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西居民区党支部、居委会三年工作总结

2024-04-13

方西居民区党支部、居委会三年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方西居民区党支部、居委会三年工作总结

方西居民区党支部、居委会三年工作总结

三年来,方西居民区党总支部、居委会在中山社区(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居委会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街道党工委的中心工作,结合本支部的实际,坚持以服务为重点,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努力抓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构建和谐文明的新型社区而努力工作。现将三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积极推进组织建设

(一)加强党员学习教育,发挥支部思想堡垒作用

居民区党支部始终把党员的学习教育管理作为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完善党员的学习活动制度。三年来,支部首先认真抓班子的学习教育。坚持“内强责任,外树形像”的工作宗旨,抓支部班子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用支部带头作用影响党员,以党员的模范作用影响居民。支部以“四心”作为规范支部班子成员的行为,工作中做到热心接待居民,耐心解答问题,细心对待工作,诚心服务群众,密切党组织与居民群众的关系。其次,抓在册党员的学习教育活动。坚持每月召开党员大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章》等,组织党员观看《党员视野》教育片,利用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做到了党员学习有制度、有场地、有计划,通过经常化、制度化的学习不断提高党员整体素质。

(二)开展主题教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总支部积极开展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创先争优”主题教育。一是利用党员、楼组长会议及小区的宣传橱窗、楼道宣传栏、黑板报等各种形式,营造好主题活动的氛围。二是支部按照 “党员设岗定职”活动载体,全体党员在自己认领的社区治安维护岗、公共设施维护岗、计划生育监督、环境卫生保洁岗、社情民意收集岗、社区扶贫帮困岗和文化宣传教育岗等8类岗位中,积极施展各自的才干,用自己的志愿行动发挥着每位党员的奉献精神。每月支部将表现优秀的党员事迹及时上报街道宣传部门,同时将他们的先进事迹以版面的形式在小区进行展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党员陈文荣在认领岗位活动中主动承担了“老年读书小组”组长的职务,每次认真收集时事政治、惠民政策、养身知识等信息并及时与学员学习讨论;退休党员宋孝芳利用自己的文艺特长,长期坚持指导居民区开展文体培训。从这些党员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党员与普通群众不一样的地方。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党支部严格按照街道纪工委的工作部署,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党员日常活动和管理之中。认真学习传达上级纪委重要精神和十七届中纪委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准则》等文件;学习观看了上海市纪委书记董君舒“自觉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的讲话、《远山的红叶》、《在平凡中闪光——记广西纪检干部钟世才》和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会及《怎样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理论宣传片、参观方塔公园内的廉政墙。充分利用宣传画廊、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宣传党风廉政建设概况和有关制度,落实了居务公开和党务通报制度,抓好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以建和谐社区为根本目标,全面推进条线工作

1、加强居委会基础工作,完善居委服务居民的能力。认真开展“四百”走访活动,三年来居委干部累计走访居民5250次,解决居民急事、难事398件。实行社区干部错时工作制和首问责任制工作,并积极落实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将方西居民区划分为六个责任片区,由居委干部及居民骨干组团分片包干走访。

2、大力提升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以 居委会“一居一品”、“一居一特”——“海之星”方西健康乐园为抓手,为居民提供“科学生活、健康生活、快乐生活”的平台。在方塔西村2号公房“健康乐园”基地,每周一次有医生为居民医疗咨询;每月开展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每季度一次为独居困难老人上门服务。2011年12月,“海之星健康乐园”被评为中山街道居民区特色项目二等奖。

3、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利用宣传画廊、楼道宣传栏等各类宣传阵地,累计发放宣传资料约28160份,悬挂横幅88条,刊出黑板报67块,投送街道宣传稿件298篇,被录用282篇,《松江报》刊登信息31篇。

4、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鼓励新婚夫妇参加“优生优育健康免费体检”,做好0-3岁婴幼儿入户指导工作,掌握外来流动育龄妇女基础信息,控制计划外生育。

5、做好社区安全稳定工作。方西居民区不安定因素较多,其中:吸毒对象17名,精神病人32人,刑释解教人员20人,重点信访人员5名,特别是对5名重点上访户的管控,坚决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三年来总共调解居民矛盾大小案例96件,调处率100%,调解成功率100%。积极落实街道“四位一体”工作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四位一体”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小区治安综合管理。三年来共计组织安全生产检查128次、486人次,确保了区域内无安全事故。

