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有哪些象征意义

2024-04-22

春节习俗有哪些象征意义(精选13篇)

篇1:春节习俗有哪些象征意义

目录

春节习俗有哪些象征意义

春节风俗介绍

春节的来历

中国春节的由来介绍

南方过年的风俗

篇2:春节习俗有哪些象征意义

春节象征着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意味着上班族不用上班了平时工作那么忙,有很多时候为了赶项目都是彻夜加班,总想着休班休息一下,但是大多数不能缓解人们内心深处的那份压力感。春节就不一样了,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吃顿大餐,聊聊天,或者是一起唱唱小小,看到亲人的那么重说不出的亲切感,会让你的工作中的压力不知去向哦。

意味着孩子们不用上课了春节的到来是多少孩子盼了夏天,盼秋天,盼了秋天盼冬天盼望了一年才盼到了过年,因为过年就不用上课不用写作业不用受到老师的批评咯,更不用受到家长每天的叮嘱学习了,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别提有多么开心的事情了。

意味着终于可以收压岁钱了不论是小孩子还是大孩子,过年的时候都会不同程度的收到压岁钱的哦。有些是父母给孩子们的,还有些是孩子给父母的压岁钱,人们都通过过年红包压岁钱来传递春节这份喜气,让更多的人因为此更加好事连连起来。

意味着终于可以回家和父母团聚了平时在外奔波的儿女们一年不回家一次,过年了指定是要回家和父母团聚过大年最重要了,不论你有什么理由,不论你有什么困难,或者不论是否你挣到了钱没挣到了钱,都应该回家和父母团聚,父母是不会在乎这些东西的,只要是你能够平平安安的到家比什么都好。

意味着可以穿新衣,吃大餐了春节大家都会选自己喜欢的衣服或者鞋子来买,这样也满足自己一年的辛苦了,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们都会在过节的时候买衣服,小时候家里没有那么多钱的时候都是盼望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够穿到新衣服哦。

意味着又老了一岁过了一年大了一岁,小孩子们又长高了一大截,大孩子们都期盼着大了一岁该找个合适的对象回家过年了,父母们当然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过的幸福美满平安了,作为自己的自己看到父母又老了一岁,更是希望父母能够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安享晚年哦。

年字有三种含意

一、计时单位: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谓之一年;

“年”既然是计时单位,自然与历法有关,而历法的形成又是天体运行和万物生长规律的产物。这一过程是随着社会的前进和人们知识的提高而发展的。

我国的原始农业社会时期,在耕作的长期实践中,发现了四季交替的周期,同时观测出天体运行与地上农作物生长之间的规律,即所谓“观象授时”。在二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了以北斗斗柄所指星象位置的变化,用干支纪年、月、日的办法。这就是历法的雏形。每年的第一月称正月,为岁首。由于各个朝代使用的历法不一,故岁首也不相同。夏历的正月是现在我们所用的阴(农)历一月,即所谓“建寅孟春之月”;商代以现在的阴历十二月为岁首,即所谓“建丑季冬之月;”周历以现在的阴历十一月为岁首,即所谓“建子仲冬之月”;秦代用颛顼历,以现在的阴历十月为岁首,即所谓“建亥孟冬之月”;汉代初期仍以秦历为准。直到汉武帝时,才组织专门班子,改颛顼历为太初历,并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仍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这就是我们现在仍把阴(农)历称为夏历的原因。

“年”字的出现始于周代。在此以前,尧舜时称“载”,有天体星辰运载一周之意,夏代称“岁”,含人长一岁,新春将临之意;商代称“祀”,表示四时已过,该编史造册,奉祀神灵祖先了。虽然在唐肃宗时曾一度将“年”改为“载”,但为期很短,又复称为年。年为计时单位,一直沿用到现在。春夏秋冬一个周期,称为一年,在书面语言中,亦不时出现“载”字,显然那是受古时称谓的影响。

二、收成状况: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谷物多少即年景之好坏;

“年”的再一个含意是收成的意思。一年之中分为四季,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收、藏循环规律而逐渐认识的。因而在古籍记载中,对“年”的说明是“谷熟也”。收获五谷称“有年”,丰收称“大有年”,亦称“丰年”。皇帝祈祷五谷丰登之处曰“祈年殿”。在戏文中,对帝王歌功颂德时,有“君乐臣乐民安乐,五谷丰登大有年”之唱词。

“年”字原是“稔”字初文,即庄稼成熟丰稔之意。甲骨文中的“年”字,是果实丰收的形象,不难理解,“年”与农作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节日名称:“百节年为首”,是欢乐庆祝的愉快时光,谓之过年。

“年”的另一含意为节日名称。是供大家欢庆的日子。收藏之后,结束了田间农活,首先想到的应是酬谢神灵的保佑、祖先的庇荫。用新米做饭、酿酒、祭祀神灵、祖先、祈求来年再获丰收。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规律。但是祭祀活动在哪一天举行,古时并无确定,只是局限在新旧二年交替的这段日子之中。

“年”作为节日,形成于汉代。百姓们经过了春秋战国四分五裂的局面,苦不堪言。秦虽统一中国,但徭役赋税极为苛刻,民不聊生。直到汉代,才出现社会较为稳定,经济日趋繁荣的局面,百姓们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为岁终的庆祝和新岁的祈福创造了条件。

哪一天称过“年”?自然是岁首第一日。但是由于历法的不同和帝王的封建意识,岁首第一日最初很难确定。我国的封建帝王自称为天子,为显示其“奉天承运,受命于天”的宗旨,随着改朝换代,多次改动了月份的次序。正月不固定,初一自然也不固定。自从汉武帝改“颛顼历”做《太初历》之后,虽然王莽、魏明帝、武则天、唐肃宗都曾一度又改用周历,但为时都很短,因此,民间一直以夏历为准,正月初一即为新年。

篇3:春节习俗有哪些象征意义

牛为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古至今,中国人无论在物质生活还是在精神生活上都对牛充满着依赖。牛曾经是几千年来农民耕地的好帮手,牛耕的发明和推广,在农业史上是划时代的大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里程碑;另外,它又能拉车运输,有“陆地之舟”的美称;它的肉和奶是富含营养的优质食品,它的皮可以做船做衣服鞋帽,它的毛可以打绳子、做毡毯,甚至它的粪便也是很不错的燃料。人们在喜爱牛的基础上,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以满足精神世界的需要,比如娱乐活动中的斗牛,新春到来时的鞭打春牛,祭祀活动、神话故事中的形象,以及绘画和文学作品中的素材,等等。总之,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中充满了对牛的热爱,而牛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二、中国牛文化

