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邓纪念馆总结

2024-04-20

周邓纪念馆总结(精选9篇)

篇1:周邓纪念馆总结

参观周邓纪念馆活动总结

活动简介:为了更好地建设我们空管13级党支部,加强支部内人员之间联系,稳固支部;为了让我们预备党员进一步的加深对党性修养认识,更好地向党靠拢;为了响应党团号召,提高预备党员的素质质量。我们党支部决定进行一次参观“周邓纪念馆”的支部活动,让我部的成员加深对周总理和邓夫人的认知了解,从而获得感悟来更好地投身于党的建设当中。

活动时间:2014年4月19日星期六

活动地点:天津市周邓纪念馆

活动总结: 4月19日,我支部所有成员身着正装准时到达666路公交站点,乘坐666路后转乘48路后全员安全抵达纪念馆。随后,我们进入了纪念馆内部,在纪念馆中,我们六人伴随着一副副照片和一份份记录缓缓前行,在每一副照片,每一份记录,每一份介绍前我们都作了一段停留,仔细观察阅读,细细品味后才继续前行。同时,我们还聆听了其他旅游团导游的介绍,进一步加深了对周总理的认识和敬佩。在二楼,我们看到了邓颖超夫人的种种事迹,让我们对周总理“背后的女人”进一步认识,知道了她不仅仅是周总理的夫人,她也是一位为中国革命,为中国广大妇女同志而奋斗的伟大女性。离开纪念馆,我们在纪念馆大门前进行了合影。之后我们在馆外参观了一圈,在许多有纪念意义的地方配以院旗,进行了合影。最后我们一起上了地铁转乘666安全回到学校后完美的结束了本次参观活动。活动后,我们每位支部成员都获得了许多感悟,以下为感悟内容:

1、支部成员吴桐参观感悟:

在党的号召下,我们空中交通管理13级党支部进行了依次参观周邓纪念馆的活动,缅怀周总理和邓颖超夫人,4月19号,我和其余五名支部预备党员同学到达纪念馆,开始了我们党支部的第一次支部活动。

在馆内看着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听着其他旅游团讲解员的讲解,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我了解到周恩来和邓颖超是这样的人,他们用毕生的经历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共产主义者,周总理诠释了如何当一个让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做人民的勤务兵。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及人民的安危放在一起时,注定要有不平凡的一生。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人。看到周总理青少年时期的刻苦求学,五四运动时期的被捕与抗争赴欧洲勤工俭学时的意气风发,到共产股际面见斯大林的曲折经过,红军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特殊经历,中美的乒乓外交,以及“文化大革命”**岁月中的艰难处境,无不让人肃然起敬。尤其是最后观看了新闻记录片《十里长街送总理》,我的心也都跟着影片而动,流下了眼泪,一代伟人周恩来他走了,当他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精神却留在了我们为中华儿女的心中,身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从周总理身上看到了我们共产党肩负着的让我们中国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重新站于世界之巅的伟大使命!

在馆内二楼,我们看到了邓颖超夫人的生平事迹,看到了一位为中国无数妇女而斗争的伟大女性,她将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最后那一句“我要把骨灰撒到天津海”更是让我动容。周总理和夫人邓颖超这对革命情侣他们为了祖国为了革命经历了那么多波折和磨难,但是,他们以海的博大面对人生面对无尽的时季,“夫妻庆幸能到老,无限深情在险中,相拥相伴机缘少,革命情义万年长”的诗句,这是他们戎马夫妻一生的写照。两位伟人为祖国而生、为革命而亡,终在祖国留下了一段美好佳话,让我们后人无限缅怀!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会以周总理和邓夫人为榜样,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做一个对人民有用,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会肩负起未完成的革命事业,让中华崛起腾飞之日早日到来。

2、支部成员李耀普参观感悟:

2014年四月19日,我作为空管学院2013级的学生党支部一员来到了周等纪念馆,小时候就为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震憾,现在作为预备党员,参观纪念馆更好的瞻仰总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提高党性修养。

我们穿着校服,带着院旗,一列队进入纪念馆,首先是瞻仰厅,大厅正中耸立周恩来、邓颖超汉白玉雕像,题名为《情满江山》。主雕像背景是大型壁毯《海阔云舒》。两侧浮雕墙镌刻出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红军长征、西安事变和开国大典、祖国建设等历史性画面。我注意到许多的群众自发的为总理夫妇献花,怀着哀愁和无比的思念,我们则拿出了院旗,向敬爱的总理夫妇鞠躬。

生平厅是纪念馆的基本陈列,面积1200平方米。陈列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和专题分为风采、追求真理、拯救中华、总理国务、领导妇运、力挽狂澜、继承伟业、英灵永驻、遗愿化宏图九个部分,全面、系统、生动地概括介绍了周恩来邓

