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意外事故报告表

2024-05-02

新意外事故报告表(精选6篇)

篇1:新意外事故报告表

在铁路行车中,发生火车与其他车辆碰撞和路外人员伤亡事故,根据国务院〔1979〕178号文件规定,铁路各单位应按本办法的规定办理。

(一)路外伤亡事故的通报

1、在区间发生路外伤亡事故,列车司机和运转车长应立即停车,对事故现场作好标记和记录,将死伤者移出线路,伤者急送就近医院或随车带往有医院的前方站抢救治疗,尽速恢复正常行车,并速将事故情况报告就近车站。

巡道工或其他人员发现时,亦应立即报告就近车站。

2、车站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分局列车调度员,并通知有关段和公安派出所,共同组织人员急赴事故现场进行紧急处理。尸体应派人看守。

3、车站和公安派出所接到报告后,应尽快分别报告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并通知伤亡者家属和所属单位。

4、在站内或段管线内发生的路外伤亡事故,站、段亦按以上方法紧急处理,并直接报告分局列车调度员。

报告项目如下:

(1)发生的月、日、时、分。

(2)发生地点(区间、公里、米)。

(3)列车车次,机车型号,牵引辆数、吨数,司机、车长及有关人员姓名。

(4)交通车辆所属单位、车种、辆数和装载情况。

(5)伤亡人员所属单位、姓名、职业、性别、年龄。

(6)事故概况及原因。

(7)铁路机车、车辆、线路损坏情况。

(8)是否需要救护车、救援列车和起重机。

(9)责任者及其所属单位。

5、分局列车调度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填写行车事故概况表并报告分局调度值班主任、安全监察室、公安分处、有关单位和铁路局值班调度员。

如需要救护车、救援列车或救援队时,分局调度值班主任应即发布出动命令,通知有关人员并报告铁路局调度值班科长。

6、铁路局值班调度接到报告后,应填写行车事故概况并立即报告值班调度科长、安全监察室、公安处及有关单位。

7、对于一次死伤多人(死亡和重伤五人及以上)的重大路外伤亡事故,铁路局、分局除按以上规定报告外,还应报告铁路局长、分局长和铁道部值班调度员。

8、铁路火车与其他车辆碰撞,虽路外伤亡人数未构成重大路外伤亡事故,但如铁路损失达到《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规定的重大、大事故条件者,亦列为重大路外伤亡事故。

火车与牲畜碰撞,达到《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规定的重大、大事故条件者,列重大路外伤亡事故,达到险性及一般事故条件者,列一般路外伤亡事故。

9、铁道部值班调度员接到重大路外伤亡事故报告后,应填写事故概况表并立即报告值班调度处长,由值班处长通知安全监察委员会。

10、铁路局(或分局)安全监察室和公安处(或分处)应分别及时将重大路外伤亡事故情况报告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公安部门。

11、铁道部安全监察员会和公安局应分别及时将重大路外伤亡事故情况报告国家劳动总局和公安部。

(二)路外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

1、发生路外伤亡事故,应成立事故调查处理委员会,在当地县以上人民政府领导下进行调查处理。

一般路外伤亡事故,由有关站、段主持,铁路公安和有关单位以及伤亡者所属单位的代表参加。

多人伤亡重大事故,由铁路分局长(付分局长)主持,铁路公安和有关单位以及伤亡者所属单位的代表参加。死伤较多或损失严重的,铁路局长(或付局长)应率领安全监察室、公安处和有关处人员参加调查处理。

遇有火车与汽车、拖拉机相撞时,应通知当地交通监理部门参加。

跨局(分局)运行的列车、机车,发生路外伤亡事故时,由发生(发现)地点所在铁路局(分局)处理、统计。

2、事故调查处理委员会的任务是:调查事故情况,收集资料,作成事故现场调查记录,查明事故原因,分析确定责任,吸取教训,研究防止事故措施,做出处理决定。

3、凡属铁路主要责任的路外伤亡事故,责任单位应按事故调查处理委员会的意见,对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一般路外伤亡事故报铁路分局审批,重大路外伤亡事故报铁路局审批。

4、重大路外伤亡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处理委员会应及时向铁路局和铁道部拍发电报,拍发办法及内容如下:

(1)发报人:事故调查处理委员会。

(2)收报人:铁道部长、部安全监察委员会、公安局、铁路局长、局安全监察室、公安处。

(3)电报等级:按特急电报办理,等级标志为“X”。

(4)电报内容、代号如下:电文先记“重大路外伤亡事故”然后用下列代号(见附表)。代替报告项目,再填记具体内容(不用项目可省略)。

5、路外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事故调查处理委员会在调查处理完毕后,填写“路外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以书面上报有关单位。

(三)路外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总结报告制度

1、分局安全监察室每日应将前一日的路外伤亡事故情况报告铁路局安全监察室。

铁路局、分局安全监察室应随时将重大路外伤亡事故上报。

2、路外伤亡事故统计分析表铁路分局于每月、季、半年、后七日内报送铁路局安全监察室,铁路局于十五日内报送铁道部安全监察委员会。

3、铁路局、分局每季、终了应将路外伤亡事故分析、总结情况报送上级。

在分析、总结安全工作时,应把路外伤亡事故作为内容之一。

4、铁路局、分局应定期向所在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汇报路外伤亡事故情况。

铁道部安全监察委员会应定期向国家劳动总局汇报。

附表

---------------------

│代号│代表事项│

│--│----------------│

│1│发生月、日、时、分│

│--│----------------│ │2│发生地点(线名、区间、公里、米)│

│--│----------------│

│3│发生列车车次、种类│

│--│----------------│

│4│机车型号、牵引辆数│

│--│----------------│

│5│事故概况及原因│

│--│----------------│

│6│交通车辆所属单位、车种及破损情况│

│--│----------------│

│7│伤亡人员所属单位、姓名、职业│

│--│----------------│

│8│铁路机车、车辆、线路破损情况│

│--│----------------│

│9│责任者及其所属单位│

│--│----------------│

│10│线中开通时间│

---------------------

(附件略)

篇2:新意外事故报告表

这几多几少现象的存在,给评议人的印象,首先是不实。大话、空话、套话令人反感,不适当地突出个人作用,不报告工作的过程,不把问题存在的根源、责任及对策写深写透,让人感到工作不扎实,作风不务实,态度不诚实。其次是不新,履行职责没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没有新办法,开展工作没有新举措,总结工作没有新经验,循规蹈矩,缺少创意。再次是不深,认识的深化、决策的深度、工作的深广、责任的深究,是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业绩的前提和基础,通篇报告在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看不出一点新意和一定的深度,不正说明报告人履行职责的平庸吗?

述职报告中一些不良现象存在的原因,大体说来有二:一是报告人没有认真对待。许多报告,都是让秘书起草,更有甚者是秘书写个啥,报告人就念个啥,起草中没有把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体会以及决策实践的主要过程(包括成功的、失败的)写进去,致使述职报告内容贫乏、枯燥单薄,给人以敷衍塞责之感,无尽职尽责之意。二是报告人本来就才能平庸,导致工作平庸。平时只会招上,不知顾下;只会循规,不会创新;只愿报喜,不愿报忧;有浮在表面上的功夫,无深入实际的作风。当然,对职责的履行没有开拓,述职报告也就不会有新意。

笔者认为,写好述职报告,要注意几个“同写”,即:工作结果与工作的决策、措施同写;成绩与体会同写;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同写。当然,同写也不是面面俱到,事事必写。还要注意详略得当,该简写的要简写,该概括的要概括,能用数字说明的用数字说明。要突出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以及新工作新任务所需要采取的新办法、新措施和收到的效果等。对于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对全局可能会产生影响,也应当写,以便引起评议者的注意,为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决定提供全面、真实、可靠的依据。

写好述职报告,还要正确认识和评价个人的作用与集体的作用。比如,国家行政机关组成人员以及法院院长、检察长,要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集体领导、民主决策过程中班子的作用以及党组织的作用区别开来,不能笼统地把一切决策和一切成绩都归功于“我如何如何”。当然,在一个单位,“一把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一个好汉作用的发挥,必须要有班子成员来帮,这不仅是在遵循唯物史观,也是一个领导同志世界观的反映。作为副职述职,除了正确认识和评价个人作用与集体作用之外,还要正确表述与“一把手”的关系。“一把手”处于中心地位,副职是协助“一把手”分管某方面工作的,因此,在工作中要找准自己的位子,在述职中要注意自己的分量。

在述职报告中,对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报告人在述职时一定不能回避矛盾,必须敢于客观地说明问题,坦诚地汇报个人看法,主动地提出对策,负责地提出建议,真诚地承担责任,虚心地接受批评,自我解剖、自我批评,否则,评议是不容易通过的。为了解决好此类问题,报告人事前必须充分调查研究,广泛搜集各方面的反应,然后分门别类作出相应的说明,依照法律和政策规定,制订出处理的方案和措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以便监督主体做出客观公正的评议。