1. 无私奉献的精神。

牛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象征。一首流传于中原一带的童谣唱道:“青草地,细水流,一个老头儿去放牛。他养牛,为耕地,大囤小囤满粮食。一个牛,喂得饱,一顷地,耕得好,耕地好,一家吃饭都有了,老牛他不白吃草。”字里行间充溢着牛对农家生活的重要作用。文人学士以诗篇赞美它,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写下《耕牛》诗:“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濡濡。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身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皖彼天上星,空名岂余匹。”南宋宰相、民族英雄李纲更留下“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的千古名句(出自http://blog.sina.com.cn)。鲁迅先生曾以牛喻自己:“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比喻平凡的人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他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意思是为了人民,他可以心甘情愿地做任何事。此外,在神话故事《牛郎织女》中,牛甘心舍弃生命,它让牛郎将自己的皮剥下来穿在身上,牛郎才得以飞上天空与织女相见。人们喜爱牛的这种精神,促使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老黄牛”为国家作着无私的贡献。

2. 亲情孝敬的情怀。

中国自古重视家庭观念,集中体现在长辈对晚辈的爱护以及孩子对父母的孝敬上。范晔《后汉书·杨彪传》里讲道: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主簿名叫杨修,聪明博学。曹操对杨修万分嫉恨,又因杨修是曹的对头袁术的外甥,怕以后会有后患,所以把杨修杀了。杨修被杀,其父杨彪万分痛心。一次,曹操问道:“你为什么瘦得这样厉害啊?”杨彪悲伤地说:“我像老牛舐犊一样爱我的儿子,现在小牛死了,我这老牛怎么能不瘦呢?”后来,人们以“老牛舐犊”来比喻父母疼爱子女的深挚感情。还有一则传说,其中的小牛孝心孝行令人感动:明朝年间,有个屠户买了一头母牛和它的牛犊。欲将母牛杀掉时,忽听门外有人喊,便放下刀去开门,却并无人来。他返身回来,只见牛犊跪对着母牛垂泪,屠刀却不见了。屠户心存疑惑,拉起小牛,发现刀就压在它的身下。屠户捡起屠刀,看见小牛泪如泉涌,对着母牛哀鸣不已。此情此景令屠户顿生感悟,他放下屠刀,牵母牛和小牛到三清阁出家修道。到了三清阁,母牛渴了,小牛竟角抵石崖,穿石取水,让母牛喝上甘泉。此泉被称为孝牛泉,现在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公园真武殿后的罗汉岩下(出自http://blog.sina.com.cn)。在中国文化里,一个完满的人格,自然就是孝子、慈父……一类之综合(梁漱溟,2005:106)。中国自古有“以孝治天下”之说(梁漱溟,2005:76),其文化理念在这则民间故事里借小牛的形象影响着中国人的家庭观。

3. 执着进取的精神。

牛在中国人心目中也是力量的象征。牛的挺拔健硕、牛冲刺时势不可挡的气势都会让人联想到它的不服输、勇往直前的精神。深圳的拓荒牛雕塑,身体前倾,低首昂角,蓄势待发,向世人昭示着这个沿海的小渔村是怎样执着奋进、锐意进取,发展成为今天世界经济纽带的大都市的。其次,中国式斗牛起源于广为传颂的“李冰斗牛”故事:相传秦昭襄王派遣李冰做蜀地的地方官。成都两江(即内江、外江)的水神每年要向百姓索取两名貌美少女为妻,李冰让自己的女儿扮作江神的新娘,亲自到江神祠送嫁,并与江神对饮。酒过三巡,李冰厉声斥责江神的害民之举。忽然间,李冰和江神分别化作两头壮硕的公牛在江边斗成一团。筋疲力尽之时,他手下的主簿拔剑刺杀了江神变化成的公牛,从此,蜀地再无水患(沈光旦,2009)。民俗斗牛活动便作为对好的地方官的拥戴而延续下来,至今发展成为一项娱乐活动,人们在此活动中,可以感受到牛的力量,牛的执着,牛的倔强,牛的不服输的劲头。

人们喜爱牛的形象,并不断赋予它以时代的意义。在2009年牛年到来之际,人们以短信的方式互道祝福,借牛的象征意义表达良好的祝愿。

三、春节祝福短信中“牛”的象征意义

1. 耕牛———蓄锐待发。

“静默耕耘,无怨无悔;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细品慢尝,休养精神;盛阳福星,斗气冲天。”在这则短信中,以牛的勤劳和奉献赞美对方的品质,并祝福对方品味生活,“休养精神”,他日尽展宏图,“斗气冲天”。

2. 牛劲儿———执着坚韧。

“把三十年巨变想一想,六十年底气壮一壮,把零八忧愁忘一忘,用牛的喜气冲一冲,把金融风暴放一放,用牛的脾气扛一扛,再用牛的干劲闯一闯”,“神牛奋蹄迎春,……”。这里的“牛的脾气”、“牛的干劲”和“神牛奋蹄”都体现了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鼓励对方在新的一年勇往直前,开拓进取。

3. 牛气———兴旺发达。

“福牛送福来了,祝你牛年牛气冲天,牛劲十足,牛运亨通,牛年大吉”,“牛年到,乐陶陶,一年到头愁不着,福禄寿喜围着绕,牛气冲天直到老”,“牛年来了,祝您:心情牛,万事不愁;身体牛,健康长留;事业牛,更进一筹”。以上几则短信,集中体现在“牛气冲天”和“牛”上,牛气冲天比喻事业兴旺发达,“牛”作动词,形容达到最好状态。所以兴旺发达的祝福不仅可以是事业,还可以是爱情、心情、健康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另外,有一种短信利用了牛的肢体动作形象地表达出了美好的祝福。比如“牛年到,送你一头金牛,牛步翩翩,祝你一直升迁;牛肚腆腆,装有福气万千;牛头摇摇,一年没有烦恼。祝新的一年牛气冲天”,“祝愿您牛年吹响牛角,挺起牛腰,翘起牛尾,使足牛劲,牛运亨通,牛年吉祥”,“牛年送头牛,全家乐悠悠。牛蹄为你开财路,牛尾为你拂忧愁,牛角为你撞鸿运,牛背为你驮康寿”等。在这里,牛的肢体语言———牛步、牛肚、牛头、牛角、牛腰、牛尾、牛蹄及牛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想象与发挥,表达的祝福形象生动,贴切自然,给人以修辞和精神上的愉悦享受。

四、结语

总之,中国牛文化意义深远,反映的是中国人民的一种勇敢拼搏、勤奋向上、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朴实无华、不折不扣的可爱精神和高贵品质(出自http://msn.idoican.com.cn)。牛文化与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密切相关,不仅体现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而且体现了人们对理想和目标的坚韧执着、锐意进取的精神。这些品质在牛年短信祝福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借用牛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对方生活、工作的良好祝福,给人以精神上的鼓励和享受。

参考文献

[1]陈昌火.中国传统的牛文化解析与推演.http://xiaoxing-wenxin.blog.163.com/, 2007.11.30.

[2]沈光旦.中国的牛文化.中国文物报, 2009.1.9.

[3]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4]流星雨 (博主) .中国的牛文化.http://blog.sina.com.cn, 2009.1.23.

篇4:春节习俗有哪些象征意义

俄罗斯文化中树木的习俗、象征意义

在俄罗斯文化中各种树木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笔者着重叙述了俄罗斯人最喜欢的几种树木的.象征意义,从中反映出人们的风俗、习惯等.

