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书馆学的兴起与发展

2024-05-20

网络图书馆学的兴起与发展(精选9篇)

篇1:网络图书馆学的兴起与发展

网络图书馆学的兴起与发展

网络图书馆学指的`是图书馆界的网民们在互联网上自发自由展开的与图书馆学有关的研讨,我国内地的网络图书馆学主要经历了论坛和博客两个阶段.网络图书馆学的兴起是图书馆界诸多方面的需求驱动的结果,有积极意义,也有负面作用,今后应加强引导,以利其规范发展,为图书馆学研究做出更大贡献.

作 者:王波 Wang Bo 作者单位:<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北京,100871刊 名:图书与情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LIBRARY AND INFORMATION年,卷(期):“”(1)分类号:G203关键词:网络 论坛 博客 网络图书馆学

篇2:网络图书馆学的兴起与发展

【内容提要】讨论“信息空间”的基本含义和信息空间的疆域与组成,分析全球互联网在技术、组织和观念3个层次上的历史变革,继而对信息时代宏观战略环境的变化及其特点进行探讨。

【摘要题】信息资源建设

【关键词】信息/网络/信息安全/战略环境

1 信息空间的兴起

20世纪70年代,电子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实现了一体化,网络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入90年代,由于国际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特别是众多国家在信息高速公路和其他社会信息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和努力,国际社会信息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人类社会逐渐步入信息网络社会,最集中的表现是信息空间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

・信息空间的概念。何谓“信息空间”?目前尚无普遍的定义和描述。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它往往被作为一个类概念使用,是一个互相重叠交叉的领域。就我们的研究范围和目的而言,其中3个最为重要的概念是数码空间域、信息空间域和智识域。这3个概念都与信息有关,并且都结合了科技、组织和观念因素,但各自又都具有自己的重点。数码空间域最具技术性,智识域最为观念性。

数码空间域指的是由连接在互联网上的计算机系统、通信基础设施、在线讨论实体、数据库和信息用户构成的全球性系统。主要指互联网,但也可以特指一个公司或是军事机构、政府和其他组织内部的电子信息环境。包括信息的电子储存和流通、信息使用权的提供者和信息的使用者,以及将它们联系起来的各种科学技术。就理想状态而言,数码空间域正在创造出一个具有地理位置、参与者、各种工具和知识库的三维环境,成为世界上最新且发展最快的权力和财富领域。它具有很强的科技性,但其含义却远远超过科技本身。尽管在日常使用中数码空间域主要指的.是网络,但它的涵盖范围却超越了互联网,并包含了公众转换网络(PSNs)以及其他数码空间域的接入点和对于关键基础设施的控制。例如,电力设备、输油与输气管道、通讯系统、金融交易所、空间运输控制系统、铁路转换系统、货车定位与派送系统、媒体播送系统以及军事和其他政府安全系统。目前狭义的信息安全主要就是指这些范围。

信息空间域在不少情况下被作为数码空间域的同义语互换使用。有的西方学者对其所下定义与后者相似:“信息空间域是将全世界所有的通讯网络、数据库和信息源融入一个巨大的、互相交织在一起的、由各种不同类型成分组成的电子交换空间……它具有将所有的人和知识聚集在同一个地方的潜力”[1]。但事实上,信息空间域的概念范围远比数码空间域广得多:信息空间域包含了后者,以及一系列无法包含在网络内的信息系统(包括广播电视、印刷品和其他媒体,以及类似于公共图书馆等一些尚未完全电子化的机构)。在军事世界中,信息空间域还包括指挥、控制、通讯、情报、监视和侦察等超越战场或使用于战场中的电子化“军事信息系统”。它强调的是信息活动的综合空间和领域,显现的是超越传统空间和时间概念的“真正的全球性信息设施组织和环境”[2]。从这个角度说,比如像全球网络金融以及围绕着它而展开的整个金融市场、金融服务和一切相关流程和关系,都可纳入信息空间的范畴。

与数码空间域偏重技术面相对应,信息空间域的特点在于专注于信息环境,而非仅仅关注

篇3: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剧的兴起与发展

21世纪初期, 新媒体蓬勃发展, 同时, 电视台电视剧观众出现了远离趋势。以2006年为例, 数据表明, 从2000年到2006年, 中国电视收视人口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与之对应, 传统电视剧受众也在减少。对于电视剧观众减少的原因, 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几个分析:

从制作生产方面分析, 电视剧制作成本不断增加, 服装、道具、场地等经费不断上升, 尤其是近几年演员要价高昂, 往往占据支出的较大比重, 导致很多电视剧制作时为了节省开支难免制作粗糙, 导致了电视剧质量的下降。

同时, 电视台购进电视剧的成本上升, 这种情况下, 电视台对广告的依赖程度加深, 难免在电视剧集与集之间播放大量广告, 过度的广告造成了受众的厌烦情绪, 形成了心理上的远离。

从需求层面分析, 根据传统电视观众使用与满足的差异, 可将电视观众的收视行为归纳为三种需求:一是延伸型需求, 即人们通过电视获取资讯, 电视成为人们自身器官的延伸。二是调节型需求, 人们通过电视平衡社会压力, 从而达到对内心世界的调整和校正。三是充实型需求, 人们能够通过收看电视达到掌握知识, 充实自己的目的。[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第二种需求被放大, 即电视剧的调节娱乐的功能成为人们收看的主要动因, 而普通的电视台固定时间播出的电视剧难以满足人们的急切收看的需求, 加之互联网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自由下载收看电视剧, 每天坐在电视机前等候播放已经显得没那么必要。网络成为了替代品, 促成了观众行为上的远离。[2]

以安徽卫视为例, 安徽卫视于1998年以“电视剧频道”作为自己的定位后, 便紧紧围绕“剧行天下”口号, 推出《国剧盛典》《剧风行动》等节目。主打独播, 利用周末黄金时段推出“周末大放送”, 前期不惜斥巨资购买《王子变青蛙》《转角遇到爱》等青春偶像剧, 后期主打港剧、泰剧, 力图在播放力度和时间上抢先, 在当时确实积累了大量观众群, 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 在电视节目高度娱乐化的今天, 尤其是面对湖南卫视等娱乐综艺强台的竞争, 电视剧立台的安徽卫视似乎是有些“立”不住了。2015年4月10日上午, 安徽卫视在2015项目春季发布会上, 公布了安徽卫视整改的消息:改变“以剧立台”战略, 撤销部分电视剧剧场, 大力投入综艺节目。[3]

