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对策

2024-05-06

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对策(通用6篇)

篇1: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对策

第一章 水环境状况 ................................................................................... 1 第一条 社会经济状况 .................................. 1 第二条 水环境质量状况 ................................ 1 第三条 水污染物排放现状 .............................. 2 第四条 水污染主要原因 ................................ 3 第五条 流域水环境压力 ................................ 4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原则 ........................................................................... 5 第六条 指导思想 ...................................... 5 第七条 规划原则 ...................................... 5 第八条 规划时段 ...................................... 6 第三章 规划目标 ....................................................................................... 6 第九条 总体目标 ...................................... 6 第十条 水质指标 ...................................... 6 第十一条 污染控制指标 ................................ 7 第四章 规划任务 ....................................................................................... 7 第十二条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 7 第十三条 强化工业污染防治,杜绝重大污染事故 .......... 9 第十四条 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控制城市污染 ........大学网. 10

― i ―

第十五条 强化分区保护战略,防治区域污染 ............. 11 第十六条 规划项目与投资估算 ......................... 12 第五章 保障措施 ..................................................................................... 13 第十七条 加强统一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 13 第十八条 提升环境监管能力,严格环保执法监督 ......... 14 第十九条 多方筹集资金,落实规划项目 ................. 15 第二十条 鼓励公众参与,保护环境权益 ................. 16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二条 加强科学研究,提供决策支持 ............... 17 实施规划评估,明确奖惩措施 ............... 17

― ii ―

第一章

水环境状况

第一条

社会经济状况

松花江流域涉及黑龙江、吉林两省大部分地区和内蒙古自治 区东部地区,共 25 个地(市、州、盟)105 个县(旗、区、市) , 流域总面积 55.68 万平方公里。 年全流域人口约 6200 万,城 镇化率已达到 50%。 流域内 GDP 约 0.7 万亿, 人均 GDP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条 水环境质量状况

总体上看,松花江流域水质污染已经比较严重,主要污染特 征呈有机型污染,受冰封影响明显,枯水期水质最差。2005 年全 流域干、支流主要水质评价断面中,年均值为 V 类或劣 V 类断面 占 34%,冰封期占 45%。水污染严重区域集中在城市河段,主要 污染指标为高锰

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石油类和生化需氧量。 2005 年,流域内斯力很(蒙-吉) 、大山(吉-黑) 、泔水缸(吉 -黑) 、同江(黑-俄)等国控断面,各水期水质不能稳定达标, 尤其是枯水期水质较差。 “十五”期间,松花江干流水质总体呈污 染加重的趋势,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是主要的污染指标,例行环 境监测中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未检出。 2005 年,流域内水质较差的支流主要有呼兰河、安邦河、讷 莫尔河、辉发河、饮马河、伊通河、阿什河、倭肯河、牡丹江敦 化段和柴河铁路桥段等,水质基本全年劣 V 类,对松花江干流水

― 1 ―

质影响较大。 流域内 48 个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服务人口约 1390 万,其中 32 个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供水量约占供水总量的 90%,16 个地下水饮 用水源地供水量约占 10%。 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中 17 个为湖库型水 源地,15 个为河流型水源地。近年来,黑龙江哈尔滨市四方台水 源地(松花江干流) 、吉林梅河口市海龙水库、内蒙古兴安盟绰尔 河等饮用水水源地不同程度地出现水质问题,威胁到饮用水安全。 囿于条件限制, “十五”期间,未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有毒污染指标 的监测。 第三条 水污染物排放现状

“十五”期间,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2005 年, 全流域废水排放量为 19.8 亿吨, COD 排放量 78.4 万吨, COD 排放强度居全国七大流域之首。 全流域 25 个市(地、州、盟)中,年废水排放量超过 1.0 亿 吨的哈尔滨市、吉林市、长春市、牡丹江市、齐齐哈尔市、大庆 市和佳木斯市等 7 个城市, COD 排放量约占流域排污总量的 68%, 是流域污染控制的重点区域。造纸、石油开采及矿业、化工、食 品、石油加工、医药、机械等行业的 COD 排放量超过全流域工业 COD 排放总量的 90%,是排污总量削减的重点行业。 初步调查,松花江沿岸排放汞、镉、六价铬等重金属和难降 解有机污染物的企业有 157 家,根据 2005 年环境统计数据初步分 析,排放汞、镉、铅、六价铬、砷、挥发酚、氰化物等有毒有害

― 2 ―

物质共 60 吨/年,排放石油类 351 吨/年,主要集中在石化、冶金、 皮革、电镀等行业。 第四条 水污染主要原因

一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环境保护带来不利的影响。东 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松花江流域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重化工为主 的工业结构,煤炭、石油等资源开发强度大,利用效率较低,污 染排放强度高。 二是工业污染源治理水平低。工业废水排放量约占流域内废 水总量的 40%,并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石油化工、制药、食品 酿造、冶金、造纸等行业是区域内的主导产业,也是污染

严重的 行业,这些行业里多是有几十年历史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设备陈 旧,工艺落后,原材料及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染治理设施欠帐多, 历史包袱沉重,不仅难以实现稳定的达标排放,而且污染应急设 施缺乏,容易发生水污染事故。2005 年 11 月发生的松花江重大环 境污染事件再次表明,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和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仍 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是城市污水处理率低。流域内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截至 年底,只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 14 座,处理能力 156.9 万吨/日,实际处理量 69.9 万吨/日,全流域城市污水处理率不到 15%,哈尔滨、长春、大庆、牡丹江等大部分人口 50 万以上的大 城市污水处理率不到 40%。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 流,成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 3 ―

四是农业面源污染影响较大。流域中下游是国家商品粮基地, 共有耕地面积 5839 万亩,化肥年施用量约 203.8 万吨,平均化肥 施用量为 34.9 公斤/亩,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5 公斤/亩)和世 界平均水平(6.3 公斤/亩) 。农田退水汇入河流,加剧了流域水污 染。 五是环境监测和环保执法监管能力不足。松花江流域环境监 测、预警、应急处置和环境执法能力薄弱,有些地区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 第五条 流域水环境压力

一是流域经济快速增长,水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根据流域 内三省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年松花江流域 GDP 将比 2005 年增加 80%以上,若不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控制新增 污染项目,全流域废水排放量将增加约 35%,COD 排放量将增加 约 25%,流域水污染防治形势非常严峻。 二是老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任务相当艰巨。近年来国家振兴东 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给松花江流域大中型国有企业发展带来了机 遇,但部分企业“十一五”期间仍然面临着突出的体制性、结构 性矛盾,短期内难以完全摆脱困境,依靠自身能力很难偿还历史 形成的水污染治理欠帐。 三是松花江干流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将对水污染治理带来不利 影响。哈尔滨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将于 年蓄水发电, “十 一五”期间松花江干流还有多个航电枢纽工程可能会陆续开工。

― 4 ―

这些工程将降低松花江流域的自净能力,增加水污染治理的难度。 总之,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正处在偿还历史旧账难、防治新污 染压力大的关键阶段,全面解决水环境问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十一五”期间是治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的关键时期,任务尤其 艰巨。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原则

第六条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 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认真吸取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教训,集中解决 松花江流域突出的水污染问题,优先保证饮用水安全和中俄界河 水质。 第七条 规划原则

治理污染,消除隐患。本规划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尽快解决松 花江流域突出的水污染问题,消除污染隐患,削减排污总量。为 此,重点安排一批工业污染源治理和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其他如 饮用水水源建设与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城市水环境治理、 城镇垃圾处理等相关项目,按有关规划安排实施,不再纳入本规 划。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治理大中城市饮 用水水源地污染。根据流域内人口聚集相对集中的特点,重点治 理哈尔滨、长春、吉林、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牡丹江七大

― 5 ―

城市的水污染。 综合治理,防治结合。既要结合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 策加快治理现有污染,努力多还历史欠帐;又要结合流域产业结 构调整严格控制新污染,坚决不欠新账;既要重视污染源治理, 又要正确处理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既要重视工程措施 削减排污总量,又要加强环境监管巩固治污成果。 地方为主,国家支持。地方政府对辖区内水环境质量负责, 是水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要落实规划到省、任务到省、目标到 省、资金到省、责任到省的“五到省”责任制。国家将松花江流 域纳入流域治理的重点,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支持。 第八条 规划时段

规划基准年为 2005 年,中期评估年为 年,规划目标年 为 年。 第三章 规划目标

第九条

总体目标

到 年的阶段目标是:大中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得到 治理和保护,完成重点城市污水处理和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任 务,重点污染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和监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 到有效控制,大中城市污染严重水域水质有所改善,流域水环境 监管及水污染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 第十条 水质指标

到 年:

― 6 ―

松花湖等 48 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 III 类; 松花江、 第二松花江、 嫩江、 牡丹江干流水质基本达到 III 类; 松花江入黑龙江水质达到 III 类; 哈尔滨、长春、吉林、齐齐哈尔等 4 市的城市水域基本消灭 劣 V 类水体,大庆、佳木斯、牡丹江等 3 市的城市水域基本消除 黑臭; 流域监测断面重金属等有毒污染物水质指标达到 II 类。 第十一条 污染控制指标

到 年,全流域 COD 排放量控制在 68.5 万吨,比 2005 年削减 12.6%; 重金属等有毒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新增城市 污水处理规模 308

万吨/日,大中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 70%。其 中: 黑龙江省 COD 排放量控制在 41.9 万吨,比 2005 年削减 11.8%;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规模 180.5 万吨/日。 吉林省 COD 排放量控制在 22.5 万吨, 2005 年削减 14.4%; 比 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规模 123.5 万吨/日。 内蒙古自治区 COD 排放量控制在 4.1 万吨,比 2005 年削减 10.9%;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规模 4 万吨/日。 第四章 规划任务