颖超的光辉一生。

情怀厅撷取周恩来、邓颖超情感世界中的几个侧面,以“伉丽情深”、“爱满人间”、“举世敬仰”为题,展现他们博大爱心。

总理夫妇因为共同的革命信仰和革命情怀相识,相知,相爱。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特别是了解到总理最后的岁月里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工作,170的身高体重却只有61斤的时候,我不禁落泪。

走出纪念馆,我一直在想,今天的环境如此的优越,而我们却总是抱怨和虚度光阴。当今的中国,年轻的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作为预备党员,我应该向总理学习他坚毅的精神和不屈的信念,做一个合格的党员,为社会做一点贡献。

3、支部成员刘适宁参观感悟:

结束了一周的课程,我和学院党支部的其他一些预备党员同学参观了位于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北路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总理和夫人虽然都不是天津人,但都与天津有着不解之缘。他们的青年时代都是在天津度过的,他们在天津相识,相知,相爱,相许,并最终携手并肩走上了革命的伟大征程。

一下车,我们就怀着一种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走了进去,一进门就被一架伊尔14型678号飞机吸走了眼球。远远望去,仿佛是一只雄鹰在蔚蓝色的天空中翱翔。而下面 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几个大字更是苍劲有力,体现了这位开国元勋毕生的事业和心愿。

整个纪念馆虽说整体不是很大,但也展示了许多东西。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样。第一个是一个图表,上面记录了总理生前最后587天。与中央负责同志谈话161次,与中央部门及其他有关方面负责人谈话55次,接见外宾63批,与接待外宾人员谈话17次,出席追悼仪式2次,外出看望同志或找人谈话7次。而最令我为之动容的是总理在最后的这段日子里医疗手术大小14次,平均40天左右一次;在医院召开会议20次。作为开国总理,他已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自己全部的青春,七十几岁的时候,他本应该安度晚年,但倔强的总理却不肯,依然坚持带病工作,为国家大事日夜操劳。这大概就是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好的诠释吧。。第二个就是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纪录片,以前也学过这篇课文,但是那时候没有之前的这些了解,所以没有太大的感触。而今天,当我在了解了总理生平后,深深的融入了那个场景中。看着屏幕中那长长的送行队伍,看着那些眼泪婆娑的群众,我的眼眶也湿润了。。那个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有志少年,早已成为千千万万个中国人乃至外国人心目中的伟人。周恩来邓颖超的行动和精神形成一种力量,辐射世世代代,左右和影响着芸芸众生。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那种永恒的功绩一直熠熠生辉,照亮了我们后人前进的道路,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4、支部成员尚兴铭参观感悟:

“人”字多么简单,多么不起眼,而就在今天,就是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字给予了我来自心灵的震撼!今天,我们党支部成员一起参观了慕名已久的周邓纪念馆。我们怀着一颗乾诚敬仰的心参观了周恩来和邓颖超二人的生平事迹,我恍然大悟!“人”字何其简单,仅一撇一捺尔,但是一“人”字又蕴含了多少人生哲理!有的人胸怀天下,满腔热血,用一生书写“人”字历经沧桑终不悔!而有的人却碌碌无为,甘于堕落,沉迷于纸醉金迷!而周恩来和邓颖超便是第一类。他们用毕生的经历诠释了什么是共产主义,如何当一个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做人民的勤务兵。看着一幅幅历史照片,读着一个个的讲解,我心绪万千心潮澎湃。是的,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及人民利益放在一起,那他注定有不平凡的一生。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人。从他少年时期的刻苦求学,到青年时五四运动时期的抗争,再到红军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特殊经历哪一个不叫世人感动!哪一个不为世人敬仰!当看到他文化大革命时的艰苦岁月和“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纪录片时我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周恩来和邓颖超这对亲密无间的革命伴侣,以他们的行动和精神形成一种能量,辐射世世代代,左右和影响着芸芸众生。他们的生命过程里,那些超乎生命过程之上的永恒精神和业绩,熠熠生辉,是任何坟墓无法埋葬和割断的。一个“人”字被周邓二人书写的磅礴大气,描述的淋漓尽致,精彩纷呈。

作为21世纪新青年的我们,深知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担任起社会责任感,虽然不再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也依旧是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在接受新的社会的同时,依旧要保持自我,记住这些老的革命传统,是对自己终生受益的。所以从现在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在做学问之前先学会做人。

5、支部成员迟浩宇参观感悟:

2014年4月19日,我们空管学院2013级学生党支部六名预备党员参观了周邓纪念馆。

在路上,我们讨论着周总理夫妇的生平事迹,无一不表达出敬佩之情。很快,我们到达目的地。进入馆内,首先看到的是周恩来邓颖超的汉白玉雕像。来参观的人很多,大家都献花来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从左侧进入,墙上的照片,架子上陈列的书信,是周总理早期留下的。从照片中的神韵,从字里行间的气魄,令我想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名言。正是年少时立下的远大志向,才会激励着周总理一生不断努力。接着前行,便是周总理在革命时期留下的珍贵资料。看着这些照片,时间仿佛静止了,静止在那些峥嵘岁月。再接着参观,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的工作纪实。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一位老人,为了国家在四处奔波劳累,为了人民而鞠躬尽瘁,想到这里,我的双眼湿润了。最后,我来到二楼,看了邓颖超一生为妇女工作操劳的一些图片文字,这令我更加敬佩总理夫妇了。