作 者:杨玉明 YANG Yu-ming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168刊 名: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年,卷(期):20057(4)分类号:G04关键词:俄罗斯 文化 习俗 象征意义 树木

篇5:除夕守岁有什么象征的意义

风水讲究

1、如果是自家大门对准邻居家大门,那么,请务必在自家大门口外面的门框上挂两个中国结,以趋利避害。

2、大门上的“福”字,千万不要倒着贴。

3、家中破损的家具要处理:该扔的扔、该修理的修理。千万不要届时坐在摇晃的椅子上。

4、检查家中所有灯泡,不亮的灯泡要换新。晚上所有的灯要打开,一直开它三天三夜。

5、晚上12点之前要在家或者其他适合的地方烧香拜佛。

6、要穿红衣裳、挂红灯,放鞭炮。以图吉利。

7、大年三十这一天千万不要骂小孩,更不能争吵,否则来年不利。

8、自己单独过年的朋友,郑博士建议你将电视机(或音响)全天全夜开放,以增加自己的“气场”。

9、除夕坚持在工作岗位和在旅途上的朋友,请打开你的手机放出嘹亮的歌声,并祝福自己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10、无论男女、无论你身在何方,只要在除夕夜晚在双手上写字,就能心想事成,方法是:男左女右——男性朋友在左手(女性为右手)写上“马到”两字;男性朋友在右手上(女性为左手)写上“成功”两字。那么,你就会在马年好运多多、心想事成。注意:要用红笔写字,如果不能用红笔,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其他颜色的笔;另外手上的字要保持到在大年初一方为有效。

除夕故事

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竹响声驱“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陔,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篇6:春节习俗有哪些象征意义

拜年是人们过年时辞旧迎新的一种贺岁方式,在正月初一一大早人们就从被窝里爬起来了,带上小朋友穿上新衣向家里的长辈拜年祝福老人福寿绵长,吉祥康泰。然后长辈送出红包也是希望晚辈健康成长一年又一年的意思。古时候拜年还要磕头向长辈问好,现在已经简化了很多,只要说上一些过节的吉祥话就好了。一般来说初一是不出门的,只向家里的长辈拜年。到了初二人们才开始浩浩荡荡的走亲戚拜年了,一直到初十拜年走亲戚的活动才逐渐到尾声。折腾了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家里的小朋友估计是赚的盆满钵满了,红包肯定没少拿。

放爆竹

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吉祥如意。

守岁

除夕守岁形成风俗,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晋的《风土记》中,书中说:“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当时过年很重视合家团圆,因此允许在押的犯人出狱与家人团聚。守岁时,合家欢聚一堂,饮花椒酒、屠苏酒,吃五辛盘等。守岁时还常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例如,掷骰子、藏钩、猜谜、下棋、打扑克、行酒令赋等。

守岁,既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年怀着希冀。吃过年夜饭,一家老老小小都丝毫没有睡意,焚香燃烛,大家围炉向火而坐,边吃瓜果点心,边聊闲情旧事;大人们回顾总结旧的一年,展望憧憬新的一年;小孩子们则边玩游戏边听大人们聊天,偶尔插嘴几句;有的人家坐到深夜,有的则通宵不眠,这个就叫做“守岁”,有的地方也叫做“熬年”。

你可能感兴趣:结婚吉日

舞龙

舞龙又称“龙舞”“龙灯舞”“舞龙灯”等。龙是传说中的神奇动物,能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隆福消灾。早在汉代就有舞龙祈雨的活动。当时四季祈雨,春舞青龙,夏舞赤龙或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舞龙时,锣鼓喧天,爆竹齐鸣,场面十分热烈。每一个动作都有名号,诸如:“二龙戏珠”“二龙出水”“黄龙过江”“白龙出洞”“穿越龙桥”“打草惊蛇”“银龙翻江”“金龙倒海”“海底捞月”。如果两队舞龙相遇,一定大摆龙门阵,争夺高下。有的地方,败北者一方要为胜者一方奏锣鼓、放鞭炮。云南、贵州的苗族,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舞龙,同时家家户户堂屋神桌上摆糯米糍粑和酒肉,点燃香纸蜡烛,敬奉“金角老龙”,含有欢庆丰年、祈求吉祥的意思。

舞狮

舞狮子活动在河南豫西一带称作耍狮子。耍狮子活动比较经典的动作有:狮子蹦上高桌、狮子过独木桥、狮子翻跟头。广东海丰盛行春节“听鼓手、看舞狮、听唱曲”。舞狮主要有麒麟、狮、客仔狮、外江狮四种,唱区主要有西秦曲、白字曲、潮州曲等多种。鼓手就是唢呐,也叫大笛或吹班。每班由二人吹大笛,一人打铜钹,一人打小鼓。一般从除夕下午就开始到商铺里去吹打,一直到初三、初四才停止。初一、初二最热闹。舞狮子的队伍挨家挨户舞弄,到了人家门前,说声“恭喜”之后就开始吹奏起来,直到主人掏出红包,带队的拿到红包才离去,紧接着到下一家去舞狮。

逛庙会

一提起逛庙会,就会想起北京春节的庙会,厂甸庙会、白云观庙会、莲花池庙会,人们蜂拥而至,处处交通堵塞,闹市区实行交通管制。庙会又叫“妙会”“庙市”或“节场”。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就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部分地区,每年的庙会宗教色彩越来越淡化,只有娱乐性的仿祭祀活动表演,更多的是“有会无庙”,公园、体育场、商场等都成了庙会的举办场所。庙会也就渐渐地演化成为集娱乐和短期的集市交易为一体的民间活动。

给压岁钱

篇7:春节习俗有哪些象征意义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红字》被认为是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在《红字》中, 作者始终以象征的手法贯穿全文, 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 由于象征而闻名的《红字》一书被看作是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犯通奸罪的女主人公海丝特在胸前佩带一个红色字母A示众, A即通奸。海丝特和她的情人丁梅斯戴尔深受折磨, 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然而, 作者赋予红字多种意义, 而不仅仅是耻辱的象征。

2红字A的象征意义

(1) 通奸 (Adultery) 。

红字“A”在小说中, 首先是惩罚的标志。依据当时的情况, 妇女要被判处终身佩带绣在长袍上的字母A, 以示其犯了通奸罪。此时, 红字“A”意味着通奸 (Adultery) 。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 作者赋予了A字不同的新意, 在世人的眼中红字A已不再是罪恶的代表符号了。

(2) 孤独, 隔离 (Alone and Alienation) 。

因为犯了通奸罪, 被人鄙弃。她受人冷眼、嘲讽, 无人容纳她, 只有那阴暗的家室才能容纳她。红“A”字又是海丝特孤独的 (Alone) 、与人疏远的 (Alienation) 生活象征。她从监狱释放出来后, 居住在城郊的一座小木屋里, 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是她的刺绣。

丁梅斯代尔的A是他与其他人的隔离 (Alienation) 。与海丝特不同, 他的隔离不是纯距离上的隔离, 而是人与人灵魂思想的陌生和孤独 (Alone) 。当他以他的传教方式, 不只一百次地告诉人们他“完全是一团污秽, 一个骗子时, ”人们并没有用污辱海丝特的方式来污辱他。相反, 他们相互私语着“这个神圣的青年!”这样, 他越接近他的真实, 而人们就离他越远, 让他独自一人徘徊在他的虚伪而又真实的世界中。