篇3:学校体育中意外事故的法律分析

1 学校与学生关系的法律性质确定

学校在体育意外事故伤害中是否承担责任,首先应明确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教育、管理、保护”关系说,监护关系说,合同关系说。前一种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可找到相关佐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指出,学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这种关系是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在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过程中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它是由相关法律直接规定的,而非学生法定监护人的委托。如果学校没有履行法定的教育、管理义务如导致学生人身伤害,就要承担赔偿责任。反之学校如果已经尽到法定义务,则可免除其责任[1]。此外,《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规定了学校对学生的保护责任,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由此可见学校对于未成年人有教育保护的责任,而不是监护责任。长期以来,学校对学生究竟存不存在监护关系不够明确,法律也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认为学校与学生是监护关系则是根据《民法通则意见》第二十二条,“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因被监护人的行为过失导致意外事故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但另有约定的除外,被委托人确有过错的,负连带责任。一些学者认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学生在家由父母监护,在学校由学校监护,但是这种观点缺乏一定的法律根据,法律也并没有明确学校与学生就是监护关系。根据《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的规定认为,可以成为未成年人监护的人只有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戚、朋友、村委会、居委会、民政部门,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成为他们的监护人,学校也没有这个义务。同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赋予学生的权利看,也没有学校是学生监护人的相关规定。所以存在一些争议。第三种是合同关系说,这种观点认为学校与学生之间所确立的教育关系仅仅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学校作为独立的事业型法人,依法享有办学自主权,学生依法享有自主决定报考学校,接受高质量的服务和教育的权利。学校与学生的行为均受符合法律规范的双方各自利益意愿约定的约束,即合同的约束。

2 学校体育意外事故的法律责任确定

学生在学校里发生体育意外事故,应根据学校和学生双方是否有过错,以及过错的原因与后果的关系来承担责任。根据此,学校体育意外事故的责任认定主要可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四种[2]。

全部责任。是指完全由学校或学生一方的过错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有过错的一方承担全部责任。如,2013年苏州某高校1名已经毕业的校友在学校篮球场上打篮球,因先天性心脏病突发,不幸猝死。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在有些情况下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其中与学校体育活动密切相关两种情况为“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生有特异体质,学校难于知道的”。由于他并没有向学校告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学校并不知情,属于正常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这种由于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意外事故是由事故本人承担全部责任。

主要责任。发生意外事故,学校和学生双方都有过错,一方责任大的承担主要的责任。如,2005年某高校进行体育测试,一女同学在进行百米冲刺时,突然晕厥倒地,后虽及时送往医院抢救,但因心脏病突发医治无效死亡。后来到校医院调查该女生医疗档案发现,女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虽进行了体检,但是没有相应的预防措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所以学校需要承担主要的责任。

同等责任。学校和学生都有过错,并且造成体育意外事故发生的作用相等,由双方承担同等责任。如,沈阳市一所大学的校运会中,1名同学随意穿越投掷区,被投掷飞行的铁饼击中头部而昏倒。造成这次意外伤害事故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该生随意穿越投掷区;二是现场负责人管理疏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在施教者与受教者都有责任的情况下,处理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运用公平原则来分担责任。

次要责任。因学校和学生双方的违章行为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其中一方的过错较小在伤害事故中作用较小,应承担次要责任。如,某校初二一个班级上体育课,老师让学生们自由打篮球,然后回办公室了,结果一学生摔断了腿。学校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事情发生在体育课上,老师没有在场,没有做好监护责任。学校对于事故的发生存在失职的一面,故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并且对受伤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赔偿。

3 对策和建议

3 . 1 国家应从法律层面上明确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的法律责任

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它们的体育法比较完善,一般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发生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件后,把有过错作为追究学校责任的依据。同时,为了减少学校和体育教师的后顾之忧,学校体育课上和课外体育活动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将国家赔偿代替学校和体育老师的有责任赔偿,国家可以拿出专项资金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保险。比如德国就是由国家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事故的保险来解决学生学校体育中人身意外事故的赔偿问题。日本推行国家行政赔偿责任制,政府建立了一笔专项资金用于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责任赔付[3]。国家赔偿这种形式消除了学校和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活动的忧虑。

