特性, 在气源识别中, 应对这三种物质的作用进行全面分析, 目前来看, 正庚烷、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各自具有显著的作用, 可以用来做天然气气源的识别, 保证天然气气源识别质量满足实际要求。

4.2天然气成熟度的判别

Hunt认为支链烷烃是低温阶段的产物, 而支链烷烃主要是高温接的产物, 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轻烃中的支链烷烃, 可能表明该处天然气成熟度较低。

在成熟度高的天然气中, n C7/MCC4值和n C6/MCC5值均较高, 经过分析和检测后发现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n C7/MCC4值分布在0.24-0.70之间, n C6/MCC5值分布在0.01-0.87之间, 表明该盆地天然气成熟度很低。

在对天然气识别过程中, 除了要对气源进行识别之外, 还要对天然气的成熟度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过程可见下图1:

从上述可知, 在对天然气成熟度的分析过程中, 异庚烷值和庚烷值是判断天然气是否成熟的关键。通过对异庚烷值和庚烷值的对比可以划定天然气成熟度标志, 利用画图的做法准确判断天然气成熟度, 保证天然气成熟度满足实际要求, 达到增进对天然气认识的目的。从这一角度出发, 天然气成熟度的识别, 主要应依据上述做法, 保证天然气的成熟度达到所需要求。在对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研究过程中, 我们也应根据这种做法正确划定天然气的成熟度。

5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 云南陆良盆地从地质特征来看, 具有蕴藏天然气的可能。从实际地质勘探数据来看, 证明了这一推断属实。为了加深对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的了解, 我们从天然气轻烃分布特征、天然气轻烃分布特征和天然气成因意义等几个方面, 重点研究了天然气气藏情况, 为云南陆良盆地天然气开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朱光有, 赵文智, 梁英波, 王政军.中国海相沉积盆地富气机理与天然气的成因探讨[J].科学通报, 2007, (S1)

[2]程付启.天然气藏多源充注与散失的地质地球化学示踪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 2007

[3]高梅生.川东北地区天然气资源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07

[4]刘若冰.浅层生物气特征、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07

[5]王铜山.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天然气成因特征及其生成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2007

篇4: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摘要:河北秦皇岛柳江盆地是我国具有典型盆地特色的专业实习基地之一,为我国培养了许多水文地质的专业人才。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创建了多个超大型及大型开发项目,因此对于水文地质的相关人才数量需求逐渐增加,这也对水文地质专业教学及实习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针对秦皇岛柳江盆地的黄金地质教学路线进行分析,指出地质实习基地的多学科交叉特点,以及对相关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模式。

关键词:河北秦皇岛;柳江盆地;黄金地质教学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野外教学基地,一直为我国地址教学实践活动重要地区中的热点区域,各个时代的地层发育具有极强代表性,岩石暴露情况较好且齐全,地质构造较为直观。在山海关与北戴河等区域能够对多种海洋地质现象进行观察与研究,同时结合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地貌的观察,可以进行清晰明朗的逆推论,有助于理解地质学当中所存在的基本原理,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具有典型特点的野外教学基地。

1 柳江盆地水文地质概况

柳江盆地处于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方向的低山丘陵区,盆地东、南、北三个方向被燕山期花岗岩所围绕,东南方向以丘陵地貌为主。柳江盆地海拔最高处为位于西北方向的老君顶,海拔为493.7m,海拔最低处为位于东南部大石河河谷内部的南刁部落村,海拔为70m。盆地内的大石河由南向北贯穿盆地,最终由山海关西侧流入渤海当中。

大石河源头位于青龙县前山,全长70km,其中90%的河段位于山区当中,共计9条支流,仅有最后12km河段位于倾斜平原。大石河水量充足,年均径流量为1.68亿m3,以降水为主要补给源,一般流量为0.3~0.6m3/s,非雨季流量仅有0.15m3/s,雨季流量一跃达到25.4m3/s,占全年径流量总量的70%~80%。

2 柳江盆地地质情况及教学方向

2.1 华北型地层

在柳江盆地当中存在从元古宇至中生界的26个组级地层单位,不具有古、中元古界地质,目前暴露的最早地层为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在新太古代花岗岩上清晰可见新元古界的地质记录,但不具有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地层在整个柳江盆地当中随处可见,整体地层属性属于典型的华北型地层,与华北绝大多数地区的地质发育情况相似,不具有中、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以及下石炭统。中生界地质当中以火山岩与陆相沉积为主要特征,不具有下、中三叠统以及白垩系,新生界第四系沿河谷与盆地呈分散状沉淀。