(3) 能干, 钦佩和天使 (Able, Admirable and Angel) 。

海丝特离群索居, 过着清苦的日子, 凭着自己精湛的刺绣手艺维持生活并把珠儿抚养大。那个红字 “A”不再被看作一种罪恶的标记, 是犯罪后她许多善行的标记了。她做事的能力那么强, 因此红字的意义是“能干” (Able) 。从珠儿出生的七年来, 海丝特的生活纯洁无暇, 她总是对穷人慷慨解囊, 照顾病弱的人, 此时许多人已经开始认为她是慈善的修女。A字成为可敬 (Admirable) 、天使 (Angel) 的象征。

(4) 海丝特的情人——阿瑟·丁梅斯戴尔 (Arthur Dimmesdale) 。

海丝特把鲜红的 “A”字戴在胸口不愿意摘下来, 把它当作一件珍贵的饰物。“A” 字已渗透了她的灵魂, 或者说, 是她一颗火红的、炽热的、诚实的力量所表现出的外化形式。这是她心中的火焰, 心中的信念, 或许就象征着她心中的恋人——阿瑟·丁梅斯戴尔 (Arthur Dimmesdale) 。

(5) 对新生活的渴望 (Aspiration) 。

珠儿本是罪恶的结晶, 但霍桑把她比喻成一只鸟, 一朵花或者一片阳光。她活泼而又倔强, 充满野性, 可以说是希望与活力的象征, 象征着时代的曙光。最后, 作者给予小珠儿美好的结局, 她将来的生活一定十分幸福美好, 和谐自由。

(6) 亚当 (Adam) 。

字母A是二十六个字母之首, 象征着开始。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 人类最开始的罪恶是从亚当和夏娃开始的, 从祖先亚当和夏娃犯下来原罪开始的, 此时 “A”指的是Adam and Eve。也就是说, 海丝特和丁梅斯戴尔所犯的不过是“原罪”, 而且他们之间是有强烈的爱情的, 是和亚当与夏娃一样的“错误”, 那么这种错误不是阴郁的悲剧, 而是辉煌的胜利。

(7) 痛苦 (Agony) 。

海丝特在长期的耻辱、寂寞、绝望中, 依然坚信对丁梅斯代尔的爱。为了爱, 带上了耻辱的红字A。为了爱, 她毅然摘下胸前的红字, 决定出走。为了爱, 多年以后, 海丝特孑然一身归来, 重新穿上那件红字衣服, 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直至死亡。

而丁梅斯戴尔所承受的痛苦 (Agony or Anguish) 完全来自他本人, 而不是外界。一方面他是一位虔诚的有名气的牧师, 教民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就像对神灵一般。这些对他的虚伪的本质是重重一击, 大众的尊敬使他受到的痛苦, 实在是难以想象。另一方面, 他没有做过真实的虔诚的忏悔, 对教民来说是一种欺骗, 同时对海丝特来说也是不公平的。这些因素让丁梅斯戴尔一面受着灵魂极度烦恼的折磨, 一面受着肉体疾病的痛苦, 同时又听凭他的死对头齐灵沃斯的任意摆布。

(8) 爱 (Amour) 。

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 是热烈情欲的象征, 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抑制不住青春的冲动和对对方的爱慕。从人性的角度来看, 海丝特与丁梅斯代尔的相爱, 是真正纯洁美好的爱情, 是最符合人性的, 因为就人类婚姻的本质而言, 基于爱的婚姻才是最神圣的, 才是道德的, 主宰人类婚姻的应该是人自身, 而不应该是借上帝之名或宗法伦理之律的神的要求和礼教的规范。

(9) 美国 (America) 。

海丝特给在监狱中出生的女儿取名为“珠儿” (Pearl) , 意在表明, 她的珍贵、美丽来自于病痛和苦难, 即“苦彻成珠”。她是活生生的“红字”, 换言之, 她是“天使”, 是“可敬的”、是“雄心”, 是“一往无前”。她是犯禁带来的希望, 她的血液里混杂着红色与黑色, 这使得她具有非同寻常的生命力。她诞生在新英格兰, 与那个象征着专横跋扈、阴鸷、老迈的旧英格兰的齐灵渥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她的身世就是美国诞生的秘史。一句话, 她生于7月4日。也就是说, 红字“A”向人们诉说的不仅仅是海丝特和丁梅斯戴尔二人的悲剧, 或许象征着理想中的信念——“美国”。

(10) 报仇 (Avenge) 。

当齐灵渥斯发现妻子与人通奸而遭受基督教义的惩罚时, 不是想方设法将其从生存苦难和精神痛苦中解救出来, 而是变换姓名、设计图谋追查与其通奸之人, 对自己的妻子实行精神虐待和折磨, 并假借医生与救治之名, 对牧师丁梅斯代尔实施心灵摧残, 让其在痛悔与自责、布道与叛道、人性与神性、爱情与奸情的精神折磨中自毁, 从而获得复仇快感 (Avenge) 。

(11) 接受 (Acceptance) 。

海丝特天性善良, 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她的同情心和献身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力量。海丝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人们对自己的看法, 赢得了 (Acceptance) 人们的尊重。

(12) 赎罪 (Atonement) 。

处在被歧视, 被孤立, 被主流社会抛弃生存际遇的海丝特不是无助地期待和乞求神的宽恕和世人的谅恕, 而是通过自己挺身而出、尽心尽责地为公众“救苦救难”的“善行”, 在救助他人的“善行”中获得自助, 所以, 她在救助他人中获得自我救赎, 改变了人生命运, 改变了“A”字的涵义。

(13) 女勇士 (Amazon) 。

海丝特胸前耀眼的红字, 就如同她心头熊熊燃烧着的一团火焰, 在严寒和冷酷的社会环境中带给她温暖;在死一般地孤独和寂寞中给她以生的希望和勇气。虽然遭到社会的迫害, 世人的唾弃, 她却没有屈服。她精心地绣制华丽的A字, 通过对刺绣艺术和小珠儿的打扮来宣泄、寄托自己的青春, 激情和才智。即使受到精神的痛苦和世俗的磨难, 她也没有消沉, 反而变得坚强成熟, 从心底里顽强地与清教统治对抗, 就如同一位坚忍不拔的女斗士 (Amazon) 。

(14) 刺绣的艺术 (Art) 。

海丝特犯有通奸罪, 默默地忍受着最坏的待遇, 过着修女般的生活, 把全部心思都用于刺绣和抚育珠儿。她的刺绣品精美绝伦, 巧夺天工, 人们因此说“A”是艺术的标志。

3结语

总之, 《红字》运用多重象征, 而作者赋予字母A多种象征意义, 从而使整部小说的含义更含蓄、更丰富, 令读者难以忘怀。霍桑丰富而独特的象征手法, 开启了象征小说成为一个独立文学品种的先河。霍桑被人们誉为“象征主义先知”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文献

[1]鲍明捷.析《红字》中的象征手法[J].江汉大学学报, 2001, (5) .