结束参观,我不禁想:作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秉承这些革命先辈的优优良传统,继承并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祖国。所以我应该刻苦学习,为将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应该从现在开始严格要求自己,时刻铭记党的教诲,为更好的现身于党做好准备。周总理会是我一生的榜样,我会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6、支部成员陈佳吉参观感悟:

中国民航大学2013级空管学院党支部组织了一次“参观周邓纪念馆”的活动。4月19日,我们六名预备党员携着院旗与党旗,身着中航大校服,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参观之旅。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一斤纪念馆周恩来先生与他夫人邓颖超女士的雕像屹立在厅中,我们怀着崇拜之情,缅怀先烈,纷纷向周恩来夫妇鞠躬哀悼。

参观完周邓纪念馆后,感慨颇深,周恩来先生是我一生中最崇拜的人。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中国共产党。最后,他为祖国辛劳而逝,每每想到他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总会激起我们满腔热血。他的夫人邓颖超,把自己的一生也奉献给了祖国,给了党,一生都在为争取妇女权利而工作。最后,我怀着难以表达的崇拜之情,深深地鞠了一躬。

作为预备党员,我们应该向周恩来夫妇学习。进我的所能,用知识武装自己,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要第一个冲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要铭记先辈的付出,勿忘国耻!

篇2:周邓纪念馆总结

从小到大,周总理都是我心中的一座丰碑。对他,我不仅仅是缅怀,更是瞻仰敬佩。作为新中国的建立者之一,他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他的事迹被代代传诵,他的光辉在世界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他在战场上驰骋的英姿,他在工作时认真的神态,他待人接物的亲和,无一不深深地影响着当今青少年,多少人是读着他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走进的学校课堂,多少人是念着他的求同存异为了世界和平合作而努力,他是一代人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的骄傲,我敬佩他,赞扬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我跟随着老师一起走进了位于天津市的周邓纪念馆。

走进纪念馆,迎面的即是周恩来和邓颖超携手的汉白玉雕像,雕像庄严中而不失风雅,肃穆中略含活泼,展现了周邓夫妇作为社会主义革命者的飒爽英姿。走进纪念馆正厅,仿佛是沿着历史的长河,从周总理故居到觉悟社旧址,再到他年轻时读书的课堂,看着那一幅幅风雨岁月中的照片,聆听着讲解员讲述的周总理年少时的故事,感受着一代伟人成长的步伐。走着走着,视线被一张泛黄的纸张而吸引,这不就是当年万隆会议时周总理的演讲稿吗?记得历史学过,当时亚非各国对中国的态度很不友好,在感受都这一点以后,周总理只花了中午的休息时间一挥而就这篇世界文明的演讲稿,他是多么的睿智而有思想,正是他所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让世界慢慢接受了中国,让社会主义的力量得到了壮大。墙上的一副周总理工作时的照片让我为之动容,他对待工作的认真和专注正是他实现自己理想的助手。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曾经说过:“至于新中国政府的组成人员,现在还不能确定,但是,周恩来同志肯定是要有的,职务是政府总理。”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总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团结各阶层人士,为新中国初期建设和政权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国际舞台上,他作为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部长,为创建有利于国家建设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呕心沥血,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拥护。“文化大革命”中他苦撑危局,力挽狂澜,他就是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人民心中!

走过周总理的纪念展厅,上了二楼便是邓颖超邓奶奶的展厅,年轻时的邓颖超便怀有一颗浓烈的爱国之心,在为了社会主义而奋斗的过程中她与周恩来同志相识相知相恋,并最终携手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邓奶奶待人亲切,谦和慈祥,七十多岁时还在还在视察中国的一些大型工程,可以说是为了中国的崛起和腾飞劳累了一辈子。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夫妻庆幸能到老,无限深情在险中,相拥相伴机缘少,革命情义万年长”的诗句,这是周总理和邓奶奶戎马夫妻一生的写照。两位伟人为祖国而生,有了他们,山河为之壮丽,国魂为之昂扬,中华民族为之骄傲,世界大家庭为之赞叹。

没有太久,参观便全部结束了,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对我心灵的震撼却是及其强烈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会以周总理和邓奶奶为榜样,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做一个对人民有用,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会肩负起未完成的革命事业,为中华之腾飞而奋斗不息!