传统电视受众的背离现状给网络剧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网络剧的探索和发展进程不断加快。

二、网络剧发展初期的形态与特征

网络的发展和繁荣降低了影视行业的入门门槛, 一大批专业的、非专业的团队开始将自己制作的视频发布到网站上。就是在这种背景下, 2000年, 我国第一部网络剧《原色》诞生。该剧由长春邮电学院五名大学生自导自演完成, 拍摄成本仅2000元, 制作水平也很低。

虽然新媒体语境下出现了部分自制剧, 但是新媒体平台上播出的电视剧的初期存在方式还是主要依靠单纯的“移植”, 即原封不动地将电视剧移到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播出。[4]在“移植”阶段, 电视台仍然是电视的主要播出平台, 新媒体平台居于附属地位, 通过购买电视剧播出版权实现播出, 播出的只能是电视同步或者后于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这种状态在2005年被打破, 2005年, 由香港导演王晶执导, 谢霆锋、张卫健、范冰冰等主演的电视剧《小鱼儿与花无缺》通过“有度宽频”网站以在线VOD (Video on Demand) 及付费观看的形式进行了网络首播。

同年, 提出“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的视频网站土豆网上线运营。随着优酷网、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视频网站的相继上线, 各大视频网站开始了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剧存在形态的探索。从初期的小打小闹, 到2013年各大视频网站做出了点击量超传统电视剧的网络自制剧, 网络剧以它的碎片化、草根化、低成本的优势, 受到越来越多网络用户的喜爱。其中的代表作有优酷联合万合天宜推出的《万万没想到》系列、搜狐出品的《屌丝男士》系列等网络自制剧, 这些作品具有一些普遍特征:

最突出的是碎片化, 表现在时长的碎片化和情节的碎片化。

首先是时长的碎片化, 传统电视剧具有连续性特征, 其连续性时间越长, 观众的收视率越能巩固。同时在播放时间方面具有固定性, 在人们生活中形成播放的“法定”时间。并且传统电视剧在集与集之间重视悬念设置, 这种悬念设置能够在观众心中形成对下一个法定时间观看的期待, 这种期待也在巩固“法定”时间的连续性, 同时也巩固了收视率。[5]

而互联网媒体拥有较大的信息量, 同时其播放形式不同于传统电视剧, 也给用户提供了选取内容、自主切换的自主选择的便利, 所以传统电视剧连续形成的固定观看的时间功能被弱化了。

同时, 具有情节的碎片化特征, 表现在集与集之间相对独立, 剧集间的独立性也极地迎合了用户观看时的浮躁心理, 即使没有看之前的剧集也不会影响观看。

因此, 在互联网媒体下的电视剧最先改变的是时长的变化, 为了在短时间内锁定用户目光, 此类电视剧一般在短时间完成叙事, 且单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第二个突出特征是草根化, 低成本。《万万没想到》和《屌丝男士》都打“屌丝”牌, 也都很好地诠释了屌丝文化。在人物设定上, 《万万没想到》的主角王大锤和《屌丝男士》中的大鹏都是个不折不扣的屌丝, 在剧情设置上也加入了大量社会化内容, 贴近受众群。

同时, 制作团队也呈现草根化特征, 以《万万没想到》系列的制作团队为例, 该团队汇聚了一批伴随新媒体成长的青年以及以叫兽易小星代表的极具原创力的网络红人, 他们基本都是草根团队, 同时在制作上也呈现出了低成本投入、粗制滥造等非专业的特征。

三、门户剧推动高品质网剧发展

网络剧活跃的同时, 也出现了因网络剧呈现出碎片化、草根化、低质量等特征, 造成不良社会效果而提出的反对声音。网络剧与传统电视剧呈现出的巨大差异甚至使它作为电视剧的形态遭到质疑, 这些质疑也催生了一种新的网络剧形态的诞生——门户剧。

门户剧是在网络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形成的区别于以往的新媒体剧和网络剧的网络视频类型, 是指由门户网站制作且拍摄的并在门户网站播出的电视剧, 区别于以往网络剧草根化、山寨化的印象, 起源于搜狐。

搜狐视频在2011年以“门户剧”概念大举进军网络自制剧领域。同年开拍首部门户剧《钱多多嫁人记》, 该剧虽然也是网络剧, 但通过高投入、强大明星阵容以及精炼制作突破了传统网络剧单一草根的形态, 并获得了中国首个官方网剧大奖——金鹏奖。

随后搜狐视频又推出了《匆匆那年》《无心法师》等门户剧, 并取得巨大成功, 这些门户剧具有“高品质、强制作”特征。

从民国悬疑网络剧《无心法师》的制作团队来看, 该剧由搜狐视频和著名影视公司唐人影视联合出品, 由2015年热播剧《花千骨》导演林玉芬和高林豹共同执导, 由曾担任《仙剑奇侠传三》《步步惊心》《风中奇缘》等优秀影视作品导演及监制的李国立监制, 制作阵容十分强大。

而在演员的选择上, 选择的都是新人。虽然都是新人, 但是剧组在选角上也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甄选, 最终演员的表现力也没有让大家失望。

同时, 选择新人出演省下的片酬用于聘请优秀团队制作后期特效。在特效上单是剧中人物岳绮罗的纸人就费了很多心思, 纸人数量多并且对整体质感要求极高, 为了达到效果, 团队甚至精心研究开发了很多硬件和软件去配合纸人动画的完成。

在拍摄上, 《无心法师》和《匆匆那年》一样, 采用了定位电影级别的4K技术拍摄, 达到超高清分辨率, 然而与《匆匆那年》不同的是, 为了配合后期, 《无心法师》又转成2K, 播放时又回到4K, 仅在这方面花费的精力和成本就远远高于一般网剧。

优良的制作, 演员优秀的表现力, 使得该剧在播放量上突破十亿, 并在2015年10月31日获得第二届文荣奖最佳网络剧奖。《无心法师》的成功也标志着门户剧作为网络精品剧的成熟。

四、结语

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剧经历了从起初的粗制滥造到如今以门户剧为代表的精品化的发展之路, 历时不过15年。我们看到了网络剧发展中很多可喜的变化, 也必须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新媒体技术发展下产生的网络剧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一定的制约和平衡, 也需要业界权衡经济、社会效益, 增加对其形态的关注和引导, 让网络剧往更加规范合理的方向上发展。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 很多人由电视的“原住民”转向互联网。传统电视受众的背离现状给网络剧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网络剧的探索和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本文以21世纪前15年为大背景对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剧的兴起与发展的背景、原因、现状进行分析, 探究其形态以及特征的转变。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剧,门户剧

参考文献

[1]胡智峰, 杨乘虎, 等.电视受众审美研究[J].第19页.