[2]常润芳.试论《红字》“A”的内涵寓意及其双重性[J].洛阳大学学报, 2001, (1) :33-34.

篇8:春节有哪些习俗

初三:祭祖,一般父母一方已经去世的已婚女性,会在这一天回娘家祭祖,并顺带拜年。跟清明的“上坟”不同,祭祖只是祭拜祖宗牌位。但在河北等地的农村,这一天同样是要上坟的。一般都要带上点心、酒等祭品给已故祖先进行祭祀,并且放鞭炮让祖先“过年”。一般上坟只允许儿女等进行,嫁入本家的外姓人则不参与祭祖。

初四:一般新婚或者父母均健在的已婚女性,会在这一天回娘家拜年。

初五:穷日,在中国北方,这一天一般没有人出门拜年,因为这一天是“黑道日”,一般从春节开始直到这一天才能把家里的垃圾扫出门,然后放鞭炮庆祝,希望迎来下凡的五路财神;有一副对联“一脚踢出穷鬼去,双手迎进财神来”即为对此风俗的`描述。一般只有一些年轻人会在这一天举行朋友或同学聚会。亦称“破五”,是要在家包饺子吃。

初六:开市。

初七:过人胜节。

初八:祭星。

现在北京的各个庙会活动通常从初一开始,到初七或者初八结束。

2、云南白族习俗

云南白族朋友过年时,要进行“放高升”的庆祝活动,即是在整棵的大竹子的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将整个竹子崩上高空数十丈。有的地区还进行“抛绣球”的活动。

3、中国东北鄂伦春族习俗

中国东北的鄂伦春族,在初一的早晨,在家族中依辈份大小互相斟酒,晚辈给长辈叩头,平辈互相请安。

初二、初三举行赛马活动。

正月十五全家人一起品尝美味佳肴。

正月十六的早上,鄂伦春族人会进行互相抹黑脸的活动。晚辈给长辈抹黑脸之前要先叩头。

4、台湾

冬至:台湾汉人旧俗,冬至已开始有年节气氛,当天祭祖,称为祭冬,部分宗亲组织也会于当天集会聚餐。当天可以打开祖宗牌位清理,所以许多家族亦借由此日检视神主,抄录资料作为族谱依据。

尾祃:俗写为“尾牙”,于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祭祀土地公,各公司行号则借此聚餐,酬谢员工辛劳。早期尾牙聚餐有避开鸡头之习俗,避免有开除的暗示。近年来,台湾大企业尾牙聚餐则聘请影视歌星演出,并有高额奖金、股票摸彩,成为台湾媒体瞩目焦点。

送神:农历十二月廿四日清早祭祀送神,焚烧云马纸为神祇坐骑,返天过年,依例会准备果实甜汤。送神之后,方能打扫神明厅,清理神案、神像、祖宗牌位、香炉、除去旧门神,准备换新。香炉中的香灰须于当日重新筛滤过,门神画像则随送神焚烧金纸时焚去。而旧日台湾本地传说,送神之后,廿五日玉帝会遣神下凡,代替已经上天述职的神祇巡视人间,所以当日不可当天曝晒亵衣、内裤。

除夕:依农历十二月大小月,台湾话称为二九暝或三十暝。过年前数日,各家便开始蒸年糕,俗谚称“吃甜甜,好过年”;咸粿则以在来米制成,如前一年家中曾有丧事者则不做年糕,由亲友邻朋致赠。除夕当天需祭拜地基主,又称“拜门口”,而后祭祀神明及祭祖。祭神后,会于神明像上贴上春花;祭祖之后,则会摆上发糕及米饭各一,插上纸作的红花,称为“饭春仔”。当晚则围炉,并吃长年菜。所谓长年菜一般是带根的菠菜,也有用芥菜者。依旧俗,农业社会中一年的欠债,须于除夕前还清。

初一:祭拜天地祖先,称为“贺正”。出门拜年,称为“行春”,正月初一至初五,称为“新正”或“新正年头”,所以出门拜年也称“贺正”;一般而言都会依农民历决定出行方向及开门、关门的时辰。当天台湾人通常会前往庙宇、佛寺烧香,祈求新年吉祥。

初二:为回娘家之日,依旧俗,初二之前,已出嫁之女子不得回娘家,据称会分掉娘家之福。然随时代进步,近年来台湾妇女团体努力推展女儿回家过年的新观念。

初三:“初三困佮饱”,赤狗日,惯例出行不利,须在家孝亲,共度天伦之乐。无年俗活动。

初四:接神。接神的祭典,惯例选在近傍晚之时,俗谚有“送神早,接神晚”之说。接神之后,当年生肖冲犯太岁星君者,则安上太岁符或神位祭祀。

初五:据说是玄坛真君等五路财神巡游人间之日,故商家此日开市,各行各业开张营业,可扫地、倒垃圾。

初六:挹肥,清除水肥,可略整理家庭,尤其厕所,把初一以来的垃圾、秽物清除干净。

初七:七元,人日,准备猪脚面线,据说食用可消除楣运,以保长寿。

篇9:海南春节习俗有哪些

关于过年,每个人都有独属的年俗记忆。或许您的年轮时光机播放的是穿新衣,贴春联,包饺子,收压岁钱的画面......

小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海南人过年的传统习俗找全了,让咱们看看真正的海南人是如何过年的!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音译为“哆咦”)。

传说“灶公”是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腊月二十四这天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为此,家家户户夜间备酒果设祭,为“灶公”送行,祈愿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送完灶公后,至大年三十之前就要“采屋”,海南话为打扫房子。用青竹枝叶捆成的扫帚,将屋顶、屋檐、墙壁打扫干净,清洗蚊帐被褥,箩筐家具,再把破旧衣服放火烧掉“送穷”,迎新年。

同样是在大年三十之前,家家户户需要发市出街买年货,金银香烛、京果糖糕、碗筷陶盆、拜公祭品等, 备足年货“做”新年,当然,祭年桔子必不可少,预示来年大吉大利!