6、认真做好民政工作。

社救工作:每年春节期间为辖区内的困难家庭发放帮困资金,三年累计发放21万元,为重病居民申请医疗帮困卡48张,申请医疗救助和综合帮扶46人次,为20位困难大学生办理了秋季助学、给50位学生发放助学券,3位学生结对松江印刷协会,1位学生结对施惠特公司,公务员结对12户困难家庭,做好小区78户低保户工作,为失业和无业人员累计推岗540人次,成功上岗75人。

老龄工作:居民区有60岁以上老人843人,其中80岁以上154人,高龄独居11人。针对老人多的特点,认真开展“夕阳红乐园”活动,积极做好对困难老年人的结对。去年7月份居委会联合物业公司为独居老人伊亚沧解决了浴缸洗浴不便的事情,在松江报上刊登并由松江电视台采访宣传,营造小区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残疾人工作:方西有72位残疾人,居委会经常开展残疾人日常走访活动,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开展残疾人座谈会、运动会等活动,帮助残疾人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共建和谐。

7、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每年暑期,与中山小学、方塔小学、松江二中等学校联合开展“社区节活动”,小精灵成长乐园、古诗吟唱、红色故事会、剪纸、布贴画等形式各样的暑期活动吸引了2930多人次的小朋友参加,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让社区学生真正过上一个“安全、健康、有益”的假期。

8、认真做好工青妇工作。社区联合工会吸纳会员56名,三年组织开展了18次大型为民服务活动。团支部积极开展团建共建活动,与松江二中的学生开展走访困难老人、为老干部家庭打扫卫生等活动。妇代会成立了“妇女之家”,2011年3月被评为“2009-2010中山巾帼先进集体”,三年来,在“三八节”为8位贫困妇女送上慰问金,“母亲节”组织社区居民为贫困母亲捐款3800元,“儿童节”走访了6名贫困儿童。

9、认真做好社区卫生工作。积极开展传染病的预防、全民控烟、垃圾分类等宣传活动,组织志愿者参加社区环境整治活动累计58次,为社区居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10、积极开展社区文体活动。组织读报小组、太极拳队、舞蹈队、抖空竹队、戏曲演唱

队等文体团队,每周开展一次社区文体培训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组织居民报名参加中山街道第五、第六届运动会,并获得优秀组织奖。2010年积极参加中山街道第五艺术节,并获得了集体三等奖。

11、认真做好武装工作,为社区青年认真办理兵役登记,选拨优秀青年报名参军,做了征兵政审工作,选送1名优秀青年应征入伍。

三、以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大力推进实事工程的落实

2009年对经幢小区和方塔西村1-9号、11-22号的36个楼道安装电子防盗门。09年5月份开始,区房土局旧房改造办对方塔西村4号、7-9号、19-21号和22号公房进行了外墙粉刷;协助区房土局旧房改造办和物业公司对西司弄1-33号的居民进行了旧房改建,整修屋面、更换横梁、粉刷墙面、更换电线等。

2010年3月圆满完成红宾院危旧房改造工程,241户居民顺利入住。10年方西居民区的方塔西村和中山东路小区的物业公司正在办理相关移交手续,新选聘的物业公司将对上述2个小区实行物业归并,推行“街坊式”物业管理模式,为红宾院小区、方塔西村小区开通了天然气。

2011年完成了方塔西村633户居民的雨污水管道分流工程,完成了方塔西村小区门卫增设、道路拓宽、绿化带修整养护、规范车辆停放等工作。为红宾院小区增设了一处健身场所,安装了11件健身器,为小区居民建身活动提供了方便。10月至11月由松江区房管部门开展了对西司弄24号-30号的危旧房修缮工程。11月24日至30日,完成了方塔西村633户居民的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登记工作

四、以各项活动为契机,努力推进专项工作的落实

(一)以世博会为契机做好各顶工作

1、积极开展迎世博宣传工作。居委会充分利用会议、黑板报、宣传栏等阵地,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社区居民发放《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导游览手册》400本,《文明观博》小册子800册等。