[2]董浩宇.电视剧产业:难点与对策[J].上海大学学报, 2008, 15 (3) .

[3]辛佳.安徽撤剧加大综艺力度推三档亿元巨制[DB/OL].新浪娱乐, 2015-04-13.

[4]周宁.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剧存在方式初探[J].当代电影, 2007 (5) .

篇4:浅析手机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

关键词:手机图书馆 移动网络服务 兴起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245-0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移动电话的发展,手机网络服务作为移动通信技术中的一种,逐渐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服务方式。比如说,人们通过手机网络服务聊天、阅读、听歌、看视频、玩游戏等等。手机图书馆作为一种手机网络服务,为用户阅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手机用户可以迅速及时地访问各类信息资源、获取相应的服务。近年来,手机从短信技术到无线上网技术再到3G、4G技术的发展,深刻地说明了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都为手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 手机图书馆在我国的兴起和应用现状

1.1 手机图书馆的短信息服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手机逐渐得到普及,手机短信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传统的图书馆把手机短信技术与之相结合,实现了图书馆短消息的服务。早在2005年5月,上海图书馆就推出了“手机图书馆”的服务,渐渐的,其他各省图书馆也相继开通了“手机图书馆”的服务。与此同时,手机图书馆也成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里日益兴起的一项服务。根据当时的统计,我国开展了手机图书馆服务的院校,其中985院校有十多所,普通院校有湖南理工、广西玉林师范以及暨南大学等。随着手机短信技术的发展,这些院校也相应的开通了图书馆短消息服务。手机图书馆短消息服务不仅应用简单、省时、消费低,而且还具有传播性广泛、安全稳定性高、及时灵活的特点,这些有利因素必然会极大地提高手机图书馆的短信息服务功能的迅速发展。

1.2 3G 网络时代为手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资料统计,截止到2010年底,手机网民在我国的规模已经达到3.03亿之多,这说明手机网民在拉动中国网民的规模上仍然是主要的动力。除此之外,根据工信部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1月份,我国的3G用户已经突破了5000万。3G技术大容量、高传输率以及支持无线业务优势,可以时个人终端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高质量信息移动通信与传输。这不仅为手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且也有利于手机图书馆在服务功能方面的进化。在建设手机图书馆的服务时,如果把3G技术与智能手机相结合,就可以使读者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实现在线阅读、咨询以及下载数字文献资源、音频视频等服务。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3G网络技术也还是没有普及到手机图书馆中,还有待继续发展。

2 手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人们对手机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对手机图书馆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再加上3G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图书馆将迅速的发展起来

2.1 手机图书馆在国内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图书馆与手机挂钩,必定会促使移动运营商花费资金和技术来建设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以国内各大高校的手机图书馆的建设为例,3G技术大容量、高传输率以及支持无线业务的优势深受年轻人的青睐,再加上3G业务本身就是针对年轻人的,作为3G增值服务业务中的一种,手机图书馆也自然会受到一些年轻人的追捧。高校属于青年人的集中地带,因此,高校里的移动运营商也就愿意与高校联合来建设这样的手机图书馆,从而,移动运营商就可以从中收取一些的费用,比如说GPRS流量费、短信费、月租费等等,这样一来,两者都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资金的不断流入,手机图书馆必定会获得更专业和更深层次领域的发展。

2.2 作为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在服务功能上将会得到新的延伸和发展

随着3G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数字化发展,手机图书馆作为数字图书馆,其服务功能将会随之而得到更大的延伸和发展。3G技术和手机的融合可以使读者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实现在线阅读、咨询以及下载数字文献资源、音频视频等,这种新型的数字图书馆模式必然会促使手机图书馆又快又好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趋势,手机普遍化、广泛化,手机网络服务布满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被大众接受,手机无线阅读也将会随着手机图书馆的发展成为许多人消遣的一种方式,逐渐被大多数读者所接受。这样一来,通过手机图书馆,读者就可以直接通过手机下载所需资源,通过手机终端实现阅读。另一方面,手机图书馆也可以实现根据读者的爱好兴趣,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

2.3 社会的发展趋势将促进手机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的发展,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所接受

3G技术和手机的结合的手机图书馆,不仅可以方便读者给读者在线阅读欣赏以及下载资源等,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而且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这样一来,读者和图书馆就实现了双赢。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也将呈现出数字化发展的趋势,那么,作为数字化的图书馆,手机图书馆将会在未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将会有更大空间的发展。手机图书馆的应用,不仅可以方便读者给读者在线阅读欣赏以及下载资源等,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而且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因此,要加大对手机图书馆的建设,不断提升手机图书馆服务功能,这样手机图书馆才有拥有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娄亚奇.浅析手机图书馆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学理论,2011,14.

[2] 封晓玲.略论我国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J].攀登,2006,03.

篇5:科学哲学的兴起、发展与价值探讨

一、科学哲学的兴起

探寻科学哲学的起源问题,首先要了解科学和哲学的关系。科学来源于哲学,所谓科学,从起源上意指从哲学当中分化出来的各门具体学科的总和。古代思辨哲学是一种追求普遍性思维的哲学思维方式,它把寻找“变种不变”作为世界的本原与万物的“基始”,即万物统一的基础。这也是最早的具有普遍性的哲学形态,古代自然科学处于萌芽阶段时,一切有关自然的知识基本上都包含在一种从整体上对自然界进行思辨研究的普遍性命题的学说之中,这就是自然哲学。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应运而生,它是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及其过程与细节作分门别类的实证性的认识,即对客观事物进行可操作性、可检验性的研究,这是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标志。自古希腊以来到现在的科学史,就是哲学中的某一部分不断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历史。比如,公元前3世纪,欧几里德的工作使得几何学成为一门“空间之科学”(ScienceofSpace)从柏拉图(Plato)学园的哲学中分离出来;物理学从形而上学中分离出来是以伽里略、牛顿等著名物理学家的物理学革命为标志的;1859年的《物种起源》(OntheOriginofSpecies)使生物学与哲学和神学相分离。

