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后的思考

2024-04-18

期中考试后的思考(通用13篇)

篇1:期中考试后的思考

期中考试后的思考作文

期中考试后的思考 期中考试完后,老师把卷子批改完了,然后就把我们的.卷子发下来了。我看到我的卷子,有一点儿失望,为什么我的数学只考了98分,我看到我试卷的1、2版全部做对了,为什么只打了个98分呢?然后我又看3、4版,果然,列式计算的第一小题的得数算错了,扣了2分。这个题我是用笔算的,为什么还会算错呢?因为我太粗心,把简单的题目都算错了。我决定以后要改掉这个粗心的坏毛病。语文得了92.5分,第三大题的“肃静”的“肃”音节写错了,本来是平舌音,我写成了翘舌音;还有第九题和第十题都属于课外或课内阅读,因为我在课外书籍上花得时间少,所以在某些地方分析中出了错,因此在阅读上我还需要加强努力,多看课外书籍。通过这次期中考试后,我发现了我的不足之处,以后我一定要加强努力,改掉不足,争取下一次比这次期中考试考得更好些。期中考试后的思考作文350字

篇2:期中考试后的思考

期中考试后的思考作文

这个学期的期中考试结束了,我语文考了97分,数学考了100分,总分197分,但我对我的成绩并不满意,我还要加油。我的语文为什么只有97分呢?我仔细检查了试卷,加标点符号扣了1分,找比喻句扣了2分,这说明我有的`知识并不扎实。如果我稍微细心检查一下或许也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下半个学期,在数学方面我一定要改正计算粗心这个毛病。因为我每次没考满分都是计算扣了分。首先,我必须保证每天一定做十道口算题,而且每道都必须做对,然后我还要在课外时间多多练习,提高正确率。最后,做完试卷一定要检查,并且在三遍以上,争取在以后及期末考试中同样拿满分。在语文方面我更要继续努力,下半个学期,我准备着重抓阅读,因为阅读是我最弱的项目。同样,在课内,我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在课外,我要多看课外书籍。噢,对了,我还要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我相信,通过我下半个学期的努力,我一定能考语数双百分!我一定要成功!因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嘛!期中考试后的思考作文400字

篇3:物理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后的思考

一、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 出现问题不会找原因

主要体现在电路连接上,明明是虚接的原因却说成是器材的问题,不知道如何检查电路。应该逐点检查,一个接线柱一个接线柱地检查,还可以触动每根导线,看动哪根导线时电表有示数,说明此处接触不好,有断路情况。

2. 数据处理或汇报能力差

如在测温度的实验中,看不清数据就读数,把17℃读成12℃的大有人在;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中,读数应是9.80cm却读成了9.8cm,忘记估读;还有明明是杠杆平衡却说成是天平平衡,明明读得是物距却说成是像距,明明是重力却说成是质量等。

3. 思维定势

教师给完力臂或者力后,学生不知道按照杠杆平衡原理去找相应的力或者力臂,而是思维定势,按照教师训练时的数据进行实验,导致数据错误,完不成实验。

4. 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强

在测质量时,调完横梁平衡后在测质量的过程中还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在杠杆平衡条件探究的实验中,杠杆调平衡后进行实验,教师给完力后,学生在找力臂的过程中,找不准就调节平衡螺母;在操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不会划火柴,手拿火柴柄,把火柴头朝向胸口一侧划火柴,这样是有危险的,另外火柴是划着了,开始火焰很小,学生在操作时马上就移动火柴至酒精灯,没等到接触酒精灯火焰就熄灭了,导致多次点火不成功。电学实验读完数后不及时断开开关,造成丢分;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中,有的学生把温度计往水里一放就读数,忘记等待示数稳定了再读数,这种操作明显是不对的。还有的学生不按照客观实际读数,考前问了上组的学生结果是什么,轮到自己操作了就读多少,这样实验显然很荒唐。比如上组学生测热水温度是56℃,下组明明是48℃,可学生还是读56℃,殊不知教师已经在热水里放了点凉水,降低热水温度。

5. 实验步骤紊乱,缺乏条理性

很多学生在实验时,不按要求的顺序进行实验,刚一开始就动手操作,等到读数了才发现没有设计表格,这样会引起学生的紧张和忙乱。杠杆平衡题发现有些学生先去计算然后按计算结果再去杠杆上找,这样不符合实验要求,也失去了实验探究的意义,还有的学生不按给定条件去做,虽然也平衡了,但不是按教师所给的数据进行的实验;还有的学生在调试杠杆水平平衡时,总调节一端的螺母,导致这一端的螺母快掉下来了杠杆还不平衡,这样学生就慌了。学生不会观察,或者平时训练时教师没提示过,能灵活处理实验过程。

6. 不能全部完成实验

一部分学生在实验完成后不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单,或不会填写,或马虎忘记了,造成不应该丢分的却丢了分;还有的学生在实验结束后,仍有时间,但桌面洒上水了,没擦拭干净就离开了,这样丢分更可惜。

