蹑手蹑脚的近义词及意思

2024-04-23

蹑手蹑脚的近义词及意思(共14篇)

篇1:蹑手蹑脚的近义词及意思

鬼鬼祟祟( 注释:祟:古人想象中的鬼怪或鬼怪出而祸人。指行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鬼头鬼脑( 注释:鬼:形容人阴险狡诈。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匿影藏形( 注释:隐藏形迹,不露真相。也比喻躲藏起来,不公开活动。)蹑手蹑脚( 注释: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轻手轻脚( 注释:手脚动作很轻,使没有响声。)无影无踪( 注释:踪:踪迹。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销声匿迹( 注释: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篇2:蹑手蹑脚的近义词及意思

轻手轻脚 鬼鬼祟祟

为更好地掌握这个词语,以下是蹑手蹑脚造句:

1) 她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一弯腰,双手把花朵上的蝴蝶一捧。

(2)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3) 每天下夜班后,他总是蹑手蹑脚走进家门,生怕吵醒了妻子和女儿。

(4) 为了不惊动其他病人,她蹑手蹑脚地走进病房。

(5)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

(6) 他屏住气,猫着腰,蹑手蹑脚地向小杜鹃靠近。他把两只手拢成半圆形,一下扑过去!

(7)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欣喜若狂的又蹦又跳。

(8) 他蹑手蹑脚地走到小芳身边。

(9) 为什么女孩蹑手蹑脚走过药箱?

篇3:中学文言文同义词的差别及辨析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阅读古诗文时,存在着很大的语言障碍,以至于不愿意阅读古诗文,甚至怕读古诗文。其实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大量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很多人都认为古文比较枯燥乏味。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人对古文中的大量的词语特别是同义词的理解把握不够,因而难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只有认真地辨析同义词,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词义的差别,才能更好地分析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阅读古文的兴趣。

由于文言文中的大量的同义词对考试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许多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忽视同义词的辨析与研究。或者有些老师也能认识到同义词的重要性,但没能交给学生一些辨析的方法,因此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言文同义词的辨析完全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而被淡出教学视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辨析同义词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也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同义词辨析应该成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同义词之间的差别

同义词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别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比较。

第一、所指内容不同。

例如:“士”、“卒”、“兵”是同义词,都有士兵的意思。但在上古车战时代,兵车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所以“士”和“卒”是有区别的,“士”是甲士(武士),“卒”是步兵,《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兵”是兵器,战国以后引申为持兵器的人。但“士”还指古代位在卿大夫以下的一个阶层,这是“兵”、“卒”所没有的;卒还有“死”“最终”等意思,这是“士”、“兵”所没有的;“兵”有兵器的意思,这是“士”、“卒”所没有的。

第二、程度轻重不同。

例如:“泣”、“哭”、“号”、“啼”是一组同义词,都有哭的意思,但哭的程度不同。无声有泪叫“泣”,比如成语“泣不成声”;有声有泪叫“哭”,比如《人琴俱亡》:“恸哭良久。”带言语的哭叫“号”,比如《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痛哭叫“啼”,比如《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第三、语法特点不同。

例如:“耻”和“辱”是同义词,《说文》:“耻,辱也。”“辱,耻也。”但它们用作动词时,意义有很大的区别。《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是意动用法,“以……为耻”。《论语·子路》:“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辱”是使动用法,“使……屈辱”。

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同义词之间虽有多种区别,但其中只有一种差别是它们的根本区别,可以用互换、对举、察源等方法来比较辨析。

第一、互换。通过互换,来比较同义词的异同。

例如:“完”、“备”是同义词,都有全的意思,但其侧重点不同,“完”侧重于完整完善,没有损坏;“备”侧重于完备、齐全、应有尽有。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完裙”,完整的衣服。

这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是通过自己富含情感的范读去感染学生,激起他们的朗读兴趣,然后逐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通过个人读,大家评赏,比赛读,合作读,大家共勉等多种读书形式激励学生兴趣盎然地去参与朗读,让他们在朗读中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文本语言背后的内涵,达到熟读。在早读课上还要求加强朗读,并与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配合,督促子女每日必读,每天都布置朗读作业,让学生回家读给父母亲听,让父母亲点评,让学生正确合理利用运动记忆,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大声朗读。尤其是对那些需要熟记的名篇佳作,更是如此。经过这样的要求和训练,学生的语言材料渐渐丰富起来,说话和写作时都能用上了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在每次考试中,凡是经过反复朗读的很多重要章节、重点语句,学生都记得深,掌握得牢,失分很少。这些成效都离不开平时的朗读训练。