科学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问题发展的历史”。赖欣巴哈在《科学哲学的兴起》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哲学思辨是一种过渡阶段的产物,发生在哲学问题被提出,但还不具备逻辑手段来解答它们的时候。”一种对哲学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不仅现在有,而且一直就有。从这个基础上出现了一种科学哲学,这种哲学在我们时代的科学里已找到了工具去解决那些早先只是猜测对象的问题。简言之,哲学已从思辨进展而为科学了。科学哲学的核心是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沉思。“科学哲学就是对科学的沉思(或反思),即以科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哲学。”科学哲学不断地向科学发问:科学的基础是什么?是否合理?科学基础的限制是什么?与此同时,科学哲学又不断地想回答科学所不能回答的问题,这包括:一阶问题——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时遗留给哲学的问题,二阶问题——为什么此问题不能回答的问题。也就是说,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每一门学科,都给哲学留下了一些独特的问题,一些在新学科的层面不能解决的东西,却使得哲学必须永久面对或者至少要暂时面对的问题。例如,物理学知道如何计算时间,却无法给出“时间是什么”的答案;生物学可以给出关于生命现象的知识,然而,这些知识意味着什么,关于人的本性、生命的意义等的探讨就是生物学哲学的问题。

二、科学哲学的发展

从哲学到科学再发展到科学哲学,实则是经历了一个认识的螺旋形上升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也就是自然的社会化过程。与此同时,从哲学思维到科学思维是人类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哲学属于理性思维,在思辨和理念的层次上来把握世界。它以本体为对象,追求无限的和绝对的思维,它在本质上是辩证的矛盾的。它用理念来统一思维,是超经验的。科学属于知性思维,科学活动的过程是处理经验材料,它是实证的、有限的,服从严格的逻辑规则,科学必须是前后一致,无矛盾的。而科学哲学则是科学化的哲学或哲学的科学化。

纵观中国哲学史,中国古典传统哲学(或“道统”)是伦理的、思辨的、先验的哲学,它明显不同于与以科学活动的过程为前提的,面向处理经验材料的,实证性的,服从严格的逻辑规则的,注重实践,探究客观事物的可操作性、可重显性和可实证性等特征的科学哲学。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文化观念背景下,伴随着欧洲解析性科学的传播,作为其精神和观念层面的科学哲学也随之进入了中国的哲学殿堂。

广义的科学哲学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发展是与19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同步发生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使较为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文化理念得到广泛的传播。20世纪初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是翻译和传播重要的科学哲学论述,许多关于科学方法论的著作被引入国内。50年代后,“自然辩证法”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哲学在我国兴起。随着“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举行,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开始不断深入思考“科学”和“真理”的关系,同时也开始更加关注科学哲学的基本论题。

改革开放至今,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此时,科学技术哲学被人们更多地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加以研究,例如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科学思想史、科技政策、科技规划等。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多元化发展,在自然科学领域当中涌现出许多新兴学科。与此同时,科学哲学的研究也与时俱进地走在科学的最前沿,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例如生态哲学、环境哲学、生命伦理、大数据探究等新兴学科。总而言之,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日见端倪的全新时代,科学哲学的发展永远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巨大的潜力和无限的创造力。

三、科学哲学的价值

1.科学哲学推进了社会的现代化。科学哲学间接促进了社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的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潜在的生产力,它包括科学哲学所提供的各种现代科学观念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技能。因此,科学哲学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一种价值观的引导。正如刘大椿先生所言,“现代科学技术所创造的生产力,使社会物质生产各个领域的面貌为之一新,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影响,并正在改变着劳动活动的条件、性质和内容,改变着整个生产力布局的变化,尤其导致生产工具的变革,使人类物质文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过去的社会生产是一种低级的,传统的,落后的方式,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使社会生产向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方式转变。这体现在农业方面由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耕作的落后小农经济向依靠大型设备,机械化、一体化的方向转变;工业发展由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高耗能高成本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逐步向依靠新技术、新工艺,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改造,低消耗高效率的集约型的生产方式转变;与此同时,第三产业也迅猛快速地发展起来。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还体现劳动对象的变革层面,在传统的生产中主要利用化石燃料,而先进的现代工业开始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拓展了劳动对象的范围,人们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能力逐渐提高,因此社会生产力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除此之外,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促使生产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化程度愈来愈高,组织形式更加严密,管理机制更加健全,从而提高人类的物质文明水平。

2.科学哲学促进了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科技改变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内容和方式,科技哲学也成为推动人类拥有科学、美好、健康的生活观念的重要来源。这主要体现在人们的生活由依附性生活方式向自主性生活方式转变,由封闭性生活方式向开放型生活方式转变,由僵固不变的单一的生活方式向不断变动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转变,由愚昧盲目的生活方式向科学理性的生活方式的转变。科学哲学的推动使现代人的生活充分彰显着人的自主和个性,洋溢着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人们的生活更趋向于“自我取向、自由选择、自我设计、自我调节的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方式”。科学哲学作为科学的理论价值观,在不断检视着科学、反思着科学的界线和人类的行为的底线,其有所为,也有所不能为,从而改变了人们错误的行为方式,为人们树立了一种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正确的科学自然观和科学世界观。让现代人学会了如何善待自然环境,摒弃了人定胜天、无所不能的盲目和迷信,从根本上转变生活方式,从而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3.科学哲学促进了思维方式的现代化。科学是客体主体化过程的知识。它是回答了物质客体的结构、功能、机制等方面的可操作、可观察、可验证的知识体系。技术是主体客体化过程,解决如何将主观愿望具体变为客观现实的途径与操作问题。因此,科学哲学不仅告诉人们客观世界“是什么”,更在实际操作的层面告知人们“怎么做”,如何通过科学技术的手段来将人们的主观愿望客体化。

“理性”是科学哲学主要精神,过去人们在感性思维的主导之下,在生活中会陷入盲目无序、过度崇拜的困境。具有理性精神的科学哲学会使人们摆脱主观唯心和虚无主义,去追求客观的、理性的、符合逻辑的更为严密和精确的真理。同时,科学哲学本身所具有的公平精神,使任何人在科学面前是平等的,这种科技中的公平精神造就了人们求同存异,崇尚真理的理性意识,也培养出人的科学精神、科学品德、科学情操。与此同时,人类思维方式更加理性和科学的转变也促进人类道德的进步。新的思维方式对旧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冲击,促使人们剔除陈旧、落后、迂腐的道德观念,用科学、进步、高尚的道德理念来武装头脑,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完善自我品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德]H.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M].北京:商务印书馆,.