二、教师培训的技巧

(1) 尽量让学生不要求重做。有的学生在考试快要结束时,回想自己好像那个地方操作不正确,认为重做是重新计算时间,所以向教师申请重做,这样他前边的成绩就没有了,但是时间不够了,等考试结束时学生没完成实验,造成分值很低。其实有的学生在申请重做前基本是满分了,这样造成不应该有的损失。

(2) 教给学生找数据的方法。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当f=10cm时,探究物距u>2f的成像特点,让物距在30cm处效果明显,读数方便;探究物距f<u<2f的成像特点,让物距在15cm处效果明显,读数方便;探究物距u<f的成像特点,让物距在6cm处效果明显,读数方便;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教师给力自己找力臂时尽量用最简比,这样方便操作和计算,教师给完数据以及自己实验得出的数据应及时记录。

(3) 器材准备要充分。有的题目的器材应该多准备几个,做到灵活多变,避免形成思维定势。比如测量物体重力的实验,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都应多准备几个物体;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多给几个物块,这样学生就不知道教师会给哪个被测物体,使学生有种平和的心态去应对考试,不用猜想或记忆,以免影响实验考试。

(4) 进考场先看题牌,了解试题内容与要求,静静地思考本题的操作要领,操作顺序等。

三、实验考试的建议

在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时,尽量给3只电流表,这样学生操作方便,关键是实验误差较小,更符合科学规律;重做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弊大于利,建议不要增加这个环节;增大物理实验考试范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综合提高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篇4:期中考试后的思考

关键词:期中考试;教师层面;教学要求;技术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83-1

一、班主任与科任教师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写出本次考试的情况分析

各备课组先讨论,然后备课组长起草本学科情况分析的整体结构,要有诸如本学科全年级以及几个类别班级的均分、全年级整体的得分情况分析、全年级每题得分情况分析、下一阶段教学进度及相关要求。以最快速度完成后,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给本备课组的教师,各位教师在备课组长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再根据任教班级的具体情况来认真完成各自的情况分析,所有科任老师交电子稿给班主任。班主任的班级情况分析以年级本次考试数据分析报表为依据,结合班级本阶段的具体情况。每一份情况分析的最前面都要有本次考试进步较大的、退步较大的学生名单,以示鼓励与警醒,最后都要写一到两句激励性的警言、嘉语。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打印并张贴。

每个学科、班级情况分析的文本格式要一致,统一贴在教室里相对固定的地方,而且要求较长时间段的张贴在那里,直到下次重要的考试后才用新的情况分析一一对应加以覆盖。这样,就会形成比较独特的班级文化,这种班级文化能够使学生可以经常全方位地定位自己在群体中学习质态的位置,与自己目标的距离,自己在学业水平方面的长处与不足,以及了解下一阶段学习的内容、要求、相关策略等。

二、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每一次的大考后的教学过程中都要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去解决大考后学生学习的“动力空洞”问题

因为每一次大考后学生“激情”的消解需要一段时间(即由于对考试分数结果与考试前期望值之间吻合程度、落差的大小不同所引发的“情绪”),以及阶段性学习任务结束后会形成一定的“动力空洞”,注意力不会科学的“转移”。那么,我们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就要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注意对这些问题的产生,进行前瞻性的预见,并做好科学的引导、消解工作。

鉴于这种认识,各位班主任引导学生们进行高一以来的学习与本次期中考试的小结,请各位同学当天晚自习认真做好此事,第二天早自习交齐“高一状态以来的学习情况总结、本次期中考试情况分析,从现在直到期末的学习、做人做事的发展规划”。

各位班主任要在全班同学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平时工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班级工作情况分析,写出班级情况分析报告,具体分析到每一位学生,将学生进行分类分析,以相关数据并结合每一类具体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做人做事、思想状况来剖析生成性原因,提出相关建议与要求,并在近一周内分别找班上每一个学生“谈心”。

三、各备课组、各位班主任、各位科任教师要以期中考试分析、总结为契机,开展较大规模的“接短板”行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学过程中的“闪失”

对期中考试中短板的班级、学科,各班级中短板的学生,各学生中短板的科目,短板科目中的短板的知识点,进行认真排查,然后进行专题研究,研究出操作性较强的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来有效地“接短板”,以达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班主任要对大踏步倒退的学生进行重点谈话,最好约请家长共同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式方法(整改措施),并从这些同学失误或挫折的案例中提炼出某些可供全班同学加以“警醒”的“自己身边的鲜活的教训”,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以期达到“教训”规避,效益尽可能最大化的结果;对大踏步前进的学生进行重点的个案分析,并从这些同学成功案例中提炼出某些可供全班同学学习和仿效的“鲜活的经验”(即那些可供“常模参照”的“同学们自己身边的鲜活的经验”),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学习,以期达到“成功经验”推广效益尽可能最大化的结果。