篇4:蹑手蹑脚的近义词

近义词:轻手轻脚

基本释义

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出 处

篇5:蹑手蹑脚的近义词及意思

【拼音】niè shǒu niè jiǎo

【简拼】nsnj

【近义词】轻手轻脚、鬼鬼祟祟

【反义词】正大光明、大大方方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解释】蹑:放轻脚步。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周瑞家的会意,忙着蹑手蹑脚的往东边屋里来,只见奶奶拍着大姐儿睡觉呢。”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

【例子】为了不影响别人,同学们在阅览室里走路都是蹑手蹑脚的。

【英文翻译】walking with light steps

【谜语】做泥人的手艺

【成语正音】蹑,不能读作“shè”。

【成语辩形】蹑,不能写作“摄”。

【产生年代】近代

篇6:坚强的近义词及意思

百炼成钢( 注释: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坚强不屈( 注释: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千锤百炼( 注释: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篇7:蹑手蹑脚的近义词及意思

关键词:阿拉伯 近义词 偏误 教学模式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基础是词汇的习得。汉语博大精深,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外国留学生来说,进入中高级阶段,学习者的词汇量不断扩大,词语误用显著增加,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近义词的误用,汉语近义词的习得往往是他们学习汉语的一大瓶颈。

特别是对于阿拉伯留学生来说,他们属于非汉字文化圈,他们的母语中未必像汉语这样存在大量的同义词、近义词。因此,学生在学习汉语词汇时的难度就进一步加大了。例如:

(1)他喝醉了,走路摇摇晃晃的,跟企鹅(同样*)。(中级,苏丹)

(2)今年,我们学院(举办*)了汉字听写比赛。(中级,也门)

例(1)中的“同样”要改为“一样”。“一样”可以与“跟”“像”“和”配合使用,构成“跟(像、和)…一样”的格式,表示两个事物间有相似之处;“同样”无此用法。例(2)中的“举行”“举办”在阿拉伯语中是同一个词,但在汉语中“举行”“举办”的搭配对象有所不同,除了在和“宴会”“婚礼”搭配时可通用,其他情况下不能通用。“举行”常和“会议”“比赛”等词搭配使用,“举办”常和“讲座”“展览”等词搭配。因此,例(2)中的“举办”应改为“举行”。

以上是中级阶段阿拉伯留学生在近义词使用过程中的偏误,类似的偏误还有很多。那么,近义词究竟该怎么教,教学中应抓住哪些重点和难点,具体有哪些教学策略和方法,这些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发放调查问卷、设计实验方案及个人访谈等形式,通过对义乌工商学院2015年春季中级阶段阿拉伯留学生近义词的调查分析,考察他们在近义词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实验,探讨他们在近义词辨析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采取何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一、关于近义词教学的实验研究

本课题采用课堂实证研究的主要方法考察中级阶段阿拉伯留学生在近义词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偏误类型,并针对这些偏误,设计具体实验,探讨何种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学生近义词的习得。本课题的实验设计如下:

(一)实验问题

第一,中级阶段阿拉伯留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程度,存在哪些偏误类型?

第二,针对这些偏误类型,在课堂上采取何种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学习者对近义词的习得?