3.2 建立完善的保险制度,实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社会化

欧洲的一些国家对于发生在公立学校的意外事故实行学生保险制度,美国根据传统不成文法中“政府免责原则”及“教职员赔偿责任免除法”,发生意外事故后被判有责任的学校和教职工的赔偿金由学区代替负担,学区利用责任保险支付赔偿金[3]。在日本,一般此类意外伤害通过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途径解决较为适当,各方也较为满意[4]。既减少学生家庭同学校及教师的矛盾和纠纷,也减轻了学生和学校经济负担。另一种是意外伤害险,由家长支付,由于一费制不包含意外险,很多学校不能要求家长购买。这样,保险难以达到全覆盖。

3 . 3 制定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及时正确处理学校体育意外事故

篇4:新意外事故报告表

本研究创建了融学生主体性学习与社会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德育课堂实践范式。

1.编制问卷,开展调研,发展典型问题,撰写调研报告

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习生在实习岗位中实习情况问卷调查》,对学生在校外实习岗位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等主要问题进行梳理、统计、分析,撰写调研报告。回收问卷726份,有31%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而在这部分受到伤害的学生中,有29%的学生都未得到相关赔付。其中发生在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05级实习生费腾同学在实习岗位中从事焊接工作烫伤事件无人问津之事便是典型案例。

2.小组分工合作,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将班级学生分成4组,每组推选组长一名。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所获得的实习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在组上进行交流,小组投票表决,确定学生在校外实习岗位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问题为研究主题。通过学生走访、调查、电话采访学校、用人单位、劳动与教育等部门结果发现由于学生在校外实习岗位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实习生在法律上不是劳动者,不是正式员工、离开学校等原因,学校、用人单位相互推诿,教育和劳动部门缺乏法律依据处理很尴尬,结果往往是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实习生的权益不能得到保障。

3.收集、积累资料、分析梳理政策

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报刊资料等途径收集资料、查找相关政策并进行分析,梳理出四类政策的优缺点。

政策一:《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优点:两个文件是教育部门专门针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安全的重视。缺点:第一,这些规定对学校的责任只是原则性限制,对实习单位不具备法律约束力,所以操作难度较大。第二,这两部文件的性质是政府规章,在行政诉讼程序阶段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法律依据。

政策二:《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和《南京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优点:劳动者因工受伤后,医疗费用及其他相关费用由企业或工伤保险支付,很好地维护了劳动者的权益。缺点:学生的劳动者地位不明确,学生在实习期间因工受伤,没有明确的处理办法。

政策三:《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优点:目前在校实习生的人身损害,是按一般侵权损害纠纷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实习生的权益。缺点:按一般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来处理,相比于《劳动法》及《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不利于保护受害学生的人身赔偿请求权。第一,必须符合侵权的构成要件,学生才有可能得到赔偿;第二,实习生对实习单位来说,属于弱势群体,举证难度大;第三,学生打官司,对即将走上就业岗位的自己将会带来更大的精神压力。

政策四:《江苏省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优点:该办法很好地解决了在校大学生的一般就医问题。缺点:实习生因工作问题而发生的严重伤害如致残等,将导致学生将来的工作、生活都受到影响,医疗保险对此也无能为力。

4.集思广益、编制方案

方案一:建议立法部门完善《劳动法》相关政策,明确在校实习生的法律地位。

方案二:建议教育和劳动部门出台实习生意外伤害强制保险等有关保障制度,加强对学校和用人单位的的监管力度。

方案三:建议学校和用人单位严格岗前培训制度与宣传教育制度,签订实习协议,对意外伤害进行事先约定,坚决落实政府相关规定。

方案四:希望我们所有的实习生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学习,严格按章操作。

5.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行动

行动一:给市人大递交建议,希望通过他们帮助形成议案提交人大,维护实习生合法权益。

行动二:给江苏省教育厅职社处和江苏省劳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部门写信并递交,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关心与支持,推动、完善实习生保障制度。

行动三:在校内通过宣传学习、实践操练、课堂主题活动交流、网络互助维权平台等方式开展实习生权益保护专题教育活动。

行动四:在校企合作单位试点、推行。给校企合作单位江苏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书面呈送了我们的计划书,希望得到他们关注。