[2]黄顺基,刘大椿.科学的哲学反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3]刘大椿.科学哲学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6:网络图书馆学的兴起与发展

战略一词在我国古代是指指导战争的谋略,即克敌制胜的良策。比如,春秋时代,孙武的《孙子兵法》就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思想。在西方,战略(strate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或演变出的stragia,前者意为将军,后者意为战役、谋略,均指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二战后,战略概念开始应用于工商管理领域。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西方的学者们主要强调战略计划的必要性,在70年代后,人们又在企业战略研究中引入了战略管理一词,战略管理的思想和方法随后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战略管理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战略管理引起了公共部门的重视。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起,特别是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过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出现了经济停滞、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滞胀导致了政府的严重财政危机、人们对政府的信心受挫。然而,对于政府所面临的一系列社会、政治问题,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根本无能为力。因此,为了提高政府行为能力,增强公众对公共权力效能和未来的希望,政府部门迫切需要采用新的管理技术或管理系统,以提高政府管理绩效,摆脱困境。新公共管理运动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兴起的。

新公共管理运动以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各国的政府改革为先导,迅速席卷了世界各国。尽管各国政府改革的起因、议程、战略、改革范围和改革力度等不尽相同,但都具有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取向,这就是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例如,波立特(C・Plitt)在《管理主义和公共服务:盎格鲁和美国的经验》一书中认为,新公共管理主义主要由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古典泰勒主义的管理原则所构成,即它强调商业管理理论的理论、方法、技术及模式在公共部门管理中的运用。在这一时期,私营部门的大量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被应用到公共部门中,比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战略管理等。由于公共管理研究没有一个统一的研究角度,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通常从自己的学科角度来研究公共管理。布鲁得利、沃图勒和雷利指出,公共管理研究者主要来自三个领域:公共行政学、商业或管理学和公共政策学。其中,一些来自工商管理领域的学者从战略管理理论出发,试图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应用于公共部门;同时,一些公共行政学者、公共政策者也认识到战略管理理论对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意义,他们开始大胆地借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正是来自于工商管理领域、公共行政学和公共政策学的学者们的推动,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公共管理研究的浪潮中诞生了。比如,哈伯德(MHubbard)将管理主义模式(即新公共管理)的内容归纳为十大趋势中就提到战略管理,主管的战略角度和战略管理实践的强化;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分离,即核心部门集中于战略管理和计划,设立独立执行机构来执行政策。

篇7:网络图书馆学的兴起与发展

论美国基督教女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文章探讨了美国基督教女权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它的社会根源及宗教成因,最后,总结了该运动的影响及成效,以及它的未来发展趋势.作者认为,妇女在教会中的不平等地位是她们在世俗社会卑微处境的折光反映,这是近世各国女权运动勃兴的根本原因.由于它涉及到传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伦理结构等问题,所以,女权运动必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

作 者:雷雨田 LEI Yu-tian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405刊 名: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3)分类号:B979.712关键词:基督教女权运动 圣经 男女平权 圣职任命 妇女神学 妇女参政权

篇8:网络信息发展与高校图书馆员素质

一、适应科技发展需要, 提高图书馆员素质的必要性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 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利用、传播、存储信息的方式, 高校图书馆也正朝着由传统的各自为政型的“小图书馆”向“网络化大图书馆”的方向迈进。这对高校图书馆的自身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图书馆员的服务已经不是简单的借书还书, 服务工作已经由单一、被动向多方位、主动方向转变。图书馆员不仅仅是图书管理员, 而且是知识经济的参与者, 必须要求图书馆员多方位地掌握知识, 并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为师生提供更多的专业指导和咨询。

二、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早在上个世纪, 美国图书馆协会在其年终报告中就提出, “具有信息素养的人, 必须具备能够知道何时需要信息, 并且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高校图书馆员应该经过专门训练, 成为善于应用信息资源、熟练应用多种信息工具技术和技能, 能对师生进行指导和服务的综合素质人才。

1、要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 崇高的敬业精神及奉献和服务意识。新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 高素质人才是应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内涵和道德修养的人。对高校图书馆员来说, 就必须具有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 热爱并关心读者, 想读者之所想, 急读者之所急, 成为主动服务于读者的良师益友, 要能满足师生对各种图书资料的要求, 保证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完成。同时, 图书馆员必须要讲究礼仪, 善待读者, 树立与人为善、以诚相待的高尚情怀, 要大力提倡“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精神, 甘为教学科研“铺路石”, 创建一流的服务环境, 建立和睦友好的人际环境, 取得师生的尊敬和信赖, 提高借阅效率。

2、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能。高校图书馆员虽说为教学科研、为师生服务, 但学科繁杂, 师生众多, 层次不同, 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要掌握不同领域的相关知识, 做到一专多能, 博学多才。要系统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目录专业等多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这些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如何以及信息捕捉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和效果。必须要掌握图书馆情报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主要包括对知识和信息资源的记录、收集、组织、传播和提供共享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 相应的知识结构也在不断地充实完善, 各科知识也在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只有不断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 不断加大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间的融合, 才能激发出创造性思维和进取意识。

3、要有较高信息服务道德和意识。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员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信息素质, 才能提供好的信息服务。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网络信息时代为人们获取信息打开了方便之门,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悖的现象, 如传播非法、淫秽、虚假等信息向网络安全提出了挑战。高校图书馆在浩瀚的信息资源与读者间承担着牵线搭桥的作用, 信息道德规范尤为重要, 遵守信息道德规范, 自觉抵制信息污染, 并引导读者自觉增强信息道德意识, 健康地查寻和利用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员对信息要具有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 尤其是要加强对新信息和重要信息的感悟, 善于从细微信息中发现隐含意义和价值, 加强对各信息的分析和判断, 引导师生合理、正确地运用信息资源,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要有全面的信息知识和较强的信息能力。信息知识主要包括传统文化知识、信息基本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外语知识等, 这些信息知识是高校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网络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过分强调感官刺激, 缺乏传统文化的底蕴, 好的作品或被简单地解读, 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心理, 甚至会出现不规范语言。高校图书馆员在提高自身信息知识的同时, 要多接触读者, 了解读者的爱好、兴趣以及求知需求, 通过与读者共同研究优秀作品, 从中吸取精华, 增长知识和提升素质。信息能力主要是利用信息设备获取、贮存、分析、处理、吸收、创造、利用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这也是高校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基本功。图书馆员要有创造能力, 对寻求的信息进行重组整合, 对获取的第一手信息进行审视判断, 创造性地进行加工处理, 再次产生新信息, 达到高效利用信息的目的。