(二)实验方式

1.实验对象

本次实验以2015年春季中级阶段的30名留学生为调查对象,这些被试参加试验时已在校学习1-1.5年,每周学习时间为20课时(40分钟/课时),并且他们都是非学历生。之所以选择中级阶段的留学生为实验对象,是因为他们在进入中级阶段学习后,学习者开始大量接触近义词,并产生了大量的近义词使用偏误。

2.实验程序

采用随堂测验的方式进行,时间为40分钟,要求被试在无教师指导的条件下独立完成。首先请30名阿拉伯留学生对15组备选的近义词进行测试。测试方法是让学习者判断每个句子中的划线部分能不能用右边的词语,能用的打“√”,不能用的打“×”,不确定的打“?”。通过测试,总结学生在近义词使用方面的准确率,以及存在的偏误类型。

3.实验结果及分析

对以上实验材料的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别计算阿拉伯留学生对三类近义词答题的正确率,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近义词类型中级

类型1:义近不能互换86.32%

类型2:义同有时能互换68.92%

类型3:义近有时能互换63.65%

平均值72.96%

以上实验结果显示,留学生在不同类型近义词习得过程中存在不同难度。整体而言,类型1习得难度最低,正确率达到86.32%,主要在于这类近义词具有不可替代性。相比而言,类型2和类型3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即使在课堂上进行过专门的讲练,学习者的正确率也仅为68.92%和63.65%,主要是因为这两类近义词“能否替换”,这说明这两类近义词是习得难点。

二、发现式教学与接受式教学实验分析

究竟应该如何教近义词?有哪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究竟哪种教学方法对非汉字文化圈的阿拉伯留学生最有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发现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分别设计了教学实例,探讨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劣。

(一)接受式教学实例

使用PPT、Excel等电子文本或纸质文本展示近义词的异同,先让学生看近义词的规则,然后用例句进行说明,全部差异讲解完后再做练习。请看“帮忙——帮助”的教学过程:

讲解:

[不同点]:“帮助”可以带宾语,而“帮忙”是动宾式离合词,后面不能再接表示人的宾语。“帮忙”常分开来用,比如“帮个忙”“帮谁的忙”“帮个大忙”“帮不上忙”等等,而“帮助”无此用法。

举例:

(1)她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帮忙*)

(2)这个箱子太重了,你能帮助我吗?(帮忙*)

(3)我不懂电脑,所以你修电脑我也帮不上忙。(帮助*)

(4)我有时间,可以帮你的忙。(帮助*)

(5)请帮个忙,给我一本茶。(帮助*)

(二)发现式教学实例

利用PPT等电子文本,将近义词每个异同点分层次依次显示例句、答案和解释:先显示例句,引导学生思考并做出选择,这些近义词是都可以用,还是可以用哪个,不能用哪个;第二次显示正确答案,并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即使用的条件;最后显示近义词的使用规则;全部差异讲解完后做练习。下面例举“帮忙”——“帮助”差异的教学过程:

首先显示例句,请学生思考,并做出选择:

(1)她经常——————父母做家务。

(2)这个箱子太重了,你能————我吗?

(3)我不懂电脑,所以你修电脑我也———不上————。

(4)我有时间,可以——————你的。

(5)请————个————,给我一本茶。

然后显示答案,并引导学生通过例句观察近义词的异同,找出使用规则:

(1)她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帮忙*)

(2)这个箱子太重了,你能帮助我吗?(帮忙*)

(3)我不懂电脑,所以你修电脑我也帮不上忙。(帮助*)

(4)我有时间,可以帮你的忙。(帮助*)

(5)请帮个忙,给我一本茶。(帮助*)

最后显示近义词的使用规律。

根据以上教学实例,我们可以发现:接受式教学是先讲解和练习,发现式教学是先练习后讲解。接受式教学步骤少,用时少;发现式教学步骤多,用时长。通过口头调查,发现近半数以上的学生倾向于采用接受式教学法,即先讲解后练习。

(三)两种教学法的对比实验

为全面了解发现式教学法与接受式教学法的优劣,我们就“帮忙”“帮助”这组近义词设计了两组实验,实验组一采用接受式教学模式。教师直接将该组近义词的异同教授给学习者,并配以相应的例句。在讲解后配以相应的改错练习。实验组二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实验材料与实验组一相同,但处理方式有异。教师首先要求学习者从每组近义词中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相应的句子中,学生完成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例句,让学生发现异同点,最后教师总结概括规律。两组实验时间均为40分钟。

教师讲解完后,为考察学生对“帮忙”和“帮助”的掌握情况,要求学习者判断句中划线部分应填入哪个词。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完成后,教师对两组被试正确率进行统计,如表2:

表2:

帮忙帮助

实验组一73.92%76.84%

实验组二82.45%84.69%

从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学生倾向于接受式教学模式,接受式教学可以提高教学速度,但效果却大不如发现式教学模式。实验组一采用接受式教学,两词的正确率分别为73.92%和76.84%,而实验组二采用发现式教学,正确率分别为82.45%和84.69%,其正确率明显高于接受式教学模式。

因此,我们认为,接受式教学和发现式教学两种教学方法各有优劣:接受式教学模式方便快捷,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速度,使学生对需掌握的语言点一目了然,另一方面,学生也普遍倾向于接受此种教学方法,但是,单纯采用接受式教学模式,知识的记忆,尤其是长时记忆不太理想,学生很容易遗忘或者混淆;发现式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发现、探究语言规律,能促使学生进行大脑深加工,进入长时记忆,学生就不容易遗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用时较长,学生投入量大,过多使用会影响教学速度,学生也容易疲劳厌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启发,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由于两种教学法各有所长,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两种方法配合交替使用,这样可以提高教学速度和效果。

三、近义词教学的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课堂实证研究、发放调查问卷和个案访谈等形式证明:不同类型的近义词的习得难度不同,课堂上显性的近义词辨析教学能够显著促进汉语二语学习者对近义词差异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近义词的习得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

第一,针对不同类型的近义词具有不同的习得难度,我们要合理调整教学时间。对于类型1的近义词,由于习得难度相对较低,学习者比较容易掌握,教师在课堂讲练过程中可适当加快教学进度。而对于类型2和类型3的近义词,由于学生比较难掌握,教学则应花较多时间进行讲练。

其次,对于近义词的教学不同单纯通过教授语言规律或者总结使用规则,即我们不能单纯采用接受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使学习者在语境中习得近义词的规律用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发现,探究语言规律,即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并且,两种教学模式交替使用,更有利于促进和保持近义词的习得。

综上所述,近义词的习得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并学会运用近义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法通过不同的语境对以往讲练过的近义词进行复习和巩固。对于不同类型的近义词,我们要合理调整教学时间,较容易的近义词适当加快教学进度,比较复杂的近义词在课堂上多进行讲练。同时,教学中,我们提倡发现式教学模式和接受式教学模式交替使用,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近义词。

(基金项目: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项目编号:[2015012]。)

参考文献:

[1]洪炜.汉语二语者近义词语义差异与句法差异的习得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3).

[2]白英爱.朝鲜族学生的汉语近义词偏误分析[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1,(11).

[3]张丽娟,李芳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J].台声新视角,2005,(11).

[4]敖桂华.对外汉语近义词辨析教学策略[J].汉语学习,2008,(3).

[5]李绍林.对外汉语教学词义辨析的对象和原则[J].世界汉语教学,2010,(3).

[6]刘春梅.留学生单双音同义名词偏误统计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3).

篇8:心声的近义词及意思

心声造句

1、在一篇充满激情的.演说里吐露了心声。

2、我们互说心声。

3、这反映了全国要求改革的心声。

4、她向贝蒂吐露了心声。

篇9:色彩的近义词及意思

色彩( 注释:①颜色:色彩鲜艳|色彩缤纷。 ②比喻人或事物所具有的情感、特点或倾向等:感情色彩|地方色彩|个人主义色彩。 ③绘画等视觉艺术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各种物体在自然光或人工光下因吸收和反射光量的程度不同,而显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在绘画诸要素中,色彩是最具有感情特征的,如红、橙、黄,被称为“暖色”,青、绿、紫,被称为“冷色”。)颜色( 注释:①即“色?①”(1164页)。 ②脸上的表情;气色:颜色憔悴|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 ③容貌:暮去朝来颜色故。 ④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或行动:给他点颜色看看。 ⑤?(-shai)颜料;染料:买一盒颜色来。)

篇10:进攻词语的意思及近义词

谓军队接近敌人并主动实施攻击。 《汉书·王莽传上》:“ 绍 等从者百餘人,遂进攻 宛 ,不得入而败。”《旧唐书·窦建德传》:“於是 建德 进攻 河间 ,频战不下。” 在竞赛中发动攻势。《花城》1981年第2期:“他善于合作,常常以一记妙传来强化比赛的节奏,大大地开拓了进攻的路子。”