2、以环境整治为抓手,营造迎世博氛围。以迎世博为契机,不断规范居民的公共卫生行为,倡导居民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2009年年初成立了方西爱国卫生工作小组、方西迎世博义务卫生监督员队伍、控烟巡访志愿者队伍、迎世博文明劝导服务队,健全和完善了组织网络。居委会把社区环境整治作为世博重要工作来抓。利用每月15日的“环境整治日”、两周一次的“党员义务劳动日”和周四“爱国卫生清洁家园日”,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人人动手,清洁环境”活动,在小区道路、绿化地带、公房楼道等清扫环境、疏通阴井、清除黑广告、清除绿地杂草、清理乱堆物、擦拭健身器材等,共同维护整洁的社区环境。

(二)努力推进危旧房改造工程

全力协助街道做好云间路动拆迁工作。深入细致挨家挨户地做好130户动迁居民基础信息的调摸和收集,宣传好政策、调处好矛盾、解决居民困难。2011年3月份完成动迁房屋再评估;5月份完成拆迁补偿安臵方案征询;6月份开展房屋拆迁补偿安臵再动员、再征询;7月23日正式启动动迁,截至10月23日,签约率达到75%,于11月26开始办理云间路动迁户交房手续。

以上是我们居民区三年来开展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需要我们今后更加努力。让我们在中山社区(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党建为中心以提高服务为重点,始终把满足居民的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为全面构建和谐社区而努力。

方西居民区党总支部

篇2:方西居民区党支部、居委会三年工作总结

面进步,在总结经验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现制定后三年党支部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改革,确保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全面进步为根本目的,切实加强村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四安居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居”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目标

1、建设一支好的村干部队伍。逐步形成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5至45岁为主体,团结协作的村“两委”班子。同时考虑35岁以下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同志加入到村级后备干部行列中来。

2、建设一支能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队伍。90以上的农村党员能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每个有致富本领的党员家庭帮助1至2个贫困户脱贫致富。

3、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强为民办实事的能力。通过3年的努力,使居民人均年纯收入每年都能有较大幅度增长,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4、村委会、村级合作经济组织、青年、妇女、民兵、治保、调解等组织配套健全,工作规范,活动正常,作用明显。

5、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方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强化;坚持依法治居;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公益事业进一步发展。

三、基本规划

1、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紧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这根主线,着力解决我们村干部在思想观念、政治观念、政策观念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工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学习教育活动。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一是利用镇区在居委会的优势,千方百计引进工业项目,鼓励有资金、有能力的居民大胆办企业,为农村劳动力的就地创业创造条件,同时根据本居现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二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做好产前、产中和流通方面的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种(养)什么”、“怎样种(养)”以及“卖出去”的问题;三是推进农业信息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民经纪人,引导他们跑市场、捕信息,提高农业效益。

3、着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规范化和法制化。坚持依法行政,完善村民自治,提高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依法办事能力意识。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积极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和形式,重点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监督制度,严格控制支出,取消招待费。研究制定《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两委”工作。

4、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组织纪律和科技文化教育,强化经常性的管理和监督。广泛开展党员联系户、示范户活动,促进广大党员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电化教育的作用,重点推广种、养技术,努力形成党员“学一门技术、带一批群众、闯一片市场、富一方百姓”的新气象。切实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突出在优秀团员、青年、妇女、经济“能人”、科技标兵以及其他优秀分子中发展新党员,切实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篇3:方西居民区党支部、居委会三年工作总结

关键词:学生管理,三位一体,工作机制

高校阶段,班级是大学生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具体来说属于是一种以学生为单位的主要组织载体。在这个载体下,对于学生的管理主要是通过三个机构实现的,也就是学生党支部、团支部以及班委会,对三者的整体建设和工作模式开展进行科学探索,建立“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养成良好的学生和生活习惯,对于高校教育管理来说,这也是最主要的学生管理模式。

一、三者协同工作机制形成的指导方针

(一)加强交流沟通,保证信息传达的及时性

如果三者之间的在信息交流和沟通上出现滞后,就会导致对于班级内学生的思想动态情况难以及时掌握,党支部、团支部以及班委会三者之间的活动开展各有各自的模式,难以实现相互统一,也就使得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不能很好发挥,从班级管理的高效化出发,要加强三者之间的沟通交流[1],就需要把党支部设立在班级中,对组织中的干部进行重新选举,不能和班级现有干部职位相冲突。