天津外国语大学

求索荣誉学院2班

篇3:周邓纪念馆总结

报告全面回顾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来轻工行业的发展历程, 总结了轻工行业入世十年的发展成就、主要经验和体会, 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形势, 提出了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着力点, 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报告指出, 入世十年来轻工行业的入世心态、发展理念、发展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集中体现出五个重要的转变。即入世心态从茫然到自信;应对措施从被动到主动;发展路径从模仿到创新;发展方式从规模到效益质量;对世贸规则从接受到参与的转变。这成为轻工行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在十年的发展历程中, 全行业对世贸组织的精髓———“规则和开放”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更加深刻地认识到, 只有走对外开放道路才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会;只有把对外开放与国内发展相结合, 才能确保从全球化中受益;只有提高运用规则的能力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和产业安全;只有具备了参与和制定规则的能力, 才能体现与世界经济大国相等的国际地位。

报告指出, 在入世十周年的今天, 轻工行业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5~10年, 是朝着建设世界轻工强国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方向, 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 加速推进轻工行业现代化进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十二五”期间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方法。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集成的概念, 也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需要用国际化视野, 从行业发展定位、行业发展特征以及发展路径等方面做全面把握。

报告强调, 《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走绿色生态、质量安全、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发展道路”的行业发展定位, 集中体现了行业发展的本质要求, 既回答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也明确了产业转型的基本方向。随着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 传统制造方式、营销模式以及服务手段将伴随着新型制造、新型市场业态的兴起和大众消费观的转变失去优势, 而逐步被服务型经济、体验型经济所替代。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 体现了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

报告提出, 要继续大力推进“走出去”发展战略、品牌和标准发展战略, 通过创新驱动、“两化融合”发展, 开启轻工行业走向全球化的新征程。注意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谋划轻工行业发展:

———大力推进国际化发展进程, 在更深层次更广泛范围参与国际竞争。入世十年的实践证明, 要实现强国跨越, 不是靠数量, 而是靠品质。要培养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有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经过十年的努力, 轻工行业一批品牌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力, 但还有很大的差距。对此, 要把培养国际化大公司作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点, 争取在重点行业率先实现突破。

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扩大“走出去”的途径, 提高“走出去”的质量。扩大“走出去”的途径, 主要是变产品输出为产能输出、技术输出、资本输出, 加强原料基地、产业基地建设, 将供应链、产业链向国外延伸,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自主营销渠道建设, 构筑国际化市场服务体系。提高“走出去”的质量, 就是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外部条件制定个性化方案, 力求实效。同时, 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企业经营管理与国际制度接轨。各级轻工行业组织和企业要加强与国外同业交流, 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 提升产业国际地位。

———大力推进轻工行业向服务型经济转变, 构建现代化产业服务体系。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大大提高了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 促进了服务型经济、体验型经济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应用也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实现形式。目前, 家电、酿酒等行业已经开始了物联网应用, 智能家电、智能家居已经从概念成为产品, 走进了百姓的生活。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 是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 实现弯道追赶战略的重要手段。要通过“两化融合”, 推动全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各轻工行业要结合自身特点, 明确信息化应用重点和技术路线, 通过典型引路, 加速产业信息化体系构建。

———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绿色生态、质量安全、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发展道路是轻工行业生存之本, 也是价值所在。多年来, 全行业在开展节能减排、创建循环经济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重点抓好淘汰落后产能、污染综合治理、节能技术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创新等项工作。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和行业监管,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营粗放、发展方式落后是制约轻工行业发展的原因所在。要加强行业创新体系建设, 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大力发展生产服务型企业, 提高社会化分工协作水平。把产业集群建设作为促进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实现形式, 推进产业集群培育计划, 建立产业集群退出机制, 通过产业集群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 变企业优势为集群优势、变产能优势为创新优势、变制造优势为综合服务优势, 全面提高行业发展水平。

顾春芳局长、高延敏副司长和黄利斌副局长的讲话中, 充分肯定了轻工行业入世十年取得的成绩和行业协会的工作, 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形势, 综合解析了工业部门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要求, 就如何在外贸需求减弱、生产成本上升情况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以及如何提高产业控制力等问题提出了意见。

篇4:参观周邓纪念馆

在参观之前,我们首先做了一个小时的义工。我们帮助清洁工叔叔拾捡散落在草地里的碎纸片和烟头。这些东西虽然很小,但是对周围的环境危害很大,而且,在这个庄重神圣而且严肃的地方出现这些东西,我觉得这是对周总理和邓奶奶的极不尊重。因此,虽然今天天气很冷,而且纸片烟头等这些东西又很不容易被发现,我们还是全心投入其中,只为我们心中的那颗火热而神圣的心。虽然义工只做了一个小时,但是,我觉得我们心中有了这份心,我们会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时时刻刻注意这些细节,并且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使我们身边的人也注意这些细节,那么,我们周边的环境就会有所改进。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中国有这么多人,每个人尽一份心,相信我们的世界也会变得很好。