二、进攻词语的近义词

袭击 [ xí jī ]

抨击 [ pēng jī ]

激进 [ jī jìn ]

三、进攻词语的造句

1、我军闪电般的进攻,重创了敌军的先头部队。

2、暂时的退却是为了更加有效的进攻。

3、突击队在炮火的掩护下向敌人发起进攻。

4、现在是我强敌弱,按照十围五攻的原则,向敌人发动进攻的条件已经具备了。

5、他下棋,开始时多采取守势,一旦有了机会,便猛烈进攻。

6、阵地上万炮轰鸣,我军发起全面进攻。

7、炮打个不停,估计一场进攻迫在眉睫。

8、英勇的战士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

9、敌人封锁了公路,企图阻止我军进攻。

10、由轻敌而发生的对于准备的放松,和由被敌人进攻所吓倒而发生的惊慌失措,都应该坚决反对。

11、我军的顽强抵抗使得敌人的进攻又一次失败了。

12、敌人抵挡不住我军的猛烈进攻,投降了。

13、红军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14、勇敢的红军战士挫败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猖狂地进攻。

15、足球比赛,进攻与防守同等重要。

16、我军通过多次猛烈进攻,攻克了堡垒,迫使敌人投降。

17、师徒二人步调一致,一方掩护同时另一方进攻。

18、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清政府的官员大都在洋人面前卑躬屈膝起来。

19、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我军的方针依然是寸土必争。

20、这个计谋的关键在于避免打草惊蛇,等对方鬆懈后,可一举进攻。

21、面对进攻凌厉,传带技术高超的蓝色足球队,我们队是防不胜防,难以招架。

22、希特勒在滴水成冰的季节里进攻莫斯科,结果大败。

23、队长快速运球进攻,却无人接应,终于孤掌难鸣而失手。

24、上半场先摸清对方实力,以守为主,下半场积极进攻,后发制人。

25、敌军内部各派系钩心斗角,矛盾日趋激烈,正是我们进攻的好时机。

26、我军坚不可摧,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27、饥寒交迫的农民向封建王朝发起了进攻。

28、由于我军居高临下,敌人最终放弃了进攻。

29、我们排居高临下,一天就打退敌人十多次进攻。

30、狼牙山五壮士居高临下,利用有利条件战胜了敌人的进攻。

31、我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向敌人发起了猛烈进攻。

32、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能抵挡得住那雷霆万钧般的进攻。

33、在日本人大举进攻中国时,许多有志之士都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扛起枪上了前线。

34、敌人被迫把全面进攻改为局部进攻,也遭到挫折,成了强弩之末。

篇11:呜咽词语的意思及近义词

低声哭泣。亦指悲泣声。 汉 蔡琰 《悲愤》诗之一:“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 基諶 每拜见后母,感慕呜咽,不能自持,家人莫忍仰视。”《红楼梦》第一○五回:“﹝ 邢夫人 ﹞只得往 凤姐 那边去,见二门傍边也上了封条,惟有屋门开着,里头呜咽不絶。”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八:“ 汤阿英 的声音有点呜咽了,下面的话再也说不下去。” 形容低沉凄切的声音。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之六:“夜闻 陇水 兮声呜咽,朝见 长城 兮路杳漫。” 唐 温庭筠 《更漏子》词:“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 宋 孙舣 《菩萨蛮·落梅》词:“一声羌管吹呜咽,玉溪夜半梅翻雪。”

呜咽词语的近义词

哽咽 [ gěng yè ]

啜泣 [ chuò qì ]

抽泣 [ chōu qì ]