第十二条 水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让人民喝上干净的

1、严格划定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年,开展城镇集中式饮

― 7 ―

用水水源地普查,依法划定各水源地保护区范围。松花湖、尼尔 基水库、新立城水库、石头口门水库、海龙水库、镜泊湖等湖库 型饮用水水源地要分别确定一级、二级保护区边界,并设置明确 的界限标志;松花江干流上的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要设置饮用水 源河段界标;佳木斯等城市地下水水源地要明确划定保护区边界, 保护区内设置明显的`公告标志。同时,要逐步开展村镇集中式饮 用水水源保护地划定工作,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的监 管。供水量 1 万吨/日以上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要报省 级政府批准实施。 2、健全饮用水水源水环境监控制度,定期发布饮用水水源地 水质监测信息。在加强常规水环境监测的基础上,集中式饮用水 水源地每年必须开展一次水质全指标监测分析,并及时公布水源 地水质状况,确保社会及时得到饮用水水源质量信息,促进公众 参与并接受公众监督。 3、制定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实施方案。严格依法执行排污 口关停、垃圾清理、水产与畜禽养殖控制等各项环境管理措施, 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 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抓紧治理威胁哈尔滨市、 佳木斯市饮用水水源地的垃圾填埋场。尽快制定松花湖、尼尔基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治理方案,加强松花湖等水源地的船舶污 染控制。 4、建立城市饮用水水源污染应急预案。对威胁饮用水水源地

― 8 ―

安全的重点污染源要逐一建立应急预案,建立饮用水水源的污染 来源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理和水厂应急处理三位一体的饮用水 水源应急保障体系。哈尔滨、长春、吉林、齐齐哈尔、大庆、佳 木斯、牡丹江等 7 个城市要率先建立城市饮用水水源污染应急预 案。 第十三条 强化工业污染防治,杜绝重大污染事故

1、限期治理重点工业污染源。列入本规划的 126 家重点治理 工业企业, “十一五” 期间必须完成治理任务, 消除污染事故隐患, 完善事故应急设施,大型化工、制药等类企业必须根据实

际情况 在车间、分厂、总厂对废水实行逐级处理,实现稳定达标和排放 总量控制要求。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治理。严格 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强制淘汰污染严重企业和落后工艺、设备与 产品。对未纳入本规划的工业污染源,由各地制定治理计划,限 期完成。 2、严格环保准入。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执行环 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从严审批新建与扩建产生有毒有害 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切实加强“三同时”验收,做到增产不增污。 3、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循环经济 理念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和工 业用水循环利用,建立节水型工业。对化工、冶金、造纸、酿造、 石油等类企业以及有严重污染隐患的其它企业要依法实行强制清 洁生产审核。

― 9 ―

4、严格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2006 年开展工业 污染源普查,建立污染源台帐。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按流 域总量控制要求发放排污许可证,把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污 染源,实行持证排污。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 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建设项目。 5、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对列入本规划重点监控企 业名单的 219 家重点工业污染源,要增加污染物排放监测和现场 执法检查频次,重点监测和检查有毒污染物排放和应急处置设施 情况。要求企业对各类生产和消防安全事故建立环保处置预案、 建设环保应急处置设施。凡是适于安装自动监控装置的,一律安 装自动监控装置,实行实时监控、动态管理。严格按国家标准征 收排污费。 第十四条 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控制城市污染

1、到 年,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 70%,其中哈尔滨市、 长春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 8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上游的主要 县城和直接影响界河水质的黑河市、抚远县要建成污水处理设施。 2、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按照“集中处理为主,集中和分散相 结合”的原则优化布局,充分考虑东北地区气候特点,采用先进 适用的处理工艺与技术,合理确定处理规模。新建的污水处理厂 要达到一级排放标准,排入湖库等封闭水体的现有污水处理厂, 要增加除磷、脱氮工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与污水再生利用统 筹考虑,地级以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要达到 20%以上。

― 10 ―

3、加强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工程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的原 则是“管网优先” ,大力推进雨污合流管网系统改造,管网建设应 统筹考虑城市水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的能力 和效率,促进改善城市水

域的环境质量。高度重视污水处理厂的 污泥处理,现有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改造要统筹兼顾,配套建 设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在长春、哈尔滨两市建设污泥集中综合处 理处置工程。 4、加强污水处理费征收。到 2006 年底,所有城市、建设污 水处理厂的县(市)必须征收污水处理费,地级以上城市污水处 理费不低于 0.8 元/吨,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县(市)污水处理费不 低于 0.6 元/吨。污水处理费要保证专款专用,凡收费不到位的地 方,当地财政要对运营成本给予补助,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5、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与运营监管。污水处理设施设 计要合理选择工艺,严格控制规模与投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 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推行特许经营,加快建设进度。 “十 一五”期间投产运营的污水处理厂当年实际处理量不得低于设计 能力的 60%,投产三年以上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不得低于设 计能力的 75%。城市污水处理厂应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实现 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情况的实时、动态监督与管理,严禁污水处 理厂超标排放污水。 第十五条 强化分区保护战略,防治区域污染

1、落实国家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空

― 11 ―

间功能布局要求,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从区域 布局上统筹协调流域经济发展和水环境保护工作。 2、沿江发展条件较好的优化或重点开发区域要依据水环境容 量合理确定城镇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实行严格的建设项目环境 准入制度,加快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率先实现总量削减,改 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3、流域干支流源头、水源涵养区和集中式水水源地保护区等 禁止开发或限制开发区域要重点做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自然 资源保护等工作,实施水源涵养林保育和水土保持相结合的综合 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在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发展畜禽养 殖和水产养殖等活动。 4、农业开发区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治理面源污染。合理控 制化肥施用量,禁用高毒和高残留农药,逐步降低农田退水对水 体的污染。推广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 加强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 理技术,开展畜禽渔业养殖污染、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示范。结 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乡镇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推进农村社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水、改厨、改厕,建立生活 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禁止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城镇垃圾转 移到农村。 第十六条 规划项目与投资估算

按照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提高效

率的原则,确定规划项目

― 12 ―

共 222 个,投资约 133.66 亿元。其中:黑龙江省 116 个项目,投 资 77.48 亿元;吉林省 86 个项目,投资 50.39 亿元;内蒙古自治 区 20 个项目,投资 5.79 亿元。 1、工业治理项目 126 个,投资约 32.81 亿元。其中:黑龙江 省 65 个项目,投资 17.94 亿元;吉林省 47 个项目,投资 11.77 亿 元;内蒙古自治区 14 个项目,投资 3.10 亿元。项目完成后可增加 工业 COD 削减能力约 7 万吨/年。 2、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项目 73 个,处理规模 308 万吨/日,投资约 90.28 亿元。其中:黑龙江省 40 个项目,处 理规模 180.5 万吨/日,投资 54.53 亿元;吉林省 30 个项目,处理 规模 123.5 万吨/日,投资 34.0 亿元;内蒙古自治区 3 个项目,处 理规模 4.0 万吨/日,投资 1.75 亿元。项目建成并全部正常运行, 至少可新增 COD 削减能力 10 万吨/年。 3、 重点区域污染防治项目共 23 个, 投资约 10.57 亿元。 其中: 黑龙江省 11 个项目,投资 5.01 亿元;吉林省 9 个项目,投资 4.62 亿元;内蒙古自治区 3 个项目,投资 0.94 亿元。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十七条

加强统一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1、落实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规划实施的责任主 体是地方政府。有关省(自治区)政府要把规划目标与任务分解 落实到市、县级政府,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并纳入地方国民经济

― 13 ―

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组织实施。地方各级政府要实行党政一把手 亲自抓、负总责,必须按期高质量完成规划任务。规划任务和指 标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定期进行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建立问 责制,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事故、严重干扰正常环境执法 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追究责任。 2、加强部门协调。协调本规划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流域 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土保持、生态林建设以及农村环 境综合治理等相关规划的关系,确保规划落实。国务院各部门要 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和特长,加 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与支持。 3、依法建立排污单位环境责任追究制度。排污单位要认真落 实规划要求,明确本单位的水环境保护职责。政府明令关停单位 要按时关停,限期治理单位要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实施清洁生产 单位要按同行业高标准严格执行,存在污染隐患单位要及时采取 防范措施。对造成环境危害的单位要依法追究责任,依法进行环 境损害赔偿。 第十八条 提升环境监管能力,严格环保执法监督

1、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对流域内省、市骨干监测站重点配置 一些分析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监测仪器设备,县级站

重点补充必要 的仪器设备,使 80%的县级以上环境监测机构达到标准化建设水平。优化松花江流域水环境监测布点,构建由 28 个国控常规监测 断面 (点位) 10 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组成的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 与

― 14 ―

形成国控、省控、市控断面(点位)完整的流域监测网络,实现 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和跨省界、市界水环境质量的全面监控和同步 监测。 2、提升执法监察能力,强化水污染应急和污染源监控能力。 对流域内省级、市级、县级环境监察队伍补充交通、取证、通讯、 快速反应等必要的执法装备,使流域内省、市级监察机构达到标 准化建设水平, 80%的县级环境监察机构达到标准化建设水平。 流 域内重点工业污染源和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应统一安装在线监控装 置,并按要求与环保等部门联网,做到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吉 林、黑龙江建立省级水污染应急指挥中心并配备水环境突发事故 应急监测车及仪器设备,石化企业集中的大庆市、吉林市要进一 步提高应急能力,建设自动化、立体化的应急监测体系,初步建 成松花江流域国家、省、市三级应急指挥系统,提高应急指挥的 综合反应能力。 3、建立中俄联合监测制度和定期会晤机制。根据联合监测要 求,配备必要的装备,落实运行经费。 能力建设项目将纳入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规划并优先实 施,从中央预算内基建资金或国债资金中给予一定支持。 第十九条 多方筹集资金,落实规划项目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为主、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政府、企 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以中央预算内基本建 设资金(国债) 、地方政府资金、以及企业自筹资本金等为基础,

― 15 ―

积极争取和吸收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政府 优惠贷款、商业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真正落实规划项目建设资 金。 各级政府要尽快出台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并作为污水处理工 程项目实施的必要条件。要加强水污染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将 其纳入本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安排项目资金。研究提出污染处 理设施建设运行的优惠政策。国家对松花江流域工业污染治理、 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包括污泥综合处理处置工 程) 、重点区域污染防治项目给予适当支持。重点治理企业要积极 筹集治理资金。企业改制过程中要明确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鼓 励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或运营。 第二十条 鼓励公众参与,保护环境权益