义工做完后,我们开始参观。一进门,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周恩来,邓颖超汉白玉雕像,雕像描述的是两位伟人耸立在高山之巅,俯瞰碧海的宏大磅礴的场面。我们看得也是心中波澜起伏。然后再往里面走就是主展厅了,在这座1200平方米的大厅内,通过463张历史照片,700余件文物,文献以及复原景观,沙盘模型,图表,绘画,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段,全面系统的展现了周恩来,邓颖超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一生,真实的再现了他们为创建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历程。其中有好多照片我都是第一次看到,这些照片展现的都是周总理和邓奶奶在革命历程中最为朴素,也是最为感人的一面,正是因为这些照片的“人性化”,才更加突出了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奶奶超出常人的神圣的一面。看着这些照片和图画,我的心中对周总理和等奶奶的崇敬之情就更加深刻了。我们只知道周总理年少时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诺言,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怎样实现这句诺言的。今天看到了周总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明白了,周总理这句话并不是空头支票,他是在认真的履行他的诺言,或者说,他是超额完成了他的诺言。因为,他不但让中华崛起了,更是从他开始,中华开始腾飞了。这些图片中,有一句毛主席说的话,我觉得它就可以概括出周总理在中华崛起和腾飞中所起到的作用。毛主席说:“至于新中国政府的组成人员,现在还不能确定,但是,周恩来同志肯定是要有的,职务是政府总理。”难怪乎,在周总理去世时,会出现“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画面。虽然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是,当我看到当时送别的场

景时,我也落泪了,为中国失去了这样一个好总理。但是,我又从心里为周总理感到骄傲,因为,出现这样的场面,正说明了周总理在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而同样令人敬佩的还有邓奶奶,她则为了革命而终身没有生育,在晚年70多岁了还到处视察中国的一些大型工程,可以说为中国的崛起和腾飞劳累了一辈子。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夫妻庆幸能到老,无限深情在险中,相拥相伴机缘少,革命情义万年长”的诗句,这是他们戎马夫妻一生的写照。两位伟人为祖国而生、为革命而亡。有了他们,山河为之壮丽,国魂为之昂扬;中华民族为之自豪,世界大家庭为之赞叹。

篇5: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纪念馆通过大量的历史文件和照片向我们讲述了周总理和邓奶奶不平凡的一生,而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周总理的《我的修养要则》: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

五、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

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当今社会诱惑众多,难免心浮气躁。身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自知在入党的道路上自我修养的重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世界越精彩浮华,越是要给自己打上预防针,越是不能迷失党心。高尚的人品,良好的道德和坚强的党性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修养和严格的锻炼。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有目的、自觉自愿地进行自省、自警、自励,自我约束、自我加压甚至是自讨苦吃,对于加强自身修养格外重要。

篇6: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带班党员王梦婷学姐组织我们班全体同学去参观周邓纪念馆,开展了解伟人生平、学习伟人精神的党课活动。虽然在路途中遇到了一些小插曲,但是经历挫折才得以完成党课的我们也因此倍加珍惜这次机会。

我们先是参观了生平厅,看到了周恩来、邓颖超同志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合影照片和代表性的手迹诗词,这里记述了他们立志救国,领导爱国运动从事建党活动的早期革命历程。然后到了情怀厅,这里再现了两位伟人在革命中产生爱情,爱情激励他们献身革命的崇高情谊,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真挚情怀。最后还去放映厅看到了周总理去世时,人们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真实画面。

最初认识周总理应该是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那时他在我心里依旧是那位俊朗的少年,满怀豪情壮志的说出那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没有丝毫的迟疑,没有丝毫的犹豫,仿佛他一直都坚信中国会因他的存在而崛起,而且他也的确做到了。他一生艰苦朴素,无私无畏,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他为后人留下了壮丽辉煌的事业,自己带走的却是一身忠骨,两袖清风。

周恩来、邓颖超是我们非常敬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一心为民,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两位伟人的青年时代都是在天津度过的。他们在这里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一起组织革命社团,传播革命思想,共同投身革命斗争。两位伟人对天津有着特殊的感情,把天津作为他们的“第二故乡”,始终关怀天津的革命和建设,多次亲临天津视察指导工作,直到他们临终留下遗嘱,将骨灰撒在海河。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夫妻庆幸能到老,无限深情在险中,相拥相伴机缘少,革命情义万年长”的诗句,这是他们戎马夫妻一生的写照。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的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我们要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为榜样,学习他们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学习他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学习他们敢于克服一切困难和压倒一切敌人的精神,学习他们一往无前、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篇7:周邓纪念馆总结

关键词:双重管理,宣传力度,参观方式,馆长负责制

革命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卓越贡献的人或重大事件而建立的纪念地, 用声、光、电、图、实物等多方面表现事件的精神而建立的, 其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发展壮大以及艰苦奋斗的过程, 是一部爱国爱党教育的绝佳教材。自十七大以来, 党高度重视革命纪念馆的发展建设, 革命纪念馆在这种背景下不断成长壮大, 但是在其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以“四渡赤水纪念馆”为例, 指出纪念馆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以期促进革命馆管理水平的提高并取得长足的发展。