呜咽词语的造句

1、当片片纷飞的黄叶,落入眼帘,当瑟瑟呜咽的秋风,拂过河岸柔弱的垂柳。

2、远望着大街上的路灯下一棵孤单的小树,被一阵阵的西南风推来搡去,看着它在风中东摇西摆的痛苦样子,我仿佛听到了脆弱的小树在呜咽着哭泣。

3、风起,吹皱一江亘古的诗韵,久远的渔者爱情,和我倾尽了珠水的呜咽,悲喜中扯住你的衣袖。

4、一到夜晚,风就在空中咆哮如雷,即便是在屋里,也能感觉到光秃秃的树木无助地看着北方,瑟瑟发抖,低声呜咽着。

5、黄昏的芝山,远看象城中的碧波起伏轻漾,近听鸟音鸣啭象是柔波呜咽。

6、鸳鸯湖面鸳鸯诗意地游栖,流水声滴滴答答,悠然空冥,似雨打竹林,又像呜咽细语。

7、当天空最后一朵流云贴着山峰上的松林掠去时,那些花潮绿浪也随之呜咽在松林的脚下。

8、无情的风吹过,落花付流水,飞絮空呜咽,年华顺水流失而苍老。

9、晚风吹过,枫叶沙沙地呜咽着,几只晚归的鸟儿低声地幽怨着,轩那刻的表情,在我的脑海里印下了一道深深的烙痕。

10、时光在过去呜咽,年华匆匆辗转而过,岁月磨去棱角,平平淡淡的生活缺乏了很多精彩,多了很多无趣。

11、昆明的雨是有声音的,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静默在雨海里,呜咽着古老的乐曲,油纸伞下,少女提裙踮脚踩过水坑,水乐荡漾。

12、合上呜咽的风声和沉闷的雷声,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一点儿不安生,觉得似乎有什么更糟糕的事情,即将袭来了。

13、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的叫声,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14、当时正值黄昏,寒冷彻骨,从邻居房舍中传出呜咽笛声,向秀追思过去几个朋友在这里欢聚饮宴的情景,不胜感慨,写了《思旧赋》。

15、一阵阵新的声浪,一会儿低沉呜咽,严峻地震撼着周围的一切,一会儿尖利昂扬。

16、她默默无语,她凄凄似悲,那时正是微雨晴后,斜阳正艳,葡萄叶上滚着圆珠,荼靡花儿含着余泪,凉飚呜咽正苦,好似和她表深刻的同情!

17、要学会不抱怨,不去怨天尤人,有时候,处境不太好,会抱怨,就像海水永远在那里低声呜咽。

18、汇泉冬夜涨潮时,潮水冲上沙滩又急遽的消退,轰隆呜咽,往复不已。

19、秦昭小声呜咽,每次都用这句话哄她,有哪一次说完是不做得了。

20、已经入眠的人儿,也许感受不到风的呜咽,像一个悲伤的人儿,失去了心爱的东西。

21、箫声依旧呜咽,惆怅正慢慢浸透我的心田,夜不成寐…

篇12:知道词语的意思及近义词

晓得。谓对事物有所了解、认识。唐杨汝士《建节后偶作》诗:“山僧见我衣裳窄,知道新从战地来。”公文用语。犹知悉。多见于诏令。明张居正《奉谕还朝疏》:“奉圣旨……知卿已在途,朕心慰悦。炎天远道,宜慎加调摄,用副眷怀,便从容些行不妨。吏部知道。”

知道词语的近义词

理解 [ lǐ jiě ]

晓得 [ xiǎo de ]

领略 [ lǐng lüè ]

知道词语的造句

1、你太疏忽了,竟然把钥匙插在门锁上也不知道。

2、你看到义无反顾的那片飞花了吗?明明知道绝美的画面不会定格,却还在寻觅那一刻翩舞。

3、我知道有一家鲜为人知的餐馆,我们可以去。

4、我们都知道李老师的住址。

5、我想你一定知道原子质量中负荷的不可思议的巨大能量。

6、不知道为什么,小红今天没来上学。

7、你没有做过生意,不知道其中的甘苦。

8、你明明知道他不会喝酒,怎么让他喝这么多!

9、我不知道她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10、小红做的好事,直到今天大家才知道。

11、你明明知道今天降温,为什么不多穿点衣服?

12、我知道这本书是你珍爱的东西,我一定注意保护,不出一个月,我一定完璧归赵。

13、我怎能知道她是不是那个值得我永远珍爱的女孩呢?

