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湿心失意到诗心诗意

2024-04-22

从湿心失意到诗心诗意(通用2篇)

篇1:从湿心失意到诗心诗意

从“湿心失意”到“诗心诗意”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感

陆传叶

我是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在面对我的学生时,我试着用充满诗意的心情走进课堂,学习充满诗意地展开教学。这得益于我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在我初进职业学校时,看到的学生和我理解的学生形象相差甚远,他们一个个充满了乖戾之气。在教室的走廊,操场,校园的小径上学生们会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他们(她们)嬉笑怒骂,毫无顾忌。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村骂,国骂不绝于耳,骂人者和被骂者都喜笑颜开,没有伤心与羞辱之感。在职业学校教书的教师,尤其是女教师,都有点怕学生。原因是许多学生无视课堂纪律,在课堂上讲话、睡觉,对老师的教育教学置之不理,有的甚至公然在课堂上与老师顶撞。

看到这样的状况,我的心里是充满的落寞与失意,伤心与悲凉。做教师的梦想差点泯灭。这时候,我读到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看到那些远古时候的精灵们,用他们的诗心与诗意阐释生命的真谛,用他们的热情与智慧谱写生命的篇章。有所成就者必经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这样的心路历程,我有什么好失落的呢?

著名女作家三毛曾写过《野火烧不尽》,下面署名是“三毛”。也就是“野火烧不尽三毛”,取其“春风吹又生”也。春风又是谁呢?老师

吧,春风化雨嘛。可是三毛说,“学生才是春风呢!教了我好多东西。”我为何不像三毛学学呢?学生是春风,我还是什么?是被学生吹醒的春草?还是绚烂的山花?都不是。现实中的我是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以这样的心态来教育学生,如何有“春风吹又生”的体验。

《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由名句。”王国维认为作词最重要的便是“境界”。有境界,何患无“高格”“名句”?我们所谓的“兴趣”“神韵”无若是词的表象。“境界”才是根本。正如根深才能叶茂,如果意境全出,又何惧“兴趣”“神韵”之不足?

作诗词讲究“境界”与“高格”,做人、做教师的更应该讲究境界和高尚人格。三毛曾说:“我是个喜欢背十字架的人——其实也不能叫十字架,我喜欢背东西。背东西的时候使我觉得自己的肩膀还有用„„现在教书也这样。虽然我知道学生并不是那么依靠我,但在两百个学生当中,我能影响一个,使他上我的课能得到一点快乐——甚至我不敢讲知识——一点舒展,一点点光线,我就一无所求了。”这就是三毛的境界。一个值得我去膜拜的人。

如何才能使“境界”全出呢?王国维给了我们标准答案:一就是创作要有真情实感,讲求一个“真”字。其二,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作词要做到“不隔”,也就是用词平实易懂。其三,诗人词人要做到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这三点建议用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是非常合适的。首先,我用真心

对学生,以我的热情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哪怕是一丝光线,照亮一个学生,也值得去尝试,值得去做。其次,我对学生感情真挚,自然朴实,不虚情假意。学生就可以对我做到“不隔”。他会信任我,依赖我。这样我的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再次,我既要具备主观能动性,又要对学生客观而公正。不可以自己的喜好评价学生,而要向孔子那样“有教无类”。与此同时,我还要要有独特的个性,同时又要有良好的乐群性。在展示自己个性的同时要注重教师群体形象的维护,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了做到以上这些方面,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我用了30年的时间,从花样年华到如今两鬓斑白,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如今,我用我的快乐感染学生,用我的信任激励学生,用我的知识去丰富学生;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健康的心理、乐观向上的精神,这些应该就是我能给予的。学生离别学校后所剩的东西可能是:我某一次劝导,一次鼓励,一个温柔的眼神,一次轻轻的苛责。细细品读《人间词话》,仿佛这不仅仅是一本品词著作,更是一本品读人生的著作,将如何做人蕴含到如何作词中去:作真实、朴素、自然的词;做真实、朴素、自然的人。这是做人的最佳境界,也是我一生的最高追求。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备受推崇的是三境界说,即“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对这段话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没有做成大事,也无任何学问可言;但从我教书、做人,尤其是做职业学校教师的角度来看,真的是经历了这样三个心路历程。从“湿心失意”地教书,到“诗心诗意”地教书。

(《江苏教育》2012.7-8)

篇2:从“湿心失意”到“师心诗意”

我是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在面对学生时,我试着用充满诗意的心情走进课堂,学习充满诗意地展开教学。这得益于我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在我初进职业学校时,看到的学生和我理解的学生形象相差甚远,他们一个个充满了乖戾之气。在教室的走廊、操场、校园的小径上学生们会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他们(她们)嬉笑怒骂,毫无顾忌。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村骂、国骂不绝于耳,骂人者和被骂者都喜笑颜开,没有伤心与羞辱之感。在职业学校教书的教师,尤其是女教师,都有点怕学生。原因是许多学生无视课堂纪律,在课堂上讲话、睡觉,对老师的教育教学置之不理,有的甚至公然在课堂上与老师顶撞。

看到这样的状况,我的心里充满落寞与失意、伤心与悲凉,做教师的梦想差点泯灭。这时候,我读到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看到那些古代的先贤文宿,用他们的诗心与诗意阐释生命的真谛,用他们的热情与智慧谱写生命的篇章;但几乎所有人都经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这样的心路历程。我一个小小的教师,如尘世间的一粒微尘,有什么好失落的呢?