(二)各司其职,各尽职责

班级作为学生最基础的组织形式,它的荣誉与每一个学生都有关系,要想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一个班级成员的潜力,就需要形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下,班级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定位,有不同的分工,党支部也要在这个目标下,深入学生群体中体现出党支部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和团支部、班委会三者形成一股力量,各尽其职,各司其职。

(三)提高思想觉悟

党支部、团支部以及班委会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机构,而学生之间又有较大的差异性,要保证在这种“三位一体”模式下体现出一心一意为集体着想的工作氛围,就需要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积极发扬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以班级的利益为重,实现党支部、团支部以及班委会三者之间的紧密配合,围绕一个目标而奋斗,提倡自觉自主的为集体服务。

二、运行机制的形成

对于学生的管理,并不是随意盲目的,如果三者协调不当就会导致在工作上出现冲突,对于目标的实现又增加困难,因此,要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和时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运行的规章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把各自的权力和责任进行透明,对存在的内在关联性进行明确,并且对于自身组织内的成员进行培训和教育,这些工作完成之后,还需要建立四种运行机制:

(一)决策机制的透明公开

班级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日常管理制度的约束,在关于班级重大事情的决策上,三者管理层必须要对自身的权利范围有明确,让学生有清晰思路。在党支部的结构中,它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党支部全体成员会议;在团支部结构中,它的最高决策机构则是团支部中所有成员参加的集体会议;相对于前两者而言,班委会的决策则是主要以班会为主的,通过学生的集中讨论和建议来审核各项决策[2]。

(二)执行机制的健全

当前大学班级管理呈现出整体化趋势,那么在这种趋势下班级决策的执行机制建设就会以权责配置的优化为主。班级中的各个干部设置是协调班级事务的主干,对于他们在权力和责任上分配也就成为了决策落实体系形成的重点,在具体的分配工作上,也要体现出以大局利益为重的原则,但是,也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利益,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每一项决策内容也要做好高效落实。

(三)监督监管机制的健全

决策制定之后就要进入到执行阶段,要保证决策的高效执行就要充分发挥监督监管的作用,建立有效的监督监管机制,在具体的监督监管方法上,还要进一步使党支部、团支部以及班委会三者工作的透明化开展,在工作开展上主动接受班级学生的监督监管[3],此外,三者的成员还需要定期的进行述职,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改善,需要注意的是,三大监督监管机制还要体现在三大组织中,三者之间也要相互监督。

(四)公正公开机制的建立

班级既然是作为学生管理的最基础组织形式,班级中所实行的各项事务就要考虑到班级的整体利益,从整体角度来出发,尽可能的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利益,班级中的各项决策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整体考虑,需要经过班会或者是三者的共同商议决定,之后确定了再向班级成员宣布,绝对不能随意盲目的做决定,而且也要把决议的具体过程公开公正的展示出来,做到班级每一个成员都清晰明了。

三、总结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可靠接班人,对于它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党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现阶段,大学班级的学生管理,采用这种“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坚持正确的方向,对自身有准确定位,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高校的党建、团建以及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总而言之,这种管理模式是一种未来发展趋势,可以最终实现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磊,吉宏伟.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协同工作机制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4.11.

[2]关明,郭素萦,施贤超等.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协同工作机制研究[J].法制博览,2015.

篇4:方西居民区党支部、居委会三年工作总结

关键词:高校党支部班委会联动机制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高校学生班级建设模式的弊端不断凸显,尤其是伴随着全面学分制的推行,班级概念趋于淡化,加之当今的大学生个性意识极为突出,所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班级凝聚力的发挥。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与班委会建立联动机制的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党支部与班委会联动,最终将“支部建在班上”。这不仅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1)健全优化学生党支部与班委会联动工作机制是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全教会及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与完善,是对加强班级建设的有益探索。

(2)健全优化学生党支部与班委会联动工作机制是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是加强高校班级建设,打造班级特色文化,实现班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

2.实践意义

(1)健全优化学生党支部与班委会联动工作机制有利于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对加强高校学生党组织及班级建设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2)健全优化学生党支部与班委会联动工作机制可使党支部与班委会之间相互协调,避免功能内耗,进而形成以党支部为政治核心的团结协作的整体合力,推动班级的全面建设。

(3)健全优化学生党支部与班委会联动工作机制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班级工作的方向性与时代性。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与班委会联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班级的运行机制主要是围绕班委会和团支部建设来运转的,这可以称为辅导员或班主任领导下的团支部、班委会双重干部制。团支部和班委会形成了班级干部双重组织结构。