14、在园林工人叔叔的指导下,我终于知道了怎样用无土方法去栽培巴西木。

15、那人每天都和我们打招呼,但我并不知道他的尊姓大名。

16、我现在只想知道你酝酿的结果是什么,我不想知道过程。

17、小敏的愿望还是没有实现,她知道,不是爸爸妈妈不爱他,这中间,有好多的无可奈何。

18、老师狠狠批评了我,可是我并没有怨恨她,我知道她是为我好。

19、小明忘记看天气预报,不知道明天是阴天还是晴天。

20、你既然知道自己做错了,就应该虚心接受批评。

21、现在一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未必全都知道这一段历史,即使知道一鳞半甲,印象也不一定就怎样深刻。

22、她的眼里闪烁着泪光,我才知道这个玩笑开大了。

23、他坐立不安,急于要知道他的女儿是否脱险。

24、他就像一部永不停止的机器一样,一天到晚只知道工作。

25、每个人都热心地提供意见,反而把他弄得左顾右盼,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26、读了鲁迅先生的《在仙台》我才知道,所谓“胶菜”原来就是山东大白菜。

27、我得把速度放慢一点。我知道这附近有一些测速的东西。

28、看了这本书,知道了许多学习的好方法,真是受益匪浅!

29、看了药品说明,才知道它适应的病症和服用方法。

30、没有人知道这个神秘女子的底细。

31、她哭得很伤心,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

32、她轻蔑地对他说:“你知道什么!”。

33、考试完毕,同学们想要知道自己成绩的心情非常迫切。

34、我知道你站着这里不走是一直盼望我能够回来找你。

35、看见王书记那神色凝重的样子,就知道出事了。

36、单位里谁都知道小张特别能干。

37、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这东西是假的。

38、你别装聋作哑,其实我早就知道内幕了。

39、他曾和他有过交往,知道一些上层的内幕。

40、黄慧已经知道自己做错了,你又何必说出这样难听的话来呢?

篇13:钻研词语的意思及近义词

深入研究。 《后汉书·郑玄传》:“其勗求君子之道,钻研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金 白贲 《客有求观予孝经传者感而赋诗》:“如何臻至理,当从践履论。跋涉经险阻,钻研閲寒温。”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太史则钻揅经史,譔著裒然。”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一章:“他还非常爱用脑子,喜欢钻研问题。” 指用心思虑,费尽心思。 明 陈所闻 《玉芙蓉·针》曲:“往常时刺鸳鸯费尽钻研。”《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 张藎 ﹞……惯在风月场中卖弄,烟花阵里钻研。”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轶事》:“爰採入軼事以传之,且以风彼鬚眉钻研钱孔,曾二嫗之不若者。”

钻研词语的近义词

探究 [ tàn jiū ]

研究 [ yán jiū ]

精研 [ jīng yán ]

钻研词语的造句

1、张老师备课认真钻研教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老王苦心孤诣钻研茶叶十五年,从种植到烘焙无一不精,终于成为著名的茶艺专家。

3、爷爷几十年如一日,苦心钻研中医中药。

4、他花了半生的时间去钻研科学难题。

5、厂长在会上说:只要认真工作,努力钻研技术,职工无论年龄、职务一视同仁,都可得到奖励。

6、陈景润发奋钻研,攀登上了科学高峰。

7、不是简单的亦步亦趋就能学习好知识,而是需要以身实践,甚至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刻苦钻研才能学好。

8、他三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学习成绩当然要比别人好得多了。

9、遂自修社经,刻苦钻研,夜以继日,见异思迁。

10、这个课题他刻苦钻研了三年,终于取得了成功。

11、王叔叔刻苦钻研技术,是厂内有名的革新能手。

12、为了拯救黎民百姓,他孜孜不倦地钻研祖国医学。

13、曹伟学习非常努力,刻苦钻研,从没有不求甚解的现象。

14、我们要孜孜不倦的钻研,废寝忘食的苦读,全力以赴地迎接期末考试。

15、王教授为了钻研这个课题,殚精竭虑,废寝忘食。

16、搞学术研究需要刻苦钻研,长期努力,急功近利是不行的。

17、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数学尖端,陈景润夜以继日、殚思极虑地刻苦钻研,终于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8、他在这个领域苦心孤诣钻研十年,颇有建树。