各学科教师也要参照班主任这种工作思路,来进行所任教班级的学科情况分析总结,以期达到学生学科学习的“成功经验”推广效益、“教训”规避效益尽可能最大化的结果。

四、各备课组要在教研活动过程中,认真研讨教学进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练习与考试计划等

每周各备课组教研活动过程中编制好下一周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目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练习的范围、练习的要求,然后年级组汇总并印发给每一位学生,确保学生每个时段学习的针对性,进而提升我们教学与学习的绩效。另外,语文和英语备课组还要认真研制每天早读课学生读书的任务、目的、方法,以每两周为一个时间段,用一张16K纸将这两周每天语文、英语读书的要求印发给每一位学生,确保学生每天语文、英语读书的针对性,进而提升绩效。此外,每天作业的总量以及各学科作业量都需要有科学的控制。

五、各备课组要加强针对高考的教学策略研究

未来高考是对考生知识水平、运用能力以及应试心理素质的考查。它是选拔性考试,但走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考更多的还是考查你的基本功:即“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

篇5:期中考试后的思考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期中考试后的思考》

光阴无声,岁月流逝。我们又走过了成长路上的一个青春驿站。期中考试过后我们又有新的开始,当然,也要好好地总结、反思和自省。上半学期我们在老师的不倦教诲下紧张学习,不但学到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在这次的检测中有些同学可能考得比较好,然而要想成为一名成绩更优秀、举止更文明、纪律更严格的好学生,还需要继续努力;有些同学可能考的不是很好,这些同学也不要灰心,更要勤奋用心。考试是一次次的警醒,一次次的证明,一次次地让你意识到自己的所得与所失,为你铺好成长的阶梯。这次考试的结果,对一些同学来说是重新燃起了寂灭的心,而对于有些同学,可能会感到百转千折,心有怅惘。其实,无论这次考试的结果如何,我们该做的,不是沾沾自喜,不是自卑叹息,而是用更加坚实的脚步继续前进。默默做事,日渐精进。我们所做的也不仅是独善其身。每一次成功与失败,只要是曾经经历过的,那些时间带来的回忆和历练,都是财富。

生命像一个人穿越漫长黑暗隧道追逐光点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跋涉的旅途。没有人能拦住你努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与辉煌,而困难昭示着精神生命的意义。

期中考试,只是无数挑战中的一个,而学习生活有不断的开始,我们心中应始终贯彻着一往无前!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继续加油吧!

篇6:期中反思作文:期中考试后的反思

今天,我们拿到了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尽管成绩不算太差,但我还是不太满意,我将试卷的错误总结了一下,原因也找到了,下面请看我的分析。

首先是辩音题,挑ti(第一声)不是挑ti(第四声),这点我错在积累较少,基础也不扎实,平时读课文也没有注意到。

第二点是解释带点字,这个地方最不应该错,这都是老师平时反复讲、补充习题上面也有,可我每次都不能用心记,一共4个我就错两个,这只能充分说明我自己的浮躁。

基础部分最后一个失分点是修改病句,6分6处,我只找出来4处,俗话说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修改病句只练过一次,并没有认真练习,如果我平时能多加练习,就不会失去两分。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多做题,才能考试考好。比如按课文内容填空,我们平时经常读知识点,做填空题。果然,这类题的正确率比以往提高了许多。果然老话说得没错,业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接下来就是大分题阅读理解了。课内阅读错了一个空,题型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句子意思,这些就是多看书,勤写批注的问题。我的读书习惯并不是太好,我现在正在慢慢养成。课外阅读错在最后的一题,一题三分我扣了2分,听了老师的讲析,我明白了我的扣分处就是,没把文章读透,没把问题分析透彻,就下笔做了,这点我也是需要改进的。

最后是习作,扣了两分。我的.作文写得并不是太好,这次得分点应该是能稍微抓到点,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自己悟出的道理。

篇7:期中考试后的感想

一. 我认为上课听讲是最重要的,课上认真听讲的效果可能比下课

付出双倍的时间还要好,要听重点,尤其是老师反复强调的要点、难点。上课一定要记好笔记,这是回家复习的基础,一定不要把细节弄混。

二. 因为我的家离学校很远,所以我经常在公交车上复习一些要点。

回家后要认真复习,尤其是平时小测、考试时的错题。

三. 上面这些方法可能大家都知道,下面我要介绍一个很独特的习

惯: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把今天学过的所有的知识过一遍,早上醒后也要复习一遍。

下面是考试中我的一些方法。

一. 要把简单题做对,前面的一些填空选择并不是很难,所以我们

应抓住这些得分点,给后面难题留出一定的空间。

二. 考后的心态也很重要,一定不要和其它同学对答案,和同学对

答案是考试结束后的大忌,只会造成下一科考试更加的慌乱、怀疑、沮丧。因此,我们走出考场后应做到两点:一是越糊涂越好。不要去回想考试内容,不要回忆自己的答案,更不要翻书去验证。只要出了考场,就要坚决“忘掉一切”。二是尽量避免与同学同行。因为同学在一起,总免不了要议论考试内容,这势必引起自己对考试的回想和怀疑,从而引起情绪波动。