6.举办听证会,展示成果,得到学院、劳动、市人大代表和人大立法部门领导高度评价

2009年10月12日,举办项目研究听证活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金友鹏副院长,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张家骥副主任,江苏省劳动厅监察大队李吉云主任,南京市人大代表、汤山街道办事处人大工委主任主任叶永胜、学院教科处徐伟主任、专家姜振鹏教授及学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实施小组师生120名师生出席了听证会。4组学生分对“我们的问题、现有政策、我们的方案、我们的行动”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并回答了听证员的提问,向市人大代表递交建议,听证活动取得了很好效果。

学院金友鹏院长高度肯定了项目研究,目前每年有三百万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外实习,人身伤害事件经常发生,学校开展这一研究选题非常好,调查广泛,可以说代表了广大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利益,通过听证会体现公民意志,提出建议现实可行,采取行动积极有效,具有很强有现实意义,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职业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对我们全国的职业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他还代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50多个五年制高职校及20多万在校生呼吁人大代表关注保障校外实习生在岗位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问题的建议,这一问题一旦得到有效解决,将有利于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形成良性循环,推动职业教育大发展。

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张家骥高度赞扬了现代学生很强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确定这一主题很有价值,在提出方案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能够开展各方调研,广泛收集资料、运用现有法律法规,提出4个建议为市人大形成提案提供很有价值的素材。他表示,现在我们国家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法律法规非常缺乏,对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外实习岗位中遭受意外伤害事故的问题,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领导非常关注与重视,下一步还要做详细的调查研究,然后确定方案,向省人大提案,保障广大校外实习生在实习岗位中的合法权益。

7.学生活动总结(反思)过程

激发了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感,具有时代意义;提高了学生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小组合作团队意识、沟通、交流技巧和协调能力;提高学生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展示了新时代五年制高职学生深入探究的团队精神和不畏困难的求实精神。

研究成果

项目研究形成了项目研究报告;项目研究文本资料汇编(研究范式资料);项目成果校级展示《学生在校外实习岗位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问题研究》听证会光盘㈠;项目成果省级展示《学生在校外实习岗位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问题研究》听证会光盘㈡;项目研究宣传彩页。对后续研究提供了支撑,对模式研究推广与应用起到了很好指导作用。

项目创新之处

1.选题贴近实际、内涵深刻,意义深远

从内容上看,专门开展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工学结合校外实习岗位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问题专题研究在国内外尚无查证,开展此项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当前,学生在校外实习岗位中意外伤害事故问题频繁发生,一方面造成对广大实习生的人身伤害,另一方面,劳动法明文规定实习生不是劳动者,制约了实习生与用人单位并无劳务关系,法律上的空白使得用人单位不敢多用实习生,学生原本利用实习岗位增加工作经验几率减少,因此,开展专题研究,对维护广大职校生在实习岗位中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项目研究内容详实,方案具体,可操作性强,对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和人大立法机构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问题,确定主题,查阅资料,收集政策,形成了4个方案,开展有效行动,过程完整,论证合理、充分,比较系统,可操作性强,为立法机关、教育和劳动部门提供了参考。得到了地方人大工委、南京市人大代表、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厅、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教育局等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得到了各方支持。

3.增强学生公民责任感,维护了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项目实践研究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团队意识,提高学生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策划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查阅现行政策,分析优点和缺点,提出合理方案,开展听证会,采取行动,这是学生集体维权意志的体现,提高学生公民意识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4.创建了五年制高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新模式

项目研究可操作性强,经过一年多实践研究,有效地改变了灌输式德育教学模式,德育主题活动课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引进美国公民教育听证会模式,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职业实践活动为载体,内容鲜活,针对性强,具有现实意义。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开展主题调研,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了教师的研究和创新能力,极大地发挥了教师组织、指导、协调、督导功能,推动了德育课程改革与建设步伐,更新了德育教学内容,改进了德育教学方法、推进了五年制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对提高德育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现实指导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对学生的成长主动发展和培养高素质技能专门型人才具有创新意义。

项目应用之处

(1)项目成果应邀参加省级国际交流展示,达到国内外宣传效应。

本项目研究得到江苏省教育厅的认可,邀请本项目成果参加2009年10月28日江苏国际公民教育项目展示会,美国、泰国、印尼、新加坡等8个国家和上海、浙江等13个省市专家领导现场观摩,给予了高度评价,学生现场向国内外专家发放了《维护实习生合法权益》倡议书,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响应。

(2)南京电视台和现代快报记者专题采访学生、学校领导和教师以及人大代表,并在2009年10月28日的标点新闻和报纸上专题播放,得到社会广泛支持。

(3)项目成果得到南京市人大代表和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高度重视,计划将本项目研究成果的提议形成提案并送交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4)项目成果作为省级德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重点内容,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11月23日,项目研究成果作为江苏省德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的重点内容,在全省70多家职业院校德育教师来校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成果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