1革命纪念馆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文化局、旅游局双重管理, 相互间职能界限模糊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要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革命纪念馆是一种传播文化历史知识、为社会宣传爱国主义的文化教育机构, 其记录的民族精英和党的高层领导身上体现出的一系列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是社会的第二课堂, 其肩负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任, 所以理应是文化局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同时, 革命纪念馆和旅游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近年火速发展的红色旅游就体现了这一点。革命纪念馆大多数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 而且景点不集群、很孤立, 因此需要旅游局精心设置规划相应的旅游路线, 并且统筹其他的旅游资源, 如自然景观和其他人文景观等, 形成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和优化的旅游路线, 努力发展好本地区的旅游事业, 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革命纪念馆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 纪念馆也应该由旅游局进行统一管理。

旅游局、文化局两个部门在对纪念馆进行管理中的侧重点是不一样, 二者的部门职责也不一样, 因此, 在管理中很容易导致很多矛盾, 是纪念馆的管理工作陷入僵局。如文化局主要侧重的是纪念馆的教育功能和文物保护功能, 旅游局主要侧重的是纪念馆带动旅游业发展的功能, 这二者不能兼得的时候, 矛盾由此产生。

1.2 纪念馆负责人身兼多职, 无法全身心投入此项工作

通过了解, 纪念馆的馆长同时也是县镇府的政协主席, 这种身兼多职的情况分散了领导的注意力, 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 馆长同时要忙两边的事, 致使他不能全身心投入纪念馆的工作, 不能一心一意的把纪念馆的发展前途放在首要位置;偶尔, 当有人有重要事情要找馆长时, 他可能因为政协那边有事要忙而没办法在纪念馆办公等等。这些分散了领导的注意力, 使其无法全身心投入纪念馆的工作。

1.3 馆内后勤保障工作不到位

在2008年纪念馆免费开放之后, 参观的人流量比以前增加了很多, 有的纪念馆的相关的配套设施没有跟进, 纪念馆内的休息座椅少, 垃圾桶, 厕所不足。节假日人流量大的时候也没有特别的疏散人流的措施;发生紧急情况时, 没有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 致使突发事件时, 现场混乱, 安全隐患多;馆内检修工作滞后, 很多地方标的字体等有脱落现象, 但是相关部门并没有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更新或维修, 而是任其脱落, 严重影响纪念馆的形象;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等。

1.4 纪念馆的宣传力度不够

“四渡赤水”很多人都以为是在赤水, 却不知道四渡赤水中的三渡都是在习水完成的而剩下的一渡也不是在传说中的赤水, 而是在茅台。而且好多人都不知道四渡赤水纪念馆的存在, 我们的纪念馆要发展好, 必须要做好宣传, 让更多的人来参观, 来揭开四渡赤水之谜, 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当年红军的英勇和智慧, 激励我辈不断开拓, 积极进取,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 红色旅游还有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功能, 让历史为现代所用, 我们要做好宣传, 吸引游客参观,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让先辈的革命遗产成为周边百姓发家致富的本钱。

1.5 游客参观形式比较单一

一般人们去参观纪革命念馆, 都是在导游的带领之下, 在导游设计好的路线之下, 跟着导游走一遍, 听他讲解一下就完了, 他讲了什么你就听什么, 他讲的详细你就听得明白, 他讲得简略那么有时候你就只能简单的听。特别是那些旅游团和单位组织来参观的, 效果绝对没有原先预想的那么好, 有的人甚至参观完之后对这个纪念馆所承载的那段历史还是知之甚少, 他们所知道所了解的也不过就是导游那短短的几十分钟内灌输进去的东西, 可是这长长的一段历史, 不是短短的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 况且讲解员那几十分钟填鸭式的讲解根本就没有多少人能够听得进去, 就算有的人认真听了也记不住多少, 在这个层面上, 纪念馆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跟着导游走, 这是最古老也是最常见的参观形式, 不过从目前来看, 也是最主要的一种参观方式。还有的就是人们自己参观, 时而看看文字, 时而看看影像资料, 通过这种方式也能获取一定的信息。参观方式单一而且显得很乏味, 参观之后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也不深刻, 人们体会到的东西也很少。这种参观方式不能使纪念馆的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2关于改善革命纪念馆管理的建议

2.1 政府设立专门的委员会进行管理

四渡赤水纪念馆需要旅游局的管理同时也需要文化局的管理, 这点不容忽视, 可是在这两者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之后, 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我认为这应该借鉴遵义会址的管理模式, 建立一个凌驾于这两部门之上的一个四渡赤水纪念馆的管理委员会, 这委员会应该有两部门共同组成, 在各自的管理过程中产生了分歧和矛盾时可以提交委员会进行解决, 而且关于纪念馆的重大事项必须经由委员会同意, 平时大家各司其职,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2 建立和完善馆内组织管理机构