篇8:一次英语考试后的反思

1. 遵循课改理念, 钻研教材, 夯实英语基础

加强“双基”的教学, 重视考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试题中不难发现, 无论是给考生送分的容易题还是有区分度的难题, 都是以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依托展开的。而不少考生多因基础不扎实而导致在一些基础题中失分, 在综合试题中甚至拿不到分数。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将那些基本的、核心的英语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地训练到位。

英语试题改革虽然强调了由过去的比较注重知识考查向注意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能力高于基础, 但必须依托基础。考查能力, 并不意味着削弱对基础知识的要求, 而是要联系实际。试题主要考查新课标和教材所规定学生应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许多练习很多学生“一看就会, 一做就错。”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有时学生做题失误原因是对于常规用语掌握的熟练程度还不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基础不牢, 只有扎扎实实从基础做起, 才能最终达到“一看就会, 一做就对”。

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词汇、句型、语法等。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没有足够的词汇量, 是学不好英语的。词汇教学不仅要重视, 还要讲究方法, 注意“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 既教词汇, 更关注词汇使用的语境, 注意常用词汇的使用和辨析, 以及一词多义的掌握。句型是词汇存在的大环境, 句型决定词汇的形式及组合。

语法是语言的经脉, 是词汇的粘合剂。没有基本的语法体系框架, 便不可能顺利理解句子以及语篇。复习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帮助他们形成知识网络, 把基本概念理清, 掌握语法规则、习惯用语等基础知识, 逐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2. 确立语篇意识和综合意识, 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该英语试题突出了语篇功能和综合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试题是分值较高的试题, 因此, 英语阅读理解水平的高低至关重要。阅读理解试题通过不同体裁、不同题材, 从文章主旨大意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 理解故事情节, 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并能查找具体细节, 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理解作者意图和立场态度, 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这份试题的语篇题材新颖、体裁多样, 选材上坚持真、善、美的道德取向, 适当测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现人文情怀, 贴近生活。完型填空、阅读理解、阅读表达、短文填空和书面表达等内容的选择上都力求具有文化特征, 贴近现代生活和校园生活, 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意识。考点设置时关注实际生活, 将测试要点与生活用语紧密结合, 语言真实。文章内容情节虽然简单, 但有思考空间, 启迪学生感悟人生。既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又渗透了思想教育。

因此,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切实搞好语篇教学, 并有意识、有计划地增加英语阅读量, 题材、体裁要尽量多样化, 通过大量的阅读,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熟悉不同体裁、题材文章的做题思路, 提高阅读速度, 提高驾驭语篇的能力。

选材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注意时代性、生活性和社会性。语篇难度适当, 措辞浅显、生动、自然、地道, 语句灵活且富于变化。在平时要通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多种文体的能力, 如何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训练中要注意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同时关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直接思维意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启发他们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表达同样的思想, 提高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逐步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 提高英语语用能力。

3. 规范训练, 注意书写, 改进学习方法

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 有些学生 (包括一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 在答题中反映出的种种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除了为学生做具体的示范和指导, 如提示审题方法、研读试题意图以外, 还要认真抓好平时的规范训练, 注意书写规范以及不必要的笔误等, 养成好习惯, 尽可能减少由于审题不仔细、答题符号及字母大小写不规范等不必要的失误。

另外, 还要善于分析学生, 找出薄弱环节, 合理安排好教材知识梳理、专项训练和应试技巧指导。

总体来看, 这次英语试题难度不大, 但出得很“活”。英语的功能性、交际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试题体现了教学新导向、新思维, 语言的灵活性和严谨性使得这份卷子很有份量。

篇9:考试作弊入刑后的法律思考

关键词:考试;作弊;替考;犯罪;刑法

一、考试作弊入刑概述

(一)考试作弊入刑的法律规定

将考试作弊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源于《刑法修正案九》,其中用了四款对考试作弊行为进行了规范,第一款是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处罚,即“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二款是对帮助作弊人的定罪,即“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第三款是买卖试题的定罪,即“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第四款是替考的法律责任,即“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修正案九》首次将考试作弊行为纳入刑法调整,弥补了长期以来对考试作弊行为处罚无据的尴尬。

(二)考试作弊入刑的法理价值

考试作弊入刑在法学理论上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挥打击作用。考试作弊入刑能够起到最大限度打击考试作弊行为的目的,使考试作弊的行为无所遁形,解决了长期以来实践中无法对考试作弊行为进行法律处罚的问题。二是发挥预防作用。考试作弊行为是一种极度不诚信的行为,在对该类行为进行法律打击的同时,实际上整个社会也都不希望下次国家考试中再有作弊现象的发生,而考试作弊入刑后会使很多人产生再作弊很有可能会被关进监狱的认识,这种代价对于正常人而言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考试作弊入刑会对普通人形成一种威慑力,在这种威慑力的作用之下,会使大多数人放弃作弊的念头,从而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1]