2.2 三大类岩石

柳江盆地当中由外向内斜向生长火成岩体,另外在边缘区域也存在明显的火成岩体。盆地西部多为燕山期花岗岩,高耸而又陡峻,向西侧延伸的岩层呈现出明显的偏酸性,向东侧延伸的岩层为规模较小的中性岩层。柳江盆地中存在的高山当中多为中生代延续至今的火山喷发言,在盆地核心地带较为多见。

盆地内变质岩类型较为完整,混合岩、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以及区域变质岩均存在,其中区域变质岩主要类型,分为深成岩与表壳岩两大类,主要位于响山南部。由中生代至新近纪,柳江盆地中陆续暴露侏罗系陆相碎屑岩以及火山;从寒武纪至奥陶纪,包含有页岩、粉砂岩以及碳酸盐岩的海相地层沉淀于盆地当中,由二叠纪开始形成的晚石炭不断受到冲击变化,形成海陆交互相沉积以及陆相沉积。

2.3 多次地壳运动不整合面

地壳运动所产生的不整合面能够对地层对比进行清晰划分,柳江盆地地区当中存在多次由于地壳运动所产生的不整合面,其中包括:①新元古代晚期,中朝准地台受地壳运动影响成为陆地,具体表现为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假整合于青白口系长龙山组中;②晚奥陶世,中朝准地台受地壳运动影响再次上升,直至晚石炭世才由于另一次地壳运动影响而下降,其中蕴含大量的铁铝质矿物;③印支运动使得柳江盆地区域下侏罗统下花园组与下伏古生界之间存在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④侏罗纪,我国东部地区出现了明显且剧烈的燕山地壳运动,造成中、下侏罗统之间呈现弱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2.4 矿产资源丰富

柳江盆地由于多次地壳运动所致,沉淀矿产含量极为丰富,煤、耐火粘土、石英砂岩、石灰岩等均有明显发育。自古以来,柳江盆地区域就经受了大规模的开采,但由于是内生矿产,不具备工业价值的同时却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因此如上平山重晶石铅锌矿点以及杜庄的矽卡岩型铜矿点等区域均成为了教学实习基地的重点区域之一。

3 柳江盆地野外教学基地的特色

3.1 综合教学模式

由于柳江盆地当中所具有的复杂且丰富的地质现象,能够对初接触地质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汲取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为高年级地质专业学生的填图等方面的实习提供了理想的天然教学环境。不仅能够提供关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以及地球科学概论等多个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也凭借特有的地质条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启蒙与指导。另外,柳江盆地的不同区域地址特点,能够满足多个学科的课程教学进行交叉式综合教学,在多个学科之间的知识点进行充分联系,在满足本专业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汲取到更为丰富的其他知识结构。

3.2 以典型地质现象激发专业兴趣

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传统行业与冷门行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地质专业即为其中之一,因此学生在选择地质专业的学习后均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思想情绪问题。因此,结合柳江盆地的特殊地质,应当结合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意义式教学。例如柳江盆地石门寨附近的石灰岩储量达3亿吨左右,能够为我国提供大量的工业原料,而位于青龙县与昌黎县的花岗岩及大理岩,能够为我国提供大量的建筑材料。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得学生不仅了解这些特殊地质的形成原因,同时还能够了解其经济地位,使学生从本质上了解地质专业在现代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程度。

3.3 信息化教学辅助

信息化时代下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满足教师授课的便捷性,同时还能够从多个角度满足学生学习的多元性。全球定位系统、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地理信息技术等设备在地址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地理野外考察进行精确的空间定位,确定考察的路线、位置、高度与方向等空间地理信息,同时还能够对原始地址信息进行观察、记录与储存。这些现代设备的综合利用,能够改变传统教学的现状,满足新时代地质教学的要求。

结语:柳江盆地作为野外教学实习基地与科学研究基地的结合区域,不仅具有典型的外动力地质,同时还具备丰富的内动力地质现象,结合特有的华北地区人文自然景观,在现代科学的视角下,结合新技术与新思路的科学研究发展,能够围绕柳江盆地进行地球科学前缘问题的深入研究。同时也为柳江盆地的野外教学提供更多的技术与理论支持,丰富地球科学理论,不断更新我国现有的地质知识库,满足现代我国地质学科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明慧,童亨茂.柳江盆地及邻区油气地质野外实习内容与教学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19:56-57.

[2]武雄,胡伏生,刘明柱,等.秦皇岛柳江盆地水文地质专业教学实习改革初探[J].中国地质教育,2008,04:164-166.