项目研究主要效果

通过此次项目研究推动了校外实习生安全保障法律的进程,填补了法律上实习生主体地位权益实践研究的一项空白,引起了省教育厅、劳动厅及南京市人大、南京市教育局及汤山街道人大工委人大代表及南京电视台、现代快报等政府与媒体的高度重视、关注与参加,达到了初步效果。

从德育课程改革角度,有效地促进了五年制高职德育课程改革,改变灌输式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创建一套集德育主题活动课和美国公民教育听证会教学模式,将现实问题与课题研究融为一体,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增强德育课程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时代感,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2009年11月23日,江苏省70多个职业院校德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来学校现场学习与观摩还将在全省各职业广泛推广。

从学生角度,激发了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感,提高了学生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以问题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效能,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意识,通过自身的过程参与和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能力;增强了同学们小组合作团队意识、沟通、交流技巧和协调能力。

从教师角度,发挥了教师组织、指导、策划和促进者功能,提高了教师的研发能力,培养教师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从学校层面,项目研究让社会机构进入课堂,特别是劳动部门、教育部门、市人大常委会等部门参与,将社会问题研究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丰富了德育内容,拓展德育的内涵,创新了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推进德育课程社会化,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展示了新时代五年制高职教师和学生深入探究的团队精神和不畏困难的求实精神。

后续研究计划

通过反思、总结,我们感觉责任重大,作为德育教师,尤其是就业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实习生维护合法权益,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这项工作将为我们深入研究拉开序幕,奠定基础,通过初步研究,领导的重视与肯定,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我们正将听证会光盘、倡议书送交教育部、劳动部、省人大等部门及早促成实习生合法权益相关政策。

下一步我们依托学院分院分布广的优势,依托学院重点课题指导,依托学校重点课题经费支撑,在金院长和杨书记等领导的具体指导下,组建新的团队,邀请市级人大代表和立法机关代表共同继续开展全省范围内五年制高职校外实习生意外伤害事故问题调研,力争来年举办邀请省人大等立法机关代表参加的听证会,争取更广泛的支持,推进实习生合法权益进程。

篇5:铁路路外伤亡事故的处理

发生铁路路外伤亡事故的,首先应成立事故调查委员会,负责调查处理事故,在处理时,对于伤亡者本人或所属单位责任,伤者的医疗费、住院期间的伙食费,死者丧葬费由伤者本人或单位承担,因伤者致残、经济确有因难的,可根据伤残等级程序,由铁路部门酌情给予一次性救济费,死亡者家庭确有生活困难,由铁路部门酌情给予丧葬费,还可给予一次性救济。

凡属于铁路方面责任造成事故伤亡者,其医疗费,住院期间伙食费,由铁路部门承担,并根据情况,由铁路部门给予一次性抚恤费,其标准参照《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办理,最高标准不得超过条例规定。

少数民族地区路外伤亡事故和其他地区有个别特殊情况的,可酌情增加补助金,增加额由处理委员会议定。

具体处理方法和内容程序应遵循以下几点:

一、判断伤者自身因素造成伤亡,有下列情况:

1、在铁路路基上行走、乘凉、坐卧钢轨;

2、在站内和区间内(两车站之间)铁路上逗留游逛穿过和捡拾煤渣杂物;

3、钻车、扒车、跳车、无票乘车;

4、在铁路路基两侧放牧牲畜和打晒农作物;

5、一切车辆、拖拉机和行人抢越铁路道口;

二、伤亡者的家属负责任的伤亡情况:

盲、聋人、学龄前儿童,行动不便的老、残和精神病患者,在无人护送的情况下,横越无人看守道口,发生事故。

三、铁路动输企业责任致人伤亡事故。有防护设施不全,或铁路职工失职等下列情况:

1、铁路机车轨道车乘务人员不认真瞭望,鸣笛示警。

2、道口看守工脱岗,不认真瞭望,未及时放下拦杆。

3、铁路无人看守道口护桩、警告标志不全,模糊不清。

四、第三人责任事故。

1、因人为破坏铁路安全设施致人伤亡。

2、因第三人出于伤害或杀害他人的目的致人伤亡。

五、不可抗力致人伤亡。如洪水、泥石流。

六、路外事故发生的特点:

1、发生地点往往在区间,铁路道口,和铁路线上,特别多发在无人看守道口。事故发生时间,路外事故随时均可发生,没有固定的规律性。路外事故伤亡仅指路外人员伤亡,如火车与机动车在道口相撞时,往往发生多人伤亡事故。

2、事故发生原因;

原因复杂,有铁路动输企业人员和设备的原因,有受害人自身原因,第三人原因,还有其他原因。

3、事故责任:

不同的铁路交通伤亡事故责任,有不同的特点,路外伤亡事故绝大多数是伤亡人员的责任,路外人员违背铁路法,在路上行走、坐卧,钻车,扒车等受害者自身原因造成事故,少数是由铁路运输企业的责任造成,不可抗力事故不多见。

4、铁路交事故的鉴定方法:

路外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的组织:

发生事故应当成立调查组,一般伤亡事故由铁路车站主持,铁路公安和有关业务单位和伤者所属单位及家人参加。事故调查委员会的任务是调查事故原因,分析责任,研究防范措施,按规定做出处理决定,交有关部门监督执行。

5、事故材料的收集:

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车次、车站、编组、路口;路外伤者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住址;行车和运营记录;道口安全记录;道口工的安全教育记录、过去事故记录;事故发生的有关情况;铁路道口的通讯、设施性能,质量等状况;铁路道口的警示标志、护桩、告示安全情况;路外伤亡者的健康状况;

6、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证据证实的内容进行分析,是否是自身原因;是否是不可抗力;道口是否违章;铁路安全设施是否完好;道口工是否失职等。

7、责任分析:

路外人员自身原因和不可抗力发生的事故,铁路运输企业不承担责任,否则铁路运输企业承担责任,通过路口时发生撞车事故时,铁路企业承担全部责任、或机动车承担全部责任,或双方共担责任。

8、现场工作:

及时勘查,区间事故由机车司机和运转车长初步勘查,在区间未发觉的事故由铁路公安和业务部门进行勘查。在勘查的同时要进行现场救护,并对现场进行保护,进行调查,鉴验,收集证据。致人死亡的还要进行尸检。致人体伤要进行伤残鉴定和劳动能力丧失程序鉴定。

七、路外事故的赔偿原则:

完全赔偿原则是指因铁路行车事故及其他运营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赔偿责任完全由铁路运输企业承担的原则。

1、法律适用

铁路是高速运输工具,对于铁路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包括旅客伤亡事故、路外伤亡事故)赔偿案件的性质为高度危险作业侵权案,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确定赔偿责任,在司法实践中一般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不问铁路企业是否有主观过错,只要人身伤亡事故的事实存在,并且与铁路运输有因果关系,铁路企业就应当承担事故赔偿责任,举证责任由铁路企业承担,实行倒置,但铁路企业证明的不是自己无过错,而是受害人的故意,如能证明伤亡者自身故意引起的,则可免责,受害人自己有过错的,铁路企业同样要承担责任。虽然铁路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于铁路企业的免责范围作出了扩大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铁路运输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项规定优先适用了铁路法五十八条规定,而根据《审理触电事故赔偿案件解释》中对于电力企业的免责做了明确规定,以伤亡者故意引起伤亡事故为判断标准,但是铁路运输企业却没有按伤者故意引性事故作为判断标准,两者之间存在判断标准一不的矛盾。

2、索赔时效:

对于路外伤亡事故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

(一)项规定一年时效。

3、赔偿范围:

赔偿项目依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

八、部分赔偿原则的适用:

部分赔偿原则是指因铁路路外事故引起人员伤亡的,赔偿责任由铁路运输企业部分承担,铁路路外事故发生后,铁路企业不能证明伤亡是由受害人自身原因造成的,就应当承担全责,能够证明由受害人自身原因造成,就不承担责任,但是对于铁路运输企业主观上确有过错,受害人也有自身原因,将责任完全推给受害人,这是不公平的,铁路运输企业和受害人双方均具有过错,适用混合过错原则,根据各自的在事故中的责任大小确定各自的责任是十分必要的。

铁路运输路外事故损害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1990年9月7日)第五十八条

因铁路行车事故及其他铁路运营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人身伤亡是因不可抗力或者由于受害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铁路运输企业不承担赔偿责任。

违章通过平交道口或者人行过道,或者在铁路线路上行走、坐卧造成的人身伤亡,属于受害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

火车与其他车辆碰撞和铁路路外人员伤亡事故处理暂行规定(1979年7月16日 国务院发布)