(1) 建立馆长负责制。

纪念馆的管理需要专门的负责人进行。事实证明, 身兼多职的负责人由于其因为还有其他的任务缠身, 不能全身心投入纪念馆的工作, 致使纪念馆发展的领导力不足, 阻碍了其发展, 因此, 应该建立馆长负责制, 馆长对全馆的业务行政工作进行科学决策, 负总责。革命纪念馆是文化事业机构, 因此馆长人选极为重要。馆长除需具备一定的马列主义水平以外, 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 并热爱纪念馆的事业。只有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水平并且负责任的领导, 才能带领纪念馆实现更好的发展。

(2) 革命纪念馆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置相关的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的设立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进行。一般设立以下部门。保管部门:负责文物史料的征集、整理、鉴定、研究和科学管理工作, 保证文物不丢失、不腐烂、不变质等。陈列部门:负责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的研究、设计、制作、布展工作, 包括版面的维护和修补等。群众工作部门:负责接待群众、组织群众、陈列讲解、推介旅游、举办讲座、开展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共产党员先进教育活动等。后勤保障部:负责制定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 以及平时的一些保障工作, 为纪念馆的发展保驾护航。各部门相互合作又各司其职, 共同为纪念馆的发展贡献力量。

2.3 加大宣传力度

在21世纪的今天, 我们要根据时代的特色和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宣传, 提高纪念馆的知名度以及其所承载内容的普及程度, 充分发挥其在国家政权建设以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宣传理念, 要突破坐等观众上门的传统做法, 不断研究和创新宣教方式, 扩大纪念馆的影响, 抢先占领思想阵地和文化市场, 开拓纪念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其次, 宣传方式要多样化。我们要整合多种宣传方式,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宣传。在网络社会的今天, 纪念馆可以设置自己网页, 通过网络建立数字纪念馆等, 把纪念馆的相关信息及其所承载的内容都放到网上, 让观众足不出户, 就可以了解到相关信息, 充分发挥纪念馆的教育功能, 同时也为观众到现场参观提供相关信息;我们还可以利用纪念馆背后这一段历史、优秀的人物事迹打造一些经典形象和相关的影视作品, 以一种观众比较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育和宣传。如四渡赤水纪念馆就可以通过相关渠道和一些影视公司合作, 打造一部关于“四渡赤水”的电影, 还可请一些音乐家创作歌颂红军四渡赤水的丰功伟绩的歌曲, 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演唱等;此外, 可以和其他纪念馆进行合作, 利用双方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行相互宣传, 如四渡赤水纪念馆因为位置比较平偏僻, 加之小镇经济不发达, 相比之下其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是太高。在这种情况之下, 四渡赤水纪念馆可以和遵义会址纪念馆进行合作, 遵义由于其经济比较发达, 会址又在市中心,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著名会议, 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到此参观学习, 其影响力在全国都很大, 客流量也非常多。因此, 通过合作, 四渡赤水纪念馆可以在遵义会址内发放一些自己的宣传小册子, 还可以通过导游给游客推荐等方式进行宣传;最后, 纪念馆可以充分借助一些重要的节假日、相关契机以及有利的国家政策等进行一些大手笔的宣传, 还可以参加一些大型的活动来提升至知名度, 我们也可以引入市场化手段, 把四渡赤水的品牌通过一些商业运作途径打出去。

最后, 提高宣传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才能进行更好的宣传。一般来说, 革命纪念馆是人文教育基地, 是社会的第二课堂, 参观者的知识接收有赖于讲解员的讲解, 因此, 讲解员的讲解质量本身就是纪念馆的一张名片, 就是对纪念馆最好的宣传。我们要不断提高讲解员的文化水平, 打造知识型讲解员;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 打造专家型讲解员;提高讲解员的才艺水平, 打造艺术型讲解员。通过讲解员讲解水平的提高, 把纪念馆的名声给打造出去。

2.4 参观方式多样化

参观方式单一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参观效果, 而且还是参观变得很无聊, 参观之后收获很少, 以致后来很多人去参观革命纪念馆都是在重大节日或者革命纪念日而去走走形式等。出现了这种情况, 我们应该进行反思, 整合多种参观方式, 给观众一种全新的参观体验, 吸引游客, 充分发挥历史的魅力。除了像听课一样听导游讲解之外, 还可以组织观众去参加一些红色节目, 比如说参加红歌晚会, 看红色电影, 听红色戏剧等;我们还可以像古代一样建立茶楼, 大家到那里去说红书、讲红色故事;可以组织游客模仿红军当年过赤水河, 亲身感受当年红军渡河时的惊心动魄, 给人们以真实的体验。多种方式结合使用不但可以消除人们的无聊的情绪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兴致, 关键是更能让游客们切身的体会到那中真正的红色精神、那种坚持到底永不屈服的红魂!