5、要具有全面履行信息教育职责的能力。信息教育职责是高校图书馆员对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和为读者提供服务时应尽的职责, 也是高校图书馆有别于其他图书馆应具备的特殊信息素质职责。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图书馆规程》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高校图书馆员要具有全面履行信息教育职责的能力, 在信息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中, 要充分履行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亲自或者协助信息素质专业课程的设计及教学, 强化学生信息意识, 培养学生检索技能, 满足学生的信息活动和信息素质的提高。

三、全面提高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1、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提升敬业奉献意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 端正图书馆员的思想认识, 认清网络时代、知识社会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高校图书馆的历史责任, 对业务精益求精、对工作一丝不苟, 对读者全心全意。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离不开一批思想素质高、业务素质精、心理素质好的图书馆员, 具备了这样的人才队伍, 才能使馆员和师生间相互信赖, 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才能体现出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价值。

2、加强领导, 提升馆员整体素质。高校图书馆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图书馆健康发展的基础。图书馆的领导在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要为馆员制定学习目标和业务进修范围, 让图书馆员认清图书馆工作的发展趋势, 还要加强图书馆人事制度的改革, 引进专业人才, 适时开展双向选择, 全员聘任、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和优胜劣汰等一系列改革。同时, 还要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和育人环境, 切实解决图书馆员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关心图书馆员的成长进步, 使每位馆员都发挥出潜在的能动性,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不断创新, 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面对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 图书馆员应从传统的思维观念中解放出来, 不断更新自我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 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改变过去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探索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新理论、新机制和新方法, 成为具有新观念、能开创新局、善于献身精神的新一代复合型、创造性人才, 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篇9:网络图书馆学的兴起与发展

关键词:美国;读者决策采购;读者驱动采购;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3.1;259.71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8/tsygb.1003-6938.2015035

Analysis of“Reader Purchasing Decision”in America

Abstract PDA expierenced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wide rangepracticeand rapid development.The PDA made closer cooperation between libraries and publishers. American libraries' expierences may be useful for the same work in China.

Key words American; readers drive purchase decisions; procurement; library

一直以来,图书馆的馆藏补充只有理念、方法、技术都是与时俱进的。只有“图书馆员决策”的采购机制未曾变化。然而,近年来在美国图书馆界逐渐兴起,以至西方图书馆界纷纷效仿的“读者决策采购”(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PDA,又称“用户驱动采购”)则颠覆了这项传统,实现了从以图书馆员为中心的“图书馆采购”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读者采购”的重大跨越。自从胡小菁的《PDA──读者决策采购》发表之后,国内图书馆界对PDA给予了愈来愈多的关注,研究活动涉及PDA的产生背景、原因、案例、模式、特点、优势、问题、争议、策略等方面,但也仅此而已。在我国,尚没有任何图书馆敢于品尝PDA的滋味。相比之下,作为PAD的开创者,美国图书馆界对PDA不仅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构建了配套的操作程序、技术平台、制度规范,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值得我国图书馆界学习、思考和借鉴。

1 美国图书馆PDA的兴起与嬗变

1.1 初步探索期(20世纪90年代)

“图书馆决策采购”模式存在的“需求”、“采购”、“阅读”相互分离的弊端早就被图书馆界认识,为此曾做了诸种努力。比如在美国图书馆界曾试行的“及时制”(just in time)采购模式,就试图通过分析馆际互借数据来明确采购图书的学科范围、类型和特定资源。但是,“及时制”无法解决预付款、图书绝版、断版等问题[1]。真正意义上的PDA始于巴克尼尔大学图书馆于1990年启动的基于馆际互借申请的直接购买试验,并被其他图书馆借鉴。美国图书馆界之所以青睐PDA,是因为它们都面对着图书利用率不高、资产闲置、投资回报率低、图书馆经费紧缩等现实问题,而PDA对解决这些问题有独到之处。校方对图书馆提出的改革压力也推动了对PDA的研究与实践。比如,康奈尔大学要求图书馆“改善资源建设投资”、“评估图书馆服务项目”[2]。实践证明,PDA提高了图书采购的针对性、保证了资金投入效益、弥补了馆际互借缺陷、促进了馆藏建设理念和模式的重大转变,而不只是流通服务和纲目购书的创新。

1.2 广泛实践期(本世纪前10年)

进入新世纪,图书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2002年,Anderson对普渡大学图书馆的PDA进行了总结,认为与传统采购方式相比,PDA具有明显优势[3]。这篇文章增强了其它图书馆实践PDA的信心。尤其需要提到的是,现代信息技术为PDA插上了翅膀,Web2.0奠定了PDA的技术基础。一方面,图书馆深入挖掘读者需求信息,准确把握个性化阅读倾向有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兼容化,使图书馆和出版商、书商原本独立的系统实现无缝链接,PDA运作效率明显提高。这一时期,PDA的局限性与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包括:馆藏失去系统性和特色、结构失衡;参数难以精确化;读者权力的无限性造成经费超支;图书馆员的选书能力无从发挥;图书质量得不到控制;对重点读者服务的弱化;出版商积极性不高等。

1.3 快速发展期(2011年以来)

2010年,ARCL在《学术图书馆十大趋势》中把PDA排在首位,认为图书馆藏的增长已经由读者驱动。2012年,ACRL在同名报告中指出,应将PDA作为图书馆藏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原则[4]。据2010年Emilie Delquie对全美250家高校图书馆关于PDA的调查结果,“已经采用”、“一年内采用”、“三年内采用”PDA的图书馆数量分别是32、42、90,合计近2/3[5]。2010年以来,除大学图书馆外,一些中小型学术图书馆也加入到PDA的行例,比如威廉玛丽学院、威尔斯利女子学院等[6]。在美国,PDA已经成为图书馆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准工作流程的必要环节。PDA 思潮还波及国际。目前全世界有约600家图书馆采用了PDA[7]。

