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的近义词及意思

2024-04-10

根本的近义词及意思(精选6篇)

篇1:根本的近义词及意思

基础:①建筑物的根脚。 ②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知基础

基本:①根本:人民是国家的~。 ②根本的:~矛盾ㄧ~基本

根底:①基础:他的古文~很好。 ②底细:追问~ㄧ探听根底

根基:①基础:建筑房屋一定要把~打好。 ②比喻家底:根基

底子:1.基础。 2.犹底细。 3.底本;草稿。 底子

根蒂:①植物的根及瓜果的把儿:这西瓜的根蒂已经枯了|别根蒂

篇2:根本的近义词及意思

哽咽造句

1、他哽咽着回答。

2、他气得声音哽咽。

3、眼泪使她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4、阿黛丝仍象她先前那样诉说着,声音哽咽,话语断断续续。

篇3:道路翻浆的根本原因及防治措施

春天土地开始融化, 由于土基含水量过多, 强度急剧降低, 再加上行车重复的作用, 路面就出现弹簧、裂缝、鼓包、冒泥的现象, 该现象称为翻浆。翻浆的发生, 不但破坏了路面, 妨碍行车, 严重的还要中断行车交通, 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危害, 并增加了道路养护工作的难度。我们必须找出道路翻浆的根本原因, 更好的防治翻浆。

2 道路翻浆发生

秋季, 由于降水量和灌溉的影响, 地面水下渗, 地下水位上升, 使路基水分增多, 为冬季水分积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冬季, 气温下降, 路基上部的土开始冻结。冻胀是翻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土基下部的水向上积聚并冻结成冰, 就会形成冻胀, 过大的冻胀会使柔性路面产生鼓包、开裂, 使刚性路面出现拱起、错台或板的折断。当融化聚冰层时, 路基湿度更大, 有时甚至超过液限。这样, 路基在化冻过程中, 强度显著降低, 以至丧失承载能力, 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发生弹簧、开裂、鼓包、车辙, 严重的情况下泥浆冒出, 路面大面积破坏, 就形成了翻浆。

3 影响翻浆的因素及防治措施

土质、温度、水三者的共同作用是形成翻浆的主要三个自然因素。

3.1 土质:

粉性土是最容易发生翻浆的土, 这种土的毛细水上升较高, 在负温度作用下水分聚流严重, 而且土中的水分增多时强度降低幅度大而快, 容易丧失稳定。粉性土和粘性土含有大量腐殖质和易溶盐晚, 则更容易形成翻浆。砂土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翻浆, 这种土毛细水上升高度小, 在冻结过程中水分聚流现象很轻, 同时, 这种土即使含有大量水分, 也能保持一定的强度。

对因土质不良造成翻浆的路段, 可在路基上部换填水稳性好、冰冻稳定性好、强度高的粗颗粒土, 以提高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一般可根据地区情况、道路等级、行车要求、换填材料等因素确定换土厚度。一些地区的经验认为, 在路基上层换填40cm-60cm厚的砂性土, 路基可以基本稳定。换土厚度也可以根据强度要求, 按路面结构层厚度的计算方法, 计算确定。用换土法治理翻浆路段, 应突出抓一个“早”字, 一经发现翻浆苗头, 即行开挖, 用较少的工作量, 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3.2 温度:

一定的冻结深度和一定的冷量是形成翻浆的重要因素。在同样的冻结深度和冷量的条件下, 冬季负气温作用的特点和冻结速度的大小对形成翻浆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春天气温的特点和化冻的速度对翻浆也是有影响的。

3.3 水:

翻浆的过程, 就是水在路基中转移变化的过程。路基附近的地表积水及浅的地下水能提供充足的水源, 是形成翻浆的重要条件。秋雨和灌溉会使路基土的含水量增加, 使地下水位升高, 将会加剧翻浆的程度。

因此做好路基排水, 是处理翻浆的关键。良好的路基排水可以防止地面水或地下水浸入路基, 便路基土体保持干燥, 从而减轻冻结时水分聚流的来源, 这是预防和处理地面水类和地下水类翻浆的首要措施。

3.3.1 路基排水最好的方法是提高路基。

提高路基是一种效果显著、简便易行、比较经济的常用措施。增大路基边缘至地下水或地面水位间距离, 使路基上部土层保持干燥, 在冻结过程中不致因过分聚冰面失稳。

3.3.2 铺设隔离层及设置盲沟。

隔离层设在路基顶面下0.5m处, 目的在于阻断毛细水上升通道, 保持上部土基干燥, 防止翻浆发生。盲沟设置是为了及时排除春融期间路基中的自由水, 达到疏干路基上部土体的目的, 适合于路基土透水性较好的地下水类翻浆路段。

4 其它翻浆防治措施

4.1 路面的结构与类型对翻浆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 在比较潮湿的土上铺筑沥青路面后, 由于沥青面层透气性较差, 路基土中的水分不能畅通地从表面蒸发, 使水分滞积于土基顶部与基层, 导致路面失稳变形, 以至出现翻浆。处置方法是改善路面结构层:

4.1.1 铺设砂砾垫层, 用砂砾、粗砂或中砂作成垫层, 它具有圈套的空隙能隔断毛细水的上升;

化冻时能蓄水、排水;冻融过程中体积变化小, 可减轻路面的冻胀和沉陷。它还具有一定的强度, 能将荷载进一步扩散, 从而可减小路基的应力和应变。

4.1.2 铺设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或石工业废渣类基 (垫层) ,

这类基层有校好的板体性、水稳性和冻稳性, 可以提高路面的整体强度, 起到减缓和防止路基冻胀和翻浆的作用。但在重冰冻地区潮湿路段, 石灰土不宜直接采用, 须与其它措施配合应用, 如在石灰土下铺设砂垫层等。

4.1.3 设置防遮层, 对于高级和次高级路面结构层的总厚度除

满足强度要求外, 还应满足防冻层厚度要求, 以避免路基内出现较厚的聚冰带, 从而防止产生导致路面开裂的不均匀冻胀。

4.2 公路的翻浆是通过行车荷载的作用最后形成和暴露出来

的,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在翻浆季节, 交通量越大, 车辆轴载越重, 则翻浆越为严重, 所以, 在翻浆季节, 应严禁超重、超载车辆上路通行。

4.3 人为因素会加剧翻浆的形成:

4.3.1 在路线选线过程中, 应调查路线通过路段沿线的地质、水文及气候等情况, 尽量避免翻浆等地质不良路段。

并且, 路线走向应尽量与当地冬季主导风向平行, 防止降雪和风吹雪在路基两侧堆积。此外, 可设置缓边坡的流线型断面来防止翻浆的发生。设计时特别考虑翻浆因素, 满足路基设计高度, 路面结构及厚度等。

4.3.2 施工的质量问题, 填筑方案要合理, 避免不同土质填料混

杂填筑, 或采用大量的粉质土、腐殖土、盐渍土、大块冻土等劣质填料, 或分层填筑时压实度不足。

4.3.3 养护要得当, 防止排水设施堵塞, 路拱有反向坡, 路面、路肩积水等现象。

5 翻浆道路处治方法

5.1 路面坑洼严重的路段, 除横沟外, 应顺路面边缘加修纵向小

首沟或渗水井, 井的大小以不超过40cm为宜, 沟与井的深度应至路面底层以下。

5.2 挖换土壤, 把翻浆路段上的土或稀泥挖出来, 换填40-60厘米厚的砂性土或碎石, 碎砖炉渣等粒料, 压实后重铺路面。

5.3 挖换石灰土, 在翻浆已破坏的土路上, 可在该路面上撒铺适

量的石灰, 并捣夯使石灰能掺入路基中, 以形成灰土路, 提高路基稳定性;或在严重地段, 待翻浆结束后在原路面上加铺20-25厘米的石灰土, 再重铺路面, 石灰土用6%-8%的石灰剂量。

5.4 添加化学外加剂来处理道路翻浆, 通常在道路翻浆处置过

程中, 可以采用化学固化剂进行处理, 向土中添加一些化学固化材料, 用来吸收土中的水, 由于胶结作用使土颗粒紧密胶结在一起, 形成具有一定强度且致密性的混合土体, 降低道路翻浆发生的可能性。

6 结语

篇4:根本的近义词及意思

关键词:副词;干脆;根本;意义及用法

“干脆”一词本身是副词,其出现的时间为清代末期,且直到现代,其才完成了从形容词到语气副词的语法化过程①。“干脆”作为形容词、语气副词具有多种意义与用法,其主要的意义就是“直截了当”,在句子中有与“就”的意义和用法相似。但在实际语用中,其还具有“根本”的意义,笔者对相关论述进行了一定的了解,总结如下。

一、副词“干脆”的“根本”意义的呈现

在生活及文学著作中,常发现副词“干脆”有以下用法:

(1)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往往是很少派发或干脆不发现金股利,而较多采用配股,送股的方式。

(2)不少学生觉得作文难写,要么泛泛而谈,东拼西凑,要么选材陈旧,单调乏味,甚至总觉得无话可写,或干脆不写。

(3)2009年公选中纳入笔试环节之后的人机对话测试占整个成绩的10%;有的省市笔试环节干脆不考其他内容, 就以领导能力人机对话定成败。

在这些例子中,“干脆”一次在意义上表达的是“根本”义,以“根本”来代替也完全不会改变句子的意思,说明“干脆”存在着“根本”的含义。学者蒋协众提出:干脆确实有“根本”义的用法,其用法与“根本”也大致是相同的,然而目前很少有著作将“干脆”的“根本”义项加进去。在学者的研究和笔者的观察中也发现,副词“干脆”的“根本”义主要出现在我国北方人的口语之中,在用法上比较随意,书面化的语用比较少。南方人对“干脆”的副词意义用的不多,用“根本”的意义更少。在文学著作中也常能够看到作“根本”义的“干脆”,如:

(4)1967年8月6日,又是一个发工资的日子,父亲干脆不回家了。(《沉默不是金》[旅美]何震东著,1998)

(5)在旅行的时候带上一些需要披阅的文件或者工作材料,不要浪费中转或者等候的时间,或者你就干脆不要在旅途中想任何与工作有关的事情,好好睡上一觉。(《平衡的艺术》树强,婧馨主编,2004)

在这些语用现象中,我们发现 “干脆”在作“根本”的意义使用时,其语境都是还是比较口语化的,在比较正式的书面用语、论著中,“干脆”还是用其本身的意义。

二、副词“干脆”的“根本”意义的用法

1、副词“干脆”在表“根本”义时通常与“不”一同使用,表否定意义或出现在否定句中

在实际应用中不难发现,“干脆”在表达“根本”的意义时多是与“不”连接的,“干脆不”通常表达的意思是“根本不”。在这种语境当中,其“根本”的意思表达的最为明显,且通常能用“根本”替代。学者方清明将“干脆”的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归类为两类,一类是“干脆”与否定词在一起使用:否定词往往容易表达彻底性语义,“干脆”与否定词有着较为自然的匹配关系;另一种则是“干脆”用在具有否定意义的句子当中:带一定否定成分的“干脆”句是指“干脆”句中虽然不含否定标记词,但主要谓语却都隐含了否定的意义②。总之,在明确表示“根本”意义时,“干脆”一定是与否定意义联系在一起的,这是这一语法现象的主要特点之一。

2、副词“干脆”在表“根本”意义时通常用于比较随意的语境当中,多出现在口语化的表达中

在表达“根本”的意义的同时,“干脆”通常出现在比较口语化的语境中,即使是在文学著作中出现,其也总是在比较口语化的表达中得到了应用。其实,“干脆”一词本身做“果断”的含义时,既能用在正式场合,也能用在口语化表达中。然而在当“根本”意义的时候,其总是出现在随意的语境当中,因而可以得出结论:副词“干脆”在表“根本”意义时,主要还是用于口语表达的,在较正式的语境中,“干脆”通常还是表达其本身的含义。这是副词“干脆”在表“根本”意义时第二个独特之处。

3、副词“干脆”在表“根本”意义时也可用于肯定句中,表现的是一种带有“果断性”的“根本”意义

在表示“根本”意义的时候,“干脆”也会出现在一些肯定句当中,然而在这些句子当中“根本”义没那么强,“干脆”本身的“果断性”的意义与“根本”的意义相得益彰,都能够得到体现。例如“他毕业了不工作,干脆就是因为懒惰。”可以体会到的是,在这种不含否定意义的句子中,虽然“干脆”也表现出了“根本”的含义,然而其自身的果断、直截了当的意味也同样明显。这是一种果断性和“归根结底”的意思的共同体现,“干脆”两个字就明确地将这两种含义同时表现了出来,使句子的意义明白显豁的同时又增添了韵味。

三、小结

汉语博大精深,许多词汇都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意义与用法,“干脆”一词也是如此。在口语化语境中,会呈现出“根本”的意义出来。目前这一用法还没有被引入到正式的论著、词典中。待学者研究成型,其定会以某种正式的形式出现在我国的汉语言论著当中,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相信随着自身见识与学识的不断增长,在今后能够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更深入的解读。

注释:

①魏兆惠,宋春芳.北京话“干脆”一词的演变[J] 北京社会科学, 2010(11):79-81.

②方清明.副词“干脆”的用法分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9(03)

参考文献:

[1] 蒋协众.副词“干脆”另有“根本”义[J]. 汉语学习. 2004(06)

[2] 唐贤清.从清代“索性”类副词的使用看汉语副词演变的规律[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05)

[3] 方清明.副词“干脆”的用法分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9(03)

[4] 魏兆惠,宋春芳.北京话“干脆”一词的演变[J] 北京社会科学, 2010(11):79-81.

篇5:周密的近义词及意思

严密( 注释:①很紧密,没有空隙:罐头封得很严密|文章结构十分严密。 ②周全,没有疏漏:严密地封锁|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缜密( 注释:1.细致;周密。)周密( 注释:①细致周到:考虑得十分周密。 ②周密(1232-1298)。南宋文学家。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人。曾任义乌县令,宋亡后不出仕。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等笔记,是宋野史中的重要资料。又有词集《苹洲渔笛谱》、《草窗词》,并编有南宋词选本《绝妙好词》。)

篇6:英雄的意思及近义词

英雄造句

1、强渡大渡河的18勇士都是了不起的英雄。

2、小英雄赖宁为了抢救国家财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3、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最可爱的人。

4、危险并没有吓住那英雄。

5、我们的时代英雄辈出。

上一篇:描写校园景物的四年级作文下一篇:《泷冈阡表》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