建立环境信息共享与公开制度。环保、水利、城建等部门协 作,实现水源地、污染源、流域水文资料等有关水环境信息的共 享

,并由各级政府及时发布信息,让公众了解流域与区域环境质 量。 加强环境宣传与教育,提高群众保护松花江的意识和自觉性, 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推动规划任务的实施。各级政府通过设置热 线电话、公众信箱、开展社会调查或环境信访等途径获得各类公 众反馈信息,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公民、法人或 其他组织受到水污染威胁或损害时,可通过民事诉讼提出污染补 偿等要求,使合法的环境权益得到保障。

― 16 ―

第二十一条

加强科学研究,提供决策支持

加强松花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综合研究,为流 域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依靠科技防控突发性 水环境污染事件,实现污染防控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研究松花江流域农业面源的水污染影响及控制措施,选择代 表性区域进行试点示范。研究区域循环经济、主要污染行业清洁 生产的技术支撑体系。深入研究流域水环境容量,研究建立水污 染物总量分配技术与管理体系,为排污许可证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开展流域上下游之间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深入论证和评价松花 江干流航电枢纽工程对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带来的影响。 加强吉林石化公司引发的水污染事件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对环境事故造成的不利环境影响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利用 综合治理手段,消除水污染事件的影响。 第二十二条 实施规划评估,明确奖惩措施

建立规划的年度评估制度。自 2006 年起,每年对松花江流域 水污染治理项目进展、水质情况、排污总量情况等进行调度分析 和年度评估。对配套资金不到位或收费政策不到位的地方,暂停 规划内其它项目审批、暂停拨付中央补助资金。 2008 年开展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规划目标的 可达性、规划任务的合理性以及规划实施情况等。重点分析治理 项目进展与水质变化趋势,根据需要提出规划调整方案。 年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期终评估与考核。对未能完成规

― 17 ―

划任务、未达到规划目标的地区,追究行政首长责任。

― 18 ―

篇2: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对策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防治松花江流域水体污染,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保障用水安全,建立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汇入松花江水系的所有地表水的全部集水区域(以下简称流域)的水体污染防治。

第三条 流域水污染防治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明确责任、依法监管、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依法批准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增加水污染防治投入,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和有利于水污染防治的生产方式,鼓励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控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

第六条 省、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应当将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跨行政区界断面水质状况和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和任期考核,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

第七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组织实施本条例。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需要,经批准在省内有关社会经济区域设立环境保护派出机构,负责该区域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各级发展改革、财政、水行政、工业、建设、交通、卫生、农业、畜牧、林业、公安、国土资源等部门和海事管理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宣传和教育。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对污染流域水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的权利,并负有保护流域水环境的义务。市、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聘请人民群众担任环保监督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编辑本段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应当遵守国家和省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有审批权限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的,不得生产或者试生产;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十条 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的单位应当保证该设施正常运行。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闲置或者拆除水污染防治设施;水污染防治设施因故不能正常运行或者无法运行的,设施使用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停止或者减少排污,并立即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上一级人民政府分解下达的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制定本行政区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对排放重点水污染物超过总量控制指标、未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地区或者单位,暂停审批新增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十三条 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不符合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选址布局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有关部门不得办理征地、施工、注册登记等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单位不得无排污许可证或者不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水体排放污染物;排放的污染物不得超过总量控制指标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五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排污申报的规定,进行申报登记。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发生较大变化时,能够事先预知的,应当在发生变化三日前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不能事先预知的,应当在发生变化二日内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六条 省、市(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流域内的重点排污单位进行监督性监测;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干扰监测工作。重点排污单位名单由省、市(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分级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排污口,设立标志,安装污水自动计量和水污染物自动监测装置,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需要安装污水自动计量和水污染物自

动监测装置的重点排污单位名单及安装时限,由省、市(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分级公布。

第十八 条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排污费征收管理的规定缴纳排污费。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环境监测、环境执法和环境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使环境监测、环境监察和环境信息化管理机构的建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专职或者兼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水质监测预警、应急系统,制定本行政区域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造纸、医药、化工、酿造、石油开采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应当制定生产、存贮、运输过程中水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预案,储备事故防范应急物资,并报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流域内氧化塘、污水储存设施、贮灰场、尾矿坝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堆放场所的环境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重大环境污染隐患的,可以采取强制性的应急措施,防止水污染事故的发生。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在进行环境保护监督检查时,有权进入现场,调阅有关资料,封存、扣押相关证据,约见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

编辑本段第三章 跨界协同管理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保证出界江河或者进入湖泊、水库的水质达到水环境质量功能要求。

第二十四条 流域实行跨行政区域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报告制度,监测网络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等有关部门组织确定。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江河、湖泊、水库跨市(地)界(以下统称市界)处设置水质监测断面,组织开展水质监测,并发布水环境质量监测信息。监测断面水质出现异常变化时,应当立即向省人民政府报告。市(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分别在江河、湖泊、水库跨县(市、区)界处设置水质监测断面,组织开展水质监测,并定期向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监测结果。监测断面的设置应当报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流域内河流上的大型控制性水利工程,应当兼顾下游水环境质量,制定防污调控方案,确定坝下枯水期最小放流量,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确保流域生态环境需要。流域内新建水利工程设施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对松花江干流水文情势、水环境质量和水生生态产生不良影响。

第二十六条 跨市界上下游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跨行政区域联防治污机制,协同日常监测、预警、检查,并互通情况,预防和处置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纠纷。

第二十七条 跨市界流域的上游地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可能对跨界断面水质产生影响或者可能造成水质超标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征询相邻的下游地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相邻的上下游地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共同的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八条 跨市界流域的上下游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联席会商制度,下游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汛期前主动召集联席会议,相互通报并商讨跨行政区界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上游市人民政府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九条 跨市界流域相邻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互通水污染防治情况。上游地区发生污染事故或者污染物排放和水量、水质、水文等出现异常时,上游市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水行政等相关部门应当立即通知下游市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水行政等相关部门,并对重点污染源采取控制措施。下游地区发生水质恶化或者污染事故并确认是上游来水所致的,应当及时通报上游市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上游地区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污染,并向下游市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时通报事故调查处理进展情况。

第三十条 跨市界流域相邻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需要组成联合检查组,共同对两地水污染防治情况开展现场检查,预防跨界水污染事故发生,并互相通报界内河流断面监测报告和检查整改情况。

第三十一条 发生跨市界流域的水污染事件时,事件发生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协助相邻地区共同采取措施控制和消除污染。

第三十二条 跨市界流域的水污染纠纷,有关人民政府协商不成的,由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协调处理。编辑本段第四章 预防和治理

第三十三条 在生产、服务、运输和产品使用过程中,对水体产生或者可能产生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第三十四条 勘探、采矿、开采地下水以及建设地下工程和污水输送渠道,应当采取防护措施,不得污染地下水。

第三十五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以下可能对流域产生污染的活动:

(一)新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其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

(二)使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污染水环境的工艺和设备;

(三)在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的保护区内,新建排污口;

(四)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五)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六)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剧毒物质的可溶性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

(七)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八)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弃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

(九)向水体排放、倾倒未经过消毒处理、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含病原体的污水;

(十)使用无防渗漏措施或者防渗漏措施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沟渠、坑塘、塌陷区、尾矿坝、废弃矿井等输送、存贮或者排放含有毒污染物或者病原体的废水和其他废弃物;

(十一)违法设置排污口、私设暗管或者采取其他方式向水体偷排污染物;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活动。

第三十六条 工业园区、开发区等工业集聚区应当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行污水集中处理,并按照国家规定运营、管理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已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工业园区、开发区内的排污单位,在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时,应当符合相应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经批准的工业园区、开发区的管理机构统一负责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的管理。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安排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新建的城镇排水管网应当与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已经建成的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应当限期配套建设与其设计处理能力相当的管网,并保障按照设计能力正常运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排污单位和居民提供污水处理的有偿服务,并收取污水处理费用。收取的污水处理费应当实行专款专用,有关部门应当足额拨付到位。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落实扶持政策和相应配套措施,保障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并达标排放。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排污单位,不再缴纳排污费。

第三十八条 建设垃圾处理场、堆放场和垃圾处理设施,应当采取防渗漏等处理措施,不得污染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地下水水质。禁止在毗邻江河、湖泊、水库、渠道的区域和泄洪区内建设垃圾处理场、堆放场和垃圾处理设施;已经建设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搬迁。

第三十九条 在江河、湖泊、水库、渠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上,禁止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已经堆放、存贮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清除。未按照前款规定清除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强制清除,所需费用由责任方承担。责任方不明确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组织清除。

第四十条 港口、码头以及其他跨越水体的设施或者装置产生污水的,应当设置独立的污水收集、排放和处理系统;原油码头、危险品码头、水上加油站应当按照规定配备污染应急处置器材设备。

第四十一条 在流域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应当持有合法有效的防止水域环境污染的证书与文书,配备油水分离器或者专用容器等防污设备和器材,并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和如实记载。装卸、运输油类或者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船舶,应当采取严格的防溢漏措施。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合理划定规模化畜禽饲养的禁止养殖区和控制养殖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专业化养殖小区、专业村的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应当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水体。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具有相应的污水、污物、病死动物、染疫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和清洗消毒设施设备。

第四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在集镇或者农业人口集中居住区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用化肥、农药以及其他投入品对农业污染的防治,推广使用高效低毒的绿色生态农药和肥料,限制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防止农药、化肥及其包装物的污染。在毗邻江河、湖泊、水库的农田,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引导发展无公害农业,避免对水体产生污染。

第四十五条 利用湖泊、水库从事水产养殖业,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和使用药物,不得造成水域的环境污染。

第四十六条 经依法批准在江河、湖泊、水库周边建设旅游和疗养场所的,应当配套建设完善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对已经建成的旅游和疗养场所,由当地人民政府责令限期配套建设。

第四十七条 禁止在流域内河流、湖泊、水库管理范围内开垦农田、破坏植被、建设违法设施或者从事其他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对已经开垦的农田和破坏的植被,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组织退耕,并限期恢复植被。