(三)考试作弊入刑的法律目标

考试作弊入刑制度的建立,旨在通过刑法的规范作用来打击考试作弊的犯罪行为,净化考试环境,同时还能够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考试作弊入刑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宏观目的。通过将考试作弊的行为纳入到刑法管辖范围之内,从而起到净化考试市场,使参与考试的人员都能够在公平的选拔环境中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可以这样说,考试作弊入刑的宏观目标是净化考试市场。二是微观目标。通过将考试作弊的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能够有效地打击考试作弊人甚至是考试作弊团伙,更进一步讲,还可以通过法律摧毁考试作弊的黑色产业利益链条。

二、考试作弊入刑的基本条件

(一)考试类型条件

考试作弊要纳入刑法调整,最基本的条件之一便是考试类型条件,按照规定,应当限定在“国家考试”的范畴。纵然法律规定是明确的,但是对“国家考试”的范围划定尚未有一个法律界定,是将“国家考试”理解成为国家级别的考试,还是理解为政府部门代表国家所组织的考试,现在尚不清楚。从现实生活看,国家级别的考试种类有很多,例如: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甚至出国留学的GRE、托福、雅思等考试也具有国家级别考试的限制,而政府部门代表国家所组织的考试范围更加广泛,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所组织的考试,类似这种考试也有很多,例如:省、市、县政府通过考试招聘工作人员。限制究竟是将考试类型限定在前者还是扩展至后者,需要司法解释进一步给予明确。

(二)违法行为条件

考试作弊纳入刑法来调整,行为人的客观表现限定在四种类型:一是组织作弊的行为。即在国家考试中处于核心位置、组织他人共同作弊的一类行为。二是帮助作弊。是指作弊人提供帮助的行为,对于这类行为现象的条文中规定较为笼统,仅仅说了提供其他帮助的可以构成犯罪,但是对考试人帮助到怎样的程度才能够进入司法程序将其作为刑事案件来处理,在目前的法律规范中是难以找到答案的。三是试题交易和提供试题的行为。买卖试题行为作为可以纳入刑法调整的违法行为之一,现行的法律中并未对所买卖的试题的仿真度作出限定,是与考试真题完全一致,还是达到一定的類似比例就可以构成犯罪,这仍然须要司法解释给予进一步明确。四是替考行为。这是一种最为严重的考试作弊行为,当然考试作弊入刑也会将这类行为纳入其中。

(三)主体复数条件

考试作弊入刑对于犯罪主体而言,多数情况下存在着对合关系,例如:协助考试作弊者与考试人、买卖试题交易双方、替考者与被替考者之间等,从法律规定来看,目前对于考试者单独作弊的现象尚未纳入刑法调整范围,对考试人的处罚仅限于代考的行为。可见,立法者将考试作弊入刑的目的在于重点打击考试作弊的黑色产业链条,而对于考试人则不在打击重点范围之列,考试作弊的黑色产业链条本身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是一个集团犯罪的模式,所以考试作弊入刑的犯罪主体应当是复数形式。另外,对于替考这种形式,无论背后是否有黑色产业链条做支撑,法律均规定要将替考者与被替考者共同纳入刑法打击范畴。但是,考试作弊入刑后的犯罪主体也并不排斥个体犯罪的情形,例如第三项规定出卖、提供试题的,可以是个体犯罪,但是相比之下,这种个体犯罪极为少见,因为试题出卖者或者提供者多数情况下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因此,考试作弊入刑后主体条件为复数犯罪人,极个别情况下可以是个体犯罪。

(四)主观意志条件

考试作弊的行为从主观上看是一种故意行为,而且是直接故意行为,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仔细观察考试作弊入刑后的四种违法行为,其中帮助行为也可以入罪,而对于帮助行为的类型条文中仅列举了出售作弊器材一种,然后用了兜底式的规定来加以界定。这种规定的弹性空间是较大的。我们知道,帮助行为从刑法理论上讲可以分为直接帮助的共犯关系、还有间接帮助的片面共犯关系,从主观方面来看,前者的帮助关系仅限于直接故意,而片面帮助关系中帮助人的主观方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包含间接故意。[2]在考试作弊领域之内也有这样的例子,例如新闻报道中也曾经报道过这样的事情,某县高考作弊成风,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事,作弊黑色产业链条已经接近公开化,他们可以明码标价公开叫卖,而考试时有些监考老师在没有收受贿赂的情况下,也不敢得罪作弊产业集团,于是在监考过程中睁一眼闭一眼、为作弊行为“开绿灯”,放任作弊行为,使作弊行为能够完成,间接地“成全了”作弊和黑色产业,其心态显然是间接故意。从文意上理解,对于监考老师这种行为,也应当纳入刑法打击范畴。所以,考试作弊入刑其主观条件多数情况下是直接故意,但是也不排除间接故意的情况。