2 美国图书馆PDA的特色

2.1 通过试验积累经验

PDA是一项新事物,先行试验,然后推广是美国图书馆实施PDA的普遍做法。2008年10月,德克萨斯大学达斯分校的尤金·麦克德莫特图书馆在未事先告知读者的情况下启动了PDA试验项目,然后在2009年扩大了PDA的范围和规模[8]。通过试验,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杜克大学图书馆于2009年启动PDA项目不久,就由于读者积极参与,采购欲望强烈,使预算用尽,不得不终止了项目[9]。试验还表明,没有书商的支持,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的PDA。寻求与书商的合作,是美国图书馆PDA项目的基础。与杜克大学图书馆、爱荷华大学图书馆、丹佛大学图书馆合作的书商分别是ebrary、YBP、EBL等公司。通过合作,共同探讨了PDA程序、规则、技术,以及互惠互利等方面的问题,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夯实共信基础,扩大与深化了合作内涵,最终实现共赢。

nlc202309040951

2.2 采选模式异彩纷呈

PDA采购模式较为丰富。对纸质书的PDA,可以归纳为两种模式,即“馆际互借请求生成订单”(普渡大学图书馆等采用)、“读者通过检索OPAC生成订单”( 丹佛大学图书馆等采用)。相对而言,电子书的PDA可供选择的模式更多,取决于图书馆与书商的合作意向、系统触发机制和购买的资源类型。比如,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图书馆在与EBL的合作中,所有图书一次浏览5分钟或者若干页(10页以内)免费,超出时间或页数则提供三种选择:其一,短期租借24小时,按次付费。费用是电子书价格的10%~15%;其二,中介获取,浏览超过5分钟后,通过邮件发送请求,由图书馆批准后短期租借或者购买;其三,自动购买,根据读者提出短期租借的次数触发购买[10]。另有一些书商向图书馆提供纸质书与电子书结合的PDA采购模式,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图书馆采用的My Library系统。为了便于合作,许多书商正在征求、研究图书馆提出的建议,开发功能更全面的系统,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2.3 详细设置采购参数

读者是PDA的中心,但缺乏选书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也不知道图书馆的经费预算,更不可能把握图书馆藏书体系的合理结构。所以,如果无限度地开放读者的权限,将会造成采购失控。因此,图书馆事先需要详细设置PDA采购参数,即“预设文档”。比如,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的预设文档内容包括:图书价格不得高于200美元;须为近2年内出版的图书;优先考虑学术著作;不能通过馆际互借得到的图书;可以购买补充本校教科类图书体系的教材;除班级或学术研究的目的,不得购买计算机指南、流行文学和小说类图书;若有例外情况,可根据现实情况处理[11]。参数设定的实质是图书馆对馆藏结构的设计和宏观控制,规定了读者的权限范围,只有符合参数要求的图书,才有可能通过PDA实现采购。

2.4 严格保证图书质量

除了预设出版社、出版时间、图书价格、作者、学科类型、触发次数等参数,确保“不超范围”采书外,美国大学图书馆还着力培养和提高读者的选书能力。因为,读者选书能力的差异,对图书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比如,萨母休斯顿州立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认为,通过PDA购买的图书只有30%是有必要的。而普渡大学图书馆的研究认为,85%的通过PDA购买的图书质量都是可以的[12]。美国图书馆还对读者进行分类,设置不同的权限。比如,教师、博硕士拥有选书优先权,而低年级学生的权限级别相对较低[13]。加强图书馆员对PDA的干预能有效保证图书质量。一方面,图书馆员对书商提供的目录事先甄别和筛选。另一方面,安排专人对读者的请求进行审核,判断是否符合本馆资源建设政策。以信誉、业绩、实力、模式、服务等为标准优选、精选书商,也是保障图书质量的重要方法。

3 美国图书馆PDA的发展趋势

3.1 与出版商的合作变得紧密

出版社处于图书产业链的上游,其与图书馆的合作态度决定着PDA能否顺利进行。但是PDA的副作用却让出版商对PDA望而却步。OCA的PDA项目组指出,出版社的消极是PDA的主要绊脚石[14]。其一,PDA将使出版商的打包销售、捆绑销售模式不再可行,图书销量减少;其二,出版商的资金回笼线拉长,库存积压风险增大;与图书馆的谈判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经费、人力成本。然而,PDA对出版商并非无利可图,关键是要找到共赢的商业模式。爱荷华大学图书馆PDA项目证实,出版社向图书馆提供的书目越多,图书销量就会越大。这些出版社包括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等,美国许多大学图书馆都有与出版商扩大合作的计划和愿望,而Taylor、Emerald、Wiley等出版商也为PDA提供方便条件。

3.2 经费的倾斜力度将会加大

“耗尽图书馆的经费”曾是2008年在美国查尔斯顿召开的PDA专题会议上最有争议的话题。在PDA试验早期,许多图书馆都出现了超支和预算花尽,后续采购乏力的问题。但是,随着一系列管理措施的跟进,这种状况有了明显改观,经费使用效益大幅度提升。于是,一些图书馆加大了对PDA的经费投入。比如,普渡大学图书馆PDA试验费为总经费的5.5%,后期涨到10%。有的图书馆PDA经费已达全部资源采购费的50%,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甚至达到80%[15]。电子书较纸质书PDA经费增加的比例更大。其一,与电子书的利用率高有关。据杨百翰大学图书馆的统计,PDA采购电子书比纸质书便宜26%,而使用次数却为纸质书的13.75倍甚至更多[16]。其二,与电子书经费绝对值增加有关。据统计,2000~2009年,美国(ARL)中的113所大学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经费增涨幅度达到528.66%[17]。

3.3 绩效评估的地位愈加突出

美国图书馆有绩效评估的传统,其系统成熟的评估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引入到PDA实践之中。通过对PDA的评估,发现问题,分析症结,提出措施,不断改进。比如,美国奥比斯图书馆联盟利用完善的评价机制对PDA项目效益进行整体评估,包括购买图书的质量;是否符合图书馆资源发展战略;采购图书的流通情况;读者使用报告;投资回报率等[18]。杨百翰大学图书馆通过记录成本、使用量、平均使用成本等指标,对各种模式绩效进行了定量评估,在认为PDA是性价比较高的采购模式之一的同时,提出对读者选书能力、资源体系平衡、资金保障等问题的担忧[19]。绩效评估还会收到其他意想不到的成果。普渡大学图书馆就从PDA评价中得出了交叉学科的发展趋势,为学校学科设置提供了参考。美国许多图书馆对PDA的评估已经实现了科学化、常态化、标准化、规范化、动态化,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