编辑本段第五章 饮用水水源保护

第四十八条 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行署)应当按照国家有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规定,提出保护区划定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置标志,采取保护措施,并定期向社会公布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第四十九条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除本条例第三十五条所列行为外,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一)设置排污口;

(二)从事肥水养殖;

(三)在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四)在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养殖畜禽、耕种、旅游、游泳、捕鱼、垂钓、水上训练以及停靠以油、煤作动力燃料的船舶等;

(五)在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六)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第五十条 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迁入居民;对原有居民,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组织迁出;未迁出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药、化肥以及农业废弃物的污染防治。

第五十一条 流域内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开发和保护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由县级人民政府划定适当的保护区域,参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的规定进行管理。编辑本段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指使、授意、放任或者批准对不符合水环境保护规定的建设项目立项、建设或者为其办理征地、施工、注册登记等审批手续的;

(二)对严重污染水环境的排污单位或者落后产能未按照规定责令停产、关闭或者取缔、淘汰的;

(三)干扰、阻碍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

(四)对严重环境违法行为未履行法定的监管职责的;

(五)未按照国家规定制定和启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

(六)有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

第五十三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部门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进行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的;

(二)违反规定发放排污许可证以及其他具有行政许可性质的证书的;

(三)未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

(四)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后不予查处的;

(五)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未及时报告或者在报告中弄虚作假,延误事故处理,造成事态扩大的;

(六)违反法定程序行使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处罚权或者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七)放任、纵容、包庇、袒护环境违法行为的;

(八)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五十四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生产、使用或者试生产,并可以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尚未竣工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二)建设项目已建成尚未投入生产、使用或者试生产的,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

(三)建设项目已建成且投入生产、使用或者试生产的,处十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擅自将主体工程投入生产、使用或者试生产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使用或者试生产,并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水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或者尚未建设的,处三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二)水污染防治设施已建成但未同步投入使用的,处二十万元以上四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水污染防治设施已建成并使用,但未经验收或者超过试生产规定期限不申请验收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四)水污染防治设施已建成并使用,但经验收不合格继续生产或者使用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发生较大变化未及时报告的,由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约见的有关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到场的,由监督检查部门对被检查单位和被约见人予以警告;第二次约见无正当理由仍不到场的,由监督检查部门对被检查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被约见人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设置、配备;逾期未设置、配备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已有行政处罚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依法处罚。

第六十条 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市(地)、县(市、区)具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未处罚的,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处罚或者直接实施处罚。

第六十一条 依法被责令改正或者受到行政处罚的排污单位拒不改正违法行为,继续违法建设、生产、试生产或者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查封、扣押、拆除其产生污染的设备、设施等行政强制措施,直至排污单位改正环境违法行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协助。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被责令限期治理的单位,不执行责令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顿等决定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上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责令其停产、停业或者关闭,并可以由本级人民政府通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采取限制供水量、供电量等措施。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产生的费用,由违法者承担。违法者拒不承担费用的,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编辑本段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排污单位”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发生较大变化”是指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与其申报登记的数值相比,偏离率大于百分之二十。

第六十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其他江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六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2008年12月19日 黑龙江省第十一届

篇3: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对策

1 松花江哈尔滨以上河段水污染源及其潜在危害

1.1 松花江上游流域(哈尔滨以上江段)概况

松花江流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北部,东西长920 km,南北宽1 070 km。流域面积55.68万km2。松花江是黑龙江右岸最大支流。松花江有南北两源:北源嫩江是松花江第一大支流。它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自北向南流至三岔河,全长1 379 km,流域面积28.3万km2,占松花江总流域面积的51.9%;流量占松花江干流的31%。南源发源于长白山主峰长白山天池,海拔高达2 744 m,全长795 km,流域面积78 180 km2,占松花江流域总面积的14.33%。它供给松花江39%的水量。两源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交界的三岔河(属吉林扶余县)汇合以后始称东流松花江。由于北源嫩江流域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地广人稀,所以松花江上游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于南源。

松花江干流自双城市入境至依兰县出境称之哈尔滨江段。全长约460 km。该江段实际功能及现状见表1。

1.2 松花江哈尔滨以上江段水污染源类型分布及其类型

松花江哈尔滨段以上河段的主要污染,包括上游沿岸长春市、吉林市、永吉县、舒兰市、九台市、榆树市、农安县、松原市、扶余县、肇源县等各县市的生活污水及农业退水,以及以吉林市化工、汽车制造、冶金工业为主的工业废水。

1.2.1 沿江城市工业废水的排放。

松花江上游沿江以吉林化学工业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化工和石油化工企业及各类排放有机污染物的企业向江水排放的工业废水是松花江有机污染的主要来源。排入江中的有机污染物如硝基苯、酚类、多环芳烃类、多氯联苯类、含氮有机化合物、苯系物、烃类等,大部分为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含铅、锌重金属污水排放。工业有机废水的排放对松花江中下游河段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简称吉林石化)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 908万元。事故形成的硝基苯污染带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引发松花江水污染时间,在我国境内历时42 d,12月25日进入俄罗斯境内。由于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哈尔滨市被迫停水4 d,居民用水紧张,生活、工作受到了极大影响。受松花江上游水质质量不稳定的潜在威胁,哈尔滨饮用水供水水源地被迫改为磨盘山水库。

1.2.2 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远远滞后于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加。一些大城市虽然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或正在建污水处理厂,但由于现行体制等问题,污水处理厂大多数还没有正常运行。个别已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不甚理想。绝大多数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松花江。

1.2.3 企业在排放过程中形成二次污染。

所谓排放过程是从生产工艺末端起通过污水输送管线进入松花江前,或进入污水处理场之前这段过程。污水管线里接纳了很多企业的工业污水后,实际上成为一个大型的多种污染物的反应器。随着污水温度、污水p H值、各种污染物含量的变化,管线中的各种污染物的化学结构与浓度也不断发生变化,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往往较一次污染物要复杂,化学毒性尚不能确定,导致水体对二次污染物的自净将更加困难。松花江干流及其南源支流担负着75%以上的纳污重任,且所纳污染物构成以有机物为主体,在江水流量小、复氧条件差的冰封期、枯水期,接纳了大量的耗氧有机物,导致干流及河口江段严重污染。

1.2.4 农业面源污染。

松花江流域的污染源主要是由于工业点源引起的,但面源污染,尤其是农业退水中高残留农药和化肥对松花江上游水质造成的污染同样应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农民为提高农田在单位面积的农产品产出,开始大幅度提高农药和化肥的投药量,在增产的同时,化肥和农药的低效利用不可避免,氮、磷等元素在土壤中大量累积,已经成为破坏土壤正常组织结构、影响农业生态系统运作的痼疾。在降水冲刷的作用下,大量有机物,包括化肥和农药中的难挥发性有机物质通过地表径流最终汇入松花江。农业面源污染分散性、隐蔽性、模糊性的特点,使得人们对其难以进行准确的估测,但是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松花江上游水质质量的重要方面,这一点毋庸置疑。

1.3 松花江上游吉林省段水质质量变化趋势及现状分析

松花江南源吉林省段现有国家级和省级监控断面12个,各监测断面水质控制目标:白山大桥、临江大桥、丰满为Ⅱ类;龙潭桥、九站、哨口、白旗、松花江村、镇江口、畜牧场、西大嘴子、松林为Ⅲ类。2001—2008年松花江吉林省段各监测断面水质类别统计比例见表2。

(%)

从表2可以看出,2001—2005年以来,松花江干流Ⅴ类与劣Ⅴ类水质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至2006年劣Ⅴ类水质已消失,2007—2008年Ⅴ类与劣Ⅴ类水质也完全消失,水质渐好。总体上看,松花江吉林省段水质质量逐年好转,但Ⅳ类水仍占较大比例,水环境不能完全达到Ⅲ类标准。

2 防治措施

2.1 松花江上游水污染防治措施

松花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控制其污染,全面恢复其功能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综合治理工作。结合松花江的环境特点,提出松花江的污水防治措施。

2.1.1 立即实施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环保、水利、城建部门应密切协作,积极配合,从不同角度加强排污口监测工作。同时要大力开展江河水质监测。

2.1.2 实现总量控制指标。

落实国务院提出的排污企业达标的要求,分2步实施全流域总量控制:在各入江口和区域交界处设定总量控制指标,并建立总量检测点;在排污企业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促使企业既要达标排放,又要保证实现总量控制指标。

2.1.3 加强污染源治理、削减优先污染物的排放量。

积极与长春、吉林等上游城市和松辽委协调,加强松花江上游的污染防治,重点是加强吉化公司等企业的污染源治理工作。把COD的削减作为污染防治的主要目标,同时各污染物排放企业,特别是排放有机毒物的企业,要实施优先污染物优先治理原则,使产生的污水排出前能将其中的优先污染物进行处理。

2.1.4 加强冰封期有机毒物的污染防治。

松花江有机污染物中,冰封期有机污染更严重,这是松花江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特点。在松花江有机污染防治对策中,要对吉林市各工业污水处理厂提出提高冬季有机污染物处理效率的要求,并且污染企业进一步减少冬季向松花江排放有机污染物。

2.2 哈尔滨江段水污染综合防治

2.2.1 要求上游来水达标。

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协调,加快上游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并保证重点污染源污水处设施的正常运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改善松花江水质,保证上游来水在拉林河入江口出达到国家Ⅱ标准。

2.2.2 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哈尔滨市区现有3条内河,分别是城区西南部的何家沟、城区腹地的马家沟和城区东南部的信义沟。由于没有相应的污水处理厂,目前,3条排水沟所产生的污水都直接排入松花江内,造成污染。从2008年起,哈尔滨开始建设群力、平房、信义3座污水处理厂。预计到2010年下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这3个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每天可处理污水40万t,加上已有的太平污水处理厂和文昌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污水60万t),哈尔滨江南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将达到100万t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95%。