三、考试作弊入刑的罪数与停止形态

(一)对考试作弊入刑的犯罪形态认识

前文已经探讨考试作弊入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击考试作弊黑色产业链条,所以考试作弊入刑后的犯罪形态基本为复数型犯罪,所以从理论上讲考试作弊入刑后的形态是以共同犯罪为原则以个体犯罪为例外,这种法律规定与《刑法》分则中所规定的罪名都大不相同。在《刑法》分则中,所规定的罪名基本上都是个体犯罪,即便是行贿受贿这样的对合犯罪,也是按照行贿罪和受贿罪分别处理,并非直接按照个体犯罪处理。这就涉及司法解释如何确定考试作弊入刑后的罪名问题,是按照一个罪名定罪还是按照数个罪名定罪,这需要进一步加以明确。如果只按照一个罪名定罪的话,那么必然会将该罪名纳入共同犯罪的范畴,而这种规定模式也将会是《刑法》分则中比较有特色的罪名之一。不过从最高法院对罪名确立的司法解释来看,似乎将考试作弊的四项规定分别确立为四种或者五种不同的罪名,更加符合立法传统,实用性也会更强。

(二)考试作弊入刑后共犯关系人的犯罪停止形态

既然考试作弊入刑其立法目的是着重打击考试作弊的黑色产业链,而从其规定来看考试作弊入刑后的犯罪形态又是共同犯罪,那么下一个问题就必然会涉及共犯之间的停止形态问题了。一般而言,当共犯之间共同实施犯罪,其停止形态是非常容易界定的,然而在现实中还会存在其中一部分人停止犯罪而另一部分人未停止犯罪的情况,这类现象也非常常见。对于组织行为而言,必然会是一种集团性犯罪行为,如果其中一人参与考试作弊的黑色产业链条之中从事组织作弊的行为,在实施准备作弊工具、为作弊买通监考人员的过程中,退出这一组织,之后不再从事类似违法行为,对该人是否能够按照中止处理,我们可以从其他组织类犯罪中寻求借鉴。一般说来,组织类的犯罪属于行为犯,一经参与组织或者一经有组织行为即可完成犯罪,既遂形态马上完成,当然也就不存在犯罪中止的问题。即便中途退出,也只能够作为对其减轻处罚的依据。对于帮助作弊行为和出卖、提供试题行为而言,同样可以将其看成是行为犯,行为犯不存在未遂问题,行为一旦发出就是既遂。[3]但是行为犯依然会存在预备状态的中止,例如:甲乙二人将体套试题分为两半,各持一部分,如何共同出卖,在找买家的过程中乙主动退出,并表示不再参与,后甲在交易过程中被公安人员抓获。此时甲为未遂,乙可以认定为中止。而对于替考行为来说,替考者与被替考人之间存在对合关系,以进入考场为既遂的标准,一旦替考者进入考场,标志着替考行为已经正式施行,所以不存在停止形态问题。但在进入考场之前,尚处于预备阶段,如果替考者中途退出,而被替考者又找别人替考的,被替考者构成既遂,先前退出的替考者可以按照预备阶段的中止处理。

(三)考试作弊入刑后与职务犯罪的罪数关系

由于考试作弊黑色利益链条是一个利益集团,他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所以与考试作弊息息相关的犯罪行为通常情况下还包含受贿、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行为,对于考试作弊者通过向教育行政部门的人行贿实现权钱交易,最终使教育行政部门的人为考试作弊的行为“开绿灯”或者提供各种帮助的,当然教育行政部门的人员也构成考试作弊的犯罪,但同时他们又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所以还会涉嫌受贿罪和滥用职权罪。根据刑法基本理论,行为人一行为涉及三个不同的犯罪,属于想象竞合或者手段牵连的范畴,最终的罪数形态仍然是擇一重罪从重处罚。[4]从以往的实践来看,由于受贿罪与滥用职权罪这样的职务犯罪均具有数额起点的限制,对参与考试作弊的官员而言很多时候会因为数额不够而无法作为犯罪处理,但按照《刑法修正案九》规定,考试作弊入刑后,则可以按照帮助考试作弊来处理。

四、结语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考试来选拔人才的传统,考试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可以说是一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事情,但是考试制度诞生之日起,与之相伴而生的作弊行为便如影随形地发生着,而长期以来对考试作弊行为由于法律规定的缺失,不论多严重的作弊行为最终都难以得到法律的惩处。《刑法修正案九》将考试作弊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之后,使得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处罚不再于法无据。但是由于该项制度刚刚建立,学者对其认识尚不全面,因而一些基本问题须要予以明确,其中考试作弊入刑的基本条件、与共同犯罪之间的关系、与职务犯罪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是考试作弊入刑后应当重点研究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梳理清楚,就可以全面客观地认识考试作弊入刑的法律规定。