4.4 联盟采购将成为常态机制

在美国,基于PDA的图书馆联盟初现端倪,联盟模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总分馆联盟。比如,纽约州立大学有64个学校,其中10所分校图书馆自愿加入了总馆发起的PDA合作馆藏建设项目,如果联盟内有馆藏,就直接传递给需要的读者。如果没有馆藏,则触发购买,费用由联盟共同承担[20]。其二,区域图书馆联盟。比如,美国奥比斯图书馆联盟由跨行业、跨区域的37个图书馆组成,于2011年成立“读者PDA试点实施小组”,联盟成员对PDA效果普遍感到满意[18]。PDA联盟取得了不少经验。比如,对于联盟内的较大规模、实力雄厚的图书馆,以采用收藏为主的馆藏模式,而对于较小的、实力弱的图书馆,则存取的馆藏模式更可取。图书馆PDA联盟也遇到了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与书商、出版商的合作;读者培训;说服OCLC改进WorldCat目录;联盟内部的运行机制,等等。

nlc202309040951

3.5 读者个性化采购得到实现

PDA针对的是读者的个人需求,而非大众需求。从“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的角度理解,PDA服务的是“小众市场”,而非“大众市场”,但是“小却有力量”,无数小的市场将汇聚成巨大的市场和服务空间,不仅为出版商、书商,而且为图书馆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特别是基于数字出版的“按需印刷”技术的应用和商业模式的形成,将使PDA的个性化特征愈发明显。比如,美国密歇根大学图书馆、犹他大学马里奥特图书馆都安装了Espresso Book Maxhine(EBM)自动印书机,可以在7分钟内印一本300页的电子书,完成打印、装订、裁边,并呈现在读者面前[21]。从图书馆来讲,PDA与按需印刷、按需出版的结合,将使图书馆随时补充原本需要等待批量印刷才能得到的馆藏,特别是对短版书、绝版书、断版书的补充有重要价值。从出版社来讲,将会主动发现和挖掘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制定更加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读者来讲,其个性化需求将得到“即时满足”,甚至可以自己操控终端,过把“编辑瘾”,即便是同种内容的书,也可以只是“自己有而他人无”的全球唯一的一本完全个性化的图书。

4 结语

从本质上讲,PDA就是“还权于读者”,是保障读者权益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我国图书馆同样存在图书采购的针对性差、利用率不高,以及经费增加乏力等问题,把PDA引入我国图书馆领域,具有必要性。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图书馆与美国图书馆采购图书的招标政策、结算方式,以及必然涉及的版权法律等都存在着差异。我国图书馆的技术条件、出版社和书商的认知态度与现实能力、读者的采购素质等也都制约着PDA的应用。但是,美国图书馆的经验表明,许多问题通过不断的探索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我国图书馆对PDA不能排斥,不能望而却步,而应积极关注,精心规划,合理组织,选准突破口,开展实践。

参考文献:

[1]Perdue,J.etc.Borrow or buy?Cost-effective delivery of monographs[J].Journal of Interlibrary Loan,Document Delivery & Information Supply,1999(4):19-28.

[2]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Report of the collection development[EB/OL].[2014-12-09].http://staffweb.library.

cornell.edu/system/files/Collection UsageTF-Report Final

11-22-10.

[3]Kristine J.anderson Robert S.Freeman etalbuy don't borrow:Bibliographers analysis of academic library collection development through interlibrary loan requests[J].Collection Management,2002(3):1-10.

[4]ACRL.2012 top ten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A review of the trends and issues affecting academic libraries in higher education[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News,2012(6):311-320.

[5]Dlenares.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Librarian Survey.[EB/OL].[2014-12-13].http://www.libraries.wright.ed.

[6]刘华.以读者为主导的文献资源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12(5):89-93.

[7]蔡屏.PDA认识误区之解析与建议[J].图书情报工作,2013(16):65-70.

[8]Deboral L.Give the people what they want[EB/OL].[2014-12-09].http://www.pegplus.com/pdfs/pdasurvey.Pdf.

[9]Hadro J.patron-driven ebook model simmers as ebrary joins ranks[EB/OL].[2014-12-23].http://www.libraryjo

urnal.com/lj/communityacdemiclibraries/887246-419/patr

on-driven-ebook-model-simmers-ashtml.Csp.

[10]Macicak S,Schell LE.Patron-Driven,Librarin-Approved:Apayper-viewModel for E-books[J].Serials:“The Journal for the Serials Community,2009(3):31-38.

[11]Hodges D,Preston C,Hamilton M J.patron-initiated collection development:Progress of a parading[J].Collection Management,2010(3):208-221.

[12]Kristine J.Anderson,Robet S.freeman et.al.Liberal Arts Books on Demand:A Decade of Patron-Driven Collection Development,Part1[J].Collection Management,2010(3):125-141.

nlc202309040951

[13]Walters W H.patron-driven acquisition and the educational mission of the academic library[J].Library Resou

arces & Technical Services,2012(3):199-213.

[14]Doyle G,Tucker C.Patron-Driven Acquisition-Working Collaborativelyina Consortial Environment:An Interview with Greg Doyle[J]. Collaborative Librarianship,

2011(3):212-216.

[15]老玩童.读者服务新思考之一[EB/OL].[2014-12-09].http://oldlibrarian.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html.

[16]Rebecca Schroeder.When patrons call the shots:patron-driven acquisition at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J].Collection Building,2012(1):11-14.

[17]彭陶,孙慧明.近十年美国ARL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探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6):62-65.

[18]Wiley L,Clarage E.building on Success:Evolving Local and Consortium Purchase-on-Demand[J].Inter lnterlending & Document Supply,2012(2):105-110.

[19]Schroeder R.when patrons call the shots :Patrondriven acquisition at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J].Collection Building,2012(1):11-14.

[20]胡芳.国外图书馆基于PDA的合作馆藏建设典型案例及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13(1):98-101.

[21]曾小英.图书馆按需打印的实践与未来[J].图书馆建设,2012(1):29-32.

作者简介:王淼(1977-),女,南阳市图书馆馆员。

上一篇:大学音乐社团工作总结下一篇:高三写景作文:下得天堂在苏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