到了大年三十(或二十九),每家都要贴年画,包含着对来年的祝福与祈祷。海南贴年画的同时还贴“利是钱”,一种红纸制成的、满是小圆洞的纸。这不仅是一种美好的祝愿,更是一种期盼。在琼北地区,还将放入一元两元的红包,挂至桔子树上,预兆来年的财源广进。

海南人过年或各种聚会,餐桌上一定要有鸡,这是所有海南人根深蒂固的情结。白斩鸡,蘸上自制的蘸水,鲜香无比。年三十下午要杀鸡、蒸红鱼,然后回乡下老家拜祭祖先。

海南沿海城镇过年,当地人喜欢送红鱼或在家挂一条红鱼干,寓意“鸿运当头,年年有余”,延续到现在,基本全岛各地区都有这习俗。

海南本地民俗习惯在初上(即初一至初七内),拜祭地方庙宇,并奉上香油纸钱,祈求来年平安,阖家安康。部分地区,还会邀请地方戏班,如海南琼剧、木偶戏,来进行演出,全镇青年老少齐聚观看,热闹非凡。

初一至初七,每家每户都会提前准备好年糕、糖贡等海南本地特色小吃。一是每当有亲朋好友登门拜年,主人则欣喜的拿来进行招待。二是初一至初三,传统老爸茶店会放假过年,而此类小吃,则成了海南本地居民休憩、早餐的好美食。

篇10:春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春联也叫对联、对子等,它以简介、对偶、工整的文字描绘抒发情感,美好愿望等,是我国一种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春联贴在门上,这样可以烘托节日气氛。除了贴春联还要贴'福“字,福是幸福、福气、福运之意,在墙壁、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了人们对新年新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燃放烟花鞭炮。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都要燃放鞭炮。放鞭炮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吉祥。随着时间的推移鞭炮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每逢重大节日、喜事庆典等,如婚嫁、开业、建房等都要燃放鞭炮,以表示庆贺和营造热闹的氛围。

包饺子、吃饺子。

春节这天全家人大大小小的都要围在一起吃饺子。远在他乡的亲人们无论千山万水都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大家围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话说新春,一家人其乐融融、就是幸福的时刻。饺子象征团聚、合欢,过年时吃饺子有招财进宝、吉祥之意。

给孩子压岁钱。

每逢过春节长辈们都会给孩子们一些压岁钱。岁是祟的谐音。据说古时候一个压在枕边的八枚铜钱帮助了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所以随着岁月的流传至今就变成了压岁钱了。

<<<返回目录

春节饺子馅的寓意

1、芹菜馅:勤财之意的勤财饺

很多人喜欢吃芹菜馅的饺子,吃起味道清香,还解腻,吃了还能降血压。其实做饺子馅还代表着勤有勤奋、勤劳的意思。勤财,是对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的祈福,更是对勤劳、务实的祝福。

2、韭菜馅:久财之意的久财饺

韭菜很香、很嫩,用韭菜与猪肉搭配作馅,包出的水饺,非常鲜香,让本来就爱吃面食、爱吃馅的人大饱口福。韭表示久,时间长、久远,是祈福长久的物质财富,更是对天长地久的祈福,但愿人长久。

3、白菜馅:百财之意的百财饺

白菜也是人们最喜欢吃的饺子馅了,其实白菜还有百财之说,是对百样之财的祈福,也有对新婚燕尔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

4、香菇馅:鼓财之意的鼓财饺

香菇的形状如同向上的箭头,有股票大盘的势,向上、饱鼓的意思,所以被叫做鼓财;也有对晚辈表达出希望其出人头地的美好祝愿。

5、酸菜馅:算财之意的算财饺

酸菜饺子开胃解腻,其实还有深刻含义的哦!有算有核计、清算的意思。算财表示钱多的要算很长时间。就是数钱数到手抽筋。

6、羊肉馅:洋财之意的洋财饺

冬季需要滋补,就喜欢吃羊肉,羊肉的饺子滋补,同时羊还有广大,众多,比海还广阔的意思,希望发洋财,广发财。

7、大枣馅:招财之意的招财饺

老人在以前过年都会包饺子都会放一颗枣子进去,“枣”与“招”谐音,希望年轻人招财,意为财源滚滚来。

<<<返回目录

春节好玩又不贵的城市

阳朔

阳朔位于广西桂林市,虽然是桂林市的一个小县城,但是在桂林的山水之中扮演者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桂林旅游必去的一个地方。在阳朔,百里山川,处处奇山秀水,这里有着漓江、十里画廊、遇龙河等景点,让每个到访的游客都叹为观止。而且由于是小县城,饮食住宿费用肯定比一线城市少。

凤凰古镇

凤凰古镇有着“中国最美的小城”之誉和“画乡”的美称。在这里有很多古街遗迹,无论是沱江河边的吊脚楼,古朴优雅的石板街,还是迟暮后灯火阑珊的酒吧一条街,都值得我们去驻足。

重庆

虽然重庆从11月就开始入冬了,天气都是湿冷居多,但是山城的火锅小吃以及魔幻的城市风光足以将湿冷的魔法伤害打败,而且很多景点都是执行淡季门票,无疑可以为大家节约一笔费用。山城的景点都比较集中,吃吃喝喝逛逛景点三天就可以了,旅游费用不会太高。

篇11:解读《紫色》中颜色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妇女主义,颜色,象征

自从美国杰出的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问世以来, 便引起了评论界广泛的关注。有评论家称其为“一部具有永久重要性的美国小说, 是一部罕见的作品。”[1]这部小说从黑人女权主义的视角出发, 展现了黑人女性深受双重压迫的生存状态。以主人公西丽由麻木到觉醒、由反抗到独立, 最后获得男性尊重的经历为线索, 体现黑人女性对压迫的反抗和对完整自我的渴望和追求。沃克以颜色给这部小说命名, 并在小说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来象征主人公的心境、环境和成长的不同阶段。本文试图从沃克的独创理论妇女主义的角度出发, 解读小说中各种颜色所包含的丰富意蕴。

红色

红色象征热情、活泼和激动, 同时也代表快乐和幸福。在西丽没有得到自由之前, 她被她的丈夫告知不允许她穿红色, 原因是红色“看上去太鲜艳活泼了。”[2]那时西丽的生活根本和快乐无缘, 所以红色不适合她。但红色却是西丽丈夫的情人——莎格的突出装扮。她一出场就“穿着红色的线衣”[2], “双颊涂着红色的胭脂”[2], “嘴唇涂着红色的口红”[2];莎格在酒吧唱歌时, 人们看到“莎格光亮的黑皮肤紧紧地裹在红色的连衣裙里, 脚下蹬着时髦的小红鞋。”[2]“红色传达一种严肃和尊严的印象, 同时又表现出优雅和魅力。”[3]莎格的装束象征着她做人的尊严和魅力, 充分体现了她的性格。她热情奔放, 个性开朗, 独立自强。她是布鲁斯歌手, 一直到处演唱, 她的歌声受到黑人和白人的喜爱, 她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和孩子。在西丽走向自我的过程中, 莎格起了主要的作用。莎格从精神上给西丽支持, 肉体上给西丽抚慰, 最后帮助西丽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开创出了一条独立的人生之路。红色在莎格身上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生活的自信。在沃克看来, 莎格是黑人女性的完美形象, 是妇女主义者的代表, 莎格的生活状态才是黑人妇女追求的至高的理想生活境界。沃克给莎格穿上了红色的反叛外衣, 酷似一团红色的火焰, 点燃了黑人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的希望;像一面旗帜, 引领着苦难深重的黑人妇女走向独立自我的新生活。