3 突发污染事件应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自然开发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每年都会发生一些重大突发环保事件(如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在解决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应急措施的采取缺乏法定的启动标准,往往依靠决策者的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二是应急机制缺乏相应的预案,往往过分依靠临场发挥,各种应急力量难以及时、协调地按要求到位;三是不能妥善地安置或疏散居民,有效地消除社会谣言,平抑物价,维护社会的稳定等。这些问题都归结于我国的突发环保事件应急立法体系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5]。

3.1 目标和原则

由于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由宪法和宪法性文件的相关规定、《环境保护法》、单行环境保护法和行政法规等组成,因此我国突发环保事件应急立法的目标模式由宪法和宪法性文件的规定、《环境保护法》的基本规定、专门的应急法律、单行环境法律中有关突发环保事件应急处理的规定,及专门的和包括应急内容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等组成。

3.2 可行性分析

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的层次上,首先要在宪法的框架内制定《紧急状态法》,在总则中规定对所有突发事件适用的通用原则、指导方针和基本制度,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的应急职权和应急程序作出进一步的基本规定;在分则中单列“突发环境保护事件的应急处理”一章,对突发环保事件的特有原则和制度作出全面和原则性的规定。其次要修正《戒严法》,把重大突发环保和与环保有关的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需要明确为戒严的条件之一,并对相应的戒严制度进行补充。修正《环境保护法》主要的工作是:通过机关,使之成为真正的环境保护基本法,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完善突发环保事件应急处理的原则性、综合性和专门性基本规定。制定专门的《突发环境保护事件应急法》及其实施细则。

4 结语

松花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控制其污染、全面恢复其功能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综合治理工作。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之后,国家高度重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流域内沿岸各市县兴建数个污水处理厂,松花江流域,尤其是上游水质状况有向良性发展的趋势,但松花江哈尔滨以上江段水质质量依然不容乐观。

参考文献

[1]翟平阳.松花江流域水质污染的防治[J].北方环境,2003(1):12-14.

[2]沈万斌,杨玉红,董德明.松花江吉林省段水环境的优化管理[J].吉林大学学报,2009,26(3):25-27.

[3]吉林省环境保护局.吉林省环境质量公报(2001—2008)[R].长春:吉林省环境保护局,2009.

[4]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局.黑龙江省环境质量公报(2004)[R].哈尔滨: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局,2005.

篇4:松花江冬季污染特征及防治

关键词:松花江;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V88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2-49-1

松花江是我国的七大水系之一,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地表水资源,目前水体已被严重污染,冬季水质污染表现得更为突出,流域内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地制约。据统计,松花江每年接纳的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已达30亿吨左右。开展松花江冬季冰污染问题的研究,全面掌握松花江流域冬季污染情况及其成因,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已刻不容缓。

1 松花江流域概况

松花江流域介于东经119°52′~132°31′、北纬41°42′~51°38′之间。松花江有两个发源地。南部发源地为长白山天池,北部发源地为大兴安岭的南瓮河。南源称第二松花江,长1897 公里。北源称嫩江,长2309 公里。松花江干流由头道江、二道江、饮马河、辉发河、嫩江、牡丹江等数十条河流汇合而成,长939 公里。松花江流域跨蒙古、辽、吉、黑四个省区,流域面积55.68 平方千米。

松花江流域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内温差较大,7月的日平均温度20℃~25℃,最高达40℃以上;1月的平均气温在-20℃以下,最低达-40℃以下。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0 毫米左右,水资源总量880.28亿立方米。

2 冬季污染特征

2.1 冰封期以点源污染为主

冬季松花江流域的冰封期近5个月,由于冰封期和枯水期的共同作用,河流流速降低,流量下降,水中污染物在冰盖下难于降解和挥发,致使水体自净能力差,水污染呈点源污染的特征。

松花江的污染源来自工业、农业和生活排污,流域内的化工厂排放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农业污染为农药、化肥等有机化合物。冬季松花江的水质污染指标明显高于其他水期,根据有关部门的水质监测资料,松花江污染物含量分别为:悬浮物、高锰酸盐、生化类、石油类、氨氮类和挥发酚。

2.2 非冰封期面源污染突出

冰封期过后,地表径流增加,地表土粒、农药、氮磷及其他污染物进入水体,面源污染凸现,其中总磷污染远远超过点源污染。另外,冰封期后的农村生活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等农业点污染随冰雪消融汇入河流,加剧了非冰封期的水质污染,非冰封期的农业面源污染非常突出。

3 冬季污染成因

3.1 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分解被低温抑制

冰封期冰层下极低的水温使水中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性降低,致使有机污染物分解速度降低。另外,冰封期水量减少,导致有机污染物富集,也加快了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速度。

3.2 有机污染物的光解和挥发被冰层阻碍

冰封期松花江冰层的平均厚度接近1 米,冰层上面又长期覆盖积雪,冰层与积雪封闭了江水与光线、大气的接触途径,阻碍了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光解和向大气中的挥发,致使水中有机污染物只能随水体流动向下游迁移,有机污染物滞留在水中的时间被延长。

3.3 冬季污染物处理效率低

松花江流域的污水处理厂基本都是采用生物氧化法来处理污水,由于生物氧化处理污水的效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冬季低温降低了污水处理厂对有机污染物的处理能力,污水处理厂向松花江排入了大量地不达处理标准的污水,导致冬季的松花江水体有机污染物长期累积。

4 治理措施

4.1 限制污染排放,推行清洁生产

认真落实国务院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加大污染物总量减排措施,减少有机污染物排放途径。

由于目前松花江流域的污水处理厂大多是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对多种有机污染物的处理能力有限,所以应该重点推行清洁生产,控制有机污染物的产生。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有机污染物混入污水处理厂,克服污水处理厂对其生化处理效率低的缺点。

4.2 合理调度水源,加大河水流量

冰封期松花江江水流量太小,对有机污染物的稀释能力过低。因此,应加强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的措施。在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措施中,水利调控措施应作为首选。合理调度水资源,适时适当地增大松花江冬季流量,将水体的污水与净水的比例减小,可以增大水体的自净能力。通过对水利设施对松花江冰封期水量的综合调控,实现江水对有机污染物稀释自净的基本要求。

4.3 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处理效率

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是解决松花江污染的重要途径。松花江流域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技术普遍落后,处理效率低。目前已有研究机构开发了一些适应寒冷地区污水处理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相信这些新技术新工艺的投入和使用,将会极大地提高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

4.4 建湿地保护区,加大生态治理

在冰封期结束后,富积于松花江水体的污染物将使松花江污染在短时期内爆发。因此,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就应该在松花江沿岸建立若干个湿地保护区,将松花江冰封期后的富积污染物的江水注入这些湿地保护区,通过湿地的吸附、过滤、沉淀、离子交换等作用,稀释、降解有机污染物,实现松花江水的生态治理。

5 结语

冬季是松花江水污染最为严重的时期,加强松花江冬季污染的治理对改善松花江水质状况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金奎祥.松花江水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与治理[J].农场经济管理,2010,(6):20-22.

[2] 于相毅,孙锦业,沈英娃等.松花江吉林段水环境分类管理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3):184-188.

[3] 李平.松花江水环境问题剖析与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30(3):5-8.

[4] 崔键,马友华,赵艳萍.农业面源污染的特性及防治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335-340.

篇5:松花江水污染的现状和治理

【摘要】:通过对松花江水污染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了解到松花江水污染防治的必要性,从而浅谈一下对松花江水污染防治的措施。【关键字】:松花江、水污染、现状、防治措施

1.松花江水污染现状 1.1污染现状

据国家环保局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2年按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表水资源质t标准评价松花江水系。松花江水系监测101个断面:Ⅰ一劣V类水质比例分别为:1.0%、4.0%、22.8%、35.6%、21.8%和14.8%。嫩江为川类水质.松花江干流吉林省段以川类水质为主,黑龙江省段以vl类水质为主。主要污染指标是挥发酚、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1]

图1 松花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2] 1.2 水污染主要原因

1.2.1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环境保护带来不利的影响

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松花江流域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煤炭、石油等资源开发强度大,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强度高。1.2.2工业污染源治理水平低

工业废水排放量约占流域内废水总量的40%,并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石油化工、制药、食品酿造、冶金、造纸等行业是区域内的主导产业,也是污染严重的行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原材料及水资源利用率低,不仅难以实现稳定的达标排放,而且污染应急设施缺乏,容易发生水污染事故。1.2.3城市污水处理率低

流域内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截至2004年底,只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4座,处理能力156.9万吨/日,实际处理量69.9万吨/日,全流域城市污水处理率不到15%。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成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的重要来源。1.2.4农业面源污染影响较大

流域中下游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共有耕地面积5839万亩,化肥年施用量约203.8万吨,平均化肥施用量为34.9公斤/亩,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5公斤/亩)和世界平均水平(6.3公斤/亩)。农田退水汇入河流,加剧了流域水污染。[3] 1.2.5环境监测和环保执法监管能力不足

松花江流域环境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环境执法能力薄弱,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

2.防治措施

2.1加强水质监测

在地表水环境监测方面, 每周对沿江的集中式引用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分析;在化冰期, 每日在各例行监测断面采集地表水和集中式引用水源地水样, 分析苯和硝基苯含量;在地下水环境监测方面, 对事故发生点下游沿江各地地下水水质实行周报制度。在土壤、农产品及空气质量监测方面, 应分别于春耕前第一次农灌后和第一次农业收获之后采集典型用地土77壤进行全面分析。此外, 要做好春季江面解冻时的水质监测工作, 确保饮用水安全, 并及时向社会发布关监测信息。要对松花江沉积物样和水生生物样进行全面分析, 准确地掌握松花江的水质污染状况, 为松花江水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4]

2.2工业点源污染防治,先防后治

防即从源头预防,全过程治理,实行清洁生产,体现在每个工艺流程中,把点源污染物消化在点内,按国家水质标准,实行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污水处理方法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工业回用主要用于冷却、工艺用水及锅炉补给水等循环用水系统。[5]

2.3生活污水处理,使废水资源化

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是解决城镇水污染的重要手段,经过处理净化后的城市废水清、污分离,再生与回用。