参考文献:

[1]李想,葛晓阳.组织帮助参与作弊均受刑法规制[N].法制日报,2015-9-18(5)

[2]郑泽善.片面共犯部分否定说证成[J].法制日报,2013(9):88

[3]魏东.行为犯原理的新诠释[J].人民检察,2015(5):6

[4]刘阳.司法渎职犯罪罪数判定[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04

作者简介:

篇10:期中考试后的思索

八四刘雨彤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期中考试后的思索》。

同学们,期中考试又在同学们紧张、忙碌的身影中悄然而去,却将各种不同的感受留在我们的心中:或是因小有崭获的成就感乃至骄傲,或是深陷于考试阴影中难以自拔的沮丧,更或是为新一次考试而磨刀霍霍、信誓旦旦,等等。总之,有人幸福着,有人痛苦着,有人努力着。

水手告诉我们不要被风平浪静所迷惑。风平浪静可能是暴风雨的前兆,风平浪静不代表没有潜流暗礁。老人言:小心驶得万年船。因此对于一次考试的成功,不要盲目乐观,你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在顺利登陆理想的彼岸之前,请不要轻言成功。

水手告诉我们不要为惊涛骇浪而折腰。惊涛骇浪并不可怕,熟悉它的脾气就能掌握战胜它的方法。正如乌云遮不住太阳,要坚信惊涛骇浪终会过去,毕竟风平浪静的时候居多。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从小到大我们要经历过无数次的考试。考前养精蓄锐,充分准备;考场上勇往直前,全力以赴;胜利的结局固然可喜,但失败结局的意义更重大。

水手还告诉我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经历过无数风雨的洗礼,反复地试航,不断发现漏洞与缺陷,你才能掌握识别潜流、暗礁的技巧,才能成长为真正的水手,扬帆远航。我们应该感谢考试,为我们架起人生成功的跳板;感谢考试,为我们铺就攀登高峰的阶梯。从考试中我们经历过失败、痛苦、成功,也得到了磨炼、反省、升华自我的机会。怀一颗智慧之心,怀一颗虔诚之心,怀一颗热忱之心,积极投入生活、学习、工作,而不是消极避世,也不是做闲云野鹤。期中考试过去了,但它并没有结束。我们还有许多的事要做,还有许多的东西等着我们总结、反思。希望每一位同学把本次考试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去努力,去奋斗。

最后,我代表六年级全体同学。祝愿我们的老师身体健康、工作愉快!祝东方学校全体同学学习进步!

篇11:期中考试后的感想

距离上次开学来已经这么长时间没有说话了,一直忙,每天忙,也不知忙什么,反正回到家就不想做事情,连最喜欢上网的习惯也慢慢地淡下去了。

现在期中考试刚过,想想好放松一下了,成绩基本出来了,班上学生考得还是不错的,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没有谁说把自己过早放弃掉,想想我的学生能这样想这样做,正事很开心,不管最后的结果怎么样,至少他们问心无愧于这初中三年。每每听别人的班的老师抱怨说某某学生不好怎么样的时候,怎么怎么地烦地时候,我觉得很奇怪,因为我的学生都是那么的善解人意,通情达理,我基本不要为他们的学习而烦心,他们心中好象都有一杆秤。平时也有调皮的,但是正所谓少年时期不调皮,那不是枉为少年了!每每到了大考时期,他们都能够定下心来复习,有时我觉得在班上看他们根本用不着,但是陪他们也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到办公室里感觉不到与他们在一起时看他们做题,看他们讨论,与他们相对一笑的那种温馨。总之进入初三的这两个多月中,我的感觉是,我的孩子们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可爱也越来越明理,懂事了。我相信接下来的路会更好走。

篇12:期中考试后的感受

经过这次期中考试,我没有像我们班有些同学得满分,但我知足了,因为这是靠我自我的努力得来的,不管最终的结果是怎样,我始终有这样一个想法,只要我努力了,我就是最棒的。

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总会对我们说:“成功靠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仅有百分之一是天赋。”我很认同这句话,因为我经历过,所以我认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备的仅有:踏实、认真,只要这样,应对任何一次考试,任何问题,我们才会解决,应对期末考试,我有信心,因为我始终在不断的努力奋进,所以我会成功。

篇13:考试后的公平性浅议

一、试卷批改公平性

现象1:考试完, 教师为赶时间, 仅仅对照标准答案, 匆忙改完试卷。

分析:匆忙批改试卷, 有可能把错的改成对的, 也有可能把对的改成错的。就算整班试卷批改错误率很小, 但对于批错的个别学生来说, 缺失公平的评价, 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