第一条 凡在铁路列车运行和调车作业中,发生火车撞轧行人、与其他车辆碰撞等情况,招致人员伤亡或其他车辆破损,均列为路外伤亡事故。

第二条 铁路沿线城镇、农村社队、厂矿企业单位、学校和部队,要与铁路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人民群众进行铁路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切实维护铁路正常秩序。凡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伤亡事故者,由本人或所属单位负责。由此给铁路造成损失者,应追究肇事者责任,并严肃处理:1.在铁路路基上行走、乘凉、坐卧钢轨;2.在站内和区间内(两个车站之间)铁路上逗留、游逛、穿越和拣拾煤渣杂物;3.钻车、扒车、跳车和无票乘车;4.在铁路路基两侧放牧牲畜和打晒农作物;5.一切车辆、拖拉机和行人抢越铁路道口;盲、聋人,学龄前儿童,行动不便的老、残和精神病患者,在无人护送的情况下,横越铁路无人看口守道口,发生事故时,由其家属或保护人负责。

第三条 铁路职工要认真执行规章制度,防止路外伤亡事故。铁路机车、轨道车乘务人员必须认真了望,鸣笛示警。道口看守工要坚守岗位,认真了望,按时放下栏杆。铁路无人看守道口,必须做到护桩、警告标志齐备,清晰醒目。凡因上述防护措施不全,或铁路职工失职造成行车路外伤亡事故,由铁路部门负责,对责任者严肃处理。

第七条 各种机动车辆通过铁路无人看守道口时,必须“一慢、二看、三通过”,行车时速不得超过二十公里,不冒早险抢越。凡通过铁路道口,发生撞车事故时,由事故调查处理委员会调查分析,研究处理,责任属于一方的,其损失费用由责任一方负担;双方都有责任的其损失费用由双方合理负但。非铁路道口,禁止任何车辆通过,任何单位都不许在铁路沿线随意铺设道口,违者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1994年10月27日)

篇6:新意外事故报告表

一、事故预防

1.学校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拟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活动前一周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2.制定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安全责任要落实到人。

3.活动前对活动场所、线路、环境等要进行实地勘察。

4.注意选择较好的时间和天气。根据季节和气象预报提示参与者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5.对乘坐的交通工具必须进行认真的安全检查。

6.保持通讯畅通。出现事故苗头,管理人员要沉着冷静指挥学生,不要惊慌失措,禁止学生乱跑。

7.遇火灾要指挥学生选择与风向垂直的两侧撤离,千万不要顺风跑。

8.活动前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必要时可办理人身和意外事故保险。

二、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一旦在活动期间发生事故,应遵循以下程序处理。

1.及时报告和报警。具体程序如下:

①发生事故,活动领导小组要立即向学校报告,学校领导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同时在第一时间内向教体局有关部门报告。

②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疫情、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学校应在事件发生的30分钟内电话上报教体局安全保卫科。

③校外集体活动中发生交通事故应立即报警。

④报告中要具体汇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情况、事故原因及处理情况。对于发生事故原因不明的以及事故处理的进展在后续报告中说明。学校在处理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应随时报告。

⑤教体局立即派遣有关人员赴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及协助学校处理事件,并即刻报市政府。落实公安、卫生等行政部门,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减少社会影响。

2.学校和承办单位应根据现有条件和能力及时采取措施救护患病或受伤人

员,同时以最快方式将人员紧急送至附近医院,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对患病或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3.学校和活动领导小组迅速收集有关事故信息,做好相应的记录及有关现场、证据的保存工作。活动的组织网络和通信网络应在第一时间发挥作用,在最短的时间内相互联系并及时作情况汇总。

4.及时联系患病或受伤人员的家属(学生家长),做好安抚工作。

5.如果事故是校方管理和学生自身原因引起的,可参照《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程序》开展工作;如果事故发生在车辆行驶中或车辆上,可参照《学生接送车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开展工作;如果事故是由活动场所器械(具)、设施、设备引起的,学校要与活动场所、活动承办单位交涉,并配合进行善后处理工作。

6.学校要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做好随访工作。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疫情以及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事件后要做好隔离和排摸调查,以防病情蔓延和治疗延迟。安排专人做好患病或受伤人员家属(学生家长)的解释工作,并及时将有关情况书面报告教体局。

7.及时通知保险机构介入。必要时公安部门介入。

上一篇:创城知识竞赛题库下一篇:市农业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