城市废水资源化可用于风景景观及环境用水、市政与建筑用水、城市绿地灌溉、非饮用供水及清洁马路、汽车等各种杂用水,以节省好水。

2005年以前,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只有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17.5万t/d,实际处理能力9.2万t/d,生活废水实际处理率仅为8%。“十一五”以来,松花江流域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11座,设计处理能力将达到123.4万t/d,新增处理能力106万t/d。今年年底,松花江流域生活废水处理率将达到91%。到2010年底,吉林省松花江流域33个市&县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将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6]

2.4建立生态农业体系,发张绿色经济,根除农药、化肥污染水源

建立生态农业工程。可用生物肥料替代化学肥料。世界各国都在开发利用空气重的固氮蓝作为水稻肥料,印度已向全国8000万顷稻田施用生物肥料。全面施用有机肥,做到秸秆100%还田,也是一种好方法。农家肥不但经济,还能改变土壤的板结,恢复地力。也可以用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用基因工程开发抗虫害的作物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生态农业新技术,以彻底根除化肥、农药对水资源的污染。[7] 2.5保障措施

2.5.1组织保障

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委员会,下设相关专业工作组,由国家水利部松辽委和有关省市组成,协调上、下游关系,共同治理松花江水污染,切实保护好松花江水环境。

制定全面整治《松花江行动计划》,从防治水质污染到寻求松花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责任到户”的方法把防治工作具体化"可操作化,实行目标责任制,切实抓出成效。

2.5.2体制机制保障

赋予松花江水资源保护管理委员会权利,将用水、治水、管水统一起来,强化统一管理,实行统筹规划,统一治理,彻底解决用、管、治分离的管理体制问题。建立河流水污染的生态预警机制,划定生态功能区。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污染情况应及时向社会公布,以提高防范意识。[8] 2.5.3政策保障

把松花江污染防治列为国家重点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工业废水要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违者严罚。

按照国家标准,统一制定防治污染条约,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生活废物排入江内。2.5.4资金保障

建议国家每年给松花江污染治理拨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计划。

对面源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国家应给予特殊照顾,优先立项,保障示范资金;对于其它各类项目可依据项目性质,制定配套资金比例。

建立生态补偿资金,对于污染松花江水质的企业或单位,在罚金中划出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以保障松花江水环境治理资金和治理效果。2.5.5技术保障

充分发挥相关大学、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研发具有先进实用价值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技术方法,提供技术支撑。

学习借鉴国内外水污染防治的先进实用技术和经验。

及时总结试验示范项目成果和经验,指导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治理成效。

3.国外防治现状

从国外河流的治理经验来看,一个强有力的具有综合决策和协调手段的流域管理机构是整治流域水污染的基本条件,所以首先必须加强我国流域管理机构的建设。其次,可靠的资金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莱茵河100多年的治理费用高达300多亿英镑,莱茵河每年用于治理的资金为14亿马克。从治理的时间和效果来说,我国远不能和西欧的一些国家比,但由于起步晚,且水资源形势越来越严峻并已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要求我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水质的改善,因此应继续加大投资的力度。但目前的情况是,我国的治理资金往往得不到落实,这就需要尽可能地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以加大我国水污染治理的力度。[9] 4.结语

为了松花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不仅要重视水量的研究,而且要注重水质的研究,结合松花江水污染现状及成因,进行防治对策的研究。

篇6: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对策

一、勇于履行职责,切实担负起污染防控的重任

(一)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的环境突发事件处置应对机制。一是迅速启动应急监测预案。11月18日中午,吉林省环保局将有关信息通报了我局。李维祥局长迅速做出紧急部署,启动省环保局应急监测预案,责成相关部门、单位工作人员迅速投入紧急工作状态,要求省监测中心站、肇源监测站即刻在省界断面开展加密监测并及时报送监测数据,掌握污染物流抵我省的第一时间和变化特征曲线;通知哈尔滨市环保局迅速采取措施做好监测准备,并通过该局向哈尔滨市政府汇报情况;紧急排查沿江市县采用松花江作为饮用水源情况;做好情况收集汇总和通报工作,随时向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污染带行进和苯、硝基苯浓度变化情况,部署沿江各市县做好环保防控准备工作。11月18日16时,在吉、黑两省省界我省第一个监测断面肇源监测站(距哈尔滨市四方台水源约180公里)报出第一组监测数据,结果显示苯和硝基苯未检出,为我省及时应对水污染危机赢得了时间和主动。当日下班前,省政府办公厅将吉林省政府办公厅传真过来的情况通报转至我局,其内容与吉林省环保局电话通报情况完全相同。11月19日,肇源监测站开展加密监测,哈尔滨、大庆等地按省局要求紧急排查饮用水源取水口。11月20日7时,肇源监测断面硝基苯开始检出,表明污染带前锋已抵达我省,我局紧急汇总整理相关情况形成快报于当日呈送省政府,为省领导及时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日,我局下发通知对哈尔滨市做好污染防控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应对建议。11月21日上午,紧急召开污染防控应急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要求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应对水污染事件,做好打硬仗的准备,本着“监测、监督、指导、协调”的原则,加强监测和预测,集中精力处理好突发事件,及时准确地向上报告情况。二是及时调整全省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运转模式。准确把握此次事件的特殊性,实施了应急状态下的工作运转模式,统一调度所有人力、物力、财力,整合全省环保系统内的仪器设备、技术力量,形成合力。打破原有局领导和各处室职能分工的常规,摒弃按部就班的工作惯性,简化了日常性的审批、审核程序。结合实际重新调整充实了局水污染防控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为总指挥、主管领导为常务副总指挥,关联性不强的职能部门、单位被调整出领导小组,组成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新指挥系统,下设综合技术组、协调督办组、新闻通报组、对俄联络组和后勤保障组,确定了一把手带班、其他局领导轮流值班的工作制度,充分体现了工作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机构设置的应急性。从11月18日至去年底,召开局长专题办公会或应急领导小组会议9次,落实省政府布置任务700余件次,向下游通报有关情况40余次,做到了应对敏捷、组织有序、成效显著,切实起到了运转迅速、掌控全局、应急指挥的中枢作用。三是建立起国家、省、市三级应急监测指挥系统。11月20日,国家环保总局应我省之邀及时派出专家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协助我省开展水质监测、技术分析和污染带行进预测等工作。11月28日傍晚,国家环保总局张力军副局长率领以生态司万本太司长为组长的4人应急监测前线协调组抵达哈尔滨市,并与省环保局会商确定了哈尔滨下游江段的监测点位,随即星夜兼程于次日凌晨到达木兰县正式开展工作。哈尔滨市环保局于11月18日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明确了采样程序和标准、监测分析技术规范、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测断面等技术要求,成立了采样、检测、数据分析、信息发布、后勤保障等5个工作小组。佳木斯市在哈尔滨市紧急应对水污染事故时,已果断采取措施,启动环境监测应急预案,成立了相应机构,制定出台了《佳木斯市环保系统松花江污染防控指挥部工作规程》,形成了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做到人人身上有任务、人人身上有责任,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大庆、鹤岗等地也成立了相应机构,部署开展了污染带流经区域的防控工作。相关市局指挥系统一直与省局保持密切联系,形成了互动格局。

(二)深入现场,靠前指挥,适时将指挥部前移到第一线。省环保局应急指挥部的领导及时深入一线,依靠当地党委、政府,掌握现场情况,随时采取得力措施。做到了第一线在哪里,指挥部就设在哪里;污染带行进到哪里,领导就出现在哪里;问题在哪里发现,决策就在哪里做出,从而牢牢掌握着污染防控的主动权。肇源监测断面以捕捉污染带前锋抵达时间、峰值及出现时间、尾部通过时间为监控重点,由于反应及时,准确掌握了污染带行进和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为哈尔滨市做好污染防控赢得了时间和主动,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宝贵经验。11月23日至27日,污染带流经哈尔滨市区江段。这一段时期,环保部门污染防控工作中心立足于为哈尔滨市400万人口以及松花江下游沿江城市饮用水安全、确保不让群众喝上污水提供技术保障。在污染带行进到哈尔滨水源地32公里时,加大在苏家屯的监测频率,最多曾达每半小时一次。为便于工作需要,严密监控污染带移动和污染物变化情况,我局于11月27日将环保防控工作指挥部前移至佳木斯市。在佳木斯期间,省环保局前线指挥部与国家环保总局前线工作组密切配合,共同处理随时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检查了沿江监测断面,对外省支援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进行了调整。按照省领导批示精神,牵头紧急组织在哈高校院所和省直有关厅局专家12人组成专家组,考察佳木斯饮用水源地取水现场,先后组织或协调召开了5次专家论证会研究水污染事故对该市地下水源影响情况,向省政府提报了在污染带到达佳木斯前关闭地下、启动江北备用水源、迅速做好应急供水预案等6项建议。佳木斯市据此果断做出决定,关停七水厂、关闭靠近江边的水井,启动地下水位较高的江北水源,保证了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造成水源地被长期污染的环境事故。12月14日,省环保局前线指挥部随污染带行进又移师同江,工作重点适时调整到中俄联合监测和为抚远水道导流堰工程服务上来。当筑堰工程施工难度不断加大,堰体合龙遇阻时,按省领导要求,我局连夜从哈尔滨市调集技术人员,研究治理具体措施,提出用活性炭吸附污染物的两个技术治理方案。虽然后来由于堰体成功合龙,消减方案没有实施,但环保部门关键时刻勇于承担重任的负责精神得到充分体现。