现象2:为节省时间, 流水作业, 一人批改一题或几人批改一部分。

分析:如果是中高考, 流水阅卷客观公正无可厚非。但平时的检测, 我觉得不应该流水阅卷。这是把学生用尽心血的作品肢解, 是一种毫无感情投入的流水线式的零件生产。

实施对策:精批细改。

具体做法:教师阅卷前必须先自己做一份完整的试卷, 了解评分标准, 掌握每一题的出题用意。改完后不仅打分数, 更要在试卷上加评语。分数是衡量学生学习状况的一个重要数据, 但却是冰冷的。考高分固然欣喜, 但也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得低分固然有问题, 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加一段客观、温馨、鼓励性的评语, 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会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之情, 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 这远比分数有意义。学生拿到试卷后, 不仅会关注分数, 关注题目的对错, 更会关注老师给自己考试成绩的评定。

二、成绩评价的公平性

现象1:试卷批完后, 教师到班上把学生成绩报一遍。然后表扬考高分的, 批评考低分的。

分析:这种做法往往让考得好的学生洋洋得意, 促使他们骄傲自满;让考得差的学生受到打击, 伤害自尊心, 影响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长期这样做, 会让学生对分数麻木, 这是对所有学生的不公平。

现象2:试卷批完后, 教师到班上说个大概情况, 不报成绩, 然后把试卷一发了事。

分析:这种做法淡化学生分数比较, 但也削弱了考试的实际价值。

实施对策:多角度客观评价。

具体做法: (1) 统计全班学生成绩的均分、优分率、差分率、合格率、各分数段人数; (2) 统计班级学生中考试成绩优异的和进步显著具体名单; (3) 找出某一题做得好或在某一方面做得好的学生, 特别兼顾考得不好的学生。把以上统计结果制成表格, 发给学生。这样既能让每个学生清楚自己考试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 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表扬考试成绩优异的和进步显著的, 也要表扬在某一方面做得好的学生, 这样, 对考得好的学生来说, 他并不是每一题都做得最好, 还有提升的空间。对考得不好的学生来说, 他也可能因为进步显著或某一方面做得好而受到表扬, 增强学习信心。这是一种公平的评价模式。

三、试卷分析的公平性

现象1:教师把批改过的试卷从头讲到尾讲一遍。

分析:一份试卷从头讲到尾, 学生谁都不爱听, 还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 是对所有学生的不公平。而且教师讲, 学生听, 教师高高在上, 这就是一种不平等、不公平。

现象2:教师对考试错误情况有重点地讲解。

分析:这种方式依然存在问题。只评析难题, 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公平;只评析基础题, 对成绩好的学生不公平。好学生吃不饱, 差学生又听不透。

实施对策:小组合作学习。

具体做法:在科学分组基础上, 进行有效的诱导。首先是揭示课题, 本节课是以小组活动方式分析试卷, 订正错误。然后提出要求, 请针对本组几位成员的错题展开讨论, 错在何处, 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正确的应该是什么, 有些题有没有其他方法,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最后记录讨论结果及体会。

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分析试卷, 让学生从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 对试题、对知识的了解更加丰富、全面, 促进思维向深度、广度发展。也为每个成员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 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对个别有差异的学生, 合作评卷帮助他们知识技能互补, 达到“人人教我, 我教人人”的目的, 是一种公平的学习模式。

四、试卷订正的公平性

现象:很多教师对订正试卷的要求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错题订正一遍或多遍。

分析:这样要求造成的结果是, 考得好的学生, 基本无订正任务;考得差的学生订正任务重, 往往有抄袭的现象, 收获反而少。如果要求学生把错题订正多遍, 那就是体罚了。实际上通过课堂上合作式分析试卷, 大多学生的问题都已经解决, 不必再对试卷上的错题逐题订正。

实施对策:分层次布置不同的订正任务。

具体做法:布置给考试成绩好的学生订正任务是: (1) 本阶段学习及考试反思; (2) 为一位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出3题针对性练习题, 必须要针对该生的错误情况出题。布置给考试成绩中等的学生订正任务是: (1) 本阶段学习及考试反思; (2) 选择自己试卷上的部分错题订正。布置给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订正任务是: (1) 本阶段学习及考试反思; (2) 完成考试成绩好的学生所出的针对性练习题。所有学生的订正任务都基本均衡。好生的订正有挑战性, 考试成绩中等生的订正有针对性, 较差的学生的订正有鼓励性。

公平是一种理想状态。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能用心去思考, 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体现公平, 我们需要做的是, 以事实为依据, 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 告诉他努力的方向, 增加注重动态发展的热情鼓励, 减少“盖棺定论”式的“终审判决”, 这样, 考试评价的“发展”功能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摘要:目前, 作为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考查方式, 教学中离不开考试。但每一次考试如何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真正体现对每一个学生的公平, 是值得研究的。如果在考试后能做到试卷批改的公平、成绩评价的公平、试卷分析的公平、试卷订正的公平, 考试就能真正起到它应有的评价激励作用。

关键词:考试后,公平性,试卷分析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08.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7.

上一篇:刘胤宏总裁演说心法下一篇:校园小明星评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