现在大多数班级还没有建立党支部,或没有成立党小组等类似组织。一方面,班级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党员或预备党员,不具备成立党支部的条件;另一方面,党支部基本上全部围绕专业、系或年级设立。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班级运行机制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如下问题:

1.各自为阵,缺乏统筹规划与综合协调

团支部和班委会各自负责自身的事务,彼此之间缺乏渗透与交流,党支部(或党小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团支部和班委会各级干部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各自为阵的现象,对班级事务的管理缺乏统筹规划,各部门之间也缺乏协调与沟通,师生之间、干群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渠道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职责不清,自主能动性较差

团支部和班委会大部分工作基本上都是事务性的、程序性的、被动服从性的,而非主动性的、策划性的、自主创造性的。其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职责还存在混淆、重叠等现象。

团支部、班委会各项工作的目的、方法、步骤、预期结果,一般是由辅导员或班主任设计好,或者照搬前辈他人的经验,没有具体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也缺少策划与协调。很少有学生干部自主创新,本着为满足学生需要、班级建设的需要的目的来自主创新地开展活动。

3、民主成分低,轮换机制欠缺

团支部和班委会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面协助班主任或辅导员对班级同学进行管理,也只是班级部分学生参与管理,而不是全班每个同学都参与管理。团支部和班委会成员当中,有幸能够参与协助管理的也为数甚少,而大部分学生则无缘参与班级管理。除了少部分学生外,大部分学生想在大学期间积累一点管理经验再走向社会的愿望只能落空,有的甚至挂着班干部的“头衔”却没有获得任何经验。

三、高校学生党支部与班委会联动工作机制构建

(一)联动形式与途径

1.进行班集体的理念创新

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受多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学分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学生的集体归属感缺失,班集体意识正在不断弱化。要真正实现高校学生党支部与班委会联动的目标,重建新型的班集体组织是必要的前提。为此,要树立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协作性和竞争性的全新的现代班集体概念。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不是指机械地一定要建在一个行政班上,有条件的或者说多数班级应建在一个行政班,但不拘泥于一定要建在一个行政班,也可以是两个平行班,也可以是同一专业年级,这个“班”应该是广义的班,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于不能建在一个行政班上的,可以成立联合党支部。或在班上不具备建立党支部的,可以建立党小组或模拟党小组,模拟党小组可以由班内积极分子组成。但这也是暂时的,随着学生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最终可以实现完完全全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目标,实现学生党支部与班委会联动的最高层次。

2.新生班级党支部与班委会联动模式

新生刚入学可能存在班级无党员或只有预备党员的情况,一般到第二年才会出现少数党员,故在正式党员出现之前,可以选择高中阶段的入党积极分子或预备党员,成立模拟党小组,履行党小组或党支部职责,初步进行联动。

3.低年级班级党支部与班委会联动模式

由于低年级学生党员较少,可以吸收高年级具有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的学生党员,或由班内预备党员,在班级成立党小组,组长由本支部学生担任,接受党支部的指导与监督,积极稳妥地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实现与班委会联动。

4.高年级学生党支部的构成模式

高年级学生党员数量较多。党支部书记和支委成员可以由那些党性强、学习好、作风正、威信高、具有奉献精神的学生党员担任,锻炼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更好实现党支部与班委会联动,真正将“支部建在班上”。

(二)组织构建与职责

党支部与班委会联动是加强班级建设和充分发挥其功能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建设一个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以团支部为主导力量,以班委会为主要执行机构的和谐班集体,给每名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氛围与条件,进而促进每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班级党支部主要职责是: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推动学生班级团结进步;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培养教育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等。

班委会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学校和院系的要求,制定和实施班级工作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关心同学,了解同学的思想动态,反映学生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维护学生的权益,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负责落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抓好班风、学风、班级纪律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定工作等。

参考文献

[1]王晨,李勇华.高校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思考与探索.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2]张文元.推进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的配套措施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第6期,179—180.

[3]周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难点与对策.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11期,80—83.

[4]李小琼.高校班级“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提升探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第2期,61—63.