参考文献

[1]谢毓红.浅谈革命文化馆的创新与发展[J].大众文艺, 2010, (19) .

[2]李志红.加强和改进革命纪念馆科学管理的几点浅见[J].黑龙江史志, 2007, (2) .

[3]魏来艳.关于纪念馆免费开放后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教创新, 2012, (6) .

篇8: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周邓纪念馆,没有奢华的装饰,色彩斑斓的招牌,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凭吊瞻仰,清幽的环境,朴素的建筑,从内到外给人一种无以名状的崇敬之感。

周总理的专机,简单的让人无法想象。仅有二十多个座位和一张小小的单人床,不带任何装饰,简单的白色,而正是这样的一张床,承载起了新中国第一位总理,让世界人民景仰的总理。

馆内陈列着周总理及夫人生前的一些照片,他们用那并不伟岸的身躯承担着亿万国人的生存、幸福,照片有些许的模糊,但唯一可 以肯定的是他们眼中流露出的光芒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多少革命先驱,多少新中国的英雄,为了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他们眼中的坚毅,大无畏的精神,感染了 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

馆内的放映厅播放了周总理和夫人的一些生平影像,从他们青年求学时的意气风发,到为了新中国成立时的奔波忙碌,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随着时间的推 移,终于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那一幕,记得上小学时曾经学习过这篇文章,当时只有图片,没有影像资料,还不曾有什么深刻的感知,但今天,看到那长安街两侧 拥挤却静默的人们,看到那佩戴白花眼含热泪的人们,我也被深深的震撼了,随着解说员那低沉悲痛的嗓音不知不觉中眼眶悄悄的湿润了。这世上,每个人都肩负着一定的责任。工人要做好工,农民要种好地,学生要读好书,这既是天经地义之理,又是人之良心所在。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又该如何呢?也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是我对共产党拥护的炽热之心是不变的,为党旗增辉的坚定决心是不变的。

我们今天的一切,都来自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血的牺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在黑暗中为我们摸索出来一条前进的路,其中有许许多多的人我们从不知道他们 的名字,但我们可以肯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我们不曾亲眼目睹,但可以感知他们的存在。多少年过去了,我们虽不用继续饱受战争的灾难,但 共产党员的精神是我们仍然要学习的。

篇9:参观周邓纪念馆感想

在庆祝建党95周年之际,我院党支部带领我们参观了天津市周邓纪念馆,开展了向伟人学习的活动。我们先是参观了生平厅,看到了周恩来、邓颖超同志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合影照片和代表性的手迹诗词,这里记述了他们立志救国,领导爱国运动从事建党活动的早期革命历程。然后到了情怀厅,这里再现了两位伟人在革命中产生爱情,爱情激励他们献身革命的崇高情谊,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真挚情怀。最后还去放映厅看到了周总理去世时,人们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真实画面。

一进门,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周恩来,邓颖超的汉白玉雕像,题名为《情满江山》,主雕像背景是大型壁毯《海阔云舒》。雕像描述的是两位伟人耸立在高山之巅,俯瞰碧海的宏大磅礴的场面,我们看得心中波澜起伏。我们在党旗前庄严宣读了入党誓词。然后再往里面走就是主展厅了,在这座1200平方米的大厅内,全面系统的展现了周恩来,邓颖超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一生,真实的再现了他们为创建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历程。其中有好多照片我都是第一次看到,这些照片展现的都是周总理和邓奶奶在革命历程中最为朴素,也是最为感人的一面,正是因为这些照片的“人性化”,才更加突出了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奶奶超出常人的神圣的一面。

我们只知道周总理年少时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诺言,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怎样实现这句诺言的。今天看到了周总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明白了,他是在认真的履行他的诺言,或者说,他是超额完成了他的诺言。因为,他不但让中华崛起了,更是从他开始,中华开始腾飞了。这些图片中,有一句毛主席说的话,我觉得它就可以概括出周总理在中华崛起和腾飞中所起到的作用。毛主席说:“至于新中国政府的组成人员,现在还不能确定,但是,周恩来同志肯定是要有的,职务是政府总理。”难怪乎,在周总理去世时,会出现“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画面。虽然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是,当我看到当时送别的场景时,我也落泪了,为中国失去了这样一个好总理。但是,我又从心里为周总理感到骄傲,因为,出现这样的场面,正说明了周总理在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

而同样令人敬佩的还有邓奶奶,她则为了革命而终身没有生育,在晚年70多岁了还到处视察中国的一些大型工程,可以说为中国的崛起和腾飞劳累了一辈子。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夫妻庆幸能到老,无限深情在险中,相拥相伴机缘少,革命情义万年长”的诗句,这是他们夫妻戎马一生的写照。两位伟人为祖国而生、为革命而亡。有了他们,山河为之壮丽,国魂为之昂扬;中华民族为之自豪,世界大家庭为之赞叹。

上一篇:孙二娘开店歇后语下一篇:天昏地暗的对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