19、他在深潜领域苦心孤诣钻研数十年,颇有建树。

20、他苦心孤诣,潜心钻研,终于拿下了这个项目。

21、林女士三十年来心无旁騖地钻研舞蹈,她的苦心孤诣,终于得到肯定。

22、退休后,他不甘门可罗雀,又刻苦钻研中医技术,几年下来,他家又门庭若市了。

23、经过全球学者团队不辞辛劳,呕心沥血地钻研,终于逐渐揭开人体基因的祕密。

24、爸爸如饥似渴地钻研技术,成为全厂革新能手。

25、他的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是用几十年勤勤恳恳刻苦钻研,发明几十个新产品换来的,他是名副其实的劳动模范。

26、我们提倡刻苦学习,深入钻研,浅尝辄止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

篇14:打扮的近义词及词语意思

装扮: zhuāng bàn

1.化装;假扮。 2.打扮。 3.打扮出来的模样。

梳妆: shū zhuāng

梳洗打扮:晨起梳妆毕|对镜巧梳妆。

打扮: dǎ/dá bàn

1.使容貌和衣着好看;装饰。 2.指打扮出来的样子。

妆扮: zhuāng bàn

1.打扮。 2.打扮的样式。

妆点: zhuāng diǎn

1.装饰,打扮。 2.谓点缀。 3.指修饰文字。 4.渲染敷衍。

妆饰: zhuāng shì

1.打扮。 2.指装饰品。 3.打扮的式样。

化妆: huà/huā zhuāng 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

化装: huà/huā zhuāng

①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而修饰容貌。②改变装束、容貌;假扮:~舞会 ㄧ他~成乞丐模样。

用打扮造句:

1. 杏花多么美丽啊!美得像一幅水墨画一样,把小山打扮得如此美丽、迷人。我爱小山,更爱这美丽杏花。

2. 兴安岭是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3. 春风,总是那么的美好。它把春姑娘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只要它吹拂过的草地,小草、小花便张开了笑脸;只要它掠过柳树梢,柳芽就会探出那娇嫩的头;只要它在溪面上舞蹈,溪冰也融化了,叮叮咚咚响,好像在感谢它。

4. 小草儿悄悄地绿了整个山野,给故土编织打扮着春天的衣裳。

5. 姐姐与别人打扮得不一样,很像男生,而且又很“帅”。我经常跟她在路上走时,有很多女孩会说,这个“男孩”很帅,那个女孩应该是他妹妹吧!

6. 秋姑娘慢慢地来到了,把大地打扮得一片金黄。地上的小草黄了,像披上了一条黄地毯,树上的叶子黄了,一阵秋风吹来,一片片叶子像一只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7. 月亮公主不但装饰天空,星星还帮她打扮着天空,无论太阳多么辉煌,也不如月亮那么清澈,但她们将梦幻般洒到了人间,诱发着人们探索的欲望。

8. 一朵朵鲜红的石榴花挂在树上,把石榴树打扮得像含羞的少女。

9. 春天是一位画家,尽情地挥动着画笔,打扮着祖国各地。

10. 我的姥姥人老心不老,穿着打扮可时髦了,用她的话说,叫做“最美不过夕阳红”。

11. 春天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微笑的向我们走来。

12. 每天打扮的优雅从容出门,给自己带上不同的笑容。

用打扮近义词造句:

化妆:虽然今年冬天,冬姑娘没有给树叶“化妆”,但我觉得冬天的树叶很美,美得朴实,美得自然。

化装:文艺表演包括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杂技、化装表演等五类.

妆扮: 稻子的使命并非在于其生长的过程中妆扮自然,而在于滋养生命的新生。

妆饰: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碎妆饰上沉陷。真正自信的人,总能够简单得铿锵有力。

梳妆: 这些荷叶高高低低,有的像姐妹两个在对镜梳妆;有的像一对温馨母女相依相偎;一阵风吹来,有的随风舞动,像一群舞动的精灵。

装扮:六月的花儿开了,开的红火。姹紫嫣红的花朵装扮着城市的风景,绿意深深的叶子,掩映初夏的风情。蚊虫和小鸟,都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着夏日美好的时光。

装束:如果上帝赏我一段生命,我会简单装束,伏在阳光下,袒露的不仅是身体,还有我的魂灵。

上一篇:含泪讲起那件事作文600字下一篇: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