篇5:方西居民区党支部、居委会三年工作总结

关键词:自我管理机制,学生党支部,三位一体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传统的高校学生班级建设模式的弊端益发突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优势,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支部在学生群体中获得的认同度比较低, 很多学生党支部游离于班级自我管理体制之外, 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 探索学生党支部参与班级建设、管理工作的模式, 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的协同工作机制, 对于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制度, 提升学生管理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二、数据调研与分析

(一) 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

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协同工作的现状和“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工作方案, 经过小样本试测、反复修订形成。课题组在北京、河北、黑龙江等省市的多所大学采取随机抽查的方法, 选取了210名学生 (含硕士生、博士生) 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发放问卷210份, 回收问卷203份, 回收率为96.7%, 其中有效问卷199份, 占整体发放份数的94.8%。之后, 利用SPSS20.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利用频率对于样本的初步分布情况进行基本描述。

(二) 统计结果与分析

1.被试人群政治面貌特征, 课题组在北京、河北、黑龙江等省市多所大学的学生中随机抽取样本, 被试者的政治面貌的情况见表1。

如表1所示, 课题组收回的问卷中, 有62人为党员, 占到应试学生总数的32.2%, 共青团员占比为61.8% , 群众占比为7.0%, 符合现阶段高校各政治面貌学生人数比例, 表明回收的数据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2.学生党支部影响力研究。课题组为研究当前学生党支部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 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4个问题, 具体反馈数据如下, 在“您认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一题中, 有107人选择了“一般”或者“很低”选项, 整体占比为53.8%, 这说明现阶段学生党支部在学生群体中认同度比较低。

如表2所示, 在“您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是否会主动寻求党支部的帮助”一题中, 36人选择了“会”选项, 108人选择了“不会, 但希望得到党组织的帮助”选项, 55人选择了“不会”选项。这样的统计结果进一步反映了当前学生党支部在学生群体中的认同度不高, 但也可以看出学生群体对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职责的期盼。另外, 在“您认为周围学生党员是否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一题中, 选择“是”和“基本起到”的学生占比为72.4%, 这说明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的核心力量。

3.现阶段学生自我管理体制的探索。课题组为探索现行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现阶段的工作机制, 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两个相关问题, 具体数据反馈如下。

如表3 所示, 在“您认为当前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协同工作情况”一题中, 40人选择了“协同性强”选项, 121人选择了“有部分协同性”选项, 35人选择了“基本不协同”选项, 3人选择了“从不协同”选项。这样的统计结果说明了现阶段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已经有了一定的协同工作机制, 但协同性有待加强。

如表4所示, 在“您认为当前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哪个组织对您的帮助最大”一题中, 94人选择了“班委会”选项, 超过选择“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选项之和, 这说明班委会目前在学生自我管理组织中占主导地位, 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的职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4.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研究。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5个相关问题, 除了“您认为是否需要建立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问题为单选题外, 其余题目均为多选题。

在“您认为是否需要建立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一题中, 122人选择了“需要”选项, 占比达到61.3%, 这表明了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您认为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应在‘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中应起到何种作用”三个题目中, 学生党支部被认为最应该发挥“政治思想核心作用”和“思想引领作用”, 其应答次数分别占到整体应答次数的32.8%和22.0%;团支部被认为应该起到“组织文体活动”、“思想教育”和“向党组织推优”的作用, 这三个选项的应答次数分别占到整体应答次数的31.5%、29.0%和25.4%;班委会被认为最应该起到“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和“做好班风、学风建设”作用, 其应答次数分别占到整体应答次数的22.2%和26.5%。在“您认为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如何形成‘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一题中, 各选项获选次数比较接近, “班主任、辅导员统一协调”、“加强沟通”、“干部互相兼职”、“定期开展研讨会”、“共同组织大型活动”五个选项的应答次数分别为98次、90次、66次、51次和66次。数据反馈结果说明应该从多渠道加强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建设。

三、现阶段学生自我管理体制的局限性

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 在现阶段的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中, 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开始协同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仍存在较多问题。

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之间关系不明确, 职责不清。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班委会处理更多的实际事务, 加之学生党支部在学生群体中认同度较低, 团支部的建设不够完善, 作为执行机构的班委会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机制也不够完善, 三个组织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 存在各自为政的想象, 无法形成合力, 不利于学生自我管理制度建设和班级的整体建设。