黑色

在传统观念里, 黑色往往代表“恐怖”, “邪恶”, “死亡”。因此, 黑皮肤的黑人在白人的视角里被认为是劣等民族, 历来经受着歧视和压迫。甚至, 在黑人种族内部也存在肤色歧视。那些得了“白化病”的黑人自觉内化白人的腐朽观念, 不但甘受白人的压迫, 并且歧视自己的民族。西丽的公公就因为自己的肤色是浅黑而诋毁并不接受莎格, 说她“黑的像柏油。”[2]柏油是用来铺路, 踩在人们脚下的。沃克在这部小说中彻底推翻了这种传统的偏见, 她把黑色描写成了美丽而高贵的颜色。莎格的装扮除了红色, 就是黑色。她戴着黑帽子、黑珠子。在审美层次上, 沃克把黑色提高到了与红色同等的地位。在沃克看来, 黑色不只是美的象征。耐蒂在给西丽的信中这样介绍她所崇拜的牧师塞缪尔“他是黑的。”塞缪尔尊重女性, 为人善良。他到处传教, 目的是帮助黑人提高道德和文化水平。他是黑人, 黑色在他身上闪耀着崇高的光芒。甚至, 沃克出人意料地在小说中宣称, “上帝本来是黑人”[2], 整个颠覆了白人至上的观念。耐蒂的非洲之旅, 更是把黑色、黑人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耐蒂看到的非洲黑人, “黑人那么黑, 眼睛有点炫耀的神采, 而那亮光好像真的是来白月光, 实在太令人眼花缭乱了, 他们的皮肤在阳光下闪闪发亮。”[2]耐蒂对黑人肤色的描写充满了羡慕, 对黑色所蕴含的美进行了高度的赞扬, 显示了她作为黑人的民族自豪感和骄傲。耐蒂对黑人的赞美也为黑人妇女树立自我, 追求自我增加了一份自信。沃克在这部小说中打造的黑色象征意义, 为呼吁黑人弘扬民族文化, 自觉摒弃传统陋习, 张扬女性意识, 强调男女平等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也充分体现了她的“妇女主义”思想理论。

蓝色

蓝色象征“忧郁”, “悲伤, ”“情绪低落”。广受黑人喜欢的爵士乐曲Blues就起源于自由感伤的黑人民歌。它是黑人倾诉自己伤感, 体现黑人独特情感体验的一种音乐形式。莎格是布鲁斯歌手, 当她在哈泼的小酒馆唱歌时, 西丽经常去听她唱歌。莎格因为感念西丽在她重病期间, 所有人都唾弃她时对她的照顾, 还专门为西丽创造了一首名为“西丽之歌”的蓝调, 并当众为西丽演唱。歌中倾诉了西丽所遭受的非人虐待, 也表达了她对西丽的怜爱。“蓝色音调”是符合西丽生活的恰当选择。可西丽却没有权利选择自己衣服的颜色。某某先生不许她穿红色, 她又找不到紫色, 所以她能穿的只有蓝色——忧郁的颜色。蓝色符合她的处境和心情。沃克匠心独到, 巧妙地用颜色传达出了西丽悲苦郁闷的生活。

紫色

紫色象征权贵、典雅, 代表尊严。小说刚开始, 西丽找不到紫色的布料做衣服, 这暗示了西丽还没有找到自我, 没有取得做人的尊严。当西丽在莎格的帮助下, 创立了自己的事业, 独立自强后, 她用红色和紫色来装备自己的房子, 因而表明她已经走出阴霾, 走向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某某先生也亲手雕刻了一只紫色青蛙送给西丽, 西丽的尊严得到了认可, 并表明黑人男人终于承认了黑人女性和他们享有平等的地位。沃克用“紫色”为书名, 是为了“把跪着的黑人妇女拉起来, 把她们提到了王权的高度”[4]让黑人妇女也有权利享有帝王般的尊贵地位。

路易斯温伯格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的颜色》中说:“颜色是我们某些最敏锐感觉的中介, 它与我们的各种情绪有密切的关系。”[5]沃克用颜色来象征人物的情绪和命运, 在创作艺术上是一种创新, 在内容上使主题包含了更加丰富的意蕴。

参考文献

[1]Peter Prescott.A Long Road to Liberation.News Week, 1982.

[2]爱丽丝沃克《紫色》陶洁译.译林出版社, 1998.

[3]Goethe, Johann Wolfgang von:Theory of Colors, tr.By Charles Lock Eastlake, Frank Cass&Co.Ltd.1967.

[4]Bettye Parker Smith.Alice Walker’s Women:In Search of Some Peace of Mind in Black Women Writers (1950-1980) :A Critical Educa-tion, ed Mari Evans, Anchou PressDoubledy, 1984.

篇12:广东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旧俗年初一那天,家人吃过早餐,开始行贺岁礼。晚辈向长辈道贺,然后平辈间互相作揖道喜。行礼时,互相要说些吉利的祝词,礼毕,长者向少者赏赐红包利市。接着出门拜年,从亲到疏,拜年时要携带自家制作的煎堆、油角,水果等作为见面礼。

广东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1、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举办迎春花市,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逛花市活动。

2、置鲜花。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水仙、插鲜花。

3、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4、送压岁钱是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年初一早上,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年,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但不能去远的地方。

5、谢灶: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

6、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

7、正月初7吃7样菜,然后初7,要全家出去玩。

8、12点,要在家里守岁。

9、广东人过年一定要买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为什么桃花是一棵,而不是一支?是的,广东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树买回家的。桃花之于广东人,犹如圣诞树之于西方人。广东人对花情有独钟,无论是高雅之士还是庸俗市井,过年都要买桃花等老几样,再配搭各种各样的鲜花。

10、广东的狮子与外省不同,称为“醒狮”。在制作上和舞法上都具有广东的特色。广东醒狮舞起源佛山春节期间的舞狮活动,除在广场表演之外,还沿街起舞,逐家逐户去拜贺,以示醒狮临门,安好吉祥,主人家则悬赏于门,包红挂青,让瑞狮去摘取,名曰“采青”。借此活动希望狮子能把好运带到家里。其次是舞龙,广东的龙舞,名目繁多,千姿百态,不同的龙舞,寄托着人们不同的理想和愿望。春节是喜庆之日,耍舞的多是热烈奔放的`彩龙、金龙和纱龙之类,白天舞布龙,晚上耍龙灯。至于踢踺子,是很久以前的传统文化。

广东人过年的传统风俗

扫尘

清洁衣物被帐,打扫屋顶屋角,洗净台凳桌椅的污垢,谓之“扫尘”。相传它始于古代人们除疫祛灾的一种迷信仪式。唐代盛行此俗。宋人是吴自牧所作的记录苏杭民间风俗的《梦梁录》云:“十二月尽,……士庶人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去年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

送灶君

以前,不论贫富,家家都有灶君神位,灶君是奉天上玉帝之命,到人世间视察善恶的,他的神位安在灶台的壁上,上贴大红纸写的“灶君之神位”几个大字;两旁有一副小对联: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红纸下有一小型香炉,是户主每月初一、十五及逢年过节拜祭时插香烛用。到了灶君上天的十二月廿三晚,一些生活过得去的人家还要买一对用金纸剪塑成、高约12公分的灶花插在香灶两边,令昏暗的灶壁熠熠生辉。灶君坐镇人间,受每家之香火亦负起保护每家人平安健康的重任。