(三)主动汇报情况,取得各级领导的支持。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环保总局汇报我省各项污染防控工作的即时情况,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同志就任刚4天便赶到了佳木斯市,于9天时间内在冰天雪地的松花江污染防控最前线辗转上千公里,检查部署污染防控工作,同时要求中国环境报集中力量正面宣传报道我省污染防控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及时反应我省污染防控的工作成果。祝光耀副局长在工作特别繁重的情况下,3天内连续检查了木兰、达连河、佳木斯、富锦、同江等断面采样点位情况,慰问了一线工作人员。张力军副局长先后三次带领总局15位司局级领导以及多名工作人员来我省,20多天工作在第一线,具体指导了全线污染防控工作。时任省委书记宋法棠同志始终关注水质监测情况,对完善界江水质监测机制做出明确指示。张左己省长在考察哈尔滨市环境应急监测情况时,果断决定动用省长预备金为环保部门购置应急监测车和其他监测设备,并专程赶到佳木斯市主持召开了座谈会,慰问国家环保总局的各位领导和全国各地支援我省的监测专家,看望了省环保局前线指挥部、佳木斯市环保局、佳木斯市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检查了佳木斯、桦川等监测断面。栗战书常务副省长多次就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编制和后续工作重点做出明确指示,提出具体要求。申立国副省长对于应急工作遇到的困难,全力予以解决,在监测伊始就调遣船只为采样服务。刘学良副省长作为主管环保工作的省领导,亲赴一线,全面部署环境监测工作。王利民副省长就中俄联合监测工作做出多项明确指示。省长助理、省政府秘书长张松岭同志在八岔断面采样遇到困难时,紧急协调,调遣直升机协助采集水样。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市长石忠信和佳木斯市委书记郭晓华、市长李海涛同志在污染防控关键时刻对环保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多次慰问环保工作者,两市政府都把当地环保部门作为此次处理应急事件的牵头部门,在应急期间所有重大决策都是在充分听取环保部门的意见后做出的。我局针对松花江硝基苯削减工程规模较大,没有成功范例,安全隐患明显,影响面广的实际情况,适时向国家环保总局领导建议放弃该方案,被总局领导采纳。为密切监控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三江断面出境水质,充分考虑三个监测断面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工作任务的国际性,经请示国家环保总局和省主要领导,我局全面整合人员、技术、设备资源,拟成立黑龙江省三江环境监测中心站,统一对国内外发布监测数据的口径。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极大地鼓舞了工作在第一线环保工作者的士气,使环保部门能够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到污染防控战役中。

二、严控污染带行进,做好应急监测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优选调整监测断面。经我局领导和专家研究确定,全省应急监测工作分为五个阶段:一是上游预警阶段,主要工作在肇源开展;二是哈尔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污染防控阶段;三是佳木斯市上下游江段水质动态监测阶段;四是污染带进入界江黑龙江时,同江至抚远中俄联合监测阶段;五是污染带移出国境后,各断面日常监测工作阶段。根据污染带的基本特性以及松花江干流沿岸城市布局具体情况,拟定了松花江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初步方案,把断面分成三种类型,即肇源、木兰摆渡、佳木斯、富锦等8个常规应急监测断面,薄荷台、哈尔滨公路大桥、通河、巴彦等近20个污染带追踪验证监测断面和苏家屯、达连河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预警监测断面。在中俄界江上布设了黑龙江松花江口上、同江、同江东港、八岔、抚远5个界江监测断面,在同江临江和抚远水道设立了污染带跟踪断面。全省环保部门在从肇源到抚远近千公里的江面上布设了断面40多个,污染带的移动变化情况一直处于环保部门的严密监测之中,监测数据24小时不间断地上报。

(二)确保采取水样万无一失。采集水样是一切监测工作的基础,既是难点,也是最危险的工作。我局积极依靠采样点位所在地党委、政府和环保部门,充分发动群众,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及时、规范、科学、安全采取水样。一是千方百计克服采样工作的种种困难。采样战线长、地理环境复杂、上游加大放水量,尤其是气候恶劣的严冬,使得采集水样增加了难度。污染防控前期,时值松花江还没有完全封冻的冰凌期,江中时有冰排滚滚,冰上人不能走,水中船不能行;松花江封冻后,江中冰沟和裂缝很多,万一失足落水,后果不堪设想。各断面都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些措施方便采样,木兰、富锦断面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将摆渡船排在一起横到江心,从船上走过去取水样;佳木斯、富锦、同江在冰面上铺设了草垫、木板,用于防滑。在中俄监测的八岔断面,我方一侧采样人员无法到达采样地点,省领导果断决定从哈尔滨市急调直升机协助采样,共执行飞行任务近30小时,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二是严格按照规范采取水样。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状况、交通因素,区分断面性质,合理设置具体采样点位。制作了在不同水深处采样的简易装置,以确保采样达到规范要求。在重点断面采取左、中、右三点采样和上、中、下分层采样,其中,中间的点位必须在规定深度采两到三个水样。佳木斯市断面三个点位按照采样操作规范手执喊话筒高举指挥旗,一声号令三个点位同时采样,保证了取水采样统一、规范、准确。现场考察的俄罗斯专家感到十分敬佩,并要求带回一个改进过的采样器,作为两国环保工作者友谊的象征,传承我国环保工作者的责任心。三是基层环保部门积极协调各有关单位提供帮助。各级环保部门领导不等不靠,不抱怨、不退缩,积极与水利、交通、建设、农业等部门沟通联系,做了大量协调工作。在污染防控战役中,各基层环保部门领导都成了本地新闻单位的焦点人物,但是他们对自己严格要求,不张扬、不争功、不诿过,始终保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污染防控工作之中。我省环保工作者不畏艰险、科学求实的态度和作风,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松花江沿岸一些单位多次组织慰问团到水污染防控一线慰问,许多群众自发来到江边看望坚守岗位的环保人员,给他们送去食物、水、暖手器,还有的单位以赠送手机、支援汽油、打电话鼓励等多种形式表示支持。

(三)及时上报监测数据。全省环保部门共出动水质应急监测车7000多台次,行程十几万公里,采集水样品7850个,获得实时监测数据近万个,从而使污染带始终处于严密监控中。哈尔滨市环保部门先后出动应急车辆3000台次,采样人员每天平均工作近20个小时,公布数据1300多个,编制55期《水源地水质应急监测快报》;在佳木斯全长571公里的江段上,十几天的时间里,环保部门出动3500多人次,对苯、硝基苯、挥发酚等30种污染物1289个样品进行了化验分析,获得数据几千个,印发快报上百期,发出动态信息2700余条次;在抚远,当导流堰工程因施工难度需要临时延期时,3个断面的40多名监测人员连续三昼夜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随时将监测数据和污染团的位置准确上报给决策部门。哈尔滨市环保局在哈尔滨气化厂面临停水、停产的关键时刻,派出应急监测车,在依兰县达连河镇紧急设立临时监测点,依靠科学和胆识,昼夜不停,每小时监测一次,为企业提供了精确可信的数据,协助企业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确保了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转。在污染防控战役中,环保部门报出的每一个数据都及时准确,都成为科学决策和安定广大群众情绪的有力支撑。

(四)科学分析监测数据。污染防控伊始,我们就规范了数据发布程序,确立了统一的数据报出渠道。严格要求各断面监测数据必须首先进入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数据库,通过技术核定后,由省、市环保部门统一报告各级领导和联合向新闻媒体发布,各种预测分析数据必须由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做出,杜绝了数出多门现象,提高了效率和效能。在严密监控污染带过程中,与省水利、建设等部门密切配合,根据大量的监测数据确定了污染带从吉林省流入黑龙江省境内和进入界江黑龙江的通量,为确定最终进入俄罗斯境内的污染物总量提供了准确数据;掌握了污染带峰值、特性和通量变化等行进规律,准确预告了污染带前锋达到和移出沿江各地的时间;测算出污染物滞留和被吸附的存量,为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与对策项目研究提供可靠完整的基础资料。11月23日23时,省、市环保部门在苏家屯断面检出硝基苯,捕捉住污染带的前锋,及时、稳妥地向省和哈尔滨市领导提出停水时间建议,使哈尔滨市停水时间延后了整整27个小时,为哈尔滨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防控污染和居民存水赢得了时间。12月10日,监测数据显示佳木斯断面硝基苯峰值为0.0173毫克/升,与国家地表水标准基本相同,周生贤局长在松花江边顶着凛冽的寒风接受国内外新闻媒体采访时宣布:连续监测表明,松花江水污染,特别是硝基苯浓度已大幅度下降,标志着松花江污染防控进入一个新阶段。

三、积极争取,快速行动,寻求各方面支持

(一)积极争取国家环保总局资金支持。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向国家环保总局领导汇报松花江水污染应急监测情况,反映资金不足和仪器设备缺乏的状况,迅速派出相关人员专程赶赴北京,争取总局给予资金和设备的支持。在获悉哈尔滨市沿江污水截流工程在环保总局、财政部评估项目受阻时,李维祥局长紧急电话向环保总局规划与财务司负责人说明情况,同时省财政厅立即向财政部做争取工作,通过努力为哈尔滨市争取到国家级污染治理资金1000万元。除此之外,国家环保总局还支持我省污染防控工作资金1000多万元。

(二)及时请求国家环保总局调集全国环保技术力量和仪器设备提供支援。11月20日,国家环保总局应我省之邀及时派出专家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支持。此后,随着工作的进展又相继派出应急监测协调组和专家组,协助我省开展水质监测、技术分析、污染带行进预测、污染应急处置等工作,并先后支援9台气相色谱仪、2台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和2台色质联机,分配到各重点监测断面。同时,国家环保总局紧急调度上海、天津、杭州、江苏、辽宁、山东、广东、河北等省、市60多位监测专家和技术人员携带应急监测设备千里驰援,加强了松花江、黑龙江沿岸的应急监测力量,与我省的环保工作人员共同开展应急监测与预测分析,形成全国环保系统专家大会战,成为建国以来最大一次环保力量的集结。组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南京环保研究所、华南环保研究所、清华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院校的1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和现场实验,编制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特征污染物消减实验工程技术方案,并对水污染综合治理提出多项建设性意见。外地专家克服难以适应的恶劣气候条件,显示出坚毅果敢、严谨务实的意志品质,展现出甘于奉献、勇挑重担的敬业精神,体现出“环保战线一家人”的高尚情操,赢得我省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三)主动汇报争取省财政资金支持。省领导在应急监测之初就从省长预备金中拨付了400万元用于环境应急监测。省财政厅高度重视污染防控资金支持情况,迅速到省环保局现场办公,特事特办,工作人员一边吃着盒饭,一边制订购买监测仪器的具体方案。根据监测工作需要,我局与省财政厅紧急沟通,购置了3台应急监测车和3台气相色谱仪,分别配备到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哈尔滨市环境监测站、佳木斯市环境监测站,既为跟踪监测污染带,提供了能力保障,又为后续监测打下了坚实基础。经过积极争取,省财政厅紧急解决了省环保局沿江直属监测站监测能力建设、沿江14个县环境监察能力建设等资金。截止目前,省财政共拨付仪器设备购置资金和工作经费累计1700多万元。此外,我局与省财政厅共同向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提报了申请5220万元环境监测后续资金的预算方案。