四、提升学生党支部发挥职能的方案探索

学生党支部是党组织联系学生群体的桥梁和纽带, 是学生群体的灯塔, 是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核心力量。课题组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 结合相关文献, 将提升学生党支部职能发挥的方案总结如下: (1) 渐进发展, 努力提升学生党支部的班级认同度, 增加学生群体对学生党支部的认知程度, 可以完全融合到班级管理体制中, 发挥核心作用, 开展各项工作。 (2) 密切联系班级普通学生, 拉近学生党支部与班级普通学生的距离, 消除学生党支部与普通学生之间的隔膜。 (3) 加强支部班子队伍建设, 切实提升学生党支部的执行力。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应将思想政治素质高、党性原则强、工作能力突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选任到支部班子的位置上。

五、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探究

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 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明确职能分工, 而且有科学的协同合作机制, 有序地推动班级各项活动的顺利进展。 (1) 学生党支部的主要职责是宣传、执行党的各项方针, 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 处于主导地位。指导其制定详细合理的评选细则, 并要做到只监督不干预, 程序上不越权。 (2) 团支部是班级内的群众性团体, 与上级团组织纵向相承, 是学校联系学生的纽带, 是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是班级建设的主导力量。团支部的主要职责是完成上级团组织交给的任务, 对支部内的团员进行教育管理, 在班级内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做好党组织的后备军和得力助手。 (3) 班委会是由班级全体成员选举产生的班级行政组织, 是班级建设的主要执行机构。班委会在学生党支部的领导下和团支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开展班级的各项工作。班委会主要负责制订和实施班级工作计划, 完成班级日常事务;督促和组织学生努力学习, 遵守校规校纪, 反馈学生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 维护学生权益。

在“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下要做到互有补充、互为促进、合而不混, 充分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与利用, 形成“1+1+1>3”的格局, 全面提升学生自我管理水平。

六、结语

强化学生党支部在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中的作用发挥, 构建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 促进党建、团建、班级学风建设协同发展是深化传统班级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这项创新体制的建立将极大地推动当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辉庆, 邢海东.对高校班级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 2006, (3) .

[2]张庆东.浅议学生党支部的功能定位[J].北京教育, 2013, (10) .

篇6:方西居民区党支部、居委会三年工作总结

居委会直选作为居民自治的重要组成方式,对于实现群众在社区自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亟需居民积极参与。但是,我国目前居委会直选中存在的政治冷漠现象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基层民主的实现难免会成为“一纸空谈”,本论文以汕头潮阳某社区为调研对象,根据调查收集到的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找出其中的最主要的几个主客观因素,并且提出了改善居民政治冷漠的建议思考。

居委会直选中政治冷漠度的相关分析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对居委会直选中政治冷漠现象进行以下简单分析和交叉分析:

政治冷漠度的简单分析

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主要从关注度、讨论度、参与度、热情度四个维度界定居委会直选过程中居民的政治冷漠程度。综合问卷的频数分析,居民很少关注居委会选举,很少甚至没有讨论过居委会选举,过半数的居民认为周围的人对居委会选举的热情都一如既往的低,可以看出,居民在居委会直选中无论是关注度、讨论度、参与度和热情度都较低,政治冷漠现象十分严重,值得引起重视与思考。

政治冷漠度的交叉分析

结合该社区调查数据,用个人的不同基本情况变量(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居住年限)与参与选举变量进行交叉分析,进一步分析每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方差齐性检验,从性别上看,认为男性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冷漠程度比女性高;从年龄上看,认为年龄层较低的选民参与度低;从政治面貌上看,群众和预备党员的政治冷漠度较低,而团员和党员的政治冷漠程度较高;从居住年限上看,居住年限越短的选民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冷漠度越高。

造成政治冷漠的因素分析

结合文献资料,根据调查收集的数据,分别从个人主观和外在客观两个层面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找出其中造成政治冷漠的主要影响因素。

个人主观层面

在问卷调查中,设置的造成政治冷漠的个人主观层面的指标有7个,利用SPSS软件,采用向后筛选策略,分别将7个指标数据进入因变量(该社区的政治冷漠)形成线性回归方程,得出个人主观层面上影响政治冷漠的因素有以下两个:

传统政治观念的压抑。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的中央集权制、森严的等级制度、封闭的小农经济剥夺了广大群众参与政治的权利,加上儒家“臣属”文化的推崇,对权威的崇拜心理早已在居民的心中扎根,而且在近代化的过程中许多有民主意识的民众由于参与政治,反而受到压迫,使得民众在心理上对政治参与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传统政治观念的压抑很好地解释了居委会直选中政治冷漠现象的心理根源。