著名女作家三毛在台湾文化大学任教时曾写过《野火烧不尽》,下面署名是“三毛”,也就是“野火烧不尽三毛”,取其“春风吹又生”也。春风又是谁呢?老师吧,春风化雨嘛。可是三毛说:“学生才是春风呢!教了我好多东西。”我为何不像三毛学学呢?学生是春风,我是什么?是被学生吹醒的春草?还是绚烂的山花?都不是。现实中的我是“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以这样的心态来教育学生,如何有“春风吹又生”的体验。

《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认为作词最重要的便是“境界”。有境界,何患无“高格”“名句”?我们所谓的“兴趣”“神韵”无若是词的表象。“境界”才是根本。正如根深才能叶茂,如果意境全出,又何惧“兴趣”“神韵”之不足?

作诗词讲究“境界”与“高格”,做人、做教师的更应该讲究境界和高尚人格。三毛曾说:“我是个喜欢背十字架的人——其实也不能叫十字架,我喜欢背东西。背东西的时候使我觉得自己的肩膀还有用……现在教书也这样。虽然我知道学生并不是那么依靠我,但在两百个学生当中,我能影响一个,使他上我的课能得到一点快乐——甚至我不敢讲知识——一点舒展,一点点光线,我就一无所求了。”这就是三毛的境界,一个值得我去膜拜的人。

如何才能使“境界”全出呢?王国维给了我们标准答案:一就是创作要有真情实感,讲求一个“真”字。其二,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作词要做到“不隔”,也就是用词平实易懂。其三,诗人词人要做到“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这三点建议用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是非常合适的。首先,我用真心对学生,以我的热情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哪怕仅仅是一丝光线,照亮一个学生,也值得去尝试,值得去做。其次,我对学生感情真挚、自然朴实、不虚情假意,学生就可以对我做到“不隔”。他会信任我、依赖我,这样我的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再次,我既要具备主观能动性,又要对学生客观而公正。不可以自己的喜好评价学生,而要向孔子那样“有教无类”。与此同时,我还要有独特的个性,同时又要有良好的乐群性。在展示自己个性的同时要注重教师群体形象的维护,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了做到以上这些方面,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我用了30年的时间,从花样年华到如今两鬓斑白,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如今,我用我的快乐感染学生,用我的信任激励学生,用我的知识去丰富学生;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健康的心理、乐观向上的精神,这些应该就是我能给予的。学生离别学校后所剩的东西可能是:我某一次劝导,一次鼓励,一个温柔的眼神,一次轻轻的责备。

细细品读《人间词话》,仿佛这不仅仅是一本品词著作,更是一本品读人生的著作,将如何做人蕴含到如何作词中去:作真实、朴素、自然的词;做真实、朴素、自然的人。这是做人的最佳境界,也是我一生的最高追求。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推崇三境界说,即“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对这段话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没有做成大事,也无任何学问可言,但从我教书、做人,尤其是做职业学校教师的角度来看,真的是经历了这样三个心路历程。从“湿心失意”地教书,到“师心诗意”地教书。

链接

《唐诗鉴赏辞典》

作者:萧涤非

作品简介:《唐诗鉴赏辞典》旨在介绍唐诗之精华。它搜集了一百九十多位诗人的一千余篇作品,出自大家、名家之手,流传万口的名篇固然都在网罗之列;同时,也选采了许多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唐诗鉴赏辞典》选收了唐代一百九十多位诗人的名篇佳作一千一百余首,著名大诗人的诗篇占有较大比重,各个不同艺术流派的作品也兼收并蓄。同时,逐篇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鉴赏、剖析。

《唐宋词十七讲》

作者:叶嘉莹

作品简介:《唐宋词十七讲》据作者关于唐宋词讲座录音整理而成,大致有几个重点:一是介绍每位作者时都特别注意其风格之特色与其所传达的感情之品质的差别;二是对词之演进和发展之过程的介绍;三是对词之特质及传统词评中两种重要模式的介绍;四是结合了一些西方理论;五是冀望能传达出来一种感发的力量,感受到词作的生动的美感。

上一篇:鄂托克旗节约集约用地土地新机制下一篇:单间转租合同

本站热搜