灶君上天,就是要在玉帝面前禀奏一家人的功与过。功大于过,天宫会赐福,反之会降灾祸。这天一大早,人们就会买两根带蔗叶的甘蔗,以作天梯;还要买拜祭的鸡、鱼、猪肉等三牲,有茶有酒,让他吃饱喝醉,以便在玉帝前说吉利的话。民间传说灶君是大老粗,不识字,故要在灶神下放二个柑或大橘,两片红糖,以甜味封住他的嘴说好话,又因他是粗人,故当晚又要到香烛店买刻印好的“奏岁”形如一纸报告书文。在写好的“奏岁”文章的空白处填写全家的门牌号码、人口、姓名及犯有某些对灶君不敬的事(如在灶前脱衣服、说粗话等),请其原谅等字眼,折好放入专门的信封(买“奏岁”时已备有)。

拜祭时,用纸做的黑色灶君衣是送给他去见玉帝时穿的新衣,与“奏岁”信,随纸宝香烛一齐烧掉,烧完后将糖与大橘放大米缸留待灶君年三十晚回来享用。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广东人过年的饮食

煎堆是家家必备的。煎堆馅为爆谷拌糖胶所制,爆谷是把糯谷炒至爆开,去掉谷壳便成。煎堆皮是用糯米粉制成,很薄,外面粘着芝麻。整个煎堆放在沸油中炸至金黄色即可。现在也没有那么讲究,有的人家做煎堆,里面不会放馅的也有。另外,还有油角,其中又有软角、脆角、酥角之分。

春节还必备瓜子,有红瓜子、黑瓜子“摩登”瓜子(葵瓜子)之分。中式糖果有糖莲藕、糖莲子、糖马蹄(荸荠)、糖冬瓜、糖桔饼、糖椰角、糖椰片等。

糕类则有年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九层糕、松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年糕也叫“大笼糕”,因盛糕的器皿可以用很大的开口的竹笼而得名,富豪人家用数十斤的米做成一个年糕,金黄色的糕面插上红枣、柏枝,寓意吉祥如意、鸿运长驻。萝卜广州方言称“菜头”,取“菜”与“财”的谐音,过年食萝卜糕,是寓意招财进宝。马蹄糕用荸荠作原料,粤方言称“荸荠作“马蹄”,过年食马蹄糕,可以清热、消滞,其调节胃口的作用已为实践所证明,而且还有“马不停蹄”、自强不息的寓意。

广东地区新春美食品种繁多,寓意吉祥,普通的菜式亦赋予美好的名称,使人乐意享用。如发菜炆猪手称“发财就手”,发菜炆蚝豉即“好事发财”,咸酸菜炒猪舌(广州人称猪利)叫“一本万利”,炒鲜百合叫“百年好合”,菜胆扒冬菇叫“满地金钱”,鱼滑豆腐煲叫“老少平安”。还有各种鸡类制品,美其名曰“丹凤朝阳”、“百鸟朝凤”、“龙凤呈祥”等等,不一而足。鸡是新春菜肴中必不可少的,所谓“无鸡不成宴”嘛,还有烧猪肉,除婚嫁中象征贞洁外,新春则寓意壮旺。年初一午饭时,还必备一味素菜,俗称“罗汉斋”,用绍菜、木耳、粉丝、虾米配制,亦有些人家蒸腊味的,但起筷时要先吃“斋”。

广东人过年的禁忌和习惯

篇13:新疆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新疆以维吾尔族人居多,所以新疆春节习俗也就以维吾尔族习俗为主。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男女青年要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玛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烤包子、拌面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新疆人怎么过年?

开斋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也是我国回族人民的年节。时间伊斯教历的十月初。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在我国新疆地区,开斋节称肉孜节,“肉孜”是波斯语,意为“斋戒”;有的民族称开斋节为“尔德节”,“尔德”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节日”。

每年伊斯兰教历九月,称为斋月。封斋的天数有时为二十九天,有时为三十天。斋日期间,穆斯林们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斋饭。日出之后的整个白天,无论怎样饥饿,不准吃一点东西、喝一口水,平时抽烟折人也要暂时戒烟,谓之封斋(或把斋)。

此外,还要求穆斯林在斋月期间禁房事,克制一切私欲,断绝一切邪念,以示笃信真主安拉。小孩和老弱者可以不封斋,妇女在经期中也可以不封斋,但要节制饮食,绝不能在公开场所吃喝。有病、赶路的人可以不封斋,但日后要补斋,不能补的以交纳财物作为罚赎。到了晚上,当封斋将要结束时分,清真寺开斋的钟声当当响起,情况就与封斋时完全不同,人们可以饮食说笑,左邻右舍可以团聚一桌,甚至行路的陌生人感到饥饿时,随便走到素不相识的人家,都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招待。

开斋节的庆祝活动,盛大隆重。早在开斋节到来之前,人们就粉刷房屋,打扫庭院,理发洗澡等。青年男女常常选择节日期间举行婚礼。

新疆的春节从小年(腊月二十三)算起,春节时家家必定要挂上红灯笼,贴上红色的窗花,贴对联,放眼望去,红彤彤的一片。

家家户户都要供奉甜食送灶王爷,除夕包完饺子,准备好晚宴,全家围炉吃年夜饭,新疆土话把这叫装仓,主要以手抓羊肉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年夜饭的花样也多了,有的家庭会做一桌丰盛的菜,还有的家庭也会选择去酒店吃年夜饭,不过不管怎样,这顿年夜饭可一定要吃饱,新疆的***俗认为如果装仓装好了,这一年都不会挨饿。

年夜饭过后,家家的茶几上,都会一层层的摆放维吾尔族特色节日美食--金黄色的馓子,葡萄干、杏干、巴旦木、无花果等干果更是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在“水果之乡”新疆,色泽艳丽的干果是年节茶几上不可缺少的零食。初二出嫁的姑娘回娘家,过了初十就要准备包元宵,一般要热闹到阴历二月二才算过完年。

“吃”应该算是新疆人过年的一大看点,大年三十一过,亲戚之间就要开始挨家挨户地吃。从初一一直能吃到初十。

凡遇到过年,新疆人就会忙忙碌碌的做“吃头”,最忙活的就是“蒸年馍馍”和包的“冻饺子”和“炸油货”(油果子、油饼),在整个“正月”里,新疆汉族人家主食几乎都是“饺子栽桩”(即新疆土话----饺子唱起了饭食中的主角),从初一到十五期间,去十户人家拜年,就有八户人家炒菜“下饺子”招待客人。而这饺子都是提前包好“冻”下的。

新疆人在正月里招待拜年的客人时,主食上“冻饺子坐庄”的原因:1,有备无患。2,减少浪费。3.经济实惠。一般情况下人们在过年期间虽然个个都是“吃的酒足饭饱”,到人家拜年时往往面对主人的盛情,不吃不行,吃又吃不下。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各种文化渗透。现在生活在新疆的汉族人都很喜欢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和肉孜节,他们认为这两个节日非常热闹。

同样近年来许多维吾尔族也喜欢过春节了。农历新年时他们也会穿上盛装走亲访友,以示庆贺。尤其要备好抓饭待客。

上一篇: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下一篇:火炬传递方案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