(四)迅速调整省内环保系统技术力量和仪器设备资源形成合力。在获悉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后,第一时间通知大庆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协助肇源站进行水质监测,承担苯的监测和技术分析工作。紧急调动大庆市环境应急监测车协助哈尔滨市进行现场监测,连续9个昼夜奋战在监测一线,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受到国家环保总局领导和省领导的高度评价。齐齐哈尔市环保局主动参与到应急监测中来,积极出设备、出人员帮助开展工作。协调省农垦科学研究院环境监测站协助佳木斯市开展应急监测,接待在中国学习、考察的俄罗斯专家,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建立信息快速传递渠道,统一发布准确信息,关键时刻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向国家环保总局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报送最新实时数据。在防控战役中,我局共向国家环保总局和省委、省政府发送数据传真500多份、电子邮件600多份,向国家环保总局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发送实时监测数据手机短信息3万多条,向省委、省政府报送污染带行进动态图68张、情况预报30多份,编制水污染工作简报和外事简报22期。

(二)及时告知公众准确的监测信息。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经国家环保总局同意,我局于11月23日上午10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李平副局长作为首席发言人通报了松花江水污染情况和我省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从11月24日开始至12月15日每日 7时至23时每隔2小时在省、市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非上星频率、频道滚动播报水质监测最新数据信息216条,每天9时、16时两次向新闻媒体发布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报告和政府工作动态60篇,组织新闻媒体到省环境监测站和各主要监测断面进行现场采访,共接待国内外150多家新闻媒体来人、来电采访,共收集各类媒体发表的关于水污染方面的报道6万多条,组织环境专家到省交通广播电台、省电视台制作访谈节目。我局和哈尔滨市环保局、佳木斯市环保局工作人员耐心解答了近万名群众的电话咨询。积极组织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省电视台、省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日报等国家、省内主流媒体集中宣传一线工作人员,起到了宣传黑龙江和鼓舞士气、增添干劲的作用,充分展现了环保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

(三)关键时刻主动采取措施维护社会稳定。针对哈尔滨市群众中流传的伴随污染带的到来江边空气中含有硝基苯,可引发呼吸道疾病不能进行晨练的社会舆论,及时安排仪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对哈尔滨市松花江沿岸的九站公园、防洪纪念塔广场、景阳街江边三处监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将无污染的监测分析数据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消除了群众恐慌心理,维护了社会稳定。针对哈尔滨恢复供水后群众对饮用水质的疑虑,我们组织专家耐心地向公众答疑解惑,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

(四)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在做好应急监测的同时,我局积极贯彻落实全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电视会议精神,于12月12日至20日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据统计,全省共出动人员3818人次,对松花江、嫩江、牡丹江等重要江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沿线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上游和城乡居民集中居住区周围的大中型化工、冶金、造纸、食品等重污染企业;小化工企业集中地区的化工企业、化工工业园区;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构成威胁的危险废物堆放场所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共检查企业1106家,对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283家企业提出了整改意见和要求。12月12日,周生贤局长参加了我省的环境安全大检查活动,对两家重点排污单位佳木斯约翰·迪儿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哈尔滨啤酒(佳木斯)有限公司进行检查。通过环境安全大检查活动,在全省起到了及时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减轻松花江污染负荷的积极作用。

五、积极稳妥,做好各项外事交流与合作工作

(一)坦诚接待俄罗斯代表团。11月28日,俄罗斯政府派以俄联邦自然资源部边区环保局局长巴尔久克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7人到达黑龙江省,了解我省在预防吉化事故对居民健康影响方面的情况。国家环保总局张力军副局长专程从北京赴哈尔滨会见了代表团一行,通报了近期污染防控工作情况,并承诺将派遣专家协助俄方做好污染防控工作。俄方代表团参观了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佳木斯市环境监测站,认为我省的监测设备先进、技术力量充实。12月2日至13日,俄方代表团留下两名专家参与中方监测工作,两名专家现场考察了木兰、佳木斯等断面采样情况,并与中方技术人员共同进行了监测数据分析。通过与我方的接触,俄方代表团的态度从开始的不安和指责变成了友好和信任。

(二)热情接待俄罗斯主流媒体记者团。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和规定程序,我局于11月24日至12月27日,每日向俄方通报1次松花江水污染情况最新监测信息。俄罗斯方面对于我们合作、友好、负责的态度,及时通报信息表示感谢。12月16日,外交部新闻司主持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在哈尔滨市就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向俄主流媒体记者团通报了我方处理此次事件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俄方记者的提问。俄罗斯记者团在哈尔滨市期间采访了市供排水公司净水三厂和居民家庭生活情况。随后,记者团赴同江、抚远采访,对于我方环保工作者的科学素养、敬业精神、负责态度给予极高评价,澄清了俄罗斯国内有关方面的误解。

(三)中俄联合监测顺利开展。协助国家环保总局起草了《中俄关于松花江水污染事故水质应急联合监测方案》,拟定了监测点位、监测频次等项内容。12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与俄罗斯联邦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共同签署了“中俄关于松花江水污染事故水质应急联合监测方案”,就6个监测断面的监测项目、采样方法与分析内容等具体事宜达成共识。我方与俄方分别派出6位专家到对方国境内参与中俄联合监测工作。我方派驻俄罗斯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积极克服当地恶劣的工作、生活条件,在我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事馆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关怀下,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从12月17日16时到12月27日双方联合监测结束,我方向俄方提供213次采样分析的苯和硝基苯共1240个数据,其中,硝基苯、苯分析数据分别为635个和605个;俄方提供给我方146次采样分析的547个硝基苯分析数据,未有苯的分析数据。在抚远水道导流堰工程合龙前后,还进行了堰前堰后的监测工作,并及时将监测结果传给俄方。在联合监测过程中,省外事部门提供了高效便利、周到细致的支持,边防部队积极与俄方沟通协调边境管理,保证双方专家往来通畅。

(五)认真接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家组。12月10日至13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家组一行先后考察了佳木斯、哈尔滨两市污染防控情况,与在佳木斯工作的两名俄罗斯专家一起了解了水质监测总体情况,参观了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佳木斯市环境监测站,考察了哈尔滨市水源地和佳木斯断面水样采集、监测、数据分析等工作情况,与中国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座谈,了解生态修复计划、监测等方面的情况。12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在佳木斯会见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家组一行。专家组对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在组织、业务技术指导、应急反应能力,尤其是综合信息系统的发布和演示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组负责人表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愿意在监测能力、信息共享等方面给我方提供帮助。通过我们对俄积极主动的工作,赢得了各方面的赞扬。俄方对中方友好接待、技术设备和派遣专家方面的支持表示感谢,对监测资料的提供和所介绍的情况表示满意,对于中方在污染防控事件中对俄方采取的公开、透明的原则表示钦佩,对俄方专家在中国期间中方提供的便利、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表示感谢,尤其对我方在执行联合监测方案,修筑抚远导流堰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对我方热情接待和提供工作便利表示感谢,充分肯定了我省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我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馆专门向省委、省政府发来感谢信,对我省外事和环保部门支持国家外交全局、努力消除污染事故后果的负责精神表示感谢。

六、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全力以赴做好后续工作

(一)进一步修订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积极主动协助省发改委在原定目标基础上,两次召集省建设厅、水利厅、哈尔滨市航务局有关专家,重点讨论松花江干流河道清淤项目的可行性。经征求省政府意见,我局与省发改委共同研究在原有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中新增了以河道清淤为主的硝基苯污染修复工程和18项饮用水源的保护项目、73项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12项重点河段水域综合整治项目、33项生态保护治理项目、2项环境监管能力项目。目前,国家环保总局主持的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继续作具体修改完善,松花江将和“三河三湖”一样,列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点。2006年1月6日至7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哈尔滨市召开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会,周生贤局长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标志着松花江总体治理工作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崭新阶段。

(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与对策项目有序推进。我局在防控初期加强水质监测、严控污染带行进和污染物浓度变化同时,已着手组织专家开展有关课题研究准备工作。在哈尔滨市恢复供水期间,在四方台取水口,实施分层监测,并对包括硝基苯在内的多种有机物进行全面分析。污染带通过后,在肇源断面和哈尔滨市四方台断面开展底泥监测工作。我局经认真研究,为使国家环保总局牵头组织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与对策项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符合实际情况的可操作性,提出该项目采取开放性研究形式,扩大参与范围,吸收更多方面的技术力量,请部分省、市参与到研究中来,同时项目方案应进一步征求有关省的意见。国家环保总局及时采纳了我们的意见,对项目组织形式做出重大调整,推迟两天召开项目技术协调会,使我省的意见得到了充分体现,并确定我省为项目副组长单位。“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与对策项目”共确15个专题,分为事件应急环境评估与对策、生态效应评估与人体健康、污染控制工程、综合评估、技术集成五个方面,具体时间安排分三个阶段完成。其中,主要控制断面特征污染物浓度与出境总量预测、、污染事件对松花江水产品食用安全性影响评估、、沿江两岸分散式取水及地下水供水安全性影响评估、、城市安全供水应急净化技术方案研究、松花江冰冻与消融过程中污染物残留与融出规律研究5个专题为事件应急环境评估与对策研究课题,力求先行解决群众迫切关心的环境问题。目前,全省有10个科研院校共计60余人承担了14个课题的技术研究工作,其中,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参加的6个课题已全部开展工作,省水文局、哈尔滨医科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也都按照参加课题要求有序进行。为便于省领导和相关部门掌握“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与对策项目”进展情况,我们已编发工作动态简报,及时报送相关信息。

上一篇: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涡结构识别方法研究下一篇:浅谈4s店的营销策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