篇5:大学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柳江盆地实习区地质概况

一、交通及自然、经济概况

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它位于秦皇岛市北,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公里,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区内有纵惯南北的的公路及地方窄轨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和南侧入渤海。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米,最高的山老君顶,海拔493.7米。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其中70%集中于七、八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本区基本上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工业以开采煤及耐火黏土为主。

二、地层

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地层分区属于华北——东北南部区的燕山分区的山海关小区。区域地层特征属典型的华北地台型。前青白口纪的变质岩广泛分布于盆地的外围。晚元古界、古生界则分布于斜的两翼。中生界地层与燕辽一带极为相似,但本区仅见有侏罗系出露与向斜的核部。

(一)地层层序

新生界

第四系 河床、河漫滩、阶地等松散沉积物。

中生界

侏罗系、中侏罗系 兰旗组

下侏罗统 北票组

古生界

二迭系 上二迭统 石千峰组

上石盒子组

下二迭统 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

石炭系 上石炭统 太原组

中石炭统 本溪组

奥陶系 下奥陶统 亮甲山组

治里组

寒武系 上寒武统 凤山组

长山组

崮山组

中寒武统 张夏组

徐庄组

下寒武统 毛庄组

馒头组

昌平组

上元古界

青白口系景儿峪组

龙山组

太古界

绥中花岗岩

三、岩浆岩

柳江盆地的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两大类。

(一)喷出岩:

该区的喷出岩分布广,厚度大,超过850米。喷出活动主要可分两期:较早一期在侏罗世,岩性为安山岩,分布于向斜的核部;较晚一期在晚侏罗世,岩性为酸性喷出岩,仅局部分布于向斜的北端和东南边缘。

(二)侵入岩:

1.燕山花岗岩:呈岩基产生。主要分布于盆地的整个西部边缘和东南外援。西部岩基称为“温泉堡花岗岩体”。直接与向斜两翼呈侵入接触关系,岩体中心相为灰白色中一粗粒碱性花岗岩。边缘相为肉红色中一细粒斑状花岗岩。东南岩基中心相岩性与西部岩基相同,边缘相为斑状细粒石英正长岩。本区所见燕山花岗岩,皆为这两大岩基的边缘相。这两大岩基侵入于侏罗系及其以前的所有地层,同位素年令测定为一亿年。形成时代相当于晚白垩世。

2.东翼浅成侵入岩:主要有牛鼻子山正长一二长斑岩岩体及张崖子西南山正长斑岩——闪长珍岩岩体等。这些小岩体产状为岩株。形成时代的侏罗纪——白垩纪。

其次,本区各种岩性如辉缘岩、闪长珍岩、煌板岩。花岗斑岩等的侵入岩脉。岩床为数众多,均受构造裂隙控制。大致呈北东——南西走向,北西——南东走向及南北走向。

四构造:

(一)柳江向斜构造盆地:

柳江盆地所在地区是一个由古老变质岩系所组成(并有广泛出露)的蓟县~山海关隆起区的边缘部分发育起来的向斜盆地。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因此它是晚元古代清白口纪古生代,中生代地层所组成的向斜构造盆地。

柳江向斜盆地基本上为——南北向延伸的不对称甚至局部倒转的向斜,西翼的产状陡峻,西翼南部秋子谷——山羊寨一带产状发生倒转,而东翼产状平缓稳定。该不对称的向斜轴部紧靠西翼。因此出露的地层宽度东翼是西翼的五倍或更多。

柳江向斜的基底为太古代。古老的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等变质岩出露于向斜盆地的北部,东部及南部边缘。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有一不整合面(吕梁运动造成的)。其上为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岩系及以后各代地层。在向斜的西部及东南外缘为中生代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构成了险要得山地。

柳江向斜分成三个构造分区:

1.柳江向斜东翼区:

东翼占据面积很大,约为整个向斜面积的2/3强。

东翼区的构造特征是岩层产状平缓稳定(产状向西倾角在10度~30度之间)。次生厚度变化小对煤及耐火粘土的开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东翼小岩株。岩床和岩墙为数很多。多处侵入相对柔软的煤层。以致使煤层受变质和扰乱,是开采的一个不利因素。断层多为北西和北东向。以正断层为主,多是小断层。

2.柳江向斜西翼区:

由于西部花岗岩侵入造成挤压,所以西翼地层出露较窄,次生厚度变化大。

西翼取的主要构造特征是:岩层近南北走向,岩层产状变化急剧,倾向东,倾角可达70度,甚至直立,倒转。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有几条南北走向高度角的逆断层,自西向东上推,延伸很远。

由于受到强烈的挤压,岩层厚度变薄,甚至缺失,加上断层发育。因此,该区少有开采价值的沉积矿床。

3.柳江向斜核部为燕山期,喷发的中性安山岩所占据。往往构成山地,如老君顶,海拔493.7米,形成了地形例置现象。

(二)断裂构造:本区断层较发育,类型较多,主要为正断层与逆断层,分布于向斜各处。主要断层有:

1.鸡冠山——汤河地堑:

位于鸡冠山——上平山之间的汤河河谷中,由几条近南北向的正断层组合而成。断层面倾角大,河谷东侧断层面向西倾,西侧断层西向东倾,汤河河谷就是沿地堑构造中心部位发育的。

2.伍庄——傍水崖断裂带:

该断裂带发育在柳江向西斜的西翼,西起伍庄,东至傍水崖。有平行的数条断层出现,形成迭瓦式构造。断层面多向西倾斜。少数向东倾斜。倾角70o——80o。断层面呈舒缓波状,见有挤压构造透镜镜体,构造角砾岩和片理化带,牵引褶皱断层和糜棱岩化等现象也较明显。

3.苏庄——伍庄——山羊寨逆断层

该断层发育在柳江向斜的西翼,走向ne20度,大致平行于向斜轴,是一条走向断层,沿走向延伸近10公里。断层东侧为下盘,其亮甲山组豹皮灰岩,断层两侧为上盘,其张夏组后层状灰岩。断带宽1米左右,中间有细晶闪长岩脉侵入。断带中有构造角砾,岩发育和片理化现象,旁侧牵引,褶皱也较明显。

4.牌坊砬子逆断层:

该断层观察点位于伍庄东北500米牌坊子之废弃旧矿坑处,断层北北东向延伸,长达3公里。断层发育于二迭系地层中,断层东侧为上盘,西侧为下盘。上盘为下二迭统,顶部b层耐火粘土和上二迭统含砾粗砂岩,具有明显的牵引褶皱。下盘为下二迭统粉砂质页岩。沿断层面观察,见有构造透镜体及片理化现象。上盘岩层两组节理发育。

5.石门寨126.6高地北采坑正断层:

该断层出露在柳江向斜的东翼,位于石门寨东南126.6高地北废采坑处。断层走向ne15度,断层在平面上呈锯齿状延伸,在剖面上向东倾,倾角61o。整个断裂宽带15米,其中有正长斑岩岩脉侵入。宽约3.5米。断裂带中有断层角砾岩,角砾大小不等,以东岩为主。后期被二氧化硅所胶结形成硅化带。实出地表面呈锯齿状近南北向延伸。断层延伸有1.5公里。

断层东侧为亮甲山组的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夹薄层竹叶状灰岩,西侧为寒武系张夏组的厚层状灰岩。

6.石门寨126.6高地南采坑逆断层。

断层发育在亮甲山组灰岩中,断裂面在剖面上呈舒缓波状。断层面在剖面上见有大片擦痕、阶步,断层面附近有构造透镜体和断层泥发育。断层的上盘(北西盘)产生次一级的牵引褶皱。该断层延伸不远,断距不大。

(二)构造发育史:

柳江盆地于晚元古代发生海进。在长期风化侵蚀的古老变质岩系上开始接受沉积。直至古生代,沉积了厚度较大的地层。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在这段时期内曾有过长短不等的上升侵蚀期。如在清白口纪和下寒武世之,中奥陶世和中石碳世之间都曾发生过沉积间断。上述时期柳江盆地古地理环境随有过海、陆地明显变迁。但地壳运动主要表现为平稳的升降运动。所以该时期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都是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自中生代初期起,经历的构造变动性质与古生代不同。这个时期的构造变动使晚元古代、古生代地层强烈、褶皱、断裂。

二迭纪末,本区发生强烈构造运动。形成了柳江向斜的雏形。导致侏罗系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古生界之上。这次构造变动之后,本区产生地形上的差异,北高南低,导致二迭系地层愈向北受侵蚀愈强,甚至局部无有蚀余。侏罗系直接超覆于石炭系或奥陶系之上。

篇6: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石油地质特征

勘探程度较低的`乌什凹陷在乌参1井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那么该凹陷的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勘探前景如何呢?综合多种资料分析认为,该区构造演化可大致分为:泥盆-二叠纪、三叠-侏罗纪、白垩纪、早第三纪-晚第三纪中新世、晚第三纪中上新世-第四纪等5个阶段;区内发育石炭-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等3 套主要优质烃源岩,是该区形成大中型油气藏的资源基础和保障;下第三系、白垩系储层发育,与上覆盖层组成多套储盖组合,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场所;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油气成藏表现为晚期供气、晚期运聚、晚期成藏及再聚集的特征.最后得出结论:乌什凹陷具有非常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最为重要和现实的地区之一.

作 者:刘玉魁 闵磊 冯游文 王建宁 LIU Yu-kui MIN Lei FENG You-wen WANG Jian-ning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 刊 名:天然气工业  ISTIC PKU英文刊名:NATURAL GAS INDUSTRY 年,卷(期): 27(1) 分类号:P61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乌什凹陷   石油地质学   特征   油气藏形成   生储盖组合   勘探前景  

上一篇:电的作文怎么写下一篇:涞源最新规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