居民自身能力有限。居民参与居委会直选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包括居民自身的政治文化水平、对居委会直选制度的掌握、合理行使选举权、利益协调与表达的能力等。相关文献研究指出:居民的政治文化水平与居民所具备的参与选举意识、参与能力成正比,政治文化素质高的居民,其参与选举的热情较高,也懂得运用自身能力去参与选举;反之,政治文化素质较低的居民则倾向于“搭便车”的行为,随波逐流,盲目跟票,参与选举的热情也较低。这很好地说明了调查中一部分居民由于自身知识文化水平较低而无法积极地参与居委会直选。心理上逃避、排斥选举,导致投票时无法对候选人做出理性的判断,使得投票结果往往与自己的期望背道而驰,逐渐对选举产生冷漠感。总之,从居民自身的主觀性考虑,其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居委会直选中政治冷漠现象。

外在客观层面

在问卷调查中,设置的造成政治冷漠的客观层面的指标有7个,利用SPSS软件,采用向后筛选策略,分别将这7个指标数据进入因变量(该社区的政治冷漠)形成线性回归方程。得出外在客观层面的两个指标:

居民自治色彩少,政治效能感低。在这里引用政治效能感的理论来分析,一般来说,政治效能感弱的人,政治参与程度低,反之,政治效能感强,则人们的政治参与程度高。同理,如果居民在参与选举中感到自己的权利得到重视,自己的投票对结果产生了影响,并且结果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那么居民就会重复或加强投票这种行为;反之,如果居民在居委会直选中认为自己的投票行为起不到自己理想的作用,那么,他就会减少或停止投票这一行为,随着政治效能感的弱化,就会导致政治冷漠现象的强化。因此,居民在居委会直选中感受到自治色彩少,政治效能低,是造成政治冷漠的客观因素之一。

利益相关度低。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居民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参加选举与否,关键在于其能否满足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者说与其自身的利益关系大不大。据调查显示,66%的被调查居民认为居委会直选与他们的利益无关,对他们的意义不大。因此,在居委会直选中,对于居民来说,无论选谁都一样,自己无法从选举中获取相应的报酬,即使会有误工补贴,但远远不足以弥补居民的机会成本,居民就会逐渐减少参与选举的次数,或者委托他人参与投票,导致该社区直选中政治冷漠的形成。

选举的公正透明度低

选举的公正透明度影响居民参与选举的热情,进而会影响政治冷漠现象的出现。如果居民对选举过程陌生又一无所知,那么居民在没有自己的想法的情况下,只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跟风投票。其次,选举过程的不公正、不透明,居民就会对不符合其期望的选举结果产生质疑,认为存在“暗箱操作”的行为,而现行的制度又无法有效地在居民和居委会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造成误会的加深,居民也就逐渐对选举采取淡漠的态度。

思考与建议

根据对潮阳某社区的案例分析与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居民在居委会直选中普遍存在政治冷漠现象,其原因有居民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有与政府、利益相关的客观因素。因此,本文根据上述分析结论和问卷的最后一个开放性问题“对居委会选举有什么想法和建议”的解答,结合国外社区的选举经验,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培育政治参与能力,增强政治参与意识。只有居民在心理上对传统的政治观,有了真正的转变,才能使政治参与的热情得到提高。为此,对于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政治观,虽无法一下子彻底根除,但可以通过政府的民主化宣扬、社会媒体的传播,而居民自身潜移默化地接受“现代政治参与观”的熏陶,使其对政治参与逐步改观。因此,政府应大力普及高等教育,再教育培训,让更多的人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同时在课程中教育政治参与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让居民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态度。

构建关系网络,密切利益联系。随着居民之间关系网的构建,居民会更多地参与到选举中,因为某个候选人当选与否,牵涉到的关系网越大,越多的居民会关注选举,积极行使投票权。据此,改善居民的政治冷漠现象,就要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促进居民之间的沟通,构建社区人际关系网络,变陌生人社区为熟人社区,让居民真正关心社区发展。此外,还可以增加社区的共有物品,将某些服务赋予居民组织等,都可以通过密切社区利益依赖与分配来增强居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

上一篇:均值不等式的应用下一篇:换妈妈绘本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